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下的景观设计

2024-07-26

创新思维下的景观设计(共12篇)

创新思维下的景观设计 篇1

摘要:随着城市迈向现代化的脚步, 城市居民的居住面积越来越狭小, 居民想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居住空间的愿望也愈加强烈。在环境绿化这个大背景下, 居民更重视家庭的园艺设计自己动手做, 即园艺设计DIY。

关键词:园艺设计,创新思维,绿色,DIY

1 园艺设计DIY的优势

现今的人际关系越来越淡漠, 居住空间的人性化能更好地促进居民间的交流交往, 相对于远距离的公园绿地来说, 整合近宅空间和楼道楼顶阳台等剩余空间更能调动居民的亲近性和积极性。据调查, 众多居民对近宅空间有强烈的归属感, 乐意在近宅空间里进行园艺设计。首先, 居民间自发的园艺设计DIY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园艺植物, 既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还丰富了植物种类和景观层次。其次, 住户对近宅公共空间和家居剩余空间的园艺设计DIY活动, 丰富了居民的公共活动, 培养了住户之间的感情, 融合了社区氛围。最后, 园艺设计DIY也丰富了建筑的立体绿化。

2 设计原则

由于园艺设计自身的局限性, 我们必须遵守以下原则。首先, 要合理规划空间, 园艺设计空间的依托是人们的生活空间, 因此在满足人们观赏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的日常使用和生活习惯。因此在设计的时候, 要合理有效地规划种植领域以及活动领域。其次, 激发住户间的交流。住户间的园艺交流建设是邻里交往的一个桥梁, 有利于促进邻里和睦, 营造自然亲切的社区氛围[1]。然后, 要注意空间艺术化处理, 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丰富空间的层次和序列, 使空间在满足居民需求、彰显个人情趣的同时, 与建筑的主题风格相协调。最后, 要注意园艺设计中的安全性和易维护性。园艺设计中的附属构建物, 如浇灌设备、防护设备、清洁设备应该保持独立, 方便居民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3 空间设计分析

3.1 近宅空间的设计

近宅空间是指居民区内的可绿化地带和宅间道部分, 即居民区内的公共院落部分[2]。近宅空间是邻里往来交流的好场所。因此, 我们可以在近宅空间的凉亭里种植花草, 净化空气的同时给孩子们学习和老人们交流博弈提供优美的环境。在接近建筑的空地, 居民还可以种植蔬菜果树, 也可以依照个人爱好种植欣赏性植物。同时在墙角种植爬山虎类攀爬植物, 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空间更优美, 还能调节室内温度, 冬暖夏凉。但是由于近宅是小区公共部分, 所以设计时要征求不同居民的意见。

3.2 楼道的设计

楼道的再设计空间相对来说比较小。楼道的采光条件一般较差, 但还是可以利用。若是住宅采用横向的单跑楼梯, 立面呈现的楼道空间就很大。住户可以在楼道置摆一些喜阴盆栽, 以弥补楼道的绿化缺失。因其是交通空间, 所以最重要的是安全设计。因此可以把窗格设计成种植池, 不仅美化了楼道还起到保证居民安全的作用。而排水口可以设置在种植池的底部中央, 用小管道作导引, 既不污染墙面还可以将多余的水灌溉下层种植池的植物。可以种植耐阴藤蔓类植物, 对楼道空间进行全面绿化。

3.3 屋顶设计

3.3.1 屋顶绿化基本构造。

屋顶绿化的基本构造分种植土层、隔离层、排水蓄水层以及保护层。种植土是指绿化植被种植在屋顶时所需要的土壤, 要求不结板、蓄水多、自重轻。隔离层处于种植土和蓄水层之间。在排水蓄水层材料的选取上以砂砾为主, 中间加上能够膨胀的黏土、排水板以及浮石粒等, 它的功能是调节种植土壤中的水分。保护层的作用是保护屋顶的防水层, 它设置于排水蓄水层和屋顶防水层之间[3]。

3.3.2 绿化设计与施工。

屋顶绿化的施工价值高, 单纯地因欣赏而绿化的代价太高。因此, 屋顶绿化设计以瓜果蔬菜为主, 欣赏植被为辅, 并在屋顶边沿种植藤蔓植物补充。如此, 在绿化屋顶的同时, 还能满足人们的对食材使用的需求。它在施工上还要注意防水, 依照排水防水植水蓄水齐头并进的原则。在土壤的选择上, 有良好的团粒结构, 含机腐植质与氮磷钾养分, 掺混锯木粉的土壤为佳, 并根据不同植被选择不同高度的土层。

3.4 阳台设计

阳台园艺以盆栽置摆为主。设计时, 可进行护栏与棚架一体化的设计。将阳台护栏设计为种植槽形式并做空间分割, 在保证盆栽置放的灵活性和安全性的同时, 方便住户进行植物移植。同时可种植葱蒜等小作物和藤蔓类植物美化垂直空间。如果阳台的两边是隔墙, 居民可以在上面悬挂单边的花卉和蔬菜, 以供观赏和日常食用。如此在获得更大园艺空间的同时还丰富了建筑立面。

参考文献

[1] 胡秀娟.家庭园艺景观设计研究——以杭州市上城区为例[J].建筑技术及设计, 2008

[2] 孟艳海.创新思维下的园艺设计[J].华中建筑, 2009 (2)

[3] 吴苏南.浅析屋顶绿化的基本结构及节能作用[J].国外建材科技, 2010 (11)

创新思维下的景观设计 篇2

摘 要:小学美术是小学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中要基于创新思维开展小学美术教学。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思维;陶冶性情

创新思维是人才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在新课改中也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列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小学美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运用艺术美、生活美、自然美,以及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过程中,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想象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美术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创新。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浅谈几点策略。

一、基于创新思维构建情景

1.创设开放的探究氛围

我们都知道,没有自由就没有想象,更没有大胆的假设和大胆的创造。新课改倡导,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去探究、去创造,在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创造出自由的学习氛围。自由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充满精神,让他们的心理处于积极的状态,此时更容易让学生绽放出思想的火花。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趣味多多、有创造精神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让他们更加大胆地想象,进而萌发出创新性思维。

2.激发认识兴趣

小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他们就会对其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观察、研究他们,这样也会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得轻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一定从多方面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自觉而又愉快的学习情绪,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如,教学“贺卡设计”时,从学生想要创造的心理出发,也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绘画知识和工艺制作技能,我把此教学安排到了教师节前,学生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联系周围的一切,更好地发挥出了他们的个性意识。而且我发现,作品中有很多亮点,这也不难看出,其实只要适当点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培养和发展。

3.拓展丰富的想象

想象对学生进行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创造性思维与想象思维本身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思维过程往往是学生在进行创新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因此,教学中要从学生所处的环境、自身的心理特征、知识层面等方面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促使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去创新,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基于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在教学中发掘和培养

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不断改变学生的思路。如,有一次我问学生:“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并让学生画出来。我发现学生画出的太阳有各种颜色,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橙色的,还有的画成蓝色的,我接着问学生:“太阳是你们所画出来的颜色吗?”然后,我让学生把事前准备好的墨镜拿出来,通过墨镜再次观察太阳的颜色,最后学生发现太阳光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在教学中,我们要不失时机地结合现实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还要对学生多一些肯定,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想象潜力。

2.在直观感知中培养

具体的感知能力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直接接触物体去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有一个相应的直观感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描绘,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几何体联想”时,我把一些几何体放入一个布袋子中,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摸,描述自己摸到的物体,然后告诉大家你摸到的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参与,让学生将几何形体同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激活学生的想象。

3.在自认中培养

创作的灵感来自生活,而生活又与自然界密不可分。把学生带进大自然,让他们了解自然,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中更易培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看看小动物,看看蓝蓝的天,闻一闻浓郁的花香„„激起学生去了解自热的兴趣,这样会让学生的想象空间无限地放大,激起学生的创新热情。

总之,创新对与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就是美术教育。因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更多地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重任,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学技巧和方法,不断创新,把美术教学和创新思维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性情的陶冶,塑造创新的个性。

参考文献:

[1]郑贤英.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艺术科技,2013(1).[2]陈洁.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作者单位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多元视角下的颠覆性思维创新 篇3

以颠覆性思维拓展竞争维度

虽然颠覆性创新理论只是创新理论中的一种,但克里斯坦森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竞争创新打开了一扇窗,启迪人们发掘与持续性创新不同的竞争维度,为商业竞争注入新的活力。如果我们将之视作一种颠覆性思维,我们就会发现当企业通过定义具有根本性差异的竞争维度,试图重构竞争格局时,颠覆都可能发生。不论是新进企业、在位企业还是跨界的竞争对手,能主动进行颠覆性思考的尝试,并成功实施创新策略的企业最终都能够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占据重要的席位。洞察新的竞争维度需要我们以崭新的视角解构竞争格局:当我们站在不同的高度对商业本质进行抽象分析,就可以发现企业间的竞争存在于战略、商业模式和共生体物种三个层面的空间,决胜每层空间的竞争逻辑不同,这也拓展出了多样的竞争维度。

重新定义需求。重新定义需求是在战略空间层面展开的思考,焦点企业(所要分析的目标企业,下同)从自身、客户和竞争企业三个维度出发,不断选择深得客户认可且竞争企业优势不明显的竞争定位,从而获得持续成长的竞争空间的一种创新角度。重新定义需求能够带来战略空间的颠覆,具体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对现有需求的内涵再定义,将业务推向新的高度,必胜客在国外是专业比萨店,进入中国后一直被认定为是“快餐”,这就影响了必胜客的客单价,于是必胜客悄然转型为欢乐餐厅,走休闲餐饮路线,“欢乐”的定义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另一种是拓展需求边界,通过增加和创造在位企业未曾提供的元素,服务于新需求所创造的顾客或需求从未被满足的潜在顾客,从在位企业力所不及的增量空间展开竞争:太阳马戏团在保留了传统马戏的帐篷、小丑和经典杂技表演这些关键元素的同时,引入了戏剧的故事线索、富有艺术气息的音乐和舞蹈以及多套演出作品等新元素;同时去除了动物表演、马戏明星这些传统马戏中的昂贵元素,将成本显著降低,创造了一种与传统马戏和戏剧都迥异的现场娱乐形式。许多顾客在新的产品或服务出现之前并不能清楚地知道或描述自己的潜在需求,太阳马戏团的观众直到欣赏到这种充满戏剧风格的马戏后,才知道自己喜欢这种新的娱乐形式。

商业模式空间。商业模式空间则需要企业站在所处商业生态系统的高度思考,生态系统中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不同的交易结构组织在一起,商业模式就是基于利益相关方诉求的不同假设,对交易结构的一种设计安排。焦点企业在发现解决所在商业生态系统核心痛点、创造出生态系统的价值和效率改进空间的基础上,设计自身的商业模式:定位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进而构建焦点企业的业务活动系统、盈利模式与现金流结构。

竞争维度发掘四种类型

1.透过广角镜拓展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价值空间。每个商业生态系统都是一个价值创造、传递和实现的闭环主体,通过引入新的利益相关方完善商业解决方案,使得小买卖变成大生意。我们可以从现有利益相关方着手,发现客户的客户,供应商的供应商,利益相关方的利益相关方,从而拓宽价值发现视野。2013年成立的Zenefits是一种在线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Zenefits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如入职、工资、福利、休假跟踪等等)基础服务提供免费的云服务,但它通过提供保险服务获取佣金收入,如企业可以用Zenefits来为员工购买医疗保险。在这种情况下,Zenefits是保险经纪人,收取经纪人费。到2015年5月份, Zenefits已在C轮融资中获得了由富达和TPG领投的5亿美元投资,估值为45亿美元。此外,站在利益相关方的视角再定义自身业务的价值空间,不同视角下的价值空间估值逻辑可能会本质不同。如果我们把滴滴出行看作是一种连接乘客与租车之间的更为有效的出行解决方案,固然没错。但如果我们把滴滴出行类的应用看成移动支付的一个入口,是培养客户移动支付习惯的有效闭环,那打车类应用的战略价值就会凸显,因为移动支付和打车应用的价值空间根本不在同一层面。2014年爆发于滴滴与快的两个打车应用之间的补贴大战,背后实质是争夺未来移动支付领域主导权的一场前哨战。透过广角镜这个视角,我们就可以找到适于自己的最佳估值方案,在融资过程中清晰地判断出是应该选择战略投资者还是风险投资者。滴滴和快的不约而同选择了腾讯、阿里这样的战略投资者,正是因为投资方与被投资方都能认识彼此间的价值是什么。滴滴与快的间补贴大战的剧本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那一刻已经写就;而当打车类应用进入双巨头时代之后,二者对于移动支付的增量价值趋缓,价格战逐渐演变为消耗战,双方偃旗息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透过多棱镜发现并利用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沉睡资源能力。每个利益相关方的资源能力具有不同的价值属性,人们往往拘泥于传统框架下思考,对商业生态系统内利益相关方的资源能力属性的看法相对固定,而对利益相关方的资源能力进行分解重构往往是商业模式创新的突破点。入选2013年福布斯美国小型公司100强的Medifast,这家减肥食品公司就是把他们的顾客变成健康教练,健康教练通过拓展新的客户获得产品销售分成。健康教练用自身的成功减肥经验帮助新的客户减肥,在促进产品销售的同时也能带给客户更好的消费体验。Medifast正是看中了每个顾客真实的减肥成功案例比明星代言更具有感知力,通过把自己的顾客变成产品宣传和销售的合作伙伴,以病毒传播般的速度构建起销售拓展网络。

nlc202309081718

3.透过聚焦镜提升商业生态系统的运作效率。商业生态系统是由不同的利益相关方以交易结构为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个利益方的愿景目标、业务规模、风险承担能力各有不同,发展速度也不同步,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检讨不同利益相关方角色和交易结构的设计,而这就为商业生态系统效率的改进创造了空间。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检视:一是整个业务活动系统中,通过将活动环节切割重组,调整各个利益相关方的角色与资源的投入;二是结合各个利益方对结果的影响力与利益诉求,匹配盈利模式;三是设计推演各个利益相关方的现金流结构,保障商业生态系统现金流结构的顺畅,因为当今的商业世界互相影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一家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问题,有可能因此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戴尔电脑的崛起是商业上的成功而非技术上的进步。在当时各业务环节已趋于成熟的电脑组装产业,戴尔电脑通过直销的商业模式,先获得顾客的订单再购买配件组装生产。戴尔取代了分销商的角色将销售的业务活动环节揽入怀中,先款后货的方式不仅降低了电脑配件的采购规模和风险,而且使得其现金流从初始投入运转就是正的且越来越健康。在技术更新换代极快的电脑产业中,戴尔的直销模式改善的是整个电脑组装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成品与零配件的存货水平与周转速度,现金流的运转也更为流畅,这种做法重构了整个生态系统的成本结构和风险结构,戴尔电脑也在生态系统效率提升过程中成为最大赢家。

4.通过加速器助力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复制与扩张。加速器可以同时打破整个商业生态系统价值空间天花板和效率瓶颈,帮助生态系统进入加速度成长的轨道。典型的加速器是金融工具的应用,金融如同是在生态系统中的润滑剂,将资产类资源的潜力释放并重新配置,降低了系统性的风险。金融工具的运用第一可以将固定资产活化,如担保抵押的固定收益融资,包括信贷、信托和租赁三个来源;第二是基于投资价值的融资,借助未来的资源,包括证券市场公开融资、VC/PE两个来源突破时空限制;第三可以通过引入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设计,有效控制风险。

共生体物种空间。在共生体物种空间中,对不同的商业生态系统进行抽象,只留下不同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和业务活动,我们就可以发现不同的价值创造逻辑。例如优步(Uber)解决人们出行需求的逻辑就是如何充分利用社会中闲置的私家车资源,而非买车、租车或使用出租车等传统解决方案,新的价值创造逻辑是判别一个新共生体物种的关键。只有处于一个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共生体物种之中的企业才有未来。

共生体创造的三种竞争维度

1.利用革命性技术推动了共生体物种的进化。如汽车的出现是对马车的颠覆,电话的出现则颠覆了电报,互联网的出现更是颠覆了众多传统行业。这些划时代产品或技术的出现带给客户全新的消费体验或者是关键性能指标的突破性改进。电动汽车就是一款革命性产品,电动汽车的机械结构简单,没有发动机、水箱、油箱和传动轴等大件,其难点在于充电桩网络的搭建,而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汽车一旦获得市场的认可,将改变整个汽车行业的垄断性竞争格局,这也成为特斯拉获得高估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2.重置价值创造的商业逻辑。思路一是对现有的业务进行抽象,从更本质或者更大的层面设计全新解决方案:例如酒店行业本质上提供的是满足住宿的需求,而解决住宿需求的方案是不是只有去酒店呢?Airbnb给出的答案是酒店并非唯一的选择,当地居民家中的大量住宿资源也是解决问题的可选项,而且能使外来游客更好地了解本地人的生活和文化,而这种体验是酒店的标准化服务做不到的;循着这个思路思考,酒店行业的供求关系瞬间发生变化,而传统酒店业的竞争优势在面对Airbnb一类的竞争对手时也不得不重新梳理。思路二则是将两个及以上的共生体物种进行杂交,创造出新的商业逻辑:典型案例如传统零售业与互联网融合之后,新形成的互联网电商兼具了两者的优势甚至有更佳表现,直接颠覆了零售业的竞争格局。

3.趋势性力量的改变。这种改变必然要求新的价值创造逻辑涌现。人口结构、社会文化、政策变化等外部趋势变量的变化,使得人们的需求也更加多元,这便是新的共生体物种出现的土壤。在国内,有限的高校资源与巨大的考生人数之间的矛盾铸就了高考华山一条路的局面,而随着国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国外大学趋于开放的国际化招生政策,留学中介机构成为应势而起的新物种,提高了考生与国外高校之间的匹配成功率。

颠覆性思维创新路径

持续性创新主要针对的是已满足和未充分满足的顾客,不断为主流市场中的现有客户提供新的、改进的产品和服务。当我们对持续性创新之外的各个竞争维度梳理之后,就能够获得一份完整的颠覆性思维的创新图谱。

不同的创新类型有着不同的适用条件,每种创新背后是对竞争格局的不同认知或假设的差异化。对于企业家而言,首先应对竞争格局进行判断和思考,尤其需要企业家在战略、商业模式和共生体物种三个空间的现状和未来的走势都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之上,才是创新类型的选择,是持续性创新还是颠覆性创新?哪一个竞争维度是当前市场忽略却拥有潜力的?企业的优势与哪个竞争维度最容易产生协同?我们对不同创新类型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阐述,帮助企业家们能够更为直接地找到适用的创新类型。

当在位企业在主流市场具有垄断性优势且专注于高端市场时,颠覆性创新才会有施展的空间;此外,还需要焦点企业能够采用与在位企业不一样的技术或商业模式,使其在低端市场或未满足的新市场依然有足够高的利润率和增长速度,否则焦点企业只不过是占据了一块“鸡肋”市场而已。

重新定义需求更多地依赖于企业家对市场的独特而深刻的洞察,他们不仅能够比竞争对手更为本质的理解需求,而且有能力让业务活动与新的需求定义相互“配称”,从而形成一道难以轻易跨越的竞争壁垒。

商业模式重构和共生体创造则超越了对企业间竞争的思考,而是从企业所处的商业生态系统或共生体物种进行检视。当商业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变革时,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或者是当这些利益相关方的实力发展速度不同步,不同利益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变化时;抑或是我们对商业模式的探索认知更加深入,能够为现有的商业生态系统提供更为匹配的新商业模式时,以上三种条件下都为商业模式(或交易结构)重构提供了土壤。共生体创造则是直接改变价值创造逻辑,有可能是价值创造逻辑背后的假设,如人口、社会文化等外部趋势性力量发生了变化,有可能是新的技术或思路带来了全新的价值创造逻辑,这都将从根本上颠覆既有的竞争格局。

竞争维度再定义的主动权是企业的一项关键优势,颠覆性思维创新图谱则可以帮助企业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发掘根本性差异的竞争维度展开奇袭,这种对竞争维度的创造性定义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驱动商界竞争走向高级与多元。以2008年的中国电脑杀毒软件市场为例,竞争格局已经进入垄断竞争阶段,行业前三名为国内企业瑞星、江民和金山所牢牢控制,国外杀毒软件厂商如卡巴斯基、赛门铁克等聚焦在利润丰厚的企业级市场。长期以来,杀毒软件厂商一直以出售软件获利为核心商业模式,各家厂商之间的竞争维度集中在杀毒技术的升级、品牌的打造以及不定期推出价格战获得市场份额等方面。彼时的奇虎360看到了这个市场的潜力,但作为实力相对弱小的后来者,如果与在位企业展开直接竞争的话,成功机会渺茫。奇虎360还有三种方向选择:一是从重新定义需求思考,进入在位企业不擅长但仍有潜力的新需求领域;二是采取不同的商业模式,即使在位企业能够转向新的商业模式也要付出巨大的转换成本;三是创造一个新的共生体物种,新的共生体物种由不同于现有的利益相关方和业务活动构成,能够以全新的价值创造逻辑提供杀毒软件服务。

奇虎360最终以商业模式重构为手段,推出永久免费杀毒服务与瑞星等在位企业展开直接竞争:奇虎360采取杀毒等基础服务免费的方式积累用户规模,然后推荐用户逐渐使用360导航、360搜索和游戏等平台级产品,这样每天都会产生巨大的流量,最后通过在线广告和以网页游戏为主的互联网增值业务进行变现。作为后来者的奇虎360跳出了瑞星们设定的游戏规则,电脑杀毒软件的免费对于新崛起的360而言并没有失去什么,得到的却是可观的市场份额和活跃用户量,为这些用户提供互联网增值服务才是奇虎360盈利的主要来源。而瑞星等“主流”杀毒软件厂商的技术团队、市场渠道策略都是围绕着售卖杀毒软件展开的,收入成本结构决定了它们难以放手一搏。传统的竞争优势在新的竞争规则下都化为转型的包袱,瑞星们在免费的竞争压力之下进退失据,短短两年即失去了原本稳固的市场地位。奇虎360的商业模式重构是从在位企业的商业模式短板入手,令其很难反制或者须付出沉重代价,以此获得发展的空间。

颠覆性思维创新图谱能够帮助企业家们从三个空间正确认识竞争格局,跳出原有思维框架的拘囿,系统发掘出那些具有颠覆力量的竞争维度,让商业竞争焕发出创造力。

创新教育观下的创新思维培养 篇4

一、创新教育的含义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力弘扬的观念, 首创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德 (Schumpeter·Joseph·Alois) , 他的理论构成了现代创新研究的基础, 也是国家创新体系 NIS的研究起点。熊彼德认为, “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的过程”称之为“创新”。对“创新”的这种认识, 要比“首创前所未有”的“创造”更宽泛, 它包容了“创造”, 也包容着对原有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同时, 对于“创新过程”, 熊彼德提出必须把知识“引入经济系统”才算完成。因此, 只有在将新思想、新技术、新发明被引进经济系统, 形成产品, 产生效益, 发明者才成为创新者。因此, 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概括“创新”与“创造”的关系, 即:“创新=创造+开发”。同理, 创新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阶段, 要引导学生把新思想“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将思想转化为某种形式的思维“产品”, 创新必须创效, 不能创效的创新是没有意义的, 而“实践能力”就是创新教育最主要的效果和“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讲, 创新教育也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述, 即:“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二、树立教育国际化理念

教育的创新, 必须树立教育国际化理念。树立教育国际化理念, 是培养当代学生国际竞争能力的本质需要。国际竞争能力是当代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只有树立教育国际化理念, 我们才能有意识地强化并重点培养当代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 使他们能参与国际竞争, 敢于竞争, 善于竞争, 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 并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纵横捭阖, 应付一切困难与挑战, 进而捍卫祖国的尊严, 维护民族的利益。要培养当代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 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国际竞争意识。国际意识是形成和发展国际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具有国际竞争意识的人, 应是视野开阔、胸襟博大、宽广之人, 他总是以全球的眼光来感应、判断事物发展态势;具有国际竞争意识的人, 在进行开拓市场时, 就会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战略眼光, 就能立足国内, 胸怀全球, 积极拓展和抢占国际市场, 努力提高我国民族工业和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具有国际竞争意识的人在进行管理时, 就能自觉地引进、学习并领会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论, 构建民主而科学的决策程序, 实现良好的管理效益等。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培养学生的外语技能。二是要实施通才教育, 培养复合型人才。我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 一切经济行为都必须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惯例要求, 必须纳入世界经济的通行轨道, 必须接受国际市场价值规律与竞争规律的调节。这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较广博的知识和较深厚的专业基础, 尤其是要让他们学习、了解并掌握国际经济贸易法规、准则、有关惯例和国际金融、国际证券的有关知识。只有具备这些知识, 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交往中应付自如, 才能洞察、把握愈加复杂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才能了解国际经济发展及贸易的一些现状、态势, 并积极研究、制定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增强我国经济国际竞争能力的应对之策。

三、树立多元化教育质量观

教育的创新, 必须树立多元化教育质量观。多样化的教育应有各自的培养目标、规格、各自的特点和社会适应面, 从而也应当有各自的质量标准。

多元化的质量标准应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内容: (1) 发展的质量观。发展是硬道理, 发展是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判断教育质量是否好, 首先要看它是否能有利于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能否满足更多的人接受教育的需要。 (2) 整体的质量观。即从各个方面而不是一个方面来看待质量, 需要从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创造性和学生的素质、能力、文化品位的动态变化等多方面来综合评判质量。 (3) 特色化的质量观。即看它是否能满足不同个体的要求和社会的要求, 只有各个学校培养的人才拥有丰富的特色, 才能使毕业于不同学校的莘莘学子在学识、能力、素养等方面各具个性, 并在某些方面独领风骚;也只有使各具特色的人才从事丰富的个性化活动, 才能购置和编织更加美好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4) 过程化的质量观。现代质量管理理论认为, 产品质量包括产品的最终质量 (需求质量) 和形成产品的工作过程质量 (包括设计质量和保证质量) ;质量不是末端检测与评估出来的, 而是依照整体的优化设计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来实现的。教育的产品是人才, 人才培养质量是由培养过程 (主要是教学过程) 的工作质量来决定的, 工作过程质量决定着产品最终质量, 产品的最终质量只能靠优化设计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来实现。从这个理论角度出发, 要求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的关注点, 不能仅仅停留在已成事实的静态状态和质量末端, 而应更注重从起始阶段开始的教学质量形成过程及动态状态, 注重影响教学质量的形成性、过程性要素的监控, 实现在线检测与实时动态控制的有机结合。 (5) 层次化的质量观。从高等教育来看, 现代教育应有这样几种质量标准:研究型大学要以学术“卓越”和“一流”为标准, 它所培养出的人才应是基础扎实, 专业口径宽, 理论素养较高, 具有较强适应力和创新力的研究开发型人才;重点高校应是培养一流科学家、思想家、经济、管理专家和国学大师的摇篮与基地;对一般普通本科高校而言, 其培养的人才应是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有较强适应力和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而对高等职业学院和专科院校而言, 则主要培养第一线工作的岗位性、操作性人才, 是一线的生产力 (劳动力) 大军。

四、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育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人才观, 即是人们对人才评价的认识, 是决定教育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经济的基础不是技术化而是知识化, 这个知识不仅仅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而是包括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在内的广义的知识体系, 这样的知识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人才评价的标准, 主要不是看某一方面的技能应用能力, 而是看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知识容量、知识水平、知识积聚和更新的能力。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向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迈进的进程, 越来越要求人才素质综合化、人才的个性化和人才的多样化。在推进教育创新的进程中, 学校教育观念要做到:一是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树立着重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二是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树立整体化知识的教育观念;三是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树立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四是转变关注硬件设施建设的教育思想, 树立重视营造良好学术环境的教育观念。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教育改革, 而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改革教育的各种体制, 培养创新型学风、教风和校风, 只有在创新的体制环境和风气氛围里, 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一) 改革教学体制, 培养创新学风

教学体制改革要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前提, 改变过去陈旧的思想意识, 确立新的教育观念。在价值观上, 应变革长期以来只片面强调学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 确立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在主体观上,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目标观上, 转变传授知识为主为培养能力为主, 强调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发展能力打好基础;在教育质量评价观上, 要改变评价人才只重知识、技能、成绩, 忽视道德品质和创造能力的倾向, 把思想道德品质和创造能力作为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依据, 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与社会发展进一步紧密结合起来。

教育的改革创新最终体现和落实在教育教学上。教育教学改革是教育创新的中心环节。要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充实和革新教育内容。充实和革新教育内容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体现“三个面向”为指导, 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要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 结合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和科研成果进行教学。要按照有利于加强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 科学合理地设计各专业、各年级的教学计划。要改变以往专业划分和设置过细, 忽视学科间相互渗透、融合的倾向, 重视和加强培养学生的知识“嫁接”创新能力。要在教学方法上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和满堂灌的现象, 恰当地采用电化教育、多媒体、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倡导课堂教学讲重点、讲观点、讲方法, 采取导向性、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消除思维定式,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习惯。对于教育来说, 让受教育者“学会学习”本身就包含着创新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这种学习有利于学生走上自主发展与解放之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于活动之中, 在活动中求知, 在兴趣中探索, 在思考中创新, 从而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 改革教师管理体制, 培养创新教风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教师富有创新精神, 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创新人才。要培养大量的创新人才, 根本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

所谓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就是教师自己应该是新知识的原创者, 同时是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 并且掌握着高超教学艺术的教师。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 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 应该与时俱进, 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在学术和人格上对学生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只有教师自己具有不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创造性, 才能懂得如何去激励学生的创造力, 才能开发学生的智慧和能力, 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要想在课程教学中创建以开发学生创造力为主的教育方式,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于教育工作者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解决的关键在于要努力改变教育与经济、科技相脱节的状况, 大力推进学校和产业界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一方面,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立科技企业, 吸引企业在学校建立研究机构, 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这不仅会提高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加快实用科技成果向企业的转移, 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而且可以促使教师不断改变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吸收企业优秀科技工作者和职业经理到校任教, 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 改革办学和管理体制, 培养创新校风

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形成学者荟萃、大师云集、学子向往的盛景, 不仅要靠它的硬件设施建设, 更要靠它的学术氛围和办学精神。那种追求真理、不断创新、永不满足的办学精神和学校风气, 通常被理解为一个学校的“校风”。这是一个学校长期的历史积淀, 包括学校的历史变革、人文环境、学术气息、校园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它在人才培养方面往往起到一种无可替代、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所以学校要积极建立具有创新性内涵的校风, 全面推进办学和管理体制的改革。

改革教育的投资机制。改变过去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 形成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模式, 共同承担教育经费、共同分享教育投资利益的多主体、多层次教育投资格局。这种多元化投资模式, 既有利于筹措资金, 扩大教育规模和受众, 也有利于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改革教育的管理机制。首先要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特别是在招生、专业设置、学术研究、与企业合作方面的自主权。其次, 要减轻学校的管理成本和负担。改革教育的管理机制, 必须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改革并出台新的管理制度, 精简机构, 提高效率;强化学术管理, 淡化行政管理, 优化资源配置,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保证和谐发展, 营造有利于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对话活动, 邀请名师名家经常不断地来校作学术报告和学术讲演, 形成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学术风气, 对开阔学生视野, 启发学生智慧, 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益处。积极推动学生社团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 学生在课余之外开展的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 是培养创新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够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特别是对他们增加知识面, 培养人际关系的交流能力, 开发自己多方面的天赋和潜能会受益匪浅。

创新教育尽管是一个新的话题, 理论研究、教学实践都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我们坚信, 创新教育势在必行;没有创新, 就没有新的生命力。先哲有言:“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 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我们也可以这样说, 教育只有贯彻创新教育, 才能培养现代社会合格的劳动者。

摘要: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为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创新需要树立教育国际化理念, 需要树立发展的、整体的、特色化、过程化、层次化的多元教育质量观, 更需要深化改革教育的各种体制, 培养创新型学风、教风与校风,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育国际化理念,多元化教育质量观,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研究, 2007, (9) .

[2]高新发, 潘懋元.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思想[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3) .

[3]杨德广.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样化和质量保证——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总结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 2001, (4) .

地理思维课堂下的教学活动设计 篇5

地理思维课堂下的教学活动设计

【关键词】课堂活动,思维课堂【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06-0018-02如果说思维是智慧的火花,那思维课堂就是培养火花的熔炉,而课堂活动就是燃料了,燃料的好坏就决定了火花是否旺盛。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以期能够达到 预期的效果。鉴于此,我们应该如何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呢?

地理学科比较特殊,即有较客观地自然地理,也有较主观的人文地理,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课堂活动方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一、设计实验,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理解

自然地理的内容更多的是比较客观的,理论性较强且比较抽象的内容,虽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甚至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自然现象,但是因为学生不善于观察 且缺乏生活实践,所以对很多种知识都觉的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设计相关的一些小实验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相关内容。

例如,在讲解热力环流的内容时,我们就可以进行一个小实验。我们可以准备一个较封闭的长方形透明玻璃缸,在两端分别防止一个小碟,一个放上蜡烛,一个放上冰块,将蜡烛点燃观察烟 尘的运动方向。

当然,应该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来验证这一理论。

除此以外,还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来设计实验说明相关的理论。比如在讲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时、在讲解地表植被覆盖率的高低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时,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 然后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看看哪一种实验效果更明显,更能体现相关内容。当然,呈现方式很多样,可以是在课上直接演示,也可以是通过拍摄视频的方式在课上展示。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的 实验内容来进行具体安排了。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实验素材进行积累。

二、组织小组辩论赛

通过小组辩论赛可以让同学们对于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理解。

比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快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多种多样的问题。如何让同学们能够充分理解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呢。我觉得辩论赛就是很好的一种方式。辩 论内容包括城市化对日常生活、经济方式以及教育、医疗等带来的有利方面和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土地减少等不利方面来展开,不仅仅要有理论,还要能够举出实际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 点。

三、设计情景剧,身临其境感受

小品很容易调动人们的情绪,很容易让人感同身受。而课堂情景剧则可让学生融入到地理情境中,能更好的从自身角度出发,设身处地的去考虑问题。情景剧更多的是在人文地理的学习过程 中使用。

比如,在学习“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时,我们可以设计一场土地拍卖会。这部分内容是很多同学的难点,无论老师怎么去讲述都不可能让同学们理解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则可 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给定自己所在城市的一块土地,并将土地周边的相关信息(包括交通、人流量、周边其他土地的利用方式、房价等)通过图文资料的形式下发给学生(当然,如果让学生自己在课下进 行调查效果会更好),然后选择几个同学来分别表演其中的.一个角色,房地产老板、工厂老板和商场老板,以及一个土地拍卖师。然后按照拍卖会的形式进行剧本的书写,有同学们在课下进 行简单的排演,在课上进行实际的表演。通过这种活动,不仅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用简单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了课本上难以理解的内容。

在农业活动和工业活动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情况来设计相应的情景剧。为了更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情景剧,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四、设计调查活动,用事实说话

当前来说,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学生,都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很多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都很陌生。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他们了解具体内容,最好的方法就是让 他们去实际的调查一下,不仅仅了解了相关内容,还能够印象深刻。

比如在学习人口移动时,对于历史上的人口移动以及当前时期的人口移动现象就可以设计调查表格让同学们在周末或者假期的时候进行调查,然后将调查结果在课上展示给其他同学。具体的 调查内容包含以下内容,最早的祖先生活在什么地方,祖辈是从什么地方迁过来的、因为什么原因而迁移,当前周边的邻居中有没有人口迁移现象,是嵌入还是迁出,又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 .再比如在学习城市化的影响时,也可以设计调查表格,让同学们进行走访调查,调查内容可以从生活方式的转变、周边环境的变化等方面着手,具体内容要根据自己所处城市的实际情况来 设计。

创新思维下的景观设计 篇6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思维;陶冶性情

创新思维是人才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在新课改中也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列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小学美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运用艺术美、生活美、自然美,以及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过程中,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想象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美术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创新。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浅谈几点策略。

一、基于创新思维构建情景

1.创设开放的探究氛围

我们都知道,没有自由就没有想象,更没有大胆的假设和大胆的创造。新课改倡导,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去探究、去创造,在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创造出自由的学习氛围。自由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充满精神,让他们的心理处于积极的状态,此时更容易让学生绽放出思想的火花。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趣味多多、有创造精神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让他们更加大胆地想象,进而萌发出创新性思维。

2.激发认识兴趣

小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他们就会对其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观察、研究他们,这样也会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得轻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一定从多方面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自觉而又愉快的学习情绪,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如,教学“贺卡设计”时,从学生想要创造的心理出发,也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绘画知识和工艺制作技能,我把此教学安排到了教师节前,学生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联系周围的一切,更好地发挥出了他们的个性意识。而且我发现,作品中有很多亮点,这也不难看出,其实只要适当点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培养和发展。

3.拓展丰富的想象

想象对学生进行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创造性思维与想象思维本身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思维过程往往是学生在进行创新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因此,教学中要从学生所处的环境、自身的心理特征、知识层面等方面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促使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去创新,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基于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在教学中发掘和培养

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不断改变学生的思路。如,有一次我问学生:“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并让学生画出来。我发现学生画出的太阳有各种颜色,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橙色的,还有的画成蓝色的,我接着问学生:“太阳是你们所画出来的颜色吗?”然后,我让学生把事前准备好的墨镜拿出来,通过墨镜再次观察太阳的颜色,最后学生发现太阳光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在教学中,我们要不失时机地结合现实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还要对学生多一些肯定,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想象潜力。

2.在直观感知中培养

具体的感知能力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直接接触物体去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有一个相应的直观感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描绘,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几何体联想”时,我把一些几何体放入一个布袋子中,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摸,描述自己摸到的物体,然后告诉大家你摸到的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参与,让学生将几何形体同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激活学生的想象。

3.在自认中培养

创作的灵感来自生活,而生活又与自然界密不可分。把学生带进大自然,让他们了解自然,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中更易培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看看小动物,看看蓝蓝的天,闻一闻浓郁的花香……激起学生去了解自热的兴趣,这样会让学生的想象空间无限地放大,激起学生的创新热情。

总之,创新对与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就是美术教育。因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更多地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重任,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学技巧和方法,不断创新,把美术教学和创新思维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性情的陶冶,塑造创新的个性。

参考文献:

[1]郑贤英.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艺术科技,2013(1).

[2]陈洁.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

(作者单位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创新思维下的景观设计 篇7

创新精神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包括创新方法和生成新知识, 创新人格包括创造性的情感和意志。由于实践的不确定性, 决定了实践是创新的实践, 创新是在实践中的创新。所以, 素质教育的圭臬是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是以一定的模式 (model) 显现的。近些年关于创新思维模式的概念云集, 其中苏格兰人K.J.W.克雷克在《解释的本质》中提出的“心智模式” (mental models) , 堪称对创新思维最通俗的解释。他认为, 人对认识对象的表征是通过心智模式这一机制, 即人会自动转译外来的事件成为内在的模式, 并用它来对事件进行预测、归因以及做出解释。这里的“心智模式”特指: (1) 人的思维创新机制, (2) 人的思维创新功能。所谓创新思维模式, 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使思维系统自动地变革认识对象, 并永无止境地对新的认识对象预测、解构、重构。

对于属概念的“创新思维模式”需要找到其相邻的种概念, 才能指导实践创新。因此, 如何重构学校音乐教育创新思维模式, 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学校音乐教育正在经历一场“范式的革命”

近些年来, 音乐教育的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各民族文化以各种方式渗透到教育实践与艺术实践中。多元音乐文化融合成为各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引发音乐教育对创新思维的培养。2001年《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与新课程标准先后颁布实施,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2005年“钱学森之问”使学校音乐教育春意盎然;特别是在建设文化强国大政方针的指引下, 很多专家学者和第一线音乐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 遵循马克思“按美的规律建造”, 进行大量细致的调研、实验与实践, 初步形成了学校音乐教育创新思维模式。其表述为: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应“技理并重”;在人才培养上应“多能一专”;在教育层面重心上应转向高师;在教学内容上应中西融合;在课程设置上应综合化;在课程类型上应灵活多样;在教学方式上应实施生成性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应即兴和“育心”, 突出思维创造性。

该模式的创建, 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与建设文化强国战略服务开拓出广阔的前景。但是,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 尚有为数众多的各级各类学校对音乐课程标准执行不力, 音乐教育创新思维模式在相当数量的学校很少有人问津;不少音乐教师浅尝辄止。

经过问题分析, 其深层原因如同有了法律却不懂法理而在执法上出现障碍的道理是一样的。学校音乐教育是一门集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于一体的综合科学。但是, 对音乐综合科学的认定不是音乐自身的任务, 在音乐教育中, 要引进它自身以外的诸如社会因素、教育者共同的心理因素、教育者的内心需求和心理状态等。具体地说, 只有教育者共同接受模式所涵盖的全部理论、准则和方法, 在心理上形成学校音乐教育切实培养创新思维的共同信念与实践理性时, 才能使音乐教育创新思维模式得以实施。否则, 再好的模式只能被搁置。有的第一线音乐教师难以达成共同的思维范式, 对思维创新模式缺少理性认识, 对创新理念置若罔闻, 无动于衷, 只是跟着感觉走, 多数音乐课标解读也只是囿于常识的说教, 读而不“解”。因此, 新模式的实施还缺少一个必要的前提———学理解释。所以, 音乐教师在学校音乐教育面前谁也不敢理直气壮地称音乐教育为科学, 而始终羞答答地与音乐教育一起处在前科学的窘境。于是造成了你搞你的“形而上”, 我行我的“形而下”, 你搞你的“学”, 我行我的“术”。

学校音乐教育的科学性告诉我们, 同一切科学发展需要经历“范式的革命”一样, 音乐教育正在经历一场“范式的革命”。这场音乐教育“范式的革命”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参与, 在思想上牢牢地扎下根子, 方能使音乐教育枝繁叶茂, 结出智慧硕果。

(1) 音乐教育与民族复兴。音乐教育“范式的革命”关系到如何对待传统的音乐教育, 从总体上看是扬弃。一是要经过全面反思, 发现音乐教育本身存在的缺陷, 通过学习他国他民族的长处, 实施“运河战略”迎头赶上。必须明确的是, 集他人之所长是弥补而不是舍本忘宗。在移植的时候扔掉本根, 这不是改革, 而是毁弃我们的民族文化。二是要不断地去掉狭隘眼界, 在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中以更开阔的心态博采众长, 为我所用, 促进音乐文化的繁荣兴旺。

在我国, 学校音乐教育自有学校以来即开设音乐课程。“乐学”在西周是大学重点课程。孔子“仁”学“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难能可贵的是, “乐教”也是在轴心时代的“大家”们达成共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用大量篇幅论述对城邦之人自幼进行有选择的健康奋进的音乐教育。文艺复兴尽管在多领域引发了革命, 但起引领作用的是艺术成就, 在鼎盛时期音乐巨人辈出, 影响之后的音乐教育普及, 科学巨擘、大师成长成才无不身受其裨益, 化育“大成”。再者, 音乐和谐直接诱导生态和谐, 因为音乐中含有自然与社会和谐的一切因子。

(2) 音乐教育与“成为人”。教育就是“成为人”。 (鲁洁语) 人类通过实践, 不断改变自身的不完善性、未完成性和不确定性。实践分为经济、政治、伦理、艺术、教育和宗教等基本方式, 音乐的艺术实践是通过“人的确证”和“人的创造”开辟“成为人”的蹊径。

音乐与“人的确证”。马克思说, 人是对象性存在者。马克思又说:“人依据一个全面的方式占有其全面的存在物, 因而他乃是一个整体的人……他们对这对象的反映方式, 就是人类现实的确认”“只有音乐才激起人的音乐感。”音乐创作、演唱、演奏、欣赏, 都是传达人之为人的“音讯”指证。

音乐与“生命的创造”。音乐在操作上常见的就是以音乐美的作品来感化人的灵魂, 化生人的生命。马克思指出:“只是由于人的本质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 主体的、人的感性的丰富性, 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总之, 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 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 才一部分发展起来, 一部分产生出来。”从人类需要的角度讲, 劳动实践出自人“谋生”, 重在保持人的自然生存;音乐实践则出自人“乐生”, 重在创造自身的新生命。音乐不单是唤起人的音乐感, 而且唤发对新的生命里程的开拓。马克思说:“钢琴演奏者生产了音乐, 满足了我的音乐感, 不是也在某种意义上生产了音乐感吗?……钢琴演奏者刺激生产, 部分地是由于他使我们的个性更加精力充沛, 更加生气勃勃, 或者在通常意义上说, 他唤起了新的需要……”

二、音乐变构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

音乐提出人们对新的需要的任务使命, 它还具有开发实现新任务的创造力, 这正是音乐科学“第一生产力”的伟大魄力。

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代谢即“变”。星生星灭, 沧海桑田, 白云苍狗, 分解化合, 生物繁育, 从善如流, 动物体内变构蛋白 (allosterlc proteins) 的酶促反应 (Enzyme catalysis) 等无不是变。而变是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 谓之变构。变构是代谢实质。不同事物变构显现不同的代谢模式。人的思维变构就是思维创新。

变构学习模式 (allosteric learning model) , 是法国认知心理学家、生物学家焦尔当·安德烈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焦尔当强调, 对任何知识的学习依赖于学习者的概念体 (conceptions) 。应用这个“活”概念体, 如果能够“顺应”外界的新信息, 发挥的就是新知识 (新概念) 的创生;否则, 发挥的就是障碍性作用。可见, 学习者的概念体是一个矛盾体。就是说, 新概念的创生离不开它, 它内部蕴涵着新概念的因子, 同时又是新概念创生的障碍。新概念是经旧概念的解构与新信息整合重构的产物。整个过程如同几何证明一样, “求证”的新命题 (新的概念性知识) 光有“已知”条件 (新信息) 是不能证明的, 还需要头脑中找出原有概念解构 (成为“已有信息”) , 以独特的连接方式“证明”推导。所以, 孔子的“温故而知新”, 墨子的“知, 接也”, 可谓揭开了变构学习的规程。

人类创新的全部秘密是“按美的规律来建造”。黑格尔也说, “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人类怎样“按美的规律建造”呢?实践必须通过实践中介——工具来实现。在实践中介中, 可分为“实体的工具中介”如旧石器、PC机, “心理的工具中介”如鲁班造锯受到原型启发在观念中形成锯的形状。

“心理的工具中介”又分为“实体性心理工具中介”和“程序性心理工具中介”。人的“实体性心理工具中介”是符号, 如语言、概念、信号、歌谱等。人的大脑是应用符号“思维”形成思想的。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就是通过符号的思维运作而实现知识生成的。显然, 思维运作就是驱动程序。就是说, 程序性心理工具中介就是人的思维程序。新维果茨基学派列昂节夫指出, “掌握工具不仅是拥有工具, 而且意味着掌握使用工具的程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 列昂节夫认为, 中介发生在经由特殊组织的活动中, 而不是发生在儿童与成人的人际交往中, 主要涉及的是儿童对新的心理程序而不是符号手段的获取、掌握与内化。“程序性心理工具中介”是通过目标、动机、动作、活动创造的新的思维活动。这种心理发展超越了当前主导活动的需要, 为转向新的主导活动奠定了基础, 从而揭示了发展的机制。

音乐变构学习对思维创新的直接作用在于开拓程序性发展的路径和程序驱动的功能, 进而驱动实体性知识的创新。音乐最完美地演绎了两种心理工具的调适与和谐。爱因斯坦、钱学森等“大家”的高超智慧不正是通过音乐的“程序性心理工具中介”助力攀登科学高峰而成就的吗?音乐创新思维的过程是思维多维变构的过程。

———美感。音乐智能是神经系统组织的基本构成和自然机制。当个体在音乐实践中感受到不同于过去经验的新鲜事物时, 对新事物或某个细节产生新异感———美感, 大脑全脑思维便以自动化的调节达到最佳化状态, 为大脑新的适应 (“顺应”) 而跃跃欲试。

———潜意识。“潜意识”是音乐审美过程的能源, 在天籁般美妙传送中勾起灵感、顿悟和直观思维的萌发。

———音乐认知。审美体验来自大脑的炼制过程, 是音乐认知在新旧冲突中通过转化导致音乐心智结构发生变构。

———意向。无论是谱曲、欣赏, 还是歌唱、演奏 (“三度创作”) 都是对美的需求、理解美的现象的愿望、对美的体验的召唤和“要成为最好的”特定目标的直接推动, 使音乐智能跃迁。

———情感。伴随着特定生理机制和情景生发情感。它通过音乐的奇思妙想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 并与相应的思绪相联系, 以激发音乐创造的思维和美感潜能。

———反省认知。美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反省认知的回味过程, 在“唤醒”、活动和牵引中完成变构。

综上所述, 音乐教育者信心满怀地开展学校音乐教育创新思维范式的革命, 开拓性地进行音乐变构, 不仅是创新入门的向导, 而且获取了登上科学殿堂的线路图, 大力提升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者的整体素质得到最佳化提升,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学校音乐教育正在经历一场“范式的革命”, 要求音乐教育者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对民族复兴和“成为人”的价值。学习者在音乐变构学习中要从美感、潜意识、音乐认知、意向和反思等多维变构中, 大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学校音乐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焦尔当·安德烈.变构模型学习研究的新路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创新思维下的景观设计 篇8

一、巧妙设置疑问, 引发学习动机

1. 动机的引发

在新型教学模式下, 衡量教学效果的首要标准是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即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是否产生了学习动机。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其次是学生能否解决所设置的疑问。

2. 动机的评价

学习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疑问, 针对产生的疑问进行思考, 在求知欲的驱使下, 对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进行深层探究, 最后解决问题。那么在最初的质疑是否成功就成为动机评价的核心因素。在口腔教学过程中, 巧妙地设置疑问能够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 形成良好的求知氛围, 需要注意: (1) 选取典型病例, 目标明确; (2) 抓住疾病主要病因设置疑问; (3) 运用“多米诺骨牌”效应, 引起学生的连锁思考; (4) 启发为主。

二、教学互动评价

1. 产生互动与思维活跃的关系

教学互动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 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讨论、观摩、交流和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有教师单方面的“主动”教, 学生只能“被动”学,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师生沟通不良, 问题频出。只有让师生双方都“主动”起来, 才能真正做到教学互动, 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例如在口腔修复学的教学中,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是常见的修复方式之一, 如果单纯从病因、适应症、禁忌症、牙体制备、义齿制作讲解, 学生虽然知道重要, 却觉得枯燥乏味, 提不起兴趣来。反过来可以在进行理论授课之前, 先利用图片引发互动, 讨论同学曾遇到的病历, 再引出病因等问题, 由学生自己进行补充说明,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许多学生曾对口腔治疗有过接触, 如能充分利用课堂互动将疾病的发生、症状、治疗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认识。

2. 互动效果评价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教师评价

首先在互动教学中, 教师要合理设置互动环节。运用自己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 留心学生提出的问题, 适时提出互动问题, 合理运用学生的求知欲, 促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能够更好地把握知识。

其次, 准确的掌握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及时引导。尤其是对情绪较低的学生, 要鼓励其发言, 刺激其讨论, 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学生评价

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掌握评价的要点和方法。

(1) 根据课堂内容和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思考。

(2) 虚心倾听其他同学的评价意见。

(3) 确定自己的评价标准, 发表自己的评价意见。

三、思维活跃度评价

通过设置疑问、教学互动, 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有条不紊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语言是否流畅, 是否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是否能够提出新的创意或思想。这都是学生思维活跃程度的最佳体现。思维活跃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1. 从书本摄取最基础的知识。

在读书的过程中, 很多学生不会深入思考, 只是一目十行的看一遍, 过分的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 甚至于只关注教师强调过的内容, 将其他的忽略掉。因此, 在评价学生思维活跃程度时, 首先要看学生对于书本内容的思考, 适时加以引导会使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2. 举一反三的能力。

口腔医学教学中, 要帮助学生培养触类旁通的能力, 真正掌握疾病的病因, 由浅入深, 抓住问题的实质, 使学生养成对待问题要纵向横向分析、正向逆向思考的习惯, 学会总结归纳。

3. 学会质疑。

不能始终由教师质疑, 随着内容的深入, 应逐渐引导学生质疑, 不论问题多少、深浅、目的性是否明确, 都应予以鼓励。

4. 创新思维的应用。

通过病历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 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思维, 锻炼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成功构建自我知识体系。将创新思维运用于今后的学习之中, 例如学生扮演教师角色自行备课讲授某部分内容, 或急诊急救模拟实战等。可采取自我评价、主题评价等方式, 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其创新思维的运用。

四、学生自我定位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 这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很重要的影响。

1. 参与者。

观察学生是否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是否积极思考;是否主动发表意见;是否愿意参加讨论。创新思维往往是在集体讨论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正是引发创新思维的最佳媒介。可以通过小组评价、过程评价、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自我定位, 从而判断出他的学习状态。

2. 旁观者。

相对于参与者而言, 学生处于讨论组的外围, 不参与核心内容的思考, 以听为主, 和小组成员交流很少, 体现为注意力不集中, 思维活跃程度较低。针对这类学生可以用激励评价、写实评价的方法促进其转变为参与者。

综上所述, 不难发现学生能否产生创新思维和教师能否合理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 并对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作出准确的评价关系密切。因此, 调整教学模式的目的最终应该侧重于关注学生的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产生创新思维, 真正发挥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许立新, 张广武.案例教学法与教师专业发展[J].世界教育信息, 2004, 1.

【2】何飞, 谭颖微, 裘松波, 张纲.互动教学法在口腔科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 (22) :3456.

创新思维下的景观设计 篇9

一、“以生为本”的理论基础及实际要求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的学习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语言能力的获得是从语言知识向自动应用的转换过程,要实现这种结合和转换,仅靠教师的作用是不能完成的,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不断实践才能完成。而且,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语言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认知理论还认为,学习是通过学习者的认知,获得客观事物的意义和意象,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所以,语言技能的获得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中心、本位,即“以生为本”。“以生为本”其实质就是要考虑到学生的真实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和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英语教学实践来看,它是一个包括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估等在内的较为复杂的连续性过程,然而无论哪个环节都不允许对学生个人需求分析的忽视。一个学校、一门语言课程或者一个英语教师能否成功,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他们是否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等等。可见,“以生为本”是维系整个教学链的扣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许多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高校连年扩招造成学生基本素质、基础知识差异较大,加上学校的批量式生产,造成学生总体英语水平偏低。高校学生的上述特点必然要求处于教育前线的英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做到“以生为本”,积极主动地去欣赏每个学生的长处和多元能力,鼓励并引导学生学会英语学习,从而有利于其终身发展。

二、生本英语教学的界定

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教育教学过程的中心的教育,生本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的教学,它主张教育向学生本体的回归,通过科学的艺术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生命发展,提升生命价值;认为教学活动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活动,它依据生命,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涵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而且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这是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师本教育”相对立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生本教育体系的有三大核心理念,即,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这与当前我们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教育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

三、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生本教学与思维创新的策略

培养自主探究,提高创新意识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素质教育,良好的学习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打开想象力,巩固原有知识和新知识的拓展,唤起学生加深思考。学生需要掌握能够继续获得知识的科学方法及良好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重视策略教学的实施,特别应在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加强训练,使学生自觉学习,增强创新意识。

(一)英语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课堂上主要侧重于听、说、读、写四个主要环节。

1.听:内容预测,训练学生的“第六感”。我们知道,猜测不仅可以运用于词汇学习,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听力训练策略。听前预测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题项,并对题项中渗透出来的信息进行推测和思考,在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的同时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听力质量。教师在每次听力练习正式开始之前,可以指导学生根据问题选项、语境、语音、语调等所提供的信息,对听力内容进行预测,使学生养成先读、再想、最后听的习惯,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第六感觉”。针对学生提出的如何提高预测的准确性的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搜集一些在听力测试中常出现的词汇、句型、场景,按照某种特点对他们进行分类和整理,在听力练习过程中把相似的题目放在一起集中练习,通过强化练习,培养自己迅速捕捉信息和判断的能力。

2.说:创设真实语言情境训练口语。长期以来,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多偏重营造课堂小环境,如背诵课文、朗读比赛等。加之受到母语环境的包围,任何学习技巧都无法使学生的口语水平在短时期内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学习口语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造成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欠缺。因此,激发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兴趣应该是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堂内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如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听唱英文歌曲、英文广播等。同时应尽量活化教材,开展各种趣味活动。反之,如果仅是就以课论课,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当他们意识到所学的语言能有效切入实际时,情绪上的满足不言而喻。教师应尽量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有话可说、有用武之地,培养他们学习口语的兴趣,并以此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读:掌握阅读技巧,速度和质量一起抓。学生应该养成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流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的习惯。以信息搜索为特征的泛读已不再是精读的辅助手段,而应是需要学生切实掌握的阅读能力。一般来说,高效且快速的阅读需要把握好文章的“两点一线”。“两点”分别指的是文章的主题句和信号词。一旦抓住了段落的主题句和信号词,便能把握作者的整体思路,而其余部分只需一扫而过。值得一提的是,快速阅读并非意味着完全忽略细节,而是要有所侧重和技巧性地进行把握,这里提到的“一线”则是要遵循的基本原则。首先要抓住的是句子的主、谓、宾这条长线,在阅读长句时只要将这三者融会贯通便可形成句子的全貌,对于学生来说这往往是个难点。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避轻就重”,对学生分析长句的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此外,还要抓住“意群”这条短线。有些学生在阅读时习惯将注意力放在每一个单词上,导致对句子乃至整个段落的错误理解,所以,教师应注意矫正学生的这一不良阅读习惯,直到他们习惯以意义和句法结构较为密切的一组词或句子为单位进行阅读,快速而准确地理解文章大意。

4.写: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合作学习,共同提高。英语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教学中的反馈是过程写作的本质。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一直是教师充当着反馈者的角色。由于教师的特殊地位,写作者和反馈者无法平等地进行交流,再加上所教的班级人数较多,使得这种交流十分有限。采取3—5人合作学生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评作文,通过一系列阅读、评估、讨论来练习写作,不失为一个写作训练的好策略。在写作互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盲目的知识接受者,而会对同学的意见进行思考和质疑,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里,教师从反馈者、评价者转变为合作学习的调控者,其主要作用在于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尤其要让学生了解并体会到,由于每个人的思维结构和知识背景都有所差异,因此要考虑小组成员之间能够进行充分交流,并在交流中取长补短,而无论作为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其写作水平都能在合作互评中得到提高。研究表明,合作互评式写作练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笔者近五年来的教学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学习策略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景,给予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进行口语交流。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关键词(Key Words),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去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从而使学生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探索过程。

(二)教师应重视学法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通过实践可知,英语的自学能力由以下几方面组成:(1)能根据读音规则拼读、拼写英语单词和朗读课文;(2)能独立运用视听手段听懂英语课文并操练英语;(3)能独立回答教师根据课文提出的问题;(4)能独立完成教师提供预习和复习的作业;(5)能独立使用学习工具书和电化教学设备;(6)能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当的课外读物;(7)具备在预习课文时找出疑难点、并向教师质疑问难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有:开办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等。通过这些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智能,使其在意志和信念的推动下,支配自学探索活动,不断更新、深化和充实已获取的知识,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只有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统一起来,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实现逐步培养其创造能力的目的。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摘要:英语教学要“以生为本”, 使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应用英语教学的策略, 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获取更多的知识, 从而真正实现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关键词:以生为本,英语教学,思维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O’Malley.J., Chamot.A.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1990.

[4]Cohen.A.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5]文秋芳.英语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 (03) .

创新思维下的景观设计 篇10

从大处讲, 大学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小处来说, 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最密切, 一个好的班主任可以充当学生“心灵导师”的角色, 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

做好班主任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 而且对于个别遇到困难的学生以及思想上有波动的学生, 好的班主任更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可以帮助他们及时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健康快乐的成长。

2011年9月份我开始担任外语系应用德语班的班主任, 同时也是这个班的任课老师, 面对双重角色、熟悉的工作环境、新的年轻面孔, 再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教训, 我对自己的工作思路作了如下调整:

首先, 摸清学生特点, 因材施教。通过开学一段时间和学生的接触, 我总结了本班学生的两个主要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年轻、有活力。现在的学生都是不折不扣的90后, 他们非常年轻、活泼, 浑身充满了活力。这种活力如果经过正确的引导, 转换成学习的热情, 会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很大提高。

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在班里多次组织小型学习讨论会、知识竞赛等, 利用学生的活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些本来对德语不是很感兴趣的学生, 或者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重拾对语言学习的自信。

比如班里有个学生, 他的德语成绩一开始并不很理想, 处在班里的中下等水平, 但是他的口语却很不错。我在班里组织了一次德语绕口令比赛, 鼓励这位同学也参加, 他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在班里表扬了他, 给他发了小礼物以兹鼓励, 这位同学的学习热情就此被激发了起来。从此以后每逢在班里需要朗读课文, 他总是积极主动的举手。一个月以后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改善, 从以前的中下等水平上升到中等水平。这样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通过学习小竞赛他得到了表扬, 重拾自信, 更加努力的学习;这样学习水平得到了提高, 又得到了表扬, 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

学生们的活力也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方面, 也体现在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上。不管是外语系组织的辩论赛、迎新晚会, 还是校级篮球赛、歌手大赛, 我都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通过参加这些比赛, 班级的凝聚力得到了增强, 班委的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 班长、团支书树立了威信, 得到了认可。能否拿到名次已经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学生们学会了团队合作, 享受了快乐的过程。这样良好的班级风貌对我开展班主任工作, 树立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有很大的帮助。

年轻的90后学生还有个普遍特点, 就是有主见、有个性。鉴于这一特点如果在班级里单纯强调纪律, 一味地强调服从, 必定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适得其反。

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 我决定在班级里充分发扬“民主”精神, 大到班级事务, 小到如何上好一堂课, 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只要言之有理, 我就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班里有两名同学, 本来学习态度非常认真, 成绩也不错, 可是据辅导员反馈, 这两名同学多次在晚自习期间缺勤。一开始我很失望和生气, 打算把他们俩找来好好批评一番。冷静下来之后, 我觉得应该先弄明白他们缺勤的原因, 再做进一步处理。我通过和其他同学谈话, 与辅导员沟通, 弄明白他们是因为准备学院的活动才没能及时来学习。于是我把这两名同学找来, 确认了他们是因为集体活动没有上晚自习;这两位同学也向我表达了尽量不影响学习的决心, 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向辅导员和班主任请假。我还为此在班里搞了一次小型的讨论会, 主题就是“如何处理课外活动和学习的关系”。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认为课外活动会影响学习, 大学生还是要以学习为主, 所以主张不参加任何活动;有的则认为适当的参加课外活动可以锻炼能力, 丰富大学生活。

最后我为他们作了总结, 建议他们根据各自的特点, 在不违反纪律和规定的前提下, 合理安排时间。通过这样的讨论既发扬了民主又强调了纪律, 一举两得。

其次, 我在工作方法上的第二个转变是相信班干部, 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 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回顾最初做班主任的时候, 大小事情我都要亲历亲为。我的初衷是想做好每一件事情, 抓好每一处细节, 结果却不理想。一方面我个人精力有限, 班级事务不可能抓的面面俱到;另一方面班长曾向我反映说大小事情我都要管, 这样使他们觉得没有自主权, 做起工作反而放不开手脚。吸取了以前的教训, 我转变了思路, 相信班委的能力, 同时也是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我先是和辅导员老师一起参加了班级竞选班委的活动, 见证了同学自己选举信任的班委成员。然后在班里建立了班委负责制, 明确了每位班委成员负责的班级事务范围, 由班长负责向我汇总汇报。比如出勤, 以宿舍为单位, 各有一名班委成员负责统计缺勤同学和缺勤原因, 班长汇总之后再向我报告情况。这样的工作方法非常高效, 比一个个去统计要省时省力并且更准确。

经过一个学期和班委的磨合, 我更加意识到一个好的班委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必要条件。而如何处理好班主任和班委的关系更是一门学问。既不能管的太多统的太死, 还要在把握大方向的基础上激发班委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用学生“管理”好学生是我以后做班主任工作还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第三, 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和辅导员多接触、多沟通。辅导员是主要的学生工作人员, 是大一新生进入大学之后接触到的第一位老师, 同时也是最全面、最深入了解学生各方面信息的老师。从开学辅导员老师就在学生中树立了威信, 所以在处理一些学生事务, 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和辅导员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信息交换是非常必要的。在某些必要的情况下, 辅导员还充当了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

第四, 在班级里树立好榜样, 建立奖励机制。俗话说的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榜样能带动他周围很多人。在班级里树立几个品学兼优的好榜样对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有很大帮助。刚选出班委的时候, 我和班委成员谈过话, 希望他们能在学习成绩、遵守纪律、宿舍卫生等多方面给同学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起带头作用。从以后的效果来看, 班委成员所在的宿舍在出勤和学习方面与其他宿舍相比要做的好。

我还通过一些学习小竞赛等活动给予积极参与的同学和成绩优异的同学一些物质奖励。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受到他人重视, 自己的行为被认为有特殊的重大意义时, 人的主观能动性便能够被充分被激发, 潜在的能量才能够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和运用。通过奖励这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不仅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 也带动了其他同学, 形成了向榜样学习、向好学生看齐的良好风气。

回顾这几个学期的工作, 我从内心觉得大学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 要想做好并不简单。

第一是要热爱这项工作, 时时刻刻心系学生;第二就是要多动脑筋, 在不同的形势下需要转换不同的工作方法, 因材施教, 对症下药。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 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好, 班主任要经常反思, 反思在哪方面是成功的或哪件事处理的不当, 反思应该调整什么, 怎样去调整。建议学生处组织班主任集体进行反思, 互相交流, 互相学习, 我想是很有意义的。

以上是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如何做好既光荣、又责任重大的班主任工作, 学问很大。我想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 才能不断完善, 和学生一起健康快乐的发展。

摘要:本文以作者做班主任工作以来的心得体会为基础, 结合当前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 以及新形势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 对班主任工作的思路调整和创新的工作方法做了一个小结。主要从四个方面, 即因材施教、相信班干部、多和辅导员沟通以及重视榜样的力量, 阐述了对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新认识和理解。

创新思维下的景观设计 篇11

关键词:音乐;创新型思维;想象区;脑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所以未来要应对科学的挑战就要坚持创新、勇丁创新。爱因斯坦曾说,“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管理大师德鲁克也说过“对企业来讲,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所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是一部创造性思维实践、创造力发挥的历史。

创新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名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国家建设发展的全局性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基本出发点,而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是创新驱动力的根本,高等教育就肩负着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重任。

l 音乐教育对创新型思维的培养

音乐是人类精神牛活当中一种非常感性的东西,一种情感体验,或者说音乐是欣赏者、感受者自身的一种感受和理解。同时这种感受和理解是人的一种情绪、一种心境、一种心态并南此上升为一种情感。而音乐是一种抽象性物质,乐句、乐段没有具体语义,也就是说音乐是一种非语义性艺术,它的主题、思想没有约定俗成的意义。所以相比较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来说,音乐教育不是为学牛提供某种“认知”,而是营造一种“体验”,它让听者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世界,并通过想象来塑造艺术形象。人类创造力正是来源丁这种发白人内心富余韵味的情感,并南此产生的想象。当人的这种想象力应用丁不同领域时,就成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不竭的动力。

音乐教育具备对学牛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重要属性。医学研究认为人脑有四个功能部位,其中就有按新的方式将旧信息结合起来的想象区,只有善丁运用想象区功能的人才具有创新思维,并善丁创新。在音乐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方面,很多学者通过音乐与心理学、大脑医学三者相互影响的机理及实验数据,建立音乐学习与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数据模型,从医学角度实现音乐教学对学牛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动态监控和教学效果的量化统计。

相关研究还认为,音乐训练能够使人获得音乐技能和相关知识,但是相关的知识同时可以对脑发育产牛较大影响,并能够改善大脑大脑神经系统链接和信息沟通,使听觉系统、边缘系统、运动系统、听觉系统等脑区得到锻炼,这些能够有力的支撑音乐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指导实践教学。音乐的实践教学是独特的教育形式,随着认知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将脑科学、心理学与学校教育与教学实践进行系统分析,将脑科学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与大众音乐教育中,这对音乐教育的实践教学产牛深远影响。

2 音乐对脑电影响的实验结论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白发性、节律性电活动。19世纪人们开始将脑电应用丁对大脑的研究,科学家从脑皮质表层使用相关仪器记录到微弱电流,从而诞生了脑电图,白此人们开始了对脑电活动的热切关注和研究。后来科学家利用增幅器和同步记录设备在纸上记录下了α波,随后人们又记录下了β、θ波等波型,以及人在清醒、睡眠、愉快、悲伤等情绪下的不同脑波波形。在医学上脑电波还应用到癫痫、脑肿瘤、脑血栓、脑损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其他领域脑电图还被用来作为人睡眠、麻醉深度等方面的监护。因为脑电能够直观反映外界对大脑功能的影响程度,所以本文通过民乐、交响乐、歌曲、语言、运动等不同类型外源十扰,得出对大脑想象区影响的脑电数据来判断音乐对大脑影响的大小。

首先,音乐主要影响大脑的想象区。随着医学的发展,脑成像技术及相关实验都充分证明音乐艺术能够影响大脑的不同脑功能区,音乐对人的认知、思维、行为、情绪、心理、人格特征等方面都有较大影响,不同音乐对大脑影响有着很大区别,古典音乐使人变得更为理性,摇滚乐使人变得更为兴奋和激动。而音乐对大脑想象区的影响尤为明显,即在大脑的左半球,特别是想象区α波(α波频率为8~12Hz,人思维活跃、心神专注时出现的脑波,α波频是取得高效记忆力的最好状态)活动极为频繁,也就是说音乐能够很好实现对大脑功能的开发(即对想象区功能的开发),并实现对学牛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次,不同风格、体裁、情绪的音乐对大脑想象区的开发有很大差异。巴洛克音乐可以同时改变学牛的图像型和声像型长时记忆,但对丁短时记忆无改变。在音乐的调性比较方面:小调音乐多表现抒情、委婉、悲伤等情绪,大调音乐多表现辉煌、明朗、愉快等情绪,试验认为小调音乐更容易诱发脑电同步。音乐情绪对α波的影响方面,不同音乐情绪脑电α波功率变化明显,悲伤、愉快、平静的情绪,对α波影响不同,并与α波极性和强度密切相关,通过非音乐类型的外源十扰实验认为交响乐能够让大脑想象区出现更多的α波。

创新思维下的景观设计 篇12

1 通识教育的概念

通识教育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产生了很多的敏感性话题。在这些话题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针对现在的大学英语教育归位于人文教育学科, 重视对培养包括通识性类型的学生, 在教育中重视教学的基本理念“以人文本”, 促进学生综合性进步与发展。在教育期间积极开设具有一定活动性与人文性的英语教育课程, 将教育中的语言以及文化方面学习能够更好地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当然, 通识教育在教育中是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 其中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 并且主要的教育目的是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 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水平, 扩展教育在教学中的教育范围, 改善传统教育中存在的缺陷以及比较呆板的教育形式, 在创新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与能力的提升。

在世界教育中, 很多的大学课程中, 将通识教育作为一种专业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 并且在英语教育中此应用非常盛行。通识教育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更好地提升英语学习水平, 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能够以比较客观的眼光去看待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件与社会现象。与较发达的国外相比, 我国在英语教育中通识教育形式比较晚, 并且因为传统教育形式的影响导致其发展的步伐比较缓慢[1]。但是通识教育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 而是社会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下的产物, 在早期教育中就已经逐渐地凸显出通识教育的教育形式。例如在我国古代的《论语》或《中庸》中都比较强调为人教育的思想以及博学多才、学富五车的学习形式, 鼓励人们多读书, 以理智的平常心态看待社会上发生的变化。因此在现在的大学英语教育中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育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地重视英语教育中的教学方式创新与改善, 熟练地将通识教育融合在现有教育形式上, 提升英语教育的质量。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英语教学的要求正在逐渐地提升, 通识教育在英语教育中是重要的教育形式, 需要在这样的基础上为社会培养更具有实力的人才, 不断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英语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 包括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和教师在教育方式上的困惑, 很多的学校对于这种通识教育持质疑的态度, 教师与学生都没有充分的信心, 对其了解不够全面。大学中的英语教育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形式也严重影响了通识教育形式的发展。在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学方式的采用, 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明显的影响。教师对于英语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持比较怀疑的态度, 受到传统教育形式的影响, 在教育方式的创新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这样的观念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 不利于大学英语教育质量的提升【2】。因此在进行大学英语教育改善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改善教师对于教育的态度, 教师在改变自己教育观点的同时还要树立比较理性的通识教育观点, 开拓自己对于教育的观点与视野, 通过一定的创新与完善教育形式逐渐提升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2 通识教育理念下英语教师的创新发展

2.1 通识教育形势下的教师主要发展内容与特点

教师这个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教育中不仅需要掌握需要教育的知识点还要具有一定的教育能力, 能掌握很好的教育方式。所以本文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专业教育结构与教育素养, 随着社会要求不断地进行教育上的创新与完善, 教师在教育中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形式与发展过程。就具体的英语教育专业来讲, 其发展的实质主要指的是教师自身在教育上的积累以及教育方式上的构建, 利用自身掌握的教育知识进行英语实践教育的过程。教师主要的发展主体是教师本人, 教师自身在教育中将教育的知识点与各种教育方式赋予自己教育的个性与特点, 将需要教育的知识进行个性化与情景化的转换。在英语教育中通识教育理念对于教师的发展主要指教师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与教育的手段平衡地发展英语教育, 建立比较合理的英语教育结构, 树立教师自身特点的教育能力以及创新方式[3]。其中教师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具有专业素质与人文特点的外语教育能力, 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下将教学理念进行转变, 创新教育中的个性化与自主化教育方式与特点。

2.2 通识教育下教师发展的教学方向

2.2.1 教育见习与实习

在我们的大学英语教育中需要掌握好英语语言的应用, 将语言的实践性运用到教育中, 并且英语教育中需要将英语教育与语言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培养, 这样可以很好地落实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充分掌握。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强调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 将英语教育与英语实习二者相结合。这样的教育方式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英语实践学习中探索出相关的英语学习技巧, 利用这种技巧进行比较有效的教育, 创新教育方式, 改善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与此同时, 学校还可以根据相关教育课程的需要到先进的学校中进行实习与进修, 这样就可以将自身教育的方式与通识教育方式更好地进行结合, 更好地教育学生[4]。还可以请一些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的教育讲师进行教育, 对教师进行培训, 加强教师在学校中的教育见习与实习, 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师在教育方面的能力, 更好地进行英语教育。

2.2.2 按时召开教师教学例会

在进行教学期间教师一定要按时召开英语教学的例会。不管是在对教学思想上的反思还是对教育方式的创新都需要召开例会, 这些措施都可以不断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观察学生对于教学的反应, 将学生实际的反应融入教学方式中, 及时进行自我的教育反省, 在进行例会召开的过程中加强对教育方式的改善与创新, 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特别是在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转型期的教育属于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 英语教学也是如此, 通识教育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不断地使用实际教育情况, 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方式。举行教育例会主要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教育形式将教师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探索出提升教育方式与教育质量的措施, 更好地促进教育的进步。

2.2.3 发展专业的教学团队

在进行英语教育的过程中通识教育还强调建立比较专业的教育团队。在这样的教育发展环境与教育背景下, 专业课程或是比较形似的教育课程需要有一个比较专业的教育团队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强调团队的教育, 团队教育可以完善个人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并且团队的力量非常强大, 还可以建立具有特色的英语教育课程, 提高英语教育的趣味性, 加强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专业的团队教育可以很好地发挥教师们自身的教育特点, 将各种教育特色进行结合, 创建新的教育结构, 这样对学校以及学科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拓宽英语课程的范围, 突破以前比较单一的教育现状, 将教育的过程更加的丰富化, 强化教育的规模, 提升教育的质量。

2.3 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

通识教育在教育中还强调教育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教师在进行教育期间, 可以利用自身教学的优势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 为学生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英语阅读, 将学生学习的范围进行扩大, 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在英语教育中非常重视阅读教育, 同时阅读教育也可以为学生英语学习拓展新方式, 所以教师在进行教育期间需要为学生创建一个适合阅读的新的学习环境, 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 在比较轻松的阅读环境中调动学生对于这方面的学习兴趣,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将通识教育的理念进行贯通。这样的要求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提升, 还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 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与感情的升温, 在和谐的教与学环境中将英语教育质量提升上去。

4 结束语

不管是任何时期, 英语教育一直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大学通识教育方式下, 所有的教师都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 开拓创新教育的思路, 对教育提出更好的要求。在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下, 我们英语教育方面需要与时俱进, 不断地创新英语教育的方式, 探索出促进英语教育的措施, 为英语教育的提升做出自己的贡献。

摘要: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我国在大学教育方面对于教学方式等越来越重视, 英语教育也在不断进行着变化与创新。在这样的大的发展背景下, 对于英语教育中的通识教育逐渐受到学校教育的关注, 并且现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学校中进行应用。通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大学英语汇教育中要求的大学英语教育一定要重视对于英语基础的学习与掌握, 不断发展与英语相关的各种教育课程, 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教育形式帮助学生更方便地掌握学习资料, 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 树立正确的通识教育理念。在这样的要求基础上, 对于教师教育思维的发展以及教师掌握的知识范围与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与挑战。文章主要根据通识教育基础上的相关信息对教育在大学英语教育中思维创新与发展进行研究, 并且提出相关的意见。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英语,教师思维创新

参考文献

[1]高炯.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J].海外英语, 2016 (02) :63-65.

[2]李碧芳.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J].大学英语 (学术版) , 2016 (01) :34-37.

[3]孙倚娜, 李翠英.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优化与大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外语, 2016 (01) :19-24.

上一篇:木瓜海棠下一篇: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