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全寿命期(共9篇)
设备全寿命期 篇1
引言
设备台账管理是生产单位设备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所以详细的设备台账记录是设备运行、维护、检修、改造的依据, 要做好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设备台账管理系统。传统的台账系统, 主要以单机存储为主, 各设备台账之间以单个文件形式存在, 并且以记录种类为主线, 各类记录之间没有关联, 台账整体比较分散, 无法集中反映某台设备或某个系统的运行水平和设备健康状况。本文根据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设备全过程管理理念的要求, 对设备台账系统进行更新和完善, 建立一套全寿命周期的设备台账管理系统, 以满足现代化设备管理的要求。
1 传统台账系统及存在的弊端
本厂传统的设备台账记录, 是以台账记录种类为主线, 以文件夹目录为结构, 各记录相对独立, 虽然各种记录都比较齐全, 但是分布比较分散 (如图1所示) 。就好象一个人去看病, 每个科室都对他做了详细的记录, 但这些记录都是分散保存在各个科室的医生那里, 下次他再想了解以前检查结果的时候, 他需要到各个医生那里去查阅, 结果可想而知。这种设备台账系统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
1.1 服务器数据管理空难
随着时间的延长, 服务器中的目录越来越多, 数以亿计, 想要在如此繁多的目录和文件中查找数据是难上加难。同时, 目录文件是各个用户在各个时期建立的, 无法及时、准确、快速的确定哪些目录或文件是不再使用的垃圾文件, 造成清理垃圾文件工作难于进行, 磁盘空间被永久的占据。
1.2 服务器目录权限管理困难
由于用户之间交换数据是无法避免, 在互相拷贝数据、共享数据的过程中会造成目录的权限管理混乱, 使不应该具有更高权限的用户获得了更好的权限, 可能会泄露公司的敏感信息。
另外, 新员工入职之后, 公司需要为新用户设置种类繁多的权限, 稍有遗漏, 可能会给日常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3 服务器扩展容量困难
无论配置再好的服务器, 其可用的存储容量是有限的, 当服务器需要更多的存储容量时, 增加服务器的存储容量同样存在很大弊端。
1) 已有信息的转存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 被替换下的储存介质的合理处理相当耗费人力和物力。
3) 用户所需容量达到服务器极限容量之后, 更新服务器也同样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1.4 关联性差查找困难
台账各板块之间没有做到无缝连接, 各记录相对独立, 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传统的台账系统虽然也在各记录之间设置了关联, 但是由于关联字段不能一一对应, 使得台账记录查找困难;由于各记录之间关联的不完善, 各台账记录添加比较繁琐, 每次输入内容较多;由于各记录相互之间不能关联查询, 台账系统不能很好的反映出某台设备的实际状况, 致使设备台账流于形式, 没有太大的实际指导意义。
2 全寿命周期设备台账及业务流程的规划
2.1 需求分析
鉴于传统台账存在的问题, 开发以设备为主线的设备台账管理系统, 所有台账记录以设备为主体。设备规范是设备台账记录的基础, 其它各记录均在此基础上衍生, 相比于传统台账系统, 应着重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 台账的建立思路清晰, 以设备为主线, 各记录以设备编码或系统内部编码相关联, 形成一个网链状的结构。
2) 台账记录填写方便, 减少填写记录时查找设备规范的复杂过程, 简化台账记录填写的流程, 节省填写人员的时间。
3) 要求台账查阅方便, 只要查找到相应设备, 与其对应的各种记录可轻松调取, 避免以往查询台账的东拼西凑。
4) 每台设备的各种相关记录应清晰、明白, 台账能直接反映设备的基本状况、常用备品备件情况、设备检修履历记录、备品备件更换情况、定期工作标准、定期工作记录等, 可以直接反映现场的生产实际。
2.2 开发和运行的环境要求
系统开发的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 Sp2。
编程环境:Dreamweaver、Front Page、Note Pad。
数据库:SQL Server 2000数据库。
系统开发的硬件环境:
CPU:Inter P4 3.0 GHz
IIS:6.0
内存:2 GB
硬盘:160 GB
以上是当前比较流行的系统配置, 所以在此环境中进行系统的开发。
系统运行的最小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 sp2及其以上操作系统。
软件平台:IIS6.0。
浏览器:IE6及其以上版本浏览器, 或者内嵌IE内核的其他浏览器。
数据库:SQL Server 2000数据库, 本地或网络数据库服务器皆可。
内存:1 GB及其以上。
硬盘:最少40 GB。
2.3 系统业务分析
系统实现的目标是做到设备台账齐全, 记录有迹可查, 实现无纸化办公, 降低办公成本, 实现双增双节, 并借助网络信息化手段, 实现网络监督和资源共享。
1) 包括设备规范、备品备件、维修履历、定期工作等。同时通过用户权限设置, 达到分级控制、权限到人、动态管理[1]。
2) 要求前台网站和后台管理系统的友好交互, 前台网站有到后台管理系统的登录口, 后台实现对前台网站信息的动态维护 (如图2所示) 。
3) 要求能根据需要形成所有的电子表格, 并实现在线的添加、修改、删除、查看和分类检索的功能。
4) 可以定义简单的工作流程, 即工作的流程步骤可以重新排列组合, 流程重新定义后系统能够自动适应。
5) 数据库中保存所有的数据, 所有工作记录数据表的结构以实际工作记录表格为主要依据, 再加入一些系统设计所必须的字段 (如记录id号) 、用以查询索引的字段 (如党委id) 以及权限控制所需字段 (如修改标志) 等。
6) 系统要具有安全性[2,3]。登录系统采取验证码机制, 且设置IP自动锁定功能, 5次登录失败后对本机IP进行锁定, 到时间后自动解开;数据库中用户密码采用md5加密技术进行加密;对所有管理页面进行权限验证, 防止盗链;采用三层构架, 实现控制程序和数据库分层管理;实现分级管理, 分级授权;通过用户私有变量session () 值来保存用户信息, 防止cookie漏洞注入;在所有页面接收表单的过程中加入防注入机制;在上传文件的设置中, 对文件类型进行限制, 防止上传程序文件;对SQL数据库进行定期自动备份。
2.4 结构模型建立
为满足以上几点要求, 设计台账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 根据该模型, 台账系统应重点包含以下内容:
1) 设备规范:名称、编号、规格型号、生产日期、购入日期、生产厂家、使用年限、专责人等。
2) 常用备品备件:规格型号、材质、储备定额、生产厂家、采购周期等。
3) 维修履历记录:
(1) 计划检修记录:检修时间、检修类别、检修项目、备品备件更换情况、不符合项及处理情况等。
(2) 故障维修记录:日期、故障内容、故障原因、维修记录、维修人员等。
4) 定期工作标准:定期工作项目 (定期试验、定期测试、定期检验、定期维护、定期轮换、定期给油脂) 、定期工作周期、工作内容、方法、标准等。
5) 定期工作记录:定期试验记录、定期测试记录、定期检验记录、定期维护记录、定期轮换记录、定期给油脂记录 (工作项目、定期工作周期、工作内容、方法、标准等) 。
2.5 数据库设计
SQL Server使用集成的商务智能工具为用户提供了更高级别的数据管理, 其不仅可以有效地执行大规模联机事务处理, 而且可以完成数据存储仓库等许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基于SQL Server的优点和实际操作要求以及考虑数据的安全性问题, 本系统选择SQL Server作为数据存储的数据库。
在表的设计时遵守3NF规范, 即每个表仅包含原子属性, 即不存在传递依赖或者部分依赖的属性, 以及其他表的外键字段, 当不是原子属性时则按需进行分解, 比如存在传递依赖时, 或者存在部分依赖时, 都需要将这些属性按需进行分解。表与表之间的关系通过外键相连接, 如图4所示。
数据表中存储的属于与外部的应用程序通过数据接口产生联系, 以数据来驱动数据的流动, 这种方式比硬编码的方式在许多应用策略发生变更及进行数据维护时都会方便很多, 极大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健壮性和灵活性。
设计数据表时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 将某些数据字段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变更提前考虑到字段的定义中。例如总数字段、ID编号字段等, 要提前考虑经过长时间运行后该字段会不会超过当初设计的长度。
每个表里都有一个系统日期的字段, 跟踪每条记录的时间, 方便显示最新消息以及日后查错。
所有数据表命名规则是使用数据表中文的拼音字头, 字段命名基本上也是使用中文拼音字头。
2.6 业务流程
全寿命周期设备台账管理系统, 业务流程如图5所示:
用户登录之后, 系统自动判断用户身份, 若为生产人员, 系统根据其所在专业和班组和设备专责情况, 显示相应的设备列表。同时, 定期工作管理系统判断该用户近期 (时间可设置) 是否有需要完成的定期工作, 有则自动显示列表。在设备列表里, 用户可选择某台设备, 查看其详细信息, 系统可自动调出 (也可根据需要, 由用户手动调用) 该设备的定期工作、检修履历、备品备件等信息。
2.7 系统设计
使用B/S架构, 在客户端只需Web浏览器即可, 而无需安装其他的任何应用程序, 系统中的程序及数据都存储在Web服务器上, 对客户端自身的软、硬件要求低, 减轻了客户机软件更新及维护的成本。同时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并且可以跨平台操作, 在Windows、Linux等系统中都可以正常使用, 客户端显示如图6所示。
采用DNA三层架构技术, 将系统分为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业务处理层。用户界面层用于向用户显示需要的数据结果、收集及规范化用户输入的数据, 为用户提供了一种交互式数据操作界面。业务逻辑层主要负责业务处理规则、实现系统业务处理流程、以及用于处理数据业务处理层交互的数据, 对数据业务处理层进行逻辑处理。数据业务处理层主要负责系统中底层文件及临时文件的访问, 包括数据库系统、二进制文件、文本文件、XML文件等等, 同时管理数据库中数据的交互访问, 包括读写数据库相关表的数据。本层是对原始数据的操作层, 是为业务逻辑层或用户界面层提供数据服务[4]。
3 全寿命周期设备台账管理系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由于台账以设备为主线, 因此要求设备信息表里包含设备能涵盖现场所有设备, 避免出现真空, 设备信息尽量齐全。
2) 对于一些管道、阀门、开关柜等设备, 可以小系统为单位, 并尽量避免范围过大或过小, 比如, 错误:1号吸收塔供浆管路;正确:1号吸收塔A路供浆管路系统。
3) 台账设计初期要尽量考虑周全, 充分调研, 掌握现代设备管理台账的最新模式和技术, 力争做到一次成型, 永久使用, 避免因变动造成生产人员的重复性劳动。
4 结语
台账系统的完善与否直接反映设备管理的综合水平, 台账系统的开发不但要综合考虑前期设备管理的经验和当前设备管理的实际需求, 还应充分考虑未来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一套好的台账系统, 不仅要符合现场生产实际, 方便查询和储存, 更要在降低生产人员工作量方面起到好的作用。但是, 台账系统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 尤其是初期基础资料的积累, 一旦台账系统步入正轨, 填写和使用就会非常方便, 对生产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来说, 可谓一劳永逸。
参考文献
[1]龚小勇.关系数据库与SQL Server2000[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郭瑞军, 李杰.ASP数据库开发实例精粹[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3]雷钧.基于WEB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5.
[4]赵晓辉.基于BS结构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 2005.
设备全寿命期 篇2
2)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设计。配网设备运行状况的评价是关系其寿命长短预测结果是否具有可用性的关键,因此,有必要也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实现对配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电力部门(企业)应从配网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在对既有资产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以指标评估的形式确定出其同设备全寿命管理总体目标的差距,并通过合理纠正相关问题,在实现资金科学配置的基础上,提高配网设备的管理效率。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是过程性指标,包括了规范性、先进性与及时性指标。规范性指标旨在对设备运行情况是否规范进行评估,而先进性指标则主要用来评估设备本身和使用方法是否先进;及时性指标主要用来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各类故障问题的处理是否快速、准确、及时进行评价[2]。
其次,是结果性评价指标,包括安全、综合以及周期和效能四类。其中,安全指标包括设备安全参数及强迫停运率和电网事故率;综合指标主要是指对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全盘指标,包括设备各项参数以及设备的耗能情况和线损率等;周期指标包括设备在其全寿命周期中所产生的运行与维护费用;而效能指标则包括了配网设备的资产利用率以及能效指数等各类指标。在对上述结果类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得出设备运行的相关参数,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法找出生成数据同既有数据的差距,做到对配网设备未来运行情况的准确预测[3]。通过对基于过程性指标与结果性指标评价结果的良好应用,从整体上提高全寿命周期配网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
3)加强配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内部机制的建设。全寿命周期配网设备管理的内部机制的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分别开展:首先,对组织机构及其所实施的计划加以明确。对配网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可知,其不仅是一项系统化工程,而且也是一项具有较强复杂性和较大规模的工程,故而需要电力部门(企业)各机构及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合作,进而实现全寿命周期管理目标。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的组织体系,并对组织体系内部成员的各项工作职责予以明确划分,从而确保配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持续、协调进行。其次,建立管理标准。在规划阶段,以因地制宜为原则,根据设备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其运行特点及地区环境变化的管理措施。例如,在进行体系策划时,需要考虑环境对设备的腐蚀情况,同时,引进先进的防腐蚀技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结论
本文通过对其基于灰色理论预测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的配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技术进行分析,进而从组建寿命周期资产管理委员会以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加强内部机制的建设等方面对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配网设备管理方式做出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全寿命周期的配网设备管理方式不仅能够以科学的数据预测结果提高配网设备的管理效率,而且还能够以良好的内部机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可见,未来加强对配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提高设备管理效率,促进电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普,崔利荣,李倩.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简要评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05(12):77-80.
[2]邹国发,苏亮,任卫安,等.基于B/S架构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技术研究[J].教练机,,02(06):48-52.
设备全寿命期 篇3
关键词:电网公司;全寿命周期管理;配网设备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9-0106-02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基础建设的快速推进,县级电力网络改造的加深,电网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规模日趋的庞大,涉及的设备管理问题也愈加的深重。设备管理,强调的是设备服役期间的运行维护,注重的是设备的可靠性。而全寿命周期设备管理则不仅包含了设备管理,还包含了资产管理,整个的管理过程涉及设备管理及其价值的变动,在整个的全寿命周期设备管理中,必须加强对设备可靠性的重视的同时,还要注重其经济性。在进行全寿命周期配网设备管理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生产经营为目标,通过有效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实现对配网设备从规划、设计到购置、安装乃至报废的全过程的管理,真正地实现配网设备最优化的管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 全寿命周期分析方法
1.1 灰色理论预测
该分析方法的创建者为我国著名教授邓聚龙,这一方法至20世纪80年代诞生之后,已经逐步地为国内外学者所接受并广泛地应用,其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比较新型的理论分析方法。该理论是建立在生成数据的基础上,并通过生成数据模型、预测、关联分析后所得值逆推得到
结果。
在当前的配电网络设备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就是设备、材料的腐蚀,造成这一腐蚀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天气,由于设备材料的腐蚀会导致该设备、材料的绝缘性能、导电性能下降等,因此,在进行灰色预测的建模时候,必须对腐蚀这一影响因素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所带来的影响进行综合的预测,了解影响因素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灰色预测的建模有一个硬性的标准作为原始数据分
析源:
结合公式,由此可以得出在腐蚀发展状况全过程中,其设备、材料的全寿命周期的整个状况。
1.2 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又简称神经网络,其英文缩写为NN,就现代神经网络而言,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通过对输出和输入之间的非线性的数据统计进行建模,对系统变量的未来状态做出科学的定量估计,实现对复杂信息的统计分析。其基本的构成有三个部分:输入层、输出层、隐藏层。目前较为常用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BP模型为主,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对于动态数据的统计分析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在配网设备中,我们也可以经由人工神经网络来实现对设备、材料腐蚀状况和使用寿命的预测分析。
2 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方法,结合电力配网设备的特殊性和现有管理方面的问题,本文所研究的管理系统选择了灰色理论数学模型,其具体的资产全寿命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模块
包括:
(1)实时监控:采用RFID以及多种传感器采集技术实现设备资产的智能收集,实现实时监控、及时报警。研究电力资产编码规范;提供灵活丰富的接口设计,实现与各业务应用的资产数据的双向同步服务。
(2)资产手动/自动盘点:利用机房部署的RFID传感器实现资产的智能自动盘点;并结合手持式RFID接收装置完成人工定期资产盘点功能。实时发现资产变更情况,及时报警。
(3)巡检管理:通过对资产与人员手持接收装置的相互感知,实现资产巡检管理功能。
(4)出入管理:综合门禁、RFID数据采集,实时监视人员的移动线路,对特定区域的违规进入提供报警。
通过以上主要方向的研究,完成电力资产全寿命管理,实现资产盘点、自动化巡检、资源智能调配等资产管理功能。具体到配网管理中,其全寿命评估的流程优化改进建议如下:
针对以上电网企业资产管理流程结构的缺失情况,建议建立资产策略流程、资产规划流程和年度计划/预算流程,实现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流程完整,详见表1。
统一全寿命周期整体最优的管理目标,逐步建立完善电网资产管理规划和计划协调机制。在信息共享方面,需改进如下:
(1)加快构建电网规划信息平台、资产管理系统、供货商管理系统及备品备件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平台,为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2)改变信息系统之间相互独立缺乏联系的局面,促进信息系统之间的开放透明,实现各业务的横向集成,为贯彻全寿命周期管理提高信息收集、传递与反馈的效率。
(3)在全面梳理各流程对信息共享的需求基础上,建立规范的信息共享机制,明确需建立信息共享渠道的流程、部门、业务环节以及信息内容和时间要求等,并针对信息共享建立考核办法,实现信息的纵向贯通和横向
集成。
(4)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信息质量管理。
在决策机制和方法方面,改进方式如下:
(1)深化LCC方法的研究和运用。
(2)加快推进资产优化配置机制建设。
(3)加快研究建立提升电网企业资产管理精益化水平的方法模型。
3 加强配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内部机制
明确组织机构和实施计划。配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庞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一股风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整个公司的各个部门、各层次的人才参与协同合作,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才能真正地实现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目标,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有专门的组织体系,来保证工程项目运行的持续、协调,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分重点、分区域、分步骤地进行持续的改建,同时,公司上下各领导和部门人员要积极的配合。
建立管理标准。在建设初期,就要建立起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保证全寿命周期管理期间,每项任务都有有效的评价指标进行指导,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规划的初期,要充分地考虑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能每个地方都照抄照搬,要能够做到因地制宜,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规划不会出现对设备的利用、管理不足的现象,也能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的发生。在进行体系策划的时候,必须充分地结合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等来进行指标的建立,不能盲目地追求过高的标准,而忽视自身的能力,致使过量的投资拖累企业的发展且没有获得与之相应的汇报。
开展设备状况清查和系统改进。在进行配网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改造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设备状况的清查和统计,从完善企业的设备管理流程和制度出发,理清配网中的设备的状况,为全面地实施全寿命周期管理做好前期工作。
4 结语
总之,要做好配网设备管理的研究,需要根据配网设备的特点结合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介绍并总结有关于配网中的设备如何实现全寿命周期的管理,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目标。
作者简介:张子文(1978—),男,广东顺德人,广东电网公司佛山顺德供电局电气工程师,研究方向:配网
房地产项目全寿命期风险控制探讨 篇4
1、研究机构
房地产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建立专业研究机构, 要广泛搜集房地产相关的信息, 信息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支持企业决策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要组织专业的研究人员, 深入研究房地产业的政策动向、市场趋势等情况, 供企业决策参考。
2、市场调研
充分的市场调研是正确决策的基础。房地产受地域性的限制, 所开发房地产项目周边环境对房地产产品的价值及价格有很大影响;国家的各种政策及市场情况也影响着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败。
3、管理与决策能力
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与竞争能力。对于企业的管理者, 其管理能力与决策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因此, 对于管理层人员的任用要严格筛选, 对于管理层人员能力的培养也要持续进行, 不断为管理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 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 减少企业的决策风险,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4、投资扩张与收缩
在房地产开发中, 由于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风险因素, 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前, 要进行投资收益的估算, 如果盈利, 可以考虑投资;如果现在不盈利, 而将来开发可以盈利, 可以延迟投资;如果现在和未来投资都不能盈利, 则放弃投资。
二、房地产项目征地阶段风险控制
1、政策及法律法规
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 土地的使用、招投标等都与土地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密切相关, 因此, 房地产企业相关人员要深入学习相关的土地政策及法律法规, 才能在决策和招投标过程中得心应手。
2、合理投标
合理的土地投标价格, 可以在投标过程中占据优势, 也可以降低土地成本;土地成本占整个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的比重较大, 因此, 降低土地成本, 可以有效地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 可以让更多的人买得起房, 也可以使房地产企业更具有竞争力。恰当的投标策略, 以有效处理投标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可以让投标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 使投标更容易获胜。
3、协调利益与处理矛盾
在征地过程中, 会涉及到一些经济利益, 如要征地补偿, 如果处理不当, 有可能产生矛盾。为了保证征地工作的顺利进行, 就需要房地产开发商在征地前, 详细了解所征土地的相关情况, 制定合适的补偿标准, 并在正式征地前, 与相关单位及个人进行深入沟通, 达成一致意见后, 再进行征地工作。如果发生纠纷, 房地产企业要组织人员进行积极的沟通, 将纠纷解决。
三、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风险控制
1、进度控制
在施工准备阶段, 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 对工程施工中所需要的人员、物资等, 及时准备到位;要合理安排工序, 避免造成施工混乱;要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减少返工率;要保证承包商资金的及时支付, 避免因资金问题而造成的工期延误。要协调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关主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 保证各单位之间的沟通渠道的顺畅;当出现工程事故时, 要迅速处理工程事故, 及时恢复工程施工。
2、成本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 对材料的使用严格控制, 尽量减少材料浪费;在购买材料过程中, 要对市场行情进行研究, 充分了解市场价格, 在对不同厂家的产品进行对比的基础上, 选择质量合格并且价格低的材料;施工过程中,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并使用先进的施工工艺, 以提高施工效率;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减少因质量事故而增加的成本;房地产企业要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现金流, 同时要规范资金的运作, 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保证资金安全, 确保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功。
3、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的控制, 要从设计阶段开始, 设计前要对地质进行勘测, 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设计, 合理选择参数;在施工过程中, 也要加强设计部门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沟通, 保证工程质量;对参加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要进行培训, 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同时要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 对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好施工方案;对工程中所用的建筑材料, 要检查生产厂家的生产资质、材料合格证、材料的型号等, 对于重要部位的建筑材料, 要进行试验检测, 以保证工程质量。
4、安全控制
项目经理部应设置安全员岗位, 由安全员负责日常安全检查工作, 对工程中所遇到的安全问题, 由专职安全员负责解决;针对工程建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大事故和紧急事件, 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作为处理紧急事件的行动指南, 在救援过程中, 要尽量保证事故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对工程中使用的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派专人看管, 并报相关主管理部门备案;对参加工程建造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 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逃生技能;收集和分析各种风险因素的信息, 以便做好风险防范, 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5、加强合同管理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建造阶段所签的各项合同, 是建造阶段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在建造阶段, 房地产开发商要加强合同管理, 降低房地产开发项目建造阶段的风险, 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房地产项目销售阶段风险控制
1、广告方面
在做广告宣传之前, 先做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 了解不同客户群体的需要和消费习惯, 以及他们的购买能力等, 然后结合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具体情况, 恰当地选择目标客户群体。广告设计要合理。在广告中要体现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相关信息, 包括小区配套设施、社会环境等:同时, 广告词设计要合理, 要让客户群体容易理解记忆。选对媒体至关重要。根据目标客户群体的职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广告媒体。广告时机把握要准确。选择好广告的投放时间, 能吸引更多的客户来看房, 增加潜在客户的数量。
2、销售方面
房地产企业对销售人员进行销售知识技能培训, 提升他们的销售技能。诚实守信:在房地产的销售过程中, 人品和产品同等重要, 因此, 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要做诚实守信。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要追求双赢, 既要保护公司的利益, 也应保护客户的利益。了解房地产相关知识。销售人员要拥有比较全面的房地产相关知识, 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房型、价格、优缺点等要很熟悉。对销售员培训激励。对销售业绩优秀的销售员给予奖励, 同时要培养销售人员的团队精神, 发挥销售团队的合作能力。优化销售渠道:房地产企业可以采取多途径进行房地产销售, 既可以自己销售, 也可以通过代理的形式来进行销售。
五、结语
在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全寿命期, 房地产项目面临决策阶段风险、土地阶段风险、建造阶段风险、销售阶段风险等诸多风险。如何有效控制风险, 成为促进房地产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房地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对风险控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国家相关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 以引导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 这些政策对调整房地产行业产业结构, 控制房价上涨, 推动房地产行业制度改革,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摘要:房地产开发项目是一个复杂系统, 涉及的风险因素较多, 并且许多风险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因此, 在进行风险因素识别时, 将房地产开发项目分为决策、征地、建造和销售等四个阶段, 本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控制做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全寿命期,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彭勇, 邵鲁宁, 王琛.房地产投资的风险识别与评价.价值工程.2008 (2)
[2]、隋家鹏;简述房地产项目运营管理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0期
[3]、林萍;房地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探讨[J].海峡科学2009年06期
生产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篇5
电力企业是单一原材料单一产品的资产密集型企业, 50~80%的固定资产为电力设备, 资产的折旧、设备运行维护维修费用成为电力企业主要的成本支出。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是企业的重中之重。随着电网快速发展, 传统资产管理方式设备寿命短、使用效率低等问题逐渐显现, 以往职能的资产分段管理模式, 各部门的工作目标、范围和侧重点不尽相同, 难以统一到一个总体目标上, 彼此缺乏沟通协调, 欠缺对资产的全过程管理。
通过实现资产的全过程、精益化管理, 既是公司转变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也是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基础。电网企业肩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公司面临的首要任务。处理好安全、效能和周期成本三者的关系, 在设备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招投标时就充分考虑可靠性因素, 将故障成本作为一种惩罚性成本折算进全寿命周期成本, 全面分析可靠性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 从源头上提高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 从而提升输变电设备、配网设备资产的质量并且延长其使用寿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 寻找一次投入与运行维护费用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从而改变割裂二者关系、片面追求一次投资最低的做法, 可有效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衔接。它是优化电网资产成本效益的重要手段。
2 朝阳供电公司在生产管理、运行管理采取积极措施, 发挥设备生命周期的最大服役潜力
2.1 以成本控制为核心, 提前预测控制事前成本、做好事中成本控制、总结所用资金效率及得失
我们如同保证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能控一样, 充分考虑成本控制的问题。一方面, 设电网备的生产运行阶段要求在资产形成前期决策过程中必须得到充分考虑, 如此可以大大降低规划、设计、招投标和建设等前期阶段造成资产健康隐患的可能性;另一方面, 在资产运行过程中, 基于全寿命管理理念采用的各种管理方法, 有助于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
每年我们资金投入前, 生产改造规划立项阶段, 充分考虑项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将发现的问题考虑清楚、认真分析电网运行的薄弱环节, 制定合理可行的改造方案, 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上刀刃上。在设备选型方面我们依据北京市电力公司的技术条件, 将一次投入与运行维护费用二者之间充分结合, 考虑性价比最优。例如在北京市区110千伏电压等级31.5MVA容量变压器, 必须充分考虑其运行环境的特殊要求。我们招标的技术条件中, 阻抗电压要求高-低为17.5%;噪音水平60dB (A) /0.3m。如此以来就要求厂家核心材料必须采用优质材料, 铁芯必须是优质硅钢片, 为了达到较高的磁密度, 铁心制作方面必须是高规格, 变压器铁芯大决定了磁密度指标优良同时耗材也相应增加;变压器的线圈用材料因此也增大, 如此相比, 在北京远郊山区噪音水平要求低的变电站, 变压器成本能提高将近1/3左右甚至更多。满足技术指标最终导致成本增加是必要的。优质设备故障率低, 检修维护运行成本费用少, 设备的全寿命周期长。又例如, 我们深入贯彻“主网稳定, 配网可靠”的思路, 在厂站布局设计方面积极推行典型设计, 配网管理中积极推行“五统一”, 减少运行人员的工作难度, 减少误操作的发生。
在资金批复后, 在电网运行方面中, 我们科学调度, 合理安排运行方式, 对电网认真梳理、编制朝阳电网的运行方式分析报告, 充分保证客户的电能质量;在生产和运行管理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做好事中成本控制。每年在大型技改、专项工程后认真核对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改造后的效果, 为下一年度电网生产改造建设提供依据。
2.2 生产和运行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
朝阳供电公司加强设备防雷、防污闪、防鸟害、以及业扩工程接入电网设备的技术监督,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成立生产指挥中心健全公司应急管理体系。2009年初强势启动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配网故障率工作, 目前完成了变电处和三个供电所的整合工作。开展了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的制 (修) 订、制订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典型工作票、典型操作票, 深入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 积极推进状态检修和带电作业, 开展专业培训和技术比武考试。年初修订可靠性和无功电压管理制度规定、认真梳理完善GIS、PMS可靠性等数据库等设备基础数据和台帐, 科学运用管理手段指导基层工作, 加强考核和奖励力度, 形成激励机制, 同时积极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2.3 降低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总体成本实例分析
首先从主网入手, 以变压器、开关柜为代表其LCC成本构成和特点如下:
以变压器为例:借鉴大北窑变电站3台主变情况, 目前的运行年限是20年, 延长5年两次测算就LCC、EUAC查变压器故障掉闸、检修、试验情况, 每年该站变压器都正常运行, 可以认为无故障成本, 按照规程进行预试, 检测成绩合格。
大北窑德国制造31500KVA有载调压变压器3台目前运行良好, 根据20年记录, 变压器运行未发现异常。按照20年折旧报废假设, 今年正好应更换。如果继续运行10年, 目前同类型中国国内一线厂家最贵的价格应在650万人民币左右。节省了设备购置费650*3=1950万资金。
按照33%的设备购置费考虑, 工程费用至少为640万, 根据2003年前生产的变压器残值已经达到原值100%, 报废成本、残值收回资金应在至少等于主变原值价值 (不考虑进口关税等因素, 当时该站设备为国贸投资移交北京供电局运行管理) , 并且测算再运行所创造的价值 (负荷-电量-电费) 。
3 台变压器110KV侧电流按照50%测算1 6 5 A*50%=83A
有功电量:83A*110KV*1.732*24 (小时) *365 (天) *10 (年) =13852 32816 KWH
假设每度电单价0.5元, 电费收益为692616408元, 至少收益将近7亿人民币电费
假设新换变压器10年折旧的费用975万
折旧计算单台:650万* (1-5%*10) =325万, 3台折旧975万
假设将运行年限由20年增加到30年, 至少节省资金为:
设备全寿命期 篇6
1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
工程管理是对工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对整个工程的系统化的管理思维, 它的整个思维过程包括:建筑工程设计之初的构思、构思完成正式立项、正式开始工程施工、施工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施工完成后的验收、验收完成后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的工程维护、再到后期的工程寿命的终结。如图1所示。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在现代的工程管理中具有很多传统管理方式所不具有的优势。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具有价值观念落后、管理理念难以全面反映工程要求、缺乏全局管理意识等问题。而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却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具体来说, 在价值观念上, 它能意识到传统管理理念意识不到的工程建设的整体性能, 它不再只是单纯的关注工程的经济效益, 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工程的整体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管理理念上, 系统思维更加注重理念的整体性和包容性, 它不再将工程管理分成小点进行单独管理, 而是将工程的各个部分整合起来, 作为一个整体, 站在全局的理念上进行整体管理, 保证整个工程的目标一致。
总的来说,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能够实现工程从设计到报废的整体管理, 能够将设计者的要求更加合理的在工程施工中展现出来, 能够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 更加合理的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并且尽可能的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系统思维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 贯穿了工程管理的始终, 使得工程管理的效率更高,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施工中的资源浪费, 节约了工程成本, 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
2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2.1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理论分析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系统思维在工程中的运用, 为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创造了条件。系统思维要求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管理, 而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便是这种管理思维的具体表现方式之一。它要求对工程从设计到报废都要进行系统的监管。它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和工程的系统环境有着难以分割的关系, 如图2 所示。
2.2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框架构建
我国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是对传统的管理理念的一种变革。相较于传统的分割管理方式, 全寿命期管理更注重对工程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它不仅包括对工程设计思路和理念的管理, 也包括对工程的整体方案及实际施工过程的管理, 同时还包括对施工完成后的工程维护及后期养护的管理, 是真正的全寿命期的管理, 包括了工程“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的管理。当然, 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 对工程的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 对工程的质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虽然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有着整体的统一的管理理念, 但是在框架构建过程中, 还是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要在保持整体管理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的过程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方法, 如在工程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运行、工程报废等不同的阶段, 都要有具体的可操作的管理方法。但是实行这些管理方法的前提是要有统一的管理目标, 要有整体的全过程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框架得以建立。
2.3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涉及面较广的管理工作, 对于工作人员来说, 协调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工作, 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做好了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工作, 才能真正实现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在具体的协调工作中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 对工程的整体性的协调。工程管理系统思维要求在工程管理中要将工程看作一个整体, 对其进行全寿命期管理, 因此, 做好工程的整体性协调, 使具体的各个阶段的管理都有着统一的管理目标, 达到整体与部分的协调, 是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内容之一;其二, 工程目标的一致性的协调。所谓一致性, 并不是指所有的阶段的管理方式的一致, 而是指允许管理方式的差异性, 只要求保证管理的整体目标的一致性。无论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多么不同, 无论管理阶段的差异有多大, 只要保证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部分的管理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一个整体管理目标, 都运用了系统管理思维实现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 达到了工程目标一致性的协调;其三, 工程系统结构的协调。每一项整体的工程都有着系统结构, 而系统结构是否合理影响着工程管理的效率。要做好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 需要实现工程系统结构的协调。在保证工程整体目标的条件下, 协调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整体与部分, 尽可能使部分适应整体, 整体决定部分, 从而实现整体与部分结构的协调, 最终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
3 结束语
总之, 在当下的工程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要提高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 使其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 还需要转变我国的工程管理理念, 不断改进我国的工程管理方式, 将系统思维运用到工程管理中去, 对工程的决策阶段、运行阶段、验收阶段、收尾阶段进行系统化的管理。而要进行系统化的管理, 目前的主要管理方式为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要求对工程的各个管理阶段进行协调管理, 做好部分管理与整体管理目标的协调工作, 并且建立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框架。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将系统思维运用到工程管理中去, 实现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 进而提高工程的质量, 推进我国的建筑工程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莉, 刘竞文.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方案浅析[J].城市建筑, 2014 (33) .
[2]刘永建.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探讨[J].房地产导刊, 2014 (34) .
设备全寿命期 篇7
一、资产评估项目风险的识别
资产评估项目风险可以根据项目具体程序进行识别,其面临的主要风险如下:1.明确资产评估业务基本事项程序。不诚信的委托方和相关当事人提供虚假的评估对象及其权属资料,隐瞒评估对象权利受限状况,资产评估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2.签订资产评估业务约定书。资产评估报告使用范围不明确,或有的资产评估收费、委托方的义务和违约责任约定不明。3.编制资产评估计划。资产评估人员高估其能力与经验,助理人员配备不当,资产评估项目太过复杂,资产评估人员对被评估对象了解有误。4.现场调查和收集资产评估资料。相关资料收集不实,评估资产成新率估计有误,被评估对象权属存在风险,评估人员随意删减调查程序。5.评定估算。资产评估人员未能遵守独立性和公正性原则,资产评估资料分析有误,不恰当选择资产评估方法,不适当的资产评估机构复核。6.编制和提交资产评估报告。评估值不恰当,披露不充分,对评估人员和报告使用者的责任没有明确披露,不能准确或按时送达到委托者。7.资产评估工作底稿归档。未能完整或按时保存资产评估档案,未能按相关规定使用和销毁资产评估档案。
二、资产评估项目风险的估计
风险估计就是要给出某一危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即在对过去损失的相关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模糊数学等科学方法对某一或某几个特定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做出定性或定量分析。
(一)资产评估机构及注册资产评估师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我国对风险引起的资产评估机构及注册资产评估师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无确切的指标,习惯上根据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而将风险损失分为5级。1.不重要。资产评估机构支付低于年营业收入的5‰的违约金;注册资产评估师被所在机构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影响程度轻微。2.次要的。资产评估机构支付高于年营业收入5‰但低于10%的违约金;注册资产评估师被所在机构处以降低执业等级的处罚;影响程度较轻。3.中等的。资产评估机构被处以警告的行政处分,或被处以警告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注册资产评估师被处以警告的行政处分,或被所在资产评估机构起诉赔偿;影响程度一般。4.主要的。资产评估机构被处以停业整顿的行政处分,并被处以相应罚款;注册资产评估师被撤销执业资格证书;影响程度较重。5.灾难性的。资产评估机构被处以吊销评估资格证书的行政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注册资产评估师触犯刑法,被处以一定期限的有期徒刑;影响程度非常严重。
(二)资产评估机构及注册资产评估师的信誉损失。
信誉是资产评估机构及注册资产评估师实力的体现,是其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是从事资产评估业务的生命线。信誉损失是指风险事故所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致使资产评估机构及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形象受损,业务受到影响。一些严重的风险事故甚至会产生较大范围内的不良影响,导致该机构或资产评估师无法再从事相关的评估工作。
(三)使用评估报告的债权人和投资者的损失、其他损失。
使用评估报告的债权人和投资者的损失是指由于评估报告的数据严重失真,给使用该报告的债权人和投资者带来的损失。我国该类损失无明确指标,习惯上根据损失占项目总评估金额的比例将风险损失分为不重要、次要的、中等的、主要的、灾难性的5级。其他损失是指与资产评估报告有关的利益第三方由于资产评估报告的数据失真所遭受的损失。我国对风险引起的使用评估报告的其他损失也无明确的指标,习惯上根据损失占项目总评估金额的比例将风险损失分为不重要、次要的、中等的、主要的、灾难性的5级。
资产评估项目的风险估计应同时使用定性和定量分析。风险估计是否有效,不仅要依靠历史数据和数学公式,还要依靠评估者的直观能力和具有远见的判断能力。两类分析具有紧密的关系,定性估计要建立在定量分析基础上才能准确,而定量分析要以定性估计作指导,否则定量分析的数据毫无意义和价值。
三、资产评估项目风险的评价
资产评估项目风险的评价是指在风险辨识和风险估计的基础上,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得出资产评估项目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以确定项目的危险等级,然后根据等级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措施采取到什么程度。一个资产评估项目包括多个程序,每个程序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因此,资产评估项目风险安全指标的形式也有风险率、风险损失、风险量等。资产评估项目实际风险水平和风险安全指标的比较分单个风险水平和相应风险安全指标的比较、整体风险水平和相应风险安全指标的比较。一般而言,若整体风险不能接受,而且主要的一些单个风险也不能接受时,则该方案是不可行的;若整体风险能被接受,而且主要的一些单个风险也能被接受,则方案是可行的;若整体风险能被接受,而且并不是主要的单个风险不能被接受,此时对方案可作适当调整就可实施;若整体风险能被接受,而主要的某些单个风险不能被接受,此时应通过保险的方式,转移这部分主要风险,确保资产评估项目的安全。在资产评估风险评价中,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对调查和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蒙特卡罗模拟法等。
四、资产评估项目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资产评估机构应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实施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需要有专门的部门统筹安排各项相关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风险管理委员会应由机构负责人和资深注册资产评估师组成,通过这个委员会可以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档案,确定关键控制点,通过对项目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根据变化的内外环境及时调整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风险控制程序文件。
(二)建立资产评估项目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的资产评估项目风险预警机制,是把风险预警机制引入机构内部,让机构、管理者、员工共同承担风险责任,使责、权、利三者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预警机制的建立可以结合资产评估项目风险估计和评价的相关内容,由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信息收集和传递机制、风险分析机制和风险处理机制四个部分组成。
(三)建立健全资产评估机构质量控制制度。
资产评估学是一门涉及经济、法律、财务会计、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边缘学科,在评估实务中需要大量地利用专家的工作。因此,建立健全一整套严密科学的质量控制制度对控制评估风险,防范工作失误尤为重要。在资产评估机构出具各类评估报告的业务均应实行质量复核。资产评估业务质量复核可以实行三级复核:项目实施负责人进行一级复核,项目总负责人进行二级复核,标准部进行三级复核,三级复核后交由所长或项目调度中心主任签发。
(四)改革现有的职业风险基金制度。
设备全寿命期 篇8
1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概念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一种对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过程, 具体来讲它包括决策阶段、建设阶段、运行阶段和收尾阶段。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具有开放性, 能够考虑到影响工程开展的内外因素, 对目标设计可行性、施工、运行维护进行细节的研讨, 寻找有利于工程的最佳方式。此外,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运用可以对环境的变化做到及时的观测, 有利于我们认识到工程全寿命期的发展规律。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主要强调的是工程系统的全局性, 在各个子系统具有差异的前提下, 对工程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综合功能和结构合理度上进行分析, 力求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整体提升。因此, 在该理论的指导下, 我们对子系统的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 通过寿命期动态变化规律, 完成工程管理方面的延伸和创新。
2 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
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是以工程建设中的质量为管理的重点, 在合理的进度下, 尽可能的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支出, 保证效益的最大化。在管理手段上主要通过财务软件进行财务上的控制, 以及运用网络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的统计与核实, 保证工程中不会出现较大的技术问题和安全隐患。在这种管理思维下, 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以工程建设效益和效率为核心的思维观念下, 容易忽略工程在运行和维护上出现的问题。对工程只有短期的规划, 而没有长远的考虑, 这就会造成工程缺乏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保障。面对现实因素, 在工程的运行阶段有可能面临系统维护和更新改造。由于缺乏对工程后期的考虑, 将会缩短工程的寿命。
除此外, 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在包容性上有所欠缺。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 不能够实现对环境、人员安全上的保护。作为工程的管理者要站在全局性的角度思考问题。但是, 就我国工程管理的现状来看, 很多管理人员仍然从局部利益出发。因为眼前的微小利益而放弃了工程实施的整体性目标, 无法发挥工程本身的巨大作用, 降低了工程本身的价值, 从而影响到对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
3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下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3.1 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分析
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下, 我们认为工程是指人类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对大自然进行改造和利用的过程。它通常包括对建筑物、设备和软件上的应用, 同时对工程质量、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专业的改良和设计。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工程建设与工程全寿命期有着相互的联系, 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系统环境是指在工程全寿命期中, 集合所用可以对其产生影响的内外部因素。每一个工程都会在一定的系统环境中进行, 在工程全寿命期的作用下, 工程系统的完事需要系统环境的支持, 即提供土地资源、工程材料、技术设备等, 这些为工程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先行条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工程系统在运作的过程中, 也会对外界环境进行一定的破坏, 即会产生工程废弃物等问题。
3.2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架构
在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架构上, 是以工程的策划据测、规划发展、工程施工、运营维护和后期监管为主要方向, 站在高层管理者的角度构建工程的整体规划的, 具体思路如图2所示。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在研究工程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上, 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目标, 对工程的技术水平进行创新, 推动工程的科学化发展, 加强工程的生命力。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对工程寿命其各个阶段进行细致化管理, 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工程的实际寿命进行分类。工程管理本身也可分析前期计划、中期运行和后期完善的几个方面。在管理内容上, 可以按照工程决策管理、工程投资规划、工程技术监督、工程质量监控等诸多方面进行。另一方面, 我们可以从工程全寿命其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方式入手, 对工程的每一个阶段进行监督。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注重建设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问题, 还要对社会效益进行衡量。除此外, 在推进工程建设期的过程中, 还要注重工程的运行和维护。在保证工程全寿命期的稳定运作下, 可以对工程资源进行优化, 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针,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再利用。工程全寿命期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手段, 站在全局的角度为工程的长期发展提供建议, 在历史的考验下实现自身的价值。
与此同时, 工程系统全寿命期也会从基本规律方面进行研究, 构建工程全寿命期的价值体系, 需要结合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两者的有效配合, 能够运用多种管理手段进行工程的全面监测, 对系统的要素、价值、环境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因此,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理论是新时期工程管理的必然产物, 能够将工程管理体系提高到新的层面。
3.3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 实现对工程全寿命期的协调管理是十分关键的。相对的, 工程管理系统思想能够在系统差异化的条件下, 对工程进行结构上的统一规划, 从功能的实现上进行整体的布局。
目标的一致性协调, 需要各个分系统服务于工程的总体功能。各个系统的完善可以实现工程总体性能上的最优。因此, 保证目标的一致性, 在面对分歧和矛盾的时候可以得到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为工程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结构的合理性协调, 需要我们理清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哲学思想下, 认识到整体与部分具有相互制约, 相互发展的联系, 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好实际问题。改良工程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 可以减少系统内部存在的矛盾, 优化工程。工程的开展通常伴随着各种问题, 消减内部阻力, 能够节约资源, 实现高效率的运作。
功能的整体性协调, 是指我们要尽可能的保证工程在运行过程中的完整性, 不能因为内外部条件的限制而出现分裂, 这对工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 我们要对工程进行整体性的协调, 这主要表现在对功能配置和产出能力的调试上。既不能包庇工程中的问题, 也不能听之任之, 要实现工程局部作用和整体作用的协调, 需要我们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调节。
4 结束语
把握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规律, 能够实现工程全寿命期最优的总体目标。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理论能够为工程的管理者和具体方案的执行者提供参考的依据, 掌握该理论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企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能够为我国的工程管理的发展提供方向。在先进的理念下, 运用科学技术, 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最大效用, 考虑到工程的后期发展, 能够现实我国工程管理上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李莉.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江西建材, 2015 (3) .
[2]黄奕.清洁能源发电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0 (6) .
[3]胡道生.刍议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城市建筑, 2014 (3) .
设备全寿命期 篇9
地下管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城市规模巨大而复杂的地下管网系统急需运用动态管理的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等功能,在管网信息化管理中采用GIS技术是城市地下管网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地下管网工程由于其建设本身的特殊性,从全寿命的角度对其进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国内针对地下管网全寿命期管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和应用都还不成熟。
2 系统目的
基于GIS的地下管网全寿命期管理系统是基于GIS技术开发的,在GIS可视化的界面中,从全寿命期管理的角度,实现将GIS应用于地下管网全寿命期的集成化动态管理。系统根据地下管网工程的特点,分别建立规划设计阶段的管网设计审核模型,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投资的动态管理系统,运营阶段所需的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决策系统,以及终结阶段的地下管网寿命报警系统等,以实现地下管网系统整个生命周期的动态、集成化管理。
3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总体设计要点
1)贯彻全寿命期的思想,系统设计应从管网的勘察设计、施工建设、使用及管理、维护,直至最终被废弃或更新的全过程进行考虑。2)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系统的开发平台。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本系统设计的核心技术和实现基础。3)系统覆盖了地下管网管理的整个寿命周期,其管理目标和方法与传统单一的运营或建设管理有很大不同,功能要求也与普通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有很大差异。4)注重业主和用户需求,采用开放性的面向对象开发技术,达到人机界面友好,系统直观、操作简单、易于理解,实用性、可靠性强的目标。5)针对数据的多源性和异构性特点,制定相应的数据汇交标准和要求,设计统一的技术规范,以标准化的数据提高系统的通用性。6)利用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建立多用户环境下数据输入和共享机制,提供互联网发布、远程图形下载等功能,并保证与图文办公系统有良好的衔接。7)系统采用开放式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数据备份机制,数据可动态更新,保证系统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8)采用自上而下的开发模式,坚持科技创新,保证技术的先进性。但也要兼顾经济效益,以适合项目的实际情况为原则。9)树立以数据为中心的思想,建立规范化的数据加载和更新作业流程,提高作业的自动化和规范化程度,为系统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10)系统应通过各项功能设计达到辅助决策的目的。
3.2 系统总体框架结构
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和阶段划分,整个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规划设计信息管理子系统、施工建设信息管理子系统、运营维护信息管理子系统,系统总体框架图见图1。
4 系统实现
4.1 数据源及系统环境
系统的数据来源有工程背景,需求数据,工程测量数据,规范标准数据,设计数据,技术文档,空间、属性数据,费用、进度数据,公文文档,变更数据等。
系统开发方式为组件式GIS的集成二次开发;利用MapX组件作为系统开发平台;空间数据处理采用MapInfo Professional;以Visual Basic 6.0为编程语言。
4.2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由于数据格式和性质的不同,系统的数据库分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文档库和评价分析模型库。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地图底图要素的数据和管线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表示管网的空间位置或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表达了管网的几何定位特征;属性数据表达了与几何位置无关的属性特征。
文档库包括各种合同文件,各种标准、规范,工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及处理结果,各类报表和变更情况报表的记录信息,以及投资、质量管理记录等。
系统通过关系数据库来定义及管理数据。系统通过建立新的分类编码体系,将各阶段复杂的属性和空间信息进行有效分类和管理,有效地解决了信息冗余和动态更新的问题。
评价分析模型库包括数据统计、费用、工程量计算、预测报警、设计审核、工程方案评价分析、质量评价等应用分析模型,数据结构流程图见图2。
4.3 系统功能设计
1)数据管理:主要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输入、编辑以及数据转换等。2)信息查询:实现管网各项信息的查询和管线、节点的属性和信息的显示等,提供空间查询、属性条件查询、属性数据关联查询检索、复合查询等功能。3)三维可视化:生成横断面、纵剖图和管线三维图等,实现可视化管理。4)统计分析:设定条件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各类统计图或表格形式显示;同时还包括缓冲区分析、空间拓扑关系分析、最短路径分析等。5)图文互查:图形操作、图层管理、实现图文的相互检索。6)动态更新:实现系统数据的实时性和完整性、数据可动态更新。7)安全预警:根据各管网原始数据和维修使用周期等内容自动计算系统安全,并给予提前警告显示,以提醒及时进行维修改造,避免发生事故。8)爆管分析:根据事故发生地点及时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和救护措施。9)数据输出:与图文办公系统结合,使用户不仅可将图形在打印机或绘图仪上输出,也可将图形转换为栅格图像,转存为某一格式的图像文件。10)网络发布:实现地下管网信息的互联网发布和公示功能,提供图形远程下载功能、权限管理设置等。11)数据共享:通过多用户环境下数据质量、数据版本和数据安全的控制机制,使不同的用户在相应权限内可以同时访问利用网络数据库中的信息。
4.4 系统用户界面设计
友好的用户界面是整个系统及各个模块的调度中心和人机交互的场所,它屏蔽了用户对各模块的直接操作,无需对各模块的程序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只需通过要素如菜单、对话框、复选框、文本框的操作,就可将系统处理分析过的图形、数据报表、文字报告、数字数据以用户可识别的形式按类别和区域显示出来。
本系统用户分为四方: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和监理方,通过对用户进行分级管理和用户权限制既可以增强系统安全性,实现系统安全保障的功能,又可以实现系统功能的针对性和阶段性。
5 结语
基于GIS建立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虽然已有很多成功的范例,但本系统始终将全寿命期管理的理念贯彻其中,从项目全寿命的角度进行整体系统的设计、优化和协调,从而实现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的目标,这在国内尚属首例。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制度的有机结合,是工程发展的趋势。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地下管网工程管理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摘要:将GIS技术和全寿命期管理理论相结合,建立应用于地下管网管理全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工程实际详细介绍了系统设计要点,为用户提供了先进、可靠的地下管网全寿命期管理平台。
关键词:GIS,全寿命期管理,地下管网,子系统
参考文献
[1]虞歌.基于WebGIS的城市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4):97-98.
[2]张月妹.基于GIS技术的环境监察信息系统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2005(2):132-133.
[3]黄少华.基于GIS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调度监管系统[J].人民长江,2007,38(9):241-245.
[4]蔡兵华.基于GIS的城市旅游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山西建筑,2008,34(27):348-349.
[5]叶芳毅,朱思蓉.基于GIS的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J].人民长江,2007,38(1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