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

2024-07-07

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精选12篇)

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 篇1

作业是长期以来困扰学生和老师的头号问题。中职语文作业的特点是死记硬背、机械枯燥、随意盲目, 这样的作业模式, 使学生每天厌烦怕做, 教师改得筋疲力尽。在新的课程标准下, 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 设计新颖有效的作业形式, 使作业适合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 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在作业中最大地限度地锻炼和发挥才能。

一、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强化非智力因素的形成。

传统的“填鸭式”教育, 使学生的作业负担越来越重, 学生的心理素质越来越脆弱。所以我们要提供一些文采俱佳的文章, 让学生看完之后, 找出其中优美的、富有生活哲理的句子加以品评、欣赏。或者写读后感,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且从文章中所吸纳的思想精髓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注重文化积淀, 从根本上提高语文素养。

2012年江苏省对口单招语文中考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

下列各项中,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子关于“益者三友, 损者三友”的论述, 体现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B.司马迁认为, 屈原“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内心充满悲怨之情, 所以创作《离骚》。

C.龚自珍是清末人, 有诗云:“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D.宋濂被誉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意谓他是文官的首领, 也就是宰相。

此题起到了鼓励学生扩大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面的作用。但是, 据抽样调查, 此题的正确率不高。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从优秀的传统文学作品中吸取的营养太少了。

实际上, 我们平时在教读优秀名篇课文时, 都可以设计一些题目促使学生读一些原著。如请问《三国演义》五虎将是指哪些人?请列出几个最感兴趣的小故事。金陵十二钗是指哪些人?他们各自的命运如何?你能讲讲《儒林外史》中的吝啬鬼的故事吗?等等。

学生的创造性特别是语文方面的能力, 应该离不开古今中外的文化积淀, 学生只有多阅读才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才能有更强的创造性。

三、根据学生的层次, 设计有梯度的练习。

学生是有差异的, 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 势必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 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 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 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可一改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 给学生的作业开设“自助餐”。作业的设计有梯度, 可以让学生有较宽松的作业氛围, 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学习, 培养语文能力。如学生学了《荷塘月色》一课, 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辨词:浩渺、渺茫;幽僻、幽静。

连词成文:袅娜、凝碧、幽僻、风致、倩影。

摘录文中你认为写荷塘风光很优美的句子。

根据课文第四自然段创作一幅月下荷塘图。

如果你在荷塘边, 面对美妙的景色, 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请你把感受写下来。

学了课文, 请你做一回导游, 介绍一下荷塘的风光, 写一段导游词。

(以上作业, 学生可以自选2至3题做。)

这样的作业, 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 能力稍差的可以做简单的。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 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跳一跳, 摘到“果子”。

四、学完课文,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并做出推想。

这类作业要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提出自己还不能理解或不能完全理解的问题, 并就此问题提出疑惑, 先在自己的学习组内讨论, 再求教于老师。这样的作业设计意在促使学生质疑、提高学生发展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自己推想答案的能力。过去大多是教学生如何答题, 而不教学生如何提出问题, 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科学发明, 都是先有问题才有答案, 不可能是先有答案再寻找问题。学会提出问题, 可能是教学上更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已不仅是一个作业形式的问题, 更是一种思维形式、思维习惯的培养问题, 是学生的语文修养真正得到提高的关键环节。

如教学《登高》一课:

问:“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什么是“作客”?是否和现在的“作客”相同?

推想:不同。这里的“作客”是漂泊他乡, 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处在战乱的年代。

教学《荷花淀》。

问:课文第24~29段中, 当水生嫂问:“你有什么话, 嘱咐嘱咐我吧。”水生说:“没什么话了。”可后面又说了几句“最重要的话”, 这是为什么?

推想:前后有本质区别。“没有什么话了”, 是针对生活、生产而言的, 相信妻子都能做好;“最重要的话”是针对气节而言的。可看做夫妻的诀别语, 所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事实证明, 由于给学生开辟了这样一个舞台, 他们的才智都得到了充分的启示。自己设问, 自己讨论, 反复思辨, 不仅“知其所以然”, 而且使自己的思维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延伸。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设计的作业应丰富多彩。语文教学任务不仅是传授基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人生道路是自己书写的, 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这些丰富多彩的练习样式, 无疑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了语文学习乐趣的基础上, 增长了知识, 培养了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王竹香.让个性在语文作业中张扬.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2) .

[2]邓本科.优化作业设计提升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11) .

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 篇2

摘要: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以及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与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今,随着新课改在我国的不断推进,在作业的设计上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创新作业设计,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和价值,在内容和形式上要多种多样,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完成,使作业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的园地,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进行探究和描述,希望可以通过作业设计这一措施实现小学语文高效果、高效率、高收益教学,即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作业设计;层次性;趣味性

当前的小学语文作业无非是重复老三样,即“抄、默、背”,形式机械且枯燥,内容单一且繁琐,这让学生觉得苦不堪言,严重抑制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最主要的是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鉴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就必须对作业的设计进行创新,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以此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创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具体方法谈几点个人意见。

一、作业设计要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业的设计上亦是如此,我们只有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才能让学生喜欢做作业,并对下一次作业产生期待心理。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时不要总是以指定的题目进行“回答”或“抄写”训练,而是要体现趣味性,让学生产生做作业的兴趣,以兴趣盎然的心态去完成作业。

比如,教学完《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两项作业:(1)在生活中,你一定见过巧妙地运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情景吧,回忆一下,把最精彩的对话以文字形式写出来,课堂上与大家分享语言的魅力;(2)自由结合成小组,将课文改写成剧本,然后各个小组进行排练,在课堂上将剧本情节演绎出来。这样,我通过给学生布置这两个形式比较新颖的作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尤其是第二个角色扮演的作业,它符合小学生善于表现、爱模仿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而以兴致勃勃的心态去完成,对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二、作业设计要注重生活性,让学生感知语文的学习价值

新课改提出“语文应走向生活,生活里也应有语文”,所以,我们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该融入生活的元素,赋予作业生活化气息,让学生在作业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让学生感知到语文的学习价值,进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完成作业,并且在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时投入饱满的热情和情绪,从而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保障。

比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在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力量之后,我给学生设计了内容如下的作业:(1)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为自己做过且印象深刻的事情,然后以《你总是和我在一起》为题,将这件事情描述出来;(2)回家后为自己的父母做几件暖心的事情,如给他们做一顿饭,为他们洗洗脚、洗洗衣服、端一杯热茶等等,让父母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感恩和孝顺之情。这样,我在设计作业时通过融入学生的生活,实现了作业设计的生活化,拉近了学生和作业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价值,从而在日后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语文。

三、作业设计要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接受水平、兴趣爱好等,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如果采取“一刀切”的形式,那么就有可能出现有的学生吃太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作业要求,如设计富有层次性的作业,即针对不同语文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语文作业,以此激发全体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从而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创造有利条件。

比如,在学习了《白杨》这篇课文之后,我给学生设计了如下作业:语文水平较低的学困生,对本课的生字生词进行抄写,并用“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还是”进行造句;语文水平一般的中等生,除了完成学困生需要完成的作业,还要通过解析词句来体会文章的写法;语文水平较高的优秀生,除了完成学困生和中等生要完成的作业,还要利用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写一篇作文。这样,我通过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全体学生都能产生做作业的兴趣,并都能在语文水平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探讨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作业设计;层次性;趣味性

当前的小学语文作业无非是重复老三样,即“抄、默、背”,形式机械且枯燥,内容单一且繁琐,这让学生觉得苦不堪言,严重抑制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最主要的是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鉴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就必须对作业的设计进行创新,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以此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创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具体方法谈几点个人意见。

一、作业设计要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业的设计上亦是如此,我们只有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才能让学生喜欢做作业,并对下一次作业产生期待心理。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时不要总是以指定的题目进行“回答”或“抄写”训练,而是要体现趣味性,让学生产生做作业的兴趣,以兴趣盎然的心态去完成作业。

比如,教学完《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两项作业:(1)在生活中,你一定见过巧妙地运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情景吧,回忆一下,把最精彩的对话以文字形式写出来,课堂上与大家分享语言的魅力;(2)自由结合成小组,将课文改写成剧本,然后各个小组进行排练,在课堂上将剧本情节演绎出来。这样,我通过给学生布置这两个形式比较新颖的作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尤其是第二个角色扮演的作业,它符合小学生善于表现、爱模仿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而以兴致勃勃的心态去完成,对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二、作业设计要注重生活性,让学生感知语文的学习价值

新课改提出“语文应走向生活,生活里也应有語文”,所以,我们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该融入生活的元素,赋予作业生活化气息,让学生在作业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让学生感知到语文的学习价值,进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完成作业,并且在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时投入饱满的热情和情绪,从而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保障。

比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在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力量之后,我给学生设计了内容如下的作业:(1)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为自己做过且印象深刻的事情,然后以《你总是和我在一起》为题,将这件事情描述出来;(2)回家后为自己的父母做几件暖心的事情,如给他们做一顿饭,为他们洗洗脚、洗洗衣服、端一杯热茶等等,让父母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感恩和孝顺之情。这样,我在设计作业时通过融入学生的生活,实现了作业设计的生活化,拉近了学生和作业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价值,从而在日后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语文。

三、作业设计要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接受水平、兴趣爱好等,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如果采取“一刀切”的形式,那么就有可能出现有的学生吃太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作业要求,如设计富有层次性的作业,即针对不同语文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语文作业,以此激发全体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从而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创造有利条件。

比如,在学习了《白杨》这篇课文之后,我给学生设计了如下作业:语文水平较低的学困生,对本课的生字生词进行抄写,并用“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还是”进行造句;语文水平一般的中等生,除了完成学困生需要完成的作业,还要通过解析词句来体会文章的写法;语文水平较高的优秀生,除了完成学困生和中等生要完成的作业,还要利用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写一篇作文。这样,我通过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全体学生都能产生做作业的兴趣,并都能在语文水平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全面盛行的大背景下,我们一定要对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进行创新,让学生愿意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完成,以此帮助学生巩固和记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并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以及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与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今,随着新课改在我国的不断推进,在作业的设计上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创新作业设计,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和价值,在内容和形式上要多种多样,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完成,使作业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的园地,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探语文创新型作业的设计 篇4

一、引导想象联想以培养思维广阔性的作业的设计

青少年正处在智力蓬勃发展的时期, 他们富于幻想, 因势利导地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指导他们写作各种不同形式的想象作文:让学生设计一定的生活场景, 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设计某一故事情节, 编写成表达某一主题思想的小故事;扩写、续写故事的结局等, 这都是一些小型的想象作文训练。例如, 下面的一则作业:

“圆”像什么

——多文本对比写作训练

设计之一:你对于“圆”不会陌生吧?在数学课本上, 在日常生活中, 圆几乎无处不在地伴着你, 它真可说是你的老朋友了。请写一篇300字以上的小品文, 介绍一下圆的特征和应用, 要写得生动有趣。

设计之二:你说“圆”像什么?是像空虚, 还是像充实?是像一无所有, 还是像丰满充盈?是成功者的花环, 还是失败者的陷阱?是表示结束的句号, 还是表示开始的零?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吧, 相信你能以圆为某种象征, 写一篇优美的散文。

设计之三:由“圆”很容易想到“圆滑”一词。圆滑的人, 为人处世只顾对各方面讨好, 对工作敷衍塞责, 不负责任。你在生活中一定见过这种人, 请展开想象, 构思情节, 写一篇讽刺性很强的记叙文, 刻画一圆滑者的形象。

通过对“圆”这个图形不同视角、不同方向形象化的理解, 经由形象思维的丰富联想和多种想象,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锻炼。正可谓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通过形象思维得以发挥和体现。

二、引导分析综合以培养思维深刻性的作业的设计

训练辩证思维的角度主要是分析与综合、比较思维训练, 为创造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必要的条件。例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 替文中的“智者”补写一段答话。

墙壁上, 一只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 爬到一大半, 忽然滚落了下来。这是它第六次失败的记录。然而, 过了一会儿, 它又沿着墙根, 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第一个人注视着这只蚂蚁, 禁不住说:“一只小小的蚂蚁, 这样执着顽强, 真是百折不回啊!我现在遭到一点挫折, 能气馁、退缩吗?”

他觉得自己应该振奋起来。

第二个人注视着这只蚂蚁, 也禁不住说:“可伶的蚂蚁, 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 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 它就是不肯看一看、想一想———唉, 可悲的蚂蚁!我正在做的那件事, 一再地失利, 我该变得聪明一点!不能再蛮干一气了——我是人, 是个有头脑的人。”

果然, 他变得机智了。

第三个人问智者:“观察同一只蚂蚁, 两人的见解和判断截然相反;他们得到的启示迥然而异。可敬的智者, 请您说说, 在他们中间, 哪一个对呢?”

智者回答:……

这则作业要求能对两种不同的观点作出恰当的评价, 建立在辩证分析基础上的思考, 有助于全面地、辩证地看清问题。

三、引导求异探新以培养思维独创性的作业的设计

语文作业的发散思维训练与想象密不可分, 作业训练可以融合想象思维能力培养。如:设想“老师的手”的多种工作, 组合成一个明确的主题。要求联想相关事情, 组合得好, 可能有明确的主题。学生可以这样设想:这双手会写字, 会绘画, 又会指挥唱歌;这双手, 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画过红星, 打过优秀, 鼓励学生好学上进;这双手, 为失去母亲的学生缝过衣服, 煮过饭菜;这双手, 让学生从迷茫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再比如:小说《项链》的作者在叙述了女主人公路瓦栽夫人借、丢、赔项链的故事之后, 篇末笔锋陡然一转, 引出了一个突如其来的结局:弗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 抓住她的双手, 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 至多值500法郎!”至此, 小说戛然而止。一向贫穷的路瓦栽夫人收回了这笔巨款, 突然富裕了, 她将怎样重新开始她的人生旅途呢?请作出三个以上的推想。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发现, 发散思维与想象确实有着紧密的联系, 综合的训练更能增加训练的多重效果。

四、引导质疑求真以培养思维批判性的作业的设计

思维的批判性, 就是指思维在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 也就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的一种自我反省、自我调节、自我修正的智力品质。如何理解鲁迅小说《祝福》中“我”这一形象?这是理解作者思想倾向与小说结构的重要内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要求学生阅读之后, 至少要写出三个以上的“为什么”, 对“我”的语言与行为的目标作出提问, 从而了解“我”的性格特点。

例如:A.为什么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新党?为什么又说四叔“所骂的还是康有为”?B.为什么“我”与四叔谈话之后, “我决计要走了”?C.“我”在书房里怎么突然就想到“福兴楼”去吃鱼翅呢?D.为什么他对祥林嫂问题的回答吞吞吐吐犹豫不决?E.课文最后一段抒情有什么含义?

如果能把这几个疑点问题进行思考, 就可以综合归纳出:“我”是带着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在文中起结构文章的作用。这则作业题的设计旨在以置疑代替人物形象分析, 如果局限于形象分析的方法, 课堂可能就会变成教师的讲授课或者是讨论课, 用置疑的方法, 学生对提出来的多个问题稍加思考就能明白人物个性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这就把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交给了学生, 自己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以上的训练都是根据需要进行, 也可以综合地进行训练。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让学生更好地表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邵兴国赵殿贵张新国.《创造性思维》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

[2]刘云虎杨德.《创新教育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 篇5

作为教学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近年来,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配合教学的改革,在自主创新作业设计这一方面作了初浅的尝试,取得一定成绩。

一、改变传统作业立足“消化知识”“巩固知识“这一目的,变“练习性”为“预习性“,加重预习作业的份量,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其主动求知的意识和习惯。

传统的语文作业布置,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学了课文后,能在一定时间内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同样内容及数量的作业,以巩固知识,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即“消化”,这些内容都是教师“喂”“灌”的,也是学生们很难一齐“消化”的。这种练习性作业的布置,使学生整天忙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毫无自主发挥的空间,天长日久,厌倦感必会越来越严重。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重视课前预习。

(1)取消传统的课堂内字词教学,让学生根据个人基础,借助字典、词典扫清“拦路虎”,为课文正音正字。

这一作业要求不仅可以改变原有的死板模式,更可以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节省教学时间,而且还可以让每位学生对自己的字词掌握情况有个反思,认识到彼此间的差距,养成良好的自主调控的习惯。教师可适当在课堂内抽查,以观效果。

(2)取消传统的“字词抄写”作业,改为“自默”形式,归入到预习作业中去。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意愿,挑选课文中的一些文学常识、生字词语作为掌握和自测的对象。出题,默写,批改及订正.自我评估。写上本次自默的自我评价,可包括出题质量评估、自默情况评估及批改评估等。这一作业形式的好处在于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选择和实际行动的权利,避免了传统抄写作业死板机械的缺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在基础字词掌握上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效率。这一作业也可以通过合作小组形式完成。当然,在初期,教师可在各环节上予以一定的指导。学生自默后,教师可针对完成的质量差异在鼓励基础上引导学生一步步提高、完善。

如我布置《蜡烛》的预习作业如下:

1.结合词语手册,给课文正音正字,并朗读课文。

2.搜集中国古代描写战争生活的诗词名句两句。

以上几种预习作业的形式均有切实可行的价值,如能真正落实,将变“要学生接受、消化知识”为“学生主动钻研,获得知识”,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当然,与传统做法注重复习效果不同的是,学生预习质量的评估也应成为教师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改变传统的“语段阅读训练”,变为“自主阅读实录“式的批注,使学生自主获得真实的思想情感体验。

传统的课外阅读训练,往往重在加强学生对题型的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把课外阅读单纯地当作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把它当成枯燥的题海战术。而“自主阅读实录”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立足享受阅读乐趣,不是为了单纯地答题,而是重在发现问题,积累知识和信息,力求理解感悟语言,提高欣赏水平,引发创造意识能力。当然,为了克服学生阅读时的盲目随意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师可事先予以阅读方法上的指导,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学生从最基本的生字新词到文章的结构思路,从关键词句的理解分析到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从特别欣赏的语言片段再到触发的感想,都让学生自由记录。学生甚至可以向文本提出质疑,评析文章的某些思想观点或表达技巧,甚至超越文本,提出与作者不同的看法,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从而达到创造性阅读的境界。而后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在合作探讨中把发现的问题一一解决,解决不了的不强求一致,这样既激发起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自主阅读中获得了情感及思想体验,又在探讨交流中获得了成就,这样的阅读形式展开后,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有的同学平时积累的读书笔记已达好几本。

三、改变传统“单元作文周记”形式,为“个性化随笔创作”,使作文创作更具开放性。

应该说,作文本是语文作业中最具个性化及创造性的一种形式,但传统的作文布置往往习惯于“一言堂”的求同思维方式,死板硬性的要求使得作文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学生有话可说时,却无写作机会;而当学生无话可说时,却硬要其下笔。“个性化随笔创作”就可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乐于写作,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受束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可准备一本个性化的随笔本,让学生写上各具特色的随笔前言,以“感受生活,展示个性"为原则,自选素材,自拟题目,自定写作时间及地点,教师只要求学生在一定期限内上交文章。如一周一篇,学生可在这一周内的任何时间自由创作。有了自主权,学生就会选择最具灵感的时机,真实地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相信这样的文章会更具个性和生命力,这样的作文创作也更有意义。

以上几种自主性作业设计主要是从读写角度出发,除此以外,听说类作业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上《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名著作品时,可让学生课前准备有关介绍,课内畅所欲言,这比单一的教师介绍要有意义得多。又如“5分钟课前说话准备”,内容形式均可由学生自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既可揭开自然现象的奥秘,又可发表品评人事的独立见解,形式不拘一格,力求百花齐放。

自主性作业作为创新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关注和重视。试想,如果学生长期被动接受毫无弹性、美感和个性化的作业,没有在作业环节中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主能力,就不可能主动获取知识,不可能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那就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对创新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 篇6

一、改变作业设计“照抄教辅资料”的状况,广泛搜集作业内容

在部分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贪图省事的现象,作业设计没有独立进行,而是从几种教辅资料中各自摘取一部分,拼凑形成语文作业。这种模式下设计出来的语文作业既没有针对性,也缺乏实效性,首先没有能够对照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设计,其次也没有能够有效突出重难点和学生的薄弱环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在作业设计中走出这样的困境,更为广泛地搜集作业内容,一方面要认真研究作业设计的重点,将学生掌握效果不佳的内容作为训练的主要着力点,兼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任务、重点难点,可以将教辅资料作为参考,还要进一步拓展思路,从教学网站等方面搜集大量的作业信息。通过广泛搜集作业内容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筛选,从而提炼出针对性强、精炼高效的语文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学习所得,起到拓展延伸与训练巩固的效果,教师也能够从作业反馈的信息中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改变作业设计“局限课后作业”的状况,尝试立体作业布置

较长一段时期以来,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被简单地定义为课后作业,这样的作业模式在较大范围内普遍存在。实际上,立体化的语文教学不仅包括课后巩固,还应当向课前、课堂两个环节延伸。教师要将作业设置同步进行渗透,课前预习环节要针对基础知识以及教材基本内容对学生提出预习作业,这样的预习作业是学生在整个课前预习中的线索与方向。能够独立完成的基础知识应当通过预习作业的方式放手交给学生去完成,同时也要设计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在预习活动中初步熟悉教材内容,尝试去理解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等等,通过预习作业的设计将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前沿。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当设计当堂作业,课后作业虽然能够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但是其所获得的教学反馈信息并不一定完全准确,有可能出现信息失真的状况。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对照本节课教学要点与难点,在教学流程的最后环节开展当堂检测,通过简练的几道测试题检查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这种课内练习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当堂学习情况,获得的反馈信息最为准确。构建课前预习作业、当堂检测作业和课后巩固作业相融合的立体作业体系,能够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荐同步发展,更好地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三、改变作业设计“应试知识考查”的状况,兼顾学生能力发展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语文教学更多的是注重考查应试知识点。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完全着力于应试知识点,而忽视了学生能力方面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是重要的方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当贯穿到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作业设计中不能完全拘泥于应试知识点的考查,要兼顾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培养。立足于这样的目标,教师在作业设计时除了要对应试知识点进行训练巩固外,还要设计一些能力拓展类题目,要求学生拓展思维、动手动脑,或者相互合作完成作业内容。如要求学生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通过确定主题、走访了解、写作文章等环节培养学生分析理解与写作能力。这样的能力性考查题是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促进手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将其与知识考查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构建知识加能力的有效作业体系,兼顾到学生的能力发展。

四、改变作业设计“教师单打独斗”的状况,发挥集体备课作用

小学语文创新作业设计 篇7

关键词:设计创新,顺口溜,涂涂画画,续写故事课本剧

尽管新课程改革后, 小学低年级不让留家庭作业, 但是, 布置作业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每天坚持写作业, 会提高记忆力。写作业的作用,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感受的到。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基本功的养成阶段, 生字生词识记量大, 读写练习多。所以, 一提起语文作业, 学生就反感, 也让语文老师每天留作业、批作业, 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现实情况是学生不愿写, 产生应付的情绪, 写作业的效果也大打折扣。针对传统作业形式单一写生字、生词, 写日记作文, 做报纸试卷等无趣的作业, 笔者对语文作业设计进行了创新。

一、编写顺口溜, 巧辩形近字

在语文教学中, 对形近字的辨别是基本功之一。形近字就像孪生姐妹, 对小学生来说, 特别容易混淆。为此, 对形近字的辨别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关键。在平时的教学中, 笔者总结了一套巧辩形近字的顺口溜, 对形近字的识别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巳 (sì) 堵己 (jǐ) 不堵, 半堵就念已 (yǐ) 。横戌 (xū) 点戍 (shù) 戊 (wǔ) 中空, 横过一撇就念戎 (róng) 。像这样朗朗上口的辨别形近字顺口溜, 学生很容易记忆, 说起来朗朗上口, 记起来轻松有趣, 所以深受学生欢迎。这样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有效的降低识字的错误率。

二、让学生涂涂画画来完成语文作业

涂涂画画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 小学生不管是男孩子, 还是女孩子, 都天生喜欢涂涂画画, 我们的语文作业尽可能的让学生涂涂画画来完成。为此, 我总是让学生至少要准备红色和蓝色两支彩色笔, 以及红、黄、蓝、绿、黑等颜色额画笔。比如, 在给低年级孩子留语文作业时, 让学生给正确的字词后面的“☆”内涂上红色;不正确的字词后面的“○”里面涂上黑色。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而且学生在涂涂画画的玩中完成了语文作业。又如在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的时候, 我们让学生用蓝色的笔, 把老牛、松鼠说的话勾画出来。让学生用红色的笔把学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画出来。这样可以通过对比老牛、松鼠说的话来反映小马的前后思维活动过程, 使小马最后明白一个道理:“光听别人说, 自己不动脑筋, 不去试试, 是不行的”。这样, 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勾勾画画, 很容易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也是学生的作业色彩斑斓, 很轻松的调动起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通过续编或改编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文里面有很多课文故事, 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我们可以在完成基本的教学后, 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的思维, 丰富学生的的想象空间。其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续编故事, 或改编故事来完成这一教学目标。例如, 在教学完《东郭先生和狼》这篇课文后, 我让学生通过想象续写东郭先生第二次遇见狼后的情景。第二天, 学生通过想象续写出了很多版本的《东郭先生第二次遇见狼》、《东郭先生又遇见狼》等等。又如, 在教学完《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后, 我让学生改编续写故事。学生写出了这样一篇短文:

“第二年春天, 那个人又种了几棵葫芦。过了几天,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长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呀!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有一天, 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这时他想起以前的事情, 他不光盯着葫芦了。他拿来农药往上面一喷, 虫子都死了。

过了几天葫芦长大了, 那个人高兴极了。

葫芦越长越大, 那个人晚上睡觉做梦都梦到葫芦。

想这样改编续写故事的语文作业形式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改编续写故事的作业中放飞想象, 大胆改编, 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真实的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的写作练习写出来的内容真实, 有趣, 有感染力, 同时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四、组织编排表演课本剧作业

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喜欢模仿、装扮和表演。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 我在教学完故事课文后, 常常给他们留编排表演课本剧的作业。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后, 为了能加深孩子们体验狐狸和老虎性格特点, 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分组表演课本剧。孩子们分别带上狐狸和老虎等动物的头饰, 根据课文再现的场景编排课本剧, 来表演课文的内容。无论是排练的过程, 还是表演的过程都不同程度的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以及加深对狐狸和老虎性格特点的体验, 组织编排表演课本剧这种作业形式, 从而达到了既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又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很好的促进。

五、鼓励学生自我设计作业的不同形式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也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所以, 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的内容来编写语文作业, 形式多种多样。例如, 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前, 我让学生自己安排预习提纲, 自己去自学课文内容, 对预习的形式和做法, 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去安排预习。这样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的形式。有的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詹天佑的生平与感人事迹, 有的自行设计了自学提纲, 有的自己按照自己的预习提纲进行了预习与自学;有的学生设计了对课文字词句训练。

总之,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 大胆尝试和探索, 形式要生动灵活, 向多元化发展, 要静动结合, 要与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以丰富的作业形式来达到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顾少志.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能力[J].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2009, 5 (2) :686-687.

[2]唐瑞军小学作业设计与练习的时效性研究[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南京, 2006:3-5.

[3]束素芳.充分发挥作业设计的导向作用[N].江苏教育报, 2011, 11, 18 (003) .

[4]高爽.谈小学科学教学错误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J].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2010, 10 (2) :676.

初中语文作业创新设计 篇8

一、激发学生作业兴趣

首先,教师应让设计的作业数量“少”起来。设计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文而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设计作业。如文言诗文的背诵和默写作业的设计,后进生或者说是稍差点的中等学生, 就可以少设计些, 或内容少些。其次,要让设计的作业“活”起来。由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面面俱到,与唱、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

二、多设计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只有让学生多实践,才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我们可样这样设计实践性作业。

1.画一画 ,再现情境 。如在教学古诗《从军行》后 ,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把想象中的画面画出来。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思维活动始终处于兴奋、活跃之中。

2.做一做 ,激发探究意 识。例如学完语文实践活动— ——动手做一份校报校刊一课后, 我就让学生每人亲自动手做一份关于《语文园地》的手抄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演一演 ,加深对课文的情 感体验。 教学《我的叔叔于勒》等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编写课本剧演一演。

4.说一说 ,学习人际交往。 如学完《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一文后,要求学生写一篇演讲稿并进行演讲,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兴趣盎然的对话中得到了训练。

三、作业设计应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作业主要是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 境中 ,为学生提 供多元、综 合学习的 机会 ,让学生在 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联系教材和学生实际,初中语文可以设计如下开放性作业。

1. 创新作业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文句优美 ,朗朗上口,极富情趣,一些优美的诗歌、小说都可以作为学生仿写、续写、创编的原始材料。如学了《天上的街市》后,教师让学生仿课文创编诗歌。

2.搜集资料 。有些课文在学习之前需要有一些背景材料 ,教师可以设计“收集信息”类作业,让学生上网或上图书馆翻阅,或看电视记录等多渠道获取。有些课文在学过之后,需要拓展,也可布置学生查找有关的文字材料进行阅读。

3.自行设计。就是根据课文单元内容 ,给学生设定一个文题,让学生按照各自的理解,发挥各自的想象和特长完成。如学习《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一文后,可设计布置“五月的母亲节”作业,让学生了解母亲节的来历,为妈妈做一件事,自制一张贺卡,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对父母的爱,懂得孝顺,学会感恩。

四、作业设计应沟通课内外

学生做作业的最终目的还在于学会迁移,灵活应用,课内与课外沟通,课内打基础,课外增实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学生不跃出教科书的范围, 也就谈不上对知识有持久的兴趣。”同样,语文作业的创新需要走出教科书,走进生活, 只有如此才会有持久的创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 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摄取营养,拓展作业空间,赋予作业新的生命。如开展读书汇报、经典诗文推荐、消灭街头错别字等活动。学生在这种开放式作业中享受自主,学会合作,激活创新。语文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导向,引导学生探索语文的乐趣、宽广和深远。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只有把作业设计真正融入教学中,想方设法设计合宜的课内外作业,指导学生时时注意、处处留心语文的学习,才能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视野,提高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是一片沃土,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片沃土,探索出能在作业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并实现自身的不断进步。

摘要:从教二十多年,结合自己教学实际,作者认为,恰当的作业设计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处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才不会被时代淘汰。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结合教育实践,教师设计的作业,只有敢于突破传统作业的形式,从大量机械重复转向思维含量递增,开展活动式作业、开设多样性作业及开发自主性、合作性作业,才能让学生爱上作业,爱上语文,使学生在作业中获得乐趣,提高能力,发展自己。

以创新思维设计小学语文作业 篇9

一、语文作业的设计要体现综合性

若从字面意思分析,语文无外乎“语”加“文”,换而言之即听、说、读、写的结合。语文教学改革归根结底是围绕如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开展的一系列创新。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听说读写基本功;语文更是一门综合学科,要求学生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能灵活运用其他学科知识来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要树立“大语文观”意识,充分运用其他学科为语文教学服务,调动学生的感知、感觉去完成作业。在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中,常见形式无外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记生词、复述课文等,虽然这些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温故知识,但是若一味地“画地为牢”,仅仅针对语文设计作业往往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敢于跳出学科本位,注重作业设计的综合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其他学科在感知语文,相信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当教完《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歌后,语文教师要求学生除了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动笔创作一副美景,也或者自编一首赞美庐山瀑布的短诗或歌曲,如此学生便大胆想象,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通过这种设计综合性的语文作业,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二、语文作业的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兴趣作为人对客观事物存在的一种选择态度,是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才能激发其主动思考;学生只有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语文的奥妙;学生只有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才能乐于学习语文。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还应该注意作业的趣味性,通过各种方法(例如:表演、唱歌、尝试、画画等)赋予语文作业更多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语文知识要点。

如:待学习完《秋天》这篇课文后,语文教师便可以设计出“寻找秋天”作业,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描绘秋天的词语、句子、诗歌、谚语等,也可以在秋天的时候组织学生秋游去观赏秋天的美景,用纸和笔记录自己所看、所感,或者还可以做跟秋天相关的手抄报,如此学生在趣味性驱使下加深自己对秋天的认知,丰富了秋天的知识,身临其境感受到秋天的硕果累累的景象,巩固了课堂教学内容。

三、语文作业设计要突出生活化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它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学好语文,更能够帮助学生适应生活。另外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最大化运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来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从而构建课内外联动、校内外沟通、学科间相互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的时候,应该将多彩的生活跟语文作业进行巧妙的结合,将语文作业拓展到学生生活的每一细节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种花、实验、调查等活动,真正将书本知识运用在生活中,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巩固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发展了语文能力。

如:在教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篇课文后,学生通过领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从而激发出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周末时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街道、公园,并要求学生采用先概述再详述的方法进行叙述,抓住自然景观中的某一特点进行阐述,如此在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上,还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四、语文作业设计要具有差异

新课程理念提倡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开展分层次的教学,小学语文作业自然也不例外。在新课程理念减负增效要求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针对数量进行分层显然已经失去科学性,广大语文教师在统一目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在语文知识掌握情况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设计一些不同难度的层次性作业。

如:教完《春雨》后,可以针对教学情况设计以下三个难度层次递进的作业内容:第一层次主要设计基础性的作业练习,主要针对一些学习能力、基础较弱的学生,内容主要包含默写古诗、背诵古诗,通过设计这些基础性的巩固性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二层次主要设计发展性的作业练习,主要针对中等生,要求其针对古诗进行翻译,将其改编成一段描述景色的句子,以此来考查学生对学习的掌握情况,并锻炼学生利用知识进行创作的能力;第三层次主要设计创造性的作业练习,主要针对一些学习能力、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与本诗有关的诗词,并针对这些描写景色的古诗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各自的相同点与差异性,以此来锻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利用能力与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随着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的时候应该站在学生的个体发展的角度上,争取从多角度、多方向对作业进行设计。要敢于创新,汲取其他教学中的优点,要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相结合,争取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减轻学习的负担,真正实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任文霞.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J].学周刊,2013(14).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探究 篇10

一、作业设计范围要扩大, 坚持前后兼顾

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布置时仅仅停留于课后巩固作业, 课后作业是语文作业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但是并不代表全部。教师要将目光着眼于语文教学全过程, 坚持课前、课堂、课后三者有机融合, 要将作业设计范围进一步扩大, 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作业设计的功能作用。

1. 课前预习要设计专门作业。

预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较为基础的环节, 预习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成效, 所以教师要重视预习作业的设计。预习作业设计既要提出要求, 又要指明方向,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解决生字词、基础内容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提出明确的预习作业方向, 才能够保证预习的效果实实在在。

2. 课堂之中要设置当堂作业。

当堂作业是检测学生当堂学习效果的最主要手段,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 预先准备作业纸进行当堂检测, 用三到五分钟时间迅速检测学生掌握的效果。这样的作业检测, 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心中有数, 另一方面也为教师进行本节课教学评估提供了详实依据。

3. 课后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

课后作业的设置不能泛泛而谈, 更不能简单摘录一些题型就作为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一定要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设置, 还要结合学生学习薄弱环节进行设置。

二、作业设计难度要调整, 坚持因人而异

在作业完成过程中, 有的学生非常轻松, 也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无法完成。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说明作业的设计理念出了问题, 在难易程度上违背了客观规律。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理解能力等方面具有差异, 这样的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成效都具有联动效应。教师如果采取同样的标准、同样的数量对学生进行作业布置, 必定会出现会者不难、难者不会的现象, 这就降低了作业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因材施教, 对学生的基础状况做到非常熟悉, 整个教学设计一定要体现与学生能力状况的吻合。在作业设计环节也同样如此,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课后训练巩固作业上。作业的难度要因人而异, 对学困生要降低难度, 在数量上也要适当减少;对优秀生的作业要题目难、数量多。这样采取分梯度、分难度设计作业, 最为直观的效果就是让学生缓解了学习畏难情绪,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感到困难, 由于其所训练巩固的内容、题型和分层教学目标完全吻合, 让学生在自我发展的最近区域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也是作业分层设计的初衷。

三、作业设计类型要拓展, 坚持全面发展

作业设计在许多教师的眼中就只有一种形式, 即书面作业。学生的能力发展需要多方面的训练巩固, 既要有知识点的强化记忆, 又要有各种能力的培养训练。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不能局限于知识点的教学, 还要着眼于小学生的能力发展, 故在作业设计中要坚持书面作业为主, 能力训练为辅的科学方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 教师要对书面作业进行精挑细选。每一题内容、每一种类型的形式都要经过详细分析, 确保学生作业训练前后不重复、突出重点难点, 让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更大的效果。另一方面, 要增加能力训练内容。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包括普通话发音、情感朗读、书写、理解、写作等等, 教师要增加这些方面的训练要求来布置能力型作业, 如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写好规范工整字等等。通过采取书面作业与能力作业相结合的方式, 可以有效弥补单纯以书面作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让整个作业的功能更为全面、有效、深入持久。

四、作业设计空间要拓宽, 坚持内外并举

提到语文作业设计, 许多教师一方面局限于书本教材, 另一方面局限于课堂校园。其实,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自然, 开展各种观察研究活动、分析感悟活动, 也是一种灵活的作业形式。这种类型的作业拓展了空间, 得到了学生热烈的回应, 教师在作业的设计时要注重拓宽, 以内外并举的方式彰显全面培养学生的目标。例如,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认真观察生活, 观察生活中的人物、事件, 选取某一个人物或某一个典型事件进行复述。这样的课外拓展性作业体现了两个方面的训练要求, 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的拓展训练作业, 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给学生布置课外拓展性作业, 方式有很多种, 还可以要求学生组成研究小组, 针对某一热点事件、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这样的探究活动, 可以让学生之间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提高分析研究能力, 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 对增强学生写作立意方面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 作业设计是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组成环节。广大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一定要重视作业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 使其成为推动教学深入开展的重要抓手。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理念创新、作业设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作业的难易程度更科学、作业设计的类型多样化、作业设计的空间要内外并举, 从而着力提升作业环节的实际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

参考文献

[1]黄伟, 王国兵.让语文作业也精彩[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09 (10) .

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作业设计;层次性;趣味性

当前的小学语文作业无非是重复老三样,即“抄、默、背”,形式机械且枯燥,内容单一且繁琐,这让学生觉得苦不堪言,严重抑制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最主要的是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鉴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就必须对作业的设计进行创新,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以此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创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具体方法谈几点个人意见。

一、作业设计要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参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业的设计上亦是如此,我们只有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才能让学生喜欢做作业,并对下一次作业产生期待心理。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时不要总是以指定的题目进行“回答”或“抄写”训练,而是要体现趣味性,让学生产生做作业的兴趣,以兴趣盎然的心态去完成作业。

比如,教学完《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两项作业:(1)在生活中,你一定见过巧妙地运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情景吧,回忆一下,把最精彩的对话以文字形式写出来,课堂上与大家分享语言的魅力;(2)自由结合成小组,将课文改写成剧本,然后各个小组进行排练,在课堂上将剧本情节演绎出来。这样,我通过给学生布置这两个形式比较新颖的作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尤其是第二个角色扮演的作业,它符合小学生善于表现、爱模仿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而以兴致勃勃的心态去完成,对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二、作业设计要注重生活性,让学生感知语文的学习价值

新课改提出“语文应走向生活,生活里也应有语文”,所以,我们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该融入生活的元素,赋予作业生活化气息,让学生在作业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让学生感知到语文的学习价值,进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完成作业,并且在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时投入饱满的热情和情绪,从而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保障。

比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在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力量之后,我给学生设计了内容如下的作业:(1)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为自己做过且印象深刻的事情,然后以《你总是和我在一起》为题,将这件事情描述出来;(2)回家后为自己的父母做几件暖心的事情,如给他们做一顿饭,为他们洗洗脚、洗洗衣服、端一杯热茶等等,让父母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感恩和孝顺之情。这样,我在设计作业时通过融入学生的生活,实现了作业设计的生活化,拉近了学生和作业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价值,从而在日后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语文。

三、作业设计要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接受水平、兴趣爱好等,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如果采取“一刀切”的形式,那么就有可能出现有的学生吃太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作业要求,如设计富有层次性的作业,即针对不同语文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语文作业,以此激发全体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从而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创造有利条件。

比如,在学习了《白杨》这篇课文之后,我给学生设计了如下作业:语文水平较低的学困生,对本课的生字生词进行抄写,并用“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还是”进行造句;语文水平一般的中等生,除了完成学困生需要完成的作业,还要通过解析词句来体会文章的写法;语文水平较高的优秀生,除了完成学困生和中等生要完成的作业,还要利用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写一篇作文。这样,我通过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全体学生都能产生做作业的兴趣,并都能在语文水平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全面盛行的大背景下,我们一定要对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进行创新,让学生愿意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完成,以此帮助学生巩固和记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并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彭晓霞.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及实施[D].四川师范大学,2013(07).

[2]任敏.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施[D].南京师范大学,2008(30).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612)成果。

探索创新中学生语文作业设计 篇12

一、切实转变观念, 关注个体生命

作业背后站着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充满憧憬的生命。让作业多些诗情画意, 多点爱心, 多些创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每天都会出现新的情况, 演绎着全新的故事, 每天都会有新的收获、思考与心得。所有的信息通过作业这个平台加以展示。充满灵性和诗情画意的作业,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热情, 为成就美好的人生打下基础。作业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媒介, 成为心灵沟通的历程。让学生的作业成为沟通师生、家长、自我心灵的有效途径, 让家长、师生一起在作业中感受成长的力量。

二、明确作业要求, 大胆革新形式

教师可以给传统的语文作业变脸、整容, 让作业成为学生才华、个性的展示舞台, 成为放飞想象的空间, 让心灵的音符旋律飞扬。笔者做了作业“期刊式”栏目化的课题实验。收集资料、图片, 以达到图文并茂, 新颖有创意, 栏目相对固定, 有教师“规定动作”, 有学生“自选动作”, 要求版面美观。注重实效与美观相统一, 注重平面和立体相和谐, 图案可以粘贴, 凸显立体效果。色彩要和谐, 根据内容选择主色调, 或鲜艳或淡雅。材料可以是文字、图片, 也可以是实物、剪报, 别出心裁, 独具特色。版面设计生动活泼, 情趣无限, 充满美感的视觉效果必然引起强烈的心理反应。

三、借鉴品牌杂志, 巧妙设计内容

借鉴品牌杂志, 巧妙创设属于自我风格的作业内容与版面。让学生熟悉品牌杂志的主要栏目及编辑意图与编辑内容。比如:《青年文摘》栏目有成长笔记、名人故事、真情世界、今日视点、感悟人生、历史回眸、名家讲堂、文苑漫步, 等等。读者可以通过不同主题栏目的设计汲取成长动力, 领悟人间真情, 了解历史真相, 聆听大师话语, 欣赏精致文章。笔者在作业改革中设计了“词语之家”“时空对话”“问题探究”“名句欣赏”“智力测验”“QQ连线”“心情指数”“歌词欣赏”“名言视窗”“重大新闻”十个栏目。

其中“词语之家”“时空对话”“问题探究”“名句欣赏”都是规定动作, 源于课文, 基于课文。在“词语之家”栏目里边, 学生可以把汉字拆分, 利用加减方法, 分清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内外结构, 把汉字的认知动态化, 加深记忆与理解。在“时空对话”栏目里, 学生可以与作者、文中的人物作近距离的对话, 对文章进行总的印象点评。在“问题探究”栏目里边, 学生探究课后思考题, 或者自己读文后的深入探究。在“名句欣赏”栏目里, 学生摘抄文中美感强、内涵深的句子, 并从词语、修辞等方面进行评说。所有栏目的设计尽量体现学科特点, 体现语文的味道, 体现学生的个性, 体现时尚特色, 贴近学生生活, 贴近学生视野, 既积累知识, 又发挥情感作用和理性思考功能, 让学生乐此不疲。

四、加强师生互动, 共享创造精彩

作业, 多一份互动, 就会多一份精彩。教师要对学生作业持一种欣赏的态度, 除了对知识的引导之外, 更多关注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发现能力、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比如, 诗歌单元学完之后, 让爱画画的学生为诗歌配图, 喜欢书法的学生抄写诗歌, 喜欢音乐的学生为诗词配乐, 喜欢文学的学生模仿创作。人人参与, 各尽所长。一个文化长廊就这样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一同参与、完善、欣赏、评判, 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也就形成了。有的学生能力弱一些, 就和其他同学合作,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在集体中增强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在作业评改过程中, 教师要起到指导、引导的作用。以口头评说和书面评语相结合, 评语可长可短, 关键是点评到位, 切合作业的形式和内容。笔者组织优秀作业展评, 学生的成就感被激发, 学生的表现欲被满足, 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起色。

上一篇:网上实践教学下一篇:会计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