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作业的自主性(共12篇)
语文课外作业的自主性 篇1
目前,由于学校自身的特点,没有过多的时间关注课外学习资源,以致这大好而又无限的教育资源与孩子们擦身而过。对于学校来说,只有每天的课外作业时间,学校是完全置身于家庭和社会之中的。可是据调查,我们教师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巩固课堂知识,90%的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是抄生字、词、词义、课文或者做做讲义之类的练习。这样一来,大多数学生对这呆板而机械的课外作业不感兴趣,每次总是草草地应付了事,以致课外作业的效果总不是很理想。
根据以上特点,我尝试了把语文课外作业开辟成学生的第二课堂,除了适当地让学生练习课外知识之外,还注重实践活动,使对学生的教育完全地融入家庭、融入社会。尝试的做法如下:
一、结合传统节目,弘扬民族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道德传统。尤其是各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的节日都凝聚着东方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有义务继承并发扬这些优良的民族文化。所以我结合这些传统节日,设计课外作业,以此弘扬民族文化。
如:临近元宵节,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有关元宵节的来历和庆祝习惯,而是布置学生在课外自己找伙伴去寻找有关元宵节的资料。可以是听老人介绍的、可以是电视中看到的、可以是报纸中宣传的、可以是课外书中介绍的,当然有条件的话可以上网查寻则更好。这就是我一个星期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仔细观察学生的完成过程,发现他们对这项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参加一切活动的动力。有学生三天两头缠着爷爷奶奶等长辈,让长辈给自己讲有关元宵节的传说;有学生则东寻西找地翻看报纸;有学生分秒必争地上图书馆、网络……在学生中掀起了一阵寻找元宵节资料的热潮。
当我让学生汇报完成情况时,有的学生绘声绘色地向大家讲述元宵节的传奇来历,有的学生则向大家介绍在元宵节来临之际,人们常会以哪种方式来欢度元宵节,还有学生则拿出有关元宵节的剪报给大伙看,学生的表现真让我刮目相看。
再如:临近“学雷锋日”,我则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自己课外寻找有关雷锋的英雄事迹,并以故事的形式在班中进行展示。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为学生设置这样的课外作业,会引起学生迫不及待的探究兴趣。
另外,每当“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我都会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让听说读写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
总之,通过这样的课外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觅食”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更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
二、巩固课本知识,提高思想素质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据此,我又设计了这样的课外作业:
第一,我把让学生回家多体贴父母、孝敬长辈纳入课外作业的范围。要知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且常常是集三、四代宠爱于一身,久而久之,都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眼里只有自己,目空一切,刁蛮无理。所以,我要求学生回家去实践:“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要帮你们捶捶背。”“爷爷奶奶,我能帮你们什么忙吗?”“爸爸妈妈,我帮你们洗洗脚。”……当然,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要求家长密切配合,并鼓励和督促学生完成。通过活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是长辈,在生活中应多关心长辈,孝敬长辈。
第二,我把劳动也纳入课外作业的范围。比如当我教了《锄禾》这首古诗后,则要求学生回家和父母一起上山劳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领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描绘的情景和意义。从实践中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以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人类得靠劳动创造生活、创造未来。同时让学生通过劳动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
第三,我把感受大自然的美纳入课外作业的范围。比如每当大地春回、春暖花开之时,各册的教材都有相应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我教了这些课文之后,设计了这样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走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让学生在微风、细雨、青草、绿叶、鲜花、柔柳中享受春天的生趣、春天的美丽,陶冶自己的情操。
三、利用课外资源,提高识字效率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可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上,通过教材所识的字是有限的。1—2年级通过教材认识的常用汉字约1600—1800个。就这个识字量,对于低年级来说,要进行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尚有欠缺,而这些孩子除了在校期间外,平时一直处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社会的各个角落都有汉字,如果我们提醒孩子留心一下这些汉字,那对孩子来说收获将是无限的。
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让孩子去留意身边的图书、报纸、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布告栏,以及各种标牌广告等,然后让学生实践:“今天,我又认识了哪几个字?”“今天,我又会讲了哪一句话?”“今天,我又认识了哪几个词?”第二天,我就组织他们汇报自己完成的课外作业,及时肯定他们的能力和取得的成绩,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样一来,这无限的课外资源就得到了充分的、积极的、全面的利用。
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要知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根据这些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外作业:
如,我把全班学生按村分成几个大组,然后要求他们通过一定的办法和途径为村委会或文化站等的组织作一次宣传活动。如可以帮他们出黑板报、写通知、宣传,等等,并恳求所服务的组织对他们的活动结果作出公正的评判,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活动成功与否。要知学生不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有义务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所以这样的课外作业既能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巩固了课堂知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再如当学生学了写信之后,我则要求学生替家人写一封信。另外,我还让学生去找一句自己觉得有趣的广告词、记忆最深的格言,通过这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去掌握新的信息,进一步完善他原有的知识结构。我深信这是一种让学生兴致勃勃,头脑充分震荡的学习方式。
总之,通过学生的第二课堂,使语文实践活动与生活紧紧相连,大大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外作业的自主性 篇2
一、完成《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练习1-20
二、研究性学习:“改变历史的十大精彩演讲”
作业要求:请大家读完十篇演讲稿,从“英雄怎样改变历史”的角度写一篇思想评论,字数不少于1500字。
1.我们将战斗在海滩——温斯顿•丘吉尔1940年
2.葛底斯堡演说——亚伯拉罕•林肯1863年
3.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1963年在民权运动中的演说
4.我邦之呼吁——甘地 1931年在印度独立运动中的讲话
5.我是第一个被指控的——纳尔逊•曼德拉1964年
6.难道我不是个女人?——索琼娜•特鲁斯1851年
7.作家和战斗——海明威1954年
8.接受诺贝尔奖时的演说——福克纳1949年
9.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伯里克利公元前五世纪
10.肯尼迪就职演讲——约翰•肯尼迪1961年
(以上资料见老师编辑的电子文档,请同学们在班级电脑上拷贝)
三、外国经典短篇小说鉴赏
作业要求:从《外国短篇小说选读目录》中,阅读后分别写出鉴赏文字。要求每篇小说的鉴赏文字不少于200字,5篇合计不少于1000字。
《外国短篇小说选读目录》
1《法律门前》[奥地利]卡夫卡
2《免费》[美国]雪莉•凯撒
3《一天的等待》[美国]厄内斯特•海明威
4《没有锁上的门》[美国]罗伯特•斯特恩德力 5《穷苦人》[俄]列•托尔斯泰
6《雨伞》[日本]川端康成7《没有完的故事》[美国]欧•亨利
8《小丑》[俄国]屠格涅夫
9《半张纸》[瑞典]斯特林堡
10《罗生门》[日本]介川龙之介
11《柏林之围》[法国]都德
12《阿拉比》[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以上资料见老师编辑的电子文档,请同学们在班级电脑上拷贝)
四、中国现当代散文名家作品鉴赏
作业要求:从以上指定的作品篇目中任意选择6篇散文,阅读后摘抄精美语段并写出鉴赏文字。要求每篇散文的摘抄语段不少于300字,鉴赏文字不少于
1、鲍鹏山《永恒的乡愁》
2、张抗抗《牡丹的拒绝》
3、王剑冰《绝版的周庄》
4、周作人《乌篷船》
5、冯骥才《苦夏》
6、林语堂散文两篇:《读书的艺术》、《论西装》
7、丰子恺《秋》
8、马丽华《渴望苦难》
9、林希《石缝间的生命》
10、乔叶《破碎的美丽》
11、刘再复《读沧海》
12、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13、池莉散文两篇:《人生三境界》、《话语是一个美丽的陷阱》
14、柏杨《丑陋的中国人》
15、哲理短文两篇:
(一)窦建东《人生没有失败》
(二)张玉庭《人生不售回程票》
16、梅洁《爱的履历》
17、老舍《又是一年芳草绿》
18、郁达夫《故都的秋》
19、胡适《追悼志摩》
20、贾平凹《关于父子》
21、毕淑敏《柔和》
22、李钢《仙境》
23、徐国静《女人和美》
24、余秋雨《关于友情》
25、张爱玲散文两篇:《童言无忌》、《自己的文章》
26、张晓风散文两篇:《色识》、《月,阙也》
(以上资料见老师编辑的电子文档,请同学们在班级电脑上拷贝)
(第二至第四项作业要求:请同学们查阅资料,形成自己的理解。严禁打印和抄袭!必须手写!)
五、因《梧桐山诗刊》2011年秋之卷将在9月出版,年级要求每位同学至少上交一首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古诗词、现代诗歌均可,现代诗歌不少于15行)。说明:所有作业必须在2011年8月31日晚上交齐!
高一语文备课组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改革的探索 篇3
关键词:新型作业;搜集型;反思型
从前几年开始,我就尝试着布置“新型作业”,把平常布置的练习类的作业转化为“探索型”作业;把复习类型的作业转化为反思类型的作业,经过试验,发现其效果还是很好的。
一、改革以往基础部分,着重文化的内在含义并能灵活运用
1.教师要从认识汉字文化的内在含义着手,来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热爱汉字文化的情感。教师要提供一份针对每篇文章的生字词的参考资料来供学生们阅读和查找,而这份参考资料,只需要学生弄明白,不用背诵和记录。
2.勤学苦练,学会记牢为止。一方面,这是教师对学生本身的尊重和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对于学生心理的解放和理解。在我们上完课留作业的第一道题目,就是要学生把每一堂课所接触到的生词和生字根据自己的状况进行抄写,想写多少遍都可以,直到自己学会记牢为止。
3.每个字一般都有多重含义,要学会灵活运用。汉语的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有着不同的意思,这也是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经常造成小学生写错别字的根本原因所在。要解决这个障碍的关键,除了增加阅读之外,最重要就是让学生多多练习同一个字、词在不同地方的应用方法,以便达到使用灵活目的。
二、学生要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以提升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
这些资料的收集、整理及运用,是自身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也是现代人才所必需的能力之一。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自觉地收集、整理所需要的资料。资料收集的范围必须是跟文章有关联的,可以是关于文章人物的,可以是关于文章作者,也可以是与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的。
教师在具体操作时,首先应通过鼓励的方式来驱动学生自觉搜索所需资料。在收集过程当中,老师要对学生的每一次收集都要做出积极的评价,并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以供其完善。其次是当有的学生有新的发现和创意时,教师要针对性地给予其表扬,并适度地向全班其他孩子们推广,以此来激励其他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三、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能力、批判精神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目前的教师并不具备很高的赏析能力和批判精神,更不用说学生们了。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把课本和教材当成标准模范、当成准确无误的榜样了。所以,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对课本上的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试着挑毛病,并列举一下反面参照。不仅如此,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课本,并给文章挑毛病。
总之,经过这些年来的实践证明,“新型作业”的创造对于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意识的提高都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谈冰.浅析如何有效布置小学语文作业.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05).
[2]金建勤.探析增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9).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置策略 篇4
一、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作业的创新设置首先得强调一个“趣”字。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题型设计要做到趣、活、新、奇,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他们全体都积极参与,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情操,又完成了学习目标、提高了技能。
二、让“杂事”走进作业
单纯地写字、做题时间久了,学生会产生懈怠心理,这时候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活动性的作业,与其说是作业,不如说是一种娱乐活动。比如让学生逛逛商场,帮助家长购物;观察家长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根据自己一天的表现写自我鉴定;陪爷爷奶奶聊天;和小伙伴做游戏;试试自己的厨艺,为家人做一盘小菜;和家长就某一篇文章或某一部电视剧展开一场讨论……这些作业看似与学习相去甚远,其实不然,这些“杂事”本身就是语言实践的过程,并且也为学生积累了大量说话、写作的素材,语言能力就是在生活中发展起来的。
三、布置创新性作业,让孩子自由创新
想象是创新的前提,又是创新的源泉。黑格尔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为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要有目的地创造有益于发挥学生创新精神的条件。因此,教师在设计创新性作业时要贯彻“六字”方针,即:一议,就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到见解。二造,造不同的句式或变化词序的句子。三改,把古诗改成记叙文,把记叙文改成画或诗。四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补充“空白”。小学语文选编的文章,作者在写文章时,为表情达意的需要,总是留下一些空白,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设计作业时,教师可让学生抓住这些空白去想象、去补充,这样就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如《荷花》第四自然段的省略号含义丰富、深刻,教师可要求学生思考:除了蜻蜓、小鱼外,还有谁前来告诉荷花一些什么?先让学生口述,然后写下来。五编,就是让学生发挥想象,编童话故事或科幻故事等。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结尾往往有言虽尽而意未断的特点,这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据此,可设计编故事的作业。如教学《凡卡》《穷人》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分别以《凡卡梦醒后》和《帐子拉开后》为题续写故事。六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为他们提供发展动手所需的时间和空间。如学习了《祁黄羊》这篇课文,教师可让学生大胆地设想:当祁黄羊举荐了杀父仇人解狐时,如果你是祁黄羊的亲戚,会说些什么话?当祁黄羊举荐自己的亲生儿子时,如果你是奸诈的小人,你又会说些什么话呢?这些不但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训练,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重视作业的检查与评价,培养良好的习惯
当学生对语文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后,我们要帮助他们将兴趣转化为习惯,促使学生养成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必要的约束,而小学生年龄小,更加缺乏自律和自控,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忽视作业的检查与评价。
课堂作业要及时批改,并给予学生激励性的批语。课后作业要按时检查,每天我都让课代表和组长检查作业,对连续两周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表扬,在教室的“比一比”栏为他们贴上小红花;对于完不成作业或写作业不认真的学生进行教育,以后由我亲自检查他们的作业,发现进步及时表扬。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学生都养成了认真对待作业的好习惯。
语文课外作业的自主性 篇5
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外作业中享受快乐
陈碧华
(四川省资阳雁江区第七小学校)
语文课外作业作为小学语文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自然补充、延伸、巩固和消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向课外延伸。让课外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再学习、再探究、自主性发展的活动过程。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做到学科间融合,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外作业中享受快乐。
一、课外作业要注重层次性
印度著名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进行分层练习,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
设计梯度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例如,教学S版第八册《桂林山水》一课,设计如下分层作业:(1)爱朗读的你,有感情地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2)爱积累的你,将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摘录在“语文知识”手册上;(3)爱旅游的你,在网上查一查我国桂林山水的其他美景,讲给同学们听;(4)爱画画的你,画一画漓江的水;(5)爱习作的你,仿照本文的某一段写作方法介绍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点。(要求全体学生完成第一道题;有兴趣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完成第二、三、四、五道题;学有余力的再完成第六道题)。采取分层次作业,分档处理,使他们不同程度地“吃得饱”“吃得好”“吃得细”“吃得精”,让每个学生着重发展自己所拥有的特长,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享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功喜悦。
二、课外作业要具有趣味性
有了兴趣,再难的作业学生都愿意去尝试,教师设计有趣味性的课外作业,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在“玩”中构建新知识体系,享受到寻觅真知和发展智能的成功乐趣。
作业内容达到兴趣化。据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结合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些有关读一读、写一写、画一画、演一演等内容的作业,还可选择课外的内容,除教师设计的`作业外,也可让学生自行设计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作业。例如,在教学《塞下曲》时,学生为大漠将士的精神所感动,他们自发地发挥各自的想象,小组合作,将课文中的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再按故事的情节画成连环画。因为全诗只有20字,借助想象把诗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诗改写成自己喜欢的小故事,有的学生还给故事赋予了现代文明的成分,让静态的文字变成了优美生动的图画,让古人的精神长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还做到学科之间的融合,同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又学到了与他人合作的经验,学习方法与知识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且培养了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课外作业要讲究实践性
新课标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我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让学生多与生活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价值和乐趣。
结合教学内容,搜集各种资料。我时常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方面设计一些相关的收集性作业、想象性作业、观察性作业、思考性作业等类型。如,为了使学生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要求每个学生有一个“语文知识积累手册”,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翻阅图书、上网、调查访问等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把自己积累的资料以记录、剪贴、照片、绘画等多种形式体现在“积累手册”上。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积累,形成了习惯,终生受益。如,教学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后,鼓励学生搜集实践,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上网、查找资料、咨询等)去了解草原风光,去了解真实的羊群与塞外民风,认识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内化为自觉保护生态平衡的动力。
设计有趣的语文课外作业,有机地把语文学习和运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历了过程。为学生的认知、语言、思维、情感、意志等活动,提供取之不竭的丰富源泉,使其情、智、知、能得到了同步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绍纯。语文创新作业设计浅[J].语文教学与研究,(05)。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6.
[3]冼柳。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种形式[J].教育科研论坛,(1)。
[4]付宜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智慧与策略[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09.
对初中语文课外作业取向的思考 篇6
据笔者了解,目前初中语文课外作业的取向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课外作业牢牢瞄准中考倒是一种普遍现象,直接原因是考分高低对初中毕业生升学影响极大。严酷的现实自然对初中语文课外作业产生很大影响,不但学校会布置许多作业,不少家长还给孩子加码。通过从课内到课外的一系列语文训练,让学生适应中考的内容与形式,以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考分,本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将应试作为课外作业的唯一取向,就会产生与语文教学总目标不一致的情况,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学生。当前,初中语文课外作业的内容、方式及训练量等方面,就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应试训练,轻语言积累、语言实践、语感培养
眼下书店里应试的练习卷品种繁多。平心而论,这些语文练习卷对学生巩固教学内容、提高语言的积累与理解、分析、综合能力有一定作用。但只通过多做练习卷一个途径来提高语文水平却是舍本求末的做法。不少学生课外练习卷做了不少,但往往“求甚解,不好读书”。他们阅读量少,识字量、词汇量少,错别字、病句多,知识面窄,文化积淀太浅。而缺少阅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对学习掌握语文这一交际工具是致命一击,不利于语言积累、语言实践与语感培养,不利于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重考试分数,轻学生的感受与承受能力
为了提高考试分数, “题海战术”在现阶段仍旧是许多老师应试的常规手段。语文教师也往往布置大量课外练习卷来与数、理、化、外语等其他学科相抗衡,使学生不堪重负。不少学生缺乏睡眠,身体素质与视力下降,语文课外作业过多也有部分责任。过多的机械操练,使本来充满人性之美的语言文字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渐泯灭,何谈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养的提高?师生双方都辛辛苦苦,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真值得深思。
三、重阅读理解分析的训练,轻对生活的关注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有些语文教师认为写作的指导与训练难见成效,眼睛就只盯住阅读分析题,从课本内到课本外,大量训练语段的分析,而不重视课外练笔,导致学生与生活的脱离,写作兴趣下降,语言、思维及表达能力萎缩。
四、重书面形式,轻诵读与写字的训练
不少学生进了初中后,在家从不诵读课文,往往课文的语言与思想内容尚未熟悉就动手做书面课外作业,从不注重通过诵读好好体味作品的语言、内容与情感,只求与标准答案相符。也有不少初中生朗读课文咬音不准,不流利,更缺少感情。相当多的初中学生只求迅速做完书面作业,汉字书写水平比之小学阶段不升反降,这与不重视两种基本技能训练有关。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现状与对策 篇7
一、语文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从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 现在的课内外作业布置中存在不少问题, 分析起来主要表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一刀切问题严重。教师常常不顾学生个性具体差异, 不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 是否能够接受, 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 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 无用成分较多。二是布置机械重复抄写的作业较多。教师往往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抄写一些课堂上应该掌握, 甚至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 作业含金量低, 因此, 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而且还禁锢了学生思维, 使学生对作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三是读写训练随意性较大。有些教师没有把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纳入语文教学常规, 只在课堂教学暂告一段落时临时地忽然地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练笔。致使学生心理上、时间安排上缺乏准备, 技能上缺乏积累, 因而, 只能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教师的忽然袭击, 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二、对布置作业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对存在的上述问题, 分析起来有如下一些因素:一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作业的主人, 是发展的主体, 而是把自己的愿望机械地施加给一群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二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狭隘地认为学生学习语文包括做作业, 其目的就只是为了掌握好每一册书上的20多篇课文, 掌握课本上的生字、新词、句类、片段、篇章, 从而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概括地说, 教师意识中存在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的错误认识, 是导致作业布置中出现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
三、浅谈对布置作业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要改革现时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内外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 要帮助学生明确三种观念。
概括起来就是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作业的课外主人、作业即自学、语文无处不在”。这三种观念, 是语文作业改革成功的前提, 而“作业即自学”则是这三种观念的核心。要让学生从传统的“作业即按老师的要求巩固课堂上已经学过的知识”这一认识误区中走出来, 明白作业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自己提高能力、掌握知识, 作业过程应该完全是自我学习过程。这样学生就能从自身实际出发, 把作业同自身发展联系起来, 避免机械重复的抄写等无效劳动, 花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大的收获, 课外作业的改革才能有效进行。
(二) 要帮助培养学生养成三种习惯:
l、养成自我检测、自我激励的习惯。教师不统一布置课内知识巩固作业, 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并非课本知识不重要, 事实上语文课本上都是精选的例子, 高质量地学好课本知识是学好课外知识的基础。所以学生要能自我检测课本知识掌握情况, 并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保质保量掌握课本知识。操作并不困难, 因为语文知识树脉络清晰, 现行教材编排要求明确。每课前有预习提示, 每课有思考练习, 每单元有基础训练, 所以只要教师稍加引导, 学生完全能养成自我检测的习惯, 并自我激励达成目标。
2、培养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尤其要引导学生读好三类书:一是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文章。二是阅读优秀的少儿读物、世界名著。三是科普读物, 包括当今世界最新科技动态, 以丰富学生视野。学生读书时, 要教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 培养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 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做好摘录, 并写好读书笔记, 真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积累材料的方法和技能。为培养这一习惯, 老师可安排学生课前5分钟, 让学生将自己当天觉得有意义的所见所闻记日记在班上交流发言, 为全班增加信息量, 积累语文素养。
(三) 要引导学生设置好三种作业本:
l、基础本———教材同步作业本。要求学生根据实际, 只要完成课本内容的学习即可, 觉得已经掌握的课本知识不必每道题都做, 不必要天天做。
2、增产本———课外学习摘抄本。学生在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摘抄优美词句、片段, 摘录知识、讯息、记录学习资料, 记录多彩生活, 以此来增加积累, 这主要在双休日完成。
语文课外作业的加减法则 篇8
加:
一、增加作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做作业也是这样, 只有喜欢这项作业, 孩子才做得高兴, 才会乐在其中。现在很多的辅助练习在题目类型上编了很多花样, 就是为了让孩子在游戏中写作业, 在竞赛中有所收获。那语文老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 也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 布置一些让孩子感兴趣的作业。这样孩子不仅乐于做, 作业的质量也高。比如在布置预习《九色鹿》这课时, 我一改以往以字词、读课文为主的预习作业, 而是改为让孩子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把这个故事演出来。为了使自己的小组不落后, 同学们饶有兴趣地朗读了课文内容, 分析了人物性格, 从人物的着装到人物的动作、表情都考虑得很周到。到上课时, 他们不但戏演得好, 对人物的性格也把握得很到位, 当然, 对课文的理解也就很透彻了。又如, 学期末的总复习, 我没有布置学生机械地抄词、抄要背的课文, 而是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字:“猜”、“找”。我告诉学生:“这两个字就是老师给你们布置的作业。所谓的‘猜’, 就是请同学们根据每单元的训练重点, 猜猜老师会把哪些内容作为重点来复习;所谓的‘找’, 就是通过预先复习, 把仍不理解的知识点找出来并记录在本子上, 准备发问。”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他们就会用心地去完成这项作业。
二、增加层次
学习中, 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智力、学习态度、家庭问题等不同而造成有的学得好, 有的相对落后。所以在布置课外作业时, 必须兼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 让学得好的同学持续保持学习的劲头, 而相对落后的学生也能看到进步。比如上面所说到的关于排演《九色鹿》的作业, 并不是每个同学都会演得很好。我布置的作业有三个层次的要求: (1) 演出整剧, 可以自已根据需要创编台词 (2) 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表演。 (3)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对话朗读。又如:教学《石榴》一课后, 我布置的是选择性作业: (1) 模仿整篇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一种水果的生长过程。 (2) 模仿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 介绍一种水果的样子、颜色、味道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 选择其中的一个来完成。
三、增加课外阅读量
课外作业不只是读读写写, 还要根据教学的需要, 有目的地让学生搜集资料、积累知识。《航天飞机》是我上得较满意的一课。由于教学时正值神州六号发射期间, 孩子们对宇宙飞船特别感兴趣, 找到了很多飞船类的知识, 进行了大量的阅读, 特别对我国的航天史了如指掌。因为有了这么深厚的基础, 所以在教学时特别顺利, 对于课文列举出的数据, 孩子们就没有了生疏感。谈论航天飞机优点时, 孩子们也是滔滔不绝。至于一些有历史背景、时代特点的课文, 如《卧薪尝胆》、《虎门销烟》、《圆明园的毁灭》等, 只有布置学生阅读那个时代的有关故事和资料之后, 学生才能更深刻理解课文。
减:
一、减少抄生字的作业
生字词的掌握, 是学好语文的基础。然而很多老师为了让孩子记住词语, 就无休止地让孩子抄生字词, 甚至要抄五六遍, 孩子们苦不堪言, 字也是越写越难看。科学家经过测验, 记生字词, 一般抄三遍就记住了, 所以无需多抄。而且科学家们还发现, 默写时, 孩子们的思维是在运动的, 是调动已有知识储备的, 而抄写词语, 有些孩子们是不加思考的, 所以往往默写一遍的效果比抄写的效果更好。
二、减少无定量的作业
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具有处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很多老师也就根据标准, 布置了很多搜集的作业。而实际效果并不佳。大多数的搜集作业是家长在做, 有些甚至是家长也无能为力, 久而久之, 学生家长都失去了搜集的乐趣。在交流时, 由于不是自己搜集的, 孩子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其他孩子在听时特别吃力, 注意力分散, 完全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无定量的作业大大增加了孩子的负担, 而且没有效果。故我认为要培养孩子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也应该给孩子一定的东西, 比如报纸、《亲近母语》, 让孩子在特定的东西中搜集资料, 处理信息, 真正达到课标提出的要求。
三、减少无反馈的作业
作为一个企业, 很需要执行力。老板有了一个绝妙的点子, 只有下属完全去执行了, 它才能创造出成果。如果没有执行力, 哪怕再好的点子, 也只是空话而已。在学习中也是, 老师有了一个绝妙的方法, 只有孩子认真照着你的话去做了, 那才会有效果出来。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检查或者很难检查孩子有没有做, 那久而久之, 孩子以后对于这种类型的作业他就会应付了事或者根本不做。例如:学了《卧薪尝胆》后, 你让孩子向认识的人讲一讲《卧薪尝胆》这个故事。这项作业既可以让孩子进一步地理解课文, 熟悉课文, 又可以锻炼孩子的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虽然设想非常好, 但是如果孩子没有去做, 那什么都是空的。这就是一个没有反馈的作业, 你也无法去测试他做了没有。而如果在这道题后加一个附加条件, 请听过的人根据讲得效果打上笑脸或者哭脸。孩子们因为听的人有反馈的内容, 更加兴致勃勃, 而作为教师, 你也可以根据孩子所得到的笑脸和哭脸, 知道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 还可以根据数量和质量进行表扬, 激发起下次完成作业的兴趣。
浅议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存在的问题 篇9
一、学生减负的需要
作为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内容多元、形式多样、角度多变的作业练习,能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掌握技巧,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同时,学生的情感、意志、习惯、兴趣等,也可在编织精巧的作业训练过程中得到培养。然而,新课标颁布己逾七年,一些教师的观念迄今仍未得到更新,课前作业缺,课后作业补,大量的题海战术,给学生造成很大负担。因此,再次强调减负是势之必然,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应在减负之列。
二、发挥语文课程教育功能的需要
黄孟柯先生曾指出了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的本质,即语文是从民族文化精神中衍生出来的学科,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文化精神。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合理的语文知识结构,完善的智能结构,健全的思维品质等。语文教育应构筑学生的精神大厦。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也强调“涵养言语能力、发展智慧结构、建设美丽人生”。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突出学生个性,张扬民主风气,注重个体体验,实际也是在大力提倡学生的人文精神、独立精神、创新精神和审美精神。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给学生提供了彰显个性的空间,有利于语文课程教育功能的发挥。
三、语文作业的问题
自提倡“减负”、新课改以来,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多。有些学校曾经或者正在做一些有益的改进尝试。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作业”“个性化作业”“研究性作业”等。目前,对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已日趋深入。如人教版新教材的编写中就相当重视作业的内容,注意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人文色彩,并加强了感悟、积累、实践,关注学生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和学生的生活。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取得不少宝贵经验,这些都有助于本研究的实施。尽管如此但尚属局部、零散,尤其在评价方面较欠缺,缺乏有效的评价方式和激励机制。无法从根本上革除传统作业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犹如昙花一现。学生对待新型作业的态度重又回到传统的作业态度观中。故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很有必要,也极为迫切。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四、国外作业设计情况
对于学生作业的设计,国外的教育家们早已摈弃了课本的约束和课文的限制,大多采用开放式的、综合性的作业。通过学生自己上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与同学相互合作来完成某一专题研究等。故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作业形式与评价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如:英国中小学生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实践作业。有教师指导的各种活动 ( 实验 )、独立观察、完成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二是书面作业。客观性测试,分为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论文、实践报告、评论、调查报告、做科研项目等;三是口头、听力作业;四是表演作业。朱仲敏老师曾在对美国中小学家庭作业目的的定位研究中认为,美国中小学教师以较为宽广的视野从多方面、多层次定位作业的目的。分别从作业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的关系,作业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作业对学生、亲子关系、家校关系、社会的影响等角度考虑。使作业成为学生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学校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联系的一种中介。而且随着经济的增长,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教育评价进入专业化时期。
新课程标准强调作业的价值,将它作为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与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更作为记录学生成长的珍贵履历。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为我们在实践中设计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外作业理念,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研究,使学生以语文学科为主的听读说写能力得以提高。
摘要:长期以来,传统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性,缺少师生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互动,呈现程式化、规范化的倾向,甚至成为学生和家长沉重的负担,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外作业富有全新而丰富的内涵。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课外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庸,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和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因此,在当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背景下,有必要对现行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评价进行全息透视和深刻反思,使其设计、评价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的情感、意志、习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从而获取知识,掌握技巧,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提高素养。
语文课外作业的自主性 篇10
但是长期以来, 语文作业的形式并未得到很大的改观, 还是老调长谈。与新时期的课程改革格格不入。如传统的作业大多“以本为本”“固守书本”, 束缚了学生的视域, 捆绑了他们的生活传统的作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 为达到对某一知识点的巩固, 设计的作业或简单的重复抄写, 或机械的死记硬背, 或枯燥的题海苦练, 或呆板的知识仿效, 比如学习了字母“m”后的作业:抄上一页, 读上几十遍。效果却似“小和尚念经, 有口无心, 了无兴趣”这样的作业练习, 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僵化了学生的思维, 设想一下, 这样学完24个字母, 学生对字母会是怎样的情感, 望而生畏?食之无味?结果是, 他们认识了“书本”上的24个字母, 也仅此而以。在学生的思想里就会形成这样的概念, 这24个字母是“书本”上必须学的知识, 所以我要写、要读, 除此以外, 再没什么其他的意义了。当然, 基础的训练是不可少的, 素质教育不是锻造空中楼阁, 但也决不等于死读课本。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 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所以,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 应该联系语文实践活动和语文的实际应用, 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热点, 利用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将生活中的事物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儿童感官, 开放式地储存信息, 为儿童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 提供取之不竭的丰富源泉, 学习的自主性、创造的积极性显而易见, 既顾及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又重视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因此, 推进课程改革,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 必须对传统的语文作业加以变革, 实行全面的开放, 让它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一、向思维开放, 让作业成为训练思维的体操
1.“机械作业”——以思激活抄写、背诵等历来被称作“机械作业”, 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对这类作业理解的片面的指导的偏颇, 只注重作业结果, 不进行过程的指导, 把学生引入“死抄、死记、死读”的误区。其实这类作业只要强化了思维参与, 就能变“机械”为“灵活”, 变“死记”为“活学”, 使其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1) 抄写中的思维参与。“抄写”可要求学生的“思”贯穿于始终:写前, 读一读字音, 想一想音形的联系, 以记住字音;写时, 看一看字形, 想一想书写的技巧, 以揣摩形体;写后, 记一记笔顺, 想一想字形的组全, 以记住字形。这们, 就能发挥“抄写”的识记功能、养育功能和习惯培养功能。
(2) 背诵中的思维参与。背诵可分步练习, 循序渐进, 力求思维参与。一是看一看:初读概览, 整体把握内容;二是理一理:默读课文, 理清叙述顺序;三是找一找:默读课文, 画出顺序标志;四是想一想:轻读课文, 还原语言形象;五是记一记:读后静忆, 回忆背诵内容。这样就能背诵与理解结为一体, 把读记与思维融为一炉。
2.“灵活作业”——以思求实“品词析句、用词选句、读写结合”等灵活作业中的思维训练比较明显, 但须讲究训练方法, 以保证活中求实, 实中求效。具体可要求学生品词析句要双性聚焦, 用词造句须打开思路, 读写结合能选好内容。
二、向生活开放, 让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
生活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获取语文知识的广阔天地。教师可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 使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
1.“口语表达型”作业。
学生在家可谓无拘无束, 畅所欲言。为此可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如选讲学校、社会的新鲜事情、学校组织的活动, 等等。学生为在家人面前“显示本领”, 往往态度十分认真, 而家长直接听孩子“演讲”, 又随时对孩子加以指导点拨, 这种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互动, 填补了老师不在时的空白, 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观察积累型”作业。
观察是积累的前提, 学生往往会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 可结合语文教学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如要求学生回家观察禽畜的生活习性, 蔬菜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家用电器的式样及其功能, 家长忙农活干家务的情景;还可以让学生去商店、集市、车站、影院作专题观察。当然这类作业教师需进行观察目的和方法的指导, 要求学生观察应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多联想。并完成一定数量的观察笔记。
3.“动手操作型”作业。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语文作业不能受学科的限制, 教师应打破学科的界限, 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让语文与自然、社会等学科结合起来。因此作业时可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实验, 作一些小研究, 进行一些小探索。并写出自己真切感受, 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知识面, 又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且对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有一定的帮助。
三、向个性开放, 让作业成为发展特长的手段
实施素质教育须承认个体的差异, 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促其个性充分发展, 使他们成为全面加特长的新型人才。据此语文作业需在考虑共性的同时, 兼顾学生的个性, 使作业能成为发展学生特长, 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
1.“顺其意而扬长”。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计作业, 引导实践, 以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特长。擅长写作的学生可组成班级文学社, 负责编辑班级小报、黑板报, 并鼓励向刊物投稿;擅长口语的学生可组成班级演讲组, 定期举行演讲示范;擅长书画的学生, 可成立班级美编组, 负责班级板报的美术设计;擅长演唱的学生可组成演唱组, 负责课本剧的编排、演出。擅长搜集信息的学生可组成“小灵通信息台”, 定期向学生发布校内外的新闻事件……
2.“反其道而变短”。
可让某些方面有不足的学生参与相反的“特长小组”, 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兴趣, 发展能力。如性格内向的学生, 可让其参加演唱组, 不求他们立即登台亮相, 先让其做助手, 即使最终登不了台, 也不予强求;不善言辞的学生, 可让其参加演讲组, 让他们在别人的示范中受到影响, 逐步锻炼胆量, 培养能力。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 开放性的语文作业与原来相比也许并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且实施起来也比较繁琐, 甚至于会受到一些教师的冷落。但我坚信, 随着课程改的进一步深入, 它必将会成为课程改革强有力的“推进剂”, 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 作业是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 怎么让学生的作业从培养学生的素质, 提高学生的能力方面来布置, 是我们每个老师要思考的问题。因此作业要与时俱进, 要有开放性。
摘要:作业是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 怎么让学生的作业从培养学生的素质, 提高学生的能力方面来布置, 是我们每个老师要思考的问题。因此作业要与时俱进, 要有开放性。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置的实与虚 篇11
一、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置存在的不足
1.抄写过多,阅读过少
小学语文所承载的识字、写字的任务是比较大的。课标要求小学六年累计认识常用字约3000个,会写约2500个。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适当的抄写是必要的,应该说,到目前为止,抄写依然是小学生识字写字的重要手段。如果抄写过多,甚至中低年级课外作业反复布置整篇整篇地抄写课文,虽然达到了识字、写字的目的,但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学生无趣的心理。单就语文课外学习而言,同时还减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削弱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缺乏必要的评价手段,小学生课外阅读过少,甚至于被忽略就不难理解了,哪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可言呢?
2.忽视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置,忽视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任务,其原因上述已经阐明。在此我想赘述的是,小学阶段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是课标规定的,我们暂且不说它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与途径,但它至少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吧。可能很多教师没能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没能意识到,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做出过明确的要求,更没有出台相关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机制,促使他们去完成任务,被忽视就自然而然了。当务之急是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要求,出台评价手段和评价机制。否则,其将依然被忽视。比完成小学阶段课外阅读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这将是终身受益的事,不能留给初中或更后阶段的教师去做。
3.忽视了学生生活的规律性
小学生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与生活规律是密切联系的,这一点是我多年教学实践的感悟。过去,我多年从事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可能和其他毕业班教师的心理是一样的:总认为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多布置点作业,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汲取,结果适得其反,不仅作业完成率低,而且质量也比较低下,弄得教师、学生、家长手忙脚乱。因为面比较大,需要分门别类地处置:能力强的同学既补又罚,很快就完成了;能力弱的同学仅补,一周下来,有时还造成旧账压新账,无奈,再找家长配合。这一漫长的过程,耗费了教师、学生、家长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此,我历经多年的深刻反思,认为其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忽视了学生的生活规律。细细一想便会明白,双休日、节假日,父母的生活都没有了规律,再让孩子有规律地吃饭、学习、睡觉,能做到吗?寒、暑假本意就是让孩子休息的,何谈学习规律而言?如果再布置过多的作业,他们怎能按时完成呢?相对而言,学生比较有规律的生活是每周一到周五:吃饭—上学—吃饭—上学—吃饭—做家庭作业—睡觉。
4.不足够重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小学低年级学生不留家庭作业,中年级一般为半个小时,高年级不超过一个小时。这是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但往往人们会狭隘地认为,这里的家庭作业仅仅指的是课堂教学的巩固与延伸,不包括课外阅读。我是这么理解这么做的,其他教师可能也不例外。
二、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置的实与虚
1.何为实与虚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置的实与虚,只是我个人的实践与定义,不一定准确,因为在此之前我没有阅读到类似的东西。如果将来阅读到了,或经过有关人士的指点,即予以更正。所谓“实”,即为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置所承载的课堂教学的巩固与延伸;所谓“虚”,就是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置所承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完成课标规定的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任务,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此看来,实与虚形同文章的主副线,虽或明或暗,但都担当着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内容精彩纷呈的任务。
2.如何合理设置
(1)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置实与虚的作业量,并做到动态变化。如低年级课堂教学巩固与延伸的作业少一些,课外阅读作业可以多一些;中年级课堂教学巩固与延伸的作业和课外阅读作业可以适当持平;而高年级的课堂教学巩固与延伸的作业可以适量偏重一点。
(2)遵循小学生的生活规律,合理设置实与虚的作业量,做到动态变化。无论城里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只要上学期间,生活便有了一定的规律:如周一至周五基本上是早晨上学,中午放学,下午上学,晚上放学,课外作业,休息。双休日和节假日便打破了这种规律。过去,我和大多数教师有同样的心理,认为双休日和节假日学生的时间比较多,就多布置点实的作业,结果不仅完成率低,而且完成的质量也不尽如人意。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双休日和节假日,父母的生活都没了规律,孩子的生活哪来的规律?如过年期间,父母去串门走亲戚,把孩子留在家中写作业。试想想,孩子能安心做作业吗?所以,依据小学生的时间规律,周一至周五实的作业略多一些,虚的作业予以辅助,可以调节身心,有益睡眠。双休日和节假日实的作业略少一些,虚的作业略多一些,有益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率和质量。
(3)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小学生课外作业实虚并存、实虚量交替之中,虚的作业设置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低年级只要求学生读一读适合自己读的儿童读物,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中年级要求学生在读的同时注意自己喜爱的好词佳句以及段的积累;高年级则在上述基础上还应写一写自己的感受,逐步实现读书的目的。切忌一开始就设置读的难度,造成学生的畏惧心理,会适得其反。
(4)遵循适时评价原则。实的作业我们会及时评价,在此不再赘述。而虚的作业如果不做出适时的评价,就有可能会流于形式。因为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必须有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适时的评价,是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不断矫正与督促。这种适时评价必须建立在课内,置于老师、学生的监督之下,否则,会事与愿违。
建立适时评价机制:每天早晨,学习委员评价组长,组长评价组员,评价结果及时汇报给老师。老师利用课前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抽查,并做出适时的、有梯度的(是否读了—读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感受—适度汇报等)评价,才能把虚的作业落到实处。
语文课外作业优化设计探析 篇12
一、作业设计应突出趣味性
1.“朗读”作业
朗读是最重要的阅读手段, 它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语感, 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这种作业形式适合于写景的课文布置, 如教学课文《桂林山水》后, 可以设计家庭作业:回家后, 为《桂林山水》选配乐曲, 要求第二天将音乐资料带到班上, 进行现场配乐朗读比赛, 学生兴趣盎然, 有的同学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乐曲配乐, 朗读时兴奋不已;有的选用《二泉映月》配乐, 朗读时恬静幽雅;有的选用《江南好》配乐, 朗读时回味无穷……一段段美妙的音乐, 加上学生深情并茂的激情朗读, 把我们带进了如诗如画的境界, 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又开拓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2.“画”作业
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比较直观, 他们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特别感兴趣, 让学生进行画图想象, 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有助于学习。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后,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描写榕树的句子, 如何让学生轻松理解和背诵呢?可以发给每位学生只有枝干的榕树图, 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为画面添加色彩、补充内容。在学生的画笔下, “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画出来了,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表现出来了……通过画画, 学生理解了课文,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演”作业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故事性较强、情节有趣的课文, 对于这类课文, 可以让学生当当“小演员”, 亲自演一演。如教学完《陶罐和铁罐》一课时, 我布置了表演课本剧的作业, 课后十位同学为一个小组, 小组合作表演完成作业, 小组间展开比赛。先让学生挑选课文中自己喜爱的角色, 再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 并根据自己选的角色进行表演, 然后写成剧本形式。还要求学生表演结束后评出最佳演员、最佳剧本、最佳形象、最佳创意等等。因为要演剧本, 学生得研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诸多因素, 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角色;因为要写, 学生得仔细认真而且自觉自主地读课文;因为要评, 表演时学生得认真欣赏, 整个过程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并且热情高, 完成效果好。
4.“唱”作业
音乐的表现力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 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唱”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乐事、趣事。因此, 在语文作业中渗透音乐, 让学生陶醉在优雅、朴实的学习氛围中, 能极大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学了《快乐的节日》一课后, 我把这篇课文编成了一首歌, 让学生回家后唱给自己的父母听。学生在完成这项作业时, 由于音乐的引领, 不但领悟了课文内容, 还把握了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学生很乐于做这样的作业。
二、作业设计应具有开放性
1.“广泛阅读”作业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少做题, 多读书, 读好书,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为以后的“厚积薄发”奠定基础。如学了《长城》一课后, 我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为了达成这一要求, 一方面我引导学生从其他学科和图书资料中搜集有关描述长城的文章、书籍认真阅读, 同时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从图像和文字等方面了解和积累有关长城的知识。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后, 再创设情境,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交流的内容可以是描写长城的优美片断, 也可以是读后感。
2. 办“手抄报”作业
办手抄报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很好的办法, 也是学生才艺大展示的一个舞台。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后, 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查找资料, 以“保护地球”为主题, 四人小组合作办一期手抄报。学生兴趣很高, 上网络, 查找资料, 合作制作。然后利用语文课的时间交流并评比出做得好的手抄报, 把它粘贴在教室里让学生参观学习。学生的手抄报, 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灵活多样, 版面雅致清新, 视野开阔致远, 这样的手抄报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作业形式之一。
3.“搜集资料”作业
实施新课程以来, 搜集资料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项常规性作业, 其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拓宽视野。如学了《太阳》一课之后, 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太阳的歌曲, 聆听有关太阳的歌曲, 让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是介绍我国名胜古迹的, 在学完这样的课文后, 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有联系的图片进行欣赏, 然后开展相应的活动。如学了《桂林山水》和《长城》后, 我就让学生收集有关图片, 张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 并结合“江山如此多娇”的主题班会, 让学生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 抒发浓烈的爱国之情。
三、作业设计应注重实践性
1. 调查性实践作业
语文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学完课文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社会实践。如学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后, 为了让学生对地球知识、环保知识了解得更深刻, 我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环保现状, 观察、分析家乡的水资源污染情况, 查找污染源。在调查中, 学生发现离学校不远的泸江河污染特别严重, 河两岸四五个村子的村民都把垃圾倒在河沿上, 河水中不时可看到死猪、死狗等正在腐烂的动物尸体, 河水呈暗黑色, 散发着臭味……要怎样改变这种现状?我联系了周边村干部, 开展了“碧水”行动, 带领学生再次实地考察河面污染的情况, 掌握第一手资料, 探寻导致河面污染的各种原因, 寻找提高水质的方法, 实践活动结束后, 要求学生设计出实施方案。后来在交流中, 学生展示了各种方案:有在村里设置环保宣传窗的;有一起合作写倡议书的;有建议设立公共垃圾回收站的……通过这次活动, 不但唤醒了周围村民的环保意识, 而且也让孩子的心灵得到了洗涤。
2. 综合性实践作业
沟通课堂内外,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完成综合性实践作业, 可以拓展学生们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 以课外带动课内学习, 提高课内学习的质量。如学习了《植物妈妈有办法》后, 让学生去给小树穿穿“衣服”, 或认养一棵小树, 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也增长了他们的才干, 而且使他们在学习中真正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综合性实践作业, 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感悟到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真谛。
3. 情感性实践作业
教师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在设计、布置作业时也不例外。如在教学《毕业赠言》后, 让学生找自己的好友畅谈、倾诉, 自然而然地写下自己的毕业赠言。这一课的作业不再是单一呆板地说, 写毕业赠言, 让学生进行一次深入的情感交流。毕业赠言的字字句句蕴含者学生丰富的情感, 深厚的友谊, 字里行间诉说的是他们曾经共同笑过、哭过的那六年漫长而又短暂的同窗时光。在课堂上, 他们一起回忆了难忘的过去, 又携手畅想了美好的未来, 心与心的交流, 一下子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 让大家的心贴得更近。
【语文课外作业的自主性】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06-22
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09-18
语文的课外活动10-28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07-11
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06-16
小升初语文必须掌握的课外知识10-25
初中语文的自主论文07-10
小学语文的自主学习09-09
浅析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的影响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