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估

2024-11-09

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估(共10篇)

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估 篇1

0 引言

随着电力企业资产规模和设备数量的大幅增加,当前的电力系统经济性评估方式面临着忽视中长期成本、注重短期投资的不足,难以适应“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的要求。显然,“经济性”的要求不仅仅是短期投资或成本最小,而且着眼于长期时间段内包括投资在内的所有成本最小、利润最大。

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1,2,3]是在产品寿命周期或其预期的有效寿命期内,产品设计、研究和研制、投资、使用、维修及产品保障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一切直接、间接、派生或非派生的所有费用的总和。LCC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应用始于20世纪末。文献[4-5]主要针对电力系统元件进行LCC分析和成本最优设计。文献[6]利用状态监测系统进行6种风电维护策略的LCC分析和选择。文献[7]以LCC成本最小为目标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变电站最优维护策略的选择。文献[8]给出了最优分布式电源混合设计的LCC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国内也已开展了相关研究[9,10,11],但大都集中在某些特定的设备和运行或维护阶段,LCC模型也相对比较简单。

本文对基于LCC的电力系统经济性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建立了更具完整性和兼容性的三维LCC模型,并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性评估策略和指标,为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和完善经济性评估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效手段。

1 电力系统的三维LCC模型

传统的典型LCC费用分解模型由投资成本CI、运行成本CO、维护成本CM、故障成本CF和废弃成本CD组成。参考霍尔三维结构、标准属性三维空间的架构体系及其相关应用实践,本文首先建立一个三维LCC层级模型[12],如图1所示。

时间、元件、费用分别从时间、空间、成本的角度出发,涵盖电力系统整体。本文将时间维度简单划分为购置阶段、运行阶段和报废阶段;元件维度确定了分析范围内的研究对象,是一种根据功能将系统任务元件逐次细分成为可管理单元的一种分割,如整个系统硬件可以首先划分为输变电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费用维度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设备级、系统级和外部环境成本。定义设备级与系统级的界限:单个设备所产生的费用为设备级成本,多个设备整体对全网产生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费用为系统级成本。设备级是系统级的基础,系统级建立在设备级之上,需要其提供相应的计算数据。

设备级费用Cdl分解结构如表1所示,变量为费用项目构成m1到m9。其中,单个设备故障的校正维护频率即为设备故障率;预防维护成本包括周期性维护和巡检成本;直接故障成本可视为可靠性成本或缺电成本,本文采用单重故障后的电量不足期望值λEENS1与电价的乘积来表征;间接故障成本可以通过与直接故障成本的一个合理比例来计算。

系统级费用Csl分解结构如表2所示,变量为费用项目构成f1到f7。系统级是三维LCC层级模型的关键。其中,运行成本主要是人工成本;多个设备故障的校正维护频率可近似为两设备的同时故障率,进而计算多个设备故障的校正维护成本;直接故障成本采用两重故障后的电量不足期望值λEENS2与电价的乘积来表征;间接故障成本仍然通过比例来计算。

随着人类对环境关注程度的增加,有必要将外部环境成本[13]纳入LCC中,促使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的要求。外部环境成本Cexter包括电力设备的电磁辐射、噪声等所带来的影响。

注意到运行成本、维护成本、故障成本是经常成本,每年都发生,而投资成本、废弃成本是非经常成本。本文定义PA为等年值求现值公式,定义PB为将来值求现值公式,将所有成本都折算到研究期的当前时刻,如式(1)和式(2)所示。

电力系统任一研究对象的LCC总成本计算如下式所示:

式中:n和T分别为元件数和时间阶段数。

通过该三维LCC模型,不仅可以进行产品的设计、选择或决策,还可以为后续的电力系统评估,甚至规划奠定基础。

2 基于LCC的经济性评估策略

2.1 设备寿命周期不同的策略

设备的寿命周期各不相同,必须确定一个统一的研究范围年限。如图2所示,设有3种设备,设备1的寿命周期为10年,设备2的寿命周期为5年,设备3的寿命周期为25年。

方法1:认为设备寿命周期最小的设备到达寿命年限后,整个系统终止。由于设备2的寿命周期最小,因此,当整个系统运行到第5年后,设备2退役。那么该系统的研究年限定为5年,LCC总成本就是5年内的总成本减去设备1和设备3在第5年后剩余的残值。

方法2:认为设备达到其寿命周期后,可以更换相同设备,直到所有设备同时达到寿命周期,整个系统终止。3个设备的寿命周期最小公倍数为50,因此该系统的研究年限定为50年。LCC总成本就是包括所有设备更换在内的50年内的LCC成本。例如:设备1在10年、20年、30年、40年后都会更换设备。

2种方法的本质都是使系统在统一的“研究年限”下进行计算,这样才具有可比性。实际上,设备2的退役不会使得整个系统终止,设备的更换更是无法预计。因此,实际LCC总成本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计算。

2.2 设备投运时间不同的策略

系统每年的运行条件不断变化,设备的投运时间也不尽相同。因此,系统实际的运行成本、维护成本等每年都不一样,需要分阶段计算。如图3所示,设备1的投运时间最早,设为分析现状年,即第1年投运,设备2的投运时间为第n1年,设备3的投运时间为第n2年,有1<n1<n2。

采用2.1节中的方法,首先确定系统的研究年限,共n年。从第1年开始分年度计算LCC,即m=1。简单描述计算流程如下。

步骤1:对第m年规划方案进行全网基础潮流计算、可靠性计算、蒙特卡洛模拟,得到运行成本、维护成本、故障成本等LCC成本元素。

步骤2:计算除投资成本、废弃成本以外的所有成本之和C2。若m为1或n1或n2,即有新设备投运,则计算相应年份的投资成本C1,否则C1=0。利用PB折算当年总成本至CLCCm=(C1+C2)PB。

步骤3:若m≠n,则m=m+1,转步骤1,重复计算;否则寿命周期分析完毕,计算寿命期末的废弃成本,利用PB折算到现值为C3,那么总的LCC即为

2.3 基于LCC的经济性评估指标

本文建立的基于LCC的电力系统经济性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两大类。

2.3.1 改进的传统经济性指标

传统动态经济性评估[14]中广泛采用的指标主要分为3类:(1)以时间为单位的指标,如借款偿还期和投资回收期等;(2)以货币为单位的价值型指标,如净现值、净年值、费用现值、费用年值等;(3)反映资金利用效率的效率型指标,如投资收益率、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率等。

以投资回收期为例,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Pt为投资回收期;CIn,t和COut,t分别为第t年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i为利率。

表3给出了传统的和改进的现金流入流出表比较。在传统的现金流入流出表中,新增经营成本包括运行维护费、购电费、工资福利费及社保统筹和住房基金、保险费,以及还贷利息费用。与LCC相比,显然没有考虑到故障成本,即可靠性的高低,也没有对外部环境成本进行考量。本文采用年LCC、新增销售税金及附加、购电费用之和,代替传统的新增现金流出COut。由于LCC中已经包含了废弃成本,因此新增现金流入CIn中可以删除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成本。考虑LCC的现金流入流出计算不仅包含传统现金流入流出表中的所有成本,还包含了故障成本、外部环境成本。所产生的经济性指标立足于电网整体,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

2.3.2 基于LCC的效能指标

为了获得单位LCC产生的效益,定义LCC效能指标EC如下:

式中:ES为系统的效益。

系统效益ES可以是多方面的,只要是投入寿命周期费用后取得的效果,都可以视为效益,通常包括经济效益、价值、效果等。以电力系统为例,经济效益是指由于电网扩展、输电能力增强、供电量增大而直接获得的电价收入;由于网架结构增强、故障停电情况减少所带来的切负荷量减少,以及赔偿金额的减少,都可以视为可靠性效益;隐性的企业形象提高所产生的品牌价值,对其他产业的推动作用等,可以视为价值效益。

本文从经济效益和可靠性效益2个方面提出2个LCC效能指标,分别如式(6)和式(7)所示:

式中:EC1为单位LCC产生的经济效益;ECash=(W-Wp)cprice,为寿命周期费用投入后,供电量从Wp增大到W直接获得的售电收入,即新增现金流入,其中cprice为售电价格;EC2为单位LCC降低的潜在可靠性成本;EEENS=k(λEENSp-λEENS)cprice,为寿命周期费用投入后,电量不足期望值从λEENSp下降到λEENS后,减少的故障成本以及相应的赔偿金额,即减少了原本可能会付出的成本,属于虚拟成本;k为比例因子,与赔偿、不良影响等有关。

3 实例分析

3.1 500kV变电站

一个实际的500kV变电站规模及其典型参数如表4所示。三维LCC模型中,元件维度包括主变压器(简称主变)、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继电保护设备、避雷器,其他元件相对这三者而言成本较小因此可以忽略。

该变电站从1985年起开始建站,所有设备可视为同一年投入。变电站设备的可靠性非常高,主变故障率近似为0,开关故障率为每10年1~2次,保护故障率每10年0.5次,单个设备的故障能够迅速隔离修复,不会导致系统缺电,多个设备的故障情况从未发生且故障率也近似为0。

部分经济性参数设置如下:基准折现率8%;净残值率5%;人工成本、预防维护成本、退役设备处理费用分别近似为设备投资总额的2%,1%,1%;单重故障和两重故障的单位校正维护成本分别为1万元/次和5万元/次。

其他参数设置如下:平均过网电价0.05元/(kW·h)。2010年该变电站的网损量近似为42.56GW·h,网损成本为212.8万元;系统级一次投资主要包括土地购买、施工、管理和研究费用,资料显示可近似为2 000万元;变电站的外部环境成本主要是指降噪所付出的成本,在建站初期并未考虑降噪的需求,目前随着附近周边居民的要求而投入,即在2010年一次性投入1 500万元的降噪设备。

采用2.1节中的方法2,确定该变电站的研究年限为60年,那么在2010年有设备更换。2010年该变电站的LCC费用分解如表5所示,折算到建站当年为713.31万元。同理,可以求出历史各年的LCC。采用趋势外推预测法对未来各年的网损、设备价格等进行预测,进而求出未来各年的LCC。表6给出了60年内折算到建站当年的部分年LCC,合计为29 828.30万元。

万元

附录A图A1给出了60年内按CI,CO,CM,CF和CD划分,以及按系统级、设备级和环境成本划分的LCC组成饼图。可知,在变电站的总成本中,投资成本仍然占据较大部分,为66.8%,该电站网损少、可靠性高,因此运行阶段的成本仅占27.2%。其中,废弃成本以绝对值参与比较。同时,系统级成本占到了整个LCC的近1/4,环境成本也占了2%,而设备级成本仍然是LCC中最重要的部分,占了将近3/4。

3.2 110kV配电网

一个实际的110kV配电网2008年年底规模如表7所示,2009年规划方案1和2在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前提下进行经济性评估。三维LCC模型中,元件维度包括110kV变电站、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其他元件相对这三者而言成本小且数据缺乏。设备的典型造价如表8所示。部分经济性参数同表5,其他数据设置如下:平均售电价格0.52元/(kW·h),购电价格0.47元/(kW·h),间接与直接故障比例根据实际情况为100。

设备的可靠性情况如下:每百台变压器每年的故障率为0次;每百公里架空线路每年的故障率为0.469次;每百公里电缆线路每年的故障率为0次。

2010年,方案开始运行。以方案1为例,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法得到该110kV配电网单重故障下的λEENS1=203.12 MW·h,两重故障下的λEENS2=67.60MW·h。网损量为294.02GW·h。系统级一次投资资料显示可近似为2亿元。配电网的外部环境成本主要是指降噪成本,涉及电磁辐射这部分还没有具体的补偿措施出台,近似取外部环境成本为年投资总额的5%,且在电网建设初期一并投入运行。

表9给出了方案1在2010年的LCC费用分解简表。采用2.1节中的方法1,确定该配电网的研究年限为12年,对未来年的负荷增长、网损进行预测。则方案1折算到现值的CLCC为232 840.9万元,方案2的CLCC为233 089.5万元。

方案1实施后,2010年实际用电量从2009年的48.057TW·h增加到54.5TW·h,保守预测,在12年内产生的经济效益为28.24亿元,由此计算得到方案1的效能指标为EC1=1.213。同样地,可以计算出其他指标如表10所示。

万元

由表10可知,基于LCC的经济性评估结果与传统评估结果一致,方案1的内部收益率高于方案2,投资回收期小于方案2,效能指标较方案2高,可以认为方案1优于方案2。显然,由于成本考虑更为全面,基于LCC的改进经济性指标相比传统经济性指标更为准确,且投资回收期有所拉长、净现值有所减少、内部收益率有所降低。此外,基于LCC的效能指标可以为规划人员提供直接的定量参考。EC1>1说明单位经济收益大于单位LCC,而显然,单位LCC对可靠性效益的影响相对较小。

4 结语

本文建立了电力系统三维LCC模型,对费用维度的设备级、系统级和外部环境成本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基于LCC的电力系统经济性评估策略,改进了传统的经济性指标。2个实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一方面基于LCC的经济性指标更为全面和准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LCC的组成掌握削减成本的关键。本文提出的方法既适用于设备层面的设备评估,也适用于系统层面的不同电压等级、不同设备间的组合评估,可以从单个特定的设备及其运行维护阶段开始,用于设备选型、采购、状态评估、检修策略制定,甚至规划方案选择等,是适应未来智能电网经济性需求的探索方向。

附录见本刊网络版(http://aeps.sgepri.sgcc.com.cn/aeps/ch/index.aspx)。

摘要:为了克服当前电力系统经济性评估忽视中长期成本、注重短期投资的不足,从元件、费用、时间的角度建立了一个针对电力系统整体的三维全寿命周期成本(LCC)模型,研究了费用维度中设备级、系统级和外部环境成本的费用分解结构。提出了基于LCC的电力系统经济性评估策略,对设备寿命周期不同的系统进行折算,对设备投运时间不同的系统进行分阶段计算,对传统的经济性评估指标进行改进并提出了基于LCC的效能指标。针对某实际500kV变电站和110kV配电网分别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LCC的经济性评估结果更为准确和有效,为进一步深化电力系统资产管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成本,经济性评估,评估策略,评估指标,电力系统

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估 篇2

某220kV变电站本期新上1台容量180MVA、三相三绕组、变比为230±8×1.25%/121/11kV、容量比为100/100/50的高阻抗变压器,阻抗电压分别为UK1-2=14%,UK1-3=52%,UK2-3=38%。经过对国内几家大型变压器厂(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厂、江苏华鹏变压器厂等)大量数据调研后,本文提出对两种方案的变压器进行设备选型比较:方案A:现在普遍应用的变压器常规模式,参数参照《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标准》的技术规范书及国内几家大型变压器厂应标的数据选取。方案B:在现在普遍应用的变压器常规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变压器的初始投资,提高了变压器部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变压器的运行损耗。

2.2变压器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模型分析

2.2.1初始投入成本CI分析方案A的一台变压器本体初始投入成本为800万元,方案B的初始投入成本为883.5万元,

2.2.2运行成本CO分析(1)运行损耗费用:变压器的年运行损耗成本主要为空载损耗及负载损耗。变压器按60%负荷运行,损耗成本中的电价按0.5元/kwh计算,方案A、B的运行损耗成本折现值分别为3476.6万元、3067.0万元。(2)巡视检查费用:220kV变电站为无人值班变电站,每年的巡视费用约5000元,折现后两个方案40年的巡视检查费均为14.2万元。结合以上两项费用,方案A每年的运行成本为123.14万元,方案B每年的运行成本为108.69万元。

2.2.3维护成本CM分析方案A、B的检修成本折现值分别为17.1万元、18.1万元

2.2.4处理成本CD分析据调查,按照运行的年限不同,设备厂家将按不同的残值将设备回收。变压器运行年限为40年时,变压器的净残值率约为20%。方案A、B的可回收费用净现值分别为76.7万元、84.7万元。

2.2.5方案A、B的LCC结果分析及比较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可以得出:(1)主变压器初期投入费用,方案B比方案A高出83.5万元,但正是这部分投入,有针对性的降低了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及负载损耗,使得后期费用大为减少,全寿命周期内总运行损耗节约资金409.6万元。(2)方案B在变压器部分关键零部件上增加了投资,但是这部分增加的投资在变压器的全寿命周期内总成本中所占比例非常小(约为0.25‰),而这部分投资却为变压器日后的安全稳定运行杜绝了后患,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通过对方案A、B的对比分析可知,在初次投入时适当的增加投资,改善影响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降低变压器运行损耗,可明显降低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本文中初始投资方案B比方案A多83.5万元,但是从运行的第7年开始,方案B的寿命周期成本就比方案A低。同时,对于变压器关键的一些零部件,虽然使用更好的材料会增加部分全寿命周期内的投资,但是增加值非常小,且为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2.3总结分析

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估 篇3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成本;国家电网;招标管理;阶段;应用

一、前言

国家电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对社会各行各业的稳定或安全生产关系重大。国家电网的正常运行不仅包括设备的正常运转,而且包括施工建设等等各个环节,只有保证其招标工作的可靠性,才能够保证其后续工作的稳定、高效性。全寿命周期理论在招标管理中则发挥了重要影响,其贯穿于招标的各个环节,对其进行优化控制。因此,相关人员要积极探索最佳的方式和方法,促使全寿命周期理论的更好应用,促进国家电网公司的招标管理优化,让国家电网的价值得到更好地发挥,让电力的重要性的进一步的发挥。

二、全寿命周期成本

全寿命周期成本简称“LCC”,它是指设备设施在其整个使用期限内,从采购、维护、维修到最终报废的整个过程所需要的总的成本支出,涵盖了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运输、维护、维修、报废处理等各个环节,是这些过程所有费用的总和,且无论是哪种渠道采购的,也不管是何种管理方式,只要是与该设备相关所产生的费用都计入该成本中,从而有助于帮助相关人员作出设备选购方案及决策。

三、供应商资格审查与标前会阶段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需要对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并召开标前会,做好供应商资格的把控。首先,对于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需要做好评审小组的组织,其中包括发展计划部、生产技术部、财务部、物资部等多个部门的参与。通过多个部门的积极参与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对设备的性能、价格、维修、数据采集等等内容予以决策。其次,对于供应商的审核还需要将本单位的成本核算归入其中,比如设备的一次性购置成本、维修成本、退役处置成本、故障成本、环境成本等等内容,从而能够从多角度考虑成本因素,从全过程对资本的利用予以有效把控。此外,对于供应商的选择还需要进行综合对比,比如价格偏低的供应商其后续成本支出较大,所涉及的维修费用可能偏多,在后续的工作开展中其优势地位渐渐降低。因此,基于全寿命周期所进行的供应商选择更加需要关注其实用价值,需要进行长远规划和考虑。

四、评标与定标阶段

在正式开始评标之前,国家电网应当建立专门的评标委员会,并依次进行初步评定和详细评定环节,首先,评委会应当对投标单位的资质、设备相关参数及指标进行全面分析,并从中筛选出符合相关标准的单位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审批,即详细评定阶段,否则归为废标单位。其次,评委会要对合格进入详评环节的单位进行综合的分析,主要包括对其所标明的设备参数指标、验证计算依据及模型等参考实际进行分析,核算出每一个方案的成本值,作出相应的评价。最后,根据评价情况编制评标报告书,推选出相应的拟中标单位。

五、签订合同阶段

在评标基本结束后,可以基本筛选出相应的候选设备供应商,然后按照我国招投标法,需要将这些供应商进行最少3天的网上公示,如果被公示的企业在此期间没有遭到反驳, 则最终确定为中标单位,中标单位需要按照文件中的细节拟好设备供货的合同,其内容应当包括双方的责权利,技术支持,设备可用性、故障率、可维护性,验证期限,违约条款及相应的处罚措施等指标,以供招投标双方签订。如果在验证期间中标单位相关参数难以履行,则国家电网招标网站上有权取消或者减少其中标资格,而且要确保中标单位在进行设备改善或者升级时也不能降低或者影响标书文件中的相应参数的验证,否则对出现虚假参数信息或者因此造成影响的中标方给予一定处罚。

六、全寿命周期后评估阶段

在电网设备正式运转后的第二年开始就应当开展对其评估,评估年限通常为3到5年,评估的方面主要包括电网设备的可用率,故障设备的发生率及其可维修性等重要参数。其中,可用率的评估主要通过设备运转时由于设备损耗所产生的运行成本的高低;故障发生率则为在设备运转期间内出现故障的设备所占比例;可维修性则主要是指针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维修时所产生的人力成本、更换零部件及相关材料成本,然后将这些成本数额与投标文件相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相应的评估结果。如果成本参数超过投标文件中的数据指标,则需要按照文件中的赔偿约定对投标单位进行处罚。要注意对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记录,整理成档,不断根据项目实际进行调整,从而让招投标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后期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七、结语

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并在应用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和影响,其在提升管控质量,优化管控措施方面所产生的作用更是其他理论所不可替代的。国家电网在招标过程中进行全寿命周期理论应用时还要注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降低应用成本,提升招标的可靠性和高质量性,让招标的各个阶段都能够得到最优化的控制和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建强,钟立华,马仲能,邱桂华,夏成军.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变压器招评标中的应用[J]. 广东电力,2011,03:17-20+42.

[2]薛祥. 电力物资全寿命周期辅助支撑系统的探索[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5:68-69.

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估 篇4

全寿命周期成本起源于军品,是指产品从论证开始,涵盖研制、生产、使用和退役等整个过程的成本,目前在民品研制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与军用飞机相比,民用飞机型号的研制除了飞机研制共有的特性外,经济性显然是推向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全寿命周期成本又是能够左右飞机经济性的重中之重。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飞机研制全靠政府投资,设计与生产脱节,成本风险完全由国家承担,飞机设计研究以满足上级要求为根本目标,利润提取模式是成本的固定百分点,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几乎为零,从而造成了飞机全寿命周期成本观念不强,也没有专门的人员和机构对其市场需求和运营成本展开有效的分析研究,经济性等因素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较少(见图1)。

如今,国产大型客机项目已不同于以往军工武器装备的研制和发展模式,它是军民两用技术的有机融合,是传统军工产品研发体制与市场运作机制的有机融合,是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的有机融合(见图2)。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航空工业的全球化是以武器系统的单一研制模式,转向国际化的研发、设计、生产以及市场营销为基础的军民两用研制模式。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加强,民用飞机产业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国产大型客机为代表的我国航空工业要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尤其要确立以成本、收益为核心的经济观念,及时组织开展国产大型客机的研制成本研究,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根据世界两大民用大型客机制造商———波音和空客公司对下一代大型客机关键指标的预测,缩减研制周期和研制成本、降低制造成本和控制运输成本都不约而同地成为其战略目标[1]。可见,成本评估指标已经成为决定未来公司命运的关键指标(KPI)。

其中,波音公司在确保飞机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对气动技术、材料技术和系统技术的改进,减轻了飞机重量,降低了耗油率、材料造价和维护维修费用,从而达到了降低飞机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目标[1]。同时,通过改良推进技术,降低了推进系统噪声、减少了排放物污染、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可以有效规避将来的噪音税、碳排放税、环境税等多项税收,控制飞机的成本(见图3)。

空客公司发展民用大型客机的五大战略目标也明确地反映了更安全、更经济、更舒适和更环保的设计理念,将控制和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放在突出位置[1]。空客通过更经济的设计、更低的材料和制造成本、更高的燃油效率和飞机使用效率,以及更低的噪声和排放来降低其全寿命周期成本,试图提高其研制生产的飞机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见图4)。

此外,近几年来在欧美国家政府和行业协会研究发展民用飞机的计划中,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关键技术研究也成为不变的主题[1]。例如,“AWIA-TOR”、“EUROLIFT”、“OPERA”等研究计划主要是通过提高大型客机的气动性能来减少飞机的飞行阻力并提高巡航效率,从而降低燃油成本;“TAN-GO”、“CAI”、“ALCAS”等研究计划主要是通过研究新型材料和合理结构来降低飞机重量,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和燃油成本;“EEFAE”、“UEET”、“ZEA”、“AEAP”、“QGT”等研究计划主要是通过降低飞机排放来提高环保性,从而降低未来政府对航空运输行业的碳排放、噪音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立法所带来的税收成本;“SFW”、“IFCS”、“ACEE”等研究计划主要是通过优化总体设计、更先进的电传技术和人机环境技术等来提高飞机的操作性能,从而降低维修、地面支援和飞行员的培训成本(见表1)。

由此可见,成本指标是提高民用大型客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国产大型客机的研制尚处于起步阶段,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商飞,COMAC)所研制的C919为代表的国产大型客机正在朝着全球民用大型客机ABC三分天下的格局迈进。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多以总结和归纳国外飞机成本评估方法为主,对于研究适合中国特色以及国产大型客机发展环境的成本评估指标体系的文献尚不多见,因此本文想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

2 国产大型客机成本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飞机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的概念起源于军品,其解决方案之一的并行工程设计思想也被首先用于军机[2,3]。美国兰德公司(RAND)的DAPCA(I—IV)模型[4]为我们打开了面向成本的设计思路。但军机研制不同于民机,就是民机企业,经济环境、管理体制和文化背景不同,企业的情况及成本也会有所不同[5]。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借鉴DAPCA模型和波音、空客等公司对民用大型客机成本评估的思路,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尝试着建立我国民用飞机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估指标体系。这些成本主要有民用飞机的研发设计成本、全球采购成本、制造成本、试飞和适航取证成本、市场营销成本、客户服务成本和管理成本等七个方面(见图5)。

2.1 研发设计成本

已有研究表明,研发设计阶段对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至关重要[6]。帕累托曲线在经济管理[7]和民用飞机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估方面的应用(见图6)证明,项目论证阶段70%的LCC已经被决定;而在方案研究结束时,LCC的85%已经被决定;待到全面研制工作结束时,则LCC的95%已被决定了。而使用、维护阶段的活动对LCC的影响只占1%。因此,帕累托曲线理论表明一个民用飞机型号的全寿命成本其80%在整个产品全寿命周期的前20%的阶段已被确定了。由此可以得出,研发设计阶段(包含论证阶段和方案阶段)是控制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的关键阶段,其他阶段的控制作用极为有限。

根据帕累托曲线的分析,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应该在民用飞机研发设计阶段下功夫,投入足够的资金。而且,从保障国产大型客机项目成功,避免重蹈“运十”覆辙的角度出发,也应该在研发设计阶段投入足够的资源。民机研发设计阶段的成本主要包括研发设计人员经费、仪器设备和设施投入、耗材和物损成本、第三方支持费用等方面(见图7)。其中,第三方支持费用包括为了国产大型客机项目所采购的技术资料、数据和文献等,还包括研发过程中的咨询费以及需要外界提供其他服务的第三方费用。

2.2 全球采购成本

飞机制造业是典型的全球采购行业,离不开高密度的国际合作。据统计,制造一辆汽车需要1万多个零件,而制造一架大飞机则需要600万个零件。波音和空客发展至今仍然实行零部件的全球采购战略,这不但没有削弱它们的地位,反而可以使它们通过整合全球供应商资源使自己变得愈发强大。因此,我国的国产大飞机绝对没有必要每个零部件都自己设计制造,完全可以走“利用全球资源”的道路。事实上,供应商提供的很多零部件不仅质优而且价廉,既有助于我们提高质量,又有助于我们降低成本,还有助于我们获得暂时还不能生产的一些零部件。可见,采取全球采购战略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目前,民用飞机全球采购的主要模式是“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根据国产大飞机的研制现状,我国民机主制造商的全球采购成本主要包括采购国内外供应商提供的复合材料、航空发动机、电子系统、机载设备、电气系统和标准配件,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等产品时发生的费用(见图8)。

2.3 制造成本

民用飞机制造阶段是企业根据民用飞机的总体设计方案,整合国内外供应商资源,通过科学的技术和管理,对民用飞机实施总装制造的过程。总装制造是国产大飞机制造商的核心工作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飞机产品的成本控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产大飞机研制的实际情况,制造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见图9):

(1)自产产品成本。我国民用飞机的自产产品成本主要包括生产机头、机身、机尾等大件时所需要的零部件、配件、材料和耗材等成本。

(2)制造劳动成本。主要包括企业管理、技术、制造和后勤等人员的劳动成本。

(3)储存和运输成本。储存成本包括存放飞机零部件和产品的仓库和其他储存设施的折旧费和修理费等。运输成本包括运输飞机零部件和产品的费用。

(4)报废成本。即自产产品过程中产生的无法通过返工、返修恢复其预期功效,且不能作为让步处理继续使用的不合格产品的费用分摊。

(5)工装成本。大型飞机的装配是一项技术难度大、涉及学科领域多的综合性集成技术,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飞机的最终质量、制造成本和交付周期。为了国产大飞机总装制造的需要,必须在机械设备、装配技术、加工工艺等方面加大投入,产生的这部分费用即为工装成本。

2.4 试飞和适航取证成本

在总装制造完成之后飞机即进入试飞和适航取证阶段。试飞是测试和体现飞机性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并顺利取得适航证的必要环节。为保证飞行安全、维护公众利益,包括民用飞机在内的各类航空器必须经过成百次的试飞,须经受不同飞行和操作环境的考验。同时,在安全性方面必须通过国家适航管理部门的审定并取得适航证后才能投入市场运营。因此,试飞成功并取得适航证是民用飞机进入市场的必要条件。国产大型客机在取得我国适航证后,还必须取得欧洲和美国的适航证才能够打入欧美市场。取得欧美的适航批准是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一旦取证受阻,国产大型客机只能在国内销售和运营,这对我国航空制造业和航空市场是一种巨大的伤害。因此,对试飞和适航取证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试飞和适航取证成本包括试飞成本和适航取证成本两部分(见图10)。其中,试飞成本主要包括试飞期间所产生的飞行员、保障人员、燃油、部件材料损耗、保险费等费用。适航取证成本主要包括在概念设计、要求确定、符合性验证计划、实施符合性验证、证后管理等五个取证阶段所发生的费用。

2.5 市场营销成本

即使解决了技术、制造和适航取证难题,国产大型客机依然需要逾越销售障碍。一架成功的机型,除了安全性和经济性外,还需要有规模生产和足够的海内外订单,才能把巨额的研发费用分摊在每一架飞机上。国产大型客机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有一定的市场销售来支撑。依照国际通行的经验,一架新型号飞机研发、生产之后,一般销售的“盈亏平衡点”在300~400架之间。以波音梦想飞机787为例,在签了近480架订单之后生产的飞机才有利润可言。因此对国产大型客机的营销环节必须要有足够的投入。

国产大型客机市场营销成本主要包括建立品牌形象、扩大营销网络、形成和维持营销团队、实施促销手段等方面发生的费用(图11)。其中:

(1)建立品牌形象成本。要打破国际民用大型客机现有的AB格局,必须树立起国产大型客机的品牌形象,这样才有可能在销售市场上形成ABC的格局。建立品牌形象,需要有专门的品牌营销策划及其实施,主要有参加各类航空展,邀请全球潜在客户观摩飞行表演,赞助或冠名大型国际活动,组织有影响力的公益活动等。

(2)扩大营销网络成本。强大的营销网络能够快速将产品投放到目标市场,对于产品销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产大型客机既可以借用已有的航空制造企业的销售渠道,也可以通过全球并购获得国外成熟的营销网络,还可以根据市场目标建立营销网点或网络。

(3)形成和维持营销团队成本。在营销过程中营销人员至关重要,他是市场策略和营销方案的最终执行者,其作用就相当于“临门一脚”。因此,招募、培养和维持一批高素质的营销人员,形成富有战斗力的营销团队,对尽早达到销售“盈亏平衡点”具有重要作用。

(4)促销成本。促销是新产品打入市场常用的手段。空客在尝试打入美国市场时就曾采用“先飞后买”的促销手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8]。国产大型客机在打入国际市场时也一定会采用促销手段,此时产生的成本需要有足够的预期。

2.6 客户服务成本

一架飞机的使用寿命大约30年,因此民用大型客机不仅要求产品质量合格,还需要良好的售后技术服务作保障。潜在客户选择哪个飞机制造商甚至何种机型直接与飞机售后服务有关,可以说民用大型客机市场已经进入用客户服务来赢得和巩固市场的时代。因此,客户服务成本是国产大型客机成本评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成本主要有(见图12):

(1)MRO网点建立和维持成本。MRO网点是民用飞机制造商建立的能够提供产品Maintenance维护、Repair维修和Operation运行(MRO)的场所。MRO网点建立和维持成本主要包括建设场地、设施和人员,并提供上述服务所需的成本。

(2)航材和备件服务成本。航材和备件服务关系到民用飞机制造商能否及时、有效的实施产品支援,因此合理的储备与调度航材和备件体系可以增强客户服务的核心能力。航材和备件服务成本就是在计划和实施航材和备件服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

(3)培训和技术支持成本。民用飞机制造商不仅要销售飞机,也要满足航空公司的合理需求。无论飞机是航空公司从制造商那里直接购买的还是从租赁公司租借的,这种系列服务都应该贯穿于从飞机交付到飞机运营的整个过程。重视客户服务的民用飞机制造商,不仅要供应飞机,还要致力于航空业的发展,随时提供优质的客户培训和支援服务。民用飞机制造商和各航空公司应该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4)技术出版物成本。飞机技术出版物是飞机产品客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户决定是否订购飞机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飞机交付后的30年寿命期内,技术出版物是保证飞机正常运营的重要技术保障。因此,完善、优良的技术出版物,不仅能提高维护、保养和修理质量,缩短排故周期,减少停场时间,保证持续适航和飞行安全,提高用户的经济效益,还能提高飞机的市场形象和制造商的声誉。

2.7 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但又举足轻重的部分。纵观我国民用飞机发展历程,前有“运十”的研制基础,中有为波音、空客两大巨头生产多年零部件的技术底子,现有支撑“全球采购战略”的资金能力,可以克服科学技术和资金方面的障碍。真正缺乏的是管理经验,即对飞机生产线的总装和系统集成,以及对全球海量供应商的管理经验。可以说,管理将成为国产大型客机发展的瓶颈。而且管理经验又非高价引进可以一蹴而就,必须依赖长期实践逐渐积累。空客公司就曾因管理不善导致A380推迟交付,引发“空客危机”。目前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订单形势良好,但如果对管理成本重视不够,就会重蹈空客覆辙。

3 结语

长期以来,我国的飞机研制走的都是由政府投资并承担风险的“军品研制-政府采购”模式,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和评估体系处于缺失状态,这显然不能适应国际民用飞机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国产大型客机项目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肩负着我国工业全面升级的重任,也承载着中国的大飞机早日在全世界翱翔的梦想。国外民用飞机制造商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国产大型客机项目的发展必须打破原有的军机研制模式,必须尊重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必须密切关注并努力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这就需要我们充分理解和重视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并建立相应的成本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波音、空客等国际航空巨头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国产大型客机的成本划分为民用飞机的研发设计成本、全球采购成本、制造成本、试飞和适航取证成本、市场营销成本、客户服务成本和管理成本和等七个方面,并据此建立了成本评估指标体系,是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抛砖引玉,为我国民用大型客机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估提供理论依据、经验借鉴和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姜澄宇,宋笔锋.从国外民机重大研究计划看我国大型民机发展的关键技术[J].航空制造技术,2008(1):28-33

[2]徐宗昌.论推行综合寿命周期费用控制法[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0,14(1):31-37

[3]CURRAN C S,ROTHWELL R,PRICE A,et al.A Generic Tool for Cost Estimating in Aircraft Design[J].Research in Engineering Design.2008(18):117-134

[4]LEVENSON G S,BOREN H E,TIHANSKY D P.Cost-Estimating Relationships for Aircraft Airframes[R].A Report prepared for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Project RAND,1972:354-389

[5]党铁红,翟晓鸣.全寿命周期大飞机制造商成本分摊研究[J].国防技术基础,2011(5):45-48

[6]ASIEDU Y.Product Life Cycle Cost Analysis:State of the Art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1988(36):883-908

[7]王顺惠.帕累托曲线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华东经济管理,1989(3):84-87

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估 篇5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对某工程设计方案选择的经济性进行分析,使我们在方案选择时,在保证建筑产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要考虑建成后的运营及维护成本,达到其全寿命寿命周期成本最低,提高建筑产品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成本;运营费用;经济分析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theory of life cycle cost to analysis the economy about selecting design program of a project .The purpose is to enable us to concern operations and maintenance cost after the project builded, and make the design program is below contented and appropriate function level, build the lowest of life cycle cost of the product.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to rise greatly thereby.

【Key words】 Life cycle cost;Operation cost;Analysis of economy

长期以来,在投资建设项目时我们常常仅注重如何降低建设期成本,然而大量事实表明,建设项目的未来成本(包括运行费、维修费和报废处置费等)有时超过建设成本。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建设项目各个阶段考虑项目的建设成本,而且还要考虑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实现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经济与合理性。

图1半地下层平面图图2剖面图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高校的综合楼工程,三层框架结构,半地下层作为浴室及商店,一、二层为餐厅,三层作为活动厅,总建筑面积为9023.1m2。设计方为了利用原建设场地中坡地地貌,建为半地下层作为浴室及商店。但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由于浴室处于半地下层,大量洗浴污水无法直接排入周边市政污水管网,后设计中又增加了集水坑来定时用水泵抽水,以至于使该工程投入使用后运营费用增加,导致全寿命周期成本增加。

2.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对该工程的决策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

2.1全寿命周期成本概念。

(1)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简称LCC) 的概念,早期由美国提出。我国对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论述中认为工程寿命周期成本是工程决策、设计、建造、使用、维修和报废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其各阶段成本分布图如图3。

(2)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可以指导人们自觉地、全面地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出发,综合考虑项目的建造成本和运营与维护成本,从而实现建设项目成本的优化和节约。

2.2本工程的经济性分析。本工程设计的出发点为了利用坡地建为半地下层加以利用,没有考虑到投入使用后带来的运营费用增加,通过此例我们仅分析此方案和土方回填之后在±0.000标高以上做浴室这两种方案的经济性。

(1)此方案节约了大量土方回填及碾压所耗费用,但建成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大量洗浴污水不能自然地排入污水管网,只能通过集水坑的形式定期用水泵抽水排出,后期运营成本增加。

(2)为保障洗浴污水的排出,每周需要抽水台班为2个,电动多级离心清水泵100, 综合单价263.68/台班。

2.3两方案经济性比较。

(1)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来评价这两种方案建设浴室的经济合理性,见表1。

(2)可见选择土方回填后再建浴室方案,后期运营成本很低,除正常的日常维修外,不需增加额外的成本,利用坡地建浴室方案,后期运营成本大幅增加,从全寿命周期成本概念来分析后者方案次之。

3. 总结

此例告诉我们在设计方案选择时,设计人员一定要从全寿命周期成本考虑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否则就违背了设计初期的出发点。在设计时要培养预见性及全面性的设计思想,使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寿命周期成本最低,才能有效实现其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仕廉,等著:《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2]王华,等著:《建设项目评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孙昌玲,等著:《土木工程造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程鸿群,等著:《工程造价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03-27-136

[作者简介] 彭艳(1984.10-),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endprint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对某工程设计方案选择的经济性进行分析,使我们在方案选择时,在保证建筑产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要考虑建成后的运营及维护成本,达到其全寿命寿命周期成本最低,提高建筑产品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成本;运营费用;经济分析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theory of life cycle cost to analysis the economy about selecting design program of a project .The purpose is to enable us to concern operations and maintenance cost after the project builded, and make the design program is below contented and appropriate function level, build the lowest of life cycle cost of the product.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to rise greatly thereby.

【Key words】 Life cycle cost;Operation cost;Analysis of economy

长期以来,在投资建设项目时我们常常仅注重如何降低建设期成本,然而大量事实表明,建设项目的未来成本(包括运行费、维修费和报废处置费等)有时超过建设成本。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建设项目各个阶段考虑项目的建设成本,而且还要考虑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实现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经济与合理性。

图1半地下层平面图图2剖面图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高校的综合楼工程,三层框架结构,半地下层作为浴室及商店,一、二层为餐厅,三层作为活动厅,总建筑面积为9023.1m2。设计方为了利用原建设场地中坡地地貌,建为半地下层作为浴室及商店。但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由于浴室处于半地下层,大量洗浴污水无法直接排入周边市政污水管网,后设计中又增加了集水坑来定时用水泵抽水,以至于使该工程投入使用后运营费用增加,导致全寿命周期成本增加。

2.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对该工程的决策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

2.1全寿命周期成本概念。

(1)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简称LCC) 的概念,早期由美国提出。我国对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论述中认为工程寿命周期成本是工程决策、设计、建造、使用、维修和报废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其各阶段成本分布图如图3。

(2)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可以指导人们自觉地、全面地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出发,综合考虑项目的建造成本和运营与维护成本,从而实现建设项目成本的优化和节约。

2.2本工程的经济性分析。本工程设计的出发点为了利用坡地建为半地下层加以利用,没有考虑到投入使用后带来的运营费用增加,通过此例我们仅分析此方案和土方回填之后在±0.000标高以上做浴室这两种方案的经济性。

(1)此方案节约了大量土方回填及碾压所耗费用,但建成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大量洗浴污水不能自然地排入污水管网,只能通过集水坑的形式定期用水泵抽水排出,后期运营成本增加。

(2)为保障洗浴污水的排出,每周需要抽水台班为2个,电动多级离心清水泵100, 综合单价263.68/台班。

2.3两方案经济性比较。

(1)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来评价这两种方案建设浴室的经济合理性,见表1。

(2)可见选择土方回填后再建浴室方案,后期运营成本很低,除正常的日常维修外,不需增加额外的成本,利用坡地建浴室方案,后期运营成本大幅增加,从全寿命周期成本概念来分析后者方案次之。

3. 总结

此例告诉我们在设计方案选择时,设计人员一定要从全寿命周期成本考虑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否则就违背了设计初期的出发点。在设计时要培养预见性及全面性的设计思想,使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寿命周期成本最低,才能有效实现其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仕廉,等著:《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2]王华,等著:《建设项目评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孙昌玲,等著:《土木工程造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程鸿群,等著:《工程造价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03-27-136

[作者简介] 彭艳(1984.10-),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endprint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对某工程设计方案选择的经济性进行分析,使我们在方案选择时,在保证建筑产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要考虑建成后的运营及维护成本,达到其全寿命寿命周期成本最低,提高建筑产品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成本;运营费用;经济分析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theory of life cycle cost to analysis the economy about selecting design program of a project .The purpose is to enable us to concern operations and maintenance cost after the project builded, and make the design program is below contented and appropriate function level, build the lowest of life cycle cost of the product.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to rise greatly thereby.

【Key words】 Life cycle cost;Operation cost;Analysis of economy

长期以来,在投资建设项目时我们常常仅注重如何降低建设期成本,然而大量事实表明,建设项目的未来成本(包括运行费、维修费和报废处置费等)有时超过建设成本。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建设项目各个阶段考虑项目的建设成本,而且还要考虑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实现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经济与合理性。

图1半地下层平面图图2剖面图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高校的综合楼工程,三层框架结构,半地下层作为浴室及商店,一、二层为餐厅,三层作为活动厅,总建筑面积为9023.1m2。设计方为了利用原建设场地中坡地地貌,建为半地下层作为浴室及商店。但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由于浴室处于半地下层,大量洗浴污水无法直接排入周边市政污水管网,后设计中又增加了集水坑来定时用水泵抽水,以至于使该工程投入使用后运营费用增加,导致全寿命周期成本增加。

2.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对该工程的决策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

2.1全寿命周期成本概念。

(1)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简称LCC) 的概念,早期由美国提出。我国对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论述中认为工程寿命周期成本是工程决策、设计、建造、使用、维修和报废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其各阶段成本分布图如图3。

(2)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可以指导人们自觉地、全面地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出发,综合考虑项目的建造成本和运营与维护成本,从而实现建设项目成本的优化和节约。

2.2本工程的经济性分析。本工程设计的出发点为了利用坡地建为半地下层加以利用,没有考虑到投入使用后带来的运营费用增加,通过此例我们仅分析此方案和土方回填之后在±0.000标高以上做浴室这两种方案的经济性。

(1)此方案节约了大量土方回填及碾压所耗费用,但建成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大量洗浴污水不能自然地排入污水管网,只能通过集水坑的形式定期用水泵抽水排出,后期运营成本增加。

(2)为保障洗浴污水的排出,每周需要抽水台班为2个,电动多级离心清水泵100, 综合单价263.68/台班。

2.3两方案经济性比较。

(1)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来评价这两种方案建设浴室的经济合理性,见表1。

(2)可见选择土方回填后再建浴室方案,后期运营成本很低,除正常的日常维修外,不需增加额外的成本,利用坡地建浴室方案,后期运营成本大幅增加,从全寿命周期成本概念来分析后者方案次之。

3. 总结

此例告诉我们在设计方案选择时,设计人员一定要从全寿命周期成本考虑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否则就违背了设计初期的出发点。在设计时要培养预见性及全面性的设计思想,使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寿命周期成本最低,才能有效实现其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仕廉,等著:《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2]王华,等著:《建设项目评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孙昌玲,等著:《土木工程造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程鸿群,等著:《工程造价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03-27-136

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估 篇6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 (LCC) 理论的分析评估用于对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发展过程进行协调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已在电力设计规划决策中被广泛认识和应用[9,10,11]。文中在分析海上风电不同类型输电系统的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 构建海上风电输电系统的LCC模型, 并根据该模型评估对于距陆地不同距离和不同容量的海上风电场采用不同输电系统的全寿命经济性, 以寻找最合理的海上风电接入方式, 可以为相关投资规划提供科学、全面的参考。

1 海上风电接入的输电方式

1.1 高压交流输电 (HVAC) 系统

HVAC系统是在海上风电接入中较为成熟的一种技术, 具有稳定、连接简单、造价低等优点, 因此迄今为止建成的大多数海上风电场都采用此系统[12]。典型的HVAC输电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由交流集电系统、海上升压站与无功补偿设备、海底电缆、陆上变电站与无功补偿设备等部分组成。海上风电场的线路从集电系统出来后汇集到海上变电站, 再通过升压变压器将电能通过海底电缆输送到岸上的变电站。电缆线路的分布电容通常要远大于架空线路, 因此在交流输电系统中会产生很大的电容电流, 从而显著降低了电缆输送有功的能力。在实际中, 需根据现场情况在电缆的一侧或两侧加装无功补偿装置[7]。

1.2 传统高压直流输电 (PCC-HVDC) 系统

PCC-HVDC系统也是在跨海输电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 其优点主要体现在长距离输电造价低、损耗小, 运行经验也较柔性直流输电丰富。典型的PCC-HVDC系统如图2所示。

该系统主要由滤波器、换流变压器、晶闸管换流阀、电容器组件、直流电缆等部分组成。其中交流滤波器用来吸收换流变压器所产生的谐波, 减少谐波对交流系统的影响, 同时向换流站提供无功。电容器组件和电压器并联用于提供换流阀工作时所需要的无功。直流电缆有充油电缆, 不滴流电缆以及交联聚乙烯电缆等几种, 其中充油电缆可以用于较高电压等级和较大功率的传输, 但长度很难超过100 km, 且可能会出现绝缘油外泄污染环境的危险。

1.3 柔性直流输电 (VSC-HVDC) 系统

VSC-HVDC系统是以电压源型换流器 (VSC) 、可关断器件和脉宽调制 (PWM) 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直流输电技术, 由于其在运行控制上可对两端交流系统的有功无功功率进行独立调节, 还能有效改善低电压穿越能力[13], 在风电并网上有着较大的优势和前景。德国已经将其用于距离内陆125 km的400 MW海上风电场接入并网, 并于2009年运行, 还有3个总计达2 176 MW的工程将于2013年投入运行。我国建设的上海南汇风电场并网的VSC-HVDC工程也已经投入运行。典型的VSC-HVDC系统如图3所示。

该系统主要由海上换流站和直流电缆组成。换流站的核心是高频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IGBT) 开关器件, 其工作在500~2 000 Hz之间, 通过控制PWM脉冲, 其输出电压可根据系统需要自动调节。IGBT开关器件在换流器上的应用消减了系统谐波并改善了电能质量, 但高频同时也带来较高的系统损耗[14]。与传统直流输电相比, 其换流站的占地面积和总重量都小很多, 一个550 MW换流站的体积只有传统直流输电换流站的1/8, 可以明显降低需要搭建海上平台的海上风电接入的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VSC-HVDC电缆目前主要使用的是聚合物挤包绝缘电缆, 具有体积小、柔韧性强、重量轻、弯曲半径小、绝缘水平优越、环保易铺设等特点, 使电缆在恶劣的海底条件和深水条件下更易于敷设, 且耗材也比常规直流输电要少。

2 海上风电输电系统的LCC模型

2.1 LCC模型简介

输电工程的LCC模型是从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出发, 综合考虑从设计到退役期间的各个环节, 将项目论证规划、生产建设、运行维护、故障检修、改造报废等各方面因素折算为统一标准下的等效费用进行评价[10]。此种评价方法可以把方案的经济性评价、可靠性评价、安全性评价、持续性评价结合起来, 克服传统评价中或简单根据前期投资或片面追求可靠性的矛盾, 体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使投资决策方案更为科学合理。

一般输电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成本CLCC主要由初始投入成本CI、运行成本CO、维护成本CM、故障成本CF和废弃成本CD5个主要部分组成:

根据LCC理论, 由于初始投入成本是一次性的成本属于现值, 而运行成本、维护成本、故障成本是每年均会发生的成本, 废弃成本虽为一次性成本但不属于现值。由于资金具有时间价值, 因此需要进行折算。折算主要有2种方法:一是将所有的成本都折算为现值进行比较, 二是将所有的成本均折算为年费用进行比较。文中采用折算为现值进行比较:

式中:r为折现率;n为工程寿命周期;t为年份。

2.2 海上风电输电系统LCC模型的建立

以LCC理论为基础, 结合海上风电接入输电工程实际情况, 建立海上风电输电系统的LCC模型。

2.2.1 初始投入成本CI

初始投入成本即基本建设的成本, 一般包括设备的购置费用、建筑工程费用、安装费用和其他动态费用等, 这一成本发生在寿命周期初期, 属于一次性投入。海上风电接入的输电系统的初始投入成本为:

式中:Csub为变电站成本;Ccab为电缆成本;Cins为安装成本;Ccom为补偿设备成本;Crig为海上平台建造成本;Cland为海上用地成本。

2.2.2 年运行成本COt

年运行成本主要为系统运行损耗费用, 可表示为:

式中:β为损耗率;S为系统的输送容量;TO为年最大运行时间;u为售电价。其中风电输电的损耗率β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求得[15]:

式中:Pli为系统在风速为i时的有功损耗;Pgi为机组在风速为i时发出的有功功率;n为风速的等级划分;pi为风速为i的概率。

2.2.3 年维护成本CMt

维护成本主要包括各年维护检修过程的材料和人工等费用, 一般根据历史平均检修情况估算或由工程经验根据建造成本折算得到, 考虑到海上风电接入数据搜集较为困难, 文中采用根据初始投入成本折算:

式中:fm为工程维护率。

2.2.4 年故障成本CFt

故障成本指由于故障对电网以及用户造成的经济损失, 主要与停电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停电频率以及用户类型有关, 可以表示为:

式中:λ为系统的不可用率。

2.2.5 废弃成本CD

废弃成本指设备退废时可回收的残余价值。海底输电电缆由于敷设范围广, 拆除成本高, 废弃成本通常认为与报废处置费用相抵消。变压器等设备属材料密集型产品, 其残值收入需要在模型中考虑, 可表示为:

式中:Cied为废弃设备i所耗费的费用;Cier为该设备的残值, 根据不同设备的原值采用折算系数折算得到。

3 不同输电系统的LCC比较

3.1 不同输送距离的LCC比较

海上风电场一般至少需要距离海岸5 km以上, 少数发达国家规定在30 km以上。目前投运的海上风电场多数还是以近海风电场为主, 由于远海风电场的风能更充足且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正在向远海发展, 德国即将投运的两座均距离海岸达200 km。而不同输送距离下各输电系统的经济性会有较大差异, 以往的经济性比较认为, 一般跨海输电的等价距离为24~48 km, 即当输电距离大于该距离时采用直流输电更为经济。

对300 MW风电场在不同输送距离下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比较, 电压等级均取150 k V。不同系统初始投入成本的主要价格如表1所示[16]。

注:M为兆欧元, k为千欧元。

系统的最大运行时间可根据风电场的年利用小时得到, 一般海上风电场较陆上风电场高, 可达3 000 h以上。若假设风速符合瑞利分布模型, 并根据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90 m高度年均风速8.4 m/s可得年利用小时数大致为3 200 h。300 MW的输电系统损耗率随着输送距离的变化情况大致如图4所示。

系统的不可用率根据可靠性数据[2], 考虑到直流输电用于海上风电的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而由于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 当相同容量的风电场代替常规机组会使停电期望上升55%左右[17], 由此综合考虑得到300 MW风电HVAC、PCC-HVAD、VSC-HVDC系统的不可用率分别为0.61%, 2.41%, 0.96%。其余参数为:售电价采用德国海上风电的专门上网电价, 工程维护率电力行业通常均取1.8%, 残值系数取30%, 报废系数1%, 折现率取8%, 工程寿命周期均为30年[10,14]。

根据海上风电输电系统的LCC模型, 计算的LCC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 如果仅根据初始投入成本比较, 当海上风电场距离陆地为45 km时采用HVAC系统已经是最不经济的选择, 这也符合一般跨海输电的等价距离。但如果根据全寿命周期的分析结果, 此时采用HVAC系统仍最为经济。当距离超过70km后, 直流输电的优势才逐渐体现出来。对于VSC-HVDC系统, 部分研究从损耗角度认为只有对超远距离的海上风电场才合适, 而从LCC比较来看, 尽管年运行成本在150 km内都比另2种输电系统高, 但超过80 km后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已经比HVAC系统经济, 超过120 km后会成为最经济的选择。

3.2 不同传输容量的LCC比较

随着5 MW风电机组的投入使用, 海上风电场规划的容量也日益增大, 从早期的100 MW到数个800MW的风电场群正在建设。对不同距离下不同容量风电场输电系统的LCC进行比较, 输送距离为70 km, 120 km, 150 km不同容量的输电系统LCC如图 (5—7) 所示, 其中120 km的LCC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可以看出, 对于距离陆地100 km以内的大型风电场, 采用交流输电仍然较为经济, 且随着容量上升优势更为明显;但是超过110 km之后, 交流输电在可靠性、变电站造价低等方面的优势已经不足以弥补运行成本、输电线路成本等方面的劣势, 更适合采用直流输电。在2种直流输电中, 传统直流输电适合于大规模风电场, 而柔性直流输电对于容量小的风电场更经济, 但是随着距离的增加, 柔性直流输电的优势会逐步增大。

根据120 km时的LCC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随着容量的增大, 初始投入成本占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比重逐步下降, 100 MW时占到75%以上, 而800 MW时只占到不到40%, 运行成本和故障成本的影响越来越大, 这是规划大型海上风电场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

4 适用范围分析

由不同传输距离和不同传输容量的LCC变化情况, 可以得出对于不同的海上风电场, 适宜采用的输电方式, 如图8所示。

(1) HVAC系统适合短距离、大容量的海上风电场。对于30 km以内的近海风电场均采用HVAC较为合适, 30 km至100 km根据装机容量的大小来选择, 对500 MW以上的大规模海上风电场仍建议采用HVAC。 (2) PCC-HVDC系统适合于中远距离、大容量的海上风电场。对于100 km以上超过800 MW的超大规模风电场其优势较为明显。 (3) VSC-HVDC系统适合远距离、中小容量的海上风电场, 距离越远其优势越明显, 适宜的传输容量范围越大。

HVAC的经济性主要受到电缆成本和输电损耗的限制;PCC-HVDC由于工作原理会加重谐波的污染, 其能否确保风电稳定可靠的接入是经济性提高的主要方面;目前而VSC-HVDC由于在风电并网方面的优势, 从长远来看VSC-HVDC的适用范围会越来越大, 其经济性的提高有待于技术逐步成熟和器件价格的下降, 以使换流站的造价和损耗能够进一步降低。

5 结束语

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估 篇7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网建设也得到空前发展。电网一、二次设备得到大范围的更新改造,资产规模和设备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设备整体装备水平和技术含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

目前,国际先进电网企业普遍采用基于状态和风险评价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充分考虑设备维护成本、运行可靠性等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选择技术成熟、运行寿命长、全寿命成本低的设备[2];在设备技术改造方面,通常综合考虑设备状态、公司核心业绩指标和风险承受程度等因素,通过对资产的维修、翻新和更换进行量化分析评估使设备达到且超过预期寿命[3]。我国电网由于发展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在电网成熟度和电网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方面还有一定距离[4]。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和不同时期发展要求,统筹兼顾资产安全、能效和周期成本三者的关系,全面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建设、购置、运行、维护、改造、报废的全过程,经过深入研究和总结提炼出了运用模块化、标准化、精益化等多项理论和设计集成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估决策系统。这对提升管理水平,提高队伍素质,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意义重大[5,6]。

1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估决策系统设计

1.1 设计原则

1)加强协调与沟通的原则。评估决策系统的建设与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相关各项科研项目是同步进行的,需要不断跟踪相关科研项目的最新进展以更新和同步本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同时,本系统建设所需各种数据以及业务管控流程也需要与“一体化平台”和各“应用系统”进行交互。

2)坚持标准规范先行的原则。对系统涉及的各种信息集成和各类模型,既要遵循已执行的有关标准,又要在系统建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关的统一的技术规范(标准),以支撑评估决策系统建设和相关应用系统按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进行的必要的优化工作。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科学发展观在国家电网公司的重要贯彻落实内容,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估决策系统来说也应立足于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模式,最终为公司决策层和管理层提供可参考的决策依据。

4)技术标准性、开放性、可扩展性的原则。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估决策系统技术的标准性和开放性是进行信息一体化决策分析的基础。作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跨多部门、多应用系统的高级应用,评估决策系统在应用建设中应充分考虑与外界的信息交换能力,保证既能满足基本功能需要,又具有与外界系统进行信息交换与处理的能力。

5)可靠性、安全性的原则。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估决策系统应满足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安全管理要求,从网络通信、病毒防护、数据存储、角色认证以及评价管理与发布等方面充分考虑应用的安全性。平台产品必须经过市场的考验,符合主流技术的发展方向,系统的开发应用在技术上也必须是安全可靠的。

6)灵活性、易部署的原则。遵循组件化设计原则,满足总体布局、分步实施的要求,可通过组件和系统参数的灵活配置满足不同业务层面的功能需求;应采用多层架构的体系结构,既要满足以网省为中心的集中管理模式,也要能根据不同重要等级和管辖范围实施分层分布式管理;评估决策系统的开发部署应遵循“总体设计、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策略,积极稳妥地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1.2 架构设计

如图1所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估决策系统技术架构共涉及五大部分。

1)系统技术架构是评估决策系统在实现评估决策模块、管控中心模块所采用的技术架构,即系统本身在建设中所采用的技术架构。评估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以及与一体化平台的信息集成都基于该技术架构实现。

2)数据中心架构。评估决策系统依托数据中心的“资产全息数据”提供各业务应用系统所需的基础数据,实现对资产的评估与管理决策功能。数据中心技术架构目前采用的是一体化平台的技术架构。

3)应用集成平台。数据中心通过应用集成平台实现对基础数据的统一管理,同时评估决策系统通过管控中心对资产关键业务流程进行监控,通过信息反馈方式保证建议及时响应。应用集成平台技术架构也采用一体化平台技术。

4)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国网总部与各网省间的数据交换,其内容包括标准评估模型、评估结果、反馈建议等信息的交换,技术架构也采用一体化平台技术。

5)系统部署。评估决策系统在建设过程中与各业务应用系统、数据中心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在系统部署上目前采用分布式部署模式,即同时在国网总部和各网省公司层面进行系统部署。

2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估决策系统功能架构

2.1 业务框架

评估决策系统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估决策为核心,依据评估决策模型和评估决策指标体系通过数据计算发起评估决策考核流程,通过参考评估分析结果提供评估建议,评估决策数据的准确和规范通过数据监控手段来确保。评估决策系统总体业务关系如图2所示。

根据图1对评估决策业务的划分,各业务功能间的关系按编号顺序描述如下:

1)根据评估模型的设置进行资产状况的综合评估分析;

2)各网省公司在进行评估分析后按照评估流程发起评估考核工作;

3)将评估分析结果转化为战略决策建议以支持辅助决策工作;

4)对评估模型中各分析指标进行细化、提炼使指标元素最少,用以支持其他评估体系;

5)资产全息模型作为指标体系和业务系统之间的适配器为指标体系获得的数据提供标准的数据规范;

6)根据评估模型的要求对相关数据、业务流程、结果性指标进行监控;

7)通过数据监控获得数据及业务流程相关的监控结果,生成反馈信息;

8)各业务系统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修正,重新按照评估模型进行评估分析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2.2 功能设计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估决策系统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课题研究成果,结合SG186总体规划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评估决策工作,从而实现多角度、多维度的资产绩效评估。评估决策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评估分析、评估建议、评估考核、数据监控4部分。

1)评估分析依据评估决策模型对源数据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展示。评估决策系统能够按照不同口径,比如按照用户的管辖范围、自查类别、设备类型等进行多维度分析,并且可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预测未来趋势。

2)评估建议主要包括决策库的维护功能、建议库评估建议功能等。在决策过程中根据方案制订和环境参数的选择,通过评估模型的失算结果,系统给出战略决策建议或管理决策建议,进而指导各个层次用户的工作。

3)评估考核基于三层管理体系:决策层可以根据企业总体战略,对管理层下达相应的考核指标;管理层根据决策层下达的指标,分解到执行层进行处理;执行层根据指标相关因素进行工作调整,以便快速响应决策层的决策并将之落实到实处。相关因素主要有决策层对考核指标的下达、定义考核规则和奖励计算公式、通过系统对考核结果的统计分析以及对考核规则合理性的分析。

4)数据监控。为了保证各个应用系统提供的基础数据的合法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数据监控从过程性监控和结果性监控2方面入手。通过Excel或数据中心采集数据时,抽取的数据需要按照数据校验规则进行定义,同时对流程关键节点进行监控,把系统检测出的数据问题以报告形式自动提交相关处理人员进行处理。

3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估决策系统的业务集成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估决策系统是构建在SG186工程的其他业务之上的一套高级应用系统,业务集成主要是与一体化平台的集成,无与横向业务系统集成的要求。

3.1 与目录系统的集成

评估决策系统与目录系统的集成主要包括身份目录集成和身份认证集成2个方面。根据SG186工程一体化平台目录系统的典型设计方案,身份目录集成主要根据预定策略通过目录系统的身份同步工具与权威用户信息源同步(包括平台用户账号的创建、信息变更和销户),并采用单向同步模式(见图3);身份认证集成主要通过目录系统的访问网关和身份认证管理服务器两大组件协作完成,主要采用B/S模式。用户访问评估决策系统时,统一以目录系统的访问网关为入口,由访问网关提供对本系统的安全访问。

3.2 与门户系统集成

评估决策系统与一体化平台企业门户系统的集成主要包括单点登录集成、功能级个性化、待办事宜集成和Portlet组件集成等方面。

1)与门户系统的单点登录集成主要通过单点登录系统完成。单点登录系统由单点登录控制中心和用户关联管理模块构成,评估决策系统需要为单点登录控制中心提供规范的后台登录服务接口。

2)企业门户是用户的个人统一工作平台,评估决策系统作为应用系统之一需要与之实现功能级的个性化定制。在用户登录企业门户系统后,门户将该用户平时需要在本系统使用的应用功能与其他业务应用系统中使用的应用功能集成到同一页面上,为用户提供统一的业务处理界面。评估决策系统与门户系统功能级个性化集成的方式包括页面连接 +导航集成、直接页面裁剪、RSS方式等。

3)待办事宜是门户中负责将用户在各应用系统中当前需要处理的任务集中展示给用户的一个功能模块。评估决策系统产生的待办事宜可通过统一业务应用支撑平台工作流引擎实现与门户系统待办事宜模块集成, 待办事宜只负责个人待办事项的提醒和处理连接功能,不提供待办事项的流程控制和处理功能,待办事项的处理需要进入评估决策系统完成。

4)评估决策系统在设计时注重各业务组件的独立和标准化,并按照门户系统的接口规范提供了一个Portlet组件集合便于用户直接在门户系统中进行业务处理,该Portlet通过Event Handle事件监听的触发方式、基于JSP的参数传递方式、Request对象参数传递方式与门户中其他Portlet进行通信。

3.3 与数据中心集成

评估决策系统与数据中心的集成主要用于建立全寿命主题库和统一视图,其中全寿命主题库用于存储模型计算所需要的数据,统一视图用于汇总各业务系统的源数据供全寿命主题库提取。

4 结语

暖通空调系统全寿命周期成本研究 篇8

1暖通空调系统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影响因素

现代空调技术不断发展, 人们也在探索降低成本和节能减排的方法, 所以很多节能类型的产品就这样应运而生, 对中央空调的成本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系统成本的实体部分, 而是要从其对环境、社会的影响, 以及在维护、运行、施工等各个环节着手, 全方位的研究其空调系统的成本控制和管理。

1.1投资决策阶段

暖通空调系统的造价基础就是决策阶段, 直接影响了后期工程的造价费用是否科学合理。实际上, 在研究暖通空调系统的可行性的时候, 业主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实际需求, 投资的规模和相应的配套建设可以提供很多的备选方案, 目的在于确定空调系统中的造价分配比例的问题。

1.2设计阶段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是空调设计过程中的基本依据, 这跟空调的经济性密切相关,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讲, 国内国外的暖通空调设计当中都会存在将注意力集中在人体的自身感受和空气的品质这两方面上, 而没有对空调系统经济性能提高重视程度。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实际上对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和一次性投资有一定的影响, 而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却又受到了相对湿度和干球温度的影响。

1.3招投标阶段

目前, 在招投标市场竞争当中相关的法律不健全, 招投标阶段对暖通空调系统的成本控制有一定的影响, 在招投标这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当中, 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 或多或少的会存在出现一些非正当的竞争手段的现象, 影响业主的自身利益。随着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模式在我国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暖通空调的单价计算有所改善, 有利于防止或者是杜绝招投标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腐败现象。

1.4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将计划变成实物的阶段, 当投入相当大的资金或者是资源的时候, 就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浪费的现象, 施工阶段的费用问题, 不管是节约或者是超支, 都会影响工程造价的高低。同时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价款结算和工程计量的影响。施工项目具有工期较长, 投资较大的特点, 在这样繁杂的体系运作当中或多或少会存在方案的变更, 预算与结算的价格不对等的情况也会时有发生。

1.5运行阶段

在暖通空调运行阶段当中, 其造价受到了夏季空气参数、冬季空气参数、室内空气参数和室外空气参数的影响, 四季气候对室外空气参数的影响非常明显, 而室内空气参数受到余温和余湿的影响也很很大, 因此, 当空调系统缺乏自动调节的功能的时候, 当室内外空气参数不断地变化的时候, 空调无法及时调节, 增加其运行成本, 节能减排只能是纸上谈兵。

2暖通空调系统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控制措施

2.1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

对于一个项目来讲, 其投资决策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阶段不同, 其深度的估算方法也不同。实际上暖通空调系统对于一个建筑物来讲, 它是一个配套的设施, 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 暖通空调系统与其建筑物的寿命周期相协调, 空调系统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主要包括使用期间的费用和一次性造价。在对暖通空调系统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核算的时候, 对使用期间的费用和一次性造价的费用进行划分, 为了达到平衡后期投入与一次投资的关系, 可以适当地采用加权平衡法, 从而降低全寿命周期的成本。

2.2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设计阶段是施工阶段的重要依据, 也是项目从计划走向现实的阶段, 拟建工程对项目的质量和施工的进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暖通空调系统建设是否成功, 除了投资决策的重要作用, 也不能忽视设计阶段的关键作用, 在这个阶段的成本控制方法包括技术、组织、合同、经济等等多个方面。同时, 在空调的设计系统中, 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也要避免主观因素影响整个设计流程。除此之外, 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所以一些关于空调设计的技术和理念还不够成熟, 因此如何能够引进和吸收国外优秀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 成为了重中之重。

2.3招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

充分运用价值工程, 建立健全科学的招投标模式是当前招投标阶段比较有效的控制成本的方法, 通过招标, 业主可以自行选择质量高、信誉高的施工单位, 也正因为如此, 业主所受到的主观因素影响也很大。在进行招投标阶段的过程中, 尽可能的降低人文因素在这个阶段中所产生的影响, 充分利用使用价值的原理进行客观的、公正的评价。

2.4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施工现场非常复杂, 对资金的需求也是各个阶段最为迫切的, 在整个施工环节中, 任何一个细小的结构变化、设计失误或者是标准变更等等, 都有增加成本的可能, 对成本控制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实际上就整体的建设项目来讲, 暖通空调是其中的一项工程建设, 在维护结构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时候, 就已经签订了相关的合同, 但是后期维护工程会存在施工变更的情况, 对空调的负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工程的造价也就相应的提高了。除此之外, 先进技术要依仗先进的设备, 这些设备的引进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如果在后期使用过程中, 由于人为因素或者是养护不到位, 而造成设备的损耗, 甚至是报废, 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成本控制的难度。

2.5运行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运行的过程中, 空调系统受到地域气候的影响非常明显, 在这样的情况下, 就需要因地制宜的采取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运行调节方式。这样才能够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或自动控制来实现最佳的运行环境状态。空调在设计和运行的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就是节能, 因此在这个阶段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来, 降低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成本控制的作用。

3结语

在现代社会中, 暖通空调系统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空调系统广泛应用在各个生活、生产的环境中, 不难发现, 其运用之广泛, 影响之深远。因此, 只有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 才能够真正的通过多种手段方法来控制其成本, 现阶段经济全球一体化影响颇深, 奠定了暖通空调系统的发展方向, 即先进、科学、现代的管理方向。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剧, 我国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因此人们对生活环境、居住环境、办公环境都有了新的需求, 在这样的环境下, 暖通空调系统就应运而生了, 它能够通过改变室内室外的温差来给人们提供相对适宜的环境。本文主要通过对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研究, 其目的是找出其设计、投资、安装、维护、使用、改造等过程中成本控制的问题。

关键词:暖通空调系统,成本控制,全寿命周期,节能

参考文献

[1]王勇, 赖道新, 范维.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方法的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1) .

房地产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研究 篇9

1.1 全寿命周期成本概述

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 LCC)也称为寿命周期成本,是由美国国防部于20世纪60年代末正式提出并率先在武器装备的研制中应用,并在1970年开始使用LCC评价法,要求武器系统的使用部门在做出采购决策时,不但要考虑是否买得起,更要考虑在整个全寿命周期内是否用得起。随后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寿命周期成本方法上升为国际标准,并以技术规范的形式加以推行。1987年11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了《生命周期成本评价:概念、程序及应用》标准,并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各国为了推动本国的设备或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成本方法的开展,也相应制定了许多适合本国国情的标准。从行业分布上,LCC方法已经取相应的措施与方法,对建设项目的所有工作和系统的运动过程进行计划、协调、监督、控制和总结评价,以满足建设项目功能和使用要求,符合可持续发展、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及报废回收五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项目的建设期成本和运营期成本进行综合考虑,通过科学的设计和计划应该设法使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即:建设项目从构思到拆除的全寿命过程,主要可以分为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建造阶段(主要指施工阶段)、项目运营(主要指销售和维护阶段)以及项目拆除翻新阶段。以房地产开发商为视角,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是建设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发生的一切费用。见图1。在交通运输系统、航空航天工程、国防建设、能源工程、城市建设及土木工程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1.2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

国内很多学者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建设项目当中,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比如丁士昭(1999)从研究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思想,探讨了建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谈到了全寿命周期决策管理阶段投资控制的问题。戚安邦(2000)介绍了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

本人认为,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对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进行全面、综合的管理工作,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采

1.3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特点

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时域跨度很长,主要涵盖整个建设项目寿命周期。传统的建设项目成本只关注建设期成本控制,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不仅关注建设期成本控制,还要关注项目运营维护阶段及拆除阶段的成本控制。

第二,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发生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是建设项目各个阶段成本的积累。各个阶段成本各具特点,从成本主体、成本内容、成本控制措施、等都有各自的特点,并且各阶段的成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第三,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设及的主体较多,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各专业工程分包商、中介服务机构、消费者乃至社会等。

2 全寿命周期成本构成分析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即LCC方法是一种实现项目全寿命周期,包括建设前期、建设期、使用期和拆除期等阶段总成本最小化的理论体系,是为了从各可选方案中筛选出全寿命周期或研究期中最佳方案以有效地利用稀缺资源,而对项目方案进行系统分析的过程或活动。LCC分析方法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分析工具,也是指导工程项目设计的重要思想和手段。从“实现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总费用的最小化”出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核心是费用计划与控制方法不能只追求一次性建设投资的节省,不能只局限于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还应该进一步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评价、工程合同的总体策划和工程建设的其他阶段中使用,也就是从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的范围来考虑费用的节约,尤其是要考虑项目建成后的运营与维护费用。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也是为了使用户所用的系统具有经济寿命周期成本,在系统的开发阶段将寿命周期成本作为设计的参数,而对系统进行彻底的分析比较后做出决策的方法。这种分析是对于项目全寿命周期而言的,而非人为设定的时间跨度。

2.1 项目前期策划和确立阶段的成本

项目前期策划和确立阶段是基于市场调研,对房地产项目的构思与定位、目标设计、可行性性进行深入分析、综合论证和决策,最终报批立项。项目前期策划和确立阶段比较重要的成本主要为土地费用、可行性研究费用以及配套等其他收费支出。其中,土地费用是评价一个项目是否可行,是否有预期利润的最主要的经济指标。土地费用主要包括置换成本、批租费用、动迁费用等。房产商在决定是否开发一个项目前,必须根据项目的土地面积和容积率对土地费用进行换算预估,计算出未来所开发单位平方米住宅所占的土地成本,以此来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评估。一般来说土地费用,约占总成本的30%~40%。

2.2 项目设计与计划阶段的成本

项目设计与计划阶段的成本项目方案设计成本、计划成本,招标投标成本和施工前准备成本。具体来看,包括如工程勘察(测量)费、工程设计费、竣工档案保证金、临时用地费、临时建设工程费、建设工程勘察招标管理费、勘察设计监督管理费等等。准备工作中缴纳的能源费、污水处理厂建设费、土地有偿出让项目办理“四源”接用手续、人防、消防审核费用等。

2.3 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

项目施工阶段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具体建造过程,一般从现场开工到竣工后交付使用为止。主要三大成本: (1) 开工前准备费用。开工手续办理时的监理、审计、投资方向调节税、协调费、绿化建设费等。 (2) 施工成本。包括其间的建安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管理费、总部管理费等。 (3) 竣工验收成本。包括竣工验收时的手续费、综合验收、性能认定、测绘、产权登记费等费用。

2.4 项目运营环节

这一阶段是房地产项目建设完工后的一个重要阶段,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的费用大致分为两大类:营销费用和物业管理费用。房地产企业要进行相应的楼盘预售准备,这时需要做适度的宣传、预售策划、联系抵押贷款银行、申请预售许可证、准备住宅质量保证书和预售合同、办理过户手续和产权证等。在这一阶段,房地产企业除了办理相关手续,最重要的就是为房屋的销售做好准备,主要费用包括销售工具(如接待中心设计、建设及装修等费用)、销售资料(如售楼书、DM印刷等)、广告费用、销售人员工资及佣金、促销费用等等。在房地产项目的售后阶段,物业管理是有关物业设置和使用全过程的专业化管理,物业管理及物业维护费用主要是指物业管理公司向业主提供的保洁和保安等服务性收费,以及物业维修等费用,具体包括:水电暖气能耗费用、楼层清洁、安全保卫服务费用、以及公共设施维修等费用。

3 房地产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3.1 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控制每一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目标,每一个阶段进行成本控制的方法也不一样,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最终影响房地产开发的成本控制的成败。因此,决策阶段成本控制的目标就是制定正确合理的投资决策。设计阶段的目标是设计出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设计方案。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基本特征是资金和技术的双重结合,因此通过承包商精心施工和有效管理,把成本浮动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市场营销阶段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利用营销手段,提高企业品牌,促进商品房的销售,降低商务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见图2。

3.2 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方法

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职能和工作内容的侧重点都是不同的,对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也不一样。在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时主要涉及3个变量: (1) 成本。在全寿命周期成本(LCC)控制中,房地产项目成本被分为两个成本范畴,一个是初期成本,主要是指消费者或投资者获得住宅前的所有发生的费用;另一个是未来成本,主要是指运营管理成本、拆除成本、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 (2) 全寿命周期。时域范围一般为20~50年,取决于所有者的意愿、使用项目的稳定性、贯穿设施全部寿命周期的意图。(下转第39页)(上接第27页) (3) 实际折现率。主要是指投资者货币时间价值的利息率(不含通货膨胀)。利息率会使投资者现在接受一笔报酬与将来的接受一笔更大的报酬的选择没有区别。

假设形成成本在研究周期的0年,即基年发生。未来成本可能在开始到研究周期末之间任何一个时间发生。未来成本可以被分为两个范畴:一次性成本和重复发生的成本。重复发生的成本是在研究周期范围内每年都会发生的成本。许多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都是重复发生的成本。一次性成本不是在研究周期范围内每年都发生的成本。许多替换成本都是一次性成本。

3.2.1 现值的估算

全寿命周期成本不仅包括初始成本,还涵盖了寿命周期内所有的未来成本。为了精确地组合初始成本和未来成本,所有现金流必需统一折现为初始年度的现值,才能够进行汇总和比较。假设所有重复发生的成本表示为每年末发生的年度支出,一次性成本发生在它们实际发生的年末。

(1)未来一次性成本的现值为:

其中:PV为现值,Ct为在t时刻一次性成本之和,r为实际折现率,t为全生命周期年份。

(2)未来重复性成本的现值为:

其中:PV为现值,C0为未来每年重复的成本之和,r为实际折现率,t为全生命周期年份。

3.2.2 全寿命周期成本的估算模型

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为初始化成本、运行成本、维护修理成本、能源消耗等各种成本的现值加起来,减去残值等现金流出的现值。

其中:C0为建设初始成本(包括征地成本、设计费用及建筑成本等),OC为运营成本(包括能源消耗与保洁等费用),MC为维修成本(包括年度维护、维修费用),ε为残值,t为年度时间变量,n为整个寿命周期,r为实际折现率。

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核心是成本的计算方法。本文在对全寿命周期成本构成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模型。这项估算发生在房地产项目前期投资决策阶段,投资方案是依据未来市场的估计与预测而编制的。成本费用的节约仅仅只是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多个投资方案、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丁士昭.关于建立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系统的探讨-一个新的集成DM, PM和PM的管理系统的总体构思[C].北京:海峡两岸营建管理研讨会论文集, 1999.

[2]戚安邦.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3]胡慧琼, 张卓.建筑产品全寿命周期资源优化与绿色管理原则[J].商业经济, 2004, (12) .

[4]李明友.中国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现状分析与实践研究[J].建筑经济.2007, (3) :33-35.

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估 篇10

一、我国大型桥梁建设工程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 大型桥梁工程在建设时, 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巨大的, 我国的桥梁建设单位已经逐渐重视桥梁建设时的成本控制与管理。但是, 目前的桥梁工程在进行成本控制时总是以减少工程整体结算价格为目的, 过分重视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资金运算与成本控制, 对于桥梁工程开始前的投资计划与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较低。

第二, 在进行桥梁工程的成本管理时, 总是以被动的形式根据相关的设计图纸计算桥梁工程的成本。这样缺乏主动性的计算与研究, 就会忽略在桥梁建设中利用工程的成本控制去影响工程整体设计, 从而不能够有效地对工程的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与管理。

第三, 桥梁工程在进行成本控制时, 各个阶段之间相互脱节, 桥梁的投资估算、整体的设计概算、工程的合同价、竣工的结算价、最终的决算价格, 这六个阶段的相关内容由不同的部门进行不同的管理, 可以说这六个部门各自为政, 没有有效地连接在一起, 无法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桥梁建设成本管理体系。

第四, 相关的企业管理人对于成本控制在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目前, 有很多桥梁工程建设的项目经理与其他管理人员简单地将成本控制管理的责任归结于成本管理部门的主管或者是财会人员身上,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 工程的财务人员仅仅是进行成本管理的一个组织者, 而无法充当主体。思想上的误区如果没有彻底地更正, 那么桥梁的成本控制工作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甚至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第五, 桥梁工程在进行建设时缺乏系统的管理体制。要想促进桥梁建设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保证桥梁整体的施工质量, 就必须按照责任、权利、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起奖罚分明的成本管理机制。但是, 现在的部分桥梁建设企业, 其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责任、权利并不对应, 无法真实地考察其优劣, 到头来这种不考核整体工作效果的行为就会使得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

第六, 桥梁工程在进行成本控制时缺乏相应的控制依据。桥梁工程的建设属于建筑企业自行生产的一种特殊产品, 因此应当针对桥梁工程建设的具体项目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制度, 这一点至关重要。很多桥梁建设企业在制订成本目标时过于简单与表面, 忽略了桥梁建设工程的具体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及施工的工期要求, 这样的成本目标没有与实际的施工工序相结合, 使得整体的可操作性差, 没有起到相应的控制效果, 最终使得成本控制工作无法发挥其真实的作用。

二、桥梁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相关内容

(一) 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相关概念

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主要指的是建设工程项目从设计阶段到拆除阶段的整个寿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产生的全部费用, 主要包括项目的整体决策、工程的施工设计与施工过程, 以及后期的运营与维护的费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改进与创新, 从而使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最优化。

(二) 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具体意义

第一, 在全寿命周期内进行成本控制能够真正地实现项目工程整体成本的最优化, 还能够指导相关人士从建设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出发, 综合分析项目建设整体的运营成本及后期的维护成本, 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成本, 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

第二, 全寿命周期期间进行的成本控制能够使资源的浪费得到有效的控制。因为原有的成本控制只关注工程建设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 对于运营维护及后期拆除阶段并没有过多地进行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可以对大桥的整体及建设的各个阶段进行系统的分析, 提出成本控制的措施, 将成本控制贯彻到整个工程建设当中。

第三, 我国的“绿色化”战略实施需要靠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给予帮助。绿色化主要强调的是建筑物本身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应当减少至最低, 建筑物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桥梁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于资源与能源的使用情况。我们应当认识到如果在桥梁建设上灌输绿色建筑的理念, 那么在施工时可能会提高相应的成本, 但是带来的绿色效应是意想不到的。因此, 在进行桥梁的建设时, 应充分认识到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对每一个阶段都进行综合的分析, 有效地减少相应的浪费, 降低成本, 从而让绿色建筑能够有效地推广与实施, 最终加速我国建筑领域的“绿色化”。

三、大型桥梁进行成本控制与在全寿命周期下进行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 对大型桥梁进行成本控制时可以选择BOT模式

对于那些建成后承担着巨大车流量的大桥, 可以采用BOT模式。BOT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企业只能依照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相应的管理与控制。具体的措施如下。第一, 桥梁的寿命设计应当是100年或者120年, 绝不是现在的50年。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头50年的维护让桥梁的使用状况良好, 但之后的50年会出现大量的质量问题而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维修的状况发生。第二, 在BOT模式下, 桥梁的运营过程中产生相关的过桥费用应当是政府统一征收, 个别企业不得随意制定相关的费用标准。第三, 在BOT的模式下要建立相关责任制度, 让所有参与建设的人员明确地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桥梁建筑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度。成本控制可以说是每个员工的责任, 在工程项目开始之前要对每个部门及每个建设施工环节下达责任成本控制目标, 让每个员工对于工程的整体成本造价有一定的了解。

相关的施工人员在完成相应的施工工作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成本与质量兼顾的问题, 尽量在保证桥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相应的成本, 但是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削弱工程的整体质量。管理者要在施工期间明确的将施工的各个环节所用的资金进行记录, 以便日后出现问题有一定的依据去追求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 注重成本控制工作, 将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理念贯彻到整个工程当中

我国桥梁工程建设在成本控制上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在每一个环节都注重成本的管理, 为此应当在桥梁建设的过程中贯彻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理念。

例如, 在项目的决策阶段, 应当切实做好市场发展前景的分析、投资产生的不定向式风险的分析等。同时, 要加强地质、水文等方面的研究, 保证生产要素的充足, 减少成本风险的产生, 最后实事求是地编制具体的投资估算计划表, 防止成本的增加。在设计阶段, 注重设计整体周期及对设质量方面的审核, 制订各个阶段切实可行的资金使用计划, 从而减少成本风险的发生。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成本控制是最为重要的, 首先应当做好施工材料的准备工作, 严把质量关, 杜绝不法事件的发生, 同时在施工结束时要严格把握财政支出状况。在桥梁的运行阶段, 主要做的是桥梁的维护与保养, 延长桥梁的使用年限, 同时要做好节能环保的相关工作, 加强运营的综合治理, 从而更好地贯彻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理念。在拆除回收阶段, 主要采用环保的手段进行桥梁的拆除, 第一时间将产生的建筑垃圾及其他的污染最大化地进行控制。这一环节的成本控制切不可忽视, 务必要及时地做好资源回收及降低污染的工作。

我国桥梁建设工程在进行建设的时候, 应当高度重视成本控制问题, 将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理念贯彻到整个建设工程当中, 对每一个阶段的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 从而使我国的桥梁建筑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文章系统介绍了成本控制的相关含义与现实意义, 指出我国桥梁建设在成本控制上存在的问题, 并且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希望我国的桥梁建设工程能够发展得更好, 创造更大的投资效益。

摘要:成本控制在大型桥梁的建设工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桥梁工程的成本控制目标在于合理地使用成本并及时进行有效控制, 从而提高整体的投资效益。大型桥梁本身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主要指的是在大桥的使用寿命周期内, 主要用于桥梁的规划与设计、试验与施工、养护与检测、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全部费用。目前, 我国大型桥梁建设工程已经逐渐开始重视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但是大多只注重桥梁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建设投资阶段、桥梁桥体设计等阶段成本控制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 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应当注重桥梁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让桥梁建设企业能够依照桥梁全寿命周期所需的成本进行相应的控制与管理。文章从实际出发, 系统地介绍大型桥梁的成本控制, 以及桥梁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大型桥梁,成本控制,全寿命周期,成本探讨

参考文献

[1]柳丽红.浅析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控制[J].科技资讯, 2011 (04) .

[2]刘彬.浅谈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3 (01) .

[3]赵全凤.浅谈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J].山西建筑, 2009 (12) .

[4]宁华, 戴温馨.论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2) .

[5]欧阳莉.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02) .

[6]金萃.关注大型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问题[J].建筑经济, 2008 (06) .

[7]王中文.大型桥梁成本控制与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J].桥梁建设, 2010 (04) .

上一篇: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下一篇:区域合作支持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