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

2024-05-27

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共12篇)

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 篇1

摘要:进行工程改造成本加大, 并且存在很大的风险, 不利于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就是在工程改造项目全过程实施费用管理, 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提高项目施工质量、提升效率。本文就在介绍全周期寿命周期费用成本理论的基础上, 从工程改造设计、施工环节、订货环节三个方面, 分析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在工程改造项目中的应用, 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工程改造项目,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应用

工程改造项目大多采用固定总价式合同, 并且一般都要利用一些存放很长时间的二手设备、半成品或成品构件, 这些构件、设备由于存放时间长, 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检修, 在质量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改造项目中。这些因素的影响, 使得工程改造项目成本管理十分困难, 并且增加了费用风险, 一旦项目费用超出合同规定, 就需要进行赔款, 这就需要费用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 采用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理论, 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

1 全周期寿命周期成本理论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简称LCC, 就是从系统以及设备亦或是行业企业长远的经济利益出发, 对项目从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运行、维修、更新直到报废的过程中, 一共需要支付的总费用。以往企业或者行业的传统管理方法, 没有对设备以及系统进行缜密的考虑, 也许那种管理方法在当时的小的时间段是最好的, 但是在行业长远的利益上, 那种管理方法往往都不是最佳的。在行业资产管理中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 可以使得行业对于设备以及系统花费的费用更加合理, 实现企业长远利益的均衡发展。

2 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在工程改造项目中的应用

2.1 在工程改造项目设计环节的应用

在工程改造项目设计环节, 实施成本管理的目的包括降低设计成本以及工程费用两方面内容。其中, 工程费用主要包括施工材料、设备、安装费用等, 因此设计环节成本控制又可以说成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核心。在这一环节成本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不断的增强设计人员的成本意识, 改变以往设计过程结束后算账的情况, 要精心规划每一笔费用的开支; (2) 进行工程改造项目设计, 要坚持“保旧少新”的原则, 根据改造项目的具体要求, 结合项目中存在的二手设备、构件的特点, 在确保这些设备、构件质量以及符合项目需要的前提下, 尽可能使用这些二手设备, 这样能够节约大量的购新设备费用。 (3) 在设计项目过程中, 推行限额制度, 对项目各专业投资实施限定额, 并对施工图纸中设计工程量进行严格控制, 但同时也不能一味的高标准、高质量, 还需要考虑工程实际情况, 坚持实用、经济适中原则, 将每一笔费用都花费到关键位置上。 (4) 为了确保设计方案的经济实用性, 可以设计几种不同的方案, 经过理论与实际对比, 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 (5) 对于材料的采购方面, 尽可能用长线产品代替断线产品, 尽量保证材料具有互换性以及尺寸规格相同或相近。 (6) 在设计过程中加大对信息技术、数字化制图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引用, 推行标准化设计, 提升工程改造项目设计的效率。

2.2 在工程改造项目订货环节的应用

订货环节也是进行工程改造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阶段, 工程主要的费用都是在这一阶段花费的, 所以应该加以重视。在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理论下, 在订货环节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订货前需要进行科学的市场调研, 最少需要获得三个或三个以上产品制造商的产品报价, 通过对比选择最适合的供货厂商, 并对其进行招标。值得注意的是, 获取报价的厂商必须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 这样才能保证报价具有可靠的参照价值。 (2) 采用较为固定的报价方式; (3) 关于厂商的报价, 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细分, 将其分为材料费用报价、加工费用报价等, 这样能够为报价金额与预算金额对比提供便利, 方面费用预算控制方案的执行。 (4) 如果工程改造项目中需要一些必要的备件, 在订货合同签订之前, 需要在招标书中明确的提出备件的固定报价, 以免签订合同后产生经济纠纷, 给项目费用管理造成影响。

2.3 在工程改造项目施工环节的应用

在工程改造项目施工阶段, 实施费用管理的要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要求说明书。施工要求说明书是项目分包单位进行报价金额计算的主要依据, 如果没有施工要求说明书, 就很难保证项目所有分包单位报价的统一, 这不利于施工费用管理的实施。 (2) 在工程改造项目施工过程中, 如果由于工期要求太过苛刻, 导致施工超出预算时, 费用管理人员以及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仔细的研究, 同时与分包单位提出最低工程费用的施工方案。另外, 还需要对相关材料、暂设物等进行研究, 审核分包单位的报价, 并与其他分包单位报价实施对比, 选择最佳适合的分包单位, 为工程施工节约费用。 (3) 在选择分包单位时, 要尽可能选择技术能力强、具有一定资质、对竣工期不担心的, 在对这样的分包单位询价后, 严格的检查其报价单, 核对相关的条件, 并与标的预算实施对比, 避免出现延误工期以及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3 总结

我国的许多行业都已经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进行管理, 因此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工程改造项目受到设备、工程特点等因素的影响, 具有费用风险高、成本不易控制等特点, 传统的成本管理很难保证工程改造项目的质量、施工效率以及成本, 采用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技术, 加强工程改造项目设计、订货、施工等方面的成本管理, 能够为项目施工质量、工期提供保障, 并且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 降低项目成本,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俞红, 朱高华.工程改造项目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J].经营与管理, 2012, 25 (8) :417-418.[2]李昕, 郑春胜, 隋殿本.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应用研究[J].航天控制, 2013, 31 (15) :98-100.[3]李泓泽, 郎斌.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1 (2) :7-11.

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 篇2

摘要:本文介绍了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的概念及相关理论、组成、分析以及对项目具体功能的规定和建设方案的设计。

关键词:变电站LCC;分析

一、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LCC是指设备在预期的寿命周期内,为其论证、研制、生产、使用与保障以及退役处置所支付的所有费用之和。全寿命周期成本技术是从设备、项目的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虑设备、项目或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运行、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使LCC最小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

二、变电站LCC的组成

当前的这种管理模式把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与维护割裂开来,不仅阻碍了信息传递,也给未来的运营与维护带来困难。变电站LCC指的是变电站经济寿命周期内,所支付的总费用,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一次投资成本(IC)

一次投资成本(IC),指在变电站建设和调试期间内,在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以前,所付出的一次性成本。

(二)运行成本(OC)

变电站的运行成本,就是指变电站运行期间所花费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包括:能耗费、人工费、环境费用、维护保养费以及其他费用。可用公式(OC=?%d1C1+?%d2C2+…+?%dnCn)进行估算。

(三)中断供电损失成本(FC)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将出现更多对电敏感的工业。目前,用户对中断供电的.抱怨还在逐年增加。供电中断使电力企业减少供电量和售电收人,对用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故障引起中断供电损失成本是由多个因素所决定的。年中断供电损失成本(FC)可用(FC=aWT+?%d?RC?MTTR)进行估算。其中,?%d为设备年平均故障数;T为设备年故障中断供电时间;W为设备故障中断供电功率;RC为设备故障平均修复成本;MTTR为设备平均修复时间;a为相关用户平均中断供电电量的价值,它随用户的性质、用户所在地区的不同而变化。aWT为断电(惩罚)成本,?%d?RC?MTTR为修复成本。

(四)工期变化引起的时间成本(TC)

(五)报废成本(DC)

报废成本(DC)指产品寿命周期结束后,清理、销毁该产品所需支付的费用。

三、设计方案中的LCC分析

(一)总平面优化

站区总平面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先进,站址用地面积最小,综合社会效益最优。

(二)二次系统

1、监控系统的配置全部按标准配送式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参数配置及组屏。

2、在满足安全运行的条件下,按照国网公司变电站要求统一二次设备接口及二次线配置,减少装置功能的重复,对二次系统进行了优化整合,内容包括:(1)取消了独立微机五防系统,采用嵌入式微机五防系统,与监控系统合一;(2)取消低周低压减载屏、小电流接地选检装置、将其功能纳入站内自动化系统;(3)简化全站打印机配置,采用信息后台集中打印技术;

3、二次系统经整合后,二次屏柜数量减少,35kV、10kV保护测控装置下放到开关柜上,减少大量控制电缆接线。

(三)配电装置选型及优化

采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500kV变电站分册(版)》,为半户内方案,并进行优化,在满足规程、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将电缆进线改为架空进线,符合变电站实际进线条件,比电缆进线节省投资。

(四)变压器调压开关选型论述

真空开关的优越性:

1、依靠真空管熄弧,真空管电寿命高达60万次

2、绝缘油不会碳化,无需在线净油装置。

3、真空管与机械隔离触头同时存在,当真空管出现故障时,机械触头可以起到熄弧作用。

4、整体插拨式结构,油室联结触头无需更换,吊芯、安装、检修简便。

5、滚动方式替代滑动方式机械寿命达150万次。

(五)通用设计、典型设计变电站

全寿命周期理念(LCC)的应用,是国网公司在“两型一化”、“三通一标”等指导原则下推行的全新建设管理理念。“两型一化”的指导原则即要在工程建设中做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遵循工业化的建设特点,优化工艺流程,剔除冗余功能。

(六)接地方案及优化

采用国家电网公司依托工程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类成《高土壤电阻率变电站接地系统研究成果》,综合考虑分流系数、地电位升、优化接地网均压带形式,校核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压,合理降阻,作好绝缘地坪,在满足设备和人身安全要求下节约成本。

四、结语

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 篇3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变电装置

1.关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

全寿命周期成本是指为得到某个大型装置跟这个装置全部运行期间所使用的总投资,其中包含设备研发采购、使用、维修到退役等资费。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是从企业固定资本的一定阶段经济支出分析,全方位研究企业固定资本的分配、采购、配置、工作、保养、维修、更换直至退役的整个过程,让使用周期投入资金尽量减少的一类操作概念和模式。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包含全装置、全消耗、全周期三个特征。全装置指的是冲破单位界限,把预算、施工、保养等各个时期的投入全面分析,以公司整体收益为目标研究最优手段。全投入是指分析一切可能会发出现的资金投入,以恰当的投入资金和全消耗资金之间发现最优法则,寻求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方案。全过程是指分析从方案研发到使用退役的整个使用过程,从规章上确保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式的使用。在不动产业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方面,其它国家发展比较早,有很多科研理论。为达到用户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目的,国内外上各个大型的电力装置生产商都在进行它的商品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方面的研发。我国电力公司也着手利用国外研究成果,参照企业状况和设备发展水平分析负荷本体特征和目的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模式[1]。

2.电网公司变电装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判断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类型

(1)不去被限制于以往的项目成本收益计算方式,而是把事故投资作为重点分析对象。在电力公司中,项目规划进程中首先考虑的是项目和使用保养费用,全寿命周期控制在电力公司变电装置控制中使用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将事故费用也归结全寿命周期费用展开分析。

(2)电力公司的资本全寿命周期费用将分析计划环境因素,把最小资源利用最当做审核目标。

(3)在电力公司中,每一种零件或装置项目的资金支出,会使得整个装置受到影响同时也会被其他装置的影响,所以在电力公司装置进行资本全寿命周期控制,应当从全部装置入手,以整个电力系统全使用周期费用最小的方针来分析每个零件或装置的全使用周期费用。

(4)变电装置作为基础产业的运用应当从最大化整个社会效益方面出发展开分析,同时要分析其施工可能对其它一些工程施工的影响,所需要的投入,所付出的建设内容费用,比如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进行电力装置施工,因此会造成银行不能给其他公司贷款而造成的损失[2]。

3.变电装置全寿命周期控制

“全寿命周期装置控制”是发展经济为目的,依靠一定数量的手段、资金、设计方法,对装置的方案、研发、生产、分类、施工、更新、保养、改进、改造直至退役的整个装置使用周期、对全过程周期展开的控制。“全寿命周期装置控制”分为“前段控制”与“后端控制”。“前端控制”又叫“装置生产阶段控制”,主要指装置的方案、研发与生产时期的装置控制。装置的“后段控制”又叫“装置使用期控制”,主要包括装置施工、装配、运行保养、更新、改近、再改造、退役等方面的控制。

4.全寿命周期控制的主要内容

参照上边介绍的手段,与供电网络装置的复杂性和现在控制手段存在的一些问题,选取了数学模型中的灰色理论来进行研究的控制装置,其主要的资本全过程控制的一般内容和方式包括以下四点:

4.1实时控制

采用射频识别跟各种检测器侦测手段实现装置资金的自动侦测,达到不间断检测控制、及时发出警报。分析电力资源数据规则;提供大量多样的接口类型,达到与各类型使用的资金类型双工服务。

4.2资金自动审核

依靠计算机设置的射频识别检测器达到资金的自动自动审核;并参考手动类型射频识别接收设备达到智能定时资产审核功能。不间断监控资金变化状况,及时给出提示。

4.3巡检控制

利用对资金与人工手持接收设备的互相感应,达到资金审核控制功能。

4.4出入控制

综合利用门禁装置、射频识别数据侦测,不间断监控的运行规律,对指定范围的非法出入提供警报。

利用上面的一些研究,达到变电设备资金全寿命控制,达到资金审核、智能化监控、设备自动化配置等资金控制方式[3]。

5.信息共享方面改进

使全寿命周期整体最优的控制目标达到统一,逐渐确立可靠的电力资金控制方案和计划分配方法。在平台的信息互通方面,需要进行以下改进:

(1)加快组成电力方案数据程序、资金控制装置、设备供应方控制装置备用零部件控制数据装置等数据化程序,为施行资金全周期周期控制提供信息支持。

(2)转换数据装置缺乏互通数据共享方面的格局,达成数据装置之间的可调阅性,达到各类服务的横向链路,为达到全寿命周期控制增加数据采集、传输与分析的能力。

(3)通过全面分析各步骤对数据互通的要求能力上,完善可靠的数据互通方法,审核应当有数据共享方式的规则、单位、施工方式以及数据来源和地点目的等,对数据共享确定审核考核步骤,达到数据互通互联。

(4)运用恰当方法加强数据质量控制。

6.变电装置功能分析

从当前电力组成元件的位置,能够划分成一次变电装置运行安全和二次变电装置运行安全,一次变电装置工作安全又能够划分为电线、变电装置、分配装置、安全接地等装置的安全,二次变电装置工作安全可以分为侦测装置、控制装置、遥感装置等装置的安全。从设备上讲,电力工作安全可划分为送电中断安全和电力事故安全。中断是供电在经济问题下电力工作的当中的重要问题。供电市场中的电力联营市场会给输电装置的统一分配产生难题,最明显的状况表现电力的一些地方可能会达到最高负荷,使电力工作有很大的安全问题,这就是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的阻塞问题[4]。

7.结束语

变电设施的维护应当是为了确保各类用户安能够全工作目的最小投入解决办法,据此可有以下几点建议:

(1)參照客户对电力设施的安全度来布置变电设施的分配原则。对安全安全条件相当较高的使用者可以运用质量较高的电力设施。

(2)针对变电装置能够可靠工作及综合投入尽量缩小两方面条件来决定电力装置备全寿命周期。设备全寿命周期既关系到电力装置安全级别又会影响设备投入成本问题。

(3)以设备工作状态定期维护代替定期规划保养。工作状态检测既能确保变电装置安全工作,又可以减少相关部件维修支出,是提高变电装置保养维护效率较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涛,马薇,黄晓蓓.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变电设备管理[J].电网技术,2008,11:50-53.

[2]张黎明.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变电设备维修决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3]阙秀炼.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电网资产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 篇4

武器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 (LCC) 是指武器装备从设计、制造、安装、运行到报废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总和, 武器系统费用管理的目标就是在保证设备可靠性和可用率的前提下, 通过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最小。武器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分布于设备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且每个阶段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美国国防部的定义是:系统的LCC是政府 (军方) 为了设置和获得系统以及系统一生所消耗的总费用, 其中包括开发、研制、使用、后勤保障和报废等费用。

LCC一般可用下式表示:LCC=RDT&E+PROD+O&S=ACPC+O&S

式中RDT&E———研究与研制费;

PROD———采购投资费 (生产费用) ;

O&S———使用与维护费用;

ACPC———采办费用。

1 全寿命费用的控制和管理

近几十年来, 世界上各个国家对武器系统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做了很多研究, 目的是控制与管理武器系统的全寿命费用。又因为武器系统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往往很大, 所以对它的研究是一个急迫的问题。在武器系统的研制过程中, 采取按全寿命费用设计, 即LCC/Design to Cost, 缩称按费用设计, 也就是DTC, 并且采取全寿命费用管理, 可以有效地遏制武器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增长。

2 按全寿命费用设计

按费用设计是这样的一种设计方法以及设计思想, 它把权衡后系统的研制进度与性能或者全寿命费用得到的单件产品的成本当作目标成本的上限, 并且把这个上限看得与性能指标同等重要。总结国外按费用设计的教训和经验, 发现不仅要从观念上有所改变与在认识上有所提高, 还要积极研究按费用设计, 从而使我国在这方面能够卓有成效地实施。

2.1 加深对按费用设计的认识

武器装备的设计、研制人员要彻底地明白, 各种权衡分析能否分析得足够彻底决定了按费用设计的成果大小。依据DTC的基本原理, 从某种程度上说, 按费用设计等同于权衡分析。

2.2 确定DTC的费用指标

费用指标不仅要根据武器系统的LCC估算值来拟定, 而且还要由财务、质量控制、生产、管理、工程等各方面专家共同拟定。如果把指标定的过低, 那么承包方就不愿意采用先进的技术, 对提高武器系统的效能不利;如果把指标定的过高, 那么会增加使用方的投资, 不具有市场竞争力。

2.3 保证设计人员的设计自由

当确定与批准了按费用设计的费用以后, 就得给予设计人员一定的权力, 从而保证他们的设计自由。

2.4 保证武器系统的性能

在DTC的权衡过程中, 要尽一切可能做到保证武器系统在可靠性以及可维护性方面的要求。

2.5 加强对常见故障的分析

对于武器系统的常见故障, 要做到综合分析, 并研究其相应设计措施。

2.6 采用先进的硬件设施

为了缩短武器系统的研制周期, 要采用先进而成熟的技术产品, 从而使质量控制、试验、研制方面的费用有所减少。在设备选取方面, 要采用具有自检能力的设备, 从而使在维修技能方面与特种训练方面有所减少。在选取零部件方面, 要选取民用产品以及标准产品, 选用大批量生产的技术零件。在任务选取方面, 要注意多方面的技术途径, 删去不属于任务本质的功能。还要用软件辅助设计技术取代硬件金属模型。

2.7 编写使用说明书

DTC的具体程序十分复杂, 并且设计人员负责整个设计工作, 为了使费用设计工作进行地更顺利, 所以有关部门要组织编写“费用设计指南”、“费用手册”等, 以便设计人员的随时参考。

3 全寿命费用管理

3.1 形成全系统全寿命科学管理

为了降低装备的周期寿命, 延长装备的使用寿命, 充分发挥装备系统的功能, 有必要对装备系统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实施有机结合的管理。为此, 要使军队各职能部门在新装备质量管理过程上发挥主导作用。为了提升武器装备的质量与可靠性, 要科学界定承制规范, 严格要求军兵种使用部门与装备管理部门。制约新装备的关键性参数, 是技术性能、战术性能与“五性”———安全性、测控性、保障性、维修性、可靠性。随着武器装备系统中的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对其的质量与可靠性等等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要。

3.2 着眼于形成综合战斗力

为了使新装备形成综合战斗力, 对于武器的分配上, 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对于系统性复杂的装备, 不能拆分后分配到不同的单位;第二, 对于同一类装备, 应该分配到作战功能相似的部队, 便于集中保养;第三, 只要新装备被分配好后, 不应该随意挪用它们。并且, 还要依据主战装备、保障装备等武器装备系统与装备供应、修理、管理等保障系统, 逐一做到专业建设、兵种合成、军种联合。人才的主观能动性, 在人与装备系统中, 对于提升武器系统的管理能力, 占有主导地位, 所以, 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主做好装备全寿命管理工作的关键。装备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技术基础, 还要有宏观管控的能力以及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而且, 在完成新装备部署后, 应该做到人与装备的有机结合, 从而保障新装备在训练与作战中, 提升装备的战术性能与技术性能, 从而形成持续地战斗力。

3.3 运用网络技术实施科学管理

研制开发装备全寿命管理系统软件, 对装备进行全寿命信息跟踪。装备管理中心的服务器通过指挥自动化网络体系与调制解器, 和相关部门与其附属的各管理环节形成闭合回路, 进而实行封闭式管理。这样做有几个优点, 不仅能够及时掌握装备的设计、研制与改进的情况, 还能够及时把握装备的生产与装备质量检测、验收等情况, 并且能够自动提供装备的配发、维修信息, 计算装备的故障率与可靠度, 从而实现装备的实时监控。

3.4 提高维修能力形成持续战斗力

新装备交付使用的初期阶段, 一般由承制方负责新装备的维修工作, 而部队要迅速建设精确的零备件供应体系, 从而为顺利接手新装备的维修工作做准备, 最终实现新装备的完好率, 提升新装备的持续战斗力。所以, 部队要加强维修基础设施建设, 从而为新装备的维护提供基础条件;还要依赖科技手段, 积极研发远程保障技术与自动化故障诊断设备, 从而为新装备的维护保驾护航。

4 总结

LCC的研究包括LCC的估算、控制和管理。其中, 估算是基础, 控制和管理是关键, 而按费用设计以及全寿命费用管理则是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的有效措施和最佳途径。纵观各国军备的发展史, 一方面, 各国不断追求武器的质量, 遭到了国防费用的限制;另一方面, 正是由于武器质量与国防费用的这种矛盾, 才促使各国研究武器系统的全周期费用管理, 既节省了国防投资, 又不断提升了武器系统的质量。对武器系统的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研究, 俨然已成为促进国防现代化实现的关键。

摘要:现代武器装备技术复杂、研制周期长、风险大、费用昂贵, 采办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为提高武器装备的效费比和国防资源的利用效率, 保证论证、研制、生产、使用、维护等环节衔接顺畅, 最可行的方法是实行武器装备的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文章针对武器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控制和管理工作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武器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

参考文献

[1]任少龙, 曲东才, 何友, 钟秋海.武器装备全寿命费用分析及管理措施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 2002 (3) :35-38.

[2]刘鹏, 董振旗, 屈岩, 吴小海.武器装备系统寿命周期费用分析及优化模型[J].四川兵工学报, 2012 (5) :57-59.

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 篇5

电网改造力度的不断加深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传统的管理思想难以满足配网设备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基于此,引入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配网设备管理模式,在延长设备生命周期的同时,提高设备管理的经济性,进而以高效率的设备管理予以电力运行的良好支持,已成为电力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全寿命周期分析方法概述

全寿命周期管理是指对设备引入到报废阶段的全面管理,不仅包括了设备本身的管理,还包括了资产管理,即其在使用与维护中价值的变动分析。当前,全寿命周期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形式:

1)灰色理论预测,此方法是建立在设备各项生成数据的基础上的,通过生成设备的数据模型,在得到其预测以及关联分析结果后,根据结果逆推所获取的设备信息。对配网设备进行分析可知,其一项关键问题就是自身的腐蚀问题,因气候、天气等因素而诱发的设备腐蚀使得其自身的绝缘性能大幅下降,从而增加安全隐患[1]。因此,可借助灰色理论预测法对设备腐蚀而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做到防患于未然。首先,建立数据模型:选取硬性指标x(0)=[x(0)(k)xk=1,...n]=[x(0)(1),x(0)(2),...,x(0)(n)];其次,对其进行累加,生成x(1),并对设备的原始数据x(0)和模型生成数据x(1)的关系进行研究,进而得到二者关系式,根据公式1,进而计算出在设备腐蚀的全过程中,其寿命周期受影响的具体情况。

2)人工神经网络。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配网设备管理大都是以建模的形式进行的,通过对系统变量未来某一时段的状态进行估量,从而实现对影响设备运行因素的统计和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作为常用的即BP模型,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能够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各类数据的变化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故而被部分电力企业着重应用到配网设备的管理与寿命预测工作中。在对基于技术的配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下文则从管理的角度对确保配网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延长其寿命的措施展开全面分析。

2全寿命周期配网设备管理方法

1)寿命周期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组建。通过评先树优选取具有专业技能水平高和职业道德素养好的管理人员构成寿命周期资产(设备)管理委员会,并使其负责现有项目建设的初期设备投入计划编制以及设计阶段与竣工阶段对设备的维修和养护与设备运行期间的监管等工作,确保技术部门、生产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与安全监察部门各项工作的有效协调,做到设备投入成本的统一管理,从而实现各环节工作的良好衔接和支出成本的最优化,延长配网设备寿命,并提高其运行效率。

2)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设计。配网设备运行状况的评价是关系其寿命长短预测结果是否具有可用性的关键,因此,有必要也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实现对配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电力部门(企业)应从配网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在对既有资产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以指标评估的形式确定出其同设备全寿命管理总体目标的差距,并通过合理纠正相关问题,在实现资金科学配置的基础上,提高配网设备的管理效率。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是过程性指标,包括了规范性、先进性与及时性指标。规范性指标旨在对设备运行情况是否规范进行评估,而先进性指标则主要用来评估设备本身和使用方法是否先进;及时性指标主要用来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各类故障问题的处理是否快速、准确、及时进行评价[2]。

其次,是结果性评价指标,包括安全、综合以及周期和效能四类。其中,安全指标包括设备安全参数及强迫停运率和电网事故率;综合指标主要是指对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全盘指标,包括设备各项参数以及设备的耗能情况和线损率等;周期指标包括设备在其全寿命周期中所产生的运行与维护费用;而效能指标则包括了配网设备的资产利用率以及能效指数等各类指标。在对上述结果类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得出设备运行的相关参数,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法找出生成数据同既有数据的差距,做到对配网设备未来运行情况的准确预测[3]。通过对基于过程性指标与结果性指标评价结果的良好应用,从整体上提高全寿命周期配网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

3)加强配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内部机制的建设。全寿命周期配网设备管理的内部机制的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分别开展:首先,对组织机构及其所实施的计划加以明确。对配网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可知,其不仅是一项系统化工程,而且也是一项具有较强复杂性和较大规模的工程,故而需要电力部门(企业)各机构及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合作,进而实现全寿命周期管理目标。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的组织体系,并对组织体系内部成员的各项工作职责予以明确划分,从而确保配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持续、协调进行。其次,建立管理标准。在规划阶段,以因地制宜为原则,根据设备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其运行特点及地区环境变化的管理措施。例如,在进行体系策划时,需要考虑环境对设备的腐蚀情况,同时,引进先进的防腐蚀技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结论

本文通过对其基于灰色理论预测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的配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技术进行分析,进而从组建寿命周期资产管理委员会以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加强内部机制的建设等方面对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配网设备管理方式做出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全寿命周期的配网设备管理方式不仅能够以科学的数据预测结果提高配网设备的管理效率,而且还能够以良好的内部机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可见,未来加强对配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提高设备管理效率,促进电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 篇6

关键词:信息化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建设 应用

1 影响资产全寿命周期的因素

1.1 技术因素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中技术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基础设备制造工艺偏低,设备质量不合标准。部分设备制造企业缺乏有效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盲目追求利益,忽视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另外,有的制造企业忽视了后期服务的重要性,很多设备备件不齐全,从而降低资产寿命。第二,工程建设质量要求不合格。部分设备制造企业对生产产品缺乏有效的检测,验收工作粗心大意导致资产寿命周期偏短。第三,人为因素也是影响资产寿命周期的主要原因,生产过程中因使用不当或者外力作用造成设备毁坏,从而减低资产寿命。第四,对资产设备的运行状态了解程度不够,部分企业忽视了设备保养和维修的重要性,资产设备常年使用难免会有损伤,没有及时修理导致资产寿命周期偏短。

1.2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资产寿命周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项目投资和工程造价对资产寿命周期有直接影响,如果项目投资较少,工程设计的标准和装备水平也会随之降低;第二,成本费用核算对资产周期也有较大影响。目前我国各企业均缺乏有效的成本核算机制,在设备运行复杂,保养维修困难的前提下,设备运行的费用依旧保持不变,导致资产全寿命周期偏短。

1.3 社会综合因素

社会综合因素包括环境污染、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及企业内部生产水平等方面。其中,环境污染会直接影响企业部分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影响资产寿命周期;国家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上,企业生产水平偏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技术,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周期偏短。

2 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原则

2.1 属地化的基础资料管理原则

属地化的基础资料管理是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应该坚持原则之一。基础资料是企业资产管理的基本依据,目前,很多企业忽视了基础资料在企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导致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问题重重。属地化管理模式是现今企业基础资料管理的最佳手段,这种管理模式高度重视设备台账和设备履历卡的相关信息,设备资产在发生变更时,可以及时进行有效调整。

2.2 标准化的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资产使用进行保管,标准化的技术管理需要满足以下要求:第一,结合实际状况,选用最优的设计方案,提高资产订货技术标准,对资产运行状况和设备制造商进行动态评价,完善评价机制;第二,企业应该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对设备资产进行养护修理,确保设备资产的正常运行;第三,资产鉴定报废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待废的资产设备进行检验、试验,提高鉴定数据的准确性。

2.3 信息化的实施手段

信息化的实施手段要求资产管理以ERP为平台,结合企业发展状况,建立健全有效的资产全寿命管理内的信息平台。为了实现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必须从管理权限的要求出发,为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查询、分类统计、对比分析以及信息归档等功能。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信息资产量不断增加,因此,企业必须以现代的信息管理手段为出发点,为企业资产管理建立一个公平、公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企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

3 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建设与应用

3.1 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建设

3.1.1 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是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企业应该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建立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领导小组,选用企业内部优秀管理人才担任小组领导,对资产管理的各类事件进行有效的策划;第二,企业還应该建立标准化的规划设计管理机制。资产管理小组领导对规划设计相关的工作流程进行明确地规划,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评估、检查和修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应该建立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第三,企业还应该根据资产设备实际状况建立统一的设备选型和招标管理机制。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以最少的成本投入为目标,结合实际状况完善采购文件和评标细则,以供应商的实习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健全的供应商评估办法;第四,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建立健全的设备资产保护、维修机制。企业应该重视输变电设备的维修工作,全面利用在线监测系统,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第五,企业还必须高度重视资产退役管理工作,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有效的资产设备退役、报废以及再利用的技术标准,完善信息化管理工作。

3.1.2 工作机制

健全的工作机制是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建设的重要手段。完善工作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结合企业资产设备管理现状,建立优质的造价分析控制体系,企业应该在保障系统稳定性的同时,为工程造价提供切实的保障。另外,企业还应该正确处理基建与生产之间的关系,管理机制以持续改进的闭环式为主;第二,企业应该从财务管理的实际状况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核算管理体系。信息化的实施手段要求资产管理以ERP为平台,财务核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综合考虑规划、设计、建设以及生产等阶段的成本控制,健全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体系;第三,企业还应该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梳理基建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对已有的技术标准进行修订,保障技术标准的统一性;第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应该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建立信息支持系统。

3.2 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应用

全过程思想、集成化思想以及信息化思想是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核心思想。该核心思想传达出的主要内容是以资产的安全运行为前提,将资产寿命周期内使用的费用降到最低。某钢铁企业是我国ERP系统统一推广的单位之一,众所周知,资产清理是ERP项目实施的重要阶段,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终。资产清理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资产与设备的对应、设备与价值管理的一致性,进而保障账、卡、物的一致,这个过程一旦出现问题,资产的成本控制以及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将会受到直接影响,最终影响ERP项目的建设效果。长期以来,该单位高度重视资产清理数据的准确性,以集中办公的形式为主,安排充足的时间进行资产清理工作。全局资产管理的信息数量非常大,涉及多个领域,经过国家批准,该项目成功上线。

4 结束语

总之,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应该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建立信息化技术平台,实现信息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曾欣.刍议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的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2]王普,崔利荣,李倩.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简要评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

[3]康立莉.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推广与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 篇7

全寿命周期管理就应是对这个全过程进行管理,以期实现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策划的科学、合理、可行,建造在满足环保的基础上质量、工期和成本实现平衡,运营(期间)安全、可靠、低成本,寿命终结期拆除、处理成本最低、环保,最终实现项目全寿命周期效益的最大化。

1 全寿命周期年费用分析理论基础

按照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概念理解项目设计,一个显著的(一般)特点是:设计方案的高可靠性、安全性、高标准,带来的高造价,和低运营与维护成本;反之,则将会使运营维护费用提高。由于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因此,适宜的设计方案(初投资)将会使项目全寿命周期费用最省,效益最大。

由于方案之间的效益基本相同,因此在其经济比较时,采用费用现值比较法:

式中:I-年全部投资;C-年经营费用;Sv-计算期末回收固定资产余值;W-计算期末回收流动资金;I-要求达到的折现率,可按照8%计算;n-寿命周期30年。

结论为:PC值最小的技术组合方案为优化方案。

2 技经实验室平台年费用分析模块介绍

建立技经实验室平台,选择典型工程,搜集、监测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内发生的成本费用,形成工程全寿命期成本费用数据库。以费用数据为依据,测算或预测工程运行期内年费用,并通过对多样本年费用的统计分析,提出同类工程全寿命周期方案的优化建议和成本控制策略。

2.1 开发方案

平台开发包括:(1)数据库———构建建设、运维成本库,并与工程库关联,计算结果存储于成果库;(2)数据库应用软件———数据录入界面、自动测算功能、结果展示与报告生成功能;(3)模型、算法研究——基于财务账目的运维、技改直接费用识别方法;工程运维、技改间接费用分摊方法;年费用分析模型。

2.2 计算工程运行期内的运行成本费用以及几个指标

(1)第t年的运行成本总费用Ct=第t年的修试费用+第t年的运行费用+第t年的技术改造费用,其中:第t年的运行费用=人工费+用水用电费+其他费用+年损失购电成本;(2)逐年统计第t年的修试费用;(3)逐年统计第t年的技术改造费用;(4)运行成本总费用Ct占动态投资的比重;(5)单位容量的年运行成本总费用=Ct/现期主变容量(单位:万元/MVA);(6)电量损失率=年损失电量/年输送有功电量×100%。

2.3 工程年费用计算

如果工程建设只有一期,则工程年费用计算如下式所示:

式中:AC-工程运行期内年成本费用;I-本工程的动态投资,即形成的固定资产;Ct-第t年的运行维护总成本费用=第t年的修试费用+第t年的运行费用+第t年的技术改造费用;S-计算期末工程残值;i-基准收益率;n-计算期(运行期)。

3 电网工程全寿命周期年费用实证分析

对于待建工程,在满足相同功能条件的前提下,通过对不同方案运行期内年费用的比较,作为评判方案优劣的参考因素。从样本库中筛选和待比较方案相同(相近)的工程测算“运行成本总费用占固定资产比例”和“单位容量年运行成本总费用”,由操作人员根据工程特点,选择此两指标之一,进行下一步的计算。

年运行成本总费用Ct=工程动态投资×所占固定资产比例

年运行成本总费用Ct=主变容量×单位容量年运行成本总费用

以上两个公式任选其一,进行年费用计算。

表1为电网工程全寿命周期年费用实证分析。

在满足环境保护、和项目社会影响效果的基础上,实现工程质量、工期、造价的平衡。因为,高质量必然导致高造价和工期的延长;压缩工期将会使质量下降和成本投入增加;降低造价很可能工程质量打折和延长工期。所以制订科学、合理、可行的工程建造管理目标尤为重要。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公司资产规模迅速扩大,如何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探寻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能力和资产赢利能力、提出适宜的设计方案使项目全寿命周期费用最省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成为电力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 篇8

在现行的工程项目全生命工程中,存在着以下不合理的地方,即:(1)工程费用管理的重点在实施阶段,而没有把决策、设计阶段的费用管理放在突出的位置;(2)只注重建设期的建设成本,而忽视将来的运营和维护成本,不能对全寿命周期的工程费用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3)重视项目利益和阶段目标,忽视项目整体和长期目标及产品未来价值等问题。

由此可见,由于片面追求低的建设成本而造成运营和维护成本提高, 往往使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费用更大。建筑物的前期费用和运营费用在全寿命周期费用中占有不可忽视的比重,必须全盘考虑项目全寿命周期各阶段发生的费用。因此,利用价值工程对住宅全寿命周期费用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2 价值工程(VE)在住宅全寿命周期费用(LCC)优化中的应用

当前住宅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住宅投资主体由单一主体向多角色转变,对住宅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投资主体都迫切要求对住宅进行经济性评价。对于住宅而言整个寿命期角度考虑,选择价值工程作为住宅经济性评价的基本原理很合适。因为功能是某一住宅产品区别于另一住宅产品的划分标准,是以某种物理形态表现出来的本质的东西,如住宅产品所表现出来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环境性等。成本是指产品在寿命期内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产品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对住宅进行经济性评价,正是利用了价值工程的原理,通过确定住宅的性能成本比来反映住宅经济性的好坏。可以利用这项指标来控制住宅建设成本,指导住宅定价。

3 住宅LCC价值评价模型的设计

住宅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功能指标体系和成本指标体系。

3.1 功能指标体系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设计为表1所示的功能指标体系:

3.2 成本指标体系

包括初始购置费、能耗成本、管理成本、维护成本、交通成本五个部分。现对这些名词一一作介绍:初始购置费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住宅居住权及产权而支付的成本,主要是指购置该住宅的费用。能耗成本是指消费者正常使用住宅时的日常运行费用,比如说煤气费、水电费等。管理成本主要指住宅小区的管理费用,即小区的物业管理费用。维护成本是指住宅的维修费用,此项费用在现在发生的比较少,比如装修后墙体出现问题,地板损坏还有像平时请钟点工打扫房子的费用等。而最后的交通成本是指日常通勤费用,这与住宅所处区域的交通情况有关,例如上班、上学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不一样,交通费也就会有很大的区别。

3.3 指标分值的确定

就价值工程功能与成本指标体系具体应用而言,可以针对评价对象进行调整和补充。确定权重的方法很多,如专家估测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元统计分析法等。由于住宅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因素多达几十个,因素之间相互关系复杂,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层次分析法是(AHP)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归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在确定权重后,要对各功能指标和成本指标打分,进行单个指标的评价。对于成本指标评分可以参见国家《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对于成本指标划分,以当地同类物业平均成本和最大成本成本作为参考,将C1、C2、C3、C4、C5五个成本指标采用10分制打分法进打分,得到成本系数,加权计算总平均得到总成本系数。

具体评分准则如表:

在功能分析中,可以结合用户和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评分,把用户、专家两者评分的权重分别定为一定比例。则住宅价值(系数)为:

式中,W1—专家功能评价时对应的权重;

W2—用户功能评价时对应的权重;

F专家—专家评价所得到的功能系数;

F用户—用户评价所得到的功能系数;

C—住宅总成本系数;

V—住宅价值系数。

4 VE评价方法在商品住宅方案优化中的应用实例

用价值工程方法对商品住宅方案进行评选,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确定评选对象;对评选对象进行功能评价;计算成本系数;计算功能评价系数;求价值系数并进行方案评价。确定评选对象

4.1 根据初步的市场调查和开发商的大体意向,由设计单位按要求设计出若干方案作为评选对象。

某开发商选作评选对象的四个商品住宅设计方案见表3:

(单位:元/m2)

4.2 对评选对象进行功能评价

前面所述, 商品住宅的功能主要是适用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环境性能,日常运行耗能,结合本案例中各方案的异同,将主要功能细分为八个方面:平面布局、采光通风(包括保温、隔热、隔声)、层高与层数、牢固耐用、建筑造型、室内装饰(包括室内设备)、环境设计(指日照、绿化、噪声、景观及间距等)、技术参数(包括平面系数、每户平均用地等)。对评选对象进行功能评价,就是要求评价者对每个方案就上述各方面功能的重要性(各功能所占百分比)做出评价。可以采用潜在购房者与开发商共同评分的方法。潜在购房者的评价不容忽视,具体的评价结果可以用调查的方式取得。由于目前购房者对设计一些技术指标等理论知识掌握较少,大多对住宅功能仅能给出感性评价,所以潜在购房者的评价权重占40%,而专家评分权重占60%。参见表4:

4.3 求成本系数 (C)

某方案成本系数 (C) =某方案成本 (或造价) /各方案成本和。如A方案的成本系数=721/(721+742+713+752)=0.2462。以此求出各方案的成本系数如表所示。

4.4 求功能评价系数(F)

按功能重要程度,采用10分制加权评分法,对四个方案八种功能的满足程度分别由专家综合评定,分数如表5。在专家评分的基础上求出方案的总分,进一步求出该方案的功能评价系数。

四个方案的总分及功能评价系数计算见表5。

4.5 求出价值系数(V)并进行评价

按V=F/C分别求出各方案的价值系数,见表6。

由表6结果可见,方案D的价值系数最大,从价值工程的角度来看,本例的最佳选择方案是方案D,其次是方案B和C。

5 总结

价值工程提倡用最低的总费用向用户提供必要的功能,这里所考虑的最低总费用不仅包括建造费用,还包括了用户的使用费。它的应用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性高的管理活动,并且在对全寿命周期费用进行优化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价值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只侧重于向用户提供必要的功能,未把寿命周期费用的优化放在适当的地位。今后,我们应该提倡利用价值工程对寿命周期费用进行优化而使费用最小化,综合效益最大化。此外,在价值工程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把有关部门组织起来,通力合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它必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价值工程[M].河北:技术经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2008.

[2]建筑管理现代化[M].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

[3]罗固源.工程经济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

继电保护装置插件全寿命周期管理 篇9

为提高生产效率, 提升管理水平, 公司提出在系统内推进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1]工作。目前, 各单位的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 但是在继电保护插件[2]寿命管理方面, 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管理工作, 是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一个缺口, 亟需解决。

1 前期调研情况

近年来, 随着电网发展建设快, 资产总量迅速增加, 在目前没有对继电保护插件寿命进行系统分类管理的情况下, 插件寿命到期后无法为检修人员提供及时的反馈, 即成为一个缺陷, 需要临时专项处理, 造成工作零散且效率低等问题。

2 具体实施的内容

2.1 基础数据采集

将所辖各变电站实际的保护装置插件种类和数量与公司台帐系统进行核对, 确定各变电站插件的种类和数量;根据各个厂家的装置说明书和以往运行经验, 初步确定各种插件的正常使用寿命。

采集的数据包括两种类型:运行的插件信息和库存的插件信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以及为今后的工作做数据积累, 单个运行插件的信息量需要包括:变电站、设备名称、厂家、保护型号、插件类型、设计寿命等;库存插件的信息应包括厂家、插件型号、插件类型、生产日期、剩余数量等。

2.2 管理软件开发

继电保护装置插件全寿命周期管理需要编制独立的管理软件, 以实现上述的对插件进行管理的各项功能。管理软件采用Visual Studio工具、Win Forms语言[4]进行编写。

2.3 软件功能介绍

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录入、数据导出备份、修改、插件寿命显示等, 以下分别对主要功能进行介绍。

1) 数据的导入及显示。以导入整个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插件信息为例, 单击工具栏中的导入, 选择所需导入的数据表格即可, 如图1所示;

2) 数据的导出及备份。为了避免任何原因所造成的数据丢失, 软件提供了数据的导出备份功能;同时, 为了使用的便利性, 也提供了不同的数据导出方式, 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插件寿命的预报。软件的核心功能即是实现对即将达到设计寿命的装置插件进行预报, 使工作人员提前做好处理准备。考虑到实际工作的需要, 将插件寿命的高关注度设计为距离插件设计寿命前的30日, 避免由于库存插件不足造成无法更换的现象;

4) 其它功能。为便于软件的管理和使用, 管理员功能等也必不可少, 用以限制不同用户的权限。

3 应用情况分析

3.1 应用案例

以本项目所选取的110k V大黄山变为例:该站距离检修人员工作地点较远, 正常行驶车程需50min, 在天气恶劣或深夜的情况下常有插件累紧急缺陷, 需运行及检修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很高, 然而由于深夜处理缺陷时光线暗等客观原因, 仍有较高的工作危险性。

将本系统应用到110k V大黄山变以后, 检修人员可以根据管理软件所预报的插件剩余寿命情况, 结合每一阶段的检修、巡视计划制定出合理的插件更换计划, 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危险性。

3.2 效果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软件的基本功能均可以实现, 能够正确预报出高关注度的保护装置插件, 根据一段时间的数据积累可得出不同厂家同一类型插件寿命情况的基本数据。如图2所示。

同时也发现还有一些功能需要改善, 如对各个厂家插件的实际使用寿命进行统计分析、科学决策出不同插件最佳的寿命等, 这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为检修人员提供寿命周期分布信息参考, 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4 结论

使用本文所编写的软件可以实现对种类繁杂的继电保护装置插件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 且操作简单, 使用安全可靠。软件具有独立应用性、可操作性, 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帅军庆.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4.

[2]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编著.国家电网公司继电保护培训教材.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3]RCS-9000分散式保护测控装置技术说明书[Z].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2002, 8.

变电站全寿命周期管理探索 篇10

1 探寻变电站设备“短板”

1.1 变压器问题统计分析

通过分析变压器大修情况, 发现密封胶垫、风扇电机、附件铁件存在问题累计频率占79.2%, 壳体、铁芯、绕组、分接开关及套管基本无异常。通过对公司所属32台220kV变压器缺陷的统计分析, 变压器渗漏油、风扇电机故障、附件铁件锈蚀占总缺陷的90%。

变压器渗漏油部位主要集中在阀门、法兰、散热器等处, 主要原因是密封不良。一是部分密封胶垫耐变压器油性能较差, 经变压器油浸泡后性能发生变化, 导致密封不良渗透油;二是安装工艺不规范造成密封胶垫压紧时受损, 固定螺丝紧固不均匀造成密封胶垫受力不均, 导致密封不良渗漏油。风扇电机故障主要为绕组绝缘性能、轴承材质较差, 造成绕组绝缘短路、轴承钢珠严重磨损轴承偏心造成卡涩。从大修情况及缺陷统计分析, 渗漏油、风扇电机故障、附件铁件锈蚀是影响变压器寿命, 增加运维成本的主要因素。

1.2 组合电器问题统计分析

烟台供电公司运行的组合电器共162个间隔, 通过对组合电器缺陷统计分析, 组合电器漏气、位置指示灯失灵、铁件锈蚀占总缺陷的90%。

漏气部位集中在接地端子、管路接头、法兰连接处, 主要由于法兰结合面防水胶注入时, 未按工艺要求进行, 有的防水胶在上部往下注入, 有的没有注入或只注入一半, 雨水涌入腐蚀密封面引起密封不良导致气体泄漏。铁件基层处理不彻底、防腐工艺落后、使用螺丝为普通螺丝, 导致部件锈蚀严重。设备厂家配备的位置指示灯性能较差, 持续运行易烧坏, 造成指示失灵。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 组合电器内部电气元件无异常, 主要问题为结合面漏气、位置指示灯失灵, 部件锈蚀。

1.3 保护设备问题统计分析

烟台供电公司运行的保护设备有1700套, 全部为微机保护, 通过对烟台电网1993年以来发现的缺陷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电源板与液晶显示板异常占到总缺陷的85%。如图1

电源板异常是由于内部的电容寿命较短而造成的, 因一般品牌的电解电容容量小易引起发热, 影响电容寿命。影响液晶显示板最主要部件是背光源, 常规使用寿命一般为3至4年。

2 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2.1 变压器主要问题改进措施

2.1.1 密封胶垫

常规密封胶垫使用的胶料性能指标较低, 存在气泡、杂质、胶瘤、耐变压器油性能差等影响产品性能指标的缺陷, 一般可使用6至10年。优质密封胶垫性能指标较高, 影响产品性能指标的缺陷较少, 可使用20年以上。采用丙烯酸酯橡胶取代丁晴橡胶, 各种性能指标显著提高。制造厂需提交该批次密封胶垫例行试验报告、形式试验报告及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特殊试验报告。安装时所有螺栓均应使用力矩扳手紧固, 其力矩值应符合产品技术规定。

2.1.2 散热器

常规散热器基层不进行镀锌处理, 直接进行油漆防腐, 一般5年左右需防腐一次, 一般可使用20年左右。优质散热器基层进行镀锌处理, 可使用40年以上。散热片在安装前, 应全部进行1小时、压力60kPa的干燥气体压力密封试验, 合格后才能进行安装。主变注油完成后, 需进行24至28小时、60kPa整体压力密封试验。

2.1.3 变压器安装

变压器的安装应在干燥、晴朗、无风沙的天气进行, 由厂家指导安装改为厂家主导安装。施工中要严格执行安装工艺标准。

2.1.4 风扇电机等附件

根据运行经验, 选用绕组绝缘性能高、材质性能指标高、运行周期长的高性能风扇电机。

2.1.5 附件铁件

附件铁件采用抗腐蚀性能指标较高的材质, 并适当增加壁厚。针对烟台地区潮湿、盐雾大等气候特点, 防腐采用耐腐蚀能力强的氟碳漆, 并进行附着力及酸雾试验。

2.2 组合电器主要问题改进措施

2.2.1 密封圈

常规密封圈使用的胶料性能指标较低, 一般可使用15至20年。优质密封圈性能指标指标较高, 影响产品性能指标的缺陷较少, 可使用40年以上。制造厂需提交该批次密裂封圈例行试验报告、型式试验报告及耐臭氧龟裂静态拉伸特殊试验报告。安装时所用螺栓均应使用力矩扳手紧固, 其力矩应符合产品技术规定。

2.2.2 法兰结合面注胶

厂内及现场法兰结合面注胶必须从结合面下端孔注入、从上端孔溢出, 确保结合面注胶充分, 防止潮气及水分渗入。

2.2.3 部件铁件

组合电器密封筒采用铝或铝合金材料, 连接螺丝采用热浸锌螺丝。针对烟台地区潮湿、盐雾大等气候特点, 防腐采用耐腐蚀能力强的氟碳漆, 并进行附着力及酸雾试验。

2.3 保护设备主要问题改进措施

2.3.1 电源板

电源板的寿命主要取决于电源板内部的电容寿命, 而电容的寿命取决于本身的质量和容量, 为此选用国际品牌的长寿命电解电容, 并增大电容量, 在105摄氏度下测试的寿命最小是5000小时, 从而保证在65摄氏度情况下可以运行90000小时, 换算成年为10年 (按照电解电容每降低10度, 寿命提高一倍的理论) 。同时采用新的电源拓扑、低功耗元器件, 提高电源板的效率, 由原来的70%提高到80%, 降低功耗, 可以降低整机温度;温度降低后, 就可以延长电解电容的寿命, 优化电解电容的寿命瓶颈问题。

2.3.2 液晶显示板

选用国内知名“液晶显示模块”供应商的液晶模块优质材料, 采用COG工艺, 使用寿命达到10年。使用背光源时采用“屏保”方式, 即平时关闭背光源, 操作时再打开, 可有效延长“液晶显示模块”的使用寿命。针对一些关键连接点, 选用质量上乘的“液晶显示模块”连接件, 降低该组件引起的显示不正常现象;液晶模块受温湿度影响较大, 通过控制小室运行环境, 可以提高有效液晶的运行寿命;保证温度控制在20至25度左右, 湿度在45至55%RH相对湿度范围内, 能有效地提高液晶的运行寿命。

3 强化监造管理, 确保建设质量

补充完善招标文件, 增加了LCC条款, 对存在问题的部件, 明确使用寿命, 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依据监造细则, 严把采购入口关、过程见证关、成品验收关, 将监造工作落到实处, 确保成品质量。建设过程中, 强化全过程质量精益化管理, 加强“标准化工艺”建设, 实现工厂化、无尘化施工, 打造精品工程, 将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转化为成品, 确保设备使用寿命达到预期目标。

设备安装时, 将安装现场全部封闭, 设置除尘室做为第一道防尘体系, 安装人员通过专门通道, 进行除尘处理后进行现场, 真正意义上实现工厂化施工。在防尘室内设置第二道防尘体系, 利用组合式可移动防尘棚进行设备对接, 实现无尘化施工。对安装区内尘埃、温度、湿度变化进行实时监测, 控制室内环境变化, 降低因环境变化对设备造成的不利影响。安装完成后, 加强成品保护意识, 施工区域铺设防尘地毯防止二次污染, 最终目标将安装过程对设备运行可能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4 取得的效果对比

4.1 人力、物力投入对比

220kV沐山变电站投运两年来, 在对设备进行状态评估的基础上, 适当调整了运行巡视周期和设备检修周期。沐山站的运维管理工作简约、高效、体现了维护量少、成本低的优点, 在两年来的运行中与其它同规模、设备同为国产的220kV变电站相比较, 平均运行巡视节约人力成本65.8人·天/年, 检修维护节约70.3人·天/年, 预期经济寿命变电一次设备40年, 保护设备20年。如表1、图3。

4.2 成本投入对比

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建设的沐山站, 全寿命周期内总投资额为15580万元, 其中变电站初始投资为11353万元, 占变电站40年LCC成本的73%, 后期运行维护费用总计4237万元, 占变电站40年LCC成本的27%。

常规变电站全寿命周期内总投资额为17782万元, 其中变电站初始投资为11203万元, 占变电站40年LCC成本的63%, 后期运行维护费用总计6579万元, 占变电站40年LCC成本的37%。

220kV沐山站投运两年来, 设备运行状态良好。沐山站工程的建成投运, 只是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工程建设阶段的体现, 在今后的运维管理工作中, 还将继续秉承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 加强数据的收集、分析工作, 积累经验, 提炼出一套科学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变电站运维经验。对变电站设备的全寿命的管理和应用, 将整体提升我国电网智能装备管理技术水平, 满足实现智能电网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友好互动、透明开放的发展要求。

摘要:通过对变电站设备检修数据、运行缺陷统计的分析, 归纳出设备寿命周期内暴露出的共性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施工方案, 提炼出一套科学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变电站运维经验, 满足智能电网建设的各项要求。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管理,变电站设备,智能电网

参考文献

[1]帅军庆.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4) .

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 篇11

(一)电网企业资产特征 广义资产包括公司实物资产、金融资产、无形资产等全部资产。本文的资产概念是狭义的资产,即公司实物资产。电网企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资产密集,资产设备数量大、增长速度快、品种多、对设备的完好率及连续运转可利用率要求高,同时从资产形成阶段到项目运营阶段直至项目退役阶段,需要统筹协调、合理衔接,每一阶段的工作都会对后续阶段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

(1)资产的密集性。电网企业资产价值高、规模大,如输变电设备、配电设备、通讯设备、运输设备和房屋与建筑物等。

(2)资产的多种性。根据资产的使用用途,可以分为输变电设备、配电设备、用电计量设备、通讯设备、工具器具及运输设备、房屋与建筑物等;同时,实物管理涉及使用、保管、生产基建、后勤等部门。对划分企业管辖资产的主体,确定资产的价值与资产的日常管理、核算等方面均会带来相当的难度。

(3)资产的分散性。地域分布广,资产使用部门多,使用地点范围大,电力输配设施和供电设施大多分布在野外。

(4)资产的长期性。电网资产从规划、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和更新直到及废寿命周期都在数十年以上。

(5)资产的稳定性。电网企业的特殊性要求电网资产必须稳定运行,任何的故障将会给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对电网资产的日常维护是电网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电网企业资产管理现状 具体表现在:

(1)缺乏有效协调。电网企业目前将资产管理划分为规划、可研、设计、建设、运营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和实施,由于各阶段管理者往往主要关注本阶段的目标及须解决的问题,对整个系统考虑不够,从而不利于统筹考虑和整体优化电网资产新建、扩建、技改、检修计划等工作,不能有效协调各个阶段的管理目标,往往只能达到局部优化和阶段最优,却难以实现资整体成本最优。

(2)资产决策机制不能做到总体成本优化。一是决策机制缺乏全局观念,在进行电网规划时,仅以技术经济指标寻求最佳的电网投资决策,缺乏对整个电网在运行中的经济、环保、可靠性等各方面的效益和成本的全局考虑。二是缺乏为决策机制提供科学的依据的决策方法,如成本费用的计算方法与各阶段的工作特点不适应,状态检修尚不能作为一种成本优化的手段全面应用于资产管理中等。

(3)信息化程度有待加强。近年来,电网企业非常重视信息化的建设,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资产管理信息模块仍是“孤岛”。一是不同阶段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够,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出现障碍。资产运营、退役阶段的信息难以及时反馈到规划、可研、设计等决策阶段,尚未实现全过程的闭环管理,资产的各个阶段缺少统一的计划和控制系统。二是缺乏统一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支持,基建、物资、生产、财务等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但大多建立在不同的工作平台上,造成数据难以统一,难以实现信息勾稽和提示作用,影响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灵活性。

(4)资产退役处置环节资源优化程度不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网资产如输变电设备的运行年限普遍较低。一方面,对于已到退役期的资产,没有建立一套处置机制,缺乏对资产经济运行寿命之后的延寿问题的考虑;另一方面,部分设备未到退役期,在尚有利用价值时即退出运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引入

(一)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全寿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Man-

agement,LCM)是起源于美国军方武器装备采办过程的一种设计思想和管理原则。它强调对产品全寿命发展过程实施持续不断、协调统一的管理,综合考虑各个阶段的问题,保证各个阶段的活动前后衔接,各个阶段决策的一致性,通过并行设计方法,达到产品在全寿命周期内技术最优、质量最可靠、时间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好、环保最佳。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可以概括为从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基建、运行、维修、轮换、改造、直至退出运营、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它在资产生命周期的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张,使全寿命周期效益的最大化,既要考虑寿命周期费用最小化又要追求收益最大化,最终实现寿命周期利润最大化。

(二)电网企业资产的价值链 价值链理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资产的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实物形式,一种是价值形式,资产全寿命周期中的每一阶段的价值表现就构成了资产的价值链。电网企业资产的价值链如图1所示。

电网企业资产的价值链是一个闭合的链条:对于单项资产,价值链从资产计划开始,经历项目建设、运行、检修、技改等,最后到报废,资产的生命结束,价值也随之结束;但是对于电网企业而言,资产技改和报废不是价值链的结束,而是进入新一轮的资产计划,然后不断循环着,直至电网企业结束经营。

与产品价值链不同,资产价值链的价值体现在成本上,电网企业资产价值链管理就是对资产的成本的控制,达到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最优。资产计划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计划的偏差会影响到电网企业资产的整体运作;项目建设包括基建、设备采购、安装等,该环节一方面影响电网企业折旧成本,另一方面,建设的质量对今后的运行、维护费用也有影响;运行与维护阶段是资产运行以及故障维修的成本,该环节一般持续时间较长,是整个价值链的重点环节;技改和报废环节,需要对资产进行评估,作出技改还是报废的决策。

(三)电网企业资产管理流程再造 根据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和电网企业资产价值链,对电网企业资产管理进行流传再造,具体见图2。

资产状态评估是从电网企业长期资产技术政策和投资战略的角度,审视公司资产的健康状况,决定资产是继续运行、技术改造还是退役。结合资产状态评估的结果,对公司电网进行总体规划,进入资产计划环节,通过项目立项、初步设计、年度计划等工作,完成该环节工作。接着进入项目建设阶段,在年度计划的指导下进行设备招投标和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完毕后,投产运行,转入资产管理。运行检修环节的工作主要是备品备件、维护检修以及运行检测。必须定期对运行中的资产进行状态评估,存在需要技术改造或退役的资产,则进入新一轮的电网规划。

三、电网企业资产管理完善建议

(一)转变资产管理理念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管理上的一次变革,电网企业需要在资产管理的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转变资产管理理念,要在管理方式、工作机制、考核办法、企业文化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如电网企业目前强调“分段”管理的资产管理模式必须转变,采用流程管理的模式,统一各部门工作目标,优化各阶段业务管理策略,以实现资产管理全过程最优;又如,对电网资产成本的管理,需要对资产全寿命周期内的全过程成本(含故障成本)进行综合评估,不能仅重视前期投入,更应关注后期成本,这就需要引入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管理方式。总之,要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对电网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重新评估和改进。

(二)加强管理基础建设 电网企业目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管理基础薄弱所致,电网企业需要在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理念的指引下,加强企业管理基础的建设,做到精益化管理。一是以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规划、建立、修订电网企业规章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规章制度管理的协调机制,报告各部门的协调以及各种制度标准的统一协调;二是加速标准化建设,实现标准化体系的动态化管理;三是建立科学的资产决策机制,不断调整和完善电网规划方法,在电网规划工作中以电网系统的整体优化作为决策依据;四是加快基于全资产、全寿命的成本预算和核算机制建设,运用科学的成本费用计算方法,提高资产管理的精益化水平;五是建立科学的电网资产运行评价体系,完善相应关键指标体系,对电网资产的状况做出及时、准确的评价;六是要建立统一的退役资产管理平台,完善技术评估办法,完善报废资产处置流程等相关规定。

(三)改进流程突出重点管理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必须针对相关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进行梳理、评估、检查和修订,有重点的推广应用。对新增资产与现存资产有不同的管理要求:

(1)对于新增资产,要从电网的规划开始,按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要求抓好各项工作,既保证资产的质量,又保全所有的信息资料。在长远规划方面,与政府有关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做好负荷预测,延长规划周期,制定10年~20年的长期规划,优化技术经济评估办法,完善规划滚动更新机制;在设计方面,要提高先进性和适用性,进行多方案比选,优化工程设计方案;在采购环节,要以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差异化设计招标方案,修订评标细则,加大设备监造工作力度,加强对设备供应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资质统计和资信评价,严格控制入网设备质量;在建设环节,要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提升工程建设管理能力,实现工程项目功能匹配、寿命协调、全局优化、费用最优。

(2)对于现存资产,要抓好在运资产、备品备件和到期报废资产三方面的工作:在运资产方面,建立健全以资产状态为中心的管理,如在线监测、设备评价和状态检修等,依据设备状态优化检修策略,合理检修周期,减少设备陪修、过修,减少检修维护工作量,实现在运设备使用经济效益最大化;备品备件方面,通过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备品备件的信息共享和统一调用,使备品备件在公司系统范围内实现跨地区、跨区域以旧换新、设备轮换、资产置换、设备翻新等,实现备品备件全寿命周期使用效率最大化;到期报废设备方面,根据资产的状态和利用价值,在更大范围内安排退役资产的转让、置换和重新使用,实现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四)整合与优化信息系统 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反馈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各个阶段和主要业务流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为通过科学决策实现整体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电网企业信息系统整合的关键点是资产数据和财务数据相统一以及高质量的数据支持和历史积累,建立统一的资产电子标签系统,集成资产的实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实现帐、卡、物的一致和联动,实现资产管理各阶段的信息共享,建成贯穿资产管理各个阶段,可进行现场数据直接采集,可共享数据,可反馈评估的信息数据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张勇、魏玢:《电网企业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思考》,《电力技术经济》2008年第20期。

[2]王备:《关于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思考》,《电力信息化》2007年第5期。

(编辑杜 昌)

探究全寿命周期的建筑节能管理 篇12

1 全寿命周期的概念

全寿命周期管理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主要用于高科技的管理上, 比如军队航母、先进战斗机等。之后, 应用的范围逐渐变大, 被纳入到建筑业中。

全寿命周期设计的重点在于集成性, 在建筑工程中, 其集成性非常的强, 要求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加强分工协作。运用先进技术手段, 加以适应建筑工程的管理方式, 从建筑项目的整体出发, 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 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与高质量, 实现建筑项目的整体最优化。在建筑工程中, 即使各部门人员之间地点分散, 施工工序存在差异, 但必须从整体出发, 使建筑节能思想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

2 基于全寿命周期建筑节能管理的对策分析

在整个周期实现的过程中, 要从全过程进行考虑, 始终贯彻节能的理念, 保证节能建筑的低成本与低消耗。建筑工程分为四个阶段, 分别是投资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工程实施阶段、运营维护阶段, 下面从这四个阶段出发, 探究节能措施。

(1) 投资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是建筑工程的前期阶段, 主要是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的研究, 并做出适当的决策。投资决策要对建筑项目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一定的技术经济论证。投资决策阶段对节能效果的影响包括项目的规模、选址、技术方案与建设的水平等, 针对不同的建筑方案进行比较与选择, 决定最终的设计方案。在项目决策阶段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设计的思维方式要具有理性, 采用科学的程序, 结合基本要素对项目的投资决策进行一定的判断, 基本要素包括:环境、文化、经济、技术、社会等, 在此基础上提高建筑工程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保证建筑节能效果的发挥, 提高建设水平, 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工程设计阶段

在建筑的节能管理中, 工程设计阶段是管理的重点, 在建筑工程中, 对于全寿命周期建筑能耗的控制, 节能设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确定与控制中也非常的重要, 所以一定要加强工程设计的控制。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要考虑一定的节能标准, 采用适当的节能方案, 选择合适的建筑节能的技术产品, 做好维护结构的保温, 以实现低成本、低消耗的目标。具体的节能设计如在外窗、外墙与屋顶进行遮阳的设计, 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减少能耗, 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 减少室内的太阳辐射。对屋面的设计, 屋面在建筑节能中影响较小, 就不需要过多的增加保温层厚度。保温层厚度的选择非常的重要, 在墙体与保温层构造、材料是确定时, 会影响建筑的保温水平, 所以在选用上要十分的慎重, 既要保证质量, 又要节约成本。

(3) 工程实施阶段

建筑项目的价值主要是通过工程实施阶段体现出来的。在工程的实施阶段想要实现建筑的节能管理, 就要依据全寿命周期理论, 进行建筑节能的综合考量。在施工的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施工, 尽可能的减少改动, 施工场地的布置要合理,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保护施工周边的水文环境。施工过程中, 不断的优化设计手段, 采用新型的节能技术与工艺, 优化能源的使用结构, 在对设备进行安装与调试时, 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减少错误的出现。新型节能技术的运用要进行一定的跟踪评价, 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建筑的节能管理要保证消费者能够接受, 保证市场秩序的透明化, 对于工程项目中采用的节能设备的节能内容进行一定的专项备案, 工程竣工验收之前, 要对可能发生的能耗进行描述, 检验机构进行检测与认证, 将结果贴在建筑最显著的位置, 以增加建筑的节能公信力。采取适当的测评手段进行检验, 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4) 运营维护阶段

运营维护阶段是回收投资效益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 要建立一定的运营管理的网络平台, 做好节能管理工作, 检验环境质量, 不断加强物业的管理水平, 提高服务质量。在检测中, 要对材料的性能加以检验, 对于不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要及时的淘汰, 不断的推广新型的节能建材。建立合理的运营与维护方案, 分为长期与短期, 以建筑物的质量与安全目标为前提, 采用现代的经营管理手段, 对设施进行统一的管理, 减少运营的成本与维护的费用, 把建筑的经济价值发挥到最大。在建筑工程项目完成后的一定时间内, 要做好项目的评价工作, 分析项目的效益、执行过程、影响等。做好评价工作, 为以后的项目开发提供经验与教训, 便于提高管理水平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用实践经验指导未来的项目, 实现建筑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 结语

依据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理论, 制定建筑施工的节能方案, 注重设计与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全寿命周期理论的运用, 减少了节能项目建成之后的运营成本与维护成本, 应用于建筑节能管理的全过程, 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刘炳南, 蔡萌, 刘传臻.给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筑基恩呢个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J].建筑节能, 2008 (11) :64-65.

[2]龚健冲, 杨雪玲.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住宅建筑能耗计算与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1 (05) :313-316.

[3]王劲, 孙平.中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的演进规律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 2011 (06) :223-225.

上一篇:进洞技术下一篇:财务管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