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式

2024-10-04

思维模式(精选8篇)

思维模式 篇1

固定型思维模式与成长型思维模式

乔纳森原本是一个“三好学生”。小学时,他总能轻轻松松地完成作业,考试也常常拿A。他很纳闷,为什么其他同学读书那么辛苦。父母告诉他,这是因为他很有天分。上初中以后,乔纳森突然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不但不完成作业,也不好好考试,成绩一落干丈。为了增强他的信心,乔纳森的父母不断地给他打气,鼓励他,说他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但是,他们的努力没有奏效。乔纳森仍然认为,上学十分无聊、毫无意义。(当然,乔纳森只是众多孩子中的一个特例)

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天赋的社会。很多人认为成功的关键是拥有超人的智商、才能和随之而来的自信。然而,30年来的科学研究表明,过分强调个人的智商和天资反而会使人变得不堪一击、害怕挑战、不思进取。

像乔纳森这样的孩子在低年级就轻松取得好成绩,相信自己很聪明,甚至是个天才,其实十分“危险”。他们会盲目地认为,智力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努力学习和工作远不如拥有一个聪明的脑袋(至少看上去是这样)。他们把挑战、错误甚至必要的努力看成是一场灾难,而不是提高自己的机会。面临艰巨的任务,他们很容易失去自信和动力。

像乔纳森的父母那样片面强调孩子固有的天资,会助长这种思维,妨碍年轻人在工作、婚姻中发挥他们的潜力。研究表明,树立“成长型思维模式”,鼓励学生努力工作,而不是依赖自己的天分,更有助于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取得成功。

20世纪60年代,我还是耶鲁大学的一名心理学研究生,便开始研究是清清ocr什么激发了人们的动力,以及人们在遭遇挫折后如何坚持不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o{Pennsylvania)的心理学家马丁·塞林格曼(Martin Seligman)、史蒂文·梅尔(Steven Maier)和理查德·所罗门(PichardSolomon)的动物实验表明,经历多次失败以后,多数动物会悲观绝望,认为自己对自己的处境无能为力。此后,即使稍加努力就能改变现状,它们也仍然十分消极。研究者称这种状态为习得性无助(1earnedhelp,essness)。人难免感到无助,但每个人面对挫折的 反应并不相同。我很想知道:为什么面对困难,有些学生会轻易投降,另一些学生(他们并不比别人聪明)却决不放弃?我很快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人们对待失败的态度不同。把失败归因子能力不足,而不是努力不够的人,更容易意志消沉、缺乏动力。1972年,我对一群成绩较差的中、小学生做了一个试验。我告诉其中一组学生,他们将数学题做错完全是由于不够努力(而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此后,这些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变得乐于尝试,并且努力完成了许多难题。我让另一组学生做了一些简单的题目,并不时地表扬鼓励他们。最终,第二组孩子解决数学难题的能力没有提高。实验初步证明,重视努力能帮助人们摆脱无助感,走向成功。

随后的研究表明,执著的学生不太计较过去的失败,而是把错误看作有待解决的问题。2O世纪70年代,我在伊利诺伊州立大学(Univers)和我的研究生卡罗尔·迪耶内(CaroI Diener)测试了60名五年级学生,让他们大声回答非常困难的模式识别问题。有些学生对错误的反应极为消极: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出错是因为“我的记忆本来就不好”。结果在试验中,这些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降低。

另一些学生更注意改正错误,反复琢磨解题技巧。有个学生不断提醒自己:我应该慢一点,再试试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有两个学生的表现尤为突出。其中一个遇到困难时,用力拉了一下椅于,摩拳擦掌,口中念念有词:“我喜欢挑战!”;另外一个在面对难题时,抬头看了看实验人员,满意地说:“我希望这对我有所帮助。”不难想象,持这种态度的学生,表现一定会比其他孩子强。

态度决定一切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马丁·塞林格曼、史蒂文·梅尔和理查德·所罗门的动物实验表明,经历多次失败以后,多数动物会悲观绝望,认为自己对处境无能为力。此后,即使稍加努力就能改变现状,它们仍然十分消极。研究者称这种状态为习得性无助。

人有时难免会感到无助,但每个人面对挫折的反应并不相同。我很想知道:为什么面对困难有些学生会轻易投降,而另一些学生(他们并不比别人聪明)却决不放弃?我很快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人们对待失败的态度不同。

我在研究中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把学生分为无助型和掌控型。我发现,这两类学生不仅对失败的解释不同,对天分的理解也大不一样。

无助型的学生相信天分是一种恒定的特质:人的智慧是一定的,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我将这称为“固定型思维模式”。这种类型的人认为犯错误是缺乏能力所致,他们对此无能为力。因此,他们的自信心很容易受挫。他们还回避挑战,因为挑战意味着犯更多的错,意味着看上去很笨拙。乔纳森这样的小孩笃信努力等于愚笨,因而在 困难面前不愿意努力。

掌控型的孩子则认为,智商是可塑的,可以通过教育和努力提高。他们什么都想学。毕竟,当你认为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商时,你一定会想方设法办到。掌控型孩子相信,失败源于缺乏努力,而不是缺少能力:只要加倍努力,就能弥补 不足。他们把挑战看做是学习的机会,看做是一种动力,而不是威胁。可以预见,拥有这种“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肯定能取得好成绩,超过自己的对手。

2007年初,我们发表的论文证实了这些预见。我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莉萨·布莱克韦尔、斯坦福大学的卡利·H·切希尼奥夫斯基一起,对373名刚上初中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跟踪调查,试图观察思维模式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升入初中后,功课越来越难。在学生刚上初中时,我们就询问他们是否同意“智商是一种非常固定的东西,基本上无法改变”之类的观点,并以此评估他们的思维模式。我们还调查了他们对学习的一些看法,借此了解这些看法对成绩的影响。

正如预期的那样,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认为上学是为了学习,而不是为了取得好成绩。他们特别重视学习过程,相信努力越多,能力提升越快。他们认为,即使是天才,也要努力才能学有所成。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之类的打击时,成长型学生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倍努力,或者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则完全不同,他们只想表现得聪明,并不想努力学习。他们对努力持否定态度:认为只有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努力学习。有天分、智商高的人即使不努力也能成功。他们相信成绩不好是由于自己不够聪明,于是更加不愿意努力或者干脆不选学得差的课程,甚至在考试中作弊。

两种不同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刚上初中时,两组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差不大。随着功课难度的增加,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显现出更强的韧性。结果,他们在第一个学期期末的数学成绩超过了另一组学生。在随后的两年里,两组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

2003年,我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海蒂·格兰特一起对128名哥伦比亚大学的医学预科生进行了调查。我们发现,他们的化学成绩和思维模式之间的关系与我们此前实验的结果非常类似。

战胜缺点

思维模式对人际关系也有影响。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管理者更愿意与下属沟通,共同改进工作。但只要有决心,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也可以改变旧习,积极面对工作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认为智力不可改变的人不愿意承认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中的失误,也不能正确面对和弥补这些失误。1999年,我和3名香港大学的同事发表了一篇报告,研究对象是168名香港大学的新生。这些学生所有的课程和辅导都用英文讲授。我们发现,英文水平测试成绩较差的学生中,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比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更愿意参加英文补习课。后者则不愿承认自己的英文很差,也不愿意补救。

在工作中,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会妨碍管理者和员工的正常沟通,让他们忽略掉一些建设性意见,从而影响整个工作的进展。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的心理学家彼得·赫斯林和丹·范德瓦勒以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加里·莱瑟姆的研究表明,与成长型思维的管理者相比,固定型思维的管理者不愿意接受员工的反馈意见。一般来说,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管理者认为,工作需要不断改善,反馈意见可以帮助他们不断进步;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上司则倾向于把批评看做是对自己能力的质疑。他们相信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并推己及人,认为其他人也是如此。因此,他们不可能很好地指导自己的下属。

思维模式同样影响人际关系的好坏,关键在于你解决问题的决心。2006年,我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威尔弗雷德·劳里埃大学的心理学家拉腊·卡姆拉斯的研究显示,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相比,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乐于正视和解决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可以这么说,如果你觉得性格无法改变,你就很难补救人际关系的破裂;如果你相信人会改变、会成长,你就有信心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适当的赞美

该如何培养成长型的思维模式呢?

方法之一就是给孩子讲一些名人努力奋斗并取得成功的故事。如果告诉孩子,数学家是天生的,他们就容易养成固定型思维模式。反之,如果强调数学家都很热爱数学,他们是通过长期努力才取得非凡成就的,孩子就会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适当的赞扬也有异曲—同工之效。很多家长认为,夸奖孩子聪明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我们的研究却显示,片面地强调智商可能会适得其反.教师家长给孩子讲的故事

1998年,我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克劳迪娅·M·米勒对几百名5年级学生进行了一个非语言类的智商测试。前10道题多数孩子完成得很好,于是我们表扬了他们,但方式稍有不同,对一些孩子我们只夸奖他们聪明:“哇,做得很棒,你真聪明!”对另一些孩子我们则表扬他们勤奋:“哇,做得真不错,你是一个勤奋的孩子!”

我们发现,称赞孩子聪明更容易使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如果表扬孩子聪明,他们就容易回避难题,倾向于完成简单的任务;如果称赞孩子勤奋,他们则会变得乐于挑战难题,并从中学到知识。在我们表扬孩子之后,又让他们完成一些有难度的题目,那些被称赞为聪明的孩子开始泄气,并怀疑自己的能力。此时,即使让他们做一些与此前难度相当的简单题目,他们的成绩也会下降。相反,那些被称赞为勤奋的孩子即使面对难题,也没有失去信心。他们再一次完成简单问题时成绩明显提高。

健康的思维模式

除了表扬孩子勤奋,家长和老师还可以直接告诉孩子,思维模式就像一架学习机器,可以不断完善。最近,我和布莱克韦尔、切希尼奥夫斯基一起对91名数学成绩下滑的初一学生进行了8次培训。其中48名学生只接受数学学习技巧的指导;其余的学生则既要接受学习技巧的指导,还要上一门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课程,课上他们要学习如何运用成长型思维模式。

在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课程中,学生要阅读、讨论一篇题为《你可以使你的大脑成长》的文章。文中说,大脑就像肌肉一样,越用越强壮:学习过程能促进大脑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通过这样的课程,许多学生开始相信他们完全有能力左右大脑的成长发育。许多失去信心、无心学习的孩子慢慢开始集中精神听课,还不时地做做笔记。有一个淘气的小男孩甚至抬头问老师:“您的意思是 说,我并不一定会变成傻瓜?”一个学期之后,那些只接受数学学习技巧指导的孩子成绩不断下降;而那些接受成长型思维模式训练的孩子成绩停止下滑,并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老师并不知道孩子所上的课是有差别的,他们发现,在接受成长型思维模式训练的学生中有27%的入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而对照组中只有9%的人有此变化。一名老师写道:"你们的培训班是卓有成效的,某生(一个调皮的男生)原来从不花时间学习,常常迟交作业,现在居然会熬夜提前完成作业,好在我修改完后再修正一次.现在他的成绩已提高到B+了。原来只有C,清清ocr甚至更低。

其他研究也印证了我们的结论。2003年,哥伦比亚太学的心理学家凯瑟琳·古德(Cather Good)和美国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的乔舒亚·阿伦森(Joshua Aronson)以及迈克尔·因利希特(mchaeI,icht)报道说,成长型思维模式培训班可以提高初一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成绩。2002年,阿伦森、古德(那时还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生)和他们的同事在研究中发现,接受成长型思维模式训练的大学生,更喜欢、更珍惜学习的机会,取得的成绩也更好。

现在,我们将训练课程编入一个名为大脑学(Brainology)的交互式电脑程序中,准备在2008年底大规模推广。该程序有6个模块,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大脑:大脑如何工作;怎样提高大脑效率。在虚拟的大脑实验室里,用户可以点击大脑的不同区域,了解它们的功能;也可以点击神经末梢,观察学习时神经元如何形成新的联系。此外,用户可以给虚拟的学生提建议,练习解决学校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们还可以写在线日记,记录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纽约的一些初一学生试用大脑学程序后,认为这个软件改变了他们对学习以及如 {可促进学习的看法。一个学生写道:“程序中我最喜欢的是有关于神经元的那一部分:人学习的时候,神经元就连接起来,并且不断增长。我在学校的时候,总喜欢把它们画出来。”一名教师在评价使用这个程序的学生时说:“他们开始主动完成作业、努力学习、勤记笔记,在课堂上注意力也特别集中,以确保神经元联系的形成。”

告诉学生这些信息,不只是为了促进他们好好学习。人在智商、天分和能力上确有差别,但所有的研究都认同这样一个结论:天才的成就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多年不懈努力的结果。莫扎特、爱迪生、居里夫人、达尔文、塞尚都为成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样,要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勤奋工作和刻苦训练比智商更加重要。

这个结论也适用于其他人群。许多青年运动员把天分看得比勤奋更重要,结果错失良机。同样,许多人由于得不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最终缺乏动力、成绩平平。在日常的家庭、学校生活之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就等于交给他们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的员工和公民。

思维模式 篇2

思维品质, 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 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思维品质的高低决定我们学习一门知识、做一件事情的效率。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是我们学好英语的前提。所谓的英语思维品质与我们看事物的角度有关, 即我们在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时候要适时地转换看问题的角度。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注意到了两种不同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异, 并通过科学训练强化这种转换意识, 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并非高不可攀, 多数人可以做得到。[1]

英语思维模式主要体现在单词的词义和用法、句法以及语法现象上。这些特定的单词、句法以及语法现象蕴含着英语思维模式。如果在英语学习中, 通过注意这些与汉语表达不同的思维模式来建构英语思维模式, 并使这种思维模式内化成一种科学的学习机制, 指导我们用英语准确地表达思想, 那么英语学习的有效性会大为提高。

二、培养英语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的重要性

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模式的建立可以使英语表达更准确、更地道。所谓的“中式英语”其实是中式思维的产物, 是由于没有掌握英语那些特定的单词的词义和用法、句法和句义以及语法现象所导致的结果。英语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可以使英语学习者在掌握少量的词汇、句法和语法的情况下就能表达较为丰富的内容。这一点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尤其具有现实意义。英语思维模式具体体现在一词多义现象非常多, 一些口语化的具体词汇和比较正式的抽象词汇之间也存在着可以替代的互换关系。因此, 如果掌握了这些思维模式, 也就意味着在这些不同的词汇和词义之间架起了一条可以自由来去的语言桥梁, 并意味着学习英语进入了低耗高效、事半功倍的快车道。

三、制约高中生英语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按理说, 高中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 他们应该具备了较好的英语思维品质。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许多高中学生, 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表达方面仍存在严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方面的原因

笔者是一名中学英语教研员, 经常深入学校听课。通过与英语教师接触发现, 尽管大多数英语教师都能够用英语组织教学, 他们都能够尽力做到“Speak English whenever possible、speak Chinese whenever necessary”。然而, 除了少数口语特别优秀的教师之外, 多数教师的英语口语仍停留在“Chinglish”的层面上, 这一现象在农村中学显得更为普遍。对此有的教师还振振有辞地说“在英语课堂上说Chinglish总比满堂课说汉语要好”。殊不知, 学生长期在“Chinglish”的“熏陶”之下, 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可想而知, 正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2. 客观方面的原因

原汁原味、短小精悍的英语文章是培养学生良好英语思维品质的最佳材料 (如New Concept English) 。高中英语教材尽管有不少优点, 但是充其量只是一套起“扫盲”作用的英语教科书。无论是什么版本的教材, 里面所选编的文章大多数为改写过、长而枯燥乏味的文章, 几乎没有原汁原味、语言地道、文笔隽永、异国文化浓郁、思想深刻、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文章, 这不能不说是我国英语教材的“硬伤”。而这一“硬伤”严重地制约了高中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我们现行的高考制度也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起了负面作用。尽管高考英语设有“书面表达”题,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多年的英语高考没有英语口试 (英语口试仅仅局限在报考外语专业和涉外专业的考生) 。由于高考是根重要的“指挥棒”, 对高中英语教学有导向作用, 高考不考口试, 教师和学生就不可能足够重视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英语思维品质的训练。据报道, 前段时间, 某个好几年前就进入了高中课程改革的教育大省宣布从2014年起, 所有的考生都不需要考英语听力, 理由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高考备考负担和压力。这一决定一定会令不少人欢呼雀跃, 也定会令一些外语教育的有识之士大摇其头, 扼腕叹息。高考英语的赋分和语文、数学的分值一样, 可见英语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但是这门语言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只有听力测试, 没有口试, 或者像某些自主命题的省那样, 堂而皇之地声称“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备考负担”干脆把听力考试取消, 这种走回头路的行为的确令人匪夷所思。

语言的功能是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载体、认知 (思维) 的工具;外语教育的目标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 (听说读写) 、培养能力 (知识+技能) 和培养素质 (学文化、启心智、爱生命) 。听、说、读、写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重要渠道。如果我们的期中、期末考试, 甚至连我们的“国考” (高考) 都没有了听力和口语测试, 平时的听力和口语训练定会受到影响。如果我们仅仅通过“读写”这两项手段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我们的训练手段未免显得过于单一。

3. 主观方面的原因

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这个问题上是存在主观方面的原因的。我们常听到不少师生抱怨缺少“语言环境”, 其实说的是一个语言“体验性”的问题。所谓的“有语言环境”是指给学习者自己要学习的语言找到一个体验的机会。但是在没有环境的条件下,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主观努力, 人为地创造一些体验的场景, 包括语言的输入和输出, 那么我们依然可以取得同“有环境”条件下的英语学习一样好的效果, 英语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同样可以得到锻炼。有些年轻人有出国的机会, 在一个English-speaking Country待了几年, 但是回国后他们的口笔头表达能力并没有多大改观。可见通过创造“语言环境”培养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 建构科学的英语思维模式关键在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四、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的途径

1. 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

英语学科的特点突出体现在它的工具性和实践性上。鉴于这个特点, 英语教师的语言素质高低十分关键, 因为教师的语言素质对学生起着具体可见的示范作用。教师要在语言学习方面率先垂范, 平时多看原汁原味的各种读物。例如, “网易公开课”就是英语教师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很好渠道。“网易公开课”汇集了世界著名大学顶级教授各个专题的讲座, 博大精深, 既能提高教师的英语思维品质, 又能开拓眼界。

2. 明确汉语与英语的思维差别

尽管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 但是由于他们日常交流思想使用的是母语, 使英语学习或多或少受到了母语的干扰。在表达英语时受到的母语影响被语言学家称之为“石化现象 (Fossilization) ”。学习外语时用母语思考并逐字翻译,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然而, 虽然这种现象很正常且合理, 但是它会让我们说的英语听起来不地道, 甚至别扭。例如, “我很怕蚊子”是汉语常见的说法, 在英语中afraid是指真正的惧怕, 所以不能说“I am afraid of mosquitoes”, 那会让人误以为有只200磅的蚊子要攻击你!这句话只要写成“I hate mosquitoes”或“I find mosquitoes annoying”就可以了。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建构有效的英语思维模式, 教师有必要通过日常教学使学生明确汉语、英语在表达思想时在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别。概括说来, 英语思维和汉语思维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中文比较直观, 英语则倾向于透过现象描述本质的东西。

例如, Have you been educated? (你念过书没有?)

同样的意思也可以用英语表达为Have you gone to school?但是不管用哪一种方式来表达, 在文字上都比中文更加贴近“受教育”这一本质, 而中文的“读书”显得表象化、直观。

又如, Help me up.Let me see if I can bear weight. (扶我一把, 看我还能不能站起来。)

这句话的情境是说话者的脚扭伤了, 需要别人帮忙搀扶起来。汉语的“站”很直观, 不管你是不是因为扭伤想站起来, 还是坐久了想站起来, 都是“站”。但是在英语中则明确表达了说话人是想验证自己的伤势, 脚能否支撑身体的重量, 和一般的“站起来 (stand up) ”是不同的, 所以用“bear weight (承受重量) ”, 意思更加明确, 符合本质。

(2) 汉语主观性强, 英语客观性强。汉语的主观性体现在人与人时会加进去一些个人的判断, 而英语对话中一般只会谈个人的感受。例如, 我们对别人的感谢的回应是“别客气”, 潜台词就是这事是我应该做的, 你的感谢是一种客套。而英文则说“You’re welcome!”或“My pleasure.”, 只谈自己的感受或意愿。

(3) 在句子的表述顺序上, 汉语倾向于从整体出发叙述问题, 先整体, 后局部, 先次要, 后主要;英语则倾向于从局部出发叙述问题, 先局部, 后整体, 先主要, 后次要。

例如, I was invited to attend Tom’s birthday party last Saturday. (上周六, 我被邀请参加汤姆的生日聚会。)

(4)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 汉语则相对松散。英语除了祈使句之外, 一般情况下句子中的主语、谓语等主干成分是不可缺少的, 而且各个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通过一些连接词交代清楚。而汉语则没有这么严谨, 经常会出现成分缺失的情况, 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不一定非得做出交代, 只要意思上能被理解就可以。

例如, You have to resort to the violence? (非打不可?)

One minute he’s all over me, and the next he’s pushing me away. (刚刚还甜言蜜语, 一会儿就对我置之不理了。)

以上两个例句的汉语都没有主语, 第二个例句的英语用了并列连词“and”, 句子结构显得完整, 逻辑严密。

3. 鼓励学生建立词汇网络, 为提高英语思维品质提供语料支撑

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 我们所习得的词汇在大脑中并不是孤立的, 其相互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的主要特征是发散型的网络结构, 所以称为“词汇网络”。一个人的英语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的好坏与他的“词汇网络”是否发达密切相关。例如给学生一个词“earthquake (地震) ”, 让他们写出联想到的单词, 他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frightening、scream、escape、wound、blood、death、rescue、ambulance、hospital、food这些单词。这些词汇有以下特点: (1) 都是由“earthquake”这个词激发出来的, 一个词可以激发出无数与之相关的词; (2) 词与词之间在词义上互相关联, 有的密切, 有的疏远; (3) 这些词有名词, 也有动词、形容词、副词, 有的是描述人, 有的是说东西, 有的是叙述行为。

有的学生把自己英语表达能力较弱归因为自己的词汇量不大。这话虽然有一定道理, 但是理由却站不住脚。有的人词汇量虽然不小, 但是表达能力却很弱, 其中的原因是他所掌握的词汇基本上是“死”的词汇, 词与词之间没有形成支撑英语思维品质的强劲和灵动的“词汇网络”。在进行词汇学习时, 不但要学习单个的词汇, 也要充分利用词汇之间的激发作用, 通过发散性思维, 有意识地扩大词汇关联的范围, 提高词汇之间的关联强度, 从而缩短词汇激发的时间, 提高词汇提取的速度, 有意识地在词汇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对词汇进行深加工。

4. 增强学生对跨文化意识的敏感性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英语语言学习过程就是了解和学习他国文化的过程。课程标准要求英语学习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进而做到能够尊重他国文化, 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跨文化意识是英语思维品质培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换句话来说, 没有跨文化意识的人是不具备良好英语思维品质的。实践证明, 如果教师引导得力, 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学习的兴趣会转化为语言学习的持久动力, 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和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

5. 创设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的“语言环境”

语言心理学家研究证明, 我们都有一个不愿意走出来的“舒适区 (Comfort zone) ”。但是, 如果我们越是愿意脱离这样的区域, 我们就越容易成功。[2]在英语学习中, 脱离不了“舒适区”, 语言的环境难以建立。对于有些中国人而言, 大声说英语, 尤其是与其他中国人用英语交谈, 会破坏他们的“舒适区”。然而那些英语口语优秀的学生却很有毅力, 他们在课堂上经常把握住各种说英语的机会, 有时甚至对自己、对同学很“苛刻”, 拒绝说母语, 强迫自己脱离说母语的“舒适区”。刚开始他们自己也会感到不舒服、不自在, 但是随着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日渐提高, 随着英语思维品质和思维模式的改善, 他们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 终于能够在英语学习的国度里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王乐平.英语思维是这样炼成的[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截击的思维模式 篇3

所取得成绩:

唐山大奖赛男单冠军

波力杯全国总决赛双打冠军

天行大师杯全国总决赛男单冠军

雪佛兰全国总决赛单打冠军

教练经历:十四年教学经验,现在北京从事网球教学工作

1.NIKE CAMP 教练

2.台湾省籍教练执照

3.台湾青少年选手教练,曾先后带过不同层级青少年网球选手

截击相对所有技术来说,动作最为简单,短的后拉拍,一点点后续动作。但是它的困难点在于需要快速的反应和预测,因为截击时,击球点与对手的距离变短了,与底线球相比,反应时间几乎缩短了一半,所以截击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要专心看球,不能像在底线一样,用一个相对较差的专心程度。注意观察球离开对手球拍的时间,将会使你能专心在球的上面,以及培养出节奏感,而眼手脚的协调程度,良好的移动平衡,也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以下就通过几个关键动作来介绍,如何运用想象帮助学习截击:

准备动作:球员的肩膀必须平行于球网,上半身必须垂直,从腰部下降你的身体,弯屈膝盖,而不是你的腰部,球拍置于胸前,拍头位于眼睛高度,以便能快速反应来球,双脚张开比肩膀略宽,重心位于前脚掌,然后闭上眼睛想象并且感觉这个动作,在实际对打时,眼睛必须专注于球,心态上必须有高度专心。

转身:正拍截击转身四十五度,身体跟球拍和手为一个单位同时转身,手臂不需要把球拍向后拉拍,利用大陆式握拍,拍面稍为打开,球拍跟手臂自然成为一平面,手肘弯曲,右手持拍者,重心放在右脚上,球拍要尽早对于来球的同一在线,反手截击则转身九十度,重心置于左脚,完成简短的转身动作后,闭上眼睛感觉身体,并且检查这些重点。

击球点:击球点必须身体前方,以便和身体形成杠杆作用,但也不能过于前面,会造成身体姿势崩溃,失去平衡,击球高度尽量在于肩膀高度,利用腿来做一个 高度调节,手脚必须同时朝着目标前进,达成一个协调的动作,力的方向也会跟球的方向一致。反手截击则注意在击球时,身体仍然保持侧面,完成这些要点后,闭上眼睛,仔细去感受身体的感觉。

后续动作:当击球后,手腕保持固定,与拍面保持一致性,身体重心转移到前脚,并且随球回到准备动作,后续动作的长短,依球的种类来做决定,要深一点的球,后续动作就必须长一些,要吊小球后续动作可能就会短一些,如果是急停带下旋的短球,就会比借力的放小球后续动作长一些。由于截击是一种组合式的打法,所以打完第一颗截击后回到准备动作相当重要,直到结束这一分后,才能完全放松。完成后感觉身体的平衡,后续动作长短,以及回位的时间。

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 篇4

[作者]  李建平

[内容]

――对中小学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四)

作文教学可以说是整个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也是社会和家长反响比较强烈的。谈到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上海市市东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杨俊岩指出:“一是读与写严重脱节,学生不会从课文中汲取营养用于自己的写作之中;二是写作公式化;三是重视写作技巧的指导,而忽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启迪;四是课文与作文脱节,教师缺少课后指导作文的材料。

记者在采访中感到,对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感慨颇多,他们认为,在“应试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影响下,作文教学走入了一种僵化的训练模式。从小学到中学,作文教学忽略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不是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让学生生硬地背范文,按照一定的模式去套改作文。

临近考试,教师们忙着猜题,学生和家长忙着请人修改作文,然后强化记忆装进脑子里。有的学校几乎以每天写一篇甚至几篇的节奏操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其结果是,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害怕写作文,而对作文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没有可写的,这是为什么?

上海市吴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王根宝认为:“作文的关键是看有没有话要说,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或褒或贬,或扬或抑。但现在高考是一根指挥棒,教师只要求学生的文章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自圆其说,分数好一点,冲上二类卷就可以了,至于是真话假话、真情假情,就都不太关心了。”

写作本是来自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而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可以任意拔高,泛泛而谈、真情实感少成了写作的通病。

咨询顾问的思维模式 篇5

在合易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大家耳熟能详的咨询顾问必备的思维模式是“三条腿”式思维:结构化思维:遵从“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原则,对事情进行归类分析与处理;

逆向思维:从结果倒推手段,从目的倒推方法。合易的经验是:倒退(推),也是一种进步;系统思维:很多管理问题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所以解决问题一定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系统、全局思考,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否则就容易造成“本来为解决一个问题,却引发出更多问题”的现象。

成功者必须具备的三大技能,其中我认为概念的能力最为重要,大家以为呢

原文如下:

导语:在企业制定好战略目标后,就要付出很大努力去把目标变成现实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许多多企业在经历着成功或失败,壮大或衰落,当我们探讨其中的原因时,却发现原来是人的因素在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本课中,主要探讨一个合格的经营者或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到底应该需要什么样的技能,这些技能对企业的发展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企业应怎样去培养和利用人的技能,去促进企业的发展。

成功者必须具备的三大技能

摘要:一个企业在寻找人才时,不能只看他表面做什么工作,而要看他有没有能力,也就是说有没有技能,技能关乎着一个人的成败,一个人运用的成败往往能关乎着一个企业兴衰。一般来说,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该具有技术技能、人事技能和概念技能三大技能。

问题: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应该注重他的哪些技能?

一个企业的兴衰与成败,人的因素占有很大比重。因此,现代企业都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和利用,企业以前的“人事部”也悄悄地变成了“人力资源部”。从名称的变化上,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企业大都注重了人的作用。

但现在有的企业在寻求人才时,常常带有种种不正确的观点,带有本单位或某一个人的偏见去识别人;有时主要看他表面的性格特征,有时是看他与领导关系的亲密程度,有时是看其是否服从领导。实际上,选择优秀的管理人才,不能看他表面做什么工作,而应该看他是不是有能力,也就是有没有技能。所谓“技能”,指的是可以训练出来的能力,而并非天赋的才能,也不是潜在的能力,而是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因此,鉴定熟练技巧的主要标准必须是:在各种情况下这个人作出的有效的行动。所以企业在选择优秀的管理人才时,应依一个人是否具有技术技能、人事技能和概念技能为指导,而不能依某些特长为依据。这三种技能提供了正确看待和正确理解

管理过程的有效方法,这一途径是在现场观察管理人员执行工作任务,并结合当前行政管理的实地调查而后得到的结果。

三大技能详解

摘要:三大技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当然也起着不同的作用,不同级别的管理职位应该让具有不同技能的人去担任。

问题:什么是技术技能、人事技能和概念技能?它们在企业管理中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处理技术问题的技能,就是通晓和熟悉一种专业性活动,尤其是涉及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活动。这种技能包括:专业知识、专业的分析能力以及熟练地使用某项专门训练所需要的工具和技能的能力。在成功者的三大技能中,处理问题的技能是大家最熟悉的,因为专门技能是最具体的东西,又是这个专门化的时代里大多数人必须具备的技能。现代工业的许多巨大进步都归功于技术技能。实行高效率的操作,非用技术技能不可。因此,技术技能对基层管理者最为重要。

所谓“人事”技能,是指管理人员作为组织的一分子,做好本职工作并带领他手下的人员发挥合作精神的能力。这一能力要求应征人员在处理事情和人际关系时,要把握好分寸。处理事情要注意事事关联,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灵活多变。这一能力显示在个人了解他的上级、下级和同等地位的人的能力上,又表现在个人对待这些人的行为上。因此,一个“人事”技能出众的人知道自己对其他个人或团体持有什么态度、想法和信念,他能够看到这一切对他有多大用处,也能够察觉他们的局限性。这样的管理人员通过鼓励他的下级参与直接影响他们利益的计划,鼓励他们执行直接对他们有利的工作,就能创造一种欣然赞同、言者无罪的气氛,促使他的下级毫无遭指责、嘲笑的顾虑,而能自由地各抒己见。这样的融洽和谐关系是相当重要的。不但能听取到正确的意见,还能使企业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性和民主性。因而能判断他想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可能得到什么反应,得出什么结果。有了这种敏感,他就能够而且情愿考虑别人的意见而采取行动。

所谓“概念”技能,包含把企业看作一个整体的能力,能够认识到一个机构中的各种不同职能的相互依赖,其中一部分有所改变就会影响其余各个部分。这一技能使人进一步能够想象到个别企业单位同实业界和社会的关系以及同整个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等势力之间的关系。管理人员根据各个职能的相关性,会从企业的总体来考虑,由此制定的策略、经营目标就比较可行。任何一项决策是否可行与决策者的概念技能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对于一个概念技能较差的管理人员,由他制定的决策只是乱七八糟的条条框框,是没什么可行而言的。

不仅企业各部门的有效协作有赖于管理人员的概念技能,企业的作风和整个的发展方向也都有赖于管理人员的概念技能。最高级管理人员的态度决定着企业的作风,决定着“公司的特性”,使某一公司的经营方式、方法不别于其它公司。他们的态度是管理人员的概念技能的反映,有不同的概念技能者,他所做的决策,工作态度上的作风,及公司的发展前途和方向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由于一个公司的全面成功有赖于经营管理人员在制定和执行决策上所需要的概念技能,所以这一技能在管理过程中起协调和统一的作用,它具有不可否认的全面重要性。

有效运用三大技能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这三大技能是紧密相联的,它们相互制约,共同起作用。虽然三种技能对各级管理人员都是重要的,但是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因为职责不同,所需的技术技能、人事技能和概念技能的熟练程度也不同,这三种技能各有其相对的重要性。

问题:不同级别的管理职务,应以什么样的技能为主?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运用“三大技能”理论?

一般来说,三大技能对不同级别的管理职务来说,各有相对的重要性:级别较低的管理职务主要需要技术技能和人事技能,级别较高的有效管理则主要依靠人事技能和概念技能,而对最高一级的成功的管理人员来说,概念技能是一切技能中最重要的。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不具备人事技能,他在管理工作上就会出现许多障碍。在公司中,就会出现人员彼此不合作,不协调,甚至工作中就会产生“脱节”现象。对组织中高层的管理人员来说,概念技能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位总经理缺乏技术技能或人事技能,但只要他的下级在技术和人事技能方面能力都很强,他的工作仍然可以做得很有效,但若他的概念技能很需要低劣,则整个组织将会受到危害。

知道了这些,企业主们就应该运用“三大技能”的学说来重新制定培训管理人才的目标和方案,重新考试组织中的人事安排,重新修订测验和选拔有培养前途的管理人才的程序。

突破选择题的思维模式 篇6

思维模式 1 排除法

排除法,就是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去掉,进而得出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巧用排除法能提高做题的效率,因而受到学生的推崇。排除法可以细分为如下几类:(1)排“误”法。(2)排“正”法。(3)排“异”法。(4)混“排”法。

例:有人这样描述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席 „ „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 „ „ ”这反映出当时城市的主要特点是

A .城市繁荣,店铺林立

B .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

C .交易的场所相对固定

D .商业活动不再受限制 思维模式 2 史实支撑法

利用史实支撑法,就是以史实(现象、观点)证(判断、确定)史实、以史实(现象、观点)证(判断、确定)观点。

适宜运用此种方法解答的题目常见的设问呈现方式主要有“主要依据是”、“主要表现是”、“文中所说的‘„„ ’是指”、“所说的制度(政策等)是”、“能论证(佐证、说明、表明、反映)„ „ 的是”、“图中的信创事件、现象)是指”、“历史时期(历史阶段)是”、“背景(原因、条件、因素)是”、“正确或错误的是”等。

运用此方法解答选择题,第一步,阅读或观察题干材料、情景或备选项,找出它们中的历史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现象等,并确定知识范围(古代史、近代史还是现代史,政治、经济还是科技文化等);第二步,根据确定的范围与类别,调出自己大脑中储存的、与题目范围和类别一致的知识,对比确定哪一具体知识符合题干或备选项的要求。

例: 19 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 „ „(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 .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 .工厂纪律严格 C .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 .贫富差距缩小 思维模式 3 巧用转换思想

高考特别注重命题的能力立意,特别是通过新材料、新情景,设置思维抽象的、具有极强干扰性的备选项,以加强对学生迁移知识、分析比较能力的考查,这样的题目往往具有求答项思维方向不明确、备选项混淆性较强的特点。

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借助转换法解答,也就是转换思维角度,以历史主干知识为依托,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特殊的(个性的)变成一般的(共性的),一般的(共性的)变为特殊的(个性的)。这种方法往往是在对材料和问题进行再处理的基础上,从知识和思维的角度进行转换。恰当合理的转换常常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例:据 《 春秋 》 记载,周初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材料分析不恰当的是

A .材料所述事件是分封制的体现

B .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 .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 .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 思维模式 4 理论分析法

理论分析法就是运用诸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革命理论与实践之间、内因与外因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来分析、解答问题的一种思路或思维方法。

理论分析法适用于解答“根本原因、历史根源、本质、根本目的、从根本上反映或说明 „ „ ”类选择题。这类选择题是历史选择题里比较有规律的一类,正是因为比较有规律,所以利用一些规律(理论)解答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 „ „ 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它是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的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下列哪项最能反映出铁的“革命作用”

A .促使牛耕技术的推广

B .加速边疆地区的开发

C .促使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 .促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出现 思维模式 5 求同存异和求异存同

求同存异法和求异存同法是解答比较型选择题常用的方法。题型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类比是将同一性质的历史现象比较型选择题从试、事件进行比较,主要是程度性比较;对比是将不同性质的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比较。(1)求同存异。这类题的提示语有“共(相)同点”“相似点”“相似之处”“继承” , 要求我们对各个事件或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以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2)求异存同。这类题的提示语有“不同点”“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发展”“和(与),„„相比,„„的特点”,要求我们在同中求异。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思维发散能力和较强的比较能力,并且要会从量上、质上、程度上对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性状进行分析。

运用过程中还要合理调用一些基本理论。经常用到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原理等。

例:作为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的重要变法,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所起到的共同历史作用是

A .都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

B .都壮大了本国进行争霸斗争的实力

C .都废除了奴隶制度而确立了封建制度

D .都改变了所在诸侯国的社会性质 思维模式 6 选项和题干参照法

参照法就是通过找一个“参照对象”,如题干材料意思、选项或题肢、政治原理或历史结论等进行“拓宽解题思路、缩小思考范围”的处理,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解答的一种方法。下面具体介绍一下选项(题肢)参照法。

选择题的选项(题肢)都包含着一定的信息。有的选择题中,几个选项(题肢)之间是有关联的。选项(题肢)之间有的是同类史实,有的是同一时期的史实,有的是相近的观点,有的存在因果关系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某些选项(题肢)可以参照互证。选项(题肢)参照法就是利用某一选项(题肢)提供的信息,对其他选项(题肢)进行推理和判断,以确定其是否正确的一种解题方法。具体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因果、包含、对应、交叉、矛盾、史实重复、观点同类型等。

例:有人认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是“皇权下的民主”。下列说法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有 ①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散相权 ② 相权的分散以加强皇权为中心

③ 和美国的三权分立的实质相同 ④ 三省之间互相牵制

A . ① ② ③ ④

B . ② ③ ④

C . ① ② ③

D . ① ② ④ 思维模式 7 关注程度性词语

对选择题选项的排查有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其中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选项中涉及的程度性词语。程度性词语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如“全部”“都”“完全”“根本”“彻底”“任何”“均”“一律”“立即”。解答时从这样的备选项人手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带有绝对性词语的备选项都是错误的,但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另外,对于题干中的程度性词语也应格外注意,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例:按照 《 周礼 》,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舞列纵横八人)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对此,孔子很是感叹。这从本质上说明

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B .孔子跟不上历史潮流

C .周王的权威被彻底动摇

D .周王生活腐败

练习: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记录了,1945 年的形势:“中国抗战后期,蒋介石的权力只限于西南一隅 „ „ 长江以北连中央政府(指国民党政府)的影子也没有。”“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 „ „ 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夺过去。因此我必须采取异乎寻常的步骤。”这可以用来说明 ① 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战

② 国民政府正全力挑起内战

③ 美国准备推行“扶蒋反共”政策

④ 中共是抗日战争后期的中流砥柱

A . ① ② ③

B . ② ③ ④

C . ① ③ ④

D . ① ② ④ 2.洛克在其著作 《 政府论 》 中强调:如果统治者对其臣民管理不当,“他们就会因这种失职行为而丧失早先人民为着完全相反的目的而授予他们的权力,权力就会被移交给人民,人民有权恢复自己原先的自由”。洛克要表达的意思是

A .违反政治契约的统治者会遭到人民的反抗

B .统治者要有管理臣民的超强能力和智慧

C .人民掌握着对统治者生杀予夺的绝对权

D .臣民的权力是自封的而非统治者授予的 3.福斯特在 《 美国共产党史 》 中说:“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工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比当时远为进步的行动„„差不多可以肯定,他们一定会击破两党制度而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A .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B .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C .从根本上维护了无产阶级的利益

D .证明了两党制是最好的制度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 全球通史 》 中指出:“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 „ „ 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里的“独特实验”是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D .社会主义工业化 5.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 „ „ 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 .君主立宪的观点 B .革命权利的学说 C .社会契约的理念 D .天赋人权的思想 6.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② 化工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③ 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④ 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

A . ① ② ③

B . ② ③ ④

C . ① ③ ④

D . ① ② ④ 7.某本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卜谕文武百官曰: „ „ 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统天下之兵政,御史台以振朝廷之纪纲。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期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蠢害政治,谋危社樱,· · „ 赖神发其奸,皆就珍灭。联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据材料判断,这位“上”应该是

A .秦始皇

B .唐太宗

C .明太祖

D .雍正帝

8.据 《 春秋 》 记载,周初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材料分析不恰当的是

A .材料所述事件是分封制的体现

B .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 .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 .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

9.明清之际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已经显露出一些新旧冲突的“征兆” , 体现出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的迥异于传统的“变异”。阻碍“变异”的主要原因包括① 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② 统治阶级重农抑商

③ 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④ 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强化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10.罗荣渠在 《 现代化新论 》 中指出,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的矛盾导致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带来了强烈的影响:在一端出现了反动的法西斯式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另一端则推动了对“古典的”发展模式的修正。这种“修正”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A .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

B .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市场相结合C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11 .“(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清政府这种态度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A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延缓了“西学东渐”的进程

C .导致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

D .造成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和落后 .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

A .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

B .宋太祖重视教育

C .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

D .宋太祖是文人出身 .在 《 共产党宣言 》 发表 24 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 共产党宣言 》 里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 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 中国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 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 . ① ②

B . ② ③ ④

C . ② ③

D . ① ② ③ .郭沫若在 《 奴隶制时代 · 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 》 一文中认为: 《 春秋 》 中有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 年)实行“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几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 .从法律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 . 确立了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C .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 .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早在 1962 年,美国的卡逊出版了 《 寂静的春天 》 一书,这本书详尽讲述了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给人类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并告诫人们如果不计后果、不择手段地破坏自然,未来的春天将不会再有鸟语花香。只不过才几十来年,书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历史以充分的理由证明 A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B .该书观点是无稽之谈 C .靠科技人力能开发环境污染问题

D .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16.汉稀制,但有同有异。在政治制度方面,与秦朝相比,汉朝最大的“异”是

A .中央官制的设置 B .皇权与相权之争 C .实行封国制 D .实行严密的监察制度

17.凡持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均为改革说的学者,一般也认为这三次改革的共同点是

A .都以物质层面的改革为重点

B .都以制度层面的改革为重点

C .都具有由下而上推进的特征

D .都具有从上而下推进的特征

18.启蒙运动中,法国启蒙思想家对英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多有发展。与霍布斯相比,卢梭在社会契约问题上的不同主张是

A .反对君权神授 B .赞成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C .要求人民绝对服从君权 D .人民有权推翻违反“公意”的统治者

19.在一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的研讨课上,四位同学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小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

A .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的 《 天朝田亩制度 》 具有革命性

B .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 《 资政新篇 》

C .丙同学: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D .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反封建的最高峰 .康有为说,他所要做的,并不是采用西方新文化,倒是实现孔丘的教义;他并不排拒外来文化,倒是能欣赏它们的价值。不过,他的赞赏,只以合乎据说是孔丘的一世教义为限。这说明康有为

A .试图从西方文化中寻求变法的合理性因素

B .以中国固有文化的眼光去品评西方文化

C .主张弘扬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D.认为西方新文化和儒学具有完全一致性 .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之间的比例,1960 年是 21.8:26.1:52.1;1962年是33.3:30.3:36.3。这种比例关系的变化反映出

A .工业化建设出现严重倒退

B .国民经济调整政策成效显著

C .“大跃进”的巨大发展效应

D .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得到彻底纠正 .继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诞生之后,2010 年 7 月欧盟“外交署”破茧而生,犹如干涸河床上萌生一片新绿,向外界发出了一个“积极信号”:欧洲一体化依然在踏棘前行。这说明 A .欧洲一体化已经实现

B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逆转 C .欧洲各国的矛盾消失

D .经济区域化的潮流不可逆转 23 .利玛窦在 《 中国札记 》 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 „ „ 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 „ 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 .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 .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 .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数学逆向思维模式应用方案 篇7

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一方面, 与学生做题时的精神集中度和吸收消化能力有关;另一方面, 学生所做的训练题也对学习效率有影响.

有的学生热衷于基础题训练, 经常重复做类型相同的题目, 这样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培养对难题的解答能力;有的学生平时专攻难题, 但是缺乏了必要的基础练习, 使他们在考试中在简单的题目上失分, 或者课后耗费大量时间解一道大题却解不出, 浪费时间和精力, 对应试无益;也有的学生做数学练习题时没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这样很难起到练习的效果.

中学数学学习并不是靠“题海战术”. 诚然, 大量地做题确实对提高成绩有一定帮助, 但是中学学习与应试不仅是数学一科, 每一科所分配的合理学习时间有限, 所以, 提高效率是关键.

练习题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课后导师”的作用, 能引导学生查缺补漏, 给学生启迪. 那么, 针对学生的不良做题习惯, 可以通过转换练习题的设置方式, 以客观的改变弥补学生主观意识的不足.

二、尝试提出一种利于学生改善做题效率的逆向思维题 目设置

提高做题效率的方法有多种, 在此提出一种建议, 在设置训练题的时候, 可以增加这种形式:一道难题在前, 一道简单题随后. 需要说明的是, 这两题应该是同类型的题. 这样的设置, 有别于“先易后难”的惯性思考, 利用了逆向思维模式.

首先做难题的时候要限定时间, 时间因题而异. 如果不限制时间, 会影响学习效率. 规定时间一到, 不管作出难题与否, 就要进入做简单题的环节.

就像练钢琴, 如果先对着一个难度高的谱子练习, 再去练习简单的谱子就更容易入手. 比起直接练简单谱效果更好, 这种模式正是利用了这样的心理暗示作用. 学生在做难题的时候, 先对这类型题目有较深入的思考, 做简单题就是重温这种思路, 或者说帮助理清难题的脉络. 不论在难题环节能否得到答案, 对做题者都有以下帮助: (1) 感受做难题的氛围. (2) 对此类型难题进行了思考, 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3) 养成好的做题习惯, 在有限时间里做不出则放弃 , 利于应试. (4) 有时间限定的提醒, 带来考试做题有时间规定的适度紧张感. (5) 提高解简单题目的速度. (6) 培养解难题的能力.

这样, 解难题和解简单题的过程相辅相成, 把解难题和解简单题这两种行为放在一起, 使练习更全面, 益处更高. 这样做题目, 能让学生主观意识到难题和简单题不是孤立的两部分, 从而使他们改正文章开头提及的几类做题的不好习惯. 还有, 数学学习很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 适量地接触难题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重要过程. 为什么说做难题时时间到了做不出也没关系? 因为在限定的时间里做题者思考了, 有了自己的想法, 而对于数学学习而言拥有自己的想法尤为重要.

三、对这种题目设置方案的合理利用

但是, 这样的练习模式要限量, 还是要以资料书上的系统练习为主. “一难一易”的模式是一种辅助方式, 因为它里面有难题, 考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 不提倡多做, 以防起反效果. 这个模式适合帮助学生提高做难题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达到巩固基础和提高解基础题速度的目的. 这样一个难易共存的设置, 也可以说是模拟了一次“小型考试”, 但是针对性更高. 需要指明的是, 在做这类练习的时候, 尽量找一段时间一次性完成, 不要中断. 因为这个设置里难易题是一个整体, 这个过程思路是连贯的, 对难易题的思考是相互紧密联系的.

四、设置方案拓展

在这种方案的基础上, 也可以有“一难多易”的模式, 视难题难度而定. 如果难题难度较低, 就采用“一难一易”;如果难题难度较大, 就采用“一难多易”, 因为一道较难较灵活的大题, 其中包含多个数学知识点, 所以“易”的部分可以涉及这些方面的知识点, 进一步提高效率. 首先, 易题部分相当于把难题部分分解, 帮助学生看清难题所涉及的考点, 也利于学生把难题分步击破. 其次, 做难题时学生会从多方面思考, 回忆与之相关的知识点, 思维也处于活跃的状态, 那么, 当他们再去做简单题的时候速度会比直接练简单题更快, 一来节约了练习时间, 二来提高学生在考试中做基础题的速度, 一举两得. 相反, 不提倡“多难一易”和“多难多易”. 因为在这个练习模式中, 如果难题多的话, 一方面学生精力不允许, 另一方面还是时间问题, 最后可能得不偿失.

“先难后易 ”的方式与系 统练习的“先小 题后大题”并不冲突, 因为本文所提议的模式把大题和小题有机结合, 这种练习利于培养应试心理和感觉, 同时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先小题后大题”的目的也在于此, 只是本文提出的方案更具针对性, 是辅助形式.

五、总结

让人尖叫的思维模式 篇8

【启发】抓住人性的弱点,无事不成。

两马各拉一货车。一马走得快,一马慢吞吞。于是主人把后面的货全搬到前面。后面的马笑了:“切!越努力越遭折磨!”谁知主人后来想:既然一匹马就能拉车,干嘛养两匹?最后懒马被宰掉吃了。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懒马效应。

【启发】如果让你的老板觉得你已经可有可无,那你已经站在即将离去的边缘。

夜市有两个面线摊位。摊位相邻、座位相同。一年后,甲赚钱买了房子,乙仍无力购屋。为何?原来,乙摊位生意虽好,但刚煮的面线很烫,顾客要15分钟吃一碗。而甲摊位,把煮好的面线在冰水里泡30秒再端给顾客,温度刚好。

【启发】为客户节省时间,钱才能进来快些。

有人问农夫:“种了麦子了吗?”农夫:“没,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人又问:“那你种棉花没?”农夫:“没,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那人再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启发】一个不愿付出、不愿冒风险的人,一事无成对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一只乌鸦在飞行的途中碰到回家的鸽子。鸽子问:你要飞到哪?乌鸦说:其实我不想走,但大家都嫌我的叫声不好,所以我想离开。鸽子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声音,飞到哪都不会受欢迎的。

【启发】如果你希望一切,都能变得更加美好,就从改变自己开始。

曼德拉曾被关压27年,受尽虐待。他就任总统时,邀请了三名曾虐待过他的看守到场。当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时,在场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

【启发】原谅他人,其实是升华自己。

一个小镇中,一位商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来了,开了一个餐厅,第三个开了一个超市,这片很快就繁华了。另一个小镇,一位商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来了,开了第二个加油站,第三个、第四个恶性竞争大家都没得玩。

【启发】一味走别人的路,必将堵死自己的路。

一户人家有三个儿子,他们从小生活在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当中,他们的妈妈经常遍体鳞伤。老大想:妈妈太可怜了!我以后要对老婆好点。老二想:结婚太没有意思,我长大了一定不结婚!老三想:原来,老公是可以这样打老婆的啊!

【启发】即使环境相同,思维方式不同也会影响人生的不同。

野猪和马一起吃草,野猪时常使坏,不是践踏青草,就是把水搅浑。马十分恼怒,一心想要报复,便去请猎人帮忙。猎人说除非马套上辔头让他骑。马报复心切,答应了猎人的要求。猎人骑上马打败了野猪,随后又把马牵回去,拴在马槽边,马失去了原先的自由。

【启发】你不能容忍他人, 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幸。

人骑自行车,两脚使劲踩1小时只能跑10公里左右;人开汽车,一脚轻踏油门1小时能跑100公里;人坐高铁,闭上眼睛1小时也能跑300公里;人乘飞机,吃着美味1小时能跑1000公里。

上一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积累下一篇:拉链生产设备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