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寿命信息管理

2024-07-24

全寿命信息管理(共12篇)

全寿命信息管理 篇1

1 前言

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信息的集成管理是车辆装备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装备保障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 车辆装备正在由传统的重使用、轻信息, 重分工、轻集成的管理, 向以质量信息数据库为依托, 运用关联规则、粗集理论、分类发现、聚类发现等分析工具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现代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管理发展。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信息管理在设计、生产、使用与维修过程中的充分高效传递与利用已成为全寿命管理的核心之一。而车辆装备全寿命周期质量信息集成管理应当是一个快捷和高效的运作系统。本文将结合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管理过程, 阐述构建质量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对质量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的构成进行初步的探讨。

2 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信息管理的现状

车辆装备质量管理是在车辆装备全寿命过程中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活动。为此, 就要在车辆装备科研论证质量管理、车辆装备生产质量管理、车辆装备配发质量管理、部队装备使用质量管理等方面及时反馈车辆装备质量信息, 促进车辆装备质量的持续改进。其质量信息的集成管理是系统运行的前提基础。目前, 质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滞后于硬件设施的建设, 对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制造、使用、管理脱节, 造成数据质量低下, 严重制约了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信息资源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成为车辆装备质量信息化建设中的瓶颈问题。同时,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 大部分车辆装备质量信息未得到利用而成为垃圾, 其保管、维护的成本占了相当大的质量管理资源, 装备的有效追溯始终难以体现。明显地影响了工作效率, 导致资源浪费, 在车辆装备使用和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成本增加和效率降低, 难以满足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信息管理的需求。

3 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动态信息模型

3.1 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动态信息平台的构成

传统的车辆装备质量信息获取主要局限于产品的设计、生产检测与部分使用阶段, 生产与使用脱节, 质量信息收集不全面, 收集的信息也无法实时传递, 其质量信息的获取方式一般都采用手工记录, 并采用单一保管模式, 不能适应现代质量管理科学和车辆使用单位对质量信息管理的要求。现代光电技术、图像识别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查询系统的完善与便捷, 为构建车辆装备全寿命整体系统质量信息集成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系统大致由信息收集、集成技术、数据分析、质量信息管理中心等模块构成, 采用分层结构, 核心为质量信息中心, 七大信息平台通过网络平台与质量信息中心相连。将车辆装备全寿命周期分为3个阶段:科研生产阶段、使用维护阶段、退役报废阶段。七大信息平台为:设计工艺管理信息平台、制造过程信息平台、装备使用信息平台、装备管理信息平台、装备维修保养信息平台、装备退役报废信息平台、系统联调测试信息平台, 如图1所示。

3.2 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信息动态模型

模型是为了理解事物而对事物做出的一种抽象, 是根据研究目的而做出的系统本质方面的表达, 它以各种可用的形式提供被研究系统的信息。简单来讲, 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信息动态模型就是反映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信息系统的概况, 是对车辆装备的功能、技术、制造和管理等信息的抽象理解和表示。质量信息应按照一定的程序, 依靠各种运载工具进行传递, 如文件、图纸、表格、声、光、电等。相关机构应根据质量信息的类型, 分别采用统一的表达方式, 进行信息的传递 (如信息反馈单、统计报表等) , 以便整理资料信息。信息的传递应按照事先规定的路线进行, 防止信息的混乱和中断。输入到信息中心之后,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处理, 把原来的信息转换成指令、分析报告等形式, 分别向决策机构和有关责任部门传递。责任部门在接到信息后, 必须按照PDCA (Plan, Do, Check, Act) 循环程序, 研究制定实施纠正预防措施、并将实施结果再次反馈给信息中心。若信息反馈后、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无效果时, 则信息中心负责协调, 协调成功, 则由责任部门实施纠正措施;协调失败, 则提交决策机构仲裁。信息中心应对质量信息, 特别是经过处理后输出的综合动态质量信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显示, 如绘制统计报表、管理图表、印发质量信息月报, 召开质量信息例会等。质量信息的最后归宿是归档, 即按照责任部门质量信息档案管理规定归档, 作为历史资料备查。通常包括: (1) 设计相关信息; (2) 与设计相关的过程信息; (3) 制造过程与开发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4) 使用、维护乃至报废、回收的信息等。因此, 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信息模型从其完备意义上来说, 应包含两个相关的方面: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信息过程链和车辆装备的信息流模型。

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信息的过程链指全寿命周期各阶段与其相关的工作流程, 它反映了车辆装备全寿命周期与其相关的所有行为, 如图2所示。在图2中表达了车辆装备全寿命过程中装备质量信息不断完善的情况, 即各阶段产生的质量信息都会促进前面相关阶段的修正与改进, 体现了装备各阶段质量信息相互作用的概念。同时也表达了由车辆装备不断创新引发的并通过评价来决策是否要重构不适应新装备开发的已有模型、体制和资源等。

在车辆装备整个寿命周期中, 涉及独立的机构有车辆装备使用机构、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机构、车辆装备管理机构、车辆设计机构、车辆生产厂及其配套厂等, 它们分布广泛。在车辆装备设计生产周期中, 车辆的绝大多数设计相关信息由车辆设计机构及厂家设计部门产生, 当车辆装备开始建造时, 车辆生产厂则根据设计信息组织生产, 其间会根据需要从原材料厂购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及从设备配套厂购进所需设备, 因此在设计建造过程中车辆装备的大部分信息由车辆设计机构及车辆生产厂产生, 并且其他一些相关信息 (例如原材料信息与配套设备信息) 也向它们集中, 所以在车辆设计与建造阶段, 车辆设计机构及车辆生产厂是信息中心。而在车辆装备交付时, 厂家则将车辆装备及相关文档移交给车辆装备管理机构, 在车辆漫长的使用过程中, 如何使用、维护和修理等主要由车辆装备管理机构承担, 此时有关车辆的基本状态与维修信息都集中在车辆装备管理机构手中, 所以它们此时是信息中心。图3显示车辆装备全寿命的动态信息流, 图中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信息中心下应包含两个信息中心, 它们之间始终有信息交换。

3.3 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动态信息系统模型的结构

实现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信息集成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在信息技术方面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是: (1) 可利用现有的资产, 现有系统通常都包含对于机构很有价值的东西, 并且替换这些系统的代价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必须集成现有系统, 以便随着时间的推移, 可以在可管理、渐进式项目中分化或取代它们。 (2) 在更高的业务级别而不是较低的函数、方法级别上进行机构间的集成。 (3) 允许动态的应用集成和具有公共业务逻辑的大规模伸缩性。能够根据车辆装备的发展, 低成本地进行系统重构与扩充。 (4) 应满足机构安全方面的限制。而网格作为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比如, 访问基于不同文件系统的文件、动态服务实例创建、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的容错性、系统的安全性等问题。

因此, 在构建像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信息系统这样大规模的信息共享平台时, 采用数据网格比传统意义上采用纯粹的Web Service技术更加完善与现实。同时, Web服务已经逐渐成为新的网格服务标准———开放网格服务架构 (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 OGSA) 以及与之相伴的开放网格服务基础设施 (Open Grid Services Infrastructure, OGSI) 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 我们在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时可以根据需要综合采用网格服务与Web服务相结合, 并且可以利用网格服务中一些高级的协议, 使Web服务可扩展、更安全、更可靠、高性能。

车辆装备全寿命的各个机构通过建立网格节点, 将本机构可以提供的功能与业务通过网格服务进行封装, 再发布到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信息中心的网格节点上供其他机构访问与调用。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信息系统由所有系统内机构的协作环境连接在一起组成, 这一连接在逻辑上是无缝的, 在地域上是分布的。共享信息无论其归属如何, 在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信息系统中是完全透明的。通过预先定义好的网格服务来描述合作双方所需完成的功能、功能之间的时序和逻辑关系, 及功能的外部特性 (如输入、输出等) 。由于这些服务不涉及体现机构核心能力的关键流程和具体机制, 因而在实现共享的基础上充分保护了各系统内机构的信息安全, 如图4所示。

图4显示了网格环境下的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信息系统的宏观上的体系结构。各个接入车辆装备全寿命信息系统的机构安装和部署一台机构信息网格的服务器, 通过互相认可的网络互连。每个机构部署一个目录服务器, 并相互注册, 获取其他机构目录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分布的信息资源由各个机构通过资源目录, 自主进行数据录入、资源注册、权限管理, 同时可以将资源共享给其他具有获取权限的机构。同时, 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信息中心将承担各类信息的挖掘和发布工作。

4 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信息系统集成框架

车辆装备全寿命信息系统是车辆装备制造、使用与保障单位全系统信息集成与共享的平台, 它实现的是全系统的信息共享。对于单个要素来说, 可能参与共享的信息分散在体系内部各个不同的信息系统中, 这就要求各个要素在加入车辆装备全寿命信息系统之前必须先实现本要素的信息集成。适合网格环境下的各个要素内部信息系统集成框架如图5所示。

该框架是一个比较完全的系统信息集成框架。系统内部各信息系统之间通信的数据量通常比较大, 对信息集成的性能相对要求比较高。而无论网格或者Web服务由于采用的数据格式都是XML, 其集成效率相对较低, 因此不太适合系统内部信息集成。在实现系统内部信息集成时, 通常采用性能更好的J2EE、.NET、CORBA平台来实现。在此基础上, 我们可以采用EJB、COM等来实现一些业务逻辑并组成特定的工作流供系统内部使用。最后, 通过使用部署在网格平台上的网格服务和Web服务对这些业务过程逻辑进行更高层的封装, 按照车辆装备全系统体系的要求向制造、使用与保障单位提供特定的业务功能。这种结构既可以满足系统内部信息集成的性能要求, 也可以防止系统的核心业务流程直接暴露在网络上, 保证系统的信息安全要求。

在这里, 车辆装备全寿命周期的各个系统可以参照车辆装备全寿命信息模型中适合本系统的信息视图来构建系统内部信息模型。当然, 由于系统内部需要共享的信息比较多, 通常各个独立系统内部信息模型要比全寿命信息模型更复杂。这样, 就需要各个独立系统开发特定的网格服务或Web服务来实现两个系统内部信息模型与全寿命信息模型间的转换。对于那些信息化程度不高或者不需要实现内部信息集成的个别系统, 可以直接通过网格服务或Web服务对车辆装备遗留信息系统进行访问。

5 结语

车辆装备质量信息集成对于车辆装备的质量管理的决策至关重要, 在实施车辆装备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必须妥善做好质量信息的集成与管理, 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信息管理中, 对指导组织实施和改进车辆装备全寿命质量管理, 从而提高车辆装备应对未来战争的能力有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安邦.基于Web服务的跨企业信息集成框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3, 9 (1) :1-6.

[2]李进华.Grid技术在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情报科学, 2003, 21 (7) .

[3]何戈.数据网格技术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3 (4) :3-13.

[4]田雨华.CALS关键技术及实质的研究[J].电子工艺技术, 2005, 21 (3) :93-97.

[5]钟海青.数据模式的选择与运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60-63.

全寿命信息管理 篇2

电力企业是单一原材料单一产品的资产密集型企业,50~80%的固定资产为电力设备,资产的折旧、设备运行维护维修费用成为电力企业主要的成本支出,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是企业的重中之重。随着电网快速发展,传统资产管理方式设备寿命短、使用效率低等问题逐渐显现,以往职能的资产分段管理模式,各部门的工作目标、范围和侧重点不尽相同,难以统一到一个总体目标上,彼此缺乏沟通协调,欠缺对资产的全过程管理。

通过实现资产的全过程、精益化管理,既是公司转变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基础。电网企业肩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公司面临的首要任务。处理好安全、效能和周期成本三者的关系,在设备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招投标时就充分考虑可靠性因素,将故障成本作为一种惩罚性成本折算进全寿命周期成本,全面分析可靠性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从源头上提高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从而提升输变电设备、配网设备资产的质量并且延长其使用寿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寻找一次投入与运行维护费用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改变割裂二者关系、片面追求一次投资最低的做法,可有效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衔接。它是优化电网资产成本效益的重要手段。

2朝阳供电公司在生产管理、运行管理采取积极措施,发挥设备生命周期的最大服役潜力

2 1以成本控制为核心,提前预测控制事前成本、做好事中成本控制、总结所用资金效率及得失

我们如同保证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能控一样,充分考虑成本控制的问题。一方面,设电网备的生产运行阶段要求在资产形成前期决策过程中必须得到充分考虑,如此可以大大降低规划、设计、招投标和建设等前期阶段造成资产健康隐患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资产运行过程中,基于全寿命管理理念采用的各种管理方法,有助于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

每年我们资金投入前,生产改造规划立项阶段,充分考虑项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将发现的问题考虑清楚、认真分析电网运行的薄弱环节,制定合理可行的改造方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上刀刃上。在设备选型方面我们依据北京市电力公司的技术条件,将一次投入与运行维护费用二者之间充分结合,考虑性价比最优。例如在北京市区110千伏电压等级31.5MVA容量变压器,必须充分考虑其运行环境的特殊要求。我们招标的技术条件中,阻抗电压要求高.低为17 5%;噪音水平60dB(A)/0.3m。如此以来就要求厂家核心材料必须采用优质材料,铁芯必须是优质硅钢片,为了达到较高的磁密度,铁心制作方面必须是高规格,变压器铁芯大决定了磁密度指标优良同时耗材也相应增加;变压器的线圈用材料因此也增大,如此相比,在北京远郊山区噪音水平要求低的变电站,变压器成本能提高将近1/3左右甚至更多。满足技术指标最终导致成本增加是必要的。优质设备故障率低,检修维护运行成本费用少,设备的全寿命周期长。又例如,我们深入贯彻“主网稳定,配网可靠”的思路,在厂站布局设计方面积极推行典型设计,配网管理中积极推行“五统一”,减少运行人员的工作难度,减少误操作的发生,

在资金批复后,在电网运行方面中,我们科学调度,合理安排运行方式,对电网认真梳理、编制朝阳电网的运行方式分析报告,充分保证客户的电能质量;在生产和运行管理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事中成本控制。每年在大型技改、专项工程后认真核对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改造后的效果,为下一年度电网生产改造建设提供依据。

2 2生产和运行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

朝阳供电公司加强设备防雷、防污闪、防鸟害、以及业扩工程接入电网设备的技术监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成立生产指挥中心健全公司应急管理体系。初强势启动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配网故障率工作,目前完成了变电处和三个供电所的整合工作。开展了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制订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典型工作票、典型操作票,深入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积极推进状态检修和带电作业,开展专业培训和技术比武考试。年初修订可靠性和无功电压管理制度规定、认真梳理完善GIS、PMS可靠性等数据库等设备基础数据和台帐,科学运用管理手段指导基层工作,加强考核和奖励力度,形成激励机制,同时积极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2 3降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总体成本实例分析

首先从主网入手,以变压器、开关柜为代表其LCC成本构成和特点如下:

以变压器为例:借鉴大北窑变电站3台主变情况,目前的运行年限是,延长5年两次测算就LCC、EUAC查变压器故障掉闸、检修、试验情况,每年该站变压器都正常运行,可以认为无故障成本,按照规程进行预试,检测成绩合格。

大北窑德国制造31500KVA有载调压变压器3台目前运行良好,根据20年记录,变压器运行未发现异常。按照20年折旧报废假设,今年正好应更换。如果继续运行,目前同类型中国国内一线厂家最贵的价格应在650万人民币左右。节省了设备购置费650*3=1950万资金。

按照33%的设备购置费考虑,工程费用至少为640万,根据前生产的变压器残值已经达到原值100%,报废成本、残值收回资金应在至少等于主变原值价值(不考虑进口关税等因素,当时该站设备为国贸投资移交北京供电局运行管理),并且测算再运行所创造的价值(负荷.电量.电费)。

3台变压器110KV侧电流按照50%测算165A* 50%一83A

有功电量:83A * 110KV * 1.732 * 24(小时)*365(天)*10(年)=13852 32816 KWH

假设每度电单价0 5元,电费收益为692616408元,至少收益将近7亿人民币电费

假设新换变压器10年折旧的费用975万

折旧计算单台:650万*(1- 5%*10) =325万,3台折旧975万

假设将运行年限由20年增加到30年,至少节省资金为:

1950 640 69261.6 975=73126万

浅谈供电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篇3

关键词: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供电企业

一、 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趋势

全寿命周期管理对供电企业的重要性全寿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Management LCM)强调对产品全寿命发展过程实施持续不断、协调统一的管理。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很多步骤的综合结果,主要的过程包括:对于风险的分析,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以及内部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最后还包括对上述各种活动的监督以及管理。因此这些步骤共同构成了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主要过程。例如,企业在实施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企业自身的资源有个详细的了解,供电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以及与同行业不同供電企业的优势和劣势的比较。信息的沟通和共享则是在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实施阶段所涉及的,全寿命周期管理需要不同部门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因此需要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从而最后保证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有效实施。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员工的优势,产品优势,技术优势等方面。员工方面,由于供电企业成立时间较长,供电企业有很多老员工,一方面来讲,形成较好的供电企业凝聚力,反之,由于没有引入新鲜血液,即新员工。因此供电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阻力。技术优势是产品优势的先决条件,只有有了先进的技术,供电企业才能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近些年来,电力行业的技术变化速度日益加快,如果供电企业不能够投入资金引入新的设备,就不能满足客户日益提高的标准需求。由于供电企业公司设备老化,管理制度滞后使得供电企业运营成本较高。供电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不能够很好的适用市场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供电企业的利润成本高。所以越来越高的标准和未来新能源的发展趋势要求供电企业引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以降低运营成本,以实现供电企业利润的增长。因此供电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短板及措施建议

供电企业本身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加强技防。对于规划设计阶段,全寿命周期管理既是强调实施持续不断、协调统一的管理,综合考虑各个阶段的问题,保证各个阶段的活动前后衔接,所以在规划设计阶段不仅要考虑供电企业设备的合理使用,也要考虑后期的易于管理等方面,这样才会更好的使用全寿命周期管理以保证企业的合理发展,在工程建设阶段,企业应使用可循环高质量的建筑设备以及器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供电企业有序的运营。在后期处置阶段进行调研汇报制度。

三、完善各阶段管理方法

首先,合理的经济效益评价对于供电企业引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优秀的员工和管理人员必不可少,为了合理的实施经济效益评价,可以通过在各个层次实施经济效益评价以合理的进行寿命管理。那么对供电企业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供电企业的竞争优势,还能够建立良好的供电企业学习氛围。良好的企业规范制度是一个供电企业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企业如此,对于任何社会单位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企业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那么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必然会收到良好的结果。现代企业的四个基本特点是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些特点都是良好企业规范制度的基本表现。供电企业的规范制度包括两个方面:“软”因素和“硬”因素。首先对于软的方面,要求供电企业在进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过程中,时时刻刻要考虑员工的利益诉求,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够使得员工有着良好的心态进行工作,因此为后期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先行条件。硬的管理因素要求柔性的实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有严格的制度和管理规范条例作为指引,作为坚实的后盾,这两个因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顺利实施。

其次,供电企业为了引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需要加注意的一点是,供电企业可以不仅仅选择在人才市场进行招聘,可以进入大学,招聘优秀的大学生为供电企业工作,这样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招收到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因此供电企业通过积极的在各大高校进行宣讲工作,招聘了大量的大学生,提高了管理团队的素质,为后期的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做好了准备条件。

结束语

供电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供电企业的内部环境也是如此,任何长久存在的企业必须时刻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对于供电企业尤为如此。因此供电企业要及时跟进国家的政策和国际发展的为了走向,及时细化销售的各个环节,最终保证公司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通过上文对供电企业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供电企业为了引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文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终确定一系列措施以提升供电企业为了引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水平,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供电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作者单位:象山县供电局)

参考文献

[1] 陈浪男, 屈文洲.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0,(4):26— 34.

[2] 陈小悦, 孙爱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有效性检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4):28— 35.

[3] 周学广等.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M].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2003.

[4] 丁梅.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安全体系设计[J].电力研究,2002, (12).

全寿命信息管理 篇4

1、管理理念。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指从资产的长期效益出发, 全面考虑资产的策略、规划、投资、项目、运维、处置的全过程, 提高电网资产质量和使用效率并优化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促进资产投入与产出相匹配, 在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 延长设备运行年限;整合存量资产, 充分发挥存量资产的经济效益;规范退役资产管理, 提高设备再利用率及残值回收;综合平衡效益、效能、周期成本三者关系, 实现投资合理化和成本最优化。

2、管理范围和目标。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以项目全过程管理、设备招标采购优化、自动 (辅助) 转资及资产新增、设备检修策略、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帐卡物一致联动、设备退役处置优化、资产状态评估等10个业务为主题建设, 实现业务数据融合及资产协同管理。

二、管理的主要思路及实现

1、规划计划阶段。

1) 电网规划:对规划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敏感性等综合指标的评估, 选出可靠性、经济性、全寿命周期成本等综合评价最优的电网规划方案, 形成项目规划库, 用于指导项目可研和前期工作的开展。2) 项目前期:实现项目和详细信息标准化, 关联可再利用设备清单。前期工作完成后, 输出储备项目, 用于指导项目投资计划编制。

2、工程建设阶段。

1) 项目实施计划:编制项目进度计划, 输出项目里程碑进度计划, 用于指导后续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计划的制定。2) 项目实施:根据施工计划开展项目安全、质量、进度和造价管理, 输出项目管理相关信息。3) 项目投运:以项目阶段验收和最终验收信息作为输入, 输出设备启运记录和移交运行记录。

3、物资采购阶段。

1) 物资采购:根据项目物资需求, 制定物资采购计划, 确定成本最优的采购方案, 建立常态的供应商绩效评价机制。2) 仓储配送:包括仓储配送和到货验收流程, 输出供应商供货及时性及物资质量信息作为供应商评价的重要依据。

4、运行检修阶段。

1) 竣工验收:根据提交的工程投运验收申请, 开展设备现场清点和验收, 完成设备启动投产工作, 输出设备移交清册和设备启运记录。2) 运行维护:以设备启运为流程输入, 通过设备运行监控输出设备运行状态信息, 分析判断设备的健康状况, 输出设备巡检的工作记录。3) 状态评价:状态评价以设备运行信息为输出, 按照国网公司设备状态评价导则输出评价结果, 制定检修工作计划、月/周停电计划, 完善资产管理策略。4) 设备检修:通过工单开展相应检修和抢修工作, 记录检修成本信息, 为设备资产寿命周期成本归集提供基础。

5、退役处置阶段。

1) 项目可研阶段:根据项目需求, 编制资产退役清单, 提交设备运行状态资料;进行可研评审, 审核资产退役清单。2) 年度资产退役计划管理:根据可研提出资产退役计划, 纳入年度资产管理计划。3) 退役资产拆旧管理:项目主管单位组织拆除前技术鉴定, 出具鉴定报告。4) 拆旧资产运输及仓储管理:设备资产管理部门组织技术鉴定, 物资部门现场交接验收, 实物入库;废旧物资入“废旧物资库”, 可再利用设备入物资“再利用库”管理。5) 可再利用设备信息发布管理:在信息发布平台上发布退役可再利用设备信息, 便于内部单位在项目设计时考虑利旧, 外部单位在线下单购买。6) 废旧物资处置管理:物资部门在退役物资交易平台发布废旧物资处置信息, 实行废旧物资竞价拍卖。

三、建设成效介绍

1、项目建设全过程实现纵向信息贯通, 横向信息共享。通过规划计划与ER的集成, 实现项目创建与计划反馈的闭环管理;ERP与生产管理系统的集成, 共享资产价值、实际成本、形象进度信息;ERP与基建管控系统的集成, 实现项目信息的共享;规划计划与财务管控的集成、财务管控与ERP的集成、生产管理系统与规划计划的集成, 实现了项目从规划、立项、计划、设计、建设、投运转资全过程的纵向信息贯通, 横向数据信息共享。2、加强项目成本管理, 规范项目成本。开发工程形象进度与财务进度的展示, 查询项目执行情况, 依托资金支付控制等手段, 推动前端业务部门及时完成成本入账。通过开发管控工具, 有效促进项目成本入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3、强化项目资金管控, 降低资金支付风险。开发合同执行情况表及项目资金支付管控工具, 实时查询项目中的执行及资金支付情况, 提高财务人员对合同资金管控的能力。3.4实现了帐卡物一致4、项目编码、设备台账、资产卡片、物资编码的四码一致, 实现设备资产联动与项目费用直接转资到对应资产卡片的赋价值功能。5、开展设备资产退役、报废处置的信息化管理, 实现设备再利用关键信息的监控。在已建立的退役、报废管理的基础上, 集成了设备履历信息和技术鉴定报告信息, 使退役或报废资产清单从生产环节反馈到项目立项环节中辅助立项, 为退役报废或再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全寿命信息管理 篇5

2)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设计。配网设备运行状况的评价是关系其寿命长短预测结果是否具有可用性的关键,因此,有必要也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实现对配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电力部门(企业)应从配网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在对既有资产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以指标评估的形式确定出其同设备全寿命管理总体目标的差距,并通过合理纠正相关问题,在实现资金科学配置的基础上,提高配网设备的管理效率。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是过程性指标,包括了规范性、先进性与及时性指标。规范性指标旨在对设备运行情况是否规范进行评估,而先进性指标则主要用来评估设备本身和使用方法是否先进;及时性指标主要用来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各类故障问题的处理是否快速、准确、及时进行评价[2]。

其次,是结果性评价指标,包括安全、综合以及周期和效能四类。其中,安全指标包括设备安全参数及强迫停运率和电网事故率;综合指标主要是指对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全盘指标,包括设备各项参数以及设备的耗能情况和线损率等;周期指标包括设备在其全寿命周期中所产生的运行与维护费用;而效能指标则包括了配网设备的资产利用率以及能效指数等各类指标。在对上述结果类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得出设备运行的相关参数,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法找出生成数据同既有数据的差距,做到对配网设备未来运行情况的准确预测[3]。通过对基于过程性指标与结果性指标评价结果的良好应用,从整体上提高全寿命周期配网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

3)加强配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内部机制的建设。全寿命周期配网设备管理的内部机制的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分别开展:首先,对组织机构及其所实施的计划加以明确。对配网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可知,其不仅是一项系统化工程,而且也是一项具有较强复杂性和较大规模的工程,故而需要电力部门(企业)各机构及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合作,进而实现全寿命周期管理目标。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的组织体系,并对组织体系内部成员的各项工作职责予以明确划分,从而确保配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持续、协调进行。其次,建立管理标准。在规划阶段,以因地制宜为原则,根据设备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其运行特点及地区环境变化的管理措施。例如,在进行体系策划时,需要考虑环境对设备的腐蚀情况,同时,引进先进的防腐蚀技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结论

本文通过对其基于灰色理论预测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的配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技术进行分析,进而从组建寿命周期资产管理委员会以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加强内部机制的建设等方面对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配网设备管理方式做出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全寿命周期的配网设备管理方式不仅能够以科学的数据预测结果提高配网设备的管理效率,而且还能够以良好的内部机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可见,未来加强对配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提高设备管理效率,促进电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普,崔利荣,李倩.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简要评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05(12):77-80.

[2]邹国发,苏亮,任卫安,等.基于B/S架构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技术研究[J].教练机,,02(06):48-52.

全寿命信息管理 篇6

摘要:工程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本文分析了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概念,以霍尔系统理论为指导,从知识维、逻辑维和时间维角度建立了工程项目管理三维理论体系,并对集成化系统和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

0引言

“集成是指某一系统或系统的核心把若干部分、要素联结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过程”,建设项目集成管理是运用集成理论与系统工程的方法、模型、工具,对建设项目管理相关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并达到项目设定具体目标和投资效益最大化的过程。由于建设项目参与者更加广泛,使建设项目集成管理系统也更加复杂。孤立的、分散化的项目管理和决策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今新型项目建设的要求。如何有效的调动项目参与各方的力量,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全过程,进行集成化的管理,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利用现有的资源向业主提供价值最大化的项目产品是当今的工程项目管理的新课题。

1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涵义

所谓集成化管理,是指运用集成思想,通过保证管理对象和管理系统完整的内部联系,提高系统的整体协调程度,最终达到提高管理效益的目的。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是指从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的视角,运用集成化管理的思想,将传统管理模式下相对分离的项目策划决策阶段、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和项目运营维护阶段在管理目标、管理组织、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有机集成,建立项目策划决策、建设实施、运营维护的集成化管理系统,实现建设工程项目整体功能的优化和整体价值的提升以及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目标。

1969年,美国学者霍尔(HalIAD)提出了系统工程“三维结构体系”,它将系统工程的活动分为前后紧密连接的7个阶段和7个步骤,同时又考虑为完成各阶段与各步骤所需的各种专业知识,由时间维、逻辑维与知识维,组成了一个三维立体空间结构,是一种解决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因素众多的大型复杂工程组织与管理问题的思想方法。系统工程“三维结构体系”本质上是一种管理理念集成的体现。

按照上述分析,可以归纳建设项目集成管理系统就是在集成理念指导下,由逻辑维——组织集成、时间维——过程集成、知识维——信息方法集成所组成的三维集成系统空间结构,见图1A、知识维一工程项目管理的工具与方法知识维是指为完成各阶段、各步骤所需的各种知识和专门技术的总和。在工程项目领域

主要包括:运筹学、控制论、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集成等。

B、逻辑维——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步骤

逻辑维是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对于项目管理则指对项目进行管理时一般采用的工作步骤。

C、时间维——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

时间维是指把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从而进行阶段管理。在工程项目中就是全寿命周期管理。由于不同类型项目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其寿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划分也不尽相同。一般项目的寿命周期分为概念阶段、实施阶段与结束阶段。

2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系统

传统的建设项目分为前期策划、准备和设计、施工与运营4个阶段,项目全寿命期管理分为项目前期开发管理fDM)、项目实施期的项目管理(PM)和项目使用期的运营管理(FM)3种模式:从建设项目的参与情况分析,建设项目管理类型可分为投资与业主方的项目管理、设计与施工等建设方的项目管理、项目咨询或监理方的项目管理、项目运营使用方的项目管理等类型:不论项目决策层还是项目管理执行层,建设项目各参与方的管理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费用少、进度快、质量好。由此可得到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系统见图2。

3企业应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化的策略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化发展趋势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企业应努力适应建筑市场需求,转变市场经营理念,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培养项目管理人才,应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实力,追求卓越绩效。

3.1从项目的阶段性管理拓展为全寿命期管理有条件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企业可以通过并购、重组、联合等方式实施工程总承包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承包,我国一些工程设计企业已在工程总承包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也应实施“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甚至“五位一体”,为业主提供集工程咨询、工程设计、招标代理、造价咨询、工程监理于一体的项目管理承包或服务。

3.2从项目目标的分散管理发展为综合管理传统管理模式下将建设工程项目目标割裂后的分散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至今仍未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以及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工程监理企业的发展空间受限等,与建设工程项目目标的分散管理不无关系。工程承包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企业定额体系,工程投标报价应与施工工艺及施工组织方案密切地联系起来,并实施全要素成本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也应综合考虑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工期、环境、安全等因素为业主提供集成化管理服务。

3.3从项目目标的定性管理发展为定量管理由于信息技术、项目管理方法的迅速发展及项目管理的集成化,进一步促进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定量化、科学化。无论是工程承包企业,还是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均应建立项目管理数据库,存储建设工程项目策划决策及建设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这样不仅为项目的运营维护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而且可以为以后类似工程项目的策划决策及建设实施提供重要参考。此外,还可以借助于电子计算机进行工期成本优化、质量成本优化,从而实施项目目标的优化管理。

3.4从各自的项目管理软件发展为统一的项目信息平台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信息化,工程项目业主、勘察设计单位、施工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及项目管理单位分别应用项目管理软件,然后通过统一的接口进行信息传输的方式,将由以业主为主导的项目信息平台所替代。业主与工程项目参建各方建立统一的项目信息平台,不仅可以促进项目进展各个阶段的集成管理,而且有利于项目信息流的扁平化,促进业主与工程项目参建各方的协同工作。

3.5从追求单一的质量管理发展为追求卓越绩效管理随着全面一体化管理的发展,企业不应仅仅满足于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也不能只追求lS09000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OHSMSl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集成,应追求卓越管理,将所关注的质量管理上升为经营管理的“大质量”管理,强调企业的战略策划、经营结果和社会责任,持续改进管理绩效,以满足并不断超越业主、社会、员工及项目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4结论

全寿命信息管理 篇7

一、英国电网公司资产管理概述

英国电网公司 (以下简称NG公司) 作为世界上较大的民营能源企业, 主要在英国和美国经营电力和天然气输配业务, 具有良好的资产运营及信息化管理经验。

NG公司资产管理战略的要点是:结合资产管理战略的目标和组织结构优势, 应用全局性的管理、流程、工具以提出合适的战略决策;发展针对功能、团队、个人的绩效水平;保证、监控、评估绩效水平的相关机制。其核心管理理念是: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应综合各种资产管理功能的元素, 服从共同的战略目标, 采取合适的绩效评估, 通过将计划管理、项目管理和资产信息管理有效集成, 实现公司的总体目标。NG公司资产管理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 NG公司资产管理包括三个重点——资产计划管理、项目流程管理以及资产信息管理。其中资产计划管理包括电网投资策略、中长期计划、年度计划等;项目流程管理包括资产管理的各个具体流程, 如项目初步方案、项目采购建设、项目运行维护、资产 (设备) 退役报废等;资产信息管理包括一系列子系统, 对资产计划管理和项目流程管理起到决策支撑作用。

NG公司实行专业化管理, 分工明确, 职能交叉少。其中电网战略部负责资产策略的制定和管理, 运检服务部负责输电网资产的检修和维护, 调度部负责电网的调度管理和电力电量交易, 工程建设部负责基建工程的建设。

二、英国电网公司资产信息管理实践分析

NG公司的资产信息管理渗透到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各个环节, 为资产计划管理和项目流程管理提供决策和信息支撑。NG公司的资产管理依托于信息系统, 对资产状态信息、类型信息、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各种资产数据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

1.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NG公司的信息系统以资产管理核心功能和数据库作为基础, 为其全面的资产管理提供支持。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三大优势:一是通过信息化系统, NG公司实现了扁平化管理。分布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56个工作组直接从管理部门得到工作计划, 对340座变电站的资产进行维护, 并将现场信息直接反馈给总部的管理人员, 节省了大量中间环节, 避免了信息失真, 使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得到保证。二是实现资产数据和财务数据的统一。通过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的资产数据对应, 做到与财务数据相统一, 即资产的物理状态和财务的价值状态的统一。首先NG公司将资产定义的最小单元进行了统一, 保证了在资产管理系统 (资产物理状态管理数据) 和财务系统 (资产财务数据) 中对同一资产的统一对应。其次为了保证资产物理状态和财务状态的统一, NG公司从项目立项开始, 就建立了设备号 (资产号具有唯一性) , 在资产管理系统对项目中的资产数据进行了收集登记, 并在做该项目计划 (包括项目跨年度计划) 时, 将计划使用资金分配到每一个资产上。三是高质量的数据支持和历史积累。NG公司认为资产基础数据 (包括基本信息、运行维护信息等) 对于正确的决策和安排相关工作计划十分重要, 是保证信息系统可用性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因此在输入信息系统过程中确保数据是及时有效的。为了避免出现数据不符, 遵循数据只搜集一次的原则, 在数据可得的前提下, 第一时间采集数据并登记到系统中, 并明确数据搜集部门的职责和数据流转关系。

2. 资产信息管理对重点环节的支撑

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对应的辅助分析模块, NG公司实现对资产管理的各主要环节进行系统分析和决策, 从而降低了决策风险, 提高了资产利用效率。

(1) 对投资管理的信息化支持

NG公司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持工具, 优化不同类别的资产投资组合。将模糊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政策清晰化, 改善决策质量, 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NG公司主要通过项目优化整合系统实现对资产投资管理的决策支撑。所有投资项目筛选都采用项目优化整合系统帮助掌握中长期计划中的工作量、投资总额、人力需求等要素, 便于提前综合优化。该计划编制信息系统不仅包括由于负荷增长需建设的基建项目信息, 还包括部分已确定的用户项目信息。其主要功能包括:将检修、更换、用户接入等因素综合在一起通盘考虑资源配置、根据资产更换原则列出所有候选替换资产、对不同的回路和站点的设备更换、整合或创建工作包、调整中长期计划、确保项目的整合符合资产技术政策的要求。

(2) 对日常运营管理的信息化支持

NG公司通过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对公司资产日常运营管理的信息化支持。为了确保系统设备的最大可靠性及可用性, 以及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延长资产的寿命周期, NG公司十分重视在资产运行、维护和替换的各个阶段中搜集积累高质量的资产状态信息, 确保状态监控的准确性。NG公司采用资产管理系统, 通过工程服务部在现场日常的巡视维护以及在根据维修策略对资产进行维护工程中, 不断地将资产的状态信息记入系统, 并保持定期更新, 同时保留以前的记录资料, 以备日后查询, 通过系统能够随时直观地看出电网中任何一个资产的状态情况, 为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数据基础。

(3) 对风险评估的决策支撑

NG公司风险评估分成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 采用风险评估系统, 在投资总额确定的情况下, 力求有效降低企业资产运营风险, 并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1) 政策层面:风险评估系统贯穿检修策略、政策制定和调整的全过程。如要延长设备检修周期。电网战略部下资产战略处要在收集设备数据和分析设备状况基础上, 在风险评估后修改检修策略。新的检修策略一旦生效, 项目优化整合系统、中长期设备维护计划将随之改变, 需要对中长期计划作相应优化和调整。

(2) 操作层面:现场某项作业若不能如期完成, 是延长停电还是暂停作业列入下次计划, 由现场人员向工程服务部的规划处汇报, 必要时上报电网战略部下资产战略处决定。一旦出现现场问题, 在电网与设备的安全间平衡关系。在此过程中, 运检服务部的规划处会检查与此项工作相关的风险评估记录、历史记录、监管部门的强制性要求、各种资源等。

(4) 对运行维护检修管理的信息化支持

NG公司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和专业技术支持维护检修等现场工作。NG公司采用现场工作管理系统优化员工技能, 充分利用零星时间, 有效推进和提升了现场作业的标准化水平和执行效率, 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 计划安排发放:将所有检修计划工作任务集中安排, 并捆绑打包后通过现场工作管理系统直接派发到各变电、线路分区。

(2) 技术文档和标准下发:现场工作管理系统支持作业指导、相关工作文档或表格的下载。

(3) 非计划检修或消缺的工作指派:在集中监视操作中心监视到的设备缺陷可以在第一时刻通过现场工作管理系统发给维修负责人及其处理人员, 提高了反应速度。

(4) 现场信息及时反馈:现场工作人员持有的移动办公终端设备可将现场设备情况在第一时刻返回总部, 直接录入作业记录结果和工作完成情况。另外还可利用现场工作管理系统对资产进行清点和核对, 资产数据自动传回总部资产数据库。

NG公司利用实验室专家技术和丰富的数据积累, 确定衡量设备状态的模式, 提前预警潜在问题。这种技术不仅避免了使用破坏性检修方法, 同时还能降低成本。

以变压器为例, 据估计, 通过分析变压器油样, 平均每年避免两次重大故障, 每年节省100万英镑。

三、对我国电网企业的启示

从NG公司资产管理实践可知, 资产信息管理是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影响到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 需引起高度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 资产管理中信息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成效。

具体来看, 对电力企业的经验启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计划管理、资产流程管理和资产信息管理是全面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关键工作。其中计划管理以规划、计划的形式指导资产管理各个流程的进程, 项目流程管理则通过后评估等关键信息反馈环节对计划管理进行不断完善, 而资产信息管理通过提供大量全面准确的数据, 为资产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撑, 为资产管理的科学有效性提供保障。

第二, 资产信息管理渗透在企业资产管理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 通过信息采集、分析、反馈等过程, 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闭环管理体系。电力企业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分析资产管理的各种影响要素, 统一协调关键环节的关系, 从而满足从规划到运行最后到资产退役报废的整个过程资产管理的最优化。

第三, 在资产信息管理中重视方法的创新, 从而为资产管理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支撑。如重视风险管理和成本构成分析对投资计划及设备采购的决策支撑, 通过风险评估, 权衡风险和成本情况做出最终决策;以设备状态信息为基础建立综合检修策略, 根据设备状态评估, 动态调整设备的检修期限和报废期限等。

最后, 重视基础数据支撑和历史积累, 夯实资产信息基础管理。电力企业应从立项开始建立设备号, 将计划使用资金准确地分配到每一个资产上, 及时有效地输入信息系统, 从而为资产管理的全过程提供决策支撑。

参考文献

全寿命信息管理 篇8

城市基础设施是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最重要力量之一[1],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导向。然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牵涉面广内容复杂,包括科学决策、管理体制、管理程序、融资渠道、经营机制、经济调节、法规政策、监督机制、教育宣传等诸多方面。现有的管理方法及管理手段已不能够满足目前及将来管理的需要。在很多国家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尤其是发展中国家[2],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及管理相互脱节,决策不科学、融资渠道狭窄、资金分配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重建轻管、资金不足、管理系统缺乏有机整合与协调能力、设施服务能力差等问题。

作为城市信息化或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正逐步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某个领域,如给排水或某个阶段、基础设施投资决策等,既没有系统地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进行研究,也没有考虑城市基础设施跟踪管理。这既不能保证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和维护,又没有考虑基础设施为公众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理念来指导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用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来辅助城市基础设施决策、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笔者以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为指导,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进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二、城市基础设施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

城市基础设施是既为物质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3,4],其涉及城市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多个方面,如给排水、道路交通、供热供气、邮电、园林、绿化、环境卫生、防洪、防火等。城市基础设施寿命周期管理[5]就是以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为基础,对城市基础设施从规划、设计、施工,经使用、管理、维护阶段,最终被废弃或再利用的全过程实施系统管理。其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六大系统,具体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

其管理过程描述,如图2所示,其中信息管理包括上述各系统内部各阶段的信息管理和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信息管理。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寿命周期进行全程管理,使得基础设施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尽量降低成本,从质量和经济性两方面寻求最佳平衡点。

三、基于寿命周期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框架

信息技术是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寿命周期管理的关键。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即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使得寿命周期管理从理论探讨转变成为实际操作。反过来,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的应用又可以指导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建设。因此,基于寿命周期管理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和寿命周期理论有效的结合,并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六大方面。其可以用图3表示。

四、基于寿命周期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功能分析

上述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框架模型,可以实现整个基础设施管理部门及公众的信息需求,具体功能可以用图4来表示。对各功能的说明如下:

1.城市基础设施现状查询

城市基础设施现状查询主要面向高层领导、决策人员及公众。查询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分布状况等信息。通过在线查询功能,高层领导或决策者可以较好的了解城市基础设施基本现状,如基础设施运营情况、建设投资情况及整个基础设施投资比例等,从而制定有效的措施以指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向。而公众则可以通过查询功能获得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如公交线路情况等。

2.城市基础设施现状评价

城市基础设施现状评价是高层领导者或决策者针对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及分布状况,采用适用的评价方法(如GIS分析、OLAP等)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如基础设施运营模式评价、使用率评价、地理分布评价等。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现有基础设施规划、投资、使用、维护及分布等的合理性评价,为高层领导者或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以辅助决策。

3.城市基础设施需求分析

满足城市生产生活需要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目的。城市基础设施需求分析就是要依据需求状况及需求趋势,对中长远期的需求状况进行预测,从而为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提供相应的信息。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速度及发展方向和人们的对基础设施需求增长情况。

4.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包括两部分:一是政府对基础设施经营者的管理;二是城市基础设施经营者对基础设施使用的管理和控制,包括对基础设施划分的管理、对用户的管理、对使用费的管理及对再利用的管理等。通过该信息化模型对上述信息进行集成管理,对基础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5.城市基础设施维护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维护是保证基础设施正常使用、发挥其最大效用的基本手段。城市基础设施维护管理是指城市基础设施经营者在经营的过程中,对城市基础设施因人为损坏或自然老化而出现的各种损坏进行记录、检测、维修及监测的过程。维护策略及方案可以根据知识库的知识,由DSS自动产生。

6.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以城市规划为基础,规划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内容、项目选址等。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管理就是要结合城市规划资料,参考现状评价信息和需求分析信息,对上述六大系统进行规划,并对规划情况进行模拟、预测、决策及资料存档的过程。规划信息应贯穿基础设施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

7.城市基础设施设计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设计是依据规划资料,采用基于Web的设计软件对具体项目进行设计、模拟的过程。在项目设计完成后,应针对设计对象的结构形态和使用材料,结合寿命周期中的使用环境和包括地震在内的预计荷载,利用寿命周期性能预测和评价技术进行材料的耐久性预测、结构的损伤预测、针对建筑物寿命周期中各个时段进行性能评价,并可进行受损后的性能恢复方案设计,进而可以做寿命周期总成本估算和优化设计。城市基础设施设计管理不仅包括对城市基础设施设计资料的管理、模拟和查询等,还包括通过网络进行设计招投标的管理。

8.城市基础设施施工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施工管理是依据设计资料,进行网络施工招标、评标、施工管理及项目验收整个过程和相关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对施工现场及进度、成本进行动态模拟,对各相关资料进行网络查询。

9.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主体、投资比例、投资方向、融资方式、投资评价等。通过投融资信息化管理既可以项目投资进行科学评价,又可以方便地掌握当前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基本状况,从而指导制定有效的投融资策略。

10.城市基础设施信息服务

城市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内容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相关法规、政策;项目投资者、经营者、建设者的信息;项目服务信息及收费标准;基础设施运行实时监控信息;其他服务信息等。这些信息可以在线查询,也可以通过其他通信方式获得。其主要是为非政府投资者及基础设施使用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如确定公交最佳路径等,同时也可以收到社会的反馈信息。

上述各功能的实现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Web GIS和DSS技术,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网络化、决策的智能化操作,并且可以形象化显示各种信息,如矢量图形的任意放大、缩小、漫游、打印、设计、模拟等。

五、结论

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直接受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的制约。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研究将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笔者以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为指导,提出了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框架模型。一方面界定了城市基础设施寿命周期管理及信息化的概念和内容;另一方面提出了基于寿命周期管理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框架。通过该信息化框架模型的实施,可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水平,这既降低了基础设施建设并维护成本,又提高了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从而提高了城市综合竞争力。该模型的研究将为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摘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成效对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信息化建设为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发展方向。分析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化框架模型的功能,包括各系统全寿命周期过程的信息化,即项目规划——投资决策——招标——设计——施工——使用——维护等,以及基础设施信息查询与服务功能。该模型可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水平,一方面可以降低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寿命周期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与基础设施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2(5):62-69.

[2]袁钢.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管理——上海的新追求[J].城市管理,2003(1):48-50.

[3]翟文华.城市基础设施的特点及其效益特性[J].城乡建设,2000(12):53-54.

[4]何永,徐彦峰.北京城市基础设施战略研究(一)[R].北京规划建设,2004(1):54-56.

全寿命信息管理 篇9

医学装备是医疗卫生领域所配备的医疗、诊断设备的总称[1]。本研究重点解决2个方面的问题, 即在医学装备管理方面导入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 在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方面使用先进的B/S架构进行系统搭建。

首先, 在医学装备管理中导入全寿命周期精细化管理模式, 统筹考虑医学装备在医院内的规划、立项、采购、维修维护、计量质检、效益分析、折旧、定级、转移及报废全过程;在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的前提下, 安全、有效地为患者服务, 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提升医学装备专业化管理水平。

我国医学装备全寿命管理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开展医学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建设一流医院、提供一流医疗服务的必然要求。只有开展全寿命周期管理, 统筹处理好安全、寿命和周期成本三者的关系, 才能在做到确保安全可靠的同时, 提高医学装备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2,3,4,5,6]。

其次, 采用目前先进的B/S构架进行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 B/S三层架构如图1所示。

基于B/S架构构建的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易于升级和维护, 对客户端没有干扰, 网络流量小, 具有稳定、可靠、快速的特点[7]。这样的架构可以简化用户端的计算机负荷, 降低系统的总体成本, 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要开展全寿命周期管理, 依靠原始的手工、单机操作或者局部的计算机系统非常困难, 必须要依靠完整全面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来确保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的实施。

本文将通过医学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模块、功能的设计研制, 揭示全寿命周期医学装备物资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和机制, 实现医学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各个部门的衔接和整合, 以期达到管理流程标准化、人员岗位制度化、工作信息透明化、成本核算实时化、数据分析科学化的管理目标, 为提高医学装备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1开发工具

系统采用基于Web的B/S架构, 软件设计分为数据库设计、软件流程设计、客户端展现设计。数据库使用Oracle 10g, Web服务器采用微软公司的IIS6.0, 采用asp.NET作为主要开发语言, 开发浏览器采用IE7.0以上版本。

系统基于MVC框架技术。MVC由3部分组成:模型 (model) 、视图 (view) 及控制器 (controller) 。使用URL Routing技术视图和模型分离、数据显示处理和业务处理逻辑分别实现, 这使得系统具有低耦合性、高复用性和较强的扩展性。客户端可以灵活地采用无线浏览器 (wap) 或者Web浏览器 (http) 。系统视图部分采用.NET技术, 模型由DLL实现的具体业务组件构成, 控制器由Action来实现。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Oracle 10g关系数据库。开发工具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用VSS作为项目文件管理。

2模块功能结构

本系统由6个模块组成, 每个模块包含若干个子模块, 各子模块能实现若干功能, 每个功能中可以进行若干相应的操作。模块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3 系统应用

根据医院医学装备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系统的设计思路, 医学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示意图如图3所示。

系统使用人员包括器材设备科工作人员、科室相关人员以及医院管理层相关领导。系统使用人员通过任何一台联入院内网络的计算机, 输入账户名和密码都可以登录到系统中, 根据系统授予的权限进行相关的业务操作和数据查询。

4 系统模块详细设计

4.1 医学装备购置管理

4.1.1 装备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子模块分为年度采购计划形成和临时性采购计划形成2个功能。年度医学装备采购计划是指按照相关管理规定, 医院每一年度所形成的医学装备的年度购置计划。临时性采购计划是指在用医学装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突发性故障, 无法修复或者修复时间过长、维修费过多, 致使装备报废, 为了不影响临床工作而发生的医学装备采购计划;或者是因为不可预见性的情况急需要增加的医学装备采购计划。该子模块是根据医院规划部门下发的总体预算, 结合相关规则与科室需求对医院装备采购项目形成采购计划预算编号。

4.1.2 装备购置进程管理

我们可以视医学装备采购计划的形成为购置医学装备的立项过程, 医学装备立项后就进入到购置进程管理子模块, 这一子模块也是医学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对于医学装备的全程质量控制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装备的购置可以分为分派、采购前准备、采购进度管理、采购质控管理、采购建档管理、固定资产登记、财务结算等多个环节, 分别对应不同的功能操作。

4.2 医学装备使用管理

医学装备使用管理是指在用医学装备的档案管理、质量管理、风险防范、应用安全、不良事件监测、维修维护、效益分析、折旧报废等诸多方面。新的形势对于医学装备管理赋予了新的内容, 医学装备管理的重心由原来注重采购管理向采购管理和使用管理的均衡转移。由于使用管理涉及的点更多、面更广, 使用原始的手工操作已经无法驾驭这项管理工作, 必须使用计算机将这些工作关联起来, 以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目标。

该模块由档案管理、质控管理、不良事件监测管理、维修管理、预防性维护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装备租赁管理等多个子模块构成, 每个子模块由若干个功能组成。

4.3 医学装备展示厅

医学装备展示厅主要用于展示医学装备的性能测试、使用范围、功能介绍、图片等相关资料, 管理医学装备资质材料, 如注册证、厂家资质、经销商资质以及注册证、授权书到期问题, 进行医学装备编码的维护。

4.4 科室应用管理

科室应用管理主要用于科室人员登录系统进行相应的功能操作, 包括采购计划的申请、医学装备的网上报修、网上申请转移、网上申请报废以及不良事件申报。

4.5 信息查询与报表

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目的一方面是规范流程、定制工作岗位, 另一方面是规范数据格式和标准, 便于信息查询和数据统计。该模块将工作流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格式标准的数据进一步地整合, 用于相关数据查询以及数据报表。

4.5.1 相关信息查询

相关信息查询是指用户在规定的权限下通过客户端查询自己所关心的数据的行为。可查询的数据包括固定资产查询、计量质检情况查询、保修信息查询、维修进度查询、年度采购计划审批查询、采购进度查询、付款信息查询、呈批件进度查询、展示厅信息查询、医学装备租赁查询等。

4.5.2 数据报表

该子模块主要用于产生相关数据报表, 包括采购执行情况报表、折旧费用报表、维修费用报表、租赁费用报表、科室成本信息报表等。

4.6 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模块包括字典项维护、系统菜单维护、用户权限管理、科室管理、采购进度流程管理。

5 系统实现特点

(1) 进行了规范的总体设计, 建立了完整的系统模块功能结构。重点完成了全寿命周期概念的植入, 较为完善的功能以及数据统计使得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能够更快捷动态地掌握医学装备各个方面的信息。

(2) 医学装备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系统的研制分阶段、分岗位, 按照全寿命周期的管理要求和特点, 梳理相应的管理流程, 实现了业务流程化, 改变了诸如档案、资产、计量等部门参与管理工作时繁杂被动的局面, 使之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医学装备管理工作之中, 达到了相互监督、相互协助的管理目的。

(3) 在系统的设计与研制中坚持数据信息一点录入、多点共享, 保证数据信息的一致性。通过研究各个模块、功能和操作所涉及的数据与信息的对应与关联关系, 使之产生的数据与信息始终伴随医学装备的全寿命周期。

(4) 进行了相应的数据挖掘。数据挖掘结果用于项目论证、效益分析、应用效果分析、定级和转级、预防性维护、不良事件监测等管理工作, 通过数据挖掘, 实现了有效、系统、规范的动态闭环管理。

(5) 将展示厅作为整个系统的数据仓库, 运用编码技术, 借助展示厅信息实现部分档案内容与公司资质管理。

(6) 在业务流程的设计上采用了日志式的跟踪记录, 起到了督促和回溯的作用。

(7) 通过色标实现业务进度监控。在装备的各个业务流程中, 管理者对于任务的进度监督与控制是相当重要的。系统在进度管理中通过对各个节点设置不同颜色进行区别, 方便管理者实时监控业务进程。

(8) 强大灵活的动态报表生成。装备的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生成大量的报表, 如每月向财务部递交当月采购任务及用款情况, 年终向院领导提交采购任务汇总等。系统通过强大的逻辑算法及数据库编程实现了各类报表方便快捷的查询与生成, 并且利用脚本实现所见即所得的Excel格式报表的输出, 如图4所示。

在程序开发时, 添加Microsoft.Office.Interop.Excel组件, 读取Excel文档的关键代码如下:

(9) 通过数据关联实现动态查询。使用系统过程中用户频繁进行信息查询和统计, 可能为精确或模糊查询, 而且这些查询往往同时涉及到多张数据表。SQL提供各种语法结构、关键字, 因此, 实现了非常复杂的动态信息查询。

部分执行SQL语句查询代码如下:

(10) 通过状态参数实现业务流程控制。装备管理牵扯到诸多业务流程, 流程的进行必须是有序的, 前一环节的进行关系到后续环节的发生。系统通过在数据库中设置状态参数标志业务流程的步骤, 每个业务执行前必须对上一业务对应的状态变量进行判断, 若与设定值相符则继续。

6 结语

随着管理要求的变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医学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研究与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制, 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本研究通过探索医学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过程中阶段、岗位、数据以及信息的相互关系, 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装备管理的规律与机制, 希望能够为研制更加完善的管理系统提供依据, 为提高我国医学装备的管理水平抛砖引玉。

摘要:目的:为了解决目前大型综合性医院医学装备种类繁多、管理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研制基于B/S架构的医学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方法:首先以医疗器械的分类为依据, 按照国家药监局颁布的分类目录对医学装备进行规范的编码;其次根据全寿命周期的思想, 按照医学装备的立项计划、采购、使用维修到最终报废4个环节确定系统的工作流程, 构建基于B/S结构的医学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结果:该系统实现了医学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各个部门的衔接和整合, 达到了管理流程标准化、人员岗位制度化、工作信息透明化、成本核算实时化、数据分析科学化。结论:该系统体现了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 加强了对医学装备的监管力度, 满足了医院医学装备管理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Web,B/S,全寿命周期,装备管理

参考文献

[1]于京杰, 陈锐华, 汤黎明.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08, 23 (11) :66-67.

[2]李坚, 张郑华.浅谈现代医疗设备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 2013, 34 (4) :364.

[3]蒋元林, 周耀崇, 潘晓东, 等.军队医院医疗设备的规范化管理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10) :127-128.

[4]丁效军, 郑理华, 陈宇珂.医学工程科维修管理系统的建立[J].医疗卫生装备, 2012, 33 (2) :132-133.

[5]严潭, 胡立勇, 林芬萍, 等.医疗设备动态管理系统设计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 2013, 10 (1) :8-10.

[6]黄杰.浅析现代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J].中国医学装备, 2012, 9 (3) :46-47.

全寿命信息管理 篇10

关键词:物资管理,全寿命周期,质量信息平台

1 引言

目前,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公司”)物力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已建设成以ERP系统物资模块、ECP电子商务平台、主数据管理平台、物资辅助决策系统为主,物资调配平台等系统为辅的信息化支撑体系,物资管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随着物力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物资管理部门的业务量日益增大,物资业务不断细分。质量管理各环节信息化支撑仍显不足,亟需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与挖掘,从而发现问题,提高效率,提升物资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水平。因此,围绕国网公司2016年物资工作会议以创新优化物力集约化管理为主线,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核心思想,在现有信息设施基础上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关键技术,拟规划建设“物资全寿命周期质量信息平台”,完善物力集约化管理信息支撑体系,全面提升物资管理工作水平。

2江苏公司物资质量管理工作现状

质量管理工作是电网物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涵盖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依据“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质量管控思路,江苏公司主要采取监造、抽检等质量监督方式加强设备制造阶段和验收交付阶段的监督,横向收集专业部门在设备安装、运行阶段的设备质量信息,促使供应商切实提高产品质量,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随着物资集约化管理日益向纵深、精细化发展,物资管理部门管理压力日益增大,对物资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有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支撑仍存在一些不足,亟需完善:

1 缺乏质量数据收集反馈平台、数据共享利用率低。

现场作业环节收集的物资数据点状离散于各个部门,物资部门不能快速获取物资全寿命周期信息,不能及时掌握各环节发生的质量问题并建立质量问题快速响应和闭环处理机制,因此无法实现物资全寿命周期的闭环管理。

2 物资管理全寿命周期数据无法有效利用。

一方面难以发挥数据资产价值,利用数据挖掘、分析支撑采购策略、成本分析、供应商不良行为等关键决策;另一方面,难以利用数据挖掘结果对关键质量问题进行源头管控和预防,将质量管控关口前移,降低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

3 部门间协同不到位、信息不通畅,业务联动缺乏有效机制和手段。

由于缺乏与专业部门沟通和信息传递机制,无法及时将收集到的物资质量信息、供应商服务等信息及时共享,实现质量管理与招标采购、供应商关系管理工作快速联动。

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各系统功能和应用建设规划及开发,立足全寿命周期质量信息数据收集、利用及共享,依托现有ERP、ECP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促进物资质量管理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贯通,实现物资质量管理各部门实时协同与互动,提高物资管理实时性和精细化程度,为建立物资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和闭环联动的物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3 物资全寿命周期质量信息平台建设内容

3.1 实现全业务部门物资质量问题统筹管理

确定物资质量问题管理覆盖范围及应用对象,梳理质量问题上报业务流程与上报模板,通过移动应用、大数据等手段支撑物资全寿命周期质量问题信息平台建设。按照物资全寿命周期模式,调研物资生产、出厂、供应、投运、运营等各阶段质量管理流程,按照质量问题统筹管理要求,优化整合全过程质量管理模式,对接各相关部门,实现全业务部门物资质量问题上报、审核、跟进等环节的闭环处理。

1基建部门:按照不同电压等级梳理现有流程,增加供应商确认物资质量问题环节,对于确认的问题,明确要求供应商提供支撑材料,作为问题附件导入至系统中。

2运检部门:增加质量问题上报模式,按照质量问题发现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流程进行质量问题管理。增加供应商确认物资质量问题环节,对于确认的问题,明确要求供应商提供支撑材料;对于未确认的问题,需上级部门协调电科院进行原因鉴定,支撑材料或鉴定材料作为问题附件导入至系统中。

3营销(农电)部门:新建质量问题上报流程,总体流程模式参照建设部门流程进行开展。

4调控中心:新建质量问题上报流程,按照质量问题出现阶段及物资电压等级,采用不同业务模式,主要包括市公司调控中心运行维护阶段质量问题上报、省公司调控中心运行维护阶段质量问题上报、市公司调控中心安装调试阶段质量问题上报、省公司调控中心安装调试阶段质量问题上报4种情况。

5信通公司:增加信通公司安装调试阶段质量问题上报模式,按照质量问题发现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流程进行质量问题管理。增加供应商确认物资质量问题环节,对于确认的问题,明确要求供应商提供支撑材料;对于未确认的问题,需上级部门协调电科院进行原因鉴定,支撑材料或鉴定材料作为问题附件导入至系统中。

3.2 构建物资全寿命周期质量问题信息平台

物资质量问题上报流程及模板确认后,开展质量信息平台需求分析及系统开发工作,物资质量问题信息平台包括移动端设计与PC端设计两种方式,其中移动端设计侧重于问题上报管理,PC端设计侧重于问题审核管理。主要包括以下3大功能:

3.2.1 物资质量问题上报管理

按照不同部门质量问题上报要求,进行质量问题上报管理设计,主要包括质量问题的编写、上报、增删改查,支撑材料导入等功能。

3.2.2 物资质量问题审核管理

根据不同部门不同阶段的质量问题审核要求,进行质量问题审核管理设计,主要包括质量问题的审核、下发、增删改查等功能。

3.2.3 物资质量问题数据深化应用

系统针对记录的物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应用,主要开展数据现状分析与未来数据预测。

1多维度数据现状分析。系统根据汇总后的物资质量问题台账及维护情况,对台账内的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包括部门类别、问题处理状态、问题类型、问题供应商、物资类型等方面,按照计算逻辑自动形成报表,按照系统模板生成质量分析报告。各相关部门可按照权限情况进行报表、质量分析报告下载。

2科学数据预测。收集梳理系统已有数据样本情况与影响因数,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开展基于历史数据的深入挖掘与预测工作,预测方向主要包括问题类型与问题供应商两个方面。

4 物资全寿命周期质量信息平台建设的成效

建立物资全寿命周期质量问题信息平台,实时闭环跟踪物资质量问题处理,统筹管理物资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实现物资质量问题数据实时采集,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科学的数据模型,全面提升物资精益化管理水平。

4.1 质量信息管理过程信息化、规范化

通过质量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物资质量问题收集、分析、处理、反馈等功能的全过程管控,加强物资质量问题的流程化、标准化和常态化管理,建立标准统一、数据唯一的供应商质量问题信息档案,督促公司不断提升物资质量管理工作水平。

4.2 多维度的物资质量数据分析能力

在关注物资质量管理全过程数据量变的同时,挖掘分析各业务部门质量问题数据之间的关联、影响等隐性信息;结构化的分析能力。通过挖掘物资质量管理全过程数据的不同维度属性,对质量数据进行多维动态的分析和展现,提升数据服务和交互能力。

4.3 质量问题深入挖掘,激活数据资产价值

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深入挖掘质量问题中关键因素和重点厂商,将物资质量监督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离散、静态的业务数据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组合、关联,转化成明晰的、有价值的物力集约化数据监测分析成果,激活物资及相关专业数据资产价值,推动公司物力集约化业务创新发展的实践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王仕林,覃云.资产全寿命管理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关系分析[J].电力信息化,2013(02):15-20.

[2]叶飞.全寿命周期物资质量监督管理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5(01):154-155.

全寿命信息管理 篇11

最近几年来,电力市场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大,用户对电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电力企业想要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对电力设备的管理。因为,电力系统是否能够稳定安全的运行大多取决于电力设备的好坏。所以对电力设备的管理十分有必要。而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应用于电力设备管理中能够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现今,更多的企业在电力设备管理中应用全寿命周期管理。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在电力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

在传统的电力设备管理中,主要是对库存的管理、评估的管理、维修的管理等,而忽视了电力设备资金的预测以及电力设备成本的管理[1]。没有制定一个长期、动态的方案通告电力设备管理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而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模型的建立可以使得电力设备整个生命成本降到最低,对模型中的各个成本进行确定后蛮久可以对不同条件下电力设备的寿命周期成本进行计算。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环节

项目规划。以变电站的规模、政府制定的政策规定以及该地区的实际的经济情况,进行更为科学的规划,从而减少过程中的不必要浪费。

采购管理。规划工作顺利完成之后,为了提高工程中的质量,节约工程成本,在进行电力设备选择时,要选择一些性价比高、售后的服务质量好、维修的费用比较低的电力设备。减少电力设备寿命周期成本,促进电网的平稳安全的运行。

生产运行与维护。电力设备时电力系统平稳运行的关键因素,可靠的电力设备有利于电力系统平稳安全的运行。为了使得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发挥最大的效力,必须要做好对电力设备生产的运行与维护工作。设备管理者要有一个全局的掌控观,考虑设备采购与使用中的各个环节,并对管理人员进行监控,或者通过相关的培训工作与经验交流培养相关人员的设备质量意识,保障设备的质量完好[2]。同时,对电力设备进行验收时要制定科学的验收标准,总结电力设备经常出现的障碍。以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订货的协议要求为基础对电力设备进行现场验收,使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提高设备的合理率。

退运管理。在退运管理中,要坚持实效性,节约型以及设备安全性准则。特备是对于一些组合电器、开关、断路器等电力设备,这些设备从生产出来时就有一个使用年限,所以,在使用年限满之前,运维的相关部门就应该对设备的性能以及运行的情况进行检测。已经不能运行的设备做报废处理,视具体情况确定是整体报废还是拆解报废,实现设备各部件价值最大化。

对电力设备状态的评估

电力设备出现问题会对电力设备的运行质量、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全寿命周期成本造成影响。所以,要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质量,减少故障处理所花费的成本,延长设备的寿命[3]。了解电力设备的全面信息,评估设备的运行状况,根据之前设备出现故障的记录数据,采用分析法、抽样调查法进行工程计算,对电力设备进行预测与评价,提高其运行的安全性,为设备检修提供参考依据,使故障成本有效降低。

全寿命成本管理在电力设备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注意事项

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观念的树立。在传统的电力设备管理中护士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观念的建立,对电力设备的管理目光比较局限。所以,这便要求电力设备的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管理观念,对电力设备的成本整个过程进行动态的管理。另一方面,对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科学的评估,在电力设备管理中应用全寿命周期,主要突出强调的是对设备细节以及动态的管理。所以,需要采取更为科学以及有效的评估方法,选择多种的评价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估。

进行仿真预算,创建全寿命成本管理平台。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管理过程,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应用于设备管理中,会涉及很多的预算项目,有许多的制约因素[4]。所以,管理过程中应借助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对项目进行精准并且快速的运算。同时,电力设备的相关人员应该熟练地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对全寿命周期管理成本进行创建,使得电力设备的成本管理效率提高,同时减少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支出。

总而言之,在电力设备管理中应用全寿命成本管理,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购买到报废的全程管理,长期地对电力企业投资进行把控,从而使得电力设备的管理支出减少,使得电力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全寿命周期成本运用到电力设备管理中可以帮助研发人员的研发工作,对电力设备进行改进,研制出更加新型的电力设备,最终实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社会效益。

继电保护装置插件全寿命周期管理 篇12

为提高生产效率, 提升管理水平, 公司提出在系统内推进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1]工作。目前, 各单位的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 但是在继电保护插件[2]寿命管理方面, 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管理工作, 是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一个缺口, 亟需解决。

1 前期调研情况

近年来, 随着电网发展建设快, 资产总量迅速增加, 在目前没有对继电保护插件寿命进行系统分类管理的情况下, 插件寿命到期后无法为检修人员提供及时的反馈, 即成为一个缺陷, 需要临时专项处理, 造成工作零散且效率低等问题。

2 具体实施的内容

2.1 基础数据采集

将所辖各变电站实际的保护装置插件种类和数量与公司台帐系统进行核对, 确定各变电站插件的种类和数量;根据各个厂家的装置说明书和以往运行经验, 初步确定各种插件的正常使用寿命。

采集的数据包括两种类型:运行的插件信息和库存的插件信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以及为今后的工作做数据积累, 单个运行插件的信息量需要包括:变电站、设备名称、厂家、保护型号、插件类型、设计寿命等;库存插件的信息应包括厂家、插件型号、插件类型、生产日期、剩余数量等。

2.2 管理软件开发

继电保护装置插件全寿命周期管理需要编制独立的管理软件, 以实现上述的对插件进行管理的各项功能。管理软件采用Visual Studio工具、Win Forms语言[4]进行编写。

2.3 软件功能介绍

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录入、数据导出备份、修改、插件寿命显示等, 以下分别对主要功能进行介绍。

1) 数据的导入及显示。以导入整个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插件信息为例, 单击工具栏中的导入, 选择所需导入的数据表格即可, 如图1所示;

2) 数据的导出及备份。为了避免任何原因所造成的数据丢失, 软件提供了数据的导出备份功能;同时, 为了使用的便利性, 也提供了不同的数据导出方式, 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插件寿命的预报。软件的核心功能即是实现对即将达到设计寿命的装置插件进行预报, 使工作人员提前做好处理准备。考虑到实际工作的需要, 将插件寿命的高关注度设计为距离插件设计寿命前的30日, 避免由于库存插件不足造成无法更换的现象;

4) 其它功能。为便于软件的管理和使用, 管理员功能等也必不可少, 用以限制不同用户的权限。

3 应用情况分析

3.1 应用案例

以本项目所选取的110k V大黄山变为例:该站距离检修人员工作地点较远, 正常行驶车程需50min, 在天气恶劣或深夜的情况下常有插件累紧急缺陷, 需运行及检修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很高, 然而由于深夜处理缺陷时光线暗等客观原因, 仍有较高的工作危险性。

将本系统应用到110k V大黄山变以后, 检修人员可以根据管理软件所预报的插件剩余寿命情况, 结合每一阶段的检修、巡视计划制定出合理的插件更换计划, 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危险性。

3.2 效果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软件的基本功能均可以实现, 能够正确预报出高关注度的保护装置插件, 根据一段时间的数据积累可得出不同厂家同一类型插件寿命情况的基本数据。如图2所示。

同时也发现还有一些功能需要改善, 如对各个厂家插件的实际使用寿命进行统计分析、科学决策出不同插件最佳的寿命等, 这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为检修人员提供寿命周期分布信息参考, 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4 结论

使用本文所编写的软件可以实现对种类繁杂的继电保护装置插件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 且操作简单, 使用安全可靠。软件具有独立应用性、可操作性, 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帅军庆.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4.

[2]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编著.国家电网公司继电保护培训教材.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3]RCS-9000分散式保护测控装置技术说明书[Z].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2002, 8.

上一篇:电气技术中的节能手段下一篇:抽样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