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费用

2024-07-13

生命周期费用(共7篇)

生命周期费用 篇1

工程费用, 即工程造价, 从业主的角度称为投资, 从承包商的角度称为成本。造价目标是建设项目的三大目标之一。目前, 人们对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已经进入了综合与集成的阶段, 全生命周期费用管理、全面造价管理等概念相继提出。全生命周期费用管理的研究、发展和推广也全面展开, 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全生命周期费用集成管理是从建设项目的长期经济效益出发, 全面考虑项目或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购置、安装、运行、维修、更新、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 使全生命周期内的总费用实现最小 (最优) 的管理理念和系统方法。

医院建设全生命周期费用是指医院建设项目自建设、运营直至拆除的全过程时间范围之内, 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下用来进行经济评估的所有相关费用。医院建设项目费用管理优化, 就是要将医院建设项目费用管理所有要素看作一个有机整体, 按照一定的模式和规则, 对费用管理要素进行组合和整体考虑, 以最大程度地实现集成体功能和效益的目的, 从而有效地提高医院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投资效益。本文试从全生命周期费用管理的思想出发, 探讨医院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费用管理优化的具体实现。

一、医院建设项目的费用管理流程

费用管理流程是指为实现工程项目的系统目标, 在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对项目系统相关资源的数量与价格所做的一系列安排, 形成投资估算费用、概算费用、预算费用、合同费用、合同结算费用、建设决算费用的过程。

结合医院建设项目发展的过程和不同阶段, 项目全生命周期费用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包括项目初步投资估算的管理流程、项目投资估算的管理流程、项目设计概算的管理流程等等。

项目费用管理的优化, 主要是确定和优化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费用管理流程的一般方法及相应的组织方法、技术方法、经济方法、合同方法。

二、立项阶段的项目费用管理优化

项目立项阶段主要任务是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从而使项目业主做出科学决策。项目建议书阶段初步投资估算准确程度在30%左右, 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准确程度在20%左右。该阶段中业主对医院建设项目的定位和咨询单位的选择, 以及业主与咨询单位的反复沟通应作为优化的重点。业主决策者应通过与咨询单位和专家交流, 更加精准地定位医院的规模、发展空间等, 从而确定费用控制的主要指标, 而不应将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视为走过场的程序, 将这两个阶段的工作完全交给咨询公司去做。咨询公司和相关专家应根据业主提出的医院建设的愿景和类似医院实例, 为医院项目提供数据支持和合理化建议, 业主则依据获得的信息, 结合自身资金实力和医院发展规划做出相应决策。

三、设计阶段项目费用管理优化

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概算准确程度在15%左右, 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预算准确程度大约在5%~10%, 该阶段应使组织方法和技术方法发挥突出的作用。

组织方法即形成由业主、设计单位、专家组成的设计团队, 业主起导向作用, 专家发挥咨询与论证作用, 设计单位履行实施职责。

技术方法即优先功能设计, 优化功能结构, 匹配标准功能, 确保必要功能, 满足基本功能, 抑制过剩功能, 并初步确定投资的最高限额。在此基础上, 通过设计人员与医院相关科室之间的反复沟通, 初步确定各功能区的基本流程, 进一步形成满足流程需求的建筑空间及格局, 同时修订完善投资的最高限额, 并以此作为后续设计的依据, 有效实行限额设计。

在依据限额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采用循证设计有助于获得最好的选择, 充分利用优秀咨询机构的参考数据, 可以使设计更加完善。但必须获得临床人员的认可, 他们的认可能够有效减少施工期间的设计变更, 实现项目的顺利交接。

整个设计阶段, 设计流程应该向医院职工 (尤其是临床人员) 、专家全面开放, 实现建筑空间为流程服务、流程为医患服务, 保证业主的意图始终处于导向地位, 同时以设计限额有效避免随意增加功能。设计单位的主要作用是满足临床和非临床的流程以适应医院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要求。因此建筑平面在这一阶段需要反复的调整和修改, 直至医院未来使用者充分认可, 专家论证通过。在正式出施工图前, 应打印建筑平面图, 将各房间的强弱电、用水、通风、净化等方面的需求, 逐科落实, 最后由科主任签字存档, 防止后期拆改追加预算。

医院项目的设计不同于其他建筑, 有许多专项设计需要由专业公司来做。如手术室、ICU与NICU、消毒供应室、检验科、生殖中心、静配中心、血透中心、医用气体、医用纯水、酸化水等。专项设计必须征求相关临床人员的意见, 充分利用好员工这一宝贵的资源;同时需要建立设计总包负责制, 所有分项及专业设计均由总设计单位负责审核、落图。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部分资源的整合、共享, 统一设备、材料的档次, 有效利用空间;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专项设计各自为政, 管线互相冲突, 总设计单位预留的水、电、气不能满足要求或过剩等问题。总设计单位负责审核、落图, 可以进一步优化建筑布局, 更好地为流程服务。对于分包设计建立会签制度, 一旦平面布局变化, 在变化图纸上不仅要有建筑主持人签字, 还要有相关各专业设计签字, 防止设计院内部各专业设计相互冲突、漏项, 造成过后拆改, 追加预算。

这一阶段对项目费用的控制程度可达70%以上, 是业主方对医院建设规模和费用控制的重要阶段。有效的管理可以大大降低医院的负债率。

如果条件允许, 这一阶段业主还应充分考虑未来医院的发展。通常情况下, 建筑物的物质寿命往往大于机能寿命。如果将机能寿命作为建筑生命周期的终点, 建筑的物质寿命就得不到充分利用, 将造成资源浪费。如果以长远的发展观点和思路, 优化医院规划和设计, 采取积极的策略和态度, 创造适宜的转化条件和手段, 调整物质寿命与机能寿命之间的差距, 让建筑的整体寿命得以延续, 投资价值将因此大大提升。这需要业主方对医院未来的发展有较为精准的预期和把握。在未来医院的改造中, 设备改造、信息化改造、物流系统改造等宜占主导, 以便为未来改造预留基础条件。

四、招标与施工阶段项目费用管理优化

由于医院建设项目专业繁多, 招标项目往往伴随着施工过程交错进行, 因此本文将招标与施工阶段合并作为一个阶段。在本阶段, 若要保证医院建设的定位、档次、质量, 投资额已经不可能太大幅度地减少。本阶段技术方法发挥着主要作用。其主要方法如下:

1. 价值评价优先。

业主组织设计单位、参建单位、服务商、供应商等, 提供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资源、严格控制变更等, 以较低的费用实现项目所需要的功能。

2. 招标模式择优。

设计与施工分别招标, 如幕墙、内装等;设计施工一体化招标, 如手术室、中心供应室、生殖中心、静脉配置中心、血透中心等专业性较强的分项;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招标, 如太阳能系统、直饮水系统等;采购、施工一体化招标, 如电梯、门、PVC地板、大型医疗设备等。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可以有效降低造价, 保证质量。

3. 评标标准优选。

结合医院建设项目特点, 对招标项目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类别调整商务标、技术标评标因素及权重。设计、咨询、监理的评标中, 价格权重可占20%~40%;土建、安装的评标中, 价格权重可占40%~50%;设备采购与安装的评标中, 价格权重可占50%~60%;单纯的材料采购, 价格权重可占60%~70%。通过价格权重的优化, 可以形成充分有序的竞争环境, 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较高质量的服务。

4. 计量支付实行按合同验工计价。

支付过程中, 一方面应严格执行合同, 另一方面, 还应及时修订完善建设标准, 重视节能降耗同步投入, 建立与物价联动机制。由于近年来建材价格和人工价格上涨较快, 以及建筑质量、安全、功能、抗震、节能等要求不断提高, 导致造价增加, 因此业主方应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相关政策和市场信息, 使建设标准及时得到合理调整, 避免被动地处理乙方因政策、市场变化提出的索赔。

5. 控制工程变更。

将变更划分等级, 设定不同的审批权限, 可以有效减少随意变更。医院建设项目变更、签证带来的投资追加一般能达到15%~20%, 控制得好可以降低到10%, 甚至更少。

6. 制定合理的进度计划。

合理的工期体现在技术上是由成熟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所确定的工期;体现在经济上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工期。项目的进度和费用是一对矛盾统一体, 最短的工期不一定是效益最大化。一味压缩工期, 虽然可以使业主提前获得生产效益, 降低建设期贷款利息, 但会增加施工单位的赶工措施费用 (施工单位为保证利润, 会设法将其转嫁给业主) , 降低质量, 增加业主的后期维修费用等。

7. 详细科学的执行计划。

医院建设项目涉及的施工单位多, 必须要求每个施工单位制定详细可行的分项计划, 总包单位审核, 涉及交叉作业的分包单位互审, 即专业分包单位的进度计划必须满足总包单位的要求, 交叉作业的分包单位的计划流水节拍必须相符, 最后由总包单位汇总, 监理单位审批, 确定里程碑式节点目标, 由监理单位审定, 依据进度节点目标进行阶段性控制。同时根据总进度计划, 要求各单位编制年度资金需求计划, 由总包单位负责汇总, 监理单位审核, 建设单位审定, 为建设单位贷款和资金筹措提供依据。制定合理的总进度计划需要所有单位参与, 经过多次修改、反复调整, 监理单位依据建设目标全程参与、控制。实行动态控制, 强化精细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进度管理。

8. 精确合理的资金需求计划。

总进度计划结合合同付款条件, 就可以衍生相对精准的资金需求计划, 精准的资金需求计划可以避免业主过量筹措资金, 降低财务成本, 又可以避免资金筹措不及时影响施工、延误工期、增加索赔。

五、运营阶段项目费用管理优化

该阶段技术方法和合同方法发挥突出的作用。因此, 在实际的运营管理过程中, 应重视和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应重视专业分包单位和设备供应商提供的人员培训, 要选派敬业、知识水平相当的医院相关员工参加培训, 并与培训单位联合进行考核;二是应重视竣工前调试和联合试运转, 参加培训的合格管理人员全程参与, 对其进行实践考核;三是应重视维保和定期回访, 按照合同及投标承诺, 落实专业分包商、供应商的履行情况, 建立维保档案和回访档案, 切实履行维保和定期回访, 可以在故障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 小故障及时排除, 避免发展为大故障。同时对培训合格的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 提高其管理技能和素质, 减少管理人员数量;四是应注重运营管理, 及时对设备、系统进行升级。要优选设备维修模式, 在设备大修或更新时做好充分论证, 并优化能源消耗管理, 设备在不同的寿命期内, 能耗会发生变化, 营运过程中应全面详实记录设备不同季节、月份、日历天甚至时段的能耗, 定期比对, 对于能耗持续增高或陡增的设备及时大修或更新, 尤其是对接近寿命期或寿命期以后的设备应增加能耗监测密度。

总之, 因运营期比建设期长得多, 运营期的项目费用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总额度往往要远超建设期费用, 更需要特别加以重视。

六、结束语

将全生命周期费用管理的概念和相关理论、方法引入医院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中, 不但可以对医院建设项目的费用管理起到指导作用, 还有助于总结多年来医院建设项目在资金管理方面的经验, 并且推动相关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 从而进一步促进医院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摘要: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出发, 对医院建设项目全过程的费用管理优化进行分析, 介绍了通用的医院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费用管理流程, 并从立项、设计、招标和施工、运营四个阶段提出了具体的费用管理优化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医院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费用管理,优化

参考文献

[1]戚安邦.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2]王恩茂.节能住宅全寿命周期费用研究[J].节能经济, 2006 (6) :89-92.

[3]陈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全寿命周期费用集成化管理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5, 8 (6) :27-30.

[4]陈光.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费用管理流程优化[J].建筑经济, 2008 (5) :34-36.

生命周期费用 篇2

变压器是变电站的重要设备,其安全运行是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重要保障。目前,大家习惯于重视变压器的购置费用而忽略变压器的运行费用,由于一般变压器在有效寿命期30年内的运行成本要高达制造成本的6~7倍[1,2,3,4,5],因此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显得十分必要。

一般来说变压器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有以下优点:(1)有助于决策者客观地对所选变压器进行评估,并以全寿命成本而不是最初的购置成本作为标准进行经济性选择;(2)有助于找出各成本要素的相对比例和提高资金利用率的方法;(3)有助于对变压器的使用、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不同方案进行经济性评估。本文通过对变压器的运行和维护费用的具体分析,并根据IEC60300-3-3标准,提出了变电站改造中的变压器的全生命周期费用(LCC)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提出了降低变压器LCC的几点建议。

1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原理介绍

1.1 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定义

根据IEC60300-3-3(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的标准)的规定[3],设备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制造、安装、运行、维护以及废弃,因此,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可以定义为上述各阶段相关成本的总和。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是指整个寿命周期内所消耗的总成本,包括购置成本(Acquisition Cost),拥有成本(Owership Cost)和废弃成本(Disposal Cost)。

其中:LCC是全寿命周期成本;Caq是设备的购置成本;Cow是设备的拥有成本(运行和维护成本);Cdi是设备的废弃成本,包括报废成本和残值。

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中,购置成本所占的比例随时间下降,拥有成本所占的比例随时间上升,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购买设备的成本低于全寿命周期的拥有成本,通常设备的废弃成本很小(但是变压器的废弃成本较大),因此在考虑设备的投资时,应该考虑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的费用,而不是只考虑其初始价格。

1.2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步骤

根据对LCC相关研究及应用的归纳,虽然针对不同的系统LCC分析的程序有所不同,然而,一些必不可少的分析过程却是相似的,可以归纳为下面的六个基本过程如图1所示[1]。

一般来说,进行LCC成本分析的首要步骤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LCC模型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型所覆盖的范围和需要实现的具体功能,因此应首先确定运行的设备及其维护的策略。成本要素是LCC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有系统的予以确定,从而防止一些重要的成本因素被忽略,而建立成本模型的分解结构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一般可以把产品寿命的不同时期的花费作为成本模型的分解结构。确定成本因素之后,还要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系统的模型中适当地体现出来,例如应适当地考虑到分析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可维护性等。由于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LCC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对LCC分析所要使用的数据,通过调查问卷、成本报告、历史数据记录以及相关合同中获得。此外对部分数据则是根据经验和相关的参数分析进行估计。

在制定合理的长期财政计划时,全寿命周期成本概况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要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概况的准确估计,必须要考虑通货膨胀率、利息率、汇率和税率的影响。在评估阶段,灵敏性分析可以确定成本因素对LCC的影响程度,从而为进一步提出LCC的优化方案打下基础。

2 变压器的全寿命周期模型的建立

根据IEC60300-3-3标准,对LCC模型的主要构成要素进行具体的分析,建立变压器的LCC模型,并给出计算的表达式。

变压器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可定义为四大成本之和,即IEC标准中的购置成本、运行成本、维护成本以及处置成本。由于购置成本明显易得,因此变压器LCC的分析计算主要集中在变压器的运行和维护成本的评估上。变压器的LCC模型的定义如方程式(2)所示:

其中:Civ指变压器的购置成本(investment costs),包括变压器及其维修设备的购置成本、员工培训费用和数据记录成本;Coc指变压器的运行成本(operation costs),包括变压器的试验、安装、损耗、停运成本、人工费用等;Cmc指变压器的维护成本(maintenance cost),包括故障前的检修成本和故障后的维修成本;Cdc指变压器的处置成本(disposal cost),包括变压器的报废成本和残值。

2.1 变压器的购置成本

变压器的购置成本可定义如下:

式中:Ctp指变压器的购置成本(transformer purchase cost);Cep指变压器维修设备的购置成本(transform purchase cost);Ctd(training and documenting cost)指员工的培训成本和数据记录成本。

2.2 变压器的运行成本[5]

变压器的运行成本可定义如下:

式中:Cexc指变压器的试验费用(experimentation cost),变压器在投入运行前应进行一些必要的试验,以完成设备技术标准的测试,如短路承受能力试验、温升试验和局部放电试验等,以及于此相关的额外试验费用;Cenc指变压器运行的能源损耗成本(energy loss cost),变压器是输变电设备中的能源消耗大户,其在运行状态下,始终在消耗着电能,据估计,我国变压器的总耗损占系统总发电量的3%~5%,造成了巨大的电力浪费;Cinc指变压器的安装费用(installation cost),包括安装时花费的运输、人工和调试的总费用;Cfc指变压器的停运损失成本(failure cost),在规定的寿命周期内,因发生故障而停运以及效率下降所造成的损失;Cmoc指人工费及其他成本(man and other cost),在变压器的寿命周期内,负责运行或管理的人员的工资,以及与变压器运行有关的、不包括在上述费用的一切费用。

2.3 变压器的维护成本

变压的维护成本主要由两方面构成,即故障前设备检修成本和故障后设备维修成本。

2.3.1 检修成本(preventive cost)

变压器故障前的检修成本Cpc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计划的定期检修成本。变压器的维护应制定相关的检修计划,以保持变压器的品质(如变压器损耗、噪音等),延长变压器的运行寿命。

(2)故障的预防性试验成本。变压器的故障类型有很多种且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通过预防性试验可以及时发现隐患,并对不同故障提出针对性的维修方案,从而提高故障维修时的有效性。

(3)备用部件的购置和保养成本。变压器故障的维修有时会进行部件的替换,这些备用部件的购置、存储和保养成本不容忽略。

(4)附加费用。主要包括与故障前检修有关的人工费、设备使用费以及外部运行环境改善费用等。

2.3.2 维修成本

变压器的维修成本Ccc是指变压器故障时,排除故障所需的检测成本、设备使用成本、人工成本等相关费用。

2.4 变压器的处置成本

变压器的处置成本主要包括报废成本和设备的残值。报废成本是指变压器退役后的拆除和运输费用;残值是指变压器报废后的可回收费用,由于变压器是材料密集型产品,其价值主要取决于硅钢片,铜材和变压器油等消耗主材,因此变压器报废后的残值很高,一般是现值的30%~40%[5]。因此可定义处置成本的表达式为:

其中:Cdc指处置成本;Cbaofei指报废成本;Ccanzhi指变压器的残值。

3 变压器LCC模型在变电站改造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电力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一些老变电站面临容量不足、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等问题,已不能满足区域的电力需求,迫切需要进行更新改造。变电站的改造主要包括:变电站容量的提升、老旧设备的更新改造以及新型保护回路和控制系统的建立或改造。变电站改造不仅一次性投入大,资金回收期长,而且日常的运行维护成本也相当高。因此,如何降低变电站改造在全寿命周期内的成本,如何对不同改造方案进行经济性评价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变压器更新改造是变电站改造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变电站改造后电力供应的可靠性以及改造的经济性评价。因此变电站改造过程中,对变压器的更新改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资料统计,在国内电网使用的变压器中,役龄接近使用年限的变压器占有相当比例。对这些老旧变压器,特别是已经出现非正常老化或出现内部故障的变压器的更新改造,是电力企业重点关注的大事。但是在我国普遍存在资金短缺以及耗能设备更新观念未深化的实际情况,更新改造变压器还存在新购一台损耗低、但一次性投入大的变压器和修理改造一台损耗大,但一次性投入较少的两难选择[9]。

利用变压器LCC模型可以实现变压器更新和改造费用的量化,有助于对两种方案进行有效的经济性评价。通过变压器LCC计算结果的灵敏性,可以找出影响变压器LCC大小的主要成本因素,有利于对更新或改造方案进行优化,进一步控制总成本,从而实现成本的最优化。

通过对变压器LCC模型的研究与分析,可以为其他重要电力设备的经济性改造提供经验,也可以把这种方法推广到整个变电站改造的经济性评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1 变压器LCC的计算

下面利用以上的定义对某220 k V改造变电站中的某变压器进行LCC的相关研究,该变压器已运行15年,额定容量为300 MVA,出现绝缘轻微老化,而且容量已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要进行改造,现提出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购置一台新变压器进行替换;另外一种方案是对原有变压器进行技术改造。

3.1.1 方案详细说明

方案一:购置一台新变压器进行替换,更新后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为300 MVA,空载损耗p0=200 kW,负载损耗pk=750 kW,最大负荷率β=80%,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6 500 h。

方案二:对原有变压器进行技术改造,更换变压器绕组、绝缘材料,增加冷却器若干,改造后变压器容量为300 MVA,空载损耗p0=300 kW,负载损耗pk=900 kW,最大负荷率β=80%,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6 500 h。

3.1.2 变压器的损耗成本Cenc

方案一:取经验系数K=0.3[4],得到年负荷损耗损率,此变压器的年

设电费为0.5元/kWh,则变压器一年的损耗约为181万元,即Cenc1=181万元/年。

方案二:根据上面的计算式,代入数据可得,η=0.608,ΔW=4665646 kWh,变压器年损耗费用约为233万元,即Cenc2=233万元/年。

3.1.3 变压器的残值Ccanzhi

根据经验,变压器的残值为变压器退役时现值的30%~40%,为方便两方案的比较,统一取30%,变压器的年折旧率为α=10%,以20年为限,计算得:

Ccanzhi1=30%Ctp1(1+α)20=98万元

Ccanzhi2=30%Civ2(1+α)20=59万元

3.1.4 总费用比较

其余的一些费用,根据运行经验,列出费用表如表1所示。

备注:w:万元;w/y:万元/年,假设电价为0.5元/k Wh。

3.1.5 两种方案的LCC比较

为了便于两方案的比较,只计算变压器未来20年的寿命周期费用,根据式(2)~式(5),代入数据计算,LCC计算结果见表2。

万元

从表2的计算结果可知,短期效益看,更新一台变压器比改造旧变压器一次投入要多580万元左右,但以变压器运行寿命20年的总成本比较,更新变压器的方案比改造变压器的方案的LCC要低600多万元,因此更新方案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而且新购变压器结构新,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地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设备的可维护性,故优先选择方案一。

3.2 影响变压器LCC的主要因素分析

对于LCC分析来说,分析的重点是显著影响LCC的因素。影响某个方案LCC大小的不外乎是一次性投入费用、使用年限、使用费用、维修费用等因素,而在这些因素中,总有一些因素的变化会对LCC产生较大的影响[8]。

变压器的LCC分析也不例外,分析的重点就是找出显著影响变压器LCC的成本因素,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对它们的合理控制,实现降低LCC的目的,以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

3.2.1 购置成本的效益分析

从计算结果中可得,两个方案的购置成本在各自LCC中的比例分别为:a1=Civ/LCC1=28.2%,a2=Civ/LCC2=16.0%,所占比例较小,因此它们的改变不会直接影响到两方案间的经济性选择的结果。

3.2.2 运行成本的效益分析

根据表2计算结果可得,两方案的运行成本在各自LCC的比例分别为:b1=Coc/LCC1=70.0%及b2=Coc/LCC2=80.9%,都远超过50%,因此运行成本的改变对LCC的大小影响程度很大,进而决定了方案的经济性选择。进一步对运行成本的构成要素分析,可以发现两种方案的变压器20年运行周期的损耗费用分别为:

即运行成本的绝大部分是变压器的损耗费用。因此,也可以说变压器运行周期内的损耗费用直接决定了运行成本,是对变压器LCC具有最大影响的成本因素。

3.2.3 维护成本的效益分析

由于维护成本在变压器的LCC中的比例都小于5%,因此,维护成本的改变一般不会直接影响到不同方案间的选择。从上面的效益分析可知,变压器LCC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一次性投入成本和运行成本的多少,其中运行成本中的损耗成本对LCC的影响最大,降低变压器的运行损耗可以大大减少运行成本。因此对一次投入成本和运行成本进行合理优化,尽量降低变压器的电力损耗是实现变压器LCC优化的关键。

4 结论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不仅可以应用到变压器的更新改造,而且在变电站更新改造也可以作为经济性分析的重要方法,是今后对不同方案进行经济性评估的发展趋势。

本文介绍了变压器的LCC模型,通过实例计算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出影响变压器LCC大小的主要因素,根据以上分析得出减少变电站改造中变压器费用(LCC)的方法有:

(1)应选择高质量的节能型变压器,尽管其一次投资较大,但通过效益比较分析可知,高质量的节能变压器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变压器的耗损成本,能够实现采用更新变压器方案的LCC最少。

(2)在变压器的运行过程中,合理使用变压器,通过合适的负荷分配、冷却方式等措施,降低能源损耗,从而控制变压器的运行费用并且延长使用寿命。

(3)以状态检修代替常规的计划检修。状态检修能够实现高效率的设备维护管理,可以在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减少设备的维护和其他相关费用。

参考文献

[1]Kawauchi Y,Rausand M.Life Cycle Cost Analysis in Oil and Chemical Process Industries[EB/OL].http://www.ntnu.no/ross/reports/lcc.pdf,1999.

[2]Jun H K,Kim J H.Life Cycle Cost Modeling for Railway Vehicle[J].IEE,2007.

[3]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Life Cycle Costing[Z].International Standard60300-3-3,2004.

[4]夫兰克林A C,夫兰克林D P.变压器全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Franklin A C,Franklin D P.The J.&P.Transformer Book[M].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1990.

[5]姜益民.变压器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J].上海电力,2004(3):188-191.JIANG Yi-min.Analysis of Life Cycle Cost of Transformer[J].Shanghai Electric Power,2004(3):188-191.

[6]李涛,马薇,黄晓蓓.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变电设备管理[J].电网技术,2008,32(12):50-53.LI Tao,MA Wei,HUANG Xiao-bei.Power Transformation Equipment Management Based on Life Cycle Cost Theory[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8,32(12):50-53.

[7]郭基伟,谢敬东,唐国庆.电力设备管理中的寿命周期费用分析[J].高电压技术,2003,29(4):13-15.GUO Ji-wei,XIE Jing-dong,TANG Guo-qing.Life Cycle Cost Analysis in Electr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J].High Voltage Engineering,2003,29(4):13-15.

生命周期费用 篇3

关键词:LCC技术,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与寿命周期费用

最近国家颁布的《循环经济促进法》, 将这种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用顶层法律文件固定下来, 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法令中明确地定义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并提出了减量化优先的原则。要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做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绝非易事, 不仅需要开发和应用先进的技术, 更需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决策的工具和方法。减量化是指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显然, 首要的是消耗资源的减量化。

要真正达到资源消耗减量化, 不仅是减少建造时的初始投资费, 而且要减少一生的总费用;不仅是直接消耗, 还包括间接费用, 如对环境造成的损失等, 因此必须要找到一种方法技术, 能在一个项目开始的初期就较准确地评估出该项目从立项开始直到淘汰处置为止的整个寿命周期所耗全部资源, 并以此作为依据, 来决策设计方案、使用方案等。不同种类的资源消耗难以比较,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它们全部转化为货币金额来度量。项目一生所耗费用的总和就叫寿命周期费用 (LCC) 。以LCC为基本概念发展起来的经济分析技术称为LCC技术。它是一种追求项目一生费用为最小的经济分析技术, 与传统的经济分析技术的区别在于着眼于项目长期的得失, 即不是只关心初始投资大小。LCC最小显然就意味着资源消耗最少, 因为在市场经济下, 价格基本上反映出资源的价值, 资源贵重或短缺, 消耗的费用就高。因此, LCC最小的项目, 实际上就是在开发和整个使用期消耗资源最少的项目。显然这是发展循环经济所要求的。

二、LCC的发展历程

LCC技术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国防部, 源于军费开支庞大, 特别是武器装备的使用维修费用急剧增加, 成为沉重的负担。为了扭转这种局面, 他们决心寻求一种经济分析技术, 以控制费用, 辅助决策, 摆脱军费困境, 于是LCC技术便应运而生。在实践中确认LCC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后, 美国国防部就通过发布指令、指示、标准、规范、手册等大力加以推行。

20世纪70年代, LCC技术已从美国军事部门推广应用至民用企业和政府部门, 例如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以法律形式规定, 凡是超过5万美元的州建筑物, 必须对其进行LCC评价。与此同时, 其他国家也开始应用。

到了20世纪80年代, LCC技术已在国际上得到公认, 典型事例就是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起草了LCC评价的草案, 并于1987年11月颁布了《LCC评价──概念、程序及应用》标准的草稿, 以征求意见。

20世纪90年代, 许多国家加强了推广LCC的力度。例如挪威石油工业于1996年4月发布了NOROSK标准《系统与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评价》、《工厂生产的寿命周期费用评价》。1995年美国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院为联邦能源管理计划制订了用于联邦设施的《寿命周期费用评价手册》, 并明确指出, 颁发的目的是指导联邦基本建设投资项目, 降低设施未来的运行和维护费用。在1996年7月, IEC又发布了300-3-3《寿命周期费用评价实施指南》作为ISO9000-4的支撑材料, 并被我国国标GB/T19000.4-1995等同采用。美军提出的防务改革的管理重点之一是“进一步聚焦与减少LCC”。1996年美国国防部又提出把费用作为独立变量 (CAIV) 的军事装备采办策略, 其目的就是把费用真正与性能、进度并列起来, 变“因变量”为“自变量”, 以达到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且把事办得最好的目的。到了1999年6月, 美国总统发布指令要求所有联邦机构“在制定有关产品、服务、建造和其他项目的投资决策中, 需采用LCC分析”, 其目的是“减少政府费用及减少能源和水资源消耗”。

LCC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入我国, 最初也是在军事部门开展研究与应用的。1987年11月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成立了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委员会。此后, 出版了相关专著, 主办过八次全国性LCC学术研讨会, 举办了50余个共5000多人参加的培训班, LCC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 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各行业的LCC工作也在不断发展。国军标GJB1364《装备费用—效能分析》于1992年由原国防科工委颁布实施, 其中就规范了LCC的定义、内容、分析的方法和步骤等。1998年8月, 总装备部发布了GJBZ20517《武器装备LCC估算》的国家军用标准, 对LCC估算提供了技术法规。2006年颁发了GB/T1982.9《石油天然气工业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等系列国家标准。

三、LCC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时机

一般说来, 项目一生涉及经济性的决策都可以应用LCC技术。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LCC主要用途如下。

1. 论证阶段估算出的LCC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决定性参数。估算不仅可得出LCC的总值作为费用限额设计的门限, 还可以给出年度费用支出, 为项目工程管理提供了“可视化”的数据。

2. 在规定的性能要求条件下, 以LCC最小为决策准则, 可选出项目寿命周期中最优的设计方案、生产方案、使用方案、维修方案、更新改造方案、报废处置方案以及其他与费用有关的备选方案。

3. 辨识项目一生中的高费用因素和敏感性因素 (如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等) , 对其重点监控或改进, 以有效降低LCC以及风险。

4. 支持招标、签约、选择合同单位。使用户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并在使用中获得满意的效果。

四、应用现状

国际上的应用十分普遍, 几乎所有大型军事装备均开展了LCC估算、评估和管理, 使得研制和采购的装备具有最适宜的LCC。近年, 在民用项目上, 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是在瑞典与丹麦间的海上通道 (包括一条四车道的高速公路和一条双轨电气化铁路, 全长约16km) 建造中, 投资和经营的公司希望将LCC降至最小, 而不是只着眼于初始投资。于是, 在招投标中应用了LCC技术, 选择出最优的承建商和建造设计方案, 并在合同中规定了LCC核查的内容和奖惩办法, 在近几年来的实际运营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国内许多行业取得的成绩如下。

1. 国防建设:

LCC技术在我国武器装备建设中的应用起步早、应用面较广、效果明显。在各类武器装备的论证、选型购置、现代化改进、维修策略、使用方案、延寿以及退役处置等各类决策中, 均尝试使用LCC技术分析评价, 尤其是在服役年限的确定和延寿技术的论证中, 使用LCC较普遍、技术比较成熟、取得的成果已纳入有关法规和条例中。

2. 交通运输:

(1) 20世纪90年代某港口机械建立了设备的购置、更新和维修的管理决策模型, 对设备进行了LCC分析, 对M10-25型门机更新和45kW牵引车等四项选型决策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2) 某铁路站对已旧且故障频繁的设备楼电梯提出大修、更新和技术改造等三种处理方案, 应用LCC评价法, 得出三种方案实施后的年平均费用分别为3.85万元、4.11万元、1.93万元。采用第三方案后, 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 对我国未来5年将建的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及三个城市之间的快客运系统的轨道结构方案, 采用了LCC技术优选出无碴轨道的方案, 为高速铁路建设轨道选型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 公路系统于2005年9月在南京召开了全国沥青路面技术研讨会, 会后有关单位应用LCC技术, 统筹考虑前期建设成本和后期护养费用, 在“沥青路面罩面厚度选择”“最佳护养方案的确定”和“多年冻土区沥青路面的分析”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5) 近期地铁有关工程设计单位应用LCC技术分别对地铁车辆材料、供电设备、信号系统、售票服务系统设备、通风空调系统、自动电梯扶梯设备等进行LCC分析, 为设备选型决策提供了依据。

此外, 据文献报道航天系统也在积极应用LCC技术, 并取得显著的效果。

3. 能源工程:

电力系统应用LCC技术近几年来进展较快。上海电力公司在电力行业率先开展寿命周期成本管理项目的研究和应用, 在进行“泰和变电站220kVGIS设备LCC模型和计算”研究取得成果后, 应用到9E燃机事故启动电源配置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宝钢电厂4号机组热力循环参数LCC评估、LW-6-220型短路器改造分析等项目上均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之后将LCC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电站设备招投标的重要指标, 试点成功, 现已在多个项目上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所辖的部分电力公司也在大力推广和应用LCC技术。

据资料报道, 关于核电站的LCC工作也在研究中。

4. 石油化工:

(1) 20世纪90年代, 某石油管理局和某大学对油田专用设备的更新决策进行研究, 用LCC方法对压裂设备的经济寿命进行计算。按计算的经济寿命更新, 全油田64台压裂设备共节约349万元。目前该管理局正在为深入应用LCC技术开展全面的数据积累工作。

(2) 2007年胜利油田石油管理局与LCC委员会合作, 针对新建8000HP多功能工作船的建造, 开展了“LCC技术在海洋重大装备建设中的应用”项目的研究。

5. 钢铁冶金:

(1) 某钢铁公司硅钢片厂在二期扩建工程中, 应用LCC技术选择扩建工程的设备水平、确定设备的安全裕度和设备购置的国内国外分交, 有效控制了概算, 扩建工程国内设备投资比概算降低7%。

(2) 某焦化公司运用LCC方法于3#焦炉的更新改造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后, 又对9#、10#焦炉建设方案进行LCC评价, 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6. 建筑行业:

(1) 某建筑设计院在某住宅小区暖通节能系统工程设计中, 应用LCC技术对四种集中冷热源方案计算出暖通节能系统的初投资、运行费和LCC值, 综合分析评价后确定出最合理的方案。

(2) 我国东北某地区对建筑屋供暖的四种方案 (地源热泵+地板供暖、电加热+地板供暖、城市集中供热+地板供暖或散热片供暖) , 以LCC最小为准则评价后, 提出地源热泵+地板供暖是该地区的最优方案。

此外, 在相关的文献中还报道了医疗、纺织和矿山等行业应用LCC技术取得成效的实例。

五、存在问题和建议

上述表明, LCC技术在我国已经逐步得到应用与发展,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总体上看, 发展的步子不够快, 应用面也不够广, 未形成整体规模与效应。究其原因, 有认识上、体制上、管理上及技术上的问题。

从认识上看, 有许多传统思想束缚。例如重初期投资, 因为是现时一次性的支付, 轻后期费用, 认为是以后的事情, 到时再想办法;重当前费用的节约, 轻长期的费用效益;重技术决策, 轻经济决策等。

从体制上看, 产品的研究、采购和使用分属几个部门管理。受这种体制的制约并在传统思想的作用下, 难以从产品的全系统全寿命全费用的观点统筹全局, 权衡决策。在这种体制下, 经费按传统切块划拨, 各自支配, 难以实现整体优化, 对LCC技术无需求牵引。

从管理上讲, 缺少推行LCC技术的发展规划、规章制度、政策措施和惩奖机制, 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 缺乏推行的标准规范和技术手册等。

从技术上讲, LCC技术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费用数据的收集、整理, 用以建立费用模型。数据越充足、越准确, 模型就越能反映现实。过去长期对数据缺乏收集和积累, 现在又存在数据水分大、不对外和收集不到等问题, 使建立模型变得困难。

另外, 缺少由丰富数据及模型支撑、便于操作的LCC分析实用软件, 也是影响该技术应用的重要原因。

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科学决策, 发展循环经济要求资源消耗减量, 这为LCC技术的发展应用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随着世界可用资源日渐匮乏以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LCC技术已成为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得力杠杆和全资产管理的有效工具, 将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此, 应加速推进我国LCC技术的发展和应用。LCC技术应向中国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达到工程化、行业化、准确化和简易化的要求。LCC技术应用应遍及各类行业重点大型项目的选型、设计、制造、使用、维修和更新改造等决策中。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首先要认识到LCC技术是帮助做出资源消耗为最小的各类决策的有力工具。它是一种新的经济分析技术, 应大力普及和应用。

其次, 要把重视当前费用转变为重视寿命周期费用。启动一个项目或采购一件产品, 不仅要了解当前需要多少投入, 更要关心今后需要的费用开支, 克服短视行为, 还要把认为产品一生各阶段发生的费用相互独立的观点转变为寿命周期费用的绝大部分是由开发研制的决策所确定的观念。做到尽早重视, 尽早投入, 以期以较小的早期投入, 换取使用维修费的大量节约, 达到LCC最小。

2. 加强组织领导, 制定LCC技术发展战略。

推行LCC技术具有战略意义和全局意义, 因而顶层推动十分重要。应制定一个长远发展规划并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方针政策和具体步骤, 有计划地推进应用。

3. 大力宣传和培训。

大力宣传可使各级决策人员了解应用LCC技术的重要意义, 开展培训可使LCC技术为有关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掌握, 只有这样, 才能使LCC的应用成为自觉的行动。

4. 抓紧立法。

这是依靠法治手段推进LCC技术的根本措施。要制订在项目管理中的LCC法规、标准、手册等, 并制订相应的支持性文件, 以加强LCC管理的落实。

各行业还可结合各自的特点, 制订技术法规和手册等。

5. 积极试点, 以利推广。

从国家全局的角度出发, 选择一个有示范作用的项目, 用LCC技术辅助决策, 取得效果和经验后, 大力推广。

6.

加强LCC技术的研究, 完善LCC估算方法, 建立LCC与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关系, 研究包含环境影响的LCC模型, 研究LCC技术与其他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的融合。

7.

生命周期费用 篇4

关键词:工程改造项目,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应用

工程改造项目大多采用固定总价式合同, 并且一般都要利用一些存放很长时间的二手设备、半成品或成品构件, 这些构件、设备由于存放时间长, 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检修, 在质量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改造项目中。这些因素的影响, 使得工程改造项目成本管理十分困难, 并且增加了费用风险, 一旦项目费用超出合同规定, 就需要进行赔款, 这就需要费用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 采用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理论, 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

1 全周期寿命周期成本理论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简称LCC, 就是从系统以及设备亦或是行业企业长远的经济利益出发, 对项目从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运行、维修、更新直到报废的过程中, 一共需要支付的总费用。以往企业或者行业的传统管理方法, 没有对设备以及系统进行缜密的考虑, 也许那种管理方法在当时的小的时间段是最好的, 但是在行业长远的利益上, 那种管理方法往往都不是最佳的。在行业资产管理中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 可以使得行业对于设备以及系统花费的费用更加合理, 实现企业长远利益的均衡发展。

2 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在工程改造项目中的应用

2.1 在工程改造项目设计环节的应用

在工程改造项目设计环节, 实施成本管理的目的包括降低设计成本以及工程费用两方面内容。其中, 工程费用主要包括施工材料、设备、安装费用等, 因此设计环节成本控制又可以说成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核心。在这一环节成本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不断的增强设计人员的成本意识, 改变以往设计过程结束后算账的情况, 要精心规划每一笔费用的开支; (2) 进行工程改造项目设计, 要坚持“保旧少新”的原则, 根据改造项目的具体要求, 结合项目中存在的二手设备、构件的特点, 在确保这些设备、构件质量以及符合项目需要的前提下, 尽可能使用这些二手设备, 这样能够节约大量的购新设备费用。 (3) 在设计项目过程中, 推行限额制度, 对项目各专业投资实施限定额, 并对施工图纸中设计工程量进行严格控制, 但同时也不能一味的高标准、高质量, 还需要考虑工程实际情况, 坚持实用、经济适中原则, 将每一笔费用都花费到关键位置上。 (4) 为了确保设计方案的经济实用性, 可以设计几种不同的方案, 经过理论与实际对比, 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 (5) 对于材料的采购方面, 尽可能用长线产品代替断线产品, 尽量保证材料具有互换性以及尺寸规格相同或相近。 (6) 在设计过程中加大对信息技术、数字化制图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引用, 推行标准化设计, 提升工程改造项目设计的效率。

2.2 在工程改造项目订货环节的应用

订货环节也是进行工程改造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阶段, 工程主要的费用都是在这一阶段花费的, 所以应该加以重视。在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理论下, 在订货环节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订货前需要进行科学的市场调研, 最少需要获得三个或三个以上产品制造商的产品报价, 通过对比选择最适合的供货厂商, 并对其进行招标。值得注意的是, 获取报价的厂商必须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 这样才能保证报价具有可靠的参照价值。 (2) 采用较为固定的报价方式; (3) 关于厂商的报价, 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细分, 将其分为材料费用报价、加工费用报价等, 这样能够为报价金额与预算金额对比提供便利, 方面费用预算控制方案的执行。 (4) 如果工程改造项目中需要一些必要的备件, 在订货合同签订之前, 需要在招标书中明确的提出备件的固定报价, 以免签订合同后产生经济纠纷, 给项目费用管理造成影响。

2.3 在工程改造项目施工环节的应用

在工程改造项目施工阶段, 实施费用管理的要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要求说明书。施工要求说明书是项目分包单位进行报价金额计算的主要依据, 如果没有施工要求说明书, 就很难保证项目所有分包单位报价的统一, 这不利于施工费用管理的实施。 (2) 在工程改造项目施工过程中, 如果由于工期要求太过苛刻, 导致施工超出预算时, 费用管理人员以及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仔细的研究, 同时与分包单位提出最低工程费用的施工方案。另外, 还需要对相关材料、暂设物等进行研究, 审核分包单位的报价, 并与其他分包单位报价实施对比, 选择最佳适合的分包单位, 为工程施工节约费用。 (3) 在选择分包单位时, 要尽可能选择技术能力强、具有一定资质、对竣工期不担心的, 在对这样的分包单位询价后, 严格的检查其报价单, 核对相关的条件, 并与标的预算实施对比, 避免出现延误工期以及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3 总结

我国的许多行业都已经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进行管理, 因此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工程改造项目受到设备、工程特点等因素的影响, 具有费用风险高、成本不易控制等特点, 传统的成本管理很难保证工程改造项目的质量、施工效率以及成本, 采用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技术, 加强工程改造项目设计、订货、施工等方面的成本管理, 能够为项目施工质量、工期提供保障, 并且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 降低项目成本,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生命周期费用 篇5

在现行的工程项目全生命工程中,存在着以下不合理的地方,即:(1)工程费用管理的重点在实施阶段,而没有把决策、设计阶段的费用管理放在突出的位置;(2)只注重建设期的建设成本,而忽视将来的运营和维护成本,不能对全寿命周期的工程费用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3)重视项目利益和阶段目标,忽视项目整体和长期目标及产品未来价值等问题。

由此可见,由于片面追求低的建设成本而造成运营和维护成本提高, 往往使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费用更大。建筑物的前期费用和运营费用在全寿命周期费用中占有不可忽视的比重,必须全盘考虑项目全寿命周期各阶段发生的费用。因此,利用价值工程对住宅全寿命周期费用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2 价值工程(VE)在住宅全寿命周期费用(LCC)优化中的应用

当前住宅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住宅投资主体由单一主体向多角色转变,对住宅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投资主体都迫切要求对住宅进行经济性评价。对于住宅而言整个寿命期角度考虑,选择价值工程作为住宅经济性评价的基本原理很合适。因为功能是某一住宅产品区别于另一住宅产品的划分标准,是以某种物理形态表现出来的本质的东西,如住宅产品所表现出来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环境性等。成本是指产品在寿命期内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产品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对住宅进行经济性评价,正是利用了价值工程的原理,通过确定住宅的性能成本比来反映住宅经济性的好坏。可以利用这项指标来控制住宅建设成本,指导住宅定价。

3 住宅LCC价值评价模型的设计

住宅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功能指标体系和成本指标体系。

3.1 功能指标体系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设计为表1所示的功能指标体系:

3.2 成本指标体系

包括初始购置费、能耗成本、管理成本、维护成本、交通成本五个部分。现对这些名词一一作介绍:初始购置费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住宅居住权及产权而支付的成本,主要是指购置该住宅的费用。能耗成本是指消费者正常使用住宅时的日常运行费用,比如说煤气费、水电费等。管理成本主要指住宅小区的管理费用,即小区的物业管理费用。维护成本是指住宅的维修费用,此项费用在现在发生的比较少,比如装修后墙体出现问题,地板损坏还有像平时请钟点工打扫房子的费用等。而最后的交通成本是指日常通勤费用,这与住宅所处区域的交通情况有关,例如上班、上学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不一样,交通费也就会有很大的区别。

3.3 指标分值的确定

就价值工程功能与成本指标体系具体应用而言,可以针对评价对象进行调整和补充。确定权重的方法很多,如专家估测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元统计分析法等。由于住宅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因素多达几十个,因素之间相互关系复杂,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层次分析法是(AHP)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归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在确定权重后,要对各功能指标和成本指标打分,进行单个指标的评价。对于成本指标评分可以参见国家《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对于成本指标划分,以当地同类物业平均成本和最大成本成本作为参考,将C1、C2、C3、C4、C5五个成本指标采用10分制打分法进打分,得到成本系数,加权计算总平均得到总成本系数。

具体评分准则如表:

在功能分析中,可以结合用户和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评分,把用户、专家两者评分的权重分别定为一定比例。则住宅价值(系数)为:

式中,W1—专家功能评价时对应的权重;

W2—用户功能评价时对应的权重;

F专家—专家评价所得到的功能系数;

F用户—用户评价所得到的功能系数;

C—住宅总成本系数;

V—住宅价值系数。

4 VE评价方法在商品住宅方案优化中的应用实例

用价值工程方法对商品住宅方案进行评选,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确定评选对象;对评选对象进行功能评价;计算成本系数;计算功能评价系数;求价值系数并进行方案评价。确定评选对象

4.1 根据初步的市场调查和开发商的大体意向,由设计单位按要求设计出若干方案作为评选对象。

某开发商选作评选对象的四个商品住宅设计方案见表3:

(单位:元/m2)

4.2 对评选对象进行功能评价

前面所述, 商品住宅的功能主要是适用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环境性能,日常运行耗能,结合本案例中各方案的异同,将主要功能细分为八个方面:平面布局、采光通风(包括保温、隔热、隔声)、层高与层数、牢固耐用、建筑造型、室内装饰(包括室内设备)、环境设计(指日照、绿化、噪声、景观及间距等)、技术参数(包括平面系数、每户平均用地等)。对评选对象进行功能评价,就是要求评价者对每个方案就上述各方面功能的重要性(各功能所占百分比)做出评价。可以采用潜在购房者与开发商共同评分的方法。潜在购房者的评价不容忽视,具体的评价结果可以用调查的方式取得。由于目前购房者对设计一些技术指标等理论知识掌握较少,大多对住宅功能仅能给出感性评价,所以潜在购房者的评价权重占40%,而专家评分权重占60%。参见表4:

4.3 求成本系数 (C)

某方案成本系数 (C) =某方案成本 (或造价) /各方案成本和。如A方案的成本系数=721/(721+742+713+752)=0.2462。以此求出各方案的成本系数如表所示。

4.4 求功能评价系数(F)

按功能重要程度,采用10分制加权评分法,对四个方案八种功能的满足程度分别由专家综合评定,分数如表5。在专家评分的基础上求出方案的总分,进一步求出该方案的功能评价系数。

四个方案的总分及功能评价系数计算见表5。

4.5 求出价值系数(V)并进行评价

按V=F/C分别求出各方案的价值系数,见表6。

由表6结果可见,方案D的价值系数最大,从价值工程的角度来看,本例的最佳选择方案是方案D,其次是方案B和C。

5 总结

价值工程提倡用最低的总费用向用户提供必要的功能,这里所考虑的最低总费用不仅包括建造费用,还包括了用户的使用费。它的应用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性高的管理活动,并且在对全寿命周期费用进行优化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价值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只侧重于向用户提供必要的功能,未把寿命周期费用的优化放在适当的地位。今后,我们应该提倡利用价值工程对寿命周期费用进行优化而使费用最小化,综合效益最大化。此外,在价值工程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把有关部门组织起来,通力合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它必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价值工程[M].河北:技术经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2008.

[2]建筑管理现代化[M].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

[3]罗固源.工程经济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

生命周期费用 篇6

武器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 (LCC) 是指武器装备从设计、制造、安装、运行到报废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总和, 武器系统费用管理的目标就是在保证设备可靠性和可用率的前提下, 通过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最小。武器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分布于设备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且每个阶段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美国国防部的定义是:系统的LCC是政府 (军方) 为了设置和获得系统以及系统一生所消耗的总费用, 其中包括开发、研制、使用、后勤保障和报废等费用。

LCC一般可用下式表示:LCC=RDT&E+PROD+O&S=ACPC+O&S

式中RDT&E———研究与研制费;

PROD———采购投资费 (生产费用) ;

O&S———使用与维护费用;

ACPC———采办费用。

1 全寿命费用的控制和管理

近几十年来, 世界上各个国家对武器系统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做了很多研究, 目的是控制与管理武器系统的全寿命费用。又因为武器系统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往往很大, 所以对它的研究是一个急迫的问题。在武器系统的研制过程中, 采取按全寿命费用设计, 即LCC/Design to Cost, 缩称按费用设计, 也就是DTC, 并且采取全寿命费用管理, 可以有效地遏制武器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增长。

2 按全寿命费用设计

按费用设计是这样的一种设计方法以及设计思想, 它把权衡后系统的研制进度与性能或者全寿命费用得到的单件产品的成本当作目标成本的上限, 并且把这个上限看得与性能指标同等重要。总结国外按费用设计的教训和经验, 发现不仅要从观念上有所改变与在认识上有所提高, 还要积极研究按费用设计, 从而使我国在这方面能够卓有成效地实施。

2.1 加深对按费用设计的认识

武器装备的设计、研制人员要彻底地明白, 各种权衡分析能否分析得足够彻底决定了按费用设计的成果大小。依据DTC的基本原理, 从某种程度上说, 按费用设计等同于权衡分析。

2.2 确定DTC的费用指标

费用指标不仅要根据武器系统的LCC估算值来拟定, 而且还要由财务、质量控制、生产、管理、工程等各方面专家共同拟定。如果把指标定的过低, 那么承包方就不愿意采用先进的技术, 对提高武器系统的效能不利;如果把指标定的过高, 那么会增加使用方的投资, 不具有市场竞争力。

2.3 保证设计人员的设计自由

当确定与批准了按费用设计的费用以后, 就得给予设计人员一定的权力, 从而保证他们的设计自由。

2.4 保证武器系统的性能

在DTC的权衡过程中, 要尽一切可能做到保证武器系统在可靠性以及可维护性方面的要求。

2.5 加强对常见故障的分析

对于武器系统的常见故障, 要做到综合分析, 并研究其相应设计措施。

2.6 采用先进的硬件设施

为了缩短武器系统的研制周期, 要采用先进而成熟的技术产品, 从而使质量控制、试验、研制方面的费用有所减少。在设备选取方面, 要采用具有自检能力的设备, 从而使在维修技能方面与特种训练方面有所减少。在选取零部件方面, 要选取民用产品以及标准产品, 选用大批量生产的技术零件。在任务选取方面, 要注意多方面的技术途径, 删去不属于任务本质的功能。还要用软件辅助设计技术取代硬件金属模型。

2.7 编写使用说明书

DTC的具体程序十分复杂, 并且设计人员负责整个设计工作, 为了使费用设计工作进行地更顺利, 所以有关部门要组织编写“费用设计指南”、“费用手册”等, 以便设计人员的随时参考。

3 全寿命费用管理

3.1 形成全系统全寿命科学管理

为了降低装备的周期寿命, 延长装备的使用寿命, 充分发挥装备系统的功能, 有必要对装备系统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实施有机结合的管理。为此, 要使军队各职能部门在新装备质量管理过程上发挥主导作用。为了提升武器装备的质量与可靠性, 要科学界定承制规范, 严格要求军兵种使用部门与装备管理部门。制约新装备的关键性参数, 是技术性能、战术性能与“五性”———安全性、测控性、保障性、维修性、可靠性。随着武器装备系统中的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对其的质量与可靠性等等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要。

3.2 着眼于形成综合战斗力

为了使新装备形成综合战斗力, 对于武器的分配上, 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对于系统性复杂的装备, 不能拆分后分配到不同的单位;第二, 对于同一类装备, 应该分配到作战功能相似的部队, 便于集中保养;第三, 只要新装备被分配好后, 不应该随意挪用它们。并且, 还要依据主战装备、保障装备等武器装备系统与装备供应、修理、管理等保障系统, 逐一做到专业建设、兵种合成、军种联合。人才的主观能动性, 在人与装备系统中, 对于提升武器系统的管理能力, 占有主导地位, 所以, 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主做好装备全寿命管理工作的关键。装备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技术基础, 还要有宏观管控的能力以及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而且, 在完成新装备部署后, 应该做到人与装备的有机结合, 从而保障新装备在训练与作战中, 提升装备的战术性能与技术性能, 从而形成持续地战斗力。

3.3 运用网络技术实施科学管理

研制开发装备全寿命管理系统软件, 对装备进行全寿命信息跟踪。装备管理中心的服务器通过指挥自动化网络体系与调制解器, 和相关部门与其附属的各管理环节形成闭合回路, 进而实行封闭式管理。这样做有几个优点, 不仅能够及时掌握装备的设计、研制与改进的情况, 还能够及时把握装备的生产与装备质量检测、验收等情况, 并且能够自动提供装备的配发、维修信息, 计算装备的故障率与可靠度, 从而实现装备的实时监控。

3.4 提高维修能力形成持续战斗力

新装备交付使用的初期阶段, 一般由承制方负责新装备的维修工作, 而部队要迅速建设精确的零备件供应体系, 从而为顺利接手新装备的维修工作做准备, 最终实现新装备的完好率, 提升新装备的持续战斗力。所以, 部队要加强维修基础设施建设, 从而为新装备的维护提供基础条件;还要依赖科技手段, 积极研发远程保障技术与自动化故障诊断设备, 从而为新装备的维护保驾护航。

4 总结

LCC的研究包括LCC的估算、控制和管理。其中, 估算是基础, 控制和管理是关键, 而按费用设计以及全寿命费用管理则是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的有效措施和最佳途径。纵观各国军备的发展史, 一方面, 各国不断追求武器的质量, 遭到了国防费用的限制;另一方面, 正是由于武器质量与国防费用的这种矛盾, 才促使各国研究武器系统的全周期费用管理, 既节省了国防投资, 又不断提升了武器系统的质量。对武器系统的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研究, 俨然已成为促进国防现代化实现的关键。

摘要:现代武器装备技术复杂、研制周期长、风险大、费用昂贵, 采办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为提高武器装备的效费比和国防资源的利用效率, 保证论证、研制、生产、使用、维护等环节衔接顺畅, 最可行的方法是实行武器装备的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文章针对武器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控制和管理工作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武器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

参考文献

[1]任少龙, 曲东才, 何友, 钟秋海.武器装备全寿命费用分析及管理措施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 2002 (3) :35-38.

[2]刘鹏, 董振旗, 屈岩, 吴小海.武器装备系统寿命周期费用分析及优化模型[J].四川兵工学报, 2012 (5) :57-59.

生命周期费用 篇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与日俱增, 单单依靠政府财政投入, 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解决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 一种新的建设融资模式———BT模式被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并得到了广泛应用。BT模式的应用, 大大缓解了政府对于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压力, 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资金,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 在BT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费用过高的问题, 本文将全寿命周期理论引入到BT工程项目, 探讨有关的费用管理方法。

2 BT模式概念及工程项目特点

2.1 BT投融资模式的概念

BT (Build-Transfer) 即建设-移交, 是一种由BOT模式演变而来的工程建设项目投融资模式, 以政府为主导, 是政府为吸引国内外资金投资于公益性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采用招投标的方式, 确定建设项目的BT方, 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 由BT方负责建设项目的资金筹措、设计施工、设备及材料采购, 并承担一定的风险, 待工程完工竣工验收合格后, 政府再以事先合同约定的价款回购该工程项目的一种建设投资融资模式。

2.2 BT模式下工程项目特点

BT模式一般适用于非经营性的建设项目, 比如公共基础设施。这类工程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的特点;牵涉的环节复杂、范围广, 包括项目立项、准备、可行性研究、招标、谈判、签署合同、建设、移交等阶段, 同时涉及政府许可、手续审批及政府担保等环节;涉及利益相关者众多, 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银行 (金融机构) 、监理单位、独立的第三方项目管理单位以及造价咨询单位等, 关系复杂, 协调难度较大。

3 BT项目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BT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及费用

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 (LCCM) 是指在工程项目整个寿命周期, 包括项目建设前期、建设期、移交、运营维护期、翻新或报废回收期等阶段实施费用管理, 使得总费用最小的管理方法[1]。BT项目全寿命周期包括项目审批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BT方招投标、投融资阶段、勘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项目回购阶段及运营维护阶段等, 相应各个阶段所对应的费用如图1所示。

3.2 BT项目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前期策划借鉴经验少

BT模式作为新型建设投融资模式, 在我国建设工程项目领域应用的时间较短, 类似工程较少, 借鉴经验不充足, 前期策划大多按照普通模式下类似工程项目的策划方法, 对BT模式下的工程项目进行策划, 缺乏可靠的依据。

3.2.2 缺乏详细的设计和评估, 初步概预算模糊

由于缺乏实体性工程作为参照依据, 项目的初步设计和初步概预算较为模糊, 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多, 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经营风险、技术风险、融资风险、市场风险等, 造成工程项目投资融资风险较大, 增加了建设项目的投融资费用和不可预见费用。

3.2.3 项目利益相关者众多, 协调费用巨大

BT模式下的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 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 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博弈, 涉及的范围广, 协调费用巨大。项目投资回收期长、实施障碍多、技术复杂、涉及政府许可、审批及外汇担保, 增加了BT项目的融资成本。

3.2.4 建设单位融资费用巨大

BT项目融资费用一般指企业向外部融资产生的筹资费用, 包括贷款利息、担保费 (担保贷款) 、银行手续费、投资方自有资金的成本。由于基础设施等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资收益较低, 投资风险大, 这必然会增加建设方的投资融资费用, 进而增加工程项目成本。

3.2.5 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困难, 容易忽视合同管理

BT工程项目较为复杂, 涉及的工程变更较多, 现场签证变更不可避免, 成本控制困难。BT项目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 签证管理漏洞较多, 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多, 争议较多,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经常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方法处理工程变更和索赔, 且标准不明确, 不利于工程成本控制。

3.2.6 财政紧张, 无法按期回购工程项目

政府财政紧张等因素导致建设项目无法按期回购, 势必增加建设单位融资费用, 造成建设单位资金困难, 影响政府信誉, 建设单位必然会提出索赔, 间接增加工程项目的成本。

3.2.7 运营管理不善, 维护费用较高

BT项目一般为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基础设施, 项目回购之后, 由于缺乏专门的机构负责项目的运营管理和维护, 一般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率低下、设施闲置、维护费用过高等问题, 达不到该项目最初立项时的目标, 难以称之为一个成功的项目。

4 BT模式下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案例———某省文化艺术中心BT项目

某省文化艺术中心 (大剧院) BT项目, 经过政府审批立项, 充分论证后, 通过招标的方式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负责项目的管理, 确定由山东某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建设项目管理, 由上海现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管理, 通过严格招标的方式, 确立了实力雄厚的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的BT承建方。

在工程立项及前期策划阶段, 经过严格的专家论证和项目可行性论证, 在方案选择及设计阶段, 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设计单位对该工程进行了设计,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 并对可能的工程设计变更做出预测。在项目融资阶段, 成立专门的融资单位, 政府提供担保, 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作用,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工程项目融资费用。在编制初步预算中, 充分考虑国内外同类型项目及市场价格, 确定了较为准确的初步概预算, 为招标提供了价款参照依据。在建设过程中, 引入了第三方项目管理公司负责项目管理, 实行全过程监管和成本控制。在项目运营维护阶段,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成立专门的项目运行公司, 负责公司日常运营和维护, 降低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针对运营阶段的物业管理, 聘请了业内知名的物业管理公司, 提高了物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降低了物业费用。

5 BT模式下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的方法

5.1 项目审批立项阶段, 严格审批

BT项目的特征决定了工程项目投资巨大, 存在很大的投资融资风险, 在项目立项的过程涉及到的工程成本概念模糊。在建设项目审批的过程中, 需加强监管, 规范完善管理机制, 并严格审批程序, 量力而行实施BT项目建设, 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资金及政府信用风险。

5.2 项目可研阶段, 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引入独立第三方单位

BT建设项目需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充分收集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项目业主可以从项目可行性论证、方案优化选择、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方面来着手, 控制建设项目的总造价。在优化设计方案、强化政府监督的基础上, 引入独立第三方建设项目管理公司, 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实施管理, 降低建设成本。

5.3 招标阶段, 做好招标策划

在项目立项之后, 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投标代理机构负责整个项目的招标工作, 编制详细的招标方案, 确定合理的招标方式, 严格按照招投标的有关规定执行, 加大对招投标过程中的政府监管力度, 确保招标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选择有实力的总承包商。

5.4 BT方确定和项目融资阶段, 要严格选择BT建设单位, 同时要为建设单位融资提供担保

BT项目的建设单位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大的融资能力以及良好的施工组织协调能力, 能够合理地组织施工, 在约定的合同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工程项目。在融资的过程中, 要为建设单位适时适度地提供担保, 以降低建设单位的工程项目融资成本, 从而降低工程项目总的建设成本。

5.5 项目实施阶段, 实施全过程成本控制

应将成本控制的观念贯穿于BT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 这样才能使投资方在满足项目要求的基础上, 最大化地降低工程成本。在项目实施阶段要重视成本控制, 加强对市场价格、利率的预测和分析, 同时对投资成本进行动态管理, 合理确定投资成本控制目标。

5.6 项目竣工验收阶段, 加强政府监管

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安全, 对BT模式项目竣工验收, 要做好充分的监管, 确保各种与工程有关的资料的齐全, 保证签证索赔资料有据可依, 保证工程结算价格控制在设计概算以内, 对重大变更的工程量及费用, 要经过严格论证和计算, 以达到全寿命周期内费用最低的目的。

5.7 改善项目运作方式, 降低运营维护费用

在项目运营维护阶段, 要以全寿命周期费用最少为原则, 制定合理可行的项目运行和维护方案,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成立专门的项目运行公司, 聘请专业的人士, 负责项目的日常运行和维护, 提高项目运作效率, 降低项目运行和维护费用。

6 结语

将全寿命周期理论引入到BT项目中, 以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指导思想, 根据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理论, 管理项目实施中的各项费用, 能够有效控制成本超支, 降低费用。当前, 全寿命周期理论在BT项目中的应用理论还不成熟, 但随着BT模式在工程建设领域的不断推广, 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方法将会越来越丰富, BT模式全寿命周期费用过高的问题也将逐步解决。

摘要: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BT投资融资模式的应用日益广泛, 有力解决了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问题, 但同时也暴露了BT项目费用过高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引入了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理论, 结合案例分析和总结实践经验, 探索BT模式工程项目如何进行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 以降低工程项目费用, 达到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的目的。

关键词:BT模式,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

参考文献

[1]陈起俊, 王艳艳.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费用管理的探讨[J].工程设计与建设, 2005, 37 (1) :1-3.

[2]刘丽娜, 张红锦.对BT模式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天津建设科技, 2007 (S1) :371-373.

[3]林平.基于BT模式的建设工程工期索赔问题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 :15-16.

[4]李国强.BT模式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 2010 (30) :115+114.

[5]杨云会, 刘萍.BT模式项目管理风险探析[J].有色金属设计, 2010 (4) :6-13.

上一篇:危险因素评分量表下一篇:基础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