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创意课程论文

2024-09-14

设计思维创意课程论文(通用12篇)

设计思维创意课程论文 篇1

0 引言

服装立体裁剪作为“软雕塑”, 不仅具有涉及自然、社会和思维等领域的广度, 也涉及“由技入道”、由抽象到具象的精神层面的深度。而在“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中, “思维”应该是设计的核心, 人的思维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下, 不断地变化、协调, 最终在服装上得到诠释。立体裁剪中直观地再现了服装构成各要素之间完美的比例分配, 相互从属、依存、平衡、对比的关系以及渐变、虚实、软硬、轻重、方向和交错等多种秩序形式。因此, 如何在立体裁剪设计中打破单一的思维定势, 开启创意性的思维, 从而使服装造型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

1 立体裁剪中的创意思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类社会处处是创意之地, 天天是创意之时, 人人是创意之人。”从理论上讲, 每个人都具有创意的潜能, 但是现实生活中,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作出创意设计的。正如美国教授Jane piirto所说:“可以的创意技术、策略、催化剂及激动力, 都不及天然的创造力来得有力。尽管如此, 如果我们的天性没有足够的创意能力, 但希望能更具创意性, 就必须从可以的思考及自觉来下工夫了。”这正好说明人类的创意潜能还必须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挖掘出来, 因此创新思维的训练对于从事创意设计的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Jane piirto同时也指出, 创意思维训练在许多学校都已经有明显的进展, 而且有许多课程可以运用, 他主张所有学生都应该有接受创造力训练的机会, 而老师们也能从创造力训练种获益。因此, 教师有必要在立体裁剪设计过程中运用一些具体的、实际的策略与技巧来训练学生, 以达到进行创意性思维的引导的目的。

2 几何衍生法的提出

2.1 以几何元素为视角

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立体的世界, 所感受到的一切真实的物象, 大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 小到动物植物、飞禽走兽等都呈现为丰富多彩的空间形体。任何一个物体, 如果从其“形”上来看都有其外表的面或者线条所组成的外表, 而所投影出来的图形无论是规则的或是不规则的, 都可以将其看做是几何形体。规则的具象图形如三角、方、圆等是几何学中的基本图形, 不规则的抽象形体也可根据其造型看做是上述三种基本几何形的变形或接近形态。因此, 在进行立体裁剪创意设计中, 从平面形态思维到立体造型的创造是思维中的一种巨大转变, 是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转化, 也就是说从平面转化到立体或是由立体再简化到平面都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它们之间运行不悖, 根据联想的源头进行一系列的变化, 从其中的任何一步进入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2.2 由几何元素产生的思维体系

现代信息科学的高速发展, 虽然使人们熟练掌握了知识规律和法则, 但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的创意思维。通过运用几何图形的创意法, 可以训练人的直觉和悟性, 发掘人们在设计多种形象思维新空间, 探讨新的创意思维方法。立体裁剪是通过形体来创造服装、而服装造就形体, 因此, 立体裁剪创意设计的综合造型和立体构成一样, 也是由圆形、三角形、方形三种最基本的形态组成。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从组合到分割或从分割到组合的过程。通过对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割拆解、变化拼接组合, 进行有步骤、有规律的自由联想创意, 形成千姿百态的服装造型。

图1表达出从几何元素入手所产生的一系列的思路, 这种思路对于任何一种形状的几何形, 无论平面还是立体都适用。因为各种几何形之间存在着转换关系, 所以以哪种几何形为元素入手都可以按照图中的思路进行思维的开发。根据几何形状不断地变化, 可以将立体裁剪设计中常用的仿生、折纸、面料改造等手法融入其中, 使立体裁剪创意设计复杂变简单、具象变抽象、立体变平面、平面再转化为立体。这些方法在几何衍生法的发散下都可以相互穿插, 灵活运用。并且此表主要针对造型上进行创意思维的开发, 并未过多地涉及到面料的颜色、图案和肌理等要素, 当然这些要素对服装的整体造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 对于每一个细小的改变, 如果都把这几个要素再考虑进去加以设计的话, 那出来的创意思维应该说是巨大和惊人的, 而且最终我们也将达到“设计无法”的高级境界。

3 平面向立体转化的思维实现

根据抽象的平面图形视觉游戏形式, 可以创造一些假定的、虚拟的、多变的、动态的和自由的形态联想几何图形, 并结合立体裁剪设计手法进行假设和联想, 即将几何形进行分解, 通过重构抽象几何形, 使设计的创意空间无限伸展。用平面几何形的解构与相互组合等方式, 可以将平面几何图形经过一系列手法进行变化与演绎, 表达出或柔软、或硬朗、或简洁、或复杂的立裁设计。

3.1 平面向半立体的转化

半立体式是介于平面与立体之间的造型, 是从平面走向立体的最初阶段。它在一个相对平面的背景上进行立体化的转变, 是只有一个面的立体造型, 这种变化方法跟立体构成中的面材构成有较大的相似性。平面转化到半立体形态是两个空间两种概念的转变, 它们的转化是很微妙的。当将一张纸随意地揉皱就会产生立体的肌理形态和光影效果, 但这种半立体效果是不明显的, 若进一步处理, 可以将纸以不同方式折叠后产生出各种的形态。半立体呈现出浮雕的感觉, 造型有深沟、低洼的空间影响特点, 但不通透。利用凹凸起伏的空间变化, 表现空间的层次, 具有半立体的视觉效果。平面的纸张进行折叠, 把其中的一部分折到里面, 折叠后保留一定的角度, 造成一个深度空间, 形成半立体的状态。折叠的方式有很多种, 可以单折、重复折、反复折或多方折, 折线的轨迹有直线、折线、曲线和不规则线段等等。

3.2 不规则形态

由上述规则的基本形递推出来的几何形体都是较为规则的, 这是初步解释空间三个维度形体的概念。这些几何形虽然能产生一定的联想空间, 但仅仅是一些很规则的几何形, 而设计者需要的是与立体裁剪设计相关的, 能引发服装灵感的抽象几何形。因此, 在此基础之上, 可以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变化, 如变形、破坏、组合等。通过对几何图形的解构, 即分解原有的具体的几何图形, 重新生成的抽象元素以自由移动, 正侧、平斜、倒顺的拼接、相切、相叠、相离等方式进行动态重组, 并融入一些简单的知识。经过组合后的平面图形, 已不是最初简单的正方形或三角形, 而是一种复杂不定的几何形。再对这些新的几何图形进行与服装专业相关的自由空间的联想, 便可获得引发服装创意灵感的抽象立体几何图形。正是这种复杂交叉的网状结构为我们的创意思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由任意一种几何形所展开的联想都能够开启我们思维的宝库。

4 应用设计分析

如下举例的系列作品以几何基本型中的三角形作为立体裁剪创意设计的出发点, 在此基础上运用上述的几何创意思路体系, 经过对元素的变化、排列、组合、分散和重组等手法的处理, 继而表现出不同服装的造型与风格, 如图2。按照上述几何形的思路体系, 选取的三角形的元素能做的创意设计有很多, 几乎每次小的形状上的改变到服装上都能够启发很多新的灵感, 但在实际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并不是每种创意思维的方法都能够出来好的设计作品。这也证明好的创意与最终的结构并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有些创意思维的方法也许并不适合作品的表现, 因此要经过一个选择筛选乃至改变的过程。图2为几何衍生法的立体裁剪系列设计作品。

作品一:以平面三角形为基本元素, 从服装大的廓形上进行三角形的分割, 也就是通过三角形的平面排列的方式来达到造型的审美。但是此处并非指的是完全意义上的“平面”, 由于人体三维空间的存在, 需要根据人体的特点将三角形元素进行角度上的变化, 通过这些角度的变化来达到包裹人体的效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也可以理解为对某一固定款式进行三角几何形的分割设计, 而在实际的分割设计当中, 有的是标准的三角形, 有的则是根据形式美的法则或者款式造型的变化而进行的调整。

作品二:当平面的图形发生扭曲或者转角度的时候, 也是从平面转为立体的一种思路。按照这种思路, 可将三角形的两条边通过力的作用使其发生形的改变, 然后将这些改变后的形状再作空间上的排列。作品通过中心聚集的排列方式, 通过排列呈现出圆形花朵的图案。下摆处将单个的元素通过大小的改变及方向的调整, 最终根据整体造型的协调确定了最终造型。

作品三:由三个三角形的面经过特定角度的组合就是平时所常见的三棱锥形状。成形过程可以先用纸张模仿, 当一面凸起的时候另外一面必然是凹进的。这个可以当做是基本的创意元素进行设计, 也可以再在其基础上进行变化以寻求更好的设计点。例如根据上述几何元素的思路体系, 对三棱锥按照等距同心的原则对其进行凹凸的屈折处理, 曲折的宽度与屈折的次数是可以由设计者根据造型需要来决定的。利用凹凸达到的立体效果, 可以根据廓形的需要进行相应的立裁设计。

作品四:还是由基本的平面三角形入手, 但是将其与另外一个几何形圆相结合, 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外轮廓进行最大圆的相交。因为单一的元素形态较小, 不适于做整体的造型设计, 可以将三角形的边缘作为缝合线使其两两缝合到一起, 重叠的部分通过熨烫使其发生轻微的扭曲, 从而达到花瓣自然微张的仿生效果。因为此造型完全是由小的单元聚集而成, 所以有很强的调控性。因此在实际的立裁设计过程中, 要根据人体曲率的变化或造型设计适当地调整元素结合的角度, 从而为最终的造型服务。

5 结语

如上的“几何衍生法”是在以日常熟悉的一些简单形体为基本, 展开思维联想, 引导设计者拓展无限的创意空间。几何元素可以跟任意一种设计手法或者理念结合而产生作品, 从而体现不同设计者的理念及风格。同时实际的立裁操作手法也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将设计理念与实现手法巧妙地融为一体, 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才能设计出耳目一新的创意作品。

摘要:立体裁剪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实现过程。因此如何运用合理的方法、恰当地传递程序和思维联想的规律来调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向, 创造出具有新生命活力的设计作品, 是本研究的目的。现以几何元素为视角, 提出“几何衍生法”, 通过不同形态几何体或者面的变化对学生的设计思维进行引导发散, 从而推动立体裁剪设计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创意,立裁,几何,思维,课改

参考文献

[1]吴翔.设计形态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

[2]郎昆, 周婷.立体构成[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缪根生.立体构成[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8.

[4]张晓黎.从设计到设计—服装设计实践教学篇[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6.

[5]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EB/OL].http://www.fashion.org.cn/.

设计思维创意课程论文 篇2

10历史2班 1012200064 张观勇

引言:通过网络的调查,师生们对创意思维意识的反应,学校专业学习对创意思维能力培养重视程度来看。发现现在高等教育教学创意思维培养缺陷主要表现在于教育观念过于单纯缺乏灵活性,学生缺乏创意思维能力培养意识。由此,如何才能让我们的高等教育变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精英教育。就是现在高等教育有待提高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创意思维(creative thinking);大学生(university students);引导(guidance);培养(cultivate)。

什么是创意思维。首先就要了解“创意”的含义,根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创意”就是创立新意。而新意既包括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想法等,也包括新意象、新形象和新表象等。创意是一种思维和意识活动。具体说来。“创意”是指创造或创立内蕴特定思想、文化和价值的新意象、新形象或新表象的思维和意识活动。那么创意思维就是这种思维和意识活动的思考方向。

一、大学课堂中的创意思维培养

作为一名来自历史系学历史的学生,更深深体会到创意思维对我们的重要性。课堂上老师要是没有使用创意的教学方法而还是古板的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绝对不会从老师那学到任何东西,历史本来就是一门看似枯燥的学科,要想激起同学们的学习探究兴趣,老师的创意教学方式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十三周的《大学生创意思维训练》课程已经结束了,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刚开始以为像其他课一样学不到什么东西,但一学期下来它却给我留了很深的印象,让我学到很多以前没有接触也没想到的关于创意思维方面的知识,使我受益匪浅,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杨运鑫老师讲述课程的风格,杨老师讲课声音洪亮,内容丰富又不失幽默,老师很重视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整个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新的有创意的信息,比如老师课堂上有很多可以触发我们创意思维的脑筋急转弯题,还有很多关于创意思维训练的题,更难能可贵的是每节课老师都给我们分析公务员考试的面试例 题,而且不但给出参考答案,还有试题答题方向的创意思维分析,使我们从当年国考博弈中获取创意思维的智慧。还有老师上课之前总是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大家提出最近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或者讨论社会上或者我身边所发生的一些典型的引起大家反响的事情。课中让同学们讨论,后老师会认真帮我们一一解答。在解决我们现实问题同时,让我们积极去思考,提升我们的思维创造能力,让我们充实完满地学习完这门课程。可以说老师的教学安排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思维的案例。所以在大学课堂上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首先,要两种思维方法并重。逻辑思维方法与非逻辑思维方法就像是两个轮子,为了使思维这部大车高速前进,两个轮子就必须协调转动起来。这样的教学才能引导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在创意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

1.我们的学校要转变观念,现在的大学推崇的是精英教育,那就非常有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创新精神。首先应当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不把学生看作消极的被管理的对象,不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具有创造潜能的主体,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让学生真正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学校里如果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尊重,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如果我们观察一下儿童,就会发现儿童的天性中蕴含着创造的潜能。他们在绘画和游戏中,在搭积木、堆沙土、玩泥巴的过程中是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但是经过小学、中学、大学漫长的学校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下,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不是越来越旺盛而是变得越来越枯萎了。长期如此,其后果必然造成学生智力上的被动性和依赖性。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发展,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根本无从谈起。

2.开设更多的像杨运鑫教授《创意思维训练》一类培养创造力的专门课程。特别是可以按照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思维方向分别开设不同的创意思维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从特定专业如广告学或心理学、方法论的角度来探讨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其实创意思维对学生的学习知识是很重要的,而且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向又是不同样的,譬如我们的历史学,就需要运用创意思维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去领略发掘历史背后的故事和规律。不同学科所需要的创造性思维其实并不神秘,而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科技发展史上许许多多发明创造的生动事例都向人们揭示了创造性思维的奥秘。把不同学科特有创造性思维的规律很好地加以总结并有意识地传授给我们学生,就可以帮助他们在创造发明的崎岖道路上逐渐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3.学校更应该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单只是专业技能的教育,譬如学校的土木学院的学生,其专业要求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建筑师,在学校里接受建筑师的基本训练。但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学习的时候,即使专业知识学得很好,但缺乏创意思维的能力。拿着书本过期的知识,出到社会也是会被淘汰掉的。要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相应掌握本专业的创意思维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才是真正社会需要的人才。这种人才就叫创新型人才。那么我的学校就应该给学生多点学习创意思维的平台:(1)开设各种不同专业方向创意思维课程(2)多点举办关于创意思维能力培养的讲座和创意思维大赛。(3)建立大学生创新基地。支持开设创意思维训练社团,其宗旨在于让学生有一个交流创新思想,掌握思维创新能力的平台。

4.学校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有创意的“点子”,并不简单地来自“灵感”,而是来自平时社会生活的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这就要求大学生多接触社会,多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惟有如此,才能在经验中培养自己的创意思维能力。

三、学生自身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个学习历史的学生,历史本身是很有趣的,当下很多学生都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天天被课本,却无法看到历史的精髓,假如看一个历史事件,用不同的思维去分析,运用创意思维去看这事件,你会发现历史的背后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那样我们才真正算说学习了历史。要是我们能把创意思维运用到我们的专业学习中去,并且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培养创意思维能力,将来一定会使自己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那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做呢?

1.在学习生活中,贯彻强烈的创新观念具有创新观念的人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就能做一个学习的有心人,就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有可能在平时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找到知识的真谛。作为一个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学习,不但是有老师来提出问题,自己也要学习提出一些问题,并且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自己的创意思维能力。

2.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突出创意思维能力,即强调创造性的思维,所谓“ 创造性思维”,是在强烈的创新精神支配下,在己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某些事实中寻求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是一个人创造力的核心,支配着创造性活动。

3.我们在提升自己创意思维能力的时候,也应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思维不仅来源于对问题的深入钻研,也得益于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有丰富的知识才能产生 3 联想和综合能力,才有新的思想的产生。所以我们在提升创意思维能力的同时认真学习好本专业的理论知识。

4.我们要打破思维定势,实现创新思维对创新思维形成障碍的,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1)是思维定势。一个人的思维定势是怎么产生的呢? 一个原因是权威,另一个原因是从众心理。(2)要克服思维惯性的障碍,就是习惯性思维,传统性思维。(3)我们还要打破思维封闭的障碍。克服思维封闭,就是要打开思维的空间。克服思维定势创新思维中有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叫做逆向思维方法,这种方法把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习惯思路反过来,从相反方面进行思考。逆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打破思维定势,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如果,我们善于运用这样一些方法,就可以自觉地抵制上述各种因素的干扰,实现思维的创新。

结束语

设计思维创意课程论文 篇3

【关键词】剪辑,艺技意,教学方法,改革

近年,不仅仅是用人单位的反馈,我们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也普遍发现,同学们的剪辑技术过硬,模仿能力很强,但是进一步地探索能力或者说对剪辑的创意思维的体现却几乎为零。《影视后期剪辑》是影视专业的核心课程。影视作品从剧本到成片,可以说剪辑是最终的艺术再造。剪辑这个职业也越来越受到业内的重视,甚至导演也会大胆放手让剪辑师自主操刀。当然,要成为一名剪辑师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研究高职院校的课程《影视后期剪辑》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的改革中,应该如何让同学们们从理论到实操,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创意思维的剪辑工作者。我们深入分析、研究,设计了一套加强创意思维训练的艺·技·意互渗互补的教学方法。并在14级新生中实践,初步得到成效。

一、培养为“剪糊匠”而非“剪辑师”的原因分析

根据市场的反馈及教学的发现,我们认为培养效果的不足,是影视剪辑课程没有很好的落实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与分析。

1.1剪辑创意思维的缺乏首先来源于剪辑艺术修养的缺失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这些被行业企业的专业人士定位为“剪糊匠”的在校学生或者已毕业学生,对电影剪辑历史中的重大人物和重要理论知之甚少。

在理论匮乏的前提下,我们又如何能够要求他们剪出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的创意作品?

1.2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拒绝枯燥的理论讲解

在过去的課程设计中,我们从未忽略过对剪辑理论的解读。不过,在课程安排中,要么把理论与实践分为课程的两个部分,先把理论部分讲解完成后,进入实践。要么是两门课程,先学理论,然后再是单独的剪辑软件学习。由于高职类学生急于动手的普遍性,往往会屏蔽掉理论。因为,他们当中要么觉得理论不够重要,要么在看不见自己掌握剪辑技术效果的情况下,听得昏昏欲睡。

1.3学生们往往满足于会剪、能剪,缺乏思考

看着视频是怎么在软件中一点点被裁剪出来,加字幕,配音乐音效,同学们往往欣喜于此也止步于此。在校学生虽然经常参与一些实践项目,但由于是初学者,项目的负责人自然没有给予学生更大的期望,也就是按要求剪辑就好。慢慢的,同学们在无形中就冠以了“剪糊匠”的称谓而不自知,对学长、老师的告诫也无动于衷。

因此,一个剪辑从业者满足于自己会剪、能剪的阶段,而毫无独立思考,又何谈创意呢?

二、抓住方向,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因为“学生学习的成败,是由我来决定的。”那么以上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如何培养他们善于思考的习惯?如何训练他们在剪辑中的创意思维?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高职教育的难点。

2.1把枯燥的理论,设计得鲜活起来

我们为何不针对高职学生好动、活泼的特点,相信他们,放手他们?我们一味的压抑克制他们的好奇,完全不理会他们的兴趣点,同时也忽略了他们善于自我表现,看重短期学习成绩的特点。

因此,无论是灌输式的传授理论,还是项目教学中相对的理论弱化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动起来,把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权交给他们。只有自发自主的学习,效果才是显著的。

2.2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让学生思考起来

技术是实现艺术效果的手段,在剪辑中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剪辑工作者的武器。我们的学生可以通过技术去实现艺术效果,可是自己却想不到这样的效果?因此,我们是不是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那样做又会怎样?这将是训练他们,培养他们创意思维的过程。

三、艺·技·意互渗互补教学方法的含义及创意点

艺·技·意互渗互补教学方法(以下简称艺·技·意教学法)就是帮助教师在高职剪辑课程中,通过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过程的轻松有趣,教与学身份的改变,学习者高度参与等,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创意思维意识的目的。

3.1艺·技·意教学法的含义

艺·技·意教学法就是把电影剪辑史上做出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产生的重要理论,作为艺术修养的积淀部分,把软件的学习作为实践剪辑效果的技术处理的能力部分,把每个模块中的剪辑手法进行逆向或者发散思维作为创意思维部分。三者结合贯通在整个课程内容的设计中。

3.2艺·技·意教学法的创新点

3.2.1运用在实践课程中的,艺术修养、技术完成与创意思维融会贯通的一套教学方法。既改善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又能从艺术修养的培养入手,为学生创意思维的训练奠定基础。

3.2.2每一个模块我们都按照艺·技·意的模式,训练学生从艺术理论的掌握,技术手段的实现,创意思维的激发,这套由任务驱动的循环上升的教学模式设计,本生就是从正、反向不断刺激学生思考,在思考中激发创意的方法,并且有效。

3.2.3以自主学习为“引擎”,以任务完成为“检验”。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并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通过在自主学习中的资料搜集,历史人物的了解过程来积淀理论知识,在自己不断出现的理解错误或者操作失误中进行反思。最后在单元任务的完成中,纠正偏差,加深印象,激发创意。

3.2.4教学设计中专门安排了创意思维训练模块。通过“环境、资源、”等方面不同视角的认识来刺激创意。从认识上改变学生墨守陈规的惯性思维。同时,让学生掌握几种常用方法如:头脑风暴等。

四、艺·技·意教学法模块设计

从教学模块设计(图1)中可以看出,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以每一个基础知识点为中心,通过理论与技术的结合展开学习。

4.1教学内容包括了剪辑的历史、人物、重要思想以及剪辑原则和技巧等。

4.2案例选择上涵盖了影视作品的各种类型,包括:电影、纪录片、宣传片、短片、影视广告等。

4.3课时分配中,艺术修养与自主学习获得更多。

4.4将艺术修养、技术操作、创意思维贯彻到了教学内容中,起到了互渗互补的作业。

五、艺·技·意模式下的教法与学法

我们从过去的注重剪辑软件的教学转化为注重拓展学生创意思维的教学,我们从案例学习经典,从经典中提炼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创意。

我们参考德国职业教育个人化学习中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设计了艺·技·意教学法的五个阶段:自主学——分享学——引导学——检验学——发散学。

5.1 自主学习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会提前布置一些任务给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出不同的提示。

5.2 分享学习成果阶段

利用学生好奇、好表达、好鼓励的特点,安排他们展现自己学习的成果。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并养成相互学习、讨论、思考的习惯。

5.3 引导学生学习阶段

通过学生自发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分享答案之后,教师作为引导,要梳理知识点,解答疑惑,强调重点。

5.4 检验学习效果阶段

检验学习效果也是实践的过程,是课程的重点。学生有没有掌握,这是关键的阶段。我们会布置新的任务,让学生完成。过程中,教师观察,解答,指导。目标是要纠正学生自学阶段的偏差,解开之前的疑惑,熟练掌握知识点与技能操作要点。

5.5 发散思维的学习阶段

发散思维的学习阶段就是我们的创意训练阶段。在一个单元的学习完成后,我们通过展示相关的有趣视频,和不断的提问来刺激学生的思考,激发创意。

我们布置新的任务,开放式任务,没有标准,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想、大胆做。

这五个阶段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学习过程(如图2)。学生不断的接到任务去自主学习,在检验阶段得到提高,并在发散阶段得以创新运用。

图2 循环上升的学习法

六、结语

艺·技·意教学法改善了以往枯燥的理论学习形式和注重软件学习的现状,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实践,引导他们思考,允许他们出错,激励他们想象,在艺术修养上得到积淀,从检验与思考中不断进步。

艺·技·意教学法已经在14级同学的《影视后期剪辑》课程中实践。学生能够在这一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愿意去学,愿意去思考,并在课程结束时收获很多。

我想,这就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初衷。

(项目来源: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课题编号:BK2014B02)

参考文献:

[1](美)蒂娜·齐莉格. 《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创意课》[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

[2]龚春燕 .《龚春燕与创新学习》[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3](美)奇科·汤普森.《真是一个好创意——创造卓越创意的思维方法》[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周新霞. 《魅力剪辑——影视剪辑思维与技巧》[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5](美)Gael Chandler(盖尔 ·钱德尔).《电影剪辑——电影人和影迷必须了解的大师剪辑技巧》,人民邮电出版社

[6]姚争.《电视剪辑艺术》[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7](美)沃尔特·默奇.《眨眼之间——电影剪辑的奥秘》[M],北京联合出版社,2012

[8]张天琪.《Premiere Pro CS5.5案例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基于创造性思维的图形创意课程 篇4

图形是视觉传达的最重要元素之一。在当前资讯爆炸的时代, 图形拥有者便利和传播速度快等优势被广泛关注。因此, 怎么样才能够创造出有创意的图形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而图形创意课程也成为了视觉传达教学中的基础课程。虽然在我国, 这门课程的起步相对较晚, 但在人们的努力之下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不断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并以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学的基础, 来对目前创意图形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中的不足尽心了充实和完善。

二、创意图形中的创造性思维

(1) 创造性思维概述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既有一般思维的特点, 也同时具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 而最重要的特点是, 第一, 它能够让创造社会后果或成果的思维产生, 第二, 它是在思维形式、思维方法以及思维过程的某些方面具有独创性。因此, 创造性思维就是思维结果和思维本身都具有创造特点的思维。

(2) 创意图形设计的思维发掘

1. 在日常生活中发掘创意思维

艺术源于生活, 设计也源于生活。作为一名设计师, 首先需要热爱生活, 体验生活当中的一点一滴, 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经历都不相同, 因此每个人对世界的感觉都不一样, 设计师需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勤于思考、细心观察以及善于感受, 对生活充满激情。这样, 就一定能够在生活中获得好的创意灵感。

2. 从传统文化中发掘创意思维

虽然传统图形是在多年以前创造的, 但在视觉和想象力上都有其特点。无论是国外还是中国的传统图案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因此, 设计师在进行图形创造时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发掘创意思维, 充分理解传统的图案后创造出新的独特的图案。

3. 在实践过程中发掘更精彩的创意

创意的进程就是不断将创意转化为视觉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很多时候会因为某些因素而萌发新的创意。在实践的过程当中, 经常会因为一些偶然的事件得到出乎意料的视觉图形, 带来全新的效果。因此, 在实践创意的过程中, 不仅是完成之前创意的过程, 还可能是新创意的产生过程, 让实践成为了提升一个创意的过程。

三、创意图形课程实践中的探索

随着设计课程的不断改革, 在图形创意课程中对思维进行训练的方法层出不穷, 但一些思维的训练只针对了联想思维, 并没有结合其它思维一起进行训练, 因此训练效果不佳。本文根据创意图形课程的要求, 提出了三种思维训练方法, 具体如下:

(1) 相关联想法

在创意设计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联想, 很多人联想的时候都是很随意地想, 这样并不能发挥联想法的最大能力。如果可以掌握一个固定的流程进行联想, 就可以让更好的创意发挥出来。首先, 写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后, 列出一些词语, 这些词语跟你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最后, 强迫自己用这些字词的颜色、形状、意义、功能以及发音等问题和相关词联系起来, 选出最不寻常的一个组合, 再进一步发展。

(2) 随机联想法

这种方法需要找到一个随机词作为催化剂, 而且这个词不能和问题有关系, 这样就能够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思考, 然后对这个随机词进行深入的研究, 思考它的优势点和特性。最后, 将这些优势点和特性联系起来, 产生一些点子。这样随机联想法就产生了一些相关联想法不能产生的点子。

(3) 荒唐可笑法

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 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 每个人各自想出一个词语, 分别是形容词、名词、动词, 按照这个顺序不停地循环下去。然后将这些想好的词语组合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句子。再根据这些看上去比较奇怪的句子用图形表达出来, 就成为了一个有创造力的图形。很多超现实画家都采用了这个方法提供创意, 效果很好。

五、结言

数码设计艺术思维及创意分析 篇5

“数码设计艺术思维”是将思维与设计二者进行结合而形成的全新概念。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都离不开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运用,但两者又存在较大的差异,科学家进行逻辑推导时通常采用抽象思维,而艺术家多采用形象思维进行非实体艺术作品的再创造。因此,以艺术家为创作主体的数码设计艺术常运用形象思维去建构、寻找和建立表达的完整形式,再辅之以必要的抽象思维。

数码设计艺术思维不是单一性思维,而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整合性高级思维模式。作为设计艺术的分支学科,数码设计艺术的思维属性同样具有设计思维的一般特性,以形象思维为主,另外创造性也是设计思维的关键因素,创造性思维才能使作品富有生命力。但“数码”技术与设计艺术创作的结合又使得数码设计艺术思维不同于普通的设计思维,数码设计艺术思维是在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基础上所形成的新型设计思维类型,并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

设计思维创意课程论文 篇6

关键词:高中;美术设计;创意思维

美术属于艺术教育,真正的艺术教育是非功利的,因此好的艺术教育也应该远离功利才能真正到达人的心灵。高中是青少年的基础教育阶段,高中美术应该成为学生人文基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记得曾经有人说过: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美术课程比课改前增多了,不但有美术鉴赏的理论课程,还有美术激发训练课程,一共有3个必修学分,9个模块的选修课程。然而,美术课程作为艺术课程的一部分,没有必修课程模块,只有必修学分。学生只要在九个选修模块中选修3个模块的内容并达到规定的课时量,学习成绩合格者就可以拿到3个学分。因此,如何开展模块的教学,如何把模块教学转化成为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动力?

第一环节游戏

游戏是人类一种古老的活动,它所具有的自由、愉悦、兴趣、创造、表演的特性,使其拥有了自由驰骋,自主创新的自由精神;平等参与,双相交流的对话精神;敢于标新,善于立异的创造精神;展现个性,提升情感的人格精神。在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新颖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都是与其他教学科目不同的,同时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贴近与广泛联系也会大大地吸引学生。

弗洛伊德就强调游戏的快感功能,指出游戏对人生的积极意义。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尹少淳就指出:“美术活动并不像音乐那样具有游戏性,但是新课改之后的美术课程,不纯粹是语言的鉴赏课了,已经注入了能够使学生去参与体验的情境模块。现代艺术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学生要亲身参与体会带有游戏性的教学过程”。轻松的学习氛围,愉快的学习心情,有趣的学习方式,自由发挥的空间,加上我们老师的细心和正确引导,会让学生的潜力得到无限发挥。

第二环节学习

通过“设计模块”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3.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4.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第三环节思维创造

1.设计教学的基本目标。表面上看我们在学习设计,实际上在培养学生对人的关怀。设计关系到造物的活动,而造物活动的目的是为人类生活的方便、舒适,因此,造物活动最基本的指向是人,造物活动只有体现出对人的关怀才能彰显其价值。同时,造物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攸关人的生存和发展,通过设计,我们也能帮助学生体验和认知人类的基本行为。

2.获得高品质的行为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行为的效率和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行为主体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表面上看,是一种外在的行为,但与行为者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设计学习,会促进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

3.帮助学生学会从功能的角度思考问题。造物活动往往与功能联系在一起,功能则包含则实用、审美等方面。要完成一次造物活动,首先需要明确其功能目的,然后根据功能目的选择材料、形态、结构。因此,经常性地进行设计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目的性,降低盲目性,形成从功能思考造物活动乃至其他活动的习惯。

4.学会创意,追求卓越和新颖。在人类的所有的品质中,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最为宝贵的,因为创意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我们个人生活的源泉。设计活动集中体现了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设计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对自己对创造性的追求,可以引导学生摆脱平庸,追求卓越,摆脱俗套,追求新颖。

设计思维创意课程论文 篇7

德国最北面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 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的, 其州府为基尔。现在的基尔以其六、七十年代的建筑、现代化的造船装备和大型驳运码头而呈现出一幅朝气蓬勃的工业化图景。这座城市把海洋的生活情调、城市化特征、文化氛围和历史积淀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城市的核心部分是基尔狭海湾及其海岸周边, 这一年中最大的盛事就是“基尔周” (Kieler Woche) ——世界最著名的帆船赛事和民间节日。节日始于1882年, 初为帆船节, 后来增加了各种文艺活动, 现已成为国际性的活动周。时间自每年6月第二周的星期六开始, 为期9天左右。最引人注目的, 是在波罗的海海口举行的帆船比赛, 数千只设计精美的帆船握手帆竞发, 形成了一道亮丽而又壮观的海上风景线。

借奥运会的契机, 中德两国不断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很好的沟通与合作, 2005年10月底成功举行了第一届“青岛-基尔商务杯帆船赛”。2006年6月, “基尔周-魅力青岛城市推介”活动也向基尔市民、帆船运动员和游客展示了一个历史与现代完美交融的青岛。这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 增进了青岛-基尔两座城市间的交流和发展, 加快了两座城市缔结友好的步伐, 从此也让更多的朋友在“基尔周”相聚和相识。

2、“基尔周”招贴的发展历史

在伦敦“国际教科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广告词典里, 招贴被称为“poster”, 意指张贴于纸板、墙、大木板或车辆上的印刷广告, 或以其他方式展示的印刷广告。招贴发展的历史悠久, 其独特的魅力确定了在众多宣传媒体中的重要位置, 招贴设计被国际上公认为最能体现平面设计的形式特征和艺术水平的艺术。正如日本著名设计艺术大师福田繁雄先生曾说过:“海报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象征。”我们研究招贴发展史和探讨创意思维, 在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在设计教学中, 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历史上各种平面设计风格的起源及发展, 从中找到设计创意的源泉与自我风格的定位。

基尔周招贴的历史始于1948年, 50年代以后基尔市每年都组织一次专门的招贴设计竞赛。这种竞赛不仅成为这个节日的一项文化活动, 而且也在西方的图形设计家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其水平一直引导着图形设计的时代潮流。自1974年起, 竞赛的范围从单纯的招贴画扩大到了与节日有关的一系列的宣传品设计, 包括招贴、节目单、请柬、船牌、纪念品等等。笔者搜集的德国“基尔周”自1948年以来至今的获奖作品, 它的诞生、设计手法和观念是与德国的工业文明发达程度以及时代意识和民族文化意识的变迁密切相关。笔者不单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展示广告招贴的发展和演变, 更旨在强调创意思维方法是如何被灵活运用在百年不变的恒定主题——德国“基尔周”招贴设计的过程中, 进而探讨现代招贴设计的创意思维及其培养。

3、“基尔周”招贴设计的创意思维分析

图形是平面设计表现的基础, 是最被人关注的视觉焦点, 好的图形离不开好的创意, 好的创意离不开创意思维。创意是招贴设计的灵魂, 彰显个性的构思, 出奇制胜的表现, 能够使招贴作品具有生命力。创意可以理解为——指依照一定的程序有计划有策略地通过创造性思维联想构思创造出能够表现主题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艺术化心理过程, 是主题概念化、视觉化的思维过程和实际操作过程。

对于这个数百年不变的主题——德国“基尔周”, 自1948年以来至今的全部获奖作品, 设计家们以全新的观点和独特的视角创造了无数与众不同的突破常规的表现形式, 拥有化平淡为神奇的创造力。这正是设计家们在不断运用各种创意思维方法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审视和剖析, 不断发现事物全新的涵义并赋之以新的表现形式和生命力, 它不愧为国际图形设计的潮流风向标。

3.1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从一个基本点出发, 思维向四面八方作立体式的放射思考和联想思考, 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捕捉创作灵感, 形式打破常规思维定势从而产生更多的创造性设想。发散思维法作为推动视觉艺术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动力, 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是视觉艺术思维的重要形式之—。

在国基尔招贴设计中, 围绕同一个主题, 综合创作的主题、内容、对象及背景等多方面的因素, 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全面来表现。不断向外发散吸收诸如艺术风格、民族习俗、社会潮流等一切可能借鉴吸收的要素, 将其综合在视觉艺术思维中, 从而产生一系列相关的创造性成果。设计家们借用主题“帆船”的特殊形态进行形态发散思维设计了一系列丰富的具有构成形式语言的三角形的图形, “三角形”的图形在此就具有符号性与语义性双重涵义。所谓符号性, 是指任何可以拿来“有意的代替另一种事物的东西”, 其语言形象明晰、简单、直白, 因而在认识心理上具有普遍的认同感。还有一些设计家借用与帆船相关的事物进行发散思维设计了扬帆启航、千帆竞秀、海浪海鸥, 碧波荡漾等等许多美丽的画卷。 (见图1-4)

3.2 逆向思维

当你陷入思维的死角不能自拔时, 不妨尝试一下逆向思维法, 这样可以避免单一正向思维和单向认识的机械性, 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思维方式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常常会进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它已成为推动设计发展的有生力量。在基尔周招贴设计的竞赛中, 设计家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 不受已有的经验和规则的限制, 扬弃陈旧的、普通的观念, 从而获得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思路, 赋予其新的性质和内涵, 这样才能使招贴作品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意境都表现出作者独到的艺术见地。

德国基尔周1964年入选的招贴, 由德国著名的图形设计大师汉斯希·尔曼先生所设计, 设计家在不丢失任何广告设计中的必要成分前提下, 使用了最简练的视觉形式语言, 却取得了惊人的效果。西方的评论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幅跨时代的杰作, 直到今天也依然不失其风采。随后的历届入选招贴中也不乏有创新性的好作品, 如1979年运用摄影重构拍摄的手法清晰的再现了德国基尔周这一盛大的帆船竞赛和民间节日。1988年德国图形大师皮尔·门德设计的招贴, 蓝色的画面中有一个撕纸的小白船, 独特的表现形式、简洁的画面、强烈的视觉效果, 不愧为经典之作。荷兰的维姆·克莱威尔大师1998年设计的招贴, 主题表现更加新颖独特, 文字图形化的艺术表达方式更好地与时代的潮流紧密的融为一体。 (见图5-8) 从德国“基尔周”入选招贴来看, 任何设计作品如果没有独特的个性特征, 则容易流于平淡和俗套。由此可以说, 摆脱一切别人的设计, 追求与众不同的独具卓识的求异思维品质, 这将是设计师们终身的追求。

招贴设计不单要掌握特定主题和题材的视觉化表达方式, 更强调图形设计过程中创新态度和思维的构建。在设计实践中, 创意的思维种类还有很多, 每种思维方式因没有明确的界限而交错共存, 并且有些思维无法定义。真正地创意是需要多元, 动态、灵活, 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方法, 我们应学会对多种思维方式的灵活运用与整合, 并进一步对新思维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4、招贴设计的创意思维的培养

创意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思维的综合性、连动性与独特性。对未来的设计师的教育和培养, 专业教师应教会他们如何用最简单的语言表现极其丰富的含义, 给人以导向和启示,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开发其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首先, 帮助学生构建创造性人格、努力营造有利于创造性人才成长的环境。鼓励和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广博的知识, 视野开阔、兴趣爱好广泛、具有多方面文化修养的人。学习和积累如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广告学、营销学、美学、文学、绘画、印刷工艺、多媒体技术、各种应用软件等等方面的知识。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 假设一个视野狭窄、对专业以外的学科不感兴趣, 把眼界和思路紧紧束缚在狭小天地的人是很难有作为的, 更不可能设计出有创意的好作品。真正的创造力是“潜藏在你体内的无穷的能力”, 它又与其人生经验相结合。

其次, 在专业课程中, 进行科学的思维技能训练。强化《图形创意》和《广告创意》两门课程的系列化科学训练形式、训练工具、训练方法, 尝试性地设计了新颖且有趣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题目, 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的能力。任何创意活动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同样招贴设计的思维源自创作者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 学生除了自身的天赋外, 通过主动地、有意识地联想和想象, 能够积极而有效地促进与拓宽创意思维。那么, 好的灵感、好的构想, 甚至是美丽的梦想才不会被人扼杀在摇篮里。

最后, 教师还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并培养学生敢爱敢恨的性格, 培养学生执着、自信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敢爱敢恨的人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自由的飞翔和驰骋, 才能不停的激发思维火花, 创造出具有新生命活力的现代图形。

5、结语

纵观德国基尔周招贴的发展历史, 我们不难发现, 对国际招贴赛事设计的深入研究也已成为设计家获得成功的必经之路。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 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 使各种新的广告媒体、新的传播手段、新的制作技术以及新的设计理念不断涌现, 这些既为设计者开辟了新的广阔的表现空间, 同时也将使设计的内涵与外延发生重大的变化。今天, 我们正在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 我们关注现实, 但更寄希望于未来。明天, 我们深信中国设计师将会在招贴设计领域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王学青.国际设计传真-招贴设计 (下) [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2.

[2]滕学祥.招贴广告[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4.

[3]成朝晖.图形创意[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4.

鞋靴创意设计及其思维形式论文 篇8

随着时代洪流的滚滚向前发展,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更稳定的生活方式,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物质享受,其中时尚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项。经济水平的提高,不仅让人过上了更安逸的生活,同时也让人们开始有了精力去装扮自己。从发型到服饰再到鞋靴,每一样都是人们关心的重点,尤其是爱美的女性。对于自身形象的塑造已经成为每个女人的必修课程,尤其是在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当中,他们对鞋靴的重视程度甚至在服装之上,他们不仅要求鞋靴穿着舒适,对鞋靴的时尚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彰显时尚,又要张扬个性,还要能与服装搭配。这在给鞋靴设计者带来麻烦的同时,也激发了她们的设计灵感。鞋靴的设计不失为一种高级创造活动,鞋靴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什么是良好的思维模式呢?以下文中将给出简要回答。

2 鞋靴固有的设计思路

当代鞋靴主要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实用类鞋靴,也就是日常人们生活中穿在脚上的鞋靴,以舒服度为主,时尚度为辅,满足了人们行走的基本需求;另一类是非实用类鞋靴,也就是艺术类鞋靴,它通常局限于艺术收藏或者秀场模特走秀,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家灵感的释放和宣泄,实用性不强。不论是实用类鞋靴,还是艺术类鞋靴,都无可避免会出现以往一些设计的惯性思维,它将会限制设计者的思路,不利于创作出独具价值的鞋靴。

首先是惯性思维。惯性思维在任何行业都是可怕的一件事情,是最损害灵感迸发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局限于前人取得的成绩,故步自封,不愿意突破,这种思维主导下的作品往往平平无奇。

其次是权威思维。权威思维是设计师的又一毒瘤,它指的是对于所谓专家和权威人士提出的观点和建议毫无原则的采取赞同态度,不敢踏出“权威”法则的条框。

最后一个是从众思维,就像人们买东西有从众心理一样,设计师们也逃脱不了从众思维的镣铐。一旦出现一款鞋靴爆款,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就会不由自主的将设计产品往这个方向靠,美其名为借鉴,实际上出来的产品都大同小异,毫无个性。这种保守的设计思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产品的基本销售量,但是久而久之会让设计师丧失独立思考和设计的能力,更有可能会流失顾客对其的信任度,不是一个可观的手段。

3 鞋靴设计应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方能获得新生

前文说到固有的,或者说是保守的思维模式,现在本文就要简单说说应该如何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了,那么,到底怎样的思维模式才算是创新、才算是不故步自封呢?

第一个,联想式思维模式。所谓联想,顾名思义就是两件事物关联在一起,发现和挖掘他们内在的共同点或者相似点,将一件物体的优点融汇到另一件物体身上。例如坡跟鞋的产生,人们在走斜坡往往比走陡坡要感觉省力的多,因此就出现了坡跟鞋,在提升高度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分担了足部的承受能力;又例如鱼嘴鞋,它的创意设计就来源于鱼。鱼嘴鞋将鱼嘴张开时的形态嫁接在鞋头上,打破了以往鞋头都是千篇一律的闭合状态,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新鲜感,这是对传统设计的一次重大突破。

第二个,分合思维方式。所谓分合,指的就是分开或者合并。这种思维主导下的设计不再是单一的考虑一个方面,而是将两个以上的设计同时考虑进来,其中凉拖鞋的出现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很早之前,凉鞋和拖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人们会分别备着一双凉鞋和拖鞋,可是自从有了凉拖鞋的出现,就给人们省了一笔开支,达到“一鞋两穿”的效果。

第三个,发散式思维。这主要指在设计时不要局限于设计本身,应该采用发散式思维,从周边事物、甚至传统文化习俗中汲取灵感,丰富设计。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口香糖高跟鞋。”,它的细鞋跟外形就和被黏住的口香糖一模一样,这就是刻意模仿人们走在路上鞋子偶尔会被口香糖黏住的状态。尽管这种趣味审美不一定能符合大多数人的喜好,但是毋庸置疑这是一次设计的突破。

前文说到了应该要创新思维模式,那么鞋靴的创意又该从何而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灵感。第一,从大自然或生物中获得灵感,就像豹纹服装和皮草大衣直接借鉴了动物的形态一样,鞋靴同样可以从生物上获得灵感;第二,从前人作品中获得灵感。这指的不是抄袭,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我们了解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之后,自然能加以融会贯通,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作品;第三,从不同艺术中汲取养分。艺术不分国界,更不分领域,任何一栋建筑、一幅油画、一座雕塑、甚至一曲音乐都可能成为设计灵感的来源。当我们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么设计素材便无所不在。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也日益增长,对于时尚的关注度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度,除了对于服装人们保持着一如既往的上心,对于鞋靴人们同样赋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从古至今,时尚都是一项顶级审美活动,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设计与创意。创意设计是每一项艺术品的灵魂和心脏,鞋靴也不例外。本文以鞋靴为主,浅谈蕴含在鞋靴当中的创意设计和思维形式,希望未来能够出现越来越多好的鞋靴设计,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关键词:鞋靴设计,创意灵感,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鞋靴设计创意及思维形式[M].设计周刊,2010.

[2]陈彦明.浅谈鞋靴设计的思维形式[J].湖南工艺美术职业服装学院院刊,2009,(09).

平面广告招贴设计的创意思维程序 篇9

对于“创意思维”这一词, 许多人甚至专业人士都认为是抽象且无规律可寻的。其实不然, 大家仔细对当代国内外设计大师的优秀作品加以品琢, 便会发现广告招贴设计的思维程序, 其形成根源和成功的必然性都在他们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一、广告招贴设计的创意思考方法

纵观优秀的平面广告招贴设计作品, 它们之所以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大都是因为这些作品创意标新立异, 视觉冲击力大, 能一语道破问题的关键, 创造性是广告招贴设计的灵魂。

(一) 创造性思维

创意是营造意境、创造意念, 是创造性的想法, 而广告招贴的创意在于“策略性的思考”, 是在广告设计中使广告达到宣传目的的创意性主意, 是设计广告的点子, 是用一种新颖而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意念的技巧与才能。在平面广告招贴设计中, 整个程序都离不开繁复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 创意思维贯穿设计的始终。

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 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 它贵在创新, 在思路的选择上、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独到之处, 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 从而具有一定的首创性、开拓性。其次, 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它无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可循, 不受传统思维的束缚, 人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再次, 创造性思维具有艺术性和非拟化的特点, 它的对象多属“自在之物”, 而不是“为我之物”, 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存在着两种可能性。

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 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其次, 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再次, 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此外, 创造性思维的成功, 又可以反馈激励人们去进一步进行创造活动。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 “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

(二) 创意思考原则与方法

卓越创意的产生, 需要设计者具有各方面的知识, 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设计者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或事物与知识、要素等之间的关联性, 将看似无关的事物与广告所要传达的某种观念或产品信息有机地联系起来, 并运用全新的观念和创造性的思维对事物 (即许多旧元素) 进行分解和新的组合。这种从“组合商品、消费者以及人性的种种事项”中产生的创意, 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震动人心的力量, 它能使广告的主题突出并使人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和联想, 从而达到传达个性化信息的目的。

这种把旧要素予以新的组合的能力, 对广告创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创意的优劣与设计者的能力有直接的关系。设计者知识越渊博, 视野越广阔, 对事物认识的穿透力越强, 也就越能迅速发现各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并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新的组合”也就越具有独特的创意。

二、招贴创意思维流程

一幅优秀的广告招贴设计作品必然涵盖着一套完整的思维程序流程, 主要由命题、主题、观点、时态、道具、构图六个部分组成。在这里命题是既定的, 主题从命题中挖掘而来, 然后摆出自己主题鲜明的观点, 然后再去考虑作品的时态、道具和构图, 这是一个完整的流水线, 顺序不可颠置。下文我们结合设计大师及大赛中的优秀作品对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创意思维流程加以阐述。

(一) 命题的理解与分析

我们在进行广告招贴设计之前, 各大赛广告主方一般会先提供一个命题, 我们的首要工作就是弄清命题的定义, 并对它进行基本的理解与分析。

命题即为假定的。命题方或广告主方给出命题是希望设计者自己进行论证, 并运用各种视觉元素对命题加以设计“表达”。它和主题不同, 主要考察的是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例如, 某设计大赛给出的词语“互动”、“交流”、“大材小用”、“鹤立鸡群”等, 它们都是命题, 并不能说是我们所要阐述的主题。

(二) 主题的把握与选择

主题是我们自己从命题中挖掘出来的, 主题与命题有着本质的区别。主题是确定的、已知的。

在对“大材小用”这一命题广告进行招贴设计时, 许多人脑中立刻反映到的是用什么道具来表现这一命题。举个例子, 在画面中画一个大炮打蚊子, 一目了然, 它表现的是非常标准的“大材小用”这一命题, 但这幅广告招贴在呈给受众或评委进行品评时, 它是非常肤浅而不会被采用的。这是为何呢?首先, 它颠倒了思维程序的流程;再次, 这幅作品的主题没有深度。设计作品, 只有遵循思维程序的流程, 从命题中深入挖掘主题, 才能更具价值和说服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挖掘主题的深度上利用纵向思维、横向思维、逆向思维, 去寻找和发现与命题相关联的主题, 并做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像“战争主题、“能源主题”、“网恋主题”、“艾滋病主题”这些都是从命题中挖掘而来的主题, 是确定的、可知的。

(三) 观点的鲜明与独特

经过对主题大胆而深刻的选择后, 就要针对主题亮出自己鲜明的观点。对主题的支撑与反对、倡导与扼制都是自己的观点。然而, 有些主题的观点是鲜明的, 如战争主题、能源主题, 而有些主题的观点却是百人百解。如关于网恋的主题, 有人认为网恋非常好, 相距千里的人, 由于网络彼此相识最后结为幸福的家庭;而有人却反对网恋, 认为它充斥着欺诈。对于这样的主题就要求设计者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独特的视角以及深刻的洞察力, 只有这样, 好的创意才不会从身边溜走。

(四) 时态的锁定

我们生活中的事情至少有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也就是过去式、现在进行式、将来式, 被定格了的广告招贴画面也是如此。

拿“战争”这个主题进行举例, 对于这个主题, 我的观点是反战, 那么反战就有三个时态, 战争的过去式是遏制战争的发生, 它的现在进行式是战争正在进行, 将来式是战争造成的后果。国内外优秀设计大师的三幅关于反战的作品对这三种时态有着清晰的表达:如第一幅, 枪的枪口被堵住是遏制战争, 是过去式;第二幅枪筒在打出一颗反弹的子弹是战争的正在进行时;第三幅, 手枪扣板被换成了刀片, 手指扳动后鲜血淋漓, 这是将来式。我们在进行广告招贴创意设计时, 要全面地考虑时态的作用, 并从三个时态中锁定一个最具表现力的时态进行创作。

(五) 道具的选择与处理

道具是艺术表达的工具, 是创意的载体, 在锁定广告招贴的时态后就要使用道具来进行表达。对于道具的选择设计者更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进行大胆的联想和想象, 进而进行大胆的创造, 这就要求设计者具备较强的重组思维能力、嫁接能力和较强的表现力, 使道具新颖而又不脱离主题。

(六) 构图的编排

在对需要表达的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寻求、发现、创意、锁定后, 从中选出视觉效果强、诉求到位且最能表达主题的创意就要落实到画面上, 这些落实到画面上的元素就需要构图的编排。在构图的编排过程中, 除了需要有艺术的水准、形式的美感、合理的视觉流程、准确地表达信息含义、符合受众的心理外, 还要考虑它受命题的制约。一幅空洞的没有主题的作品是失败的, 如果不符合命题的要求, 那么它必定也是失败的。假如前面提到的三幅反战的作品参加以“大材小用”为命题的比赛, 那么它们的受众是不认可的;但如果是一幅把枪当作拖把的作品却能够脱颖而出, 它既体现了反战的主题要求, 又符合“大材小用”的命题形式规范。

由此可见, 对构图的编排、统筹和选择会受到命题的限制, 同样的道具也有不同的构图方式, 它们与整个创意的需求、命题的诉解、主题的深度都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

三、程序的应用价值

创意思维流程在平面招贴设计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掌握创意思维的程序十分重要, 既为我们打开了视野, 也会使我们设计的作品更加灵动。

随着现代设计发展进程的加快, 平面广告设计将承载更多的交流载体。通过对平面广告设计创意思维程序的解读, 有助于我们在设计实践中提高设计的逻辑思维, 丰富创造性和观念性, 使创意与表达之间架起一座高效的桥梁, 让创造力更好地融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去, 使我们的设计表达语境与市场密切接轨。

参考文献

[1]杜士英, 许平, 李新.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

[2]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英]大卫·科恩, 斯科特·安德森.英国设计基础系列:视觉语言[M].徐立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

[4]刘贲.浅谈现代招贴设计的构成要素[J].辽宁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1)

[5]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6]周卉.平面设计中的简约主义[D], 湖北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07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思维特质研究 篇10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思维,特质

一、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区别

文化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 含有某种程度智慧财富产权与传达出象征意义的文化商品与服务的产业。文化产业在某一程度上也可以被看作创意产业, 在经济、科技领域也被称为未来性产业、内容产业。文化产业含有多元性、丰富性。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对于文化、贸易及全球化的问题态度与解答, 则认为创意是人类文化定位的一个重要部分, 可以是不同形式表现, 透过产业流程与全球分销去复制、推广其创意。因此文化产业包括书本、杂志、新闻报纸、音乐录音、电影及影带、多媒体产品以及其他创造出的新产业, 构成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经济资源。

创意产业是艺术相关产品经过重新设计, 再加上创造力的活动。文化商品逐渐转向商业化, 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必然特色。英国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拥有产品原有的个别创意、技术、才能, 在产生或开发智慧财富时, 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潜力的行业。我国国家发展计划中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是:产业类别有文化艺术核心事业、设计产业、创意支援与周边创意产业。细分产业类别有静止艺术之创作与发表, 如表演 (音乐、戏剧、舞蹈) 、视觉艺术 (绘画、雕塑、装置等) 、传统民俗艺术等。设计产业以核心艺术为基础之应用艺术类型, 如流行音乐、服装设计、广告与平面设计、影像与广播制作、游戏软件设计等。创意支援周边创造产业, 支援上述产业之相关部分, 如展览设施经营、策展专业、展演经济、活动规划、出版行销、广告企业、流行文化包装等。

台湾是典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得很好的代表性地区。台湾文化的特质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创意与文化累计, 透过智慧财产的形成与运用, 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行业。文化的创意牵涉人群文化活动中起始的、更新的、高瞻远瞩的和开拓性的理念, 这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推力, 即使各个民族的文化表现差异很大, 但文化的成长仍需要归功于创意能力。

二、设计思维特质与相互关系

康德曾经说过:没有内容的思想是空洞的, 没有概念的直观是盲目的, 认为知识必须来自经验, 而关键在于认知的主观性, 因为人的主观条件决定了能够认知的对象, 认为知识是通过感性、知性、理性三种能力而被人们掌握。

在感性中, 直观实际上是先于经验的纯形式, 物件是由直观才能被我们接受, 尽管直观是不含任何经验成分的纯粹的形式, 却又是直觉的根据, 而感官具有直接感受性, 本身不作判断, 所以不会出错, 因为当物件被直观时没有真假对错的问题。

知性也可以称为悟性。通常会探讨的两个问题:第一与纯粹知性的物件有关, 说明其先天的概念的客观效力, 而使得人能理解。第二则为纯粹知性的本身, 就是可能性与所依据的认知能力为主观方面的研究。也就是说, 知性既是认识的客观依据又是主观的认识能力, 所以要使物件符合知性的设定能够成立, 就在于要解决主观的知性能力。如何客观又有效地解决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康得认为只有从概念上使物件成为可能, 从这一维度出发才可能找到经验的依据。而概念或范畴又是人的思维能力, 是心从其自身产生表象的能力, 不是一般概念, 不含任何经验的纯粹概念才是思维的根据。此外, 知性的另一种作用和功能即先天的想象力, 知性的范畴仅属于规则的能力, 仅是认识的条件或可能性, 因而还必须研究一种将事物归属于规则之下的特殊能力, 此能力即判断力。

在理性阶段, 理念这个术语来自柏拉图, 一方面指否定现实变化真实性, 而从理性的思辨性上认可理念的存在, 因此, 理念被认为是超经验的, 认识就是通过现象达到理念的认识。由于理性的思辨性, 知性的所有原理在经验范围内有客观的有效性。康德以不同程度的意义来使用理性, 理性包含着感性、知性和狭义上的理性, 他认为“经验观念”训练了一种重要的调节功能, 如世界的观念、因果相关的现象, 不断地刺激我们发展广泛的科学解释。

感性与理性层次。从认知的角度看, 认知的整体性或具体性涉及感知、直觉、理性等能力之间的互动。以知觉而言, 它通常被归纳在感性领域, 理性往往也掺杂其中。直觉可以区分为感性和理性, 也可以指向事物的内在规则和本质联系, 即在理性的层面把握事物的整体。在现实的认识与探索过程中, 感性层面的直观与理性的直观通常相互关联。感性与理性在审美过程中的相互联系, 是个体存在与普遍本质的统一。就审美机制而言, 审美过程中存在感性与理性的互动, 交织着想象、直觉和理性等作用。艺术创作及鉴赏活动对美的发现或美感的萌芽常常是在顿然之间完成, 需要借助灵感、直觉等形式。事实上, 直觉的形成往往是以主题的整个意识结构为前提和背景, 此点同样体现于想象于理性之间的关系。对于感性与知性层次, 康德指出, 审美领域中的判断力包含两种因素的作用, 即想象力与知性想象力, 作用在于直观及直观的组合, 知性则表现了这种组合的统一性。想象力的自由连接不能离开知性或广义理性的制约, 想象力的自由活动不能完全与知性相分离。知性根据纯粹概念和范畴进一步综合了感觉直观的材料, 因此, 知性的概念或范畴功能就是去综合各种感觉。综上所述, 感性、知性、理性三层次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

感性、知性、理性分别作为设计思维背景意涵归属, 感性意涵是透过外在事物刺激接受到事物的各种现象, 透过直观的纯形式而产生, 包含美学、诠释学、符号学等理论背景;知性意涵运用概念掌握感性所提供的材料, 概念或范畴又是人的思维能力, 包含经验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理论背景;理性意涵是运用推理进行逻辑思维, 具有实践性、思辨性。所有原理在经验范围内才形成客观有效性, 包含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理论背景。从设计思维特质中, 三个层面形成人类主观的认知能力, 直观的感性层面由主观受到现象的刺激后, 运用范畴和概念掌握感性材料进入知性层面, 再经过逻辑思考进入理性层次, 理性层面再回到物体本身, 而形成经验的过程, 此种思维经验过程, 以感性与理性、理性与知性、感性与知性三个层面所包含的设计思维理论背景来探究彼此之间相互关系。

三、结语

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视觉艺术领域中, 设计思维特质的层次包含感性、知性、理性三次层次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设计思维特质, 而感性层次的理论背景主要包含美学、符号学、诠释学;知性层次的理论背景主要包含经验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理性层次的理论背景主要包含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现今, 艺术性与设计性已经很难区分, 而艺术在后现代里, 趋向造型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设计思维创意课程论文 篇11

【关键词】思维 创意思维 平面设计

一、创意思维内涵及特征

思维是什么?思维是通过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创意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以新颖独特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引导人们对问题产生的新的认识,形成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意思维强调以创新的方式解决现有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强调面对问题时,解决问题时要具有主观能动性、开拓性和突破性,对于人类,思维的最高境界是创意思维,创意思维的特性具有方向性、恒常性、突破性。创造性思维从一个思路到另一个思路,从一个意境到另一个意境;善于巧妙地转变思维方向,当遇到问题时,要善于从全方位思考,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思路与难题受阻,要能随机应变,从新角度去思考;善于调整思路,巧妙地转变思维方向,不拘泥于一种模式,找到新的方法,因此,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够引领找寻最佳解决方案。

二、对学生设计中创意思维的影响调查

通过对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从学生学习的认真态度、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设计中创意思维的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调研,并分析创意思维在我校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中的现状。

对待学习的态度方面,通过调查,有86%的学生认为设计作品的核心是创意,学生会努力去学习新的事物,14%的学生不愿去面对新的事物,所以解决创意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培养创意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调查发现有88%的学生当面对困难时会勇敢面对,会积极面对问题独立思考,通过网络搜集关于问题的资料等,与老师和同学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意思维在学生的学习中的地位,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年级有97%的学生和高年级88%的学生认为在设计中创意思维训练很重要,;对毕业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91%的学生也认为在设计中创意思维训练很重要,对从业设计师进行调查,发现有90%的同学也一样认为在设计中创意思维训练很重要,通过对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对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学生大部分都肯定了在设计中创意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因此,在平面设计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创意思维的训练,将创意思维训练贯穿至整个平面设计教育课程中,有助于学生的学业及职业发展,让学生将来在设计中具有创意思维能力。对学生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学生调查,91%的学生认为设计创意思维训练会对他一生都有益,在培养设计人才方面,通过对学生如果参加培训情况的调查,发现其中有40%的学生认为创意思维的培训占第一位,有30%的学生认为设计技能的培训占第一位,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最受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创意思维训练和设计专业技能训练。也反映出现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培养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因此,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要更加强调创意思维训练对教育的意义。

三、创造性思维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

创造性思维是艺术创作的根源,创意设计,是由创意与设计两部分构成,是将富于创造性的思想、理念以设计的方式予以延伸、呈现与诠释的过程或结果。没有创意驱动的设计是没有灵魂的,是呆板的。平面设计中,“创意”作为个体的思维过程,是艺术形象思维与设计的逻辑思维有效结合的过程。创意的思维表现形式是图形创意、文案表达、色彩设计和版式布局。图形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文案表达是创意设计的动力;色彩设计是创意设计的要素;版式布局是设计创意设计的基础。

四、平面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

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为目标,因此在平面设计教学中,重点聚焦在每个学生的创意能力培养上,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创新是设计的灵魂。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拓展学生视野,从宏观、整体和系统的角度,进行多种思维训练,要丰富完善培养学生想象力,在课余时间举办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标新立异。

(二) 设置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针对平面设计教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宽松和谐环境。设置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将来的工作积累大量的职业经验,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提供了环境。因此,在教学中应以激发学生动手能力为主,有针对性的做,让课堂作品与商品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个人的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激励学生思维的不断拓展。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从教室走入市场。注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

(三) 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因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培育的目标是学生综合素養的培养,让学生多动手,自我创新,在平面设计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重视学生的创造力与个性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思考设计,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开扩的眼界,创新思维意识,高尚的审美观。提高学生自己的修养,在平面设计中有所创新。

创意是体现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如何培养好的有自己想法和创意人才,对平面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意设计的综合人才,以促进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平面设计教学成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赵农.《设计概论》.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2]吴午华.文字与书籍设计的视知觉[J].美术教育研究,2011

[3]王春显.论现代平面设计教育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培养[J].《青春岁月》, 2013,19.

色相环的联想思维与创意设计 篇12

色相环练习是色彩构成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训练环节,一般情况下都是让学生参照色相环图谱进行制作。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观摩中发现,有很多的作品都是直接临摹色相环图谱,在思维上缺乏灵感,在设计上缺乏创意与创新,其中主要的原因还是对色相环的认识不够以及创新意识的缺乏。

1 深入理解色相环

色相环可以看成是一个由不同颜色之间相互过渡的色轮,常见色相环有十二色相环,二十四色相环等。以图为例(见图1),内部是十二色相环,外围是二十四色相环。

1.1 从调色上理解制作方法

首先确定色料三原色(在这里特别要说明一下,大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品红、柠檬黄、青色,把这作为三个基本色。接下来制作二次色,用青色和柠檬黄混合得到绿色,用青色和品红混合得到蓝色,再用柠檬黄和品红混合得到大红,这样就出现了6个颜色。最后制作三次色,用大红与柠檬黄进行一定比例混合得到橙色,用大红与品红混合得到紫红,用蓝色与品红混合得到紫色,用蓝色与青色混合得到青蓝,用绿色与青色混合得到青绿,用绿色与柠檬黄混合得到黄绿,这样就完成了十二色相环的制作过程。如果要制作外围的二十四色相环那就非常简单了,根据以上原理,在十二色相环基础上依次用相连的两种颜色进行混合得到四次色便可完成。

1.2 从圆周上理解组合构成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色料三原色呈等边三角形,从青色到柠檬黄是顺时针120度,从青色到品红是逆时针120度。色光三原色也是呈正三角形,从大红到蓝色是顺时针120度,从大红到绿色是逆时针120度。十二色相环每一种色相的间隔角度是30度,二十四色相环间隔角度是15度。随着色相的增加,色相间的度数会相应减少,如果以大红色为0度开始,那么360度也是大红。

1.3 从色彩属性上理解分布规律

把图1中的二十四色相环每一个色块用数字进行编号,以顺时针为方向,色相环是由中性色到冷色系再到中性色再到暖色系的分布状态。1到3号可以看成是中性色,从4到14号则是冷色系,从15到16号又是中性色,17到24号则是暖色系。随角度的大小我们还可以分同类色、近似色、互补色等。同类色是指同一种色相的色彩,比如大红、紫红、品红,他们都属于红色,他们之间的角度要小些。近似色是指颜色相邻近的色彩,比如青色、绿色,绿色中有青色的感觉,青色中也有绿色的成分,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们的角度较同类色更远。互补色是色相环上直径相对的色彩,比如品红和绿色、青蓝色和橙色。

2 运用联想思维,使色相环更生动形象

马克斯韦尔·莫尔兹曾经说过:“人具有动物没有的东西———创造性、想象力”。联想思维是无穷无尽的,赋予了想象的事物会变得生动形象,也会更让人理解与接受。

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天气随着一年十二个月的变化会出现冷与暖、潮湿与干燥、舒适与闷躁等变化,可以根据这个特点与十二色相环的颜色进行联系。例如: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是7月,天气酷热,骄阳似火,在色彩上最火热的,可以对应大红;随着8月立秋的到来温度会适当下调,但天气还是比较炎热,大红应该降低,可以对应紫红;9月秋高气爽,天气不再酷热,温度较前两个月变得更低,可以对应品红;十月更加凉爽,是外出活动旅游最舒适的时节,色彩上应该偏向中性,有冷色和暖色的成份,可以对应紫色;十一月的天气就开始转凉了,天气有点冷,色彩上应该偏冷,可以对应蓝色;十二月更是寒冷,天气也会变得干燥,色彩为冷色基调,可以对应青蓝色;一月是最寒冷的时节,冰冷的严冬寒风刺骨,处处让人感觉冰冷的存在,可以对应青色;二月是冬季的最后一个月,也是春季的第一个月,寒冷依然存在,但气温稍微升高,可以对应青绿色;三月气温有所回升,春天的气息更浓,但天气还是冷意居多,可以对应绿色;四月温度变得更高,颜色上应该向暖色过度,可以对应黄绿;五月开始暖和起来,但有时候气温会下降,天气有点潮湿闷躁,色彩上应该以暖色为主偏点冷色,可以对应柠檬黄;六月基本上宣布夏天的到来,天气开始变得炎热,可以对应橙色。

3 使用材料制作色相环,使创意设计更新颖

在进行色相环制作的时候,一般都是如图1中那样做一个圆形的色轮,直接把颜料涂在纸上,以圆周进行等距离划分,这种形式单一乏味,缺乏创意与创新。色相环创意设计应该放弃传统形式,可以用特殊的材料为对象,将色彩染在材料上,然后利用的材料的特点,结合一定的主题进行创意设计。例如:由色相环我们想到了霓虹灯,两者之间在颜色上有很紧密的联系,可以做一个以“七彩霓虹”为主题的色相环创意设计,我们利用手电筒中小灯泡作为设计材料,将不同颜色按照色相环规律饱和均匀的涂抹在灯泡表面,最后将所有灯泡有趣的组合起来,在构图上可以最求多变,这样一个新颖独特的色相环创意设计便制作完成。这个案例对比传统做法不仅在材料、制作、构图等上有很大突破,而且完美的体现了创意主题,使色相环活灵活现。

4 总结

正确理解并运用色相环是色彩构成的学习重点之一,只有在熟练掌握色相环原理的基础上用才能做出优秀的创意设计。

参考文献

[1]范小春,周小瓯.色彩构成教程[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杨高钰,杨柳青.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色相环[J].美术教育研究,2010.

上一篇:会计监督与会计控制下一篇:绿色建筑现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