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寿命期成本控制

2024-09-27

全寿命期成本控制(精选11篇)

全寿命期成本控制 篇1

一、房地产项目决策阶段风险控制

1、研究机构

房地产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建立专业研究机构, 要广泛搜集房地产相关的信息, 信息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支持企业决策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要组织专业的研究人员, 深入研究房地产业的政策动向、市场趋势等情况, 供企业决策参考。

2、市场调研

充分的市场调研是正确决策的基础。房地产受地域性的限制, 所开发房地产项目周边环境对房地产产品的价值及价格有很大影响;国家的各种政策及市场情况也影响着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败。

3、管理与决策能力

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与竞争能力。对于企业的管理者, 其管理能力与决策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因此, 对于管理层人员的任用要严格筛选, 对于管理层人员能力的培养也要持续进行, 不断为管理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 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 减少企业的决策风险,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4、投资扩张与收缩

在房地产开发中, 由于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风险因素, 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前, 要进行投资收益的估算, 如果盈利, 可以考虑投资;如果现在不盈利, 而将来开发可以盈利, 可以延迟投资;如果现在和未来投资都不能盈利, 则放弃投资。

二、房地产项目征地阶段风险控制

1、政策及法律法规

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 土地的使用、招投标等都与土地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密切相关, 因此, 房地产企业相关人员要深入学习相关的土地政策及法律法规, 才能在决策和招投标过程中得心应手。

2、合理投标

合理的土地投标价格, 可以在投标过程中占据优势, 也可以降低土地成本;土地成本占整个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的比重较大, 因此, 降低土地成本, 可以有效地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 可以让更多的人买得起房, 也可以使房地产企业更具有竞争力。恰当的投标策略, 以有效处理投标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可以让投标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 使投标更容易获胜。

3、协调利益与处理矛盾

在征地过程中, 会涉及到一些经济利益, 如要征地补偿, 如果处理不当, 有可能产生矛盾。为了保证征地工作的顺利进行, 就需要房地产开发商在征地前, 详细了解所征土地的相关情况, 制定合适的补偿标准, 并在正式征地前, 与相关单位及个人进行深入沟通, 达成一致意见后, 再进行征地工作。如果发生纠纷, 房地产企业要组织人员进行积极的沟通, 将纠纷解决。

三、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风险控制

1、进度控制

在施工准备阶段, 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 对工程施工中所需要的人员、物资等, 及时准备到位;要合理安排工序, 避免造成施工混乱;要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减少返工率;要保证承包商资金的及时支付, 避免因资金问题而造成的工期延误。要协调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关主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 保证各单位之间的沟通渠道的顺畅;当出现工程事故时, 要迅速处理工程事故, 及时恢复工程施工。

2、成本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 对材料的使用严格控制, 尽量减少材料浪费;在购买材料过程中, 要对市场行情进行研究, 充分了解市场价格, 在对不同厂家的产品进行对比的基础上, 选择质量合格并且价格低的材料;施工过程中,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并使用先进的施工工艺, 以提高施工效率;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减少因质量事故而增加的成本;房地产企业要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现金流, 同时要规范资金的运作, 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保证资金安全, 确保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功。

3、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的控制, 要从设计阶段开始, 设计前要对地质进行勘测, 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设计, 合理选择参数;在施工过程中, 也要加强设计部门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沟通, 保证工程质量;对参加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要进行培训, 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同时要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 对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好施工方案;对工程中所用的建筑材料, 要检查生产厂家的生产资质、材料合格证、材料的型号等, 对于重要部位的建筑材料, 要进行试验检测, 以保证工程质量。

4、安全控制

项目经理部应设置安全员岗位, 由安全员负责日常安全检查工作, 对工程中所遇到的安全问题, 由专职安全员负责解决;针对工程建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事故和紧急事件, 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作为处理紧急事件的行动指南, 在救援过程中, 要尽量保证事故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对工程中使用的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派专人看管, 并报相关主管理部门备案;对参加工程建造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 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逃生技能;收集和分析各种风险因素的信息, 以便做好风险防范, 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5、加强合同管理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建造阶段所签的各项合同, 是建造阶段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在建造阶段, 房地产开发商要加强合同管理, 降低房地产开发项目建造阶段的风险, 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房地产项目销售阶段风险控制

1、广告方面

在做广告宣传之前, 先做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 了解不同客户群体的需要和消费习惯, 以及他们的购买能力等, 然后结合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具体情况, 恰当地选择目标客户群体。广告设计要合理。在广告中要体现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相关信息, 包括小区配套设施、社会环境等:同时, 广告词设计要合理, 要让客户群体容易理解记忆。选对媒体至关重要。根据目标客户群体的职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广告媒体。广告时机把握要准确。选择好广告的投放时间, 能吸引更多的客户来看房, 增加潜在客户的数量。

2、销售方面

房地产企业对销售人员进行销售知识技能培训, 提升他们的销售技能。诚实守信:在房地产的销售过程中, 人品和产品同等重要, 因此, 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要做诚实守信。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要追求双赢, 既要保护公司的利益, 也应保护客户的利益。了解房地产相关知识。销售人员要拥有比较全面的房地产相关知识, 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房型、价格、优缺点等要很熟悉。对销售员培训激励。对销售业绩优秀的销售员给予奖励, 同时要培养销售人员的团队精神, 发挥销售团队的合作能力。优化销售渠道:房地产企业可以采取多途径进行房地产销售, 既可以自己销售, 也可以通过代理的形式来进行销售。

五、结语

在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全寿命期, 房地产项目面临决策阶段风险、土地阶段风险、建造阶段风险、销售阶段风险等诸多风险。如何有效控制风险, 成为促进房地产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房地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对风险控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国家相关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 以引导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 这些政策对调整房地产行业产业结构, 控制房价上涨, 推动房地产行业制度改革,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摘要:房地产开发项目是一个复杂系统, 涉及的风险因素较多, 并且许多风险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因此, 在进行风险因素识别时, 将房地产开发项目分为决策、征地、建造和销售等四个阶段, 本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控制做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全寿命期,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彭勇, 邵鲁宁, 王琛.房地产投资的风险识别与评价.价值工程.2008 (2)

[2]、隋家鹏;简述房地产项目运营管理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0期

[3]、林萍;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探讨[J].海峡科学2009年06期

[4]、郑磊;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界面管理[J].中国房地产2006年01期

全寿命期成本控制 篇2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从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出发,科学、合理考虑成本,最终实现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的最优、最小化,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

2变压器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设计

2.1变压器的全寿命成本分析

某220kV变电站本期新上1台容量180MVA、三相三绕组、变比为230±8×1.25%/121/11kV、容量比为100/100/50的高阻抗变压器,阻抗电压分别为UK1-2=14%,UK1-3=52%,UK2-3=38%。经过对国内几家大型变压器厂(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厂、江苏华鹏变压器厂等)大量数据调研后,本文提出对两种方案的变压器进行设备选型比较:方案A:现在普遍应用的变压器常规模式,参数参照《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标准》的技术规范书及国内几家大型变压器厂应标的数据选取。方案B:在现在普遍应用的变压器常规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变压器的初始投资,提高了变压器部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变压器的运行损耗。

2.2变压器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模型分析

2.2.1初始投入成本CI分析方案A的一台变压器本体初始投入成本为800万元,方案B的初始投入成本为883.5万元,2.2.2运行成本CO分析(1)运行损耗费用:变压器的年运行损耗成本主要为空载损耗及负载损耗。变压器按60%负荷运行,损耗成本中的电价按0.5元/kwh计算,方案A、B的运行损耗成本折现值分别为3476.6万元、3067.0万元。(2)巡视检查费用:220kV变电站为无人值班变电站,每年的巡视费用约5000元,折现后两个方案40年的巡视检查费均为14.2万元。结合以上两项费用,方案A每年的运行成本为123.14万元,方案B每年的运行成本为108.69万元。

2.2.3维护成本CM分析方案A、B的检修成本折现值分别为17.1万元、18.1万元

2.2.4处理成本CD分析据调查,按照运行的年限不同,设备厂家将按不同的残值将设备回收。变压器运行年限为40年时,变压器的净残值率约为20%。方案A、B的可回收费用净现值分别为76.7万元、84.7万元。

2.2.5方案A、B的LCC结果分析及比较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可以得出:(1)主变压器初期投入费用,方案B比方案A高出83.5万元,但正是这部分投入,有针对性的降低了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及负载损耗,使得后期费用大为减少,全寿命周期内总运行损耗节约资金409.6万元。(2)方案B在变压器部分关键零部件上增加了投资,但是这部分增加的投资在变压器的全寿命周期内总成本中所占比例非常小(约为0.25‰),而这部分投资却为变压器日后的安全稳定运行杜绝了后患,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通过对方案A、B的对比分析可知,在初次投入时适当的增加投资,改善影响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降低变压器运行损耗,可明显降低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本文中初始投资方案B比方案A多83.5万元,但是从运行的第7年开始,方案B的寿命周期成本就比方案A低。同时,对于变压器关键的一些零部件,虽然使用更好的材料会增加部分全寿命周期内的投资,但是增加值非常小,且为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2.3总结分析

全寿命期成本控制 篇3

关键词:全寿命成本;输电线路设计;成本构成

前言

輸电线路部件由于暴露于大气环境中,受各类气象条件的作用,对输电线路的寿命和可靠性都带来了一定的损害。并且输电线路路径的选择受土地利用、城市建筑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较为复杂。这些因素不仅导致了电网建设全寿命周期费用估算的复杂性,而且也导致了输电线路规划和设计的复杂性。据统计,电网建设项目30%的资金消耗在了运行维管上,因此对于新建工程要从建设、维护、发展等全寿命周期来考虑,给电网建设工程一个合理的投资额,使整个电网建设在全寿命周期内实现成本最优化。

1.全寿命成本研究

1.1全寿命成本分析的特点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是一种新的概念和决策方法,目的是为了提高系统的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同传统的概念和方法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1)在选择系统时,不仅考虑初始费用,也要将寿命周期内的其他所有费用放在相应的位置上加以研究。

2)在系统开发的初期考虑寿命周期费用。

3)就像对系统的性能、精度、容量、可靠性、维修性等技术规定一样,把全寿命周期费用作为系统开发的主要因素。

4)深入地进行初始费用和和运行维护费用之间的权衡、系统效用和全寿命周期成本之间的权衡,以及开发设置所需的时间和寿命周期成本之间的权衡。

5)为了更好地进行权衡,对系统各组成部分考虑多种方案,以便选择最佳的方案。

6)要准备好可以有效利用的费用数据库。

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上各要点的满足程度。如果以上的各要点不充分,则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不会对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指导。

1.2输电线路设计阶段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作用

在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获得核准后,进入了线路设计阶段,该阶段与可行性研究的最大区别在于需要明确设备布局和设备选型等工程建设细节问题,也即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工作可以落实到具体的设备层面,将有实实在在的成本数据支持,而不是同类设备的相关成本估算。设计单位可以根据可行性研究审定的技术方案,提出多个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工作。特别是要计算确定不同方案下的运行检修成本和故障损失成本。具体说来,输电线路设计阶段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技术应用归纳为基建初投资和投运设备检修成本的平衡,基建初投资与故障率之间的平衡、设备初投资与为了使设备在故障时便于快速诊断和快速修复而采用的额外检测仪器的平衡,以及设备的选型或布置方案与占地面积的平衡,最终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分析演变为比较各种设计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问题[1]。

2.输电线路全寿命周期设计过程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设计的好坏对工程质量及经济性的优劣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抓好设计管理是全寿命周期管理最重要、最根本的一环。全寿命周期设计可理解为:从工程设计、管理、建设和运营的各个环节来寻求恰当的措施,以满足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总体性能(经济、技术、环保等)最优的设计理念方法。

具体来讲就是,以工程全寿命周期的安全性、适用性及经济性为目标,研究从可研、立项、设计、施工到维护管理各个阶段所应采取的理论、方法和措施,使得工程项目的建设既满足安全性和适用性的要求,又满足经济性的要求。

结合输电线路工程来讲,欲实现全寿命周期设计,当前应主要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首先应做好信息交流工作。因为,只有设计能及时、全面了解已有工程的施工及运行信息资料,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资料,才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好的设计方案。

(2)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及科研成果资料,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全寿命周期的观点做好设计方案的技术比选工作。

(3)从全寿命视角做好设计方案的经济比较工作。这就要求不仅要从初投资,而且要从维行维护费、设备更新费及故障损失费等各方面,对设计方案进行全寿命过程的动态经济比较工作。

(4)抓好设计的“三结合”工作。在20世纪60年代,为搞好设计工作,提倡在设计中实行以设计为主的“设计、施工、运行”三结合,以弥补设计人员对施工、运行经验了解的不足。信息全面、及时的交流,已为设计能充分考虑运行、施工要求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运行、施工单位能在设计过程中及时参与咨询建议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设计方案的选定、路径方案的选择以及塔位的选定过程中,运行、施工单位能及时提供咨询建议,这对线路的安全运行及经济性是十分必要的。

(5)做好对设计的评审工作。对设计的评审,不但要做好对初步设计的评审,而且要做好对施工图的检查评审工作。对施工图的检查,其优越性已在多个工程施工图检查评审中有了充分的体现。

3.基于全寿命成本的输电线路设计方法

输电线路设计中应要充分体现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设计理念,具体设计优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节能优化措施

电力行业是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为能源产业和消费链中的重要环节,在输电线路设计中应采取以下措施:优化路径选择,节约线路走廊;优化导线材质选择,节省原材料;合理选择导线分裂根数和间距,减少导线表面场强、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采用分段绝缘地线,可以有效地避免形成感应电流通路,从而降低线路长期运行的能耗;采用节能金具,减少电晕和涡流损失;塔型选择及优化,改进和完善铁塔结构型式,使之充分满足使用要求,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保护环境的目的;根据地形条件铁塔基础采用全方位高低腿型式,保护自然环境和减少水土流失[2]。

3.2基于经济效益的优化措施

首先从设备选择方面来说,在设计中要科学合理地选择设备结构型式和主要参数,选用免维护或少维护设备,还要合理选择电气设备爬距,减少污闪的发生。其次从材料方面来说,应选择隔热环保建筑材料,降低建筑物能耗;采用新型钢结构防腐工艺,提高保护年限;根据运行维护要求,合理选择道路路面材料。最后从自动化水平方面来说,设计要提高自动化、数字化水平,达到减人增效目的。对重要设备实行不间断监视,及早发现故障,避免事故扩大,减少停电损失。

3.3分层次设计方法

圖1基于全寿命成本的输电线路“分层循环反馈”设计流程

该方法的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这种方法的本质是在满足输电线路整体技术性的基础上,对输电线路全寿命周期内的所有成本进行预测。这种设计方法是通过对各个层次设计,经过全寿命成本的循环对比,来最终确定设计,能够有效地保证设计方案的经济型性[3]。

4.结语

全寿命成本分析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输电线路由于自身特点的多样性,导致了输电线路的规划和设计具有了复杂性。基于全寿命成本分析的输电线路设计,能够不断的修正和完善设计方案,进而保证线路设计的经济合理性。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加剧,未来输电线路的设计还可以考虑编制输电线路全寿命成本计算的软件,来减少设计计算工作量,并且未来对输电线路的设计还要考虑社会效益,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输电线路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郭青.输电线路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探讨[J].山西电力,2007,143(12):88-92.

[2]徐种.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在电力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电力,2010(03):72-74.

全寿命期成本控制 篇4

目前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成本管理工作的好坏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及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之一。工程项目全寿命期成本控制是现代管理理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与建设项目相结合而产生的, 其基本思想是, 从项目的初期想法到项目拆除的整个寿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目前, 发达国家工程项目的建设规范正在逐渐向性能化、精益管理方向转变。在建设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只有用系统论和全寿命周期精益管理的观点来综合考虑项目成本, 找出合理的成本控制环节、重组开发的组织结构, 建立起全寿命期成本控制目标体系, 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好建设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二、设计阶段是全寿命期成本控制的前提

设计阶段主要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 设计阶段应是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现阶段, 有的业主往往为了赶工期、压低设计费, 人为造成设计质量不高, 结果是到施工阶段工程造价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据统计资料分析, 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 而正是这不足1%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到75%以上。由此可见, 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 提高设计质量, 对促进施工质量的提高、加快进度、高质优效地把工程建设好、降低工程成本都是大有益处的。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是一个全过程的控制, 同时, 又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虽然在设计阶段控制造价比在施工阶段的效果好得多, 但它并不是无条件的, 设计阶段控制造价依然需要主客观条件, 没有条件就根本谈不上控制造价。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经济意识, 克服重技术, 轻经济, 设计保守浪费的倾向;技术经济人员应有专业知识, 了解设计意图, 熟悉工艺技术方案, 和设计人员密切配合, 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要在降低工程造价上下功夫。通过方案优化, 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 设备选型更加合理, 从而节约投资。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要立足于事前控制:一是实行设计招标, 引进竞争机制, 选择优秀的设计单位, 加强管理, 从而避免因设计质量产生的问题;二是实行限额设计, 在设计中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要用数据说话, 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要改变设计完后再算账的做法, 对于节约的投资限额, 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反之, 对超过投资限额的设计单位给予一定比例的惩罚, 做到奖罚分明;三是加强图纸会审工作, 将工程变更的发生尽量控制在施工前。对图纸技术上的合理性、施工上的可行性、工程造价上的经济性进行审核, 杜绝不合理的设计变更。

三、工程招投标是全寿命期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

工程项目的建设以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实施单位, 是运用竞争机制来体现价值规律的科学管理方式。招投标的全寿命成本控制必须树立以优取胜观念, 要有“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市场竞争意识, 其成本管理必须建立在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成本控制要紧紧围绕影响成本全寿命的各环节综合考虑。招标阶段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投标人的非技术审查, 即生产能力、施工质量、资金周转和建筑物竣工的质量的保证水平;二是对投标文件的审查, 即审查检查投标文件有无计算错误及准确性、针对性的对投标人的资格补审检查。招、投标阶段的全寿命成本控制要做好合同管理控制工作。工程合同是承发包双方通过充分协商而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签好合同、掌握合同、利用合同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工具。严格执行《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建筑法》等相关法律, 使用标准化的范本签订合同, 依靠合同来规范当事人的交易行为圈。在合同执行中要全面理解合同, 尤其是主要条款的理解要取得各方一致的意见, 避免不必要的分歧。在成本控制上严格按程序和规范操作, 树立成本效益管理观念, 以合理组织确保建设成本。在招标中采用工程量清单的方式是目前进行成本动态控制越来越普遍的一种方式。采用工程量清单的形式, 对开发单位而言, 首先, 工程单价易与市场价进行竞争性比较, 挤掉单价中的水分, 堵住漏洞;其次, 可控制因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价款的增加。定标后, 签订规范、细致、严密的合同文本, 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的又一重点。在国际惯例中, 业主常常聘请有经验的咨询公司编制严密的招标文件、合同文本, 对承包商的制约条款几乎达到无所不包的地步, 防止施工单位进场后以工期紧、场地狭小、设计选型的品牌型号不明确等为借口, 进行各种各样的索赔。如施工单位常常会在工程的后期以甲方原因误工造成工期紧为理由, 提出赶工申请, 要求增加工程费用, 如果合同中预告了合同报价充分考虑了工期因素, 明示不论采取何种赶工措施均不再调整报价的条款, 就能有效地杜绝这类费用的增长。比如在设备安装预算中, 由于不同的品牌型号价格出入很大, 如果在合同中的条款及相关附件中描述模糊, 就很容易在施工过程中被“偷梁换柱”, 影响工程质量和寿命, 损害开发商的信誉, 造成不良后果。利用好“严密合同条款”这一条, 需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提前的预计, 在这一点上需要多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

四、过程管理是全寿命期成本控制的关键

建设实施阶段的全寿命成本控制主要是控制实现成本、运行成本和残值损益评估。实现成本包括业主、监理各方为完成本项目付出的费用, 以及施工成本、制造成本、运行前调试、验收费用, 不满足设计周期而产生的全部 (部分) 重置成本等。运行成本包括项目建成后设计周期内人工、水、电、气、汽、油等能耗、物耗成本等。残值损益是指实际回收残值与国家现行会计制度中折旧规定的残值进行差异评价。建设实施阶段是建筑物、人力、物力、机械消耗的主要阶段, 这个阶段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的高低, 对最终造价的确定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对施工方的管理, 督促施工方按图施工, 严格控制变更、现场签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 对于变更要做到事前预估及审批, 对工程造价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现场甲方代表要督促施工方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工作, 保证签证的真实性及严肃性, 减少结算时扯皮现象的发生。工程结算是建设单位与施工方都非常重视的工作, 做好结算相关工作尤为重要。一是要核对竣工工程内容是否符合合同内容要求, 关注合同约定的计价依据、取费标准、主要材料调差、结算方法等;二要仔细核对隐蔽工程的工程量是否与竣工图一致, 检查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是否有设计负责人签字和监理工程师签字, 并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进行工程量核实;三是要严格审核工程量, 要求施工单位报送工程量计算式, 同时建设单位也编制一份完成的结算书, 对比审核, 做到公正、合理准确地计量审核;四是认真审核单价, 对于招标确定的单价, 严格按原有单价执行, 对于新增项目, 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工艺, 做好单价分析, 确定新的综合单价;五是造价人员需熟悉掌握国家的建筑经济政策及当地造价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及相应的造价信息发布, 有助于对工程结算工作的成熟把握;六是要逐步加强对合同管理、成本管理、付款管理、结算管理等造价软件的推广使用, 有助于科学、系统的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七是在结算完成后, 编制工程的结算分析报告, 积累经验数据, 对日后的造价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摘要:全寿命期成本控制是工程项目精益管理的新趋势。文章从设计阶段、工程招投标环节以及过程管理等方面建立起全寿命期成本控制目标体系, 旨在从根本上控制好建设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关键词:工程项目,精益管理,全寿命期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李世蓉, 邓铁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全寿命期成本控制 篇5

随着电力资产规模越来越大,电力企业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科学高效地进行设备的综合管理是电力设备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管理是一项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设备的全寿命成本最低出发,考虑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效能.从而提高设备的整体效益。在深入分析全寿命周期成本构成及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基于设备状态的管理策略。并建立相应的决策支持系统模型。对提高电力设备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全寿命周期成本;电力设备管理:LcC管理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国际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巨大的压力.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带来的不利因素的影响将是企业不断提高影响力和a-l:.大规模实力的重要考验.降本增效是企业在压力面前采取的有效措施.全寿命周期管理从设备的全周期全系统角度出发.实现设备资产的最大效益.将为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1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应用概述设备管理是电力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获取设备投资效益和发挥设备效能。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设备的发展具有规模大、技术含量高、设计复杂、集成度高等特点.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也更高。传统的电力设备管理比较偏重于单阶段的优化管理.而忽视全过程的最优.为使企业更加有效地降本增效.需引进更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1ife cycle cost,LCC)的管理理念也逐渐得到众多行业的关注.并越来越成为企业优化投资、控制成本、规范管理经营的重要手段。使设备的经济效益和安全运行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单个设备单个

阶段的科学使用和规划管理.应贯穿于设备管理的各个阶段.尤其是设备的规划、设计、采购和基建,使设备的选型采购更多地考虑可靠性因素和LCC成本。在固定资产的LCC管理方面。国外起步较早.有许多研究成果。在20世纪60年代,LCC管理思想已经被应用在瑞典铁路系统中。1965年.美国国防部在全军武器生产和装备中采用LCC管理。1999年6月.美国克林顿政府签署了政府命令。要求各州政府所需的装备及工程项目必须具有LCC评估报告,没有LCC估算、评价的。一律不予批准。相对于武器装备和军工等行业.电力行业应用LCC管理思想的时间较晚。20世纪80年代。瑞典Vattenfall公司开始从事LCC方面的工作.制定了可用率工程开发规划.该规划的应用限于电力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制造、建设与运行工作,并提出相应的应用导则,在400 kV变电站设计、断路器采购等方面采用了LCC技术.1996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了国际标准,并于2004年进行了修订。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也于2004年提出要利用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设备管理.鼓励制造厂商提供产品的LCC报告。为适应用户的LCC管理要求,国际上各重要电力设备制造商(如ABB、Siemens等)正在开展其产品的LCC相关研究[1-2]。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LCC管理理念,中国设备委员会于1987年组建了LCC委员会.1992年颁布了国家军用标准《装备费用——效能分析》,同时在GB/T 19000.4《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标准》中采用了IEC300-3-3标准[31。随着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管理手段和方法可以利用模块化的方式固化于信息管理系统中.对设备信息的积累、处理和优化将带来极大地帮助.在设备检修方式上可以摆脱人为因素.使电力设备管理更加科学和客观。2电力设备管理与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2.1 电力设备管理现代设备管理不仅涉及技术层面。而且关系到经济和管理诸多问题。目前的电力设备管理可分为初级设备管

理和高级设备管理,其中。初级设备管理是运用设备登记、维修管理、库存控制、状态评估、资源管理和定义服务水平等手段以建立备选方案和长期现金流预测来进行设备管理;高级设备管理是运用预测模型、风险管理和优化更新决策技术来建立设备寿命周期备选方案和相关的现金流预测来进行设备管理⋯.高级设备管理是在初级管理的基础上。增加模型分析、风险管控、决策支撑等智能化手段来提高设备的运行水平.降低设备整个在运周期的LCC成本,是对设备管理水平的大幅提高。

2.2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是指设备整个寿命期间所涉及的全部费用.包括购置、运行、维护检修和报废回收等费用。LCC管理是从电力设备的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虑设备的规划、购置、安装、运行、维修、技改、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追求全寿命周期内总成本最小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采用以下模型:CLOCFC—Co+C—C—CR式中:Cp为购置成本;c0为运行成本;C。为维护成本;C,为故障成本,也称惩罚成本;C。为退役处置成本。在计算LCC时往往采用净现值法,将费用发生当年的现值按照复利计算折算到终值。在各项成本中.故障成本的计算比较困难,与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方式有关.可采用惩罚成本系数来分析故障成本与LCC的关系。经研究表明。在考虑不同开关类型、不同故障率及各种参考阏索的情况下.采用优化算法计算不同惩罚成本系数下变电站设备LCC.惩罚成本系数决定了系统的可靠性程度。高惩罚成本系数下,变电站设备的LCC受故障成本影响很大.此时需要更加可靠的变电站技术;低惩罚成本系数下.设备的可靠性升高。变电站设备LCC的故障成本将降低。在确定了各项成本的基础上.通过LCC计算模型可较准确地比较各种条件下的LCC。诸如:不同厂商设备产品的可靠性不尽相同.同时可靠性的程度与产品的价格成正比。即可靠性越高.相应设备的价格也越高,因此在考虑设备的采购时,可以通过LCC计算.对可靠性和投资水平的最佳平衡点作出客观的评价和决策。2.3电力设备状态评估故障成本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在保障高可靠性的基础上。可以使故障成本大大降低.因此。正确地判别电力设备的在运和未来状态,可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同时降低故障成本。电力设备的状态评估是指在参考设备全面信息的基础上.分析设备历史故障数据.通过工程计算方法,如威布尔(Weibull)概率法、蒙特卡罗(MonteCarlo)模型及其分析法、随机抽样法等.预测设备的未来运行状态.评价设备的状态对未来系统运行的影响,从而作为设备检修类型实施的重要依据。开展电力设备的状态评估.不仅可以提高设备可靠性.而且也可以为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奠定良好的基础.改变原有的设备维护检修方式.降低检修维护费用。最终降低电力设备LCC。3建立适合LCC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交互式信息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计算机加工信息的能力与决策者或管理者的思维、判断能力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解决复杂问题决策的科学性。电力设备LCC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建立在目前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之上.构建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模块.通过运用科学计算方法【6].分析设备的可靠性.评价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进行科学的设备管理,包括设备采购、大修、技改、更新等(见图1)。在运没各分别针对设备大修、技政和更新3种方案进行各种影响凼索分析计算设备的经济寿命参考经济寿命,粟川T程计算方法(如蒙特E洛随机模拟法)进行设备故障牢的模拟分析采用人』=智能疗法(如遗传算法,模拟仿真并分析设备可靠性与故障成本的关系采用LCC计算公式计算并比较3种情况F的没备LCC设备l l技术l l设备大修l l改造I l更新新设备采购参考历史运行数据,}{笄、分析和比较小问掣号设备的LCC确定合适的新购设备数据库(以现

有的设备信息系统为依托)图1 电力设备LCC管理决策支持系统Fig.1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of LCC management toelectrical ecIuipments4结语(1)与传统的电力设备管理相比,设备的LCC管理属于高级的设备管理方式.其中以状态评估和故障成本计算为LCC管理实施的关键环节.在确保这2个关键环节实现的基础上.可以真正做到状态刭万方数据中国电力第48卷检修和设备LCC采购。

全寿命期成本控制 篇6

关键词:全寿命成本;输电线路;设计方法;电力系统;供电安全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5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6-0016-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6.007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输电系统受其影响有很大程度的进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及人们生产生活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不断增大,供电企业需要不断扩大供电量,因此所设置的输电线路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建设成本费用随之增加,加之输电线路维修维护费用,使得电力企业所获得经济效益降低,不仅影响电力企业发展,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提高。基于此,应当从全寿命成本出发,对输电线路进行科学地设计,提高输电线路的环保性、经济性、实用性,如此才能改善现状,使输电线路有效应用且为企业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基于全寿命成本的输电线路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1 基于全寿命成本的输电线路设计

1.1 全寿命成本分析

全寿命成本是指工程项目建设全程所用成本的总和,包括项目规划、方案设计、施工、运行、老化等环境的所用费用。而全寿命成本分析则是在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内,考虑各个环节所用成本,尽可能地追求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全寿命成本分析是一种经济评估方式,通过对各个环节成本的分析及考虑,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使用及成本浪费,实现项目成本最低,项目方案最佳。所以在进行输电线路设计中,基于全寿命成本展开设计,可以全方面地考虑输电线路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成本浪费情况,进而科学设计,必然能够降低输电线路成本,并且提高输电线路应用效果。

1.2 基于全寿命成本的输电线路设计理念

基于以上内容,对基于全寿命成本的输电线路设计理念进行分析,确定设计理念的出发点是考虑输电线路全寿命成本,对凡是在全寿命期内可能影响输电线路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规划,并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地进行输电线路设计,提出最优方案。当然,在具体方案设计中,基于此理念出发进行输电线路设计,因输电线路实际使用存在不确定性,为了提高设计方案的应用性,应当高度重视以下两方面的考虑:

1.2.1 输电线路的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基于全寿命成本进行的输电线路设计重点分析和考虑的是输电线路各个环节成本问题,如若不注重输电线路安全、经济、实用方面的考虑,输电线路设计方案的使用价值同样会受到影响。所以在进行输电线路设计中,注意在加强各个环节成本控制的同时,还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施工方法、绝缘材料等,降低输电线路成本,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实用性。

1.2.2 依照全寿命成本方法,分析和研究线路及施工环节等。设置在露天环境的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易受到自然灾害、运行消耗等方面的影响,导致线路老化或磨损等,增大成本且影响线路使用效果。出于输电线路成本及实际应用的考虑,在进行输电线路设计中,应当依照全寿命成本方法来进行线路分析及研究,尤其是施工环节,为经济、安全、有效使用输电线路奠定基础。

2 基于全寿命成本的预测模型

输电线路全寿命周期内所有成本的有效预测,有利于合理进行输电线路设计。在具体进行输电线路全寿命成本预测过程中,应当根据全寿命成本的比较,对原设计的输电线路进行反馈,进而提出改进设计方案,如此可以符合输电线路建设全寿命理念要求。

当然,构建输电线路全寿命成本的预测模型是前提条件。理想化地进行输电线路设计、施工、运用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输电线路全寿命成本的预测模型,将原设计的输电线路的反馈信息,代入到模型中,可以直接预测出输电线路存在的缺陷,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的设计,有利于降低输电线路成本,提高输电线路使用性和安全性。

参考相关资料,确定输电线路全寿命成本预测模型构建流程是:明确输电线路的确定性已知条件→基于常规型设计经验进行输电线路后续本体设计假定→确定模糊的假设条件→全寿命成本设计→构建预测模型。另外,要想基于全寿命成本进行输电线路设计,还要明确全寿命成本表示方法,确定模糊建设及条件及设计参数,计算路径相关的成本现值、导地线的全寿命成本现值、杆塔的全寿命成本现值、基础的全寿命成本现值、绝缘子的全寿命成本现值、金具的全寿命成本现值、防雷及接地的全寿命成本现值、其他成本的全寿命成本现值之和,即可得到输电线路的全寿命成本。

3 基于全寿命成本的输电线路设计方法

那么,如何运用基于全寿命成本的输电线路设计方法呢?具体的做法是:

3.1 确定输电线路全寿命成本构成

输电线路全寿命成本构成:

3.1.1 基于输电线路组成,确定输电线路是由杆塔、导线、绝缘子、金具、防雷设施等部分组成,因此输电线路全寿命成本包括基础成本、杆塔成本、导线成本、绝缘子成本、金具成本、接地成本及其成本,如此可以计算出输电线路组成方面的全寿命成本。

3.1.2 基于输电线路运行,确定输电线路运行方面的全寿命成本,即建设成本、检修成本、失效成本、能耗成本等,进而计算出输电线路运行方面的全寿命

成本。

3.2 选用恰当方法建立预测模型

在明确输电线路全寿命成本构成之后,需要构建全寿命成本预测模型。全寿命成本预测模型构建方法以类比法、参数法、仿真法为主。其中类比法是先拟建输电线路结构形式、规模等,选择与之相似的输电线路项目,进而利用其成本计算模型,结合此次输电线路项目情况,构建输电线路全寿命成本预测模型;参数法同样是先选用与此次输电线路项目相似的项目,了解相似输电线路的物理特性、成本数据、性能参数等,基于数学方法,建立与成本相关的函数关系式,如成本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等,对函数关系式进行分析,确定成本与主要特征参数之间的普遍规律,进而构建此次输电线路项目的预测模型;仿真法则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影响输电线路基础成本、导线成本、接地成本等方面成本的参数,进而得到成本模拟参数,利用此参数可以构建预测模型。以上三种模型构建方法优缺点各异,设计人员应当结合输电线路项目,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输电线路全寿命成本预测模型构建。

3.3 确定预测模型的主要参数

输电线路全寿命预测模型构建的目的,是通过模型获得主要参数,进而进行输电线路全寿命成本计算,参考计算结果进行输电线路的优化设计。那么如何确定输电线路预测模型的主要参数呢?通常情况下,参考相似输电线路项目的相关数据,假定输电线路的主要参数,进而进行输电线路预测成本计算,结合输电线路项目实际情况,得出主要参数。

3.4 全寿命成本计算

基于输电线路全寿命成本预测模型,对输电线路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计算,再将各个环节的成本相加,如此可以得到输电线路全寿命成本。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输电线路全寿命成本计算过程中,需要将相关参数带入模型再进行计算。如计算输电线路导线成本时,需要将材料成本、建造成本带入到输电线路全寿命成本模型

中,即:

式中:i为公里数。

4 结语

在我国大力推进电力事业的当前,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好坏直接影响电力系统质量、供电效果及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为此,应当从输电线路设计阶段着手,优化设计,提高输电线路的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基于全寿命成本的输电线路设计方法是非常适合的,在具体进行输电线路设计中,基于全寿命成本考虑,对输电线路各个环节成本进行分析,同时优化输电线路施方法、选材等方面的设计,如此可以使输电线路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沈泓.基于全寿命成本的输电线路设计方法[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2] 陈松松.基于全寿命成本的输电线路设计方法研究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1).

[3] 郭龙.基于全寿命成本的输电线路设计方法探讨[J].大科技,2015,(24).

[4] 刘汉生,刘剑,李俊娥,等.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估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导线选型[J].高电压技术,2012,38(2).

全寿命期成本控制 篇7

1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

工程管理是对工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对整个工程的系统化的管理思维, 它的整个思维过程包括:建筑工程设计之初的构思、构思完成正式立项、正式开始工程施工、施工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施工完成后的验收、验收完成后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的工程维护、再到后期的工程寿命的终结。如图1所示。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在现代的工程管理中具有很多传统管理方式所不具有的优势。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具有价值观念落后、管理理念难以全面反映工程要求、缺乏全局管理意识等问题。而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却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具体来说, 在价值观念上, 它能意识到传统管理理念意识不到的工程建设的整体性能, 它不再只是单纯的关注工程的经济效益, 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工程的整体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管理理念上, 系统思维更加注重理念的整体性和包容性, 它不再将工程管理分成小点进行单独管理, 而是将工程的各个部分整合起来, 作为一个整体, 站在全局的理念上进行整体管理, 保证整个工程的目标一致。

总的来说,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能够实现工程从设计到报废的整体管理, 能够将设计者的要求更加合理的在工程施工中展现出来, 能够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 更加合理的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并且尽可能的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系统思维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 贯穿了工程管理的始终, 使得工程管理的效率更高,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施工中的资源浪费, 节约了工程成本, 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

2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2.1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理论分析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系统思维在工程中的运用, 为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创造了条件。系统思维要求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管理, 而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便是这种管理思维的具体表现方式之一。它要求对工程从设计到报废都要进行系统的监管。它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和工程的系统环境有着难以分割的关系, 如图2 所示。

2.2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框架构建

我国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是对传统的管理理念的一种变革。相较于传统的分割管理方式, 全寿命期管理更注重对工程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它不仅包括对工程设计思路和理念的管理, 也包括对工程的整体方案及实际施工过程的管理, 同时还包括对施工完成后的工程维护及后期养护的管理, 是真正的全寿命期的管理, 包括了工程“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的管理。当然, 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 对工程的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 对工程的质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虽然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有着整体的统一的管理理念, 但是在框架构建过程中, 还是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要在保持整体管理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的过程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方法, 如在工程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运行、工程报废等不同的阶段, 都要有具体的可操作的管理方法。但是实行这些管理方法的前提是要有统一的管理目标, 要有整体的全过程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框架得以建立。

2.3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涉及面较广的管理工作, 对于工作人员来说, 协调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工作, 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做好了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工作, 才能真正实现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在具体的协调工作中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 对工程的整体性的协调。工程管理系统思维要求在工程管理中要将工程看作一个整体, 对其进行全寿命期管理, 因此, 做好工程的整体性协调, 使具体的各个阶段的管理都有着统一的管理目标, 达到整体与部分的协调, 是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内容之一;其二, 工程目标的一致性的协调。所谓一致性, 并不是指所有的阶段的管理方式的一致, 而是指允许管理方式的差异性, 只要求保证管理的整体目标的一致性。无论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多么不同, 无论管理阶段的差异有多大, 只要保证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部分的管理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一个整体管理目标, 都运用了系统管理思维实现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 达到了工程目标一致性的协调;其三, 工程系统结构的协调。每一项整体的工程都有着系统结构, 而系统结构是否合理影响着工程管理的效率。要做好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 需要实现工程系统结构的协调。在保证工程整体目标的条件下, 协调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整体与部分, 尽可能使部分适应整体, 整体决定部分, 从而实现整体与部分结构的协调, 最终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

3 结束语

总之, 在当下的工程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要提高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 使其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 还需要转变我国的工程管理理念, 不断改进我国的工程管理方式, 将系统思维运用到工程管理中去, 对工程的决策阶段、运行阶段、验收阶段、收尾阶段进行系统化的管理。而要进行系统化的管理, 目前的主要管理方式为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要求对工程的各个管理阶段进行协调管理, 做好部分管理与整体管理目标的协调工作, 并且建立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框架。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将系统思维运用到工程管理中去, 实现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 进而提高工程的质量, 推进我国的建筑工程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莉, 刘竞文.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方案浅析[J].城市建筑, 2014 (33) .

[2]刘永建.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探讨[J].房地产导刊, 2014 (34) .

全寿命期成本控制 篇8

设备台账管理是生产单位设备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所以详细的设备台账记录是设备运行、维护、检修、改造的依据, 要做好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设备台账管理系统。传统的台账系统, 主要以单机存储为主, 各设备台账之间以单个文件形式存在, 并且以记录种类为主线, 各类记录之间没有关联, 台账整体比较分散, 无法集中反映某台设备或某个系统的运行水平和设备健康状况。本文根据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设备全过程管理理念的要求, 对设备台账系统进行更新和完善, 建立一套全寿命周期的设备台账管理系统, 以满足现代化设备管理的要求。

1 传统台账系统及存在的弊端

本厂传统的设备台账记录, 是以台账记录种类为主线, 以文件夹目录为结构, 各记录相对独立, 虽然各种记录都比较齐全, 但是分布比较分散 (如图1所示) 。就好象一个人去看病, 每个科室都对他做了详细的记录, 但这些记录都是分散保存在各个科室的医生那里, 下次他再想了解以前检查结果的时候, 他需要到各个医生那里去查阅, 结果可想而知。这种设备台账系统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

1.1 服务器数据管理空难

随着时间的延长, 服务器中的目录越来越多, 数以亿计, 想要在如此繁多的目录和文件中查找数据是难上加难。同时, 目录文件是各个用户在各个时期建立的, 无法及时、准确、快速的确定哪些目录或文件是不再使用的垃圾文件, 造成清理垃圾文件工作难于进行, 磁盘空间被永久的占据。

1.2 服务器目录权限管理困难

由于用户之间交换数据是无法避免, 在互相拷贝数据、共享数据的过程中会造成目录的权限管理混乱, 使不应该具有更高权限的用户获得了更好的权限, 可能会泄露公司的敏感信息。

另外, 新员工入职之后, 公司需要为新用户设置种类繁多的权限, 稍有遗漏, 可能会给日常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3 服务器扩展容量困难

无论配置再好的服务器, 其可用的存储容量是有限的, 当服务器需要更多的存储容量时, 增加服务器的存储容量同样存在很大弊端。

1) 已有信息的转存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 被替换下的储存介质的合理处理相当耗费人力和物力。

3) 用户所需容量达到服务器极限容量之后, 更新服务器也同样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1.4 关联性差查找困难

台账各板块之间没有做到无缝连接, 各记录相对独立, 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传统的台账系统虽然也在各记录之间设置了关联, 但是由于关联字段不能一一对应, 使得台账记录查找困难;由于各记录之间关联的不完善, 各台账记录添加比较繁琐, 每次输入内容较多;由于各记录相互之间不能关联查询, 台账系统不能很好的反映出某台设备的实际状况, 致使设备台账流于形式, 没有太大的实际指导意义。

2 全寿命周期设备台账及业务流程的规划

2.1 需求分析

鉴于传统台账存在的问题, 开发以设备为主线的设备台账管理系统, 所有台账记录以设备为主体。设备规范是设备台账记录的基础, 其它各记录均在此基础上衍生, 相比于传统台账系统, 应着重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 台账的建立思路清晰, 以设备为主线, 各记录以设备编码或系统内部编码相关联, 形成一个网链状的结构。

2) 台账记录填写方便, 减少填写记录时查找设备规范的复杂过程, 简化台账记录填写的流程, 节省填写人员的时间。

3) 要求台账查阅方便, 只要查找到相应设备, 与其对应的各种记录可轻松调取, 避免以往查询台账的东拼西凑。

4) 每台设备的各种相关记录应清晰、明白, 台账能直接反映设备的基本状况、常用备品备件情况、设备检修履历记录、备品备件更换情况、定期工作标准、定期工作记录等, 可以直接反映现场的生产实际。

2.2 开发和运行的环境要求

系统开发的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 Sp2。

编程环境:Dreamweaver、Front Page、Note Pad。

数据库:SQL Server 2000数据库。

系统开发的硬件环境:

CPU:Inter P4 3.0 GHz

IIS:6.0

内存:2 GB

硬盘:160 GB

以上是当前比较流行的系统配置, 所以在此环境中进行系统的开发。

系统运行的最小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 sp2及其以上操作系统。

软件平台:IIS6.0。

浏览器:IE6及其以上版本浏览器, 或者内嵌IE内核的其他浏览器。

数据库:SQL Server 2000数据库, 本地或网络数据库服务器皆可。

内存:1 GB及其以上。

硬盘:最少40 GB。

2.3 系统业务分析

系统实现的目标是做到设备台账齐全, 记录有迹可查, 实现无纸化办公, 降低办公成本, 实现双增双节, 并借助网络信息化手段, 实现网络监督和资源共享。

1) 包括设备规范、备品备件、维修履历、定期工作等。同时通过用户权限设置, 达到分级控制、权限到人、动态管理[1]。

2) 要求前台网站和后台管理系统的友好交互, 前台网站有到后台管理系统的登录口, 后台实现对前台网站信息的动态维护 (如图2所示) 。

3) 要求能根据需要形成所有的电子表格, 并实现在线的添加、修改、删除、查看和分类检索的功能。

4) 可以定义简单的工作流程, 即工作的流程步骤可以重新排列组合, 流程重新定义后系统能够自动适应。

5) 数据库中保存所有的数据, 所有工作记录数据表的结构以实际工作记录表格为主要依据, 再加入一些系统设计所必须的字段 (如记录id号) 、用以查询索引的字段 (如党委id) 以及权限控制所需字段 (如修改标志) 等。

6) 系统要具有安全性[2,3]。登录系统采取验证码机制, 且设置IP自动锁定功能, 5次登录失败后对本机IP进行锁定, 到时间后自动解开;数据库中用户密码采用md5加密技术进行加密;对所有管理页面进行权限验证, 防止盗链;采用三层构架, 实现控制程序和数据库分层管理;实现分级管理, 分级授权;通过用户私有变量session () 值来保存用户信息, 防止cookie漏洞注入;在所有页面接收表单的过程中加入防注入机制;在上传文件的设置中, 对文件类型进行限制, 防止上传程序文件;对SQL数据库进行定期自动备份。

2.4 结构模型建立

为满足以上几点要求, 设计台账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 根据该模型, 台账系统应重点包含以下内容:

1) 设备规范:名称、编号、规格型号、生产日期、购入日期、生产厂家、使用年限、专责人等。

2) 常用备品备件:规格型号、材质、储备定额、生产厂家、采购周期等。

3) 维修履历记录:

(1) 计划检修记录:检修时间、检修类别、检修项目、备品备件更换情况、不符合项及处理情况等。

(2) 故障维修记录:日期、故障内容、故障原因、维修记录、维修人员等。

4) 定期工作标准:定期工作项目 (定期试验、定期测试、定期检验、定期维护、定期轮换、定期给油脂) 、定期工作周期、工作内容、方法、标准等。

5) 定期工作记录:定期试验记录、定期测试记录、定期检验记录、定期维护记录、定期轮换记录、定期给油脂记录 (工作项目、定期工作周期、工作内容、方法、标准等) 。

2.5 数据库设计

SQL Server使用集成的商务智能工具为用户提供了更高级别的数据管理, 其不仅可以有效地执行大规模联机事务处理, 而且可以完成数据存储仓库等许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基于SQL Server的优点和实际操作要求以及考虑数据的安全性问题, 本系统选择SQL Server作为数据存储的数据库。

在表的设计时遵守3NF规范, 即每个表仅包含原子属性, 即不存在传递依赖或者部分依赖的属性, 以及其他表的外键字段, 当不是原子属性时则按需进行分解, 比如存在传递依赖时, 或者存在部分依赖时, 都需要将这些属性按需进行分解。表与表之间的关系通过外键相连接, 如图4所示。

数据表中存储的属于与外部的应用程序通过数据接口产生联系, 以数据来驱动数据的流动, 这种方式比硬编码的方式在许多应用策略发生变更及进行数据维护时都会方便很多, 极大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健壮性和灵活性。

设计数据表时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 将某些数据字段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变更提前考虑到字段的定义中。例如总数字段、ID编号字段等, 要提前考虑经过长时间运行后该字段会不会超过当初设计的长度。

每个表里都有一个系统日期的字段, 跟踪每条记录的时间, 方便显示最新消息以及日后查错。

所有数据表命名规则是使用数据表中文的拼音字头, 字段命名基本上也是使用中文拼音字头。

2.6 业务流程

全寿命周期设备台账管理系统, 业务流程如图5所示:

用户登录之后, 系统自动判断用户身份, 若为生产人员, 系统根据其所在专业和班组和设备专责情况, 显示相应的设备列表。同时, 定期工作管理系统判断该用户近期 (时间可设置) 是否有需要完成的定期工作, 有则自动显示列表。在设备列表里, 用户可选择某台设备, 查看其详细信息, 系统可自动调出 (也可根据需要, 由用户手动调用) 该设备的定期工作、检修履历、备品备件等信息。

2.7 系统设计

使用B/S架构, 在客户端只需Web浏览器即可, 而无需安装其他的任何应用程序, 系统中的程序及数据都存储在Web服务器上, 对客户端自身的软、硬件要求低, 减轻了客户机软件更新及维护的成本。同时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并且可以跨平台操作, 在Windows、Linux等系统中都可以正常使用, 客户端显示如图6所示。

采用DNA三层架构技术, 将系统分为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业务处理层。用户界面层用于向用户显示需要的数据结果、收集及规范化用户输入的数据, 为用户提供了一种交互式数据操作界面。业务逻辑层主要负责业务处理规则、实现系统业务处理流程、以及用于处理数据业务处理层交互的数据, 对数据业务处理层进行逻辑处理。数据业务处理层主要负责系统中底层文件及临时文件的访问, 包括数据库系统、二进制文件、文本文件、XML文件等等, 同时管理数据库中数据的交互访问, 包括读写数据库相关表的数据。本层是对原始数据的操作层, 是为业务逻辑层或用户界面层提供数据服务[4]。

3 全寿命周期设备台账管理系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由于台账以设备为主线, 因此要求设备信息表里包含设备能涵盖现场所有设备, 避免出现真空, 设备信息尽量齐全。

2) 对于一些管道、阀门、开关柜等设备, 可以小系统为单位, 并尽量避免范围过大或过小, 比如, 错误:1号吸收塔供浆管路;正确:1号吸收塔A路供浆管路系统。

3) 台账设计初期要尽量考虑周全, 充分调研, 掌握现代设备管理台账的最新模式和技术, 力争做到一次成型, 永久使用, 避免因变动造成生产人员的重复性劳动。

4 结语

台账系统的完善与否直接反映设备管理的综合水平, 台账系统的开发不但要综合考虑前期设备管理的经验和当前设备管理的实际需求, 还应充分考虑未来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一套好的台账系统, 不仅要符合现场生产实际, 方便查询和储存, 更要在降低生产人员工作量方面起到好的作用。但是, 台账系统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 尤其是初期基础资料的积累, 一旦台账系统步入正轨, 填写和使用就会非常方便, 对生产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来说, 可谓一劳永逸。

参考文献

[1]龚小勇.关系数据库与SQL Server2000[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郭瑞军, 李杰.ASP数据库开发实例精粹[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3]雷钧.基于WEB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5.

全寿命期成本控制 篇9

1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概念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一种对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过程, 具体来讲它包括决策阶段、建设阶段、运行阶段和收尾阶段。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具有开放性, 能够考虑到影响工程开展的内外因素, 对目标设计可行性、施工、运行维护进行细节的研讨, 寻找有利于工程的最佳方式。此外,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运用可以对环境的变化做到及时的观测, 有利于我们认识到工程全寿命期的发展规律。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主要强调的是工程系统的全局性, 在各个子系统具有差异的前提下, 对工程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综合功能和结构合理度上进行分析, 力求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整体提升。因此, 在该理论的指导下, 我们对子系统的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 通过寿命期动态变化规律, 完成工程管理方面的延伸和创新。

2 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

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是以工程建设中的质量为管理的重点, 在合理的进度下, 尽可能的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支出, 保证效益的最大化。在管理手段上主要通过财务软件进行财务上的控制, 以及运用网络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的统计与核实, 保证工程中不会出现较大的技术问题和安全隐患。在这种管理思维下, 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以工程建设效益和效率为核心的思维观念下, 容易忽略工程在运行和维护上出现的问题。对工程只有短期的规划, 而没有长远的考虑, 这就会造成工程缺乏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保障。面对现实因素, 在工程的运行阶段有可能面临系统维护和更新改造。由于缺乏对工程后期的考虑, 将会缩短工程的寿命。

除此外, 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在包容性上有所欠缺。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 不能够实现对环境、人员安全上的保护。作为工程的管理者要站在全局性的角度思考问题。但是, 就我国工程管理的现状来看, 很多管理人员仍然从局部利益出发。因为眼前的微小利益而放弃了工程实施的整体性目标, 无法发挥工程本身的巨大作用, 降低了工程本身的价值, 从而影响到对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

3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下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3.1 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分析

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下, 我们认为工程是指人类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对大自然进行改造和利用的过程。它通常包括对建筑物、设备和软件上的应用, 同时对工程质量、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专业的改良和设计。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工程建设与工程全寿命期有着相互的联系, 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系统环境是指在工程全寿命期中, 集合所用可以对其产生影响的内外部因素。每一个工程都会在一定的系统环境中进行, 在工程全寿命期的作用下, 工程系统的完事需要系统环境的支持, 即提供土地资源、工程材料、技术设备等, 这些为工程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先行条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工程系统在运作的过程中, 也会对外界环境进行一定的破坏, 即会产生工程废弃物等问题。

3.2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架构

在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架构上, 是以工程的策划据测、规划发展、工程施工、运营维护和后期监管为主要方向, 站在高层管理者的角度构建工程的整体规划的, 具体思路如图2所示。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在研究工程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上, 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目标, 对工程的技术水平进行创新, 推动工程的科学化发展, 加强工程的生命力。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对工程寿命其各个阶段进行细致化管理, 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工程的实际寿命进行分类。工程管理本身也可分析前期计划、中期运行和后期完善的几个方面。在管理内容上, 可以按照工程决策管理、工程投资规划、工程技术监督、工程质量监控等诸多方面进行。另一方面, 我们可以从工程全寿命其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方式入手, 对工程的每一个阶段进行监督。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注重建设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问题, 还要对社会效益进行衡量。除此外, 在推进工程建设期的过程中, 还要注重工程的运行和维护。在保证工程全寿命期的稳定运作下, 可以对工程资源进行优化, 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针,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再利用。工程全寿命期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手段, 站在全局的角度为工程的长期发展提供建议, 在历史的考验下实现自身的价值。

与此同时, 工程系统全寿命期也会从基本规律方面进行研究, 构建工程全寿命期的价值体系, 需要结合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两者的有效配合, 能够运用多种管理手段进行工程的全面监测, 对系统的要素、价值、环境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因此,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理论是新时期工程管理的必然产物, 能够将工程管理体系提高到新的层面。

3.3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 实现对工程全寿命期的协调管理是十分关键的。相对的, 工程管理系统思想能够在系统差异化的条件下, 对工程进行结构上的统一规划, 从功能的实现上进行整体的布局。

目标的一致性协调, 需要各个分系统服务于工程的总体功能。各个系统的完善可以实现工程总体性能上的最优。因此, 保证目标的一致性, 在面对分歧和矛盾的时候可以得到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为工程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结构的合理性协调, 需要我们理清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哲学思想下, 认识到整体与部分具有相互制约, 相互发展的联系, 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好实际问题。改良工程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 可以减少系统内部存在的矛盾, 优化工程。工程的开展通常伴随着各种问题, 消减内部阻力, 能够节约资源, 实现高效率的运作。

功能的整体性协调, 是指我们要尽可能的保证工程在运行过程中的完整性, 不能因为内外部条件的限制而出现分裂, 这对工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 我们要对工程进行整体性的协调, 这主要表现在对功能配置和产出能力的调试上。既不能包庇工程中的问题, 也不能听之任之, 要实现工程局部作用和整体作用的协调, 需要我们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调节。

4 结束语

把握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规律, 能够实现工程全寿命期最优的总体目标。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理论能够为工程的管理者和具体方案的执行者提供参考的依据, 掌握该理论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企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能够为我国的工程管理的发展提供方向。在先进的理念下, 运用科学技术, 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最大效用, 考虑到工程的后期发展, 能够现实我国工程管理上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李莉.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江西建材, 2015 (3) .

[2]黄奕.清洁能源发电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0 (6) .

[3]胡道生.刍议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城市建筑, 2014 (3) .

全寿命期成本控制 篇10

地下管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城市规模巨大而复杂的地下管网系统急需运用动态管理的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等功能,在管网信息化管理中采用GIS技术是城市地下管网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地下管网工程由于其建设本身的特殊性,从全寿命的角度对其进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国内针对地下管网全寿命期管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和应用都还不成熟。

2 系统目的

基于GIS的地下管网全寿命期管理系统是基于GIS技术开发的,在GIS可视化的界面中,从全寿命期管理的角度,实现将GIS应用于地下管网全寿命期的集成化动态管理。系统根据地下管网工程的特点,分别建立规划设计阶段的管网设计审核模型,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投资的动态管理系统,运营阶段所需的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决策系统,以及终结阶段的地下管网寿命报警系统等,以实现地下管网系统整个生命周期的动态、集成化管理。

3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总体设计要点

1)贯彻全寿命期的思想,系统设计应从管网的勘察设计、施工建设、使用及管理、维护,直至最终被废弃或更新的全过程进行考虑。2)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系统的开发平台。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本系统设计的核心技术和实现基础。3)系统覆盖了地下管网管理的整个寿命周期,其管理目标和方法与传统单一的运营或建设管理有很大不同,功能要求也与普通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有很大差异。4)注重业主和用户需求,采用开放性的面向对象开发技术,达到人机界面友好,系统直观、操作简单、易于理解,实用性、可靠性强的目标。5)针对数据的多源性和异构性特点,制定相应的数据汇交标准和要求,设计统一的技术规范,以标准化的数据提高系统的通用性。6)利用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建立多用户环境下数据输入和共享机制,提供互联网发布、远程图形下载等功能,并保证与图文办公系统有良好的衔接。7)系统采用开放式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数据备份机制,数据可动态更新,保证系统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8)采用自上而下的开发模式,坚持科技创新,保证技术的先进性。但也要兼顾经济效益,以适合项目的实际情况为原则。9)树立以数据为中心的思想,建立规范化的数据加载和更新作业流程,提高作业的自动化和规范化程度,为系统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10)系统应通过各项功能设计达到辅助决策的目的。

3.2 系统总体框架结构

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和阶段划分,整个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规划设计信息管理子系统、施工建设信息管理子系统、运营维护信息管理子系统,系统总体框架图见图1。

4 系统实现

4.1 数据源及系统环境

系统的数据来源有工程背景,需求数据,工程测量数据,规范标准数据,设计数据,技术文档,空间、属性数据,费用、进度数据,公文文档,变更数据等。

系统开发方式为组件式GIS的集成二次开发;利用MapX组件作为系统开发平台;空间数据处理采用MapInfo Professional;以Visual Basic 6.0为编程语言。

4.2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由于数据格式和性质的不同,系统的数据库分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文档库和评价分析模型库。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地图底图要素的数据和管线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表示管网的空间位置或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表达了管网的几何定位特征;属性数据表达了与几何位置无关的属性特征。

文档库包括各种合同文件,各种标准、规范,工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及处理结果,各类报表和变更情况报表的记录信息,以及投资、质量管理记录等。

系统通过关系数据库来定义及管理数据。系统通过建立新的分类编码体系,将各阶段复杂的属性和空间信息进行有效分类和管理,有效地解决了信息冗余和动态更新的问题。

评价分析模型库包括数据统计、费用、工程量计算、预测报警、设计审核、工程方案评价分析、质量评价等应用分析模型,数据结构流程图见图2。

4.3 系统功能设计

1)数据管理:主要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输入、编辑以及数据转换等。2)信息查询:实现管网各项信息的查询和管线、节点的属性和信息的显示等,提供空间查询、属性条件查询、属性数据关联查询检索、复合查询等功能。3)三维可视化:生成横断面、纵剖图和管线三维图等,实现可视化管理。4)统计分析:设定条件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各类统计图或表格形式显示;同时还包括缓冲区分析、空间拓扑关系分析、最短路径分析等。5)图文互查:图形操作、图层管理、实现图文的相互检索。6)动态更新:实现系统数据的实时性和完整性、数据可动态更新。7)安全预警:根据各管网原始数据和维修使用周期等内容自动计算系统安全,并给予提前警告显示,以提醒及时进行维修改造,避免发生事故。8)爆管分析:根据事故发生地点及时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和救护措施。9)数据输出:与图文办公系统结合,使用户不仅可将图形在打印机或绘图仪上输出,也可将图形转换为栅格图像,转存为某一格式的图像文件。10)网络发布:实现地下管网信息的互联网发布和公示功能,提供图形远程下载功能、权限管理设置等。11)数据共享:通过多用户环境下数据质量、数据版本和数据安全的控制机制,使不同的用户在相应权限内可以同时访问利用网络数据库中的信息。

4.4 系统用户界面设计

友好的用户界面是整个系统及各个模块的调度中心和人机交互的场所,它屏蔽了用户对各模块的直接操作,无需对各模块的程序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只需通过要素如菜单、对话框、复选框、文本框的操作,就可将系统处理分析过的图形、数据报表、文字报告、数字数据以用户可识别的形式按类别和区域显示出来。

本系统用户分为四方: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和监理方,通过对用户进行分级管理和用户权限制既可以增强系统安全性,实现系统安全保障的功能,又可以实现系统功能的针对性和阶段性。

5 结语

基于GIS建立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虽然已有很多成功的范例,但本系统始终将全寿命期管理的理念贯彻其中,从项目全寿命的角度进行整体系统的设计、优化和协调,从而实现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的目标,这在国内尚属首例。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制度的有机结合,是工程发展的趋势。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地下管网工程管理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摘要:将GIS技术和全寿命期管理理论相结合,建立应用于地下管网管理全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工程实际详细介绍了系统设计要点,为用户提供了先进、可靠的地下管网全寿命期管理平台。

关键词:GIS,全寿命期管理,地下管网,子系统

参考文献

[1]虞歌.基于WebGIS的城市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4):97-98.

[2]张月妹.基于GIS技术的环境监察信息系统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2005(2):132-133.

[3]黄少华.基于GIS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调度监管系统[J].人民长江,2007,38(9):241-245.

[4]蔡兵华.基于GIS的城市旅游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山西建筑,2008,34(27):348-349.

[5]叶芳毅,朱思蓉.基于GIS的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J].人民长江,2007,38(10):35-36.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探析 篇11

一、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概述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就是建设项目从构思到拆除的全寿命过程, 主要可以分为项目决策阶段、项目建造阶段 (包括设计和施工阶段) 、项目使用和维护阶段、项目拆除阶段。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是基于全社会的角度, 在建设项目的寿命周期内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公众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就是对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评价以作出决策和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是目前和未来国际建筑业市场较为流行的一种以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 兼顾建设者和运营者的利益为目标的决策与控制方法。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与传统的建设项目成本不同,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把建设项目整个寿命周期建设项目成本作为成本管理的对象。传统的建设项目成本只关注建设期成本控制, 全寿命周期成本不仅关注建设期成本控制, 还要关注建设项目运营维护阶段及拆除阶段的成本控制。

2、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发生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是建设项目各个阶段成本的积累。各个阶段成本具有各自的特点, 从成本内容、成本控制措施、成本主体、成本在寿命周期的地位等都有各自的特点。建设项目各阶段的成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寿命周期成本等于各个阶段的总和。但寿命周期成本并不是各个阶段成本的简单相加, 特别是前一个阶段发生的成本往往影响后一个阶段所发生的成本。

3、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与传统的建设成本即工程造价的一个显著不同点是多主体性,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设及的主体较多, 包括企业、社会、消费者等。

二、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目标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 其具体目标是:

1、实现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持续改进。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是找出全寿命周期成本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和主要的影响因素, 通过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寻找改进途径, 从而实现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持续改进。

2、实现“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统一。与传统成本控制相比,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不仅要实现工程造价最低, 还有实现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对环境的破坏最小、经济上最优、社会上最合理。因此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目的不仅仅是寿命周期成本最低, 而是在实现生态要求下的成本最低, 实现“经济、生态”的协调均衡。

3、实现建设项目寿命周期内全社会成本最低。建设项目寿命周期成本控制不仅仅关注投资者或建造者的成本最低。而要使各个涉及主体即企业、社会和消费成本最低, 也就是实现建设项目寿命周期全社会成本最低。

三、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控制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控制是一个有机整体, 是一种动态的、协调的控制, 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 不同阶段的风险来源, 应有不同的成本控制措施, 控制的重点应是决策阶段。

1、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

(1) 选择适宜的咨询机构。通过招标或其他途径选择资信良好、报酬适中的咨询机构, 委托其进行项目的前期咨询策划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是全寿命周期成本决策阶段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

(2) 科学编制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是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源头, 要在项目的规模、方案和进度计划等进行研究并初步确定的基础上, 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编制, 做到基础资料完整、依据充分、估算准确。

(3) 提高可行性研究的深度。可行性研究应在初步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全面深入的市场调查、分析、预测, 坚持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可靠性和实事求是原则, 对项目成本的市场、技术、资源、工程、投融资、配套设施、社会及环境等风险因素进行充分的研究, 并提出风险对策, 以及早防范和尽力减少成本风险的发生。

2、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1) 招标选择设计单位。设计招标是设计阶段成本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引入竞争机制, 采用设计招投标选择有实力的设计单位, 通过设计方案竞选方法选择最优设计方案, 招标文件的设计要考虑合理的建设项目寿命周期成本最低, 科学设置评标办法。

(2) 重视设计审查。审查项目设计编制的合法性, 审查投资规模、生产能力、设计标准、环境影响等和原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相符, 设计概算编制是否合理、完整, 是否控制在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内。

(3) 推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控制项目成本的有效手段, 通过成本分解和工程量控制的途径, 强化设计人员的成本风险意识, 有利于处理好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 克服“三超”发生。

3、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1) 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执行合同条款, 编制成本计划, 规范工程进度款项支付, 实行动态管理, 把好结算支付关;控制工程变更和索赔事项, 加强沟通, 及时化解纠纷, 降低财务成本风险。

(2) 抓好施工和材料设备招标工作。深化招标文件编制, 合理选择发包方式和发包范围, 对施工中的成本风险应有预见性, 设置的专用条款应能有效规避和转移成本风险。

(3) 发挥工程监理作用。监理工程师不仅负有质量、工期的监理职责, 更负有成本控制的职能, 因此要充分发挥监理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建立一套切实可行、完善的监理工作机制, 通过实施工程监理对每一项工程进度成本的控制或对每一个具体目标的控制来实现对项目周期成本的控制。

4、项目运营阶段的成本控制。

(1) 提高项目运行效率。根据项目的特性, 选择合理的项目运行模式, 减少设备闲置, 及时维护、改造、更新, 保持项目的正常工作状态, 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发挥它的功能, 从而提高项目的运行效率。

(2) 重视运行成本管理工作。运营阶段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包括水、电、煤、气等, 必须考虑原燃料价格成本, 注重能源的节约;重视运行中的人力、物力等成本管理工作, 努力降低运行成本;采取有效措施, 规避政策变动、市场波动对运营所带来的成本风险。

(3) 减少环境污染。项目运营阶段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及噪音, 对环境影响较大, 必须加以有效的处置, 降低环境影响带来的成本。

5、报废回收阶段的成本控制。

(1) 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废弃物处理方法要得当, 要不断提高废弃物回收处理的水平, 做好拆除、收集、运输、处理各阶段的衔接工作, 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

(2) 做好资源的回收处置工作。报废回收阶段对建筑废弃物要进行回收利用, 区分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予以分类回收, 分别处置, 减少资源浪费。

上一篇:脐橙高产栽培技术下一篇:治疗皮肤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