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思维模式

2024-08-22

创意思维模式(精选11篇)

创意思维模式 篇1

0 引言

服装立体裁剪作为“软雕塑”, 不仅具有涉及自然、社会和思维等领域的广度, 也涉及“由技入道”、由抽象到具象的精神层面的深度。而在“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中, “思维”应该是设计的核心, 人的思维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下, 不断地变化、协调, 最终在服装上得到诠释。立体裁剪中直观地再现了服装构成各要素之间完美的比例分配, 相互从属、依存、平衡、对比的关系以及渐变、虚实、软硬、轻重、方向和交错等多种秩序形式。因此, 如何在立体裁剪设计中打破单一的思维定势, 开启创意性的思维, 从而使服装造型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

1 立体裁剪中的创意思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类社会处处是创意之地, 天天是创意之时, 人人是创意之人。”从理论上讲, 每个人都具有创意的潜能, 但是现实生活中,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作出创意设计的。正如美国教授Jane piirto所说:“可以的创意技术、策略、催化剂及激动力, 都不及天然的创造力来得有力。尽管如此, 如果我们的天性没有足够的创意能力, 但希望能更具创意性, 就必须从可以的思考及自觉来下工夫了。”这正好说明人类的创意潜能还必须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挖掘出来, 因此创新思维的训练对于从事创意设计的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Jane piirto同时也指出, 创意思维训练在许多学校都已经有明显的进展, 而且有许多课程可以运用, 他主张所有学生都应该有接受创造力训练的机会, 而老师们也能从创造力训练种获益。因此, 教师有必要在立体裁剪设计过程中运用一些具体的、实际的策略与技巧来训练学生, 以达到进行创意性思维的引导的目的。

2 几何衍生法的提出

2.1 以几何元素为视角

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立体的世界, 所感受到的一切真实的物象, 大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 小到动物植物、飞禽走兽等都呈现为丰富多彩的空间形体。任何一个物体, 如果从其“形”上来看都有其外表的面或者线条所组成的外表, 而所投影出来的图形无论是规则的或是不规则的, 都可以将其看做是几何形体。规则的具象图形如三角、方、圆等是几何学中的基本图形, 不规则的抽象形体也可根据其造型看做是上述三种基本几何形的变形或接近形态。因此, 在进行立体裁剪创意设计中, 从平面形态思维到立体造型的创造是思维中的一种巨大转变, 是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转化, 也就是说从平面转化到立体或是由立体再简化到平面都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它们之间运行不悖, 根据联想的源头进行一系列的变化, 从其中的任何一步进入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2.2 由几何元素产生的思维体系

现代信息科学的高速发展, 虽然使人们熟练掌握了知识规律和法则, 但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的创意思维。通过运用几何图形的创意法, 可以训练人的直觉和悟性, 发掘人们在设计多种形象思维新空间, 探讨新的创意思维方法。立体裁剪是通过形体来创造服装、而服装造就形体, 因此, 立体裁剪创意设计的综合造型和立体构成一样, 也是由圆形、三角形、方形三种最基本的形态组成。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从组合到分割或从分割到组合的过程。通过对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割拆解、变化拼接组合, 进行有步骤、有规律的自由联想创意, 形成千姿百态的服装造型。

图1表达出从几何元素入手所产生的一系列的思路, 这种思路对于任何一种形状的几何形, 无论平面还是立体都适用。因为各种几何形之间存在着转换关系, 所以以哪种几何形为元素入手都可以按照图中的思路进行思维的开发。根据几何形状不断地变化, 可以将立体裁剪设计中常用的仿生、折纸、面料改造等手法融入其中, 使立体裁剪创意设计复杂变简单、具象变抽象、立体变平面、平面再转化为立体。这些方法在几何衍生法的发散下都可以相互穿插, 灵活运用。并且此表主要针对造型上进行创意思维的开发, 并未过多地涉及到面料的颜色、图案和肌理等要素, 当然这些要素对服装的整体造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 对于每一个细小的改变, 如果都把这几个要素再考虑进去加以设计的话, 那出来的创意思维应该说是巨大和惊人的, 而且最终我们也将达到“设计无法”的高级境界。

3 平面向立体转化的思维实现

根据抽象的平面图形视觉游戏形式, 可以创造一些假定的、虚拟的、多变的、动态的和自由的形态联想几何图形, 并结合立体裁剪设计手法进行假设和联想, 即将几何形进行分解, 通过重构抽象几何形, 使设计的创意空间无限伸展。用平面几何形的解构与相互组合等方式, 可以将平面几何图形经过一系列手法进行变化与演绎, 表达出或柔软、或硬朗、或简洁、或复杂的立裁设计。

3.1 平面向半立体的转化

半立体式是介于平面与立体之间的造型, 是从平面走向立体的最初阶段。它在一个相对平面的背景上进行立体化的转变, 是只有一个面的立体造型, 这种变化方法跟立体构成中的面材构成有较大的相似性。平面转化到半立体形态是两个空间两种概念的转变, 它们的转化是很微妙的。当将一张纸随意地揉皱就会产生立体的肌理形态和光影效果, 但这种半立体效果是不明显的, 若进一步处理, 可以将纸以不同方式折叠后产生出各种的形态。半立体呈现出浮雕的感觉, 造型有深沟、低洼的空间影响特点, 但不通透。利用凹凸起伏的空间变化, 表现空间的层次, 具有半立体的视觉效果。平面的纸张进行折叠, 把其中的一部分折到里面, 折叠后保留一定的角度, 造成一个深度空间, 形成半立体的状态。折叠的方式有很多种, 可以单折、重复折、反复折或多方折, 折线的轨迹有直线、折线、曲线和不规则线段等等。

3.2 不规则形态

由上述规则的基本形递推出来的几何形体都是较为规则的, 这是初步解释空间三个维度形体的概念。这些几何形虽然能产生一定的联想空间, 但仅仅是一些很规则的几何形, 而设计者需要的是与立体裁剪设计相关的, 能引发服装灵感的抽象几何形。因此, 在此基础之上, 可以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变化, 如变形、破坏、组合等。通过对几何图形的解构, 即分解原有的具体的几何图形, 重新生成的抽象元素以自由移动, 正侧、平斜、倒顺的拼接、相切、相叠、相离等方式进行动态重组, 并融入一些简单的知识。经过组合后的平面图形, 已不是最初简单的正方形或三角形, 而是一种复杂不定的几何形。再对这些新的几何图形进行与服装专业相关的自由空间的联想, 便可获得引发服装创意灵感的抽象立体几何图形。正是这种复杂交叉的网状结构为我们的创意思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由任意一种几何形所展开的联想都能够开启我们思维的宝库。

4 应用设计分析

如下举例的系列作品以几何基本型中的三角形作为立体裁剪创意设计的出发点, 在此基础上运用上述的几何创意思路体系, 经过对元素的变化、排列、组合、分散和重组等手法的处理, 继而表现出不同服装的造型与风格, 如图2。按照上述几何形的思路体系, 选取的三角形的元素能做的创意设计有很多, 几乎每次小的形状上的改变到服装上都能够启发很多新的灵感, 但在实际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并不是每种创意思维的方法都能够出来好的设计作品。这也证明好的创意与最终的结构并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有些创意思维的方法也许并不适合作品的表现, 因此要经过一个选择筛选乃至改变的过程。图2为几何衍生法的立体裁剪系列设计作品。

作品一:以平面三角形为基本元素, 从服装大的廓形上进行三角形的分割, 也就是通过三角形的平面排列的方式来达到造型的审美。但是此处并非指的是完全意义上的“平面”, 由于人体三维空间的存在, 需要根据人体的特点将三角形元素进行角度上的变化, 通过这些角度的变化来达到包裹人体的效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也可以理解为对某一固定款式进行三角几何形的分割设计, 而在实际的分割设计当中, 有的是标准的三角形, 有的则是根据形式美的法则或者款式造型的变化而进行的调整。

作品二:当平面的图形发生扭曲或者转角度的时候, 也是从平面转为立体的一种思路。按照这种思路, 可将三角形的两条边通过力的作用使其发生形的改变, 然后将这些改变后的形状再作空间上的排列。作品通过中心聚集的排列方式, 通过排列呈现出圆形花朵的图案。下摆处将单个的元素通过大小的改变及方向的调整, 最终根据整体造型的协调确定了最终造型。

作品三:由三个三角形的面经过特定角度的组合就是平时所常见的三棱锥形状。成形过程可以先用纸张模仿, 当一面凸起的时候另外一面必然是凹进的。这个可以当做是基本的创意元素进行设计, 也可以再在其基础上进行变化以寻求更好的设计点。例如根据上述几何元素的思路体系, 对三棱锥按照等距同心的原则对其进行凹凸的屈折处理, 曲折的宽度与屈折的次数是可以由设计者根据造型需要来决定的。利用凹凸达到的立体效果, 可以根据廓形的需要进行相应的立裁设计。

作品四:还是由基本的平面三角形入手, 但是将其与另外一个几何形圆相结合, 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外轮廓进行最大圆的相交。因为单一的元素形态较小, 不适于做整体的造型设计, 可以将三角形的边缘作为缝合线使其两两缝合到一起, 重叠的部分通过熨烫使其发生轻微的扭曲, 从而达到花瓣自然微张的仿生效果。因为此造型完全是由小的单元聚集而成, 所以有很强的调控性。因此在实际的立裁设计过程中, 要根据人体曲率的变化或造型设计适当地调整元素结合的角度, 从而为最终的造型服务。

5 结语

如上的“几何衍生法”是在以日常熟悉的一些简单形体为基本, 展开思维联想, 引导设计者拓展无限的创意空间。几何元素可以跟任意一种设计手法或者理念结合而产生作品, 从而体现不同设计者的理念及风格。同时实际的立裁操作手法也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将设计理念与实现手法巧妙地融为一体, 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才能设计出耳目一新的创意作品。

摘要:立体裁剪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实现过程。因此如何运用合理的方法、恰当地传递程序和思维联想的规律来调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向, 创造出具有新生命活力的设计作品, 是本研究的目的。现以几何元素为视角, 提出“几何衍生法”, 通过不同形态几何体或者面的变化对学生的设计思维进行引导发散, 从而推动立体裁剪设计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创意,立裁,几何,思维,课改

参考文献

[1]吴翔.设计形态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

[2]郎昆, 周婷.立体构成[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缪根生.立体构成[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8.

[4]张晓黎.从设计到设计—服装设计实践教学篇[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6.

[5]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EB/OL].http://www.fashion.org.cn/.

创意思维模式 篇2

逆向创意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时可以从材料、结构、功能、性状以及因果关系等方面入手,运用逆向创造的方法主动地寻找问题或解决问题。

例如,传统的汽车都使用金属材料制造的,能否用非金属材料制造?于是有人发明了全塑汽车,这是从材料方面考虑的;传统的电烙铁的电热丝都是放在烙铁心的外面的,称外热式电烙铁,能否把电热丝安放在烙铁心的里面呢?于是有人发明了内热式电烙铁,这是从结构方面考虑的;电流的功能之一是可以使通电导体变热,能否让通电的导体变冷呢?于是有人发明了半导体温差制冷器,并可制成家用或医用冰箱,这是从功能方面考虑的;一般的工程爆破(如拆毁破旧建筑物)都采用炸药爆破,其特点是速度快。如果从逆向思维考虑,就可能会想到,慢速爆破是否可行呢?于是有人发明了一种称作CRAS的爆破水泥,将其封入钻孔,因水化作用引起的缓慢的体积膨胀,可在16-30小时内将被爆破物破碎,且具有无噪声、无灰尘、无震动等优点,这是从性状上的考虑。

当然,逆向思维法并非仅适用于科技创造,在其他许多领域,包括日常生活中的难题的结局额,逆向思维法也常常会出其不意地大显神通。例如,机关中的干部为什么只能上不能下,企业中的职工为什么只能进不能出?固定的小时工作制为什么不能改成弹性工作制?为什么用户非得去商店购物而商店不能将商品送至家中?

逆向创意法是一种与原有事物、思路唱反调的思维工具,其优点在于一般人掌握这种技法并不困难。当然,这种反其道而行的思维方法,其结果不一定总是可行的,但至少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解脱思维过程中的困境。

当我们按照常规思维去解决问题而没有成效时,不妨用逆向创造法试一试,说不定在某些情况下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为了制服盐碱地,将其改造成可以耕种的粮田,传统的做法是挖沟排水,让土地变干。但效果一直不佳。后来有人从逆向思维的方法考虑,干脆反其道而行之,便排水为蓄水,并在大面积盐碱地上建成许多蓄水池用来养鱼养虾,不仅年年有水产品出售,而且,由于鱼虾的粪便及腐殖质的作用,几年后,池塘底就沉积了一层可耕种的良性土壤。

逆向思考法由于逆常规、反传统,使它具有与一般思维不同的特点:

(1)突破性。逆向创意法的成果往往是冲破传统观念和常规的产物,常带有质变或部分质变的性质,因而往往能取得突破性的成就。

(2)新奇性。由于思维的逆向性,改革的幅度较大,因而必然是新奇的、新颖的。例如,电风扇一般都用于夏天,其功能是使人“凉快”。有家电扇厂却来个颠倒,使它同时也能发热风,使人冬天时也能“取暖”,这样就使原来只能“取凉”的电扇,兼能“取暖”,成了“冷暖两用电扇”,使原来的电扇起了部分质变,冬夏两季都能用,与传统的电扇相比无疑是个创新、是新颖的,所以受到了顾客的青睐。

开启思维 放飞创意 篇3

自我校建成通用技术试验室以来,每组织一次技术实践活动,我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面对新的学生和新的主题项目,该如何顺利进行是关键,通读教材、教参和课标后,我的思路渐渐明晰……

“老师,您也太小看我们的智慧了吧,竟然让我们做小板凳?”

“小板凳?那还不简单,我3分钟就完成了!”

公布了本学期的实践主题后, 我听到学生各种各样的声音,看到他们不屑的眼神。而且,通过观察发现很少有学生积极地去想怎么做小板凳,并主动搜集制作材料。看来激趣之路,任重道远,一场持久战即将开始。

《技术与设计1》教材始终贯穿着“小板凳的设计与制作”这条暗线,这也是选题的初衷——源于教材,切合实际,初步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体验设计思想应用于技术实践的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我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拓展教材案例,将小板凳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启迪学生心智,点燃创新火花。

例如,讲到第一节《技术的价值》“通过技术活动实现自我价值——爱迪生的故事”时,用“爱因斯坦与3个小板凳的故事”给予学生鼓励和信心。

在《技术的性质》一节中,使用“小板凳案例”将技术的五大性质串联起来。“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是技术的生命力,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想想看,你见过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小板凳,请和大家一起分享。”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开拓视野。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创意板凳,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猜猜看,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其实只要将它拆开,再翻转,就成一套休闲桌椅。每个椅子上都设计有一个凹槽,可以将桌子插到椅子中,而且每个椅子也都被设计成了直角,只要将它们拼在一起就可以很好的将桌子包裹起来,丝毫看不出它的庐山真面目。不仅非常实用,而且节约空间。”

再比如:蜘蛛创意凳子、陶瓷人头凳子、户外休闲椅、花朵椅、简洁墙椅等(如图1所示)。学生在啧啧赞叹声中,不禁感慨板凳的世界真是丰富多彩!“技术的创新性”这一教学重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请同学们想一想,制作一把椅子需要综合运用哪些学科的哪些知识呢?”学生纷纷低头转身、观察思考,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如图2),将“技术的综合性”巧妙引入。

还可以将其拓展讨论:学校桌椅哪些地方设计合理?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设计这一讨论可以为学生之后制作小板凳“打预防针”。

谋定而后动,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学生动手之前,有必要对小板凳设计进行系统的分析,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到位全面的设计,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少走弯路、不浪费材料。

如何进行设计分析才能让学生欣然接受、深化认识?我将3个各具特色的便携式小板凳带到了课堂,引导学生从结构、材料、功能、外观、工艺、加工制作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分析其特点。当学生好奇地睁大双眼看着老师取出一件件“宝贝”时,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想法,思维的火花在争论、批判、想象、欢笑声中被点燃。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直接转入主题“由此可见,设计好一个小板凳必须考虑材料、结构、功能等主要问题,你的小板凳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请分析其解决办法。”将学生的观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分类列举到黑板上,为下一环节“方案构思”做铺垫。

方案构思是设计过程中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它需要大胆构思、努力挖掘创造潜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设想。为了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技术活动中,发挥自身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我让学生每人提交一份设计方案,用草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并标明各构件所使用的材料及连接方式,然后合作小组讨论各个方案的利弊,依据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方案筛选,最后确定一个最理想的方案,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应该是经得住反复推敲和质询的,小组完善方案后,再全班交流答辩,最后将方案整理成型、明确小组分工,填写设计方案表(如图3)。

技术实践是实现设计方案物化的过程。学生在精心准备好设计方案后胸有成竹、跃跃欲试,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遭遇各种始料未及的问题,诸如小组意见不统一、设计方案过于理想化、对条件局限性考虑不周全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制作小板凳的进程,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所以,教师要走近学生,及时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帮助他们克服难题,锤炼不怕挫折的意志,并鼓励他们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发现并记录学生在技术实践过程中有价值或有意义的信息,尽管事情微小,但只要值得借鉴,如:某小组同学自备手提袋,将工具和材料分类整理,避免下节课材料混乱丢失;某小组自备材料,将身边的废旧物品利用起来,节能环保;某同学热心修理试验室受损工具;某小组长认真负责,真正起到组织协调作用……留住美好的瞬间,拍成照片。

“老师,我都舍不得上交我们的小板凳啦!宿舍正好缺个小板凳,您就送给我们吧。”一女生怯怯地问。

“快来看他们组的小板凳,太棒了!我们怎么没想到做个摇椅呢?”学生蜂拥而上。

完成小板凳后,学生开始关注其他小组的劳动成果。他们需要一个舞台来呈现作品的亮点、表达设计意图,相互评价交流。我安排了一节小板凳作品汇报展评课,每小组依次按以下流程展示:

1.介绍小组长和小组成员。

2.围绕设计的一般原则介绍小板凳的特点(结构美观、实用、创新、经济效益等),将小板凳的亮点呈现给大家。

3.小组在合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请和同学们分享。

4.本次活动感受和收获。

小组的介绍和实物作品,牵动着合作团队每个人的心,也深深感染着其他同学,教室里不时响起一阵阵掌声。而做得不甚满意的小组,他们也在反思着。

“表扬优点用喇叭,提出缺点‘打电话’”,此刻,不需要老师再多说什么,他们更需要的是找出症结、树立信心。

“留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空,他获得的就不仅是一个问题的解决,一种方法的掌握,而是一个人从整体意义上对科学活动的领悟。”技术实践活动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系统而综合的感悟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论动画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4

“动画思维是运用动画的基础概念去进行动画设计和理解人类行为的思维活动, 动画思维是典型的设计思维。学习动画设计是培养动画思维的有效途径, 而动画思维的培养不能孤立进行, 不是依靠另开专门课程讲授的, 而是在学习和应用动画技术的过程中培养的。这种动画思维的培养是从不自觉到自觉地的过程中展开的。”“动画创意思维即在对动画特性深入理解之上, 结合动画语言的特点进行创意思维, 使创意围绕夸张性、创造性、趣味性展开, 能够充分体现动画与其他影视语言的不同。”

二、动画创意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中国作为动漫的消费大国, 距动漫强国还有非常大的距离,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好故事, 没有好的角色设定, 没有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在原创设计上缺少自主品牌, 动漫原创人才欠缺, 具有自己民族感召力的动画作品少之又少, 动漫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不管在创意上、技术上、品牌形象上, 还是在市场营销和推广上, 与欧美、日韩这些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所以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不要被现在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态势所陶醉, 我们应该在快速发展过程当中看到我们的问题, 看到我们发展当中的困难”, 即动漫创意人才的欠缺, 年轻的动画从业者在很大程度上缺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动画创意思维能力不强。

面对动画创意人才的欠缺、整个人才的培养出现既过剩又不足的这一事实, 我们在动漫教学上不能一味的跟在别人的背后, 而是要进行创新, 加大动画设计课程的力度, 积极培养创新人才, 这才符合中国动漫教育现状。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 进行动画创意人才的培养, 动画设计课程的开设、动画思维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这是改善国内动漫产业现状的有力措施。在动画教学上, 我们要改变盲目跟从, 没有定位与规划的错误观念, 在大部分院校疯狂追求技术与制作, 造成制作人才剩余, 创意人才又远远不够的这一背景下, 动画特色教育成为必然, 动画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

动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动手动脑的学习和实践过程, 纸上谈兵不行, 亲力亲为才行。在动画设计教学中注意培养动画思维、设计思维, 有效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在动画设计课程上非常重要。在大数量的创意信息中寻找创意资源, 对“灵感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我创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创造意识, 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抓住自己的感觉, 融入自己的理解, 表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创作和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 有目的的开拓学生的创意思维和个性思维, 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开展各种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来增强学生的动画创意思维能力。

三、动画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举措

1、集群研究, 创建创意思维作品档案库

培养学生从前人的作品中吸取营养, 将动画师们的个别经验、独特经验、进行集群、整合、系统研究, 建立自己的动画设计资源库。并针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临摹、总结, 将感性认识转换成理性思考, 再将其上升至较高的理论水平, 运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建立他人作品档案库, 有利于自己的有效学习, 同时建立个人作品档案库, 从而有利于自我分析总结与评价。并能够把握住培养动画思维能力的大方向, 借助动画设计的知识载体, 学习和掌握经典作品的设计过程和基本思路, 建立经营意识,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2、交流、讨论、共享中认识动画创意思维

鼓励学生从与别人的交流中总结经验, 取长补短, 得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学之间可以建立讨论小组, 针对一些老师推荐的或自己感兴趣的有参考价值的动画作品进行讨论, 掌握其设计语言的应用, 从而提高自己的创作手法与设计技巧、积累经验、交流, 讨论并共享、积极向“能人”请教, 在交流讨论中总结创意思维的理论依据。

3、自我评价与自我塑造中提高动画创意思维技能

善于理性的、正确的分析自己及自己的作品, 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 发挥自己的个人优势。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项目设计。同时要善于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动画设计作品、创意、进行反思、评价、总结和表述, 培养自己的创意思维技能。

4、在作品教学中培养动画创意思维意识

设计要会听、会看、会思考, 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会练, 善于掌握主动权就是要充分认识动手做, 是化难为易、进行设计的金钥匙。在动手过程中找到感觉, 找到自信, 建立成就感。实践出真知, 实践长能力, 实践来兴趣, 在动画设计教学中贯穿练中学思路与方法, 从而在动手动脑做的过程中掌握规律、学会设计, 将抽象思维得到形式化表现, 在练中增添自信。从而在掌握动画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的同时、与抽象化、形式化、枚举、搜索、启发推理等进行架构。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 学会选择、筛选、宏观认识的能力, 不把时间浪费在细枝末节上, 将动画创意思维的意识始终贯穿于整个动画设计过程中。

5、重视本民族文化与动画创意的结合

现代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 网络、多媒体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西方文化的渗透导致了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对本土文化的轻视, 并在当代艺术潮流中逐步被边缘化。面对这一现状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民族文化对发展本民族动画的重要性, 从而做到在传承技艺的同时更要传承精神, 民族的文化情怀。只有这样, 民族文化才能得到有效推广与传播, 中国民族动画才会有希望, 动画创意思维能力培养才具有意义。

总之, 只有建立在对动画与动画思维的深刻理解之上, 充分调动起动画设计人才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 并合理利用民族文化进行动画创意, 我们的创意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中国动画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盛维娜.论动画设计课程的有效教学[J].数字媒体艺术研究, 2013 (1) :69-74.

[2]盛维娜.论动画创意思维[J].魅力中国, 2013 (6) :69-74.

平面广告创意思维分析 篇5

【关键词】平面广告 创意思雏 应用

创意思维是人类智慧最集中的表现形式和人类创造活动的不竭动力。创意思维是一种能够物化的思维活动,其具有理论性、突变、动态性以及开放等特征。在正常的平面广告设计活动中,设计者的内在心理情感能淋漓尽致地在创意思维中表现出来。能否做好平面广告设计的源动力与创意思维有关。创意思维弥补了固化的表现手法、单一的表现模式、现代电脑技术定性的思维等缺陷。设计者通过创意思维能把自身感性与理性的元素融进作品中,让更多观众从作品中感受到设计者的原创脉动和思维心意。

1 创意思维在平面广告中的重要意义

平面广告的生命就在于创意思维。创意思维主要是一个联想过程,广告中的色彩、文案、图形等与广告所表现来的情感、精神、文化气息紧密联系,通过一定的联想与思维活动,创作出形与义相符合的广告作品。创意好的广告才能够吸引受众注意力,使人们因广告而产生情感或情绪的共鸣,广告的价值才能最终体现出来。

优秀平面广告的根源在于创意思维。在作品中利用创意释放设计者自身的内心情感,在作品中使其鲜活的思想得以完美展现。每一个优秀设计者的创意思维都不同,他们都运用自身独特的视角关注这个世界,演绎自己的作品,优秀设计者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拥有超强的创造力和各具特色的创意思维。

2 创意思维在平面广告中过程

简单的主观臆想不是创意思维,创意思维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广告主题需要平面广告创意作为依托,并切实提供基本条件进行创作。同时必须经过周密的市场基础调查作为广告创意的基础条件,切实了解基本情况,依靠设计者自身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并通过对调查得来的素材、基本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分析,重组元素。

基本资料的收集对于广告创作来讲必不可少。广告创作主题明确,迅速展开对基本资料的搜寻。在平时的创作过程中,设计者通过从积累存储的常规知识资料中领悟广告主题所需的元素和主题意境,善于在创作中发现问题,并把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做好,为后期的创作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基本资料在收集完善后,广告的知识也需要仔细检查分析,并用心去体会、感悟广告内容,使思想自由发展,使元素的重组能够有效的实现。

创意思维本身就是在对基础材料感悟时偶然得出的灵感,设计者要做的就是让思想畅游,消除一切障碍使意识自由活动。在心理状态放松的情况下,潜意识和无意识的互相碰撞中,促进脑海中的多样化元素的强化。再者通过深思熟虑,解放自身思想,在经过咀嚼材料后,出现突发性的感悟或戏剧性的、灵光一闪的思维。最后通过细致的检查修正,将整合思考所得的内容融合一起,实现集中思维的转变,并产生实际性的创意。

3 创意思维在平面广告中的方法

3.1 逆向思维与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并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在平面广告创意中利用日常生活的感受,大脑中存在的多种设计元素被积极地调动,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从而产生新的思维。例如奥运会的五环旗蓝、黑、红、黄、绿分别代表了欧洲、非洲、美洲、亚洲以及澳洲,五环紧紧缠绕则表示出了五大洲之间的互相团结。

所谓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从结果到原因进行反向思考,敢于“反其道而思之”,从而达到良好的广告宣传效果。

3.2 全面及系统的创意思维

平面设计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广告宣传的内容是设计者的首要任务。反之,设计者只是敷衍了事,往往就会从自己的主观出发,设计时就会表现出具有一定的、主观的随意性以及片面性,这就是所指的片面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方式经常只能够反映局部,而全貌则无法表现出来。

平面广告往往是通过图形、文字、线条、色彩等多种媒介的组合来进行独特创意的。通过整体艺术形象来展示和反映广告设计的精神、内涵和包含的情感,这也是通常所指的平面广告所应具有的意蕴。

3.3 深入思维以及重点思维

除了重视全面性思维外,平面广告设计还应当注意抓关键、抓重点,因为越是优秀、越是成功的平面广告创意其立意必定是主题更加明确、更加鲜明突出,能在短时间内使广告受众更快、更准地洞悉广告宣传的产品以及服务项目。例如,大多数交通平面广告设计都体现出特定而且十分浅显易懂的内容,使驾驶员和行人都能一眼读懂广告内容,了解其重点描述的交通安全含义。

所谓深入思维泛指能够透过现象了解本质规律的思维模式,重点在于对事物规律的透彻分析以及对事物的深刻认识,若已知规律,那么对于设计来讲就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例如,某一广告中用拉链来表示一个驾驶员的嘴巴,并拉上拉链,头上画了一个任务大叉,引人深思,让人迅速了解所表达的内容是开车时与他人闲聊易发生交通事故。

4 平面广告创意思维途径

4.1 结合各种设计元素进行创意组合

在设计过程中平面广告的基本构成元素包括文字、色彩、图像等多种媒介。其中文字的主要任务在于所表达信息的直接传递,文字应用时应注意形成一定的个性和风格。例如,不同的性格内涵可以用不同的字体文字来表达,仿宋活泼、宋体严谨、黑体厚重;文字的图形须与形状进行协调整合;并且文字的大小、排版的疏密等都可以形成不同的创意效果。

4.2 准确定位广告设计目标

平面广告受众是社会大众,只有社会大众所认同的才是经典的作品。在进行广告设计时,尤其是商业广告设计,积极做好市场调研对于设计师来说尤为重要。要对受众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应先提出设计方案再实施设计,同时必须找准适合的创意点。

4.3 选择合理的广告设计工具

平面广告从设计草案、后期处理直到交付印刷,其用于设计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广告效果也是越来越好。虽然电脑设计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不断颠覆人们的想象力,但是不同目的的广告设计应灵活选用设计工具,相比之下,功力深厚的手绘作品、实写实拍的摄影作品更容易获得受众的肯定。

结语

创意思维模式 篇6

一、广告创意的定义

“创意”一词在英语中是“creative”, 其意思是创造、创建、造成。“创意”从字面上理解是“创造意象之意”。创意是广告人对广告创作对象进行想象、加工、组合和创造, 使商品潜在的特质升华为消费者能感受到的具象, 并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 使之发生兴趣, 最后能说服消费者采取购买行动。广告创意是广告达到其目的的创造性之意, 是根据广告主题和消费者心理所进行的创造性构思活动。广告创意要的是勇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要与众不同, 引人注目, 以鲜明的意象触发人们强烈的兴趣, 在受众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不能墨守陈规, 因循守旧。在进行广告创意时, 还要善于将各种信息符号元素进行最佳组合, 使其具有适度的“新颖性”和“独创性”。而“新颖性”和“独创性”是优秀广告的主要标志, 也是现代广告和广告人成功的主要因素。

创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思维过程, 一个成功的广告创意, 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而是建立在多方面的基础上的。在了解了有关商品、市场、清费者、产品定位、宣传等方面的信息后, 广告创意才有科学的依据, 创意才会有针对性和具体性。

二、消费心理与广告创意

在千恣百态的广告大千世界中, 面对着成千上万的挑战, 广告创意如何抓住消费者的心理, 做到效果显著, 易于被人接受呢?我认为首先要以消费者的需求利益为中心, 从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出发, 同时还要针对消费者的心理特征来进行创意。广告创意不仅要考虑产品本身的价值, 更要分析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和特点, 迎合消费者的心理, 着意研究他们在接受信息时的感觉认知能力、心理需求、审美趣味, 感觉方式等等。

我们知道顾客因年龄不同, 其消费的心理也不一样。在我国, 青年消费者人口众多, 也是所有企业竞相争夺的主要消费目标。因此, 了解青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 对于产品的经营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 青年人的特点是热情奔放、思想活跃、富于幻想、喜欢冒险、易冲动、重情感。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上, 就是追求时尚和新颖, 喜欢购买一些新的产品, 尝试新的生活, 喜欢购买一些具有特色的商品。他们在选择商品时, 感情因素占了主导地位, 往往以能否满足自己的情感愿望来决定对商品的好恶, 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 一定会想方设法, 迅速做出购买决策。

而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不断提高, 中老年人的比重逐步加大, 所以还须注重分析中老年消费者的心理特征。中老年消费者由于生活经验丰富, 因而情绪反应一般比较平稳, 很少感情用事, 大多会以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因此, 他们在消费时比较仔细, 不会像年轻人那样产生冲动的购买行为。他们会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购买商品, 量入为出, 注意节俭, 对商品的质量、价格、用途、品种等等都会作详细了解, 很少盲目购买。

实际上, 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是广告创意最根本的和最终的依据。广告创意具有吸引力, 即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广告只有先引人注意才有可能诱发消费者购买的欲望。所以具有吸引力、能引起消费者注意是广告创意成功的基础, 也是构成广告创意的基本特征。只有对消费者的心理了如指掌, 确定广告的主题和诉求重点, 找准产品的市场定位, 才能有成功的广告创意。

三、广告创意中的逆向思维

(一) 在视觉艺术思维的领域中, 艺术的创作总是强调不断

创新, 在艺术的风格、内涵、形式、表现等诸多方面强调与众不同。不安于现状, 不落于俗套, 标新立异、独辟蹊径, 这些都是艺术家们终身的追求。标新立异是视觉艺术思维中一个非常独特的方法。标新立异法要求艺术家在艺术思维中不顺从既定的思路, 采取灵活多变的思维战术, 多方位、跳跃式地从一个思维基点跳到另一个思维基点。当艺术家在创作中看到、听到、接触到某个事物的时候, 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思绪向外拓展, 让思维超越常规, 找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思路, 赋予其最新的性质和内涵, 使作品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意境都表现出作者独特的艺术见地。

(二) 广告创意的核心就是标新立异。

如何才能得到别出心裁的创意呢?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左思右想”, 说话时“旁敲侧击”, 这就是侧向思维的形式之一。在视觉艺术思维中, 如果只是顺着某一思路思考, 往往找不到最佳的感觉而始终不能进入最好的创作状态。这时可以让思维向左右发散, 或作逆向推理, 有时能得到意外的收获, 从而促成视觉艺术思维的完善和创作的成功。这就是所谓的“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即突破常规, 沿着同传统观念或自己的习惯看法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

(三) 逆向思维是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之一。

按照常规的创作思路, 有时我们的作品会缺乏创造性, 或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当你陷入思维的死角不能自拔时, 不妨尝试一下逆向思维法, 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 反其道而行之, 开辟新的艺术境界。“多一只眼睛看世界”, 打破常规, 向你所接触的事物的相反方向看一看, 遇事反过来想一想, 在侧向——逆向——顺向之间多找些原因, 多问些为什么, 多几个反复, 就会多一些创作思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 运用逆向思维方法, 在人们的正常创意范畴之外反其道而行之, 有时能够收到出奇制胜的独特艺术效果。

如今, 企业做广告也有不少采用这一谋略, 有的甚至很另类、很出格。像意大利贝纳通 (Benetton) 的广告, 每出一款新服装其广告都会在世界各个主要发布的国家引起轩然大波, 它的服装品牌甚至不是因为其产品有多么出色, 而是因为广告的大胆出位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人们对其广告创意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 贝纳通敢于打破服装品牌广告创意的常规, 广告创意的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1985年贝纳通展开了一系列以“贝纳通色彩联合国”为主题的品牌推广活动, 它的创意引起人们的赞美。1985年贝纳通不断推出以种族、国家等为话题的创意, 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媒体开始聚焦于它, 甚至封杀其广告。特别是在1991年推出的一系列广告中, 几乎每一篇广告都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的争议, 其中对以彩色安全套为创意代表的广告反映最为强烈。

贝纳通的服装广告创意更出位、更另类的是牧师和修女接吻的广告。这则广告让受众忍无可忍, 而且触怒了宗教界人士。因为这种胆大妄为的创意深深触犯了宗教禁忌和信仰。贝纳通的服装为了展示自己品牌的色感, 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用黑牧师和白修女的越轨行为来表现贝纳通离经叛道的品牌个性。贝纳通的广告创意触怒了意大利当局, 意大利当局对这广告不得不发布禁令, 捍卫宗教的权威。

可以这样说, 贝纳通张狂的创意的下面掩藏了很多绝妙玄机, 很多人怀疑和批评它在利用一些敏感的社会和宗教问题沽名钓誉。而创意总监Oliviero Toscani则说, 贝纳通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 是在广告中展现出我们所认知的人类现实的一面。

利用人们的“逆反心理”来做广告, 是一种很经典的”哗众取宠“的宣传方式。广告宣传最讲轰动效应, 怎样才能炒作得“轰动”起来,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认为逆反型广告容易做到这一点, 可是, 真正要下决心去做好逆反广告, 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广告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 现代广告创意也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广告创意越来越显示其独特的魅力。而创意的关键在于出新。孙子曰:“善出奇者, 无穷如天地。“努力创新是一份珍贵的变革精神, 一个意想不到的表现角度, 一种全新的表现方法, 往往石破天惊, 令人历久难忘。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加以总结和积累, 才能创造出好的吸引消费者的创意广告来。

参考文献

[1]汪安圣.思维心理学.上海:东华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2]王幼江.广告创意揭秘室.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4

[3]章志光.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关注教学创意背后的学生思维发展 篇7

一、英语教学创意要适合教学内容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教学的质量观等设计出带有个人风格的教学创意。这些教学创意的重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学创意必须适合小学生好动、好玩、好胜的年龄特点和以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思维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个人的教学创意又必须适应教学内容,指向教学目标。教师要着准最佳的切入点去挖掘和利用教学内容中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进行教学,以点带面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我在进行小学四年级下半学期一般现在进行时态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我先找了些不同人物在不同时空条件下正在进行不同动作的情景图片,如:一个小女孩在花园里浇花;一个小男孩在公园里骑木马等。接着,我提出了What are they doing?和What is he/she doing?的问题,让学生用一般疑问句Are they (doing sth)?Is he/she (doing sth)?当学生们猜出正确的答案时,我便显示出整幅图片的场景。同时出现句型这一个教学创意符合四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使他们带着探索未知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充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同时又紧扣本课的教学内容“一般现在进行时”的教学,使教学内容趣味地呈现,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知识记忆的效率。

二、英语教学创意要引发学生的思考

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总结规律,触类旁通,学会规律,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

如我在英语教学中常常运用续编故事的方法,训练学生语言文学的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智能。如有一次我给学生这样一个故事的开头:有一个小男孩,在海边游玩时捡到一个漂流瓶,瓶中有一封信。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那封信。有的学生写的是邮轮的乘客遭遇了海盗,请求救援;有的写的是希望与外国学生交流英语;还有的以海洋之神的口吻,要求人们保护环境,净化海洋等。通过对英语小故事的续写,让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最大的发挥。

三、英语教学创意中要加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于一体,能创造生动、形象、交互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它具有大容量、多信息、趣味性和高效性等特征,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语言实践,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优化,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能力。

动画短片中的创意思维 篇8

一、我国动画短片创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 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号称“世界第一动画大国”的国家, 但是所谓的世界第一仅仅是在数量上达到规模, 与国外相比, 动画质量上相差甚远,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言, 我国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动漫“加工厂”, 实现观赏性、思想性、艺术性三者融合的动画作品少之又少。究根结底, 是由于创意运用的缺乏, 不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没有达成艺术共性认识所致。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实际上与当前我国学校专业教育有很大联系, 很多院校动画专业教育普遍存在轻思考、重技能、缺乏创新等现象, 过于强调动画软件技能操作以及手绘技能, 对动画短片创意思维的培养关注度较少, 导致大多数动画专业人才属于加工型人才, 虽然从事动画短片创作的人员较多, 但非常缺乏高端的创意策略人才。

二、创意思维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思方式

1. 创意思维的基本概念

创意思维实际上也就是指学会从不同的角度、途径、方向去设想, 寻求多种答案, 最终圆满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如果将创意思维比喻为核能反应, 则创意思维应该就是其中的裂变反应, 可以产生N种不同的结果。创意思维具有发散性、新异性、极端性等特点, 通常可以利用各种发散方法 (包括假设推测、因果、组合、结构、形态、素材、功能、方法等) 进行发散思维;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其本质, 进而产生出独具一格、新颖的思维成果;同时创意思维还需要抓住全体对象中某个具有极端性质对象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抓住核心, 尽可能化繁为简。

2. 创意思维的构思方式

创意思维在动画短片中的构思方式主要包括逆向、正向、横向、纵向等, (1) 逆向构思:主要是以反向思维来思考日常生活中已经被定论的事情或观点, 打破传统理论以及定向思维, 从某一种条件能够想要相反条件, 从一种事物得到相反事物, 能够从结果推测到原因的新思维。 (2) 正向构思思维。正向思维主要是基于历史、全局、整体的思维模式, 综合考虑对象中所有相互关联的内部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从而构成一个系统、全面的整体思维方案。比如《海底总动员》中, 创作者在剧情开始就巧妙的设置了以父亲—马林和儿子—尼莫之间的矛盾导向, 在父亲冒险寻子的过程中, 加入了很多戏剧性的冲突, 使整个剧情悬念重重, 引人入胜。 (3) 横向思维。横向思维可以从多个角度生发、联想, 任意改变思维方向, 能够从不同层面、角度、方向思考, 得到灵活、独到、变通、新颖的创新思维模式。横向思维在动画短片创作中的体现主要以某一个问题为中心, 通过联想进行由点到面的思考。比如在《伟大的历史动画》中, 主要以戒烟的方法为中心问题, 对各种戒烟方法进行横向构思想象, 进而联想出25种不同的戒烟方法, 让观众在捧腹大笑中沉思戒烟的方法。 (4) 纵向思维。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由表及里、由点到线、由远及近的具有明确方向性线性思维模式, 需要深思熟虑、层层递进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 思考问题的答案。比如《伟大的历史动画》就充分利用了时间这一典型纵深思维创意, 通过时间轴线以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人类战争史, 总结了无稽之谈的杀戮史, 也揭露了世界万物的发展规律。

三、创意思维在动画短片中的具体应用

动画短片创作材料对于整个剧本的写作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只有在创作之前, 广泛收集丰富的创作材料, 并从中提炼出凸显主题的内容基础, 才可以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形象, 进而形成一种具有较强目的性的创意思维。欧阳修曾说过, “作文之本, 初欲奔放”, 也就是说在创作的过程中, 初期应该尽量“奔放”, 抛开所有的约束和禁锢, 大胆去写,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当前这是培养自己创意思维的主要基础, 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正确运用创意思维, 将创意思维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比如日本著名的动画大师——宫崎骏, 在《红猪》这部著名的动画片中, 到处洋溢着创意思维的活力气息, 将创意思维发挥的淋漓尽致。一直以来, 宫崎骏对于飞行非常热衷, 对于意大利的风情人文也情有独钟, 对猪也有很特殊的情感, 因此在动画短片中以“猪”这个形象作为动画主角, 宫崎骏在动画短片中借用猪来表达既害怕回到过去, 对拥有未来表示恐俱, 因此希望能够逃避这不公的世界以及残酷的现实。这么多的情感、情结交叉、混合, 完整、生动、形象的为观众们塑造了一个以猪为面貌的飞行员形象, 最终经大师指点领悟到人类的真谛, 最后由猪的形象转变成人的模样。

其次在动画短片的创意思维应用中, 应改变惯性思维, 找准着眼点, 实现动画创作的新颖性、时代性。比如近年来, 环保是很多艺术学家比较关注的问题, 可作为一个良好的创作主题, 但是很多动画短片创作者主要受到传统惯性思维的影响, 主要描述或讲解的是将恶劣的环境恶魔化, 正在无情的吞噬着人类生存的地球;描写了没落的工业废墟以及大面积荒芜的情景。但是由于动画短片具有明显的简短明了的特性, 观众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收到动画短片的吸引, 并不能激发观众观赏兴趣, 更不会让人去深入思考创作者的意图。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动画短片与国外创作品在思想、艺术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 创意思维有所局限, 导致动画短片创作质量低下。近年来人们对动画短片的热情持续高涨, 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动画短片创作者创造更新颖、更加独特的优秀动画短片作品。作为一名优秀的动画短片创作者, 应认清创意思维的基本内涵以及运用技巧, 充分发挥创意思维的作用, 为动画注入新的活力, 推动我国动画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汤晓颖, 吴羚翎.动画创作思维与表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2]吕鸿燕, 张骏.动画大师的生平与作品[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2.

创意思维模式 篇9

德国最北面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 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的, 其州府为基尔。现在的基尔以其六、七十年代的建筑、现代化的造船装备和大型驳运码头而呈现出一幅朝气蓬勃的工业化图景。这座城市把海洋的生活情调、城市化特征、文化氛围和历史积淀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城市的核心部分是基尔狭海湾及其海岸周边, 这一年中最大的盛事就是“基尔周” (Kieler Woche) ——世界最著名的帆船赛事和民间节日。节日始于1882年, 初为帆船节, 后来增加了各种文艺活动, 现已成为国际性的活动周。时间自每年6月第二周的星期六开始, 为期9天左右。最引人注目的, 是在波罗的海海口举行的帆船比赛, 数千只设计精美的帆船握手帆竞发, 形成了一道亮丽而又壮观的海上风景线。

借奥运会的契机, 中德两国不断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很好的沟通与合作, 2005年10月底成功举行了第一届“青岛-基尔商务杯帆船赛”。2006年6月, “基尔周-魅力青岛城市推介”活动也向基尔市民、帆船运动员和游客展示了一个历史与现代完美交融的青岛。这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 增进了青岛-基尔两座城市间的交流和发展, 加快了两座城市缔结友好的步伐, 从此也让更多的朋友在“基尔周”相聚和相识。

2、“基尔周”招贴的发展历史

在伦敦“国际教科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广告词典里, 招贴被称为“poster”, 意指张贴于纸板、墙、大木板或车辆上的印刷广告, 或以其他方式展示的印刷广告。招贴发展的历史悠久, 其独特的魅力确定了在众多宣传媒体中的重要位置, 招贴设计被国际上公认为最能体现平面设计的形式特征和艺术水平的艺术。正如日本著名设计艺术大师福田繁雄先生曾说过:“海报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象征。”我们研究招贴发展史和探讨创意思维, 在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在设计教学中, 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历史上各种平面设计风格的起源及发展, 从中找到设计创意的源泉与自我风格的定位。

基尔周招贴的历史始于1948年, 50年代以后基尔市每年都组织一次专门的招贴设计竞赛。这种竞赛不仅成为这个节日的一项文化活动, 而且也在西方的图形设计家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其水平一直引导着图形设计的时代潮流。自1974年起, 竞赛的范围从单纯的招贴画扩大到了与节日有关的一系列的宣传品设计, 包括招贴、节目单、请柬、船牌、纪念品等等。笔者搜集的德国“基尔周”自1948年以来至今的获奖作品, 它的诞生、设计手法和观念是与德国的工业文明发达程度以及时代意识和民族文化意识的变迁密切相关。笔者不单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展示广告招贴的发展和演变, 更旨在强调创意思维方法是如何被灵活运用在百年不变的恒定主题——德国“基尔周”招贴设计的过程中, 进而探讨现代招贴设计的创意思维及其培养。

3、“基尔周”招贴设计的创意思维分析

图形是平面设计表现的基础, 是最被人关注的视觉焦点, 好的图形离不开好的创意, 好的创意离不开创意思维。创意是招贴设计的灵魂, 彰显个性的构思, 出奇制胜的表现, 能够使招贴作品具有生命力。创意可以理解为——指依照一定的程序有计划有策略地通过创造性思维联想构思创造出能够表现主题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艺术化心理过程, 是主题概念化、视觉化的思维过程和实际操作过程。

对于这个数百年不变的主题——德国“基尔周”, 自1948年以来至今的全部获奖作品, 设计家们以全新的观点和独特的视角创造了无数与众不同的突破常规的表现形式, 拥有化平淡为神奇的创造力。这正是设计家们在不断运用各种创意思维方法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审视和剖析, 不断发现事物全新的涵义并赋之以新的表现形式和生命力, 它不愧为国际图形设计的潮流风向标。

3.1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从一个基本点出发, 思维向四面八方作立体式的放射思考和联想思考, 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捕捉创作灵感, 形式打破常规思维定势从而产生更多的创造性设想。发散思维法作为推动视觉艺术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动力, 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是视觉艺术思维的重要形式之—。

在国基尔招贴设计中, 围绕同一个主题, 综合创作的主题、内容、对象及背景等多方面的因素, 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全面来表现。不断向外发散吸收诸如艺术风格、民族习俗、社会潮流等一切可能借鉴吸收的要素, 将其综合在视觉艺术思维中, 从而产生一系列相关的创造性成果。设计家们借用主题“帆船”的特殊形态进行形态发散思维设计了一系列丰富的具有构成形式语言的三角形的图形, “三角形”的图形在此就具有符号性与语义性双重涵义。所谓符号性, 是指任何可以拿来“有意的代替另一种事物的东西”, 其语言形象明晰、简单、直白, 因而在认识心理上具有普遍的认同感。还有一些设计家借用与帆船相关的事物进行发散思维设计了扬帆启航、千帆竞秀、海浪海鸥, 碧波荡漾等等许多美丽的画卷。 (见图1-4)

3.2 逆向思维

当你陷入思维的死角不能自拔时, 不妨尝试一下逆向思维法, 这样可以避免单一正向思维和单向认识的机械性, 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思维方式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常常会进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它已成为推动设计发展的有生力量。在基尔周招贴设计的竞赛中, 设计家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 不受已有的经验和规则的限制, 扬弃陈旧的、普通的观念, 从而获得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思路, 赋予其新的性质和内涵, 这样才能使招贴作品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意境都表现出作者独到的艺术见地。

德国基尔周1964年入选的招贴, 由德国著名的图形设计大师汉斯希·尔曼先生所设计, 设计家在不丢失任何广告设计中的必要成分前提下, 使用了最简练的视觉形式语言, 却取得了惊人的效果。西方的评论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幅跨时代的杰作, 直到今天也依然不失其风采。随后的历届入选招贴中也不乏有创新性的好作品, 如1979年运用摄影重构拍摄的手法清晰的再现了德国基尔周这一盛大的帆船竞赛和民间节日。1988年德国图形大师皮尔·门德设计的招贴, 蓝色的画面中有一个撕纸的小白船, 独特的表现形式、简洁的画面、强烈的视觉效果, 不愧为经典之作。荷兰的维姆·克莱威尔大师1998年设计的招贴, 主题表现更加新颖独特, 文字图形化的艺术表达方式更好地与时代的潮流紧密的融为一体。 (见图5-8) 从德国“基尔周”入选招贴来看, 任何设计作品如果没有独特的个性特征, 则容易流于平淡和俗套。由此可以说, 摆脱一切别人的设计, 追求与众不同的独具卓识的求异思维品质, 这将是设计师们终身的追求。

招贴设计不单要掌握特定主题和题材的视觉化表达方式, 更强调图形设计过程中创新态度和思维的构建。在设计实践中, 创意的思维种类还有很多, 每种思维方式因没有明确的界限而交错共存, 并且有些思维无法定义。真正地创意是需要多元, 动态、灵活, 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方法, 我们应学会对多种思维方式的灵活运用与整合, 并进一步对新思维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4、招贴设计的创意思维的培养

创意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思维的综合性、连动性与独特性。对未来的设计师的教育和培养, 专业教师应教会他们如何用最简单的语言表现极其丰富的含义, 给人以导向和启示,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开发其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首先, 帮助学生构建创造性人格、努力营造有利于创造性人才成长的环境。鼓励和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广博的知识, 视野开阔、兴趣爱好广泛、具有多方面文化修养的人。学习和积累如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广告学、营销学、美学、文学、绘画、印刷工艺、多媒体技术、各种应用软件等等方面的知识。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 假设一个视野狭窄、对专业以外的学科不感兴趣, 把眼界和思路紧紧束缚在狭小天地的人是很难有作为的, 更不可能设计出有创意的好作品。真正的创造力是“潜藏在你体内的无穷的能力”, 它又与其人生经验相结合。

其次, 在专业课程中, 进行科学的思维技能训练。强化《图形创意》和《广告创意》两门课程的系列化科学训练形式、训练工具、训练方法, 尝试性地设计了新颖且有趣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题目, 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的能力。任何创意活动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同样招贴设计的思维源自创作者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 学生除了自身的天赋外, 通过主动地、有意识地联想和想象, 能够积极而有效地促进与拓宽创意思维。那么, 好的灵感、好的构想, 甚至是美丽的梦想才不会被人扼杀在摇篮里。

最后, 教师还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并培养学生敢爱敢恨的性格, 培养学生执着、自信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敢爱敢恨的人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自由的飞翔和驰骋, 才能不停的激发思维火花, 创造出具有新生命活力的现代图形。

5、结语

纵观德国基尔周招贴的发展历史, 我们不难发现, 对国际招贴赛事设计的深入研究也已成为设计家获得成功的必经之路。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 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 使各种新的广告媒体、新的传播手段、新的制作技术以及新的设计理念不断涌现, 这些既为设计者开辟了新的广阔的表现空间, 同时也将使设计的内涵与外延发生重大的变化。今天, 我们正在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 我们关注现实, 但更寄希望于未来。明天, 我们深信中国设计师将会在招贴设计领域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王学青.国际设计传真-招贴设计 (下) [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2.

[2]滕学祥.招贴广告[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4.

[3]成朝晖.图形创意[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4.

跨界广告创意思维探究 篇10

关键词:跨界 广告创意 思维

近年来,“跨界”(Crossover)一词逐渐出现在各个领域当中,它打破了专业、技术、文化等方面的隔阂,将原本毫不相干的元素融合在一起,互相渗透。对作为交叉学科的广告而言,跨界广告通常具有强烈的创新感和异样感受,具有巧妙的表现形式和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引发更多的认同,更好地调动人们的视觉神经,调动人们的参与性,有效地传播广告主题,能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一、跨界广告创意思维

(一)跨界

跨界,Crossover译为“杂交”“融合”“交叉”等,在时尚界、设计行业等很多领域中被翻译为“跨界”,是将不同领域、不同文化、不同行业、不同技术融合而产生新的行业、新概念、新模式、新风格等,给人以别致的感受。

跨界思维力求通过互相融合,促进人的思维适时发生量变或质变,破而后立,使人的思维不断衍生而丰富起来,生长出更多的枝叶。它可以跨领域、跨科技将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整合更多的资源的方式,从而比单一的方式更容易取得胜利,它为广告创意思维提供更多的可能——跨界广告创意。

(二)跨界广告创意思维

广告创意思维研究,也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跨界广告创意是利用两个或三个领域的相关知识相互融合渗透,以不同的文化、不同专业分工为了一定的广告目标而形成一种互补、合作、激励的合力,形成多学科交叉、跨越与融合的状态,使思维得到更广阔的空间,为广告创意提供更多的可能。

跨界广告创意的过程中想要达到跨界的反常态,首先要找到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平常的事物范围。将两个以上正常的媒体空间、科学技术原理、思维进行组合,使得正常的视觉形式变形从而得到一个陌生的视觉形象、不相关的事物进行交叉组合得到陌生化的视觉形象。

(三)跨界广告创意与“旧元素新组合”

著名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在其著的《创意》一书中对广告创意做了经典概括:“广告创意就是旧元素新组合”。“旧元素”在广告创意中一般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视觉元素,系一般知识,“新组合”是运用这些常见的元素根据相关卖点及广告主题需要重新组合而形成能与消费者沟通的点子。“旧元素新组合”的活动对象主要是视觉元素;而跨界广告创意则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文化、不同技术的跨界融合、跨界合作而产生新的层面。跨界为“旧元素新组合”的创意方法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四)跨界广告创意是不同的“点子”磨合而产生的新“点子”

跨界广告创意是不同的广告创意思维和广告创意理念的跨界交流,是思维和理念在相对理性和感性之间互相牵扯、互相合作和互相刺激,在对抗和融合中平衡,产生了最终能解决问题的新“点子”,这个“点子”就是跨界广告创意。跨界广告创意特质就是一个磨合和交流的动态过程。

二、跨界广告创意思维的思维模式

(一)“破”思维定势

跨界思维能够“破”人的思维定势,它需要我们纵观全局,突破定势思维,同时也要善于突破原本的局限性,将眼光投向其他领域,在复杂的现象中找到关联点,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曾有教师进行了一个实验,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水杯。水杯是什么?玻璃杯是水杯、纸杯是水杯……到底什么是水杯,大家糊涂了,在人的定势思维里,水杯可能都是上述材料制成的,在这个思维的束缚下,居然不知道该如何对水杯进行创新设计!这时候教师把玻璃杯的水倒进盆子里,让学生去找东西来装这些水,有人拿塑料袋来装水,有人破开葫芦来装水、有人拿破罐子来装水……大家都明白了——水杯就是盛水的容器而已!于是在不忘记水杯“装水容器”功能的基础下,突破了印象中的水杯,大胆地提出很多构思方案,设计出材料各异、样式丰富的水杯。

(二)“破而后立”

瑞福斯在他的著作《实效的广告》一书中认为广告的创意是否成功,就看该广告的创意是否有效。广告创意是在讲究“实效”的前提下开展创意思维,跨界广告创意思维主张“破”其边界,跨界合作,而后“立”新。

在跨界广告创意的过程中,只要不忘记广告创意的最终目的——销售,并且符合广告法规的要求,可以跨出原有的行业思维局限,进入到其他领域。这样就能够寻找到新的表现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并达到销售的目的。

三、跨界广告创意表现形式

(一)跨空间的广告表现法

1.平面+立体表现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超出常态的广告表现形式慢慢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但市场上的平面广告琳琅满目,各种画面交错在一起,产生较大的传播噪音,信息的传递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这时如果在平面广告中加入立体元素,会给平面广告增加新的空间表达。

平面加立体的广告可以更加立体直观地表现产品的特点,丰富人们的视觉体验,让人们置身于广告所营造的环境之中。广告创意在跨界的引导中逐渐突破单一的媒介,向媒介多元化发展。

2.平面异形表现法。走在大街上,映入眼帘的几乎都是四四方方的广告版面,很难讲在这样的环境中哪个广告会更加被人们所关注。而一些跨界广告突破了四方的平面媒体将内容延伸到媒体以外的地方,更凸显了内容的主要信息。而那段被延伸的地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例如一则牙膏的户外广告,根据诉求的需要,将画面右下角裁切并按照创意做成了广告牌骨架被掀起的样子,画面中则以一个人咬住右下角掀起来表达。画面的异形处正是广告的诉求重点。广告画面中强劲的牙齿形象正好表达出左下角的牙膏及广告语“build strong teeth(打造强健的牙齿)”。

3.立体实物表现法。立体的实物广告完全脱离了平面广告,能够将一些平面影视广告所不能表现出来的方面表现出来。宜家就是利用了这种立体的广告,将产品、家居理念传达给消费者,同时也是一个户外的宜家样板间。其立体广告车的整个创意是通过把货车车厢改装成宜家家居的样板房,充分利用货车的空间,在车厢里面按照宜家家居的风格把客厅、书房、卧室等产品进行有机陈列,使得精致的房间陈列随着行进的车辆而前行,犹如流动的宜家立体陈列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一流动的立体广告又与传统的车身平面广告产生巨大的心理逆差,给人以“看似立体却平面,看似平面却立体”的复杂心理感受。这一立体广告平面化,一反之前的平面立体化的跨界表现手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快速地抓住人们的眼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跨技术的广告表现法

跨界广告创意在技术上也跨界,利用不同领域的学科技术,使得广告信息传递更加形象或者成为一个可参与的广告,使得消费者能够主动接收广告信息。例如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公益广告,不论在元素或在形式上都能够充分地利用大自然的元素。画面的上方是一个带有波浪形边的类似挡雨板装置,画面朝西,当太阳不断接近地平线的时候,由波浪形装置形成的太阳阴影会不断上升,这整个过程利用了光的原理模拟了海平面的上升。这个装置结合太阳光线的自然科学原理,跨出原本广告行业的传统技术,将广告所要传达的主题清晰地传达了出来,并且结合悬念勾起人们好奇的探索心理。

参考文献

[1]赵惠霞.广告美学——规律与法则[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中国蓝色创意跨界创新实验室.跨界:缔造品牌商业奇迹,重案分析方法研究[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0.

[3]鲁枢元.文学的跨界研究文学与生态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鞋靴创意设计及其思维形式论文 篇11

随着时代洪流的滚滚向前发展,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更稳定的生活方式,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物质享受,其中时尚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项。经济水平的提高,不仅让人过上了更安逸的生活,同时也让人们开始有了精力去装扮自己。从发型到服饰再到鞋靴,每一样都是人们关心的重点,尤其是爱美的女性。对于自身形象的塑造已经成为每个女人的必修课程,尤其是在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当中,他们对鞋靴的重视程度甚至在服装之上,他们不仅要求鞋靴穿着舒适,对鞋靴的时尚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彰显时尚,又要张扬个性,还要能与服装搭配。这在给鞋靴设计者带来麻烦的同时,也激发了她们的设计灵感。鞋靴的设计不失为一种高级创造活动,鞋靴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什么是良好的思维模式呢?以下文中将给出简要回答。

2 鞋靴固有的设计思路

当代鞋靴主要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实用类鞋靴,也就是日常人们生活中穿在脚上的鞋靴,以舒服度为主,时尚度为辅,满足了人们行走的基本需求;另一类是非实用类鞋靴,也就是艺术类鞋靴,它通常局限于艺术收藏或者秀场模特走秀,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家灵感的释放和宣泄,实用性不强。不论是实用类鞋靴,还是艺术类鞋靴,都无可避免会出现以往一些设计的惯性思维,它将会限制设计者的思路,不利于创作出独具价值的鞋靴。

首先是惯性思维。惯性思维在任何行业都是可怕的一件事情,是最损害灵感迸发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局限于前人取得的成绩,故步自封,不愿意突破,这种思维主导下的作品往往平平无奇。

其次是权威思维。权威思维是设计师的又一毒瘤,它指的是对于所谓专家和权威人士提出的观点和建议毫无原则的采取赞同态度,不敢踏出“权威”法则的条框。

最后一个是从众思维,就像人们买东西有从众心理一样,设计师们也逃脱不了从众思维的镣铐。一旦出现一款鞋靴爆款,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就会不由自主的将设计产品往这个方向靠,美其名为借鉴,实际上出来的产品都大同小异,毫无个性。这种保守的设计思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产品的基本销售量,但是久而久之会让设计师丧失独立思考和设计的能力,更有可能会流失顾客对其的信任度,不是一个可观的手段。

3 鞋靴设计应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方能获得新生

前文说到固有的,或者说是保守的思维模式,现在本文就要简单说说应该如何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了,那么,到底怎样的思维模式才算是创新、才算是不故步自封呢?

第一个,联想式思维模式。所谓联想,顾名思义就是两件事物关联在一起,发现和挖掘他们内在的共同点或者相似点,将一件物体的优点融汇到另一件物体身上。例如坡跟鞋的产生,人们在走斜坡往往比走陡坡要感觉省力的多,因此就出现了坡跟鞋,在提升高度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分担了足部的承受能力;又例如鱼嘴鞋,它的创意设计就来源于鱼。鱼嘴鞋将鱼嘴张开时的形态嫁接在鞋头上,打破了以往鞋头都是千篇一律的闭合状态,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新鲜感,这是对传统设计的一次重大突破。

第二个,分合思维方式。所谓分合,指的就是分开或者合并。这种思维主导下的设计不再是单一的考虑一个方面,而是将两个以上的设计同时考虑进来,其中凉拖鞋的出现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很早之前,凉鞋和拖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人们会分别备着一双凉鞋和拖鞋,可是自从有了凉拖鞋的出现,就给人们省了一笔开支,达到“一鞋两穿”的效果。

第三个,发散式思维。这主要指在设计时不要局限于设计本身,应该采用发散式思维,从周边事物、甚至传统文化习俗中汲取灵感,丰富设计。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口香糖高跟鞋。”,它的细鞋跟外形就和被黏住的口香糖一模一样,这就是刻意模仿人们走在路上鞋子偶尔会被口香糖黏住的状态。尽管这种趣味审美不一定能符合大多数人的喜好,但是毋庸置疑这是一次设计的突破。

前文说到了应该要创新思维模式,那么鞋靴的创意又该从何而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灵感。第一,从大自然或生物中获得灵感,就像豹纹服装和皮草大衣直接借鉴了动物的形态一样,鞋靴同样可以从生物上获得灵感;第二,从前人作品中获得灵感。这指的不是抄袭,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我们了解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之后,自然能加以融会贯通,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作品;第三,从不同艺术中汲取养分。艺术不分国界,更不分领域,任何一栋建筑、一幅油画、一座雕塑、甚至一曲音乐都可能成为设计灵感的来源。当我们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么设计素材便无所不在。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也日益增长,对于时尚的关注度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度,除了对于服装人们保持着一如既往的上心,对于鞋靴人们同样赋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从古至今,时尚都是一项顶级审美活动,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设计与创意。创意设计是每一项艺术品的灵魂和心脏,鞋靴也不例外。本文以鞋靴为主,浅谈蕴含在鞋靴当中的创意设计和思维形式,希望未来能够出现越来越多好的鞋靴设计,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关键词:鞋靴设计,创意灵感,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鞋靴设计创意及思维形式[M].设计周刊,2010.

[2]陈彦明.浅谈鞋靴设计的思维形式[J].湖南工艺美术职业服装学院院刊,2009,(09).

上一篇:周期变化下一篇:环保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