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创意培养

2024-05-24

思维创意培养(精选12篇)

思维创意培养 篇1

一、什么是动画创意思维

“动画思维是运用动画的基础概念去进行动画设计和理解人类行为的思维活动, 动画思维是典型的设计思维。学习动画设计是培养动画思维的有效途径, 而动画思维的培养不能孤立进行, 不是依靠另开专门课程讲授的, 而是在学习和应用动画技术的过程中培养的。这种动画思维的培养是从不自觉到自觉地的过程中展开的。”“动画创意思维即在对动画特性深入理解之上, 结合动画语言的特点进行创意思维, 使创意围绕夸张性、创造性、趣味性展开, 能够充分体现动画与其他影视语言的不同。”

二、动画创意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中国作为动漫的消费大国, 距动漫强国还有非常大的距离,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好故事, 没有好的角色设定, 没有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在原创设计上缺少自主品牌, 动漫原创人才欠缺, 具有自己民族感召力的动画作品少之又少, 动漫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不管在创意上、技术上、品牌形象上, 还是在市场营销和推广上, 与欧美、日韩这些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所以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不要被现在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态势所陶醉, 我们应该在快速发展过程当中看到我们的问题, 看到我们发展当中的困难”, 即动漫创意人才的欠缺, 年轻的动画从业者在很大程度上缺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动画创意思维能力不强。

面对动画创意人才的欠缺、整个人才的培养出现既过剩又不足的这一事实, 我们在动漫教学上不能一味的跟在别人的背后, 而是要进行创新, 加大动画设计课程的力度, 积极培养创新人才, 这才符合中国动漫教育现状。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 进行动画创意人才的培养, 动画设计课程的开设、动画思维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这是改善国内动漫产业现状的有力措施。在动画教学上, 我们要改变盲目跟从, 没有定位与规划的错误观念, 在大部分院校疯狂追求技术与制作, 造成制作人才剩余, 创意人才又远远不够的这一背景下, 动画特色教育成为必然, 动画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

动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动手动脑的学习和实践过程, 纸上谈兵不行, 亲力亲为才行。在动画设计教学中注意培养动画思维、设计思维, 有效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在动画设计课程上非常重要。在大数量的创意信息中寻找创意资源, 对“灵感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我创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创造意识, 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抓住自己的感觉, 融入自己的理解, 表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创作和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 有目的的开拓学生的创意思维和个性思维, 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开展各种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来增强学生的动画创意思维能力。

三、动画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举措

1、集群研究, 创建创意思维作品档案库

培养学生从前人的作品中吸取营养, 将动画师们的个别经验、独特经验、进行集群、整合、系统研究, 建立自己的动画设计资源库。并针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临摹、总结, 将感性认识转换成理性思考, 再将其上升至较高的理论水平, 运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建立他人作品档案库, 有利于自己的有效学习, 同时建立个人作品档案库, 从而有利于自我分析总结与评价。并能够把握住培养动画思维能力的大方向, 借助动画设计的知识载体, 学习和掌握经典作品的设计过程和基本思路, 建立经营意识,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2、交流、讨论、共享中认识动画创意思维

鼓励学生从与别人的交流中总结经验, 取长补短, 得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学之间可以建立讨论小组, 针对一些老师推荐的或自己感兴趣的有参考价值的动画作品进行讨论, 掌握其设计语言的应用, 从而提高自己的创作手法与设计技巧、积累经验、交流, 讨论并共享、积极向“能人”请教, 在交流讨论中总结创意思维的理论依据。

3、自我评价与自我塑造中提高动画创意思维技能

善于理性的、正确的分析自己及自己的作品, 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 发挥自己的个人优势。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项目设计。同时要善于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动画设计作品、创意、进行反思、评价、总结和表述, 培养自己的创意思维技能。

4、在作品教学中培养动画创意思维意识

设计要会听、会看、会思考, 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会练, 善于掌握主动权就是要充分认识动手做, 是化难为易、进行设计的金钥匙。在动手过程中找到感觉, 找到自信, 建立成就感。实践出真知, 实践长能力, 实践来兴趣, 在动画设计教学中贯穿练中学思路与方法, 从而在动手动脑做的过程中掌握规律、学会设计, 将抽象思维得到形式化表现, 在练中增添自信。从而在掌握动画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的同时、与抽象化、形式化、枚举、搜索、启发推理等进行架构。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 学会选择、筛选、宏观认识的能力, 不把时间浪费在细枝末节上, 将动画创意思维的意识始终贯穿于整个动画设计过程中。

5、重视本民族文化与动画创意的结合

现代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 网络、多媒体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西方文化的渗透导致了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对本土文化的轻视, 并在当代艺术潮流中逐步被边缘化。面对这一现状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民族文化对发展本民族动画的重要性, 从而做到在传承技艺的同时更要传承精神, 民族的文化情怀。只有这样, 民族文化才能得到有效推广与传播, 中国民族动画才会有希望, 动画创意思维能力培养才具有意义。

总之, 只有建立在对动画与动画思维的深刻理解之上, 充分调动起动画设计人才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 并合理利用民族文化进行动画创意, 我们的创意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中国动画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盛维娜.论动画设计课程的有效教学[J].数字媒体艺术研究, 2013 (1) :69-74.

[2]盛维娜.论动画创意思维[J].魅力中国, 2013 (6) :69-74.

[3]骆哲.中国当代动画教育反思[M].群文天地, 2011 (06) .

思维创意培养 篇2

儿童画是儿童生命的图像,它应是自由欢快、轻松自然的,它无拘无束,没有任何的包袱,它是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独白,是人类艺术的一种原始感觉。“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儿童画的天地如此宽广。

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有创造。”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阶段是丰富和发展思维想象能力最佳的年龄段。”人是根据形象思维活动的生物,儿童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在孩子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眼。他们的世界广大而自由:月亮上能荡秋千;动物可以开音乐会;恐龙从侏罗纪来到现代社会;连老爷爷脸上的皱纹都可以用熨斗熨得年轻……孩子们的天真、好奇、热情常常让大人感到难以理解、无所适从,跟成人受社会习俗制约的生存空间及受理智理念控制的思维空间相比,孩子们的世界广得叫人憧憬,美得让人流连。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创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教育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要尽快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发挥艺术教育在全面育人方面的重要功效、创造性地

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在绘画教学中提高儿童绘画的能力,并不是儿童绘画教育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绘画活动是儿童表现个人对周围事物认识和情感的活动,在这一时期不必一味的去计较孩子画出了什么,画得好不好,过多的干涉会使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受到限制,使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受到遏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的画。对他们的绘画多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儿童大胆地进行绘画,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儿童对绘画产生兴趣。结合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游戏的形式引导他们,从启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在教学中多以添画的形式出现,并以故事的形式引出绘画的主题,在引导儿童进行大胆想象的同时,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让儿童有更多一点的想象空间我尽量把握好示范的度,并用生动有趣地语言引导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我还注重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让他们多接触美的事物,用视觉语言感染他们。

儿童作画可不是乱涂鸦,他们的画“画中有话”,如把火红的太阳画成乐呵呵的太阳公公或长满辫子的小姑娘,把房子画在云朵和天空中……可见,在这些物象当中,饱含着他们天真纯洁而灵动的情感。试想一下,若把他们喜爱或厌恶的各种实物、形象作为“外力”,却可以对其绘画行为起到鼓励或制止的作用。譬如,孩子们都想生活在玩具的世界里,有着童话一样的房屋,讨厌过

多的作业负担等等,依据孩子情感倾向,有意识地经常使他们与这些物象交流,就可以进一步强化孩子对这些物象的情感和行为反应。他们就迫切希望通过画画的表现形式来直抒胸臆,即不断的激发儿童的情感和作画欲望。

许多孩子画画实际上喜欢照着临摹,觉得画得像了便是好的。作为美术教师,要帮学生有针对性的确定绘画主题,引导他们冲破一条强大的绘画意识的封锁线。教育学家魏书生说过: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成绩多么不好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脑子里缺乏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少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从儿童画教学的实践经验中可知,必须老师亲自带头,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在观察习惯形成后,应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空间结构的形体意识,在原始的热情上激发新的求知欲,引导儿童逐步走向感受物体的空间形态发展尝试的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心中迫切希望自己的画与客观物体的形象相吻合,即钻进了“像”与“不像”的牛角尖。待儿童的心理、视学感知能力达到一定程度,随着造型训练的深入,儿童的画面已经有了立体空间感。对透视等也有了朦胧的认识,线条也相应的稳定,理性思维在作画过程中明显体现出来。但他们仍处于眼高手低的心理矛盾状态中,常常表现在对画面中的某一线条反复的修改。此时,教师必须引导得法,启迪

和提高应重在顺应笔性,贵在陶冶稚趣。教师可限制孩子少用,甚至不用橡皮。使他们想画、敢画而不拘谨。正如日本研究幼儿美术活动专家坂光彦所说:儿童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儿童画成一张画,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也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他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

随着孩子生活阅历的增多,教师应不断地引导孩子拓宽自己的视野。通过接触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去了解生活中业已存在的更多更美好的事物,让孩子去捕捉更为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通过讲评优秀的儿童画作品或通过直接体验优秀作品的创造过程,成为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过程。

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他们天生都有表现才能和极强的表现欲,但随着数学中运算能力的增强,特别是形式运算能力的增强,他们眼中童话的、幻想的世界逐渐变为客观现实的世界,以绘画的形式表现这一客观世界则需要俱备太多的专业技能,他们是难以达到的。许多孩子由于缺乏这种专业能力的培养而难以表现画面,致使他们不再热情作画。所以,在这过程中,我们不能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不能一味地追求基本功。应对孩子在画面中表现出来的天真、稚拙、淳朴的东西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赞美,让他们在鼓励声中获得自信,在赞美声中发展和培养勇于创新的个性。

我们应顺应儿童对艺术的认识规律,不断地激发儿童的情感和创作欲望。同时把这些与发展创造力相结合起来,促使儿童学会

现代陶艺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培养 篇3

关键词: 创意思维 现代陶艺 教学改革 培养方案

创意思维是现代艺术设计、产品制作等学科必要的能力培养,其中图形创意是培养创意思维的重要课程,提供体系化的学习范式。现代陶艺的创作核心在于作品的个性化、时代性与社会性,只有具备创意思维,建立在对传统文化及流行文化的基础及其反思上进行创作,才能产生优秀的可以引起共鸣的作品。如何通过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创意思维是现代陶艺教学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创意思维在现代陶艺教学中的重要性

创造力是发散性思维的精神产物,创意思维是艺术家和设计师获得灵感,表达创意方案的精神驱动。现代陶艺创作强调作品的个性化色彩,个人的情感化表达,因此,无论是在创作还是在教学中,以新的思维、新的形式、新的元素等展现、阐释现代陶艺是至关重要的。当下是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人们的生活被各种创意所推动,艺术品的形式也在创作自己的时代。现代陶艺教学只有不断注入创新意识,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陶艺家或陶瓷艺术设计师。现代陶艺作为艺术品创作,是创作者创意思维的外显,是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和表述,是一种思想与客观存在的综合性创造行为。陶艺设计师亦是如此,只是参照的事物及其内在逻辑存在差异而已。我国现代陶艺正逐步融入国际社会,无论是从艺术创作高度,还是面向的市场,都更具有国际化思维。一旦面对市场,作品或产品必须具备与其他作品的差异化,振聋发聩的“中国化、传统化”说到底是差异化定位自己的民族艺术语言。

可见创意思维的培养对现代陶艺教学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既要注重艺术素质和理论素养的培养,又必须对学生的创意思维进行开发。

二、现代陶艺教学中的创意思维培养

1.目标定位清晰。对现代陶艺教学来说,其教学定位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与课堂教学方案三个方面,培养目标是其教学方案中的重要内容,是后续教学工作的规范和指引。在此基础上,现代陶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部分本科院校注重相关文化素养的培养,忽视创意思维课程对陶艺创作的重要性,因各种原因,开设后又删减,这就涉及目标定位的问题。地方本科院校的现代陶艺毕业生的就业定位是什么,从事的职位岗位是什么,教学目标定位应清晰地给出本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满足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要。

2.个性思维培养。现代陶艺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一般造型能力和表现技法,掌握陶瓷艺术创作和制作的流程,掌握一般设计制作的思维方法,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现代陶艺的创作手段多样,创作材料丰富,创作流程复杂,需要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和领会,并有意识地赋予个人的创新创意。这是艺术家创作的一个必然过程,有些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和领悟,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相关教师的引导,可以缩短这一过程,使学生从更多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具体到创作实践,个性化培养可以通过前期的草图设计,制作过程的探讨等潜移默化,在讨论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的思维表达,并适当引导。

3.培养结构系统。培养方案的制订首先以培养目标为基础,同一个专业可以进行差异化培养,可以培养走向企业单位的人才,也可以培养进入事业单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有所侧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结构设置。当下大多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是横向展开的,也就是说是面面俱到的,是成面延展的,缺乏立体化和纵深性。如现代陶艺的课程设置,有的院校把人机工程学砍掉了,把创意图形砍掉了,把立体构成砍掉了,把设计素描砍掉了,这就相当于把个人的手和脚都砍了,创造性何从谈起?这是一个系统化结构,如果是培养产业工人,那就以技术为主,有技术就够了,可以到工厂慢慢实践领会。如果是培养设计师,创意性思维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4.课堂教学与实践。通过课堂教学,丰富学生创意思维的知识积淀,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活动是真正能带动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挥的过程,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素养,两者相辅相成。现代陶艺教学的示范作用尤其重要,学生对本专业一无所知,教师的创作思维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意思维方向,因此,教师既要在相关技术教授过程中注重示范的意义,又要在创作环节多提供学习渠道,如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画展等,开设名家陶艺作品鉴赏课,邀请校外专家讲座等形式,丰富学生对现代陶艺的认知,从而丰富其创作思路,而不局限于教师的创作思路。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题设计,要求学生分组完成选题,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互动,在选题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知识面决定了大部分学生的知识面,教师的视野决定了大部分学生的视野,教师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更不用说教师的专业技能,因此,教师应多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多参加相关学科的能力培训,开阔自身的知识面和视野,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创意思维知识的积淀过程,促进学生创意思维开发。

三、结语

现代陶艺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始终是为作品的创作服务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创作的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下认识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树立多方位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其发现自身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创新思维的培养,既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多做课程设置和项目开发,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建立一个完整的培养体系,有针对性、目标明确地培养相关陶艺人才,准确定位可以使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清晰,着力点到位,可以集中精力培养出精英人才,而不是可以进入各种部分、各种行业的所谓通才。

参考文献:

[1]谢雪敏.浅谈陶艺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J].现代交际,2011(12).

[2]张操.关于普通高校陶艺教学的思考[J].时代漫游,2014(01).

思维创意培养 篇4

服装立体裁剪作为“软雕塑”, 不仅具有涉及自然、社会和思维等领域的广度, 也涉及“由技入道”、由抽象到具象的精神层面的深度。而在“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中, “思维”应该是设计的核心, 人的思维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下, 不断地变化、协调, 最终在服装上得到诠释。立体裁剪中直观地再现了服装构成各要素之间完美的比例分配, 相互从属、依存、平衡、对比的关系以及渐变、虚实、软硬、轻重、方向和交错等多种秩序形式。因此, 如何在立体裁剪设计中打破单一的思维定势, 开启创意性的思维, 从而使服装造型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

1 立体裁剪中的创意思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类社会处处是创意之地, 天天是创意之时, 人人是创意之人。”从理论上讲, 每个人都具有创意的潜能, 但是现实生活中,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作出创意设计的。正如美国教授Jane piirto所说:“可以的创意技术、策略、催化剂及激动力, 都不及天然的创造力来得有力。尽管如此, 如果我们的天性没有足够的创意能力, 但希望能更具创意性, 就必须从可以的思考及自觉来下工夫了。”这正好说明人类的创意潜能还必须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挖掘出来, 因此创新思维的训练对于从事创意设计的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Jane piirto同时也指出, 创意思维训练在许多学校都已经有明显的进展, 而且有许多课程可以运用, 他主张所有学生都应该有接受创造力训练的机会, 而老师们也能从创造力训练种获益。因此, 教师有必要在立体裁剪设计过程中运用一些具体的、实际的策略与技巧来训练学生, 以达到进行创意性思维的引导的目的。

2 几何衍生法的提出

2.1 以几何元素为视角

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立体的世界, 所感受到的一切真实的物象, 大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 小到动物植物、飞禽走兽等都呈现为丰富多彩的空间形体。任何一个物体, 如果从其“形”上来看都有其外表的面或者线条所组成的外表, 而所投影出来的图形无论是规则的或是不规则的, 都可以将其看做是几何形体。规则的具象图形如三角、方、圆等是几何学中的基本图形, 不规则的抽象形体也可根据其造型看做是上述三种基本几何形的变形或接近形态。因此, 在进行立体裁剪创意设计中, 从平面形态思维到立体造型的创造是思维中的一种巨大转变, 是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转化, 也就是说从平面转化到立体或是由立体再简化到平面都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它们之间运行不悖, 根据联想的源头进行一系列的变化, 从其中的任何一步进入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2.2 由几何元素产生的思维体系

现代信息科学的高速发展, 虽然使人们熟练掌握了知识规律和法则, 但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的创意思维。通过运用几何图形的创意法, 可以训练人的直觉和悟性, 发掘人们在设计多种形象思维新空间, 探讨新的创意思维方法。立体裁剪是通过形体来创造服装、而服装造就形体, 因此, 立体裁剪创意设计的综合造型和立体构成一样, 也是由圆形、三角形、方形三种最基本的形态组成。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从组合到分割或从分割到组合的过程。通过对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割拆解、变化拼接组合, 进行有步骤、有规律的自由联想创意, 形成千姿百态的服装造型。

图1表达出从几何元素入手所产生的一系列的思路, 这种思路对于任何一种形状的几何形, 无论平面还是立体都适用。因为各种几何形之间存在着转换关系, 所以以哪种几何形为元素入手都可以按照图中的思路进行思维的开发。根据几何形状不断地变化, 可以将立体裁剪设计中常用的仿生、折纸、面料改造等手法融入其中, 使立体裁剪创意设计复杂变简单、具象变抽象、立体变平面、平面再转化为立体。这些方法在几何衍生法的发散下都可以相互穿插, 灵活运用。并且此表主要针对造型上进行创意思维的开发, 并未过多地涉及到面料的颜色、图案和肌理等要素, 当然这些要素对服装的整体造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 对于每一个细小的改变, 如果都把这几个要素再考虑进去加以设计的话, 那出来的创意思维应该说是巨大和惊人的, 而且最终我们也将达到“设计无法”的高级境界。

3 平面向立体转化的思维实现

根据抽象的平面图形视觉游戏形式, 可以创造一些假定的、虚拟的、多变的、动态的和自由的形态联想几何图形, 并结合立体裁剪设计手法进行假设和联想, 即将几何形进行分解, 通过重构抽象几何形, 使设计的创意空间无限伸展。用平面几何形的解构与相互组合等方式, 可以将平面几何图形经过一系列手法进行变化与演绎, 表达出或柔软、或硬朗、或简洁、或复杂的立裁设计。

3.1 平面向半立体的转化

半立体式是介于平面与立体之间的造型, 是从平面走向立体的最初阶段。它在一个相对平面的背景上进行立体化的转变, 是只有一个面的立体造型, 这种变化方法跟立体构成中的面材构成有较大的相似性。平面转化到半立体形态是两个空间两种概念的转变, 它们的转化是很微妙的。当将一张纸随意地揉皱就会产生立体的肌理形态和光影效果, 但这种半立体效果是不明显的, 若进一步处理, 可以将纸以不同方式折叠后产生出各种的形态。半立体呈现出浮雕的感觉, 造型有深沟、低洼的空间影响特点, 但不通透。利用凹凸起伏的空间变化, 表现空间的层次, 具有半立体的视觉效果。平面的纸张进行折叠, 把其中的一部分折到里面, 折叠后保留一定的角度, 造成一个深度空间, 形成半立体的状态。折叠的方式有很多种, 可以单折、重复折、反复折或多方折, 折线的轨迹有直线、折线、曲线和不规则线段等等。

3.2 不规则形态

由上述规则的基本形递推出来的几何形体都是较为规则的, 这是初步解释空间三个维度形体的概念。这些几何形虽然能产生一定的联想空间, 但仅仅是一些很规则的几何形, 而设计者需要的是与立体裁剪设计相关的, 能引发服装灵感的抽象几何形。因此, 在此基础之上, 可以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变化, 如变形、破坏、组合等。通过对几何图形的解构, 即分解原有的具体的几何图形, 重新生成的抽象元素以自由移动, 正侧、平斜、倒顺的拼接、相切、相叠、相离等方式进行动态重组, 并融入一些简单的知识。经过组合后的平面图形, 已不是最初简单的正方形或三角形, 而是一种复杂不定的几何形。再对这些新的几何图形进行与服装专业相关的自由空间的联想, 便可获得引发服装创意灵感的抽象立体几何图形。正是这种复杂交叉的网状结构为我们的创意思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由任意一种几何形所展开的联想都能够开启我们思维的宝库。

4 应用设计分析

如下举例的系列作品以几何基本型中的三角形作为立体裁剪创意设计的出发点, 在此基础上运用上述的几何创意思路体系, 经过对元素的变化、排列、组合、分散和重组等手法的处理, 继而表现出不同服装的造型与风格, 如图2。按照上述几何形的思路体系, 选取的三角形的元素能做的创意设计有很多, 几乎每次小的形状上的改变到服装上都能够启发很多新的灵感, 但在实际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并不是每种创意思维的方法都能够出来好的设计作品。这也证明好的创意与最终的结构并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有些创意思维的方法也许并不适合作品的表现, 因此要经过一个选择筛选乃至改变的过程。图2为几何衍生法的立体裁剪系列设计作品。

作品一:以平面三角形为基本元素, 从服装大的廓形上进行三角形的分割, 也就是通过三角形的平面排列的方式来达到造型的审美。但是此处并非指的是完全意义上的“平面”, 由于人体三维空间的存在, 需要根据人体的特点将三角形元素进行角度上的变化, 通过这些角度的变化来达到包裹人体的效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也可以理解为对某一固定款式进行三角几何形的分割设计, 而在实际的分割设计当中, 有的是标准的三角形, 有的则是根据形式美的法则或者款式造型的变化而进行的调整。

作品二:当平面的图形发生扭曲或者转角度的时候, 也是从平面转为立体的一种思路。按照这种思路, 可将三角形的两条边通过力的作用使其发生形的改变, 然后将这些改变后的形状再作空间上的排列。作品通过中心聚集的排列方式, 通过排列呈现出圆形花朵的图案。下摆处将单个的元素通过大小的改变及方向的调整, 最终根据整体造型的协调确定了最终造型。

作品三:由三个三角形的面经过特定角度的组合就是平时所常见的三棱锥形状。成形过程可以先用纸张模仿, 当一面凸起的时候另外一面必然是凹进的。这个可以当做是基本的创意元素进行设计, 也可以再在其基础上进行变化以寻求更好的设计点。例如根据上述几何元素的思路体系, 对三棱锥按照等距同心的原则对其进行凹凸的屈折处理, 曲折的宽度与屈折的次数是可以由设计者根据造型需要来决定的。利用凹凸达到的立体效果, 可以根据廓形的需要进行相应的立裁设计。

作品四:还是由基本的平面三角形入手, 但是将其与另外一个几何形圆相结合, 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外轮廓进行最大圆的相交。因为单一的元素形态较小, 不适于做整体的造型设计, 可以将三角形的边缘作为缝合线使其两两缝合到一起, 重叠的部分通过熨烫使其发生轻微的扭曲, 从而达到花瓣自然微张的仿生效果。因为此造型完全是由小的单元聚集而成, 所以有很强的调控性。因此在实际的立裁设计过程中, 要根据人体曲率的变化或造型设计适当地调整元素结合的角度, 从而为最终的造型服务。

5 结语

如上的“几何衍生法”是在以日常熟悉的一些简单形体为基本, 展开思维联想, 引导设计者拓展无限的创意空间。几何元素可以跟任意一种设计手法或者理念结合而产生作品, 从而体现不同设计者的理念及风格。同时实际的立裁操作手法也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将设计理念与实现手法巧妙地融为一体, 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才能设计出耳目一新的创意作品。

摘要:立体裁剪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实现过程。因此如何运用合理的方法、恰当地传递程序和思维联想的规律来调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向, 创造出具有新生命活力的设计作品, 是本研究的目的。现以几何元素为视角, 提出“几何衍生法”, 通过不同形态几何体或者面的变化对学生的设计思维进行引导发散, 从而推动立体裁剪设计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创意,立裁,几何,思维,课改

参考文献

[1]吴翔.设计形态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

[2]郎昆, 周婷.立体构成[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缪根生.立体构成[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8.

[4]张晓黎.从设计到设计—服装设计实践教学篇[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6.

逆向思维的逆向创意法 篇5

逆向创意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时可以从材料、结构、功能、性状以及因果关系等方面入手,运用逆向创造的方法主动地寻找问题或解决问题。

例如,传统的汽车都使用金属材料制造的,能否用非金属材料制造?于是有人发明了全塑汽车,这是从材料方面考虑的;传统的电烙铁的电热丝都是放在烙铁心的外面的,称外热式电烙铁,能否把电热丝安放在烙铁心的里面呢?于是有人发明了内热式电烙铁,这是从结构方面考虑的;电流的功能之一是可以使通电导体变热,能否让通电的导体变冷呢?于是有人发明了半导体温差制冷器,并可制成家用或医用冰箱,这是从功能方面考虑的;一般的工程爆破(如拆毁破旧建筑物)都采用炸药爆破,其特点是速度快。如果从逆向思维考虑,就可能会想到,慢速爆破是否可行呢?于是有人发明了一种称作CRAS的爆破水泥,将其封入钻孔,因水化作用引起的缓慢的体积膨胀,可在16-30小时内将被爆破物破碎,且具有无噪声、无灰尘、无震动等优点,这是从性状上的考虑。

当然,逆向思维法并非仅适用于科技创造,在其他许多领域,包括日常生活中的难题的结局额,逆向思维法也常常会出其不意地大显神通。例如,机关中的干部为什么只能上不能下,企业中的职工为什么只能进不能出?固定的小时工作制为什么不能改成弹性工作制?为什么用户非得去商店购物而商店不能将商品送至家中?

逆向创意法是一种与原有事物、思路唱反调的思维工具,其优点在于一般人掌握这种技法并不困难。当然,这种反其道而行的思维方法,其结果不一定总是可行的,但至少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解脱思维过程中的困境。

当我们按照常规思维去解决问题而没有成效时,不妨用逆向创造法试一试,说不定在某些情况下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为了制服盐碱地,将其改造成可以耕种的粮田,传统的做法是挖沟排水,让土地变干。但效果一直不佳。后来有人从逆向思维的方法考虑,干脆反其道而行之,便排水为蓄水,并在大面积盐碱地上建成许多蓄水池用来养鱼养虾,不仅年年有水产品出售,而且,由于鱼虾的粪便及腐殖质的作用,几年后,池塘底就沉积了一层可耕种的良性土壤。

逆向思考法由于逆常规、反传统,使它具有与一般思维不同的特点:

(1)突破性。逆向创意法的成果往往是冲破传统观念和常规的产物,常带有质变或部分质变的性质,因而往往能取得突破性的成就。

(2)新奇性。由于思维的逆向性,改革的幅度较大,因而必然是新奇的、新颖的。例如,电风扇一般都用于夏天,其功能是使人“凉快”。有家电扇厂却来个颠倒,使它同时也能发热风,使人冬天时也能“取暖”,这样就使原来只能“取凉”的电扇,兼能“取暖”,成了“冷暖两用电扇”,使原来的电扇起了部分质变,冬夏两季都能用,与传统的电扇相比无疑是个创新、是新颖的,所以受到了顾客的青睐。

思维创意培养 篇6

对于创意思维的探讨,离不开对当代素描本质的认识。素描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以最质朴的形式反映着人类的心灵轨迹,不论是中世纪的静穆、凝滞还是文艺复兴的人性复苏或现当代主观写意性,其造型元素都是以面为主,点线为辅,追求体积、空间、质感、量感的塑造,追求画面的美感呈现。而当代素描在此基础上,融入了全新的时代因素,更注重追求个性和形式感,传统的写实被求新、求变的“有意味”形式感所取代。表现主义绘画以强烈的主观色彩、变化扭曲的外形来表达艺术家的喜努哀乐,打破了传统写实绘画对形的束缚,更多的张扬了艺术家的个性,对写实传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而野兽派的马蒂斯则直接的告诉女模特“我创造的不是女人,而是画” [1],将人物融入装饰性的绘画中,人物如同室内器具一样成为画面一部分,而不是主题,绘画上更为强调装饰性;毕加索的牛以高度简洁的线条,抽取出对象的结构精髓和本质,对于非本质性、细节性结构进行了大胆的舍弃,为后继者提供无限的创意源泉!康定斯基的热抽象让人从点、线、面的构成中感受到精神的力度,点线面的组合仿佛演奏着一曲优美的乐章。……可见整个现代艺术史就是一部创意史,其万花筒般的流派闪耀着创意的光辉。对于现代设计以及现代素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创意理所当然的成为现代艺术的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无论是设计或纯绘画素描均不例外。

广告学作为一门对创意要求极强的学科,其素描教学理应融入更多激发学生创新的因素,而遗憾的是,当今中国由于长期受苏联的契斯佳科夫教学模式的影响,至今对于素描教学还囿于传统写实的圈子,强调对物体的真实描摹,思维上是人跟着对象转,而不是通过操纵对象来表达个体的思想,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主观思维的不作为,被动的跟随对象的客观外形,醉心于表面的摹仿、技法的提高,成为对象的照相机,和现代创意设计严重的脱节。

除认识素描教学现状外,还要进一步明了它的功能。作为设计的基础课,它应同时具备服务设计的实用性,它的实用性的表层显现为具体造型能力的培养,使产品能以直观效果图的形式呈现给客户,它的深层实用性应该表现为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打破长期以来的应试的思维定势而进入到创新中来,摆脱传统的客观写实从而进入更为主观的个体创意,使创意的意维成为一种本能。

目前,对于广告素描教学大多重在基本造型能力训练,众多学校以结构素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以期和传统写实拉开距离,但学生的创意性、主动性引导的不够,导致这些教学成为另外一种纯写实性素描。以下将从准备、孕育、明朗和验证四个阶段来对创意思维的培养进行阐述。

1.准备阶段:注意理论的引导,为素描课定下崭新的基调。素描课在我国长期被定为纯技法性的课,而包豪斯基础课的最大特点却是理论教育,“通过理论教育,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为进一步的艺术设计奠定基础。”[2]无论是伊顿、克利,还是康定斯基,他们的基础课程都建立在严格的理论体系基础之上。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了解素描的演变历史,了解现代艺术不同于传统的新面貌,理解当代创意素描学习的必然性。

通过对现当代经典素描作品的研习,分析传统造型要素在现当代艺术中的状况。传统的造型追求物体的写实性,注重对物体真实的体积感、空间感、节奏感、质感、形态特征等的综合塑造,最终形成写实的形象,而现代主义则是很大程度上对这些要素进行主观的解构或重组: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在对形体特征高度概括的基础上,对传统的体积感、空间感进行了大胆的解构、提炼,从而形成全新的视觉效果。马蒂斯的作品非常明显的平面化、装饰化特征,传统的空间感、立体感、形体的自然真实感在这里被消解,转而更为注重色块、形体之间的整体效果。从表现主义作品来看,传统的形的准确性、色彩的和谐观点、自然的空间塑造等让位于主观思想的表达,而抽象表现主义作品的节奏感是其灵魂,而体积、质感、量感等写实要素被几乎忽略。现当代经典素描作品为我们学习素描提供最佳的理念和范本,通过对其研究,推动学生树立求新、求异的意识,从而为素描课定下不同于应试教学的基调,这应该是创新意识形成的第一步。

进一步的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以往,艺术家跟随与自然形象塑造出写实的作品。而现当代人对自然形象的态度转变是明显的,不再是以往的跟随者的地位,转而通过扭曲、操纵自然来表达自我,人成了自然的主导。传统素描教学以客观摹拟自然为已任,人处于被动摹仿的地位,而当代广告创意性素描强调的是主观、积极的面对自然,以自然形象来表达自我。教师应有意识的鼓励学生进行形体的变形,而不是一味强调形体的准确。

2.孕育阶段:创造性的活动并非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一定的造型基础上的,广告学的学生很多学生入校时都没有美术基础,这样,在非常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应拟定详实可行的学习步骤,抓住素描最为本质的东西对学生进行教学。结构性素描教学相对来说是一个好的教学法,首先,强化学生对体的认识,无论多复杂的物象,都可简化为简单几何形体的组合,这一点在立体主义初期的作品中表露无疑,通过运用简单几何形体对简体物体、复杂物体、组合物体等的概括分析,形成结构性素描,摒弃色调等非本质的东西,让简单几何形体成为学生分析、塑造复杂形体的利器。其次,在体的认识的基础上,结合面的分析,以面造型是西方绘画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对于面的分析,应从整体到局部,以结构线来区分大的面的起伏转折变化,这同时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先抽取大的转折面的结构线,以塑造出对象的整体的造型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成而形成虚实、浓淡、疏密的变化。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巩固根本,强化基础,结合准备阶段的成果,进行创意思维的潜意识思考。这是解决问题的酝酿阶段。

3.明朗阶段:经过较为扎实的前期准备,学生造型基础和创新的意识也初步的形成,在教学中,应结合设计的特点,重在“有意味”形式感的推敲与塑造。借鉴现代主义流派相应的表达方法,对形象的明暗、结构、肌理、质感、空间等外在因素进行解构或重构。明暗调子的塑造,不一定要跟随传统三大面五大调子亦步亦趋,可以进行简化和概括,在现代艺术中对于明暗的概括或舍弃可以说司空见惯。在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中,画面的色调被简化成了亮灰暗三种灰度,大面积的暗灰和小面积白描的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加了画面控诉的力度。结构是物体形态的简洁呈现。结构线处在物体的面与面转折的地方,线与线之间呈现的虚拟的面,让人感受到对象体积、空间感的存在,传统教学中结构线和调子严格的融合在一起,成而形成虚拟的体积感。而设计素描中,塑造的余地更广,单纯的结构线即可产生非常丰富的变化,其疏密、浓淡变化往往引导着人们视线,密的地方让人感受到细节的存在,空间距离上有拉近的感觉,恰当的安排能使密疏、浓淡不同的结构线形成良好互动,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这点在贾克梅蒂的作品中常见。空间是素描重要的塑造对象,在空间中规定了物体相互之间的关系,传统绘画的空间是焦点透视空间,观察对象的视点是单一、固定的,而立体主义绘画的视点却是多角度的合成,这更接近于人对日常事物的真实的多角度的观察,在艺术形式上令人耳目一新,而当代的绘画空间在形式上体现为二维、三维或者是两者的混合空间。通过对传统素描的解构、重构,可以激活创意思维,丰富形式感的内涵,使传统的素描观念进行深刻的改观。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创意性的思维。

4.验证阶段:现代艺术追求有意味的形式,反传统,提倡个性,求新、求异。有意味的形式必然是触动人心的,唤起人们丰富联想的,能激起观众产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前面大量作业、以及相关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相应的主题训练,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分析、塑造事物,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创意性思维在创作中的巨大能量。教师通过学生最终的作业验证教学情况,从而进行相应总结,明确得失,以使教学方式更为合理、有效。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因人而异,循序善导,让学生在最后的作业期间出现更大的突破。

由于课堂学时非常有限,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要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来,做到生活化、常态化。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应的有趣作业不时激活学生创意思想,在生活中塑造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意思维教学显然是在追求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如果转变得法,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巨大惯性,从而形成极大的能量,将使循规蹈矩的传统素描教学方式产生极大的改观,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意性思维的形成,更好的服务于广告学的专业教学。

注释

[1](法)马蒂斯.画家笔记[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P126

思维创意培养 篇7

美术课与语文、数学等文化课不同, 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与操作性。小学生是十分喜欢美术的。小学美术教学要走出“依葫芦画瓢”的误区, 教师要把培养小学生的创意思维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具体而言,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意思维。

一、情境铺垫——触发创意想象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他们产生学习兴趣的主动力。现在, 很多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存在“照搬”教材内容的现象。由于现行的小学美术教材在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时是静态化的, 并不能够很好地激发起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教学内容是小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重要载体, 教师要善于通过情境铺垫的形式把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这样, 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而且能够触发他们的创意想象。

例如, 在一节折纸课上, 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动画情境:在美丽的深海里, 要举行晚会了, 一群穿着各式各样花衣的鱼儿们在游来游去, 并唱着动听的歌。然后我提问:“小朋友们, 大海里的鱼儿美丽不美丽?”当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简单的回答以后, 我再一次给学生出示了一条没有穿花衣的小扁鱼, 这样对学生引导:“小朋友们, 小扁鱼没有新衣服来参加晚会是多么不高兴呀, 我们大家来帮帮它好不好?”然后, 组织学生给这条小扁鱼折一件漂亮的花衣, 这样, 就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参与到折花衣的过程中去。

二、巧设提问, 引导创意观察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培养小学生的美术观察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美术观察应该是具有一定的创意性的, 缺乏创意的观察不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美术素养。课堂上,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提问是十分重要的, 在设计提问的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通过开放性问题和对比性问题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意观察能力。

1. 设计开放性问题, 引导创意观察

现在, 很多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所设计的问题由于过于封闭, 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美术观察。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问题, 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对观察对象进行创意观察。

例如, 我在给学生教学《玩沙去》这一节美术课时, 我利用实物投影给学生展示了用沙子堆成的各种造型, 然后提问:“小朋友们, 这些物体都是由沙子堆成的。你们觉得它们像什么呢?”有的学生说:“这些物体里面有的像房子。”有的学生说:“还有的很像天上的云朵。”有的学生说:“好像是森林里笔直的大树。”……然后, 我让学生也利用沙子来进行堆一堆。在堆沙的过程中, 很多学生都通过自己的想象堆出了各种各样的形状。

2. 设计对比性问题, 引导创意观察

有对比才有发现, 小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就能够发现观察对象的细节。因此,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对比性强的问题, 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观察。

例如, 在教学《折纸动物》这一美术活动课时, 我首先让学生欣赏我自己课前折的两只小鸟, 然后提问:“老师折的两只小鸟在形状和颜色上有怎么不同, 你比较喜欢哪一只?”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 学生不再是没有头绪地去观察我折的两只小鸟, 而是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两只小鸟形状和色彩的细节上。

以上案例中, 由于设计了对比性的问题, 因此有效地引导小学生进行了对比性的创意观察, 引导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形状和颜色两个方面进行利用纸来折小动物的操作活动。

三、依托游戏, 引导创意表达

游戏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活动形式, 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往往与游戏是分不开的。在游戏的过程中, 小学生的创意思维特别活跃, 因此,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美术游戏活动, 以此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创意表达。教学中, 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游戏形式。

1. 美术“开火车”游戏

所谓美术“开火车”游戏就是指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 在原有的图像基础上大胆想象, 进行添画, 每人添加一笔, 一个接着一个往下传, 并邀请同学说出自己的绘画意图。通过美术“开火车”游戏能够有效地调动小学生的创意表达, 激发他们的美术创作热情。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 小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2. 美术“左右合作”游戏

所谓美术“左右合作”游戏就是指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游戏活动。这类游戏通常是左右手同时作画或交替作画, 或勾线, 或设色, 这样完成的艺术作品通常比较具有特点, 在构图上以及色彩和线条的使用上看上去都较为直接、笨拙, 同时也很大胆, 往往具有较浓的趣味性和装饰性, 而且学生在其中也找到了不少的乐趣, 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右脑半球开发。

以上列举的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形式, 其他的游戏形式还有很多, 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灵活选择, 合理运用。

结语

总之,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培养小学生的创意思维是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通过情境铺垫、巧设提问、依托游戏来触发小学生的创意想象, 引导小学进行有效的创意观察和创意表达, 从而让美术课堂更高效。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培养小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意思维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意思维

参考文献

[1]谭文倩.折曲一枝入画--小学美术课中的音乐的运用[J].魅力中国, 2010 (04) .

思维创意培养 篇8

一、高中美术模块教学及其在培养创造性上的作用

(一)高中美术模块教学含义

模块属于美术课程在学习科目、领域下的一个层次,各模块相互独立,同时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在新美术课程结构中,会分别将清晰的教学目标设置于每个模块中,各模块属于关于某特定内容的完整学习单元;各模块会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提出明确的建议和要求。在高中美术模块教学中,会重点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的培养。

(二)高中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作用

1. 观察力。

只有具有良好的观察力,才可以进行有效的创造,关于观察力,首先,学生应当可通过观察本有的事物,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原理;其次,学生应当能够在平时的事物和生活中发现问题。

2. 联系能力。

若想顺利找出解决措施,学生需要展开联想,能够将两个或多个看似不具关联的事物相互联系起来,这样才便于进行下一步的发明和创造。

3. 想象力。

创造的广度和深度由想象力所决定,比起上文提到的2种能力,想象力着眼于从“无”到“有”的过程,即规划新事物,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想象能力,才能够产生足够新颖、巧妙的创意。

4. 联系实际的能力。

创造活动应当服务于实践,学生应当能够在进行大胆创意后,将创意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说,学生应学会充分考查实际情况,并能够对现实资源进行利用和改造。

由上可知,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通过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够充分的锻炼和发挥以上几种能力。

二、通过美术模块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方式

(一)完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因教师的教学过程受其教学观念所影响,教师是否具有优秀的教学观念决定着其能否良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上,教师必须对其传统的教学理念和行为进行改进,摒弃在课堂上一味进行知识灌输的方式,而应在培养学生态度、能力、创新素质上更多着力。组织教学是教师工作的核心环节,其应当展开巧妙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能够展开创造性活动,且不可打压学生的创造热情,于是,教师应当使其教学过程更为开放。

学生通过学校的学习,不仅要学习到各种理论知识,还应当使其思维得到不断的发展。但目前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传统,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模式展开教学活动,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有效的尊重,其创新意识和能力更无法得到培养。于是,教师必须改进其方式,展开开放式教学,不可给学生设置很多限制,而应当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通过启发和引导,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使其勇于探索和创造。又因为美术模块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教师可以进行发散式的教学,如教师将学生分成几组,并给各组布置篆刻题目,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讨论及合作中共同完成某几部作品,教师可仔细观察各组表现,并适当给与引导与提醒,在各组创作结束后,可让每组选出最好的两个作品在全班面前展示,介绍本作品的构思、寓意、作用等,然后教师给与适当的点评。这样学生的探索、创造欲望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并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可适当介绍一些新颖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其艺术美感,比如,带大家学习制作北京奥运会中国印,在刻制中体会中国印的寓意等,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刻制“世博”标志的方法等。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有效激发其创造热情

为实现开启学生大脑的目的,应当加强对其创意思维的培养,在引导高中学生学习设计时,应当重视对其兴趣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发生生活中有趣的现象、事物、问题,进而富于兴趣进行学习和设计。这样,学生在面对因兴趣而产生的问题时,可以纯真的思维进行设计和解决。有时,学生可通过感悟生活中的趣味现象,进行巧妙的设计,一些小创造、小发明就因而诞生了。无论是科学发明,还是艺术创作,都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想象能力。在新课标中也提到了:教师应当使其教学手段生动有趣,如录像、电影、音乐、游戏、故事、访问等等,让学生感受形象的能力和想象力得到培养,并提高其对于美术的学习热情。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美术作品通常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而一个人会通过视觉获得80%以上的信息。教师可根据其教学内容,寻找一些有关的视频动画让学生观看,进而使学生想象力得到激发,并提高其学习热情和探索动力,进而愿意自发的进行艺术创作。

生活是艺术的基础和源泉,教师可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设计有趣、被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游戏活动,让学生学会以设计的视角来关注周围的事物,并从中发现问题,其创新精神可得到有效培养,并且,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解设计内涵时有效联系其熟悉的事务,知道设计源于生活。教师可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优秀的国际范例和较为熟悉的设计作品,并结合其平时生活展开教学,让学生懂得创作的意图、效果,及这些作品富于感染力、冲击力的原因,进而能够富于兴趣的学习设计的要点和原则。

(三)通过多样、灵活的材料制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限定材料和工具、并规定统一的标准,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挥自身个性,进行富于特色的创作。因此,教师应当将各类约束和限制尽可能的减少,促使学生能够大胆、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充分的尊重与了解,懂得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自主式学习,能够积极主动的吸收知识,在于别人、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发展其个性和能力。教师应当调动学生发挥其个性,激发其潜能,使他们能够发挥创意,尝试不同材质,进行自由、大胆的创作和表现,比如,石制材料往往会被用于传统篆刻中,但其价格不菲,且操作存在一定难度,于是,教师可引导学生改革材质,通过讨论和合作,找出既利于篆刻,又价格便宜的材质,教师可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敢于思索,并和学生合作寻找材料。在探索中,学生先后使用了肥皂、泥坯、木料等,但效果均欠佳,在不断的尝试中,学生最后找到了石膏板这种材质,能够较好的达到预期要求。在这不断的探索、尝试中,学生的创新素质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高中美术教师应当转变其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个性发展,并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能够进行自由、大胆的艺术鉴赏和创作,使其充分激发自身潜能、不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新素质得到迅速的提升。

摘要:在高中美术模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是重中之重,教师应当在美术教学的全过程中渗透创意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以不断发展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的素质,本文主要探析了美术教师使用合理教学手段,在模块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方式。

关键词:高中美术,模块教学,创新,创意

参考文献

[1]王佳曦.高中美术『设计·工艺』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151.

[2]张军.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艺海,2013,(03):94-95.

[3]吴志平.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的途径[J].美术教育研究,2016,(09).

[4]杨建业.浅析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4,(02):218.

思维创意培养 篇9

动漫的制作流程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策划、中期创作、后期制作。在动漫制作的整个过程中, 一直有创意思维贯穿其中, 在前期策划和中期创作这两个阶段表现尤其明显。因此, 对于高校学生创作思维的培养, 我们要重点抓住这两个环节, 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在动漫前期策划中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动漫的前期策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动漫的前期策划就是指动漫的策划者在动漫投入产业运作之前的进行的设定和全局性的展望。一般情况下, 动漫的前期策划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市场预测、市场定位、动漫创意定位、资金定位, 首先应该明确动漫制作的目的、动漫最终想要达到的效果、以何种形式表现动漫的风格。前期策划直接关系到动画创作、生产的整体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 要培养湖南高校学生的前期策划创意能力。首先, 前期的策划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的求异的思维。然后学生的创意思维意识经常处于潜在的萌芽状态,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地启发学生去思考, 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要经常的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的空间, 让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 鼓励高校的学生, 以独特的方式、标新立异的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

二、在文艺剧本的创作中激发学生的发展思维

“风流戏王”李渔曾说:“剧本, 一剧之本。第二个‘本’, 是指根本, 根源的意思。”剧本是整个动画片的中心框架。一部优秀的动画片是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产物, 精彩的画面、美妙绝伦的音乐、逼真的视觉效果都是为剧情服务的。文学剧本创意能力培养体现在题材、主题、人物性格塑造、剧本结构, 以及在讲述故事时对节奏的控制、把握等环节。文学剧本创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 是指以一个问题为中心, 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 找出的答案越多越好, 而不是一个, 各种答案无所谓对错, 充分表现出的是思维的创造性成分。文学剧本创意中深刻而独到的主题, 鲜明生动的动画人物, 匠心独运的结构方式等, 是在充分激活发散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环节上, 要运用头脑风暴法, 激发并保护高校学生最原始、最纯真、最鲜活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培养动漫形象创意表达

在动漫发展的历史看, 庞大的动漫产业链的发展和壮大, 都离不开具有深入人心的卡通形象, 动漫形象的创意表达, 是整个产业链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动漫形象的内容涵盖了动漫行业的文化, 作为一个品牌, 标志着动漫文化的成就。它充分体现动漫品牌所蕴含的文化属性, 具有精神感召性和持续传播力。成功的动漫形象所拥有的巨大明星效应, 是其身后衍生产品强有力的广告先锋。然而设计的普通、创意的缺乏正是动漫形象不能获得成功的问题所在。在动漫形象创意中要培养直觉思维和灵感。直觉思维和灵感即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在学习过程中, 可以表现为大胆的猜想、应急性的回答、奇怪的问题等, 有时表现为解决一个问题, 设想出多种新奇的方法、方案等。当高校学生想象纷至沓来、感觉敏锐的时候, 可能会有突如其来的新的动漫形象闪现在他们脑海, 我们要鼓励他们捕捉这种直觉思维和灵感, 创作深入人心的新颖动漫形象。

四、掌握多种动漫表现形式

“动漫”狭义上讲是表示在电影画面中通过结合语言绘制出来的漫画;而广义上, 则融合了动画与漫画两种不同艺术载体的全称。

以往的传统二维动画制作是通过画面逐帧绘制出来, 再采取拍摄的方式获得动漫成果, 主要是依靠绘画形式, 在创新方面可以延伸到木偶、剪纸、泥塑、水墨动画、沙动画、铁丝动画等。在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下, 动画的制作已经变成无纸化, 计算机的动画制作基础是艺术与技术的相互融合, 作为湖南高校教师首先是通过前期辅助性地进行设计和着色处理, 计算机利用系统软件完成角色的造型设计, 通过编制关键帧, 依据相应的插补规律要求来实现全面画面, 由此来教导学生, 具有可以重复制作, 不断精美化制作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计算机无纸化的发展, 结合了多种新兴技术, 包括CG技术的三维动画技术。从整体而言, 通过不同表达形式的选择, 可以实现湖南高校学生思维的系统化转变, 包括了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思维流畅下, 可以迅速对需要表达内容进行反应和分析, 灵活性的思维可以灵活多变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独创的思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在培养过程中, 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掌握多样的表现形式, 鉴赏和比较, 学习和借鉴, 引发学生对动漫艺术表达形式多元化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总之, 湖南高校动漫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创意能力。而实际上, 在培养创意思维能力上, 需要一个系统和全面的体系, 将创意培养要求贯穿于动漫教育的全过程中, 包括了动漫的设计、内容上的选择, 细节元素的关注, 音乐、美术等多方面的环节, 都对创意思维培养有重要影响。与此同时, 整体的教育模式的转变, 以培养创意思维发展为目的,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整体的提高, 来获取整个行业的创新, 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成伟.关于对我国动漫培训产业发展的思考[J].考试周刊, 2007 (, 12) .

[2]牛建忠, 董艳.浅析国际动漫产业的发展模式与前景[J].长城2010, (8) :171.172.

思维创意培养 篇10

1教育观念过于单纯

从调查结果来看, 艺术设计类学生大学一年级时过于注重造型基础的训练从而忽视造型基础对设计基础的转换训练。而二、三年级的学生则过于注重设计的形式而忽视了设计背后的人文思想的传达, 在这种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就是匠师 (形似而无神) 或者工于精而疏于神, 即有可能技压群芳, 却在人文知识问题面前不知所措。

2教学内容与形式过于单薄

当前, 艺术类的学生入学时普遍文化程度低, 学习养成习惯不太好。调查显示, 学校在课程的排置上为技巧而技巧, 设计思想讲授枯燥, 设计作品分析和欣赏无法深入, 专业过于单面, 课程体系不完整, 缺乏文化底蕴的支持, 更缺乏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手段。

3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教学上普遍存在注重技能训练轻人文素质培养, 注重知识传授轻设计思维引导, 注重设计客体轻学生主体, 注重教学形式轻教学总结。加上现今高校扩张, 教师与学生因路程距离远而心距也远, 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对学生精神积极性引导不够, 教学方法缺乏艺术性和生动性。因此学生学习热情难以持久, 从而产生畏难逃避心理, 难以达到开拓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本调查表明, 南昌的9所高校普遍实行的“1+3”教学模式, 即以灌输式讲课为主, 辅助技能训练、艺术欣赏和专业实习, 但后面三个辅助教学往往流入形式。

二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缺陷的原因

通过对武汉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和南昌大学图书馆检索, 笔者以中国知网、百度、狗狗三大索引系统1995年以来的记录为基础, 共比较了321篇文献, 结果发现:造成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缺陷的主要原因, 有如下几个方面:

1由来已久的历史原因

考察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结构存在问题的历史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我国传统工艺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 对技艺的传承始终有着独特的经验教育方式, 这就是“师徒相授”。二是源于早期美术教育的“画画”思想根深蒂固。我国早期美术教育是在清末新学体系的“术”科教学中形成, 在《癸卯学制》的有关规定中, 对这种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图画之要义在练习手眼, 以养成其见物留心, 记其实像之性情。”又规定为:“图画要义在使观察实物之形体及临本, 由教员指授画之, 练成可应用之技能, 并令其心思于精细, 助其愉悦。习画者, 当就实物模型图谱, 教自在画, 获得练习意证, 兼讲用器画之大要, 以备他日绘地图, 机器图及讲求各项实业之初基。”从中可见, 当时清廷对新式美术教育的态度是带有明显的实用技术功利目的的。正是由于我国早期美术教育是在“术”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致使源于美术教育的设计教育同样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画画”思想, 这一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也一直延续至今。三是盲目照搬外来课程的习惯性做法。工艺教育作为鸦片战争之后出现的教育新事物, 所经历的是一个从无到有, 由草创到探索的阶段。在当时的条件下, 既无学校教育经验与传统可言, 更无专业师资配备与设施可寻。正因为如此, 这一教育就只好从移植、模仿国外教育模式, 借鉴并吸取国外经验而起步。起初的模仿无特定目标, 如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设计教育就是一个各种形式相互揉合的混合体, 其中既有借鉴英、美等国的经验, 又有德、法教育模式的痕迹, 但这种情况在甲午战争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朝野内外流行起学习日本的风气。因此, 在我国设计教育的孕育阶段, 可谓是选择了日本教育的方式作为自己发展的样板。进入新中国初期, 众所周知的原因, 中国的艺术教育紧跟着前苏联的模式而发展。改革开放以后, 这种模式才被慢慢打破。

2急速变革的现实原因

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年度报告中, 概括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生急速变革的主要特征, 有一个突出的现象便是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继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之后, 2002年我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仍在继续。据统计, 1998年我国全日制普通高校招生108万, 而2009年招生超过629万。在短短的十二年时间里, 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翻了近六倍。从教育发展的规模来说,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己经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由此, 也带来了高等院校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有教育学者就指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冲击下, 大学迷失了自己的办学方向, 出现了盲目追随和盲目攀比之风, 致使办学条件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研究滞后、教育水平下降, 造成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功能系统的结构性失衡”。这些现象在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教育中同样有所反映, 甚至表现得更集中、更典型。其中, 比较突出的便是自1998年教育部颁布《专业目录》之后, 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改革严重滞后;专业发展过热与教学应对策略的缺位;技能型为主的专才教育抑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等问题。

3无法回避的体制原因

从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历史, 反思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存在的多种问题, 以往和现实教育体制原因不容忽视。比如, 以往单一狭窄的课程结构模式, 就是计划经济体制下, 教育方案均严格按照国家拟订的相关计划执行的结果。同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在高校教育体制转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大特点, 便是讲求学校自主办学效益的尽快提高。但在此过程中, 由于片面追求“市场化”的经济利益思想作祟, 出现了急功近利的“课程观”。这样, 在新体制秩序尚未健全的过程中, 由于各方利益未能得到应有的平衡, 就必然出现教育的过度竞争, 出现了盲目攀比和求全发展, 这直接影响我国当前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 弱化了高等教育对人才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这说明, 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教育与经济体制之间, 具有密切的联系, 这是无法回避的体制原因。

三提升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的对策

众所周知, 素质教育一般是指对人的个性化特征的培养, 以及表现特征的若干要素的塑造。而人与人之间的素质差别, 往往是形成人的能力差距和特长各异的基本因素。因此, 每个人的素质就包含若干要素之间的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每一个要素都对其他要素产生着一定的影响。这样, 现代学校所推行的综合教育方式, 便是最好的培养方式。正像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才是创新型的人才, 适合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能力。因此, 通过实践, 要培养出具有创意思维能力的学生, 就必须在教学中贯彻以下观念来引导开发他们的创意能力:

1贯彻强烈的创新观念

具有创新观念的人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有了这种意识, 就能做一个学习的有心人, 就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就有可能在学习继承当中, 找到再发展的道路。

2强调创造性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在强烈的创新精神支配下, 在己有知识经验基础上, 在某些事实中寻求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是一个人创造力的核心, 支配着创造性活动。它具有四种品质, 即流畅性、变通性、精密性、独创性品质。“流畅性”标志思维的速度;“变通性”标志思维的广度;“精密性”标志思维的深度;“独创性”标志着思维的新颖度。这四种品质被许多研究证明是最基本的创造性思维的结构因素。

3强调创造个性

创造个性是与一个人的创造性活动关系密切或相关性最突出的个性。它包含在一般个性当中, 但并不是所有个性都是创造个性的因素。同样, 创造个性也有四种品质:好奇心、想象力、冒险性、挑战性。“好奇心”是个性开放、活跃的表现;“想象力”是个性丰富、开朗、超脱的表现;“冒险性”是个性具有独立性、自存性和勇气的表现;“挑战性”是个性具有果断性、胆量的表现。

4强调广博扎实的知识基础

科学发展的实践证明, 创新思维不仅来源于对问题的深入钻研, 也得益于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有丰富的知识才能产生联想和综合能力, 才有新的思想的产生。尤其是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下, 出现了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人们面对的科学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伦理道德问题等, 都是复杂的系统。新的发现往往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之间产生, 这就要求创新者必须具备多种学科的丰富知识。只有知识量积蓄到一定程度, 才能产生新的思想。各种信息数量增大, 知识种类增多, 使人能产生丰富的联想, 找到多种事物的交叉点, 产生新的思路, 提出多种设想, 得出新的结论。当代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正是产生于各门学科相互结合的交叉点上。有成就的科学家, 绝大多数是以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取胜的, 极少是只通一门的“专才”。

5强调综合能力

首先是沟通能力, 即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 与人进行顺畅的思想交流, 通过人际交往、各种媒体和网络等手段, 始终把握学科的前沿知识。其次是动手能力, 即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技术和设备, 尤其是能够操作各种先进的现代数字技术工具, 并以此实现各种具体设想。再次是合作能力, 即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 赢得支持, 形成有利于开拓自身事业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陈瑞林.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的历史回顾[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8.

[2]葛鸿雁.关于设计和设计教学中思维逻辑性的思考[J].新美术, 2006 (4) .

[3]让吕克·夏吕姆.西方现代艺术批评[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 (2) .

[4]爱德华·路希·史密斯.西方当代美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0.

[5]万书元.当代西方艺术的日常化:祛魅乎赋魅乎[J].美学研究, 2006 (3) .

[6]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4.

思维创意培养 篇11

关键词:创意素描 教学 发散性思维 培养

素描是一门造型艺术,是所有美术教学的入门课程。从专业设置的角度看,绘画类专业倾向于传统素描的学习,广告装潢、室内设计或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倾向于创意素描的学习。创意素描强调改变常性,因此创意素描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笔者对如何在创意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逆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传统素描教学是一种写实素描教学,主要借助形体结构、透视原理、明暗规律等方法来再现物体的真实形象,引导学生把物体表现得生动逼真。而设计素描教学主要针对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约定俗成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构思出新形象。例如,在进行以陶罐为主体的静物造型训练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物体的一面看到另一面,由静止的物体向运动的物体进行思维转换,赋予陶罐以动感;或者变换物体的放置方向,改陶罐正放为侧放或者倒放;或者改变材质,改不透明的陶罐为透明的玻璃或塑料质地的物体等。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学生自然会围绕设计目的大胆想象,创作出不同的有个性的作品。

二、培养联想能力,打开学生的创新思路

创意素描不以写实再现为目的,而以突出发散性思维、强调主观设计性为主。利用素描手段表现主体的审美意识,它既有现代设计艺术知识的渗透,也有创造性思维的融合。作为视觉艺术的创意素描,离不开联想这个心理过程。对于创意素描教学来说,联想就是利用收集或写生的自然物象,生发出新的形象,立足于基本形体,进行有目的的创新。例如,在学生对一支铅笔进行写生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以铅笔为基础图形,充分发挥想象力,不拘一格,进行联想创作。有的学生以铅笔的一个面为基面,在上面绘出一组矗立的建筑群;有的学生把铅笔的外形联想成一个笔筒的外壳,里面放上各种文具;还有的学生把铅笔的笔尖部分想象成钟表的一个指针,在钟表盘上有节奏地运转着……学生的想象力一旦打开,在他们的笔下就会幻化出五彩斑斓、曼妙多姿的形象。心理素质、审美情趣与创造潜力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物品也会创造出不同的千姿百态的作品。

三、培养抽象、夸张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创意素描在表现形式上不是常规的再现物体的形体、空间、结构、明暗等,而是采用异乎寻常的方式再现对象,甚至使物象脱离原有的形象概念、比例特征和空间秩序的常态,达到质变与形变。在教学中,还可采用抽象、夸张等手法对物体进行变化。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从具象到半抽象训练,然后再从半抽象到抽象训练,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摆脱表象、概念、模仿的束缚。另外,还可通过寻找物体的“微观”元素,用微观特写手法表现对象或追求肌理脉络、图形特写等。例如,让学生练习表现一个木块的肌理、一片树叶的脉络、一块棉布的纹理等,这种训练可以使学生发现和感受自然万物姿态特异的生态美,达到以小见大,以精微见宽宏的画面效果,开阔学生的思路,让他们不仅创作出新的形象,而且体验到创作的快乐,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的目的。

四、拓展创意素描材料媒介,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在现代设计领域,随着艺术观念的更新,设计者尝试着把不同的绘画材料媒介运用到设计中,有时为了追求一种独特的画面效果,将装饰图案、设计、素描、新材料等进行叠加处理,形成一种新的素描样式。例如,把布、金属等材料表面的纹理组织与绘画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意境效果。或者运用物体质感的转换,获得一种新的绘画效果。例如,《毛皮中的午餐》通过包着毛皮的杯子、盘子和勺子,打破了人们固有的概念,让人们顿时感觉这些物体有了一定的温度。再如,比利时画家马格里特的作品《错误的镜子》,将人的瞳孔变换成一面镜子,映照出无边的蓝天白云,通过质感的转换,表现出幻想的风景主题。因此,恰到好处的材质表现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善于发现材料的新特性,探索材料的独特表现手法,就会不断产生创作灵感。

创意素描对培养和提高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它是一种智慧的劳动,是思考与联想的结合。只要教师注意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学生就会创作出有个性、有特色的作品。

思维创意培养 篇12

一、多样统一

所谓统一又称和谐, 是指种种形式与意义、形式与形式元素之间, 及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统一;所谓“多样”是指整体中所包含的各种要素的区别性和差异性;所谓多样统一是将具有差异的形式与精神要素, 在种种目的的整体追求中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达到无限创意的结果。

二、图形创意思维

1.图形

所谓图形, 来自英文“graphic”, 是由绘、写、刻、印等手段产生的图画记号。现代图形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传达符号, 在人类文明进程发展中, 已成为一门新的艺术门类。同时由于各种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艺术流派的波及, 以及新媒体的广泛应用, 使图形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既具有商业、文化、公益信息传达的实用功能, 又具有艺术感染力。

2.图形创意思维

图形创意由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所组成, 既具有一般思维的特点, 又具有主动性、创见性的思维活动。图形创意思维为了达到传达种种信息的功能和表现主题精神的目的需要, 有必要在主题信息传达的基础上, 围绕图形创意的动机、意义, 根据人文精神目的, 理性地归纳出基本属性或规律性, 将人类的情感、思想融会于视觉形式之中, 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创新风格。

三、图形创意的多样统一性

人类的文化历史从单一趋向多样发展, 图形创意同样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趋向多样逐渐发展的过程。在今天, 尤其在具有文化与公益内涵的图形符号创意中, 不反映了多样统一性的形式规律, 而且在图形创意的方方面面都充满着想象的活力, 体现了多样统一的特点。因此本文虽然没有针对公益广告图形的个案进行创意解读, 但面对图形主题与形式语言创意的多样统一性、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多样统一性、图形主题创意与修辞表现的多样统一性、图形文化与创意表现的多样统一性、创意整体与形式构成的多样统一性方面, 进行了系统有序的概述, 对于丰富公益广告的图形创意思维与表现美育"真、善、美"的理念, 将提供具有价值的理论根据。

1.创意主题与形式语言的多样统一性

创意主题是设计思维的灵魂, 表现形式是主题创意思维的语言符号, 图形的主题和形式如同人的手心手背, 相辅相成, 不可或缺。图形符号为了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 有必要运用科学思维的方式, 将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与创造活动联系在一起, 并以新颖性、独特性和多向性的思维方式创意表现, 形成丰富多样的感人形式。

当图形创意在明确了传达公益广告的主题的信息以后, 不是简单地把各部分、各方面的视觉元素加以拼凑, 也不是仅仅体现在形式上的行云流水、赏心悦目, 或增强视觉冲击力之上, 而是需要根据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的主体精神扩展思维, 在明确的创意方向之上, 运用戏谑、调侃、讽刺、幽默、叛逆的奇思妙想, 并且运用典型、生动的造型、或具有象征性的色彩、材料、光影等视觉元素与文化符号, 贯穿于图形创意的步骤之中, 产生具有新颖、独特、多样的艺术语言, 这样将有利于抓住图形符号的精神灵魂, 突出主题的信息力度, 达到视觉传达多样统一的效果。

2.理性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多样统一性

图形创意是一种综合艺术, 创意思维需要由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构成。其中理性思维是前提, 形象思维是在理性思维规律之上的想象表现, 两者之间同样互为补充、形成共同结果。

当图形创意按照预定的公益广告图形创意思维的主题目的、载体、对象后, 归纳出创意的基本方向、关键词与途径, 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方面的理性分析与综合思考, 既体现在创新思路的选择上、思考的技巧上, 也体现在创意思维的推理上。同时图形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 创意方式离不开形象思维方式, 主要凭借着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进行抽象概括、分析、想象, 综合成具有鲜明色彩的语言。因此公益广告图形创意思维不仅通过种种大小、直曲、方向与轻重、疏密的图形符号, 联想不同色相、明度、纯度的色彩, 产生不同力感的形式;运用种种材料、光线等视觉元素, 促进人们兴奋与沉静、活泼与忧郁、华丽与朴素的情感体现, 而且借助于各类具有公益精神的文化符号与视觉符号形式, 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整体关系, 给人类提供直观与想象的空间, 产生具有新颖性、独特性的成果。

3.图形创意与修辞表现的多样统一性

图形修辞作为图形创意的表现具体方法, 巧妙地运用将加强劝说性、陈述的表达效果, 能充分体现人类精神意识的创意思维。因此我国《现代汉语辞典》对于“修辞”的定义是:“修饰文字词句, 运用各种表现手法, 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修辞包括文学修辞、图形视觉修辞以及综合视觉修辞三个方面。图形修辞作为修辞中的一种, 以直观造型的形式形象地表现深刻的寓意, 与文学修辞方法异质同构, 相互影响, 赋予人类可感知的视觉想象。图形修辞主要包括比喻、比拟、夸张、双关、象征、对比、通感、借代等方法。其中象征是将创意主题转化为生动的视觉语言;比喻借助于喻体与比喻对象的名称、形式特征、艺术风格的相似之处, 产生出丰富多样的形式风格;比拟作为比喻手法中的一种表现手法, 将动物、植物素材拟人化、将无生物拟人化, 使事物描写更为具体、生动、富有亲切感。

图形修辞为了达到加强公益广告图形主题思想与情感表现的目的, 针对各种视觉成分的本质、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属性, 运用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方法, 进行选择, 组合、转换、再生, 将其意念形象化、视觉化, 并体现在主题与创意思路的选择和技巧上。不仅使图形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 而且表现出新思想、新情感、新思维, 从而达到多样统一的效果。

4.图形文化与创意思维的多样统一性

所谓文化, 广义地说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 以及作为社会成员所掌握和接受的其他才能和习惯。所谓文化多样性, 是指一个区域或国家的传统风俗、文化的丰富程度, 特别是在国际化的今天更加明显。

图形是一种视觉传达艺术的符号形式, 同时作为一种体现文化意识与形式特点的符号, 文化符号来自于人类的心灵, 来自于地域、民族或国家集体约定俗成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审美风格的影响与交往。在现代文化环境之中, 面对着来自于门类众多、结构复杂的文化知识, 影响着人们目标和行为的选择, 影响着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深度和广度, 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的形成。图形创意无论在主题与形式、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想象与修辞, 以及传承与创新表现方面, 都产生相互碰撞、发展。其中包含种种文学、音乐、雕塑、建筑、绘画、传统工艺美术、现代设计、书法、字体、摄影等艺术符号, 并且包含原始艺术的神话梦幻想象、古典艺术的吉祥浪漫愿望、现代艺术的多元创新思维。因此图形创意通过纵向与横向的跨界思维, 打破不同时代、国界、地域、民族文化和专业门类的界限, 从中扩大认识的范围, 科学地预见发展趋势, 形成种种具有主题情感与文化精神的超现实主义风格, 为公益广告的图形主题精神与艺术的语言丰富表现, 促进人与人心灵空间的精神交流, 提供了创意无限的基础。

5.整体形式与构成表现的多样统一性

公益广告图形创意为了能达到多样统一的目的, 有必要在主题信息传达的基础上, 围绕具有大学美育精神的公益广告图形的动机、意义, 尽可能地超越常规而向外拓展, 选择有关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的视觉形象, 并选择相关民族、时代文化符号与现实生活的素材, 加以概括、提炼、联想、变化构成, 在此基础之上运用图形创意的原理, 对图形主题与形式语言、理性思维与形象思维、主题创意与修辞表现, 图形文化与创意表现、创意整体与形式构成等方面多样统一性的思维加以视觉形象化, 并运用共生同构、异影同构、置换同构、延异同构, 谐音同构的方法, 进行种种叠加、透叠、换置、翻转、渐变、夸张变化, 突出视觉焦点、主次关系、视觉流线、节奏变化的构成关系, 融入人们的情感、思想, 并通过激活最具时代意义的文化生命力, 使创意思路开阔畅通、达到表现公益广告创意精神的理想目的。正像西方格式塔心理学所指出的那样, 当由外在形式上所产生的力与心理上的力, 在大脑的力场中达到融合时, 会产生“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 使其外部事物 (艺术形式) 与人类情感之间的界限就会变模糊, 达到图形多样统一、创意无限的目的。

归纳上述, 图形的多样统一的表现, 对于利用公益广告表现大学美育的主题, 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要想真正达到这一点, 还需不断认知、理解、思维与实践。

摘要:21世纪的今天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 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 传播技术的日益成熟, 孕育着新文化创意思维的图形, 同样成为新时代视觉传达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本文针对大学生公益广告的图形创意新思维进行了科学、系统、有序的研究, 尤其针对图形主题创意与形式语言的多样统一性、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多样统一性、图形主题创意与修辞表现的多样统一性、图形文化与创意表现的多样统一性、创意整体与形式构成多样统一性的概念、价值与关系进行有序的研究, 从中梳理规律, 这对于丰富公益广告的图形创意思维与艺术表现, 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与创意水平, 将提供具有一定的理论根据。

关键词:多样统一,图形创意,创意思维,理性思维,感性思维,主题创意,修辞表现,图形文化,创意表现

参考文献

[1]李幼燕著.《理论符号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6.

[2]吴文虎著.《广告的符号世界》.广州出版社, 1997.3.

上一篇:微波-光催化下一篇:手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