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

2024-09-18|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精选12篇)

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 篇1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课外阅读是课堂现代文阅读的继续和扩展, 是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方面。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应当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 课外阅读的具体指导方法如下:

一.必须明确目标, 端正态度。

首先要端正学生的阅读动机, 促使学生树立“专注”﹑“善疑”﹑“深究”﹑“虚心”﹑“耐心”﹑“持之以恒”等学习态度和学风, 这是读有所得﹑读有所成的要诀。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中学生每学年课外要阅读大量的书, “课外阅读指导”具体包括:人物传记的阅读、思想修养读物的阅读和文学名著的阅读等。以阅读小说为例, 具体指导要求如下: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和能力, 了解作品的有关背景, 把握节选部分的情节及主要人物的性格, 理解主旨, 认识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比如说读《西游记》, 应当指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 力图走入《西游记》所创造的那个神奇、美妙的世界;学习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 应当指导学生学习其中的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以消遣为目的的, 导致学生阅读欣赏层次的低下。如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可以对一些明星﹑偶像的生肖爱好倒背如流, 却不知道托尔斯泰﹑泰戈尔等文学巨匠是哪国人, 不知道《战争与和平》﹑《红与黑》等文学名著写的是什么。因此明确课外现代文阅读的目的﹑端正课外阅读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必须有所选择, 学会阅读。

要给学生提供课外现代文阅读的参考书目, 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现代文读物。能否正确选择读物, 是课外现代文阅读成败的关键。对于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 应该让学生精读, 对于一般性的书籍和文章, 可以让学生略读, 或选读其中部分章节或片段进行阅读。在阅读中遇到问题要学生运用字典、辞典等工具书自己解决。要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来增强对课外阅读内容的记忆能力。如对于经典性的书籍要经常读, 温故而知新;对于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找各种不同的书对照读, 博采众长, 取其精华。对《名人传》, 应当阅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 这对于理解《名人传》会有很大的帮助。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等设施和现代技术, 要鼓励学生到图书馆阅读。

三.必须指导积累, 检测考查。

正确指导学生注意对课外现代文阅读的积累。要求学生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的方法积累阅读的材料, 要写读书笔记。教师应教授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不拘一格, 可以是分门别类的, 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节本式的。有时摘取书中一二个句子或部分章节, 有时概括其大意, 然后用自己的文句记下。读书笔记或长片段多了, 可以分类再综合比照。老师在平时的检测活动中, 应有意识地对课外阅读, 特别是“名著”进行考查,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真正的重视。

四.必须组织活动, 联系生活。

要组织各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外现代文阅读活动。课外现代文阅读活动必须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又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如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等。还可以组织各种语文小组和语文社团, 丰富学生语文活动的内容。这些活动的开展, 自然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课外阅读。

生活有多广阔, 语文的世界就有多广阔。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陶行知也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 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 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因此, 对语文课外阅读, 教师应有启发、有指导、有练习、有检测,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 篇2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昌乐育才双语学校 刘金婷

12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是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当前阅读现状的需要。虽然我校非常注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每学期都会帮孩子们选择一些经典阅读书目,给孩子们留出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但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研读不够深。很多学生凭潮流看书,人云亦云,自主性不够,只是作为任务读书,所以大多数学生阅读时未能做到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领悟,而只是走马观花的消遣式看书,主动探究、钻研欲望不强,遇到困难就避而趋之,违背了读书的本意。2.缺少指导方法。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从问卷调查中发现,较多学生读书时未能根据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看。一味从头至尾读的大有人在,而现实生活中,这显然滞于社会高速发展的潮流。

三是学校教师发展的需要。我校特别设立的课外阅读这一课程,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让我们通过研究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写作和阅读能力得以明显的突破;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探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促使教师全面提高。

二、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课题界定

所谓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内,相对于教材、课文而言,就是学生利用上课以外的时间,去阅读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它是学生自主地、有选择地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它是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字、文学、文化,是对生命个体精神生命的提升,并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的熏陶。

所谓课外阅读指导,也就是给予学生必要的读书指导、阅读方法,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享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习惯,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情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现阅读的个性化。力求使他们走出校门后仍能和好书交朋友,并源源不断地从中汲取精神的养料,健全人格的发展。

研究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并强调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对语文课外活动作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强调,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它作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研究目标:

借助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即“购书借书的习惯,到时读书的习惯,读书动笔的习惯,边读边思的习惯,爱惜书籍的习惯”。

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行为的训练中进行知识与习惯的自我建构,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促使学生提高读书的意识,提高读书的水平,提高读书的成效,并进而使班级建成读书的乐园。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研究走捷径、求实效。

2.行动研究法。由教师在课余时间,课堂教学中,边创新、边实践、边更新、边积累,逐步创造出有效、可行的有效阅读方法。

3.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测验、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课题研究的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4.个案分析与经验总结法。不断反思自己的典型课例及相关教学细节,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的实施举措。注意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形式,进行总结和提炼。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阶段:202月―年3月

调查现状,选题论证,制定方案,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1年11月

学习理论,修订方案;运用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积累过程资料等。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汇总各种研究过程资料,分析比较,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五、研究过程

经过一年探索,结合实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探究:

(一)开发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阅读兴趣。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在校住宿,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相对较封闭,除了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外,课外读物是他们最好的课余生活休闲、娱乐的途径,同时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向着素质化方向,因此课外读书可以成为学生们课余生活的一部分,为他们带来莫大的乐趣。

(二)创设浓郁的书香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阅读。

让阅读成为伴随孩子终生的生活方式,我们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1.保证读物。“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

(1)结合我们的“朝阳读书”,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为学生讲解阅读的好处与重要性,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提议家长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并倡导亲子阅读。并开展了“亲子共读沐浴书香家庭”活动。

(2)为了响应我校的“国学人文、艺术人文、双语人文”的办学宗旨,同时培养孩子读好书、勤读书、好读书、会读书、以书为伴的良好读书习惯,我们 各都班建立“图书角”, 我借助班级图书角积极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并组织了“我爱读书”的活动。中年级段的学生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已开始形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他们的阅读动机开始由低年级段的被动型逐渐转成一种向自身兴趣爱好过渡的主动型,对于小时候看过的一些拼音读物被他们视为“太幼稚了”,他们除对中外童话感兴趣外,还偏爱一些短小精悍的中外幽默故事、探险故事、IQ益智类书籍等,而且需要量越来越大。为此积极倡导学生积极为班级捐书(当然指导学生要捐一些好书,经典书),在班里选出负责任的学生进行管理、借阅的登记,同时随时可以增添调换借阅,营造了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

(3)作为班主任,根据学生的需要定期以班级为单位到图书馆借阅一定数量的图书,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归还,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也可以充实班级图书角,使图书角灵活增容,有了源源活水。

(4)借我校的“读书节”,争取评为“书香班级”,并评选出每学期的“书香家庭”“书香小明星”。

2.保证时间。“君子不可一日无书。”建立阅读制度,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1)首先我们学校每周有一节课外经典阅读课和每周日的晚间阅读大比拼活动课,有共同的阅读书目,为我们的课外阅读课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这样我就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另外可以借助我校的读书节,开展了一些读书活动,评比读书明星等。

(2)其次,要有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尽量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回家作业,每天阅读不少于30分钟,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即使我们的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受排挤。

(3)平时,学生随时可以到图书角借书,保证每天手中都有一本课外读物,随时可以阅读,另外还特别规定:凡是课堂作业做好了,允许学生取出自己喜爱的图书阅读;每天放学让学生带一本课外书出校门,布置30分钟阅读等作业。班内阅读热情会空前高涨。

3.推荐读物,学会选择阅读。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但辨别力有限,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以实现阅读的有效性,为此根据学生的能力、思想、年龄和兴趣的不同,以及课堂教学需要的不同,认真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读物。选择时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内容的广泛性。小学生大都偏好阅读故事性强的战斗故事书,除了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有计划有目的的介绍和鼓励学生阅读历史、地理、科幻等方面的读物,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广泛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 篇3

一、教师给读书

犹太人是个爱读书的民族,他们有一句教育孩子的名言——“书本是甜的”,就是要让孩子从小体会到读书是件快乐的事。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让低年级学生了解读书的乐趣,最有效的莫过于“教师给读书”了。教师选择一本较厚的童话书,利用每天早会的十分钟时间给学生读一篇,在两三个星期里坚持不断地读给学生听。当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从教师的嘴里流淌出来时,孩子们为之深深地着迷,每天都高兴得不得了。通过老师的读书,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学生要自己读书的强烈愿望。

二、增设班级图书角

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我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管理借阅。俗话说,书非借不能读。学生对自己的书常常是读了几页后就不爱再读,而借来的书则比较有兴趣,一般能在规定的借阅时间内读完。另外,这样以“集资”的形式办班级图书角,学生花较少的钱,交流读到较多的书,确保学生有较充足的阅读量。同时还可起到促进大家多读书,争相读好书的作用,要知道榜样和竞争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推荐图书

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渡到纯文字读物。选择读物要做到:①内容要健康。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③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年龄特点,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如对文章做简要的介绍,或朗读精彩的片段,或讲故事讲到精彩处戛然停止,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因人而异进行指导。比如有的学生爱读科普读物,就建议他读读《十万个为什么》;有的学生爱读经典名著,就推荐他读读名家短篇佳作。当然,学生间也可通过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文章、书籍,交换阅读。

再者,推荐图书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比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节选的原文或作者的其他作品,也可选择与课文体裁、写法相似的读物,或阅读与儿童影视相关联的书。学了《丑小鸭》就可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了《惊弓之鸟》,就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了《争吵》,就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学了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让学生读读其他写夏天或西湖的诗词,并了解苏轼的其他作品;看了《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电视剧,就推荐同名小说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读起来感到亲切,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内容。

四、教给读书方法

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就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浏览性泛读。要求每分钟读200~400字,理解率在80%左右。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在学生没有充足时间、足够兴趣,或根本没有必要仔细地阅读某些材料的时候,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大致了解其内容,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速读。要求每分钟读400字以上,理解率达到70%。实现速读,我认为必须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做到“四快”,即阅读过程“看书快”,看到信息“识别快”,识别内容“理解快”,理解内容“记忆快”。速读能大幅提升学习效率、记忆力、注意力,使学生信心十足、兴趣高涨。

3.品味性精读。要求每分钟读200字以上,理解率在90%以上。对名著的名篇、名段,及自己喜欢的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吃东西细嚼慢咽一样。有的好文章要反复读,甚至熟读成诵。这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4.做好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①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②提纲型:把文章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文章脉络,从中学习表达的方法。③感想型:阅读后,结合自身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④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5.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童话故事,重在抓住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阅读诗词,紧扣关键词领悟意境;阅读说明文,明确事物特点,等等。教师结合教材特点,不仅要教给学生方法,(下转60页)(上接59页)也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五、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诗文朗诵会”、“课本剧表演赛”、“故事大王评比”、“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小博士擂台赛”、“佳作欣赏”及办班报、编手抄报、写名人警句条幅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定期评选“读书之星”、“小小博士”、“故事大王”、“优秀读书笔记”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的开展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极大地激发了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博览群书,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六、取得家长配合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部分是在家里进行的,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家庭因素有很大的关联。教师如果能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那将极大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我充分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册这些平台,和家长谈论对阅读的看法,在交流中达成这样的共识:分数赢得一时,读书赢得一世;对一个孩子来说,文化底蕴犹如营养,会使人一生受用。同时倡议家长帮助孩子制定读书计划,确定所读内容,选择阅读时间,甚至开展亲子共读,让家长成为读书活动的坚强后盾。

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其完成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孩子就会爱上读书。当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力量,一种自觉行为,就能有效地提高其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 篇4

一明确目标,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有了明确的目标, 学生的学习就有动力。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工作和关键环节, 它决定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评估, 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因此, 课外阅读的指导要注重目标的设定, 必须灵活性强, 层次性明显。当然, 仅有目标还不够, 还必须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可通过推荐学生感兴趣的读物等方式,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推荐读物, 充实学生的阅读资源

1. 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外读物

现行使用的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适合学生阅读和开展教学的文章。因此, 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 由课内带动课外, 以课外丰富课内。同时,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的介绍, 会使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趣味性, 而要获取的最好方式就是读与课文相关的书。这些书可以进一步充实课文的内容, 丰富学生的知识,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

2. 选择叙事作品和合适的诗歌

新课标指出, 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事件梗概, 简单描述自己的感受。阅读诗歌, 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诗人的情感。多阅读这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 开启学生的智慧,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文素养, 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传授方法, 确保学生的阅读效果

课外阅读是教学的课外延伸。要提高课外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在于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1. 做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因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后记等, 读报先看标题、栏目, 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 借此选择图书, 寻找资料。同时,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 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 做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2. 做到摘录与写作相结合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 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的词句和片段摘录下来, 以备所需。新课标指出, 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要求学生具有探究性阅读和创新性阅读的能力。特别是阅读完名著之后, 要思收获, 谈体会, 发表见解, 写出读后感, 做到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四正面引导,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 指导学生养成利用时间阅读的习惯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所花费的时间较多, 特别是小学生, 并不能或不懂利用零碎的时间阅读。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和随时翻阅书籍的习惯, 坚持每天挤一点时间, 读一篇或半篇文章。

2. 指导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 要求学生在文中进行圈点勾画, 做批注。好的句子、段落、篇章, 要求学生摘抄, 感受较深的要求写成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定期让学生们交流, 养成读书动笔的良好习惯。每周上好课外阅读的指导课,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做笔记,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这样,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鉴赏力, 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不断激励, 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如何, 需要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激励和评价体系。通过观察法、调查法等方法可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概况, 根据学生的积累情况、写作水平, 可进行评价。

1. 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评价体系中应考虑到学生个性和基础的差异, 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也要突出评价学生某方面的良好表现, 做到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2. 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他人的评价相对比较公平。他人评价包括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 通过同学互评, 使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又提高了各自的能力, 教师评价则有比较性, 他人评价可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效果。

重视自我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突出特点。学生通过自我评价, 可以不断反思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学到了什么, 方法是否科学等。当然, 自我评价主观性较强, 是其不利的一面。因此, 要做到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课外阅读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力的补充。作为教师, 应重视这一教学过程, 从目标、资源、方法、习惯、评价这几方面着手,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素养, 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 篇5

一、课题背景及意义

一是课程改革的需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当前《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教研室提出了语文阅读计划,学校要积极创建书香校园,要求学生以书为友,和书为伴。鉴于这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是势在必行。

二是当前阅读现状的需要。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选择较盲目。由于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粗糙低劣、甚至具有较强暴力色彩的书籍进入了学生选择的领域。而一些较为高雅严肃的作品少人问津。另外,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极端功利色彩,误以为课外阅读会影响成绩,只重视与文化考试有关的参考书,一些科普以及人文性很强的作品魅力不再。再则,个别学生凭潮流看书,人云亦云,自主性不够。

2、方法较陈旧。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从问卷调查中发现,较多学生读书时未能根据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看。一味从头至尾读的大有人在,而现实生活中,这显然滞后于社会高速发展的潮流。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为学生创造阅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却很少去关注和尝试。由此可见,方法陈旧、呆板是阻碍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重要方面。

3、研读不够深。从调查中还发现,大多数学生阅读时未能做到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领悟,而只是走马观花的消遣式看书,主动探究、钻研欲望不强,遇到困难就避而趋之,违背了读书的本意。

4、没有统一的标准。虽然在课外阅读的开展上进行了安排,但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师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指导。还有就是阅读兴趣比较单一; 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发展不平衡;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阅读消费较少;学生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正在退化。对于如何提高引导学生阅读的效果有时还是感觉无从下手,没能形成一套操作性强收效大的引导模式。这是我县课外阅读如何深入开展所面临的一个困难。它需要教师拥有有效引导的理念,掌握有效引导的方法和策略,否则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阅读价值日益显现的今天,探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引领的有效性成了我们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是学校教师发展的需要。开展课改实验以来,我校教师更多地学习了现代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不断更新,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所以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在认真审视学校师生阅读现状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将“发展”作为总的价值追求,构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通过研究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写作和阅读能力得以明显的突破;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探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促使教师全面提高。

为此我们确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本课题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借签国内相关学校的指导经验,结合我校的阅读开展实际而确定的。它的主要意义是探索新形势、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对今后的课外阅读开展具有指导意义,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

二、课题的研究界定

所谓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内,相对于教材、课文而言,就是学生利用上课以外的时间,去阅读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它是学生自主地、有选择地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它是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字、文学、文化,是对生命个体精神生命的提升,并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的熏陶。它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灵活性和开放性;

2、自主性和合作性;

3、趣味性和专题性。

所谓课外阅读指导,和一般的语文课不一样,学生有更强的自主性,老师们把阅读课的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享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等目标上,力求使他们走出校门后仍能和好书交朋友,并源源不断地从中汲取精神的养料,健全人格的发展。“策略”是一门艺术或技巧,是指为得到某种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是指教师从学校学情出发,给予学生必要的读书指导,也就是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情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综合性。选择或制订指导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第二,可操作性。指导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关明确具体的内容。第三,灵活性。指导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将其组合起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三、理论依据

1、阅读心理学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明确目的实在是阅读的第一要事。目的明确了,不仅给阅读增强了动力,也给计划的制定、读物的选择、方法的选定等一系列问题找到了根据,找到了出发点。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必将大大有利于阅读效率的提高。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内发性的学习动机,是一种最积极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内发性的学习动机,是一种最积极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在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人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这一名言已充分证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和研究某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动力。小学生好奇,求知欲强,只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就不会满足于课堂所得。他们很想了解新事物。但他们的阅读兴趣却有着潜在的、自发的和自觉的区别。潜在的阅读兴趣是指具有诱发的可能,但还没有成为现实的阅读兴趣。自发的阅读兴趣是指按学生的意愿随时阅读,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自觉的阅读兴趣则是以明确阅读目的为基础,认真地进行阅读。教师应做好教育引导工作,适度拓展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把学生潜在的、自发的阅读兴趣转变为自觉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认识课外阅读对他们本身具有开阔知识面,培养和提高读写能力的重要作用。

2、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理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的文本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课外阅读指导强调的正是: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4、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级理论指出,需要是调动人的主体积极性的内在动力,突出了满足需要在人的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他把人的需要看成一个多层次、多水平的系统,认为只有高层次的需要的追求和满足才使人更充实、更幸福,并首次提出了超个人的动机或超越性动机的概念,认为自我超越并不是一种没有任何基础就能自发出现的心态,而是人性一种合乎规律的高度发展和执着追求。

应当指出,超个人心理学非常重视人的精神生活及其内在价值,而生命个体的精神成长是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对于人的精神成长而言,学校教育就相当于母乳,它把人类的一些知识,通过科学的方式整合成适合你接受的形式和内容,但是,它不能代替你的精神成长,精神的成长依赖于那些伟大的著作。阅读是改善和丰富精神营养结构的最佳手段。

四、研究目标

1、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通过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阅读、能阅读,从而拓宽视野,增加知识信息量,亲近母语,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丰厚语文积累,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研究,使教师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养成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亲历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多重对话,初步构建集字词句积累、阅读理解、情感体验、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多维一体的语文发展体系。指导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给予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舞台,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3、通过校本研究和专家引领等途径,构建学习化教师团队,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主动成为行动研究者,研究并形成一定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从而形成学校教科研特色,使“课外阅读”成为学校的课改亮点,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

五、研究内容

(一)研究如何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

学生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社会,学会选择,是学习与生活的必备能力。教会学生选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点”,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选择,首先是选择阅读的内容,给学习定向——价值取向与个性发展方向。

1、辨别阅读内容的是非,培养学生自觉抵制虚伪丑恶的能力;

2、辨别阅读内容的优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读物,培养学生把握自己发展方向的能力;

4、选择阅读的重点,培养学生果断筛选,提炼重点的能力。

(二)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把通向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打开这扇知识的大门,走进书籍的海洋,体验自学成功的乐趣。所以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1、根据阅读不同的读物,指导学生灵活掌握“ 三读法”

(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根据阅读的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不动笔墨不读书”。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 = =”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3)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4)制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3、根据阅读的目的,促使学生形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意识。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三)研究如何组织阅读的交流讨论

阅读的交流讨论,让阅读成果得以共享,提高了阅读效率,但由于是在动态中进行的,不利于教师调控和操作,因此也成为需要研究的内容。

(1)组织学生开展课前展示活动。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表达,把课外阅读的成果向同学展示。如文本的背景、作者介绍、相关知识等等,也可以讲一个故事,出一则谜语,背诵一首诗,介绍一条标题性新闻等。

(2)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读书讨论活动,在阅读后互相启发、补充、修正,完善自读的体会和认识。交流阅读中的收获,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疑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表演活动。鼓励学生读古诗,开展比一比谁背的古诗多;读优美的文段,进行诵读比赛;读寓言、童话,进行表演等,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开辟宣传园地。充分利用教室墙报、黑板报,开辟“读书角”、“阅读之星”、“向您介绍一本好书”、“读书笔记”等园地,让学生有展示阅读成果的场所。学生可以摘录并张贴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或出手抄画报,或写名人警句条幅,形式不拘一格。

(四)研究如何拓宽学生阅读的渠道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各门课程,获得终身发展的最基本的学习能力。但据统计,中国孩子的阅读量仅为欧美孩子的1/8,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考虑,急需拓宽阅读渠道,丰富阅读方式,提高阅读量。

1、扩大课外阅读的阵地。

(1)立足课堂向课外拓展。语文阅读课上,在不增加师生负担的前提下,补充与教材主题相一致的课外阅读材料。

(2)充分利用图书馆(室)、教学网络等资源,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广阔天地。

(3)增设班级图书角,定期举办“换书节”,引导学生交换自己的课外读物,在交流互动中进行阅读分享,利用学生的图书资源提高阅读量。

2、丰富课外阅读的方式(1)学生自读

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对话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自悟、体验,相互交流,指导并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以纠正知识灌输和理性分析式的语言阅读教学的缺损。注重学习效果,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2)师生共读

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措施。我们要求教师发挥引领作用,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做一个忠实的读者,与学生一起围绕书中的问题展开交流探讨,既交流阅读的感受,又交流各人的读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撰写读书体会,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在阅读中教师通过巧设悬念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讲述书中精彩片段后嘎然而止,让学生带着疑惑主动走近阅读;教师向学生推荐自己曾读过的名著、经典篇目……在共读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感受,一起成长。(3)亲子共读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家庭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我们提倡亲子阅读,让阅读真正走近孩子,走近父母,并渗透到他们的心灵。学校书写《为课外阅读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发出阅读倡议,为家长推荐学生喜爱的课外阅读书目;同时,学校构建读书交流的平台,定期开展“亲子阅读交流活动”,家长、孩子共谈家庭阅读的做法,交流学习的感受,共抒读书心得,在彼此的交流中分享读书的乐趣,增强阅读的兴趣,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3、丰富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形式

(1)上好课外阅读导读课,如文学导读、名著导读,同主题导读等,为学生寻找阅读的突破口与方向。

(2)上好课外阅读交流课,在质疑解难中把学生的阅读向纵深引进,提高阅读的质量。

(3)上好课外阅读分享课,引导学生将课外阅读的成果在班内展示,与同伴分享,相互借鉴、提高。

(4)上好课外阅读辩论课,针对学生在阅读中的不同观点、不同体验组织辩论,一方面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与众不同的个性化体验,另一方面使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维水平得到提高。

(五)研究如何优化阅读的评价

阅读评价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但到底应该评什么,怎样评,才能使阅读评价为发展性阅读服务,应该是我们需要着手研究的。

1、评阅读兴趣。主要从学生的阅读态度与情感介入状况着手评价,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观能动性。

2、评阅读积累。坚持“上不封顶下保底”的原则,规定每个年级课外阅读的图书文章篇目、坚持阅读的报纸刊物,明确量化指标,考查学生是否完成规定的阅读量。

(1)定主题。低年级段以“感受童年的快乐”为主题;中年级段以“体验童年的成长”为主题;高年级段以“回味童年的生活”为主题。

(2)定内容。

低年级的读物有、《舒克和贝塔历险记》、《安徒生童话》、《你是特别的》、《弟子规》《三字经》、《三毛流浪记》(全集)、《林焕章的儿童诗》、《一千零一夜》、《亲近母语》等,一本精读,四本略读,以绘本、拼音读物为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中年级的读物有《爱的教育》、《昆虫记》、《格林童话》、《西游记》(少儿版)、《中华经典诵读本》、《中华美德故事精选》、《我们的母亲叫中国》、《伊索寓言》、《十万个为什么》、《中外名人故事》、《寄小读者》等,三本精读,八本略读,从童话、故事到中短篇小说,形式更加多样,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高年级的读物有《稻草人》、《青铜葵花》、《中华经典诵读本》、《居里夫人》、《童年》、《三寄小读者》、《红楼梦》(少儿版)、《城南旧事》、《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当代儿童诗歌选》、《上下五千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滨逊漂流记》、《我要做个好孩子》等,五本精读,十本略读,以中篇小说为主,长篇小说为辅,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评阅读习惯。整合学生、教师、家长这三方面的共同力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1)是否每天进行课外阅读;(2)是否在课外阅读时动笔做笔记;(3)是否在课外阅读中勤动脑、多思考、多探究。

4、评阅读体验与价值取向。从自读笔记、交流发言、试题解答等方面着手评价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心理感受以及理解和把握能力。

5、阅读评价在原则上要重过程、重激励、多形式(自评、师评、互评等)、多展示(开展读书交流会、各种阅读竞赛、布置阅读展板、制作阅读小报等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研究走捷径、求实效。

2、调查研究法。通过一定范围的调查,归纳出目前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积极与消极现象,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内在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此方法一般用在研究初期。

3、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坚持撰写课堂教学反思随笔和辅导学生课外阅读体会,在写随笔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这一方法伴随着整个研究过程。

4、个案分析与经验总结法。不断收集典型教师的典型课例及相关教学细节,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的实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注意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形式,及时总结,定期交流。在研究后期采用此法较多。

七、研究措施

1、健全研究组织,明确人员分工

聘请支爱玲(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王玮光(市教科所)为课题研究顾问,组建并完善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安建忠(教研员)

骨干成员:王艳、张红丽、司彩霞、陈彦玲、丁瑞华、王彩霞、尹艳荣、吴学芳、王晓菁、马慧峰、徐国庆、王自安、蔡杰、达淑宁(自治区、银川市语文教学能手,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教导主任、校长等)

安建忠负责课题方案的制订、结题报告的撰写;张红丽、司彩霞、陈彦玲、丁瑞华、王彩霞、王艳、达淑宁负责调查问卷的制定、数据分析、活动的开展等;王自安、蔡杰、达淑宁、吴学芳负责阶段性总结的撰写;张红丽、司彩霞、陈彦玲、丁瑞华、尹艳荣负责年级阅读卡的设计,资料的收集,整理;王晓菁、马慧峰、徐国庆、张红丽负责阅读活动的策划、制定评价制度等。

2、加强理论学习。每位教师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认真学习关于阅读教学的教育类论著,关注国内外阅读教学研究动态,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指导日常阅读教学实践。

3、建立研讨制度。建立骨干教师每月沙龙活动制度,两月一次的语文教师论坛制度和教研组研讨制度,让课题研究渗透到语文教学的诸多环节。

八、研究步骤

1、课题前期工作:2010年9月—2010年12月。(1)成立课题组,针对现有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象,学习、研讨如何改革现行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使之适应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准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方面的材料,对研究内容有清楚的认识,制订出研究方案。(3)组织对师生的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全面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素养发展水平,分析整理。(4)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讨论实施方案。

2、课题启动阶段:2011年1月—2011年2月

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举行开题鉴定。

3、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2月—2013年7月

(1)以“书香校园创建”为载体,按方案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研究,定期组织案例分析与交流。进行有效的过程检查,做好研究过程中的资料积累。(2)分阶段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研讨和学生语文实践活动,推进课题研究。(3)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中期研究总结,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等形式展示成果。(4)回顾、反思,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定期请专家指导课题研讨,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4、课题的总结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2)全面总结提炼研究经验,整理汇总材料。

(3)整理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组织专家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九、预期成果形式

(一)隐性成果

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把阅读作为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尤其是探索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促进语文学习的全面进步。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如果把学生一味地束缚在题海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往往导致学生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丰富学校文化底蕴。校园文化需要有文化内涵的环境,文化环境需要有思想修养高、文化底蕴浓厚的人(教师和学生)。大量健康的课外阅读,就是学校文化建设、培养有文化底蕴的人所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

(二)显性成果

1、形成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2、实验教师上展示课(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教案,研讨记录)。

3、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4、展示学生相关的形式多样的作品(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等)。

5、开展阅读经验交流会,教师经验总结、论文集。

6、编写校本课外阅读教材。

浅谈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 篇6

1. 要与生活密切相关。《寄小读者》《调皮的日子》《草房子》《我要做好孩子》等,这些书籍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书籍的语言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学生读这类书籍,感到十分亲切。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经验积累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准确的表达语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2. 根据年龄段推荐。如今的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小学生阅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有利他们身心健康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心灵也得到润泽。不同的年龄段,学生阅读的内容也不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推荐精彩的课外阅读书籍,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阅读一些中外童话和寓言故事,中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阅读童话、科幻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阅读中外经典文学著作。

3. 经典读物要赏析。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能够掌握古诗词70首,在学习诗词中,能体味涵泳,感受文字之美。我们应让学生的诵读成为一种享受,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经典读物的赏析,既是我们心灵的触动,又是古典诗词大门的开启,更传承了民族的文化。

4.结合课本拓展阅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出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有着复杂的背景。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资料,要理解课文是有难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开展拓展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学写人的文章,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相关的其他文章来读,也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物相似的其他写人的文章来读,从而对这个人有更深更广的了解。如,在学习《给家乡孩子的信》这篇课文前,我组织学生查阅和巴金生平相关的文章。教学《大自然的文字》后,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开展“自然文字知多少”交流会。这些拓展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灵空间,为学生理解课文的语句,领悟内容提供了经验支撑。

二、 指导阅读方法,增强品悟能力

1. 根据不同需要,多种方法阅读。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广泛而快速的阅读,最大限度地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毫无疑问,这种阅读方法对于开阔思路、博采众家之长是大有裨益的。然而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精读。浏览与精读并不是对立的。浏览的目的是为了选择和捕捉信息,而要运用选择和捕捉到的信息,就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就需要精读。优美的写景类文章要用精读的方法,如遇到写得非常好的语句,我们还可以背诵下来。

2. 会做读书笔记,提高阅读水平。读书笔记应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而各有侧重点,总结起来有三种;一是提纲式读书笔记,侧重于写出作品内容;二是心得笔记,重在写自己的体会;三是摘录笔记,摘录好词佳句。小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可能面面俱到,可根据年级层次和阅读目的,选择其中比较有价值的一方面来写。为了方便学生写读书笔记,教师可帮助学生设计一种格式,让学生按照阅读目的有选择、有详略地填写,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为文字配上图画。

3. 制作资料卡片,丰富阅读资料。《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到“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制作资料卡片是搜集、积累信息资料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能力。资料卡片要不断地交流,学生在交流中还要善于总结。

4. 用多角色助读,增强阅读能力。寻找合作伙伴,多角色帮助阅读,是一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好办法。合作伙伴可以是同桌,可以是朋友,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老师。根据内容、题材的不同,可以充当各种角色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一些童话故事很适合角色表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编导出一个个小节目;有时,学生也可以充当小老师角色,把阅读过的故事讲给几个小伙伴听;有时,学生还可以担任小评委角色,把看过的诗歌、童谣等向同学推荐……这些活动给课外阅读注入了个性和活力,融入了趣味。

5. 反复品味材料,注重知识积累。学生积累阅读材料,重在体会运用,体会是吸收材料的过程,运用是积累材料的目的,因此,应经常翻阅所积累的材料,反复体会理解,融会贯通。不同时间、不同年龄对材料的理解也不同,所得到的知识价值更不同。

三、 开展读书评比,培养阅读习惯

1. 读书交流活动。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我的读书收获”“名文鉴赏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定期举行“阅读之星”的评比,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从读中获得知识,享受乐趣。小组合作制作小报,互相交流。谁读的书知识面广,谁能向同学们推荐更多的优秀读物,就有机会在班级的橱窗向全校展示。

2. 认真阅读的习惯。读书是要讲究效率的,但是我们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乏有“一目十行”和“走马观花”的现象,读书时三心二意。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见于书,入于目,发于心,出于口,细心钻研。

3.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我要求学生人手一本字典,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利用工具书给生字生词加拼音,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遇到问题时,能及时查阅,并在读书卡片上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不断得到提升。

创新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 篇7

关键词:阅读,指导,创新

一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享受

新课标强调养成良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要贯彻阅读教学的始终。依据这一准则, 应采取如下措施:首先,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阅读, 不必强行规定阅读任务,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来选择, 要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 而不是负担, 使阅读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其次, 教师要抛弃“和学习无关的书是杂书”的观念, 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里引出来, 引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阅读量不够, 感性认识不足, 就没有阅读水平的理性飞跃。教师要多向学生推荐一些贴近生活、短小精悍的美文, 让学生在闲暇时阅读并从中得到熏陶。最后, 在教师的推荐下逐步过渡到学生推荐, 师生共同推荐, 追求一种“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的至乐境界, 使读书成为学生在课余生活中最难割舍的一个项目。

二让学生阅读自然社会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因此阅读不能局限于教材书本, 可以阅读山、阅读海、阅读春、阅读秋、阅读清晨、阅读黄昏、阅读政治、阅读经济、阅读文化、阅读亲情、阅读友情, 甚至可以阅读一棵树、阅读一只鸟、阅读一个人……自然、社会、生活是最广博、最丰厚的文本。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 在学生的心灵体验与生活的实践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 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 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与提升。

三让书声伴随着学生的阅读

朗读是语文课堂的一个表征, 朗读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的过程。通过朗读, 学生就能渐渐地形成语感, 逐步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 并在朗读中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平日许多零星散乱的生活体验, 并不自觉, 但在放声的朗读中往往会被文本的言语所唤醒, 凝聚起来, 进而燃烧起来, 把人带入一个全新的精神境界。

许多经典作品还要让学生熟读成诵, 烂熟于心。《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文言诗文默写课内篇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为50篇 (段) , 而高中课程标准建议诵读篇目为14篇 (段) 。课堂时间毕竟有限, 让学生在课外每日诵读才是上策。每天设置一项20分钟左右的朗读, 日积月累, 学生不仅能背诵一定量的经典作品, 还能逐步养成朗读的良好习惯。

四引导学生进行辐射性阅读

课内阅读, 有明确的阅读目的, 有老师的指导, 学生有章可循, 而课外阅读范围广, 如果缺乏指导, 学生虽然有读书的热情, 但无章可循, 随意性强, 就很难受到好的效果。因此, 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固然重要, 而教师有计划的课外阅读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以课本为基点进行辐射性阅读, 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更好地联系生活, 使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 能力和视野向课外发展, 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形成健全的人格。辐射性阅读做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 以某篇名作为基点, 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辐射。其目的是为了较系统地了解该作家的作品特点与艺术风格。

第二, 以某篇作品为基点, 向同一题材的作品辐射。其目的是使学生们明确, 同一题材因取材角度的不同而形成不同风格的文章。

第三, 以某作家作品为基点, 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或评述性文字辐射。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作品思想意义的基础上, 较全面地掌握作者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四, 以某一作品为基点, 向同一文体的其他篇章辐射。其目的是领会同体裁文章的异同。

第五, 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 向整篇 (部) 作品辐射。其目的是通过对全貌的了解来加深对局部的深刻理解, 这种辐射性阅读可以在阅读基点之前、其间, 也可在其后。

五以阅读激励学生作文

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的标志, 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 读书是吸收, 是继承;写作是创造, 是超越。阅读的目的是积累、模仿、创作。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涵养, 也不断地引导、激励学生感受生活, 写出佳作。学生平时准备随笔本, 摘抄精美文句, 叙写读书心得, 他们逐渐有意识地从他人的文章中吸取营养, 积累写作素材, 再也不会为素材而犯愁, 从而养成了积累的良好习惯。有了阅读才有联想、有探究, 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探索、领悟作者的行文方法, 引导学生对同一事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与思考, 从而写出既深刻又有创意的作文。

参考文献

[1]蒋成瑀.语文课读解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 篇8

一、引导学生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

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容都是有限的, 而课外阅读则是无限的, 想读什么就读什么, 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由此看来,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在时间和内容上的有效补偿。如学习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 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去读高尔基的另一篇文章《海燕》, 去感受高尔基的人格、思想等, 课上进行交流之后再来学习这篇课文。这样不仅能更深地了解高尔基的为人, 也能把学生的思维导入深层, 与作者产生共鸣。或者可以在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介绍一篇与课文中人物有关的另一篇文章。如《虎门销烟》, 学完之后, 可以补充一篇课外阅读训练, 有关林则徐的另一个伟大的事迹, 然后做一些小练习, 体会林则徐的正直不阿、护民族尊严等品质。这些都是真正做到了把课堂学习引入到课外阅读上。通过这些课堂上补充的课外阅读, 学生不仅可以从阅读数量上得到了扩展, 而且还能在阅读质量上得到基本保证。只要加以适当点拨, 加上课堂上教材的分析学习, 学生就可以更好地从课外作品中去饱尝喜怒哀乐的百般人生滋味, 从而实现把课外阅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 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 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 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 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 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 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 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高效率的阅读教学, 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三、开展活动, 推动阅读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既希望有所得, 又期望能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许, 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1) “擂主大赛”。首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天利用20分钟的自习课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成果汇报, 每组抽出几位学生汇报, 结果记入小组总成绩中, 每周评选“优胜队”, 每月评出“擂主队”, 向“擂主队”挑战成为同学们奋斗的目标, 这样就能推动课外阅读有序有效地进行。 (2) 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这是引导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 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 还可以渗透教师对所交流的内容的肯定性评价, 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情感、审美、思维方法等多重收获。交流的内容可以是读书的体会或感想, 也可以介绍图书信息或阅读方法, 学期末可以评选出“汇报之星”, 给其他同学作出榜样。 (3)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如读书知识竞赛, 即设计若干知识题目让学生竞答或书面回答;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演讲比赛、编知识小报比赛、速读赛等。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组织交流, 反馈教学

课外延伸阅读, 尽管属于个体行为, 但仍有其共同的目的———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而采取恰当的形式, 定期组织体会交流有其必要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 收集材料、汇总信息, 结合课堂教学。思想教育、时事教学、班集体建设等环节, 让学生显露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呈的知识信息世界, 使课外延伸阅读反馈于日常教学, 真正实现阅读的目的。

五、注重素养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 我始终坚持“三圈相结合”的原则, 即:课文为一圈, 引申、延伸为一圈, 课外阅读为一圈, 三圈呈同心圆, 紧密结合, 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主题开展扩散性阅读, 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在扩散性阅读中, 学生的精神空间不断扩大, 精神探索能力不断增强, 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感知量、积累量也不断增加, 领悟力也不断增强。在教学中, 针对低、中、高段的学生特点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对于低年级段的孩子, 重在激趣。如:学习了生字“鲸”, 便让学生交流自己对鲸的了解, 孩子们便主动到《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等书上去寻找相关的资料, 甚至回忆起自已看过的电视片, 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以便讲给别人听。不求深度和广度, 以学生愿读、爱读并乐于表达为目的。对中高年级段的学生, 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 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外, 还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作深入思考, 提出自己的观点, 带领他们通过质疑、辩论、争论等形式, 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审美性、批判性阅读。这种思维的交锋不一定非要产生一个正确的答案, 只要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 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提倡, 以帮助孩子形成“不唯书、不唯师”的思维品质。

总之, 明确了课外阅读的意义, 便会增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有了教师的关注和指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便会更加扎实有效。只有学生和老师更好地合作, 才能让课外阅读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刘云生.广泛开展研究性阅读[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1 (7)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篇9

目前的课外阅读大多没有固定模式。因此,探讨一种实用性强的课外阅读方法,实现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迁移、链接,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关心的问题。

一、课外阅读的范围及目标的指导

古人云:“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陪。”现在一些中学生读书往往没有目标,只是盲目地读书,使阅读流于形式化,泛滥无为,劳而无功。有的学生甚至会偏激地认为课外阅读没有用,学好课本就行了,这样的学生往往眼界狭窄,积累太少,书面语言极度匮乏。因此,语文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切记“课内得法,课外收益”的原则。

语文课外阅读的范围可分为“主食”、“辅食”、“零食”等。

“主食”即以传统的经典书籍为主,“四书五经”,先秦诸子散文,历代经典小说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现代小说如《繁星》、《春水》、《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等。“辅食”:流行的文化书刊,如《读者》、《意林》、《散文》、《晚报》、等,“零食”:《幽默故事》、《漫画派对》、武侠小说等。

课外阅读的目标应分远期和近期两种。远期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实思想,增加知识,丰富语言为主。近期目标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某个方面为主,如:写人状物,积累素材,获得感悟,解题技巧等。

二、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1.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授之以‘渔’”,应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让学生建立基本的目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除注重阅读中的速读、择读、精读、朗读、默读等外,还可以采用专题阅读、筛选信息、比较阅读、定向阅读、置疑阅读等。这里选讲三种阅读方法。

(1)筛选信息法。中考阅读题第一小题一般都要用到此法,筛选信息进行概括。可从标题的题眼获得信息,再用提问回答的方式,如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教师在训练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学会抓住文章中关键的动词、形容词、中心句、点睛句等,以此进行突破。

(2)定向阅读法。即为达到某种目的,确定一定方向的阅读。如现代文阅读中,心有初悟,对文章中出现的自然美景、科学认知、至爱亲情等进行专门阅读或小说阅读中,对于人物的塑造:依托于情节、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等进行专门阅读。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荐一些好文章给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做摘录或写读书笔记。这样无论从思想上,还是精神上都会使学生得到很大的益处。

(3)置疑阅读法。

古人言:“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挑战,勇于质疑,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探究的精神。凡读书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可作线索的事物有哪些?通过探究归纳为物线、事线、人线、情线、时线、地线。线索在语言上往往是有标志的。有的题目本身就是线索;有的采用某个词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方法来显示;有的是通过议论抒情等方式来显示。置疑阅读法极易帮助学生解决“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

2. 教给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就是一棵花,它是渐渐地积累生命的汁液的,只要我们用这种汁液浇灌它的根,让他受到阳光的照射,它的花朵就会绽放。”

我们常苦于周围的现象纷繁复杂,其中的道理却隐而不见,个人受思想的局限,冥思苦想也没有什么益处。究其原因是向前人学习的太少,向书中学到的东西太少。所以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虚心向前人学习,吸收前人的思想见解,比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等,从中学习古代先贤旷达的胸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是推陈出新,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鼓励学生在观察事物中“横看成岭侧成峰”,多角度、多层次地表达交流,勇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感受做旁批,写读书笔记,随时留下思考的踪迹。并专门安排阅读赏析课,定时让学生将阅读的内容、感想等与大家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许多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却因语言贫乏而失色,有了新颖的思想,却因语言的干瘪而平庸。原因有两种:一是阅读没有被消化和吸收,读是读,写是写,不会转换。二是不善于运用。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可有: (1) 比较斟酌法,如列夫·托尔斯基泰所说的找到最合适的“那一个动词”一样,也如贾岛“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推敲斟酌一番,讲究遣词炼字。 (2) 仿写法,模仿名家名句的句式或修辞,旧瓶装新酒,思路导流别有韵味。 (3) 摘录引用法,当你的思路“山穷水复疑无路”时,不妨引用、化用别人的警句、名句,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既开启了思路,又丰富了语言,这样就使思维有了辐射性、多向性,完成了主题思想和语言的选择过程。

4. 教给学生赏析、解读文章的方法。

一篇美文佳作,当然会有很多优秀的值得赏析和鉴赏之处,如要有条不紊地说出其妙处来,首先要学习赏析文章的方法。赏析文章的方法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在诵读中感悟,进行针对性赏析。对于文章除了赏析外,还可以解读,或是通过分析它的内容和形象,揭示其深刻的意义;或是通过分析它的表现手法,了解它的写作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文章作出适当的评价。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篇10

一、激发兴趣

我组织学生成立班级读书会, 引导学生读教师推荐的书, 并积极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以及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促使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寻求无限的乐趣。

二、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我精心挑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 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经典儿童读物, 如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 促进学生完美发展, 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 敞亮孩子的心扉, 激发其一生的文化向往。此外, 我还适当推荐给小学生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 如《绿山墙的安妮》《窗边的小豆豆》《狼王梦》等。我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 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

三、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 随意性大, 受控因素小。因此,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 养成正确的用脑和用眼习惯。

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眼睛距离书一尺, 这样才不会近视。读书时间长了要休息一会儿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经常做眼睛保健操, 会减轻眼睛疲劳。

2. 养成勤与所学知识相联系的习惯。

文章大体分为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这三种文章各有不同的阅读步骤, 如阅读说明文要注意文章的说明方法。文章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读一篇说明文, 只要能从中看出说明方法, 便知道其对于说明对象的作用, 便读懂了文章。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你课外阅读的这些东西里, 有千万个接触点是跟课堂上所学的教材相通的, 这些接触点我们可以称之为‘记忆的抛锚处’。”因此, 教师应根据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要求从各类报刊杂志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与课文有一定关联的文章或读给学生听, 或打印成页给学生看;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收集、寻找与这单元类似的文章, 然后再到班上或朗读给其他学生听, 或相互交换看, 把这类文章与单元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这样有助于学生巩固学到的各方面知识, 积累多方面的素材。

3.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在指导阅读时, 教师应要求学生圈出不懂的地方, 点出关键词句, 画出好词佳句, 养成摘记的习惯, 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 丰富自己的词汇, 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 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

4. 养成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

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 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为了保证阅读时间, 我们开设大阅读课。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 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 阅读时有老师及时的点拨、引导, 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5. 重视技能训练, 培养阅读方法。

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步骤与方法的指导。我们应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粗读, 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 并能简要复述。第二步细读, 理解主要内容,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第三步熟读, 要求写读书笔记。

6. 每周开设一节课外自由阅读课,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我从自身做起, 经常选取一些学生刊物和各种类型文学刊物中文质兼美的、短小精悍的文章读给学生听。我认为读学生刊物, 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秀习作, 而读这些作品给学生听, 学生更容易接受。因为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来看, 这些作品内容往往与他们的心灵有相通之处。因此, 他们能够静下心来领悟, 从而体会到美文的魅力、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这节课中只能起导读的作用, 也就是说教师只读一小篇美文, 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而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

7. 利用“说”课发挥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 教师要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锻炼阅读能力的机会。“万事开头难”, 教师在刚开设时, 要大力做鼓动工作, 让学生认识到这节“说”课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 从而积极参与。为了“说”好, 学生会积极地、广泛地涉猎课外读物, 筛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最精彩的篇章或片段。这样, 学生的阅读面就多了, 知识面也就广了, 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8. 利用假期拓展阅读面。

暑假、寒假的时间较长, 我鼓励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看合适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 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并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 或读后感, 或鉴赏文章, 让学生初步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发展审美能力, 提高思想认识, 陶冶情操。

9. 鼓励学生订阅或借阅质量高的文学刊物,

或是浏览报纸、收听广播中有欣赏价值的好文章、好演讲稿和辩论稿, 甚至好解说词等等。这些文章语言鲜活, 表现手法多样, 能切合现代学生、现代社会的特点。

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课外阅读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发现, 凡是读书多的学生知识面较广, 思维较敏捷, 遣词造句等写作能力也较强。课外阅读是小学生积淀人生智慧, 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开卷有益”, 只要学生读, 就一定会有收获。我们要创造条件, 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使他们振奋并终生难忘的书。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 让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已被摆在了教学目标的首位。替学生甩掉沉重的学习包袱, “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是大势所趋, 让我们都来重视课外阅读。

摘要:小学生做好课外阅读, 能够拓宽学生视野, 提高语文能力, 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 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因此, 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篇11

关键词: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在多元化阅读的今天,书面阅读占有更重要的位置。新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具体要求。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在较丰富的积累中形成良好的语感,逐步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在自主探究中灵活运用语文。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才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才能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审美乐趣,受到思想启迪,得到自我发展。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一、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语文课本中课文的学习情况,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比如本学期教的《背影》讲的是朱自清先生父子情深的故事,学生对朱自清先生不了解。课前,我布置让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查阅资料,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后,我发现许多学生阅读的文章与朱自清有关,有的还从网上下载了有关的资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必须注意他们的年龄特点,还要考虑他们的个性,初中生的个性千差万别,对读物的喜好各有差异,有的喜欢文学,有的喜欢历史,有的喜欢自然。所以要因人而异,尊重他们的个性,鼓励自由发展。教师还要向学生推荐名著书目。倡导学生购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生课外阅读书目:《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繁星•春水》、《朝花夕拾》、《爱的教育》、《童年》、《名人传》、《格列佛游记》、《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昆虫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帮助他们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明确定出课外阅读量,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适时向他们简要介绍优秀课外读物的主要内容,引导他们自主阅读。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讲究的是数量和质量的结合,没有一定的数量作保证就没有质量可言。有了数量才能谈质量,正如诗圣杜甫在诗中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只求数量,不能保证阅读的质量,通过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化、思想素养也是难以实现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由此看来,教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针对学生读书不用心,收获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精读感悟的能力。我还通过课堂阅读技巧专项训练,提高略读浏览速度,引导学生掌握圈点、批注、摘录、查阅工具书等阅读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快速获取信息,准确概括赏析。如指导学生阅读小说,要求学生能够快速理清故事情节,概述小说主要内容,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三、写好读书笔记,注意知识的积累

俗话说 “不动笔墨不读书”,现在有些学生读书的时候抱着看热闹的心理,没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取得读书的效果。真正的读书应该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将自己在读书时获得的资料或感受记下来,这就需要写读书笔记。写好读书笔记是知识积累的最好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根据内容分类记录文中的成语、名言、重点句子、描写生动优美的语段等。摘抄名言警句、精彩语段是写读书笔记的基本要求。我通过设置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使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如学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要求完成如下问题:⑴试简要概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故事情节。⑵小说中最使你感动的情节是什么?。⑶你最佩服保尔•柯察金什么样的性格?请说明理由。围绕以上问题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促进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教师也可以以练习检测的形式来指导督促学生阅读名著。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练习检查学生阅读《西游记》的情况:《西游记》中最具叛逆的人物是();你最喜欢的人物是(),原因是( );最喜欢的情节是(),原因是();最不喜欢的人物是(),原因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修得正果,沙僧被封为();孙悟空被封为()。练习检测不仅能督促学生认真阅读名著,还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

四、组织学生课外活动,丰富阅读生活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丰富阅读生活。我们学校每学期开展读书、征文、演讲、朗诵、辩论等比赛活动不少于两次。在每次活动比赛前,搜集整理有关阅读材料印发给学生。如学校在开展“迎奥运促和谐”征文比赛之前,利用网络搜集有关奥运知识、奥运精神等资料,为学生提供习作参考。我还以校园文学社刊为主阵地,为学生读写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更丰富多彩。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体会 篇12

老师帮助学生选择优秀的读物, 有规划地引导学生读健康读物, 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符合学生需要, 必然会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老师不仅仅在口头上说读书, 更要处处做榜样, 也要抽时间博览群书, 在课堂上经典名著随口道来, 把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与学生分享, 总结文章中的亮点和不足, 然后给予评价, 引导学生阅读。学生积极配合老师教学, 共同探索, 共同突破难点。平时多注意积累。因为老师有恒心, 善于积累而效仿, 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要掌握好度。例如, 我在尝试指导学生阅读《论语》一书时, 首先要考虑的是故事引导,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 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才会主动阅读。

二、课外阅读指导也应有一定方法

我认为好的读物都有其特点, 例如诗歌要把握住它的情感基调;散文取材广泛, 摇曳多姿, 艺术表现形式也丰富多样, 小说要掌握其故事情节等。而《论语》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 展示人物形象, 用孔子的风采引导学生, 学会仁德、礼仪。文中夫子用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 或简单应答, 点到即止或启发辩论, 侃侃而谈。故事中人物神情生动, 如子路的率直鲁莽, 颜回的贤良, 子贡的聪颖等都有特点, 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三、在班级开展生动的读书活动, 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想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喜爱的名言”交流会, 有目的地进行评说、欣赏。“小说故事会”让学生讲述读书励志成才的小故事, 大家一起分享读书成果, 激励班级内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形成课外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班级阅读报”刊载美文佳作, 学生的读书笔记等, 让学生搜集资料, 采稿、写稿、刊登, 让学生热情高涨, 乐此不疲, 读写能力得到增强;参加“经典阅读”等各种读书活动, 促进学生展示自我, 交流阅读经验;每个月评选“阅读少年”。根据学生表现, 在班级给予表扬, 并颁发奖状, 鼓励先进, 树立榜样,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读书兴趣, 让学生获取广博的知识渠道。不仅满足于读书,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读书过程中注重情感体会, 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积累语言, 学会运用阅读方法提高自身的文学底蕴。通过一系列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在充实自己课余时间的同时积累更多的知识, 沉浸于书的海洋。老师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 引导学生阅读。很多学生求知欲很强, 但是不知道读什么书好, 有时候带一些书籍到教室, 或介绍给学生自由选择;发动学生互相推荐, 要求学生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 要求学生每人带一本书到教室, 放到图书角, 供大家阅读交流, 这样既解决了书籍不足的问题, 更起到推动的作用, 要求学生为自己的书写上推荐理由, 夹在书中, 每月选出一本书, 或每周选出一篇文章。然后进行讨论, 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和读写能力。随时指定学生课外阅读, 老师可以从读书态度、观点、方法等多方面加以引导, 老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情况,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感悟生活的能力, 让学生知道读什么书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能学到哪些知识。

阅读的根本目的是要读书, 就要把书读好, 通过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不仅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和阅读的兴趣, 而且学生主动阅读能力也有显著提高, 学生多样有效的阅读方式带动班级浓厚的阅读气氛, 激发学生借书, 购书, 读书, 实践加积累知识的好习惯,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 让他们从小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

摘要:语文课外阅读是势在必行的语文教学要求, 不仅在于学生自身的努力, 教师有效的引导同样至关重要。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方法并引导学生轻松地完成阅读任务,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学生的知识运用, 让学生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 并大力宣传, 让所有学生知道多看书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会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得更快。

关键词:课外阅读,引导,理解

参考文献

[1]罗剑宠.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 (03)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环境稽查下一篇:电子情报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