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创新思维研究

2024-10-02

设计的创新思维研究(共12篇)

设计的创新思维研究 篇1

传统设计

传统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在实际运用中会出现许多问题, 如腐蚀损坏、疲劳损坏、断裂、表面剥落及摩擦损坏等等。这些问题, 都是机械零部件传统的设计局限性所产生的。机械零部件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预期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传统机械零部件设计是以长期经验积累为基础, 通过力学、数学建模及试验等所形成的经验公式、图表、标准及规范作为依据, 运用条件性计算或类比等方法进行设计。传统设计在长期运用中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 目前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有效的设计方法, 但是它有很多局限:在方案设计时凭借设计者有限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 通过计算、类比分析等, 以收敛思维方式, 过早地确定方案。这种方案设计既不充分又不系统, 不强调创新, 因此很难得到最优方案;在机械零部件设计中, 仅对重要的零部件根据简化的力学模型或经验公式进行静态的或近似的设计计算, 其他零部件只作类比设计, 与实际工况有时相差较远, 难免造成失误;传统设计偏重于考虑产品自身功能的实现, 忽略人-机-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传统设计采用手工计算、绘图, 设计的准确性差、工作周期长、效率低。

设计创新性思维

零部件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和革新。现代机械零部件设计强调创新设计, 要求在设计中更充分地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 利用最新科技成果, 在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 设计出更具有生命力的产品。

1.运用创造思维

设计者的创造力是多种能力、个性和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 它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自控能力、文化修养、理想信念、意志性格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其中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 它是将观察、记忆所得信息有控制地进行加工变换, 创造表达出新成果的整个创造活动的中心。创造力的开发可以从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素质、加强创新实践等方面着手。设计者不是把设计工作当成例行公事, 而是时刻保持强烈的创新愿望和冲动, 掌握必要创新方法, 加强学习和锻炼, 自觉开发创造力, 成为一个符合现代设计需要的创新人才。

2.运用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等。它是以欲解决的问题为中心, 思维者打破常规, 从不同方向, 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 求出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 在技术创新和方案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运用创新思维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它是建立在各类常规思维基础上的。人脑在外界信息激励下, 将各种信息重新综合集成, 产生新的结果的思维活动过程就是创新思维。机械零部件设计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设计者应打破常规思维的惯例, 追求新的功能原理、新方案、新结构、新造型、新材料和新工艺等, 在求异和突破中体现创新。

科学进行零部件设计

1.把握机械零部件设计的主要内容

机械零部件设计是机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运动方案中的机构和构件只有通过零部件设计才能得到用于加工的零部件工作图和部件装配图, 同时它也是机械总体设计的基础。机械零部件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运动方案设计和总体设计的要求, 明确零部件的工作要求、性能、参数等, 选择零部件的结构构形、材料、精度等, 进行失效分析和工作能力计算, 画出零部件图和部件装配图。机械产品整机应满足的要求是由零部件设计所决定的, 机械零部件设计应满足的要求为:在工作能力上具体要求有强度、刚度、寿命、耐磨性、耐热性、振动稳定性及精度等;在工艺性上要求加工、装配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及维修方便;在经济性上的要求主要指生产成本要低。此外, 还要满足噪声控制、防腐性能、不污染环境等环境保护要求和安全要求等。这些要求往往互相牵制, 需全面综合考虑。

2.严格计算械零部件的失效形式

机械零部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工作而失效, 其失效形式很多, 主要有断裂、表面压碎、表面点蚀、塑性变形、过度弹性变形、共振、过热及过度磨损等。为了保证零部件能正常工作, 在设计零部件时应首先进行零部件的失效分析, 预估失效的可能性, 采取相应措施, 其中包括理论计算, 计算所依据的条件称为计算准则。常用的计算准则有:

(1) 强度准则

强度是机械零部件抵抗断裂、表面疲劳破坏或过大塑性变形等失效的能力。强度要求是保证机械零部件能正常工作的基本要求。

(2) 刚度准则

刚度是指零部件在载荷的作用下, 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刚度准则要求零部件在载荷作用下的弹性变形在许用的极限值之内。

(3) 振动稳定性准则

对于高速运动或刚度较小的机械, 在工作时应避免发生共振。振动稳定性准则要求所设计的零部件固有频率与其工作时所受激振源的频率错开。

(4) 耐热性准则

机械零部件在高温工作条件下, 由于过度受热, 会引起润滑油失效、氧化、胶合、热变形和硬度降低等问题, 使零部件失效或机械精度降低。因此, 为了保证零部件在高温下正常工作, 应合理设计其结构及合理选择材料, 必要时须采用水冷或气冷等降温措施。

(5) 耐磨性准则

耐磨性是指相互接触并运动零部件的工作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当零部件过度磨损后, 将改变其结构形状和尺寸, 削弱其强度, 降低机械精度和效率, 以致零部件失效报废。因此, 机械设计时应采取措施, 力求提高零部件的耐磨性。

3.正确选择机械零件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是反映零件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 是检验零件表面质量的主要依据。它选择的合理与否, 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使用寿命和生产成本。

机械零件表面粗糙度的选择方法有三种, 即计算法、试验法和类比法。在机械零部件设计工作中, 应用最普通的是类比法, 此法简便、迅速、有效。应用类比法需要有充足的参考资料, 现有的各种机械设计手册中都提供了较全面的资料和文献。最常用的是与公差等级相适应的表面粗糙度。在通常情况下, 机械零部件尺寸公差要求越小, 机械零部件的表面粗糙度值也越小, 但是它们之间又不存在固定的函数关系。在实际工作中, 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 其零部件在相同尺寸公差的条件下, 对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是有差别的, 这就是配合的稳定性问题。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 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 其零部件的配合稳定性和互换性的要求是不同的。在设计工作中,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归根到底还是必须从实际出发, 全面衡量零部件的表面功能和工艺经济性, 才能作出合理的选择。

4.全面优化机械零部件设计方法

要充分运用机械学理论和方法, 包括机构学、机械动力学、摩擦学、机械结构强度学、传动机械学等, 计算机辅助分析地不断发展, 对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能作出很好的处理。

一系列新型的设计准则和方法正在形成。计算机辅助设计 (C A D) 是把计算机技术引入设计过程, 利用计算机完成选型、计算、绘图及其他作业的现代设计方法。CAD技术促成机械零部件设计发生巨大的变化, 并成为现代机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CAD技术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主要表现为以下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C A D;C A D系统集成化, C A D与C A M (计算机辅助制造) 的集成系统 (C A D/C A M) ;动态三维造型技术;基于并行工程, 面向制造的设计技术 (DFM) ;分布式网络CAD系统等。

设计的创新思维研究 篇2

 设计思想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以学生了解有有关创新思维中联想思维方面的东西,主要基于理论讲解为主,上课采用了身边及社会上的一些真实实例,并让学生多参与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处于第二章的第三小节,处于创新思维中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内容,主要介绍了什么是联想思维有关的知识,包括概念、类型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增强创新思维的问题意识,遵循创新思维建设规律为目的。 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刚进入职高的学生,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创新思维(前面上课获得或实际生活经验)方面的知识,但是联想思维亲身经历的情况可能比较少,他们在创新思维实际应用知识不是很完善,也期望能得到一些关于联想思维方面的知识,所以比较全面的探索学习关于联想思维方面的知识是必要的。学生在道德理念上有一定的认识,也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开展联想思维,通过学习可以加强对于联想思维方面的认识和生活的道德规范,增强创新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联想思维的形式及其定义;(2)掌握联想思维的类型;

(3)列举并判断联想思维实际应用的例子; 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的引入,交流联想思维在生活和创新思维中的应用,进一步探讨出联想思维的类型;

(2)通过讨论,找到解决联想思维误区的途径,提高创新思维的意识;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创新意识,关注实际生活联想思维方面的信息。

 重点难点

 重点:联想思维的类型

 难点:分析、整理和归纳学生的各种观点,使学生养成搜集、思考有关联想思维问题的习惯

 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法:

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述本节主要知识内容,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问题引导法,通过问题的设置,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深化学生记忆。2.学法:

分析法,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反思自己的行为,更有利于学生深化创新思维的习惯。讨论法,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不仅能够快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有利于他们养成互帮互助的作风。 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一次多媒体课  课时安排(1课时)

 教学过程(40分钟)[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一)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活动】

以FLASH动画的方式展示【“过家家”和“印刷术”】的事件。

提问:那么你们有没有在实际生活中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呢?或者在新闻报道或者各种杂志刊物中看到过类似的问题?举例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相互讨论并回答问题

[设计目的]让学生知道创新意识无处不在,做好创新意识的思考、搜集工作是一件开展创新思维不可或缺的事情。

(二)新课展开

一、引出新知(5分钟)【教师活动】

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引出人类思维活动中得联想。

① 得到联想思维的优势之后,提问:“联想思维究竟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归纳,并根据书本知识回答相应问题:

 联想思维是在某种诱因作用下,人们将一种事物的形象和另一种事物的形象联系起来的思维方式。

 联想思维也是形象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和方法,其特点是可以在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之间通过连续的联系而快速地形成联想链。

② 联想思维是不是与普通的思想一样呢,它有什么样的特点?

联想的特点是将不同的事物按某种方式相互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的启示和新的认识。人们的许多新观念、新想法、新点子,往往始于联想。

[设计目的]联系实际,归纳联想思维的定义和特性,包括联想的相关基础知识。

二、问题讨论(5分钟)

【教师活动】以PPT的方式展示【如果大风吹起来,木桶店就会赚钱。】的事件,引出赚钱的可能性?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思考

【教师活动】综合学生各种联想以后,归纳出参考答案:大风吹起→沙石满天飞舞→盲人增加→琵琶师傅增多→以猫毛代替琵琶弦的人增多→猫减少→老鼠增多→老鼠会咬破木桶→木桶需求量增加→木桶店增加。

【教师活动】以FLASH动画的方式展示【鲁班发明了锯子】的事件。

[设计目的]引出联想思维的广泛性,并同时可引出学生创意创新过程中联想思维的培养。

三、互动问题(10分钟)

【教师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P13

3二、联想思维的类型)联想思维分成哪几类?

接近联想是什么?相似联想是什么?对比联想是什么?因果联想是什么?类比联想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书本内容,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综合后归纳联想思维五种类型的概念。同时通过PPT展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和类比联想的实例。

PPT展示:接近联想:诗歌中时空接近的联想佳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相似联想:瓦特发明蒸汽机;美国工程师斯潘塞发明微波炉。对比联想:美国人布什耐得丑陋玩具大卖市场。因果联想:非洲旱季居民模仿狒狒找水喝。

类比联想: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在小说中描绘潜艇的实现。

四、问题讨论(5分钟)

【教师活动】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自我训练联想思维,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书本内容,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修正与补充,并得出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①在读完题目后,要立即进入题目的情境,设身处地地进行联想。虚拟的情境越逼真,效果就越好。

③ 开始联想后,没联想一件事物,就填写在题目后的空白处,直到想不出来为止,但不要急于求成。

一般可用2~3分钟完成一道题目,时间一到,马上转入下个题目。

(五)实操训练(5分)【教师活动】PPT展示联想思维训练题。

【练一练】在两个没有关联的事物间,运用各种类型的联想思维方式,将两者联结起来,例如:粉笔——原子弹,粉笔—教师-科学知识-科学家-原子弹。

1、足球——讲台

2、黑板——聂卫平

3、汽车——绘图仪

4、油泵——台灯

【学生活动】学生开展联想做题。

【教师活动】分别叫2-3位学生来展示联想后的成果,并给予肯定。

(六)完成自我评价(2分)

(七)教师评价并总结(3分钟)本课的主要知识点:  联想思维的概念及类型。 联想思维在实际生活中得运用。

 教学反思

刍议建筑设计原则及创新思维研究 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原则;创新思维

建筑设计思想需要不断地创新,如果建筑设计没有了创新理念,那么建筑本身就会缺失其内在灵魂。所以,每一個建筑设计人员都应该不断追求建筑设计创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下现代建筑的设计需要设计师全面的考虑到建筑的功能、环保以及科技等多方面因素,这样不仅仅能使设计出的建筑满足经济和社会环境的需求,还可以达到自然环境的要求。下文笔者围绕建筑设计原则及其创新思维展开探讨。

1.现代建筑设计的原则

1.1联系性设计原则

联系性设计原则需要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全面考虑到紧密联系的多方面因素,这不但要充分分析研究对象这个系统自身的多个方面,还需对系统的环境进行全面考察。系统存在的外部制约条件是环境,而系统则需要在外部环境中才能发生、保持以及发展的,其与环境中所有系统有着种种紧密相关的联系。

1.2有序性设计原则

高层系统是由低层系统构成的,低层系统与高层系统两者属于构成性关系,而相同层次的系统间保持相关联关系。准确地对各部分的关系进行确定,高效能分别功能,适当地对各种各样的流线以及空间序列进行组织,在建筑设计中需得到高度的关注。

2.建筑设计创新思维过程

2.1准备阶段

建筑设计师们在设计前期需要充分了解项目工程任务书,仔细分析理解设计目的,全面掌握各种有关的客观状况以及外部条件完成前期的预备工作,其中包含:自然条件、市政环境、使用者、拟建建筑以及城市规划要求、工程经济估算依据、人文背景还有历史文化特征等等,使后期的设计得到充分的准备。

2.2构思阶段

构思阶段包括酝酿以及明朗阶段,大部分好的建筑设计都是在这一阶段进行完成的。酝酿阶段属于建筑设计构思的前部分,其重要工作目标是由信息的选择以及设计问题的提出所决定的。在此阶段,见者设计师的思维特点需更好地展示出理性的特征,通常表现出记录性的程序性思考以及以总结、归纳为中心的逻辑思维为的方面。在信息不完备的状态下选择信息才能进行决断,在此阶段,思维逻辑可以给设计者提供理性选择的条件。明朗阶段存在于建筑构思设计的末尾部分,刹那间建筑师被某个特殊情形下的特殊启迪所打动,创新意识会突然出现。与此同时,很可能会有较好的建筑作品产生。明朗阶段拥有强烈的情绪特点且可以产生相当明显的变化,而此变化情绪是产生于某一瞬间的,具有强烈的特性,能很大程度刺激建筑师。

2.3完善阶段

此阶段目的在于确保检验方案的正确性。当确立完建筑方案基本构思后,全面把握好前面所提及的环境和人文因素等各类问题并最终对设计进行调整,让建筑设计变得更加美观。之后的的工程和这个阶段关系密切,尤其需全面考虑一些技术问题,在此阶段需与所有专业紧密合作,如果存在一些问题最终会否定整个设计构思过程。

3.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3.1建筑设计要充展现现人文精神

现代建筑的设计越来越趋向于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认知以及追求上。因此现代建筑设计上需要充分意识到艺术形象给人们视觉的冲击力带来的影响,从而使人们对美感产生共鸣。建筑设计不单单需拥有首创以及公众精神而且还需充分展现人文精神。

3.2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相融合

建筑的产生是外在空间环境以及场所的作用,其是给予建筑创作构思的单方特质的统一,因此它不是孤立单独存在的。其包括建筑形式和空间因素所展示不出的多彩的美学形式要素。就是在建筑形态设计和环境形态两者间有内在的统一模式,以及适当的逻辑规律。只有确保环境的整体以及多样性,才能使得完美的艺术形象创造出来。其不但展现在现代建筑新美学观念的主要因素;而且可以展现出建筑设计艺术的自身特点,还有得到对城市文脉、环境文理的全面支持。

3.3数字技术创新

数字技术不仅仅已经大大的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同时使得建筑设计的新发展带来了机会。数字技术冲破以前的简单形体形式,更多的展现多元的审美情趣。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数字技术的使用进一步使得这种多元化的趋向得到发展,在电脑里建筑师能任意扭曲形体变形,并繁冗的加减处理形体。数字技术同样待对建筑的表皮产生影响,还能够快很快的更新信息的电子显示屏和部分广告媒介,不断变换的霓虹灯等方顺其自然的变为了建筑师设计的“新方法”。数字媒介文化的新兴将被认为是非建筑的因素并将其推到前台,在图像文化的影响下,建筑师打造烘托氛围的手段将变得更加广泛。

3.4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随着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被外界所传播,现代建筑同样也逐步向生态建筑的方向发展。随着人们使用地球资源速度加快,很多环境区域出现生态系统失衡的现象,严重的生态问题也大范围影响人类的生存,从而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直接产生重大的威胁。因为此种这样情况,保护环境运动意识也越来越得到认可。人和自然构成的绿色和谐革命在全世界进行,为跟上社会发展脚步建筑和家居型生态也越来越被人重视。普遍来看,生态具体指的是自然与人间的关系,建筑生态化需要处理好人、建筑以及自然之间的关系,其使人类创造一个舒服的小空间,与此同时还要全方位的保护周围环境,旨在使人类发展资源可以永久存在。设计人员应拥有设计环保绿色建筑积极社会态度,它一定可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获得更有利的美好发展前景。

3.5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伴随着科学的进步,建筑智能化得到普遍倡导,此种建筑设计使得工程投资变得更加合理,设备自动化程度达到高水平,信息管理方面也得到科学的改善,使用变得更加灵活方便,且越来越安全,对环境污染影响小,和信息化社会的设计人员保持同水平,科技的使用必将使建筑变得更加便利。随着科技和建筑逐步融合,人们在家办公也能逐步成为现实,使用网络能够结合办公与家居合,此方法不但能节省城市的办公面积,还可以使环境污染减小,给更多上班族带来方便,因此现代建筑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

3.6提高其在塑造民族文化和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建筑设计产品,作为一项比较耐用的产品,在提高艺术因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师完成的建筑作品,本身反映了民族文化艺术形式。因此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拥有的民族艺术特点,需要获得全社会的认同与支持。在某种程度来看,设计师自身进行作品设计的基本动力与激情,都来自于人民本身在建筑艺术活动体系方面所展现出的支持态度。

4.结语

创新是设计师必备品质之一,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对于设计工作的热爱,而创新设计不仅只要求设计师的丰富想象力以及设计师门牢固的基本功,与此同时还要具有在建筑设计中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因此,现如今的建筑师与设计师不可以只在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方面下功夫,还需要全面了解有关地理、政治、历史、宗教和文化等每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并将创新品质融入到设计的灵魂中,才能在当今国际化的趋势下,创造出极有创新概念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1]陈果,张元春.新形势下创新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

[2]裴菁菁.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探讨[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02)

创新思维下的园艺设计 篇4

关键词:园艺设计,创新思维,绿色,DIY

1 园艺设计DIY的优势

现今的人际关系越来越淡漠, 居住空间的人性化能更好地促进居民间的交流交往, 相对于远距离的公园绿地来说, 整合近宅空间和楼道楼顶阳台等剩余空间更能调动居民的亲近性和积极性。据调查, 众多居民对近宅空间有强烈的归属感, 乐意在近宅空间里进行园艺设计。首先, 居民间自发的园艺设计DIY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园艺植物, 既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还丰富了植物种类和景观层次。其次, 住户对近宅公共空间和家居剩余空间的园艺设计DIY活动, 丰富了居民的公共活动, 培养了住户之间的感情, 融合了社区氛围。最后, 园艺设计DIY也丰富了建筑的立体绿化。

2 设计原则

由于园艺设计自身的局限性, 我们必须遵守以下原则。首先, 要合理规划空间, 园艺设计空间的依托是人们的生活空间, 因此在满足人们观赏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的日常使用和生活习惯。因此在设计的时候, 要合理有效地规划种植领域以及活动领域。其次, 激发住户间的交流。住户间的园艺交流建设是邻里交往的一个桥梁, 有利于促进邻里和睦, 营造自然亲切的社区氛围[1]。然后, 要注意空间艺术化处理, 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丰富空间的层次和序列, 使空间在满足居民需求、彰显个人情趣的同时, 与建筑的主题风格相协调。最后, 要注意园艺设计中的安全性和易维护性。园艺设计中的附属构建物, 如浇灌设备、防护设备、清洁设备应该保持独立, 方便居民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3 空间设计分析

3.1 近宅空间的设计

近宅空间是指居民区内的可绿化地带和宅间道部分, 即居民区内的公共院落部分[2]。近宅空间是邻里往来交流的好场所。因此, 我们可以在近宅空间的凉亭里种植花草, 净化空气的同时给孩子们学习和老人们交流博弈提供优美的环境。在接近建筑的空地, 居民还可以种植蔬菜果树, 也可以依照个人爱好种植欣赏性植物。同时在墙角种植爬山虎类攀爬植物, 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空间更优美, 还能调节室内温度, 冬暖夏凉。但是由于近宅是小区公共部分, 所以设计时要征求不同居民的意见。

3.2 楼道的设计

楼道的再设计空间相对来说比较小。楼道的采光条件一般较差, 但还是可以利用。若是住宅采用横向的单跑楼梯, 立面呈现的楼道空间就很大。住户可以在楼道置摆一些喜阴盆栽, 以弥补楼道的绿化缺失。因其是交通空间, 所以最重要的是安全设计。因此可以把窗格设计成种植池, 不仅美化了楼道还起到保证居民安全的作用。而排水口可以设置在种植池的底部中央, 用小管道作导引, 既不污染墙面还可以将多余的水灌溉下层种植池的植物。可以种植耐阴藤蔓类植物, 对楼道空间进行全面绿化。

3.3 屋顶设计

3.3.1 屋顶绿化基本构造。

屋顶绿化的基本构造分种植土层、隔离层、排水蓄水层以及保护层。种植土是指绿化植被种植在屋顶时所需要的土壤, 要求不结板、蓄水多、自重轻。隔离层处于种植土和蓄水层之间。在排水蓄水层材料的选取上以砂砾为主, 中间加上能够膨胀的黏土、排水板以及浮石粒等, 它的功能是调节种植土壤中的水分。保护层的作用是保护屋顶的防水层, 它设置于排水蓄水层和屋顶防水层之间[3]。

3.3.2 绿化设计与施工。

屋顶绿化的施工价值高, 单纯地因欣赏而绿化的代价太高。因此, 屋顶绿化设计以瓜果蔬菜为主, 欣赏植被为辅, 并在屋顶边沿种植藤蔓植物补充。如此, 在绿化屋顶的同时, 还能满足人们的对食材使用的需求。它在施工上还要注意防水, 依照排水防水植水蓄水齐头并进的原则。在土壤的选择上, 有良好的团粒结构, 含机腐植质与氮磷钾养分, 掺混锯木粉的土壤为佳, 并根据不同植被选择不同高度的土层。

3.4 阳台设计

阳台园艺以盆栽置摆为主。设计时, 可进行护栏与棚架一体化的设计。将阳台护栏设计为种植槽形式并做空间分割, 在保证盆栽置放的灵活性和安全性的同时, 方便住户进行植物移植。同时可种植葱蒜等小作物和藤蔓类植物美化垂直空间。如果阳台的两边是隔墙, 居民可以在上面悬挂单边的花卉和蔬菜, 以供观赏和日常食用。如此在获得更大园艺空间的同时还丰富了建筑立面。

参考文献

[1] 胡秀娟.家庭园艺景观设计研究——以杭州市上城区为例[J].建筑技术及设计, 2008

[2] 孟艳海.创新思维下的园艺设计[J].华中建筑, 2009 (2)

创新与思维设计报告 篇5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创新与思维课结业报告

报告内容:

<<未来的电动自行车发展前景>> 学生姓名:周勇 学号: 20124823566 班级: 12自动C1 指导老师:梁彩平

日期: 2013年12月31日

【摘要】结合电动自行车,节能环保、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优点以及符合党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分析了电动自行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提出了电动车在我国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优点趋势 发展工作

【立题背景】当今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能源紧缺正日益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所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为了应对上述挑战,绿色、环保、节能成为当今社会流行的话题。政府为了提高发展质量,也积极鼓励各行各业发展节能环保产品,因此,环保节能产品在当今社会充满了活力,是经济增长新的源动力。电动车作为一种有效替代燃油汽车的绿色交通工具,无论从环保角度还是能源角度看,未来的电动车都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

作为一种既节能又相对廉价的出行工具,电动自行车是比较适合中国国情、有发展前途的绿色交通工具,自2000年以来,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得电动自行车在中国获得了高速发展。专家表示,在构建绿色城市交通、满足国内巨大城乡市场需求方面,电动自行车应成为国人出行的重要选项,电动自行车在中国也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伴随着电动车的发展,电动车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形式多样的电动自行车 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而目前国内把手控形式的电动自行车称之为“手控型电动自行车”,把智能骑行的电动自行车叫做“智能型电动自行车”。

智能型电动自行车是指脚踩启动,脚停断电的电动自行车,它无需人手操作,像普通自行车那样靠人力蹬踏行驶,电动部件提供相应的辅助电动力,根据电动力的提供情况可将智能型型电动自行车分为:恒定电助力智能、比例电助力智能和恒定脚踏力智能这三种.一.我国电动自行存的发展趋势

社会表现: 在电动车广告中,著名明星成龙骑着电动车在欧洲国家迷人的街道上穿行以及周杰伦骑着爱玛电动车提倡到“爱就马上行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上班族骑着电动自行车去工作,一方面可能电动车适用于短距离交通,另一方面现在的某些地区由于班车过于拥挤,电动车轻巧灵活则表现出其强大的诱惑力。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电动车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市场前景看,机遇则大于挑战.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政府日益重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保和环境,由于环保问题,从1997年底起国内已有19个省的57个大中城市相继出台了一些限止摩托车,特别是50CC以下小排量燃油助力车上路行驶的规定,如今在全国的大多数省市都出台

了有关控制摩托车措施。从有关方面公布的数字看,上海、江苏、浙江就有几百万辆燃油助力车要在近三年被淘汰。这在宏观上为电动车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较好的环境和机遇。

2、人民群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城市范围的扩大,上下班路上时间相对拉长,私家汽车消费目前还不适合低薪普通上班族,所以电动自行车成为老百姓的交通工具已成为可能。

3、我国的石油资源是很缺乏的,到2010年,原油需求3.6亿吨,国内产量2亿吨,进口1.6亿吨,这意味着45%要靠进口。另外据联合国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评估,1996年世界上共排放二氧化碳约200亿吨,美国居第一位,占25%,其中汽车占排放量20%。中国居第二位,占13.5%。IPCC在《关于二氧化碳排放情况特别报告》中指出,20世纪地球表面温升0.4—0.8℃,到2100年将比1999年上升1.5—6℃,到时地球海平面可能上升15cm—95cm。

二.我国今后的工作

从目前电动自行车市场需求和全国几家较大生产厂家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要在今后若干年内电动自行车市场占一席之地,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优化存量,强强互动,当然应以市场为杠杆。虽然全国几家有一定知名度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都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与市场的总体潜力相比,产量偏小。虽然中国自行车协会推荐的九大信誉标志品牌优势已经显现,但生产仍处于拼装的低级阶段,这与目前电动自行车市场的发展和把电动自行车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要求是极不适应的。为使企业的品牌在市场上能有尽可能大的覆盖,必须在思想观念上有一定的变化。江苏电动自行车是生产后劲最强的地区,企业领导要有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运用策略联盟,以致战略联盟为今年五年、十年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可以使用资金、人员等各种资源来打一个胜仗。我们一定要看到,由于进入WTO以后,经营理念会发生重大变革,外国强强联盟成功的例子很多,中国强强联合成功的例子并不多,因为中国人还没有经受到进入世界贸易经济体系后非常残酷的竞争,国人个性中“宁做鸡头,不做牛尾”是一种非常狭隘的思维方法,会妨碍企业在更深层次上的成长和进步。目前企业应完善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手段,以最快的速度提升产品技术质量、产品档次,形成规模效应。

2、抓好开发,使企业的产品上档次,电池、电机、控制器首要的是抓好产品的开发,近年来,我国在电动自行车整车设计、驱动系统、电池管理,尤其是锂电池、燃料电池等高性能电池的研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在高性能电池方面,深圳中星汽车制造公司的超级纳米碳纤维电池容量一般是铅酸电池的11倍,充电仅需10分种就可以完成,寿命可达10年以上,价格为锂电池的一半,体积为锂电池的1/3,展示出明显的商业化前景。在电机和电控系统方面,华中科技大学开发的全数字化开关磁阻电机,中船712所开发的永磁无刷电机和某科研单位正在研制的变频电机,都是我国驱动技术的重大突破,是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福音。有了适应市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就会形成该产品的消费群体,这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要加强市场营销队伍的建设,适时调整营销策略。电动车销售,同样面临着两个市场,竞争来自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

在如此大的两个市场中,要全面地出击,将难以招架和应对,因此,必须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尽可能加强销售力量。在营销策略上要把打品牌作为打市场的立足点,要大力开辟区域性品牌专营网点,品牌宣传定位要准,要突出品牌的核心、价值。现在市场上这么多品种的电动自行车,从消费者角度来讲,并不了解其中的差别优势,所以要宣传产品技术、质量等各方面的个性特点,凸现品牌的核心价值,通过宣传积累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

在宣传形式上,除了硬性的广告以外,软性的广告也是不可缺少的,软性广告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软广告除了品牌的宣传以外,还可以开展一些联系产品的常识性宣传,使消费者自己了解掌握,在每款新品推出前,都应该宣传造势,不断烘托品牌。

在推广品牌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价格这个敏感的话题,要审时度势,根据市场竞争的动态,及时调整价格,通过这些调整价格的活动为品牌造势,进一步扩大主流品牌的知名度。

4、要保证电动自行车使用的可靠性,电动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最要紧的是它具有行驶的可靠性,电动自行车已经经历了两次起落,也从中吸取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这次能形成第三次高潮,除了人们消费观念起了变化以外,产品的实用性、可靠性,以及外观的美观性都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毕竟还是一个新产品,就必然会有一些缺点,就必然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从目前市场调查的情况看,全国无论那一种名牌的产品,其返修率普遍比较高,有电机原因,也有机械故障原因。据一个经销商反映,就XXX一个品牌,每天要维修二十多辆车子,确保电动自行车可靠性,减少故障率,成为电动自行车发展的关键所在。

5、越来越多的“克隆”品已经使刚起步发展的电动自行车行业举步维艰。“克隆”品成为整个行业大发展的瓶颈,南京大陆鸽、苏州小羚羊,虽然销售量在不断增加,但市场占有率却在逐年下降,当然也有几家后起之秀在挤占一定的份额,但仿造品的不正当竞争,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我们唯一做法就是依靠企业的力量,靠高科技取胜,让那些杂牌军无力“克隆”。同时也呼吁消费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贪便宜购买杂牌产品.永远不要忘记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胜败归根结底是由顾客的货币选票是否投给你、投的多少来决定的。因此开发潜在市场的能力的生成强化显得更加重要,市场开发能力应表现在对目标市场的越来越细分化,产品创新越来越贴近顾客需求化,企业品牌越来越突出个性化、差异化。如要成为领航地位多半成功的企业是由开发潜在市场而确立起来的。企业把品牌塑造成功了,就等于拥有了一台印钞机,带来滚滚不尽的财源,谁就会拥有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赢得亿万消费者。

6、降低单车成本,以适应工薪消费需要。老百姓对电动车已经从不认识到逐步认识,从不了解到逐步了解,从不接受到逐步接受,消费意识已经得到了转移,但对电动自行车目前的市场价格都认为偏高,人们对其价格期望值在2000元上下,现在大部份豪华型电动自行车价格在3000元左右,因此,人们的期望值与现行销售价之间差距较大,这已成为影响人们购买力和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企业应着手解决单车的制造成本,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扩大规模,增加产量、压缩生产和销售成本,提高电动自行车质量,认真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工作。从而改变电动自行车市场营销环境。我们衷心地希望与在座的同仁一道共同努力,把我们的电动自行车做成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用得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产品。

三:现实意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为自行车的升级换代产品以及摩托车的替代品,电动自行车的出现实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它的前景是诱人的。发展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大力发展电动车行业可以从根本上缓解中国的石油危机,缓解日益糟糕的空气环境。试想,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化,其能量高的特性将在电动自行车行业发挥得淋漓尽致,电动自行车的外观将更加丰富多彩,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未来,电动自行车必将全面取代摩托车、自行车,将成为人们重要的日常交通工具之一。电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在给百姓带来方便的同时,必将会对国家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艳艳, 电动自行车在北京发展策略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 2002,(04)

艺术设计的思维创新 篇6

关键词:艺理;实践;通识;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27-1一、 当下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纵观国内很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高校,虽然在理念上非常注重实践性教育,但在课程结构和设置上依然未能充分体现应用性。实践课程少并且流于形式,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的管理环节上有很大的缺失。由于受到学校条件的限制和管理水平的制约,大部分的实习和实训只能任凭学生自由安排,学校和老师无法掌控学生的实习效果。

(二) 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依旧停留在“画设计”的观念上,强调绘画基础,还是瓶瓶罐罐的静物和石膏像写生等在高中阶段学生就耳熟能详的内容,训练的结果自然只是对高中阶段绘画基础的复习,没有体现高等教育的深度与特点,也无法与专业课程进行自然衔接,割裂了基础与专业的关系。

二、 加强传统设计思想的研究

设计思想是关于设计的认识和思考。广义地看,面对一个设计的对象(需要)时所思考的一切以及对设计作品、设计过程等相关一切的思考都应视为“设计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影响着中国人民的审美心理和思维方式。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并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民族,这在设计领域也不例外。中国古代的设计,曾是世界设计的领先者、创造者,无论是“四大发明”还是陶瓷、青铜器、纺织服饰、家具、建筑等等,中国古代的工匠艺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将设计的智慧物化在一件件器物和用具上。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落后了,其中既有我们对现代设计缺乏敏锐的创新和创造力的问题,也有我们一直盲从西方设计而没有真正从博大精深的传统设计思想中深入研究的问题。传统艺术中有太多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传统文化是设计思维的动力源泉,设计思维的创造是传统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亦步亦趋的盲从西方只能使我们永远落后,而有目的和选择的回望传统则可以更清晰的梳理和改变我们的设计思维,并使之成为创新设计新的源泉。

我们一方面应当重视艺术学院教学中人文学科的基础教学,从整体上强化学院作为人文思想传播的学术氛围和精神铸造;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从经济发展与建设的角度出发,为社会培养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的实用人才;当然我们也必须重视从文化研究的角度、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尤其从具有人文精神的创造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构建良好的教学运行机制。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提出了应用型人才专业培养的理念,即“厚基础、通艺理、重实践、深学养、宽视域、有才情”。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可以衍生出以下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

(一) 加强通识教育。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对专业教育有效的补充与完善。其核心是有效地利用人类文明积累的全部精神财富,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和时代需要的复合型的合格人才。关注当下,我国大学的发展似乎陷入了“功利主义”的误区,因强调“职业”和“技术”因素而过分注重专才的培养,漠视通识教育。从而忽略了健全人格与道德素养以及人文主义审美修养的培养。

(二) 以应用型实践教学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课程群,强调教学内容的理论高度和技能应用,学以致用,构建应用型教学体系。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教学观的高校,人才的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当然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离开了这一主线就背离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

(三) 以创造型设计思维教育为主线,强调设计的批判意识和思维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三、 课程体系的整合与创新

实现培养理念和目标的直接途径就是课程体系的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能够极大地提高教育效率和“人才产品”的质量,可以降低教育成本。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原则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前瞻性:新观念、新知识、新课程、新方法

宽广性:视域开阔、外延广阔、基础厚实

精炼性:课程精炼、内容丰富、观念深邃

灵活性:课程内容有弹性,理论与市场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

实践性:了解市场和行业信息,项目立教,实践中教学、教学中实践

有序性: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严谨,课程的横向关联和纵向关联有序、融合。

为此,应该构建以下的课程结构体系:

(一) 造型、材料、形式、设计、实践五位一体,形成课程群的“要素组合”,这种“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模块关系既具有明确性又具有模糊的关联性。

(二) 由造型基础→设计基础→专业设计→专业实践这一纵向关系要清楚,并且要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来进行递进式的组织,而不是按照学生或老师的生活经验和设计经验甚至行业表象中转瞬即逝的所谓“市场要求”来组织设计。

四、 结语

创新机械工程设计思维的探讨 篇7

1 机械工程中创新进程缓慢的原因

1.1 机械工程中人才的匮乏

创新人才不论在那个领域或事业上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企业中没有创新人才的支持是无法做到真正的发展的, 在机械工程设计中一样如此。这与我国的教育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重视书本教育, 使得学生的思维模式受到限制, 创新思维丧失, 被限制在格式化的程度上。在实际的应用方面, 创新思维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这些宝贵的东西在不断地体制化的教育里被不断地磨没了。不过, 这与个人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大学阶段, 很多学校过于注重成绩, 忽略了创新思维的培养, 没有创新型思维做基础, 又怎么能将这种思维投入进实践中来呢?因为创新是一种实践, 并不仅仅是脑海中的一段思维想法, 这说明创新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 在实践中可以具体应用的, 这样才能体现创新的意义。

1.2 资金的缺乏和政策的支持

虽然我国现在已经将创新改革加入经济建设中了, 可是这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 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原因显示, 政策和资金的匮乏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并且, 长期以来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管理部门来管理机械工程设计, 所以, 一旦出现问题都是自己的内部人员私下解决, 没有专门的部门管理监督检查, 那么这里面的一些问题就得不到反映, 企业的很多问题就不会暴露出来, 企业的更新速度就会减慢, 没有政府施压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正是因为没有相应的政府部门的管理, 也没有专门的资金和理想基金, 才导致了资金的缺乏。对于高耗资的机械工程设计来说, 没有资金又怎么能实现技术设备的改革和创新?

2 如何创新机械工程设计思维

从上面我们可以不难看出,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关键, 而想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2.1 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

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 具体来讲, 最重要的是必须有一定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各项政策的实施。可是在现在的大学, 普遍对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很低, 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上, 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相反, 发达国家的大学就不一样, 他们不仅仅关能与时俱进的确立创新人才的培养标准, 还关心着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目标设计好之后, 必须要制定好详细的方案, 按照方案实行各项措施, 落实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另外最重要的是, 在大学阶段, 学校也要调整教学的策略, 不能把教学中心一直放在书本上, 还要增加一些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除了学校, 学生们个人也要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 可以在除了学习上参加一些竞赛性质的活动, 增加自己的活动范围, 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逐渐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2.2 树立创新设计理念

从上述不难看出, 我国的机械工程设计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差距, 资金不足, 政府政策不到位, 人才匮乏, 都是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可是应该怎样摆脱这一现状呢?首先, 设计人员们应该有一定的创新理念, 创新理念则是创新事业的基础。可是要想突破传统的模式, 就必须要对机械设计人员的要求严格一点, 要求设计人员必须有大胆的创新理念, 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创新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运用超前发展的理念进行思考, 设计人员就必须摆脱传统落后的思维模式, 不能仅仅追求生产的量化, 还应该追求质量上的革新, 以及技术设备上的改造, 只有这样, 才能与那些同领域同等竞争, 不会再时代的发展中被淘汰。

2.3 创新企业领导体制

为了改善现行企业的领导体制, 搞活企业, 积极探索建立一套新的企业领导体制是重中之重。解决好企业用人、选人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加快企业创新步伐, 加速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因此, 新的企业领导体制必须既符合我国国情, 又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既切实可行, 又规范有序。

可是, 要建立更为先进的领导体制还必须在下面的这些工作方面继续改进完善:一是建立强大的的企业领导制衡机制;二是建立合理的企业领导激励机制;最后可以确立一套有效的企业领导选择机制, 其包括确立企业主要领导人的任职资格、确立科学的企业领导配置、建立健全企业领导者产生的外部条件等等。

3 配套的政策和措施。

到目前为止, 在科技进步方面遇到过的很多问题, 有很多实际是采取措施不当和政策落实失当的问题。

比如企业措施层面, 领导人业绩考核、激励、任期跟自主创新不挂钩, 吸引、留住人才的有效措施如果受到各方面牵制就会难以实施;政策层面, 引进的先进设备可以免税, 但是自行研制的先进机器设备必须要上税, 因为企业的研发资金很难在税前列支。参与研发的人员的激励性筹款不记入成本;采用的新工艺和新设备没有激励措施的话它的风险就会难以分散。其实以上的这些问题只要下定决心, 依靠一些完善的体制, 是不难解决的。目前, 政府必须重点从财政税收政策上, 企业要重点从领导人约束和研发人员激励和人才的培养上, 采取适当的措施, 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机械工程设计领域的创新发展。

4 结语

通过以上总结出, 机械工程设计永远也离不开创新, 也就是说, 创新思维巨涌重要地位,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创新力方面, 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巨大差距, 可以根据当前机械工程设计的现状分析, 结合经验教训, 加强培养创新型人才, 设立专门的机构部门进行管理, 并且还要增加资金的投入, 以此达到机械工程设计创新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凤阁.如何创新机械工程设计思维[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2]马占勇.如何创新机械工程设计思维[J].中国科技投资, 2014.

设计的创新思维研究 篇8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素描,创新设计思维

1. 设计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

设计素描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以培养设计意识为核心, 通过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提高其艺术素养和创造思维能力, 来适应现代设计的发展需求。显然, 设计素描与传统的素描, 无论是训练技法还是教学要求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可以说, 设计素描是传统绘画性素描教学走向设计的桥梁。尽管国内各大设计院校对设计素描教学进行改革, 但是,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 大部分院校的设计素描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设计素描教学中创新设计意识淡薄

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刚刚从中学进入大学, 思维还停留在以前的应试教育阶段, 虽然美术基础比较扎实, 但大多数都是在考前的美术培训中, 形成了固有的对待客观物象的思维模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外, 也和教师的授课有着很大的关系。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注重物象的比例、空间、质感、透视等写实与再现, 而忽视设计专业所需的创意思维的培养。

1.2 设计素描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存在脱节

目前, 设计素描教学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无论是环境艺术设计还是工业设计专业, 在设计素描教学过程中, 基本上都采取了相同的教学模式, 如学生在进行物象练习时, 往往都会遵循着这样的先后顺序:石膏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像—人物头像—人体, 这种千篇一律的写生模式, 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与再现物象。设计素描教学内容并没有过多地考虑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进行练习, 学生所学到的设计素描的知识与后续的专业课程内容毫无相干。

2. 设计素描教学中培养创新设计思维的有效方法

设计素描从本质上来说, 属于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为了使设计素描教学达到真正的目的与意义, 笔者着重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入手, 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 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探讨:

2.1 引导学生注重使用设计说明, 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任何设计作品都有着自己的语言, 都会向人们传递着一定的设计思想。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 大多数学生的设计作品无论是构图、表现手法等都出现了程式化, 导致最终的画面效果比较单一。解决这种处境的当务之急在于引导学生注重使用设计说明。设计说明是指针对任何艺术设计作品的设计理念、设计意图的文字阐述, 让学生学会利用设计说明去阐述设计意图, 通过设计手法和艺术语言阐释自己的设计意图, 从而培养学生设计意识的形成。

2.2 打破传统常规的训练模式, 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

2.2.1 打破传统物象组合方式, 采用随机摆放模式

在传统的静物写生过程中, 我们习惯了一些物体的固定组合模式, 如关联性事物组合、体量类似的组合、质感差异组合等。沿用了几十年的这种传统的静物组合方式, 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创作思维。因此, 我们可以采用并置、悬挂、倒挂、重叠、垒积、包扎等多种形式进行随机摆放, 同时让学生参与其中, 自主的挑选和摆放静物,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作思维。

2.2.2 根据专业特点, 有针对性地选取物象

不同的设计专业, 需要有不同的设计对象, 创新理念也会有所不同。因此, 针对设计专业特点的不同, 可以选取不同的物象进行写生。如工业设计专业, 对把握造型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学生在进行物象结构练习的过程中, 可以适时适量地增加室内外大环境写生、工业产品形态、机械零部件等方面的练习, 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定的感知认识, 提高学习的浓郁度。

2.2.3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媒介, 丰富素描表现手法

随着艺术设计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单一的材料媒介的表现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设计需求, 多种材料媒介被更广泛的运用到设计中。在设计素描教学中,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媒介, 如铅笔、炭笔、毛笔、蜡笔等各种工具以及水墨纸、卡纸、铜板纸、布面、板面、沙面等各种材料媒介, 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尊重学生的个性意识, 使设计素描获得新奇的艺术效果。

2.3 开展专题训练, 激活发散性思维

创新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可以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是将以往所学知识聚合起来, 而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 是围绕一个问题向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全面扩散的思维方式,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设计素描教学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 可以设置“物象的解构与重构”、“思维逻辑变异”、“比例逆反”、“材质变异”等专题训练, 让学生围绕每个主题运用相应的设计方法展开联想, 运用发散思维发掘各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

2.4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的平台, 激发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解读优秀作品, 如从各类设计成品或实例等现当代艺术潮流入手, 吸其营养, 取其精华, 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研究和剖析作品,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 鼓励学生参加设计大赛,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创作的综合素质, 正如法国著名画家马蒂斯曾说:创造意味着表现你所具有的东西。[1]不少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总是想不到画什么, 如何表现。当然, 这与个人阅历、生活积累、自身修养等有一定关系, 同时还说明了平日储备的艺术信息资源和能量太少。

2.5 增强学科间的互动性, 拓宽设计思维

艺术的存在是没有界限的, 随着科学的进步, 设计素描课程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比如, 设计素描与设计学、解剖学、几何学、透视学等学科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交叉的关系。正如德加所说:素描画的不是形体, 而是对形体的观察。[2]在设计素描教学中, 指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深入物质的内在本质, 充分挖掘学科间的互动关系, 拓宽设计领域, 从而创造出超越物象的艺术作品。

3. 结束语

日本著名的艺术教育家朝仓智记曾说过:优秀的设计艺术家, 需要有敏锐的美感及丰富的创意, 最重要的是有创新思维。[3]这句话道出了创新思维对于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设计素描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 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设计应用能力。因此, 积极探索一种适合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设计素描教学的有效方法是我们每位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齐景玺.浅论设计素描在艺术设计中的地位[J].企业导报.2012.21, 262.

[2]光同敏.我国高校设计素描教学探究[J].文化教育.233.

[3]兰岚.设计素描教学的思考与研究[J].艺术科技.236.

[4][美]蒂尔·塞勒/克劳迪亚·贝笛.当代素描新概念训练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5]单德林, 徐卫, 孔六庆, 张新权.设计素描[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5.

[6]靳尚谊.现代西方素描鉴赏与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6.

设计的创新思维研究 篇9

一、数学习题配置存在的问题

在习题的配备上有以下一些缺陷: (1) 习题主要用于巩固和复习所学的知识和培养技能、技巧, 而缺少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发展数学水平, 激发求知兴趣的习题; (2) 习题的形式单调重复, 缺少富有思考性的综合题和讨论题, 联系实际的习题不多。

二、数学习题的设计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数学习题的配备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与教师的教学思想分不开的, 因此许多教育家和数学教学工作者认为, 只有在思想上明确了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学习题中存在的问题。

在习题的设计上, 南京师大郑君文等编著的《数学教育学》提出了四条原则: (1) 适用性原则; (2) 巩固性原则; (3) 实践性原则; (4) 发展性原则。

另外, 习题的设计不仅要遵循上述原则, 还要注意以下方面: (1) 习题的设计要打破传统的从分析解决问题出发, 应该从问题的提出开始。这样有利于解决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现成问题的能力强, 分数考得很高, 但是很难发现问题, 很难在生活中表现得聪明而有创造力。这样很不利于创新, 罗伯特·斯滕伯格认为教育要培养具有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能力的人才。 (2) 众多调查研究显示:中国的学生想象力不足, 思考能力不强, 其原因是缺乏自由安排的时间和空间。确实, 学生一天的时间多半在学校, 回家还有做不完的习题, 这样学生为了习题而习题, 为了任务而任务。数学习题应提高巩固知识的作用, 从本质上改变原有的陈旧的习题系统, 使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有效地提高数学的学习质量。问题的选择应当多贴近生活, 把静态的习题适当动态化, 使学生在做中学, 学用并举, 这样在空间上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 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 勤思考, 勤探索, 创新的思维也不难产生。美国华盛顿教授、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希尔在中国同济大学演讲时给中国学生提出的最大忠告是“少学习, 多思考”。他说科学的本质和艺术一样, 需要直觉和想象力, 把太多的信息塞入大脑, 会让学生没有时间放松, 没有时间发展想象力。 (3) 数学习题的类型要拓展, 除了传统的标准性习题、训练性习题、探索性习题外, 应该考虑问题性习题, 奥加涅相认为,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主要取决于他们解决探索性习题和问题性习题的能力, 因此他主张在习题的配选与设计时, 除掉以训练性题为基础外, 还应有一定数量的探索性习题和问题性习题, 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指出:“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是说善于解题, 不仅善于解一些标准题, 而且善于解一些要求独立思考、思路合理、见解独到和发明创造的题。” (4) 在思维层次上, 注意问题的概略解决。所谓概略解决, 即指对问题的一般性解决与功能性解决 (或者说解决问题的一个计划或一种设想) , 它们是解决问题过程中两个重要的思想层次, 对于特殊性解决起着奠基作用。因此, 突出这两个思维层次, 对于暴露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和发展学生数学观念系统都有重要意义。在解题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充分发挥思考的作用, 来发现新情境中的基本关系, 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 领悟新的关系, 探索解题的途径, 使解题过程成为高级思维活动的过程。解题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思考方法, 将教师的思维过程自然地交给学生 (包括分析失败的思路) , 使学生能从解题过程中学习思维方法, 这是可以“变化”的方法, 比解题技巧具有更大的威力。

在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有效地选择和设计“好”的习题, 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从而为学生提高到下一个心理水平创造条件, 也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提供肥沃的土壤是重要而有意义的事。

摘要:数学习题是数学基础知识应用的延伸和发展, 它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影响。目前的习题设置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重技巧, 联系实际的题不多。习题的配置不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还要注意从学生提出问题出发,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思维层次上, 注意问题的概略解决。

关键词:数学习题,设计,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张桂荣.论在问题解决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D].2001, (5) .

[2]斯滕伯格.思维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1) .

[3]毛鸿翔.习题的功能问题[J].江苏教育, 1991, (4) .

[4]王万银.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设计的创新思维研究 篇10

大约35亿年的生命演化与协同进化过程优化了生物体宏观与微观结构形态与功能, 优化了能量与物质转化、代谢、利用体系, 优化了运动方式与行为。仿生学的意义在于:将生物35亿年进化的结果作为发明的参考, 将35亿年演化形成的生物多样性作为技术方案选择的宝库[1]。仿生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人类很早就意识到通过模仿动物的某些特殊功能和行为模式能够很好的解决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 通过学习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能够启发人类的智力, 开拓人类思维局限, 发明和设计出新的产品。

本文就是利用仿生学原理, 构建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将突破原有的传统设计方法的局限, 打破传统分层设计的模式, 拟运用类比方法模仿生物体经过亿万年进化获得的最有效结构模式来设计产品。新的设计方法将为今后突破设计瓶颈提供新工具。同时, 由于这类基于仿生原理的新型设计方法要求设计回归自然, 要求设计者向自然生态系统学习, 因此依据该新方法设计出的产品有望更为绿色环保, 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国内对于仿生学的研究目前主要还是处于一个较为初期的阶段, 主要是在机械仿生学和化学仿生学方面开展研究。研究的重心还是针对观察到的生物界的某种生物的特殊能力进行机理分析和模仿。这类例子很多, 从陆生动物到水生动物再到飞禽, 从两栖动物到爬行动物再到哺乳动物, 人们都成功地对各类动物的特有能力进行了机理分析并通过模仿获得这些特殊功能的机理制造出能为人类服务的各类产品, 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而造福人类。例如, 人们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功能发明了雷达[1], 模仿蜻蜓的特殊飞行本领发明了空中悬停飞机[2], 模仿壁虎的垂直和倒立爬行机理发明了能完成夹缝清理和户外高楼墙壁清理的爬行机器人[3], 模仿白蚁的巢穴设计了冬暖夏凉的节能建筑[4]。

相对国内而言, 国外对于仿生学的研究的领域更宽泛一些。在计算仿生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 模仿蚂蚁的找食行为提出了蚁群算法[5], 利用收获蚁的找食行为模式发现了其与互联网协议的高度相似性[6]。另外, 一些学者在经济和管理领域也引入了仿生学原理。例如, 通过隐喻和类比的方法, 将企业或是人类生产活动隐喻或是类比为某种生物的某种特定行为, 然后通过学习生物的行为模式来改善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人类生产活动的模式[7,8]。

2 拟开发的仿生创新设计方法

然而, 文献检索发现关于如何将仿生原理用于设计方法的相关研究还很少。与人类相比, 其他生物的智力相对较低, 可是生物却能利用其有限的思维能力完成人类用复杂计算机系统都无法完成的设计工作。例如, 蜜蜂、蚂蚁和很多鸟类能够设计出结构合理、外形精美和用料环保的巢穴, 可是它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多年来, 人类已经行成了一种固定的认识、感知和思维模式, 并且倔强地认为这种思维模式是唯一正确和高效的。然而, 事实并非如此, 其他生物有其特殊的生理结构, 他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模式与人类完全不同。他们的设计方法也与人类不同。因此, 我们应该首先分析清楚其他生物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特别是它们与人类的不同点, 人类可以向它们学习从中得到灵感。最终, 努力构造一种基于以上新的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模式构造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以改善传统的设计方法的单一性和刻板化。

在很多国际大公司, 例如波音和微软, 他们的设计产品设计过程是有明显的阶层特点 (Hierarchy) , 任务层层下放, 大系统不断分割, 每一组完成某一特定模块的设计工作, 最后各个组的工作通过接口连接在一起。传统设计方法已经广泛为人们所接受, 形成了习惯思维和思维定式, 很少有人再去考虑是不是有其他设计方法和设计组织形式。然而, 自然界中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生命虽然智力都不如人类, 但是它们也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而得以生存下来, 它们进化出了它们特有的生存模式和生存本领。

现代设计方法可以从其他生物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模式中获取设计灵感, 开发出全新的设计方法, 该设计方法重点在于通过类比或是隐喻方法将需要设计的产品的功能与生物完成的某项任务的过程相对应, 模仿生物完成任务的模式来设计产品。下面分别介绍该方法的目标、内容、关键问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可行性。

1) 仿生创新设计的目标

通过学习和模仿生物的行为模式来设计出新产品造福人类。

新的设计方法具有简洁、绿色、环保和可持发展的特点。

2) 仿生创新设计的研究内容

确定需要完成的某项任务, 例如, 需要在浑浊的水域寻找目标。

寻找具有类似功能的生物体原形, 例如, 鲶鱼或是墨鱼的捕食动作。

对选定的生物体原形的完成任务的模式和组织过程进行全面分析。

运用类比方法, 模仿生物的行为模式, 给出设计方案。

将新的设计方法应用到实际设计中, 发挥其效用。

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如何建立正确的生物模型以准备描述生物的行为模式, 模型中要包括生物的信息传递模式、能量传递模式和机械运动模式。

如何利用关键问题1得到的生物行为模式信息来构建新的更简洁、环保和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设计方案。

4)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生物某种行为特性的深入分析, 运用三维动画软件模拟生物的行为特征。

运用MATLAB软件构建生物行为特征的数学模型。

运用比对现有设计方法, 开发出新的基于仿生原理的设计方法。

5) 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6) 可行性分析

仿生学正式提出是在本世纪的60年代, 经过50余年的发展已经涉及到很多领域, 并在一些领域发挥了作用。形成了建筑仿生学、机械仿生学、化学仿生学和管理仿生学等多个分支。以上研究成果都为我们开展仿生设计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基础理论。相信通过进一步深入分析生物行为特型, 并结合过去前人的研究经验, 以及生物35亿年进化的成果, 我们势必能从这无比丰富的宝库中找到一种区别于传统设计方法的新方法。

3 结论

基于生物行为特征, 通过对生物行为特征的分析, 获取其信息、能量和运动等方面的特性, 再通过对生物行为的模拟, 形成较为固定的基于仿生学原理的新型设计方法, 为设计出更为绿色更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品提供借鉴。

摘要:生物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35亿年,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能幸存下来的生物都是经过自然选择后的优化体。它们的生理结果、行为模式和生存策略都是激发人类创新思维的巨大宝库。本文指出了利用这一宝库开展产品创新设计的可能和必要。另外, 文中也指出了如何利用这一宝库实现仿生创新设计。为今后深入开展仿生创新设计并将其程式化提供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仿生,创新思维,产品设计

参考文献

[1]路甬祥.仿生学的意义与发展[J].科学中国人, 2004 (4) :24.

[2]劳永新.潜力无穷的仿生发明法[J].发明与创新 (综合版) , 2009 (5) :15.

[3]曹鹏彬, 肖敏.基于仿生计算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综述[J].机械设计, 2009 (3) :1-4.

[4]ZHAO Ji-long, XU Ya-qiong.Ecological Wisdom Inspired from Termite Mounds-Analysis on Biomimicry Design of Zimbabwe Eastgate Center[J].BUILDING SCIENCE, 2010, 26 (2) :19-23.

[5]ZHANG Gong.Research on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Model of Enterprises Based on Biomimicry Theory[J].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 2009, 30 (2) :16-21.

[6]Wang Xingyuan.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Principles and Strategic Ways of Bionic-innovation[J].Science&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0, 27 (17) :1-5.

[7]Prabhakar B, Dektar KN, Gordon DM (2012) The Regulation of Ant Colony Foraging Activity without Spatial Information.PLoS Comput Biol 8 (8) :e1002670.doi:10.1371/journal.pcbi.1002670.

论平面广告设计思维方法的创新 篇11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思维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83-2

隨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宣传媒介也随之发展起来,宣传方式应有尽有,平面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媒介,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传统的单一的平面广告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现如今人们对于广告宣传的需求,新时期对于创新平面广告设计思维方法迫在眉睫。如何把握创新平面广告设计思路,将更有特色、更丰富、更具有实用意义的设计思路融合到平面广告的整体设计当中,对于提升平面广告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平面广告4个不同的设计角度,为创新平面广告设计思维方法建言献策。

一、创新广告形状,增强视觉基础

平面广告虽然融合了多种艺术效果和经过了多种技术处理,但是,形状作为最直观最明显的广告表现形式,往往在人们观看平面广告时第一时间被捕捉,使人们产生关于该平面广告的第一印象。因此,要想对平面广告设计进行创新,首先必须要从平面广告的形状开始。

人们的认知大多数都来自于自然,不论是对于图形、图像,亦或是文字。因此,伟大的自然永远都会是人们创作灵感的源泉。对于平面广告设计的创新,我们也应该多从自然界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精华。比如细雨给予我们的点滴,海浪给予我们的线条的柔美,天空给予的平面和广阔,高山给予我们的立体的巍峨,这些都是自然给予我们的美丽的启示。相同的,平面广告也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要想对平面广告的形状进行创新,我们不妨也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点具有发挥凝聚力的作用,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如果能够很好地对点进行应用,就能够使平面广告具有很强的趣味中心,对整个平面广告都具凝聚力。线是平面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构成,不同形式的线条使得人们对于整个平面广告的解读也有所不同。线的长短、粗细、曲直,直接关系到整个平面广告的风格,因此,设计时应该尽量创造出多种表达不同风格和意趣的线,从而丰富平面广告的设计。面具有包罗点、线的作用,将图像、形状等蕴含其中,是整个平面广告最主要的载体。因此,设计不同的面,在面里安排不同的形状与结构,决定着平面广告的整体风格。因此,对于面以及面上图形的设计安排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不可忽略。平面广告本身是一个平面,但是,三维立体在平面上的应用却能够给面增添许多不同的感觉和情趣。立体的应用打破了平面广告仅局限于平面的常规,使平面广告更具特色和视觉效果,因此,平面广告设计的思维创新自然不能离开对三维立体的应用。

二、充分将色彩应用于平面广告

就像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生命多姿多彩一样,平面广告对于丰富的色彩也具有强烈的需求,甚至可以说,色彩就是平面广告的生命。色彩的表现力具有特别强的张力,丰富多样的色彩直接地刺激着我们的视觉感官,细腻而微妙地牵动着我们情感的变化,影响着我们对整张平面广告的看法和感受。色彩的基本色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些不同的颜色混搭还能够创造出更多难以想象和美丽的颜色。不同的色彩所营造出来的氛围也具有很大的差别,比如黄色等暖色调带给人很大的温暖,青色等冷色调就给人很清冷的感觉,这些色调不仅仅关乎着平面广告整体设计带来的视觉效果,给关乎着人们对于整张平面广告的感受。因此,对于平面广告的设计,如何更好更充分的应用色彩,在很大程度上都把握着整张平面广告的表现力。一张有生命力的平面广告设计必定是设计者在对不同色彩进行联想和调兑后将某种想要表达的情感融入其中而最终呈现出来的。设计者通过联想与衡量,把握好用色,在对色的单纯程度、色的节奏与韵律、色的主从与搭配、色的对比与调和等进行深入的考虑后,通过色彩的运用创作出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作品。

三、牢牢把握住平面设计的整体质感

平面设计的质感主要是指我们通过对平面设计整体的视觉与触觉的感触,对于平面设计的整体感受。质感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肌理的美,细腻良好的质感能够使设计的平面广告对人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丰富的质感能够增强广告整体的美感,使平面广告上所要表达的内容具有难得的真实性、丰富性,给人以细腻的感受甚至联想。

质感的肌理的美主要可以从以下两种方式获得。(1)对自然事物进行精美的再现。电脑的设计软件能够模拟出不同情态下的不同景物的自然状态,如果要想使这些需要在平面广告中应用的景物得以再现并且带给人质感的美的享受,就应该通过电脑软件的处理对这些自然事物进行精美的再现。(2)充分调动平面广告中不同的各个方面的设计因素。这些设计因素主要包括平面广告设计中对事物形状、色彩甚至光影的应用。比如要想使事物表现地更具有肌理的美,就要充分运用点、线、面等各种肌理构成法对不同的设计因素进行组合与调动,从而加强画面的质感。

四、把握好平面广告的构成与组合

平面广告设计包含的元素众多,形、色、质都需要在这一整张广告中充分美化和展示,因此,平面广告的设计好坏与否,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决定因素,那就是构成,或者说是编排与组合。不论之前的那些因素设计得多么尽善尽美,如果没有一个恰到好处的编排与组合,这些因素并不能十分充分地显示出其真正的美感。平面广告的各个元素只有做到相相呼应,才能充分发挥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促进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平面广告设计思维方法的创新时,对其形、色进行独到且合理的创新,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创作思维。在对其结构进行编排和设计时,应在传统的视域兴趣中心、空白法、多样统一等原则之外,尽可能多的对反常规的构图进行探索,超出我们平时对于平面广告的应用经验之外对平面广告进行设计已成为当代制造新奇、引人注目的思维方式。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平面广告的视觉效果焕然一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结语

人们对于平面广告设计的目的,主要在于平面广告能够完成商家和消费者之间达成认识上的共鸣与契合,从而使得被设计的广告作品真正想要表达的真正意图生动、形象、直观地传达给消费者及广大人群,达到心灵感悟的最佳契合。真正成功的平面广告的设计必须能够充分调动形、色、质、构四大因素,因为平面广告不应仅仅注重广告的实效,还应该具有使大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的价值与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平面广告设计思维方法的创新的研究,根据平面广告设计所遵循的4个不同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很好地对平面广告设计思维方法进行创新。相信,平面广告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创新思维在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篇12

关键词:机械原理,教学方法,创新

一、创新的概念

创新是一种繁杂的思维活动方式,他是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直觉、灵感、顿悟等)的结合,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联合。创新通过对现有事情的深刻理解,解决未解决或者以前未获得的新事物。在二十世纪,创新被作为一种理论。著名的经济学家Joseph Alois Schumpeter,首次把“创新理论”引入经济范畴于一九一二年。创新可以提高生产力,摆脱旧的弊端,增加效力,带来新的活力。

二、传统的机械设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现今,大部分我国的院校在进行机械设计教学时,只注意该科目知识内部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培养。

高校中所使用的课本为普通本科教材的缩订版,教材内容倾向于晦涩、繁重的理论常识而且对实践操作方面的偏重比较少,特别是缺乏一些实训教材,从而致使学生所学习机械设计的知识脱离了现实的使用,同时教材的版本更新缓慢当中的一些知识内容落后于现今机械行业急速发展和机械设计行业的要求,综上所述造成了学生知识结果的落后。

(二)在以前的机械设计授课中关于培养学生各方面实践能力的实验比较少,大都是落伍于行业发展的实验开设,绝大多数高校的大半实验是偏向于知识认识性的实验,学生仅仅做此类的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堆与创新能力没有实际帮助,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理论性的知识,理解了设计一个零件的传统方式,但是如果将一个的零件与团体的设备系统相联系,通常会有很多问题出现。

在大多数学生的主观认识中认为设计是画图,但现实是,机械设计这门课程,它结合了加工设计绘图、工艺等很多方面。

(三)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是应为缺乏实践手段。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在学习的同时兼顾实践才可以做到增加设计能力且发挥创作性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上课时间的限制,大多院校又缺少相联系实验、实习练手机会,故很难达到以上的需求。因此学生对现实机械系统的逻辑性思维认识匮乏,因此授课效果不太明显。

(四)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封闭、简单,不能积极有用的激起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关注。

上述的种种,导致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没有很大的提升在教学效率和质量方面,因此应进行创新与改革在教学方法上,对学生的实际练手的能力重点锻炼,再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开始多条理,多样化的机械设计教学活动。

三、机械设计教学模式中融入创新思维

(一)通过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校的教学中最活泼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通过实验教学增加学生创新方面的能力和精神。它是连接知识传授和时间练习的极其关键枢纽,是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根本地点之一。和传统的教室授课作对比,使学生将已经学到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其能够站上风,使学生对知识的豁然开朗和创新有新的见解,将已经学到的与所见融会贯通。它不仅有知识继承,而且有实际的练手,遵照了人的领会规律;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和了解科学理论,并在实验的查验下获得知识的真假,对已经证明的理论的使用,分析和解决细化的实际问题。实验教学具有的教育特性为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目前大部分大学在教授《机械设计》这门学科时,因为教学大纲上上课时间的限定,给学生的课时相比于以前少了些许在实践方面,假如一些譬如机构创新,机构组合等的实验的配套,定会在极大程度上的拓宽学生的见识,创新思想也会得到新思维激发,在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中施展出极大的作用。

(二)优化教育手段培养创新思维

学科整体的不断调整下,机械设计类课程上课时间逐步减少,但机械学科不停发展,新技术、新理论如雨后春笋般,学生非常渴求新知识。在教学大纲要求下完成要求授予内容而且得到明显教学效果成为一个问题,解决上述的问题除了合理化讲义内容外,还需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计算机动画,能使学生更生动地掌握课堂语言描述不全面的机械工作复杂的原理,不但使上课信息量增添,更重要的是还能节省板书时间;教授知识的过程中着重重要的知识,与实物模型演示相联系,使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绪和方式更加明晰;引发学生的对学习的喜爱和获得知识的欲望通过介绍本课程探索发展和难题,渐渐的培养学生感性思维及立异思维能力。此外,在上课的过程中辅之以课堂讨论,采用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达到教授知识的目的。

(三)在机械设计教学中引入逆反思维

传统的机械设计教学仍停留在培养学生按部就班的思维模式中,故步自封,不敢越雷池一步,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萌芽。逆反思维的培养奠定了创新发展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前进的脚。逆反创新使学生去思索从已有事物的方法机制的背面来发明创造。思则变化,变则通达,摆脱传统思想的枷锁,创造出崭新的事物。

(四)启发式教学

何为启发式教学呢?启发教学首先老师根据课程的知识点,有目的性的提出问题,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用已学常识,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发挥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兴趣与问题的带领下,积极的介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建立出新的知识结构通过自立的过程。

四、总结

《机械设计》是一门特别必要的工艺根本学科,学科知识多,上课时间少。作为一门特别必要的工艺根本学科,对机械设计进行教学的改善和立异十分需要。通过改善与立异教学方式能够引发学生的动力,使知识与实际更好的连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温兆麟.创新思维与机械创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2(8):16-18.

上一篇:分布服务器下一篇:多条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