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2024-09-27

加强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论文(通用12篇)

加强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篇1

加强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一、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1、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对同一问题,不受常规束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流畅性是指在研究问题时,多方设想,思维发散,思路流畅敏捷,对同一问题寻求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多结果的解题办法。在解答物理问题中,则常常表现出一题多解、一题多值(或多种结果)等情况。

例1:如图1示,通电直导线与线框abcd在同一平面内,如果要使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a

d

c

b

I

图1

一般像这种题的问法,都是线框abcd向某一方向运动(比如向右)线框中有没有感应电流。这不利于发散思维的训练,改为上述问法以后,学生的思路马上就发散开来了,积极去寻求可能的答案。学生说出的方法越多,说明他思维流畅,发散性越好。没有想到很多方法的学生,也掌握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同时,其思维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图2

变通性是指思路的变换与贯通,解决问题不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思路一旦受阻,及时转向,寻求可行的、最优的思路或方案。

例2:如图2示,一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正中央上方固定一通电导线,导线与磁铁垂直,给导线通以垂直纸面向外的电流,则磁铁对桌面的压力是减小了还是增大了?桌面受不受摩擦力作用?

分析:若以磁铁为研究对象,因磁铁N极的指向与通电导线产生的磁感线相切,故磁铁对桌面在水平方向无相对运动的趋势,因而不受桌面摩擦力作用。但磁铁对桌面的压力情况难以判断——思维受阻。

变通:改取通电导线为研究对象,由左手定则可判断安培力F向下,故磁铁受反作用力F’向上,因此,桌面受压力变小。

这种变通,其实也就是逆向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

独创性是指思路新颖而独特,对问题有独到见解,能独辟蹊径,提出不同寻常的解决办法。

例3: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6V,内阻r=2Ω,电灯L1的电阻R1=10Ω。问电灯L2的电阻R2为多大时,L2最亮?

图3

L1

L2

等效

R2

R1

L2

R2

E r

E r’=r+ R1

分析与解:本题按常规解法,需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电流I,再由P2=I2R得出P2的函数表达式,然后用代数法求极值。

作为一种特殊的解法,可以把R1看成电源内阻的一部分,如图3.4示。在此电路中,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内阻时输出功率最大,故R2 = r’= r+R1=12Ω时,灯L2最亮。

2、收敛思维

加强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篇2

化学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 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射思维的辩证统一, 它不同于一般思维之处在于其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 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作用。因而能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 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 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 实现了认识过程的飞跃, 并达到了创新的完成。

一、创设情境, 培养积极思维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因此, 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紧密联系实际, 钻研教材, 从中发掘出有思考价值的内容, 将其设计为问题情境, 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动机。教师应不断变换设疑方式和策略, 使这种欲望和动机得以维持和强化。这样, 学生在疑与思的循环和矛盾中, 能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

例如在学习《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时, 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增加反应物浓度, 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但当钠与乙醇的水溶液反应时, 增加乙醇的浓度, 反应速率反而减小, 为什么?”回答这个问题, 必须经过深层次的思考, 将影响反应速率的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 方能形成思维合力。通过对问题的思考, 不仅巩固了有关概念, 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二、实验设疑, 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教师设计实验疑点, 让学生展开思维活动, 参与和经历化学思维活动的全过程, 使学生了解化学思维的策略、方式和方法, 掌握和实践化学思维的操作技能, 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铝时, 强调Al (OH) 3具有两性, 在制备Al (OH) 3时, 加入适量Na OH, 若过量则得不到Al (OH) 3, 如何体会适量的含义, 及在什么环境下Al (OH) 3能稳定存在?选择此问题让学生讨论:甲、乙两人欲制Al (OH) 3, 所用试剂相同, 即用同样的Na OH溶液和同样的Al2 (SO4) 3溶液, 不同的是甲往盛有Na OH溶液的试管中加入Al2 (SO4) 3, 乙往盛有Al2 (SO4) 3溶液的试管中加Na OH溶液, 问谁能得到Al (OH) 3?学生的答案是乙能得到。对学生的答案, 不急于判定, 而应要求学生动手实验, 认真观察现象。操作中观察到甲的现象是:先出现白色沉淀, 振荡试管沉淀消失, 当这种现象重复数次后, 再加入Al2 (SO4) 3溶液, 出现的沉淀, 无论怎样振荡试管都不消失, 而且随着Al2 (SO4) 3溶液的继续加入, 沉淀越来越多。操作中乙的现象是:随着Na OH溶液的加入, 出现沉淀且振荡沉淀不消失, 随着Na OH溶液的增加, 沉淀逐渐溶解, 且Na OH越多, 沉淀溶解越多。直至沉淀全部溶解, 无白色沉淀。毫无疑问, 实验现象与原有答案相反。此时同学们都表现出惊奇, 于是教师就和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事例, 使学生体会到创新思维的乐趣, 培养了直觉思维的能力。

三、“一题多解”,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许多学者把发散思维视为创新思维的核心, 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专著中, 也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应该是发散思维在化学上的具体体现, 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 化学教学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 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 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 在学生中推广“一题多解”的好方法。

例1如何鉴别Na2CO3、Na Cl、Na Br、KI四种无色溶液?要求学生至少设计两种以上方案, 因学生已具鉴别物质的方法, 根据四种物质的个性, 设计不同的方案, 经过教师的汇总, 选出几种鉴别方案, 并进一步组织他们探究, 仔细分析比较这几种方案所用的试剂及各反应现象, 找出最佳方案。通过列举一个体育循环赛程序的编制例子加以启发, 结果发现了不同鉴别方案的内在联系:运用了被鉴别物质的个性, 在方法上则是将数学中排列组合原理进行了一次正迁移。经过实际练习和探究,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发散。

四、突破常规, 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相对习惯思维而言, 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 常常与事物常理相悖, 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因此, 在创造性思维中, 逆向思维是最活跃的部分。在培养逆向思维能力时, 先找出传统的思维方法, 再按照与它相反的思路进行思考, 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2用如图所示仪器, 收集如下气体中的 (1) H2、 (2) CO2、 (3) NO、 (4) Cl2。

答此题, 很少有学生选择D, 可能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局限。在讲此题时应考虑: (1) 考虑这几种气体的收集方法; (2) 考虑仪器当前的放置方式: (1) a口进可收集什么气体? (2) b口进可收集什么气体? (3) 将该仪器正放: (1) a口进可收集什么气体? (2) b口进又可收集什么气体? (3) 如将其中装置装满水呢?如果装饱和食盐水呢?

教师要打破教学上的老框框, 在教学中力求摆脱惯性认识的束缚, 用多种方式,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只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机、创设不同的条件, 采取不同的方法, 就能全面灵活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摘要:本文就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例, 采取多种方法, 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方法,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楠.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J].科技风, 2008 (3) .

加强质疑训练 培养物理创新思维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质疑;训练;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63-01

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首要构件,是获得创见均第一步。疑方能创新,创新必先有疑。有小疑则有小进,有大疑则有大进。所谓质疑,就是学习者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敢于独立思考,设疑问难,敢于大胆发言,热烈讨论,敢于追根究底,探索未知。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注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敢于提问质疑是创新意识的标志,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创新过程的萌芽。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质疑的习惯。”创新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是人类智能的最集中表现,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下面笔者就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质疑训练的方法探索如下。

1.例如──要求学生对一个假设的情境加以思考,可用人、地、事、物、时(过去、现在、未来)的假设发问。

例如:当讲到高一“摩擦力”“重力”等这些内容时,问假如没有摩擦、重力消失,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2.例举──例举符合某一物理条件或特征的事物或资料。

例如:当讲到“反冲运动及其应用”时,要求列举出我国应用反冲原理制成的喷气式飞机和火箭的种类,在日常生活中反冲运动的应用有哪些?你能利用反冲原理自制几种不同类型的简易火箭吗?

3.比较──就两项或多项资料特征或事物比较其异同。

例如:当我们学过“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内容后进行力学复习时可以拿出几把外形、构造、用途各不相同的菜刀(普通菜刀、剁骨刀和锯齿形刀)让学生根据不同形状(静态)进行力学分析,学生通过观察综合运用力学知识进行解释、分析。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也给学生提供了质疑的空间。

4.替代──即用其他材料方法探究、设计演示实验的过程来取代原来演示实验或资料。

例如:讲到“波的产生”出示波动演示,提出演示的目的和要求时,问:波的产生、传播还可用什么简易的材料来替代波动演示器?在讲到《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时,用两张相同的纸片、一个硬币和一支抽真空的牛顿管分4步设计演示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5.除了──即针对原有的资料、概念、规律和答案,鼓励学生能突破思维定势寻找不同的方法、答案。

例如,当讲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这节内容时,教师在完成课本中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后,问: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什么运动?除了可用课本中的频闪照片来分析得出结论外,能否用实验来研究?怎样将课本后面的学生实验作为探究性实验搬上黑板?在学生发表看法后,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自制教具进行演示。

6.想象──鼓励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进行大胆的设想。

例如,在讲到《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核》这节课的内容时,首先向学生提供20世纪科学家们提出的仅仅是猜想的原子模型。然后让学生对原子内部的构成像科学家们一样提出各种假设、猜想和质疑。最后问:若原子核的复杂结构一旦被人类所掌握,它将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7.组合──即提供给学生一些资料(图片、器材),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建立联想、多渠道检索信息,从中寻找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并组合成文字加以表述。

例如,讲到“万有引力定律”时,提供一名宇航员“漂浮”在外层空间的照片,要求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分析,寻找出此宇航员是否受地球引力作用?该宇航员受力是否平衡等问题。在讲到“全反射”时,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器材(如烧杯、试管、水、光源等)。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索和实践,问:大家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哪些現象?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解释你所看到的物理现象。

8.可能──即要求学生利用联想推测事物的可能发展,或作回顾性与前瞻性了解。

例如:在讲到“光的电磁说”向学生介绍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作用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另一面,即它们对人类环境的污染。问:如果我们不对光污染进行系统的研究,任其发展,可能会带来什么恶果?

9.六W──即利用英文中who(谁)、what(什么)、why(为什么)、when(什么时候)、where(哪里)、how(如何)作为发问的题目。

当笔者在进行原子物理教学时,就是利用六W来训练学生的质疑习惯的。例如,当讲到原子是电中性的,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时,问:(1)是谁发现了电子?(2)哪一年发现的?(3)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了什么?(4)卢瑟福通过什么实验提出了全新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5)卢瑟福在整个原子核式结构的建立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矛盾?(6)玻尔运用了什么理论解决了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中的困难?(7)卢瑟福理论的缺陷和玻尔理论的局限性在哪里?

综上所述,对学生的质疑训练应当是有规律、有程序、有层次的。成功的质疑训练,往往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亦是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意识的重要步骤。尽管学生通过创新思维得到的知识是人类已有的认识,但是创新思维的训练将对他们终身有用。

创新思维的四大特征与训练方法 篇4

什么是异想天开创造法?很多的发明构想,在当时科学技术水平还达不到制造这种东西的程度时被视为异想天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构想。其要领是:

1、要大胆想象,永于想象是此法的关键。如香港人高锟提出

了“光纤”这个新名词,光通过此线时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碍作用,被人们认为是异想天开,遭到科学界人事的批评,而今天,光纤的使用大家有目共睹。

2、一点灵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异想天开,而只是一个开端,重要的是要把开始的一点想法不断去完善,使它在你的思想中逐渐形成具体的方案。

3、创造性的改动是个好办法,为了达到最终的目标,修改必不可少。

4、充分运用你的纸和笔。一个人同时思考几件事,要么是不可比,要么影响能力发挥,若用纸、笔记下,不会将灵感白白浪费,又能使工作连续进行下去。

5、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成一个团队,各人展示自己的异想天开作品,谈一下心得,认真归纳,就会共同提高。

(五)坚持不懈创造法

什么是坚持不懈创造法?发明创造必须要有毅力,做一件事要有毅力是很难成功的,只有从头到尾踏踏实实,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其要领(途径)

1、有了构想坚持钻研到底是成功的关键,如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空气中出少量水分和二氧化碳外、氧气占1/5,氮气占4/5。卡文迪许表示怀疑,他设计了一种空气成分的鉴定实验,发现水分中还有那可以忽略不计的杂质。一百年后,英国科学家瑞利研究发现了这些 极少的物质竟是物质物质元素的一个新家族—惰性气体,在许多领域有着重要价值。

2、确定发明创造的目标并一直朝着目标努力。遇到问题不要放弃,应用多种途径去解决,一时解决不了,可以过一段时间再解决,千万不要放弃。

(六)大胆联想创造法

什么是大胆联想创造法?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人们难以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而我们就要大胆地把它们联想成一个整体,从而去完成创造发明。其要领(途径)

1、经常把各种事物尽可能地连在一起,作一些“牵强附合”的思考,力图从中思考出新的事物。

2、许多发明创造,一开始有些人已经想到了,却没有去做,我们应该抓住一个设想不失时机地着手试验。

3、现在看起来无关的事物,不一定永远无关,使原来无缘的事物建立起联系,并共同演变成新事物的过程就是联想发明的过程。例如:(汽水 牛奶 营养丰富的牛奶汽水)

有哪些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篇5

1、换位思维。绝大多数创造性思想都是缘于思维角度的改变。对任何事情,你都应该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不 同群体等方面去看一看,想一想,往往你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视角的特别,也往往决定了创造力的高低。其中反向思维便是其中一个特例。比如开发产品,最 好把自己当成服务终端,考虑一下客户以及中间环节,对每一个环节都考察一遍,是不是可以做得跟别人不一样。也可以把自己当成竞争对手,想想他们的情况,多 问问为什么这样,反过来问问为什么不这样,这样思考的时候,你就可能发现问题并加以革新和完善。

2、求同求异。多做比较,而且要换不同角度进行比较,既要找出他们的相同点,也要找出他们不同点。比较一定要细致,全面,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细节非常重要)。所以最好将他们一 项一项列出来,翻来覆去比较。相同必有相同的内在机制,更可能是最基本的问题。大多数人喜欢求异,而思想家更喜欢求同,从千变万化的复杂事物中找出共性和 本质,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之处。异,则可能是思维的入口,是线索,顺着它去就可能进一步分解事物的特性,发现规律,这点大家容易理解。

3、分解与综合。如 果你能将关注的事物分解得足够细,越细越好,把大问题分解成无数个小问题,对每一个问题都细致考察一遍,你就可能找到突破口或开辟新的领地。比如,研究生 物的,可以将多细胞的行为分解到单细胞水平,甚至单分子水平,这样必定会遇到很多技术问题,但也可能激发你建立新的技术体系,另外,对自己研究的领域,你 也可以这样要求自己,即提出200或更多个问题,在这200个问题中一定会有你的思想火花。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关键问题 的提出,常常表明你已经意识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4、非常规思维。想象一下理想状态会如何,极端条件会 怎样,特殊人群会有什么需要,时间起点和终端的情况呢,或者无限夸大缩小一下又如何,变成懒鬼是啥样,故意犯犯错会怎样,极小极大极多极少时又会如何等 等,这些思考可能会使你的问题简化,或者拓展。比如,你开发一个产品,想象一下要是小孩子拿了就可能猛敲,战场上就可能颠簸和损伤,坏蛋就想搞破坏,你的 产品是不是可以往这方面革新革新。

5、艺术性。你能把平凡的不起眼的事赋予更多艺术性或社会意义,比如 变得有趣、富含深意,那就是一种创造力。把复杂的公式简单化,把普通的事做得更精美,更优化组合,更节能轻便,这是一种美学创意。把简单的东西做出复杂的 结构和多样的功能来,也是一种令人惊叹的艺术。所以,做任何事,要试着把它做得细致入微,精美有趣或有意义。

6、增加新特征。组合也是一种创造,所以要时时想着是否可以给你的产品赋予更多的功能,是否可以整合不同的事物。

7、胡乱联系,也就是头脑风暴,是一种发散思维。把 大量不相关的东西放在一块,让他们任意组合,胡乱联系一下,再经过筛选分析,启发思维,寻找灵感。所以,有时候随便走走,或者随便翻翻不相关的书刊,跟无 关的人员聊聊天,都可能启发思维,不一定要老是呆在某个地方苦思瞑想才叫工作。我的导师常教导我们,吃饭也是工作,说的就是希望我们吃饭时能多结识些外面 的科研人员,有意无意中就可以交流一些信息。

8、思考社会需求。只要是需求,都值得认真思考。实际上, 对创造力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其社会意义,包括理论的,技术的,以及实际生活需求的。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思维拓展开来,考察社会需求的方方面面,能不 能建立一种关联。比如,做基础生物学研究的不一定就只做实验室工作,可以拓展一下是不是可以与国计民生联系一下,比如垃圾处理,口腔卫生,食物监控,生物 能源之类。你也可以先考察社会需求,然后看看哪些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突破的方向。

9、移植思想。是一种发 散思维的方法,就是将别的领域的思想方法用到自己专注的领域,或者将自己的思想方法拓展到其它领域,也就是学科交叉,甚至学科横断或上升到哲学层次。彼箱 子有一个习惯,就是一有什么想法,赶紧先记下来,然后不断完善,再然后就会想想是不是可以推广到相关领域,或者更宽的领域,其次就是实用性考虑,诸如可不 可以用到日常生活或医学研究中去,可不可以申请专利、开发产品或工业化大生产。这样想的时候,也就会连带出更多配套性的问题,思维也就活跃了。

10、形象思维。一 定要试着用图形表达各种意思,因为形象思维能够再现事物原型,能轻易发现言语容易遗漏的空间细节和时空逻辑矛盾。所以,想问题的时候,不妨多画画图,建立 模型,用想像力去弥补思维空缺。你也可以用形象去类比,想象一下它象什么,内部可能是什么样的结构,换个角度想象一下,又会是什么结果呢?或者,建立一定 的符号,进行逻辑运算,也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问题,发现矛盾。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其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常见的创新思维方式

1、发散思维

(1)概念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比较常见,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

(2)特性

A流畅性

就是观念的自由发挥。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成并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思维观念以及较快地适应、消化新的思想概念。机智与流畅性密切相关。

流畅性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

B变通性

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

变通性需要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通,使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面性。

C独特性

指人们在发散思维中做出不同寻常的异于他人的新奇反应的能力。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

D多感官性

发散性思维不仅运用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而且也充分利用其他感官接收信息并进行加工。发散思维还与情感有密切关系。如果思维者能够想办法激发兴趣,产生激情,把信息情绪化,赋予信息以感情色彩,会提高发散思维的速度与效果。

2、逆向思维

(1)概念

逆向思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思维方式,它的思维取向总是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比如人弃我取,人进我退,人动我静,人刚我柔等等。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逆向思维模式,当一种公认的逆向思维模式被大多数人掌握并应用时,它也就变成了正向思维模式。

逆向思维并不是主张人们在思考时违逆常规,不受限制地胡思乱想,而是训练一种小概率思维模式,即在思维活动中关注小概率可能性的思维。

逆向思维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局限性,是决策思维的重要方式。

(2)特性

A反向性

反向性是逆向思维的重要特点,也是逆向思维的出发点,逆向思维离开了它也就不存在。

B异常性

逆向思维总是采取特殊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是它的异常性。

C“悖论”

反向性和异常性的存在,使得逆向思维在实践中常给人“悖论”的特性。牛顿的物理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其中就包含了对立物共存和互相作用的逆向思维观念。

(3)类别

A反向思维

通常对普遍接受的信念或做法进行质疑,然后察看它的反面是什么。如果对立面是有道理的,那么就朝对立面方向进行。

在如下情况下,可以进行反向思维:一是考虑要做某种相反的事情;二是考虑用其对立面来取某物;三是如果意识到别人是错的,而你是正确的,但你仍然认为对方错误的观点中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B雅努斯式思维

在人的大脑里构想或引入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并使它们同时并存于大脑里,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似之处、正与反、相互作用等,然后创造出新事物。这种双面思维相当艰难,因为它要求保持两个对立面并存在你的大脑中,是一种大脑技能。

C黑格尔式思维

采取一种观念,容纳它的反面,然后试着把两者融合成第三种观念,即变成一种独立的新观念。这种辩证的过程需要三个连续的步骤:论题、反题以及合题。

3、逻辑思维

(1)概念

逻辑思维是指符合某种人为制定的思维规则和思维形式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常称它为“抽象思维”或“闭上眼睛的思维”。

逻辑思维是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思维主体把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对于事物认识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并按一定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逻辑思维具有规范、严密、确定和可重复的特点。

(2)特征

概念的特征:内涵和外延。

判断的特征:一是判断必须对事物有所断定;二是判断总有真假。

推理的特征: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一定真,是必然性推理;非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虽然前提是真的,但不能保证结论是真的,是或然性推理。

(3)方法

A定义

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式。是用简洁的语词揭示概念反映的对象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定义的基本方法是“种差”加最邻近的“属”概念。定义的规则:一是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相同;二是定义不能用否定形式;三是定义不能用比喻;四是不能循环定义。

B划分

加强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篇6

小学数学教学中,与概念、分式、定律、性质和法则并重的,无疑要推解题计算了。我们以为,解题教学 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掌握一般解法的同时,还应当教会学生标新立异,破常规,换角度,重分析,讲创新, 学用结合,强化思维训练,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谈谈解题教学当中,如何转换分析角度,加强思维训练。

一、四则运算中,要通观全题,转换思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简洁性。

四则运算中同样要讲究思维的灵活和简洁,要防止僵化,避免繁琐。

例1、计算55/3514×5/7。

分数乘法,按法则学生常常不加思索,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尔后再乘。但观察本题,63与5/7,49/55与 5/7分别可以约简和约分,因此结合学过的知识,有

原式=(63+49/55)×5/7=63×5/7+49/55×5/7

=45+7/11=502/11。

整个计算灵活而简洁。

例2、计算(11-11/36)+(9-11/36×5)+(1-11/36×3)+(5-11/36×9)+(3-11/36×7)+(7-11/36×11)。

要是按部就班先算出每个小括号内的结果,是麻烦的。但分析比较每个小括号内的被减数和“减数”,马 上会使我们想到去括号,并灵活地将被减数和“减数”重新组合起来,于是有

原式=(11+9+7+5+3+1)-11/39×(11+9+7+5+3+1)

=(11+9+7+5+3+1)×(1-11/36)

=36×25/36=25

此处思维的灵活性还体现在乘法分配律对减法的通用。

二、应用题求解中,要抓住数量关系,转化思路,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抓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探索问题的实质,积极主动地发现新路子,提出新见解,为最终创造性地解决问 题服务。

例3、一杯牛奶,甲第一次喝了半杯,第二次又喝了剩下的.一半,就这样每次都喝上一次剩下的一半,问甲 五次一共喝下多少牛奶?

这道题本身不难。把五次所喝的牛奶加起来即出结果。但要是这样想:甲喝过五次后,杯中还剩多少奶? 一杯牛奶减去剩下的,不就是喝下的了吗?这一思路的有新意。如果再以一个正方形表示一杯牛奶,则右图中 阴影部分就表示已喝下的牛奶。而不带阴影的部分为所剩牛奶。那么1-1/32=31/32(杯)即甲所喝牛奶。以上 思维就比较深刻且数形结合,富有创造性。

(附图 {图})

例4、某筑路队计划6天铺900米水泥路,结果提前一天完成了任务。问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几。

常规解法不成问题,其综合算式及结果为:

[900÷(6-1)-900÷6]÷(900÷6)=0.2=20%。

变换思路:提高工效后5天铺好,原计划6天铺好。也就是说现在铺一天相当于原计划铺6÷5=1.2(天), 因此,现在的工效是原来的120%,从而工效提高了20%。其综合式是

6÷(6-1)-1=20%

这一解法别开生面,独到而巧妙。

三、面积计算中,转化着眼点,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和有序性。

小学几何的面积计算中,学生常常苦于思路闭塞。教学中应采用辅助线或图形变换等,启发学生分析。分 析的着眼点不同,解题思路也不同。解法也会不一样,这种一题多解或一法多用正是思维广阔性的体现。

例5、正方形的边长为8厘米,求图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方便计,取3作π的近似值)。

(附图 {图})

要求阴影的面积,就图1,思考路子不很明显。一旦作出正方形对边中点的连线(图1─1),思序就容易入 轨。

(附图 {图})

析解1 从图形可以看出阴影的面积就等于大直角扇形的面积减去①、②、③三块图形面积所得的差。即

S[,阴影]=S[,大扇形]-S[,①]-S[,②]-S[,③]

=π/4-8[2,]-(4[2,]-π/4×4[2,])-4[2,]-π/4×4[2,]

=48-(16-12)-16-12

=16(平方厘米)

析解2 观察图1,连对角线,并作适当割补(图1─2),由图1─2,很快可发现阴影的面积就等于大直角 扇形的面积减去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差,所以

S[,阴影]=S[,大扇形]-S[,直角三角形]

=π/4×8[2,])-1/2×8×8

=48-32

=16(平方厘米)

(附图 {图})

析解3 就图1,再作一个对称的直角扇形(图1─3),我们把阴影块标(一),其余三块分别标上(二) 、(三)和(四),从图1─3看出,S(一)=S(二),S(三)=S(四),而

S[,三]=S[,四]=S[,正方形]-S[,大扇形]=8[2,]-π/4×8[2,]≈16(平方厘米)

(附图 {图})

析解4 分析图1─1,可以设想将图1─1中的图形①迁移到扇形③的右上角而正好填满所在的小正方形,见 图1─4。这就是说,图形①、②、③的面积之和恰好等于大正方形的一半。于是有

S[,阴影]=S[,大扇形]-(S[,①]+S[,②]+S[,③])

=S[,大扇形]-1/2S[,正方形]

=π/4×8[2,]-1/2×8[2,]≈48-32

=16(平方原米)

(附图 {图})

加强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篇7

一、加强模仿训练,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二、加强扩说训练,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三、加强辩述训练,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灯不挑不亮,理不辩不明.辩述训练就是将学生的错例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辩论来弄清错误的所在,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比如,“圆的周长和面积”单元试卷有“一个半圆的直径是1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这样一道题,不少学生是这样列式的:3.14×6=18.84(厘米).笔者抓住这一错误资源,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到底错在哪里?你能画图解释吗?借助画图,学生们纷纷指出,半圆的周长是指圆周长的一半加上一条直径,这样列式求得是圆周长的一半,少加了一条直径,正确的列式是3.14×6+12=30.84(厘米).笔者趁机追问:如果用字母来表示它们的周长,应该怎么表示呢?学生们借助直观的图形对比,归纳出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πr表示,半圆的周长用字母πr+2r表示.通过辩说训练,学生不仅找出错误的根源,而且对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的周长这两个易混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加强说理训练,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说理训练就是说算理、说推理、说思路、说式理等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的有效载体.以说思路为例,解决问题时,有的学生会列式,不会说思路,针对学生这种只会列式计算不会说思路的现象,教学时,就要加强说思路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比如,解决问题“把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高9厘米的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不仅要求学生说出列式6×6×6÷9=24(平方厘米),更要训练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列式?把学生内部的思维转化成外部的思维,即说清解题的思路.本题可以要求学生从问题入手说,要求圆柱体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根据“圆柱体的底面积=圆柱体的体积÷高”,已知高是9厘米,关键是把体积求出来,因为“把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高9厘米的圆柱体”只是形状变了,体积没有变,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的体积.而正方体的体积等于6×6×6=216(立方厘米),也就是圆柱体的体积也是216立方厘米,所以圆柱体的底面积是216÷9=24(平方厘米).能够这么有条理地把思路说清楚的学生,解题思路一定是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一定是强的.因此,说思路训练要结合具体的题目不折不扣地进行,刚开始训练教师要提供语言阶梯,从易到难,可以从条件入手,也可以从问题入手,还可以是条件、问题相结合入手.只有通过这样有目的、有意识的强化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才有机会得到增强,对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不是语文教师的专利,数学教师也要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而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渗透,把握时机,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要循循善诱,做到导之以法,训练有方.从而使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长此训练,不仅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增强,而且思维之树也能“四季常绿”.

参考文献

[1]叶建伟.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训练[J].福建教育,199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加强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篇8

一、在数学概念的形成中加强说的训练

小学数学中许多数学概念的获得需要教师精心提供和呈现材料,使学生在头脑中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然后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出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去感知、去发现、去总结。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可用一个圆锥体器皿盛满水往一个圆柱体器皿里倒,倒了3次以后,教师不要急于说结论,而是应该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说出他们的观察发现。生1:“三个圆锥的水等于一个圆柱的水。”生2:“这个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生3:“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又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学生初步认识了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学会用分数后,我让学生平分12个小塑料块,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然后指名回答。生1答:“把12个小塑料块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为1/2(是6个)。”生2答:“把12个塑料块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2份或1份)用分数表示为3/4(2/4或1/4)。”有的学生还平均分成了3份或6份,并且用分数表示不同的份数。这样人人动手操作手中的学具,边操作边用语言表述操作过程。这时每个学生都切实经历了“动作感知→语言表达→内化为表象”的思维过程。

二、在解答式子题、文字题中说解题过程

在式子题、文字题教学中,我教给学生说出“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解题过程。例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的式子题”中,指导学生说出一看:含有几级运算或有没有括号;二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计算:进行正确计算。再如,“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的文字題教学中,指导学生说出一看: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二想:被除数和除数各是谁;三计算:进行正确计算。长此以往,学生就能自觉按这样的顺序说出解题过程,学生想问题的思路就会越来越清晰,语言表达也会越来越流畅。

三、在应用题教学中说数量关系、说解题思路

传统应用题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解答出最后的正确结果,其弊端是就题论题,把教学重点放在具体解法上,造成学生套公式、抠类型、生搬硬套,忽视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解答应用题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必须通过合乎逻辑的思维活动形成一条正确完整的解题思路。如有这样一道题:“果园里有桃树和杏树共180棵,桃树是杏树的3倍,桃树和杏树各多少棵?”题里有哪几个条件和问题呢?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出关键词、关键句,确确实实弄清题意,口述出条件和问题。学生说出所求问题有两个:一是求“桃树有多少棵”,二是求“杏树有多少棵”。我接着问:“这两个问题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呢?”学生1说:“桃树的棵数加上杏树的棵数等于180棵。”学生2说:“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教师要保证学生思考和说的时间。)进而学生理清了题目中各数量关系,确定设杏树为x,桃树为3x;然后列出方程x+3x=180进行解答。在用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及时将分析思路进行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的压缩,用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从而实现能力的迁移。

以上教学中加强了说的训练,重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完成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获得新知(包括概念、法则、性质、方法、解题思路等),这是“来趟”。知识初步形成后,还需要有个巩固深化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在各种练习中经历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教师不能只重结果、轻过程,而是要在练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要求学生说出算理及思路,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是“回趟”。在练习中适时安排说理,说解题思路、方法等训练,是运用语言工具使思维过程外现并及时得到反馈信息而实行有效控制的举措。同时,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实现,表达的含混意味着思维的模糊,所以在反馈练习中,学生不仅要做到“可意会”,也要做到“可言传”。

综上所述,无论在知识的形成,还是在练习巩固中,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安排说的训练,创设说的教学情境,保证说的大容量和高效率,采取学生自己说、同桌相互说、当众说等形式,使学生做到说话有序、推理有据、思维有路、解题有法,不仅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协调发展。

(责编 张晶晶)

1分钟创新思维训练 篇9

“1分钟,足以让你的头脑迅速切换思维方式——由模仿思维到创新思维。”思维教练对着台下的学员们讲道。

“不过,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创新思维,它与模仿思维有什么不同,我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启动它。”

“简单讲,创新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具有跳跃性、发散性、独创性等鲜明特征。一般来讲,以模仿思维为主的常规思维方式,比较适合已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人们的思维活动通常是在模仿以前的成熟经验或他人的成功方法,这种‘复制成功’做法可以帮助人们节省思考摸索的时间和精力,少走弯路,从提高思维效率的角度来讲无可厚非,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种思维方式一旦进入未知的世界,由于人们没有可参照的模仿对象,它就不再适用,这时候人们就需要启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适应陌生的环境,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创新思维。”

“如何才能无中生有?如何才能由未知的盲区走到已知的彼岸?”思维教练顿了顿,继续问道:“抽象深奥的科学原理是怎样被发现的,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在纷乱混沌的情境下领导者怎样思考才能做到正确决策,在激烈竞争的商业活动中我们需要如何做才能脱颖而出?”

“当人们面对的情境越陌生,面对的问题越深奥,模仿思维所能起的作用越小,可以说越是在高层次的智力活动中,人们越需要创造力,对创新思维的需求就越大。众所周知,超强的记忆力可以造就一个学习天才,但一旦进入应用领域,初级智能记忆力所能起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不论是观察、分析,还是设计、决策,最需要的是高级智能创造力,许多在学校成绩出众的优等生到了社会上却变得平庸无奇,关键就是他们在高级智能方面缺乏培养。所以,众多的专家学者都认为,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创新思维比模仿思维更能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假如人类不懂得创新思维,也许今天仍生活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蒙昧时代。从钻燧取火到大规模使用火柴;从驾驭牲畜到驱使机械汽车,从农业经济社会到创意经济社会,从知识短缺时代到信息爆炸时代,人类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超越万物,主宰世界,靠得就是创新,创新,不断地创新!”

“教练,创新自古以来好像都是少数伟人天才的事情,为什么今天普通人也需要学习创新思维呢?”有一位经理好奇地发问道。

思维教练笑笑道:“这的确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在过去,人们习惯把艰难的思考任务交给伟人或天才们,用他们的思考来替代自己的思考,用他们的知识成果来塞满自己的头脑,平常人只扮演一个思想追随者的角色。在今天,创

新思维由金字塔的精英顶端普及到大众基层,并进而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意识到自己必须创新,必须具备创造力,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传统发生革命性的巨变呢?我认为主要是由于三个原因:1)教育的普及化;

2)竞争的普及化;3)复杂的普及化。”

“首先,教育的普及化使民智开化,今天一个普通初中生所掌握的知识都要远远超过古代贤哲智者们穷经皓首一生的研究,这种知识高度使得平常人拥有足够的知识基础来完成一般的创新活动。其次,竞争的普及化让人们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和发展压力,今天的人们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偏安一隅,与世无争,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将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人们不仅要面临自己周围熟悉环境的竞争,还要面对来自不熟悉的地球另一端的竞争压力。快节奏、错综复杂、动态变化的大环境构成了今天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与之相应的,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势必要转变成跳跃性、发散性、独创性的创新思维才能跟上时代超速发展的步伐,这就像周围的人都开始由慢走变成奔跑了,而你要不想被淘汰,不想落伍,就必须也要调整自己的状态学会奔跑,奋起直追。”

“今天,社会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企业经营变得更加复杂,产业专业变得更加复杂、工作方式变得更加复杂、职业技能变得更加复杂、人才标准变得更加复杂,新出现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复杂的普及化使得普通人的思维方式也需要变得越来越复杂,不能再满足简单初级的模仿思维方式。简单的思维模式无法理解复杂事物,因此人们必须要学会更加高级的创新思维方式,否则就很难适应今天的复杂世界。”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这使得普通人对创新思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今天的现代人如果不懂得创新思维,不懂得如何运用创造力去开辟自己生存与发展空间,那他们将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势必会被社会淘汰,沦落为弱势阶层。”

“教练,我们怎样才能掌握创新思维呢?”有学员迫不及待地问道。

思维教练没有马上回答这个问题,却反问道:“如果你想学会游泳,应该怎么做呢?”

这位学员想了想道:“我要先掌握游泳的要领,然后反复在水里训练。” 思维教练满意地点点头道:“回答的非常好,其实学习创新思维与学习游泳也差不多。首先,你们要学要领,即创新思维的基本法则,这些思维法则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它就像一个坐标一样构成了我们思考的参照,按照这个法则坐标思考就是创新思维,不按照这个法则坐标思考,就不是创新思维。其次,我们需要反复强化训练,任何能力都是反复训练的结果,光看别人练举重你是不会长肌肉的。要想掌握创新思维,训练和提高自己的创造力,你就要参与大量的训练。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枯燥乏味的过程,但通向成功的巅峰道路上从来没有捷径,不论是体能提升还是头脑提升,从来都是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的。”

“在训练过程中,还有一个最重要因素是‘水’。”思维教练见大家有些迷惑不解,便笑笑解释道:“我所说的‘水’是一个比喻,它是指创新思维的训练环境。众所周知,在沙漠上是学不会游泳的,因为缺少学习的环境,同样要学会创新思维也必须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训练环境。许多人问我为什么看了很多有关创新思维的书却还是不能掌握创新思维?关键就是缺少训练的环境,一个熟读《游泳技巧大全》人即使能将整本书倒背如流,但如果没有水的环境他还是永远学不会游泳。”

“教练,那创新思维的训练环境是什么呢?”有位老师摸样的中年男子问道。

“问题!”思维教练声音响亮地回道:“许许多多的、大大小小的,简单与复杂的、专业与非专业的问题构成了创新思维的训练环境。在以后的训练中,我的工作就是制造‘水’,你们的任务就是在‘水’里按照标准规范的创新思维法则去思考,去动脑,去开拓自己的新思路!”

“你们要牢记一点,思维训练培养的是‘活智慧’,而不是向大家灌输‘死知识’,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头脑中‘输出’比向头脑内‘输入’更重要,其实所谓创新思维能力,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头脑向外输出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新信息的智力。”

【思维名言】

1、简单的思维模式无法理解复杂事物。

2、有机体一旦完善,就变得僵化了,这是一切有机体的规律。——斯宾塞

3、我不愿有一个塞满东西的头脑,而情愿有一个思想开阔的头脑。——蒙泰涅

【思维笔记】

1、创新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

2、模仿思维适用于已知世界,创新思维适用于未知世界。

3、创新思维在今天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使得人们要学会不断将自己的思维方式由模仿思维方式切换到创新思维方式。

4、模仿思维方式就像是行走状态,创新思维方式就像是奔跑状态,当周围的人都开始奔跑加速的时候,那些仍在慢步前行的人必然将被社会主流所淘汰。

5、今天,社会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企业经营变得更加复杂,产业专业变得更加复杂、工作方式变得更加复杂、职业技能变得更加复杂、人才标准变得更加复杂,新出现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复杂的普及化使得普通人的思维方式也需要变得越来越复杂,不能再满足简单初级的模仿思维方式。

【思维训练】

1、请分析创新思维与创造力有什么不同?

2、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创新思维的5个定义?

创新思维训练--笔记(完) 篇10

创新的素材遍地都是,创新的机会是无穷多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开动脑筋,思考任何一种事物或现象都能够产生创新

构成和影响一家商场社会形象的因素有?商品特性、价格特性、服务特性、宣传特性、物质设施。。。。

尽善尽美的事物并不存在,任何事物都有缺陷

事物的属性是无穷多的无穷多数量、无穷多属性、无穷多变化

从无穷多的对象中选取一部分---准确地选取与特定问题有关联的外界对象,是获得新创新的基本前提-----扩大选取范围

从无穷多的属性中选取一部分-----狗—忠诚(贪吃)

从无穷多变化中截取一小部分----人—好人(过去可能是小偷)

有变化才有机遇

思考之前的实践目的----熟视无睹---不符合我们的实践目的不予理会

思考之前的价值模式---主次、轻重、缓急

改变价值模式就是创新

思考之前的知识储备

注意思考中的盲点对那些观察不到的地方要特别谨慎,不要急下结论

角度换了,本质换了----对于一个事物不同人有不同看法

一个人的错误,可能会成为另一个人的发现

大企业衰退的预兆;1.固守陈旧的作业方式

2.没有设立新的企业目标,决策带有盲目性

3反省思考能力减弱

4制度主义过于根深蒂固

5进取的积极性减弱

6新人被老人的经验所束缚

7无法宽容批评

权威量化测试----霍夫兹提德问卷

审视权威的方法;1.是不是本专业的权威

2.是不是本地域的权威

3.是不是当今最新权威

4是不是借助外部力量的权威

5其言论是否与权威自身的利益有关

知识并非力量,知识的运用才是力量

我们对待知识和事物应该更强调从实用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它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跨出专业知识的小圈子。将知识融会贯通

读书不能拘泥与书本---举一反三

读书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能获得更高的道理

跳出自我,运用同理心

---同理心—参与别人情绪及思想的能力

设计个人事业的蓝图

1.我想到哪十种可能,可以作为长期事业

2.其中有哪些是我真正喜欢的3.吸引我的有哪些方面 为什么

4.哪些因素妨碍我自由选择 如何妨碍

5.我怎样才能让别人完全了解我的事业意图

6.我又没有别的可能产生冲突的长期目标将目标和冲突种类分列出来

7.能出售的属性

8.竞争者强弱分析---过去现在将来由弱到强都要分析

9.做什么努力—发展自己可以出售的现在可以出售的---将来想要出售的目前投资于

可以出售的新属性的时间比率为

10.为意外做规划期望最佳成绩 为最糟的情况做好准备 随时为意外之事妥善准备

以肯定、否定、等待的态度看待同一事物

以过去、现在、将来的视角看待事物和问题

从具体进入抽象---门是什么-----门不过是让人们能够方便地进出房间、同时保持房间完整性的一种设施------拉门式、旋转式、卷帘式、气流式

-------顾客所购买的只是“自己某种需求的满足”

在抽象的层面上创新----你要开办一家公司,缺少资金?---你缺少的是资金吗?--你缺少的不过是厂房、原料、设备等-------购买设备分期付款、赊购原料或以自己的产品做交换 探索因果链条-----问; 答问答问答----发现最终原因

从理想的视角看-----从理想或应该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便能够跳出真实事物的限制,容易产生许多创新的想法

列出缺点与希望点

1.确定目标

2.列出缺点和希望点

3.将缺点和希望点整理分组,并从中选择出最关键的几点

4.针对缺点和希望点,分别找出克服缺点和实现希望点的方法

理想的榜样

1、具体地想象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象你在肉体上的形象

2、用理想的榜样来调整你的自我理想形象

3、塑造理想人物;记住你是可塑的4、想象自己是非常健康的---朝气蓬勃和某人一样

5、想象你在从事最适合你的职业。想象你做这个职业的各项工作。体验这样做人的感觉

并且就当你是这样地做人

6、想象你的榜样的工作场景

有序视角;按照严格的逻辑来进行思考,实事求是地对观念和方案进行论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排除偶然性,认识必然性,从而保证头脑中的新创意,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船长的心理学

当一艘船开始下沉时,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商人正在开会。“去告诉这些人穿上救生衣跳到水里去。”船长命令他的大副说。

几分钟后大副回来报告“他们不往下跳”

“你来接管这里我来看看能做点什么”船长命令道

一会儿船长回来说;“他们全部都跳下去了”

“我运用了心理学,我对英国人说,那是一项体育运动,于是他跳下去了,我对法国人说那是很潇洒的,对德国人说那是命令,对意大利人说那不是被基督教所禁止的,对苏联人说,那是革命行动。”

“那您是怎么让美国人跳下去的呢?”

“我对他说,他是被保险的。”

自我暗示的5项原则

1.简洁有力

2.正面

3.信念---可行性

4.观念---在脑海中想象成功时的摸样

5.感情;观想健康,你要有浑身是劲的感觉,观想创富,你要有富裕人生的感觉 你可以做任何你喜欢的事—只要你乐意面对结果

抛弃不得不做为我想这样做,我乐意去做

中松义郎的动屋和静屋—静屋;构思新创意动屋;付诸实践

激发灵感的方法

1.以问题为根据来编造一个故事,故事的长度应限制在1000字左右,编撰故事时尽量避

免直接把问题编入故事,使故事尽可能充满想象的色彩

2.细致地考察故事情节,把主要的原则,行动,性格,事件,主题,表达及物质等列出

3.以这些材料为基础,创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情节接龙

思维训练课程

第一周训练;理念的建立

写一篇自传

1,我生活中最有意义的1次经历是什么

2,哪些早期经历对我的行为产生了影响什么影响

3,生活中做的最好的12件事

4,最坏的12件事

5,最大影响的12个人

6,什么时候最幸福 为什么

7,什么时候最悲哀为什么

8,从自传中发现自己最有意义的事是什么

9,阅读自传后哪些方面想改变自己

10,怎样计划未来才能使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对未来有什么要求

训练自己的直觉

1.练习预测未来

2.想象自己怎样应付正要发生的事

3.重视心里的感觉

4.沉思默想

5.利用象征----任何事情都可以用象征的手法表现出另一种意义

6.了解一些催眠法

《“零”的自我报告》???

第二周训练;思维的翅膀

1.单项感觉的意向训练

2.多感官参与的综合意象训练

3.鹰眼训练

4.周边视觉训练

5.意识渗入物体

6.抽象化能力----从不同的物体在抽出相同的属性同一属性发散到拥有该属性的物体 7思考现象的因果

8提出与众不同的观念

测试思维的活跃程度

1.非常用途测验;要求被试者列举出某种物体通常用途之外的非常用途

2.比喻解释测验;要求被试者填充意义相似的几个句子

3.装饰测验;要求被试者在普通物体的轮廓上尽可能多地设计出不同的装饰方案来

4.故事命题测验;要求被试者写出一个短故事情节的所有合适的标题

5.后果推测测验

6.职业象征测验

7.绘图测验;要求被试者把某一个简单图形复杂化,组成尽可能多的可辨认的物体

第三周训练;心灵的超越

想象力训练

1.图形想象;一图形尽可能多的想象出与其相似的物体

2.假设想象;通过对某种事物的回忆、推理猜测来想象将会出现的结果

3.词语想象;建立一组概念的联想

4.定语想象;给词想定语----多瑙河----蓝色的多瑙河

《奥修智慧金言》

第四周训练;头脑的飞跃

1.功能扩散;以某种事情的功能为扩散点,设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

2.结构扩散;以某种事物的结构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个各种可能性

3.形态扩散;

4.组合扩散;

5.方法扩散将人们解决问题或制作物品的某种方法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种方法的各种

可能性

6.因果扩散;以某个事物发展的结果作为扩散点,推测造成此结果的各种原因,或以起因

为出发点推测结果

7.关系扩散;以关系为出发点,设想以哪些物体想联系

第五周训练;走进新天地

1.肯定视角与否定视角

2.3.4.5.设想极端情景 做“假装练习” 假如生命倒流 扩展时间视角---追溯起源----来日视角---用超越时间之外、不受时间支配的人,用这种

眼光来观察和思考事物

6.自我视角和非我视角

7.无序化思维

8.多路思维多种操作方法多种操作用途

9.组合式思维

10.比喻式思维

风险思维方式的特点

1.放弃“百分之百把握”的幻想,以速度和效率为重,及时捕捉机遇,大胆决策,决不

犹豫徘徊,坐失良机

2.勇于开拓创新,不迷信以往的经验

3.允许尝试,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特别要激励那些因为开拓创新所导致的失败和错

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

战略策划-----独特性+一致性

1.本公司存在的根本理由是什么

2.本公司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怎样组织资源以便实现本公司的根本目的4.本公司所有职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5.本公司应承担哪些社会责任

克服消极心态

1.愤世嫉俗;认为人性丑恶,时常与人为敌,因此缺乏人和

2.没有目标,缺乏动力,生活情绪浑浑噩噩,有如大海中没有帆或桨的漂舟

3.心存侥幸,幻想发财,不愿付出,只求不劳而获

4.固执己见,不能容人,没有信誉,社会关系简单而又松散

5.缺乏恒心,不懂自律,懒散不振,时时替自己制造借口来逃避责任

6.自卑懦弱,自我退缩,不敢相信自己的潜能,不肯运用自己的智慧

7.自大虚荣,清高傲慢,喜欢操纵别人,嗜好权力游戏,不能与人分享

加强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方法;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要注意思维训练需要以相应的情境为基础。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需要以相应的情境为基础。《论语》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是这个道理。在教学中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不能被动、消极地去等待那种适宜学生思维的情境的自现,而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积极地营造适宜学生思维的氛围,创设能够开启学生思维的契机,从而调动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并使之形成推动其思考的内驱力,这样,思维活动就能得以高速度、高质量的展开,思维训练的效率自然也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有效的设置相应的情境还要加以多种思维方法的训练,我们认为常用的方法应包括以下几种:

一、置疑设问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开启学生的钥匙和启迪剂,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就会应运而生。所以几乎所有的优秀教师都十分重视在教学中巧设疑难,触发思维。如有的教师教《孔乙己》时,就能“于无疑处有疑”,在人们不太注意的地方,出其不意地提出几个问题来:孔乙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一个人活在世上,只有绰号没有名字,这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就像沉静的水面上丢下一块石头,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扣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引发他们认真思考。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教师单是会巧妙设疑也还不够,还必需重视对学生的怀疑因子和抗压因子的培养,使他们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认为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习惯挑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例如,我在教《社戏》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在末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夜的豆真的那么好吃?那戏真的那么好看吗?——这样一问,心灵的火花即刻被点燃,学生思维随之进入了“柳暗花明”的境界,重新咀嚼课文,相互讨论探索,有学生很快提出:好坏与否不在“戏”与“豆”的本身,是“戏”和“豆”所维系着的那一夜的友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封建教育的不满这一主题十分明朗了。

二、比较异同法

比较异同法是确定对象间的相同点和相异点的一种思维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要辨真伪,识好坏,见优劣,就要进行比较。比较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维过程。就其范围来说,可以是中外比较、古今比较;就其内容来说,可以是题材比较、主题比较、形象比较、艺术手法比较、体裁比较;就其方法说 ,可以是本课比较、课与课比较、置换比较等。如我在教完《变色龙》一文后,让学生把这篇作品与以前的学过的《我的叔叔于勒》进行比较研究,同学们查阅资料,讨论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两文惊人的相似。两位作者都是19 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两人的年龄相当,两文写作时间仅差一年。此外,两位小说之王的两篇惊世之作在情节上都突出一个“巧”字,人物性格的塑造上都突出一个“变”字,艺术表现手法上都突出一个“比”字,所写的人物事件都突出一个“小”字,而表现的主题都突出一个“大”字。研究分析这些异同,都有助于打开思维的闸门。点燃头脑中的火花,从而获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效果。

三、由此及彼法

这是一种由某一事物联想到与它相类似的、相接近的、或相反的事物的思维方法,它的好处是可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开阔性。如学了“虎啸”可启发学生联想形容其他动物叫声的词语:“猿蹄”、“狮吼”、“狼嗥”、“狗犬”、“马嘶”、“牛哞”、等。在写作教学中,这种思维方法的运用更为频繁。如以“0”为题,启发学生联想到镜子、怀表、碗、磨盘、烟圈、铁环、车轮、救生圈、战鼓等等。在教学中可运用比较法和联想法,如风格相类似的不同国籍或不同时代作家、作品的比较;同作者的不同作品的比较。同时代的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的比较联想法,如教学《秋思》一课时,可让学生展开联想,说说还有哪些秋景勾起游子的思乡情怀?驰骋想象,可以描绘出许多秋景:牧归的牛羊,牧童的吆喝,袅袅的炊烟等等。

四、由表及里法

即从语言现象认识思想实质的思维方法。或者从人物、事件、环境等方面的描述去认识它所揭示的思想本质,或者从个别人物事件去认识它所代表的普遍意义。如教授《故乡》一课,就可抓住文中的肖像描写和景物描写,先看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从外貌到思想性格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透过现象看,进一步探究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如此显著变化,“苦得像一个木偶人”。而景物描写,除了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以外,对表达文章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感情究竟还能起什么作用?若能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地探究下去,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能力也颇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探索》.第111页

[2] 马玉杰 主编.《语文创新教学》.延边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131页

[3] 苏立康,李颖 主编.《语文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999年版109页

加强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篇12

一、加强形象思维训练

形象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主要地位, 形象思维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首要途径, 可以说仿生学就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根据物理教学的特点, 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在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去联想相关事物,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其次, 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中, 重视和理解出现的现象, 建立表象, 由表象入手, 掌握问题的核心所在, 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再次, 千方百计地做好新《纲要》规定的各个实验和演示, 突出实验的趣味性和可见度;对于那些较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 可设计实验或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要做好随堂小实验, 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教学内容由“静”变“动”, 更形象、更逼真, 从而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二、重视直觉思维的训练

直觉思维是指没有经过严格的推理和验证, 而突然猜度到问题的核心之处。它是灵感的初级阶段, 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首先, 创设问题情境, 积极诱发直觉思维。想象是直觉思维的初级阶段, 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在讲解习题时, 教师应尽可能根据题意画出清晰的物理图像, 为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生大脑中树立感性形象, 为他们进一步思维提供资料和信息, 并使思维具体化, 借助这些载有信息的图像,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直觉思维。其次, 还要建立合理模式、渗透科学方法、形成专项技能, 增强直觉思维能力。再次, 从表面上看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两种对立的思维形式, 但实际上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可以说直觉思维依赖于逻辑思维, 直觉思维从根本上说是按逻辑规则去分析揭示事物本质的。所以, 为了培养直觉思维, 应对直觉思维过程进行分析, 补上被简约的思维环节, 复原直觉产生的通道。

三、加强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是指思考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 从不同角度, 沿着不同方向, 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 多触角、全方位地为寻求探索新的多样性的方法及结论的开放式思维。在物理教学中, 逐步培养学生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 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等解题方法, 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寻找解题方案, 防止照猫画虎, 生搬硬套。

在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同时, 还必须注重收敛思维的训练, 因此, 以上两种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是相辅相成的。如这样一个题目:在物理学中测量某个物理量, 方法多种多样, 请你设计两种不同方法测量圆柱体 (如干电池) 的直径。先提出:利用所学知识你能设计哪些方法来测量干电池的直径?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联想, 学生会提出几种方法, 如, 用辅助器材, 直角三角板;或用细绳、细铜丝等绕在干电池上, 由周长计算直径;或用软尺直接测周长。还有学生想到多种办法:用尺规找出圆面的圆心, 就找到了直径;用剪纸的方法, 把圆面在纸上画下来, 剪下, 对折, 折痕即为直径, 然后直接用刻度尺来测量。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 让学生进行收敛思维的训练, 即指导学生对各种测量方法进行比较筛选, 从而找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准确又简单易行的两三种方法。

由于每个学生天赋不同, 思维策略不同, 十个人有十种思维, 但这并不妨碍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加强发散性思维训练等于给了智慧以翅膀, 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四、加强培养抽象构图思维能力的训练

在物理教学中, 许多物理定律、公式及物理问题可以用图形来描述。许多复杂的物理问题如果对其物理规律没有深一层的理解, 解决起来常常是束手无策。而如果采用图形来描述其物理问题可以使问题简化, 一旦找到图形所蕴含的深刻的物理规律之后, 便能茅塞顿开, 使物理问题难度降低, 并且常常从图形中找到有创意的解题思路, 因而我们把这种将物理问题反映到图形上的思维过程暂称为“抽象构图思维”。在许多情况下, 求解一物理问题往往会受到数学知识的限制, 也有时由于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概括受到思维上的限制, 难以把握问题的实质, 而采用抽象构图方式则可以使物理问题更易于解决, 并能方便找到独创性的解题方法。在运用抽象构图培养学生思维过程中, 适当选择一些趣味性物理问题, 更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利用寓言故事“龟兔赛跑”, 让学生在v-t坐标系中画出龟兔各阶段运动情况及速度变化情况, 既寓教于乐, 又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五、重视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创造力高的人不一定最终成为创造者, 真正有作为的创造者必须伴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这对创造力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因此,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意志、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 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个人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 当学生中出现与教师的看法不同的现象时, 教师要给予及时表扬, 科学引导, 切勿“一棍子打死”, 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另外,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 使课堂出现观点的交锋, 智慧的碰撞, 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上一篇:比热容教学设计下一篇:第一次远行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