药用研究

2024-08-11

药用研究(共12篇)

药用研究 篇1

人参为临床常用的滋补性中药, 在我国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自《本经》以来, 历代本草均有记载, 被誉为“治虚劳内伤第一要药”。20世纪60年代以后, 人参研究突飞猛进。笔者现对近年来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作一简要回顾。

1 人参的有效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

1.1 人参的有效化学成分

人参的有效化学成分较复杂, 含有30多种人参皂苷, 其次还有多糖, 如氨基酸、肽多糖、维生素、脂肪酸与甾醇、挥发油、黄酮、酵素、磷脂、无机化合物等成分, 是人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人参出自《神农本草经》, 味甘、淡, 性平。入心、脾、肾三经。可治小便不利, 水肿胀满, 痰饮咳逆, 呕逆, 恶阻, 泄泻, 遗精, 淋浊, 惊悸, 健忘等症。人参之利水, 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 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人参配伍的常用方剂。

1.2 人参药理作用

人参皂甙Rb1可显著改善小鼠性功能, 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提高雄激素, 激活一氧化氮 (NO) -环磷酸鸟苷 (cGMP) 信号传导通路而起作用。人参种皂甙10mg/kg口服或腹腔注射, 连续5~7天能使阿糖胞苷 (Ara-c) 和三尖杉酯碱 (H) 杀伤CFU-S和CFU-C作用大约增强一倍。人参二醇组皂甙可以纠正长期递增负荷游泳训练造成的大鼠血清睾酮明显降低, 其中高剂量的人参二醇组皂甙作用更明显。人参总皂甙可对抗β-淀粉样肽 (25~35) 的神经毒性, 改善β-淀粉样肽 (25~35) 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人参总皂甙ip可剂量依赖性增强海马DG基础突触传递活动和HFS所诱导的LTP。人参Rb组皂甙对试验性心梗大鼠血粘度降低。人参皂甙Rg2对内毒素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引起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和改善血液流变化, 能降低内毒素休克死亡率。《神农本草经》说:“久服去臭气, 通神明”。性辛, 微温, 归肺脾胃经。有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止咳、和胃、止呕、解毒等功效。即助附子之温阳祛寒, 又佐茯苓以温散水湿, 佐人参健脾燥湿, 以扶牌之运化。人参用于解表, 主要为发散风寒, 多用治感冒轻症, 煎汤, 趁热服用, 往往能得汗而解, 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人参皂甙Rg1具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人参皂甙可增加大鼠ACTH值和胆固醇值。其作用与发热物质及组织胺等促进胆固醇分泌的效果机制不同, 推测其作用部位似在垂体。

从人参茎叶中分离出一种新成分, 经化学及光谱分析鉴定为20 (R) -人参皂甙-Rh2。该化合物在浓度为2μg/mL时能明显地抑制人体早幼粒白血病HL-60瘤株。人体茎叶皂甙具有显著的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激活效果。由于对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的激活, 预先连续静注人参茎叶皂甙, 可明显增强动物对感染和休克的非特异性抵抗力。人参茎叶黄酮100、200mg/kg ip提高小鼠常压、低压内缺氧能力, 对常压并用异丙肾上腺素小鼠缺氧有保护作用。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性心电图有显著改善作用。可使离体鼠冠脉流量增加123.9%。

另外, 临床观察显示, 人参多糖具有降低慢性肝炎病人的循环免疫复合物, 恢复T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人参皂甙具抗肿瘤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人参皂甙Rg1还具有益智作用。据报道人参提取物能兴奋骨髓造血系统功能, 对放射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2 人参药理活性研究的新进展

现代医学在经过试验研究后, 认为人参能显著增强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人参多糖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能单独激活或协同ConA、PHA促进正常小鼠淋巴细胞转化, 并明显提高IL-2分泌的水平。人参不影响垂体后叶素的抗利尿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含挥发油、苯甲酸、鞣质、树脂状物、脂肪油等成分, 可扩张动脉血管, 增强心肌收缩力, 改善微循环的功效, 对肠管和胃运动有抑制作用。人参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等都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人参的利尿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电解质重吸收, 增加Na+、K+、CI-的排泄有关。 (1) 人参对机体功能和代谢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这种双向调节主要是向着有利于机体功能恢复和加强的方向进行, 即主要是改善内部 (衰老等) 和外部 (应激、外界药物刺激等) 因素引起的机体功能低下, 而对于正常机体影响很小。如:人参不仅能明显减少小鼠在高温 (46℃) 的死亡率, 而且也能减少低温 (-9℃) 条件下死亡率。再如人参对于大剂量应用醋酸泼尼松引起动物“耗竭”现象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对于醋酸泼尼松引起的血清总脂、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和皮质醇下降均有抑制作用。再如人参对于不正常血糖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而对于正常血糖无明显影响; (2) 人参产生药理作用所需剂量适宜, 过大过小效果均不佳, 如人参皂甙减轻醋酸泼尼松副作用以剂量为60mg/kg最好, 120mg/kg和30mg/kg效果不佳; (3) 人参皂甙基本上能代表人参主要药效指标, 对人参单体成分药理研究表明, 某些成分的药理作用是独有的, 其它成分的药理即使量大也不产生该作用;再者人参在治疗剂量下几乎无任何毒副作用, 无致畸和其它方面异常发生; (4) 人参主要是预防和治疗机体功能低下, 由于人参靶器官较多, 尤其适用于各器官功能趋于全面衰竭的老年人, 是老年人的保健理想用药; (5) 人参主要用于增强健康, 强壮和补益, 尤其适用于老年人。中国古代的关于中药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把人参列为上品, 言其具有“主补五脏, 安精神, 定魂魄, 明目, 开心益智, 久服有轻身延年之功效”。人参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促进生长发育, 增强动物对外部或内部因素引起功能低下的抵抗力和适应性即抗应激作用与中医滋补强壮含义是接近的。现代医学的“促智”和“抗衰老”和中医“益智”和“轻身延年”是相互对应的。

摘要:人参的药用价值很高, 对人体心血管等功能疗效显著, 千百年来对人参的药用价值比较重视, 尤其是祖国医学的研究指出人参的多种用途, 从祖国医学的研究出发, 对人参的药用价值进行思考归纳。

关键词:人参,药用价值,滋补性中药

参考文献

[1]初敏, 许传莲, 王秀全, 等.人参皂苷提取生产线设计[J].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3 (1) .

[2]刘继华, 卢丹, 刘金平, 等.从人参果肉中提取人参皂苷-Re工艺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4 (2) .

[3]曹雪滨, 黄河玲.人参皂甙在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5) .

[4]张树臣.人参花皂甙与人参皂甙Re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的研究[J].中药通报, 1985 (10) :7.

[5]王玉良.人参花糖液对蜜蜂抗衰老试验[J].特产科学实验, 1986 (4) .

[6]宿武林.人参消渴胶囊研究[J].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2007 (08) .

药用研究 篇2

【摘要】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科学 家们不断地研究探索抑癌抗瘤的方法。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有用昆虫 治疗 肿瘤的案例。近些年来由于研究手段的深入和改进,我国研究人员发现一部分药用昆虫对恶性肿瘤的生长和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文章即对研究较热的几种抗癌药用昆虫的抗癌机理进行简要的介绍,为药用昆虫成功地应用于抗癌治癌领域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药用昆虫 抗癌 治癌

近年来,随着抗肿瘤药物和其他治疗技术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发现抗癌药用昆虫具有综合调理功能、毒副作用少等优点,是抗癌治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致力于抗癌药用昆虫的药 理学 研究中,并且有一些种类已被开发运用于药物疗法或作为其他疗法的辅助药物(见表1)。现将几种主要的抗肿瘤药用昆虫的抗癌作用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表1 几种主要的抗癌药用昆虫(略)

几种主要的抗肿瘤药用昆虫

1.1 芫菁类芫菁类是鞘翅目芫菁科的昆虫,入药的主要是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和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等种类的干燥体。临床上用于抗肿瘤的芫菁类药物的主要成分是斑蝥素和斑蝥素衍生物。它们对白血病、肝癌、胆囊癌、肺癌、食道癌、胃癌、乳腺癌及子宫颈癌细胞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1.1 斑蝥素斑蝥素是一种半帖烯毒素,可通过活体取毒或试剂提取法从虫体提取以及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最早的研究认为斑蝥素的抗肿瘤作用首先是抑制癌细胞rna 和dna合成,继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最终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史清华等[1]认为斑蝥素对比于其他抗癌药物可以更好地刺激骨髓的活性,从而提高了生物体自身的免疫力。

近年来,人们对斑蝥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更加深入。2000年孙震晓等[2]发现斑蝥素可通过作用于细胞周期的m期从而诱导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的凋亡,张卫东等[3]则通过实验观察得出斑蝥素可相对特异性地引起肺癌a549细胞周期阻滞的结论。另外,何太平等[4]认为斑蝥素可抑制卵巢癌细胞ho-8910pm的侵袭、运动和粘附能力。这些研究有力证明了斑蝥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且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或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和增殖实现的。

1.1.2 斑蝥素衍生物随着对斑蝥素的深入研究,人们相继研制了多种斑蝥素的衍生物运用于临床治疗。主要包括去甲斑蝥素、斑蝥酸钠、去甲斑蝥酸钠及其他一些衍生物,它们的抗癌机制与斑蝥素相同,也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从而具有抗癌功效的[5~7]。

去甲斑蝥素是由呋喃及顺丁烯二酸酐通过diles-alder反应经催化加氢合成制得,临床用于治疗肝癌、食管癌、胃及贲门癌等以及白细胞低下症。一些研究[8]认为去甲斑蝥素可能是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核酸代谢,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可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当中。例如,赵聚山等[9]通过实验证明去甲斑蝥素较为适于肝癌细胞smmc-7721的治疗,去甲斑蝥素进入人体后在胆囊、肾脏、子宫等组织中的分布也较广,可用于治疗这些组织中的癌细胞。另外,一些研究发现去甲斑蝥素具有诱导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等凋亡[10]的功效。

与去甲斑蝥素不同,斑蝥酸钠不是人工合成的,而是由斑蝥素直接经过氢氧化钠水解生成,一般用于治疗原发性的肝癌。桂尤胜等[11]通过斑蝥酸钠对肝癌细胞系bel-7402作用的研究发现,斑蝥酸钠体外可将肝癌细胞的生长阻断在细胞间期,致使细胞凋亡。而在对其他肿瘤的影响方面,有研究[12,13]证明斑蝥酸钠不仅可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对胃癌bgc823及食道癌细胞的扩散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上述研究表明斑蝥素的衍生物对多种肿瘤都有抑制效果,且这些化合物产生的毒副作用比斑蝥素小,价格也更为低廉。因而斑蝥素的衍生物对于治疗各种肿瘤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且更适合于临床应用。

1.2 虫草类虫草是一类十分重要的中药材,是寄生于昆虫体上的真菌与其寄主昆虫形成的虫菌复合体,寄生的昆虫为鳞翅目蝙蝠蛾科的幼虫。现在药用的虫草种类主要有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和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link.。虫草类一般具有抵抗白血病及乳腺癌的功能。

1.2.1 冬虫夏草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娥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对于冬虫夏草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其中具有抗癌作用的主要是其生理活性成分虫草多糖,对于多种肿瘤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生长的功能[14],也有研究认为其可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从而抑制肿瘤[15]。

冬虫夏草对白血病和骨髓瘤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如冬虫夏草的水提取物可通过促使细胞凋亡的方式抑制人白血病u937细胞的增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它可成为潜在的治疗人白血病的药物[16]。刘彦威等[17]经过观察分析则提出冬虫夏草菌丝水提液对小鼠骨髓瘤细胞sp2/ 0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另外,在与性激素相关的动物肿瘤中, 冬虫夏草的抑癌或促癌活性可能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刘名光等[18]的研究表明冬虫夏草对于雌鼠具有明显的抑制腹水型肝癌皮下移植瘤效果,而对于雄鼠则有促癌效果,因而在冬虫夏草对抗与性激素相关的动物肿瘤方面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1.2.2 蛹虫草蛹虫草(北虫草)的子实体及虫体与冬虫夏草一样可入药,且功能与冬虫夏草相似。但蛹虫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不是虫草多糖,而是蛹虫草凝集素即虫草素[19],人工可以培育蛹虫草,实验证明人工蛹虫草子实体不仅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扩增,而且可以使宿主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从而保护自身[20]。至于蛹虫草的抗癌作用机理,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蛹虫草子实体对s180荷瘤小鼠的肿瘤免疫活性因子tnf-β和il-2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效抑制了瘤肿块的生长,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率[21]。另一方面,是与上文中提到的冬虫夏草的抗白血病细胞u937的作用机理相同[22],即通过促使细胞凋亡抑制人白血病细胞u937的增殖。

1.3 蜂类蜂类是指膜翅目蜜蜂科、胡蜂科等种类的昆虫,其体内的蜂毒及体外分泌物蜂胶均可入药,且对于白血病和肝癌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蜂毒是工蜂毒腺和副腺分泌出的具有芳香气味的一种透明液体,贮存在毒囊中,蛰刺时由蛰针排出。蜂毒的主要成分是蜂毒素(melittin),占蜂毒含量的40%~50%,具有较强的抗肿瘤生物活性,而且凌昌全等[23]对3种肿瘤细胞系smmc-7721、bel-7402 和hep-3b的抑制实验研究也证实了蜂毒素具有明显的体外抑瘤作用。这种作用因其剂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高剂量有杀伤肝癌细胞系bel-7402肿瘤细胞的作用,低剂量可诱导其凋亡[24]。当然,蜂毒对其他肿瘤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如伤骨肉瘤细胞、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等。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树胶),与蜜蜂口器中腺体的分泌物混在一起,再和花粉、蜂蜡加工制成的一种胶状物质。蜂胶中包括3,5-异戊二烯、4-羟基桂皮酸等成分,具有细胞毒素和化学防治作用,可用于预防乳房、肾和结肠肿瘤的发生[25]。如果用适量的蜂胶饲养小鼠,小鼠的移植瘤细胞株s180的内核分裂明显减少,而周围的淋巴细胞则呈反应性增生,说明蜂胶对肿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6]。

1.4 其他药用昆虫除了芫菁、虫草和蜂类外,还有一些药用昆虫也具有抗癌活性,如家蚕、金龟甲幼虫和家蝇幼虫等对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4.1 家蚕家蚕bombyx mori属鳞翅目蚕蛾科的昆虫,具有入药价值的是家蚕的蛹。家蚕抗菌肽就是从家蚕免疫蛹血淋巴中提取出来的。对于家蚕抗菌肽的抗肿瘤研究不多,主要集中在其抗白血病方面。赵东红等[27]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天然家蚕抗菌肽cm4可以使离体巨噬细胞淋巴瘤细胞u937的癌细胞骨架断裂,部分凝聚成团,结构不完整;而重组家蚕抗菌肽cm4对离体巨噬细胞淋巴瘤细胞u937和人宫颈癌上皮细胞hela癌细胞骨架也具有相同的作用。这说明天然抗菌肽与重组抗菌肽均具有较好的抵抗白血病、人宫颈癌等肿瘤的作用。另外,家蚕抗菌肽还可以使癌瘤组织大面积坏死,具有明显的抑瘤效果。

1.4.2 金龟甲幼虫金龟甲幼虫,俗称蛴螬,是鞘翅目金龟总科幼虫的总称,用以入药的一般是朝鲜金龟甲(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或铜绿金龟甲(anomala carpulenta motsch)的幼虫体,且对女性特有的恶性肿瘤、胃癌和肝癌方面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例如宋莲莲等[28]指出:蛴螬粗提物对人宫颈癌细胞株具有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特别是以石油醚粗提物抑制增殖作用效果最佳。至于蛴螬的抗肿瘤机制可能与其在体外可下调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 上调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8 和caspase-3的表达有关[29]。

虎杖的现代药用研究 篇3

关键词 虎杖 药理作用 研究

主要成分

虎杖根和根茎含蒽醌类化合物,根中含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还含有利尿成分黄酮醇苷,亦含鞣质和多糖[2]。此外,虎杖中尚含有游离氨基酸及铜、铁、锰、锌、钾等无机物。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虎杖煎剂(20%)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3]。

抗病毒作用:杖水煎液(10%)对单纯疱疹病毒、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病毒及埃科11型病毒(ECHO11)均有抑制作用。虎杖煎液(3%)对比479号腺病毒3型、72号脊髓灰质炎Ⅱ型、44号埃可9型、柯萨奇A9型及B5型、乙型脑炎(京卫研Ⅰ株)、140号单纯疱疹等7种代表性病毒株均有较高抑制作用。在病毒性肺炎早期及极期,微循环表现为血细胞堆积,血流减慢或停止。临床早期使用虎杖、桃仁、丹参等活血化瘀药,可大部分恢复,促进炎症吸收,同时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肺部微循环,减少DIC的发生,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药理实验证实,白藜芦醇在中药材虎杖中多以苷的形式存在,并有少量游离白藜芦醇存在,是虎杖的重要活性成分。白藜芦醇苷(300mg/kg)可使豚鼠心脏收缩幅度明显增大,累加给药,则呈先兴奋后抑制现象。虎杖水煎液更具抗病毒和保护心肌损伤作用,使感染病毒后心肌病变明显减轻,改善细胞搏动,明显降低心肌细胞释放酶(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活性,减轻超微结构病变。虎杖水煎液对感染柯萨奇病毒B3病毒的SD大鼠培养心肌细胞具有抗病毒和明显的保护作用[2,3]。

保肝、利胆作用:虎杖能抑制乙型肝炎抗原阳性,与其所含蒽醌类物质有关。虎杖能明显增加肝胆汁分泌和松弛奥狄括约肌。20%虎杖液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有明显抑制作用。白藜芦醇苷对脂质过氧化有抑制作用,可抑制类脂过氧化物在肝脏的堆积,从而减轻肝损伤,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对胃肠道的作用:有人认为,虎杖有调整胃肠、通利二便之功,治便秘,调整机体代谢紊乱有较好疗效。实验证明:虎杖对胃肠道功能有调节作用。大黄素1.9×10-6g/ml浓度时,能使豚鼠离体回肠肠管肌肉张力短时增高,振幅增大;在1.25×10-5g/ml浓度时,则使肠肌明显松弛,该药具有明显的通便作用。

镇咳、平喘作用:恒压氨雾法实验证明,虎杖粗品(1%)及白藜芦醇苷(0.5%)均有镇咳效力。虎杖煎剂(7.5%)在离体豚鼠气管实验中,能对抗组胺引起的气管收缩,加药后5分钟,对抗强度为75%,故有一定的平喘作用。可用于治疗哮喘,但其平喘的作用强度远不如氨茶碱。

降血脂作用:用白藜芦醇苷给正常大鼠灌胃200mg/kg,连续7天,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而虎杖煎剂则无明显作用,可能因其煎剂中白藜芦醇苷含量较少所致。临床试用虎杖片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作用;白藜芦醇苷对高脂血症亦有一定疗效。

抗肿瘤作用:用虎杖煎剂给小鼠口服,对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抑瘤率为35.3%,重复实验抑瘤率为37.2%。并能延长动物的存活时间。

降血糖作用:虎杖对糖尿病动物模型能降低其糖尿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可用于治疗糖尿病。

其他作用:虎杖提取物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可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病。虎杖煎剂外用,对外伤出血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并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对烫伤创面有收敛、防止感染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皮肤挫伤、擦伤、烧烫伤等。内服对上消化道出血亦有止血作用。此外,虎杖根中所含黄酮醇苷有利尿作用。可用于治疗前列腺炎、尿路结石、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等泌尿系统疾病。

參考文献

1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2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

降香的药用价值研究 篇4

“榈木”是古人对黄花梨的常用称呼, 古代医书中对于“榈木” (黄花梨) 的药用功能多有论述。如前文所引用的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卷三十五里专门谈到“榈木”:“榈木拾遗:集解”藏器曰:‘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 似紫檀而色赤, 性坚好。’时珍曰:‘木性坚, 紫红色。亦有花纹者, 谓之花榈木, 可作器皿、扇骨诸物。俗作花梨, 误矣。’气味:辛, 温, 无毒。主治:产后恶露冲心, 症瘕结气, 赤白漏下, 并锉煎服。李珣破血块, 冷嗽, 煮汁热服。为枕令人头痛, 性热故也。”“治冷嗽, 以榈木煮汁热服。”《本草纲目》第三卷:“榈木……并破瘀恶血”另据明代所编大型医书《普济方》记载, “榈木”治疗妇科疾病有一定疗效, 该书卷三百三十“妇人诸疾门·崩中漏下”谈到榈木:“治赤白漏下, 以榈木锉水煎服。”

降香黄檀树苗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 一直从事明清宫廷家具及清宫历史文化的研究。撰写了多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主要论文及著作:《黄花梨与明式家具风格初探》、《紫禁城内钦安殿与明清宫中道事活动》等。

在祖国的医药宝库里, 有一味名贵中药“降香”就是选自黄花梨的干燥心材。

权威的中药著作和药典里, 对于“降香”的来源和药理这样表述的:“本品为豆科 (Fabaceae) 植物降香檀 (Dalbergia odrifera T.Chen) 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 本种原产中国海南省, 主产于中国。降香主要含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药理研究表明, 降香具有抗氧化、保护心血管、抗肿瘤、抗炎、抗过敏、镇静、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中医认为本品有化瘀止血、理气止痛的功效。”

中药降香自1977年起历版中国药典收载其基原均为豆科植物降香黄檀的心材。“降香黄檀 (Dalbergia odrifera T.Chen) 以树干、根的干燥心材入药, 具行气活血、止痢、止血功效, 为国家药典收载的名贵药材之一, 现代研究发现降香黄檀有抗氧化、抑制中枢等作用。降香黄檀心材极耐腐, 切面光, 且香气经久不灭。野生降香黄檀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省的中部和南部, 一般成片生长, 形成以降香黄檀为上层树种的种植群落类型。由于降香具有极高药用和工艺品等价值, 野生资源已遭毁灭性的破坏, 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另外在《颜正华中药学讲稿》里对于出自黄花梨的“降香”这味药的表述是:“来源:为豆科常绿小乔木降香檀 (Dalbergia odrifera T.Chen) 的茎干心材。全年可采, 削去外皮, 锯成短段, 劈成小块, 阴干。性能概要:味辛, 性温。归肝、脾经。本品辛温芳香, 其性主降, 既能入气分以降气辟秽化浊, 又能入血分能散瘀止血定痛。故可用治秽浊内阻, 恶心呕吐腹痛;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胁疼痛及瘀血痹阻心脉的胸痹刺痛;还可用治跌打损伤, 外伤出血等症。”

1994年,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曾发表“海南民间常用格木药整理研究”一文, 此篇文章里专门谈到了海南民间以格木入药的记载。格木, 海南民间称“格”, 亦即茎木中具带有某种颜色质地较硬的心材部分。以格木入药的称“格木药”。格木药在海南民间使用治疗常见疾病已形成特色, 而格木药又分为花梨格、桑格、牛头次格、熊胆树格、黄疸树格等。其中的花梨格就是海南黄花梨——降香黄檀的心材。“花梨格花梨格亦为降香格、降香木。为豆科植物降香檀Dalbegria oerifra T.Chen的心材。本品盛产海南, 为海南岛特产。海南人最早使用花梨格入药, 用其带有棕红色的茎木心材加水研磨用以治疗各类疼痛, 亦可用其粉末外敷, 止痛止血。”该篇文章认为:“用花梨木制成的各种家具床桌, 可以祛邪除疾, 达到医疗保健作用, 深受民众欢迎。‘降香’一药已收人历版中国药典。”

从海南岛“降香黄檀”提取出来的“降香”这味中药, 经过现代实验室的药学实验, 发现其有许多重要的药用成分。中医认为其具有行气止痛、活血之血之功, 用于心胸闷痛, 脘胁刺痛等病症, 外治跌打出血, 是临床常用制剂如冠心丹参片、乳结消散片、复方降香胶囊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

而有一味重要的中药降香油就是从降香黄檀“ (Dalbergia odrifera T.Chen) 的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经水蒸气蒸馏提取的挥发油。”

降香油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 用其为主药制成的中药冠心丹参胶囊对于心脏病有着显著的疗效。“降香油是冠心丹参胶囊的主要原料之一。冠心丹参胶囊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 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胸闷刺痛、心悸气短及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症侯者。其降香油则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据林励等研究报道, 降香总黄酮含量在2.51%~5.82%之间。降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镇痛和松弛血管等作用。“降香水提物还有促进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 用于白癜风的治疗。”降香黄檀对某些疾病的具体药理作用如下:

治疗心脏病的独特疗效:降香黄檀对于心脏病的治疗有着特殊的疗效。它的药理作用是:抗血栓、血小板聚集:心肌缺血后, 血小板和红细胞易于聚集, 造成血液黏度增高, 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 心肌缺血加重。血栓的形成可减少或阻断心肌供血, 进而造成心肌梗死。降香用于治疗慢性心绞痛的重要机制之一就是其抗血栓作用。抗氧化作用:“从降香中分离出的紫铆花素, 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 能够清除多种自由基和螯合金属离子。”此外紫铆花素还可以抑制铜离子诱导低密度脂蛋白的催化氧过程。

对肿瘤细胞的治疗作用:降香中查尔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 紫铆花素能抑制乳腺癌、结肠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等肿瘤细胞的增殖。降香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炎作用。

较强的抗炎作用:现代医学认为, 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都涉及炎症, 例如冠心病、癌症、高血脂等。因此抑制前炎症因子的生成可以作为预防或者治疗一些慢性疾病的重要靶点。通过临床药理学实验证明, 降香中的sativanone抗炎活性较佳, sativanone抑制炎症因子TNF-α的分泌, 随着sativanone浓度的增加, TNF-α的分泌量减少, 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降香中的异甘草素、甘草素、柚皮素和sativanone通过降低NO (一氧化氮) 水平发挥抗炎作用。Sativanone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的生成和减少NO (一氧化痰) 的生成发挥抗炎作用。”

镇静抗惊:降香心材的提取物可明显抑制小鼠自主活动, 延长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可明显对抗电惊厥的发生:500mg/kg以上剂量的提取物可明显延缓烟碱引起的惊厥的出现, 缩短惊厥发作时间, 且呈良好的量—效关系。

福建省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初步研究 篇5

福建省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初步研究

调查表明:福建省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91科、661属、1215种,分别占中国药用植物科、属、种数的70.48%、31.21%、10.28%.其中多年生草本类464种,占药用植物总数的`38.19%,灌木类次之.全草和根及根茎类的药用植物最多,分别占50.45%、14.98%、9.80%.针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提出保护与开发的具体建议.

作 者:李珍 罗德超 林秀香 黄阿凤 卢闻东 作者单位: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漳州,363001刊 名:福建热作科技英文刊名:FUJIAN SCIENCE & 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年,卷(期):34(3)分类号:Q949.95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 福建省 保护 开发

辣木的药用价值及应用研究 篇6

关键词 辣木 ;药用价值 ;营养价值 ;功能活性物质

分类号 S58 ;Q949.748.5

Medicinal Value and Applied Research of Moringa oleifera Lam

GUO Liqun1) FENG Fengzhao2) WU Lin2) CHEN Xin2) ZHOU Kaibo2) PENG Lixu2)

(1Yunnan Pharmaceutical Industrial Co. , Ltd, Kunming, Yunnan 650106

2 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ATAS, Haikou, Hainan 571101, China)

Abstract Moringa oleifera is a magical tropical heath care tree with a great potential medicinal value and a long history of use, which had comprehensive and abundant nutritional component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nutritional value, medicinal function and active substance of Moringa oleifera we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meanwhil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edicinal value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were also discussed.

Keywords Moringa oleifera ; medicinal value ; nutritional value ; abundant nutritional components

辣木(Moringa oleiferam Lam.)原产印度和非洲地区,为辣木科(本科仅有1个属)辣木属植物,共14个种,属小乔木植物,常绿或半落叶[1-4]。根皮有辛辣气味。树皮软木质.富含胶质。辣木叶中含有皂苷和酚类物质。辣木的种仁、根皮中含有生物碱,能对血管里的交感运动神经产生抑制作用[5]。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已经从辣木的根茎叶花果中提取分离到200多种化合物,其中大部分化合物都有一定的药用活性。例如,种子提取物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之活性,可用于皮肤感染的治疗。辣木油中的活性物质具有美白肌肤,防老化,去除皱纹,淡化斑点,消除青春痘等药用功能。在印度和非洲的传统医学中,辣木用于治疗精神焦虑、咽喉肿痛、心血管疾病、坏血病、风湿性关节炎、咳嗽、痔疮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6]。总结辣木的各种活性成分的药用价值,有利于辣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1 辣木中维生素及其药用价值

1.1 胡萝卜素

辣木叶中富含胡萝卜素,是蔬菜中西兰花的6倍多,胡萝卜的11倍[2,4]。胡萝卜素是一种没有维生素活性的维生素原,植物中的胡萝卜素被吸收后,在体内可转变为有生理活性的维生素A[7]。

维生素A可维持正常的夜觉功能,缺乏时会影响视紫红质合成速度;可维护上皮组织细胞的完整性,避免上皮细胞肿瘤化。维生素A可以有效降低致癌物在体内的毒性作用,另外还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对婴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缺乏维生素A常表现为暗适应时间延长,重则发展为干眼症、夜盲症、角膜软化症、结膜干燥症,也可导致皮肤干燥及皮肤毛囊角化[8]。

1.2 叶酸

辣木叶粉中的叶酸含量1.11~1.24 mg/hg,是所有食用植物中含量最高的,是猪肝的5倍,菠菜的13倍。叶酸也称维生素M,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叶酸盐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动植物中都有,肝、肾、绿叶蔬菜、土豆、麦麸等含量丰富。叶酸能传递一碳基团(甲基或甲酰基)给脱氧尿苷酸,使之变为脱氧胸苷酸,进而合成DNA[9]。

孕妇在孕早期缺乏叶酸会引起胎儿畸形,如无脑儿、脊柱裂等;严重者还会发生自然流产。在孕中期和晚期,母体对叶酸的需求量大增,除了供胎儿生长发育外,母亲乳房和胎盘的发育也需要叶酸,叶酸摄入不足,孕妇常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胎儿常表现出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和出生体重偏低,而且这样的胎儿出生后的智力发育和生长发育都会受到影响[10-12]。

1.3 维生素B1

辣木叶中富含维生素B1,百克干粉含2.6 mg左右,高于含量最高的葵花籽仁(1.9 mg/hg)[13]。

维生素B1对维持心脏、神经组织、肌肉和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可改善精神状态,缓减晕机、晕船以及牙科手术带来的痛苦;另外对治疗带状疱疹有很好的效果。维生素B1与人体的能量代谢,尤其是糖代谢息息相关,因此当糖类作为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时,对维生素B1的需求量增大[14-15]。

1.4 维生素B2

辣木叶中维生素B2的含量(1 mg/hg)不及干大红菇、猪肝和羊肝等,与干蘑菇相当[13]。

维生素B2又叫核黄素,有两种辅酶形式: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和黄素单核苷酸,微溶于水,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哺乳动物必需的营养物。维生素B2对指甲、皮肤、毛发的正常生长和细胞的再生有促进作用,还可改善视力,减缓眼疲劳。另外维生素B2与机体的生物氧化、代谢有关,缺乏时会导致一些炎症的发生,如口眼结膜炎、唇炎、角炎、舌炎和阴囊炎等[16]。

nlc202309020638

1.5 维生素B3

辣木叶中维生素B3的含量(11 mg/hg),大约是含量最高的干冬菇的一半,但比一般食品高[13]。

维生素B3具有活化皮肤细胞和美白的功效,可以治疗脂溢性皮炎和湿疹。可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减轻美尼尔综合征症状。高血压和高胆固醇患者补充维生素B3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和胆固醇[17]。

1.6 维生素B6

维生素B6称吡哆素,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不同品种和不同部位含量差异很大,狭瓣辣木叶中维生素B6的含量是普通食品的1~8倍[13]。

维生素B6可以辅助治疗精神障碍、高胆固醇、低血糖、膀胱炎、动脉硬化、秃顶等疾病,能够缓解对太阳光敏感现象和怀孕初期的呕吐反应[18]。

1.7 维生素E

维生素E,是指具有α-生育酚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共有8种。辣木种子油和辣木叶中都富含维生素E。辣木种子油中维生素E是食用油的4倍,辣木叶中维生素E是豆类的20倍[13]。

补充维生素E,可以提高女性雌性激素浓度,增加男性精子数量和活力,从而达到促进生殖,提高生育能力的作用。另外维生素E还具有抗自由基氧化、美容的功效,能够缓解冻伤、烧伤、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改善血液循环,保护红细胞、淋巴细胞,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而降低脑梗塞和心肌梗死的危险性[19-20]。

2 辣木中功能活性物质

2.1 黄酮类化合物

辣木的叶、花、果中富含槲皮素、山奈酚、鼠李糖及其糖甙。

槲皮素,又名栎精、槲皮黄素,可作为药品,能降低血压、血脂,增强毛细血管韧性,增加冠脉血流量。治疗气喘,祛痰和止咳也有很好的效果[21,23]。

山奈酚抗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还可止咳,治疗支气管炎,抑制醛糖还原酶。对治疗糖尿病和白内障也有很好的效果。当山奈酚的浓度为1×10-4 mol/L时,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主要用于抗癌、抑制生育、抗癫痫、抗炎、抗氧化、解痉、抗溃疡、利胆利尿[22-23]。

鼠李糖可用来测定肠道的渗透性,可用作甜味剂[22,24]。

2.2 辣木素

辣木素(pterygospermin)主要存在于辣木的根和叶中,具有很好的杀菌作用。种子的水浸提物和根中所含的生物碱、辣木素等能有效抑制假单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25-26]。此外,辣木籽油因含有辣木素成分可涂抹在小伤口上用于预防炎症和防止感染化脓。

2.3 硫代氨基甲酸酯

硫代氨基甲酸酯主要存在于辣木果和叶中。目前已经被开发为杀菌剂[27-28]、麻醉剂[29]、抗病毒剂[30]、生物调节剂、酶抑制剂、杀虫剂[31]、除草剂[32]等,被广泛应用。此外,辣木中的硫化氨基甲酸酯类niazinin和niazimicin经动物实验证实可能通过钙拮抗效应而具有降血压作用,并是潜在的抗化学致癌的保护剂[33]。

2.4 β-谷甾醇

β-谷甾醇主要存在于辣木果、种子、茎干和树皮中,是植物甾醇类成分之一,具有降血脂、抗炎症等作用,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防治作用,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并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可作为有效的化学预防药物治疗肿瘤[34]。此外,β-谷甾醇也被认可有降血压作用。

2.5 硫代葡萄糖苷

硫代葡萄糖苷主要存在于辣木叶、种子、树皮、根及根皮中,完整的硫代葡萄糖苷无毒性也无生物活性,硫代葡萄糖苷的生物活性作用是经过水解之后的产物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物质在抗癌、植物防御和风味形成等方面有重要作用[35]。Wattenberg曾在小鼠身上试验发现由7,12-二甲基苄基[α]蒽(DMBA)诱导的乳腺癌可被异硫代氰酸盐、苯甲基异硫代氰酸盐和甘兰粉末所抑制[36]。

2.6 异硫氰酸酯

异硫氰酸酯主要存在于辣木果、种子、根及根皮中,研究表明细胞色素可将进入人体的一些多环芳烃以及苯并[a]芘氧化为致癌性极强的环氧化合物,而某些异硫氰酸酯,如异硫氰酸苯乙酯和莱菔硫烷,可以抑制细胞色素对多环芳烃的氧化,因此异硫氰酸酯具有抑制癌症发生的作用[37]。

3 辣木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目前,辣木广泛种植于一些热带、亚热带地区,如亚洲、非洲和中美洲。但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仅在我国两广、云南和海南地区有种植。

辣木叶片、果荚营养全面而丰富,在很多发展中国家,辣木常被用来为儿童补充钙、铁、维生素等一些营养成分。据研究报道,三岁以下儿童,连续服用2个月辣木食品后,体重可增加1~3 kg[35]。

辣木作为一种功能性植物,不仅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而且还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可以有效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溃疡、皮肤感染等疾病,还可以缓解疼痛,保肝,改善维生素A缺乏症和癌症。此外辣木还具有增强SOD酶活性和抗氧化特性[38]。

3.1 调节血压和胆固醇作用

辣木的根、叶、果中都含有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有效成分。2000年,Ghasi S等学者在小鼠身上的试验证实了辣木叶能够降低高脂鼠血清、肾和肝脏中的胆固醇,同时增加血清蛋白[39];辣木的根部含有生物碱,对小鼠胆固醇、胆红素和血浆蛋白质均有影响;1998年Faizi S等人证实了辣木果荚和种子中含有的硫代氨基甲酸盐和异硫氰酸盐糖甙具有降血压的功效[40-41]。

3.2 降血糖作用

2003年,Kar A等在糖尿病鼠身上试验,证实了每天给小鼠喂食2~3次250 mg/kg的辣木乙醇提取物,两周内小鼠血糖降低,接近正常值[42-44]。

3.3 抗氧化活性

辣木叶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歧化酶,对肝脂过氧化作用和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作用。2002年,Pari L等研究表明辣木对动物体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肝标志酶和抗氧化具有保护作用;2003年,Siddhuraju P等也证实了辣木叶片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45-47]。

nlc202309020638

3.4 免疫调节作用

辣木营养成分丰富,长期食用,对人体免疫力有增强作用。K K Jayavardhanan等研究表明,辣木中含有凝聚素,能有效调节人体的防御系统[48-50]。

3.5 抗癌作用

辣木中含有的一些活性成分还具有抗癌作用。1998年,Murakami A等证明了辣木种子乙醇提取物中Niazimicin对爱泼斯坦巴瑞病毒(Epstein-Barr virus)有抑制作用[51-52];次年Guevara A P.等人进一步证实了Niazimicin是一种有效的癌症预防剂[53]。

3.6 止痉挛、利尿、抗炎、抗溃疡作用

1992年,Caceres A等用隔离的鼠十二指肠证实了辣木的止痉挛活性,尿排出量试验证实了利尿活性,并且发现辣木的根、茎、花、种子和皮都能够抑制足水肿现象[54];1994年,Ezeamuzie I C等研究发现,辣木具有消炎功效[55-56];1995年,Pal S K和Akhtar AH等研究发现,辣木具有抗溃疡活性[57-58]。

3.7 抗菌作用

1981年在《药用植物杂志》上,Eilert U等学者首次提到辣木具有抗菌作用[59],1983年,Duke J A等研究发现,辣木中含有4-2-L-Rhamnosyloxy苄基异硫氰酸盐和Pterygospermin两种抗菌成分[60];1990年和1997年,Caceres A、Sitansu P和Suarez M等分别研究发现了辣木的种子和叶片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61],宫部旋孢腔菌[62],葡萄状球菌、链球菌和Legionella菌[6]。

3.8 堕胎和避孕作用

Nath D和SMekonnenn Y等对动物进行试验,发现辣木的茎皮和根能够引起子宫激烈收缩,导致流产。Nath D进一步研究发现给白鼠连续服用175 mg/kg 的90%辣木乙醇提取物10 d,白鼠的流产率高达100%;辣木还可通过改变体内激素水平和生殖器的组织结构,达到有效的避孕作用[6,63]。

4 辣木的开发应用前景

由于辣木营养价值丰富,生长快,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粗放栽培的特性,辣木的种植和开发在我国有着良好的市场和商业前景。辣木是一种具有很好自肥效果的混农林作物,其树冠松散,无侧根,生物量大,能够有效的避免下层作物过度隐蔽[2]。既可单一种植,又可与其他热带作物相互间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生产率,降低农民投入的风险,增加收入。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开发趋势和市场需求,可以利用辣木叶片和嫩荚开发优质的绿色食品,如可用于烹饪制作特色菜肴,生产成方便食用或饮用的口服液、饮剂、片剂,也可制作成食品添加剂等其他产品,如:辣木营养补充剂、植物原液酸补充剂、复合维生素、增强免疫剂及抗衰老剂、复合天然矿物素、糖尿病辅助治疗食品、降脂降压食品等等[35]。辣木种子中含有天然絮凝成分,可用来开发成天然净水剂;成熟的辣木种子中含有非干性油38%~40%,可用来开发成高级烹调油、润滑油、防腐剂、化妆品、香料等等;另外,辣木中的辣木素具有杀菌作用,可被用来生产生物农药和天然清洁剂,辣木素提取后的残渣还可被用作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辣木的树干可被用来造纸,全株都可作为高蛋白动物饲料[64]。

总体来讲,10年前国外辣木的研究报道比较多,近10年是国内报道较多。目前市场上开发出来的产品,基本都是初加工产品,为提高其药用价值和营养功能,可根据辣木活性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活性物质的极性、溶解度、挥发性等的差异,采用不同的分离手段,得到不同的产品,使每个产品的专一性和针对性更强。另外,根据辣木活性物质的药用功能,进一步分离纯化,把药性相冲或无活性的组份去除,更好地发挥其药用价值和营养功能。根据辣木活性物质的药理活性,进行化学修饰,提高药理活性,开发出药效更佳的新药,提高辣木产品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三十四卷第一册). 科学出版社,1984.

[2] 张燕平,段琼芬,苏建荣. 辣木的开发与利用[J]. 热带农业科学,2004,24(4): 42-48.

[3] 张 婧. 辣木组织培养及有效成分分析[D]. 福建农林大学,2013.

[4] 刘昌芬,李国华. 辣木的研究现状及其开发前景[J]. 热带农业科技,2002,25(3):20-24.

[5] Sanford H. Moringa: Natrue's Medicine Cabinet. California U.S.A,2000.

[6] 李国华,刘昌芬. 辣木的医疗保健功效及其开发前景[C].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学术研讨会,2005.

[7] 黄钦才. 天然营养保健树——辣木[J]. 林业实用技术,2014(11):3.

[8] 李永进,李印东,李玉堂,等. 维生素 A 强化的饮品对儿童血清视黄醇水平的影响[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4(4):008.

[9] 刘昌芬,李国华. 辣木的营养价值[J]. 热带农业科技,2004,27(1):4-7.

[10] 刘大艳,肖 立. 孕妇羊水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 Vit B_(12)与胎儿畸形的关系[J]. 吉林医学,2011,32(10):1 893-1 894.

[11] 王 珊,潘新娟,余增丽. 妊早期妇女血清叶酸水平与胎儿出生缺陷发病关系的队列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5 266-5 268.

[12] 王开明. 胎儿生长受限与孕妇红细胞叶酸缺乏的相关性研究[J]. 吉林医学,2015,36(2):271-271.

nlc202309020638

[13] 刘昌芬,伍 英,龙继明. 不同品种和产地辣木叶片营养成分含量[J]. 热带农业科技,2004,26(4):1-2.

[14] Anwar F, Latif S, Ashraf M, et al. Moringa oleifera: a food plant with multiple medicinal uses[J]. Phytotherapy Res, 2007, 21(1): 17-25.

[15] Melo V, Vargas N, Quirino T, et al. Moringa oleifera L.-an underutilized tree with macronutrients for human health[J]. Emir J Food AgriC, 2013, 25(10): 785-793.

[16] 刘景民. 维生素B2在人体中的作用[J].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9(12):720-720.

[17] 方从容,杨大进,马 兰. 保健食品中泛酸钙的测定[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168-169.

[18] 汤 群,陆国平,吴春芳,等. 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维生素B12及维生素B6的关系[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2(9):812-815.

[19] 葛颖华,钟晓明. 维生素C和维生素E抗氧化机制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 吉林医学,2007,28(5): 707-708.

[20] 王红丽,吴 铁,吴志华,等. 丹参酮和维生素E抗皮肤衰老作用的比较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3(12):861-862.

[21] Coskun O, Kanter M, Korkmaz A, et al. Quercetin, a flavonoid antioxidant, prevents and protects streptozotocin-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beta-cell damage in rat pancreas[J]. PharmRes, 2005, 51: 117-123.

[22] Bischoff S C. Quercetin: potential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herapy of disease.Curr[J].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 2008, 11: 733-740.

[23] Edwards R L, Lyon T, Litwin S E, et al. Quercetin reduces blood pressure in hypertensive subjects[J]. J Nutr, 2007, 137: 2 405-2 411.

[24] Rivera L, Moron R, Sanchez M, et al. Quercetin ameliorates metabolic syndrome and improves the inflammatory status in obese Zucker rats[J]. Obesity (Silver Spring), 2008, 16: 2081-2087.

[25] 陶永霞,刘洪海,王忠民,等. 番茄生物碱粗提物抑菌作用的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3):438-440.

[26] Caceres A, Cabrera O, Morales O, et al.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of Moringa oleifera. I:Preliminary screening for antimicrobial activity[J]. J Ethnopharmacol, 1991, 33(3): 213-216.

[27] Oku Y, Sakuma K, Yokoyama K, et al. Fungicidal activity of liranaftate against Trichophyton rubrum[J]. Nihon Ishinkin Gakkai zasshi, 2001, 43(3): 181-187.

[28] Goel A, Mazur S J, Fattah R J, et al. Benzamide-based thiolcarbamates: a new class of HIV-1 NCp7 inhibitors[J].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2, 12(5): 767-770.

[ 29] 张晓鹏,荆唤芝,苗江欢,等. 硫代氨基甲酸酯合成方法进展[J]. 化学进展,2008,20(7):1 102-1 107.

[30] Xue M, Long B H, Fairchild C, et al.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study at the 3′-N position of paclitaxel. part 2: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3′-N-thiourea-and 3′-N-thiocarbamate-bearing paclitaxel analogues[J].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0, 10(12): 1 327-1 331.

[31] Lee S J, Caboni P, Tomizawa M, et al. Cartap hydrolysis relative to Its action at the insect nicotinic channel[J]. J Agric Food Chem, 2004, 52(1): 95-98.

慈姑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篇7

慈姑(Sagittaria latifoliais)为泽泻科,其球茎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碳水化合物、多糖、蛋白质、脂肪、铁、锌、硒、维生素E及膳食纤维等常见物质。另有文献报道,还含有慈姑蛋白酶抑制剂、门冬酰胺、D-毛蕊草塘、愈创木酚、绿原酸等成分。淀粉含量高低通常被认为是评价慈姑品种优异的一个重要标准。黄凯丰等试验发现慈姑中膳食纤维以不溶性膳食纤维为主,淀粉以支链淀粉为主,且有效成分顶芽显著高于球茎,还可吸附脂肪与胆固醇,并且比其他粗粮吸附能力更强。

陆祖福等发现慈姑中以硒与维生素E的含量最引人注目,而这两种物质都能够增强动物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但慈姑中还有没有其他与它们相作用的物质还值得再进行探讨,但这个研究表明或许慈姑有延缓机体衰老的可能性。

慈姑因其独特的口感及良好的保健作用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其在医学上的药理学价值也非常高。《全国中草药汇编》中有记载,慈姑外敷可治疗虫蛇叮咬。直接烹制外食用后可促进消化吸收、治疗尿道炎症、缓解脚气等。同时还具有凉血止血、消肿解毒等功效。

但慈姑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吸收积累能力,如所生长的土壤或水中的铅浓度达到100毫克/升时,慈姑球茎表皮、顶芽、去皮球茎的铅残留均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因此吃带皮的慈姑容易引发铅中毒,为保证慈姑食用安全,加工时首需去除表皮及顶芽。

2 药用价值

2.1 慈姑多糖

吴小南等研究发现慈姑多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动物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特性,可惜高剂量的慈姑效果不理想,只推测低剂量慈姑多糖浓度可能较为适宜,因此慈姑中有关慈姑多糖的有效浓度范围值得进一步探讨。罗永会等对慈姑多糖对血糖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高、低剂量的多糖试验组聚能显著降低小鼠的血糖水平,验证其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的作用,这也对慈姑多糖能否作用在糖尿病的研究上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2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慈姑对多种有害如物质对肝脏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以下大量研究表明,慈姑保护肝脏的机理很可能是由于慈姑能抗脂质过氧化。

2.2.1 异烟肼和利福平对肝脏的伤害

廖艳等经过实验后发现不同剂量的慈姑均能明显降低异烟肼和利福平诱导的大鼠肝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的含量,减轻肝组织变性和坏死程度。高剂量组慈姑缓解肝组织病理改变的效果最为显著,中剂量组慈姑次之;由此推测慈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合用致大鼠肝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并提出猜测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减少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增强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有关。

2.2.2 四氯化碳对肝脏伤害

吴小楠等对慈姑对四氯化碳对肝脏的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了实验,他们给予新鲜慈姑汁连续4周灌胃的小鼠,用四氯化碳急性染毒建立自由基过氧化损伤模型进行观察,同时设立对照组.实验发现慈姑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对小鼠的四氯化碳肝损伤有保护作用。慈姑通过提高大鼠体内抗氧化能力以降低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的程度,并减少血清NO和TNF-α的产生。

2.2.3 镉对肝脏伤害

镉也能导致小鼠的急性肝损伤,陆祖福等做过有关慈姑对镉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理的实验,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用慈姑汁灌胃后,已造成损伤的肝组织的病理损伤有所减轻,且肝组织镉含量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呈正相关。而慈姑之所以拮抗镉的毒性,可能是直接减轻镉所致的氧化应激。且慈姑含有多种抗氧化成分,因此对镉导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吴小南等为了研究探讨不同剂量慈姑汁对镉致大鼠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干预作用,将实验分为对照组、镉处理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干预组、中剂量干预组和高剂量干预组,结果表明较高剂量的慈姑汁具有拮抗镉致大鼠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可能与慈姑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2.3 对蛋白酶的抑制

蛋白酶抑制剂大多具有抗虫抗病等特点,慈姑中所含有的蛋白酶抑制剂分为A、B两种,对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及舒缓激肽释放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类。潘进权等研究发现两种慈姑蛋白酶抑制剂相对而言,抑制剂A对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作用较好,抑制剂B对激肽释放酶的抑制效果较好。

3 展望

药用石膏的研究进展 篇8

关键词:生石膏,煅石膏,品种鉴别,含量测定,药用功效

石膏( Gypsum Fibrosum) 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 Ca SO4·2H2O) ,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或者经高温煅制后使用。前者为生石膏,后者为煅石膏[1]。石膏首载于 《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2]。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主要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牙痛,头痛[1]。石膏在我国多数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湖北应城、河南新安、西藏昌都、安徽凤阳,四川、甘肃、新疆、贵州、云南亦产[3],其中湖北应城为石膏道地产区。

本文从药用石膏的品种鉴别、含量测定、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做一综述,为药用石膏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石膏的鉴别

1. 1 生石膏与煅石膏的鉴别

煅石膏是生石膏经高温煅制后的炮制品,与生石膏外观相似,但功效差异较大,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必要对生石膏和煅石膏进行区分。目前,两种石膏的鉴别方法主要有三种: ① 化学鉴别法,取石膏粉末约2 g,于140 ℃ 烤20 min,加水1. 5 m L搅拌,放置5 min,呈粘结固体( 石膏加热失去结晶水而成熟石膏; 与水相遇,复变为含结晶水的生石膏)[4]。② X-射线衍射法,石膏和煅石膏因结晶水的改变,从而使晶形发生改变,所以生石膏和煅石膏具有完全不同的X-衍射图谱,并且相似度低于10%,能够很容易进行区分[5]。③ 红外光谱法,取生石膏和煅石膏粉末约1 mg,置红外分光光度计上检测( 4000~600 cm-1) 。由于炮制使煅石膏中的二水合硫酸钙缺少了2 分子的H2O,所以在红外光谱上煅石膏和生石膏相比缺了一个H2O峰,因此红外光谱法能够对生、煅石膏进行鉴别[6]。

1. 2 石膏与易混品的鉴别

石膏的易混品主要有方解石、寒水石、滑石粉、红石膏、透明石膏及硬石膏等。具体鉴别方法见表1。

2 石膏的含量测定方法

石膏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水合硫酸钙,目前对石膏定量的方法主要是测定其中钙离子的含量,如EDTA( 乙二胺四乙酸)滴定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2. 1 EDTA滴定法

现版 《中国药典》中收录的石膏含量测定法为EDTA滴定法,EDTA滴定法常用的指示剂为钙黄绿素指示剂和钙紫红素指示剂。张秋云等[7]通过实验比较了钙紫红素指示剂和钙黄绿素指示剂测定4 种不同产地的石膏,认为在相同条件下,用钙紫红素作为指示剂更接近标准,且钙紫红素指示剂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更明显。

2. 1. 1 钙黄绿素指示剂法

精密称取净石膏细粉0. 2 g,置锥形瓶中,加入10 m L稀盐酸,加热溶解,加100 m L水及1 滴甲基红指示剂,此时溶液显紫红色,加入氢氧化钾试液直至溶液恰显浅黄色后再加入5 m L的氢氧化钾和少量钙黄绿素指示剂,此时溶液显黄绿色荧光,后用EDTA( 0. 05 mol/L) 对其进行滴定直至溶液黄绿色荧光消失显橙色。

陈建新等[8]利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EDTA) 滴定法比较了几个主产地区的石膏的含水硫酸钙的含量,结果显示道地产区湖北应城的石膏中含水硫酸钙含量最高; 陈建新等还考察了不同颜色石膏的分级比较,得出的结果依次是白色>红色>透明>蜡黄色。

2. 1. 2 钙紫红素指示剂法[9]

精密称定净石膏细粉约0. 1 g,置锥形瓶中,加稀盐酸5 m L,加热使溶解,加水100 m L、三乙醇胺试液10 m L、甲基红指示剂1 滴,滴加氢氧化钾试液至溶液显浅黄色,再加入10 m L氢氧化钾试液, 加钙紫红素指示剂0. 1 g, 用EDTA( 0. 050 mol/L) ,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转变为纯蓝色。

2. 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分别吸取钙标准溶液( 100 mg/L) 2. 0、3. 0、4. 0、5. 0、6. 0、7. 0 m L于50 m L量瓶中,加入0. 5 m L盐酸溶液( 1∶1) ,用镧溶液定容后置波长422. 7 nm,灯电流2 m A,狭缝宽度0. 4 nm,空气流量1. 0 L / min,乙炔流量1. 0 L / min条件下测定,绘制出标准曲线,得到线性方程。用分析天平精密称取石膏样品0. 1 g于烧杯中,加入20 m L的HNO3-HCl O4( 3∶1) 混酸,放置在电热板上,湿法消化,至溶液变为无色澄清后,再加入1 m L氯化镧溶液,定量转移至50 m 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按照上述条件测定石膏中钙离子的吸光度,通过钙标准溶液得出的线性方程计算石膏中钙离子的含量[10]。

2. 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11]

取石膏细粉( 过100 目筛) 3 g,置250 m L烧杯中,加入100 m L去离子水,振摇,溶解,抽滤,合并滤液,浓缩定容至100 m L,取100 μL置微波消解罐中,加入3 m L浓硝酸进行消解,消解液定容至100 m L后,用ICP-MS对其进行检测,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并计算含量。王薇等[12]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了不同产地石膏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发现Fe、Mg离子含量差异较大,不同产地石膏中均含有重金属As,而重金属Hg未检测到。

3 石膏的药用功效

3. 1 生石膏的药用功效

2015 年版 《中国药典》 一部记载石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1]。

3. 1. 1 清热退火

石膏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金疮。”[2]。张仲景在 《伤寒论》 中运用石膏达17 首方剂,主要退热的方剂有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等,并且均重用石膏。石膏的溶解度较低( 2. 08 g /L) ,有研究报道,汤剂中的粳米和山药能够促进石膏的溶解,其机理可能为其中的淀粉类物质促溶[13],具体促溶机制还有待研究。王凤霞等[14]对石膏的解热功效的解释是: ①石膏的形成经过强烈的蒸发作用,在其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热量,所以石膏味辛,从而能够除热。②石膏的形成过程中石膏中的Mg/Ca含量大大增加,通过参与体内钙离子的调节,起到退热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单用石膏作用于发热的小鼠并无退热作用,但是运用含有石膏的方剂时解热作用十分明显,并且当去除方剂中的石膏时无退热作用,上述现象从侧面证明石膏在清热退火的方剂中还是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其退热机制尚无明确解释。

3. 1. 2 产乳

石膏具有产乳功效出自于 《神农本草经》[2],汉代张仲景在 《金匮要略》中也运用石膏这一功效,代表方剂为竹皮大丸。石膏为何能够产乳不得而知,但是有学者认为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产乳可能为产后热病,具体为何种功效有待研究。

3. 1. 3 止汗

在 《伤寒论》中麻杏石甘汤和越脾汤均能治疗病人无热,汗出,并且当治疗发汗时,石膏的用量大于麻黄的用量。而当病人发热,无汗时,所用的麻黄的用量大于石膏的用量( 如大青龙汤) 。

3. 1. 4 免疫作用

有研究表明,在运用 《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后,由于石膏中的微量元素尤其是Ti可以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间的比例关系,从而接触细胞免疫的抑制状态,并且其临床功效优于西药[15]。

3. 1. 5 其他

石膏治疗中风的方剂也有很多,如 《汉方辩证治疗学》中的防风通圣散,《古今录验方》中的小续命汤,《医学发明》中的大秦艽汤等。石膏可以促进骨愈合,因为石膏的主成分为二水合硫酸钙,其中的钙离子可以促进骨骼的增长,起到生物学刺激作用,并且石膏在此处还起到一个支柱作用。胡希恕[16]认为石膏具有解凝的作用,主要可以治疗因热而形成的凝结,如淋巴结肿大、局部红肿热痛等。有研究表明,石膏具有抗病毒的作用,石膏中的微量元素在ATP的作用下可以产生S同位素,使血液中的 δ34S浓度升高,从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15]。

3. 2 煅石膏的药用功效

煅石膏具有收湿,生肌,敛疮,止血之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外治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3. 2. 1 生肌收敛

石膏锻制后味甘,微涩,性寒偏平和,清热力逊,收敛生肌力专。一般生石膏内服,煅石膏外用。煅石膏与红升丹配伍时,若使用煅石膏的比例较小时,则去腐作用增强; 若使用煅石膏的比例较大时,则生肌敛疮功效增强。在 《景岳全书》中煅石膏主要用于治疗湿疹。余成栋[17]利用煅石膏的收敛功效治疗痔疮后水肿,效果也非常好。

3. 2. 2 消炎敛疮

煅石膏可以降低血管的通透性,继而可以起到消炎的作用,且尝试用于腐肉去新,新肉难生时。李祥等[18]研究发现煅石膏能促进大鼠伤口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的形成,加快肉芽组织增生,从而促进皮肤创口的愈合。石膏煅制后药效发生改变,具有生肌作用。李心亮等[19]研究表明煅石膏能够有效降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大鼠血液中的IL-1β 含量,抑制急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IL-6 升高及其早期PGE2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目的。

3. 2. 3 止血

煅石膏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孙弘等[20]将煅石膏应用于颌骨囊肿摘除术后的填充材料,并且表示煅石膏的颗粒大小与其吸收速度以及之后成骨活动密切相关,中、大颗粒( 510 nm) 煅石膏的吸收和成骨疗效最佳。煅石膏除了这一特性,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记载煅石膏还具有术后止血功效[21],因此是骨缺损修复首选的生物材料。

4 结语

石膏为清热泻火的常用中药,虽然应用石膏退热的方剂较多,但研究石膏的文献较少,石膏退热的机理目前尚不明确。煅石膏与生石膏的化学结构式中仅相差2 个结晶水,但是二者的功效却相差甚大,二者的功效差异是否与结晶水有关? 若钙离子在生石膏中的退热作用中起关键因素,但煅石膏中也含有硫酸钙,解热作用却远逊于生石膏,以收敛作用为主。生石膏与煅石膏功效差异的原因也可能与其晶形的不同有关,具体差异还有待研究。

药用植物木贼研究进展 篇9

1 木贼的植物学性状及生药学性状

1.1 植物学性状

多年生常绿草本, 高20~100 cm。根状茎粗短, 黑褐色, 横走、节上轮生黑褐色根。茎粗, 坚硬, 直立, 单一或仅于基部分枝, 粗5~10 mm, 中空, 有纵棱脊20~30条, 棱脊上有疣状突起2行, 极粗糙, 沟中有单行气孔线;叶鞘基部和鞘齿成黑色2圈, 鞘齿线状钻形, 先端长锐尖, 易脱落, 基部宿存。孢子囊穗初夏着生于茎顶, 紧密, 长圆形, 尖头, 无柄, 长7~13 mm[2]。

1.2 生药学性状

本品呈长管状, 不分枝, 长40~60 cm, 直径0.2~0.7 cm。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 有18~30条纵棱, 棱上有多数细小光亮的疣状突起;节明显, 节间长2.5~9.0 cm, 节上着生筒状鳞叶, 叶鞘基部和鞘齿黑棕色, 中部淡棕黄色。体轻, 质脆, 易折断, 断面中空, 周边有多数圆形的小空腔。气微, 味甘淡, 微涩, 嚼之有沙粒感[3]。

2 木贼的化学成分

2.1 黄酮类成分

据研究, 木贼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目前, 研究人员发现木贼的全草中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包括山奈酚-7-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芸香糖-7-葡萄糖苷、山奈酚-3, 7-双葡萄糖苷、蜀葵苷元、山奈素、山奈酚苷、山奈酚-3-葡萄糖-7-双葡萄糖苷、山奈酚-3-双葡萄糖苷、草棉苷、芹菜素、木犀草素、槲皮素[4,5,6,7,8,9,10]等。

2.2 挥发油类成分

李德坤等利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分析了木贼中挥发油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发现了29种挥发油类成分, 其中含量较高的挥发油为2-甲氧基-3- (1-甲基乙基) -吡嗪、十五烷、9-辛基-十七烷、3-己烯-1-醇、十七烷、四十三烷, 相对含量分别为11.82%、7.89%、5.61%、5.01%、4.66%、4.05%[11]。

2.3 酯类成分

隋长惠等利用气象色谱/质谱法, 对木贼石油醚萃取物进行了分析鉴定, 共检测出27种化合物, 鉴定了其中24种成分, 其中14个为酯类, 含量为90.89%, 其中单体化合物十六烷酸乙酯的含量最高, 为72.11%[12]。

2.4 酚酸类成分

Carnat等从木贼中分离得到异槲皮苷酸和酚酸等[1]。Veit等报道, 木贼属中均含有二咖啡酰-内消旋-酒石酸及缩酚酸类化合物, 如咖啡酰莽草酸[13]。

2.5 其他成分

除以上成分, 木贼中还有多糖、蛋白、核酸、色素及无机化合物, 如K、Ca、Mn、N、S和P等元素[14,15]。

3 木贼的药理作用

3.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徐朝峰等研究发现, 木贼的水煎剂能够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 表明木贼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方面有现实意义[16]。甄艳军等研究了木贼正丁醇提取物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及Fas、Fas L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 木贼正丁醇提取物可通过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主动脉平滑肌细胞Fas、Fas L基因表达, 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 阻断动脉粥样硬化进展[17]。丁涛等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2种木贼提取物 (木贼正丁醇提取物、正丁醇提取剩余物) 对高血脂大鼠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超微结构观察提示2种木贼提取物对高血脂所致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良好的修复和保护作用, 正丁醇提取物效果尤为明显[18]。

3.2 保肝作用

研究报道, 木贼的水煎剂可有效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 其效果与阳性对照药结果相似, 说明木贼抗脂性肝损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脂代谢, 干预肝细胞的脂变进程, 修复受损肝功能[19]。姜秀娟等通过分析木贼对脂肪肝大鼠肝细胞增殖周期及增殖指数的影响, 观察肝细胞增殖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 木贼可以阻止高血脂大鼠肝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及G2/M期, 从而抑制肝细胞的增殖。一方面, 说明木贼干预后减轻了细胞坏死及炎症反应, 故需要进行修复的肝细胞相应减少, 更多细胞处于静止期, 增殖不活跃;另一方面, 木贼抑制肝细胞增殖, 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阻止肝脏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20]。

3.3 抗氧化作用

刘胜利等探讨了木贼的抗氧化作用, 观察不同浓度的木贼水提液对老龄小鼠心、脑、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和丙二醛 (MDA) 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木贼提取液中的某种生物活性物质在参与清除自由基, 或间接增强机体其他清除自由基系统的功能中起重要作用。服用木贼提取液对机体抗氧化及延缓衰老有良好的作用[21]。易飞试验发现, 木贼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对各种导致氧化的因素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 它与VC有着较强的增效作用, 二者相互协同制得天然松针黄酮抗氧化剂制品[22]。

3.4 镇痛作用

以木贼为主要组成的镇痛灵注射液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试验显示木贼乙醚提取物的镇痛作用比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强。从木贼乙醚提取物中已分离出3种荧光物质, 经薄层层析确定, 其中2种物质分别为阿魏酸和咖啡酸[23]。

4 木贼的临床应用

陈树钊于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木贼草膏外敷方法治疗尖锐湿疣78例, 发病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18~66岁, 平均28岁;病程1~8个月, 平均4.5个月。以下列为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疣体消失, 随访6个月以上无复发;有效:症状、疣体消失, 6个月内有复发;无效:症状、体征治疗前后无变化或加重。结果发现, 木贼草膏治愈此病74例, 无效4例, 总治愈率94.9%[24]。王焕爱等运用自拟木贼汤治疗扁平疣60例, 疗效显著。60例患者中, 35例用药1个疗程后皮疹全部消失, 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25例用药1个疗程后, 皮疹变薄, 继用1个疗程后痊愈, 随访无1例复发[25]。张永和自拟木贼合剂治疗各种病因的鼻衄24例, 在9年的临床实践中得出结论, 木贼合剂对鼻衄的治愈率为100%[26]。张少禹等采用单味木贼治疗小儿鼻出血30例, 治疗效果良好, 用药2~3 d, 鼻出血止, 未再发作者3例;用药4~7 d, 鼻出血缓解, 未再发作者16例;用药7~14 d, 鼻出血缓解, 未再发作者10例;用药14 d无缓解者1例, 总有效率为96.7%[27]。

5 结语与展望

木贼作为蕨类植物始现于晚泥盆世, 是最古老的植物种类之一[28,29]。木贼在我国的分布较广, 植物资源丰富, 在民间有广泛的应用, 但未进行有效的临床开发和利用, 对于木贼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迄今为止, 虽然从木贼中分离出的化学成分较多, 但绝大多数成分的活性尚未确定, 同时对木贼药理研究鲜见报道, 并且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今后的研究工作可对木贼中单体化合物的活性进行深入研究, 并探索其活性机制,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综上所述, 随着对药用植物木贼研究的深入, 其应用领域也会更加广阔, 必将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大的利处, 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摘要:综述了药用植物木贼的性状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 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为深入研究开发木贼提供理论基础。

核桃油保健及药用功效研究 篇10

1 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核桃油能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及动脉硬化并发症、高血压、心脏病、心力衰竭、肾衰竭、脑出血。在动物实验中, 核桃油试验组小鼠的血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和动脉硬化指数均不同程度低于高脂模型组 (P<0.01) , 而高密度脂蛋白却显著 (P<0.05) 高于高脂模型组, 表明核桃油有显著降低血脂和降低动脉硬化危险性的作用[1]。核桃油和核桃油复合VE对大鼠摄食及生长发育均无影响。核桃油能明显降低雄性高脂血症大鼠血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载脂蛋白, 明显降低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中的血清甘油三脂水平, 升高载脂蛋白。核桃油复合VE能显著降低雄性高脂血症大鼠血中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剂量核桃油复合VE还能升高其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高动物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对雌性大鼠除与雄性大鼠有类似的作用之外, 还能明显降低血中血清甘油三脂和载脂蛋白2B水平。核桃油和核桃油复合VE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大鼠血脂及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2]。动脉硬化症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 给予核桃油以增加α亚麻酸摄入, 可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白介素6、白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 从而发挥抗炎效应[3]。核桃油可紧急改善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而不依赖氧化、炎症或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变化, 可保护内皮细胞功能,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4]。另外, 内皮素 (ET-1) 在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性和结构性改变中具有重要作用, ET-1可在任何部位表达, 并刺激血管收缩和细胞增殖, 给予核桃油可使动脉内皮素mRNA水平降低, 从而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发挥作用[5]。

2 护肤养颜

核桃油富含与皮肤亲和力极佳的角鲨烯 (0.94mg/100g[6]) 和人体必需脂肪酸, 这些物质易于渗透, 能有效保持皮肤弹性和润泽。核桃油中所含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K、A、D等及酚类抗氧化物质, 能消除面部皱纹, 防止肌肤衰老, 有护肤护发和防治手足皱裂等功效, 是可以内服外用的美容护肤品。核桃油对去卵巢大鼠皮肤衰老的防治作用优于巳烯雌酚[7], 用核桃油涂抹皮肤能抗击紫外线, 防止皮肤癌。冰片核桃油是一传统中药方剂, 临床上可缓解急性放射性皮炎引起的局部疼痛, 促进上皮再生, 缩短病程[8]。用于治疗烧伤顽固小创面可改善创面局部条件, 具有收敛、抑制渗出、祛腐生肌、消炎止痛、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治疗293例, 显效率82.3%[9]。许多抗癌药物注射时如漏于血管外, 可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且用一般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冰片核桃油治疗有较好疗效[10]。

3 防癌抗癌

核桃油中含丰富的ω-3脂肪酸, 能与ω-6脂肪酸争夺癌肿在代谢作用中所需要的酶, 使癌细胞的细胞膜变得易于破坏, 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降低肿瘤发病率, 并可增加放疗及化疗的功效。放疗及化疗是通过自由基 (高活性分子) 的爆发攻击细胞膜来杀死细胞, 当细胞膜受到足够的伤害时, 癌细胞就会发生凋亡[11]。

4 抗氧化、抗衰老、清除体内过多自由基

抗氧化是抗衰老、抗癌、抗心血管疾病的机理之一。核桃油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 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核桃油>麻油>亚麻油>橄榄油[12], 也有学者报道核桃油>杏仁油>花生油[13]。适量核桃油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脑、肝组织中丙二醛 (MDA) 的含量, 明显提高肝、脑组织中的总抗氧化能力 (T-AOC)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和过氧化氢酶 (CAT) 的活性, 从而增强机体抗氧化、抗衰老、清除体内过多自由基[14]。核桃油可显著提高小鼠肝、脑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以及SOD、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15]。核桃油对O-2的最大抑制率可达53.3%, 而花生油、大豆油分别为47.7%和22.8%, 因此核桃油相比于其它两种植物油有较好的清除超氧自由基的能力[16]。山核桃油有提高小鼠血清T-SOD含量, 降低小鼠血清MDA和脑组织单胺氧化酶 (MAO) 的作用, 效果优于人参皂甙阳性对照组[17]。

5 改善记忆

以不同剂量核桃油给小鼠灌胃, 每天1次, 连续2周, 在被动回避装置上测定小鼠的跳台潜伏期 (SDL) 和逃避潜伏期 (EL) , 在复杂迷宫上测定小鼠的觅食时间。结果显示, 核桃油可使SDL延长30.4%~102.5%, 使EL缩短35.3%~58.9%, 使迷宫觅食时间减少3.3%~37%, 并能明显改善NaNO2和乙醇引起的记忆损害, 表明核桃油可明显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18]。核桃油高剂量组能显著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和促进戊巴比妥钠的催眠, 说明核桃油有改善脑缺血, 促进睡眠的作用。VE核桃油高剂量组除具有上述作用之外, 还能提高机体对缺氧耐受能力和抗疲劳作用, 并有显著的提高大鼠学习记忆的能力[19]。

6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核桃油有减少胃酸、阻止发生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功能, 并可刺激胆汁分泌, 激化胰酶的活力, 使油脂降解, 被肠黏膜吸收, 以减少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发生。配伍蜂蜜主治消化不良、浅表性胃炎、胃胀、十二指肠、便秘。服用方法成年人、老年人8~10g, 10岁以下小孩蜂蜜剂量4~8g, 饭前服用, 每日2~3次。治病期忌食辛辣味食品、海产品[20]。

7 调节血糖

核桃油能提高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这是因为核桃油中含有90%以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其中的ω-3脂肪酸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越高, 其流动性越好, 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活性就越高, 对胰岛素也就越敏感。健康人食用核桃油后, 体内的葡萄糖含量可降低12%, 核桃油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良好食用油[21]。

8 治疗中耳炎

药用研究 篇11

关键词:药用植物;原生质体;酶解条件;培养;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Q9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3-0243-03

原生质体(protoplast)是指植物细胞中除去细胞壁后有生命活性的部分,除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能够直接摄入外源的细胞器、DNA、病毒、质粒等,是进行遗传转化研究的理想受体,对其进行细胞融合可获得杂种细胞[1]。因此,植物原生质体在品种改良和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备受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1892年,Klercker首次用机械法进行原生质体的分离研究,但是原生质体获得量很少[2]。1960年,Cocking采用酶解法从高等植物细胞中分离获得原生质体[3]。随着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推行,植物原生质体培养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4]。1971年,Takebe等首次从烟草叶片中分离出原生质体并获得再生植株,原生质体的培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5]。在此基础上,药用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目前,药用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已经扩展到夹竹桃科、五加科、紫草科、菊科、龙胆科、葫芦科、茄科、玄参科、天南星科等数十科。本文就近年来药用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培养、融合以及植株再生进行综述,为今后药用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寻求切入点和突破点,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有力的论证依据。

1 原生质体的分离

原生质体分离是进行原生质体培养的第1步,直接影响原生质体培养能否成功。其中,原始材料的生理状态,原生质体的分离、预处理方法以及游离纯化方法等都是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的重要因素。原生质体的分离方法主要有机械法和酶解法2种。机械法存在产量低等缺陷,因此多采用酶解法进行原生质体的分离。

1.1 原始材料的选择

原始材料及其生理状态对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其活力有很大的影响[6]。生长旺盛、生命力强的组织和细胞是获得高活性原生质体的关键,并对原生质体的复壁、愈伤组织的形成以及植株再生有重要的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的原始材料有很多,只要选用的酶类型及用量合适,就可以在植物的任何部位获得游离的原生质体[2]。据有关原生质体培养的报道,叶片是分离原生质体试验中常用的原始材料[7]。张晓丽等以青天葵新鲜叶片为试验材料获得制备青天葵原生质体的理想条件与参数[8]。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生长迅速稳定,受环境条件影响比较小,更易获得大量高质量的原生质体。但是,长期培养的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容易引起植株丧失再生能力,这就须要选择胚性状态的细胞团,这是再生植株所必需的[9-10]。同时,基因型也会影响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不同基因型分离得到的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差别很大[11],并且对原生质体的植株再生也有一定的影响[12]。

1.2 原始材料的预处理

一些研究表明,材料的预处理对保持原生质体的完整性及提高原生质体产量有积极的作用。张晓丽等用13%甘露醇溶液预处理青天葵叶片1 h,获得大量的原生质体[8]。王鹏凯等以北美鹅掌楸的悬浮细胞和组培苗叶片为材料,用含有0.1% 2-吗啉乙磺酸(MES)和0.6 mol/L甘露醇的Cell Protoplast Wash (60M-CPW)溶液25 ℃预处理 1 h,结果显示原生质体产量明显提高[13]。于相丽等以洛阳红牡丹叶片为材料制备原生质体,在蔗糖浓度为0.3 mol/L的溶液中预处理0.5 h的效果最好[14]。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原生质体分离都需要经过预处理,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

1.3 原生质体的分离方法

药用植物游离原生质体常用的酶有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离析酶等,不同植物材料选用哪种酶较好取决于所用细胞和组织的来源。不同种类酶的混合使用和精确的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的设置,可以得到较好的酶解效果[15-16]。近年来,开发一种微生物型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用于原生质体分离逐渐成为讨论的焦点[17]。

渗透压是影响原生质体游离的一个重要因素。渗透压过低,原生质体缺乏细胞壁的保护,往往会出现破裂的情况。有研究表明,微高的渗透压有利于原生质体维持稳定的形态[18]。渗透压稳定剂是酶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药用植物原生质体分离环境中常用的渗透压稳定剂为甘露醇和山梨醇[19-20],甘露醇由于在试验中的降解性小于山梨醇而被认为是目前最适合的渗透压稳定剂。

1.4 原生质体游离基纯化方法

原生质体游离后的提纯方法常用的有漂浮法和沉降界面法,其中沉降界面法使原生质体集中在两相界面,操作简单,但是容易造成原生质体损伤;漂浮法在重复漂浮洗涤纯化的过程中对原生质体的损伤较小,但是容易混进一些不需要的原液,影响漂浮纯化效果,这就须要严格控制离心力[21]。

2 原生质体的培养

2.1 培养基

在药用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中,常用的培养基有改良的MS、B5、KM8P、6,7-V、V-KM等培养基[22-25],培养基的pH值一般为5.6~5.8。无机盐是构成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一般Ca2+和NH+4对原生质体培养效果影响较大,且较高浓度的Ca2+有利于原生质体培养[26]。马锋旺等在原生质体培养中发现,高浓度的NH+4能抑制原生质体分裂[27-28]。原生质体洗液(CPW)中盐离子的浓度和种类对原生质体细胞膜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试验中应注意[29]。

一定水平的渗透压可以保持原生质体的正常形态,使原生质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得以进行,培養基中的碳源和渗透剂在原生质体培养中有重要的作用。卫志明等研究发现,使用葡萄糖可以提高悬铃木叶肉原生质体的植板率[30]。林顺权等在对枇杷原生质体的研究中发现,10%葡萄糖+5%山梨醇是所有试验处理中最合适的碳源兼渗透剂[31]。

nlc202309032225

2.2 培养方法

原生质体常用的培养方法包括液体浅层培养、固-液双层培养、琼脂糖包埋及看护培养等方法,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固-液双层培养。范小峰等以南蛇藤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采用液体浅层静置培养并取得了较好的原生质体培养效果[32]。秦晓杰等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进行原生质体的悬滴培养、液体培养等不同培养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看护培养是最佳培养方法[22]。这些常用的原生质体培养方法同样适用于药用植物原生质体培养。

不同类型的药用植物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一些植物也可采用多种培养方式联合培养。其中,五加科、天南星科等较适合液体浅层和固-液双层的联合培养方式[24,33],菊科、伞形科的植株较适合固体的培养方式[2,34],茄科、玄参科植株较适合液体浅层培养方式[35-36]。

3 原生质体的融合

由于植物原生质体没有细胞壁的限制,它为体细胞遗传研究和作物改良提供了许多方便[37]。传统的有性杂交存在远缘杂交不亲和、双亲花期不遇、雌(雄)不育等难以克服的障碍,严重阻碍了杂交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由于分离的原生质体无细胞壁,可以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融合。利用植物原生质体进行细胞融合和体细胞杂交,可以克服有性杂交遇到的障碍。

自 Carlson等在 1972 年获得第1株烟草体细胞杂种植株以来[38],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药用植物中已广泛应用。早期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主要有硝酸钠法、高浓度Ca2+高 pH值法、PEG(聚乙二醇)法、PEG-高浓度Ca2+高pH值法、电融合法及聚集微束激光法等,目前广泛使用的是PEG-高浓度 Ca2+高 pH 值法[39-40]和电融合法[41-42]。但是,PEG-高浓度 Ca2+高 pH值法存在融合频率低的弱点。Chen等用该方法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融合频率约45%[43]。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发现,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可以有效提高融合频率[44]。电融合法操作简单、快速,融合同步性好,还可以避免化学药剂的毒害作用,被大家普遍接受。

4 原生质体的再生

在药用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中,因为原生质体培养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差且经验性很强,所以由原生质体获得愈伤组织的实例很多,但是成功获得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案例很少。目前,我国从药用植物的原生质体培养和花药培养中获得完整植株的物种有前胡、防风、决明子、党参、石刁柏、枸杞、毛叶曼陀罗等[45]。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途径通常有3种:由细胞团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成植株;直接形成胚状体,再发育成植株;由细胞团形成的愈伤组织先分化成胚状体,然后发育成植株[1]。据目前一些研究结果来看,大多数植物再生植株以诱导器官发生途径较多,而五加科和伞形科植物的最佳途径是诱导体胚的发生[2]。

5 结论

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地开展了植物原生质体的研究工作,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通过原生质体获得再生植株的种类不断增加。其中,药用植物已经从原来不能杂交的植物胡萝卜和人参、曼陀罗和颠茄、烟草和龙葵等获得杂种植株。

虽然药用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取得很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再生植株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差;杂种植株发生变异的规律尚不明确;缺乏完整的药用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体系,技术体系基本借鉴于其他植物且相对落后。这些都是药用植物原生质体研究以后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庆昌,吴国良.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178.

[2]林阅兵. 人参与胡萝卜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D]. 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2.

[3]Cocking E C. A method for the isolation of plant protoplasts and vacuoles[J]. Nature,1960,87:927-929.

[4]李凌明. 植物组织培养教程[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190.

[5]张红梅,王俊丽.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2002,12(5):44-45.

[6]金晓玲,何 平. 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研究进展[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1):54-59.

[7]Vardi A,Spiegel-Roy P,Galun E.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citrus protoplast:variability in methodological requirements among cultivars and species[J]. Theor App Genet,1982,62:171-176.

[8]張晓丽,何 瑞,童家赟,等. 药用植物青天葵叶片原生质体的制备与纯化[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44-21646.

[9]沈前华,杨柏云,郭金平,等. 大花蕙兰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因素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1996,8(1):36-40.

[10]孙勇如,李文彬,黄美娟,等. 枸杞的原生质体生成愈伤组织[J]. 植物学报,1982,5(5):477-479.

[11]Nyman M,Wallin A.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rawberry(Fragaria×ananssa) mesophyyll protoplasts[J]. Plant Physiology,1998,133:375-377.

[12]Esmlida H P,Otto S.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leaf protoplasts of apple[J]. Plant Cell,Tissue and Organ Culture,1993,34(1):71-76.

nlc202309032225

[13]王鹏凯,吕伟光,胡雪怡,等. 北美鹅掌楸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J]. 西北植物学报,2013,33(2):254-260.

[14]于相丽,李勇慧,李 业. 牡丹叶片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J]. 河南農业科学,2012,41(1):122-125.

[15]赵小强,马晖玲,林 栋,等. 草地早熟禾新格莱德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J]. 草业学报,2010,19(2):55-60.

[16]蔡 肖,康向阳. 小青杨叶肉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0):18-22.

[17]Gummadi S N,Pandon T. Purification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microbial pectinases—a review[J]. Process Biochemistry,2002,38(7):987-996.

[18]郭艳萍.玉米胚乳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与流式纯化[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19]俞 超,杨 潇,王忠华,等. 葡萄愈伤组织制备原生质体的影响因素研究[J]. 果树学报,2013,3(3):433-436.

[20]王 昱,王 义,王康宇,等. 灵芝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研究[J]. 北方园艺,2013(16):184-188.

[21]蒙爱东.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J]. 广西医学,2006,06(6):789-791.

[22]秦晓杰,段华金,朱永平,等. 东方百合‘Sorbonne’原生质体培养初步研究[J]. 分子植物育种,2013,5(5):600-604.

[23]姜淑慧,管荣展,董海滨,等. 播娘蒿与甘蓝型油菜的原生质体融合与植株再生[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4):1-6.

[24]李乐工. 人参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愈伤组织[J]. 植物学报:英文版,1989,31(10):815-816.

[25]刘艳丽. 盾叶薯蓣愈伤组织诱导与原生质体培养[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4.

[26]赵大克,王敬乔,陈 薇,等. 植物原生质体获得、培养条件及方法对其再生体系构建的影响[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增刊2):403-408.

[27]马锋旺,李嘉瑞. 山桃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愈伤组织[J]. 西北农业学报,1999,8(3):73-76.

[28]罗建平,贾敬芬,顾月华,等. 沙打旺胚性原生质体培养优化及高频再生植株[J]. 生物工程学报,2000,16(1):17-21.

[29]王丽华,陈建华,李昌珠,等. 光皮树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J]. 经济林研究,2011,29(1):94-98.

[30]卫志明,许智宏,许 农,等. 悬铃木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J]. 植物学报:英文版,1991,33(11):813-818,900.

[31]林顺权,陈振光. 山梨醇对枇杷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效应[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7,26(4):18-23.

[32]范小峰,李东波,刘灵霞,等. 南蛇藤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J]. 植物研究,2011,03(3):300-305.

[33]高 利. 西洋参叶肉原生质体的游离与培养[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94-7195.

[34]陈发棣,赵宏波,房伟民,等. 菊科植物原生质体研究进展[J].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9):1913-1920.

[35]曹有龙,许 兴,宋玉霞,等. 枸杞原生质体培养及高效成株体系的建立[J]. 植物学通报,2001,18(5):605-614.

[36]孙雪梅. 马铃薯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01(1):134-136.

[37]朱至清. 植物细胞工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50-167.

[38]Kao F T,Puck T T. Induction and isolation of auxotrophic mutants in mammalian cells[J]. Methods in Cell Biology,1974,8(0):23-39.

[39]Varotto S,Nenz E,Lucchin M,et al. Production of asymmetric somatic hybrid plants between Cichorium intybus L. and Helianthus annuus L.[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1,102(6/7):950-956.

[40]杜雪竹,李再云. 甘蓝型油菜与菘蓝原生质体融合及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364-2368.

[41]孙玉强. 棉花原生质体培养和原生质体对称融合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42]徐小勇. 柑橘原生质体融合及体细胞杂种核质遗传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

[43]Chen L P,Zhang M F,Li C S,et al. Production of interspecific somatic hybrids between tuber mustard (Brassica juncea) and red cabbage (Brassica oleracea)[J].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2005,80(3):305-311.

[44]孙慧慧,王力军,闫晓红,等.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培养技术及其应用[J]. 河南农业科学,2010(7):118-122.

[45]李 杰,黄敏仁,王明庥,等.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融合技术研究进展[J].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4):64-71.

番石榴叶药用研究现状 篇12

美洲土人和云南布朗族群众有用鲜叶治疗肠炎、痢疾的习俗。中医认为:番石榴树叶, 性平, 味甘涩, 入脾、胃、大肠、肝经, 具有生津止渴、除烦、收敛止泻, 消炎止血、止痒、杜虫等功用。尽管如此, 番石榴叶的药用价值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 只是近几年, 才有一些学者对其成分、效用做了零星的研究, 发现番石榴叶不仅能抑制细菌、病毒生长增殖, 而且还具有抗氧化能力、降血脂、防治癌症等多方面的功能, 医药开发潜力极大。

1 番石榴叶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提取番石榴叶中有效成分的方法主要限于溶剂提取法, 但尝试过的溶剂有多种。从已有研究结果看, 番石榴叶中含有多种药用成分, 不同的溶剂所浸出的成分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如:水提取物能降低血糖浓度, 但缺乏抑菌作用;甲醇、乙醇、正丁醇、氯仿、甲烷、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的提取物则具有抑菌作用。其中槲皮素和熊果酸是倍受重视的成分, 用酒精、甲醇作溶剂提取产量最高。此外, 2005年还报道了用微波辅助提取番石榴叶中槲皮素的方法。

2 番石榴叶活性成分的鉴定

上世纪六十年代, Seshadri分析了番石榴叶的化学成分, 认为含有黄酮、有机酸、挥发油、鞣质等六种化学成分。黄建林 (2004) 将GC-MS技术和硅烷化反应结合在一起分离、鉴定了番石榴叶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证实在番石榴叶的乙醇提取物中至少含有63种成分, 它们分属于有机酸、糖、多酚、三萜酸、挥发油和其他等六类物质, 相对含量依次为1.97%、28.25%、10.53%、40.27%、2.39%和2.57%。雷琦 (2006) 采用超声波法从番石榴叶乙醇提取液中测得总黄酮含量为9.9167%。彭姗姗 (2005) 测定, 番石榴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1.27%, 挥发油相对百分含量0.32%以上。李吉来 (1999) 认为番石榴叶中至少有60余种挥发性成分, 其中含量较多的是石竹烯 (18.81%) , 古巴烯 (11.8%) , [1αR- (1aα, 4aα, 7α, 7αβ, 7bα) ]-十氢-1, 1, 7三甲基-4-亚甲基-H环丙奥 (10.27%) , 桉叶油素 (7.36%) 。黄建林 (2006) 在采用GC-MS联用技术中, 从番石榴叶正己烷提取物中鉴定了30种挥发性成分, 主要成分石竹烯和1H-环丙基[e]甘菊环烃相对含量分别为24.43%和11.53%。彭珊珊 (2006) 用乙醇脱脂法提取多糖的量为15.3%、苯酚-硫酸光度法为10.94%。张添 (2006) 发现, 番石榴叶丙酮提取物中含有8种酚类物质, 它们是山奈素、绿原酸、没食子酸、槲皮素、原儿茶素、阿魏酸、咖啡酸和卢丁, 总酚得率为14.54%。

从番石榴中发现一些新的化学物质, Begum S (2002a、2002b、2002c、2004) 发现了β-谷丙醇、乌发醇、齐墩酸、熊果酸和3β-p-E-香豆酰-2β-甲氧-12-en-28-油酸和一些新的物质, 如, guaianolide、Guavanoic acid, 且黄建林 (2005) 用GC-MS技术建立了测定番石榴叶中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方法, 并测定出了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 分别为0.81%和2.75%。另外, Lozoya X (1994) 发现槲皮素有五种异构体:槲皮素3-O-α-阿糖苷 (番石榴素) 、槲皮素3-O-β-葡糖苷 (同槲皮素) 、槲皮素3-O-β-半乳糖苷 (海棠苷) 、槲皮素3-O-β鼠李糖苷 (槲皮素) 、槲皮素3-O-β- (quercetin3-O-gentobioside) 。Liang Q (2005) 测得番石榴叶乙醇提取物中含有Gallic、槲皮素、procatechuic acid, chlorogrnic acid, caffeic acid, kaemferol and ferulic acid等黄酮类化合物, 其中番石榴叶中含有chlorogrnic acid, caffeic acid, kaemferol and ferulic acid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还发现了kaemferol-glycoside这种新的化合物。

3 药用价值

番石榴叶提取物具有止泻、止咳、解痉、杀菌、抗病毒、抗氧化的多方面的作用。

3.1 抑菌

Jaiarj P (1999) 纸片法观察番石榴叶的水、甲醇和氯仿提取物对金色葡萄球菌和A族链球菌的作用, 最先肯定了番石榴叶的抑菌作用。随后, Vieira RH (2001) 证明番石榴嫩叶汁对LT阳性大肠杆菌、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程天印 (2005) 的实验结果表明, 番石榴叶的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杆菌、巴氏杆菌、嗜水气单胞菌等五种G-菌的作用较强, 对黄色葡萄球菌稍差。Arima H (2002) 测得番石榴叶中桑皮素-3-O-α-L-lyxopyranosid和桑皮素-3-O-α-L-arabopyranoside对沙门氏菌、芽孢杆菌均有抑菌作用。Trafa FD (2004) 证明:番石榴叶的水提取物不能抑制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生长, 但乙烷、甲醇和乙酸乙酯提取液对他们具有抑制作用。蔡玲斐 (2005) 测得番石榴叶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脑膜炎双球菌、白念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较强;对枯草芽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及乙型链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Qadan F (2005) 证明番石榴叶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杆菌和表皮葡萄杆菌有抑菌作用。从众人的实验结果看, 番石榴叶抗菌谱较广, 治疗适应症绝不仅限于引起腹泻的几种细菌。

3.2 抗病毒

魏连波 (2000) 、赵云燕 (2002) 的实验观察表明, 番石榴叶提取物还能增强MA-104细胞抗轮状病毒感染的作用, 同时对感染轮状病毒的MA-104细胞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番石榴叶煎剂对轮状病毒的治疗作用可能源于石榴叶中含有槲皮素和熊果酸 (陈宝国2002) 。赵云燕 (2003) 将番石榴叶煎剂灌喂人工感染的小鼠, 以小鼠病死率、小肠黏膜病变、血粪生化指标、SIg A含量、HRV抗原转阴率等指标评价, 番石榴叶治疗组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张学森等 (2006) 的实验结果显示番石榴叶对治疗小儿诺瓦克样病毒有比较好的疗效, 能升高诺瓦克样病毒性腹泻患儿唾液中SIg A的含量, 改善患儿局部免疫功能, 使诺瓦克样病毒性腹泻患儿唾液中的Ig G能明显升高。

3.3 对消化道的作用

3.3.1 抑制小肠运动

番石榴叶中的槲皮素具有吗啡样物质作用, 对自发的和电刺激诱导的小肠蠕动均有抑制作用 (Lutterodt GD 1989、1992, Lozoya X 1990) , 其机制可能是抑制受刺激部位释放乙酰胆碱。程天印的实验结果显示, 乙醇提取物对兔十二指肠和空肠的抑制作用明显, 最佳作用浓度为0.36mg/m L。

Morales MA (1994) 认为槲皮素可使由KCl溶液引起的、处于收缩状态的离体小肠舒张, 可抑制不同钙离子浓度诱导的小肠收缩, 药效曲线显示, 槲皮素具有钙离子拮抗剂的作用。

3.3.2 减慢食物推进、促进小肠吸收

Lutterodt GD (1992) 证明, 番石榴叶水提取物抑制小肠推进率为65%。张文举 (2003) 认为, 小白鼠口服水煎液小肠推进率减至52.5±6.3%, 剂量较大时, 小白鼠的小肠推进率减至34.4±21.5%。

3.4 降血糖

王波 (2005) 将番石榴叶的不同提取物给予葡萄糖性、肾上腺素性和链佐菌素性高血糖的小鼠, 发现提取物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番石榴叶水提取物能够抑制多种因素导致的血糖升高。番石榴叶降糖作用在四氧嘧啶诱导高血糖的大鼠 (Mukhtar HM, 2004) 和Lepr (db) /Lepr (db) 小鼠 (Oh WK, 2005) 中也得到证实。Ojewole JA (2005) 发现番石榴叶水提物不仅可降低STZ性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水平, 还可使Dahl盐敏感小鼠的血压和心率降低。王波 (2007) 结果还显示, 番石榴叶水提物对小肠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5 其他作用

3.5.1 抗炎作用Sen T (1991) 研究了番石榴提取物的甲醇

组分的抗炎活性, 发现番石榴甲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水肿、抗急慢性炎症、镇痛、解热及抗关节炎作用。Ojewole JA (2006) 发现番石榴叶水提物能有效抑制急性炎症, 并同时对由热、化学诱导的伤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这可能是由于番石榴叶水提取物中的鞣质、多酚、类黄酮、鞣花酸、槲皮素以及其他化学物质有关。廖泽云 (2007) 在用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结肠炎中发现, 番石榴叶水提取液灌胃用药可明显减轻模型组大鼠结肠损伤, 缓解炎症反应, 表现出抗炎、抗损伤的保护作用。

3.5.2 对神经的作用

Lutterodt GD (1988) 研究发现, 番石榴叶甲醇提取物具有典型的麻醉样效果, 腹腔注射后, 小白鼠很快表现僵住、痛觉缺失、竖尾、浅表呼吸、眼球突出等症状。口服给药结果相似。加大剂量则出现自发运动发射消失。

Shaheen HM (2000) 发现, 番石榴叶的水、乙酸和甲醇提取物均能抑制动物对化学刺激的感受性和热实验镇痛, 但对运动协调、运动性能和探究反射没有明显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乙酸提取物作用最好, 其次是乙烷和甲醇。

Santo FA (1998) 采用化学 (甲醛、醋酸) 和热 (热板) 刺激伤害小鼠模型, 在醋酸扭体实验中, 番石榴叶精油可使小鼠10min扭体次数减少。在甲醛致痛实验中, 精油对小鼠第一相痛反应和第二相痛反应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而这种作用与阿片受体无关, 与腺苷有关。在热板实验中, 精油及其组分均无作用, 暗示作用部位不在脊髓水平上。

3.5.3 抗氧化作用

钱和 (2004) 的实验结果表明, 番石榴叶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水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却较低。吴震威 (2006) 以DPPH自由基比色法测定番石榴叶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性, 并与天然抗氧化剂抗坏血酸比较。认为, 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相同浓度抗坏血酸的93%。HPLC分析比较发现, 水、乙醇和丙酮这三种提取物所含成分相似, 故认为番石榴叶提取物起抗氧化性作用除了酚类物质, 可能还有别的物质。廖泽云 (2007) 指出番石榴叶的抗氧化特性能保护细胞膜, 缓解氧自由基的损伤致炎作用。

3.5.4 止咳作用

Jaiarj P (1999) 的实验结果显示, 番石榴叶水提物可使试验小白鼠和豚鼠的咳嗽频率减少。用离体气管平滑肌做实验也显示, 番石榴叶水提取物直接刺激气管肌肉收缩。

3.5.5 止血作用

Jaiarj P (2000) 的试验结果显示, 番石榴叶水提取物不影响出血时间, 能通过刺激血管收缩及血小板聚集促进止血, 但抑制血液凝固。

3.5.6 护肝作用

Roy CK (2006) 用四氯化碳、对乙酰氨基酚、硫代乙酰胺和氯仿诱导急性肝损伤, 发现番石榴叶水提物能有效降低血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的含量, 通过组织学观察可证明番石榴叶水提物具有良好的肝脏保护活性。

3.5.7 抗癌作用

张家华等 (2001) 发现番石榴提取物对人体细胞染色体无损伤作用, 对DNA损伤修复有激活作用;对人体细胞免疫和增殖, 低剂量有激活作用, 高剂量有抑制作用。

上一篇:人口流动模型下一篇:片头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