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周期

2024-08-09

寿命周期(精选12篇)

寿命周期 篇1

一、船舶寿命周期环境污染分析

在船舶的寿命周期内, 船舶不仅消耗能源和经济资源, 而且其建造、使用运行、维修和退役处置等过程中还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

1. 建造污染

船舶在建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 产生的固体污染物主要有油泥、废砂、漆皮、喷涂产生的油漆、溶剂残渣及废油漆桶、材料切割中产生的废渣及废料等;产生的大气污染主要有漆喷涂车间的废气、除锈装置的粉尘、中及小型炼钢炉排放的烟尘、自备发电机组发电产生的废气等;产生的水污染物主要有电镀废水、洗舱油污水。另外, 建造过程的相应人员也会排放相应的生活垃圾和污水。

在船舶建造中, 噪声污染比较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 大都在95~105d B (A) , 有的甚至高达110d B (A) 以上。船舶建造过程产生的噪声污染主要有船体加工工具, 如电弧气刨设备、风铲及风砂轮等高噪声风动工具产生的噪声污染、敲击船体钢板产生的强噪声污染。另外船舶推进器加工、系舶及航行试验也会产生噪声污染。

2. 使用过程污染

船舶的寿命周期较长, 使用过程产生的污染较多, 主要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还有船员生活排放的废弃物污染。船舶大气污染又以动力装置排放的NOx、SOx、COx有害气体为主。水污染主要是船舶油污水、压载水及船员排放的生活污水。

3. 维修污染

船舶的维修包括预防性检修、计划修理和临时修理。其中预防性检修包括日检修、周检修、月检修、航行检修和船体检查;计划修理又包括坞修, 小修、中修、大修;临时修理包括日常临时修理、事故修理。在这些不同方式的维修中, 如果按规定操作, 预防性检修和日常临时修理过程基本上不会产生污染, 而计划修理和事故修理则会产生污染。

船舶修理过程中相关人员会排放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修理中会产生油泥、废砂、漆皮、油漆、溶剂残渣及废油漆桶;材料切割中产生的废渣和废料等。修理过程中用清洗剂清洗船舶缸套、活塞、电机产生的含油废水, 其成分为悬浮物, 其COD (化学需氧量) 值及油类等含量 (浓度) 高, 会造成环境污染;修理过程中使用维修设备工具等也会污染环境。此外, 在船舶坞修过程中, 进港修理船舶的油污水, 船坞上所留下的含油废弃物及油性混合物, 也会造成污染。

4. 退役处置污染

船舶退役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主要有水、大气和固体物污染。导致水污染的主要有废船上的油舱、机舱、油箱、油柜、油管;液压系统中残存的原油、燃油、润滑油、液压油等。压载水、舱底水、机舱清洗水、消防废水、电石废水等也会产生水污染。拆船过程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有切割废气、电石废气和不规范的拆解作业产生的燃烧废气等。造成拆船固体废物污染的主要有电石渣、不易降解的废油泥、石棉、剥落的油漆和涂料碎片废渣、多氯联苯、重金属等。

二、船舶寿命周期环境费用及分解结构

为了保护环境, 控制污染, 世界各国、地区及国际组织都相应规定了污染排放法规、标准及排污收税制度。

船舶寿命周期中产生的污染物, 其最终处理都是以费用来体现的。有些不可回收的且不能直接向环境排放的部分, 如废酸、废碱、废水、废保温材料、含油污水、有机溶剂、残渣等废弃物要经过有资质的废物处理部门的特殊处理。处理这些废弃物须交纳专门的处置费, 也可以通过技术改造或添置专用设备降低排污。有些污染物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可以向自然环境排放的, 须交纳环境排污费, 如使用阶段的动力排放废气污染等;有些是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超标排放范围内的, 须加倍收取环境排污费用。。污染产生的费用归结起来有水污染费用、大气污染费用、、固体物污染费用和噪声污染费用。

环境污染产生的费用与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其费用的定价指标与环境标准密切相关。对于污染物的排污费用, 世界各国的标准相差甚远, 在此, 参照我国的《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 可估算出相应种类污染物排放所需承担的费用。

费用分解的原则是既不重复也不遗漏。船舶寿命周期环境费用的分解结构可以按船舶寿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也可以按最终产生的环境污染物分类划分。两种分解结构表达的意思和内容是一样的。

按环境污染物分类划分费用分解结构时, 船舶的污染产物为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物污染和噪声污染, 因此费用的分解也可以从以上四种污染费用开始, 逐级细分至具体的污染费用单元。

按船舶寿命周期的阶段划分费用分解结构时, 逐级细分后末端的费用单元均为水污染费用、大气污染费用、固体物污染费用和噪声污染费用。在按阶段划分费用中, 还包含了论证研制阶段的环境污染费用, 它也可具体细化为下一级费用单元, 因此, 船舶寿命周期环境费用的分解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 环境费用贯穿于船舶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随着环境标准的进一步提高, 环境费用占寿命周期费用的比例会继续加大, 最终导致设备不得不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或选择淘汰。因此, 船舶寿命周期环境费用分解对于如何控制船舶寿命周期的环境污染意义重大。

三、结束语

为了控制污染, 提高船舶的使用效益, 必须从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控制污染的产生, 从而降低船舶的寿命周期费用。

首先, 要从技术上提高船舶性能指标, 减少排污。设计人员应站在寿命周期全局的高度, 在设计论证时期就从技术上提高性能指标, 减少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其次, 加强技术管理。在建造、修理、拆解阶段从技术上加强管理, 从而有效控制排污量。第三, 加强宣传和监督。要提高相关人员的防污染意识。

摘要:分析了船舶寿命周期内环境污染的来源, 揭示了环境污染费用的成因, 提出船舶寿命周期环境费用分解结构模型, 为船舶寿命周期费用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船舶,寿命周期费用,环境费用,费用分解结构

参考文献

[1]陈家金.船舶操作性有污染的来源及其对策[J].天津航海, 2007 (2) .

[2]涂允威, 李传昌.浅议船舶修理中的环境保护[J].武汉造船, 1997 (4) .

[3]廖华.拆船行业的污染与环境保护[J].五邑大学学报, 2005 (5) .

寿命周期 篇2

摘要:本文介绍了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的概念及相关理论、组成、分析以及对项目具体功能的规定和建设方案的设计。

关键词:变电站LCC;分析

一、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LCC是指设备在预期的寿命周期内,为其论证、研制、生产、使用与保障以及退役处置所支付的所有费用之和。全寿命周期成本技术是从设备、项目的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虑设备、项目或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运行、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使LCC最小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

二、变电站LCC的组成

当前的这种管理模式把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与维护割裂开来,不仅阻碍了信息传递,也给未来的运营与维护带来困难。变电站LCC指的是变电站经济寿命周期内,所支付的总费用,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一次投资成本(IC)

一次投资成本(IC),指在变电站建设和调试期间内,在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以前,所付出的一次性成本。

(二)运行成本(OC)

变电站的运行成本,就是指变电站运行期间所花费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包括:能耗费、人工费、环境费用、维护保养费以及其他费用。可用公式(OC=?%d1C1+?%d2C2+…+?%dnCn)进行估算。

(三)中断供电损失成本(FC)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将出现更多对电敏感的工业。目前,用户对中断供电的.抱怨还在逐年增加。供电中断使电力企业减少供电量和售电收人,对用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故障引起中断供电损失成本是由多个因素所决定的。年中断供电损失成本(FC)可用(FC=aWT+?%d?RC?MTTR)进行估算。其中,?%d为设备年平均故障数;T为设备年故障中断供电时间;W为设备故障中断供电功率;RC为设备故障平均修复成本;MTTR为设备平均修复时间;a为相关用户平均中断供电电量的价值,它随用户的性质、用户所在地区的不同而变化。aWT为断电(惩罚)成本,?%d?RC?MTTR为修复成本。

(四)工期变化引起的时间成本(TC)

(五)报废成本(DC)

报废成本(DC)指产品寿命周期结束后,清理、销毁该产品所需支付的费用。

三、设计方案中的LCC分析

(一)总平面优化

站区总平面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先进,站址用地面积最小,综合社会效益最优。

(二)二次系统

1、监控系统的配置全部按标准配送式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参数配置及组屏。

2、在满足安全运行的条件下,按照国网公司变电站要求统一二次设备接口及二次线配置,减少装置功能的重复,对二次系统进行了优化整合,内容包括:(1)取消了独立微机五防系统,采用嵌入式微机五防系统,与监控系统合一;(2)取消低周低压减载屏、小电流接地选检装置、将其功能纳入站内自动化系统;(3)简化全站打印机配置,采用信息后台集中打印技术;

3、二次系统经整合后,二次屏柜数量减少,35kV、10kV保护测控装置下放到开关柜上,减少大量控制电缆接线。

(三)配电装置选型及优化

采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500kV变电站分册(版)》,为半户内方案,并进行优化,在满足规程、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将电缆进线改为架空进线,符合变电站实际进线条件,比电缆进线节省投资。

(四)变压器调压开关选型论述

真空开关的优越性:

1、依靠真空管熄弧,真空管电寿命高达60万次

2、绝缘油不会碳化,无需在线净油装置。

3、真空管与机械隔离触头同时存在,当真空管出现故障时,机械触头可以起到熄弧作用。

4、整体插拨式结构,油室联结触头无需更换,吊芯、安装、检修简便。

5、滚动方式替代滑动方式机械寿命达150万次。

(五)通用设计、典型设计变电站

全寿命周期理念(LCC)的应用,是国网公司在“两型一化”、“三通一标”等指导原则下推行的全新建设管理理念。“两型一化”的指导原则即要在工程建设中做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遵循工业化的建设特点,优化工艺流程,剔除冗余功能。

(六)接地方案及优化

采用国家电网公司依托工程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类成《高土壤电阻率变电站接地系统研究成果》,综合考虑分流系数、地电位升、优化接地网均压带形式,校核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压,合理降阻,作好绝缘地坪,在满足设备和人身安全要求下节约成本。

四、结语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 篇3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建筑设计

1.前言

符合建筑物质量性能要求、满足用户需求以及实现建筑单位利益最大化是传统建筑产品设计的主要目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是传统建筑产品的设计核心,要求在确保建筑产品的功能性和经济性平衡的前提下,追求建筑产品的高性能比和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市场主动。但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传统建筑产品在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使用以及产品寿命终止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建筑产品资源消耗的浪费以及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2.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主要有功能适用原则、技术先进原则以及环境协调性原则和经济合理性原则四个方面。具体如下:

2.1功能适用原则

建筑功能适用性原则是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提,建筑功能主要包括为:建筑设计的基本功能、建筑的物理功能、建筑室外环境功能以及建筑艺术效果。在绿色建筑设计时,要确保建筑功能的多变、灵活以及实用。

2.2技术先进原则

技术的先进性是面向寿命全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基础条件,只有先进的技术才能确保全寿命周期的每一步的安全可靠,在保障建筑产品安全可靠的基础之上,保证建筑性能以及各项功能的高效,确保建筑产品确实能够实现绿色效果。

2.3环境协调性原则

环境协调性是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影响因素,环境的协调性主要包括环保、节能、健康以及生态四个方面,具体来说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最优能源消耗原则,在建筑产品设计时要做到尽可能的使用太阳能等绿色可再生资源,合理控制传统能源的使用,此外,在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注重先进技术的使用,以便能够做到保证建筑设计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合理控制能源使用情况,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二、合理利用资源原则,在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中,要注重提高可再生资源和可替代资源的使用率,最大程度降低不可替代资源的使用率,以切实实现再生资源环境的保护。此外,在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时要最大程度的使用可循环资源以及再生资源,尽量节约水资源、土地资源。三、环境负荷最小原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环境的破坏是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目的之一,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则意味着减少建筑设计中气体、固体以及剩余废气建筑垃圾的排放,实现最小程度的环境影响,降低环境负荷。四、无损害原则,将使用者和生产者的损害降低到零是全寿命周期建筑的重要目的,在保障生产条件安全、卫生使用环境健康安全的基础之上,确保建材的绿色环保,从而最终实现高品质的建筑室内环境。

2.4经济合理性原则

作为大众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合理性原则是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设计不可忽略的原则,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使用最低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以确保实现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效益。全寿命周期的整体全部费用即为全寿命周期成本,主要包括建筑建设费用、建筑使用维护费用以及建筑垃圾清理费用等三个方面。

3.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設计程序

明确的设计目标、初步设计方案构思、设计备选方案、全寿命周期的评价与改进和最终设计方案的确定是整个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的主要设计程序,各个阶段可以形成一个有效的反馈系统,在整个反馈系统中可以就整个设计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信息的交流互换。

3.1明确的设计目标

明确的设计目标可以确保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朝绿色化、可持续化以及生态化的方向发展,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的弯路,在具体的目标设计时要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建筑设计目标要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进行确定;建筑的相关功能要求和建筑特性要在建筑设计目标中体现出来;建筑设计的方向和目的即为建筑设计的目标。

3.2初步设计方案的构思

在构思初步设计方案时,要根据全寿命周期的设计目标通过创造性和分析法的思维进行多个方案的构思,创造构思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而此阶段的结果是概念式和草图式的。

3.3设计备选方案

在遵循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先进技术的使用,具体明确初步设计方案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方案以及设备系统和施工方案等,最终设计多个备选方案,以供建筑单位选择。

3.4全寿命周期的评价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分析过程,建筑的设计方案同样也是一个设计优化的过程,因此,要全面仔细的评估建筑方案设计。全寿命周期评价的出现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影响:影响的分析和清单的分析,具体如下:一、将全寿命周期建筑的各个阶段的各种输入、输出信息详细列出,并且评价因子要依据设计的原则和目前来确定,为有效减少评价中的工作量,在将能耗作为一种评价因子时,要将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小的评价因子尽量精简,评价指标系统的制定要依据全寿命周期的要求和评价原则进行。二、评价指标数据和相关特征的采集,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时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以便能够顺利的转变为模糊的评价向量建立矩阵。三、选用多种判断矩形法和调查方法,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可以选用专家调查法和德尔斐法,此外还要在模式的整体上调整,最后全寿命周期性建筑总体情况通过评价模型进行确定,最终得出相应的建筑评价结果。

3.5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通过分析评判结果,根据结果反馈对原有方案进行改进或修改,最终优化原有方案,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案,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4.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的评价方法

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的评价方法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环境效益方面,减少环境的破坏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目的。所以,从时间上,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不但有效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建筑环境的符合,进而达到绿色建筑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从空间上,根据建筑物自身周报的环境问题,制定和采取最为合适的设计方案,以做到最大程度上改善环境物质交换以及资源能流交换的概念。其次,经济效益方面,项目设计、建造以及使用于维护等全寿命周期发生的所有费用均为寿命周期成本,所以,建筑师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投入所占比重,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综合平衡投入和投资的关系,从而真正降低寿命周期的成本。

5.结语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促进建筑师能够运用定量化的评断和严密推理,制定系统、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以确保建筑设计的客观性和可靠性,进而促进绿色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全寿命、全系统的的有效结合,进而促进绿色建筑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柴宏祥.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体系与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2008.21-22

[2]林宇光.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探索[J].建筑规划与设计.2013(03)101-102

设备寿命周期状态的运行管理 篇4

神光-Ⅲ主机装置精密装校 (OAB) 实验室主要包括金工预装配间、机械件洁净清洗间、光学元件过渡间和单元模块精密光机装配间等, 由于设备的品类繁多、型号各异, 使设备管理工作愈加重要。为能更好地进行设备寿命周期状态管理, 提升设备管理整体水平, 从设备的购买、使用、维修、报废等各阶段的工作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状态管理实践, 取得了较好效果。

1 设备购买

随着主机装置生产规模急剧扩大, 设备管理在生产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特别是在设备的购买申请、采购、台账建立、使用以及计量值溯源等方面, 均应从设备的寿命周期状态管理入手, 强调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不断加大设备管理工作力度, 进一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 进而做好各项工作。

1.1 设备调研

购买一台大型测量设备, 首先从厂家的规模以及设备的各项指标来调研和评价是否已达到预期的要求, 特别是在价格不等的情况下, 更需要进行多方面比较。例如, 购买1台精度为20″以内0.2″, 全视场为0.5″, 测量范围为0.5°的自准直仪, 西安昂科光电有限公司的是9.5万元, 成都合思锐进的是12万元, 江西九江是150万元。通过综合比较后, 最终确定选择西安昴科光电有限公司的产品。项目负责人填写《月需求计划报表》或《年需求计划报表》, 如表1。对购买的设备型号、资金来源等相关事项进行说明, 经部、所领导的批准同意后进行设备采购。

1.2 设备采购

(1) 采购人员根据设备的功能、使用需求及价格等进行采购。价格>1万元的需填写技术开发采购审批表, 其他的则填写一般采购申报表。经部、所领导批准签字后与供应方签订合同协议, 注明设备类别。

(2) 供应商评价包括:①将各生产厂家的同类设备按照规格、型号、使用环境 (温度、湿度) 等进行对比。②从设备型号入手, 注重设备的技术指标、价格的评估。③对供应方的资信能力、质量保证、售后服务等进行综合评价, 做出最终决定。

1.3 设备验收

测量设备使用前必须持有原设备校准报告, 按照技术协议合同的规格、型号等进行比照, 查验设备说明书、技术文件和相关配件, 并由厂方的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安装、调试和员工培训。合格后由检验人员填写《设备产品信息登记表》和《进货验证记录表》。设备原值≥100万元的归为重点设备;50~100万元的为重要设备;其他的为普通设备。全部工作完成后, 由检验中心负责人核对各项验收指标, 标明“合格”字样, 并签字盖章。检验负责人将《设备验收报告》等相关资料及时归档, 并将设备移交给使用单位。

2 设备建档

2.1 建立台账

按照测量面形、自准直仪、激光器、其他设备等类别进行分类, 建立《XX项目组设备汇总一览表》。例如, 激光装置安装集成总体组的设备填写形式, 如表2。

2.2 设备编号

可分为测量与非测量设备, 为有效的标注设备, 在设备明显的位置上粘贴标识, 测量设备的标识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设备编号、合格校准时间、单位可属部门加顺序流水编号、检验人员等。非测量设备的标识内容包括设备编号、设备名称和责任人。合格设备标签为绿色, 可以达到设备的出厂指标;校准的测量设备有部分指标不合格但不影响使用的, 标识为蓝色限用标签;对损坏经维修不能达到出厂指标且影响使用的设备标识为红色禁用标签。既便于区别使用状况, 又方便操作员使用。

2.3 收集设备相关资料

设备管理员对新购买的设备应及时收集设备的说明书、校准证书、操作规程、设备的合格证书以及设备自带的配件。对重点设备的说明书及合格证、资料光碟应统一存放于档案室, 由相关负责人进行管理, 凡是需用资料的部门均应到档案室借用, 并签字登记。

3 设备运行与维护

3.1 建立管理制度

建立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制度, 目的是做到有章可循和有法可依。通过制度、标准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 使设备管理由被动转化成主动[2], 不仅为约束员工的操作行为, 也可将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鉴定规程等形成固定模式, 可以更有效的管理设备。例如, 设备使用前, 操作者需了解设备基本原理、结构、运行方式, 掌握操作规程并持有设备操作证, 自觉做好设备运行状态记录等工作。为使主机装置的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工作, 保持设备良好性能和发挥最大效率, 可采取3项措施。

(1) 对不同系统设备的操作、运行或维护保养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 以理论考试加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取得操作上岗证。真正做到持证上岗, 增加员工的安全意识, 杜绝违章操作, 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无论大型或小型设备, 如近红外大口径相移平面干涉仪、自准直仪等, 都要从设备的使用登记状况和维修状况、技术改造、软件更新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和信息收集, 为设备动态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

(3) 按照设备操作规程的要求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定点、定人和定时检查, 特别是要做好设备润滑工作的检查。维护保养人员要勤检查、勤擦扫、勤清理, 定时、定点加润滑剂[2]。

3.2 维护保养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损坏等, 会直接影响其精度和性能, 需定期检查内部结构、添加润滑剂、紧固松动部件等, 并做好检查与保养记录等。例如, 在定期对仪器设备易磨损部件进行调试时, 首先要对滑动和转动部件进行润滑, 然后对易松动部件进行检查和紧固, 最后对应用软件进行避免病毒感染处理等。目的是在不断开发仪器设备功能和定期对软件进行更新和升级换代的同时, 还能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3]。

3.3 设备维修

如果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和使用, 需填写《维修设备申请表》, 经领导同意批准再通知厂家代理商对设备进行维修。厂家的维修人员需在允许的情况下再进行维修, 维修后需重新进行鉴定和校准, 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 并做好设备维修记录等工作, 为下一次质量体系检查做好准备。

(1) 对设备运行实行状态监控, 通过对数据的检查、收集、分析、处理, 可为现场运行操作员提供有利的依据, 及时反映设备的技术状态, 及时发现设备功能的下降和故障等情况[3]。

(2) 对于进口设备的零件不易买到等问题, 可事先登记好配备零件的规格、型号、厂家。利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查询、购买, 可记录其联系人联络方式, 为以后购买提供方便, 减少采购时间。

3.4 设备报废

现场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 及时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记录, 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设备因损坏而无法修复, 计量检定达不到使用要求或其他原因无法使用时, 应给予报废处理[1]。设备的报废处理, 首先由设备负责人提出, 经专业部门鉴定人员确认后, 再填写《设备报废单》提交给部、所领导批准后执行。凡报废的仪器设备, 均应标有明显的标识, 并在《××项目组设备汇总记录表》中做出相应记录。

4 设备计量值溯源

测量设备是否能定期计量校准, 会直接影响科研生产的检测质量, 这是测量数据可靠性、真实性的有力保证。因此, 计量校准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制定《设备校准周期表》以便于设备管理员在规定的校准时间内到指定地方进行送检。设备检测校准后要附带有效的校准报告, 并有“合格”字样, 填写检测的数据, 需盖上公章和有检测人员的签名, 一旦发生问题时能够依据可查。

设备管理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而繁锁的工作, 只有认真地完成好设备管理工作中的每一项内容, 才能保证设备的寿命周期状态良好, 保证设备在寿命周期内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薛铜龙.实验室认可中如何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 [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4, 01.

[2]郭晓阳.企业设备高效运行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探究, [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12.

[3]王双保.确保设备高效运行的几个关键环节, [J].山西冶金.2002, 01.

寿命周期 篇5

某220kV变电站本期新上1台容量180MVA、三相三绕组、变比为230±8×1.25%/121/11kV、容量比为100/100/50的高阻抗变压器,阻抗电压分别为UK1-2=14%,UK1-3=52%,UK2-3=38%。经过对国内几家大型变压器厂(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厂、江苏华鹏变压器厂等)大量数据调研后,本文提出对两种方案的变压器进行设备选型比较:方案A:现在普遍应用的变压器常规模式,参数参照《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标准》的技术规范书及国内几家大型变压器厂应标的数据选取。方案B:在现在普遍应用的变压器常规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变压器的初始投资,提高了变压器部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变压器的运行损耗。

2.2变压器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模型分析

2.2.1初始投入成本CI分析方案A的一台变压器本体初始投入成本为800万元,方案B的初始投入成本为883.5万元,

2.2.2运行成本CO分析(1)运行损耗费用:变压器的年运行损耗成本主要为空载损耗及负载损耗。变压器按60%负荷运行,损耗成本中的电价按0.5元/kwh计算,方案A、B的运行损耗成本折现值分别为3476.6万元、3067.0万元。(2)巡视检查费用:220kV变电站为无人值班变电站,每年的巡视费用约5000元,折现后两个方案40年的巡视检查费均为14.2万元。结合以上两项费用,方案A每年的运行成本为123.14万元,方案B每年的运行成本为108.69万元。

2.2.3维护成本CM分析方案A、B的检修成本折现值分别为17.1万元、18.1万元

2.2.4处理成本CD分析据调查,按照运行的年限不同,设备厂家将按不同的残值将设备回收。变压器运行年限为40年时,变压器的净残值率约为20%。方案A、B的可回收费用净现值分别为76.7万元、84.7万元。

2.2.5方案A、B的LCC结果分析及比较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可以得出:(1)主变压器初期投入费用,方案B比方案A高出83.5万元,但正是这部分投入,有针对性的降低了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及负载损耗,使得后期费用大为减少,全寿命周期内总运行损耗节约资金409.6万元。(2)方案B在变压器部分关键零部件上增加了投资,但是这部分增加的投资在变压器的全寿命周期内总成本中所占比例非常小(约为0.25‰),而这部分投资却为变压器日后的安全稳定运行杜绝了后患,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通过对方案A、B的对比分析可知,在初次投入时适当的增加投资,改善影响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降低变压器运行损耗,可明显降低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本文中初始投资方案B比方案A多83.5万元,但是从运行的第7年开始,方案B的寿命周期成本就比方案A低。同时,对于变压器关键的一些零部件,虽然使用更好的材料会增加部分全寿命周期内的投资,但是增加值非常小,且为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2.3总结分析

寿命周期 篇6

关键词:输电线路;全周期寿命;可靠性;成本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9-0042-03

近年来,在我国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的形势下,全寿命周期理念对输电建设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输电线路受各类气象条件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因此线路所经路径要求有足够的塔基宽度和净空走廊。然而,受土地利用、自然环境和城市建筑等复杂条件的限制,输电线路的规划和设计不仅复杂,也增加了电网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费用估算的难度。因此,估算电网建设工程的合理投资额,实现成本最优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具有重大意义。

1 全寿命周期概念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这样的一种管理方法——为达到合理分配成本花费与更高经济利益的目的,在设备预期的寿命周期内,综合考虑各个环节,最终使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LCC是由资产设备一生所消耗的一切资源量化为货币值后累加而得,明确地指出了为拥有一个设备一生的成本费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性参数量[1]。电网全寿命成本的表达式为:

LCC=IC+OC+MC+FC+DC (1)

式中,LCC为Life Cycle Cost,即全寿命周期成本;IC为Investment Costs,即电网一次投入成本,分为试运行之前的成本投入和运行期间的更换设备时成本投入;OC为Operation Costs,即电网运行成本,指在电网运行过程中的保养费及人工费等费用的总和;FC为Failure Costs,即电网故障引起的供电损失成本,指的是在运行过程中临时停电或故障致使的缺电而引起的损失成本;DC为Discard Costs,即设备报废成本[2],存在于寿命周期结束后,视具体情况而分为正值和负值。其年值可表示为:

Ca=Lcc (2)

式中,TL为电网项目的全寿命期限,其现金流向示意如图1所示。

2 输电线路全寿命成本的设计理论方法

全寿命成本的输电线路设计方法,其本质是在系统规划给定的决策信息条件下,在满足输电线路各部件及整体技术性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一般性的设计,对输电线路全寿命周期内的所有成本进行有效地预测,从而根据全寿命成本的比较对输电线路的原有设计进行必要的反馈以改善其设计,使之符合输电线路建设的全寿命理念要求。

基于LCC的预算有很大优势。首先,LCC除了考虑设计、建设、运行维护、设备更新改造等费用外,还考虑事故停电损失费用及停电造成社会和环境影响的间接损失费用[5],会更加客观,比传统以工程的直接投资费用最小为目标的方案评价更科学。此外,LCC包含了规划方案质量及风险评估,使投资决策方案更为科学合理,社会效益更大。其次,输电线路的设计是基于LCC分层次设计,各个层次均需全寿命成本的循环比较来进行具体设计的选择,设计和全寿命成本的预测是共同进行的。即各个层次的输电线路设计及全寿命成本预测均是在部分确定的已知条件下,由常规性设计的经验,进行输电线路后续本体的设计假定,从而确定模糊的假设条件,如后续设计部件大约的型号、数量等参数,以此进行各个设计过程的全寿命成本预测,从而对设计方案的选择提供全局性的经济指标。

3 基于输电线路全寿命周期的实例分析

采用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电网规划方法,对蒙东地区2015年66 kV农网网架进行优化规划。该地区66 kV电网有66 kV线路27条,线路长度593.69 km。其中LGJ-70、LGJ-120、LGJ-150型悬垂线路466.39 km,LGJ-50、LGJ-70型陶瓷横担线路127.28 km。66 kV线路26.02%为瓷横担线路,建设年限早,设计标准低、线经细。这些线路经30多a风吹日晒,已达运行极限。66 kV变电所布点稀,造成10 kV供电半径大,线损高,事故停电频繁,原来的供电设备以满足不了现有的用电水平。预计2015年该地区总用电量9.2亿kW·h。

规划中对于66kV线路按线型LGJ-240和LGJ-150考虑,该线型的寿命为30 a,全线采用铁塔架线,投资为49万元/km,组合投资成本率5%,设备可靠性参数取自该地区设备统计值。本文根据提出的模型,运用算法,对蒙东某地区2015年66 kV农网部分网架进行规划,得到优化方案,取其中LCC最小的方案作为最优规划方案1,该方案架线总长398.8 km,LCC计算结果规划方案二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大于方案一。为了对比分析,本文利用常规方法(不考虑LCC)得到优化规划方案2,其架线总长为383.3 km。本文也对方案2进行LCC计算,结果列在表1中。

选取其中部分规划方案说明分析,图3为LCC最小的规划方案,图4为常规优化的方案,其中虚线部分为新架设的线路。

从图4和图3可以看出,两个方案的差异主要在节点9-10、8-10、4-8、6-12、2-6的架线方式上。其中节点6为主要电源点。方案1在4-8节点架设了多回线路,间接地增强了8点及以外的地区与电网的联系,以保证接入电源的出力,在线路发生1点甚至5点故障时也能顺利送出;方案1的8-9-10联通、方案的8-9-10联通,具有几乎一样的电网安全效果。但是9-10之间的距离远小于为8-10之间的距离,因此9-10之间架设线路花费的投资要减少一半左右。即方案1在这里用较少的投资达到了和方案2同样的安全效果;2点为较小的电源点,在方案2中2-6的线路,效果不够明显且不够经济实惠,故在方案1中删去了其中的一条。综合考虑方案1考虑了电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使得电网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是最佳的规划方案。

从上面的算例分析可以看出,如果没有LCC理念作为指导,可能会因为只考虑初始投入成本而误认为方案2优于方案1,从而错过了更好的方案,显然方案1具有更长远的经济效益。

4 结语

依据全寿命周期的基本理论,将它实际应用大农网线路规划中,根据设计模型,结合设计输电路径的实例,验证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在配电网输电线路的设计上可行性,也为供电可靠性和最大的社会效益提供理论保障,采用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电网规划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继电保护装置插件全寿命周期管理 篇7

为提高生产效率, 提升管理水平, 公司提出在系统内推进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1]工作。目前, 各单位的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 但是在继电保护插件[2]寿命管理方面, 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管理工作, 是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一个缺口, 亟需解决。

1 前期调研情况

近年来, 随着电网发展建设快, 资产总量迅速增加, 在目前没有对继电保护插件寿命进行系统分类管理的情况下, 插件寿命到期后无法为检修人员提供及时的反馈, 即成为一个缺陷, 需要临时专项处理, 造成工作零散且效率低等问题。

2 具体实施的内容

2.1 基础数据采集

将所辖各变电站实际的保护装置插件种类和数量与公司台帐系统进行核对, 确定各变电站插件的种类和数量;根据各个厂家的装置说明书和以往运行经验, 初步确定各种插件的正常使用寿命。

采集的数据包括两种类型:运行的插件信息和库存的插件信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以及为今后的工作做数据积累, 单个运行插件的信息量需要包括:变电站、设备名称、厂家、保护型号、插件类型、设计寿命等;库存插件的信息应包括厂家、插件型号、插件类型、生产日期、剩余数量等。

2.2 管理软件开发

继电保护装置插件全寿命周期管理需要编制独立的管理软件, 以实现上述的对插件进行管理的各项功能。管理软件采用Visual Studio工具、Win Forms语言[4]进行编写。

2.3 软件功能介绍

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录入、数据导出备份、修改、插件寿命显示等, 以下分别对主要功能进行介绍。

1) 数据的导入及显示。以导入整个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插件信息为例, 单击工具栏中的导入, 选择所需导入的数据表格即可, 如图1所示;

2) 数据的导出及备份。为了避免任何原因所造成的数据丢失, 软件提供了数据的导出备份功能;同时, 为了使用的便利性, 也提供了不同的数据导出方式, 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插件寿命的预报。软件的核心功能即是实现对即将达到设计寿命的装置插件进行预报, 使工作人员提前做好处理准备。考虑到实际工作的需要, 将插件寿命的高关注度设计为距离插件设计寿命前的30日, 避免由于库存插件不足造成无法更换的现象;

4) 其它功能。为便于软件的管理和使用, 管理员功能等也必不可少, 用以限制不同用户的权限。

3 应用情况分析

3.1 应用案例

以本项目所选取的110k V大黄山变为例:该站距离检修人员工作地点较远, 正常行驶车程需50min, 在天气恶劣或深夜的情况下常有插件累紧急缺陷, 需运行及检修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很高, 然而由于深夜处理缺陷时光线暗等客观原因, 仍有较高的工作危险性。

将本系统应用到110k V大黄山变以后, 检修人员可以根据管理软件所预报的插件剩余寿命情况, 结合每一阶段的检修、巡视计划制定出合理的插件更换计划, 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危险性。

3.2 效果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软件的基本功能均可以实现, 能够正确预报出高关注度的保护装置插件, 根据一段时间的数据积累可得出不同厂家同一类型插件寿命情况的基本数据。如图2所示。

同时也发现还有一些功能需要改善, 如对各个厂家插件的实际使用寿命进行统计分析、科学决策出不同插件最佳的寿命等, 这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为检修人员提供寿命周期分布信息参考, 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4 结论

使用本文所编写的软件可以实现对种类繁杂的继电保护装置插件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 且操作简单, 使用安全可靠。软件具有独立应用性、可操作性, 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帅军庆.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4.

[2]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编著.国家电网公司继电保护培训教材.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3]RCS-9000分散式保护测控装置技术说明书[Z].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2002, 8.

浅谈工程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篇8

一般工程寿命周期成本应包括可行性研究与决策、设计与施工建造、使用及运行、报废及处理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费用消耗。四个阶段消耗的费用依次称为可研与决策成本、设计成本和施工成本、使用及运行成本、报废及处理成本。在工程寿命周期成本 (Life Cycle Cost, LCC) 中, 不仅包括经济意义上的成本, 还包括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

1.1 工程寿命周期经济成本

工程寿命周期经济成本是指工程项目从构思到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直至工程寿命终结全过程所发生的一切可直接体现为资金消耗费的投入总和, 包括建设期成本和使用期成本。项目建设期成本是指建筑产品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为止所投入的全部成本费用, 包括可行性研究成本、设计成本、施工成本和竣工交付等消耗费用。使用期成本指建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包括项目竣工交付后维持正常使用所需运行各种能耗成本、维修保养成本、管理及废弃处理成本等消耗费用。

1.2 工程寿命周期环境成本

工程寿命周期环境成本是指工程产品系列在其全寿命周期内对于环境的潜在和显在的不利影响。工程建设对于环境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 也可能是负面的, 前者体现在某种形式的收益, 后者则体现为某种形式的成本。在计量环境成本时, 由于这种成本并不直接体现为某种货币化数值, 必须借助于其他技术手段将环境影响货币化。

1.3 工程寿命周期社会成本

工程寿命周期社会成本是指工程产品在从项目构思、产品建成投入使用直至报废不堪再用全过程中对社会的不利影响。与环境成本一样, 工程建设及工程产品对于社会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 也可以是负面的, 因此, 也必须进行甄别, 剔除不属于成本的系列。

2 项目寿命周期成本构成分类

成本分类方法很多, 按照成本管理的目的、成本费用性质和特点的不同, 有不同的分类。

2.1 按项目建设期不同阶段的成本控制分类

项目可行性研究与决策阶段成本控制, 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工程招投标阶段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运营维护阶段成本控制, 回收报废阶段成本控制。

2.2 按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目标分类

工程合同成本, 工程施工计划成本, 工程实际成本。

2.3 按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专项措施分类

材料及物流成本, 工程质量成本, 工程进度成本, 工程措施费及管理费分摊成本, 工程变更成本, 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成本。

2.4 按成本发生可确定性分类

静态成本与动态成本, 正常成本与风险成本。

3 工程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3.1 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概述

项目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是对项目所有阶段进行综合管理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 在满足项目要求的基础上, 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是指在满足合同规定的条件下, 依据施工项目的成本计划, 对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人、机、材消耗和费用支出, 进行指导、监督、调节, 及时控制和纠正即将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 保证项目成本目标实现。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包含了成本预测、计划、实施、核算、分析、考核、整理成本资料与编制成本报告等一系列活动。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一般程序:

3.2 寿命周期成本有效控制

所谓有效控制, 就是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 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 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将工程成本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限额内。

3.2.1 决策阶段成本控制

投资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 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及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项目决策的正确性是造价合理性的前提, 决策的深度影响投资估算的精确度和控制效果。方案确定后, 对项目进行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的准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质量和经济评价结果, 还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对建设项目资金筹措方案也有直接影响。因此, 投资估算的准确度是决策阶段的重要任务。

3.2.2 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设计是建设项目由计划变为现实具有决定意义的工作阶段。拟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能否保证质量、进度和节约投资,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质量的优劣。设计阶段编制设计概预算, 调整项目功能和成本, 使其合理化, 提供资金利用率。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是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建设全过程成本控制, 即设计阶段的控制是整个工程成本控制的龙头。因此, 设计必须要处理好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关系;兼顾建设与使用, 考虑寿命周期费用;兼顾近期与远期的要求。好的设计既能满足功能的要求, 又能节省建设成本, 并能方便施工, 使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从设计者的角度, 成本控制是如何降低设计成本;从业主的角度, 对成本控制, 不仅是对设计费用的控制, 更重要的是对施工图设计所反映出的建设成本, 在满足功能质量前提下尽可能降低, 这是业主进行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真正所需要的。

3.2.3 招投标阶段成本控制

实行招投标是我国建筑市场趋向法制化、规范化、完善化的重要举措, 对于择优选择承包单位, 全面降低工程造价, 进而使工程成本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招投标形成了由市场定价的价格机制, 使工程价格更加趋于合理。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投标人之间出现激烈竞争, 这种市场竞争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价格上的竞争。通过竞争确定价格, 使其趋于合理或下降, 有利于节约成本、提供投资效益。招投标能够不断降低社会平均劳动消耗水平, 使工程价格得到有效控制。招投标便于供求双方更好地互相选择, 使工程价格更加符合价格基础, 进而更好地控制工程成本。招投标还能够减少交易费用, 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进而施工价格有所降低。

3.2.4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从项目业主的角度看, 施工阶段是工程实体建造阶段, 随着工程材料、设备、劳力的投入, 项目将由图纸逐步变为实体。因此该阶段成本控制重点是:加强工程计量与价款结算的审核;控制工程变更。由于工程建设的特点是周期长、体积庞大、物料消耗巨大、涉及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复杂、受自然条件和客观因素影响大, 导致项目的实际情况与招投标时比较会发生一些变化。因此,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在整个工程中处于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3.2.5 运行阶段成本控制

由于这个阶段持续时间长, 提高节约和环保意识, 及时进行保养护理,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 对成本降低有重要的意义。

3.2.6 回收报废阶段成本控制

回收报废是指在建设、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材料及残骸料, 大多为固体废弃物。很多建筑废弃物可以转换成可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 但是很多这种资源被当成垃圾给处理了, 这不仅造成了工程成本的增加, 还浪费了资源, 对土地造成破坏, 影响了生态环境。如果对这部分资源进行合理的再利用, 不仅可以降低成本, 还为企业创造了效益, 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在投资建设项目时人们通常考虑如何降低建设成本。很少考虑未来成本 (包括运行费、维修费和报废处置费等) 。然而, 殊不知, 建设项目的未来成本往往超过建设成本。因此, 不仅要在建设项目各个阶段考虑项目阶段的建设成本, 而且还要考虑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同时, 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必须立足于事先主动采取控制措施, 实施主动控制, 并且要采取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控制, 以达到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委会.最新房地产项目开发工程预算、概算、决算全程操作技巧及全成本控制方法案例精选.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刘伊生.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

生产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篇9

电力企业是单一原材料单一产品的资产密集型企业, 50~80%的固定资产为电力设备, 资产的折旧、设备运行维护维修费用成为电力企业主要的成本支出。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是企业的重中之重。随着电网快速发展, 传统资产管理方式设备寿命短、使用效率低等问题逐渐显现, 以往职能的资产分段管理模式, 各部门的工作目标、范围和侧重点不尽相同, 难以统一到一个总体目标上, 彼此缺乏沟通协调, 欠缺对资产的全过程管理。

通过实现资产的全过程、精益化管理, 既是公司转变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也是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基础。电网企业肩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公司面临的首要任务。处理好安全、效能和周期成本三者的关系, 在设备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招投标时就充分考虑可靠性因素, 将故障成本作为一种惩罚性成本折算进全寿命周期成本, 全面分析可靠性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 从源头上提高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 从而提升输变电设备、配网设备资产的质量并且延长其使用寿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 寻找一次投入与运行维护费用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从而改变割裂二者关系、片面追求一次投资最低的做法, 可有效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衔接。它是优化电网资产成本效益的重要手段。

2 朝阳供电公司在生产管理、运行管理采取积极措施, 发挥设备生命周期的最大服役潜力

2.1 以成本控制为核心, 提前预测控制事前成本、做好事中成本控制、总结所用资金效率及得失

我们如同保证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能控一样, 充分考虑成本控制的问题。一方面, 设电网备的生产运行阶段要求在资产形成前期决策过程中必须得到充分考虑, 如此可以大大降低规划、设计、招投标和建设等前期阶段造成资产健康隐患的可能性;另一方面, 在资产运行过程中, 基于全寿命管理理念采用的各种管理方法, 有助于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

每年我们资金投入前, 生产改造规划立项阶段, 充分考虑项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将发现的问题考虑清楚、认真分析电网运行的薄弱环节, 制定合理可行的改造方案, 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上刀刃上。在设备选型方面我们依据北京市电力公司的技术条件, 将一次投入与运行维护费用二者之间充分结合, 考虑性价比最优。例如在北京市区110千伏电压等级31.5MVA容量变压器, 必须充分考虑其运行环境的特殊要求。我们招标的技术条件中, 阻抗电压要求高-低为17.5%;噪音水平60dB (A) /0.3m。如此以来就要求厂家核心材料必须采用优质材料, 铁芯必须是优质硅钢片, 为了达到较高的磁密度, 铁心制作方面必须是高规格, 变压器铁芯大决定了磁密度指标优良同时耗材也相应增加;变压器的线圈用材料因此也增大, 如此相比, 在北京远郊山区噪音水平要求低的变电站, 变压器成本能提高将近1/3左右甚至更多。满足技术指标最终导致成本增加是必要的。优质设备故障率低, 检修维护运行成本费用少, 设备的全寿命周期长。又例如, 我们深入贯彻“主网稳定, 配网可靠”的思路, 在厂站布局设计方面积极推行典型设计, 配网管理中积极推行“五统一”, 减少运行人员的工作难度, 减少误操作的发生。

在资金批复后, 在电网运行方面中, 我们科学调度, 合理安排运行方式, 对电网认真梳理、编制朝阳电网的运行方式分析报告, 充分保证客户的电能质量;在生产和运行管理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做好事中成本控制。每年在大型技改、专项工程后认真核对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改造后的效果, 为下一年度电网生产改造建设提供依据。

2.2 生产和运行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

朝阳供电公司加强设备防雷、防污闪、防鸟害、以及业扩工程接入电网设备的技术监督,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成立生产指挥中心健全公司应急管理体系。2009年初强势启动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配网故障率工作, 目前完成了变电处和三个供电所的整合工作。开展了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的制 (修) 订、制订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典型工作票、典型操作票, 深入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 积极推进状态检修和带电作业, 开展专业培训和技术比武考试。年初修订可靠性和无功电压管理制度规定、认真梳理完善GIS、PMS可靠性等数据库等设备基础数据和台帐, 科学运用管理手段指导基层工作, 加强考核和奖励力度, 形成激励机制, 同时积极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2.3 降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总体成本实例分析

首先从主网入手, 以变压器、开关柜为代表其LCC成本构成和特点如下:

以变压器为例:借鉴大北窑变电站3台主变情况, 目前的运行年限是20年, 延长5年两次测算就LCC、EUAC查变压器故障掉闸、检修、试验情况, 每年该站变压器都正常运行, 可以认为无故障成本, 按照规程进行预试, 检测成绩合格。

大北窑德国制造31500KVA有载调压变压器3台目前运行良好, 根据20年记录, 变压器运行未发现异常。按照20年折旧报废假设, 今年正好应更换。如果继续运行10年, 目前同类型中国国内一线厂家最贵的价格应在650万人民币左右。节省了设备购置费650*3=1950万资金。

按照33%的设备购置费考虑, 工程费用至少为640万, 根据2003年前生产的变压器残值已经达到原值100%, 报废成本、残值收回资金应在至少等于主变原值价值 (不考虑进口关税等因素, 当时该站设备为国贸投资移交北京供电局运行管理) , 并且测算再运行所创造的价值 (负荷-电量-电费) 。

3 台变压器110KV侧电流按照50%测算1 6 5 A*50%=83A

有功电量:83A*110KV*1.732*24 (小时) *365 (天) *10 (年) =13852 32816 KWH

假设每度电单价0.5元, 电费收益为692616408元, 至少收益将近7亿人民币电费

假设新换变压器10年折旧的费用975万

折旧计算单台:650万* (1-5%*10) =325万, 3台折旧975万

假设将运行年限由20年增加到30年, 至少节省资金为:

探究全寿命周期的建筑节能管理 篇10

1 全寿命周期的概念

全寿命周期管理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主要用于高科技的管理上, 比如军队航母、先进战斗机等。之后, 应用的范围逐渐变大, 被纳入到建筑业中。

全寿命周期设计的重点在于集成性, 在建筑工程中, 其集成性非常的强, 要求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加强分工协作。运用先进技术手段, 加以适应建筑工程的管理方式, 从建筑项目的整体出发, 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 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与高质量, 实现建筑项目的整体最优化。在建筑工程中, 即使各部门人员之间地点分散, 施工工序存在差异, 但必须从整体出发, 使建筑节能思想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

2 基于全寿命周期建筑节能管理的对策分析

在整个周期实现的过程中, 要从全过程进行考虑, 始终贯彻节能的理念, 保证节能建筑的低成本与低消耗。建筑工程分为四个阶段, 分别是投资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工程实施阶段、运营维护阶段, 下面从这四个阶段出发, 探究节能措施。

(1) 投资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是建筑工程的前期阶段, 主要是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的研究, 并做出适当的决策。投资决策要对建筑项目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一定的技术经济论证。投资决策阶段对节能效果的影响包括项目的规模、选址、技术方案与建设的水平等, 针对不同的建筑方案进行比较与选择, 决定最终的设计方案。在项目决策阶段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设计的思维方式要具有理性, 采用科学的程序, 结合基本要素对项目的投资决策进行一定的判断, 基本要素包括:环境、文化、经济、技术、社会等, 在此基础上提高建筑工程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保证建筑节能效果的发挥, 提高建设水平, 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工程设计阶段

在建筑的节能管理中, 工程设计阶段是管理的重点, 在建筑工程中, 对于全寿命周期建筑能耗的控制, 节能设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确定与控制中也非常的重要, 所以一定要加强工程设计的控制。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要考虑一定的节能标准, 采用适当的节能方案, 选择合适的建筑节能的技术产品, 做好维护结构的保温, 以实现低成本、低消耗的目标。具体的节能设计如在外窗、外墙与屋顶进行遮阳的设计, 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减少能耗, 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 减少室内的太阳辐射。对屋面的设计, 屋面在建筑节能中影响较小, 就不需要过多的增加保温层厚度。保温层厚度的选择非常的重要, 在墙体与保温层构造、材料是确定时, 会影响建筑的保温水平, 所以在选用上要十分的慎重, 既要保证质量, 又要节约成本。

(3) 工程实施阶段

建筑项目的价值主要是通过工程实施阶段体现出来的。在工程的实施阶段想要实现建筑的节能管理, 就要依据全寿命周期理论, 进行建筑节能的综合考量。在施工的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施工, 尽可能的减少改动, 施工场地的布置要合理,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保护施工周边的水文环境。施工过程中, 不断的优化设计手段, 采用新型的节能技术与工艺, 优化能源的使用结构, 在对设备进行安装与调试时, 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减少错误的出现。新型节能技术的运用要进行一定的跟踪评价, 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建筑的节能管理要保证消费者能够接受, 保证市场秩序的透明化, 对于工程项目中采用的节能设备的节能内容进行一定的专项备案, 工程竣工验收之前, 要对可能发生的能耗进行描述, 检验机构进行检测与认证, 将结果贴在建筑最显著的位置, 以增加建筑的节能公信力。采取适当的测评手段进行检验, 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4) 运营维护阶段

运营维护阶段是回收投资效益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 要建立一定的运营管理的网络平台, 做好节能管理工作, 检验环境质量, 不断加强物业的管理水平, 提高服务质量。在检测中, 要对材料的性能加以检验, 对于不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要及时的淘汰, 不断的推广新型的节能建材。建立合理的运营与维护方案, 分为长期与短期, 以建筑物的质量与安全目标为前提, 采用现代的经营管理手段, 对设施进行统一的管理, 减少运营的成本与维护的费用, 把建筑的经济价值发挥到最大。在建筑工程项目完成后的一定时间内, 要做好项目的评价工作, 分析项目的效益、执行过程、影响等。做好评价工作, 为以后的项目开发提供经验与教训, 便于提高管理水平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用实践经验指导未来的项目, 实现建筑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 结语

依据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理论, 制定建筑施工的节能方案, 注重设计与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全寿命周期理论的运用, 减少了节能项目建成之后的运营成本与维护成本, 应用于建筑节能管理的全过程, 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刘炳南, 蔡萌, 刘传臻.给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筑基恩呢个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J].建筑节能, 2008 (11) :64-65.

[2]龚健冲, 杨雪玲.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住宅建筑能耗计算与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1 (05) :313-316.

[3]王劲, 孙平.中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演进规律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 2011 (06) :223-225.

寿命周期 篇11

【关键词】电力;工程造价;全寿命周期管理;问题;措施

引言

现在我国的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的严重的,现在我国的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都是放在了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对于电力工程在使用过程当中的造价管理没有进行关注,这也就造成了现在我国的电力工程使用过程当中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浪费现象,部分的电力工程早建设完毕之后就直接进行升级改造,极大的提高了电力工程运营过程当中的成本投入。全寿命周期工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能够十分有效的避免上述为问题的出现,并且能够从电力工程设计、建设以及使用和维修过程当中全面的展开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一、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

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从名字当中我们就能够十分清楚的看出,这种管理模式就是针对电力工程项目的整体的寿命周期来进行造价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利用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对整个工程当中的设计、建设、使用以及维修和拆除等不同的阶段来进行全面的造价管理工作,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造价管理工程能够渗透到工程寿命当中的每一个阶段,保证在工程的整个的寿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当中造价管理都能够有效的发挥自己的职能,有效的减少工程的成本投入,同时还能够十分有效的提高工程的使用率。

二、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程限额的设定缺乏灵活性

现在我国的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当中存在着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工程的整体限额在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缺乏灵活性的设计,同时现在针对工程限额的变更过程也是缺乏一定的标准流程的。具体来说,就是在现在的电力工程当中,在进行设计建设的初期都是会对整个的电力工程当中的多种的建设资源来进行统筹的安排以及合理的分配,这样能够保证电力工程在进行建设以及使用的过程当中能够对成本进行比较有效的控制,尽可能的减少电力工程建设以及使用的过程当中出现超出预算的情况,但是如果一旦电力工程建设以及使用的过程当中出现了超出预算的情况,电力工程的相关的工作人员通常来说是不能够进行灵活性以及规范性共存的优化的,这也就导致了电力工程的投资限额得不到满足。

(二)工程的决策依据不够充分

我们在进行电力工程建设使用的过程当中会有这不同的阶段,在这不同的阶段当中自然就需要不同的投资成本,在不同的阶段进行成本投资的时候成本主要就是依据电力工程的基本建设造价来决定的,也就是说事实上电力工程的建设成本是要远远的低于电力工程的施工以及维修的成本的,并且如果电力工程建设过程当中的投资成本越低,那么将来在对电力工程使用以及维修的过程当中成本的投入也就会出现越高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之下,部分的电力工程在进行建设以及施工阶段的投资成本依然是根据电力工程的基本建设成本来记性决策的时候就会造成电力工程的整体成本决策依据是不能够充分的被体现。

三、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当中的应用

(一)电力工程的决策阶段

在现在电力工程应用了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之后,我们需要针对店里工程的决策阶段来进行造价的管理工作,我们完全可以在电力工程当中针对最终决策采用的内容全面以及细致的对电力工程建设阶段以及使用阶段可能会产生的施工成本以及维修成本来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帮助建设单位来完成电力工程当中施工方案的优化工作。

(二)电力工程的设计阶段

在电力工程的设计阶段当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来充分的应用到技术设计、成本设计、环境设计以及发展趋势设计等工作当中来,在电力工程的设计过程当中我们需要严格的来遵守动态控制以及限额设计的原则,对电力工过程设计阶段当中的估算初步控制工作以及概算控制工作需要严格仔细的完成。

(三)电力工程的建设阶段

我们在电力工程的建设阶段当中应用全周期造价管理工作与传统的建设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是相类似的,也就是说在管理工作当中主要就是针对工程建设过程当中的材料、技术、安全以及进度和质量等内容来进行相应的造价管理工作。

(四)电力工程的使用阶段

在电力工程的使用阶段当中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主要就是针对电力工程早设计阶段的技术内容,需要完成电力工程的技术维修、设备维修、人员管理以及环境建设等诸多的工程內容的造价管理工作。在电力工程的使用阶段来进行造价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根据施工的质量、电力设备的特性以及区域当中的电力工程的实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然后在制定合理的电力工程维护方案,我们在电力工程的升级改造的过程当中依然需要根据电力工程当前的表现质量来对相应的升级改造方案来进行优化设计,在进行改造方案优化设计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进行的就是做好电力工程施工寿命之内的成本的优化设计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现在我国的经济以及社会的高速的发展,我国的电力工程的建设以及发展是非常的迅速的,但是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却无法跟上电力工程的发展速度,本文当中笔者主要就是分析了现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措施,并且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泓泽,郎斌.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7-11.

[2]杜强.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4,33:123+272.

[3]王健.电力工程造价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措施[J].科技展望,2015,20:107-108.

我国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效益浅析 篇12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效益

收录日期:2012年6月5日

一、引言

绿色建筑即指在全寿命周期中, 从原料生产、运输到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维修及拆除整个过程消耗最少的资源, 制造最少废弃物。其内容包括合理开发利用能源、资源, 与自然融合、建立舒适的生活环境。其目的在于在全寿命周期实现“绿色”, 即对环境友好, 实现人、自然、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绿色评价, 即何种建筑物才算“绿色”。绿色建筑效益不便于被认知, 具有明显的经济外部性, 会产生溢出效应。对绿色建筑效益认知不清是投资者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 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 分析绿色建筑效益实现途径, 明晰绿色功能, 从而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二、绿色建筑效益体系构建

(一) 绿色效益的构成。

所谓绿色效益, 即建筑中可实现环境友好性、低耗功能的效益。欧美等发达国家给出了其衡量评估体系, 如《LEED》、《BREEAM》《CAS-BEE》。归纳之, 绿色建筑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个人舒适度四个方面, 本文据此整理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效益体系, 如表1所示。其中, 社会效益指能源可持续发展利用, 降低温室效应, 净化空气质量等;环境效益包括室内外空气质量;经济效益指土地、能源、材料、水能等资源、能源节约及良好的运营管理所带来的经济价值。 (表1)

(二) 绿色效益特征分析。

绿色效益的组成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共同构成了绿色建筑效益体系。与传统建筑效益不完全一样, 其具有地域性、多效益主体性、全寿命周期性等特征。

1、地域性。

绿色建筑受到地理条件和资源环境的制约, 应当因地制宜地结合环境气候条件及地形地貌、人文风情设计建造。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文化千差万别, 以致各城市有其独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建筑形式。故应充分考虑建筑与自然、文化的和谐共生是其地域性的集中体现。

2、多效益主体性。

绿色建筑效益主体较多, 包括投资者、社会大众、政府、购买者等, 不同主体对绿色建筑的核心效益诉求各不相同, 如图1所示。 (图1) 政府、社会大众最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而次关注其经济效益和个人舒适效益。这一主体关心建筑对室外环境的影响和大气质量的恶化, 以及社会资源的节约及可持续利用。投资者最注重其经济效益, 其次是个人舒适效益。他们关注绿色建筑的投资收益比、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等经济指标, 相对来讲, 并不关注社会、环境效益。通过使用绿色建材达到更加舒适的效果, 即使增加部分投资也是值得的。对于用户来说, 他们只关注个人舒适效益和经济效益, 即关心建筑能否给自己带来舒适和健康, 及生活使用成本的投入;而次关心建筑本身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效益。

三、全寿命周期性

全寿命周期指从立项、设计直至报废拆除整个阶段均应考虑绿色功能的配置, 体现在两方面:其一, 规划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理念, 做好绿色规划;施工建造、运营维护严格执行规划设计标准。其二, 做好全寿命周期费用规划。为提高绿色性能必然增加初始投资成本, 但全寿命周期成本规划可实现增加的初始投资换来更多的长期运行费用的节约, 实现经济合理的绿色效益。据研究, 初始投资成本增加5%~10%可节约50%~60%的运营成本。

四、绿色功能在全寿命周期中的实现

承上所述, 绿色效益需在全寿命周期内实现。绿色建筑效益与功能映射关系如图2, 其中必要功能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资源利用、室内空气质量、运营管理。绿色建筑效益必须要通过其绿色功能而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通过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资源利用功能实现, 同时可实现相应的经济效益;运营管理也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室内空气质量映射的是舒适度效益。 (图2)

(一) 节地与室外环境功能。

规划设计阶段, 应合理规划地下室、半地下室, 减少地上空间利用压力。充分考虑旧城改造以合理规划用地、节地方案。施工建造时段, 务必执行绿色设计标准, 充分利用建筑物周围的水源、植物, 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等环境保护措施, 清洁室外环境。

(二)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规划设计时, 需设计完善的供排水系统;在施工建造阶段, 应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 设置节水器具设备, 充分利用雨水, 并在现场应建立雨水、再生水搜集利用系统。报废拆除时应对化粪池、沉淀池进行特殊处理。

(三)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在规划设计阶段, 合理设置墙厚和建筑材料用量, 使用绿色材料。尽量采购绿色建材, 使用可循环材料, 降低材料损耗率。采取数字化技术, 对大体积砼、大跨度结构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在运营维护、报废拆除阶段, 建立材料回收体系, 回收利用部分建材。

(四) 节能与能源利用。

优化设计, 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 尤其对于窗户、阳台, 尽可能地利用自然阳光, 减少白天室内电灯的使用。同时, 需对节能方案进行综合考虑, 如采用保温隔热材料, 降低空调能耗等。根据设计要求采购绿色建筑材料, 安装低能耗、高性能的环保空调及设备。可采用节能电梯, 安装节能光源和高效灯具。运营维护时, 应当贯彻节能理念, 使用节能灯具, 宣传能源节约理念。

(五) 室内环境质量。

建筑是供人们居住、生活、工作、学习和活动的场所, 据统计, 人的一生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为此, 应设计采用具有良好隔声效果的材料及保温隔热材料和绿色健康涂料, 严禁采用低档高污染材料。可采用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无污染、无放射性、可回收的材料。运用维护阶段, 在室内种植一些诸如银苞芋的小植物, 可吸收室内的甲醛等有毒气体。

(六) 运营管理。

制定并实施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制定垃圾管理制度, 对垃圾物进行有效控制, 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 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具体措施。安全防范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系统与信息网络系统达到绿色效益配置要求。报废拆除时, 合理回收固体废弃物, 提高垃圾回收率。

五、结论与建议

社会大众及投资者对绿色建筑的效益认知不清是其在我国推行缓慢的原因之一。绿色建筑效益是通过其绿色功能实现的, 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功能实现途径, 明晰了绿色建筑效益, 有助于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全面推行。

参考文献

[1]陈莉.浅析绿色建筑的内涵与评估[J].基建优化, 2006.27.2.

[2]张光灿.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企业文化[J].建筑经济, 2007.12.

[3]李克资.绿色建筑的评价方法与基本要求[J].有色金属设计, 2009.1.

上一篇:医科大学图书馆下一篇:大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