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变化

2024-08-22

周期变化(共10篇)

周期变化 篇1

对5 头发情周期明显的母水牛定期进行颈静脉采血, 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 (ELISA) 测定了发情周期血样中的促卵泡素 (FSH) 、促黄体素 (LH) 、雌二醇 (E_2) 和孕酮 (P_4) 四种激素的浓度变化。 结果表明, 血清中FSH和LH的含量均由排卵前的第4 d开始缓慢上升, 排卵当天达到峰值水平, 在排卵后又明显下降;E_2 在排卵前1 d出现峰值水平, 在排卵后第9 d又出现一个小波峰;P_4 含量在排卵后的第5 d明显上升, 第13 d时达峰值, 在排卵前3 d下降至最低水平。

周期变化 篇2

2n是以“4”为周期进行变化的,分别为2,4,8,6…… 3n是以“4”为周期进行变化的,分别为3,9,7,1…… 7n是以“4”为周期进行变化的,分别为7,9,3,1…… 8n是以“4”为周期进行变化的,分别为8,4,2,6…… 4n是以“2”为周期进行变化的,分别为4,6…… 9n是以“2”为周期进行变化的,分别为9,1…… 5n、6n尾数不变。

【例3】22007+32007+42007+52007+62007+72007+82007+92007的值的个位数为是多少? A.1 B.2 C.3 D.4 【解析】D。这道题的每个指数都很大,而求的是最终值的个位数,因此只要根据自然数N次方的尾数周期变化情况就可以判断。例如,22007是以“4”为周期变化的,于是用2007除以4,可得余3,因此22007=23=8,个位数是8。以此类推将后面几个数的个位数算出来相加即可:原式等价于23+33+41+5+6+73+83+9,所以最终值的尾数是4。

顺逆水问题常用的公式有:

(1)顺水速度(V顺)=船速(V船)+水速(V水)(2)逆水速度(V逆)=船速(V船)-水速(V水)由(1)和(2)公式推导可以得出:

(3)船速(V船)=[顺水速度(V顺)+逆水速度(V逆)]÷2(4)水速(V水)=[顺水速度(V顺)-逆水速度(V逆)]÷2(3)、(4)两个公式是顺逆水问题中最核心最常用的两个公式,同学应该将该公式熟记于心。记忆的时候可以这么理解:船速一般要大于水速(不然船就无法在逆水中前行),所以船速是“顺逆相加除以二”、水速是“顺逆相减除以二”。

•一个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一个技巧:设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为工作总量,再求工作效率 只要牢牢掌握以上两个点,工程问题都可以很快解出。我们可以通过几个例题来理解这一个公式和一个技巧。

【例3】一篇文章,现有甲乙丙三人,如果由甲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10 小时完成,如果由乙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12 小时完成。现在先由甲丙两人合作翻译4 小时,剩下的再由乙单独去翻译,需要12 小时才能完成,则这篇文章如果全部由乙单独翻译,要()小时能够完成。A.15 B.18 C.20 D.25 【解析】A。第一步,设工作总量为60,;第二步:求工作效率,甲乙的效率和为6,乙丙的效率和为5,第三步:求解,丙干了12小时,可以看成与甲、乙分别合干4小时,又单干4小时,与甲合干4小时完成24份工,与乙合干4小时完成20份工,剩余的16份工由乙4小时完成,因此乙的效率为4,总的工作时间为15,选A。

溶液、溶剂、溶质和浓度的关系如下∶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浓度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浓度

难度较低的溶液问题只要通过以上几个公式就可以列方程求解,而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浓度问题,就要通过“十字交叉法”来求解。

十字交叉法是进行二组分混合物平均量与组分量的计算中常用的一种简便方法。凡是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Aa +Bb = c(A +B)关系式)的习题,均可用十字交叉法。

该法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找出平均值。其解题原理为: Aa+Bb=(A+B)×c 整理变形后可得(a>c>b)

其中c为平均值

十字相乘法使用时要注意几点:

第一点:用来解决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第二点:得出的比例关系是基数的比例关系。

第三点:总均值放中央,对角线上,大数减小数,结果放对角线上。

【例3】把浓度为20%、30%和50%的某溶液混合在一起,得到浓度为36%的浓液50升,已知浓度为30%的溶液用量是浓度为20%的浓液用量的2倍,浓度为30%的溶液用量是多少升()

A、18 B、8 C、10 D、20 【解析】D。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假设2%的溶液为L升,则30%的溶液为2L升,先将20%和30%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浓度为20%*L+30%*2L/L+2L=4/15 设50%浓度的溶液为Y升

溶液1:4/15 7/50 50-Y

36% 溶液2:50% 7/75 Y 因此7/50÷7/75=3/2=50-Y/Y,推出Y=20。故选D。

一、概率问题公式

加法原理:m1+m2+……+mn

乘法原理:m1×m2×……×mn 注意:分类用加法,分步用乘法。

二、排列组合公式

周期变化 篇3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对2009~2012年和2013~2016年版的国际体操联合会(FIG)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总则、艺术评分、动作完成和难度技术等方面的变化特点,分析新规则下竞技健美操技术的变化,为健美操运动员和教练员从事健美操教学和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竞技规则 竞技健美操教学 新周期

1.引言

国际体操联合会(FIG)每四年会对竞技健美操的规则进行调整,规则的变化对竞技健美操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新规则的颁布,代表着新周期国际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随着新规则的问世,意味着竞技健美操的艺术评分、动作完成和难度技术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掌握好竞赛规则,是发展竞技健美操最根本的前提。

本文通过对2009~2012年版和2013~2016年版(FIG)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内容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对我国竞技健美操的发展提出竞技性展望。为竞技健美操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新周期年限里进行科学教学和训练、编排和竞赛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2009年—2012年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与《2013年—2016年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及我院图书馆关于新规则指导下健美操的发展趋势等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2.2.2对比分析法

对2009~2012年和2013~2016年版的国际体操联合会(FIG)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

2.2.3统计分析法

分别采用MicrosoftExcel对两本竞赛规则进行处理、分析和整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国际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的变化

3.1.1总则部分的变化

总则部分首次在项目中新增了有氧舞蹈和有氧踏板项目,并将集体六人操改为集体五人操,意味着器械类健美操正式纳入国际比赛项目的序列。

由表1可以看出,在同分数判决时,以往依次以最高完成分、最高艺术分、最高难度分、考虑全部完成分、考虑最高的三个完成分、考虑最高的两个完成分、考虑最高的完成分、同样适用于艺术分和难度分取决名次。但新规则规定,只看最高完成分、最高艺术分、最高难度分取决名次,若得分依旧相等,则并列。在团体排名中,任何名次出现得分相等,则并列。

出场顺序中,人性化地新增了一条“十分钟法则”:为了保障运动员的健康和安全,国际体联规定运动员参加多个项目决赛时,两项比赛需有十分钟的恢复时间。

由表2可以看出,新规则中所有项目都改用10m×10m场地。但国家预备组和年龄一组(单人、混双、三人)、年龄二组(单人)还将继续使用7m×7m场地。单人操动作的完成路线将随场地变大而增大。

3.1.2艺术评分的变化

艺术裁判是对成套创编的艺术性进行打分。在竞技健美操特点的基础上,成套创编内容必须完美结合,将健美操这一体育运动转化为一种富有创造性和独特性的艺术体现。

从表3可以看出,艺术评分中表现和音乐的分值有了显著变化,由之前的3分升到了6分,将之前规则中的三点评分要求细化为五点。由此可见新规则对教练员成套编排能力要求更高,运动员艺术表现能力要求更多。

3.1.3完成与难度评分的变化

完成裁判评分取决于难度动作、动作编排和混双、三人、五人的一致性。新规则中更具体地说明了每一项的标准和减分,完成分是以扣分形式评分,根据错误程度减分。

由表4可以看出,新规则中规定了成套动作中最多允许做10个难度,必须完成每个难度组别中的至少一个难度,其中方面难度最多不超过5个,C组落地成俯撑类难度最多不超过2个,C组落地成劈腿难度最多不超过2个。而对于混双、三人、五人,必须完成每个难度组别中至少一个难度动作,所有运动员必须同时或依次,相同或不同方向完成相同的难度动作。难度总分是由所有全部难度分和组合加分相加,新规则将三人及五人(女子或混合)须除以的系数改为1.8(以往是1.9)。得分保留到小数点后3位。规则在以往基础上对各组别难度运用数量进行了相应规定,以使各个组别难度数量均衡,以防难度完成发展得不平衡。

3.1.4规则中难度的变化

由表5可以看出,新规则将A类和B类中部分难度的分值降低,根据难度变化来看,新规则首次减少了跳与跃难度的数量,增加了动力性和静力性力量中高分值的难度动作,对于发展潜力的难度相应给予加分,而对一些随着体能增加而容易完成的难度动作相应减分或者删除。

从表6可以看出:新规则新增了技巧类难度,将简单体操中的动作融入健美操成套当中,说明新规则在不断吸取其他项目的技巧动作元素。在新规则未出台之前,是不允许在成套动作中出现技巧动作的。新规则明确规定,在一个成套里只能出现2次,而且不能出现技巧连接,技巧动作出现超过2次后,每多一个由裁判长扣0.5分。

3.2新规则指导下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

3.2.1竞技健美操中操化动作创编的发展趋势

健美操除了是一项体育运动,还可以成为富有创造性和独特性的艺术体现。新规则中大大提高了艺术分值中表现和音乐的比例,对动作创编艺术性提出了更为细化的评判标准,在主体内容、空间运用和表现力三个方面进行了特殊的强调,要求操化动作更具表演力,突出鲜明的主题思想,讲究不同层次空间的艺术结合。操化动作在展示力与美的同时,追求艺术的思想性和独特性。

3.2.2竞技健美操中难度技术的选择和训练的趋势

根据难度变化来看,新规则首次减少了跳与跃难度的数量,增加了动力性和静力性力量中高分值的难度动作,对于发展潜力的难度相应给予加分,而对一些相对容易完成的难度动作进行减分或者删除,并且新增了许多技巧类难度。由此可见,新规则的变化不仅是艺术创编要求的提高,同时难度动作的难度也在不断提高,完成难度的难度系数随之增加。

3.2.3竞技健美操中成套动作完成质量的趋势

成套动作的完成度在某种程度上是艺术和难度完成的综合评价,是评价成套动作的重要标准。新规则中缩短了比赛时间,扩大了比赛场地,托举次数减少到了2次,对教练员的动作编排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规则对完成分加大了扣分力度,要求运动员高质量地完成成套动作。

3.3新周期竞技健美操教学和训练的对策与方法

3.3.1关注新周期规则的变化和发展

新规则的变化都是随着竞技健美操的趋势发展的。当今竞技健美操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而竞赛规则是技术发展的杠杆。因此,要求教练员、运动员必须很认真地钻研规则,理解规则,分析发展趋势,紧跟当前国际竞赛步伐,力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3.3.2注重竞技操化动作创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竞技健美操本身的动作特点就是具有很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要求动作有一定的力度和弹性。新规则的出台,在操化动作的创编上要求更具有多样性、创新性和多元化。要有足够数量的难度动作,还要保持健美操的特色,同时感染观众和裁判,多吸取其他元素,让成套动作的美得以充分展示。

3.3.3加强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提高难度动作的系数和完成质量

难度动作是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规则不仅提升了难度动作的系数,同时加入了体操技巧难度动作。教练员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应不断提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状态,不能仅局限在原有难度训练的基础上,应尝试其他项目大而美的难度的练习和融入,加大动力性和静力性难度动作训练和教学,保持各组难度动作之间均衡发展。

4.结语

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不仅是裁判员公正、准确地评分的依据,还是教练员运动员赛前训练和参赛的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新规则重新修订了FIG中艺术评分的内容;采用插入图表的方式使完成分的扣除变得更加简明;审核了动作最低要求并重新调整的部分难度动作的价值;将所有成套时间更改为130s,并将之前的12个难度改为10个难度;修订了三人和集体项目中的难度分系数;将混双、三人和集体五人项目托举减少至2次;把以往六人操项目改为五人操;将所有成年组的比赛场地都改为10m×10m;增加了有氧舞蹈和有氧踏板比赛等。新规则更加具体和清晰地展示了竞技健美操的评分要求,让教练员能在日常训练中更完整地指导训练。

参考文献:

[1]国际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2009——2012[M].国际体操联合会,2009.

生猪生产新周期特点及变化规律 篇4

一、生猪生产新周期的特点

生猪生产新周期是从2006年6月份以后开始的, 此轮周期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 价格变化走向符合前几个周期的规律, 2006年7月份回升, 经历了3个月到9月份猪粮比突破1∶5.5, 经历6个月到12月份突破1∶6。 (2) 猪粮比达到1∶6以上后, 连续出现价格大的跳跃, 2007年5月至8月每月毛猪价格上涨1元左右。 (3) 过去我们把养猪效益分为四个等次。猪粮比在1∶5.5以下为亏损区, 1∶5.6~6为低收入区, 1∶6~6.5为中等收入区, 1∶6.5以上为高效益区, 这一周期高效益区间维持的时间将最长。上一周期在1∶6.5以上为7个月, 而这一周期刚运行一半, 猪粮比在1∶6.5以上已有8个月, 今后还将维持一段时期。 (4) 这一周期仔猪价格、生猪收购价格、猪肉价格、猪粮比均创历史新高, 并且比前四个周期有大幅度上涨。

二、新周期特点的原因分析

出现以上这样情况的原因分析:一是周期波动规律所致。2007年我国生猪价格正处于新一轮的回升期, 这是造成2007年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 是内因。价格上涨幅度偏高是受到外力的同时作用。也就是说, 我国生猪价格周期性变化的趋势是短期内不可改变的, 外因对变化的影响只能表现在提前或推迟价格变化的出现, 增大或降低变化的幅度, 对周期时间的长短也会产生影响。这次价格上涨的外力主要包括饲料成本大幅上涨, 疫病严重, 生猪数量有所减少, 消费刚性增长, 其他成本也在增加等, 加速了价格回升速度, 增大了上涨幅度。二是饲养成本的大幅上涨推动生猪价格上涨。2007年玉米价格持续上涨。1月份玉米价格为1.5元/kg, 之后每月环比上涨1%左右, 到12月份玉米价格上涨加快, 环比涨4.1%, 达到1.76元/kg, 比历史最高的1995年10月份1.73元/kg高0.03元, 创1994年以来新高。2007年全年玉米平均价格为1.61元/kg, 同比增长18.4%。豆粕、鱼粉等原料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目前, 每500 g猪饲料比去年同期上涨0.2元左右, 仅饲料一项, 就增加成本100元左右 (育肥4个月, 用饲料250多千克) 。加上防疫费、人工费、排污费等的增加, 规模猪场每头猪生产成本同比增加200元左右。三是产业间比较效益不平衡。近年来, 城市职工收入增加较多, 农民收入连续四年较快增长, 社会保障也不断完善, 城乡居民收入有大的改善。农民进城务工收入也在增加, 同时还不许拖欠。从产业间比较, 工业企业效益增加, 农

现代畜牧兽医

民种粮收益提高。其他行业从业人员收入的增加, 促使养猪生产者期望获得比以往更多的收益。对于大规模饲养者来讲, 可以体现规模效益, 而散养户养猪效益与外出务工效益比较已经不合理。以养10头育肥猪为例, 饲养4个月, 每头猪纯利润200元, 共挣2 000元 (这是按效益较好的水平计算的, 一个周期3年, 很短时间每头能赚200元以上, 大部分时间低于这水平) , 而外出务工可以获得4 000元, 甚至更多的收入, 还不需要本钱。更重要的是养猪每头要投入1 000元成本, 一旦生猪价格下跌, 就会赔本, 如果遇到疫情, 将血本无归。养猪比务工投入多、风险大, 常常出现亏本。要使养猪与务工得到同样的收益, 必然要提高生猪出售价格。四是对猪肉消费的增加拉动了生猪价格上涨。经济持续增长, 城乡购买力不断增强, 对生猪价格上涨有明显的推动作用。2007年以来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均在增长, 城市消费在不断增强, 尤其对副食品的需求增加, 农村市场的启动也比较快。目前我国转移农村劳动力1亿多人, 加上乡镇企业从业人员2亿多, 这部分人进城了, 或者不从事农业了, 由养猪群体变成吃肉群体, 并且由于收入增加了, 吃猪肉比原来要多, 等于启动了农村市场。五是物价指数的增长带动了生猪价格上涨。去年12月份物价指数同比上涨6.9%, 对生猪价格必然有影响, 尤其是生猪生产上游产品的涨价, 对生猪价格上涨产生推动。六是2007年生猪产品价格偏高是事实, 但与2006年“卖猪难”的低价格水平相比也是增幅偏高的原因之一。2007年全年仔猪、生猪、猪肉价格与2004年全年平均价格相比, 分别上涨45.3%、38.0%、36.7%, 而2007年比2004年生产的综合成本应上涨30%左右。这样比较, 可以看出涨幅并不是超常规的大。

三、生猪生产后期走势判断

总的判断是, 这一周期生猪生产综合成本有很大增加, 生猪产品价格上了一个大台阶。今后低成本养猪的情况不会再出现, 低价格吃猪肉的现象也不可能再发生, 无论是管理者, 还是生产者、消费者均应有明确认识, 适时调整心态和思路, 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应对。目前生猪产品处于高价位区, 后期判断就是判断这种状况能维持多久, 也就是说下一个“卖猪难”什么时候出现。

周期变化 篇5

发展由来

厄尔尼诺一词源自西班牙文El Nio,原意是“小男孩”或“小女孩”,也指圣婴,即耶稣,用来表示在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全世界出现的异常天气,有范围广、灾情重、时间长等特点。

在这一系列异常天气中,科学家发现一种作为海洋与大气系统重要现象之一的“厄尔尼诺”潮流起着重要作用。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的译音,原意是“神童”或“圣明之子”。相传,很久以前,居住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一带的古印第安人,很注意海洋与天气的关系。

他们发现,如果在圣诞节前后,附近的海水比往常格外温暖,不久,便会天降大雨,并伴有海鸟结队迁徙等怪现象发生。古印第安人出于迷信,称这种反常的温暖潮流为“神童”潮流,即“厄尔尼诺”潮流。

形成原因

当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从而形成大范围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传统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导致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区迎来反常降水,另一些地方则干旱严重。

在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赤道表面东风应力把表层暖水向西太平洋输送,在西太平洋堆积,从而使那里的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升高。而东太平洋在离岸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产生离岸漂流,造成这里持续的海水质量辐散,海平面降低,下层冷海水上涌,导致这里海面温度的降低。上涌的冷海水营养盐比较丰富,使得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食物。鱼类的繁盛又为以鱼为食的鸟类提供了丰盛的食物,所以这里的鸟类甚多。由于海水温度低于气温,空气层结稳定,对流不宜发展,赤道东太平洋地区降雨偏少,气候偏干;而赤道西太平洋地区由于海水温度高,空气层结不稳定,对流强烈,降水较多,气候较湿润。

当东南信风异常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水上翻异常强烈,降水异常偏少;而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偏多。这就是所说的拉尼娜事件。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相反,指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降低。两种现象都与全球气候有密切联系,可能导致极端天气出现的几率增加。

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许多观测事实还表明,厄尔尼诺事件通过海气作用的遥相关,还对相当远的地区,甚至对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环流变化也有一定影响。研究发现,当厄尔尼诺出现时,将促使日本列岛及我国东北地区夏季发生持续低温,有的年份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有偏少的趋势。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地球表层环境的整体性:一个圈层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圈层的变化,一个地区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地区的变化,局部的变化也会引致半球甚至全球环境的变化。

运行周期

厄尔尼诺是一种周期性的自然现象,大约每隔7年出现一次。科学家通过对全球气候的研究,认为厄尔尼诺不是一个孤立的自然现象,它是全球性气候异常的一个方面。在正常年份,秘鲁西海岸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都受一股冷洋流控制,有一个范围很大的天然渔场。一旦出现气候异常,东太平洋的冷洋流即被一股暖洋流所代替。厚度达30多米的暖洋流覆盖在冷洋流之上,使大量冷水性的浮游生物遭到灭顶之灾,纷纷逃离或死亡,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科学研究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在正常年份,南美洲的西海岸有一条冷洋流――秘鲁洋流――环绕着。洋流里含有丰富的浮游生物,因而鱼量很大(鱼以浮游生物为食)。在东太平洋上空存在着一个反气旋(即高气压区域),热带信风于是在太平洋从东向西吹,风中包含大量水汽,使澳洲和印度尼西亚普降大雨。 但是,有时候反气旋向西太平洋移动,从而导致信风由西向东吹,并推动海水上层的暖洋流覆盖秘鲁冷洋流,使后者的温度猛升3℃―6℃。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这种反常现象可持续几个月,它严重扰乱正常气候,并危害沿岸有关国家的生活条件。譬如,在1982―1983年的冬季,生活在秘鲁沿海太平洋中的鱼纷纷逃向大海深处,使原本丰富的渔业资源一落千丈,该国的捕鱼业顿时破产。同样,在1983年,澳洲和印度尼西亚备遭干旱和沙暴的折磨。飓风恣意袭击玻利尼西亚,而在平常年份该群岛并无这种灾祸。那一年全球范围气候异常.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气象学家对厄尔尼诺的研究,还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事。他们查阅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30余年的天气档案,发现几次重大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都出现过全球性的天气异常。1972年的全球天气异常,就与当年厄尔尼诺暖流特别强大有关。这一年我国发生了新中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全国性干旱。与此同时,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却发生了严重洪水,非洲突尼斯出现了2一遇的特大洪水,秘鲁出现了40年来最严重的水灾。1982年底又出现了厄尔尼诺暖流,东太平洋近赤道地区的海水异常增温,范围越来越大,圣诞节前后,栖息在圣诞岛上的1700多只海鸟不知去向;接着秘鲁大雨滂沱,洪水泛滥。到1983年,厄尔尼诺现象波及全球,美洲、亚洲、非洲和欧洲都连续发生异常天气。

据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是由于水下火山熔岩喷发引起的。熔岩从大洋底部地壳断层喷出,将巨大的热量传给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流,使海水增温变暖,从而导致东太平洋海区水温及海流方向的异常。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基于高质量的空气温度数据,提出一种新方法,可提前6个月到一年及时精准地预报厄尔尼诺的发生。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该研究的合著者、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主任汉斯・约阿希姆・舍恩胡贝尔说:“给受到影响地区的人们提供更多的预警时间做准备,以避免一些厄尔尼诺现象所带来的最坏影响是关键。”新方法采用一种在物理学和数学交叉学科前沿方法论的网络分析,数据来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200多个测量点,其对于在太平洋遥远的站点之间有关气候变暖的互动研究至关重要。

根据舍恩胡贝尔开发并测试的这种新方法,不仅可将预报时间提前,也增强了可靠性。事实上,新方法在正确预测出不存在厄尔尼诺事件。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几摄氏度。太平洋广大水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使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发生变化,其中最直接的现象是赤道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海平面气压的反相关关系,即南方涛动现象(SO)。在拉尼娜期间,东南太平洋气压明显升高,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气压减弱。厄尔尼诺期间的情况正好相反。这种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和关联,气象上把两者合称为“恩索”(ENSO)。这种全球尺度的气候振荡被称为ENSO循环。该研究着重于气候变暖事件,而在一般情况下,厄尔尼诺年后随之就是拉尼娜年。

舍恩胡贝尔说:“现在还不清楚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变暖将在何种程度上影响ENSO模式。然而,后者往往算得上是地球系统中所谓的引爆元素,这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气候变化可能会经历相对突然的转变。从地球过去的一定数据来看,较高的全球平均温度可能增加振荡幅度,所以正确的预测变得更加重要。”

母猫发情周期阴道上皮细胞的变化 篇6

一般雌性哺乳动物是由孕激素与雌激素共同作用调节生殖活动,雌激素对诱导发情起重要的作用,阴道上皮的变化就是主要由于雌激素的作用引起的,这种变化可以 在阴道上 皮细胞的 涂片上表 现出来[2]。试验利用激素诱导母猫的发情周期,观察阴道上皮细胞的变化,并由此确定母猫所处的发情阶段。

1 材料

1. 1 动物

卵巢摘除手术60 d的健康母猫4只: 1号猫体重4. 1 kg,2号猫体重4. 0 kg,3号猫体重4. 4 kg,4号猫体重4. 2 kg。

1. 2 药品试剂及器械

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黄体酮注射液,舒泰,甲醇,姬姆萨染料粉沫,甘油,灭菌生理盐水,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可调微量移液器,注射器。

2 方法

2. 1 发情周期的人工模拟

卵巢摘除术后60 d的猫视为处于乏情期,术后80 d开始试验,计为试验第0 d。试验第1 d为发情前期,试验动物按每千克体重0. 1 mg注射雌二醇2次; 第2 ~ 7天为发情期,试验动物按每千克体重0. 25 mg注射雌二醇2次; 第8 ~ 28天为发情间期,其中第8 ~ 14天试验动物按每千克体重0. 1 mg注射孕酮,第15 ~ 28天试验动物按每千克体重0. 15 mg注射孕酮; 第29 ~ 49天为乏情期,停止注射药物。注意每天2次注射药物的时间间隔为8 h。

2. 2 阴道上皮细胞采样、涂片和观察

2. 2. 1采样安排发情前期采样1次; 发情期每2 d采样1次,即试验第3天、第5天、第7天采样; 发情间期每7 d采样1次,即第14天、第21天、第28天采样; 乏情期每7 d采样1次,即第35天、第42天、第49天采样。每次采样均在当天第一次注射药物前进行[1]。

2. 2. 2采样方法将猫俯卧保定于实验台,保持阴道水平,分开阴门,将浸有生理盐水的灭菌棉签斜向上( 约与水平面呈30°角) 插入阴道1. 5 cm左右,然后保持水平再插入1 cm左右。轻转棉签2 ~ 3圈,分别于猫阴道的背面,腹面及侧面进行擦拭,以得到阴道上皮细胞[2]。

2. 2. 3涂片和染色将采样棉签沿载玻片中心均匀涂抹,获取阴道细胞涂片,记录样品序号。涂片经甲醇固定干燥后,滴加适量的姬姆萨染色液,染色15 ~30 min,或染色数小时至24 h,取出水洗,烘干[3]。

2. 2. 4观察用光学显微镜( 4×10倍) 观察涂片,视野范围内从左到右、从上至下随机数出300个阴道细胞,根据形态分为基底层细胞、旁基层细胞、中间层细胞和表层细胞,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并计算各类细胞所占的百分数[4]。

3 结果

3. 1 发情前期阴道上皮细胞样品观察结果

未用激素诱导前,4只猫外阴部干燥,无肿胀,颜色正常,饮食欲正常。此时猫的阴道上皮细胞边缘光滑,轮廓清晰,核质分明( 见220页彩图1) ,各种形态阴道上皮细胞的个数见表1。

3. 2 发情期阴道上皮细胞样品观察结果

连续注射雌二醇5 d后,猫进入发情期,阴道上皮细胞核深染,核质分明,边缘开始出现锯齿状( 见220页彩图2 ) ,各种形态阴道上皮细胞的个数见表2。

3. 3 发情间期阴道上皮细胞样品观察结果

连续注射孕酮3 d后,猫进入发情间期,阴道上皮开始出现大量完全角化细胞( 见220页彩图3) ; 连续注射孕酮7 d后,猫完全进入发情间期,具体表现为: 阴门肿胀,前肢趴地,背部拱起,尾巴偏翘,后肢左右交替踏步,频繁翻滚。阴道上皮细胞中完全角化细胞数目达到最大值,细胞核浓缩,部分细胞核碎裂,核质深染,而细胞边缘不圆滑( 见220页彩图4) 。连续注射孕酮15 d后,母猫仍处于发情间期,但行为开始回归正常,发情行为逐渐减少,外阴部没有明显变化,阴道上皮细胞边缘恢复圆滑( 见220页彩图5) 。各种形态的阴道上皮细胞数目见表3。

3. 4 乏情期阴道上皮细胞样品观察结果

停止注射孕酮后,母猫发情表现迅速减少,阴道分泌物也随之减少。阴道上皮细胞以细胞边缘光滑、细胞核深染、细胞质较淡、核质分明的中间层细胞为主,伴有数量不等的角质化表层细胞( 见220页彩图6) 。各种形态阴道上皮细胞的个数见表4。

4 讨论

利用外观观察法进行发情鉴定,在动物发情鉴定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研究结果表明: 雌性动物发情时常表现精神不安、活动量增加、食欲减退甚至拒食、外阴部充血肿胀、对周围环境或雄性动物的反应敏感等[5,6]。在本次试验中,试验母猫在发情期及发情间期的前期开始接受公猫的爬跨,与其发生交配行为。有研究表明: 通过外观观察法鉴定发情往往比实际的发情周期要推后,影响最佳配种时间的选择。但雌性动物在发情周期中卵巢中激素的生成呈周期性变化,发情前期雌激素水平开始升高,发情期雌激素水平达最高峰,交配排卵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与此同时孕酮升高,并持续整个发情间期,因此可以通过检测雌性动物的激素水平来确定其是否发情,从而确定最佳配种时间[7]。若是通过对每只猫检测其激素水平来确定是否发情在目前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经济的。经观察发现,激素周期性变化的同时,阴道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阴道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在发情前期,雌激素分泌开始升高,但是血液中雌激素含量还较低,对阴道上皮的刺激也少,所以阴道上皮细胞增殖速度缓慢,脱落到阴道腔中的细胞较小,常呈椭圆形或近圆形[7,8]。发情期血液中的雌激素含量达到高峰。雌激素可刺激阴道上皮增厚,上皮细胞迅速发育,体积变得大而扁平,常呈大方块、多边形,有钝角,细胞彼此连接较疏松,易于脱落[9,10]。当猫进入发情前期时,在雌激素作用下,整个生殖道开始充血水肿,黏膜层增厚,黏液分泌增多,阴道涂片上皮细胞出现角化,并随发情期的临近,无核的角化上皮细胞数量逐渐增加。这与奚晋弗等[11]报道的小灵猫发情期阴道上皮细胞变化规律相符。另外,整个发情周期的四个阶段是一个逐渐变化的周期性过程,所以阴道腔脱落的细胞也是逐渐转变的。由此可见,发情周期中阴道内脱落的细胞,其形态结构的变化主要是受发情周期中雌激素变化的影响,所以通过阴道细胞涂片法可以比较准确地区分发情周期的每个阶段[11]。

试验中发情期涂片观察发现: 发情期开始时完全角化的上皮细胞数量占整个涂片细胞的60% 以上,有时甚至可达90% ,因此可以将第1次观察到角化细胞≥60% 作为猫发情期开始的依据。另外还发现由于猫个体的差异及其对药物的代谢率的不同,不同猫发情间期阴道涂片中角化细胞≥60% 的维持时间各有不同,一般发情期猫角化细胞的维持时间在2 ~ 3 d,个别猫可以持续1周,而正常的没有摘除卵巢的猫,阴道涂片中角质化细胞≥60% 的时间可以持续2 ~ 3周,发情期持续时间较长。

试验中发情间期涂片观察发现: 注射孕酮后第4天,阴道涂片表皮细胞角质化明显,动物表现出一定的发情行为并逐渐加强,这与预期的结果不一致。动物在初情期,在发情季第1次发情和产后第1次发情也往往表现不典型,最有可能是此前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没有孕酮的作用,雌激素的作用因为缺少少量孕酮所带来的协同作用而不能充分表现出来。在本试验中,动物已经摘除卵巢较长时间,处于无卵巢激素状态,性中枢和生殖道对雌二醇的反应略显迟钝; 在注射孕酮后,雌二醇的作用才充分表现出来,发生了阴道上皮角质化; 随着继续注射孕酮,雌二醇的作用消失,孕酮作用占优,生殖道上皮去角质化,动物发情表现停止。

本试验应用激素诱导发情模拟动物发情周期,通过阴道细胞的变化对发情周期做出鉴定,对于哺乳雌性动物的发情鉴定和繁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注: A. 中间层细胞,细胞核质分明,细胞; B. 旁基层细胞,细胞核,细胞边缘整齐光滑; C. 箭头所,细胞边缘稍有不光滑。

注: A. 中间层细胞,细胞核深染; B. 表,细胞边缘呈锯齿状; C. 表层,细胞核分裂,细胞出现折叠。

参考文献

[1]张美荣,寸彦铭,赵秀全,等.母猪发情鉴定与适时配种[J].养殖与饲料,2011(3):9-11.

[2]刘剑郁.黄体酮在抑制警犬发情中的应用[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1(6):49.

[3]董文阳,蒋春阳,郑胜,等.猫妊娠期卵巢的组织学观察[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9上):54-55.

[4]鲍文玉,刘云海,郭勇,等.家猫非繁殖季节诱导发情配种后排卵时间的确定[J].中国畜牧兽医,2008(10):72-74.

[5]张家骅,董恩娜.猫的生殖生理[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4(3):37-39.

[6]刘广振,唐冬生,陈红玲,等.母牛的发情特征与发情鉴定[J].中国牛业科学,2006(5):93-95.

[7]石旭东,白彪玲,张金芳,等.母猪的发情与发情鉴定[J].猪业科学,2013(4):56-58.

[8]王宏娟.肉用母牛发情周期体内生殖激素变化规律与早期妊娠诊断技术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9]李生虎,张秀陶.规模化牧场奶牛发情鉴定方法探讨[J].山东畜牧兽医,2014(6):25-26.

[10]靳玉文,卢向东.阴道内容物检测法在鉴定兰狐发情周期中的应用[J].黑龙江动物繁殖,1999,7(1):14-15.

周期变化 篇7

关键词:绵羊,多浪羊,阴道涂片,发情周期,细胞类型

多浪羊是新疆特有的地方品种,具有抗逆性强、繁殖性能高、繁育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快、母羊利用率高等特点,是研究季节性繁殖机制的良好素材。在季节性繁殖机理研究过程中,准确划分绵羊发情周期是关键。目前,有关绵羊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发情期、发情后期、发情间期、发情前期)的划分主要是以试情法、阴道直接观察法等方法为主[1]。试情法能较准确地确定绵羊的发情周期,但是由于气候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绵羊会表现出隐性发情,给试验带来较大误差[2]。阴道直接观察法能比较直观、快速地把握绵羊的发情情况,但是需要操作者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因此不能被大部分科研工作者接受。阴道涂片法是一种通过阴道细胞类型比例变化对发情周期不同阶段进行鉴定的细胞学检测方法,其优点是比较准确,许多学者在小鼠、猫、绵羊等动物模型上均取得了较理想的试验结果[3],但是中间利用染色来确定每种细胞需要1~2 h,甚至更长时间,耗时耗力。研究旨在提供一种简便而实用的阴道涂片直接镜检方法,该方法能够对阴道细胞类型变化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并判断多浪羊所处发情周期的不同阶段。

1 材料

1.1 试验动物

3~4岁多浪羊母羊10只,8月份购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小海子种羊场。隔离饲养30 d,经观察均无异常后于新疆农垦科学院种羊场进行统一饲养,给予充足的饲料及饮水。

1.2 仪器及试剂

普通光学显微镜,Olympus公司生产;移液枪,Eppdendorf公司生产;生理盐水、载玻片,均由南通天盛实验器材有限公司生产。

2 方法

2.1 公羊试情及发情周期观察

分别于每天8:00、20:00进行公羊试情,观察记录每只试验羊的发情时间及其大致规律,持续观察1~2个情期,待其发情周期稳定后进行试验。

2.2 阴道分泌物采集

随机挑选发情表现正常的5只多浪羊进行正式试验。从第2个情期开始跟踪采集绵羊的阴道分泌物,制备涂片进行细胞观察,每天1次。具体方法为将移液枪(tip头内提前吸入20 μL生理盐水)插入绵羊阴道顶端,不要太深,吹打2~3次后吸取阴道分泌物,放入0.2 mL EP管中。

2.3 阴道涂片直接镜检

制备涂片时先将分泌物反复吹打均匀,然后吸取1滴放在载玻片上。每个个体用1个载玻片,确保无污染。将载玻片置于光学显微镜上,根据细胞特点区分不同细胞类型并对每种细胞逐一计数,同时记录结果。对试验结果进行t检验,确定差异是否显著。

2.4 绵羊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判定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4]介绍的阴道涂片中细胞类型变化特点来划分绵羊发情周期的不同阶段。

3 结果与分析

3.1 多浪羊适应性观察

在最初的2~3 d,试验羊均表现为食欲低下,警惕性高;5 d后食欲逐渐恢复正常,偶有食欲差的表现;10 d后所有羊完全恢复正常,精神状态及食欲表现良好;30 d内有10只羊先后出现发情状况。

3.2 多浪羊发情周期不同阶段阴道细胞涂片镜检

阴道细胞主要由角质化细胞、有核上皮细胞和白细胞组成。发情前期绵羊阴道涂片中主要以上皮细胞为主(见图1 A1、A2),形态为圆形、有核,而角质化细胞核白细胞数量很少;发情期绵羊阴道涂片中角质化细胞占大多数(见图1 B1、B2),角质化细胞形态不规则,无核,多为柳叶型,白细胞和上皮细胞数量很少;发情后期绵羊阴道组织涂片中上皮细胞、角质化细胞以及白细胞数量相近(见图1 C1、C2);发情间期绵羊阴道涂片中以白细胞居多(见图1 D1、D2),形态为圆形,体积小,而角质化细胞核上皮细胞数量很少。

绵羊无污染的阴道涂片在发情前期(A1、A2)、发情期(B1、B2)、发情后期(C1、C2)、发情间期(D1、D2)的显微镜照片,箭头所指的位置分别为白细胞、上皮细胞、角质化细胞;左图和右图分别 为10倍和40倍物镜下的视野图,无需聚光镜。

3.3 发情周期各阶段持续时间(结果见表1)

3.4 发情周期各阶段阴道涂片中3种细胞所占比例(结果见表2)

注:同列数据肩标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大写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2可知:发情前期的未角质化上皮细胞极显著多于其他2种细胞(P<0.01);发情期的角质化细胞占绝大部分(P<0.01),而未角质化的上皮细胞也极显著多于白细胞(P<0.01);发情后期3种细胞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间期白细胞数量极显著多于其他2种细胞(P<0.01),未角质化的上皮细胞极显著多于角质化细胞(P<0.01)。

4 讨论

小鼠与大鼠阴道涂片法检测结果表明:小鼠与大鼠阴道细胞主要有上皮细胞、角质化细胞、白细胞,在发情周期不同阶段这3种细胞比例存在规律性变化[1,5]。刘丕刚等[2]研究发现:绵羊阴道细胞主要成分包括上皮细胞、角质化细胞、白细胞及细胞碎片。研究结果显示:多浪羊阴道分泌物中的细胞成分为上皮细胞、角质化细胞、白细胞,有文献报道不同种动物发情周期阴道分泌物主要成分基本相同,揭示了大部分动物生殖系统的关联性。

刘丕刚等[2]报道:在绵羊发情周期中,发情前期主要以有核上皮细胞为主,白细胞数量极少;发情期角质化细胞占大部分,几乎没有白细胞;发情后期有核上皮细胞数量最多,角质化细胞次之,白细胞最少;发情间期有核细胞数量最多,角质化细胞数量最少。试验结果表明:在多浪羊发情周期不同阶段,阴道分泌物中均可检测到3种细胞,但细胞比例有所变化,推测发情周期阴道腔脱落的细胞是一个连续的、逐渐变化的过程。发情后期与发情间期3种细胞所占比例与刘丕刚等[2]报道的有一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不同绵羊品种其阴道腔细胞脱落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有关。发情期角质化细胞占大多数,明显多于其他2种细胞;发情前期主要细胞成分为有核上皮细胞,远远多于其他2种细胞,这可能是由于发情周期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大幅度地影响了阴道脱落细胞结构的变化。因此,在绵羊中依据有核上皮细胞和角质化细胞的变化,可以简单、有效地区分和鉴定绵羊的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发情间期[6]。

绵羊的繁殖周期即发情周期,是指绵羊生殖器官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周而复始(非繁殖季节及怀孕期除外),一直到机能活动停止。根据卵巢、生殖道及母畜行为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可将1个发情周期分为相互衔接的4个时期,即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及发情间期。在动物生殖和激素水平测定的相关试验中,常常需要较准确地确定不同发情时期的具体范围[4]。研究根据阴道涂片法确定多浪羊的发情时间,发情后期(4±1)d、发情间期(9±3)d、发情前期(16±3)d、发情期(2±1)d,这与赵兴绪[7]报道的绵羊发情周期不同阶段时间长短相一致,说明根据细胞类型确定绵羊发情周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张森,谭建华,王新,等.大鼠发情周期各阶段的阴道细胞变化观察[J].动物医学进展,2006,27(2):69-72.

[2]刘丕刚,谭景和,张秋明,等.阴道涂片法确定绵羊情期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3(3):1-3.

[3]俞慧珠.小白鼠胚胎发生[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4]MARCONDES F K,BIANCHI F J,TANNO A P.Determination of theestrus cycle phases of rats:some helpful considerations[J].Braz JBiol,2002,62(4):609-614.

[5]丁玉龙,孙莉,李亚利.小鼠阴道涂片三种方法比较[J].实验动物科学,2010,27(1):67-69.

[6]秦清明,程浩,周劲松,等.犬发情周期的人工模拟和阴道细胞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2010,46(4):33-34.

周期变化 篇8

大功率对数周期天线是我台100k W短波发射机使用的发射天线, 使用中发现发射机反射功率变大。为了使发射机和天线能够匹配更好, 传输效率更高, 运行更加稳定, 保证安全播出, 我们对天线进行了测试, 在与天线出厂的相关参数进行了比对后, 对天线电气参数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拟定了天线改造计划。

1对数周期天线工作原理简介

对数周期天线是一种宽频带天线, 结构简单, 频带宽, 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天线的特性随频率的对数做周期性变化, 而在谐振频率之间, 天线的特性是波动的。

当天线被激励时, 在集合线上产生一个TEM型传输波自天线末端向顶端方向辐射, 这部分长度接近于λ/2的偶极子和它们连接的集合线称为作用区, 对天线的辐射起决定作用。在作用区之前是一些比λ/2短得多的偶极子, 从集合线上耦合的能量很小, 对天线的辐射场贡献不大, 但它们作为集合线的电容负载对天线的输入阻抗和确立天线与作用区的耦合起重要作用。这些偶极子和它们连接的集合线称为传输区, 传输波经过作用区之后, 能量将衰减15d B以上, 所以在作用区以后比λ/2长的偶极子对天线的辐射场也不产生什么影响, 这些长偶极子所在的区域称为非作用区, 当工作频率增高时, 三个区域都向顶端移动, 频率降低时则向末端移动, 但仍然保持结构形式和电尺寸不变[1]。对数周期天线工作原理示意图见图1。

2我台天线基本情况

2.1天线参数及尺寸

我台使用的是斜架式水平对数周期天线, 低频端挂在26m高自立塔上, 高频端挂在4m高自立塔上, 四角挂在地面边吊索地锚拉环上。集合线长48m, 完成对17对短波振子的馈电。整个天线面尺寸为:80m×60m×26m。天线外形图见图2。

电气技术参数:

频率范围:4.5MHz~22MHz;

驻波比:≤2;

天线增益:6d B~8d B;

极化方式:水平极化;

功率容量:≥150k W (M=100%) ;

天线接口:发射机出口与天线连接为300Ω平衡双馈线。

2.2天线振子

天线幕本身设计阻抗为250Ω, 工作频率为4.5MHz~22MHz。选取最长振子一臂为最低工作频率的λ/4, 即16.67m, 通过计算, 可得出每根振子的长度和间距。具体见表1。

2.3变阻线

发射机设计输出阻抗为300Ω, 使用300Ω四导线馈线传输电磁波。由于天线幕本身设计阻抗为250Ω, 与馈线连接必须进行变阻变换, 才能使300Ω馈线与天线幕设计阻抗250Ω的良好匹配。这里我们将馈线和阻抗变换线统称为变阻线。阻抗从300Ω到250Ω的变换采取阶梯变阻线来实现。对于四导线馈线, 可以按照公式:进行计算。D1为正负极导线的间距, D2为两正极以及两负极导线的间距, W为每节的特性阻抗, d为导线线径。四导线馈线示意图见图3。

选取阶梯变阻线的节数n=4, 每节阶梯线的长度L=5.60m, 具体数据如见表2。

变阻线根据其正负特性设计为正正、负负两个单片, 不同的线径用变径压套连接在一起;正正、负负用金属板相连, 正负之间用聚四氟乙烯板支撑。具体形式见图4。

2.4跳线设计

根据电气计算, 天线与馈线之间的连接跳线为四线制, 线径φ20mm;特性阻抗250Ω。跳线上端通过旋转螺套与集合线绝缘板金属帽相连, 下端通过连在跳线压套上的滚花自旋螺钉压紧在第一阶变阻线上;正正、负负间距分别用金属板相连, 正负之间用不同长度的聚四氟乙烯板支撑。具体尺寸及形式见图5。

3天线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3.1存在的问题和基本分析

在使用中笔者发现, 天线可以在4.5MHz到22MHz范围内的任意频点满功率 (100k W) 工作, 但是在一些频点与发射机匹配不好, 会造成发射机反射功率过大, 严重时甚至会停机保护造成停播。通过查看抄表记录, 发现该天线大部分频点工作时反射功率都比以前的记录值增大了, 虽然计算驻波比符合天线出厂给定的驻波比小于2的标准, 但是驻波比也在1.6~1.8之间, 既影响发射效率, 也对安全播出带来隐患。部分频率下发射机入反射功率和驻波比测量数据见表3 (入反射功率表未经校准, 仅供参考) 。

对天线匹配不好, 造成发射机反射功率过大的原因分析:

1.天线特性阻抗发生变化;

2.跳线特性阻抗发生变化;

3.四阶变阻线特性阻抗发生变化;

4.300Ω馈线特性阻抗发生变化;

5.振子只有17对, 理论上工作频段内的任一频点不可能都处于最佳谐振状态。

3.2对天馈线实测情况

笔者采用日本安立MS2024A网络分析仪 (Anritsu Ms2024A) , 通过采用不同变比的阻抗变换器, 对馈线和四阶变阻线到天线输入端进行了分段测试, 通过测量相应频率下的驻波比和阻抗的实部、虚部, 找到该天线的四阶变阻线在每阶上较为理想的尺寸。我们对从4.5MHz到22MHz间隔0.5MHz的所有频率以及表三中的10个频率进行测试, 选取典型的10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具体数据 (频率f (k Hz) 、驻波比S、阻抗实部R、阻抗虚部X) 见表4。

3.3数据分析和结论

第一组数据是从发射机馈线出口进行测试, 在低频端和高频端的某些频点驻波系数大于2的现象, 整个频段内最大值达到了2.43, 说明对于300Ω馈线而言, 经过四阶变阻线后馈线输入端的特性阻抗没有达到既定值300Ω。

第二组数据和第三组数据是在300Ω馈线末端、变阻线前端进行测试, 分别接入的是300Ω→50Ω变阻器和250Ω→50Ω变阻器, 两次测量中某些频点的驻波系数大于2, 而且第二组数据的驻波比最大值为2.93, 第三组数据的驻波比最大值为2.71, 说明实际使用的四阶变阻线没有将馈线的特性阻抗从300Ω变换为250Ω, 馈线输入端的实际阻抗值低于300Ω。

第四组数据和第五组数据是在跳线前端进行测试, 分别接入的是250Ω→50Ω变阻器和200Ω→50Ω变阻器, 两次测量中某些频点的驻波系数大于2, 而且第四组数据的驻波比最大值为2.47, 第五组数据的驻波比最大值为2.31, 同理说明实际使用的垂直下引线的下端处特性阻抗低于250Ω。

第六组数据和第七组数据是在集合线输入端进行测试, 分别接入的是250Ω→50Ω变阻器和200Ω→50Ω变阻器, 第六组数据的驻波比最大值为2.5, 第七组数据的驻波比最大值为2.1,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集合线输入端的输入阻抗为200Ω, 与天线出厂时的250Ω有变化。

在忽略传输线长度等对驻波比影响的情况下, 从以上七组数据可以看出, 天线部分频点驻波比过大, 发射机反射功率过大保护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集合线输入端的输入阻抗为200Ω, 与天线出厂时的250Ω有变化, 造成实际工作时天线与发射机阻抗不匹配。

4改造计划

通过上述分析, 解决天线目前存在的问题, 最简单、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将馈线特性阻抗从300Ω变换到200Ω, 跳线特性阻抗从250Ω改为200Ω, 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天线输入阻抗与馈线特性阻抗匹配的问题, 同时所需改进的内容少, 造价低, 容易实现。实现馈线特性阻抗从300Ω变换到200Ω, 四阶变阻线改进后的具体尺寸数据见表5。实现跳线特性阻抗从250Ω变换到200Ω, 跳线改进后的具体尺寸数据见表6。

通过逐阶的测试和分析, 将四阶变阻线的尺寸进行了改进, 在满足150m长300Ω馈线的功率容量和击穿电压的条件下, 使得在300Ω到200Ω变阻后能够保持很好的驻波比, 从而满足了该对数周期天线的各项指标要求。

参考文献

周期变化 篇9

信贷周期是指一种信贷紧缩和信贷扩张的周期性地交替往复出现的现象, 信贷周期通常是对经济增长周期做出的一个反应。按照凯恩斯的理论, 经济增长, 可能是由于投资的增加, 而投资增加来源于信贷的增长, 过快的信贷增长, 会带来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结果将导致物价水平上升。由此可见, 信贷周期变化与社会物价水平波动之间存在着某种千丝万缕的关系, 由于我国没有实行完全的市场利率政策, 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很多情况下与我国的情形并非完全相同。因此, 本文将从我国实际数据出发, 研究我国信贷周期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变化规律, 并对内在规律提出政策建议。

1 数据说明和统计描述

1.1 相关数据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 本文使用的数据为1978-2009年的数据, 且全部数据来源于《1986-2009中国金融年鉴》。相关数据见表1。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 (1986-2009)

1.2 相关统计描述

本文采用我国城乡居民各项贷款年度数据和增长率衡量信贷变化状况, 用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衡量物价运行状况。相应的变动趋势见图1所示。

从1978年至2009年我国信贷变化和CPI变化情况看:第一, 信贷总额与物价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第二, 贷款增幅与CPI增幅之间存在相关性, 但CPI变化比信贷变化要滞后一段时间, 符合信贷周期影响物价水平的的猜想, 但需要进一步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证明。

2 实证分析

2.1 模型构建与相关变量说明

信贷周期与CPI变化模型为:Yt=β0+β1Xt+μ

本文指定Yt、Xt分别代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增幅和年度信贷增幅;β0、β1为待估参数, μ为随机误差项。由于年度信贷增幅 (Xt) 可能存在滞后变量, 具体滞后期数将通过计算结果确定。

2.2 模型估计

由于无法预知信贷变化对物价水平影响的时滞期, 需取不同的滞后期试算。经试算发现, 在2阶阿尔蒙多项式变换下, 滞后期数取到3期, 估计结果比较合理。为了消除序列相关性的影响, 在Eviews软件包下, 2阶广义差分的估计结果为:

从估计的结果看, 部分变量t值较低, 但却有着较高的拟合优度与F, 说明变量Xt总体上对Yt的线性影响还是存在的。在5%的显著水平下, D.W=1.856>du, 表明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性。

2.3 Grange r因果关系检验

由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于滞后期长度的选择有时很敏感, 一般而言, 需进行不同滞后期长度的检验, 本文滞后期检验长度为5, 检验结果见表2,

3 结论与建议

3.1 相关结论

通过以上对我国1978-2009年我国贷款总额与CPI数据的实证研究, 我们得出如下两个基本结论:

3.1.1 从图一可以看出:

一方面, 我国信贷的确存在周期性的变化, 1984-1988年出现了一次信贷的迅速增长, 1994-1997年一直处于信贷高速增长时期, 2002-2004年又出现了信贷的高速增长, 最近一次出现在2008-2009年, 特别是09年, 增幅超过30%。另一方面, 从CPI的角度来看, 1985-1989年出现一次物价水平大幅上涨, 1993-1996又出现一次物价上涨, 且1994年的CPI涨幅达到24.1%, 属于恶性通货膨胀, 2004年CPI出现小的涨幅, 2007-2008年CPI又出现明显涨幅。因此, 每次信贷的大幅增加的结果都会带来物价水平的上升, 只是信贷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有滞后效应, 约1年后才能有明显体现。

3.1.2 从模型估计的结果看:

贷款增长对当年CPI年影响较小, 贷款每增加1%, 会带动当年CPI上涨0.091个百分点, 带动第二年CPI上涨0.384个百分点, 带动第三年CPI上涨0.371个百分点, 带动第四年CPI上涨0.05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 信贷的增长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主要在第二、第三年体现出来, 特别是对第二年的物价水平影响最大。如1984年贷款额同比增长41.77%, 1985年CPI上涨8.8个百分点;2007年贷款额同比增长16.13%, 2008年CPI上涨5.9个百分点, 是近几年物价水平上涨最快的年份。

3.1.3 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看:

虽然F的值不能拒绝原假设, 但从伴随概率来看“X不是引起Y的格兰杰原因”的概率要远小于“Y不是引起X的格兰杰原因”, 说明信贷的变化对物价水平的变化有较大的影响, 而反过来, 物价水平变化对信贷的影响很有限。

3.2 相应建议

针对前述的研究结果, 提出以下几条针对性的建议:

3.2.1 选取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从上文分析来看, 信贷周期依赖于大规模的信贷投放。在初期阶段, 与政府投资相关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可能没有明显感受到, 但是经过一个持续的高速投放, 这种传导渠道还是明显存在的, 特别是信贷投放如何影响物价水平的传导过程值得观察和研究。政府采取的主要宏观经济政策还是要依靠利率和汇率工具。例如利率调整, 从过往的经验看, 下调是为了应对经济衰退, 往往果断快速, 但上调时则是犹豫不决, 特别是在危机时期往往没有决策者敢于冒着风险提出微调或者踩刹车的建议, 此时就只能寄望于市场化的利率和汇率机制了, 因此在当前这个环境下推进利率和汇率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就非常重要。

3.2.2 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主导的。当经济遇到困难, 政府往往通过加大投资的方式拉动, 按照挤出效应理论, 政府支出的增加会拉高市场利率, 从而抑制私人投资。事实上, 一个健康的经济应该是由消费为主导的经济系统, 而内需不足却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问题, 如何从投资拉动型经济转变为消费拉动型经济是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目前政府所采取的增加大量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 带来全社会贷款额的急剧上升。虽然短期内拉动了经济增长, 但同也带来了物价水平的急速上升, 使得物价水平随着信贷周期而波动, 经济时常起伏不定, 要达到以消费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的稳定、健康的经济体系, 就必须让国民自发的增加消费。而目前国内消费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由于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保险等体系不健全, 普通民众不敢消费, 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大量的货币支出, 只能增加储蓄, 减少消费。由此可见, 就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情形来说, 建立全民完善的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体系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摘要:本文利用阿尔蒙变换、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等方法, 利用1978年至200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我国的信贷变化与物价波动的关系, 并试图证明信贷的周期的变化对应着物价水平的周期性变化。

关键词:信贷周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Granger因果检验

参考文献

[1]周助新, 胡王婉.我国信贷市场上的顺周期实证分析[J].经济纵横, 2009, (10) :30-32.

[2]巴曙松.我国信贷周期启动下的中国经济走势[J].税务研究, 2009, (6) 35-38.

[3]李子奈, 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330-334.

[4]张晓峒.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249-250.

周期变化 篇10

一、企业金融成长周期和融资结构的基本定义

企业的融资结构是指企业资金的各种来源和组成结构。究其根本, 是指企业本身拥有的内部资金和从外部投入企业的资金, 最早关于企业融资结构概念研究的是M-M定理。企业的规模程度、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企业经营内容的市场发展状况、外部的融资环境等都是影响企业融资结构变化的因素。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分为初期、成熟期、衰退期三阶段的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已经被提出。在之后和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又提出企业金融成长周期可分为创立期、成长阶段、成熟期和衰退期。这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 对企业金融成长周期进行细分, 更加贴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并且提出了在各个不同的成长阶段, 企业的资金来源也各不相同。

例如, 企业处于创立期时, 因为本身处于初期阶段, 资产和企业规模都比较小, 企业本身的设备和相应的人员配置都还不完善。所以企业的资金多来自企业拥有者自身投入的资金, 外部投资资金较少或者没有。当企业开始慢慢发展, 赢得利润越来越高, 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时, 企业所吸引的外部资金投入就会越多, 那么企业的规模就会发展的更大, 设备和人员配置都趋于完善。

二、关于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分析

近年来,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较为迅猛, 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有数据显示, 早在2004 年时, 我国已经拥有约28 万家的中小企业。但是, 当时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占据比重还不到百分之七。我国现在的中小企业中, 大部分都仍然处于初期阶段, 也就金融成长周期的创立期和成长阶段。

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分析, 可以看出, 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还处于比较单一化, 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多属于企业经营者自身投入的资金, 或者是企业利润所投, 都属于企业内部投资, 来自于金融证券公司等的外部投资基本上处于一个很低的比重。而且, 在占据很低比重的外部投资中, 又有将近98%的外部投资是来自于银行的贷款。

以上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分析, 不难看出, 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活动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进行“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 导致中小企业更多的运用内部融资, 或是银行贷款。这也导致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不能够很好的完善, 而且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局限, 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是连接在一起, 企业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在同一市场经济条件下, 中小企业并不能和大企业相抗衡, 久而久之, 中小企业就会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三、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变化的一些建议

从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考量,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化工作是刻不容缓的。为了达到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目的, 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改善。

第一, 合理的融资结构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只有一个合理的、适合企业现况的融资规模才能平衡企业的融资成本和收益。对此, 中小企业必须要如实的了解自己的企业经营状况, 资产负债收支情况。从而来确定企业需要多少的资金, 在确定了资金需求量之后, 才能利用多种不同的融资渠道, 来达到最优化, 最适合企业发展的。除了确定资金需求量之外, 中小企业由于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企业创立初期, 企业的信息不对等, 来自于企业外部投入资金较少, 甚至没有, 这时候企业就更多的运用内部融资, 或者银行贷款, 这就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要高于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应该能够有效的利用资金的使用,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二, 对于企业融资结构的债务融资, 一定要谨慎运用。虽然债务融资有益于企业的发展, 还可以抵税。但是债权人和企业经营者的利益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二者之间还需要签订债务契约来保证二者的权益。如果企业发展良好, 当然双方利益是处于一致的, 但是一旦企业出现状况, 来自于企业外部投资加重了企业的负债, 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产, 可能会导致倒闭、破产。并且, 在企业需要进行新一轮融资时, 企业可能会因为现有的融资状况导致融资失败, 进而影响企业的效益。

四、结束语

进入21 世纪以来, 中小企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对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从我国现有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分析, 可以看出金融成长周期理论是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张捷, 王霄.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与融资结构变化[J].世界经济, 2002, 09:63-70.

[2]孟祥英.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 2006.

[3]何学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06.

【周期变化】推荐阅读:

行业周期07-15

周期行为05-21

循环周期05-21

运行周期06-24

周期训练07-10

成长周期07-31

寿命周期08-09

识别周期08-29

安全周期08-31

脉冲周期09-08

上一篇:宏观统计下一篇:创意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