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观察(共10篇)
药用观察 篇1
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 最后导致尿毒症和肾功能完全丧失, 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生化、内分泌等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从原发病起病到肾功能不全间隔时间可为数年到十余年。我科2013年6月—2013年12月共收治慢性肾衰竭病人30例, 采用药用炭和中药交替灌肠, 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30例病人中, 男12例, 女18例;平均年龄48岁;病程<3年5例, 3年~5年的20例, 5年以上5例;糖尿病肾病10例, 多囊肾10例, 其他1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纯中药灌肠组和中药、药用炭交替灌肠组,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中药配方
大黄15g, 煅牡蛎30g, 煅龙骨30g, 槐花15g, 蒲公英30g熬制, 每日一付灌肠, 口服药用炭 (爱西特) 30片碾碎加温开水300 mL灌肠, 1个疗程为14d。
1.2.2 治疗方法
一组病人单纯中药灌肠;另一组病人中药和药用炭交替灌肠, 每天20:00灌肠, 14d后观察两组病人尿素氮、肌酐变化。
1.2.3 操作方法
做好病人心理护理, 解释灌肠的作用和意义, 取得病人的配合, 排空大小便, 左侧卧位, 将药物灌入, 保留30min后排出, 清洗肛周。
2 结果
通过14d的治疗, 两组病人尿素氮、肌酐值均有所下降, 中药和药用炭交替灌肠组下降更为明显。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反应, 护士可以通过亲切的问候和端庄的举止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给予病人心理支持。针对病人不同的心态, 给予关心、安慰、鼓励、同情、支持, 引导病人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安慰。同时解释药物副反应持续一段时间后会缓解, 并让病人了解灌肠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从而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3.2 灌肠护理
灌肠时病人取左侧卧位, 将煎好的中药倒入一次性灌肠袋内, 用液状石蜡润滑肛管前端, 向肛门内缓缓插入20cm~25cm, 如遇阻碍, 嘱病人张口呼气, 以降低腹腔内压力, 灌肠液滴注速度以10mL/min为宜, 注入药液后, 嘱病人依次变换体位, 从左侧卧位转为平卧位, 再转为右侧卧位, 使药液充分接触肠壁, 以增加药物的吸收。护士操作时动作轻柔, 以减轻对肠黏膜的刺激。缓慢滴入灌肠液, 病人有便意时, 可嘱其深呼吸, 以延长保留时间。药液保留在30min以上, 灌肠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有无不良反应, 如出现心悸、气短、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灌肠[1]。
3.3 饮食指导
对少尿、水肿、尿蛋白阳性、贫血、伴有高血压、心力衰竭的病人, 应给予低盐、优质低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 限制植物蛋白的摄入, 对含钾很高的食物, 如鲜蘑菇、土豆、橘子、香蕉等应避免食用, 同时不宜进食油腻、辛辣食物, 以免刺激肠道, 影响疗效, 以保证营养, 提高机体免疫力。
3.4 基础护理
清洁病室环境, 每日早晚通风1h, 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口腔护理每日2次, 女病人每日会阴冲洗1次。帮助长期卧床的病人翻身、擦背、按摩, 减少皮肤受压时间, 保持床单整洁, 做好皮肤护理, 预防压疮和皮肤感染。进行各项治疗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5 运动护理
可进行有氧运动、散步等, 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综上所述, 中药及药用炭灌肠治疗肾衰竭效果可靠, 无不良反应, 经济负担轻, 使毒素从肠道排出, 从而降低尿素氮和肌酐, 操作者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 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 动作轻柔, 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使病人满意。
关键词:药用炭,中药,灌肠,慢性肾衰竭,护理
参考文献
[1]胡小燕.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23例护理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 2005, 16 (11) :40.
羊的药用价值 篇2
羊肉,不仅味美可口,而且富有营养。据测定,每百克羊肉含蛋白质17.3 g,脂肪34.6 g,还有一定数量的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羊肉味甘性温热,有补中益气、安心止惊、开胃健力等功效。患气管炎哮喘、腰膝酸软、贫血、腹痛寒疝、产生虚冷等症者,食羊肉后,可祛寒暖胃,滋阴补虚。
羊奶,其营养价值高于牛奶,且脂肪球较小,食后易被肠胃吸收。羊奶中含钙、磷等矿物质较多,儿童食用,有益于骨骼生长发育。羊奶还有润五脏、益精气、利尿等功效,可治干呕、翻胃、肾炎等症。
羊血,具有解毒、止血、行血等功效,可解丹石药毒和胡曼莽草毒,能治产后血淤、胎衣不下等症;将30 g干山羊血研成粉末,用酒冲服,还可治跌打损伤。
羊肝,有养肝明目的功能,可治夜盲、视物不清、目红肿痛、角膜炎等症。
羊肾,可补肾、助阳、益精,对虚劳腰痛、虚损盗汗、小便多、消渴、睾丸肿痛、肾虚阳痿等症,有显著疗效。
羊肚 ,也有滋补效果,把生姜100 g塞入羊肚中,用文火清火炖,吃肚喝汤,每日数次,对脾胃虚寒、身体虚弱者,大有好处。
羊的胆汁,清热解毒,明目退翳,也可治夜盲、角膜白翳、两目红肿等症。
此外,羊角、羊油、羊脑髓、羊胫骨等,也都有药用价值。羊角,具有退热、镇痉、平肝、益气、明目、安心等多种功效,可治高血压、乙型脑炎、高烧抽风、小儿惊风、头痛目红、高烧神昏等多种病症,可代羚羊角之用。羊油可治玻璃、金属异物刺破的小伤口。羊胫骨有入肾补骨之功效。羊脑髓可治神经衰弱。
名贵药用植物——红花 篇3
1 植物学特征特性
红花属菊科,喜温、短日照,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叶互生,接近无叶柄,稍抱茎,长椭圆或卵状披针形状。叶缘齿端有尖刺,伞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总苞叶3层。花柄顶结球猬,上部长出花管,似大蓟,舌状花,雌性。中央管状花黄色,随着生长变为桔红色、红色,两性,结瘦果,瘦果上有灰褐色冠毛。瘦果白色,有四棱,似荞麦,但大一些。株高35~85 cm(受栽培水平制约),生育期较短,90天左右。春播花期6-7月,果期8-9月。在山东胶东一年可种植二季,做蔬菜食用时可种植多季。经长期的驯化栽培,南到海南岛,北到黑龙江均可种植。北方产量较南方稍低,但品质好一些(营养成分丰富)。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耐寒、耐旱、容易栽培,但在弱光条件下及阴凉地块生长不良。它既可生产干花,又可产种子,真可谓是宝贝植物。
2 用途与应用
2.1 用途:
红花的营养价值非常高, 用途也很广泛,既可用来治病,又可作高档蔬菜及调料(幼苗、嫩茎叶、鲜果等),还可作轻工原料,如制作高级颜料、食用色素、化妆品等。据史料记载,早在元朝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食用红花了。
2.2 营养成分与作用:
菊科植物含丰富的菊糖,挥发油、生物碱、苷类、苦味质等成分,对益寿壮身大有益处。食之活血化瘀通经络、止痛消肿、治一切肿症、跌打损伤;同酒煮,治蛊毒,腹中血气刺痛,胎衣不下,及喉闭塞、聘耳(累年胀水不绝)、压伤、褥疮等。茎秆煮水适温用来洗澡,是通经络、化瘀血、解疲劳的优质健身材料。
3 种植的经济效益分析
3.1 效益分析:
根据我市前些年种植的经验,其经济效益很可观。一般栽培水平,按最低水平计,每亩红花可产干红花100 kg以上,同时可产种子150 kg以上,受地区气候等因素制约,产量有差异。按2009-2010年国内市场行情,红花收购价在40元/kg~60元/kg之间,按最低价算亩产值超5000元;种子40元/kg以上,亩产值超6000元,两项产值叠加每亩可超万元。3.2开发前景预测:据专家和同行们预测,今后5年内,红花在国内外中药材市场货源短缺,供求矛盾很难解决,种植开发前景非常广阔。从其还可用作高档蔬菜、佐料和轻工原料角度来看,其市场则更具有强大的延伸空间和发展潜力。随着知识热、中草药热的兴起,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红花的药用价值和食疗功能必将为人们所进一步重视。在可预见的未来,红花在市场中的份额和占有率都会大幅度提高。
4 栽培要点
4.1 播期与季节:
红花的生育期较短,一年当中2-12月均可播种。春播2-6月,夏播8-11月,北方夏播8-10月为好。
4.2 种植密度与种子处理:
播前将种子用35~40℃温水浸10 min,有利于早出苗,提高出苗率。机播、人工播种均可,机播时用种多一些,人工播种时每亩用种500 g以上,行距40 cm左右,株距或称穴距12 cm左右,定苗时株距12 cm时每穴一株,24 cm时每穴2株,每亩定苗1.2万~1.3万株即可。
4.3 施肥:
在亩施农家肥2 500 kg以上的基础上,播种时亩用三元素复合肥40~50 kg与种子隔离施入地下。定苗后浇水前亩追氮肥20 kg左右。现蕾期亩追尿素15~20 kg,追后浇水。同时结合治虫(蚜虫和螟虫),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以利促多分枝。
4.4 田间管理:
定苗后结合追肥、浇水中耕除草二三遍,苗高30 cm左右时结合追肥培土。当苗茎1 m左右高时打顶(也称打顶心),可促多分枝,能增产40%以上。
4.5 采收、加工:
药用蔬菜——菠菜 篇4
菠菜味甘,性凉,除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C外,还含有蛋白质、糖、钙、磷、叶酸、草酸等,是一种具有保健和治疗疾病功能的食用蔬菜。主要功用有养血、止血、敛阴、润燥,用于衄血、便血、坏血病、慢性便秘、高血压、舌疹等。
药用价值
菠菜含有的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在人体内酶的催化下,能根据人体需要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A可以帮助人体维持正常视力和上皮细胞的健康、防止夜盲症。同时维生素A还可以清除人体自由基,促进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免疫细胞的功能,及细胞因子的释放,进而有助防治肿瘤,降低肿瘤的发病率,降低心血管疾病及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率,延缓衰老。
菠菜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吸收后可参与人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参与氨基酸代谢和肾上腺皮质、神经递质、胶原蛋白、细胞间质的合成。减少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机体抵抗力,清除氧自由基,改善心肌代谢。预防坏血病、口角炎、唇炎、皮炎、阴囊炎等疾病。
菠菜所含的叶酸可参与人体内氨基酸和核酸的合成,与维生素B12共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可预防和治疗巨幼红细胞贫血,铅、苯引起的贫血、白细胞减少症。
菠菜含有钙和微量元素,经常食用可预防和治疗钙、微量元素和维生素D3缺乏引起的各种疾病,尤其适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佝偻病、缺钙引起的神经痛。
临床应用
治痔疮便血、高血压、老年人或体弱者大便秘结鲜菠菜120克,粳米100克。先将粳米煮成粥,粥熟时加入菠菜再煮一会即可,候温服用。
治夜盲症菠菜500克,羊肝200克,谷精草30克,加水炖煮,吃肝饮汤,每日1次。
治便秘鲜菠菜500克洗净切断,猪血250克切成块状,加清水适量煮汤,调味后佐膳服用,每日或隔日1次,连服2~3次。
治跌打损伤菠菜洗净挤汁,每次100毫升,米酒送服,每日2~3次。
治口干咽燥、胆固醇增高菠菜根适量,煎汤常服。
食疗菜谱
◆ 清炒菠菜
主料:菠菜500克,花生油、精盐、姜茸及蒜茸适量。
作法:旺火将锅烧热,入花生油、姜茸及蒜茸适量,油热加洗净的菠菜炒至熟,最后加精盐少许调味食用。
作用:清热,滑肠,通便。
食法:每日2次。
主治:肠胃积热,小便不通,大便干结,口干,烦躁,高血压等。
◆ 菠菜猪肝汤
主料:新鲜菠菜500克,猪肝100克,麻油、味精适量。
作法:新鲜菠菜洗净、切段。猪肝洗净,切薄片,加黄酒、盐拌匀,腌制备用。锅中放250毫升水,用大火烧开后,下菠菜、猪肝、盐,煮至熟淋麻油,下味精,搅匀即可。
功效:滋补肝肾,补血养血。
食法:每日2次。食菜喝汤或佐餐。
主治:贫血。证见头晕眼花,手脚麻木冰凉,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容易感冒,口淡无味,舌质淡,苔白等。
◆ 菠菜首乌汤
主料:新鲜菠菜500克,何首乌50克,猪油、精盐、味精适量。
作法:新鲜菠菜洗净、切段。何首乌用水洗净,入锅加水400毫升,煎半小时取汁留渣,再加水400毫升,煎半小时后,去渣留汁,将两次汁液混合。将何首乌煎液、菠菜放入锅中,用大火将菠菜煮熟,下猪油、精盐、味精,调匀即可。
功效:滋补肝肾,补血养血。
食法:每日1次。
主治:缺铁性贫血。证见头晕眼花,手脚麻木冰凉,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容易感冒,口淡无味,舌质淡白,苔白等。
◆ 菠菜根鸡内金粥
主料:菠菜根500克,鸡内金30克,米100克,精盐、味精适量。
作法:新鲜菠菜根去泥及杂质,洗净。鸡内金洗干净,烘干,研细末。将洗净的菠菜根、鸡内金细末、米一同放入锅中,先用大火煮滚后,改用小火将米煮烂,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补肺、胃阴。
食法:每日早晚各1次,连食用15~30天为佳。
主治:糖尿病属肺胃燥热型。证见烦渴多饮,多食善饿,形体消瘦,口干舌燥,舌边尖红,苔薄黄等。
◆ 合拌菠、芹菜
主料:新鲜菠菜、芹菜各500克,麻油、精盐、味精适量。
作法:新鲜菠菜、芹菜洗干净,分别放入开水中烫2分钟后捞出,切成小段,一起放入盘中,加入麻油、精盐、味精即可食用。
功效: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食法:每日早中晚各1次,食用15~30天为佳。
主治:高血压属肝阳上亢型。证见眩晕,头胀痛,耳鸣,易怒,失眠多梦,脉弦;或面红,口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园林药用植物栽培 篇5
关键词:现代园林,药用植物,应用,栽培,管理措施
药用植物除具有治疗疾病, 强身保健作用外, 还具有绿化环境, 降低城市绿化养护成本的作用。在园林规划和建设中合理选择适宜的药用植物, 使城市园林景观更具特色, 是美化、绿化城市的有效途径。同时,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 栽培和运用药用植物, 不仅能够为人们身体健康提供更多药材来源, 还能为人们营造愉悦身心的生活环境。下面对园林药用植物的栽培进行深入探讨, 以期推动药用植物在园林建设中更加合理地运用。
1 在园林造景中药用植物的应用分析
随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以及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 使得各类流行疾病的发生几率持续增加, 我国传统医药在解决以上问题时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园林景观的营造过程中, 扩大药用植物的应用范围, 在创美好生活环境的同时, 还能为祖国医药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这无疑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完善的结合。通常药用植物可应用于以下园林造景环境当中:
1.1 做街道树应用于街道环境的绿化。
将药用植物如银杏、桂花、香樟、核桃、小叶垂柳等作为行道树栽植于街路两旁, 可为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庇荫, 还可起到减少路面反射及光辐射, 从而实现防风、降温、减噪、滞尘等功效, 是装饰美化街路景观适宜选择之一。
1.2 用于城市园林景观的营造。
在城市园林营造过程中, 合理地运用观赏价值较高的紫薇、桂花、枫香、腊梅、垂柳、夹竹桃、丁香等药用植物, 可在园林绿地当中构成可供欣赏的美丽景观。
1.3 用作庭荫绿化环境当中。
将药用植物银杏、皂荚、香樟、黑枣、柿树、臭椿等作为庭荫树, 用于庭院等城市园林绿化区域, 能够在园林居住区中起到庇荫及装点空间的作用。
1.4 部分药用植物还可应用于垂直绿化和棚架绿化环境当中。
利用药用植物紫藤、木香、忍冬、爬山虎和凌霄等自身所具备的植物特点, 用于垂直绿化和棚架绿化环境当中, 不但可提升园林景观的观赏效果, 还能使区域生态效益得到进一步改善。
1.5 用于花径、花坛、花廊、花门、花架和绿篱等绿化环境当中。
在园林绿化过程中, 对花径、花坛、花廊、花门、花架和绿篱等部位的营造时, 可使用月季、美人蕉、万寿菊、菊花、玉簪、百日草、三色堇等一到二年生的药用植物, 依据药用植物的不同特点, 进行选择和布置, 是影造园林景观环境的有益选择。
1.6 应用于色块、色带和隔离带等绿化环境当中。
利用药用植物中金叶女贞、杜鹃、千层金、山茶、栀子花、月季、深山含笑、茶梅等色彩艳丽的植物, 互相配置成为不同的色带或色块等, 来点缀园林中的草坪、池畔、山坡及景观连接处等特殊的景点, 或是用作道路车道的隔离带和路缘等均是不错的选择。
1.7 应用于地被、草坪的绿化。
很多药用植物是地被植物, 如野牛草、狗牙根、竹节草、假俭草、落地生根、细叶结缕草、大花马齿苋等药用植物, 均可直接当作草坪的地被植物, 应用于园林地被、草坪的绿化当中。
2 园林药用植物的栽培
园林营造中可应用的药用植物种类繁多, 要进行高效栽培, 只有了解其生长发育过程, 在适宜的时间, 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了栽培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2.1 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
一年生的药用植物, 指播种当年即开花结实, 果实或种子成熟后枯萎死亡的植物;二年生药用植物, 指在播种当年为营养生长, 经冬至第二年春才抽薹开花、结实, 也是在果实或种子成熟后枯萎死亡的植物;多年生药用植物, 指在一次播种或栽植以后, 可以连续生长发育二年以上, 到一定的年龄后, 就可连年开花结实, 结实后的植株一般不会死亡。
2.2 药用植物栽培对土壤有一定的要求。
栽培药用植物的土壤肥力要适宜, 且要提供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水分、空气, 以及合适的环境温度, 才能满足药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土壤需求。
通常情况下, 理想的栽培药用植物土壤为:具有深厚土层和耕层;耕层的土壤松紧符合栽培植物需求, 具备相对稳定的, 能够保证肥、水、气等肥力因素能同时存在, 且可源源不断地供应植物吸收和利用;土壤的质地要富含较多有机质;土壤的p H适度, 地下水位适宜, 且不含过量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2.3 耕作的时间及耕作方法。
药用植物栽培应以当地气候及具体栽培植物的特点为依据合理确定。翻地多在春季和秋季进行, 土地深耕应根据栽培植物的不同, 控制耕深在0~35cm为佳;表土耕作。包括耙地、耢地、镇压、起垄、开沟、作畦等作业。
深耕时应注意的事项:不要一次把大量生土翻上来;深耕应与施肥和土壤改良结合起来;要注意耕性, 不能湿耕, 也不能干耕;利于水土保持工作:药材用地多为坡地、荒地, 坡地应横坡耕作。
2.4 栽植时期和方法。
草本喜冷凉药用植物, 可在10cm土壤温度5~10℃时进行定植;草本喜温药用植物可于10cm处土壤温度达10~15℃时进行定植。穴栽时的覆土要适当压紧, 浇水后待水渗下, 再取细土覆盖于定植穴表面, 既能保湿, 还可防止地表裂缝。
木本植物, 落叶植物在落叶后和春季萌动前进行, 常绿的木本药用植物在秋季移栽, 有的在春季萌芽前移栽。
栽植密度则应依据药用植物的种类、生长习性、当地气候、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来确定。栽植还要采取有效的保苗措施, 以使秧苗移植损伤的根部恢复, 待新根发生后才恢复营养吸收和生长。
2.5 常见田间管理:
中耕培土和除草。中耕培土的时间、次数、深度要因植物种类、环境条件、田间杂草和耕作精细程度而定, 一般植物中耕2~3次。防除杂草的方法很多, 如精选种子、轮作换茬、水旱轮作、合理耕作、人工直接锄草、机械中耕除草、化学除草等。
施肥。药用植物对肥料的要求不一样, 一般吸收情况、发育时期不同、种类不同、土壤PH值等都影响。施肥的总原则是要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 确定施肥种类、时间和数量, 以有机肥为主。肥料的种类有:有机肥料 (厩肥、堆肥、沤肥、饼肥、绿肥、塘泥、农家废弃物) 、无机肥料 (化学废料) 、微生物肥料 (菌肥) 。
灌溉与排水。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不同。 (1) 灌溉:方法有:a.地面灌溉 (包括沟灌、畦灌、淹灌、喷灌、滴灌) ;b.地下灌溉 (利用埋在地下的管道, 将灌溉水引入田间植物根系吸水层) 。 (2) 排水:方法有明沟、暗管和井排水。我国目前排水仍以地面明沟为多, 暗管排水和井排技术正在发展和兴起之中。
结束语
药用植物在园林景观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探讨药用植物的栽培对促进园林事业和医药事业的有机结合十分重要, 值得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黄玲芳.中小城市园林植物栽培的几点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4) .
人参药用价值研究 篇6
1 人参的有效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
1.1 人参的有效化学成分
人参的有效化学成分较复杂, 含有30多种人参皂苷, 其次还有多糖, 如氨基酸、肽多糖、维生素、脂肪酸与甾醇、挥发油、黄酮、酵素、磷脂、无机化合物等成分, 是人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人参出自《神农本草经》, 味甘、淡, 性平。入心、脾、肾三经。可治小便不利, 水肿胀满, 痰饮咳逆, 呕逆, 恶阻, 泄泻, 遗精, 淋浊, 惊悸, 健忘等症。人参之利水, 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 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人参配伍的常用方剂。
1.2 人参药理作用
人参皂甙Rb1可显著改善小鼠性功能, 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提高雄激素, 激活一氧化氮 (NO) -环磷酸鸟苷 (cGMP) 信号传导通路而起作用。人参种皂甙10mg/kg口服或腹腔注射, 连续5~7天能使阿糖胞苷 (Ara-c) 和三尖杉酯碱 (H) 杀伤CFU-S和CFU-C作用大约增强一倍。人参二醇组皂甙可以纠正长期递增负荷游泳训练造成的大鼠血清睾酮明显降低, 其中高剂量的人参二醇组皂甙作用更明显。人参总皂甙可对抗β-淀粉样肽 (25~35) 的神经毒性, 改善β-淀粉样肽 (25~35) 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人参总皂甙ip可剂量依赖性增强海马DG基础突触传递活动和HFS所诱导的LTP。人参Rb组皂甙对试验性心梗大鼠血粘度降低。人参皂甙Rg2对内毒素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引起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和改善血液流变化, 能降低内毒素休克死亡率。《神农本草经》说:“久服去臭气, 通神明”。性辛, 微温, 归肺脾胃经。有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止咳、和胃、止呕、解毒等功效。即助附子之温阳祛寒, 又佐茯苓以温散水湿, 佐人参健脾燥湿, 以扶牌之运化。人参用于解表, 主要为发散风寒, 多用治感冒轻症, 煎汤, 趁热服用, 往往能得汗而解, 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人参皂甙Rg1具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人参皂甙可增加大鼠ACTH值和胆固醇值。其作用与发热物质及组织胺等促进胆固醇分泌的效果机制不同, 推测其作用部位似在垂体。
从人参茎叶中分离出一种新成分, 经化学及光谱分析鉴定为20 (R) -人参皂甙-Rh2。该化合物在浓度为2μg/mL时能明显地抑制人体早幼粒白血病HL-60瘤株。人体茎叶皂甙具有显著的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激活效果。由于对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的激活, 预先连续静注人参茎叶皂甙, 可明显增强动物对感染和休克的非特异性抵抗力。人参茎叶黄酮100、200mg/kg ip提高小鼠常压、低压内缺氧能力, 对常压并用异丙肾上腺素小鼠缺氧有保护作用。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性心电图有显著改善作用。可使离体鼠冠脉流量增加123.9%。
另外, 临床观察显示, 人参多糖具有降低慢性肝炎病人的循环免疫复合物, 恢复T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人参皂甙具抗肿瘤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人参皂甙Rg1还具有益智作用。据报道人参提取物能兴奋骨髓造血系统功能, 对放射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2 人参药理活性研究的新进展
现代医学在经过试验研究后, 认为人参能显著增强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人参多糖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能单独激活或协同ConA、PHA促进正常小鼠淋巴细胞转化, 并明显提高IL-2分泌的水平。人参不影响垂体后叶素的抗利尿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含挥发油、苯甲酸、鞣质、树脂状物、脂肪油等成分, 可扩张动脉血管, 增强心肌收缩力, 改善微循环的功效, 对肠管和胃运动有抑制作用。人参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等都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人参的利尿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电解质重吸收, 增加Na+、K+、CI-的排泄有关。 (1) 人参对机体功能和代谢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这种双向调节主要是向着有利于机体功能恢复和加强的方向进行, 即主要是改善内部 (衰老等) 和外部 (应激、外界药物刺激等) 因素引起的机体功能低下, 而对于正常机体影响很小。如:人参不仅能明显减少小鼠在高温 (46℃) 的死亡率, 而且也能减少低温 (-9℃) 条件下死亡率。再如人参对于大剂量应用醋酸泼尼松引起动物“耗竭”现象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对于醋酸泼尼松引起的血清总脂、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和皮质醇下降均有抑制作用。再如人参对于不正常血糖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而对于正常血糖无明显影响; (2) 人参产生药理作用所需剂量适宜, 过大过小效果均不佳, 如人参皂甙减轻醋酸泼尼松副作用以剂量为60mg/kg最好, 120mg/kg和30mg/kg效果不佳; (3) 人参皂甙基本上能代表人参主要药效指标, 对人参单体成分药理研究表明, 某些成分的药理作用是独有的, 其它成分的药理即使量大也不产生该作用;再者人参在治疗剂量下几乎无任何毒副作用, 无致畸和其它方面异常发生; (4) 人参主要是预防和治疗机体功能低下, 由于人参靶器官较多, 尤其适用于各器官功能趋于全面衰竭的老年人, 是老年人的保健理想用药; (5) 人参主要用于增强健康, 强壮和补益, 尤其适用于老年人。中国古代的关于中药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把人参列为上品, 言其具有“主补五脏, 安精神, 定魂魄, 明目, 开心益智, 久服有轻身延年之功效”。人参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促进生长发育, 增强动物对外部或内部因素引起功能低下的抵抗力和适应性即抗应激作用与中医滋补强壮含义是接近的。现代医学的“促智”和“抗衰老”和中医“益智”和“轻身延年”是相互对应的。
摘要:人参的药用价值很高, 对人体心血管等功能疗效显著, 千百年来对人参的药用价值比较重视, 尤其是祖国医学的研究指出人参的多种用途, 从祖国医学的研究出发, 对人参的药用价值进行思考归纳。
关键词:人参,药用价值,滋补性中药
参考文献
[1]初敏, 许传莲, 王秀全, 等.人参皂苷提取生产线设计[J].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3 (1) .
[2]刘继华, 卢丹, 刘金平, 等.从人参果肉中提取人参皂苷-Re工艺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4 (2) .
[3]曹雪滨, 黄河玲.人参皂甙在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5) .
[4]张树臣.人参花皂甙与人参皂甙Re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的研究[J].中药通报, 1985 (10) :7.
[5]王玉良.人参花糖液对蜜蜂抗衰老试验[J].特产科学实验, 1986 (4) .
药用植物越冬管理要点 篇7
冬季植株叶片变黄枯萎时, 将离地面3cm左右的地上部分茎叶剪去, 收集已枯死的茎叶, 铲除园内外杂草及病残体, 全部集中园外烧毁, 以清洁田园, 并用1:1:200的波尔多液或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畦面, 进行土壤全面消毒。发现有露根现象时要适当培土。另外, 在11月份清园后, 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t于植株根部, 保护芽苞安全越冬。幼苗出土前, 修补遮阳棚, 遮光度应调到60%左右, 使园内阳光增加, 对翌年三七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2、黄连
黄连冬季培土壅蔸能促进黄连幼苗的生长发育, 使其根茎生长, 根系的深度相应增加, 减轻或避免低温冻害对根系造成的伤害, 避免冻坏芽苞, 有利于植株生长。培土时, 挖起畦沟内的土壤, 捣成疏松碎土, 均匀撒于畦上。适于培土壅蔸越冬的药材还有黄芪、人参、西洋参等。
3、巴戟天
巴戟天为多年生常绿木质藤本植物, 以根入药。生长2~3年后的植株, 其根的生长已进入旺盛期, 为防止其茎叶徒长, 可在每年的冬季, 结合插条的准备, 将已老化呈绿色的茎蔓从基部剪下, 用作扦插繁殖的材料, 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 同时促进营养物质向根部积累, 从而达到安全越冬、提高产量的目的。适宜修剪越冬的药用植物还有连翘、枸杞、栀子、金银花、玫瑰花、五倍子、花椒等, 但修剪后都要进行中耕除草、施肥, 使植株尽快恢复正常生长。
4、川芎
入冬后当川芎的地上部分枯黄时, 应进行第4次中耕除草, 先扯去地上部分, 再中耕除草, 并将行间泥土壅于行上, 以保护根茎越冬, 药农称之为“蓐冬药”。此外, 党参入冬前也要进行1次“蓐冬药”, 第二年春用齿锄将枯茎杂草锄除, 再用火烧掉做肥料。
5、砂仁
砂仁种植后, 若管理不善, 加之常年的雨水冲刷, 常会造成根状茎裸露, 影响生根、抽笋和抽生花序, 并且开始衰退, 分生植株逐渐纤弱矮小, 不开花或少开花结果, 遇寒流侵袭, 往往容易枯死败苗。入冬前, 衰退老苗群应割去老苗和枯老匍匐茎, 挖松空地, 重施有机肥, 用客土进行培土,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施肥, 促苗生长, 恢复苗群长势, 确保植株安全越冬, 为翌年稳产高产打下基础。
6、罗汉果
罗汉果的种薯块不耐低温, 为了保证翌年能正常萌发, 在入冬前要就地培土埋薯越冬。培土前要剪去老蔓, 只留30cm左右的主蔓, 然后就地挖土把种薯块和主蔓埋起来, 培土厚度为20~30cm, 再盖一层草, 防止种薯块越冬受冻。此外, 栝楼在南方可安全越冬, 而在华北、东北一带则必须在上冻前剪去过长茎蔓, 只留离地约1m长的茎蔓盘在地面上, 每墩覆一土堆, 高约30cm, 保护栝楼越冬。翌年3月, 扒开土堆, 以利新芽出苗早、生长快。
7、贝母
冬至前后, 在土壤封冻前, 每亩施1.5~2t土杂肥于贝母行间, 这样不仅能提高地温, 起防冻保暖作用, 还能起到冬肥春用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冬肥能够满足整个生长期植株对养分源源不断的需求, 多数越冬药材植株均可重施土杂肥以保护药材安全越冬, 如黄芩、泽兰、穿心莲等。
8、绞股蓝
双孢菇药用价值 篇8
现代医学表明, 双孢菇对病毒性疾病有一定的免疫作用。其所含的蘑菇多糖和异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 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 对小白鼠肉瘤S—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90%和100%。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降低血压, 是一种降压剂, 所含的胰蛋白酶、麦芽糖酶、解朊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中医认为, 该菌味甘平, 有提神、消食、平肝阳等作用。正在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参加第二届国际蘑菇营养学年会的科学家说, 蘑菇中含有多种抗病毒成分, 这些成分对治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效果。据英国媒体报道, 参加此次会议的科学家说, 蘑菇很早就被用于中药, 具有镇痛功效, 对关节炎等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现代研究发现, 蘑菇里含有多种抗病毒成分, 有些蘑菇能增强人体免疫机能, 甚至能降低接受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产生排异反应的危险。不过, 对其中机理人们尚不清楚。科学家希望能提炼出蘑菇中的有效成分, 以用于治疗病毒引起的疾病, 如慢性疲劳综合症、丙型肝炎甚至艾滋病等。
药用蔬菜——苦瓜 篇9
苦瓜不仅是我国人民的常用蔬菜之一,而且其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均可供药用,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是食疗兼用的佳品。随着国内外学者相继报道苦瓜具有降血糖、抗菌、消炎、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生育等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对苦瓜的抗突变、抗肿瘤、抗艾滋病的作用的报道日渐增多,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主要成分
苦瓜具有丰富的营养,每100克鲜苦瓜中,含有水分约94克,蛋白质1.2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3克,钙18毫克,铁0.6毫克,钾343毫克,钠1.8毫克,磷36毫克,胡萝卜素0.08毫克,尼克酸0.8毫克,硫胺素0.01毫克,维生素C120毫克,以及多种氨基酸。此外,苦瓜还含有粗纤维、苦瓜素、苦瓜甙等物质。
药用功效
关于苦瓜性味、归经、功效的记载,最早始于明代《滇南本草》,称其“苦、寒、平,入心、脾、胃三经……泻六经实火,清暑、益气、止渴”。《本草纲目》谓苦瓜“苦寒、无毒、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清代张璐在《本经逢原》中也称苦瓜“为除热解烦,清心明目之品”。
研究证明,苦瓜的果肉生则性寒,可清暑解热,明目解毒;熟则性温,可养血滋肝,润脾补肾;种子则有壮阳益气作用;叶外敷可治毒疮痈肿;花能治胃气痛、毒疮等;根则可清心明目;果实中的活性成分降糖作用强于合成药,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对糖尿病有一定疗效。凡食欲不振、疲劳过度、津液不足者,多食苦瓜都很有效。
药方与食疗方
高血压苦瓜、芹菜各100克,芝麻酱、蒜泥各适量。苦瓜去皮、瓤,芹菜去叶、 根,均切成细丝,用开水分别略烫, 并用凉开水过一遍,以保持其鲜味和色彩,沥掉水分。二者同拌,加入佐料调匀即可。
痢疾腹泻生苦瓜1个,洗净后捣烂如泥,加入白糖3匙调匀,2小时后将水滤出。每天1次服下,连服2~3天。
胃痛苦瓜花50克,晒干研末,分2次温开水冲服。或将苦瓜焙干为末,温开水服下。
便血鲜苦瓜根120克,水煎服。
糖尿病苦瓜有“植物胰岛素”的美誉。可当菜常吃,制成苦瓜汁(将苦瓜放入搅拌机中搅碎后,过滤,取出汁液即可)饮用更利于吸收。亦可根据自己口味配苏打水、苹果汁等饮用。
急性结膜炎苦瓜2个,切成细丝煮汤,煮熟后加少量食盐,吃菜喝汤,每天2次。
阳痿苦瓜250克,洗净去瓤,切成细丝与瘦肉爆炒,每天2~3次。或苦瓜种子炒熟研末,每次15克,黄酒送服,1日3次,连服10天。
流感苦瓜1条,生姜3片,蒸熟服用,每日2次,食后盖被发汗。
湿疹苦瓜叶捣烂敷患处,或烘干研末用菜油调敷。
热毒疮肿苦瓜叶捣碎绞汁抹患处。
鹅掌风先用苦瓜叶煎汤洗,洗后以米糠油涂之。
风火牙痛 苦瓜根捣烂,敷下关穴(面部耳的前方,颧骨弓下缘凹陷处)。
疔疮苦瓜根研末,调蜂蜜敷之。
中暑鲜苦瓜1个,绿茶3克。将苦瓜去瓤切碎,与绿茶加水煎服。
神经衰弱苦瓜30克,杏仁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烫伤苦瓜适量,捣烂涂敷患处,每日2次。
迎风流泪苦瓜30克,蒲公英30克,小蓟30克。水煎服,每日2次。
痱子苦瓜叶50克,煎水洗澡或把叶捣烂外擦患处。苦瓜切片擦痱子,效果也很好。因苦瓜性寒,脾胃虚弱者慎用。
此外,苦瓜因其清热解毒的功效,民间常将其用作美容护肤和减肥。如取苦瓜250克切丁,加水煎熬至瓜烂水黄,滤取汁液不加任何添加剂直接饮用,每日1次,可治青春痘。苦瓜100克,去子,浸入酸菜水中24小时,取出切丝加油爆炒当菜吃,连食15日,可治疗面部扁平疣。而将苦瓜、冬瓜、黄瓜各100克,洗净去瓤,切碎,一起放入榨汁机中,加适量的冷开水搅打成泥,过滤出汁,倒入杯中,加入少许盐搅匀常饮用,有良好的减肥效果。
珍稀食药用真菌——榆耳 篇10
1 子实体性状
榆耳子实体单生或覆瓦状叠生, 较小或中等大, 无柄或有极短的柄, 胶质, 新鲜时柔软, 干后收缩成软骨质, 坚硬, 变为深褐色到浅咖啡色, 干后再经水浸能复原肉质。菌盖初期近球形, 渐平展, 呈半圆形、贝壳形、扇形或盘状, 边缘内卷, 直径2~13厘米, 厚3~10毫米, 表面污白色、米黄色或橘黄色, 被松软而厚的绒毛, 密布小疣。菌肉粉红色至淡褐色, 半透明至近胶质。子实层面粉肉色或淡土黄褐色, 具辐射状曲折的棱脉, 表面似有粉末。孢子无色, 卵形至椭圆形。
2 营养保健价值
榆耳食之似海参, 风味独特, 营养丰富。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分析, 榆耳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磷、铁、锌等微量元素及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如谷氨酸、赖氨酸等。其中维生素pp含量高达243毫克/100克, 蛋白质含量为20.99%, 特别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 只能依赖外部摄取的7种必需氨基酸, 占总氨基酸的40%。近几年, 榆耳已经由原来的山野珍品成为一种新型食用菌出现在餐桌上, 已成为高级饭店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菌菜。但榆耳在市场上并不多见, 仍属于新型小众类食用菌, 一般仅限高档餐厅食用。
榆耳对胃、肠道有保健消炎功能, 是一种高级滋补药材和保健食品。自然界中野生榆耳产量很少, 生活中所见到的榆耳多为人工栽培。人工栽培的榆耳色泽、口感、质地都不次于野生榆耳。鲜榆耳可鲜食, 但对于一些具有敏感体质的人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等过敏反应。干制的榆耳经水泡发后可安全食用。经常食用榆耳, 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强身健体, 益寿延年。目前研究发现榆耳又具有一定的美容价值。榆耳提取物营养丰富, 功效显著, 有利于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 提高健康水平, 达到防病治病保健的目的, 还可做各类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的添加原料。
3 药用价值
榆耳是一种天然的抗菌剂。《中华本草》记载榆耳具有清热利湿, 凉血止痢功能。主治红白痢疾。可煮食或煎汤;或用此汤合面烙饼;亦可研末。我国产地民间很早就有利用榆耳水煎液治疗肠炎、将榆耳与鸡蛋共煮或炒治白痢的历史。现代研究表明, 榆耳子实体可用于补虚、疗痔、泻痢 (对肠炎沙门杆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等肠胃系统疾病防治。在榆耳子实体浸提液中, 含有类似呋喃唑酮 (商品名痢特灵) 的活性成分。经常食用榆耳, 可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尤其对心血管疾病有独特疗效, 被誉为血液清道夫。榆耳对消化系统的癌症也有较好的预防和抑制作用。
4 主要代料栽培技术要点
代料袋栽是我国榆耳生产的主要方式。代料栽培基质丰富, 在生产中以棉籽壳、废棉的产量最高;其次为豆秸、玉米芯、花生壳、硬质木屑的产量稍低。
4.1 生产常用配方
配方1:棉籽壳或废棉78%、麦麸20%、糖1%、石膏1%。配方2:玉米芯77%、麦麸或米糠15%、玉米粉3%、黄豆粉2%、石膏粉1%、石灰粉1%~2%、磷酸二氢钾0.2%或草木灰1%。配方3:硬杂木屑40%、玉米芯40%、麦麸或米糠16%、石膏粉1%、石灰粉2%、草木灰1%等。
4.2 灭菌、接种
采用全熟料灭菌方式。一般采用接种箱或无菌室接种。接种前要充分做好接种空间的消毒处理, 接种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
4.3 养菌
合理摆放、控温培养。春栽采用顺码多垛方式 (8~10层) 或集中堆放方式摆放。秋栽采用顺码单垛方式 (6~7层, 袋间距1厘米) 摆放。室温或棚温要控制在20~26℃,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黑暗养菌。
4.4 出耳管理
菌丝长满后, 培养基表面菌丝变浓、加厚, 形成白色菌丝团时, 温度要控制在18~22℃, 湿度控制在70%~85%, 同时要给予一定的光照刺激, 诱导原基形成。原基出现后要松袋增加透气性。耳片直径3厘米以上时温度保持在18℃左右, 湿度控制在85%~95%, 每次喷水后要及时通风。出耳期间要保持空气新鲜, 通过给予适量散色光提高耳片色泽。
4.5 采收、晒晾
当耳片充分展开, 边缘卷曲, 耳根收缩, 开始弹射白色孢子, 耳色加深时要及时采收。榆耳一般采用割耳法采收。用消毒刀片将八九分成熟的耳片割下, 采大留小, 留下0.3~0.5厘米的耳基。最后一潮耳采收方法为摘取, 轻拿慢摘以保证耳片的完整。采下的榆耳一般光面朝上摊放在竹帘子或席子上自然晒晾, 大朵榆耳要先撕开。干制好的榆耳要入塑料袋内于通风干燥处保存。
4.6 转潮再生耳的管理
采收结束后, 将耳根创口暴露在空气中, 停水后多通风、散射光照射使表面干燥, 养菌3~4天, 待耳基稍见收边、创口不粘时, 将袋口松扎养菌, 直到创面萌生一层白绒状菌丝层。当料面再次形成原基时, 打开袋口后可向空中喷雾状水, 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进行二潮耳的出耳管理。
4.7 病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