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途径论文(精选9篇)
高等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途径论文 篇1
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而创新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是新时期教育的关键与核心,更是教育深入改革的必然趋势。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主要是指通过高等数学教学促使大学生发展成为独立的自我个体,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能够总结出发现新知识、了解新知识、探知新路径的经验与方法。
一、高等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一)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当前我国的高等数学教学迫切需要改革,这是因为现行的高等数学教学一方面易于让大学生的数学学习流于形式,不利于大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技能的强化;另一方面也难以提升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高等数学应用能力。因此,针对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十分必要,即通过多样化、多元化的高等数学教学方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针对性,帮助大学生树立创造性思维意识。从创新思维培养角度开展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不但可以调动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可以增强高等数学的实践应用技能,让大学生养成运用高等数学思维处理问题的习惯,进而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
(二)大学生处于培育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期。大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以后,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思维创新基础,加之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兴趣较为广泛,善于思考且求知欲比较强等,均为创新思维培养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同时,大学生的观察力与知觉力也在不断提升,相应注意力的分配性、稳定性以及集中性等也都发展到了较高水平,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也在不断加深,抽象能力、想象力与应用能力等都有了较大发展,这一系列特点都有助于在高等教育阶段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1]而高等数学属于“启智”功能较强的学科之一,因而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责任与义务。
(三)高等数学本身的学科特征。高等数学属于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看透事物本质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高等数学还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还能培养大学生的思维批判性与思维严密性。另外,高等数学又属于一门应用极为广泛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灵活的、多样的解题思路,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与广阔性。与初等数学相比,高等数学已经有了质的提升与飞跃,蕴含有十分丰富的教学价值与创新元素,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素材之一。
二、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理念有待突破。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其在讲授高等数学内容的时候,都遵循着“先概念———后公式———再举例”的固有教学理念,并认为这种纯数学演绎的教学理念能够确保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但这种看似严格、周密的教学理念或者体系,实质上却屏蔽了高等数学对大学生的思维开发功能。相对机械的、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局限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也无法将素质教育真正贯彻到实处。[2]因此,切实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更为灵活的、更能激发大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理念,对高等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影响深远。
(二)教学方法有待革新。当前我国高等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方法相对落后的现象。这与多数高等数学教师惯于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密不可分,固化的、呆板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维不利于发挥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尤其是“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模式更是不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容易让大学生对高等数学产生厌烦心理。另外,只依据教材的知识讲解,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发展,当然也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创新思维培养更是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从而降低了高等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成效。
(三)考核模式相对单一。目前大多数高等数学教师对大学生数学成绩进行考核,所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闭卷式模式。这种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的模式,虽然也将大学生平时的考分加入到了总成绩之中,但依然以学生的作业完成、日常考勤、书面知识掌握程度等为主,并未真正将大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以及创新思维考核列入到考核机制之中。[3]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考核内容的缺乏,必然会影响到高等数学教学中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学整体效果的提升。
三、高等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
(一)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与组织者,要想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先要树立创新化的教育理念。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自觉树立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状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二是注意引导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调动大学生的思维能动性与积极性,鼓励大学生亲自去发现、去挖掘、去探讨,培养大学生思维发散与创新的主动性;[4]三是激发大学生的认知兴趣,将高等数学的优势与特点相融合,激发大学生探索高等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与兴趣,提高其认知力与创新力。
(二)持续优化教学方法。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与理论知识的掌握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革新传统的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不仅是时代所需,也是高等数学教育本身的需要。在不断优化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时候,可以充分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技术,诸如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式教学、移动教学等,这样不但可以随时随地让大学生学习到相应的高等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很好地规避单纯以教材为主的知识讲解,网络中的数学知识库可以大大拓展大学生的数学视野,这对实现其创新思维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三)构建多元考核模式。要想实现高等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将创新思维培养融入到高等数学考核环节中至关重要。突破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单一考核模式,将大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列入到考核内容中,丰富高等数学的考核内容,实现多元化的、动态化的考核,对激励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十分关键。[5]具体而言,高等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平常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题目问答、小组讨论、模块学习、作业完成、竞赛活动等情况,对其数学综合素养进行观察与考评,同时还要结合闭卷式考试、论文创新度、开卷式考试等多种形式,采取学生之间互评、定量测评以及教师考核等多样化的模式,对大学生的综合技能与素养进行考核,促使创新思维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总而言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单单是高等数学执行素质教育的标准,同时还是新时代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这就需要高等数学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变更与创新教学策略,强调课程讲解的多样性与趣味性,激发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与动力,逐步培养其发散性思维与逆向性思维,进而促使大学生更好地通过创新性思维解决问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高等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与不竭奋斗。
【参考文献】
[1]代伟.浅析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3:116~117
[2]周敏.关于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些思考[J].数学理论与应用,,12:78~79
[3]沙红科.“数学分析”主要概念的基本思想方法揭示[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习学报,,3:56~57
[4]郭占海.对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认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7:77~78
[5]张智广.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牡丹江大学学报,,8:121~122
高等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途径论文 篇2
1. 正确理解数学思维及其教育价值
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数学思维是以数和形为思维对象, 以数学语言为载体, 以认识和发展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活动。创新性思维是一种能得到独特而有显著效果的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数学创新性思维既从属于创新性思维, 又从属于数学思维;它既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 又是数学中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 是创新性思维在数学中的体现。因此, 它既具有创新性思维的特点, 又具有数学思维品质的特征。数学创新性思维就是根据数学本身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确定性与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 去探索、突破与创新。在综合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处理问题时, 提出全新的见解和思路。因此, 对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挖掘与培养是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渗透与影响, 使其在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与创新能力相关的基本能力的形成, 最终达成其创新能力的逐步形成与升华提高。
2. 高等代数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创新性思维的产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知识结构, 具有发现问题的强烈意识和执着的探索精神。数学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认真探索, 积极试验, 逐步渗透。高等代数学科内容抽象, 逻辑严密, 包含有许多现代数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与中学数学联系密切, 是数学专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之一。在高等代数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我结合多年高等代数授课经验, 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了教与学的过程对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2.1 理论结合实际, 深化概念教学, 探求学科联系, 为学生营造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环境。
高等代数中的许多概念与方法, 往往与中学数学中的代数有许多的相似与联系。譬如知识体系方面, 中学的数学教学中已经有了多项式的运算, 以及多项式的基本理论和一次、二次方程, 等等。任课老师应该抓住这些学生们的曾经“映像”来激发他们进一步认知的欲望与兴趣。要做好与中学数学衔接的教学, 可以通过引入适当的数学人物与典故, 从故事入手, 将中学所学的知识在同学们关注与殷切的眼神中无形灌输, 再自然引入要讲的高等代数的理论, 这样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的知识的消融, 是值得教学者去思考与实践的。同时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会激发认知欲, 提高关注度, 了解中学代数与高等代数的关联, 无形中构筑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的基本环境。
在如何去深化概念教学这个问题上, 我们可以通过对比、联想概念之间的异同, 找出每个概念的特点, 挖掘出每个概念的关键, 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理解概念、分清实质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能洞察所研究事物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能从所研究的材料中揭示被掩盖的特殊情况, 能组合各种模式, 等等。例如, 高等代数教学环节的作业批阅中, 老师会发现很多的学生在进行行列式运算和矩阵运算时, 经常会混淆运算中的符号。在用初等变换化简一个矩阵时, 每一步之间用等号连接, 而计算行列式的每一步之间却用箭头连接, 这是一种常见的错误。问题的关键是明确什么是矩阵, 什么是行列式, 以及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别, 矩阵相等是什么含义, 矩阵等价又是什么含义, 等等。同学们开始时概念是模糊不清且易混淆的, 教师可以将矩阵与行列式比较、鉴别, 明确行列式是个值而矩阵是个表。又如数的乘法与矩阵乘法有许多相同之处, 但也有不同之处。单位矩阵在矩阵乘法中所起的作用类似于数1在数的乘法中所起的作用。但因矩阵乘法有零因子, 不可换, 那么矩阵的乘法就值得研究了, 因而A-1存在的充要条件是A|≠0, 而不仅仅是A≠0所能满足的。这就有别于数α-1存在的充要条件是α≠0。
寻求学科联系, 把握创新能力形成的时机。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实现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又能保证学困生能理解, 中等生能掌握, 优秀生能充分发挥。同时通过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新性, 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机, 营造创新的环境。譬如在教学线性方程组的时候, 教师可以结合运筹学单纯形规划的内容将线性方程组进行推广与拓宽, 让学生的兴趣从高等代数这个抽象的数学基础课程延伸到与经济、应用等密切联系的运筹学, 再辅以“运筹于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等古诗词的引导, 必能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 以达到不同学生有不同了解尝试的分层次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虽然是针对高等代数教学, 但对任教者而言, 在课前要做足功课, 努力钻研, 寻求学科之间的联系, 把握激发学生推理演绎能力的时机。在这一点上, 国内许多高校都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厦门大学林亚南教授团队的高等代数国家级精品课程, 南京师范大学陈永高教授的高等代数精品课程建设, 无一不是凝聚了一个团队数年几轮的高等代数教学经验的总结, 他们在高等代数的课程中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 陈永高教授将高等代数的知识运用到竞赛数学的魔方求解中, 都是对高等代数理论与现实趣味数学与应用数学实际的有效结合与尝试。
2.2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
在高等代数的课堂授课中, 教师应多用善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对有些难于理解的概念和理论, 先用浅显的语言或生动的比喻或学生所熟悉的内容来引入, “化难为易”, 让学生先得到一定的感性认识, 随着老师的一步步引导, 不断深入, 逐步改进、完善、精确, 最后学生能够水到渠成地得到结论, 并总结出方法, 上升到理性认识, 达到“化易为难”, 彻底理解的目的。另外, 在教学概念贯彻的过程中, 采用层层深入的问题式教学方法亦会得到学生反馈与共鸣。例如, “矩阵的可对角化的条件”是高等代数教学内容中较难理解与掌握的内容。在教学中我们教学组作了如下设计。首先采用启发式的语言作为开场白:“研究高等代数的重要工具是什么呢?”同学们大多能回答出是矩阵。“而矩阵中最简单的为哪一类呢?”这时大多数同学会说出是单位矩阵, 鲜有同学会说出是对角阵。这个时候, 老师的点拨就非常重要了, 老师要“顺水推舟”, 将单位阵和对角阵的联系和区别在此进行宣讲, 在学生们求知的眼神中进行循循善诱式的教导。紧接着提出新问题:“是否所有的矩阵都能相似于对角阵?”“那么什么样的矩阵可相似于对角阵呢?”“若相似的话, 又如何化为对角阵?”通过设疑, 不仅激发学生的思考, 而且使学生明确本节内容的重点可对角化的条件与方法。然后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问题串:“矩阵的相似与线性变换有何关系?”“线性变换可对角化的本质是什么?”“对角化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 这些条件能够成立?”一系列的问题, 不仅能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 而且能分散难点。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能创新性地提出不同于教材内容的条件和方法, 提高创新能力, 而且能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在教学中, 我们注重过程的探索, 通过探索过程, 让学生自己去找可能有的结果。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而且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另外在整理结果的过程中, 又进一步优化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培养了创新能力。高等学校的数学教学模式, 多为课堂讲授, 前几年很多受到高校大一新生人数太多, 师资编制不合理等客观条件制约, 往往选择大课教学, 两个班甚至三个班集中在一起上大课, 满堂灌式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从教学大纲的要求上来完成“教学任务”。最近几年,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投入, 以及大多数高校强化本科生教学的层层推进, 很多学校强化了“老三高”课程的教学, 在课时上往往已能保证。高等代数教师应该丰富和更新知识体系, 唯此, 才能高屋建瓴, 洞悉学科之间相互联系, 完善和增进技能, 会用善用多媒体技术, 会举且能恰如其分地举应用的实例, 以达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创设的最好情境。
通常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教学、课后答疑、作业批阅和命题测试, 这里特别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特别是课外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他的兴趣密切相关, 课堂上学生若能被老师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深厚地学术素养所吸引, 必对其所言所教产生一定的“心悦诚服”, 倘若教学中教师能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旁征博引”, 能说出理论的来龙去脉, 甚至能“寻根溯源”, 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再认知的想法, 此时, 画龙点睛循循善诱式的引导学生去进行相应的数学阅读不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追寻数学王国的一种好的方法。
总之, 高等代数教学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为高等代数教育工作者, 我们必须探索在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革新与教学规律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确立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使大学数学基础课程教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数学知识、培养良好数学品质、提高数学素质、培养数学创新能力的场所。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高等代数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生版社, 1988.3.
[2]周汝光.在高等代数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9, 17, (1) :16-17.
[3]徐利治.关于高等数学教育与教学改革的看法及建议[J].数学教育学报, 2000, 9, (2) :1-2.
[4]王玉行.高等代数教学对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品质的意义及教学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 2007, 16, (3) :92-94.
浅议高等数学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 篇3
[摘要]高等数学是大学的基础课,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运用数学理论、思想和方法,努力把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加强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高等数学 素质教育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徐莹(1962- ),女,辽宁锦州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主要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吉林吉林130202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6-0083-02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转型,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教学制度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冲击。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正在接受市场的竞争和挑战,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隐喻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有助于创新思维的非智力因素,即通过高职学校各种教育形式,一是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二是培养学生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再者培养学生准备创造事物的创造能力。对知识的“开垦性”越高,其层次和交接点就越清晰,知识的系统性越强,减缩性越大,迁移性越灵活,则创造性就越突出。因此,创新也可以表述为: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在高度概括集中后,进行系统的迁移,并进行新的组合分析,找出新异之处来。因此,高等数学教学工作对创新思维培养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创新思维的内涵、特征与数学思想
创新思维,就是带有创见性的思维。更具体地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因素。对高等数学而言,独立地、创造性地掌握高等数学知识,对高等数学问题的系统阐述,对已知定理或公式的“重新发现”或“独立证明”,提出有一定价值的新见解等,均可视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成果。创新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1.独创性——思维不受传统习惯和先例的禁锢,超出常规。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定义、定理、公式、法则、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策略等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提出合情合理的“挑剔”。
2.联想性——面临某一种情境时,思维可立即向纵深方向发展;觉察某一现象后,思维立即设想它的反面。这实质上是一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连贯性和发散性思维。
3.求异性——思维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出奇制胜。在学习过程中,不信奉一些知识领域中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方法,特别是在解题上不满足于一种求解方法,谋求一题多解。
4.灵活性——思维突破“定向”“系统”“规范”“模式”的束缚。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所学的、老师所教的,活学活用活化知识,遇到具体问题灵活对待。
5.综合性——思维调节局部与整体、直接与间接、简易与复杂的关系。在诸多的信息中进行整理,把抽象内容具体化,繁杂内容简单化,从中提炼出较系统的经验,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定理、公式、法则及有关解题策略。
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实际上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差别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通常混称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四大思想包括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以及数形结合。数学思想博大精深,凝聚人类的智慧。数学学科作为通用语言和工具,是人类理性思维的高度结晶,不仅在于其本身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进行科学和工程问题研究的基石和工具,更在于它的理性思维方式是“开发智力”“训练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二、高等数学教学要努力把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高等数学教学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思考问题,就是要培养创新思维,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内在思想、内在连贯机制以及数学所蕴涵的科学文化,从本质上提高其整体素质修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智慧,使其有所创新、有所开拓、有所作为。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须努力培养学生用严谨、科学、积极的态度探究客观世界出现的各种现象的数学素质。但初学数学的学生对数学外延的认识肯定是不清楚的,部分学生只关心数学考试成绩能否及格,而只有站得高的学生才会明白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当中哪些是真正有用的。开设高等数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多少定理、公式,学到多少解题技巧,而是要学生掌握数学科学的精髓,理解问题的本质,开阔视野,培养观察问题的敏锐力,能够看得更高、看得更远,能够学以致用。所以,数学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要把握讲解的正确性和传播知识的科学性。只有在对知识点有相当深度和广度(外延)的理解基础上,做深层次的讲解和发挥,才算是高等数学教学的创新工作。所以,高等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
1.高等数学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结合高等数学课程讲述数学史知识,使枯燥乏味的数学有新奇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比如,讲到集合概念时,介绍丹麦数学家康托尔创建集合论的艰难过程,并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讲到拉格朗日微分中值定理,可以介绍拉格朗日的成长、发展,以及他在数学领域的重大贡献;讲到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时,介绍牛顿和莱布尼兹的生平,以及在数学领域的发明、创造、成果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2.高等数学教学要努力把握教学的重要意义。高等数学是高等教育普遍开设的基础课。中外大量的教育实践充分显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优秀的数学教育,乃是一种对人的理性的思维品格和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对人的聪明智慧的启迪,是对人的潜在能动性与创造力的开发,其价值远非一般的专业技术教育能达到的。因此,高等数学教学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但现代社会中,数学同样是当代文化中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两个多世纪以来,自从人类有了现代工业,数学就一直是工程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技术的原理,需要数学来表述和推理;工程的计算与产品的制作,更离不开数学的精密计算;特别是现代化的大工程与高精度的设备,更要用到多种力学、电子学、系统优化、工程自控等许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几乎所有的科学与技术进步,都凝结着数学科学的成就。
3.高等数学教学要努力把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高等数学教学要从以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学科教学的重要职能,但不是唯一职能。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智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才能使他们拥有一套运用知识的“参照架构”,有效地驾驭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形象地说,高等数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提供“黄金”,而且要授予学生“点金术”。
事实上,现成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现成的真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现成的认识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类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这无疑是一种与传统教学观有着本质区别的全新的创造教学观。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要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用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并实现发展变化,用人类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来使学生懂得人类已有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和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懂得创造和超越已有的东西不仅是可能性的,而且是必要的。用这样的观念来设计整个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教学的预期目标。
三、高等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理应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前沿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说的”和“书上写的”。高等数学教学肩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重任和职责,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打牢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任何思维,不认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要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想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也可能有创见性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人们习惯于凭直觉从问题的结构中去寻求规律性的东西,但这显然是知识经验所产生的负迁移。这种思维定式的干扰表现为思维的呆板性,而深刻地观察、细致地分析,克服了这种思维弊端,形成自己有创见性的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发现问题中所显示的规律只是一种迷人的假象,并不能帮助解题,突破这种定式的干扰,发现问题隐含的条件,揭示事物真相,从而能迅速地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2.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抓住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所做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命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启发学生进行猜想,作为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不能急于把自己全部的秘密都吐露出来,而要“引在前”——“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为了启发学生进行猜想,我们还可以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意境,可以提出“怎么发现这一定理的?”“解这题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探索,还可以编制一些变换结论,缺少条件的“藏头露尾”的题目,引发学生猜想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这样随着猜想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创造性动机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创新思维能够得到较好的培养。
3.注重锻炼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突出学生创新思维的重点。质疑思维就是积极地保持和强化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迷信权威,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出异议与不同看法,尽可能多地向自己提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问题。提倡多思独思,反对人云亦云,书云亦云。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质疑,使学生得到了创造性的理解与掌握。在数学教学中要练就并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我们要特别重视题解教学:第一,可以通过错题错解,让学生从中辨别命题的错误与推断的错误;第二,可以给出组合的选择题,让学生进行是非判断;第三,可以巧妙地提出某个命题,指出若正确请证明,若不正确请举反例,提高辨明似是而非的“是”以及否定似“非”而是的非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志才,等.现代数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萧树铁,等.面向21世纪大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探讨[J].高等数学研究,2001,4(2).
高等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途径论文 篇4
莆田第十中学 林国腾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意识的培养受到空前重视,并被认为是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美术教学的特性进行分析,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受制条件入手,探索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开发特色课题,改革教学方法,注重个性培养,挖掘创造潜能。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 创造性思维 美术教学的特性 教学途径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意识的培养受到空前重视,并被认为是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美术教育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则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育一般都是用图形作为视觉传达的信息,偏向于形象思维,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是非常有意义的。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索——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每一个人对美的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个性化的创造欲望。所以,美术教学必须始终贯穿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创造能力,使其艺术潜能和审美个性得到充分的开发,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创”就是打破常规,不断探索与求新。“造”就是在一个不重复的基础上建立出新的东西。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它贵在创新,具有着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开拓性。
二、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无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阔天空地发挥想象力。
三、创造性思维具有艺术性和非拟化的特点,它的对象多属“自在之物”,而不是“为我之物”。
创造性思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再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此外,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可以反馈激励人们去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
二、美术教学的特性
美术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它没有唯一固定的标准,具有不同风格,鼓励运用多种灵活多变的手段去表现。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如在创作一幅画时,事先要深入生活,在这个基础上,提炼主题,确定题材和表现形式;然后收集素材,寻找适当的艺术语言,进行构思、绘制草图;最后进行正稿制作,在制作中还要考虑到工具、材料的性能和可能发生的问题等等。这一系列工作显然是十分细致、复杂的,但却培养了学生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从事物的矛盾中寻找解决办法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这种综合性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和生活中同样会受益匪浅。
三、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受制条件
创造性思维是以思维的发散性为主要特性的,美国著名心理学与创造学家吉尔福特首先提出此主张,把创造性思维能力分为六个主要成分,即对问题的敏感度、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确定性、洞察力。一个学生如具备了上 述能力特征,应该说他的思维路径是多向的。然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有一些条件限制的。首先是学生的生理特点。人类通过对自身生理特点,特别是脑功能的大量实践研究表明:人脑左右半球具有两个相对独立的意识活动。左脑倾向于用词语进行思维,右脑则倾向于以感觉形象直接思维。创造活动是通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协同进行的,其中形象思维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开发右脑功能,发展形象思维相当重要。这对绘画、文学、音乐、舞蹈方面的创造活动、形象思维起着决定的作用。而美术创造教育活动中,这个因素更显现出它的独特性与重要性。其二是环境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影响。环境是相对于主体并与主体相互作用的周围外界,它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总和。环境通常能提高创造力,也能够抑制创造力。不同的环境背景给予学生的影响是很深刻的,他们的行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被一定的环境所规定;同时,他们的思想、思维方式与创造力等形成也受到他们所身处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学校与家庭环境、教育制度以及政治制度的制约。其三是教师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影响。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就必须有创造型的教师。所谓创造型教师,就是那些关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教师的创造力教育论、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教学艺术及管理艺术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决定作用。
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途径
1、转变教育思想,尊重学生主体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应转变教育思想和方式,从过去强迫、灌输式教学指导思想和方式向启发、引导式教学思想和方式转变。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而非单向的灌输。在艺术多样化的今天,如果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某种艺术观念,就等于强迫其接受别人的艺术思想,不仅不能形成“知识 对流”,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确立启发、引导的教学观念,形成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教学关系,对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思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其次,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极力他们提供一个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这对培养学生艺术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开发特色课题
教学内容力求构思新颖,感染力强,充分调动和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学内容安排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若使每个学生画出一样的画,或呈现同样的风格,是教学的大忌,是创造的大忌。应启发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近年的教学已涌现出不少有创新的课题,如形状的发散思维造型、中国画收拾画面的迁想状物,借形造象与借迹造形,以及反常规思维设计等课题,都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加强学科整合,改革教学方法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在审美直觉这种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欣赏者的感觉后,他们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起他们富有个性的想象。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由于音乐的抽 象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音图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德国20世纪初的包豪斯教学体系创始人格罗佩斯是创造性思维教育的先驱,其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至今对我们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基础训练中,只给学生材料,不给工具、不讲解,不依赖条件由每个人自由发挥,促进自己思考,探索新方法发挥想象力的教学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注重个性培养,挖掘创造潜能
艺术创作是心灵情感的自然流淌,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特别是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艺术敏感性,帮助学生寻找艺术自我。艺术自我的核心是艺术个性,亦即艺术禀赋、气质、情趣等特殊的与他人不同的特质。在学生身上,艺术自我往往处于潜伏、萌芽状态,需要不断发现、挖掘,促其生长、发展。有少数学生的艺术自我比较明显,比较突出,这就要大力扶植,促其开花、结果。由于人是千差万别的,学生身上存在的艺术自我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区别对待,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使各自的艺术自我不断得到展示,不断得到发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允许鼓励学生对艺术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针对一些有争论的美术作品及美术家,也可采用“演讲辩论法”进行教学活动,使教学具有开放性、研究性,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表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教学互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现场演讲辩论,教师提出对美术作品的两种观点,让学生在不同角度加以引证、辩论,使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阵地,提高了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学生作业中的优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存在的不足给予耐心地疏导和帮助,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与心理的自由是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挥的一般条件,对个人的赞许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而美术教学活动中应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引导学生逐步确立自信心,让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并通过反思逐渐确立自己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将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完善其艺术个性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也在此过程中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艺术的角度完善自己对美术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促进美术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总而言之,创造性思维的美术教育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它对高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积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才能更好的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助力。
【参考文献】:
1、[英]赫伯·里德 《通过艺术的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2、王宏健 《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易英 《学院的黄昏》,湖南美术出版社
4、尹少淳 《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5、[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对美术教学的意见》,湖南美术出版社
培养创新思维 提高教学效果 篇5
现代教育的出发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点和归宿。因此,小学语文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求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语言文字的学习有机结合
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创新思维的产生和培养要有相应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因此,培养创新思维,首先要把阅读教学的过程转换为学生主动从课文中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积累经验,才能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开辟广阔的空间。所以,阅读教学中切不可在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语言文字理解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就抓住某个情节加以“发散”。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想象联想的展开有机结合
小学生的阅读活动离不开他的生活经验与旧知识,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展开想象和联想,使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信息,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把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感人的画面,从中引发创新思维。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结尾是这样的:“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象在等待周总理回来。”教师在引导学生领悟这句话的感情后,要求学生以“我们不会忘记„„”这一句式,并回忆以前读过的《送雨衣》、《关怀》、《温暖》和《飞机遇险的时候》记叙周总理光辉事迹的文章说一说。要说好这句话,学生一方面要回忆有关的文章,检索过去贮存的有关周总理事迹的表象,温故知新,用已知唤起对未知的渴求;另一方面,还要运用学过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信息。这个检索组合的思维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创新思维。学生的回答可窥一斑:
生1:我们不回忘记,周总理让邓妈妈送雨衣给一位在雨中站岗的战士。
生2:我们永远不回忘记,工作了一夜的周总理走出人民大会堂,看见一位清洁工人在扫地,他不顾疲劳,快步走过去和工人握手,并且说:“同志,你辛苦了。
生3:我们怎么回忘记,在飞机遇险的时候,周总理顾不得自己的生命安危,把降落伞包让给了小姑娘。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质疑问难的环节有机结合
创新思维来自质疑。“永远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只有善于发现和指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学生多角度质疑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疑难。在教《将相和》一课时,老师以课堂辩论的形式展开学习活动。针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归纳出以下三个题目:(1)蔺相如会不会和和氏璧一起撞柱子,为什么?(2)渑池会上,秦国与赵国是打成平手还是分出胜负?(3)廉颇负荆请罪,他到底有没有罪?这是三个富有两可性的命题,无论正方还是反方,都可以列出一系列的依据。这就大大刺激了学生深读课文的兴趣,为自己的论点寻找有利的依据,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学生众说纷纭,思维非常活跃。
四、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求同存异的结果有机结合
学生积极求异,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创造的设想和推测时,往往是良秀并存,这时教师应适时把学生的思维再引导到求同的方向上,找出正确或最佳的答案,这个答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创造性成果。如教《凡卡》一课,教师先让学生设想,如果爷爷收到凡卡的信会怎样?引导学生展开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发散性。随后,教师把学生的所有设想归为两类,一是爷爷马上进城,接回凡卡;另一结果是让凡卡忍着、熬着,因为城里苦乡下也苦。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在引导下集中到了这一分歧点展开求同思考,一起来分析凡卡受苦受难的原因,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旧俄时代的黑暗社会。
五、创新思维的培养与理解水平的尊重有机结合
小学生天性好奇,对万事万物爱问为什么,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或课本中的说法,针对问题去寻找一种独立的见解,甚至朝着教师讲的和书本写的不同方向对教师大胆提出疑问。对此,教师首先应热情鼓励,积极支持并随机指导。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一个学生认为,课文中用桃子等物与花生作对比好象不合适,它们同样有用,只是用处不同而已。桃子外表好看也有用,他觉得桃子等物比花生更可爱。学生的观点独到,但与教师的预想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还是一厢情愿的让学生在自己预先设计好的圈内打转,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就会受到影响,思维的独特性会受到约束。反之,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往往能再次激起学生认识与表现自我的激情,使学生感受的自己思维创新的成功。
其次,学生在大胆创新的尝试中也可能有理解失误或思路不当,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必大惊小怪,应当在肯定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同时引导其思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创造中的错误往往是创造成功的先导,应刮目相看。
数学创新思维培养及其训练论文 篇6
数学是一门与数字打交道,研究事物数量关系等辩证关系的学科,是人类科研研究的基础,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同时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课程的基础,在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与训练,这是由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性质决定的,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基础,起到对事物认知的启蒙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与训练创新思维需要坚持的原则
(一)对教学主体加以明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动手动脑的神经系统支配协调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能力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应该明确与学生之间的辨證关系,明确数学学科培养的是学生哪些能力,对其加以正确引导,使其能够自主学习、思考与提问,使学生表现出高度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为学生创造数学知识运用的机会条件,才能为创新能力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范围。
(二)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创造,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创造有利于保持良好学习环境的条件,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增加乐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通过教师幽默的语言与生动的演示增加几分趣味性,学生愿意跟随教师的思路,参与到学习中来,享受学习带来的无限乐趣。
数学学科的学习每天都在与数字、公式打交道,面对复杂一些的题目需要动脑,常常令学生抓耳挠腮,难免会产生厌倦、缺乏热情的心理表现。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数学又是一门在很多学生看来很枯燥的学科,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是使其端正学习行为的重点,也是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重点。虽然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但是他们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如果使其亲身接触到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小学数学中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活跃课堂气氛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尤为注意采取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发散思维,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的作用提供有利条件。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及其训练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主动提问
主动提问是学习自主性的体现。有疑才有问,有问题的产生才会思考,思考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创新思维的产生,所以,也可以说问题是产生创新思维的原动力。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教师的帮助解决问题。由教师提出问题或者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多鼓励大胆提出问题,循序渐进地给予指导,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奖励,调动学生勇于提问发言的热情,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创新思维便会得到很好的训练与提升。
(二)创造机会向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的任务是学,教与学才是完整的教学活动构成因素,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义务与责任当然是传授知识,但是不能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过于古板,不能忽略学生主体地位,不能不考虑到学生的感受,要对其表现给予激励,给予启发与引导。将教学活动看作是一部“戏剧”,如何导演好“戏剧”,关键是教师这位“导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在这场“戏剧”中设置提出问题的情景,给予学生为解决问题创造机会,使学生作为“主角”积极思考探索,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竭尽全力激发出创新思维演好这部“戏剧”。
(三)引导学生大胆尝试
问题是尝试的基础,有问题才会尝试,而尝试促进创新能力的产生与发展。尝试是探索与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激发创新思维能力产生的行为。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对教学方法、思想观念进行创新,改革教学方法,设置多个问题,使学生尝试逐步解决问题,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这样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尝试,得以激发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激励因素的运用,使其大胆猜想,大胆尝试创造。
四、结语
高等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途径论文 篇7
一、重视于主体地位体现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谈及对英语学习认识问题时, 很多学生认为学英语就是死记硬背, 课堂上教师讲什么, 就学什么, 记什么, 无需动脑筋思考, 这种想法无疑是错误的。因为英语是一种语言, 语言是交际工具, 若想用英语阐述自己的观点, 不先思考, 怎么讲得出?同时, 做英语练习、学习英语基础知识都需动脑筋考虑。当然我们承认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写、学生记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早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代名词, 许多学生英语学习主体意识已被磨灭, 在这种情形下也就谈不上所谓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重新建立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思路和英语知识教学程序,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切实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已成为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有了这样的认识还不够, 我们还得探求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式,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认为遵循探索领先、学导结合、优化训练的教学思路, 建立目标、探索、结论、训练的课堂教学程序能给学生提供知识背景, 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能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 通过主动探索获取结论, 并能给学生营造独立思考和自由想象的时空, 还学生自主学习权, 从而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从根本上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体制。
二、重视于语言表达关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 思维和语言有密切的关系, 要实现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学生的参与心理, 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水平。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 在每次的英语书面表达练习中, 许多学生有这样的感悟, 那就是他们自己也承认书面表达难度系数不大, 但就是很难用英语把书面要求准确表达出来。其实, 表达不出来, 就是懂得不透彻、思路不清晰的表现。如果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 能够经常把内部思想变为外部语言, 并对展开的外部语言进行加工、整理, 使之用词恰当、结构严密、前后连贯、符号逻辑, 那么, 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必将得到迅速的提高, 写作时也不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不言而喻, 一个语言表达水平很低的人绝不可能具有高度发展的思维能力, 语言混乱的人, 其思维大多也是混乱的。英语是一种语言, 所以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表达水平, 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英语语言和灵活地运用英语, 也就是善于运用英语这种语言来准确地、清晰地、系统地和生动地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
三、重视于问题情境创设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研究表明思维表现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们知道发散性思维包括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 它具有多向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等特点, 即思考问题时注重多种思路、多种方案, 而不只局限于某一形式。在英语教学中, 要让学生丰富想象, 积极探索求异, 坚持独立见解, 具有创新意识, 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创造性因素, 通过设疑创设情景, 给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 赋予他们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大胆进行发散创造。一般而言, 发散思维总是和思考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因为问题常常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 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 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地去探索, 以解决问题, 实现心理平衡, 故英语教学中, 我们应该考虑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索如何完成任务。同时, 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自己提出各种问题, 进行独立思考, 让学生带着问题钻研文本, 当然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有一个过程的, 最初可以先由教师向学生提问, 并使学生认识到提问的意义和方法, 接着鼓励和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问题提得好的同学, 教师要给予适当表扬, 当学生能够踊跃提出各种问题的时候, 就可以进一步要求提高问题的质量, 鼓励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语言知识、经验、思考如何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四、重视于情感交流关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途径论文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
针对小学生来说,这些孩子急需创新思维。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知道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是伟大的发明或创造,而是日常生活中行动和思想上的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举个例子来说,学习时巧妙地运用公式就是创新;对于普通的题型能够发现新的解题思路另辟蹊径也是创新。作为小学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这就需要教师同样要努力创新,并且积极鼓励学生 自己独立思考来锻炼创新思维。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小学生身心的个体差异,师生关系是整的教学活动中最基本关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与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用合作、商讨的口气与他们进行交流,例如:“同学们谁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家回答的都很好,谁还有什么补充的”等等。当我们在听完孩子们的不同想法后,可以这样说“我真高兴,能和某某同学的看法一样。”这些言语虽然很简单,但可以看出我们已经把自己看成孩子们中的一份子。这样使我们的师生关系显得更加和谐。此外,我们还要怀着一颗关爱、尊敬、真诚和热爱之心去关怀每一个孩子,需要我们和孩子们真诚地交朋友,使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更上一新台阶。
二、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这一点在课堂导人环节中尤其重要,教师要善于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去引导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所要学习的知识。例如,在认识分数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进行导人:中秋佳节,承相诸葛亮给张飞出几道数学题:现在有6个月饼,你要平均分给你们弟兄三个人,该如何分?如果有3个月饼,如何分?如果有2个月饼,如何分?如果只有1个月饼,如何分?张飞很快回答出前两题的答案,但后面的两题却不会。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帮张飞分月饼吗?学生的思维热情被点燃,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再引人分数的概念,用此来引领学生的思维,课堂效果十分理想。
三、交流互动,激活思维
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运用多向交流策略,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 、教学民主、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学生在求异探究、同思共想、动手操作、互说互议的过程中更多地获得展示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体现了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现代教学观。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通过这种相互交流,能够互相影响,互相激励,共同提高。
四、自主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学习是一个体验与发现的过程,告诉学生答案,显然不如让学生自己发现答案效果更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乐趣,使获得知识成为学生内在的要求。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这一主题版块时,结合生活实际,我让学生计算自己的“生活成本”,随着物价上涨,每天生活需要多少钱呢?然后让学生利用周末去自己调查,学生可以询问家长,也可以去超市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学生基本算出了自己一天的生活成本,有些学生生活成本 比较高。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既让学生获得知识,又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散 ,提高了创新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们的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通过语言表达还有助于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而教师要了解学生这些思维活动的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对学生思维的过程给子肯定或纠正。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使学生都有用语言表达他们思维的训练机会,可以把指名发言、集体讨论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思维能力有较快的提高。教师还应有意识有计划地注意帮助差生,鼓励差生发言,推动他们积极思维,以便促使他们的数学水平和思维能力都取得较大进步。
六、实施多元评价,增强学生创新动力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适当的评价会保護学生创新的激情,增强学生创新的动力,使学生以更大的学习动力与热情参与到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来。相反,如果评价不当则会打击学生创新的激情,甚至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现代教学大力提倡赏识教育,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赏识与批评的有机统一。单纯的赏识与批评都无法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无法让学生客观看待,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坚持适度的赏识与批评,既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学习的乐趣,又要让学生看到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当然,不管是赏识还是批评,教师都要切忌假大空,要发自内心、要真实且真诚。这样才能起到评价的最大功用,使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热情参与到今后的创新活动中来。
总之,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不竭的动力。我们应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要必须转变观念,不断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将创新的教材、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罗灶清.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3).
[2]黄勇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神州(中旬刊),2011(1).
[3]张凤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做法[J].新课程(小学版),2010(6).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 篇9
1.以生为本,教师要把握学生的数学能力
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已经具有一定的差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以人为本,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准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数学能力提升方法以及教学要求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以学定教,选择适合学生数学层次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堂数学课上要想都有一定的收获,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能力开展分层教学。教师课上授课的侧重点不同,其结果势必不同。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完成知识的过程,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知识的架构。如,在人教版“旋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能在同一堂课上都会有所收获。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促进不同能力的学生数学能力提升
1.多媒体课件辅助小学数学教学,采用多种策略提升学生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应该放在首位。教师要创建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较为抽象,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形式辅助课堂教学。如,在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数学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对于学习能力低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加深训练难度,让每一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有效鼓励,强化竞争意识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恰当的评价会能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发现学生的优点之后,要恰当评价和鼓励,并及时将激情的话语传递出去。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感知教师的关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学的能力。教师应实现高效课堂,并运用多媒体课件精心选择课堂习题,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得到学法的指导。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1.通过学问卡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就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项教学内容的研讨过程中。传统意义上的课前预习,教师对其所做的要求并不是很大。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形式研讨出每一单元每一课的重点教学内容,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示适合学生课前预习的思考题让学生重点感悟、探究。学生拿到由适合本班学生的数学问题形成的学问卡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将自己已经明白的教学内容写在学问卡上,将自己不太明白的学习内容也要标注在学问卡上。同时,在教师正式授课之前,要将学问卡提交给教师,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如,在五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的课堂教学之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制作学问卡供学生课前思考、探究、交流,并要求学生将尚未明白的数学内容标注在学问卡上以便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和学生进行互动。
2.合作互助,共同提升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交流能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合作环节。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共同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小组的创建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组建合作小组,再选择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辅助本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行动起来,能够自主探究,积极发言,不断提升自身数学能力。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放在首要位置,然后针对本班学生数学能力的不同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还可以根据学生能力利用合作小组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在思考中提升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途径论文】推荐阅读:
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创新09-24
高等数学的数学文化论文06-29
高等数学发展论文07-06
高等数学作业论文12-06
数学创新思维培养05-23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探讨论文10-16
刍议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11-11
数学建模在培养创新思维中的作用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