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2024-09-24

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精选8篇)

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篇1

高等数学的创新教学

摘 要:高等院校的核心使命就是培养出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在高等数学课程上,需要沿用科学化教学理念和方式,使得学生个体创造本能得以全面激活。笔者的任务,便是集中探讨现代高等数学的创新式教学理念和相关教学引导模式,希望能够为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竞争发展,提供极为强劲的支持辅助动力。

关键词:高等数学 教学内容 引导模式 创新要点

前言:

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便是创新,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技能,便是现代高等数学教育的核心指标。须知高等数学作为一类抽象的学科,对于广大教学人员来讲,都是凭借公理化体系,即定义-定理-证明-推论类逻辑思路加以教学的,可同步状况下却令学生独立挖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被深深埋没。因此今后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工作重心,就在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能上,而这两类目标的达成,将主要透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予以细致化呈现。

一、教学理念的创新化改进

高等数学课程不单单属于一类教学工具、知识体系、语言,其更可以说是一种素养、思维模式和文化项目。作为现代专业化高等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同步传授高端的数学知识和科学化的思想、方式,锻炼出学生独立学习,以及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确保他们时刻彰显出独特的创新思维和潜质。以上结果便是当前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改革的基础点,需要引起相关领导和教学人员的全方位关注。

须知创新化高等数学教学理念,旨在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合理化发展进程,使得各类学生能够凭借娴熟的数学分析技能得到对应的发展成就,并非一定要在数学领域之中树立声望。因此,要求教师深刻明白数学课程不过是相关实践项目组织的指导依据,学生学习的内容必须要保留一定程度的现实意义和挑战特性,这样才有助于他们自主化地在生活之中进行观察、实验操作、猜测和推理验证。这便要求教师在设计相关教学内容前期,应该尽量透过自然生活、社会科学之中获得灵感,同时设置保留深度研究价值的问题;同时结合当前高等数学学科和科技革新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出多元且可靠的数学教学观念和行为模式,使得传统教学内容得以尽快被替换。

二、教学引导模式的创新化应用

高等数学的创新化教学理念,即教会学生怎样独立地学习,和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至今,则需要同时将知识传播人员和信息技术视为合作咨询角色,使得数学生活、活动和问题化的功能特性得以全方位彰显。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关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造就创新化高等数学教学引导模式的主流渠道,就是说要求教师务必要尽快摒弃以往鸭架式灌输教学习惯,同时沿用充满探究、科学和创造性的教学管理方式,确保师生教和学活动得以人性化地运行。而现如今高等数学课堂上经常使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同时又可顺势细化为尝试指导、引导发现、启发研究和自学辅导等细化的教学方式等。

第一,在进行以往经典内容讲解环节中,教师务必要灵活性地渗透现代思维、方式,并且尽量多的沿用现代化数学专业术语和符号,使得数学教学内容展示窗口和延展接口得以适时地衍生。如积分作为微积分课题中的基础性概念,许多教材在反映这部分课题内容时,都是凭借几类常见实例展示之后,归纳出需要加以研究和演算的极限结果,之后督促同学将这部分和式极限统一定义为积分。相比之下,如若能够在深入牵出分析相关实例的基础上,论证积分概念是为了迎合时代和科技进步需求,而衍生出的研究和解决部分均匀分布量求和问题的方法,包括物质均匀和非均匀分布的物体质量等,便会更加方便学生进行快速吸纳和消化理解。揭示导数,具体是借助均匀变化量变化率除法在非均匀变化量变化率减法之中演变发展而来的;对应的,积分的思维模式,便是在均匀分布量求和问题的乘法在非均匀分布量求和问题解决环节中展开的,其本质层面上属于局部线性化的操作思想。所以说,初等数学课程中的除法和乘法,在高等数学体系中便转化表现为导数和积分。作为现代专业化高等数学教师,理应将该类思想内容统一过渡转接到不同类型数值函数的积分内部,进一步断定积分应用环节中的微元法,实际上就等用于局部线性化的操作方式,长此以往,令学生在参与多元化实践操作基础上,逐渐改善自身利用不同类型积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归结来讲,该类教学内容的创新化设计和传授,能够令大学生领悟到数学课程并非过于僵化和抽象的公式,而是进行各项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科学化器具。

第二,在选取创新化课题和案例过程中,需要谨记的原则便是广而浅、少且精,同时注意要保证凸显对应理论、问题的深化和具体化特征。如在进行极限课题内容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直观理解效果,凸显近似计算原理,以及多媒体信息技术设施和数学程序的应用价值地位,使得学生数学知识灵活化应用技能得到快速培养。在此期间,教师选取的研究对象最好是生活中常见的实际应用型问题,包括政府税率的制定、银行利率的校验解析、公司可持续经营发展战略的制定实施等。总之,作为现代专业化高等数学教师,要积极地收集整合和改良应用各类实际案例,同时加大各类数学工程技术和生态、社会、经济、社会学之间的紧密关联程度,最终将高等数学强大的魅力展示完全。

结语:

对于广大高等数学指导教师来讲,想要确保课堂组织效果的理想性,就务必要具备两类基础性规范条件,分别包括良好的表达和快速吃透教学内容的技能。不过单纯满足上述规范要点还是远远不够的,就是说一类教师如若只能够将关键知识点准确地灌输给学生,而不能启发他们应用这部分知识在生活工作中处理某些事情,学生便无法深入性理解这部分内容并转化为个人实践技能,所谓的素质化教育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独立地发现问题,同时配合小组探究整理出可靠的分析和应对措施,毕竟任何科学项目的衍生,都是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行为过程。

参考文献:

[1]王积社.高等数学创新教育的诉求:走向生成[J].中国成人教育,2010,24(04):78-101.[2]刘丹.浅析《高等数学》创新型课堂教学[J].大学数学,2010,11(02):144-157.[3]杨雯靖.“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0,29(24):135-142.[4]王慧敏.高等数学教学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17(15):166-180.

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篇2

现代化教育的本质是使人认识自身的价值, 开发和掌握自身的能力,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教育是综合性、全面性教育, 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 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高等数学是大学数学的基础, 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高等数学教学的意义不只是一种工具和技术教育, 而是一种人的理性思维品格和思维能力的培育, 是聪明智慧的启迪, 是潜在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开发.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找到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高等数学的创新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

高等数学的传统教育和创新教育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 而创新教育需要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的提出为这种全新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传统高等数学的教育中存在大量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不相符的思想与行为, 必须予以变革, 在合理继承传统教育的基础上, 构建与创新人才培养相配套的创新教育模式.

二、高等数学教学思想理念的更新

要实施创新教学、素质教育, 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理念.我国著名教育学顾问顾明远教授认为, 实施创新教育, 第一, 要有开放适宜的创新制度、环境和空间, 关键是全社会的努力, 不能只依靠学校和老师;第二, 要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的宽松环境, 要改变学校教育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毛病,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第三, 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 变教师的权威、师道尊严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伙伴和帮助者, 展开讨论, 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

三、高等数学创新教学的实施

1. 提高教师本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 需要提高多方面的素养, 除了学校要对创造型教师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及相应制度上的支持外, 主要是靠教师自己主观上的努力.

首先, 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与创新能力有着内在联系, 必要的知识储备是创新活动的重要前提.

其次, 要树立创新理念, 掌握创新理论及方法.创新行为必须有创新的理念作支持.创新理念来自于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了解, 对职业的热爱以及对新思想的接受和旧有观念的转变.

最后, 要努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传统的教育过分强调聚合思维, 要求学生以逻辑思维为基础, 追求解决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 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求异、求新、质疑和批判的精神.创新教育不仅要求聚合思维的发展, 而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问题, 追求多种答案.这种思维方法, 活跃了人的头脑, 既想象丰富又流畅灵活, 不囿于思维定式, 从而易于提出富有创造性的设想.

2. 丰富和改进教学内容

内容选取的原则是广而浅、少而精、删繁就简.例如:函数作为过渡性内容可以略讲, 只需重点介绍分段函数、复合函数等;导数与微分中重点介绍导数, 微分则利用导数即微商这一关键点略讲;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极值和最值等内容, 可以缩成求曲线的最值问题或画曲线图像, 减少课时;而有关于方程的近似解、Γ-函数、最小二乘法等易被删掉的章节应详细介绍其中的思想方法, 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教师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 应当对课程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方法加以阐述, 如类比、演绎、递推、构造、换元、划归、建模等方法, 对深化学生知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建模问题, 一切数学概念和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模型中抽象出来的, 利用建模思想进行教学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手段.许多看似不同的问题, 其数学模型却是相同的.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性

教师在对教材做仔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适当地把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中,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和研究.教师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 提出补充问题, 点拨学生深入思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思维和心理障碍, 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障碍的方法, 启发学生自己去研究和思考,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以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高等数学教学手段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 可以创设和展示情境. (2) 利用超链接技术, 可以构造教学信息内容结构. (3) 利用虚拟现实手段, 构建模拟学习环境.

四、结束语

数学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工具.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 使教师的教学从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向实际应用数学模式转化,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寻求知识、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适应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及知识经济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茂林.关于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3 (01) .

[2]希定华等.数学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4]周小山, 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

探索《高等应用数学》的创新教学 篇3

关键词:高等应用数学;课程改革;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97(2012)09-0151-02

《高等应用数学》是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和经济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其知识点多且零碎,知识广且杂,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但该课程授课难度大,原因有三:一是教学内容抽象、枯燥;二是教学手段陈旧、单一;三是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浓。在当前课时压缩、实验量有限的情况下,亟待进行创新教学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数学能力。

一 以教材为本,创新教材结构和教学内容

《高等应用数学》汇集了《数学分析》、《高等几何》、《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及《概率论》等课程的基础知识。以教材为本,就应依托教材、覆盖教材的基本内容、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专业所需进行教学创新。首先是定位。教师应向学生阐明《高等应用数学》在机械或经济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公共基础课.又是工具课.具有科学与技能的双重性。其次是取舍,教师应根据专业所需向学生说明《高等应用数学》教材内容的取舍。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调整教材结构,增删、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与相关学科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再次是研讨。教师应驾驭专业、吃透教材,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讨热点、重点、难点内容,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 以专业为本,创新教学定位和目标

《高等应用数学》教学的定位是服务专业,满足相关学科需要,彰显科学与技能的双重性:目标是让学生既学到一定的、较系统的、专业够用的理论知识,又熟练地掌握数学技能。以专业为本,既应依托教材,又应根据专业所需取舍教材内容或增补教学内容,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创新《高等应用数学》教学的定位和目标。《高等应用数学》的知识内容应根据专业进行取舍、调整或更新,并应强化其“三性”:一是实用性。二是针对性。三是实践性。机械专业的学生可根据所学的知识与专家交流,带着问题到工厂去探索、去应用,通过动手动脑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运用数学的能力;经济专业的学生可根据市场及工厂的生产情况向工厂提出利润最大化的生产指标及弹性分析报告,以此激发学生运用知识、勇于实践、积极参与、当好参谋。

三 以学生为本,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施教学、完善教学环节、营造教学氛围、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以学生为本,首先,教师就应了解学生,谙熟专业,掌握技能、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尤其是要将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首位。其一,创新《高等应用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适应学生学法创新的需要。《高等应用数学》传统教学偏重于对教的研究,而对学生如何学重视不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高等应用数学》教学更应如此,应实施“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供必要的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科学思维习惯。其二,创新《高等应用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需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学习任务、规律、经验,挖掘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①讲清道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②锻炼意志,自我挑战。③因材施教,和谐兼顾。④创新手段、完善环节。采用多媒体、案例、参观、CAI课件、产教研结合等方法和手段教学,更重要的是明确目标、创新观念、完善环节。其三,创新《高等应用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适应学生自主创新的需要。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富于个性地学习和创新。同时,教师应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处理好总体规律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处理好掌握和运用知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四 以就业为本,创新教学思路和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教育从“学历教育”培养模式向“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转变,《高等应用数学》教学在思路和策略上也必须转变和创新。首先,《高等应用数学》教学应技能化。学生应将学到的基本理论内化为数学技能,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如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运用已掌握的数学技能向企业提供利润最大化的生产情况弹性分析等。教育学生不仅要当好企业的会计,更要做好企业管理的参谋,为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高等应用数学》教学应专业化。集中精力研究《高等应用数学》与相关学科相适应的课程结构。《高等应用数学》课要精讲;以“够用”和服务专业之需要,以“必需”强化数学专业。再次。《高等应用数学》教学就业化。指导学生就业是育人的范畴,《高等应用数学》教学就业化就是要充分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作用。实现《高等应用数学》就業化要遵照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循序渐进原则。数学的教与学都是从基础知识到综合运用,从点到面。教师教育学生也是如此,学生只有立足基层.注重积累经验,才能实现“见习期”、适应期在学习期间完成。实现毕业到就业的平稳衔接,实现从校园到社会和谐交融、从学生到职员的“零距离”转变。二是科学思维原则。数学教与学的过程就是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认识、思维过程。无论学习,还是就业都注重过程和细节,才能把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运用到工作中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三是继续教育原则。用学无止境、及时了解和学习前沿知识的继续教育理念来引导学生的就业观念,教育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注重理论学习,注重创新,坚持不断努力学习,在工作中增长才干。

此外,《高等应用数学》创新性教学,还应以和谐为本,创新教学情境和氛围;以科学为本,创新教学环节和过程。总之,在《高等应用数学》教学中,只有创新,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引导学生把数学技能灵活运用到社会实践中。

参考文献

[1]阎章杭,李月清,杨惟建.高等应用数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489

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篇4

摘要:高职院校的教育应该是以应用能力教育为本的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本文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讨论了如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教学创新,以突出数学与数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并使学生懂得数学知识的使用价值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教学创新;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的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职教育应该是以应用能力教育为本的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如今,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许多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都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基础参差不齐。第二,课堂教学课时减少,教学质量降低。第三,在课堂教学中,重教师讲授,轻学生研究;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书本知识,轻实践操作;重考试成绩,轻整体素质。第四,教学中缺乏对最新科学技术及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知识的输入,等等。以上问题在教学中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极大的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约束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萎缩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造成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缺乏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势在必行,并使之与科学技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数学和数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突出实践、试验及其应用,不仅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使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实践出真知”。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及学习兴趣,依靠教师在课堂的讲授是不行的。在课堂上,必须让学生亲自实践,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例如,在介绍多元函数的偏导数概念时,可以启发学生与一元函数的导数定义进行比较来学习。一元函数的导数定义是函数增量与自变量增量比值的极限,刻画了函数对自变量的变化率。而多元函数的自变量虽然增加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考虑函数对某一个自变量的变化率,即在只有其中一个自变量发生变化,而其余自变量都保持不变,此时可以把它们看成常数的情况下,考虑函数对某个自变量的变化率,所以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就是一元函数的导数。这样,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他们具有了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并能够激发学习兴趣。

其次,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发散性思维的思考题。例如:在学习第一重要极限(1+)=时,可以告诉学生只要是1∞型极限都可以利用第一极限解决。对于

(1+),(1+),等类型的极限,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举一反三,并将所学的与极限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最后,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贯彻教学始终的关键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应重在方法上进行指导,将着眼点放在挖掘和展现数学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及其应用价值上,注意调动学生的自学兴趣。比如,在讲解重要概念时,应结合概念的实际背景及形成过程,并重点介绍概念所体现的思想方法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学中还应引导启发学生抓住对所学知识的阅读、理解、分析和总结环节。鼓励学生勤于动脑,进行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内容少而精,要重在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组织课堂讨论,激励学生质疑、争论,锻炼其自学能力。

由此可见,在课堂上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自学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是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通过三维图形、动画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规律,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从而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又有趣,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多媒体只能是在一些时候辅助教师课堂教学,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否则,将会适得其反。例如,在介绍极限的运算、导数的运算、定积分与不定积分等内容时,就不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更便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而在讲解某些抽象概念时,比如,对于变上限积分函数的概念,可以结合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利用多媒体动画形象的展示出定积分“”的值是随着的改变而改变的。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是一个关于的函数,即变上限积分函数。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教师还应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教师不能整节课都在操作台前用鼠标点来点去,将内容按照授课顺序单方面一味的展示出来,不给学生思考与想象的空间。这样,会抑制学生情感的释放,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学生也只是成了多媒体课件的观看者,教学也只能称为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意识。因此,应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结合起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相互补充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高职院校的的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要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高等数学》选择的教学内容,首先应结合学生的专业,在不影响数学的系统性的原则上,适当删减内容。如:电子与机电专业,应增加积分变换的内容,而一些经济类的专业,应增加概率统计的内容。在内容讲解时,也应突出实用性,降低理论要求,力求学不在多,学而有用。

数学实验是借助于现代化计算工具,以问题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通过增加数学实验的教学环节,展示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数学的巨大威力、数学的美,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训练学生的各种基本思维能力、推理分析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利用数学软件求导数、解微分方程、展开幂级数、计算线性方程组等,使学生学会使用数学软件,并可以利用它来检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达到由“学数学”向“用数学”的转变。

另外,在教学中重视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是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数学建模是数学与客观实际问题联系的纽带,是数学与现实世界沟通的桥梁。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训练学生的联系或一种实验,而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的方法,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今后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例如,求二元函数的最小值。可以将函数看成是动点到两个定点和的距离之和。由平面几何的知识可以知道: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因此,当动点M在线段AB内时,其距离之和最小,最小值为。这种的解答方法就是在正确地将函数“翻译”成它的几何意义后,巧妙的运用几何模型,简便地求出了它的最小值,比运用求导方法解题要简便得多。在教学中,通过生动具体的实例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构建建模意识,可以使学生在大量的数学问题中逐步领会到数学建模的广泛性,从而激发学生研究学习数学建模的兴趣,提高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改善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评判标准

《高等数学(一)》教学大纲 篇5

(一)》教学大纲 Advanced Mathematics(1)

课程编码:09A00010

学分:5.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80

其中讲课:80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材料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商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推荐教材: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数学》第七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8月。参考书目:

1、齐民友主编,高等数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

2、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数学习题全解指南(上册),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高等数学

(一)是工科院校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一元函数微积分和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逐步增加学生自学能力,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强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在得到思维训练和提高数学素养的同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面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极限的计算、导数的概念和计算,理解中值定理和掌握导数的应用;掌握不定积分、定积分的计算,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定积分的应用;掌握几类微分方程的解法,了解微分方程的应用。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建议学时:20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包括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了解极限的性质与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理解无穷小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了解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与无穷小量的关系。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连续的概念,极限的计算。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多媒体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堂练习为辅。[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映射与函数 第二节 数列的极限 第三节 函数的极限 第四节 无穷小与无穷大 第五节 极限运算法则

第六节 极限存在准则 两个重要极限 第七节 无穷小的比较 第八节 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

第九节 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连续性 第十节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建议学时:10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以及反函数的导数。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了解微分的概念、导数与微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导数、微分的概念及其计算。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多媒体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堂练习为辅。[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导数概念 第二节 函数的求导法则 第三节 高阶导数

第四节 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相关变化率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第三章 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建议学时:12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了解泰勒(Taylor)定理、柯西(Cauchy)中值定理,掌握这四个定理的简单应用。会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方法,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掌握函数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和渐近线;会描述简单函数的图形。了解弧微分公式。[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值定理及其应用,导数的应用。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多媒体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堂练习为辅。[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微分中值定理 第二节 洛必达法则 第三节 泰勒公式

第四节 函数的单调性与曲线的凹凸性 第五节 函数的极值与最大最小值

第六节 函数图形的描绘 第七节 曲率

第四章 不定积分

建议学时:12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原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掌握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会求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不定积分。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不定积分的计算。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多媒体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堂练习为辅。[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第二节 换元积分法 第三节 分部积分法 第四节 有理函数的积分

第五章 定积分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定积分的概念;理解积分上限的函数,会求它的导数,掌握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掌握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了解反常积分的概念,会计算反常积分。[教学重点与难点] 定积分的计算。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多媒体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堂练习为辅。[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第三节 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 第四节 反常积分

第六章 定积分的应用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用定积分表达和计算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旋转体的体积、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功、引力、压力、质心、形心等)。[教学重点与难点] 元素法。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多媒体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堂练习为辅。[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定积分的元素法 第二节 定积分在几何学上的应用 第三节 定积分在物理学上的应用

第七章 微分方程

建议学时:1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微分方程及其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掌握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会解简单的齐次微分方程。掌握几种可降阶的微分方程的解法。理解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并会解某些高于二阶的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会解自由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以及它们的和与积的二阶常

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微分方程的解法。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多媒体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堂练习为辅。[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第三节 齐次方程 第四节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五节 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 第六节 高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七节 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第八节 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撰稿人:杨殿武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论文 篇6

西南石油大学决定全面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和百年名校,提出“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发展、提升质量”的总体要求。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实现这十六字方针是各二级院系迫切需要思考和积极探索的现实问题。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实现十六字方针的根本保障。

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内涵

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回答好,也就搞清楚了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内涵。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由原来的依靠牺牲环境、劳动力密集、各种工业投资的高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向以消费、技术密集、环境友好、国际化的市场机制为主要特征的高附加值的经济形态转变,继续按照传统的人才培养要求来培养学生,得到的结果肯定是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新型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直接体现出来的就是学生就业压力空前,三大石油公司受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的影响招聘人数急剧下降,地方企业受经济转型影响效益下滑,一般工作人员需求急剧下降,同期就业人数与去年相比下降10%左右,这种就业形势能否快速扭转与全国经济形势密切关联。因此,高校必须要研究经济转型后呈现出的新特征,预判经济转型后经济的主体构成、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来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转型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就抓住了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内涵。

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体系的构建

1、全力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当前国内高校扩招人数已逐渐达到巅峰时期,今后几年全国本科招生人数基本维持平衡,总体规模还会略有增加,而部分省市高考人数开始逐渐减少,由此高校教育将逐渐走向大众化教育。高校的规模扩大并逐渐稳定后,其发展必然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逐渐实现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目前国内高校部分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呆板,教学质量保障不力,素质教育没有落到实处,培养的人才和企业的需求差距大,这些问题对高等教育影响较大,没有完全达到家长和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期望,培养的部分学生工作适应能力不强,对社会发展的助推力得不到体现。

同时由于目前高校在职称晋升、考核和聘任等事关教职工发展的关键问题上片面的追求科研项目和高级别论文,导致花费大量精力从事本科教学的教师发展受到限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出现学生的高度评价不如一篇文章的作用大的现象,给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造成一定的困惑,因此真正愿意扎根于教学一线的老师数量明显不足,部分教师只是完成基本教学要求即可,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高职称教师主要通过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完成科研项目即可达到工作考核要求,科研没有很好的促进教学,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和水平,冲击了教学的中心地位。高级职称的教师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的比例偏低,大量的课程教学压在青年讲师身上,而青年讲师在学科积淀上又与高职称教师有一定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科教学的质量。

因此,本科教学中心地位主要受到现有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过程监督机制不完善的影响。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一是必须先解决如何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真正树立教学中心地位的问题。首先是完善现有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考虑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投入、教学工作量,以此为教师考评、职称晋升的基础,让教师在教学上的投入能得到相应的体现,让教学水平高、工作量大、全心投入教学、学生认可度高的老师也能够活的精彩。同时开通有教学特长老师在职称晋升、考核和聘任方面的各条通道,鼓励愿意从事教学的老师深入研究教学,革新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践教育改革成果。其次必须强化教学过程监督机制,不让各种制度流于形式。

2、全力打造复合型师资,与国际先进水平和行业需求接轨。大学培养的不是单一的专业人才,而是培养复合型通用人才,必然要求构建一支与国际先进水平和行业需求接轨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一是培养一支具有一年以上出国学习经历的师资队伍,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比例达到50%以上。

二是构建一支来自不同优势学科、学缘结构多元化、以中青年为主的教师队伍,避免学缘结构单一带来的发展潜力受限问题。

三是引进一批具有深厚工程背景的双师型教师,既有十年以上在企业从事研究、生产、管理的经历,又能够胜任高校教学、研究的高级工程师,多角度多层次的解决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问题,比例达到15%左右。

四是培养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硕士学历以上的实验教师队伍,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又能熟练操作现代实验、教学、研究和检测设备,保障实践教学的优质高效,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改变传统实验教师配置的观念,比例达到20%左右。

五是培养一批培训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队伍,培训学生行业资格证书,让学生取得学位的同时能够取得1~2个行业资质证书,与行业需求接轨,毕业后能立即上岗,比例达到15%左右。

六是培养一支年富力强的学生工作队伍,指导好学生的职业规划,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人文交流等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做学生成才的领路人;七是培养一支高效、务实、忠诚可靠、具有开拓精神的管理队伍,在他们的带领下使教师队伍高效的运转起来,全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3、搞好特色教育改革工作、突出有显示度的可量化成果。

(1)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引领突破新专业建设。材料学院在敏锐的看到了全国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出台的大力扶持政策,积极的申报了全国战略性新兴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首批获准设立此专业的学校之一,一举进入全国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专业建设的前列。因此在教育改革与创新中要善于抓住这类机会,实现专业建设的突破,进入新兴行业。如果在教育改革与创新中选择老路,进入传统行业,那面临的问题是可以预见的。

(2)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一方面培养基础扎实的创新研究型人才,另一方面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走出原来没有竞争力和特色的普通模式。材料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获批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获批创新班,逐步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积极探索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动手和思维能力。通过设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科技活动月、开放实验室大精设备等措施,让有能力的学生得到有效的科研基本能力锻炼,逐步产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为进一步深造夯实基础,同时也拓宽了本校研究生、博士生的考生来源和提高了生源质量。年材料学院多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四川省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四川省科技创新苗子工程等项目,发表SCI学术论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等。

(4)大力推进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夺取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各类大奖,为学校争得荣誉,提高学校知名度,增强个人综合竞争力。二级学院必须要有组织、有计划的鼓励一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和条件保障,不能仅依靠个别学生、个别老师这种自发参赛的模式。材料学院学生在中国大学生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蔡司金相学会杯”全国高校大学生金相大赛等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二十余项,2014年承办和参与各类学科竞赛7项,20承担学科竞赛8项。

(5)探索本科生双证式培养,加强行业资格证书培训,拓宽与各类有影响力的行业协会的深度合作,与行业需求接轨。材料学院近年来先后开设了无损检测、焊工培、国际焊接工程师和热处理工程师培训班,近两百名学生取得了国际、国内和行业资格证书,提高了学生就业数量,保障了学生就业质量,进一步加大了学院在行业协会中的影响力。

(6)加强各类教学改革研究,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申报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贮备支撑材料。近三年来,材料学院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类教学研究项目,先后获得省级教改项目资助、校级重点教改项目资助、校级一般教改项目资助和青年教师教学研究项目等十余项,成功申报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

(7)借助“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课堂教学质量奖”等各类教学比赛和教学研讨活动等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搞好成熟教师和新进教师之间的传帮带,在全国高校中提升学校知名度。

四、结语

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创新教育

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高等数学是一门重要课程,它除了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工具课,也是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文化课。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有很大的创新教育潜能,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对于人才的整体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可是,现今高职院校的高等教学中常常有下述几点问题: 首先,教材重点均为知识传授,虽然其结构十分严谨,但却未给予学生知识产生过程、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面足够的重视; 其次,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水平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有很多学生对高等数学有抵触情绪,对于高等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最后,高等数学教育也受到应试教育很大的影响,老师只重视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却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知识技巧的掌握量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不成正比。所以,笔者根据我国现今高等数学教育的现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数学实验和评价考核创新性的提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一、教学内容方面的创新

高等数学的主要功能就是传递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这三者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体。高等数学创新教学的首要工作就是深入讲解基础知识。高等数学教材应该是前人知识的浓缩,但它无法完整表现每一个知识点,这便为学生再发现创造了可能,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必须对教材有一个深入、细致的了解,并且还要认真安排教学内容,把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学习、探索知识,了解整个数学思维。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创造力提高以及个性培养的过程。老师在讲授知识点时,要讲“数形结合”“特殊一般到特殊”“类比归纳”“取极限”的数学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使其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更好的处理实际问题。在此类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而学生、教学内容是主体,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了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了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方式方面的创新

教育目标对于课堂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创新教学理念,要明白自己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加入到教学中来,并且要让学生敢于质疑教学内容,必要时还要学生进行讨论。教学期间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尊重感、效能感、价值感和对教学浓厚的兴趣,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协调,创造一个创新学习环境。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才能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纠正错误的见解,有时几个想法可能会碰撞出更好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集体创新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数学教学其实就是数学思维活动,教学过程中的大多数内容都是借助归纳思想和类比思想获得的,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无限到有限、特殊到一般、归纳、类比、逆推等数学思想。例如,在讲授多元函数微分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多元函数微积分知识与一元函数微积分知识进行归纳、类比、分析、演绎。以多元复合函数求导问题为例,老师就可以由一元复合函数的求解复习引出多元复合函数,然后再指引学生寻找多元复合函数的链式法则。最后再借助例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知识的差异和求解过程中的关键点,这样才能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创新思维方式。

高等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变量”数学,它的数学思想中有很多动态活动,许多概念其实就是动态概念。若这时的教学中应用之前的教学方式,则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导致学生的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不契合,无法深入的理解各项知识概念,综合应用以及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因此,适量的引入现代教育方式,不仅能够表现出变量的动态变化过程,还可以使枯燥的语言符号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对动态变化过程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由直观的感性思维变化到逻辑理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发现数学知识做好准备工作。

三、数学实践中的创新工作

这些年来,相关人员越来越重视数学建模工作,一些高职院校甚至开设了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课程来当作高等数学的后记课程,而这会将高等数学教学和数学实践活动分离成两个部分,这样的教学方式除了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还无法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征及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安排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的内容,要把试验教学作为课外创新训练的有效方式。数学实践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不提供固定的解题思路和问题答案,也没有规定的参考书和教学软件,要培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从问题中浓缩有效信息,然后以此为依据建立数学模型,最后将其代入系统中进行求解,最后得到结论并判别结论与方法的优劣。这一教学活动让学生亲历了数学的创造过程,不仅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基本改变了学生“高等数学难学”的观念,并且能够使学生获得课堂及书本之外的宝贵经验,使学生的抽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四、评价考核环节的创新

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篇8

[摘 要]大学数学教法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牵引,优化课程教材体系,以教学对象的差异为背景,丰富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提醒我们,绝对不可忽视学生的评价意见,适时开展学生评教议学,可以真正的将“教”与“学”团结在一起。

[关键词]课堂;大学数学;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10-02

一、引言

大学数学课程是高等院校基础教学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以及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其思想、内容与方法对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创造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于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培养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学科拔尖人才的科学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随机决断能力和精确决策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多年来,为了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高等院校大学数学课程教法改革的讨论从未间断。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改革数学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数学教法学法创新,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炼管理决策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核心能力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检验模式改革的“主战场”就是课堂。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注重数学思想引入、数学方法贯穿、军事和专业知识应用,课外要充分发挥学科竞赛的牵引作用,通过优化教材体系、丰富教学组织方式以及搭建创新平台,打造全新的数学课程教学体系,还学生一个自由、生动、鲜活的课堂。

二、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自然科学的典型特点就是严谨,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石,这一特质尤为明显,这也导致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专注于讲“理”,使得传统的大学数学课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寄情于“教”,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教学双方缺乏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效果的手段还局限于做题,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方法等。因此,提高课堂授课效果必须要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打造全新大学数学课堂。

(一)打破“满堂灌”,学生不做“门外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有的时候教师会不经意的陶醉在“自己的课堂”上,一味的灌输“美妙”的知识,过多的强调“理论”,忽略了教学双方知识结构的差异,导致学生不知道教师在说什么,为什么这么讲,有什么意义等,缺乏交互,更谈不上融合,学生无形中被知识之门挡在教室的外面了。为了改变这一数学课堂的传统弊病,我们在课堂上强调参与式的教学形式[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3],设计陷阱,注入人文、历史等多元的因素让学生跟着课堂的节奏,成为课堂的一分子,进入教师的思维世界,从而理解知识点背后的数学思想。

(二)改变“问答式”,学生脱离“小跟班”

传统“问答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就是牵着学生跟着自己教学思路走,教师不断提问,照自己的思路去掌控课堂,常常容易忽略学生的感受。从互动层面上来讲,学生基本处于被动,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4]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反客为主”,通过为学生营造问题氛围,让学生自己组织思绪,把提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在学生不断追问的同时,一个个鲜活的数学知识点进入学生的眼帘,一步步去构建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三)远离“题海战”,学生走进“案例库”

传统数学教学方法中为了巩固学生对于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往往采用大量习题辅导的方式来加深印象,学生多数漂浮在漫无边界的题海中,不知道做这些题的实际用处,找不到知识点的一个落脚点,为此,我们通过搜集资料和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提取相关数学问题等渠道,形成了大量富有专业背景和特色的教学案例,案例式[5]的教学形式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从哪里来”、“数学到哪里去”等问题的认识。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建模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极大满足了现代新型精英人才对数学思维的需求。

(四)串联“学习法”,学生贴近“研究员”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对于类比、归纳、分析法、综合等方法都不陌生,但有时候孤立的使用一个方法学习往往事倍功半。事实上,数学的每一次飞跃都不是孤立的事件,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熟悉各类学习方法的特点,具有这些素养才有可能揭示知识背后的故事。为了培养学生的“研究员”意识,我们采用探究式教学法[6] [7],和学生一起“还原”数学知识发现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实践者,亲历科学研究的乐趣。探究式的精髓就在于对数学思维意识的培养,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课程务必突破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实用意识,强化思维能力的熏陶,为培养新型管理决策人才和学科领军人才提供孕育的土壤。

三、大学数学教法改革的综合成果

课堂教学是教学中最闪光的一点,但是,在不断推进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以点牵线,推动课程配套教材、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改革和创新,加大大学数学课程教改的深度和广度。

(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牵引,优化课程教材体系

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以课堂教法创新为牵引,改革和创新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我们强化教材对于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专业应用覆盖面,重新编制新教材,让学生“有本可依”;培养教师教学思维,拓展教师的思维空间,要求我们将前期课堂实践教学中总结、整理、归纳以及发现的闪光点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让教师“有规可循”;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努力将具有专业特色的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数学建模》为学员提供丰富的课外营养。

(二)以教学对象的差异为背景,丰富教学组织形式

所谓差异化教学是指在教育体系中,根据兴趣导向以及培养目标的不同所组织的人才培养教学活动。通过差异化教学,教师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加速新型管理决策人才和专业技术精英的成长过程。我们的差异化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差异。在教学方法上,对于应用型人才,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强化基础,淡化技巧;强化应用,淡化理论;强化引导,淡化推导。而针对学术型人才我们则更加注重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注入具有专业背景和特色的研究心得让学生提前进入“研究”状态。

2.尖子生与非尖子生的差异。无论学术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我们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单独编班,实施了尖子班制度,为精英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以创新的课外导引为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对基于导学案的小组互助学习进行了探索,编写了导学案,并以此作为学习引导平台和课堂教学改革突破口,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科学性,我们以“励志讲坛”为平台,针对一年级新生开设了多个讲座,从数学与军事、数学是什么、数学学什么以及怎样学好数学等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爱上数学。

(四)以数学学科竞赛为契机,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以赛代教,以赛促学”,数学学科竞赛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开辟了“第二课堂”。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是一项面向本科生的全国性高水平学科竞赛,其竞赛内容为教育部规定的本科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此外,江苏省非理科高数竞赛也是检验以工科为主的非理专业学生的重大学科竞赛。我们关注数学基础课程的应用,为了给我校学生创造更多的竞技机会,我们发起并组织了全军军事建模竞赛,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斐然的成绩也诠释了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四、结语

大学数学教法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同时肯定实践中的有效成果,并将其推广扩大,做好定期的专家议学议教和授课效果总结工作。另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提醒我们,绝对不可忽视学生的评价意见,适时开展学生评教议学,可以真正的将“教”与“学”团结在一起。

[ 注 释 ]

[1] 梁瑞喜.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讨[J].数学理论与应用,2011(2):126-128.

[2] 孔企平著.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3] 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4).

[4] 陈静安,方钢,刘云.高等数学启发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高等数学研究,2009(5):4-7.

[5] 徐涛,陈剑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高等数学案例研究[J].数学教学研究,2011(7):56-60.

[6] 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7] 刘学才.探究式教学法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定积分概念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研究,2012(6):54-57.

上一篇:梨的单词怎么写英语单词怎么写下一篇:基于三个代表思想的现代企业价值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