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园

2024-08-11

药用植物园(通用12篇)

药用植物园 篇1

摘要: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课题——“高职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研究”为基础, 以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程为例, 通过科学的管理、监控、分析、评价手段, 探讨建立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使实验教学向着预定目标进行。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程,质量控制,药用植物园

高职药学教育从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逐渐转变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 从本科教育剥离开来, 建立了自身独特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这种转变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以及行业对高职层次人才的“理论基本够用, 突出技能培养”的要求, 实验教学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来。实验教学培养医药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理论教学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已经相对成熟, 现有考核方法能够基本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加强实验教学的质量控制就成为高职药学教育者关注点。质量是指事物的内在素质及其优劣程度;而控制则是带目的性的因果联系, 即产生原因系统对产生结果系统有目的的影响和干预。实验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影响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还多种多样。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实施过程、教师实验技能与理论知识水平、学生素质、实验室实验条件等等。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波动也非常大, 建立实验教学的质量控制体系就是要通过科学的管理、监控、分析、评价手段, 不断地改善影响质量的因素, 及时纠正偏差, 使实验教学向着预定目标进行。

实验教学存在一条运作主轴:人才培养—教学计划—实验课程教学大纲—预定实验结果—分解实验教学过程—具体实验教学过程—学生参与程度控制—学生技术水平评价指标。本文我将针对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程研究实验课程的质量标准, 建立适合本学科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规范。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其为生药学、中药学、实用方剂与中成药、天然药物化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可以使学生掌握识别药用植物、鉴定药用植物和中药饮片等技能, 区别出同种药材的真伪优劣。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程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组织、粉末特征、宏观特点, 药用植物蜡叶标本制作、浸润标本制作、未知药用植物鉴定等。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日常维护、维修, 临时组织横切片的制作技术、粉末临时装片的制作技术、观察角度、绘图方法, 未知植物的观察侧重点、记录方法、描述术语、绘图方法等。下面, 作者以一堂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程为例初步建立实验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实验课程名称:双子叶药用植物“花”的识别与描述

实验地点:药用植物园

实验班级:2013级高职药学班实验人数:40

制定实验预习表格:要求学生在实验课程之前填写完成, 课堂上交。教师在设计预习实验内容的时候, 应该控制预习内容的作业量, 应该3———5个内容为宜, 数字不要过多, 控制在800字以内, 学生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完成。

实验课程预定教学目标:学生口述花的概念、花的功能、花的结构、雄蕊类型。辨认花冠类型、雄蕊类型、子房类型, 掌握解剖花的技术, 掌握观察花的观察点并会记录。

实验课程教学过程:学生到药用植物园集合, 要求着装、标本采集箱、马扎等———要求学生上交预习表格———按学号分组, 两人一组并规定组号———学生去植物园内相对应的1———20号池子里———采集带花植物全株标本5株———采集花蕾、开放全花等各5枚———放在袋子里, 编号———进入实验室———打开解剖镜、显微镜———观察并记录花冠类型、子房类型、雄蕊类型———绘制雄蕊群———制作花粉粒临时装片———绘制花粉粒———上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放在学号相对应的架子上———老师按照每位学生实验报告考核———评定

考核内容与方法:两名教师, 分别考核同组学生

考核点一:口述采集标本名称、用解剖针现场解剖花, 并解说花冠类型及根据、雄蕊类型及依据、子房类型及依据

考核点二:口述解剖镜的构造、解剖镜的使用方法。

考核点三:在黑板上绘出所观察到的雄蕊群简图。

在此过程中, 教师扮演的是学术交流角色而不是考官角色, 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字不差的把知识和观察点陈述出来, 而是交流学生的观察结果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旨在加强印象, 强化学生的参与程度, 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

要求教师严格评分的是实验报告, 在绘图过程中最为不理想的实验结果就是雷同图, 我们选择20个类群已经完全可以避开这一结果, 有助于学生专注于自己的实验内荣, 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同组学生选择不同植株, 所以可以避免雷同图的出现。

许多学生爱做实验, 抱着好玩的心态去, 害怕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书写实验报告, 这对“质量控制”非常不利。因此, 必须根除陋习。要想有好的实验效果, 学生必须目的明确, 心中有数, 首脑并用才能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因此, 在每一个实验之前, 要求学生先预习并预写实验报告, 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了然于心, 明确实验现象和结论。

根据高职药学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药用植物园这一具体实验实习场地, 明确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 建立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实验质量控制评价体系, 是培养理论基本够用、突出实验技能的特色高职药学人才的有效保证,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药用植物园 篇2

1.藻类植物

植物名称:紫菜

化学成分:25-35 %的粗蛋白,和50 %的糖

功效:清肺热,散瘿瘤,软坚化痰,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主治:瘰疬,瘿瘤,甲状腺肿大,咳嗽吐臭痰水肿,淋病,脚气。

2.菌类植物

植物名称:天麻

化学成分:天麻素,天麻甙元、天麻醚甙(gastrodioside)、派立辛(parishin)、香草醇、β-甾醇、对羟基苯甲醛、柠檬酸、琥珀酸等。

功效:祛风湿,止痛、行气活血

主治:镇痛,镇静,抗惊厥,降低血压,明目增智的作用

3.地衣植物

植物名称:石梅衣

化学成分:含有棕榈酸、油酸、地衣酸、硬酯酸、山萮酸、荔枝素,3,5一

二羟基甲苯等。

功效:养血,明目,清热解毒,止崩漏,利尿,补肾,壮筋骨。主治:治感冒,未成熟热,搏热,咳嗽,“赫依”热。

4.苔藓植物

植物名称:地钱

化学成分: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联苄类化合物及香豆素类等,黄酮

类化合物以芹菜素、木犀草素及其甙为主。

功效:解毒,祛瘀,生肌。

主治:外用治烧烫伤,骨折,毒蛇咬伤,疮痈肿毒,臁疮,癣

5.蕨类植物

植物名称:石松

化学成分:石松碱、棒石松碱、棒石松洛宁碱、法氏石松碱、石松灵碱等

生物碱,香荚兰酸、阿魏酸、壬二酸等酸性物质,芒柄花醇、伸筋草醇石松醇、石松宁、16-氧山芝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功效: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风湿腰腿痛;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刀伤;烫火伤

6.裸子植物

植物名称:金钱松

观赏、药用、绿化植物等 篇3

一、形态特征

小叶万年青株高约30厘米,茎基部匍匐,上部斜生,分枝力特强,节间长5厘米左右,节上易生根,茎椭圆形,叶长5~10厘米,叶宽2厘米左右,边缘全缘先端略尖,基部鞘状,鞘的顶部和基部均有疏毛,叶面叶背均绿色。花粉红白色、细小,合生于一圆柱状的管上,长2厘米,花微香。

二、生长习性

小叶万年青喜阴湿的环境。耐热又耐旱,生长适温为15~30℃,低于15℃生长较缓慢。在肥沃的沙壤土、碎渣土、垃圾土上生长最好,其余土壤也能生长。南方于春、秋、冬季,北方于春末夏初栽培,气温低于5℃可于大棚内或室内栽培。

三、栽培要点

小叶万年青属多用途植物,可作公路、铁路、城市公园、花台的林下绿化栽培,还可作阳台或室内外盆景栽培。盆栽土选择肥沃的沙壤土或未污染的垃圾土、腐叶土为好,每盆一次栽2~3株。如大面积栽培,在较潮湿的地方作草坪或作防风固沙的绿化植物栽培,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栽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10天左右就能成活,在生长期间一般每月施一次腐熟的液肥,以满足植物所需营养。第二、三年后可根据个人爱好进行整形,还可分株另行移栽。生长期一般无病虫危害。如药用,全年可采,全草入药,鲜用或晒干均可。(四川 魏开伦)

食疗型黑小麦“聊麦黑17”

“聊麦黑17”是由山东省聊城市农科院选育的黑小麦品种,经多点试验和小面积示范,2004年通过专家实产验收鉴定。

一、特征特性

聊麦黑17为半冬性,幼苗匍匐,叶色深绿,田间生长比较繁茂,抗寒性较好,单株分蘖成穗率较高,株高78厘米,茎秆粗壮,茎壁厚,抗倒伏能力强,株型结构较合理,穗方形、长芒、白壳,籽粒黑紫色、硬质。667平方米(1亩)穗数42万左右,穗粒数35~37粒,千粒重42克以上。对条锈病免疫,高抗叶锈病(2级),白粉病轻度感染(3级),具有独特的抗蚜性能,后期叶片感染叶枯病,熟相好。

二、栽培技术要点

名贵药用植物——红花 篇4

1 植物学特征特性

红花属菊科,喜温、短日照,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叶互生,接近无叶柄,稍抱茎,长椭圆或卵状披针形状。叶缘齿端有尖刺,伞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总苞叶3层。花柄顶结球猬,上部长出花管,似大蓟,舌状花,雌性。中央管状花黄色,随着生长变为桔红色、红色,两性,结瘦果,瘦果上有灰褐色冠毛。瘦果白色,有四棱,似荞麦,但大一些。株高35~85 cm(受栽培水平制约),生育期较短,90天左右。春播花期6-7月,果期8-9月。在山东胶东一年可种植二季,做蔬菜食用时可种植多季。经长期的驯化栽培,南到海南岛,北到黑龙江均可种植。北方产量较南方稍低,但品质好一些(营养成分丰富)。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耐寒、耐旱、容易栽培,但在弱光条件下及阴凉地块生长不良。它既可生产干花,又可产种子,真可谓是宝贝植物。

2 用途与应用

2.1 用途:

红花的营养价值非常高, 用途也很广泛,既可用来治病,又可作高档蔬菜及调料(幼苗、嫩茎叶、鲜果等),还可作轻工原料,如制作高级颜料、食用色素、化妆品等。据史料记载,早在元朝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食用红花了。

2.2 营养成分与作用:

菊科植物含丰富的菊糖,挥发油、生物碱、苷类、苦味质等成分,对益寿壮身大有益处。食之活血化瘀通经络、止痛消肿、治一切肿症、跌打损伤;同酒煮,治蛊毒,腹中血气刺痛,胎衣不下,及喉闭塞、聘耳(累年胀水不绝)、压伤、褥疮等。茎秆煮水适温用来洗澡,是通经络、化瘀血、解疲劳的优质健身材料。

3 种植的经济效益分析

3.1 效益分析:

根据我市前些年种植的经验,其经济效益很可观。一般栽培水平,按最低水平计,每亩红花可产干红花100 kg以上,同时可产种子150 kg以上,受地区气候等因素制约,产量有差异。按2009-2010年国内市场行情,红花收购价在40元/kg~60元/kg之间,按最低价算亩产值超5000元;种子40元/kg以上,亩产值超6000元,两项产值叠加每亩可超万元。3.2开发前景预测:据专家和同行们预测,今后5年内,红花在国内外中药材市场货源短缺,供求矛盾很难解决,种植开发前景非常广阔。从其还可用作高档蔬菜、佐料和轻工原料角度来看,其市场则更具有强大的延伸空间和发展潜力。随着知识热、中草药热的兴起,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红花的药用价值和食疗功能必将为人们所进一步重视。在可预见的未来,红花在市场中的份额和占有率都会大幅度提高。

4 栽培要点

4.1 播期与季节:

红花的生育期较短,一年当中2-12月均可播种。春播2-6月,夏播8-11月,北方夏播8-10月为好。

4.2 种植密度与种子处理:

播前将种子用35~40℃温水浸10 min,有利于早出苗,提高出苗率。机播、人工播种均可,机播时用种多一些,人工播种时每亩用种500 g以上,行距40 cm左右,株距或称穴距12 cm左右,定苗时株距12 cm时每穴一株,24 cm时每穴2株,每亩定苗1.2万~1.3万株即可。

4.3 施肥:

在亩施农家肥2 500 kg以上的基础上,播种时亩用三元素复合肥40~50 kg与种子隔离施入地下。定苗后浇水前亩追氮肥20 kg左右。现蕾期亩追尿素15~20 kg,追后浇水。同时结合治虫(蚜虫和螟虫),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以利促多分枝。

4.4 田间管理:

定苗后结合追肥、浇水中耕除草二三遍,苗高30 cm左右时结合追肥培土。当苗茎1 m左右高时打顶(也称打顶心),可促多分枝,能增产40%以上。

4.5 采收、加工:

药用植物学论文 篇5

民族药用植物走马胎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进展

摘要:

【目的】对近几年来走马胎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归纳,以期为走马胎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方法】主要对-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PubMed等英文数据库,以题名或关键词为“走马胎”和/或“化学成分”进行检索,整理、总结近来有关走马胎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的研究文献。

【结果】走马胎主要成分是三萜皂苷类,此外还有香豆素类、甾醇类、酚类等成分;走马胎根茎中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岩白菜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此外,走马胎提取液还具有抗血栓的作用。

【结论】目前走马胎的活性成分研究部位主要集中在根茎,果实与叶子的活性成分研究尚少;对走马胎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萜皂苷类的分离与鉴定以及抗癌活性筛选,对其他类化合物和生物活性比如抗炎镇痛等方面研究尚少。

【建议】加强走马胎叶子与果实的活性成分研究,以便阐明其传统利用的合理性;进一步加强研究走马胎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效机理,为从现代药理学角度阐明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的合理性奠定基础。

关键词:

走马胎;化学成分;三萜皂苷类;药理;研究;进展

走马胎是一种用药历史悠久的民族药用植物,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它的医药用途始载于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卷四、草部中:走马胎研粉敷痈疽,长肌化毒,收口如神[1].它具有祛风湿、活血止痛、生肌化毒、壮筋活络的功效[2],主要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痛经等。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走马胎,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走马胎化学成分的研究。但,截至目前,还未对有关走马胎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性总结,这不利于走马胎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本文基于此,对走马胎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为走马胎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民族药材走马胎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1.化学成分研究

截至20,已分离鉴定的走马胎成分主要有三萜皂苷类、香豆素类、甾醇类、酚类。

1.1三萜皂苷类

三萜皂苷类是走马胎主要活性成分,由三萜皂苷元和糖类组成,多数具有羧基,可溶于水。这类化合物母核大多数是五环三萜或四环三萜,且大部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到年为止,从走马胎根茎分离、纯化、鉴定出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有23种,全部属于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3-8].

1.2香豆素类

香豆素类是一类以7-羟基香豆素为母核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骨质疏松、抗凝血等作用。截至目前,从走马胎根茎分离出来的香豆素有11种,其中岩白菜或岩白菜素衍生物有9种,没食子酸酯和没食子酸各1种[3,9-11].

1.3甾醇类

植物甾醇是一类具有甾核(环戊烷骈多氢菲)、在C-17位侧链为9~10个碳原子脂肪烃的化合物,是多种激素、维生素D、甾体化合物合成的前体,同时也是构成植物体内细胞膜的成分之一。这类化合物一般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较高的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目前,从走马胎根茎分离出来的甾醇类化合物4种,其中豆甾醇构型2种,谷甾醇构型1种,菠甾醇构型1种[3,10,12].

1.4酚类

酚类化合物是一类芳香烃环上具有羟基的化合物。它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在医药上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目前,从根茎分离出来的酚类化合物有4种:大叶紫金牛酚、表儿茶素、(+)-5-(1,2-二羟基戊基)-苯-1,3-二酚、(-)-5-(1,2-二羟基戊基)-苯-1,3-二酚[11-13].

1.5糖类

糖类由单糖、低聚糖、多糖、苷类构成。目前,从走马胎根茎提取分离出1种糖苷,即(-)-4′-hydroxy-3′-methoxy-phenyl-β-D[6-O-(4″-hydroxy-3″,5″-dimethoxy-benzoyl)]Cglucopyranoside[9].

2.药理分析

走马胎为侗族、瑶族、壮族、苗族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痛经等疾病习用药材,有祛风湿、活血止痛、生肌化毒、壮筋活络的功效,具有多方面药理活性。近年来,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走马胎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血栓等生物活性。

2.1抗氧化作用

走马胎的根茎中含有一类化合物岩白菜素,能清除逆境产生的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杨竹等[11]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试四个单体白菜素类化合物去自由基能力,显示没食子酸和儿茶素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作用。其原因可能是这类化合物中酚羟基脱去一个氢与自由基形成一个比较稳定共轭结构-苯氧自由基,继而阻止脂质过氧化。这说明侗族、瑶族、壮族、苗族用走马胎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的合理性。

2.2抗癌作用

近年来,人们对走马胎皂苷成分的抗肿瘤作用非常感兴趣,研究颇多。Wen等[8]利用MTT法对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进行体外抗肿瘤筛选,表明这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张晓明[3]从走马胎的根茎中分离出10个单体皂苷化合物并运用MTT法对它们进行体外肿瘤细胞活性研究,显示10个有7个单体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郑小丽等[14]用从走马胎根茎提纯、分离出来的三萜皂苷单体化合物加到培养基中,使其与癌细胞菌株充分接触,结果表明多种癌细胞的增殖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尤其人乳 腺癌细胞菌株(MCF-7)抑制得最为显着。究其原因可能在于皂苷成分打破了癌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系统的动态平衡,致使细胞代谢絮乱,ROS水平增加,从而导致细胞遗传物质DNA受到损伤,不能正常复制,导致细胞在S期停滞不动,最终引起细胞凋亡。另外,也有可能通过线粒体膜破裂,释放信号分子,开启线粒体凋亡途径来促使细胞凋亡。采用MTT法研究走马胎皂苷成分对人类4种癌细胞株,即宫颈癌细胞株(Hela)、膀胱癌细胞株(EJ)、胃癌细胞株(BCG-823)、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大部分皂苷成分都对多种癌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提出糖链中糖基的位置和数量、28位甲氧桥结构以及C-30位有-CHO基对抗癌活性有一定的影响[4、5、7、15-17].

2.3抗血栓作用

走马胎提取液可以阻止模型动物血栓的形成。究其原因有2个方面:一方面是提取液通过延长动物体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降低全血黏度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来抑制机体内、外凝血过程;另一方面是提取液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和血液流速加快,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量,改善血管末端微环境[18-20].

2.4走马胎临床应用研究

对走马胎煎剂喂服类风湿关节炎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民族药走马胎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与雷公藤多甙片相当,具有良好的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21].

3结论与展望

走马胎是侗族、瑶族、壮族、苗族习用药材,是一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民族中药材。在少数民族地区,它常常用来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痛经等南方常见疾病[22].此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走马胎还具有抗肿瘤活性,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癌药材[4~8].因此,走马胎的开发前景广阔,然而作为一种常用民族中药材,仅在各类民族医书记载它的来源和用法,而缺乏相关质量控制标准。因此对走马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进行梳理归纳,显得尤为重要。

对现有、有关走马胎化学成分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显示:走马胎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近几年,对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中药材质量颇感关注,研究比较多。潘见等[23]以绿原酸和咖啡酸为参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蒲公英中的绿原酸和咖啡酸,结果显示: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简便、准确、可靠的中药材质量标准鉴定方法。Ninomiya K[24]、Fibigr J[25]、Song T T[26]等也认同上述的说法。因此,采用HPLC法鉴定走马胎质量标准是可行的。而体现走马胎质量的活性成分标准品的选定是HPLC法中最为关键一环。所以,系统总结、归纳走马胎活性成分对走马胎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截至目前,走马胎的活性成分研究部位主要集中在根茎,果实与叶子的活性成分研究尚未发现。但是,据笔者走访了解到,有的少数民族地区采用走马胎的叶子当茶叶泡,具有一定的抗癌效果。因此,今后应对走马胎的叶子与果实展开研究,探索其有效成分,阐明药用植物传统利用的合理性。

从近几年来的文献来看,对走马胎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萜皂苷类的分离与鉴定以及抗癌活性筛选的研究,对其他类化合物和生物活性比如抗炎镇痛等方面研究尚少。因此,在今后研究当中,应进一步加强走马胎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分析,阐明走马胎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为民间传统用药提供合理性依据,也为进一步开发走马胎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96-116.

[2]毛世忠,赵博,蒋小华,等.林下不同光照条件对走马胎苗木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1):21-24.

[3]张晓明.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活性成分的研究[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1-40.

[4]穆丽华,赵海霞,龚强强,等.走马胎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1(1):1-6.

[5]Mu LH,Gong QQ,Zhao HX,et al.Triterpenoidsaponins from Ardisia gigantifolia[J].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10,58(9):1248-1251.

[6]Gong QQ,Mu LH,Liu P,et al.New triterpenoidsapoin from 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10(4):449-452.

[7]谷永杰,穆丽华,董宪,等.走马胎中三萜皂苷成分H1对6株肿瘤细胞增殖及对A549肺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10):130-133.

[8]Wen P,Zhang XM,Yang Z,et al.Four new triterpenoidsaponins from 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and their cytotoxic activity[J].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2009,10(9):873-880.

[9]Mu LH,Feng JQ,Liu P.A new bergenin derivative from the rhizome of Ardisia gigantifolia[J].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27(14):1242-1245.

[10]封聚强,黄志雄,穆丽华,等.走马胎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4):3463-3466.

[11]杨竹,黄敬辉,王乃利,等.走马胎中新的岩白菜素衍生物的提取分离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30-34.

[12]卢文杰,王雪芬,陈家源,等.大叶紫金牛化学成分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1990,5(3):136-138.

[13]Yang Z,Wen P,Wang NL,et al.Two new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Ardisia gigantifolia[J].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8,(6):693-695.

[14]郑小丽,董宪,穆丽华,等.走马胎中皂苷成分AG4对MCF-7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5):674-679.

[15]Mu LH,Huang CL,Zhou WB,et al.Mthanolysis of triterpenoidsaponin from 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y against cancer cells[J].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2013,23(22):6073-6078.

[16]Mu LH,Gu YJ,Wang LH,et al.Biotransformation on the triterpenoidsaponin of Ardisia gigantifolia by Aspergillusavenaceus AS 3.4454.[J].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2015,17(1):40-46.

[17]Mu LH,Gu YJ,Ma BP,et al.Two new triterpenoidsaponins obtained by microbial hydrolysis with Alternariaalternata AS 3.6872.[J].Natural product research,2015,29(7):638-643.

[18]沈诗军.走马胎提取液对机体内血栓形成影响的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8:27-58.

[19]沈诗军,周定刚,黎德兵.走马胎提取液体内抗血栓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9):2224-2226.

[20]刘艳方.走马胎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走马胎多糖对SD大鼠体内血栓形成影响的初步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9:24-57.

[21]唐亚平.中药走马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7,(1):54-55.

[22]贾敏如,李星炜.中华民族药志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867.

[23]潘见,梁娟,谢慧明,等.蒲公英提取物的质量标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9):2064-2065.

[24]Ninomiya K, Matsumoto T,Chaipech S,et al. Simultaneou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12 methoxyflavones with melanogenesis inhibitory activity from the rhizomes of Kaempferiaparviflora[J].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2016,70(2):179-189.

[25]Fibigr J,Satinsky D,Solich P.A study of reten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control of nutraceuticals containing resveratrol and polydatin using fused-core column chromatography[J].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2016,(120):112-119.

[26]Song T T,Liu L J. A strategy for quality control of the fruits of Perillafrutescens (L.)Britt based on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fingerprint analysis[J]. Analytical Methods,2016,8(2):295-302.

药用植物叶面追肥有讲究 篇6

目前,中药材生产中使用的叶面追肥法尚有许多不科学的地方,影响了施肥效果。现介绍药用植物叶面追肥的正确做法和具体要求如下:

1叶面追肥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药用植物主要是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元素的,土壤中元素的含量对植物体的生长起着决定性作用。适合作叶面追施的肥料通常称作叶肥、叶面肥或叶面营养液。叶面肥按成分可以分为氮肥、磷肥、钾肥、磷钾复合肥、氮磷钾复合肥、微肥、稀土微肥以及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料等等;生产上常用的叶面肥品种有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钾、过磷酸钙、硼砂、钼酸铵、硫酸锌、稀土、光合微肥、喷施宝、草木灰浸出液以及米醋、蔗糖等,这些肥料具有性能稳定,不损伤叶片等特点。如丹参、黄芪、山药、地黄和半夏等根及根茎类药材,叶面追肥以磷、钾肥为主,枸杞、牛蒡子、薏苡等果实籽仁类药材,叶面追肥以氮、磷、钾混合液或多元复合肥为主,辅以穿心莲、金银花、红花等全草类、花类药材,叶面追肥以尿素为主。因此在确定叶面肥种类前最好先测定土壤中各元素的含量及土壤酸碱度,缺什么补什么,以达到充分发挥肥效的作用,有条件的也可以测定植物体中元素的含量,或根据缺素情况确定叶面肥的种类及用量。一般认为,在基肥施用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选用氮、磷、钾为主的叶面肥;在基肥施用充足时,可以选用以微量元素为主的叶面肥。比如,药用植物植株的“裂茎病”、“花而不实”是缺硼所引起的,可以喷施硼砂或硼酸。像这类病害,必须首先弄清致病的真正原因,然后才能按照“对症下肥”的原则,把药用植物所缺乏的某种肥料,配成适宜浓度的溶液,进行叶面喷洒。

此外,也可选用综合微肥,如氨基酸钙液肥、活力素、植物动力2003、活力钙、施得乐、熬合态多元复合肥、多元素综合微肥等,补充钾、钙、锌、硼等元素,更能使药用植物植株及时得到养分补充,效果更好。

2叶面追肥的喷施浓度要适当

由于叶面追肥是直接喷施于药用植物植株表面。不能像土壤施肥那样利用土壤的缓冲作用来缓解高浓度肥料带来的危害,因此叶面追肥需要掌握好施用浓度。浓度过高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会灼伤叶片,造成肥害,引起不必要的损失,特别是微量元素肥料,药用植物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临界范围很窄,更要严格控制;浓度过低,药用植物接触的营养元素量小,施肥效果不明显。

药用植物园 篇7

1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药用植物园地理条件

我院药用植物园位于南京市浦口区老山脚下, 属于低山丘陵区, 南临长江, 北枕滁河, 总面积33 000 m2, 气候温和、湿润, 雨量充沛, 黄粽壤土厚度一般>150 cm, p H值为6.7左右,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010 h左右, 年均温16℃左右, 年均降水量约为1 100 mm, ≥10℃的活动积温4 824.5~5 079.0℃, 无霜期239.4~250.2 d。

2 医学类高职院药用植物园的功能

2.1 教学的实训基地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以及药物制剂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要求学生能描述各类药用植物各器官的特征, 能对植物分类到科, 能辨认常见的药用植物。本课程实践性较强, 传统课堂理论教学无法提供大量的药用植物鲜品, 过程枯燥、学习效率低, 而校内的药用植物园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药园位于校内, 学生使用方便, 园内根据系统分类法将各类植物分区, 每种植物按其科属、拉丁学名、药用部位、药材名称和功效挂牌。学生通过在药园内实训, 把每种药用植物的理论知识和现实标本进行对应, 通过视觉来观察、记忆每种植物各器官特征, 生动形象、印象深刻, 可反复对照、重复记忆。

2.2 科研基地

校内药用植物园为科研提供基础条件, 为药材的生药学研究提供栽培基地。2010年笔者从山东引种丹参药材至校内药园试种, 指导中药学专业学生进行日常栽培管理和品种繁殖, 测量丹参生长期内各生物学特征发育指标, 测定不同时期根部活性成分含量, 积累了第一手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申报相关课题。在整个课题申报过程中, 药用植物园作为栽培基地的作用至关重要, 而药用植物园也正因为有了科研的功能才有科研基金的投入, 保障日常维护和管理并进行后期建设与发展。

2.3 校园文化

药用植物园可以很好的体现出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 如安徽中医学院以中医药文化为底蕴, 结合药用植物园建立的华佗药学社[3]。我院在药园设计初期就融合中医药特色, 建立一个具有专业内涵和园林外貌的药物园。园内有阴阳、四象、八卦的植物造型图案, 道路以传统中医名家命名, 石雕和走廊上刻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等, 让人走入园内除了观赏各类药用植物外, 还能感受到浓厚的传统中医药文化氛围, 以体现我院作为医学类高职院的特色。

2.4 作为当地的科普基地

药用植物园应该成为一个开发式的平台, 服务于当地政府和社会。如隶属于第二军医大学的上海药用植物园就对周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4], 让大家了解中药, 了解药用植物, 加强人们对药用植物以及濒危植物的保护意识。我院药用植物园位于南京市浦口区, 一侧靠近城区干道, 一侧位于学校, 为半开放式。我院与浦口区科协合作, 开展中药科普活动。中药虽然是一个熟悉的词语, 但对于平常百姓来说又是个陌生、神秘的事物。通过科普活动, 将社会非专业人员请进药用植物园, 通过眼看、耳听、手摸, 让大家知道中药的来源、加工、炮制、性状、功效和主治。通过药园这个平台给人们普及中药知识, 去除中药的神秘感, 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中药。

2.5 服务区域社会与经济

药园在发挥自身科研作用的同时也应该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 服务于当地社会与经济。长沙医学院药用植物园对薄荷、菊花、玄参、厚朴等中药材进行小规模试种[5], 为将来GAP基地建设创造条件。我院药用植物园所处老山地区, 是一个天然药库,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蕴藏丰富, 当地农民也有采药、用药传统, 但还未有人进行药材种植。我院目前已经引种了丹参、玄参、苍术、桔梗、麦冬、瓜蒌、射干等17种药材, 从引种情况来看, 丹参和苍术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笔者已经申报浦口区科技局的科技项目, 希望借此项目在本地区推广丹参药材的种植, 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 发展本地区的农业经济, 促进区域发展。

2.6 对外交流平台

药用植物园可以成为学院对外交流的窗口, 如第二军医大学通过药用植物园与外界建立良好的联系, 成为BGCI植物保护成员、中国环境学会理事单位[4], 也加强了同上海市的联系。我院药用植物园立足于南京、放眼全国, 邀请相关专业人员以及社会团体来园参观, 通过药园这个平台, 加强联系, 逐步建立学院与各单位各团队的联系, 促进学院的整体发展。

2.7 其他

药用植物园除上述功能外, 还可以为制作腊叶标本和浸液标本提供素材, 为教学提供图片和标本素材, 收集、保护本地区药用植物资源, 保护濒危植物物种, 并为学院师生提供一个休憩的公园。

3 药用植物园展望

我院的药用植物园无论从历史还是规模来看, 都无法与其他一流药园相比, 其发展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甚至是几代人的积累。然而我们以融于传统中医药思想文化为底蕴, 以药用植物专业知识为内涵, 以精小雅致的园林文化为外形, 打造出一个功能齐全的药用植物园, 这将成为我院的特色, 成为学院与地方政府沟通的纽带, 成为学院与外界交流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单人驿, 余孟兰.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85-117.

[2]贺善安.植物园:浓缩植物精华[J].森林与人类, 2007, (4) :29-45.

[3]杨青山, 李则习, 周建理.药用植物园在中医药教学及研究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现代中药, 2011, 13 (1) :8-10.

[4]黄宝康, 秦路平, 郑汉臣.药用植物园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模式探讨[J].药学教育, 2007, 23 (1) :34-36.

药用植物越冬管理要点 篇8

冬季植株叶片变黄枯萎时, 将离地面3cm左右的地上部分茎叶剪去, 收集已枯死的茎叶, 铲除园内外杂草及病残体, 全部集中园外烧毁, 以清洁田园, 并用1:1:200的波尔多液或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畦面, 进行土壤全面消毒。发现有露根现象时要适当培土。另外, 在11月份清园后, 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t于植株根部, 保护芽苞安全越冬。幼苗出土前, 修补遮阳棚, 遮光度应调到60%左右, 使园内阳光增加, 对翌年三七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2、黄连

黄连冬季培土壅蔸能促进黄连幼苗的生长发育, 使其根茎生长, 根系的深度相应增加, 减轻或避免低温冻害对根系造成的伤害, 避免冻坏芽苞, 有利于植株生长。培土时, 挖起畦沟内的土壤, 捣成疏松碎土, 均匀撒于畦上。适于培土壅蔸越冬的药材还有黄芪、人参、西洋参等。

3、巴戟天

巴戟天为多年生常绿木质藤本植物, 以根入药。生长2~3年后的植株, 其根的生长已进入旺盛期, 为防止其茎叶徒长, 可在每年的冬季, 结合插条的准备, 将已老化呈绿色的茎蔓从基部剪下, 用作扦插繁殖的材料, 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 同时促进营养物质向根部积累, 从而达到安全越冬、提高产量的目的。适宜修剪越冬的药用植物还有连翘、枸杞、栀子、金银花、玫瑰花、五倍子、花椒等, 但修剪后都要进行中耕除草、施肥, 使植株尽快恢复正常生长。

4、川芎

入冬后当川芎的地上部分枯黄时, 应进行第4次中耕除草, 先扯去地上部分, 再中耕除草, 并将行间泥土壅于行上, 以保护根茎越冬, 药农称之为“蓐冬药”。此外, 党参入冬前也要进行1次“蓐冬药”, 第二年春用齿锄将枯茎杂草锄除, 再用火烧掉做肥料。

5、砂仁

砂仁种植后, 若管理不善, 加之常年的雨水冲刷, 常会造成根状茎裸露, 影响生根、抽笋和抽生花序, 并且开始衰退, 分生植株逐渐纤弱矮小, 不开花或少开花结果, 遇寒流侵袭, 往往容易枯死败苗。入冬前, 衰退老苗群应割去老苗和枯老匍匐茎, 挖松空地, 重施有机肥, 用客土进行培土,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施肥, 促苗生长, 恢复苗群长势, 确保植株安全越冬, 为翌年稳产高产打下基础。

6、罗汉果

罗汉果的种薯块不耐低温, 为了保证翌年能正常萌发, 在入冬前要就地培土埋薯越冬。培土前要剪去老蔓, 只留30cm左右的主蔓, 然后就地挖土把种薯块和主蔓埋起来, 培土厚度为20~30cm, 再盖一层草, 防止种薯块越冬受冻。此外, 栝楼在南方可安全越冬, 而在华北、东北一带则必须在上冻前剪去过长茎蔓, 只留离地约1m长的茎蔓盘在地面上, 每墩覆一土堆, 高约30cm, 保护栝楼越冬。翌年3月, 扒开土堆, 以利新芽出苗早、生长快。

7、贝母

冬至前后, 在土壤封冻前, 每亩施1.5~2t土杂肥于贝母行间, 这样不仅能提高地温, 起防冻保暖作用, 还能起到冬肥春用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冬肥能够满足整个生长期植株对养分源源不断的需求, 多数越冬药材植株均可重施土杂肥以保护药材安全越冬, 如黄芩、泽兰、穿心莲等。

8、绞股蓝

药用植物朱砂根研究概况 篇9

1形态特征

朱砂根为灌木,高1~2m。根多分枝,茎不分枝,有匍匐根状茎。叶坚纸质,窄卵圆形、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8~15cm,宽2~3.5cm,急尖或渐尖,边缘皱波状或波状,两面有突起腺点,侧脉10~20多对。花序伞形或聚伞形,顶生,长2~4cm;萼片卵形或矩圆形,有黑腺点;花冠披针状卵形,急尖,有黑腺点,雄蕊短于花冠裂片,花药披针形,背面有黑腺点,雌蕊与花冠裂片几等长。子房卵珠形,无毛,具黑腺点;胚珠5枚,1轮。果球形,直径6~8mm,鲜红色,具黑腺点。花期5-6月,果期为10-12月,有时为2-4月[2]。

2化学成分

2.1朱砂根皂苷

朱砂根皂苷主要为三萜皂苷和百两金皂苷A、B。2004年刘岱琳等[6,7]从朱砂根中首次分离得到5个齐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和3个环氧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

2.2香豆素类

《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朱砂根主要有效成分为岩白菜素,但朱砂根还含有岩白菜素衍生物:11-O-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11-O-丁香酰基岩白菜素、11-O-香草酰基岩白菜素、11-O-(3′,4′-二甲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岩白菜素、11-0-3,5-二甲氧基苯甲酰酰基岩白菜素、去甲岩白菜素[8,9,10]。

2.3黄酮类

朱砂根中还含有山奈酚、杨梅素和槲皮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其总黄酮含量达到0.46%[11,12,13,14]。

2.4其他成分

采用不同溶剂从朱砂根中分离得到氨基酸、糖类、挥发油、酚类、醌类、强心苷和有机酸等物质[15]。Akira M等[16]也从朱砂根中分离出1个新化合物,由乙酸、丙酸、丙氨酸、N-甲基丙氨酸、β-羟基亮氨酸等组成,该环状缩酚酸肽被命名为FR900359。

3药理作用

《中药大辞典》(第2版)记载,朱砂根的药理作用有:抗生育作用,60%的乙醇提取物有抗生育作用;止咳平喘作用,其有效成分是岩白菜素;驱虫和杀虫作用;抑菌作用,朱砂根醇对甲型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显著抑菌作用;其他作用,从朱砂根中获得的新颖环状缩酚酸肽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压。

《中华本草》中记载的朱砂根,来源于朱砂根或红凉伞的根及全草。味苦、辛、性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治咽喉肿痛、痢疾、乳腺炎等[17]。《中国药典》(2010版)收载的朱砂根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的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净,晒干。微苦、辛、平,归肺、肝经。具有解毒消肿、活血止痛和祛风除湿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风湿痹痛和跌打损伤。《万县中草药》中记载,朱砂根来源于朱砂根和红凉伞,广泛分布于万县地区。其性微寒,味苦、涩、辛。清热解毒、行气散血,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喉蛾)、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劳伤咳嗽、吐血、无名肿毒、丹毒、淋巴结炎、蛇伤等[2]。

3.1止咳平喘作用

朱砂根中主要止咳作用的有效成分是岩白菜素,据报道其药理作用机制是选择性抑制咳嗽中枢神经,而且其不良反应相对小,不易产生耐药性[18]。

3.2抗炎抑菌、抗病毒作用

朱砂根的根、茎、叶及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白喉、杆菌、绿脓、痢疾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临床有报导用朱砂根治疗肺结核咳血[2]。田振华、王刚等[19,20]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朱砂根具有抗炎抑菌作用。目前还发现岩白菜素和异岩白菜素有良好的抗HIV病毒作用[21]。

3.3抗生育作用

关雄泰等[22]报道朱砂根60%乙醇提取物有较好的抗生育作用;王怀真等[23]研究结果表明大剂量朱砂根总皂苷可使子宫强直性收缩,因此朱砂根三萜皂苷有较好的抗早孕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兴奋H1受体以及影响前列腺素合成酶系统相关。

3.4抗氧化作用

朱砂根中含黄酮类化合物,其多数具有抗氧化作用,李园园等[24]研究证实朱砂根具有体外清除自由基作用,而且首次得出朱砂根抗氧抗氧化作用的有效部位是乙酸乙酯提取物。

3.5抗肿瘤作用

据研究朱砂根中抗肿瘤的活性成分主要为朱砂根皂苷,分别为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朱砂根皂苷A、B和朱砂根新苷A、B[25,26,27]。朱砂根皂苷对肝癌、结肠癌、鼻咽癌、白血病和宫颈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28]。

3.6其他药理作用

朱砂根中分离的三萜皂苷具有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的作用[29]。岩白菜素具有护肝作用、抗溃疡、增强免疫的作用[30,31,32]。槲皮素具有降血压以及改善脂氧素抑制移植心脏收缩力的作用[33,34],研究还发现槲皮素具有保护细胞株DNA损伤的作用,而朱砂根中具有抗感染和抗炎作用的成分是杨梅素和山奈酚[35,36]。

4园林观赏作用

朱砂根四季常青,株形优美,春夏淡红花朵飘香,秋末红果成串,绿叶红果,艳丽夺目,可一直保持到来年春天,甚至更长,适于盆栽观果[37]。也可在荫蔽林下、露地、山石园中点缀种植或成带种植,可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提高生态效益,是一种新型园林绿化树种[38]。

5药用资源分布

朱砂根是中国东南部、西部山林中常见的野生植物,一般生于海拔90~2000m的林荫下或灌丛中。园圃中间有栽培,主要供观赏,而药用方面基本全部来源于野生朱砂根。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发现,其野生资源目前较丰富,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流域各省市(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和广西等),为深入开发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6结论及展望

综上所述,目前朱砂根的野生资源较丰富,其主要化学成分是朱砂根皂苷、香豆素、槲皮素等,主要药理活性为止咳祛痰、抗炎抑菌,抗HIV病毒、抗生育、肿瘤和肝脏保护等作用。目前文献研究表明,对朱砂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栽培、种苗繁育和生物学方面,对朱砂根的化学成分研究报道文献较多,但是其药理作用报道文献较少而且较早,其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明确,尤其是对其抗肿瘤机制以及抑菌作用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朱砂根中含有三萜皂苷、香豆素类等多种化合物。其有效成分具有止咳平喘、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方面作用。朱砂根还具有园林观赏价值。调查中药资源及查阅国内外研究文献,对朱砂根药用资源分布、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分析,发现朱砂根野生资源十分丰富,其综合利用的潜力较大。

药用植物木贼研究进展 篇10

1 木贼的植物学性状及生药学性状

1.1 植物学性状

多年生常绿草本, 高20~100 cm。根状茎粗短, 黑褐色, 横走、节上轮生黑褐色根。茎粗, 坚硬, 直立, 单一或仅于基部分枝, 粗5~10 mm, 中空, 有纵棱脊20~30条, 棱脊上有疣状突起2行, 极粗糙, 沟中有单行气孔线;叶鞘基部和鞘齿成黑色2圈, 鞘齿线状钻形, 先端长锐尖, 易脱落, 基部宿存。孢子囊穗初夏着生于茎顶, 紧密, 长圆形, 尖头, 无柄, 长7~13 mm[2]。

1.2 生药学性状

本品呈长管状, 不分枝, 长40~60 cm, 直径0.2~0.7 cm。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 有18~30条纵棱, 棱上有多数细小光亮的疣状突起;节明显, 节间长2.5~9.0 cm, 节上着生筒状鳞叶, 叶鞘基部和鞘齿黑棕色, 中部淡棕黄色。体轻, 质脆, 易折断, 断面中空, 周边有多数圆形的小空腔。气微, 味甘淡, 微涩, 嚼之有沙粒感[3]。

2 木贼的化学成分

2.1 黄酮类成分

据研究, 木贼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目前, 研究人员发现木贼的全草中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包括山奈酚-7-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芸香糖-7-葡萄糖苷、山奈酚-3, 7-双葡萄糖苷、蜀葵苷元、山奈素、山奈酚苷、山奈酚-3-葡萄糖-7-双葡萄糖苷、山奈酚-3-双葡萄糖苷、草棉苷、芹菜素、木犀草素、槲皮素[4,5,6,7,8,9,10]等。

2.2 挥发油类成分

李德坤等利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分析了木贼中挥发油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发现了29种挥发油类成分, 其中含量较高的挥发油为2-甲氧基-3- (1-甲基乙基) -吡嗪、十五烷、9-辛基-十七烷、3-己烯-1-醇、十七烷、四十三烷, 相对含量分别为11.82%、7.89%、5.61%、5.01%、4.66%、4.05%[11]。

2.3 酯类成分

隋长惠等利用气象色谱/质谱法, 对木贼石油醚萃取物进行了分析鉴定, 共检测出27种化合物, 鉴定了其中24种成分, 其中14个为酯类, 含量为90.89%, 其中单体化合物十六烷酸乙酯的含量最高, 为72.11%[12]。

2.4 酚酸类成分

Carnat等从木贼中分离得到异槲皮苷酸和酚酸等[1]。Veit等报道, 木贼属中均含有二咖啡酰-内消旋-酒石酸及缩酚酸类化合物, 如咖啡酰莽草酸[13]。

2.5 其他成分

除以上成分, 木贼中还有多糖、蛋白、核酸、色素及无机化合物, 如K、Ca、Mn、N、S和P等元素[14,15]。

3 木贼的药理作用

3.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徐朝峰等研究发现, 木贼的水煎剂能够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 表明木贼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方面有现实意义[16]。甄艳军等研究了木贼正丁醇提取物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及Fas、Fas L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 木贼正丁醇提取物可通过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主动脉平滑肌细胞Fas、Fas L基因表达, 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 阻断动脉粥样硬化进展[17]。丁涛等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2种木贼提取物 (木贼正丁醇提取物、正丁醇提取剩余物) 对高血脂大鼠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超微结构观察提示2种木贼提取物对高血脂所致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良好的修复和保护作用, 正丁醇提取物效果尤为明显[18]。

3.2 保肝作用

研究报道, 木贼的水煎剂可有效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 其效果与阳性对照药结果相似, 说明木贼抗脂性肝损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脂代谢, 干预肝细胞的脂变进程, 修复受损肝功能[19]。姜秀娟等通过分析木贼对脂肪肝大鼠肝细胞增殖周期及增殖指数的影响, 观察肝细胞增殖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 木贼可以阻止高血脂大鼠肝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及G2/M期, 从而抑制肝细胞的增殖。一方面, 说明木贼干预后减轻了细胞坏死及炎症反应, 故需要进行修复的肝细胞相应减少, 更多细胞处于静止期, 增殖不活跃;另一方面, 木贼抑制肝细胞增殖, 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阻止肝脏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20]。

3.3 抗氧化作用

刘胜利等探讨了木贼的抗氧化作用, 观察不同浓度的木贼水提液对老龄小鼠心、脑、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和丙二醛 (MDA) 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木贼提取液中的某种生物活性物质在参与清除自由基, 或间接增强机体其他清除自由基系统的功能中起重要作用。服用木贼提取液对机体抗氧化及延缓衰老有良好的作用[21]。易飞试验发现, 木贼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对各种导致氧化的因素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 它与VC有着较强的增效作用, 二者相互协同制得天然松针黄酮抗氧化剂制品[22]。

3.4 镇痛作用

以木贼为主要组成的镇痛灵注射液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试验显示木贼乙醚提取物的镇痛作用比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强。从木贼乙醚提取物中已分离出3种荧光物质, 经薄层层析确定, 其中2种物质分别为阿魏酸和咖啡酸[23]。

4 木贼的临床应用

陈树钊于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木贼草膏外敷方法治疗尖锐湿疣78例, 发病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18~66岁, 平均28岁;病程1~8个月, 平均4.5个月。以下列为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疣体消失, 随访6个月以上无复发;有效:症状、疣体消失, 6个月内有复发;无效:症状、体征治疗前后无变化或加重。结果发现, 木贼草膏治愈此病74例, 无效4例, 总治愈率94.9%[24]。王焕爱等运用自拟木贼汤治疗扁平疣60例, 疗效显著。60例患者中, 35例用药1个疗程后皮疹全部消失, 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25例用药1个疗程后, 皮疹变薄, 继用1个疗程后痊愈, 随访无1例复发[25]。张永和自拟木贼合剂治疗各种病因的鼻衄24例, 在9年的临床实践中得出结论, 木贼合剂对鼻衄的治愈率为100%[26]。张少禹等采用单味木贼治疗小儿鼻出血30例, 治疗效果良好, 用药2~3 d, 鼻出血止, 未再发作者3例;用药4~7 d, 鼻出血缓解, 未再发作者16例;用药7~14 d, 鼻出血缓解, 未再发作者10例;用药14 d无缓解者1例, 总有效率为96.7%[27]。

5 结语与展望

木贼作为蕨类植物始现于晚泥盆世, 是最古老的植物种类之一[28,29]。木贼在我国的分布较广, 植物资源丰富, 在民间有广泛的应用, 但未进行有效的临床开发和利用, 对于木贼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迄今为止, 虽然从木贼中分离出的化学成分较多, 但绝大多数成分的活性尚未确定, 同时对木贼药理研究鲜见报道, 并且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今后的研究工作可对木贼中单体化合物的活性进行深入研究, 并探索其活性机制,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综上所述, 随着对药用植物木贼研究的深入, 其应用领域也会更加广阔, 必将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大的利处, 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摘要:综述了药用植物木贼的性状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 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为深入研究开发木贼提供理论基础。

药用植物金银花的繁育技术 篇11

金银花具有生长快、寿命长、根系发达、耐干旱、耐瘠薄、抗寒能力强等特点,平原、山区均能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因此,金银花栽培分布范围较广,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产于山东、河南、湖南等省,以山东产的品质为最佳。在山区瘠薄土地上发展金银花生产,不仅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起到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

金银花可以不经过加工,直接烘晒成干品出口创汇,我国每年出口金银花创汇达数千万美元。

现将金银花的繁育技术归纳如下:

一、播种育苗 金银花浆果8~10月成熟,11月采摘。采摘后将种子放在清水中揉搓,漂去果皮、秕粒与杂质,捞出沉入水底的饱满种子,晾干储藏备用。种子储藏方法有以下两种:

1. 砂藏法。选择土质疏松、地势高燥的地方,挖深、宽各80厘米,长度视种量而定的沟。沟底先铺1层10厘米厚的湿砂,中间插1把秸秆通气,若种子多时,适当多插几把。然后将种子和砂按1∶3的比例混合堆放在沟内,砂的湿度以手握成团不出水,松手一触即散为宜。堆至距地面20厘米左右时再覆1层细砂,后覆少许土,最后用木板、草席封盖沟面。种子不多时,可将种子混砂后装入木箱或竹筐里再埋在沟内,木箱四周要钻一些小孔,以利通气。储藏期间要定时检查,以防种子霉烂。待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 干藏法。将晾好的种子用袋子装好放在低温、干燥的通风室内,第二年春天在播种前将种子放在30~50℃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后混湿砂催芽,待有1/3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前整地施肥后要给畦浇水。采用条播开沟播种,行距以15厘米为宜,每亩用种量1~1.5千克,播后盖3厘米厚的土或覆1.5厘米厚的细砂或锯末,压实,10~15天即可出苗。苗期要加强田间管理,当小苗长至15厘米高时进行摘心,使其萌发侧枝。当年苗高可达40~60厘米,第二年春夏或雨季即可起苗栽植。

二、扦插育苗 在实际生产中多采用此法。金银花藤茎生长季节(春、夏、秋)均可进行扦插繁殖,以雨季最好。

1. 春季扦插。于冬季选1~2年生粗壮枝条剪下做插穗,要求穗长12~15厘米,有3对以上的腋芽,要剪成插穗后按每100~200枝捆成1捆,用湿砂窑藏(方法同种子储藏法)至第二年3月下旬整地扦插。整地后要做畦开沟,沟深15厘米左右,行距15~20厘米,然后将储藏的插穗取出排放于沟内埋土踩实、灌水,20天左右便可萌动出芽。出芽前要适当遮阴,出芽后应及时松土除草、追肥,根据旱情适当浇水。苗高15~20厘米时摘心,当年苗高可达60~80厘米。

2. 夏秋扦插。在第一茬花采摘后(6月份)或等二茬花(7~8月份)采摘后,选取生长健壮的枝条,截成长10~15厘米的插穗,去除下部枝叶,仅留上部1对叶。然后按每100支插穗捆成1捆,放入干净流水中浸泡12小时,如无流水时可放入清水中浸泡下半部,其间换水2~3次。浸泡后取出插到做好的苗床内,并要对插穗遮阴50%,15天左右便可萌动。扦插育苗时当年冬季要注意防寒,第二年春季和雨季即可定植。

三、压条育苗 压条育苗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方法是在修剪时有意留下基部1年生枝条,在条下挖10厘米深的坑,然后将枝条弯曲压入坑中,埋土踩实,如枝条长可连续压埋,有枝条尖露出地面即可。待长出新根后再将其分段截离母体进行移栽。

(作者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农业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分院 邮编:611130)

越南药用植物研究与开发概况 篇12

越南位于亚洲东南半岛东部, 北与中国接壤, 西与老挝、柬埔寨为邻, 东面、南面环北部湾和南海, 国土面积330 991km2。人口8 400万, 88%为越族, 其它有岱依、傣、侬、苗、加莱、高棉等50多个民族以及华侨。大部分人口集中在低地冲积土平原, 包括红河三角洲以及南方湄公河三角洲区域;少数民族约550万人, 主要生活在山区。拥有海岸线3 260km。森林和林地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50%。

越南属热带季风气候的国家, 年平均温度20℃, 七月份河内平均温度28.6℃。低地平原年降雨量1 500mm, 而山区年降雨量为2 000~3 000mm。雨季湿度达90%以上。

2传统医学基本情况

越南拥有古老的传统医疗体系, 与中国传统医学在许多方面很相似, 包括基本理论和哲学思想, 如重视阴阳之气的平衡, 此外还包括寒热、干湿、风、血液与体液相关的理论和时间论。由于受中国传统医学、西医学的影响, 越南传统医疗形成了目前东医、中医以及现代医学相融合的独特传统医学模式 (格局) 。在越南乡村和山区, 人们看病医疗主要用当地的传统药, 既方便又便宜;在城市和交通比较发达的区域, 人们既接受南药也接受现代药, 而民间祖传东医更多的还是使用北药 (从中国进口的传统药) 。在越南, 传统药的应用很普及, 许多人还掌握一些传统药知识。据1999年越南传统药研究院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 与对抗疗法相比, 半数以上的人口更喜欢接受传统药疗法;1997年所做的一项调查, 85.2%的被调查者能描述10种以上用于常见病的药用植物。传统药在越南不仅用于初级卫生, 在医院同样用于第2期、第3期卫生医保。传统医学在越南受法律保护, 卫生部对医院的管理颁布了法规, 国家药政部门规范草药的使用。有186种草药被列为基本药物, 其中40种草药用作医院 (Community) 制剂和60种草药在乡下卫生中心用于常见病治疗。由于当地医疗条件受限, 政府号召人民利用地方药防病治病, 并颁布法律对传统医学给予保护和支持。

3越南药用植物研究与开发进展

3.1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一方面, 越南被公认为是世界第十六大植物多样性国家, 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根据调查, 越南拥有药用植物4 000多种, 其中传统药用植物300余种, 常用野生药用植物206种。野生药材可利用蕴藏量为121 000t (目前野生药材开发12 100t/年) 。另一方面, 由于采集药材成为其山区、林区少数民族的主要收入来源, 有许多药用植物因过度开发, 同样面临濒危或灭绝的危险。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保护与开发的协调发展, 已是越南政府、科技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课题。在越南已有296个属的4 000多种药用植物通过植物鉴定, 其中裸蕨植物门 (Psilophyta) 植物1种;木贼门 (Equisetophyta) 植物3种;水龙骨门 (Polypodiophyta) 植物134种;松柏门 (Pinophyta) 植物25种;木兰门 (Magnoliophyta) 植物3 666种;真菌类 (Fung) 植物14种等。目前已出版了对越南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系统整理的几部大型专著, 如:Selected Medicinal Plants in Vietnam (共2卷) 、 Animals and Plants to Medicines in Vietnam (共2卷) 等。

3.2药用植物种植

为了保证传统药和药物原料的市场需求, 以及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越南政府开始重视此项工作,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扩大药用植物种植规模。据统计, 已有136种药用植物可以通过人工栽培增加药材生产。预计种植品种将每年可以为市场提供约15 600t药材原料 (每个基地种植1 000公顷, 不包括青蒿和芳香植物) 。另外, 通过从国外引种种苗和加工技术, 可种植36种国外进口的药用植物。近期, 计划就上述36种药物在18个传统种植基地发展种植, 为市场提供约3 600t的药材原料。栽培、规范管理以及后期加工技术由越南国家药材研究院 (NIMM) 提供, 并提供种苗。

传统种植基地分布主要为如下地区:

Binh Minh Ha Trung A Luoi

Nghia Trai Sa Pa Tuy Hoa

Ninh Hiep Bac Ha Ngoc Linh

Thanh Tri Moc Chau Da Lat

Me Linh Pho Bang-Dong Van Eu Kao

Nga Son Sin Ho Long Thanh

引种的国外药用植物 (主要来自中国) :

巴戟天 (Morinda officinalis How.) , 白芷 (Angelica dahurica Benth. et Hook. f.) , 白术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u Koidz.) , 药用蒲公英 (Taraxacum officinale (L.) Weber.) , 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 A.DC.) , 淫羊藿 (Epimedium macranthum Morr.) , 金钱豹 (Codonopsis javanica (Blume) Hook. f.) , 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 重齿毛当归 (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f. biserrata Shan et Yuan.) , 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 姜 (Zingiber officinale (Willd.) Roscoe.) , 黄柏 (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 , 何首乌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 菊花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 野菊花 (Chrysanthemum indicum L.) , 广藿香 (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 , 玄参 (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 , Kim ngan (Lomcera japonica Thunb.) , 金线草 (Desmodium styracifolium (Osb.) Merr.) , 香薷 (Elsholtzia ciliata (Thunb.) Hyland.) , 麦冬 (Ophiopogon japonicus (L.f.) Ker Kawl.) , 莪术 (Curcuma zedoaria (Berg.) Roscoe.) , 野艾 (Artemisia vulgaris L.) , 南五味子 (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ep.) , 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 , 毛麝香 (Adenosma caeruleum R. Br.) , 葡萄 (Vitis vinifera L.) , 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 天门冬 (Asparagus codunchinensis (COCHICHINENSIS) (Lour.) Merr.) , 土茯苓 (Smilax glabra Robx.) , Thuc dia (Guazuma ulmifolia Lam. var. tomentosa K. Schum.) , 泽泻 (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 , 射干 (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 , 川芎 (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 , 穿心莲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 f.) Nees.) , 薏苡 (Coix lachrymajobi L.) 。

3.3植物药研究与开发

越南植物药的开发分为5类, 一类为植物成分或化合物, 如Artemisinin, Berberin, Rutin, D-Strophantin, Vinblastin;二类为植物提取物和草药 (herbal medicine) ;三类为功能性食品;四类为药用化妆品;五类为生药。

有关传统药与药用植物的研究机构全国设有5家。越南国家药材研究院 (NIMM) 成立于1961年, 是越南国家级专门从事药用植物研究机构。该研究院在编工作人员约200名, 其中科研人员占60%, 下设6个研究部门和4个研究试验中心:植物化学研究室;化学分析与标准化研究室;药理与生物化学研究室;配方与加工研究室;药用植物资源研究室;萃取技术研究室;河内药用植物栽培与加工中心;HOCHIMINHCITY人参与药物研究中心;越南中北部 (THANH HOA) 药用植物栽培与加工中心。此外, 在不同海拔还设有2个工作试验站。迄今, 已对全国约4 000种药用植物进行调查、信息整理、鉴定等研究, 采集植物标本万余份。致力于GAP的研究与实践, 努力落实WHO颁布的有关传统药发展标准:RIGHT—GOOD—PURE (ACCORDING TO GAP) 。

驯化引种用于制药企业、传统药生产和出口的药用植物70多种, 研发和正在研发新药50余种, 如东当归 (Angelica acutiloba) 用于免疫调节和脑循环增强, 尼泊尔老鹳草 (Geranium nepalense Sweet) 用于治疗痢疾和腹泻, 苦瓜 (Momordica charantia L.) 和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用于治疗糖尿病, 海南茄 (Solanum procumbens) 用于治疗肝炎和肝纤维化, 姜黄 (Curcuma longa) 用于癌症治疗, 长序缬草 (Valeriana hardwickii) 用于镇静和抗紧张, 天仙子 (Hyoscyamus niger L.) 用于镇静, 五色花 (Ageratum conyzoides L.) 用于窦炎治疗, 珠子草 (Phylanthus amarus) , 球花毛麝香 (Adenosma indianum) 用作治肝炎药物, 四叶萝芙木 ( Rauvolfia connescens L.) 用作降高血压药物, 以及多种复方药物的开发取得进展, 其中如Artemisinine (抗疟药物) , Bidentin (降胆固醇) , Rancaxin (降高血压) , Abilin (抗肝炎) , Rutin C (抗出血热) , D-strophantin (心血管药物) , Diosgenin (用于类固醇合成) 等10种药治疗效果确切, 已向越南全国制药企业转让生产技术。

3.4贸易与生产

每年越南药材市场需求约为60 000t, 其中自给能力约为28 000t (包括206种野生药材12 100t, 青蒿原料3 000t和约9 700t芳香植物原料) ;进口约为31 840t (约占总需求53.47%) 。进口药材200多种, 主要来自中国。越南传统进口大宗中药材主要有当归、人参、菊花、杜仲、罗汉果、桔梗、山药、葛根、银花、生地、黄连、白术、川芎、白芍、党参、三七、普通红参、桔梗、茯苓、大黄、黄芩、板兰粮、柴胡、黄芪、甘草、白芷、大枣、枸杞等。进口的中成药包括清热解毒消炎药、治风湿药、调经药、哮喘咳嗽药、消化腹泻药等百余种产品。

与此同时, 每年南药出口约9 960t, 37个品种。越南出口中国的药材主要品种有鸡血藤、胖大海、肉豆蔻、巴戟天、槟榔、砂仁、乳香、没药、苏合香、沉香、檀香、丁公藤、千年健、广防已、大海子、广豆根、石斛类黄条草、小环草、有爪石斛、黄藤、草果、八角、桂圆肉、绞股蓝等。此外, 还出口青蒿500t;挥发油药用原料9 650t;龙脑薄荷 (Mentha arvensis L.) 600t;香茅 (Cympopogon citrates (DC.) stapf) 200t;罗勒 (Ociumum basilicum L.) 10t;八角 (Illicium verum Hook. F. et Thonns.) 100t:Myrtus leucadendra L.50t;圣罗勒 (Ocimum sanctum L.) 5t等。总计出口金额: 原料出口1.211万亿越南盾;西药 (植物有效成分) 出口:约9.3万亿越南盾。

此外, 有关国外植物药在越南销售约50种 (可视为是西药) , 主要为法国和日本产品。

越南从事传统药生产的企业有100余家, 其中规模企业4~5家。福兴传统药公司 (Phuc Hung Tradition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是越南较大传统药生产企业, 拥有员工250多人, 主要生产治疗咳喘、急慢性结肠炎、消化不良、肠胃气胀、胃溃疡、鼻炎、感冒、健胃、风湿、痔疮、关节炎30多个等品种, 产品的剂型主要包括:片剂、口服液、胶囊、喷雾剂、丸剂、粉剂等。根据越南药政管理规划, 传统药生产将于2012年开始执行GMP认证。

3.5药材或原料面临的问题

(1) 混用。

一是不同形式的混用, 如Jasminum subtriplinerve blume 与 Gelsemium elegans benth混用; Amomum 与 Alpinia混用; Rhizoma cimifugae 与Strobilanthes forestii根混用等。二是不合理的替代使用, 如Hoai son (Dioscorea persimilis) 代替Cu coc (D.Alata) 使用;Sai ho (Bupleum) 替代Cay luc (Radix pluchea pteropodae) 与Re cay cuc tan (the root of Pluchea indica (L.) 使用。三是因加工导致外形变化引起的混用, 如Hoang dang (Fibraurea) 与Vang dang (Coscinium) 。四是同名异物的乱用, 如Van moc huong (Saussurea lappa clarke.) 与Thanh moc huong (Aristolochia Contora Bunge.) 混用;Bach phu tu (Aconitum Carmicheali Debx.) 与Bach phu tu (Typhonium gigateum Engl.) 混用等。五是有些药材品种如SALVIA MILTIONHIZA BUNGE、 PANAX NOTOGINSENG WALL、PANX GINSENG等伪品出现较多。

(2) 其它问题。

不适宜的季节采收, 导致药材质量低下, 如活性成分含量低或无活形成分;高湿度, 易导致药材生虫或发霉变质;粪便使用过多 (Mannure of Kali) , 导致NO3持续高含量;因土地污染或浇灌药材的水污染, 引起Cu、Pb、As、Hg、Cd等含量过高;杀虫剂含量高;由于SO2雷酸盐高剂量, 导致SO2持续高含量;灭菌阶段, 因辐射污染, 或种植地接近放射站受到污染;或植物苗栽种之前已被感染;植物来源不明, 甚至没有标签;没有专门的储存库房, 甚至随处存放。

(3) 社会呼吁加强质控管理, 依法保护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在第3版药典中, 越南制订出约300个质量标准, 但科技人员抱怨这些标准没有量化标准, 有些专题存在错误。在生产方面, 生产商延续自己使用的药物作为标准, 而没有质量可控的药用植物标准, 一旦发生混乱, 质量难以保证;国家药物质控部门 (National Institute of Drug Quality Control) 对药材建立标准还不够重视, 科研规范不到位, 仅是收费、发证。

社会呼吁政府强化以下方面的工作:成立专门组织或机构, 履行国家管理职责;应该根据GAP或GACP的工作要求加大投入;建立药用植物标准品设施, 分离、纯化标准品;建立植物分类数据库;加强进、出口活动的管理;对市场开展药用植物质控工作。

3.6药物、药材与传统药的管理

一类药 (植物成分与化合物) , 由卫生部负责管理;二类药 (植物提取物, 草药制剂) , 由药物管理部门 (Drug Management Department) 颁发生产许可证;三类 (功能性食品) , 由食品安全与卫生局 (Department of Food Safety and Health) 颁发生产许可证;四类 (药用化妆品类) :如THAI DUONG CURCUMIN CREAM, LO HOI CREAM, DUONG QUY-LO HOI CREAM等, 由国家药物质控部门 (National Institute of Drug Quality Control) 负责管理;五类 (生药) , 由国家药物质控部门 (National Institute of Drug Quality Control) 负责管理。对药材进出口由商务部会同农业部、海关总署进行管理。

4结语

4.1越南发展传统药或植物药市场潜力巨大

受中医药的影响, 越南在传统药应用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普及性极高。目前, 传统药发展在越南受到保护, 甚至中医药在越南也得到了合法保护。越南有5家传统医学院或研究部门、50多家传统医院、450多家大中型草药企业, 约9 000人草药销售队伍, 从而勾画出越南发展传统药的强劲发展潜力。特别是越南作为发展中国家, 基础薄, 经济发展滞后, 面对昂贵的西药和人们对西药毒副作用的担心, 发展民族药、传统药不失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健康保障的捷径。

4.2相互依赖, 优势互补, 努力促进中越传统医学发展

一方面, 越南与我国毗邻, 两国植物区系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部分, 已调查到的越南常用药用植物的半数以上与我国共有, 另一部分为越南特有种类。就共有的同种药用植物, 在越南有些因传统习惯、加工方法不同, 其用途与我国差异极大, 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如三七被广泛用作妇女保健品;牛膝作为堕胎药;马齿苋作为驱虫药;海南茄用于肝纤维化治疗等。

另一方面, 由于两国历史上文化交流较多, 中医药在越南已是根深蒂固有着传统的广阔市场, 一些中药和中成药颇受越南人民欢迎。特别是越南一些传统品种, 虽说没有延续我国“道地”的加工制作工艺, 但其产品所用的植物原料大部分都是从中国进口。在越南, 他们把越南传统医学和中医称“东医”, 把中药称为“北药”。每年越南从中国进口大量药材, 除满足本国药用外, 主要是通过加工贸易再转销到其它东南亚国家, 从某种程度讲越南已是中药材出口海外的最大市场。与此同时, 中国每年也要从越南购进大量“南药”, 如沉香、丁香、豆蔻、鸡血藤、胖大海、肉豆蔻、巴戟天、槟榔、砂仁、乳香、没药、苏合香、沉香、檀香、丁公藤、千年健、广防已、大海子、广豆根等数十种药材。因此, 中、越两国在传统药或传统药材方面, 不仅存有相互依赖关系, 又有互补的内涵。相信, 通过加强两国交流合作, 必将对推动双方传统医药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摘要:介绍了越南传统医学的基本情况和越南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进展, 对中、越在传统医学、药用植物研究及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越南,药用植物,研究与开发

参考文献

[1]DO TAT LOI.Viet Nam medicinal plants and remedies[M].Publishing House of Science and Technique, 1995.

[2]VO VAN CHI.Dictionary of VietNam medicinal plants[M].Publishing House of Medicine, 1997.

[3]LE TRAN DUC.History of Vietnam traditional medicine andTue Tinh medicine[M].Publishing House of Medicine, 1990.

[4]INSTITUTE OF MEDICINAL MATERIALS.Medicinal Plantsand Animals for medicine in Viet Nam[M].Publishing House ofScience and Technique., 2004.

[5]VO VAN CHI.Common Botanical Dictionary[M].PublishingHouse of Science and Technique, 2004.

[6]PHAM HOANG HO.VietNam Plants[M].Tre PublishingHouse, 2000.

[7]NGUYEN THUONG DONG.The second national conference ofmedicinal materials[C].Publishing House of Science and Tech-nique, 2007.

上一篇:把握主动下一篇:网站的管理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