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全寿命周期(通用12篇)
建筑全寿命周期 篇1
近年来,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人们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在建筑业中, 为贯彻可持续发展, 建筑节能备受关注。建筑节能工作涉及的方面较广, 涵盖的层次也较多。全寿命周期作为一种设计理念, 其最终的目的在于保证质量与环保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缩短设计的时间, 以实现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达到最优。在建筑的节能管理中, 重视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能耗的管理, 站在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开展建筑工作, 以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全寿命周期的概念
全寿命周期管理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主要用于高科技的管理上, 比如军队航母、先进战斗机等。之后, 应用的范围逐渐变大, 被纳入到建筑业中。
全寿命周期设计的重点在于集成性, 在建筑工程中, 其集成性非常的强, 要求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加强分工协作。运用先进技术手段, 加以适应建筑工程的管理方式, 从建筑项目的整体出发, 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 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与高质量, 实现建筑项目的整体最优化。在建筑工程中, 即使各部门人员之间地点分散, 施工工序存在差异, 但必须从整体出发, 使建筑节能思想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
2 基于全寿命周期建筑节能管理的对策分析
在整个周期实现的过程中, 要从全过程进行考虑, 始终贯彻节能的理念, 保证节能建筑的低成本与低消耗。建筑工程分为四个阶段, 分别是投资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工程实施阶段、运营维护阶段, 下面从这四个阶段出发, 探究节能措施。
(1) 投资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是建筑工程的前期阶段, 主要是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的研究, 并做出适当的决策。投资决策要对建筑项目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一定的技术经济论证。投资决策阶段对节能效果的影响包括项目的规模、选址、技术方案与建设的水平等, 针对不同的建筑方案进行比较与选择, 决定最终的设计方案。在项目决策阶段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设计的思维方式要具有理性, 采用科学的程序, 结合基本要素对项目的投资决策进行一定的判断, 基本要素包括:环境、文化、经济、技术、社会等, 在此基础上提高建筑工程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保证建筑节能效果的发挥, 提高建设水平, 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工程设计阶段
在建筑的节能管理中, 工程设计阶段是管理的重点, 在建筑工程中, 对于全寿命周期建筑能耗的控制, 节能设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确定与控制中也非常的重要, 所以一定要加强工程设计的控制。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要考虑一定的节能标准, 采用适当的节能方案, 选择合适的建筑节能的技术产品, 做好维护结构的保温, 以实现低成本、低消耗的目标。具体的节能设计如在外窗、外墙与屋顶进行遮阳的设计, 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减少能耗, 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 减少室内的太阳辐射。对屋面的设计, 屋面在建筑节能中影响较小, 就不需要过多的增加保温层厚度。保温层厚度的选择非常的重要, 在墙体与保温层构造、材料是确定时, 会影响建筑的保温水平, 所以在选用上要十分的慎重, 既要保证质量, 又要节约成本。
(3) 工程实施阶段
建筑项目的价值主要是通过工程实施阶段体现出来的。在工程的实施阶段想要实现建筑的节能管理, 就要依据全寿命周期理论, 进行建筑节能的综合考量。在施工的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施工, 尽可能的减少改动, 施工场地的布置要合理,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保护施工周边的水文环境。施工过程中, 不断的优化设计手段, 采用新型的节能技术与工艺, 优化能源的使用结构, 在对设备进行安装与调试时, 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减少错误的出现。新型节能技术的运用要进行一定的跟踪评价, 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建筑的节能管理要保证消费者能够接受, 保证市场秩序的透明化, 对于工程项目中采用的节能设备的节能内容进行一定的专项备案, 工程竣工验收之前, 要对可能发生的能耗进行描述, 检验机构进行检测与认证, 将结果贴在建筑最显著的位置, 以增加建筑的节能公信力。采取适当的测评手段进行检验, 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4) 运营维护阶段
运营维护阶段是回收投资效益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 要建立一定的运营管理的网络平台, 做好节能管理工作, 检验环境质量, 不断加强物业的管理水平, 提高服务质量。在检测中, 要对材料的性能加以检验, 对于不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要及时的淘汰, 不断的推广新型的节能建材。建立合理的运营与维护方案, 分为长期与短期, 以建筑物的质量与安全目标为前提, 采用现代的经营管理手段, 对设施进行统一的管理, 减少运营的成本与维护的费用, 把建筑的经济价值发挥到最大。在建筑工程项目完成后的一定时间内, 要做好项目的评价工作, 分析项目的效益、执行过程、影响等。做好评价工作, 为以后的项目开发提供经验与教训, 便于提高管理水平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用实践经验指导未来的项目, 实现建筑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 结语
依据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理论, 制定建筑施工的节能方案, 注重设计与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全寿命周期理论的运用, 减少了节能项目建成之后的运营成本与维护成本, 应用于建筑节能管理的全过程, 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刘炳南, 蔡萌, 刘传臻.给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筑基恩呢个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J].建筑节能, 2008 (11) :64-65.
[2]龚健冲, 杨雪玲.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住宅建筑能耗计算与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1 (05) :313-316.
[3]王劲, 孙平.中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演进规律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 2011 (06) :223-225.
[4]薛小荣, 何慧丽.基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研究[J].创新, 2010 (03) :118-120.
建筑全寿命周期 篇2
含义:从决策,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翻新拆除出发考虑造价和成本问题,运用工程经济学,数学模型等方法强调工程项目建设前期,建设期,建设维护期等阶段之和最小化的一种管理方法,起源:全生寿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思想最早起源于重复性制造业,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主要由英美的一些造价工程界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提出的。进入八十年代,他们有的从建筑设计方案比较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建筑费用和运营维护费用的概念和思想;也有人从建筑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深入地探讨了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应用范围。
特点:它覆盖了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考虑的时间范围更长,也更合理,使全社会成本最低。从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角度,保证现有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技术,加强项目前期策划的力度与深度,设计阶段周全考虑项目未来运营的需要,提高设计的前瞻性与先进性。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
含义:为确保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对工程建设从可行性研究开始,经初步研究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承包商,施工,调试,竣工,投产,决算,后评估等过程,围绕工程造价所进行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及建设对项目工期、造价及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决算审计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起源:它的提法是在原国家计划委员会计划的(1980)30号文件中就提出的,一个工程造价领域的全新思想,此后国内外过程造价管理界才开始研究。
特点:它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完善过程管理,降低工程造价,建设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生产要素价格变化频繁、产品的单件性、固定性等特征,因此建设工程造价复杂多变.,这给工程造价控制带来诸多的困难的工程适合认真细致的全过程管理。
全要素工程造价管理
含义:全要素造价管理是指在控制建设工程造价过程中,不仅仅是控制建设工程本身的成本,还应同时考虑工期成本、质量成本、安全与环境成本的控制,从而实现工程造价、工期、质量、安全、环境的集成管理。
起源:项目集成管理的思想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萌生了,只是以前将这种项目管理思想称为系统规律的思想,或者叫做综合管理的思想。项目集成管理这一叫法出现的较晚,但是相关的研究工作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1958年由美国国防部组织美国海军研究推出的项目计划评审技术(PERT/Time),就是最初的基于工期的项目集成管理技术方法之一。1967年美国国防部推出并几经改进一直使用的项目“造价/工期控制系统规范”(C/SCSC)。1996年,美国国防部认可“挣值管理系统”(EVMS)这一规范,挣值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才被名正言顺地应用到了各种项目的集成管理之中。
特点:
1、从全局的观点出发,以项目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2、实现建设项目各要素的配置管理合理。
3、可以在项目全过程的管理中使用,而且也可以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和项目不同要素的集成管理中使用
建筑全寿命周期 篇3
摘要:节能成为新时期发展的潮流,与此同时节能建筑不断涌现,节能设计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全寿命周期理论来源于价值工程,我们将其引入节能建筑的设计之中,借助设计对象全寿命周期中与其相关的各类信息,利用寿命周期评价、价值分析和系统优化等手段进行设计,使所完成的设计作品具有绿色等特性。文章主要对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节能建筑;设计
引言
伴随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对于所需要的各类材料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对于环境和资源的负担。因此,在21世纪的住宅就应该是以高科技支撑的绿色低碳节能住宅。以可持续发展作为节能建筑设计的指导理念。并且随着该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延伸,建筑领域也开始逐渐对这种理念和思想加以应用。为此,对于以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进行相应探究显得至关重要。
1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概述
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就是:在设计阶段就对建筑寿命历经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充分的考虑,并造设计的阶段就将所有与建筑相关的因素进行科学地规划及优化的一种较为新型的设计理论。其次,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设计也意味着,建筑设计不仅仅只是建筑的功能与结构的设计,而且还是建筑总体规划、设计、建设、营销、运行、使用、维修保养、直至最终拆除的一个过程。
立足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在实现节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如下的基本原则:第一,功能适用性原则。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需要以此为基础,确保建筑的使用功能、周围环境功能、物理功能等相协调,能够在实现建筑实用性能的基础上,确保建筑的灵活性与高效率性。第二,经济合理性原则。即要求要立足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以最低的成本投入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第三,技术的先进性。在实现节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所涉及到各环节的节能环保性能,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为支撑,進而实现节能建筑功能与价值的发挥。第四,要遵循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这是实现节能建筑设计的核心,在实际落实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降低能源消耗,尽可能的采用可再生能源来实现节能,同时要实现建筑的节地节水节材等要求,将环境负荷控制在最小,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积极的将绿色环保材料应用于建筑中,以确保居住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2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的作用
节能建筑的设计除了可以让建筑物体现出“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个过程之外,还可以在最大限度内降低建筑企业的建设成本。因此,为了在确保节能建筑设计质量的情况之下,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的建设成本,设计师就可以从节能建筑的经济效益方面入手,把能够达到降低企业建设成本目的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价,并依照最终的分析和评价的结果,作出相应的节能建筑设计成本预算。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1)通过对建设所需的各种材料进行充分的利用和节约,可以大大降低建设材料的采购成本预算;(2)一般来说,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光能等)的合理及充分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建设成本,所以自然资源的节约对于节能建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3)提高节能建筑室内环境的光照与通风条件,尽可能的利用自然资源,以降低家电设备的使用率,从而让建筑物实现节约城市电能的这个目的;(4)合理改善建筑物室外环境的质量,降低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为环境的保护工作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建筑物室外环境质量的提升,也会大大减少降污减排装置的安装成本;(5)提高住户的居住舒适度,让住户在节能建筑的影响之下,逐渐培养起良好的“低碳生活”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以降低建设企业后期对节能建筑进行维护时产生的经济损失。
总的来说,节能建筑作为一种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目的的综合性建筑,它的设计,不仅要从节约能源做起,还应当从降低企业的建设成本等方方面面去进行考虑。唯有这样,才能够让节能建筑在当今社会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3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方法
3.1明确设计目标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需要以节能环保为基础,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实现建筑的绿色生态化,在遵循功能适用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先进性以及与环境协调性这四点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建筑的实际使用类型来制定相应的设计目标,为节能建筑设计的实现指明总体方向。
3.2设计方案整体构思
立足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在落实节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以设计的整体目标为出发点,根据建筑实际使用功能的要求与需求,实现设计方案的初步构思,进而将设计理念、设计目标与整体设计规划落实到设计草图上,为实现合理方案的定位奠定基础。可以根据确定好的设计目标,采用功能分析法和创造性思维法构思若干个初步方案。初步方案不需要受太多约束条件的限制,重点是得到可供选择的多种设计方案。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需要考虑从始至终的成本核算,风险评价等,虽然初步的方案构思可能会产生很多不合理的构思,但良好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的引入可以约束设计者在合理的范围内确定好目标。
3.3生成备选建筑方案
在落实整体设计构思的基础上,要以绿色设计理念的核心原则为出发点,以先进的技术为手段,将所构造的设计草图内容进行具体化、详细化,并将初步方案中各个环节所涉及到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进行明确,同时要根据实际需求明确相应的施工方案等,最终形成几种较为合理的备选方案。备选方案不局限于一个,可以是多个,以备在优选方案遇到困难时提供支持。
3.4寿命周期评估
在生成节能建筑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系统与综合分析法来实现对设计方案的逐步优化,而要想实现对设计方案整体评估,就需要借助寿命周期评价方式来实现。首先,将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的信息列出,然后以相应的设计目标与应遵循的原则为基础来明确相应的评价因子,节能建筑设计的主要评价因子为能源资源消耗。在明确评价因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主要的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进而才能够在简化评价工作内容的基础上,确保结果的精准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建筑对象的实际需求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对评价指标下的数据与所呈现出的特征信息进行整理,以定性与定量分析法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评判模糊矩阵R。再次,以相应的分析方法如德尔菲法等来实现对评价指标权重的明确,最后,以评价模型来实现对建筑各方面的评价,并生成评价结果。
3.5选定节能建筑设计方案
在得出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进而以此为根据实现对原设计方案的优化,在此基础上,从备用方案中敲定最终的设计方案。面向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方案是否能够落实原定目标,需要根据设计的综合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来衡量,同时,这也是最终评价节能建筑的标准。
结束语
综上所述,节能建筑的设计水平与质量,直接影响着节能建筑建设的成果。因此,设计师就应当对节能建筑进行全面的考虑,并结合住户对节能建筑的要求,把“降低污染、提高建筑质量、延长建筑使用寿命以及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目的,对节能建筑进行最为完善的设计。这样,才能够为广大住户创造出一个实用性更高、环境更好的居住地。
参考文献:
[1]孙璐.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D].天津大学,2005.
[2]李倩.节能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我国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效益浅析 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效益
收录日期:2012年6月5日
一、引言
绿色建筑即指在全寿命周期中, 从原料生产、运输到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维修及拆除整个过程消耗最少的资源, 制造最少废弃物。其内容包括合理开发利用能源、资源, 与自然融合、建立舒适的生活环境。其目的在于在全寿命周期实现“绿色”, 即对环境友好, 实现人、自然、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绿色评价, 即何种建筑物才算“绿色”。绿色建筑效益不便于被认知, 具有明显的经济外部性, 会产生溢出效应。对绿色建筑效益认知不清是投资者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 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 分析绿色建筑效益实现途径, 明晰绿色功能, 从而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二、绿色建筑效益体系构建
(一) 绿色效益的构成。
所谓绿色效益, 即建筑中可实现环境友好性、低耗功能的效益。欧美等发达国家给出了其衡量评估体系, 如《LEED》、《BREEAM》《CAS-BEE》。归纳之, 绿色建筑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个人舒适度四个方面, 本文据此整理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效益体系, 如表1所示。其中, 社会效益指能源可持续发展利用, 降低温室效应, 净化空气质量等;环境效益包括室内外空气质量;经济效益指土地、能源、材料、水能等资源、能源节约及良好的运营管理所带来的经济价值。 (表1)
(二) 绿色效益特征分析。
绿色效益的组成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共同构成了绿色建筑效益体系。与传统建筑效益不完全一样, 其具有地域性、多效益主体性、全寿命周期性等特征。
1、地域性。
绿色建筑受到地理条件和资源环境的制约, 应当因地制宜地结合环境气候条件及地形地貌、人文风情设计建造。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文化千差万别, 以致各城市有其独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建筑形式。故应充分考虑建筑与自然、文化的和谐共生是其地域性的集中体现。
2、多效益主体性。
绿色建筑效益主体较多, 包括投资者、社会大众、政府、购买者等, 不同主体对绿色建筑的核心效益诉求各不相同, 如图1所示。 (图1) 政府、社会大众最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而次关注其经济效益和个人舒适效益。这一主体关心建筑对室外环境的影响和大气质量的恶化, 以及社会资源的节约及可持续利用。投资者最注重其经济效益, 其次是个人舒适效益。他们关注绿色建筑的投资收益比、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等经济指标, 相对来讲, 并不关注社会、环境效益。通过使用绿色建材达到更加舒适的效果, 即使增加部分投资也是值得的。对于用户来说, 他们只关注个人舒适效益和经济效益, 即关心建筑能否给自己带来舒适和健康, 及生活使用成本的投入;而次关心建筑本身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效益。
三、全寿命周期性
全寿命周期指从立项、设计直至报废拆除整个阶段均应考虑绿色功能的配置, 体现在两方面:其一, 规划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理念, 做好绿色规划;施工建造、运营维护严格执行规划设计标准。其二, 做好全寿命周期费用规划。为提高绿色性能必然增加初始投资成本, 但全寿命周期成本规划可实现增加的初始投资换来更多的长期运行费用的节约, 实现经济合理的绿色效益。据研究, 初始投资成本增加5%~10%可节约50%~60%的运营成本。
四、绿色功能在全寿命周期中的实现
承上所述, 绿色效益需在全寿命周期内实现。绿色建筑效益与功能映射关系如图2, 其中必要功能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资源利用、室内空气质量、运营管理。绿色建筑效益必须要通过其绿色功能而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通过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资源利用功能实现, 同时可实现相应的经济效益;运营管理也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室内空气质量映射的是舒适度效益。 (图2)
(一) 节地与室外环境功能。
规划设计阶段, 应合理规划地下室、半地下室, 减少地上空间利用压力。充分考虑旧城改造以合理规划用地、节地方案。施工建造时段, 务必执行绿色设计标准, 充分利用建筑物周围的水源、植物, 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等环境保护措施, 清洁室外环境。
(二)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规划设计时, 需设计完善的供排水系统;在施工建造阶段, 应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 设置节水器具设备, 充分利用雨水, 并在现场应建立雨水、再生水搜集利用系统。报废拆除时应对化粪池、沉淀池进行特殊处理。
(三)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在规划设计阶段, 合理设置墙厚和建筑材料用量, 使用绿色材料。尽量采购绿色建材, 使用可循环材料, 降低材料损耗率。采取数字化技术, 对大体积砼、大跨度结构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在运营维护、报废拆除阶段, 建立材料回收体系, 回收利用部分建材。
(四) 节能与能源利用。
优化设计, 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 尤其对于窗户、阳台, 尽可能地利用自然阳光, 减少白天室内电灯的使用。同时, 需对节能方案进行综合考虑, 如采用保温隔热材料, 降低空调能耗等。根据设计要求采购绿色建筑材料, 安装低能耗、高性能的环保空调及设备。可采用节能电梯, 安装节能光源和高效灯具。运营维护时, 应当贯彻节能理念, 使用节能灯具, 宣传能源节约理念。
(五) 室内环境质量。
建筑是供人们居住、生活、工作、学习和活动的场所, 据统计, 人的一生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为此, 应设计采用具有良好隔声效果的材料及保温隔热材料和绿色健康涂料, 严禁采用低档高污染材料。可采用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无污染、无放射性、可回收的材料。运用维护阶段, 在室内种植一些诸如银苞芋的小植物, 可吸收室内的甲醛等有毒气体。
(六) 运营管理。
制定并实施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制定垃圾管理制度, 对垃圾物进行有效控制, 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 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具体措施。安全防范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系统与信息网络系统达到绿色效益配置要求。报废拆除时, 合理回收固体废弃物, 提高垃圾回收率。
五、结论与建议
社会大众及投资者对绿色建筑的效益认知不清是其在我国推行缓慢的原因之一。绿色建筑效益是通过其绿色功能实现的, 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功能实现途径, 明晰了绿色建筑效益, 有助于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全面推行。
参考文献
[1]陈莉.浅析绿色建筑的内涵与评估[J].基建优化, 2006.27.2.
[2]张光灿.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企业文化[J].建筑经济, 2007.12.
[3]李克资.绿色建筑的评价方法与基本要求[J].有色金属设计, 2009.1.
建筑全寿命周期 篇5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从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出发,科学、合理考虑成本,最终实现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的最优、最小化,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
2变压器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设计
2.1变压器的全寿命成本分析
某220kV变电站本期新上1台容量180MVA、三相三绕组、变比为230±8×1.25%/121/11kV、容量比为100/100/50的高阻抗变压器,阻抗电压分别为UK1-2=14%,UK1-3=52%,UK2-3=38%。经过对国内几家大型变压器厂(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厂、江苏华鹏变压器厂等)大量数据调研后,本文提出对两种方案的变压器进行设备选型比较:方案A:现在普遍应用的变压器常规模式,参数参照《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标准》的技术规范书及国内几家大型变压器厂应标的数据选取。方案B:在现在普遍应用的变压器常规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变压器的初始投资,提高了变压器部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变压器的运行损耗。
2.2变压器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模型分析
2.2.1初始投入成本CI分析方案A的一台变压器本体初始投入成本为800万元,方案B的初始投入成本为883.5万元,2.2.2运行成本CO分析(1)运行损耗费用:变压器的年运行损耗成本主要为空载损耗及负载损耗。变压器按60%负荷运行,损耗成本中的电价按0.5元/kwh计算,方案A、B的运行损耗成本折现值分别为3476.6万元、3067.0万元。(2)巡视检查费用:220kV变电站为无人值班变电站,每年的巡视费用约5000元,折现后两个方案40年的巡视检查费均为14.2万元。结合以上两项费用,方案A每年的运行成本为123.14万元,方案B每年的运行成本为108.69万元。
2.2.3维护成本CM分析方案A、B的检修成本折现值分别为17.1万元、18.1万元
2.2.4处理成本CD分析据调查,按照运行的年限不同,设备厂家将按不同的残值将设备回收。变压器运行年限为40年时,变压器的净残值率约为20%。方案A、B的可回收费用净现值分别为76.7万元、84.7万元。
2.2.5方案A、B的LCC结果分析及比较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可以得出:(1)主变压器初期投入费用,方案B比方案A高出83.5万元,但正是这部分投入,有针对性的降低了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及负载损耗,使得后期费用大为减少,全寿命周期内总运行损耗节约资金409.6万元。(2)方案B在变压器部分关键零部件上增加了投资,但是这部分增加的投资在变压器的全寿命周期内总成本中所占比例非常小(约为0.25‰),而这部分投资却为变压器日后的安全稳定运行杜绝了后患,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通过对方案A、B的对比分析可知,在初次投入时适当的增加投资,改善影响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降低变压器运行损耗,可明显降低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本文中初始投资方案B比方案A多83.5万元,但是从运行的第7年开始,方案B的寿命周期成本就比方案A低。同时,对于变压器关键的一些零部件,虽然使用更好的材料会增加部分全寿命周期内的投资,但是增加值非常小,且为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2.3总结分析
ITT 追求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 篇6
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在水和污水处理、运动与流体控制业务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全寿命周期”的理念,更是无处不在。
“全寿命周期”指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不仅考虑产品的功能和结构,还要将产品寿命历程的所有环节,包括产品的规划、设计、生产、经销、运行、使用、维修保养、直到回收再用处置的过程放入需要设计考量的因素当中,以求产品所有相关因素在产品设计分阶段就能得到综合规划和优化。
“在‘全寿命周期’设计下,虽然客户的初期投入会相对较多一些,但项目运营中的节能效果将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监测及维护成本都相应降低,从长期摊薄了投入成本,使得项目性价比更高”,ITT中国与印度公司总裁柯博德阐述着ITT在中国的广泛前景。
ITT是一家成立于1 921年的全球领先的多元化高科技工程及制造公司,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足迹遍布全球135个国家与地区。目前,ITT的主要业务集中在三大关键领域,包括水和污水处理在内的流体技术;国防与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以及运动与流动控制业务。
在ITT所服务的水与污水市场,超大城市的建设基本完成,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了90%或更高,而中小城市的处理率还不足。深刻理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ITT明白,下一轮中国的发展将在中西部地区的各个二三线城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希望中小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从城市规划的阶段就应该考虑节能减排的长期目标,要考虑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概念,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建设成本。”
柯博德还举出了一个最实际的例子,中国第一家使用ITT产品的厦门污水处理厂,从1 989年到现在,产品从来没有进行维修过。光这维修一项所节省下来的成本就已相当可观。
除了在水与污水市场的杰出表现,ITT的产品更可应用到四大节能领域当中,包括市政供水与污水处理厂运营方面的节能,水的再生利用;商用和住宅建筑在给排水及暖通空调方面的节能;工业转动设备的监测和控制;以及在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
目前,20%以上的能源都被住宅和商用楼宇所消耗,因而建筑节能市场大有可为。在ITT的顾客群中,上海虹桥机场就是一个最鲜明的案例。因为该项目占地面积大、空间结构复杂,因此对建筑内的空调制冷、制热提出很高的设计要求。ITT提供的全面解决方案,使得虹桥机场每年节约电费折合人民币210万元。
在工业转动设备的监测与控制领域,ITT的表现也丝毫不逊色。
世界范围内的典型设备中,泵的能耗是最高的;石化又是泵能耗比例最高的工业类型,因此对于该类设备的节能成果非常显著,也具有更大的意义。在中石化镇海炼油项目中,通过在设备中嵌入ITT的专利泵节能控制技术,工艺稳定性大增、系统节电效果明显,从而使所有单台智能泵控制器的投资回收期均小于1年,而且按运行10年,总节约估计可大于1.9亿美元。
建筑全寿命周期 篇7
建筑物是一项集中了大量资源和能源的实物化成品, 在整个寿命周期内, 消耗的资源较多, 甚至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在我国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相同建筑面积下, 我国建筑物建造和使用中的耗能是发达国家的2到3倍[1]。因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物的低能耗、资源消耗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须解决的难题。在这种环境下, 一些国家改变传统的建筑理念和模式, 探索一种新的建筑方式, 以更多地利用光照、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源, 减少能耗、降低污染。这些构成了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的雏形, 为绿色建筑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绿色建筑以先进的理念和低能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但基于价格和技术等原因, 绿色建筑还未得到有效的推广。
1 绿色建筑概述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建造使用周期内, 尽可能地节约资源, 以达到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的目的。它倡导的是人们的居住环境与自然相融洽,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鉴于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建筑模式, 绿色建筑往往能在节能节水、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方面比传统的建筑模式有着更大的优越性, 它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欢迎。在发达国家, 这种绿色建筑已得到有效的推广, 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绿色建筑的应用是建立在其经济评价体系能够为人们带来便利和实惠的基础之上的, 绿色建筑的评价方法在国外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发展。如英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BREEAM) , 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LEED) , 加拿大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GBC) , 日本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 (CASBEE) 等, 都有着较为详尽的评价方法, 丰富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内容[3]。在我国,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起步较晚,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导则》都对绿色建筑的评价作了一些说明, 而《住宅性能评价标准》作为我国第一批相关评价标准, 于2006年3月开始实施。在当前的评价体系中, 评价指标的建立是以设计者为基础的, 为改变这一现状, 增强投资者信心, 推广绿色建筑的覆盖面, 对建筑全寿命周期进行经济分析, 建立一套全面的经济评价体系是必然。
2 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
2.1 评价体系建立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中, 涉及费用较多, 因而经济评价指标也必须由多方面确定。为此, 根据相关文献设置了一次性造价、维护费用、建筑全寿命期运行、绿色投入率和绿色投入产出率等评价指标, 由此构成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体系的初步基础, 具体如图1所示。
同时, 为保证评价指标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依据相关资料又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技术难度和社会效益这4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其基本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
以上两个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在技术和功能上, 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做一些客观评价。文章以我国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基础, 结合当前绿色建筑推广中出现的问题, 从环境、能源、节水、材料、运营等方面对其成本进行经济分析, 设计出如图3所示的评价体系。
2.2 绿色建筑的费用指标研究
对绿色建筑而言, 建设期费用会比传统建筑费用高。同一项建筑物, 运用绿色建筑设计和传统建筑相比, 在初始阶段绿色建筑比传统建筑高5%-10%[4]。在建造技术手段与传统的方式相同的情况下, 运用绿色建筑设计, 会增加大约2%的费用。在建筑物完工后的运行阶段, 由于绿色建筑能够充分利用有效的自然资源, 能源消耗低, 同时绿色建筑节约水资源, 公用设施的维护上费用少。全寿命周期费用理论综合考虑到建筑建筑中和建筑后的一系列费用, 在综合前提下总结各项费用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在衡量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时, 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寿命周期较长的特点, 利用资金时间价值理论, 计算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费用。
2.3 绿色建筑的效益指标研究
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 环境对绿色建筑的影响较大, 反映在评价体系上就是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从效益的角度考虑, 通过对比绿色建筑和传统建筑带来的环境效益, 在节能、节地、节水、运营管理众多层面综合考虑绿色建筑和传统建筑的效益差别。绿色建筑的一个典型效益就是缔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通过人性化的设计, 采用先进的建造技术, 运用节能环保耐用的建筑材料, 构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绿色建筑第二个显著效益就是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通过低能耗的建筑方式, 在后期运行中, 绿色建筑能够很好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绿色建筑的效益衡量中, 通过层次分析法, 列出各个评价指标, 对指标进行权重, 把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个人舒适度、环境效益等转化成能够进行度量的效益性指标, 通过对比不同的权重, 按照轻重程度对绿色建筑的效益指标进行量化。
3 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指标
在这种评价体系下, 通过比较方案费用系数、方案效益系数和方案费用比, 用以衡量绿色建筑的可行性。
方案费用系数=本方案费用现值/各方案费用总现值
方案效益系数=本方案效益/各方案总效益
方案效益费用比=本方案效益系数/本方案费用系数
最后由方案效益费用比的计算结果, 比较系数大小, 系数比最大的, 就是最优方案。
4 绿色建筑在经济评价方式上的不同
传统建筑经济评价模式是以投资者的利益作为参考标准, 通过列出投资者利益的方式, 吸引消费者投资的一种形式。绿色建筑经济评价综合考虑投资者、开发商和消费者的利益, 在经济评价的过程中, 受益人直接影响着经济评价指标的衡量, 受益人产生变化, 评价指标也随之改变。
传统建筑经济评价在前期的建筑规划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对环境、技术和其他条件进行了论证, 对整个工程的意义重大。然而这种评价容易忽视设计使用年限和其他问题。绿色建筑费用初期投入较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费用越来越小, 能耗低的优势显露无遗, 保证了每个受益方都获利。
5 结束语
绿色建筑作为节能环保的建筑方式, 在全球能源紧张, 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下, 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短期内资金投入较高, 因而在看待绿色建筑时, 要着眼于长远收益。文章运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评价理念, 以一个全面的系统分析了绿色建筑在其全寿命周期内的所有成本, 同时结合绿色建筑的概念、与普通建筑的区别对整个绿色建筑进行分解, 运用工程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 构建完整的经济评价体系。如何更全面地确定绿色建筑的可行性, 进一步对绿色逮筑的经济性进行研究, 还有待同行们的继续研究。
摘要:在我国当前的建筑行业中, 普遍存在着高能耗、高资源消耗、污染较为严重的现象, 因而研究和引进这一建筑理念和建筑模式, 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文章从绿色建筑的概念出发, 针对绿色建筑的特点和优势, 参考经济评价常用的参数与指标, 旨在建立一套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方法, 为绿色建筑的推广作铺垫。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经济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巍, 廖聪平.提高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绩效的研究[J].建筑经济, 2010, 12 (09) :156-157.
[2]金伟良, 钟小平, 胡琦忠.可持续发展工程结构全寿命周期设计理论体系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0, 23 (S1) :178-179.
[3]沙凯逊.成本与价值:绿色建筑的经济学思考[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 2009, 3 (05) :14-16.
建筑全寿命周期 篇8
建筑工程造价是指完成建筑工程目标所需要的费用的总和。其主要构成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 建筑工程造价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理解:从业主的角度来看, 建筑工程造价是指建设某项工程, 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费用。从承包商的角度来看, 建筑工程造价是为了完成所承接项目, 在各项交易活动中, 所形成的合同价、其他费用和利润的总和。
建筑工程造价是由众多零散的费用组合而成的。随着国内建筑水平的提高, 以及各项辅助技术的发展, 我国建筑工程造价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依然存在只重视建设过程或者其中的某个阶段, 忽视运营阶段、各个建设阶段造价管理不够合理等等问题。本文结合建筑工程造价的特点, 通过全寿命周期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整个过程进行了分析。
1 建筑工程造价的特点
1.1 高额性
现在政府在建筑行业出台了一系列的要求和标准, 建筑工程项目除了要满足它的基本功能以外, 还需要在环境保护, 能源节省, 外型样式以及地方规划上达标。由此需要的成本较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另外, 现在许多对社会效益具有影响的项目, 往往涉及面广, 建筑面积庞大, 对周围环境影响大, 因此造价也很高, 少则几千万元, 多则上十亿元, 百亿元。在未来, 考虑通货膨胀, 高新技术的产生等因素, 工程造价的额度会越来越高。
1.2 差异性
对于建筑行业的不同专业来说, 各类项目的造价是不同的。例如房地产、公路、水利设施之间就有很大的不同。在同类项目中, 不同项目的造价也有很大的差异。每个项目所处的环境, 地理位置以及所要求的结构和造型不同, 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造价。例如在高速公路的修建过程中, 当地地质的差异会导致处理路基的方式不同, 这会对人机料费用产生直接影响, 进而使造价不同。
1.3 复杂性
由于现在项目包含内容多, 涉及面较广, 所以建筑工程造价往往由多个成本要素组成, 可以进行多角度的结构分解。从建筑工程成本要素的角度来看, 我国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可以分为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 在此基础上, 直接费还可分为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 间接费还可分为规费和企业管理费。由此可以看出, 建筑工程造价各个细目的种类繁多, 在控制和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
1.4 动态性
建筑工程从决策到最后投入实际运营有着一个较长的建设周期, 在这段时间内, 从外部环境看, 社会的经济状况、银行的利率、材料的紧缺程度以及政府的政策等都可能会产生变化, 从内部环境来说, 往往会有人员变化、设计变更等情况发生。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造价。所以对于工程造价来说, 从决策阶段到最后的结算, 造价是不断变化的, 并且不断接近实际工程造价。
2 全寿命周期下的建筑工程造价
2.1 全寿命周期理论
全寿命周期理论是指在产品的前期调查研究阶段就要开始考虑到产品全寿命周期过程中将要经历的每一个阶段, 而且要把各种相关的因素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分别进行综合规划并且最优化的设计理论。对于建筑工程而言, 以我国建筑业的划分为基础, 全寿命周期由项目决策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交付使用阶段以及报废阶段组成, 如图1所示。
2.2 各阶段工程造价的关系
工程造价按照图1的过程, 从决策阶段到实施阶段, 会有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工程决算五个概念。投资估算位于项目的决策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选择有利的投资机会, 弄清项目的规模, 工艺技术, 原材料, 进度等, 对其进行经济性评价。设计概算是在投资估算的控制下由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或者技术设计的图纸及说明书、设备清单等资料, 计算和确定建筑安装工程全部建设费用的经济文件。施工图预算是建筑企业与建设单位签订相关合同、拨付工程款、办理工程结算的依据, 主要根据施工图、预算定额、各地费率标准等来进行确定。工程结算是承包商按照合同和已完工的工程量和建设单位进行工程价清算的经济文件。工程决算是建设单位对整个项目的各个分项工程进行详细的了解, 把握相应费用的基础上, 对所有费用的汇总, 反映了建设项目的实际造价和投资效果。
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来看, 工程造价似乎没有涉及到交付使用阶段和报废阶段, 但是现在建筑工程的各种实施情况表明, 建筑工程如果想要有一个合理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规划, 这两个阶段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建筑工程的最终目的是投入使用并产生社会效益, 如果一个建筑工程在建设阶段的造价较低, 而在后续运营以及回收阶段产生大量的消耗和浪费, 那么可以说这个工程的造价是失败的。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应该是以整个工程全寿命周期为考虑, 在保证各项指标符合要求的情况下, 使总造价最优。
3 目前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
结合前面工程造价的特点以及全寿命周期的阶段对目前工程造价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工程造价存在一些问题。
3.1 人员能力参差不齐
在项目决策阶段, 由于项目的复杂性, 相关决策人员有时存在相关经验不足、不具备相关管理经验等情况, 对于项目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当前的情况, 未能有长远的考虑。有些项目为了追求外观、形象等表面功夫, 对建设难度和实际功效重视度不够, 导致相应的建筑工程“空有其表”, 甚至因为相关设计欠妥导致最后停工。在工程招投标中, 有些企业的人员对合同条款的设计理解不到位, 在竞标的过程中, 存在暗箱操作, 使得工程造价过低或者不符合实际。在实施阶段中, 很多项目上由于人为因素而变更频繁, 费用虚设, 使得工程造价超出预期, 难以控制。
3.2 监管制度存在缺陷
监管制度是有效约束建筑工程项目各方人员行为的保障。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 往往并没有发挥完全的作用。很多项目的决策存在领导层直接决定的行为, 未能考虑后续效益, 使得工程造价不合理, 要么过于节省成本, 要么铺张浪费。在工程的招投标中, 招标单位拥有过多的权力, 在现有的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条件下, 政府部门兼具了双重或多重身份, “同体监督”现象经常存在, 违规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施工阶段, 对于现场的管理较为混乱, 使造价含有的“水分”增加。
3.3 信息交流不畅通
建筑工程项目的动态性决定了工程造价的变化是比较频繁的, 而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参加建筑工程的单位较多, 各方的信息交流存在障碍和延迟, 导致了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最后的运营阶段的连接不够紧密, 工程造价信息的采集和管理不够完善。我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只停留在网页数据的采集层面, 系统资源的开发与使用相对封闭, 工程造价的定额和指标体系缺乏统一规则和编码。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所需综合性信息的整理与智能化数据库割裂开来, 没有形成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有机结合和接轨, 严重影响了工程招、投标的准确性。
4 提升工程造价水平的对策
4.1 人员素质标准化
对于建设单位而言, 首先应该规范管理层人员, 通过培训、学习等途径, 提升决策人员对于工程造价的认识, 以全寿命周期理论为基础, 正确规划好建设项目的整个流程, 保证项目造价合理, 同时长远效益好。对于设计人员而言,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 多与项目的相关人员保持沟通, 控制好设计概算, 同时注意设计的合理性, 避免在后续施工过程中由设计变更带来成本无谓的上升。对于项目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可以采取诚信记录等手段, 选取符合标准的人员来担任相应职位。
4.2 监管制度系统化
对于企业来说, 自身内部应该建立好监管机制, 监管应该是从上至下, 全面覆盖的, 在管理层形成相互监督, 对于工程造价不能搞“一言堂”, 在投资评估中, 制定相应负责人层层把关, 落实好造价责任。在工程招投标中, 增加细化的市场运作操作条款。包括如何在招标环节、在工程发包环节遏制住违法转包、违法分包问题;明确评标专家的选择、职责及管理, 从途径上, 避免不合理的工程造价中标。对于施工现场, 要设立相关的制度, 如不定期巡查等, 保证不产生“多余”费用, 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
4.3 信息平台集成化
可采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 (缩写为CCMIS,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将计算机信息系统运用到工程造价管理中, 使工程造价管理信息与计算机处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收集、传输、加工、维护等子模块, 用积累的工程造价管理数据和资料来预测、分析项目工程未来造价变化和发展的趋势, 以达到数据精确、有效控制的目的。在此基础上, 可以进一步将全寿命周期理念的思想融入其中, 建立项目运营管理以及回收数据库, 在造价时考虑到相似项目建设完成后的情况, 对总造价提供一定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成虎, 陈群.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郑小兰.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工程项目成本价值分析[D].成都:西华大学, 2014.
建筑全寿命周期 篇9
1 绿色建筑
近年来一直在不断提倡绿色建筑, 究竟什么是绿色建筑呢? 我国对于绿色建筑给出规范的定义, 即“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整个定义从四个方面去诠释绿色建筑, 第一, 全寿命周期这个概念是指包括原材料的开采、材料的运输以及加工、工程的建造、材料的使用及维修、拆除以及资源回收再利用、改造等环节。第二, 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减少污染的问题, 建筑行业的相关部门, 已经提出了“四节一环保”的要求, 即建筑过程中对节约能、节约水资源、节约用地、以及保护环境问题予以重视, 这几个方面是对于绿色建筑的基础。第三, 要为建筑施工提供一个健康、方便的环境。建筑工程的最终消费者是人, 所以保证人的健康, 这也是对于建筑的基本要求, 节约是不能够以影响人的健康为前提的。要重点强调适度消费的理念, 反对奢侈以及铺张浪费[2]。对于各种资源要进行高效的利用, 不能浪费资源,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基本方向和原则。第四, 绿色建筑的价值理念在于, 建筑与自然相和谐, 绿色建筑的发展要始终保持人、建筑以及自然的相互协调, 这几个概念在实际工程中, 具有广泛的意义。
2 全寿命周期评价理论
全寿命周期评价简单来说, 就是一种评价产品存在整个全寿命周期当中, 从原材料的取得、产品生产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使用后的处理、对环境的影响的技术与方法。全寿命周期作为一种环境管理工具和防止破坏环境的保护手段, 全寿命周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确立和定量研究能量、部分物质的利用以及废弃物的排放, 综合进行评价一种产品的工序以及生产过程是否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荷, 能源材料的有效利用和废弃物排放的影响, 都是对评价环境改善的有效方法。
绿色建筑除了在建筑设计、建筑过程中都要有所体现, 还要对近阶段的绿色建筑方案进行采用, 在建筑运营中重视节能减排与建筑寿命、材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要在建设项目中对环境有影响问题进行重点分析, 为绿色建筑的评价提供了一个多角度的研究方向[3]。
3 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对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需要做出客观的评价, 要根据一些技术方法以及原则来选择对管理比较有效果的指标, 每个科学分析方式都不能应用在各个工程管理中, 要从实际的角度去做出符合现状的管理原则与方法。为了把绿色建筑管理的现状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分析, 以下几点原则具有一定的指标选择性。
第一, 科学性原则的角度。在对管理体系了解以及熟悉的前提下, 才能够进行科学的选择评价体系指标, 而指标所反映出的是客观的重要信息。要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去进行选择指标, 一方面要突出宏观的组成结构, 另一方面要有具体的评价措施等; 定量评价指标与定性评价指标要进行结合, 才能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 同时也可以反映出评价的真实度。第二, 可操作性原则的角度。实用性是评价体系必不可少的方面, 对于评价元素的测量以及取得的方式, 都是需要考虑实际的可操作性原则。在评价体系中, 指标的选择应当简单方便, 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第三, 综合性原则的角度。建筑工程的管理存在多方面因素, 总结在一个评价体系中才能够全面反映出项目的真实情况, 不能着重的偏向某一个方面, 要从综合的角度出发, 才能够客观的对项目进行总结。
4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影响的因素
绿色建筑就是要实现建设工程的绿色化, 首先要符合资源指标, 主要表现在材料设备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 例: 绿色材料的使用、资源的配比; 管理指标主要表现在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组织体系、信息的整合以及工作人员的信息进行合理管理等方面; 技术指标主要表现在施工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是否具有合理性以及可靠性等进行评价; 经济指标是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统计以及对环境治理的一些费用、控制工程预期成本的评价; 能源指标在绿色建筑中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指标, 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建设、运营期间的能源消耗量、利用率等方面; 环境指标是绿色建筑在施工过程以及项目使用阶段, 对周边的环境是否会造成影响的评价。
绿色化工程的实施, 对工程管理水平的影响, 主要是集中在上述所分析的六个因素。为了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要从客观的角度进行评价与分析, 首先要建立并完善资源、管理、技术、经济、能源、环境几个指标。该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管理现在模糊的管理制度, 把具体工作进行详细的划分, 有利于工程项目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5 建筑工程管理评价体系的确立
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 对于工程管理体系进行了具体的划分, 本文建构了关于建绿色工程管理评价体系,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 资源指标。主要是对设备的使用情况、就地取材情况、材料有效利用以及绿色材料的使用方面进行管理; 第二, 管理指标。在管理方面要注重人员的培训、加大管理层面的参与性、信息资源的获取量以及人员的配备等方面着手进行管理; 第三, 技术指标。在这一指标里要加大工程实施的可靠性、实施过程的适宜性以及绿色技术的使用比例等方面进行管理; 第四, 能源指标。在工程建筑中要对能源的消耗量进行监控, 提高能源的使用率以及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次数; 第五, 环境指标。对于工程中的固体垃圾处理要及时、建筑过程中减少噪音的产生、对于有害气体的排放要加以控制、污水的处理方面要提升; 第六, 经济指标。绿色建筑建设工程要注重工程项目费用的控制, 并且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治理费用的支出。
6 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全寿命周期的建筑是一个工程设计、建造以及工程运营、回收等各个阶段的过程。为确保建筑全寿命周期的顺利实施, 就要准确构建高效、全面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为发展绿色建筑提供有效的依据。
第一, 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定要按照阶段进行, 先后需要建立多个体系, 主要有绿色建筑设计与规划评价体系、绿色建筑材料评价体系、绿色建筑智能化运行评价体系、还有比较重要的绿色建筑施工评价体系以及创新评价体系。第二, 建筑评价体系的确立, 要按照多层次多角度实施。层次结构与评价指标体系, 是属于建构绿色评价体系的两个重点。该体系从层次上要分为: 总目标、分目标、标准层以及基本层。各种指标按照位置关系、顺序、以及权衡的程度、指标的量化, 同时从综合的角度分析, 需要充分建立绿色建筑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及多角度的评价体系。第三, 要从建筑的整体进行出发, 逐渐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对绿色建筑环境发展以及效益进行评价, 绿色建筑要从经济性角度、地域性角度多方面进行评价, 才能够建立全面的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7 结束语
把发展的目标要确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 全面大力推进绿色建筑, 这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 节能、环保是建筑行业在发展进程中的两个重要理念。只有不断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同时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增加对于第三方评价的管理制度, 大力加强绿色环保材料的应用, 宣扬绿色建筑的重大意义。建筑行业要重视绿色建筑的创新, 才可以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快速发展。
摘要:我国近些年来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增加, 尤其是环境问题,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要求我们在发展的同时, 要做好环境的管理与保护, 以遏制环境的变化以及负面影响。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工程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沛.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改进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 2013.
[2]丁钊.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问题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5 (21) :5874-5875.
建筑全寿命周期 篇10
绿色建筑理论和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是为了解决建筑过程中的耗能和污染问题而提出的理论, 对于未来的建筑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启发了我们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道路。那么绿色建筑理论与全寿命周期理论是如何结合的, 又是如何影响建筑成本控制的?我们首先从绿色建筑理论入手。
1 绿色建筑理论综述
1.1 绿色建筑的内涵及特点
绿色建筑的理念首见于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从这次大会开始,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如何在兼顾舒适的居住体验的同时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实践绿色建筑的道路。目前, 我们认为绿色建筑的内涵就是, 在房屋的建设中尽可能的把所有对于环境的影响到考虑其中。房屋的建设包括了从设计到居住再到回收的全过程。绿色建筑的理念把建筑真正是为是环境的一部分, 一切对环境的改变行为都需要考虑在建筑行为当中[1]。
绿色建筑是节约的, 对于各种材料的使用都尽量压缩到最少;绿色建筑是环保的, 使用的材料尽量不造成污染;绿色建筑是可持续的, 倡导资源的循环利用;绿色建筑是人本的, 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1.2 绿色建筑的国内外成本现状
国外的绿色建筑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 比如美国和奥地利。以奥地利的一幢大楼为例, 在绿色建筑理念的指导下, 利用第二自愿实现供暖和质量, 使用太阳能电池板来供电, 最终的建筑造价1205欧元/m2。而国内的绿色建筑大多没有形成规模, 只有几个试点。不同的建设方式和建设环境都使得成本差异非常之大。根据上海某小区的实例, 绿色建筑的建筑成本大概高出了传统建筑130元/m2[2]。
2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及应用
2.1 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内涵和基本原理
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国防部提出, 本来是应用于武器研制的概念, 后来对建筑领域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谓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指的是为了建设一个系统, 从设计到建造, 从维持到回收报废等一整个流程所投入的成本。同理, 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指的是从开始进行建筑设计到建筑到达使用期限被回收所需要的全部成本。从绿色理念的角度来看, 这个成本不止包含了经济成本, 也包含了环境成本。对于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都需要被算入其中[3]。
2.2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对于全寿命周期的研究仍然在起步阶段。从开发商到业主再到政府都没有对全寿命周期成本产生足够的认识, 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之中也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但是还是已经有一些学者就这个问题开始先行的探讨。目前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费用效益评价、对全寿命周期造价等方面。尽管目前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 但是全寿命周期成本作为一种概念, 已经在建筑设计和施工领域发挥了影响[4]。
3 全寿命周期成本体系构建
3.1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阶段划分
绿色建筑要想在全寿命周期成本上实现控制, 就需要从建筑建造的方方面面来考虑。主要有如下几个阶段:①决策阶段, 要判断是否要在某个地点建造建筑, 如果建造了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②设计阶段, 对建筑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③建设调试阶段, 对建筑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试验。④运用维护阶段, 正常使用时的环境成本要考虑在内。⑤回收报废阶段, 要保证当建筑的使用期限结束的时候不会难以回收, 或者在回收的时候付出巨大代价。
3.2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构成的特点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构成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多方位性, 绿色建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需要从各个角度和各个领域来考虑。②复杂性, 由于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 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组成更加的复杂。③综合性, 考虑成本的时候要从对建筑本身的考虑超脱出来, 从社会和环境的角度来思考问题[5]。
4 全寿命周期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4.1 全寿命周期成本影响因素分析特点
全寿命周期成本有着如下几个特点:①绿色建筑成本影像因素更加多, 范围更广, 包含了更加冗杂的内容。分析绿色建筑的成本要从多个角度分析, 不能仅仅分析设计和建造阶段, 还要对维护和回收综合考虑。②因素的种类更多, 因为环境的变化是非常复杂的, 对生态、水源、资源消耗、废物处理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③对绿色建筑的成本计算并不是以单个建筑为成本的, 而是以整个区域为单位来计算成本。
4.2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在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时候要注意几个原则, 依照这些原则来进行指标的选取:①针对性原则, 要真实反映发展现状和成本水平。②代表性原则, 选取的指标具有代表性。③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的提取要容易实现。④宏微观兼顾原则, 对不同纬度的数值都考虑到。⑤定性定量原则, 对获取的指标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⑥对比性原则。按照以上几个原则开始指标体系的构建, 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 对绿色建筑的发展作出评估。
5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研究
5.1 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方法
全寿命周期成本有多种估算方法, 我们在这里选取主要的几种加以介绍:①蒙特卡罗法, 需要借助相关软件来模拟未来的运营成本。②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工程项目来建立隶属函数, 之后计算项目的相似度, 从而对成本进行估算。③BP神经网络估算方法, 依次建立模型, 训练神经网络再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种方法难度比较高。④定额估算法, 按照定额的工程量来计算工程造价。⑤加权灰色关联度法, 同样是建立隶属函数然后计算相似度。⑥参数估算法, 通过分析产品开发的成本和其他变量的关系来进行估算。⑦类比估算法, 简单易行, 但是准确度得不到保证[6]。
5.2 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模型的建立
建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估算模型需要把项目分成两部分:①从设计到建造的成本, 这是传统的成本统计需要考虑的。②维护和回收成本, 这是全寿命周期多出来的考虑内容, 两个部分互有关联。
6 结论
全寿命周期理论对于绿色建筑的理念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需要我们继续投入力量来进行研究。全寿命周期理论与绿色建筑理论结合关系到未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必将在未来彻底改变人类的建筑模式。本文首先对绿色建筑理论进行了介绍, 然后阐述了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概念, 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最后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估算进行了研究。
参考文献
[1]何以文.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08.
[2]张大伟, 杨建亮, 洪眉.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研究[A].中国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 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论文集——S15绿色建筑推广机制与模式[C].中国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 2014:7.
[3]郑峥.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评价方法与指标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 2012.
[4]韩国波.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及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 2013.
[5]赵明娜.基于灰色聚类的绿色住宅区全寿命周期经济效益评价[D].青岛理工大学, 2013.
建筑全寿命周期 篇11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变电装置
1.关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
全寿命周期成本是指为得到某个大型装置跟这个装置全部运行期间所使用的总投资,其中包含设备研发采购、使用、维修到退役等资费。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是从企业固定资本的一定阶段经济支出分析,全方位研究企业固定资本的分配、采购、配置、工作、保养、维修、更换直至退役的整个过程,让使用周期投入资金尽量减少的一类操作概念和模式。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包含全装置、全消耗、全周期三个特征。全装置指的是冲破单位界限,把预算、施工、保养等各个时期的投入全面分析,以公司整体收益为目标研究最优手段。全投入是指分析一切可能会发出现的资金投入,以恰当的投入资金和全消耗资金之间发现最优法则,寻求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方案。全过程是指分析从方案研发到使用退役的整个使用过程,从规章上确保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式的使用。在不动产业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方面,其它国家发展比较早,有很多科研理论。为达到用户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目的,国内外上各个大型的电力装置生产商都在进行它的商品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方面的研发。我国电力公司也着手利用国外研究成果,参照企业状况和设备发展水平分析负荷本体特征和目的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模式[1]。
2.电网公司变电装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判断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类型
(1)不去被限制于以往的项目成本收益计算方式,而是把事故投资作为重点分析对象。在电力公司中,项目规划进程中首先考虑的是项目和使用保养费用,全寿命周期控制在电力公司变电装置控制中使用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将事故费用也归结全寿命周期费用展开分析。
(2)电力公司的资本全寿命周期费用将分析计划环境因素,把最小资源利用最当做审核目标。
(3)在电力公司中,每一种零件或装置项目的资金支出,会使得整个装置受到影响同时也会被其他装置的影响,所以在电力公司装置进行资本全寿命周期控制,应当从全部装置入手,以整个电力系统全使用周期费用最小的方针来分析每个零件或装置的全使用周期费用。
(4)变电装置作为基础产业的运用应当从最大化整个社会效益方面出发展开分析,同时要分析其施工可能对其它一些工程施工的影响,所需要的投入,所付出的建设内容费用,比如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进行电力装置施工,因此会造成银行不能给其他公司贷款而造成的损失[2]。
3.变电装置全寿命周期控制
“全寿命周期装置控制”是发展经济为目的,依靠一定数量的手段、资金、设计方法,对装置的方案、研发、生产、分类、施工、更新、保养、改进、改造直至退役的整个装置使用周期、对全过程周期展开的控制。“全寿命周期装置控制”分为“前段控制”与“后端控制”。“前端控制”又叫“装置生产阶段控制”,主要指装置的方案、研发与生产时期的装置控制。装置的“后段控制”又叫“装置使用期控制”,主要包括装置施工、装配、运行保养、更新、改近、再改造、退役等方面的控制。
4.全寿命周期控制的主要内容
参照上边介绍的手段,与供电网络装置的复杂性和现在控制手段存在的一些问题,选取了数学模型中的灰色理论来进行研究的控制装置,其主要的资本全过程控制的一般内容和方式包括以下四点:
4.1实时控制
采用射频识别跟各种检测器侦测手段实现装置资金的自动侦测,达到不间断检测控制、及时发出警报。分析电力资源数据规则;提供大量多样的接口类型,达到与各类型使用的资金类型双工服务。
4.2资金自动审核
依靠计算机设置的射频识别检测器达到资金的自动自动审核;并参考手动类型射频识别接收设备达到智能定时资产审核功能。不间断监控资金变化状况,及时给出提示。
4.3巡检控制
利用对资金与人工手持接收设备的互相感应,达到资金审核控制功能。
4.4出入控制
综合利用门禁装置、射频识别数据侦测,不间断监控的运行规律,对指定范围的非法出入提供警报。
利用上面的一些研究,达到变电设备资金全寿命控制,达到资金审核、智能化监控、设备自动化配置等资金控制方式[3]。
5.信息共享方面改进
使全寿命周期整体最优的控制目标达到统一,逐渐确立可靠的电力资金控制方案和计划分配方法。在平台的信息互通方面,需要进行以下改进:
(1)加快组成电力方案数据程序、资金控制装置、设备供应方控制装置备用零部件控制数据装置等数据化程序,为施行资金全周期周期控制提供信息支持。
(2)转换数据装置缺乏互通数据共享方面的格局,达成数据装置之间的可调阅性,达到各类服务的横向链路,为达到全寿命周期控制增加数据采集、传输与分析的能力。
(3)通过全面分析各步骤对数据互通的要求能力上,完善可靠的数据互通方法,审核应当有数据共享方式的规则、单位、施工方式以及数据来源和地点目的等,对数据共享确定审核考核步骤,达到数据互通互联。
(4)运用恰当方法加强数据质量控制。
6.变电装置功能分析
从当前电力组成元件的位置,能够划分成一次变电装置运行安全和二次变电装置运行安全,一次变电装置工作安全又能够划分为电线、变电装置、分配装置、安全接地等装置的安全,二次变电装置工作安全可以分为侦测装置、控制装置、遥感装置等装置的安全。从设备上讲,电力工作安全可划分为送电中断安全和电力事故安全。中断是供电在经济问题下电力工作的当中的重要问题。供电市场中的电力联营市场会给输电装置的统一分配产生难题,最明显的状况表现电力的一些地方可能会达到最高负荷,使电力工作有很大的安全问题,这就是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的阻塞问题[4]。
7.结束语
变电设施的维护应当是为了确保各类用户安能够全工作目的最小投入解决办法,据此可有以下几点建议:
(1)參照客户对电力设施的安全度来布置变电设施的分配原则。对安全安全条件相当较高的使用者可以运用质量较高的电力设施。
(2)针对变电装置能够可靠工作及综合投入尽量缩小两方面条件来决定电力装置备全寿命周期。设备全寿命周期既关系到电力装置安全级别又会影响设备投入成本问题。
(3)以设备工作状态定期维护代替定期规划保养。工作状态检测既能确保变电装置安全工作,又可以减少相关部件维修支出,是提高变电装置保养维护效率较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涛,马薇,黄晓蓓.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变电设备管理[J].电网技术,2008,11:50-53.
[2]张黎明.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变电设备维修决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3]阙秀炼.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电网资产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建筑全寿命周期 篇12
关键词:低碳建筑,全寿命周期,运行模式
0 引言
近年来,高温、干旱等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大气中因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而引起的气候变化。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位。面临气候和环境的双重挑战,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代表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8%,低碳建筑是实施建筑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建筑刻不容缓。
1 低碳建筑发展现状分析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周期内,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在我国,低碳建筑还处于引进和推广的初期阶段,针对低碳建筑的法律和标准几乎没有,这就造成了低碳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另外,目前我国低碳技术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再者低碳建筑成本较高,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低碳建筑各参与主体(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设计师、建造师、物业管理、材料供应商和社会公众等)对低碳建筑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低碳建筑的社会影响力较低,消费者对低碳建筑的质量、性能等方面还存在担忧。低碳建筑在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要加快以低碳为特征的建筑体系建设,就要从单体建筑节能向整体建筑节能转变,即涵盖土地获取、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改造阶段直到建筑报废阶段的节能。那么低碳建筑的发展也应当从项目开发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角度出发,包括项目的前期准备、施工建造、运营维护以及建筑物最终拆除报废等阶段,遵循节能减排的原则。本文分别从各个阶段对低碳建筑的运行进行分析。
2 前期准备阶段低碳建筑的运行
按照目前国内建筑市场的运行情况,建设低碳建筑主要问题就是要增加建设成本和缺乏相应标准。根据日本和德国的节能标准化设计流程,低碳建筑将增加总成本的5%左右,但能取得30%-40%的减排效果。这5%对于建设方来说就要提高建筑成本,对于一个投资巨大的项目将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因此,加快低碳建筑的发展,就要从完善和严格执行现有的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指导各地加强建筑节能的立法工作,相关部门要负责制定低碳排放建筑节能标准,全面开展绿色、低碳建筑评定,加大对建筑节能的政策扶持及经济调控力度,让建设单位愿意或者必须落实建筑低碳化的标准。
一个项目实行低碳建筑开发,前期准备阶断是关键,准备阶断又可以细化为前期决策、规划设计两个阶断。其中前期决策阶段是首要环节,建设方与相关咨询单位对低碳建筑开发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和社会环境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设定建筑物的低碳目标,并对其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定位、技术经济分析,最后作出投资决策。比如可以根据项目所在的环境条件,选择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确定建筑围护结构的性能指标、绿化方式等主要措施和控制指标等。低碳建筑的开发要求开发商从全寿命周期角度来设定低碳建筑目标,按此目标分阶段要求实施低碳控制。
规划设计阶段是在项目目标的指导下,深入设计,为低碳建筑项目提供建设依据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过程,其设计涉及到环境、生态、建筑、能源、材料和设备等诸多方面。如可持续的场地规划与设计,整体区域多绿地少硬化、铺装的规划,节能墙体、低耗门窗、保温屋面的节能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和地热供暖系统等在建筑中的利用、节水设计等,都可以大量地减少因为加热和冷却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如果在规划设计阶段对不注意建筑能耗的影响,在运营维护阶段就会出现能耗大、室内通风采光不好及在拆除报废阶段部分建筑材料不能回收利用等现象。规划设计阶段是低碳建筑总目标实现的主要阶段,使其具有可控和可操作,同时也为后续工作的进行做准备。
3 施工过程中的低碳技术与措施
施工阶段是对设计的实施,是形成低碳建筑的实体阶段,也是最终形成低碳建筑产品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质量控制及减少施工能耗(如建筑垃圾、噪音、粉尘、材料及劳动资源浪费等)来实现,根据绿色施工要求,编制施工方案,我们可以通过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是否合理,能否达到预期的质量及建筑物的低碳节能要求,或能否做到施工过程中的人员、材料、机械的合理安排。比如施工中我们可以采用钢模钢管架取代木模板木支撑,减少木材的使用量;采用滑模施工取代传统的定型模板,减少模板的使用量和人员的劳动量;进行材料、设备选型时,优先采用技术成熟、能源消耗低的材料和设备及当地可利用的材料,尽量使所有的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减少外地采购材料的运输耗能。同时在施工中要严格加强低碳建材的质量控制,要注意目前低碳建材虽然有一定的发展和应用,但是很多低碳建材市场还不规范,用非低碳建材冒充低碳建材,从而给低碳建筑的施工及使用留下隐患。
4 运营中低碳建筑
运营期包括运营维护和拆除报废两个阶段,是建筑能耗大小的主要阶段,包括业主的节能意识,对日常的维护管理,废旧建筑材料、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回收和循环使用的技术发展等。比如通过低碳建筑主体及设备的合理使用和定期检修以保证其正常性能的发挥,同时还要倡导使用者具有低碳生活的理念,采用低碳生活方式,例如减少水电消耗,分类处理回收固体垃圾,控制合理的室内温度等。其中,维护与管理的水平对低碳建筑的运行影响最大,传统的管理侧重于对故障的维修处理,是一种被动式的管理,仅考虑经济性而很少考虑到设备设施的碳排放。低碳建筑要求的是低碳化管理,需要管理工作在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建造等前期阶段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就提出建议进行主动管理。在进行低碳节能设计时尽量将维护管理人员介入到决策和设计阶段或将信息反馈于其中,因为他们熟悉物业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情况,弥补决策与规划设计人员
绿色建筑设计管理分析与研究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Design Management for Green Building
牛犇(1)(2)Niu Ben;李东寅(3)Li Dongyin
((1)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1;(2)山东建筑大学,济南250014;(3)山东经济学院,济南250014)
((1)School of Management 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2)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250014,China;
(3)Shandong Economic University,Ji'nan 250014,China)
摘要: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正处于大力发展的阶段,应坚持立足于本土从国情出发、以节能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实现精细化设计的原则,不断采取专业工种的合理配合、选用适宜的技术以及集成化设计的具体措施推进绿色建筑的实施。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n our country is in rapid development stage.We should persist in establishing from native nationa condition,with the principle of using energy saving as core,realizing refining design in technical innovation,and then promote the implement of green building with the specific measure of continuously adopting reasonably coordinated specialty profession,and select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y and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管理
0引言
全球能源、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所有国家共同面对的挑战,各国在国家层面对于基本的行动框架也达成共识。特别是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说明人类的建设活动进入了理性阶段。绿化建设是利用生态的想法(E-cological thinking)来创造人们的生活及工作空间。这样创造出来的健康而舒适的空间,不但不增加投资,反而更能节能、减少运行费用,并改善空间用户的生产效率。绿色建筑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有人把绿色建筑归结为具备4R的建筑,即Reduce,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Recycle,利用回收材料和中水,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Reuse,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重新使用旧材料。中国近年来一直全力推进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出台了大量法律法规并积极推进建设实践。
1绿色建筑发展总体方向
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绿建筑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章节中专门提到了建筑节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作为重点领域“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下的优先项目。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建设部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这都说明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并已经从国家层面开始实际行动,地方政府全面积极响应。同时,绿色建筑发展也有利于国家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推进健康的城镇化进程,是实现国家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抓手。
基金项目:受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J10LE02)资助。
作者简介:牛犇(1969-),男,山东济宁人,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山东建
筑大学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节能管理、工程开发管理。
的经验不足,为运营管理阶段的低碳排放打好基础,可以优化低碳节能设计方案。如在大型小区的开发中,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尽量提倡电动车、自行车出行,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社区的绿化建设也以低碳排放为指导,优先选择吸附二氧化碳能力较强的乔木、灌木和自然生态绿化,尽量减少使用人工草坪等吸附能力基本为零的绿化方式。在老社区在维护管理中可以通过一些低碳改造,实现绿色节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此外,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一些低碳建筑的拆除报废,尽量做到废旧建材的回收循环利用,减少生产材料时的碳排放。
5 结论
低碳建筑的开发是个系统工程,建筑物的前期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交付使用、拆除报废等各开发阶段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开发前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062-02
30多年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形成了较成体系的设计方法、评估方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一些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green building challenge)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日本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满足21世纪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适应住房需求变化。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适应生态环境的居住区政策,以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法国在80年代进行了包括改善居住区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居住区改造工作。瑞典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居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些国家绿色建筑的发展已初见成效,我并向着深层次应用发展。英国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来促进高能效技术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应用。在低碳排量建筑方面,英国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新的规划和经济激励政策。一些相关的私人组织也自发地行动起来,并协同政府部门,不断推动绿色建筑的研究与改革,促进绿色建筑科技的发展。在英国有很多来自政府和其他组织的机制,如:碳排量信誉(the carbon trust),碳排量预测(the carbon vision),气候变化税(the climate change levy),节能信誉(energy saving trust),建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法拉第合作组织(integration of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in buildings/Faraday Partnership),建筑研究组织(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这些机制和组织为推进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在能效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不断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建筑设计方面,英国有很多世界级的建筑大师致力于绿色建筑的设计,并已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世界一流的低碳排量建筑。例如在威尔士的加的夫港口的未来屋,在设计中巧妙地应用环境友好性材料,使得建筑对居住者在生活方式和环境方面的改变具有超强的适应能力。在对上世纪30年代修建在白金汉郡的白宫进行翻新时,也应用期的决策与设计,要求各参与主体间的相互配合,进行一体化设计;使用过程中的低碳化管理等是低碳建筑运行的主要制约因素,这就需要加大低碳生活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低碳生活的认同度和责任感,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及成果产业化进程。通过我们共同的智慧、经验和努力,使我国的建设事业走上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士廉,赵锋.我国低碳建筑市场运行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10(,2).
[2]仇保兴.从绿色建筑到低碳生态城[J].城市发展研究,2009(,7):1-11.
[3]李启明,欧晓星.低碳建筑概念及其发展分析[J].建筑经济,2010(,2).
[4]张仕廉,章丽玲.低碳建筑开发阶段间的互动研究[J].建筑经济,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