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设计

2024-09-13

全生命周期设计(共12篇)

全生命周期设计 篇1

摘要:管道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设计技术主要以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平台为依托, 满足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针对管道从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到报废回收全过程业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本文从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源头设计技术方面进行阐述, 针对该技术的实际应用, 将设计阶段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的简述。得出了管道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平台设计技术为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技术, 通过定义结构化数据, 便于不同形式的平台上实现设计、采办、施工、管理数据的传递、丰富, 便于最终运行单位数据查询维护工作, 达到了节支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管道,全生命周期,设计,数字化平台设计技术

1 引言

近年来, 国际油气储运设施建设总体处于高峰期, 市场潜力巨大, 为我国石油管道建设企业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且国内油气管网建设已由高峰期转向成熟期, 随着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线、陕京一线至陕京三线、中缅天然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等油气管网的建设完工, 形成了国内能源管网大动脉, 基础干线管网建设已趋于稳定。在该背景下, 要求石油管道工程建设单位调整发展思路, 兼顾国内管道建设同时,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并在该过程中结合自身优势将设计、建设、管理等水平提高, 并且提出有自身特点及市场竞争力的管理方法、设计技术。

油气管道设计工作在管道建设、运维阶段为所有工作的源头,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从设计阶段入手探寻新方法、新技术对提高自身技术管理水平, 缩小与国际石油管道工程建设单位技术的差距及开拓国际化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并且设计管理水平的进步对于石油管道建设单位节约内部开支, 增收企业效益有其自身便捷性和易实现的特点。

油气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是石油、化工、水利、电力等行业未来建设管理发展趋势, 本文从油气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入手, 简述了油气管道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平台设计技术的理念, 同时对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解释, 并总结性提出要重视油气管道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平台设计技术, 以信息化、数据化为核心开展整体技术管理工作。

2 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

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管道从需求、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使用、维修、保养、直至报废或回收再利用处置的全生命周期中的信息与过程。对于管道类实体, 它是一种技术, 也是一种建设理念, 它支持并行设计、制造, 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或软件为实现手段 (如图1所示) 。

3 数字化平台设计技术

数字化平台设计技术以统一建立的PBS (Project Breakdown Structure项目分解) 、WBS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任务分解) 体系与管道标准化数据标准构建了“管道全生命周期信息化业务”的两条基本主线。该技术与上世纪末绘图方式的革命——绘图板设计向计算机制图的转变相似, 但其设计技术的变革更进一步。

设计单位通过构建基于管道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设计平台和管理平台为PLM (Pipeline Life Mangement管道生命周期管理又称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 业务提供了统一标准的设计数据与成果;同时将设计数据逐步流转至采办、施工、运维方。各方在设计所提供的结构化数据的基础上, 对数据不断的完善、添加, 最终形成基于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据库。对于设计而言, 数据的不断添加和完善对于设计工作的检验和今后的再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进一步提高了设计和服务水平。

从管道建设方案阶段开始分析, 首先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调研技术条件等满足后, 对财务可行性指标分析 (需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 主要包括该管道建设的静态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核算总投资是需要对该设备清单进行统计, 并以设备清单编制对应的设备清单及概预算清单, 从此时开始就应当建立相应的文档作为记录手段, 将结构化数据记录, 并纳入数据库, 主要有设备的基本情况 (主要为设备编号、设备类型、价格) ;初步设计阶段主要关注设备与采购相关的技术属性要求 (主要为设备编号、压力等级、量程、精度等) ;施工图阶段设备已完成订货此时主要关注的为设备的实际信息 (主要为设备编号、产品型号、生产厂家等) ;采办阶段主要为设备物资移交信息做准备其中包含设备的技术属性和产品信息 (主要为设备编号、出厂编号、产地、设计寿命、出厂时间等) ;施工阶段在设计采办的基础数据上主要关注设备安装后的初次检验信息 (主要为设备编号、校验时间、校验结果) ;待运维阶段主要关注运行周期内该设备的使用情况 (主要为设备编号、维护信息) ;回收阶段该阶段为管道全生命周期结束后, 对该设备做相应的处理和记录 (主要为设备编号、处理方式、物资流向) 。

经过统计和分析 (如图2所示) 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始于设计阶段, 并且设计阶段的结构化数据模型数量及比重最大, 该部分数据为今后各阶段数据的基础, 以PLM数据库为管道运维提供了完整的数据模型, 为后期建设、运维提供了大量可检索、复用的数据环境, 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材料, 信息利用的便捷性大大提高。

4 管道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平台设计技术应用

4.1 整体构架

目前油气管道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平台设计技术已在多条输气管道设计上应用, 其整体业务构架及非结构化数据模型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线路工程, 站场工程和经济分析等范围, 各专业采用的数字化设计软件及数据间的交互构成了多专业协同的数字化设计平台设计技术。

4.2 站场工程设计平台技术

管道站场工程设计包括生产设施设计和辅助用房设计等。

生产设施设计平台技术主要以流程绘图软件、仪表自控软件、电力设计软件、三维绘图软件、材料管理软件及信息管理软件为依托, 涉及工艺、仪表、电力、消防/给排水、暖通、热工、阴保、配管、设备等专业。上述专业在设计过程中由工艺专业为龙头通过信息管理软件将结构化数据与下游专业分享, 下游专业接收数据后开展各自专业的工作, 整体完成工作后将数据返回信息管理软件, 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流转至信息管理平台, 然后将该部分数据及模型提交给业主, 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数据的一次录入多次使用。

辅助用房设计平台技术主要采用建筑类三维软件、结构类计算软件、负荷计算软件及建筑性能分析类软件构成, 以建筑三维软件作为专业建模基础, 建筑、结构、仪表、电力、通信、设备等专业在建筑物内部进行实体设计工作, 并最终在该平台上进行数据及模型输出。

从站场工程上能够完成多专业协同设计, 并按照需求统一从模型中提取需要的图纸或数据。

4.3 线路工程设计平台技术

线路工程设计平台技术基于Acr GIS技术平台与Auto CAD技术平台, 涉及勘察、线路、线路通信、水工保护、穿跨越、阴极保护专业。该平台统一了设计数据标准、搭建了对应的设计数据路、建立了Web GIS平台, 完善了设计知识库及线路数字化设计系统并且实现了勘察测量数字化, 形成了基于项目PBS体系的、符合数据定义标准的线路设计数据, 并且达到了通过鼠标点击, 半自动设计自动计算穿越长度, 并将最终成果录入数据库的水平。

并且线路数据均能够通过Map关系直接移交至关系数据库。

4.4 经济分析平台技术

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 经济分析在管道建设的前期非常重要, 是判断是否进行管道建设的重要阶段, 对此, 将经济的范畴涵盖在全生命周期中非常必要, 以满足建设期各阶段费用信息的信息化计算和信息传承, 形成费用信息流, 以定额库WBS编码、物料编码为核心从可研阶段的估算软件、初设阶段的概算软件到生成工程量清单、项目结束后进行工程结算, 将数据形成了环装流转, 并能够做到前后不同阶段的对比工作。

4.6 先进性和创新性

4.6.1. 从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始阶段保证数据模型的客观真实性, 从设计阶段开始创建数据源至运行阶段数据的最终完善, 该过程都是在结构化数据的要求下建立的, 各阶段均无法对业务流程外数据进行修改, 对业务流程内数据的修改能够通过数据的版次及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和比对;

4.6.2. 将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化, 避免了非结构化数据及非编码工厂结构各阶段数据不统一、避免工厂结构编码差异造成数据不可溯源, 提高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从项目开始筹备至项目运行直到管道运行寿命的结束所有管道内单体、设备均有代码及编号, 在业务流转过程及环节中无论管理实体的变化或空间、时间的改变, 均能够通过唯一的编码机制进行实体结构化数据的溯源;

4.6.3. 通过设计阶段对结构化数据模型的统一约束及规定, 做到了数据的一次录入各阶段、各使用方的多次利用, 提高了数据使用的效率, 通过数据的移交、传递减少了数据录入降低了录入、核对、校验等综合管理成本;不同阶段的数据均来自于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库, 从设计阶段开始到采办、施工、运行达到了数据的共享, 取用、完善、再共享;

4.7 易推广

在结构化数据要求的规则驱动下能够保证个信息化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层面的协同和共享, 提高了全管到生命周期管理过程阶段整体效率;由于定制了数据规则, 给数据统一的约束, 保证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统一性达到了数据流转过程中的一次录入多次利用, 便于推广更及应用后整体效率的提高。

5 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是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源头, 是工程信息的最初缔造者、所涉及的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是最多的、最重要的, 设计数据数字化的实现也是最容易的, 所以设计信息是全生命周期主要的信息来源。数字化平台设计技术能够为工程后续阶段提供可靠的保障, 因此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发展, 应重视管道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平台设计技术的核心作用, 将各种软件、设计手段的发现为依托, 实现以数据化、信息化为核心的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鹏, 张效铭.以设计为源头的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探索[J].2014 (12) :91-92.

全生命周期设计 篇2

有人说,有机农业投入高,产出低,不符合中国国情。雷龙认为从全生命周期来看,有机农业成本更低。他提议全社会一起来算五笔账:

“有机农业初期投入高,见效慢,但5年后成本更低。比如,常规茶园的茶树老化快,一般10年后就要重种,而有机茶树树龄长达20年。采用立体种植的方式,套种降香黄檀和沉香等驱虫避害,长短期效益相结合,产生了更高的经济价值。”这是第一笔账。

“农残超标已成为严峻问题,直接阻碍中国食品走向世界。农药的使用严重污染环境,有些残留在土壤里难以降解,有些则进入地表水或地下水,加重了水污染。未来,我们要付出多大的治理代价?”这是第二笔账。

“在我们的餐桌上,常常出现农药‘鸡尾酒’(农药‘鸡尾酒效应’是指多种农药的混合物会造成累加效果,甚至协同效应),只是消费者不了解而已。大量恶性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和饮食有直接关系。高昂的医药费及生命的代价,无论是家庭还是国家都是不能承受之重!”这是第三笔账。

“常规农业向土地夺取养分以维持生产,常规农业以不可持续的方式养活整个世界。不可持续的方式使土壤沙漠化,蚯蚓等有益生物灭绝,导致大量农业用地失去生产能力。未来,中国粮食安全和粮食自主性如何解决?”这是第四笔账。

“一个农残问题严重的污染大国一定会备受制裁和歧视,很难成为经济强国!”这是第五笔账。

世纪互联 打造全生命周期机房 篇3

当前,建设节能型、管理型数据中心的理念已经日渐深入人心,一些企业也由此诞生了自建数据中心的需求。但在全球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机房工程领域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大部分数据中心公司在数据中心装修、设计方面,理念颇为陈旧,对于最新的技术及IT趋势也缺乏了解。

“目前国内有设计资质的规划院、设计院大多并不了解数据中心的实际需求,沿袭的设计理念、采用的设计标准与国际领先水平有不小的差距。而机房公司虽然对数据中心的理解比设计院要好,但由于其是施工方(按国家规定,设计方和施工方不能是同一个单位),因此往往不愿意在设计上花费太大精力。”世纪互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BANYANO)副总裁郎东海表示,现在中国的机房市场还比较混乱,缺乏权威性的品牌和公司。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世纪互联建立了世纪互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BANYANO建设和运维着总面积上万平米的机房,积累了丰富的一手经验。依托于这些经验,BANYANO在项目建设管理中,更多地从整体着眼、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着眼,以此来确保机房建设的合理性、稳定性以及高效节能。”郎东海说。

“科学、前瞻性的规划设计,是绿色节能机房建设中的关键。”郎东海进一步表示,由于在现实施工中,机房改造的难度比机房建设的难度更大,必须在解决改造问题的同时保证机房的运营。因此,机房最好不要做改造,而是从建设的最初规划阶段开始,就重视机房的应用生命周期,对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的整个过程进行全局考虑。

全生命周期设计 篇4

1 相关文献回顾

近年来,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不断成熟, 机械产品的绿色设计研究正逐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并取得了一些有借鉴意义的研究成果, 为后续的深度研究奠定了基础。综合目前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 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领域:其一, 绿色设计理论研究;其二, 机械产品绿色设计的指标体系构建;其三, 机械产品绿色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在绿色设计理论的研究方面, 杨倩[1]提出了机械产品的绿色设计理念, 认为绿色设计要以环境要素为考虑中心, 并且要脱离原有的简单线型设计程序;黄德中[2]提出了机械设计包括的四个主要特征:绿色设计是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绿色设计是闭环设计、绿色设计是生态设计和绿色设计是系统设计;黄健求[3]从全过程角度对绿色设计给出了精确定义:要求产品在制造过程中节省资源, 使用过程中节省能源、无污染, 产品报废后便于回收和再利用;刘晓序[4]认为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的根本区别在于:绿色设计要考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从产品的构思开始, 在产品的结构设计、零部件的选材、制造、使用、报废和回收利用过程中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希望以最小的代价实现产品“从摇篮到再现”的循环。

在机械产品绿色设计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方面, 董晓英[5]提出了产品的绿色设计主要内容:绿色材料及其选择、产品可回收性设计和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曾晓红[6]等学者认为包装机器绿色评价问题应该包括:清洁生产评价、面向产品流通的评价、面向产品使用维护的评价、面向拆卸和回收利用的评价等多个阶段评价, 以及面向环境负担的评价、面向环境价值的评价和面向环境影响的评价等多个层次的评价;黄德中[2]构建出了工程机械绿色选型设计综合评价体系, 该体系包括资源属性指标、能源属性指标、经济性指标和环保属性指标。

机械产品绿色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方面, 曾晓红[6]提出了绿色度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对包装机械产品进行评估;陈明[7]运用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产品设计方案绿色度综合评价模型。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可以明显看出, 我国在机械产品的绿色设计方案评价领域的研究仍处于理论探索阶段, 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对于绿色设计的概念虽然具体的表述各不相同, 但其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 即绿色设计要以环境为中心;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资源属性指标、能源属性指标、经济性指标和环保属性指标;对于评价方法的研究, 最为不成熟,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 常用的研究成果不少于30种, 而每种评价方法的特点各不相同, 选择出最为适合评价机械产品绿色设计方案的方法将是未来研究方向之一。

2 机械全过程设计的绿色性系统分析

机械产品的绿色设计必须针对未来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展开研究, 设计、制造、使用以及报废和回收处理是决定未来产品是否实现了绿色策略的四个关键环节。因此,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机械产品绿色性分析, 必须充分考虑这四个阶段。当然, 对于不同的机械不一定包括所有过程, 如加工机床只包括了设计、制造和回收处理三个阶段, 而一般的施工机械包括设计、使用和回收处理三个阶段。

设计环节主要考虑的因素为材料的绿色性、材料与能源的节约性。现代机械产品普遍由五大功能体系构成:感知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和控制与操纵系统。感知系统主要由一些现代的传感器构成, 实现信号之间的转化, 对于设计方案的整体绿色影响不大, 节约成本是主要考虑的因素;动力系统一般由各种电机、内燃机构成, 直接影响未来能源消耗量的同时会产生一些污染,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 应尽量选择耗能量相对较低的动力系统。内燃机消耗一次性能源石油, 有噪声污染、废气污染、热排放和漏油污染, 因此, 选择的传动系统与执行系统应由大量的零部件组装而成, 如一些齿轮、联轴器、刀具等, 这些构件设计的合理与否, 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能源消耗量和材料使用量, 因此, 传动系统与执行系统是产品绿色设计过程的核心所在;控制与操纵系统一般由单片机、PLC或者工控机等智能微机构成, 这一部分系统未来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成本, 应从经济性加以考虑, 通过减少零件数量、减轻零件重量、采用优化设计等方法使原材料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在工艺方面, 可通过优化毛坯制造技术、优化下料技术、少无切屑加工技术、干式加工技术、新型特种加工技术等方法减小材料消耗。对于整个设计环节应该以价值工程的思想为指导, 在实现功能的条件下, 选择产品的直接成本与社会成本之和为最小的方案。

制造环节主要考虑的因素为环境污染问题。机械产品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切削和磨削, 传统的机床车削、铣削、磨削等, 都需要切削液来帮助加工, 切削液在加工中的作用主要有冷却、润滑、排屑和清洗的作用。大量切削液的使用会造成零件生产成本大幅提高, 环境污染严重, 危害工人身体健康等很多有害影响。与此同时, 粉尘污染与噪声污染也是毛坯制造车间和机械加工车间最常见的污染, 对工人的身体危害性很大。

使用环节主要考虑的因素也是环境污染问题。许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高分贝的噪声, 如一些施工机械振捣器、凿岩机、打桩机。如何降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如超声波振捣器、超声波凿岩机等能有效解决噪声污染的机械将成为振动工程机械的发展方向。机械产品的绿色回收设计主要是指在产品结构方面满足易加工性和易拆卸性。拆卸是产品回收和重用的前提, 所以在产品设计过程中, 必需将可拆卸性作为设计的目标之一。可拆卸性主要取决于配合的种类和联接与坚固的方式。

3 机械绿色性设计指标体系构建

机械产品的类型多种多样, 制定出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设计方案绿色性综合评价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综合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以及定性、定量相结合原则。结合相关文献以及全生命周期内机械产品绿色性系统分析后, 本文认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机械产品设计的绿色性应该从资源属性指标、能源属性指标、经济性指标和环保属性指标四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其中, 资源属性指标主要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使用的材料资源和设备资源。能源属性指标,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 能源的利用率, 该指标反映能源节约问题;其二, 清洁能源使用率, 该指标反映环境保护问题。经济性指标主要反映产品在报废后可以拆卸并重新利用的程度, 包括产品设计的成本、产品的可拆卸性和产品报废后的利用率。环保属性指标主要考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与环境有关的指标, 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影响身体健康等方面。指标体系的构成如图1所示。

4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机械设计绿色性评价研究

4.1 灰色关联法评价的基本原理

灰色关联度分析从本质上说, 就是系统态势的量化比较分析, 其实质就是比较若干数列构成的曲线理想 (标准) 数列所构成的曲线集合形状的接近程度, 几何形状越接近, 其关联度就越大, 反之则越小。对于多指标决策问题来说, 如果某一方案与系统设置的虚拟理想方案的关联度越大, 即可认为该方案越接近理想方案。相反, 如果某一方案与系统设置的虚拟负理想方案的关联度越大, 就可以认为该方案越远离理想方案。因此, 可利用方案与理想方案的灰色关联度来实现方案优选。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依据灰色系统理论研究变量序列之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数量分析方法。指定一个参考数据列x0, x0= (x0 (1) , x0 (2) , Λ, (X0 (n) ) , 有m个比较数据列x1, x2, …, xm, xi= (xi (1) , xi (2) , Λ, xi (n) ) (i=1, 2, Λm) 。

灰色系统理论按照下述公式确立了参考数列x0与若干比较数列xi间的关联系数:

undefined

式中α为分辨系数, 且α∈ (0, 1) , 此处α取0.5。

为将每个关联系数中的信息集中起来以便于比较, 可用 2 种方法求出曲线xi对参考曲线x0的关联度ri:当各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相同时, undefined;当各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不同时, undefined。

4.2 灰色关联分析应用于机械设计绿色性评价的步骤

(1) 确定指标数列。

设有m个方案, 选取n个指标作为机械设计绿色性的评价指标, 则有m个数据列, xi= (xi (1) , xi (2) , Λ, xi (n) ) (i=1, 2, Λm) 。其中xi (j) 为第i种方案第j项指标的值。

(2) 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

通常为便于参考数列的选取以及关联度的计算, 需要对数据列进行标准化处理, 以把原始数据化为无量纲、同级、正向可加的数据。假定评价指标j的理想值为x*j, 其大小因评价指标性质不同而异。对于正向指标, x*j越大越好, 记为x*jmax;对于负向指标, x*j越小越好, 记为x*jmin。因此, 可以根据评价指标的性质, 从初始数据矩阵X中找到评价指标的极值作为理想值。其中, 正向指标:undefined;负向指标:undefined。

(3) 构造最优参考数据列。

设标准化后的指标数据列为:

x'1= (x'1 (1) , x'1 (2) , Λ, x'1 (n) )

x'2= (x'2 (1) , x'2 (2) , Λ, x'2 (n) )

Λ Λ Λ Λ Λ Λ Λ Λ Λ Λ Λ Λ

x'm= (x'm (1) , x'm (2) , Λ, x'm (n) )

根据以上指标数列构造出最优参考数据列, 最优参考数据列由各项指标在以上数据列中最优秀的值构成, 记为x0:x0= (x0 (1) , x0 (2) , Λ, x0 (n) ) , 其中。

X0 (j) =max (x'1 (j) , x'2 (j) , Λ, x'0 (j) ) (j=1, 2, Λ, n) 。

(4) 计算最优关联度。

根据 (1) 、 (2) 计算最优关联度ri, 即x'i与最优参考数据列x0的关联度。

(5) 关联度排序。

对所得的各个关联度ri进行排序, 即可比较各受评方案的优劣。

4.3 案例分析

A企业拟研发一种新型的数控加工车床, 设计部门初步提出了四种可以进行选择的方案, 但四种方案的成本与绿色性指标值各不相同, 经专家讨论最终将四种方案的评价值确定如下, 见表1。

(1) 四种方案的绿色性设计指标值如表1所示。

由表1可得指标数据列:

x1= (30000, 20000, 0.9, 0.8, 0.85, 0.9, 0.86, 18000, 0.85, 0.4) ;

x2= (35000, 22000, 0.85, 0.82, 0.8, 0.95, 0.8, 20000, 0.9, 0.5) ;

x3= (40000, 24000, 0.86, 0.85, 0.9, 0.8, 0.7, 22000, 0.8, 0.45) ;

x4= (42000, 18000, 0.95, 0.95, 0.9, 0.92, 0.85, 24000, 0.86, 0.6) 。

(2)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得表2:

(3) 构造最优化参考序列。

最优化参考序列为x0= (1, 1, 1, 1, 1, 1, 1, 1, 1, 1) 。

(4) 计算最优关联度。

由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多指标多层次性, 而且每个指标对于机械设计绿色性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 在实际评价中, 应以不同权重系数表示它们各自作用的大小, 本文在专家调查的基础上, 采用评分的方法来确定这些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各权重值如表3所示。以ri表示x'i与x0的最优关联度, 利用 (1) 、 (2) 、 (4) 计算得加权最优关联度, r1=0.85, r2=0.77, r3=0.59, r4=0.69。

显然r1﹥r2r1﹥r4r1、﹥r3, 因此, 在被评价的4种方案中, 机械设计方案一的绿色性是最好的, 其次是方案二、方案四, 设计方案三的绿色性较差。

5 结论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 绿色产品必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而产品设计是产品走向市场的第一步, 只有对设计方案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 才能够真正实现绿色产品走向社会。由于设计方案非常有限, 而灰色关联分析的特点就是对方案数据量没有过高的要求, 因此非常适合于在小样本下选择最优方案, 是未来值得推广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杨倩.机械产品中的绿色设计理念[J].设计与研究, 2007, 12 (34) :34-36.

[2]黄德中.工程机械的绿色设计[J].水利电力机械, 2004, 26 (4) :32-34.

[3]黄健求.机械产品的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过程[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7, 14 (1) :123-126.

[4]刘晓叙.机械产品绿色设计理念[J].机械设计, 2005, 11:1-6.

[5]董晓英.机械工业中的绿色设计与制造[J].机床与液压, 2002 (6) :27-29.

[6]曾晓红, 刘春辉, 郝喜海.包装机械产品绿色设计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 2007, 28 (4) :71-73.

[7]陈明, 李艳娟.机械产品设计方案绿色度的评价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1) :78-82.

[8]李公法, 刘安中, 李友荣.冶金机械的绿色设计与制造[J].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4 (10) :70-71.

[9]刘超, 惠烨.基于绿色制造的设备维修技术[J].机械管理开发, 2004 (4) :48-49.

论城市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监管 篇5

王慧焘

威海海诚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省 威海市 264200 摘 要: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监管是对管线的集成化管理,是智慧城市管线管理的具体体现,能有效控制地下管线安全事故风险,准确掌握地下管线现状,为地下管线的集约化合理规划、精确设计等提供数据支撑;为规划、建设、防灾救灾等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地下管线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各阶段,探讨如何做好城市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的监管。

关键词: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监管

Study on the Life-cycle Regula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s Abstract:The full life-cycle regulation on underground pipelines is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the pipelines, and it is also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pipeline management in the city.I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risk of accidents of underground pipelines, and it can accurately grasp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underground pipelines.The regulation can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the intensive rational planning and precise design of underground pipeline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lanning,construction, disaster relief and so on.By analyzing the various stages of underground pipelines’ planning, construc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etc.,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make sound regula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 lifecycle.Keyword:underground pipelines;the full life-cycle;regulation 1 引言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绿色生命线,城市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了保障城市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实现地下管线安全防范和保障维护,面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在积极预防的同时,能及时有效的处理事故;为了时时掌握地下管线现状及变化情况,保持地下管线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现势性,满足城市规划、建设、防灾救灾等管理的需要,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防灾救灾的工作效率,开展城市地下管线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对智慧城市的发展、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城市地下管线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即从地下管线项目立项、规划、审批、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监测、维修、报废、档案信息等,从出生到灭亡全过程的实时动态数据的集成化管理。2 地下管线全周期监管要求

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监管应以数据共享为基础、管控一体化为主体应用,同时建立健全法律规范发挥保障作用。

ⅰ.通过工作流整合规划、住建、城管等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各政府部门,实现规划、住建、城管等政府部门在建设工程(地下管线工程)审批和监管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全面掌握地下管线规划、审批、施工建设等信息,审查并督促各阶段针对地下管线管理、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齐抓共管,预防因施工建设引发的地下管线事故。

ⅱ.对地下管线危险源进行估评定级。通过危险源评估,指导地下管线管理单位制定合适的巡查、维护策略,并应用物联网技术实施地下管线的在线检测。

ⅲ.对地下管线(特别是重要区域的重大危险源)实施远程实时监测。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地下管线的流量、温度、压力等重要运行参数,对管线运行安全进行实时评估、预警,以保证管线安全、稳定运行。

ⅳ.将所有地下管线基础数据,以及管线管控活动中产生的规划建设数据、管理与技术标准、日常运维数据、实时监测数据、事故及处置数据、报废处理数据等进行汇总,形成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数据,完善地下管线管理信息。

ⅴ.建立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监管档案,通过统一标识编码对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数据进行管理,使其在各项应用中发挥更好的支撑作用。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监管流程

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包括管线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等,通过物联网技术,辅以先进的管网数据模型,实时获取、分析管线运行状态,对管线规划设计、施工过程、竣工验收、日常巡检养护等全程监管,对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隐患、危险报警及时指导相关部门进行改正,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监管主要包括:建设工程审批、工程跟踪监管、危险源监管、地下管线安全监管、通知告知、信息档案管理六个方面。

3.1 建设工程审批

建设工程审批数据包含规划许可信息、施工许可信息、占挖许可信息及工程跟踪查询等,涉及到地下管线项目建设过程中从立项、规划到项目施工等一系列节点中相关信息的汇总、核对和使用。通过对地下管线工程进行跨部门流程集成,实现地下管线工程信息共享、协同审批及工程进展查询,并进行项目审批流程的跟踪。3.2 工程跟踪监管

为了保障地下管线建设全过程的规范化和安全,促进地下管线工程管理和地下管线信息的动态更新,工程项目必须提交管线数据归档,保证管线信息的有据可查。从保障地下管线安全可靠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地下管线的需求、规划、设计、施工、竣工、运行维护、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利于地下管线的科学规划、集约化建设、安全运维和信息的持续更新,保障地下管线风险可控、在控,从而保证对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的完全管理。

(1)计划管理

地下管线各专业部门应当根据城市管线综合规划和城市道路年度建设计划,提出各专业管线年度建设计划,报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由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综合拟订年度地下管线建设计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年度地下管线建设计划组织安排施工项目。

(2)规划管理

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前,应当到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管理处查询建设工程范围内的地下管线信息,取得该范围内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的查询报告书。

建设单位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必须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查询报告书;无查询报告书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3)施工监管

建设单位在取得工程规划许可后,进行管线放线、验线,必须与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管理机构签订建设工程档案移交合同书。

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建设实施前,持地下管线工程建设的有关文件资料,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设计文件审查和报建手续。工程报建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行业部门及地下管线产权、管护单位,对地下管线建设文件进行会签。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核发施工许可。工程竣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按照《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和地方规范、规程进行竣工测绘,向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管理处报送测绘数据文件和工程竣工资料等。

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对城市建设施工进行检查,对没有取得建设工程规划、施工许可的建设工程应予以查处,保证所有管线工程的申报施工建设,杜绝地下管线的私挖乱埋问题。(4)运行、应急监管

管线权属或者管理单位对其地下管线的建设、维护、安全运行负责,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保障地下管线完好、安全运行。

(5)安全监管

地下管线出现故障、险情等突发事件时,管线权属或管理单位应当先行组织抢修,同时报告专业主管部门、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管理机构,并依法补办有关手续。自动对快服役到期管线及时通报管理主管部门和产权单位,做到事故预防和预警。

(6)报废监管

对于需要废弃的地下管线,管线权属单位应当及时向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管理处备案,并将废弃的地下管线予以拆除。不便拆除的地下管线,应当由管线权属单位将管道及其检查井封填。同时向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管理处提交废弃的管线数据,由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管理处及时更新管线系统数据。

3.3 危险源监管

针对重大危险源,管线管理单位必须加强巡查检查,并通过物联网手段实施远程实时监测。建设危险源评估模型,根据设定好的评估模型,从多种因素进行评估,结合管线信息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分级,对危险源进行建档。对已经评估定级的重大危险源,实施远程实时监控,通过浓度监测、阀口井空间温度监测、视频监控等,对危险源实施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监测。当某一监测指标超过设定的范围,及时进行预警,提醒管线管理单位进行核实、处置。

3.4 地下管线安全监管

地下管线在日常运行中,管理单位必须要做好管线的日常巡查、维护工作,制定合理的巡查、维护策略。地下管线的安全监管主要包括管线的安全检查及运行监测。

(1)地下管线安全检查

建立政府专项督察标准,制定督察计划。相关管理人员根据标准执行完督察任务后,将存在问题的管线设施及权属单位进行登记,发放整改通知,督促有关单位在计划日期内完成问题设施的维修、更新,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

(2)管线运行监测

对管线运行进行监测,集成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暖、供电、通信管网运营数据,通过对业务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对管线运营情况进行集中体现,全面监督管线实时运行情况。管线权属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各自管线安装一系列监测设备以及监测系统。

3.5 通告告知

在各阶段,应及时向工程建设单位知会审批、监管、安全风险等信息,同时督促相关数据档案的提交;向施工区域涉及到的管线单位知会工程信息,落实现场交底、指导人工探查定位等;实现管线信息推送共享、保障安全要求的落实。

3.6 信息档案管理

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管理处负责地下管线信息档案的汇总、整理及管理。对地下管线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管,及时了解管线单位的管线工程工作,从源头了解、监管地下管线的建设、运行、维护、废弃等;对权属部门在线监测数据进行整合,做好数据的备份、存储。负责管线数据的历史可追溯性,已建成、改造、废弃、新建等管线全生命周期信息的管理,并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地下管线普查和补测补绘,及时完成管线信息的动态更新,保持管线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现势性,为政府决策指导提供可靠依据。结束语

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监管是对管线的集成化管理,是智慧城市管线管理的具体体现。开展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监管,将地下管线规划建设数据、管理与技术标准、日常运维数据、实时监测数据、事故及处置数据等汇总,对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进行监管,控制地下管线安全事故的风险,为地下管线的集约化合理规划、精确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协同、协调多部门的审批和监管,为安全对比分析、事故应急管理、防灾救灾提供全面的信息决策。

参考文献

[l]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3] 颜雪华.地下管线管理创新探讨[J].城建档案.2011,6:52-54 [4] 李萌,胡智欣.智慧社区中的智慧管线[J].测绘通报.2013,增刊:49-54 [5] 迟炳章,李玉.建章立制,规范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以淄博为例[J].测绘通报.2013,增刊:33-40 作者:王慧焘:

单位:威海海诚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威海市光明路98号;邮编:264200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whdxgx@126.com

全生命周期设计 篇6

关键词: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物料清单;产品数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059-03

近年来,我国飞机研制和生产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各研产单位任务中,压力大,从而建立高效科学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提高飞机研制效率和质量的迫切需求。

飞机的研制技术含量高、系统复杂、研制周期长,对研制管理工作要求极高,然而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正式、完整的研制管理系统。飞机的研制有其鲜明的行业特点,品种多、小批量、产品复杂等。在飞机的研制的各个阶段,可以生成不同类型的物料清单。飞机生命周期中各类BOM的演变,反映了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产品定义数据的不断成熟的过程。从当前局势来看,如何有效管理不同阶段的BOM信息,已是亟待迫切解决的问题。

物料清单(BOM)是描述企业产品组成的技术文件,作为制造型企业产品数据管理的核心,贯穿于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工艺规划、工程试制、加工制造、销售维护直到产品淘汰报废的各阶段,这表明了产品的总装件、分装件、组件、部件、零件、直到原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所需的数量。

1 航空飞机研制过程BOM的演变和现状分析

通过对国内几家航空主机所和主机厂单位物料清单管理现状的业务进行调研,总结分析如下:

①工程BOM。上游设计单位从产品功能设计的角度形成的产品零部件结构树是产品生产单位的数据源头。需要给出物料清单和父子组成关系,在企业管理表现为产品明细表。在工程BOM构建中,需要表格件、无图件的处理方式。层级划分上包括机种层、机型层、专业层、构型配置层、零部件层等。

②工艺BOM。生产单位接收到设计单位下发的设计物料清单,不能进行修改,工艺人员在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中,从分工的角度对设计物料清单进行调整,并补充工艺组件信息,它是进行工艺任务分工和工艺文件编制等工艺准备的基础。

④建造BOM。建造BOM是指管理多个合作方所提供的零部件,控制和管理各合作厂不同的零部件的加工状态以及标识。对不同承制厂提供的多个同种零件进行区分管理,实现统一批次、序列号的交付授权编号信息管理。目前各家制造厂商都是提供的纸质文件。

⑤架次BOM。架次BOM是交付给客户时的产品架次状态。主要目标是管理控制单架次飞机的技术状态,已经使用的具体架次飞机产品中的零部件及其相关互换件、替代件,提供实物制造,架次装配,维修、大修预测的准确信息。在此基础上跟踪、管理、记录在试验、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记录修理了哪些零件,替换了哪些零件。并考虑有限寿命设计,清楚跟踪零件寿命,试验运行和装机运行记录,以及目前使用状态。目前,国内各家单位尚没有有效管理该部分信息。

2 多BOM管理的目标和体系架构

根据以上对BOM管理现状进行的分析,提出BOM管理的核心需求,用来定义生产型企业进行BOM信息化管理的实施目标:

①工程BOM、工艺BOM、装配BOM、工艺结构BOP(Bill of Process)数据的结构化管理,提供BOM多视图管理功能,实现以各视图BOM结构树为核心的产品数据管理。

②BOM视图的转换。多个BOM视图之间存在一定的演变过程和内在关系。其中,设计BOM是工艺BOM组织和管理的基础,工艺BOM则是制造BOM组织和管理的基础。

③建造BOM和架次管理,实现BOM的实物状态管理,通过对批次BOM数据的技术状态固化,可以随时查看某一批次或架次的产品数据和制造数据。

④工艺结构BOP作为制造BOM的核心组成数据,需要对工艺规程进行结构化管理,反映工序、顺序、生产位置、所需设备、工装资源等。通常会采用3PR(产品-Product、工艺-Process、工厂-Plant、资源-Resource)模型表示。

⑤BOM数据的流程控制。通过流程控制,不仅可以保证BOM数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而且通过记录签审信息,便于签审过程的追溯和签审历史信息的参考重用。

⑥BOM的变更控制。对BOM变更过程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确保变更过程可控、变更结果可信,从而保证数据的准确、完整和一致。

⑧与ERP系统集成,提供所需装配BOM数据和结构化化工艺数据。

飞机多BOM管理平台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工程设计管理。工程设计管理的功能主要包括工程设计BOM的建立与维护、B0M审核、产品变量配置、EBOM变更管理、EDA数据管理。EBOM建立可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直接由CAD双向集成获得,或通过单层BOM手工搭建的方式,系统通过版本管理功能对EBOM维护进行版本控制;EBOM审核功能可以对EBOM审核过程进行控制,确保EBOM数据有效、正确;EBOM产品配置可以对产品系列BOM数据进行变量控制,形成全BOM管理,便于对全机型的产品结构进行管理;EBOM变更管理则对EBOM变更过程进行有效地控管,确保更改结果准确可信,更改原因可追溯。

②工艺规划管理。工艺规划管理的功能主要包括工艺规划BOM的建立与维护、BOM审核、工艺文档管理、工艺文档更改管理、变更管理等等。其中初始工艺规划BOM的建立可以由EBOM转换而来,也可以通过手工搭建;工艺文档管理支持基于工艺BOM的工艺文档创建、修改和签审,工艺文档管理过程涉及到与CAPP的集成互操作。工艺结构BOP可依据工艺规程进行构建,反映工艺、工厂、产品和资源之间的关系。其他功能与EBOM中类似。

③制造工程管理。主要功能包括实作BOM(建造BOM和架次BOM)建立与维护、BOM审核、实物交付文档管理、电子卷宗的数据管理、串换件管理、试验次数、寿命信息管理等。其中,初始建造BOM可以由EBOM或工艺规划BOM转换而来,也可以手工搭建或批量导入,其他功能与工艺规划BOM中的相应功能类似。

④维护维修管理。主要功能包括维护BOM建立与维护、维护BOM审核、服务计划和服务数据管理、维护数据更改管理。其中,初始维护BOM数据来自架次BOM,在架次BOM的基础上增加维修变化实物信息,主要通过变更过程进行记录。此外,维护维修管理涉及外部的维修厂,需要根据企业实际业务情况制订管理规范,明确维修记录方式进行统一维护跟踪管理。

3 结 语

飞机的研制技术含量高、系统复杂、研制周期长,只有有效实现了全生命周期多BOM的统一管理,才能对整个飞机的研制过程和技术状态进行有效控制。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在飞机研发过程的认知,打破传统对单BOM(工程BOM)的管理方式,提出对整个飞机全寿命周期管理的BOM数据结构化管理方式,将会对企业飞机研制过程管理和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建设提供参考,为飞机研制的技术状态的有效管理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庆林.飞机构型管理[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

[2] 李勇,郑朔昉.民用飞机研制阶段划分若干问题探析[J].航空质量标准化,2008,(3).

[3] 范玉青,梅中义,陶剑.大型飞机数字化制造工程[M].北京: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2011.

全生命周期设计 篇7

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以及生死规律一样,一栋建筑物也有着它的结构寿命、使用寿命、人文寿命和商业寿命。建筑物从设计建成开始,就进入了它的循环历程。其中,结构寿命是针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而言的,其分类按照《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分为四类,即临时性结构5年、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25年、普通房屋和构筑物50年、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100年。比如,建于1907年的外白渡桥,是上海第一座近代钢桥,其设计寿命100年,到达原设计结构寿命后,2008年修缮后继续使用。

设计寿命是《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对民用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有着和结构寿命相同的年限对应关系。至于实际寿命,由于建筑物本身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弹性,以及人们使用功能变化和使用要求上的易适应性,建筑物经改造后,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如苏州河艺术仓库等。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建筑的实际使用寿命是“50年罕见、30年普遍”,拆除情况普遍,不及国标规定最低使用年限50年的60%。建筑物的短命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产生巨大的建筑垃圾,造成环境的巨大压力。

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即建筑物由出生到灭亡的时间。建筑物是由建筑结构体、建筑内装修与建筑设备等不同部件所组成,其各自的生命周期并不一致。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取决于结构寿命,结构体系和结构强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也就是判定了建筑物的“死刑”。建筑室内装修和建筑设备使用寿命一般短于结构设计寿命,在结构寿命期内,建筑室内装修和建筑设备通过更新满足新的使用要求。如何延长建筑物生命周期?或者如何延长结构使用寿命?分析在结构寿命内被拆除的建筑物原因时,除了规划调整或规划不合理原因之外,建筑物设计功能单一也是原因之一,业主和建筑师没有考虑或者无法考虑将来的使用要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建立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设计观念,建筑师要研究使用对象在不同阶段的使用要求变化,通过简单结构改造加固,满足新的使用要求,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另一种解决办法是提高既有建筑改造能力和水平。如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完成杨浦区国棉十七厂改造,让百年老厂房华丽转身,成为创意时尚中心。另一个典型案例就是申都大厦绿色化改造项目。该改造项目位于上海市西藏南路1368号,用地面积2038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106平方米,建于1975年,为围巾五厂漂染车间,1995年由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改造设计为办公楼,2008年现代设计集团将其进行绿色化改造成为绿色三星标识建筑。

传统住宅设计的历史沿革和存在的问题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住宅主要是国家福利分房,如工人新村等类型住宅,体现公平分配,所有住宅标准相同,建筑面积相同,住宅使用寿命基本等同结构寿命。福利住宅其类型具有分层、分室不成套的居住单位,厨房公用、卫生间公用或无卫生间,为建造标准较低不成套的3至6层住宅形式,主要为由国家或企业统一建造的专供职工居住的福利型分配住宅,结构形式主要为砖混结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住宅成为可交易商品住宅,为家庭财产,可升值、保值,体现商品住宅的多样性和人文需求的多样性。此时的商品住宅具有分层、分室且成套的居住单位,主要居住空间和功能有卧室、客厅、餐厅、厨房、阳台及卫生间等,是设备配套比较完善的多层或高层住宅形式,由多幢组合形成小区或多个小区组合形成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也比较完善。结构形式主要为砖混结构(多层)、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高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住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比如适应性不足,统一标准的住宅,难以改造,被大量的拆迁或置换;功能不可变,随着家庭成员数量变化,居住单位面积不足,厨卫标准等无法提高,住宅功能需求得不到满足;适老性不足,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原有住宅适老性需求不足,多层住宅需增加电梯等垂直交通,轮椅出行等无障碍设施缺乏,如何实现住宅的全生命周期成为社会难题。

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工业化住宅

工业化建筑标准化程度高,往往被认为建筑平面灵活性低,不易调整。但是,现代工业化建筑墙板和楼板跨度可以覆盖两个住宅整开间,因此,内部空间灵活,可变房型设计,内部隔墙灵活分隔,在相同的外部立面表现形式下,可以变化出不同的房型平面布置,甚至可将两套房型合并形成大套房。

在预制框架剪力墙体系中,由于柱子内凸对使用面积的影响、柱子和外墙空调穿管位置的矛盾等原因,预制梁柱位置会对使用空间造成影响,虽然可以采用柱子外凸做法,但对建筑物外立面影响较大。相比之下,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不存在上述影响,剪力墙布置在外墙位置,内部隔墙可以灵活分隔布置,对建筑物外立面几乎不产生影响,且适合于工业化住宅板式结构的生产体系,无论是混凝土大板、“三明治”外墙保温板,还是双面叠合墙板。

为了提高住宅全生命周期内使用功能适应能力,提出“开放式”工业化住宅设计理念。开放式住宅在住户入住前(或者入住后),建筑平面布局可以因住户使用要求灵活调整,设备可以灵活布置,满足住宅生命周期内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同时延长了建筑物的寿命。这种具有应时而变、大空间居住模式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建筑的适应性,解决了传统住宅功能可变性和适老性差的问题。

全生命周期应急管理 篇8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以下中文简称中化集团, 英文简称SINOCHEM) , 是国资委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已连续20次入围《财富》全球500强。中化集团1950年成立, 前身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 是我国最早的外贸企业, 代理国家出口石油, 进口化肥、农药等业务。改革开放后, 中化集团继续承担石油、化肥、农药等采购, 并开始进入快速扩张阶段, 涉及房地产、酒店、金融、实业等领域。中化集团积极探索企业转型发展之路, 形成了以农业、能源、化工、金融和地产5大产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是中国最大的农业投入品一体化经营企业、第四大国家石油公司、领先的化工产品综合服务商, 并在高端商业地产和非银行金融业务领域具有广泛影响。

一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

作为国资委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多年来, 中化集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始终将安全生产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 并将其贯穿于整个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

特别是随着集团战略转型步伐的加快, 实业规模迅速扩张, 生产企业不断增加, 许多业务涉及高危行业, 安全生产风险不断加大。面对安全生产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 中化集团把实行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监管、优化和改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作为工作重点, 把提升企业安全生产领导力作为工作难点, 把企业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作为薄弱环节, 将工作重心向重点转移、向难点凝聚、向企业下移, 不断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和管理推动力度, 突出重大危险源监管, 积极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 严格对建设项目和并购项目的安全监管, 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 强化安全基础管理, 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和检查审核力度, 各项工作得到有力推进,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稳定。

为找到症结, 对症下药, 中化集团对应急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在整个评估过程中, 仅通过对企业预案管理一项的评估, 就归纳出以下若干问题:预案的有效性不足, 培训的有效性、演练的有效性差, 预案对事故征兆分析不够、对策不细、措施不具体, 应急预案往往是由负责安全的人员编制, 企业领导和基层员工对应急预案了解不够等, 除此之外, 还有预防管理的前瞻性不够、应急资源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找到了问题症结, 就有了解决问题的答案。评估结论使我们认识到, 企业的应急管理系统亟待“升级”, 而应急管理系统的升级首先应从理念开始。

为此, 中化集团确定了应急管理的24字管理原则:“预防为主, 防救结合;关口前移, 准备在先;平时管理, 战时应急”。提出了“全生命周期应急管理”理念, 明确要求:一个项目从立项开始, 到设计、建设、运行, 直到项目终止, 每个阶段都要制订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安全管理及事故应急行动计划;明确要求:从研发, 到生产、储存、销售、运输、使用, 乃至销毁各个环节都要制订实施产品服务全周期安全管理及事故应急行动方案, 把应急管理贯穿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同时, 还要关注企业、关注产品、关注生产运行、关注相关方。

“全生命周期应急管理”

曾几何时, 应急管理这个话题在中化集团总是遭遇到困扰:应急管理在有些企业软件过软、硬件不硬, 要么是应急管理重应急轻预防, 要么是预案管理重编写轻质量, 大的事故没有, 小的事故总是不断。面对种种困扰, 我们不禁产生思考:每个单位都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度, 但事故仍然发生, 为什么?每个单位都有应急预案, 都进行演练, 但事故发生时不能很好地应急, 为什么?为此, 我们不禁产生疑问:我们的应急预案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吗?遇到突发情况能真正“应急”吗?

应急管理实践活动

风险管控

中化集团当前在各个业务领域所面临的诸多风险有:在石油勘探开发, 炼化仓储, 矿山开采, 危化品生产、使用、仓储、运输, 农药、化肥生产经营, 建筑施工与地产酒店, 以及制药、细分化工等行业板块中的HSE风险;在资产并购/整合, 项目可研/设计, 项目建设/采办, 项目安装/投产, 项目运行/废弃, 项目资产处置, 投资并购和建设项目上的HSE风险;法规要求及社会责任要求, 国际化业务、专业板块, 来自NGO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 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 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的压力和相关社区的诉求, 敏感时期的HSE管理, 还有季节性的风险, 自然灾害等。

中化集团的应急管理, 是基于预防为主的HSE风险管控。为此, 中化集团建立了“系统管理、文化引路、过程管控、绩效考核”的HSE管理策略。

1.系统管理, 即在全集团建设推行HSE管理体系, 用体系统管集团HSE事务。通过建立一体化HSE管理体系, 实行从上到下的HSE承诺, 制订可行的安全方针政策, 制订高水平易懂的HSE标准, 确立可实现的HSE目标, 建立胜任尽责的HSE管理队伍、有效的HSE审核评估机制、HSE事件调查跟踪管理机制、HSE培训体系和交流平台, 提出强化HSE管理工作原则, 建立起了快速高效的应急系统。

2.文化引路, 即建设具有中化特色的安全文化, 用安全文化推动HSE工作。按照杜邦安全管理阶段的划分, 中化集团和许多大型国企一样, 正处在介于严格监督和自主管理之间的阶段。因此, 中化集团正致力于安全文化建设, 努力建立自己的安全生产理念文化、管理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

3.过程管控和绩效考核, 即多措并举的HSE管理行动:

●确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HSE理念。中化集团在全系统确立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HSE理念, 把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标准、措施的建立作为HSE管理的基础。企业一切HSE管理活动都围绕HSE风险识别与控制展开, 推行风险控制标准最低合理可行原则。

●建立运行HSE管理体系。通过实施一体化管理, 提升并持续改进HSE绩效。

●实行HSE规划滚动修订和预算审核制度。中化集团持续开展HSE规划制订和预算编制工作, 形成了HSE工作规划修订和预算编制审核制度。每年开展的自下而上滚动修订HSE 3年规划, 编制审核HSE费用预算, 确保了HSE“三同步”制度落实和HSE费用的投入。对企业HSE规划进行质询, 确保把HSE列入总体工作计划, 做到“三同步”。对HSE预算进行审核, 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确保HSE费用投入。对重点工作拉出清单, 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确保工作落实。

●建立企业“一把手”HSE责任体系。推行“一把手”责任制, 落实企业“一把手”HSE责任, 强化企业的HSE领导力。集团总裁与集团班子成员签订HSE责任书, 下达工作指标和事故控制指标。班子成员与所管企业“一把手”签订HSE责任书, 企业逐级签订责任书, 把责任层层分解至每一名员工, 全集团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HSE责任体系。

●建立适合中化特点的分类监管机制。针对中化集团所属企业行业跨度大、监管难度大的特点, 对企业进行分类监管, 突出监管重点, 充分发挥集团、二级单位、三级企业的“三级”监管作用与优势。按照企业行业特点、危险程度和企业HSE现状, 对所属企业实行分类监管, 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二级单位和基层企业的作用与优势。

●加大集团对重点企业的监管力度。重点加大对危险程度高、基础薄弱的重点企业、施工单位和新并购企业的监管力度。集中力量研究解决深层次问题。深入开展HSE调研, 总结制约HSE工作的深层次问题, 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发挥服务作用, 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 如:对整体安全管理提升问题、生产作业现场管理难点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对生产工艺改进提供技术支持等。

●建立HSE隐患排查整改长效机制。

集团层面:定期对重点企业进行检查、审计。对施工单位和新并购企业进行检查, 对企业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企业层面:主管单位对所属企业实施检查, 企业组织开展自查, 部门、班组、岗位开展排查。全集团形成合力, 做到全面覆盖, 突出重点, 发现问题, 消除隐患, 摸清安全底数, 掌握第一手资料, 追求刨根问底、不就事论事的整改, 对问题进行追踪式管理, 力求实现持续改进。

●建立中化集团HSE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实施《中化集团HSE管理考核办法》, 对企业HSE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把HSE考核与企业、企业主要负责人绩效挂钩, 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季度考核评价与年度总考核评价相结合, 过程管理与结果评定相结合。考核评价主要通过日常HSE检查、审计、沟通等途径, 重点对企业HSE管理过程表现, 事故风险管控结果进行考核。突出既重结果, 更关注过程管理。对较大及以上事故, 实行“一票否决”。在近些年对企业的绩效考核中, 中化集团先后有3家企业因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在年度绩效考核中被降级。

●建立实施承包商管理机制。中化集团一直把承包商安全监管作为企业HSE管理的一部分, 制定下发《中化集团承包商监督管理规定》。

严格监管:项目风险评价、承包商的选定、项目准备与实施、项目总结评估。

重视过程控制环节:在施工过程中, 如发现重点要害部位的风险没有得到控制, 立即停止承包商的工作, 直致风险得到控制, 经监督确认后, 方可重新开工。

●建立有效的HSE风险识别与管控机制。HSE管理的核心就是识别控制风险。一方面, 通过有效运行HSE体系, 持续改进HSE管理绩效;另一方面, 坚持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风险识别活动。定期组织企业开展风险识别、评估活动, 定期对重点企业进行内、外部HSE检查、审计, 持续组织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达标工作, 对重点企业、装置进行危险与可操作性 (HAZOP) 分析, 持续开展HSE隐患排查与整改活动, 倡导实施“叫停政策”, 要求在员工或第三方的健康、安全或环境受到直接威胁时, 所有员工有权停止工作;鼓励员工停止工作的决定会得到管理层的支持。

●加强应急三级管理。突出应急中心建设, 完善应急指挥系统, 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强化应急预案管理, 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 构建集团三级应急网络。

应急预案管理

全面审核找问题。近年来, 通过评估, 中化集团发现企业在应急预案编写、审核、效果评估、修改完善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有的预案编写不科学, 仅1个或几个人“操刀”;预案内容不完整, 结构不完整、内容不全面;针对性、操作性差, 不切实际;缺乏有效演练, 不科学、走过场、应付差事;缺乏动态维护管理, 编完了事, 不维护, 不修改;预案之间衔接不畅。

在管理改善中提高。问题找到了, 接下来是解决问题。为此中化集团提出了建立预案评估、动态管理和备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加强预案管理的对策。

对全集团预案文件的层次进行了梳理和统一, 明确了集团总部、二级单位、一线企业的三级管理机制和由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的三级预案构成要求。

明确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程序, 即: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危险分析与能力评估, 编制预案, 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预案实施“五步法”。

对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可读性、符合性、兼容性、实用性在评审和修订上做出了要求, 要求企业对预案的评审和修订要不放过任何时机, 如:年度评审后, 培训演习后, 紧急情况后, 人员变动后, 企业布局变动后, 设备设施变动后, 工艺原料改变后, 法律法规变化后等。同时要多问几个问题, 如:对脆弱性问题是否充分重视?企业的风险有无变化?如何动员各级各部门管理人员?应急管理和响应人员是否理解职责?人员姓名、职务和电话是否正确?新物质、工艺和职工培训是否达到目的?应急预案是否根据企业新、改、扩建而更新?企业地图、有关应急图表是否保持最新?应急管理是否融入公司的整体生产经营管理?社区周边对应急管理的参与程度如何?

集团还对企业的预案管理进行动态跟踪检查, 查预案编写过程、查预案的完整性、查预案培训实施、查预案演练情况、查预案维护管理。

应急培训与演练

中化集团在应急培训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如:针对培训形式单一、内容不分类、对象不分级、忽视相关方的问题, 采取了分级培训、分类培训、模块化培训管理的解决对策。在分级分类培训上, 采取三级培训主要面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二级培训主要面向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一级培训主要面向企业一线操作层人员的做法。实行模块化培训管理, 详细制订各功能组、岗位应急、技能培训、实际操作一系列培训计划和相关方宣传培训计划, 不仅覆盖全员, 还辐射社区周边、供应商、客户等。

针对在演练中存在的“重理论不实践, 重口头不实战;应付上级检查, 演练为了应付;假计划、假记录、笔上功夫;少数人参加, 简单走走过场”等练为看的问题, 提出了练为战的对策, 采取模块练习的做法, 分解预案, 分块练习;采取桌面推演方法, 模拟事故情景, 以综合练习为主;采取专项演练的方法, 突出功能演练和现场实战;采取联合演习的方式, 通过企、邻、地三方联合演习, 检验和锻炼协同指挥、资源调配等能力;通过应急测试, 实地抽查企业应急准备情况。还通过演练评估, 设立观察员对演习过程进行观察以识别差距。

组织开展集团层面的应急演习, 突出集团层面的危机应对能力、二级单位的靠前指挥和协调能力、一线企业的现场应急能力。注重企业一线常态化的应急培训与演练。

新闻媒体危机应对管理

目前, 中央企业时刻面临着生产事故类、环境卫生类、金融财务类、人员变动类、群体事件类、竞争合作类、涉外事件类、媒体事件类、自然灾害类等突法事件。

近年来, 中央企业经历了诸多重要事件的危机考验, 如:东航的包头空难、中石油开县井喷、吉化爆炸事故、杭州地铁施工现场发生塌陷事故、深圳华侨城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等。

有些企业在媒体应对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试图隐瞒或者对媒体撒谎、没有建立临时新闻中心、未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企业的新闻发布制度没有真正落实等。

企业赤裸时代已经到来, 企业如何应对媒体事件危机?面对国内外复杂的舆论环境, 企业必须积极地面对媒体, 做好准备。

采购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浅析 篇9

采购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属于分工协作模式下采购部门开展合同管理的工作方法。所谓全生命周期,必然包含事物从孕育、出生、成长到死亡的全过程。对采购合同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也就是从合同起草、到签署执行、到履约问题及纠纷解决,直至合同终止等,开展的系统性的合同管理工作。

通过开展采购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既可实现对全部合同的系统管理,保障履约质量;又可以对全部合同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解决问题预测发展趋势;还可以借助于相关信息系统的使用,实现合同信息汇总,形成采购“小部门”在合同管理方面的“大数据”,给采购工作创造更多的附加值。

中国银联采购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做法

推广使用合同范本规范合同的编制。合同编制的规范管理是合同管理工作的起点。银联采购部门与法律部门通过合作,已编制了14类采购合同范本(含招标文件、保密协议等),涉及设备采购、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维保服务、广告发布、会展服务等多个采购类别。加之工程类的标准合同范本,银联总部已实现85% 以上的集中采购合同使用合同范本,全国各地的30多家分公司也大多参照了合同范本进行合同编制。合同范本的广泛使用,一方面有助于非法律专业的采购人员规范地起草合同,保证合同质量,防范操作风险;另一方面,辅之于使用合同范本合同可免除合同律审等流程优化的规定,提高了整个采购工作的执行效率。

积极组织合同谈判与磋商巩固采购成果。如果说使用合同范本的目的是从整体上保证合同质量、控制风险,那么合同谈判与磋商则是个案上对采购成果的巩固。仅2014、2015两年,银联采购部门组织的合同谈判或磋商就达到了30 余次。通过组织重大、敏感或复杂采购项目的合同谈判,明确了采购实施中未理清,而合同签署中又需要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违约责任分配、权利义务界定等重要事项,防范了合同履约风险,有效地保障了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也促进了与供应商的交流沟通。

以合同履约计划管理为抓手对合同动态、分类管理。一直以来,受部门职能和专业水平的限制,采购部门对采购合同的管理要么抓一漏万,关键时刻常常“缺位”;要么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得要领,常常“越位”。为了走出上述困境,银联采购部门从采购职能出发,借助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以合同履约计划为抓手,通过对履约计划进行跟踪管理介入了合同履约全过程,具体做法如下:

编制并移交履约计划。在完成采购合同签署后,采购部门合同主办人根据合同约定的付款、验收、维保期等重点履约节点,对各阶段完成时间进行预估,在此基础上,编制各阶段的履约计划并提示履约风险。该合同履约计划连同采购合同一并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移交给需求部门合同主办人,由该合同主办人根据履约计划履行合同并开展后续管理及监督评价等工作。

动态管控履约计划的执行。实现采购合同的动态管理必然要求采购部门、需求部门、供应商三方有信息的动态交互,而履约计划的管理就给三方共同提供了这样的交互平台。对供应商来说,在完成合同约定关键服务节点后,即可第一时间通过网站供应商门户按照履约计划申请付款(需提供相关验收材料),这样提高了供应商的主动性和服务积极性;对需求部门来说,既能以审核供应商付款申请为抓手开展阶段性的总结和验收,又能对供应商进行阶段性服务评价,督促供应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还可以通过调整既定履约计划等形式将履约异常情况及时反馈给采购部门,寻求采购部门的帮助与支持。

通过需求部门、供应商及采购部门三方围绕履约计划管理的互动,采购部门实现了对采购合同关键履约节点的动态管控。

实现采购合同的分类管理。以合同履约计划管理为抓手,银联采购部门化被动为主动,可对在办采购合同“一览众山小”,同时也给采购合同的分类管理创造了条件。

针对管理信息系统显示履约正常的合同,一般不必花费过多的精力,实现信息搜集等常规管理即可;针对出现“关注”亮黄灯预警的合同,采购部门合同主办人应当了解履约进度并提醒需求部门和供应商注意;针对出现“滞后”亮红灯预警的合同,采购部门合同主办人应在充分了解情况后,采取建议需求部门变更履约计划、组织三方沟通解决问题及纠纷等手段处理该合同履约异常。

按照上述分类管理和操作方法,银联采购部门对整个在办采购合同既有了日常的总体掌控,又能集中精力处理异常合同,保障了采购合同顺利履行,维护了合同双方的正常权益。

银联采购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创造的高附加值

拓展了服务需求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对采购合同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银联采购部门全面掌握了合同履约状况,一方面可以通过定期给各需求部门报送合同执行台帐、反馈供应商其他合同中履约异常状况等形式,帮助需求部门加强对项目和采购合同的管理;另一方面采购部门在合同履约问题和纠纷解决中的主导和组织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保障合同正常履约的重要力量。

给供应商管理工作积累了基础数据。供应商管理一般包含供应商分级、奖惩、合作模式和前景预测等内容。这些工作的科学开展必然要依存于对与供应商有关的基础数据的分析。通过对采购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银联采购部门获取了大量的供应商合同数量、金额、服务质量评价等基础数据,也正是凭借这些基础数据,供应商管理工作成了有源之水,可以高效、顺利地开展。

给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持。涓涓溪流汇成海,当采购部门把每一个合同的每一笔付款都进行预测和统计的时候,上个月公司支出多少合同款,下个月预计支付多少合同款,历年和未来年份需要支付多少合同款都通过信息系统自动呈现并可供财务部门分享。尽管这些采购数据不会像会计核算那样精确,但也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银联采购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优化空间

供应商最为关心的付款问题需要解决。对于合同付款环节,目前的合同管理工作仅实现了供应商线上申请付款、需求部门审核申请并向财务部门申请付款;而对于合同款实际是否已支付,何时到账等准确信息,采购部门尚不能全面掌握,仍要就个别合同个别款项单独向财务部门查询。为解决上述问题,经与财务部门协商,后续将通过采购与财务系统对接的方法,实现财务付款信息即时回传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让实际付款状况三方都看得见,以解决供应商最为关心的付款问题。

服务各地分子公司的合同管理模式需要探索。银联分公司的采购合同有金额小、数量多、非标合同占比高的特点,而受人财物方面的限制,银联分公司又恰恰是最希望得到总部帮助进行合同管理的地方。为此,银联采购部门已经尝试借助推广集中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为银联天津、宁波等分公司提供了合同管理的相关服务。但考虑到分公司在合同管理方面流程简便,操作性强等要求,如何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流程、制度的设计和优化并予以推广,需要进一步的摸索实践。

不断创新的采购模式倒逼合同管理工作不断改进。近年来,银联的采购模式在不断创新,已经从传统的招标、竞争性谈判、协议订单,逐步发展到了线上商城采购,线上采购商城团购等新采购模式使得后续每一个合同都可能对应多个部门和几十家分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有效地对全部履约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和管理,需要采购人员进一步认清本质,充分借助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的力量,对合同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创新。

电网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研究 篇10

加强电网企业对企业资产管理的水平提升不仅能够促进企业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 同时也极大地关系着我国对战略资源的安全管理以及国民经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加强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是企业实现优质服务的重要保障, 同时也是切实履行推动国家总体发展义务的根本前提。在过去的电网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中, 管理者与经营者都往往将精力重点放在了企业设备实物的管理上面, 如花费大量资金购买机械设备、新建厂房等。但对于资产在实际使用中所表现出来的经济价值以及设备使用为企业获取的经济收益往往不够重视。这种传统落后的管理意识已经不能适应电网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持续发展需求, 因此加强电网企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 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就成为了企业管理者、领导者应该加以重视并投入大量精力分析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电网企业在资产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自从经历了2008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之后, 我国政府深切感受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刻不容缓。因此国家对电网企业的建设投入也逐年的加大着投资力度, 国家投入的不断增加, 使得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数额及规模都呈现出了急剧膨胀的趋势。在资产不断增多的同时, 企业内部却面临着如:如何更好的进行资产运作维护、如何更新企业管理方法及理念、如何加快企业内部改造和升级换代等各方面的严峻问题。目前我国的电网企业资产管理主要是通过区域划分、目标规划、内容及程序设计、体系建设、工作的实际运作、管理技术与生产技术改革以及设备的报废回收等几个环节进行。上述环节的管理控制虽然也能有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企业资产的管理, 但是由于缺乏总体性的统筹规划与安排, 往往难以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良好协作, 影响了资产管理效力的全面发挥。此外, 电网企业在资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 其具体管理制度以及信息基础也呈现出较为薄弱的现象。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没有确立, 各部门在工作中缺乏基本的信息交流, 同时各部门的信息数据也无法通过有效畅通的渠道及时传递。在资产管理工作链条中存在着掉链和脱落。这样的资产管理工作现状无法达到电网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对资产管理的新要求与新需求。严重制约着企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稳步提升。

二、电网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措施

(一) 资产管理战略的要点制定

电网企业作为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企业, 在进行资产成本管理的具体工作之前, 必须全面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战略。在管理战略的制定上面, 必须从企业的全局发展及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 必须明确电网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具体内涵、实际管理目标、具体的实施原则以及管理策略等。如果不能明确这些内容, 将无法有效开展管理工作。

(二) 从资产战略管理出发, 进行电网规划

为了确保资产战略管理的有效实施, 必须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电网的重新规划。从资产的更新发展战略出发实现资产的更替改造。要努力平滑企业的资产墙, 实现后续年度财政资金的分散投入, 并建立一个包括回路、变电站、类型打包在内的停役计划。为了能够实现企业供应商以及电网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以及其他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还要给出一个项目资金估算数额以及企业资本性采购和安装包。此外, 要加强应对新客户接入、企业基础建设以及企业设备的更换计划进一步落实的管理工作。要确保能够满足企业的相应计划, 通过管理实现安全运行及技术达标。最终达到成本投入的最优化, 经济收益的最大化以及客户服务能力最大化和电网设备运转的稳定化的管理目标。帮助企业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同时也有效达到国家对电网企业日益严格的监督管理要求。

(三) 建立健全电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为了确保电网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建设与提升。在组织建设方面, 要切实成立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小组或管理委员会。在小组或委员会成员的安排上, 必须遵循企业上下所有部门及环节全体参与的原则, 要求包括企业最高领导在内的企业生产技术部门、企业建设与规划部门、企业项目工程具体管理部门、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企业信息管理部门、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企业物资使用及管理部门以及企业审计工作负责人等一系列相关人员。管理小组或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就是根据企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管理需求的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及控制制度及实施细则。切实加强对企业发展规划、项目设计、生产无资产购、企业拓展建设以及具体生产的全方位管理。管理小组及委员会除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之外还肩负着具体监督、及时巡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责任, 并实施终身责任制, 实现各环节管理的责任落实。

(四) 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工作力度

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细则都需要通过企业的员工来具体执行。而且对于电网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这样关系着企业生存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制度, 员工是否在具体工作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当中来, 是否能够具有足够的自觉性与自律性就成为了管理水平能够得到切实提升的关键。所以企业必须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教育工作, 提升员工的成本管理自觉性, 提升员工参加工作过程中的责任感。培训教育的方式有很多, 如专业培训、典型问题研究讨论、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内涵宣讲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但是在培训过程中必须注意培训内容及教育内容具有完整性, 让员工能知其然, 能知其所以然, 这样才能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明确成本管理的意义和目的, 才能发挥工作的创造性与热情。在企业内部营造出成本管理的良好氛围, 让所有企业员工都成为资产管理队伍中的优秀一员。

三、结束语

全生命周期设计 篇11

关键词:工程造价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

1 概述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是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和方法,这种方法的宗旨是要求人们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的造价和成本问题,最终要使工程项目创造最低的生命周期总造价。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它是一种可审计跟踪的工程成本管理系统,能够给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提供有效地指导。

2 目前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缺点

我国现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更多的是采用以定额为计价为基础的全过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从建设工程决策阶段一直到建设实施阶段均进行造价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以办理工程结算审核为目的,往往只注重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而对投资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并且工程造价管理上基本只着眼于预算(投标书、拦标价)及结算的审核。只是看到了建设成本的重要性,去没有认识到运营和维护成本也很重要,没能有效的将建设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结合起来,在理论上不具备较强说服力,在实践中也没有收到较好的效果。

2.1 只注重建设实施阶段的造价,而忽视移交后的运营管理。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重视的仅仅是建设项目的建设造价,却忽视了设施在移交后的运营和维护成本的管理这一重要的环节。

2.2 注重设计安全性,忽视造价控制。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与重点在于设计阶段,尽管设计费在整个建设工程全费用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一般为建设成本的1%-2%,但它对整个工程造价的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据有数据统计,设计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却可达到将近70%以上。目前我国的设计者为了高安全性,设计时往往不考虑经济因素,有很多不必要或不需要的设计出现在设计图中,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

2.3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各阶段相互脱节,在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价、结算价(决算价)这五个阶段,分别由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各自管理来进行造价工作,不同主体之间没有建立统一有效地造价管理机制,无法做到前者控制后者,后者影响前者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常常出现“三超”现象。

3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所体现的特点

相比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角度,不仅对整个工程项目实现了成本的最小化,更多的体现在对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的一个长远考虑,具体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时间跨度更長。要做好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管理者首先要充分了解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然后以此为出发点全面认识造价和成本问题。这个全生命周期从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开始一直到项目竣工验收转入运营维护阶段,考虑的时间范围更长,也更加合理。

3.2 投资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全生命周期通过成本分析,让人们可以自觉地以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为基础,认真分析项目的建造成本,以及项目的运营与维护成本,选择最合理的投资方案,尽最大努力使生命周期成本达到最小,最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3.3 设计方案重“质”更重“价”。我们通过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在管理思想和方法上的影响,使设计者在进行成本管理时首先考虑到项目全生命周期,创造最低的工程项目建造造价,运用最少的运营与维护成本,在科学合理设计的基础上理性选择建筑材料,重“质”更重“价”,从而实现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目标。

3.4 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更加科学效率。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管理者会更多考虑成本和效益效率的关系,进而能制定出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科学的工程合同总体策划等。

3.5 实现环保和生态的目的。在进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考虑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全面了解造价和成本,这样人们就能够在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各项科学规划与设计,选择节能、节水的建筑设施,采用各项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的无污染型环保建材,收集和储存可回收物,科学处理施工废物等,遵循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原则,降低环境污染,使整个工程项目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4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从这些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优点中我们看出,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应当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分阶段考虑,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4.1 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拟建设的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策划分析,并开展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包括相关技术、经济、社会效益等分析与论证),最终做出是否要进行投资的决策。在该阶段,应充分掌握与建设项目有关的资料和数据,同时从全生命周期的长远角度考虑,将工程项目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下的利益最大化作为最终的决策方案。

4.2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需要综合考虑建设地点、能源种类、材料来源和等级、水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维护等因素,同时从施工组织、施工技术、经济、工程合同等方面考虑,及时发现并解决出现的投资问题。

4.3 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这一阶段的造价管理主要是参考施工图设计文件,再根据施工的具体地点、环境等,最终确定工程招标文件、工程承包合同价款等。投标书包括技术标和商务标两部分。在技术标评价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建设方案,另一方面要重视运营和维护方案,最佳的技术标要包括这两方面的内容。评价商务标的依据是建设项目生命周期成本最低。

4.4 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这一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主要是把计划工程造价控制标准作为其目标值。在这一阶段中要按时对工程造价实际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我们要做到的是使工程造价在目标值之内。在这一阶段为了能够合理的利用实际工程造价的各项费用,可以制定行之有效的资金使用计划;依据工程计量来结算工程价款。在这一阶段中,要考虑到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工程合同的总体策划及工程施工方案等。

4.5 竣工验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最终建设造价,分析考核项目建设效益,办理建设项目的资产移交,对比各阶段造价,综合检验决策、设计、施工质量,同时做好资料整理、分析、积累,建好资料库为以后的类型项目提供帮助。此阶段的工作完成之后,就开始进入运营维护阶段,制定出合理的建设造价,正确评定工程施工质量,对那些将要运营的项目提前安排好相关操作人员的培训等,从而更好地保障项目正常运营。

4.6 运营和维护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也是区别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体现。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合理的运营和维护方案,其目标是实现生命周期成本最低。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首先要使建筑物质量合格并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通过使用现代经营手段,熟练掌握修缮技术,根据合同的相关规定统一管理使用中的各类设施,从而更好地为设施的产权人和使用人提供各项服务。使建筑设施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及实用性,减少建设目的运营和维护成本。

5 结语

总而言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是一个非常科学的工程造价控制技术,并且在众多行业的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分阶段考虑工程造价、成本能有效地降低工程建设费用,规避各类风险,增加社会效益。我们需要更进一步的发挥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控制的作用,使工程造价工作更加的科学、合理化。

参考文献:

[1]董士波.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之比较[J].经济师,2003(12).

[2]王文彩.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

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 篇12

关键词: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

1 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全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原材料采掘、原材料生产、设计、制造、包装、储运、使用与维修, 直至回收处理的全过程。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指从系统获得的原料产品, 展示设计、运输、制造以及储存、产品操作、恢复处理以及修复, 进行整个过程的总体规划和科学管理。采掘阶段考虑原材料和资源, 及原材料生产环境对其的影响;在设计阶段, 考虑到产品的使用性能、可维护行、可靠性、环境安全、再制造、回收成本、进度和其他方面, 科学决策;实施一个全面严格的质量控制;在使用阶段, 在正确使用产品的同时, 充分发挥修复系统中的作用, 掌握故障的特点, 不断改进和提高维修保障系统的性能, 保证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性能和寿命的产品;在恢复阶段, 当时, 退役报废产品得到最大程度的再制造,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的控制管理, 全系列产品, 对传统的“前伸”和“后延”管理的实现, 确保形成和发挥产品的使用性能, 满足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和环境友好性, 是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指从系统获得的产品, 产品的生命周期设计是一个针对产品设计阶段的产品价值的全生命周期设计方法。产品生命周期可分为5个阶段:原料清洗准备阶段, 产品的设计和制造阶段, 清洁产品清洁循环阶段, 使用阶段是干净的, 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的阶段。在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 系统不断地吸收外界能量和资源及所有种类的废物排放。LCED是并行设计, 使用技术、环境与经济等影响因素,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考虑因素内, 使产品发挥出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对制造商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 汽车全生命周期工程

设计、销售、制造、使用贯穿维修汽车从“生”到“死”整个生命周期, 备件、废料回收、, 二手车交易、拆除旧材料的循环回路, 这些链接是一个“线性链”, 但复合材料由多个环的半开放体系。整个社会经济的汽车系统, 存在一个大循环和两个小循环。大循环是指循环回路的制造-销售-使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废料-制造厂商。小循环是零配件供应、保养维护→汽车运行→旧车报废、拆解→零配件供应。

现阶段, 由于报废汽车的数量相对较少, 分散的报废汽车回收企业, 再加上系统分区, 现有企业缺乏活力, 该行业还不成熟。但随着未来汽车生产和库存的上升, 该行业将迅速发展。废旧汽车回收的项目和资源, 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回收, 涉及整个汽车行业, 因此, 系统必须进行整个汽车行业及相关领域。从系统的角度分析, 汽车循环经济体系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子系统, 即, 汽车设计、子系统的制造和销售汽车、旧的系统维护和交易, 废旧汽车回收拆解子系统, 利用再生和梯级利用部分子系统, 车辆和物资回收利用处理系统。

2.1 新车的设计、制造和销售子系统

我们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 为了有效地回收报废汽车, 根据处理要求, 在汽车设计之初, 考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最高和最低成本的产品制造的社会功能的追求, 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 早期的产品设计决定了生命周期成本的70%至80%的产品生命周期。因此, 在新车设计和制造时, 车用材料、结构和制造汽车的工艺, 要求我们必须考虑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所谓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的概念, 这是对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2 旧车的维护与交易子系统

汽车的保养与维护的功能是确保道路车辆的性能可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系统关键功能的实现是建立在严格的车辆安全系统上, 确保维修备件的质量可靠。为了确保检测的公正、检测准确, 应该由中立的专业部门操作, 和适当的监督和保障体系的建立。

二手车交易子系统的功能是确保二手车交易秩序的顺利进行, 应首先确保汽车性能满足国家标准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那么我们应该确保二手车来源的合法性。从目前的汽车市场情况的前提下, 为满足上述要求, 二手车的交易可以防止销赃, 且能方便快捷的进行交易, 汽车维修和二手车交易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是二手车回收的重要途径。

2.3 报废车的回收和拆解子系统

废旧汽车回收拆解子系统的任务是方便快速, 成本低地报废, 回收拆解汽车。为了建立现代大型汽车生产的汽车回收拆解系统, 应该从易于管理和方便高效的加工角度, 以解决现有市场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的问题, 汽车回收拆解行业问题。任务之一是建立可回收的零部件加工、市场营销体系, 扩大普通的汽车企业的利润空间。在此基础上, 适当提高报废汽车的购买价格, 让利于报废车主。当前的任务二是遏制违法拆的车辆。在把握行业的规范化操作的同时, 根据目前国内废旧汽车数量不大, 拆解、回收产业更具特色的手工操作, 初投资小, 税收政策和其他手段, 有计划地支持一批骨干企业, 建立汽车回收可持续发展协调处理系统。

2.4 回收配件的再生和梯级利用子系统

梯级利用再生部分是拆解业重要的利润来源。梯级利用有两层含义:一是从等级高的车辆向等级低的车辆流动;二是从高消费水平用户或低消费水平地区用户流动。负责保证再生利用件的质量, 确保零件回收, 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从零件性能和功能的角度出发, 建立相应的检验标准, 是建立基本成分的再生系统的有效性。这可以被认为是回收的部分, 按照下列条件分类:非可再生部分, 部分直接再生有条件的地方 (包括一些品种可以回收, 翻新的等级等) 。

如果上面的方法是可行的, 如何解决检测设备、技术等为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 成为实施的重点。

2.5 汽车材料回收系统

废旧汽车不能直接、方便利用的材料, 包括钢铁、轮胎、玻璃、有色金属及其他橡胶产品和塑料, 海绵和其他有机材料, 我们还必须考虑回收利用的特殊问题, 建立汽车材料回收系统。

参考文献

[1]马全丽, 尹术飞, 王俊华.我国汽车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污染物控制[J].汽车工业研究, 2002 (2) .

[2]李霞.生态设计: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视角[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5 (6) .

上一篇:中国制造的路径选择下一篇:壳牌的中国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