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作用(共9篇)
药用作用 篇1
蒲公英具有抗寒、耐旱、耐涝等特性, 生长旺盛, 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经多年畜牧生产发现, 蒲公英是一种天然的优质畜禽饲料添加剂, 可作为药物用于治疗。
1 蒲公英的营养成分
据测定, 蒲公英营养成分极其丰富, 每100克蒲公英嫩叶含水分84克、蛋白质4.8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5克、粗纤维2.1克、灰分3.1克、能量205.02千焦, 钙216毫克、磷93毫克、铁10.2毫克、胡萝卜素7.35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39毫克、尼克酸1.9毫克、抗坏血酸47毫克, 以及各种氨基酸等。蒲公英还含有多种有益动物生长的有效成分, 如蒲公英苦素、蒲公英素、蒲公英赛醇、植物甾醇类、三萜类、倍半萜内酯类、香豆素类、黄酮类、酚酸类物质、胆碱等。
2 蒲公英的兽医药理研究
蒲公英具有抗菌、抗病毒、清热、利胆、保肝, 治疗溃疡、胃炎, 止血、止痛、止呕、消肿及增进食欲, 促进乳汁分泌, 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蒲公英对禽霍乱、禽白痢、喉炎等也有治疗作用。
2.1 抗菌及抗病毒
蒲公英对金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变性杆菌、卡他球菌、结核杆菌、流感病毒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2.2 提高免疫功能
蒲公英煎剂在体外能明显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作用。用蒲公英水提液给免疫功能低下的模型小鼠灌服, 结果显示蒲公英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指数, 提高小鼠抗体生成水平和巨噬细胞的吞噬率, 说明蒲公英可改善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给肉牛饲喂蒲公英粉可显著促进肉牛增重, 且提高免疫指标, 改善免疫性能。
2.3 治疗溃疡、胃炎
通过蒲公英水煎液对小鼠胃黏膜损伤恢复的影响研究发现, 蒲公英可显著降低无水乙醇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指数, 说明蒲公英对实验性胃黏膜损伤有治疗作用。比较用蒲公英和未用蒲公英治疗胃脘痛的疗效, 结果用蒲公英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未用蒲公英治疗组的治愈率。
2.4 利尿、促进乳汁分泌
蒲公英含蒲公英赛醇、蒲公英苦素, 故能治热淋及水肿, 其叶能疏通阻塞的乳腺管, 起到散结化淤、利尿、催乳的作用, 并对肝炎、乳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等有奇效。
2.5 清热作用
蒲公英全株入药, 是清热解毒的传统药物, 被称为中药的八大金纲之一。在饲料中添加蒲公英粉, 在夏季可明显缓解热应激对蛋鸡的危害, 提高蛋鸡的产蛋性能。
2.6 抗癌、防癌作用
据报道, 蒲公英对肺癌、乳腺癌有一定疗效。
2.7 抗疲劳作用
就蒲公英水提液对小鼠抗疲劳作用效果进行研究, 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明蒲公英水提液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运动耐力, 具有延缓疲劳的作用。
药用作用 篇2
【来源】为樟科樟属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以根、枝、叶及废材经蒸馏所得的颗粒状结晶。除春分至立夏期间含油较少外,其余时间均可采叶,用蒸馏法提取樟脑油。根含樟脑油最多,茎次之,叶更次。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通窍辟秽,温中止痛,利湿杀虫。用于寒湿吐泻,胃腹疼痛;外用治疥、癣、龋齿作痛。
【用法用量】1~5分,多入丸散或酒剂;外用适量。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品汇精要》
药用作用 篇3
1中药金银花的药用成分分析
1.1黄酮类化合物有学者于1995年从金银花中提取出了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金丝桃苷、木犀草素-7-O-α-D葡萄糖苷以及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等4类黄酮类化合物。还有学者于1996年又从金银花中提取出了-5羟基-3、-7三甲基黄酮、Corymbosin等黄酮类化合物[1]。
1.2三萜皂苷类化合物1990年相关学者从金银花中提取出了双咖啡酰基奎尼酸酯化合物和3种三萜皂苷类的化合物。
1.3挥发油在金银花的药物构成中,挥发油发挥着散热疏风的作用,这一成分存在于金银花的枝藤、鲜花以及枝干中。截止目前,借助于气质联用方法,现在已可从挥发油中提取肉豆蔻酸、芳樟醇、亚油酸、亚麻酸以及棕榈酸等成分[2]。
1.4有机酸类化合物金银花中的有机酸类化合物有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以及棕榈酸等,以绿原酸类化合物为主要成分。
1.5无机元素类金银花中的无机类微量元素包括Fe、Cu、Zn、Ti、Mn、Mo、Ni、Sr、Ba、Ca、V、Cr、Li、Co以及Pb等[3]。
2中药金银花的药理作用分析
2.1抗菌在金银花药物成分中绿原酸的作用主要是抗菌功能,能够有效地抑制副伤寒杆菌、葡萄球菌和肺炎杆菌等的活性,并有效地抵抗肺炎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等侵蚀。陈继明等[4]使用双黄连粉针剂(内含金银花成分)对4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其有效率高达95.2%(40/42)。
2.2抗病毒在金银花的药物成分中,绿原酸的作用也表现为抗病毒,这一成分能够有效地抑制合胞病毒以及柯萨奇病毒。黄秀英[5]使用鱼金注射液(内含金银花成分)治疗5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有效率高达94.0%(47/50)。2.3
2.3保肝、利胆在金银花的药物成分中,三萜皂苷类物质的作用集中于保肝,可以有效地缓解肝脏疾病患者的肝脏损害,可以使肝脏坏死率有效地降低。以此同时,金银花中所含的绿原酸成分能够有效地发挥利胆的功效,可以使胆汁的分泌量显著提升。庞博等[6]使用清肝利胆汤(以金银花为主要成分)治疗42例胆胀患者,其治疗有效率高达92.9%(39/42)。
2.4解热消炎金银花的解热消炎的功效也极为显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金银花能够有效地抑制角叉菜胶、蛋清、二甲苯等的水平,能够有效地控制足水肿患者的病情。与此同时,金银花也能够有效地抗炎,其药效与皮炎平、地塞米松等抗炎药物十分相近。汤献彪[7]使用金银花胶囊治疗60例慢性咽炎患者,经治疗,显效22例,好转32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90.0%(54/60),表明金银花能够有效地发挥清咽利喉的药效,并兼具解热消炎的治疗作用。
2.5止血在止血方面,金银花的炭水煎液及混悬液能够起到确切有效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与水煎液相比,金银花混悬液的止血效果更佳。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发现,在金银花的药用成分之中,其止血效用的药物基础包括两种成分:一种是绿原酸元素,另一种便是咖啡酸元素。冯欣煜等[8]使用金银花混悬液治疗35例创伤性失血性贫血患者,经治疗,显效22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高达94.3%(33/35),表明在止血方面金银花的应用价值十分显著。
3讨论
金银花在临床上是一种使用率较高的药用植物,其药用成分包括三萜皂类物质、有机酸类化合物、无机元素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等,其药物特征主要是包括味甘、性寒等,药理作用集中于抗炎、止血、清热解毒、保肝利胆以及抗菌等方面。在多种疾病如肿瘤、温病发热、胀满下痢、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治疗中均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均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截至目前,在各种现代中西药制剂中,含有金银花的制剂种类多种多样,常见的富含金银花成分的药物包括银黄含化片、双黄连注射液、维C银翘片、维C银黄片、银黄注射液、小儿清热颗粒、银花泌炎灵胶囊等。近些年来,伴随着现代药学的相关研究的不断加强与丰富,在抗菌、抗炎、抗毒等领域的研究与临床实践工作中,金银花的药用价值将会更大,所以其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因此,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与理论研究工作中要给予广泛重视,以推进中药金银花相关研究体系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杨鹏.中药金银花的药用成分和药理作用.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5):24.
[2]景恒翠,翟庆梅,曹倩,等.金银花的药用成分及药理分析.河南中医,2014,34(9):1839-1840.
[3]王勖.中药金银花药用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8):30-31.
[4]陈继明,洪超群.金银花药理作用分析.亚太传统医药,2015,11(5):43-44.
[5]黄秀英.中药金银花的药用成分及临床药理分析.海峡药学,2015,27(11):27-28.
[6]庞博,董军杰,庞国勋,等.清热解毒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1):180-181.
[7]汤献彪.浅述金银花的药理作用.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9):77-78.
独活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篇4
【英文名】RADIX ANGELICAE PUBESCENTIS
【别名】香独活、肉独活、川独活、资丘独活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f. 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烘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烘至全干。
【性状】本品根略呈圆柱形,下部2~3分枝或更多,长10~30cm。根头部膨大,圆锥状,多横皱纹,直径1。5~3cm,顶端有茎、叶的残基或凹陷,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有隆起的横长皮孔及稍突起的细根痕。质较硬,受潮则变软,断面皮部灰白色,有多数散在的棕色油室,木部灰黄色至黄棕色,形成层环棕色。有特异香气,味苦辛、微麻舌。
【鉴别】(1) 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皮层窄,有少数油室。韧皮部宽广,约占根的 1/2;油室较多,排成数轮,切向约至153μm,周围分泌细胞6~10 个。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1~2列细胞;导管稀少,直径约至84μm,常单个径向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味】辛、苦,微温。
【归经】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
【用法用量】3~9g。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备注】(1)祛风胜湿,通痹止痛,凡风寒湿痹,关节疼痛,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尤以下部之痹痛、腰膝酸痛、两足痿痹、屈伸不利等症为适宜,常与桑寄生、秦艽、牛膝等同用。用于风寒表证,兼有湿邪者,常与羌活同用。
【摘录】《中国药典》
【出处】《本经》
药用作用 篇5
寄生植物有很多种, 有的能入药, 有的不能, 也有相当一部分不明确能否可以入药, 没有记录, 也没有实践经验, 寄寓希望加快推进开发步伐。
据《中国植物志》分析, 我国桑寄生科为11属64种10亚种, 分桑寄生亚科和槲寄生亚科2科, 其中6属14种3变种有药用价值[3]。桑寄生亚科世界有3族, 我国产2族, 其中鞘花族有2属, 鞘花属的鞘花可药用。桑寄生族有6个属, 离瓣寄生属的离瓣寄生1种可药用, 桑寄生属北桑寄生1个物种可药用。梨果寄生属红花寄生与小红花寄生1种1变种可药用。钝果寄生属有5种2变种可以药用, 它们分别是桑寄生、广寄生、毛叶钝果寄生 (新拟) 、锈毛钝果寄生、松柏钝果寄生、灰毛桑寄生和显脉钝果寄生。槲寄生亚科全世界有4族, 我国有3族3属, 其中槲寄生属有5个物种可药用。这5种药物是槲寄生、枫香槲寄生、绿茎槲寄生、瘤果槲寄生、棱枝槲寄生。另外, 参考其他资料, 如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 槲寄生亚科栗寄生属的栗寄生物种就有药用价值。
山西桑寄生科树种有2属2种, 有桑寄生属北桑寄生、槲寄生属槲寄生, 这2种均为药用植物[4,5]。这里探索研究山西桑寄生科植物, 可为其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能够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1 形态特征与生态环境及地理分布
1.1 北桑寄生树种
北桑寄生树种 (Loranthus tanakae Franch.et Sav.) 为落叶寄生灌木, 高达100 cm。全株无毛, 茎常二歧分枝, 一年生枝条暗紫色, 二年生枝条黑色, 具白色蜡质层。叶对生, 纸质, 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 长2.5~5.0 cm, 宽1.0~2.5 cm, 先端圆钝或有短尖, 基部楔形, 稍下延, 全缘, 两面无毛, 叶柄长3~8 mm。花常为两性或单性同株或异株, 呈顶生穗状花序, 具10~22朵近对生的花, 连总梗长约5 cm, 花基部具1小苞片, 花托椭圆形, 长约1.5 mm, 副萼环状, 花瓣6, 披针形, 长1.5~2.0 mm, 开展, 黄绿色, 雄蕊着生于花瓣中部, 花丝短, 花药4室, 花盘环状, 花柱柱状、6棱, 顶端钝或偏斜。花开放时, 形态较大, 长度约为5 mm, 并较槲寄生花鲜艳。浆果球形, 直径6~8 mm, 橙黄色, 果皮光滑。花期4—6月, 果期8—10月。
产于中条山、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关帝山、五台山、管涔山等地, 分布几乎遍及全省各山地及平原。生于海拔800~1 700 m的山地林木枝干或平原及村庄零星生长的树木枝干上。常寄生于栎属、榆属、桦木属、山杏等树上。分布于河北、内蒙古、山东、陕西、甘肃、四川北部和东北部等地, 主产于黄河以北地区, 朝鲜和日本也有。枝、叶民间作“桑寄生”入药。2010年10月, 山西医科大学医学院对该植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 标本采集于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 槲寄生树种
槲寄生树种 (Viscum coloratum (Komar.) Nakai) 为常绿半寄生小灌木, 高30~80 cm。遍体无毛, 枝圆柱形, 二歧或三歧, 节稍膨大, 节间长5~10 cm, 粗3~5 mm, 干后具不规则皱纹。叶常生枝端, 多对生, 稀3枚轮生, 厚革质或革质, 倒披针形, 长3~6 cm, 宽6~13 mm, 先端钝圆, 基部楔形, 全缘, 两面无毛, 基出脉3~5, 不甚明显, 叶柄极短。雌雄异株, 花序顶生或腋生于茎叉状分枝处。雄花序聚伞状, 总花梗几无或长达5 mm, 总苞舟形, 通常具花3朵;雄花花蕾时卵球形, 萼片4, 卵形, 花药椭圆形。雌花序具伞式穗状, 总花梗长2~3 mm或几无, 具花3~5朵, 苞片阔三角形;雌花花蕾时长卵球形, 花托卵球形, 萼片4, 三角形, 柱头乳头状。花开放时较北桑寄生花短, 形态较小, 长度约为2 mm。浆果球形, 径6~8 mm, 具宿存花柱, 熟时淡黄色或橙红色, 果皮平滑。花期4—5月, 果期8—10月。
产于中条山、太岳山、五台山、太原罕山等地, 分布遍及全省各山地及平原。生于海拔800~1 400 m的半阳坡林木上或平原零星生长的树木上, 多寄生于杨、柳、榆、栎、桦、梨、苹果、李、鹅耳枥等属的树木上。分布于除新疆、西藏、云南、广东以外的各省区, 主产东北、华北地区。朝鲜、日本也有。
全株入药, 即中药材槲寄生正品, 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降压、安神、催乳功效。
2 我国药用植物桑寄生科树种的功效作用
(1) 鞘花。鞘花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枫木鞘花 (海南植物学) , 杉寄生 (广东、广西) 。全株药用, 广东、广西民间以寄生于杉树上的为佳品, 称“杉寄生”, 有清热、止咳等功效。
(2) 离瓣寄生。离瓣寄生 (广西植物) , 五瓣桑寄生 (海南植物志) 。茎、叶入药, 有祛风湿等功效。
(3) 北桑寄生。北桑寄生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宜枝、枝子 (陕西) , 杏寄生 (山西) 。枝叶民间作桑寄生入药。
(4) 红花寄生 (原变种) 。红花寄生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柠檬寄生 (广东) , 柏寄生 (植物名实图考) 。全株入药, 治风湿性关节炎、胃病等。民间以寄生于柚树、黄皮或桃树上的疗效较佳。
(5) 小红花寄生 (变种) 。全株入药, 药效同上。
(6) 桑寄生 (原变种) 。桑寄生 (植物分类学报) , 桑上寄生 (本草纲目) , 寄生 (四川) , 四川桑寄生 (湖北植物志) 。本种在长江流域山地较常见, 是《本草纲目》记载的桑上寄生原植物, 即中药材桑寄生的正品。全株入药, 有治风湿痹痛、腰痛、胎动、胎漏等功效。《中国植物志》记载本药产地有山西省, 值得注意的是收集标本、查看资料, 可为山西植物增加1个新物种。
(7) 广寄生。广寄生 (植物分类学报) , 桑寄生 (广东、广西) , 桃树寄生 (广东) , 寄生茶 (广西) 。全株入药, 药材称“广寄生”, 系中药材桑寄生主要品种, 可治风湿痹痛、腰膝疲软、胎动、胎漏、高血压等。民间草药以寄生于桑树、桃树、马尾松的疗效较佳, 寄生于夹竹桃的有毒, 不宜药用。
(8) 毛叶钝果寄生 (新拟) 。桑寄生 (四川、湖南、江西) , 寄生泡 (四川、陕西南部) , 毛叶寄生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全株药用, 是中药材“桑寄生”品种之一, 有祛风除湿、安胎下乳功效。民间草药以寄生于桑树的疗效较佳。
(9) 锈毛钝果寄生。全株药用, 有祛风除湿功效。
(10) 松柏钝果寄生 (新拟) 。松寄生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枝、叶作药用, 民间用于治风湿性关节炎、胃病等。
(11) 显脉钝果寄生 (变种) 。显脉松寄生 (云南植物志) 。药效同上“松柏钝果寄生”所述。
(12) 灰毛桑寄生 (变种) 。灰毛寄生 (云南植物志) , 湖北桑寄生 (湖北) 。药效同“桑寄生 (原变种) ”。
(13) 槲寄生。槲寄生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冬青 (辽宁) , 寄生子 (四川) , 台湾槲寄生 (台湾) , 北寄生 (中药志) 。全株入药, 即中药材槲寄生正品, 具治风湿痹痛, 腰膝酸软, 胎动、胎漏及降低血压等功效。
(14) 枫香槲寄生。枫香槲寄生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枫树寄生, 螃蟹脚 (广东英德) , 桐树寄生 (四川) , 赤柯寄生 (台湾) 。全株入药, 治风湿性关节疼痛、腰肌劳损, 民间以寄生于枫香树上的为佳。云南思茅民间则以本种用于治急性膀胱炎。
(15) 绿茎槲寄生绿茎槲寄生 (云南植物志) 全株入药, 有祛风湿、安胎等功效 (四川甘孜) 。
(16) 瘤果槲寄生。瘤果槲寄生 (海南植物志) , 柚寄生 (广西梧州) , 柚树寄生 (生草药性备要) 。枝、叶入药, 有祛风、止咳、清热解毒等功效;民间草药以寄生于柚树上的为佳。
(17) 棱枝槲寄生。棱枝槲寄生 (海南植物志) , 柿寄生 (广东、福建、台湾) , 桐木寄生 (广西) 。药用功效, 广西民间用本种全株治儿童发热、咳嗽。
(18) 栗寄生。别名柃寄生、螃蟹脚、吊兰、胡龙须、方叶子、樟木寄生、油茶寄生、梅子寄生、三稔寄生。功效作用有祛风湿, 补肝肾, 行气活血, 止痛。主治风湿痹痛, 肢体麻木, 腰膝酸痛, 风晕目眩, 跌打损伤。
3 桑寄生科药物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1 主要成分
桑寄生带叶茎、枝含槲皮素及扁蓄甙。槲寄生茎、叶含齐墩果酸、β-香树脂醇、内消旋肌醇、黄酮类化合物, 尚分离出蛇麻脂醇、β-谷甾醇和黄酮甙。
3.2 药理作用
(1) 桑寄生药材。一是降压。该品的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30%乙醇浸出液均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二是镇静。小鼠腹腔注射毛叶桑寄生酊剂2 g/kg能抑制由咖啡因所引起的运动性兴奋, 并延长中枢兴奋剂戊四氮所引起的小鼠死亡时间。三是利尿。桑寄生有较显著的利尿作用, 有效成分是扁蓄甙, 即广寄生甙。四是对心血管的作用。在正常搏动和颤动的离体豚鼠心脏标本上, 桑寄生 (冲剂) 均有舒张冠张血管、增强冠脉流量的作用, 并能对抗脑垂体后叶素。五是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桑寄生煎剂在体外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部分肠道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
(2) 槲寄生药材。一是降压。黄果槲寄生按照1 m L/kg给犬、兔静脉注射, 可使其血压平降下降32%, 维持3 min。腹腔按照5 m L/kg以上注射, 降压作用维持1 h以上。白果槲寄生也有明显降压作用, 目前能改变脑啡呔含量的中药极少见报道, 而槲寄生便是其中之一。二是抗心律失常。槲寄生对不同原因的心律失常作用有明显差别, 以陈发性房颤与室性早搏疗效最佳。三是增强冠脉流量, 改善冠脉循环, 增强心脏收缩力。槲寄生能增加冠脉流量主要是通过直接扩张冠脉, 因而槲寄生对冠心病伴有高血压、心动过速个体更为合适, 作为改善冠脉循环的药物很有价值。还有报道表明槲寄生能显著改善右心室收缩功能。四是降低心肌耗氧。槲寄生有明显降低耗氧作用, 不论自身对照或组间对照均具有显著意义。因此, 槲寄生是有希望的保护心脏的中药。五是抑制血小板聚集, 抗血栓形成, 改善微循环。槲寄生总苷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防止其活性物质释放, 从而避免血管收缩和血栓形成。六是抗肿瘤不同。白果槲寄生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多糖、脂类及糖蛋白, 具有直接的细胞抑制作用。体内及体外均证明, 槲寄生对恶性肿瘤有着其他细胞起不到的特殊作用, 其抗肿瘤作用比环磷酰氨要强10的数次方倍。槲寄生治疗癌症的适应性很广, 不但适用于癌前状态, 而且还适用于预防术后复发。此外, 还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晚期肿瘤, 可延长生命, 改善病人的一般症状。对胃癌、肠癌、肺癌术后均提高生命力。对Ⅲ期卵巢癌、直肠癌晚期、结肠癌、膀胱癌有很好疗效。七是治疗肝炎。槲寄生治疗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
3.3 桑寄生科药物临床应用
一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二是治疗心律失常;三是治疗高血压;四是治疗冻伤;五是柿寄生治疗精神分裂症。
4 结语
山西省目前发现有2种寄生科树种植物, 即北桑寄生和槲寄生, 其资源丰富, 药材功效好, 合理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山西的北桑寄生是桑寄生属药用植物, 枝叶民间作桑寄生入药, 有桑寄生药效。桑寄生具有治风湿痹痛、腰痛、胎动、胎漏等功效。桑寄生药材现代研究药理作用有降压、镇静、利尿作用和对心血管作用与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山西的槲寄生树种是中药材槲寄生正品。传统医学认为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降压、安神、催乳药效, 及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胎动胎漏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药理作用, 其有降压、抗心律失常和冠脉流量、改善冠脉循环、增强心脏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抗不同肿瘤、治疗肝炎等作用。
参考文献
[1]龚祝南, 王铮涛, 徐珞珊, 等.中国桑寄生科Loranthaceae药用植物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1996 (1) :11-15.
[2]李永华, 阮金兰, 陈士林, 等.中国桑寄生科药用植物资源学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 11 (5) :665-669.
[3]丘华兴, 林有润.中国植物志第24卷[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 1988:86-158.
[4]刘振良, 周学仁.山西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174-177.
药用作用 篇6
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 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 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 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 又不等同,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 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 药用植物在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很多, 如退耕还林、小城镇战略等, 都取得了一定成效。研究开发适宜的当地水土保持型经济植物可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保护农民的当前利益, 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我国道地中药材主要分布在我国川、云、贵、陕、甘、青等境内的山区[4], 这就使开发山区药用植物为作水土保持型经济植物成为可能。
2.1 种植中药材是山区农业重要产业之一
21世纪是人类崇尚自然以及受人类疾病谱改变影响的时代, 开发利用天然药物治病保健正日益广泛和深入人心[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中草药市场开始蓬勃发展, 年交易额达300亿美元, 且每年销售额以20%的速度增长。我国山区中草药种类众多、资源丰富、产量较大, 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国内和国际市场。而且中药材是我国医药行业中唯一具有知识产权的行业, 也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 具备竞争优势。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公布, 2013年1—3月, 我国中药出口持续保持大幅增长, 实现量价齐增, 中药4大类产品贸易量同比增长12%, 价格上涨8%, 中药出口贸易额7.1亿美元, 同比增长20%。中医药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 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较快, 进出口贸易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2012年, 中医药国际贸易出口额继续增长, 达到25亿美元。据统计, 中药产业占有全球传统药市场30%的份额。可见开发利用中药材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特色产业, 具有中药材资源的山区要与时俱进发展地方新兴农业。
2.2 药用植物在山区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植被具有显著的水土保持功能, 林草植被建设在防治土堤侵蚀和控制水土流失中成为一项有效而长远的根本性措施, 是融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协调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工程, 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6]。药用植物作为植被组成部分因其特殊的药用作用而受人们的青睐, 得到了大面积开发利用。如能应用具有保持水土功能的药用植物优化山区种植结构走生态农业模式, 将会取得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下面就连翘、刺梨和蔓荆3种药用植物如何起到保持水土作用进行简述。一是连翘。多年生落叶灌木, 在缺水缺肥、有机质含量低的石骨山坡、沙坡均能正常生长。连翘定植2~3年后就可基本覆盖地面, 能有效防止雨滴击溅地面, 减少侵蚀。连翘的根系发达, 主根、侧根、须根形成网状, 密生于1~40 cm深的土壤中, 固土能力强, 可以防止土块滑移, 保持水土, 维持地力。二是刺梨。多年生灌木, 具有发达的根系, 成年树主要是水平发展的根系, 通过大量根系的萌蘖, 形成冠幅很大的灌丛, 其根系在土层中分布深度可达1 m以下, 具有保水固土作用, 被列为秦巴山区推广的重要水土保持灌木药用植物。三是蔓荆。伏地或倾斜多年生灌木, 适宜生长在砂质土壤里, 具有耐高温干旱、耐瘠薄、耐盐碱、生长迅速、覆盖度大等特点。其整枝能匍匐延伸, 着地生须根, 根系发达, 能有效固定流沙, 是南方沙丘地区治理沙害的优良树种。目前, 除了连翘、刺梨和蔓荆外, 银杏、金银花、麦冬、乌梅、余甘子、山苍子、紫苏、砂仁、绞股兰、刺龙牙、木槿等几十种药用植物已经被研究证明[7,8,9,10,11]它们都具有根系发达而密集、叶子生长茂密、郁闭状况良好、耐贫、耐旱等水土保持功能, 尤其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山区, 起到了防风固沙储水等作用。
3 水土保持药用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措施
3.1 研究新型水土保持药用植物
新型水土保持药用植物的研究主要指开发本地水土保持药用植物品种和引进区外生态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水土保持药用植物。首先要实地考察预测并选定新的药用植物, 再对其进行抗旱涝性、抗寒温性、抗酸碱性和抗逆性等试验, 驯化后推广种植, 可促进山区中药材建设的健康发展, 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
3.2 建立山区生态农业种植模式
生态农业种植模式是将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使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高质、高效的新型持续农业模式[12]。按照植物多样性原理, 结合药用植物生长习性研究设计与山区环境相适宜的合理化良性生态农林业模式势在必行, 如推行药用植物长短结合的种植方式[9], 即药用植物生长期长短、供药期长短、高中低和乔灌草相结合的种植模式。
4 结语
在全球“回归自然”的呼声中, 中药材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在国家重点保护和建设山区生态环境的政策下, 发展水土保持型经济植物可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保护农民的当前利益, 实现可持续发展。具备开发药用植物条件的山区, 应该把握机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把我国中药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摘要:基于可持续发展原理, 分析了药用植物在山区农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并提出了开发研究新型水土保持药用植物和建立山区生态农业模式等建议, 以供参考。
关键词:药用植物,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
参考文献
[1]李林轩.推进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中国粮食经济, 2007 (8) :11-12.
[2]孙田飞, 刘宁, 孙华庆.沂蒙山区何首乌品种资源调查及利用研究[J].中国种业, 2007 (7) :74.
[3]朱琳, 陈明彬, 朱延年.秦巴山区花果种子类中药材气候适宜性区划[J].陕西气象, 2006 (6) :24-30.
[4]秦松云, 肖小河, 李隆云, 等.道地药材分布特点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 1997, 13 (6) :261-264.
[5]陈兴福, 卢进, 胡开治, 等.面向21世纪的中药材栽培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0, 7 (1) :8-9.
[6]吴饮孝, 赵鸿雁.植被保持水土的基本规律和总结[J].水土保持学报, 2001, 15 (4) :13-16.
[7]刘思勋, 张萃蓉, 袁林化, 等.连翘[J].中国水土保持, 1989 (10) :47-48.
[8]郭廷辅.水土保持经济植物应用开发技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1995:306-310.
[9]吴本杰, 林强.福建省水土保持药用植物发展前景初探[J].水土保持情报, 1998 (2) :37-40.
[10]王光陆.水土保持植物—刺梨的早产丰产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 1994, 14 (3) :25-28.
[11]哀从炜, 赵强基, 郑建初, 等.苏南丘随地区土地持续利用模式的建立[J].应用生态学报, 1994, 5 (4) :360-364.
沙棘药用、食用历史 篇7
中国以研究利用沙棘早而闻名遐迩。中国是世界上沙棘药用记载最早的国家, 也是古代记载沙棘药用经典著作最多的国家。其中, 最具影响的应属1200多年前唐代, 中国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本书收集记载了许多沙棘在医疗方面的应用资料。全书共4卷156章, 其中有30章记载了沙棘具有祛痰、利肺、化湿、壮阴、升阳的功能, 60余处记载了沙棘健脾养胃、化瘀止血的作用, 记载了用沙棘制成的汤、散、丸、膏、酥、灰、酒等7合剂以及84种沙棘的配方。
园林药用植物栽培 篇8
关键词:现代园林,药用植物,应用,栽培,管理措施
药用植物除具有治疗疾病, 强身保健作用外, 还具有绿化环境, 降低城市绿化养护成本的作用。在园林规划和建设中合理选择适宜的药用植物, 使城市园林景观更具特色, 是美化、绿化城市的有效途径。同时,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 栽培和运用药用植物, 不仅能够为人们身体健康提供更多药材来源, 还能为人们营造愉悦身心的生活环境。下面对园林药用植物的栽培进行深入探讨, 以期推动药用植物在园林建设中更加合理地运用。
1 在园林造景中药用植物的应用分析
随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以及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 使得各类流行疾病的发生几率持续增加, 我国传统医药在解决以上问题时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园林景观的营造过程中, 扩大药用植物的应用范围, 在创美好生活环境的同时, 还能为祖国医药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这无疑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完善的结合。通常药用植物可应用于以下园林造景环境当中:
1.1 做街道树应用于街道环境的绿化。
将药用植物如银杏、桂花、香樟、核桃、小叶垂柳等作为行道树栽植于街路两旁, 可为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庇荫, 还可起到减少路面反射及光辐射, 从而实现防风、降温、减噪、滞尘等功效, 是装饰美化街路景观适宜选择之一。
1.2 用于城市园林景观的营造。
在城市园林营造过程中, 合理地运用观赏价值较高的紫薇、桂花、枫香、腊梅、垂柳、夹竹桃、丁香等药用植物, 可在园林绿地当中构成可供欣赏的美丽景观。
1.3 用作庭荫绿化环境当中。
将药用植物银杏、皂荚、香樟、黑枣、柿树、臭椿等作为庭荫树, 用于庭院等城市园林绿化区域, 能够在园林居住区中起到庇荫及装点空间的作用。
1.4 部分药用植物还可应用于垂直绿化和棚架绿化环境当中。
利用药用植物紫藤、木香、忍冬、爬山虎和凌霄等自身所具备的植物特点, 用于垂直绿化和棚架绿化环境当中, 不但可提升园林景观的观赏效果, 还能使区域生态效益得到进一步改善。
1.5 用于花径、花坛、花廊、花门、花架和绿篱等绿化环境当中。
在园林绿化过程中, 对花径、花坛、花廊、花门、花架和绿篱等部位的营造时, 可使用月季、美人蕉、万寿菊、菊花、玉簪、百日草、三色堇等一到二年生的药用植物, 依据药用植物的不同特点, 进行选择和布置, 是影造园林景观环境的有益选择。
1.6 应用于色块、色带和隔离带等绿化环境当中。
利用药用植物中金叶女贞、杜鹃、千层金、山茶、栀子花、月季、深山含笑、茶梅等色彩艳丽的植物, 互相配置成为不同的色带或色块等, 来点缀园林中的草坪、池畔、山坡及景观连接处等特殊的景点, 或是用作道路车道的隔离带和路缘等均是不错的选择。
1.7 应用于地被、草坪的绿化。
很多药用植物是地被植物, 如野牛草、狗牙根、竹节草、假俭草、落地生根、细叶结缕草、大花马齿苋等药用植物, 均可直接当作草坪的地被植物, 应用于园林地被、草坪的绿化当中。
2 园林药用植物的栽培
园林营造中可应用的药用植物种类繁多, 要进行高效栽培, 只有了解其生长发育过程, 在适宜的时间, 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了栽培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2.1 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
一年生的药用植物, 指播种当年即开花结实, 果实或种子成熟后枯萎死亡的植物;二年生药用植物, 指在播种当年为营养生长, 经冬至第二年春才抽薹开花、结实, 也是在果实或种子成熟后枯萎死亡的植物;多年生药用植物, 指在一次播种或栽植以后, 可以连续生长发育二年以上, 到一定的年龄后, 就可连年开花结实, 结实后的植株一般不会死亡。
2.2 药用植物栽培对土壤有一定的要求。
栽培药用植物的土壤肥力要适宜, 且要提供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水分、空气, 以及合适的环境温度, 才能满足药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土壤需求。
通常情况下, 理想的栽培药用植物土壤为:具有深厚土层和耕层;耕层的土壤松紧符合栽培植物需求, 具备相对稳定的, 能够保证肥、水、气等肥力因素能同时存在, 且可源源不断地供应植物吸收和利用;土壤的质地要富含较多有机质;土壤的p H适度, 地下水位适宜, 且不含过量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2.3 耕作的时间及耕作方法。
药用植物栽培应以当地气候及具体栽培植物的特点为依据合理确定。翻地多在春季和秋季进行, 土地深耕应根据栽培植物的不同, 控制耕深在0~35cm为佳;表土耕作。包括耙地、耢地、镇压、起垄、开沟、作畦等作业。
深耕时应注意的事项:不要一次把大量生土翻上来;深耕应与施肥和土壤改良结合起来;要注意耕性, 不能湿耕, 也不能干耕;利于水土保持工作:药材用地多为坡地、荒地, 坡地应横坡耕作。
2.4 栽植时期和方法。
草本喜冷凉药用植物, 可在10cm土壤温度5~10℃时进行定植;草本喜温药用植物可于10cm处土壤温度达10~15℃时进行定植。穴栽时的覆土要适当压紧, 浇水后待水渗下, 再取细土覆盖于定植穴表面, 既能保湿, 还可防止地表裂缝。
木本植物, 落叶植物在落叶后和春季萌动前进行, 常绿的木本药用植物在秋季移栽, 有的在春季萌芽前移栽。
栽植密度则应依据药用植物的种类、生长习性、当地气候、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来确定。栽植还要采取有效的保苗措施, 以使秧苗移植损伤的根部恢复, 待新根发生后才恢复营养吸收和生长。
2.5 常见田间管理:
中耕培土和除草。中耕培土的时间、次数、深度要因植物种类、环境条件、田间杂草和耕作精细程度而定, 一般植物中耕2~3次。防除杂草的方法很多, 如精选种子、轮作换茬、水旱轮作、合理耕作、人工直接锄草、机械中耕除草、化学除草等。
施肥。药用植物对肥料的要求不一样, 一般吸收情况、发育时期不同、种类不同、土壤PH值等都影响。施肥的总原则是要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 确定施肥种类、时间和数量, 以有机肥为主。肥料的种类有:有机肥料 (厩肥、堆肥、沤肥、饼肥、绿肥、塘泥、农家废弃物) 、无机肥料 (化学废料) 、微生物肥料 (菌肥) 。
灌溉与排水。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不同。 (1) 灌溉:方法有:a.地面灌溉 (包括沟灌、畦灌、淹灌、喷灌、滴灌) ;b.地下灌溉 (利用埋在地下的管道, 将灌溉水引入田间植物根系吸水层) 。 (2) 排水:方法有明沟、暗管和井排水。我国目前排水仍以地面明沟为多, 暗管排水和井排技术正在发展和兴起之中。
结束语
药用植物在园林景观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探讨药用植物的栽培对促进园林事业和医药事业的有机结合十分重要, 值得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黄玲芳.中小城市园林植物栽培的几点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4) .
药用作用 篇9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程,质量控制,药用植物园
高职药学教育从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逐渐转变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 从本科教育剥离开来, 建立了自身独特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这种转变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以及行业对高职层次人才的“理论基本够用, 突出技能培养”的要求, 实验教学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来。实验教学培养医药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理论教学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已经相对成熟, 现有考核方法能够基本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加强实验教学的质量控制就成为高职药学教育者关注点。质量是指事物的内在素质及其优劣程度;而控制则是带目的性的因果联系, 即产生原因系统对产生结果系统有目的的影响和干预。实验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影响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还多种多样。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实施过程、教师实验技能与理论知识水平、学生素质、实验室实验条件等等。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波动也非常大, 建立实验教学的质量控制体系就是要通过科学的管理、监控、分析、评价手段, 不断地改善影响质量的因素, 及时纠正偏差, 使实验教学向着预定目标进行。
实验教学存在一条运作主轴:人才培养—教学计划—实验课程教学大纲—预定实验结果—分解实验教学过程—具体实验教学过程—学生参与程度控制—学生技术水平评价指标。本文我将针对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程研究实验课程的质量标准, 建立适合本学科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规范。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其为生药学、中药学、实用方剂与中成药、天然药物化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可以使学生掌握识别药用植物、鉴定药用植物和中药饮片等技能, 区别出同种药材的真伪优劣。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程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组织、粉末特征、宏观特点, 药用植物蜡叶标本制作、浸润标本制作、未知药用植物鉴定等。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日常维护、维修, 临时组织横切片的制作技术、粉末临时装片的制作技术、观察角度、绘图方法, 未知植物的观察侧重点、记录方法、描述术语、绘图方法等。下面, 作者以一堂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程为例初步建立实验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实验课程名称:双子叶药用植物“花”的识别与描述
实验地点:药用植物园
实验班级:2013级高职药学班实验人数:40
制定实验预习表格:要求学生在实验课程之前填写完成, 课堂上交。教师在设计预习实验内容的时候, 应该控制预习内容的作业量, 应该3———5个内容为宜, 数字不要过多, 控制在800字以内, 学生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完成。
实验课程预定教学目标:学生口述花的概念、花的功能、花的结构、雄蕊类型。辨认花冠类型、雄蕊类型、子房类型, 掌握解剖花的技术, 掌握观察花的观察点并会记录。
实验课程教学过程:学生到药用植物园集合, 要求着装、标本采集箱、马扎等———要求学生上交预习表格———按学号分组, 两人一组并规定组号———学生去植物园内相对应的1———20号池子里———采集带花植物全株标本5株———采集花蕾、开放全花等各5枚———放在袋子里, 编号———进入实验室———打开解剖镜、显微镜———观察并记录花冠类型、子房类型、雄蕊类型———绘制雄蕊群———制作花粉粒临时装片———绘制花粉粒———上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放在学号相对应的架子上———老师按照每位学生实验报告考核———评定
考核内容与方法:两名教师, 分别考核同组学生
考核点一:口述采集标本名称、用解剖针现场解剖花, 并解说花冠类型及根据、雄蕊类型及依据、子房类型及依据
考核点二:口述解剖镜的构造、解剖镜的使用方法。
考核点三:在黑板上绘出所观察到的雄蕊群简图。
在此过程中, 教师扮演的是学术交流角色而不是考官角色, 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字不差的把知识和观察点陈述出来, 而是交流学生的观察结果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旨在加强印象, 强化学生的参与程度, 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
要求教师严格评分的是实验报告, 在绘图过程中最为不理想的实验结果就是雷同图, 我们选择20个类群已经完全可以避开这一结果, 有助于学生专注于自己的实验内荣, 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同组学生选择不同植株, 所以可以避免雷同图的出现。
许多学生爱做实验, 抱着好玩的心态去, 害怕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书写实验报告, 这对“质量控制”非常不利。因此, 必须根除陋习。要想有好的实验效果, 学生必须目的明确, 心中有数, 首脑并用才能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因此, 在每一个实验之前, 要求学生先预习并预写实验报告, 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了然于心, 明确实验现象和结论。
【药用作用】推荐阅读:
四角蒲桃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05-21
小花青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09-03
解毒仙草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05-19
牛羊草结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06-20
一丸春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05-21
观音灸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06-01
养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07-11
金英酒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09-24
白衣丸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