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开题报告(共9篇)
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开题报告 篇1
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开题报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当前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看,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阅读中缺少碰撞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缺少捕捉描述人性的闪光点;读物较少,阅读面狭窄,农村学校简陋的图书资源环境与新课标下要求七至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大相径庭;课外阅读的时间比重减少,电视、电影、网络等活动方式让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学生的独立思考性能减退,学生的依赖性能在潜滋暗长;学生的阅读能力正在退化,由于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独立阅读功能正在逐渐萎缩,学生品德也弱化,人文精神失落,危及民族基础素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无疑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重要措施。
一、课题的提出
1、提出和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课内外结合,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然而古蔺的现状是绝大部分初中生三年只读教材,课外阅读严重缺失,少数学生有一定的课外阅读,但局限于教辅书之类的浅阅读。由于没有真正的课外阅读和切实可行的阅读指导,导致学生语文素养不高,进而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提出和研究的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多读书,课程标准规定了课外阅读最低标准,即初中三年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40万字。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几乎所有语文成绩好的的学生都认为,他们的语文成绩主要得益于课外阅读。多读时文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多读名著可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等于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正如钱理群所说,语文学习是为人的精神成长垫底。
3、问题的研究现状
深圳严凌君编有《青春读书课》、山东青岛王泽钊编有《新语文》,北大钱理群等编有《新语文读本》、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等编有《现代语文》,在全国均有影响。但针对山区学校,适合山区学生阅读的研究,目前尚无有影响的读本。
4、问题研究的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巢宗祺教授强调,“读书是学好语文的第一要务”,“要读含金量最高的作品”,“读书包括兴趣、习惯、品位、方法、能力的培养”。温儒敏教授也强调,“阅读量非常重要,有一定的阅读量,语文素养才能上得去。光靠做题,是不行的”;“要挤出一点时间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鼓励他们的个性化的理解,注意保护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多读比多写更能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我们提倡大量阅读,适当练笔”。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通过读一流的文章,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同时,丰富语文教师的学识,提升语文教师的文本研读能力,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山区初中生”特指地理位置边远地区、文化相对落后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语文课外阅读”指语文学科的课外阅读,立足学科立场,注重语文味;“实践与研究”指课题实践与研究并重,以实践为基础。
三、课题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指导思想
通过课外阅读的研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进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二)研究的具体目标 研究课外阅读的内容、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和测评方法。
(三)研究的具体内容
1、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延伸阅读、名著导读、诗文选读、经典诵读、专题研读、本土作品阅读、网络阅读等。
2、可能有的创新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升教师钻研文本的能力,编辑出版适合山区学生使用的课外读本,丰富语文课程资源。
3、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课外阅读的自主性、有效性、个性化和创生性。
(四)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研究原则:实在性、合作性、个性化、开放性。本课题将实实在在开展课外阅读研究工作,绝不弄虚作假;造福学生,让学生受惠得益,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研究策略:将相关内容分解细化到参研学校。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2014年9月—10月):调查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对策,撰写方案。
实践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12月):阅读指定图书,研写推荐卡,班级内流通。
总结阶段(2012年12月——2014年1月):征集学生的推荐卡,集卡成册,全校流通,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六)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
课外阅读课程成为我校的特色课程,学生以阅读为乐,争先为图书写推荐卡,推荐卡以年级为单位全校范围内流通。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开题报告 篇2
一、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没有养成经常阅读的良好习惯。
从客观方面看, 到了初中, 学生学习紧张、课业负担过重, 学生学习生活变得紧凑, 为了应付升学考试, 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下, 他们整天围绕着教科书或辅导书打转, 整天钻在作业、习题或试卷中, 一天下来几乎没有时间看书。从主观方面看, 不少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着诸多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认为课外阅读没有必要, 只要按部就班地学习一下学校开设的课程就足够;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课外阅读是浪费时间。这导致了不少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老师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往往也是敷衍了事, 这使得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自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阅读, 甚至可以说是强迫性的, 学生对阅读本身并没有多大兴趣。
2. 学校、家庭、社会缺少文化氛围。
受制于有限的办学经费, 大多农村初级中学根本没有图书馆, 即便有简陋的图书馆, 但能提供给学生阅读的图书也是相当有限, 根本不能满足学生读书的需要。在农村, 许多学生家庭没有藏书, 家庭缺少文化氛围, 家长缺少引导孩子读书的意识。
3. 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低下, 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视不足。
受应试之风影响, 不少语文教师将课堂阅读的主要目的定位在训练应试技能上, 优美的文章被肢解成一道道试题, 学生面对它望而生畏, 阅读兴趣自然大打折扣。课堂阅读教学以教材为本, 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停留在“教教材”阶段, 以讲解分析为主, 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自主阅读的机会。教师疲于应付教材, 篇篇细讲, 害怕遗漏要点。而真正具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根本意义的课外阅读, 因为与应考无直接关系而不受重视。这直接导致了不少学生存在阅读障碍:在阅读过程中抓不住要点, 阅读时浅尝辄止, 不求甚解, 只去解决一些表面意思的问题, 不会概括、归纳课文的深层含义;学生的阅读活动多依赖教师的讲解分析, 没有了自己的见解, 不善于思考质疑;没有掌握默读、朗读、速读、浏览、精读等方法, 阅读效率低。
二、抓好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对策
面对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老师, 必须坚信:知难而上, 千方百计抓好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 抓好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 需要着力做好以下方面:
1. 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环境,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爱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 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自觉地投入地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
2. 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使学生“会读”。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认为,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给予“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指导、问题指导”, 要真正搞好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文阅读, 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教给学生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 促使学生尽可能选取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 一定要注重读写结合, 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 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把自己喜欢的名言、格言、俗语、片段、诗歌或摘抄, 或做成卡片, 把自己在阅读中深切的感悟写成日记或读书心得体会。又如, 让学生收集自己崇拜的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事迹, 并用一定的文字整理成文章。像这样在阅读中练笔, 用练笔促进阅读, 不但能积累很多写作素材, 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3. 努力筹集书籍, 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使学生“有读”。
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要切实搞好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 教师必须想方设法筹集书籍, 推荐有益的课外读物, 引领学生健康、有效地进行阅读。首先, 在农村初中现状的基础上, 想方设法努力筹集书籍, 改变农村初中学生无书读的现状。其次, 老师和学生可以把自己家的现有书籍, 带到班级和学校, 进行交换阅读。这样做既省钱, 又方便, 更起到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功效。也可以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凑钱, 买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课外读物, 放在教室的图书角, 供学生课外阅读。再次, 要及时推荐那些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时代著作、流行佳作, 以免学生茫然无从, 不择而食, 从而引领学生健康有效地去进行阅读。如童话、寓言、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等;诗歌散文作品:《最后一锹土》《寄小读者》《朝花夕拾》《泰戈尔诗选》等;中外文学名著: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马克·吐温《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海明威《老人与海》等;文化典籍作品:秦牧《艺海拾贝》《文化与人生》等;精彩刊物:《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思维与智慧》等。教师在向学生推荐推荐课外读物时, 要尽量和讲读课相结合。语文教材的文章, 大多是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名家名篇, 具有独特风格和艺术特色。教师在围绕重点设计课内教法、学法时, 也应把课外阅读指导置于其中, 可结合教材的内容, 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如教《皇帝的新装》, 就指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话》, 让学生知道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温馨、欢乐、启迪, 更多的是思考和悠远的人生体味。
摘要:农村初中学生大多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校、家庭、社会缺少文化氛围, 存在着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低下, 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视不足等问题。抓好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文阅读, 需要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环境,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爱读”;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使学生“会读”;努力筹集书刊, 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使学生“有读”。
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开题报告 篇3
【关键词】阅读 游戏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194-01
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时间在各科所占的是最多的,所投入的精力也是最多的,但就形成的能力而言,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比,并不成正比。就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而言,就存在着很多问题,急需我们去解决。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为提升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和能力做了如下的努力。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大多数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时间。
按目前初中生所学科目来说,从初一开始,学生的学习科目有七科,语数外三主科,另外有思想品德、地理、历史、生物,到了初二,增加物理,初三则又增加了化学,这些文化课把学生每天的时间占的满满的,上午四节,下午三节正课,一节自习,唯一的一节自习要不被教师占用讲文化,要不就用来完作业,晚上六七门作业,学生从六点半不停地完,也得完到十点多,有的慢一点的就要完到十一点多了,这样白天晚上的疲于应对这些文化课及作业,学生哪里还有多少时间用来课外阅读呢?课外阅读的时间真是可怜。在这样一种现状下,学生在课外阅读投入的时间少得可怜,那阅读量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更不用说了。
2、学生所受到的关于阅读之外的诱惑太多。
当代的中学生,正处在一个信息量极丰富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因此,初中生面临着这样那样的新奇的诱惑。其中手机、网络、网吧等,对学生的阅读冲击最大。就以手机为例,现在的初中生差不多人人都有一部手机,手机的功能相当齐全,最大的优势上网方便,上面各种游戏应有尽有,玩游戏带给学生的快乐远远超过课外阅读的快乐。有的学生热衷于看手机报,手机新闻,足不出户,便知天下大事,又稀奇,又丰富。因而,手机成了学生课余时间的玩伴,课外阅读逐渐淡出了学生们的视线,即便是阅读,大多数也是语文课上教师所留的作业。就学生在网上所读的一些新闻或流行小说而言,那只算一种浅阅读,从阅读层次上来说,只是一种消遣,玩乐,所涉及到的文章也是时下流行的恐怖故事、校园爱情小说、搞笑的漫画等等,这样的文章就算读再多,也无法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文综合素质。所以,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对阅读的兴趣不够浓厚。
3、课外阅读刊物单一,缺少阅读场所。
在我的调查中,一部分初中生还是比较喜欢阅读的,但他们阅读的刊物相对而言比较单一,除了一些时尚杂志,很少涉及一些有层次的名著。再加上学生要想扩大阅读面,就要加大投资,买书籍需要支付资金,对没有收入的中学生而言,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阅读场所也是限制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个硬项条件。
二、有针对性的解决初中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建立学校教学一体化,统一安排教学课程,适当设立阅览课。学校是个教学及管理一体的场所,各科教师不能我行我素,只顾自己所教的科目。教导处要协调各科之间的教学时间和所留的作业,有的科目,必须限制作业量,从而给学生每天留出充足的时间来阅读。其实,在教学中,存在很多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健康发展的事情。例如,一些地理或历史老师,留很多作业,这些作业存在着很大的重复性,机械性,甚至没什么意义,因为有时是将答案一并发下来,学生在短时间内完不成这些作业,必然会照这答案抄,于是,大多数学生为了赶出其完他科目的时间,就连题干也不看,直接把答案往卷子上一抄就算完事,结果考试时,一点也不会,做过的题和新题没什么两样。
2、学校加大力度,管理并掌控学生学生带手机的状况,让学生端正使用手机的态度,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抵制手机游戏和手机浅阅读。在每个班内设置手机保管机制,用健康向上的书籍及时填补学生空闲时间。以《三国演义》为例,学生们喜欢玩和这个有关的游戏,但对这本名著却知之甚少,我就以此为契机,将学生对游戏的热衷吸引到对原著的阅读上来。从而引导学生将原著
3、学校要加大投资,丰富校图书馆的藏书,并不断更新和增加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健康书籍,首先要做到学生有书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将语文课和阅读接轨,课本上的书目进行课外扩展,学生做一个详细的书目,争取都能在图书馆找到自己喜欢阅读的课外拓展书目。另外,学生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自己另列一个书目, 抽自己课余时间,在阅览室阅读。教师还要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做一定的指导,解惑答疑,制定阅读计划等。
4、教师传授方法,培养能力,让学生会读书。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必须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切实截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包括读书的方法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传授这些方法要指导学生在具体运用时要不拘一格,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运用。
5、做学生榜样,让学生爱读书。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读书人。朱永新教授说:“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一个爱读书的语文教师,会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走向大自然,去阅读、欣赏、感悟、体验。“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物象,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读书能开阔眼界,从中得到美的陶冶,趣的享受,理的滋养。在语文教学中,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词语或精彩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在学生中营造爱读书氛围。平时,教师也要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成就事业的故事,如鲁迅、巴金、茅盾……,这种“名人效应”产生的力量是不能低估的:阅读非常有趣,非常重要。有的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一起朗读精彩美文。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在阅读中教师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强烈感染力,好似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了,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开题报告 篇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语文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其中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因此,我针对《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开发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阅读兴趣。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相对较封闭,除了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外,课外读物是他们最好的课余生活休闲、娱乐的途径,同时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向着素质化方向,因此课外读书可以成为学生们课余生活的一部分,为他们带来莫大的乐趣。
二、创设浓郁的书香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阅读。
让阅读成为伴随孩子终生的生活方式,我们要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1.保证读物。“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
(1)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为学生家长讲解阅读的好处与重要性,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提议家长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并倡导亲子阅读
(2)借助班级图书角积极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学生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已开始形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他们的阅读动机开始由低级阶段的被动型逐渐转成一种向自身兴趣爱好过渡的主动型。他们除对中外小故事等感兴趣外,还偏爱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等,而且需要量越来越大。为此积极倡导学生积极为班级捐书(当然指导学生要捐一些好书,经典书),在班里选出负责任的学生进行管理、借阅的登记,同时随时可以增添调换借阅,营造了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然的阅读环境中对读书产生兴趣,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有效阅读的习惯。
(3)作为班主任,根据学生的需要定期以班级为单位到图书馆借阅一定数量的图书,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归还,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也可以充实班级图书角,使图书角灵活增容,有了源源活水。
2.保证时间。“君子不可一日无书。”建立阅读制度,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1)首先,我们学校每周有一节课外经典阅读课和每周日的晚间阅读大比拼活动课,有共同的阅读书目,为我们的课外阅读课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这样我就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另外可以借助我校的读书节,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评比读书明星等。
(2)其次,要有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尽量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即使我们的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受排挤。
(3)平时,学生随时可以到图书角借书,保证每天手中都有一本课外读物,随时可以阅读,另外还特别规定:凡是课堂作业做好了,允许学生取出自己喜爱的图书阅读,布置30分钟阅读等作业。班内阅读热情会空前高涨。
3.推荐读物,学会选择阅读。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但辨别力有限,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以实现阅读的有效性,为此根据学生的能力、思想、年龄和兴趣的不同,以及课堂教学需要的不同,认真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读物。选择时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内容的广泛性。教师要注意引导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广泛的阅读兴趣。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可见,课外阅读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有极大的影响。在指导时,要注意对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的书籍进行搭配,促使学生能从中获得品格发展的健康与完善。
第二,主体的层次性。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因个性方面的差异,指导时,我常根据情况分层次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阅读指导,能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提高。
第三,阅读的相关性。课内阅读是学生的主战场,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必要扩展与补充,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协调好课内外阅读的关系。为此,我常结合课文学习,以课内带动课外。
三、指导课外阅读的有效阅读。
指导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内容选定后,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有了科学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时一般根据篇幅长短与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效仿。大致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1)浏览法。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决不可能对所有篇目详加研究。对于那些篇幅较长或内容不是很重要,但学生又必须了解的文章,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章主题、主要的写作方法等。
(2)筛选法。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让学生学会抉择自己最需要的东西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3)精读法。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以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特点,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
(4)读思结合法。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知识。”阅读并不是仅仅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用句、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比较细致的思考。因此,教师还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并能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5)读记结合法:古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摘录优美的词句或新问题、新知识,新感受,以便以后查阅,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
(6)读写结合法。这是一种深化阅读,是让读直接为写服务,让写提高阅读的效果。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的一种阅读方法。可以采用此法。可以在运用上述二种方法之后来进行,也可以通过阅读专门研讨写作方法之后,指导学生写出读书笔记。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展示。
一池清水,只要击拍,就会产生阵阵涟漪,孩子的课外阅读,也只有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定期组织各项平实而丰富的活动作为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激活点”,给予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舞台,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发展自我,实现自我,让其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
1.开展笔记展评——读书笔记
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很不容易的,要形成习惯,提高效果,我们的做法就是:定期进行展评。这既是一个鉴定又是自我成果的一个展示,更是互相学习,互相督促的好机会。它起到互为欣赏,互为鞭策,互为激励的好作用,对阶段性学习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2.进行阅读交流——读书报告会
阅读交流是同学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的重要 途径。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在推荐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或出手抄报或故事会,或读一文说感想,这类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过程活跃,孩子们乐于参与。
3.组织各项竞赛——演讲比赛
以各种生动有趣的竞赛方式开展各类阅读展示活动可产生强烈的读书刺激。可采用讲故事、朗诵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励孩子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外书的阅读活动中。这样一来,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了孩子的内心原动力,使孩子深深感受到课外书的用处真多。
4.举行多项表演或游戏
孩子是最喜欢游戏和表演的,我们可以借助相声、小品、童话表演或成语接龙等这些生动的载体加快课外阅读进程的推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巩固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学生书读得越多,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问渠清得哪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激趣——促读——指导——展示”。课外阅读指导四部曲已经浅显了它的效应,孩子们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跨进了书香世界,爱上了课外书,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篇5
时代在发展,好多学校的生源都来自于外来务工子弟,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及环境的普遍薄弱,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课前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得教学互动难以展开,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使语文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所以学生必须掌握预习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定位于学生的学先于教师的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预习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能力,利用教材工具书及其他辅导资料,自己去感知新知识,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而提升预习的有效性。可见,预习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三、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1、通过研究提高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课题的实施会促使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以研促教、以研助学,教、学、研相互融合,在实践中成长,从而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内容
1、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2、研究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
3、语文教师课前预习指导研究。
4、探索适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体系,打造新课程下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1、教育调查法:对学生进行有关课前预习人数、课前预习兴趣等方面的调查问卷,经科学的统计分析后,得出较有说服力的数据或结论。如此实证分析,一方面,可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为研究的结果提供支撑性材料。
2、文献研究法: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查阅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促进研究的深入。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与不足,()撰写阶段性小结和有关教学案例。
4、案例研究法:教学中以初一语文课本教学作为案例研究,辅助课题研究。
六、研究计划
准备阶段 (.12月—-.1月)
1.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理论搜集和学习研究,了解教科研前沿动向。
2.设计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通过调查确定研究方法、内容及措施。
实施阶段 (2015.1月——2015.5月)
1、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进行实证性研究。重点在初一年级四班进行实验。
2、请本学科教师配合听课评课,听取教师对课的评价,特别是对课堂预习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3、指导预习方法,下发预习方法的指导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一般的预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因文因人而异,适合的方法才是最好。掌握几种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
4、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改进语文预习方法的策略
5、布置预习内容任务,分阶段分内容有计划有步骤的加以训练巩固。初步打算定为课外自主预习与课内自主预习。
总结阶段(2015.5月――2015.6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实施第二次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对比,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开题报告 篇6
开题报告
刘
俊
喜
周村镇中
初中语文利用名著进行作文教学的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语文利用名著进行作文教学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刘俊喜
课题组成员:刘俊喜张羽黄玉会姚春青韩新阁
史训华袁卫国王俊静赵红芬
课题研究对象:周村镇中七八九年级全体学生
课题研究时间: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和“阅读”在这一要求中的位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提高学生阅坊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1998年3月12日,《中国教育报》 登载了记者李建平的文章《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阅读教学丞待加强》一文中指出:“中学语文水平低的问题,主要是营养不良,整个语文教学抛开了诸多文化修养和审美观方面的内容,过分强调其实用性和应用性,以致减少了很多吸引人的东西。”可以说,这是对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比较客观的评价和非常深刻的反
思。文中提到“实用性”、“应用性”说到底就是“应试性”,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具体体现,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弊瑞表现为教师是“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学生是“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这必然导致我们有一些教师把语文学科的任务局限于语文工具的掌握而置其它语文素质的培养于不顾,热衷于大量的字、词、句、篇所谓的“基础训练”,迫使学生无奈地沉浮于茫茫题海的无助与巩惧之中。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停滞不前,导致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下降,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去甚远。
选题的价值:
《新课程教学法》在阐述教学的目标时指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灵魂,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任务。而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能力的培养是何等重要的。而“自读”教法主要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能力。
加强初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改的当务之急。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在这样的形势下,有必要加强初中阅读教学。目前许多学生阅读品味低俗,阅读能力低下,不会读书,不爱读书,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终身与书为伴的意识,远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加强引导。会不会阅读,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获取知识的质量。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语文教师陷入题海战术中,在语言文字的片段和零件里做游戏。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弊瑞表现为教师是“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学生是“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这必然导致我们有一些教师把语文学科的任务局限于语文工具的掌握而置其它语文素质的培养于不顾,热衷于大量的字、词、句、篇所谓的“基础训练”,迫使学生无奈地沉浮于茫茫题海的无助与巩惧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重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后劲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渐进式发展的目的。
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的读书意识、钻研意识,指导学生识书、选书、读书、想书。通过“一个体系,三个环节”即阅读,运用,传授一体化。预习环节、讲习环节、练习环节。通过自己的阅读,然后把自己领悟到的知识传授给同学们,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多说多练,厚积薄发。
(2)将书的积累转化为文字和语言。通过五种形式“提问式、表演式、解说式、说辩式、写作式”使学生把自己积累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阅读过的文章通过这些形式使自己有更深刻的体会,也使同学们对此有更深的理解。
重要的观点: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重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后劲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渐进式发展的目的。
研究的基本思路:
分阶段设置教学目标。分成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读书(自读)为主,培养读书意识、钻研意识,指导学生识书、选书、读书、想书;主要让学生扩大阅读量,加强知识积累。后一阶段将书的积累(知识和思维)转化为文字和语言,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在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书意识、钻研意识,指导学生识书、选书、读书、想书。通过“自读”掌握知识“一个体系,三个环节”
“一个体系” 所谓一个体系,就是以课内(课堂和课文)为原点,辐射课外,模糊教与学(包括教学和学习、教师和学生)的界限,将知识与能力(学的能力和教的能力)最大限度的结合起来,实现阅读、运用、传授的一体化。
“三个环节”体现在预习环节--每学习例文(课文)前,介绍与该文有关的文体、作者、时代、题材、手法等有关的资料的书目,然后指导学生有选择地查阅、摘要、比较、概括。以促使学生在课文的启动下对课外知识做最大范围的了解,而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也因此更加全面而深入。
讲习环节--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由学生(而不是老师)分析该文的学习目的、确定学习步骤、提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由学生在预习准备的基础上对重点、难点提出自己的判断,并说明依据或推理过程。教师只做评点、修正、补充。
练习环节--作为预习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这一环节其实是对某预习与教学单元的系列总结。练习的具体内容,可以是记述某一感受,可以是抓住一个“灵感”做进一步的研究,也可以是一次联想比较的实验。方式更具有灵活性。
二、在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将书的积累转化为文字和语言。通过 “五种形式”就是
(1)提问式--就一些内涵丰富的问题对学生阅读的范围和概括
能力加以检查,或就某个别问题对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加以训练。
(2)表演式--它是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通过动作、表情、语
言等,将文中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再现出来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3)解说式--它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解说员,将文中作者的书
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对课文中所描写的景或物进行讲解、说明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4)说辩式--即就某一语言文学现象、某位作家、某篇文章、某
个论点,组织学生发言或辩论。
(5)写作式--即写小论文或读书笔记。同样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
础上进行,目的是促使学生及时抓住意识里的“闪光点”,通过比较和论证完成思想的客观化(形诸文字)。也可以是仿写范文。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时间保障: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将历行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的时间中,全课题组成员将利用业务余时间切磋研究本课题一些理论性的观点,并在教学中有计划地进行实施;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认真钻研一些和本课题相关的最新文章、著作、文献及其他研究成果等,增强自己对诵读教学更深层次的理解,以有利于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之便,我们还将利用网上资源不断地充实自己,及时获取最新的信息。总之,在这两年中,我们将尽一切努力,力争使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每个阶段都有突破性的进展,最终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体会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体会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 初中语文教学不再只拘泥于课本, 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语文老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可以开拓学生们的眼界, 增加他们的阅读能力, 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
一、课外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 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不同于教学课本的传统性, 课外阅读读物的种类很多, 所涵括的知识面也比较广,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了解到课本上所不能学到的知识。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阅读的书籍有自己的领悟, 有助于他们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知识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阅读不同的书籍来慢慢积累的。当课外阅读达到一定量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从书中感悟出人生道理, 慢慢地让他们学会与书中的人物进行灵魂的交流, 锻炼他们自主阅读能力, 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个人说话内容的多少与他的知识面和生活阅历有关。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知识面的积累, 丰富了学生的内涵, 学生的知识面变广了, 他们能够说的内容就多了。通过课外阅读, 可以让学生们有丰富的辞藻来组织语言, 除了口语能力得到提升, 书面表达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 缺少课外阅读教学时间
到了初中, 学生们的学习任务变得繁重, 教师的教学压力也比较大, 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学生能将课内作业完成就不错了, 老师也没有过多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从而直接导致课外阅读教学名存实亡。
(二) 课外读物质量良莠不齐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 课外读物的种类越来越多, 由于初中生分辨能力比较差, 他们不能对读物的好坏有所区分,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 老师不能一一检查他们的读物,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那些不好的读物涌入, 影响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课外阅读过于形式化
虽然有的初中语文老师布置了课外阅读的任务, 但是也不对学生是否真正做到进行检查。有的学生为了写作业或者其他的事情直接忽略课外阅读的任务, 有的老师甚至本身就不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
(一) 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挤挤总是有的。在这方面老师需要教会学生合理地运用时间, 不能因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就压缩甚至省略课外阅读时间。老师应当适当地对学生安排的时间进行指导, 让学生们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通过举例的方式提起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课后学生的作业时间比较久, 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 让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
(二) 引导学生阅读正确的书籍
由于现在世面上书籍的种类比较多,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可以从各个方面获得信息。老师不能时刻地对学生所读书籍的种类进行监督, 但是老师可以适当地为同学们讲解哪些书应该看, 哪些书不应该看。老师可以通过推荐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小说、散文和诗集让学生们来阅读, 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课外读物。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 老师不能强制学生读一样的课外读物, 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进行推荐。这样能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不产生排斥的情绪, 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三) 适当地与学生进行交流
课外阅读虽然是在课后进行, 但是老师也应当适当地利用写作课的时间来跟学生进行交流, 让学生们认为课外阅读不只是一个形式化的事情。在课上,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询问学生都读了哪些书籍, 让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模式进行交流, 然后让学生自主回答阅读的感悟等。与此同时, 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 对自己所阅读的书籍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 来丰富他们的词藻和内涵。在交流的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们推荐一本课外读物, 让全班的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对这本读物进行阅读, 老师可以适当布置读后感来考察学生们是否认真阅读课外读物。这样的方式既让学生能够重视课外阅读, 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 树立正确的课外阅读教学观念
要想学生顺利地进行课外阅读, 老师和家长都要转变传统的观念。于老师而言, 不能觉得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是浪费时间, 课外阅读的环节是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不能压缩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家长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不要觉得网络就会让孩子变坏, 对学生上网阅读进行正确的引导, 教会他们正确识别网络上的信息, 让他们学会利用网络来收集对他们有益的知识。
四、结语
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开拓学生们的眼界, 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写作水平。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除了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外, 还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 双方共同努力才能让课外阅读变得有意义、实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小燕.浅谈初中语文课教学的有效导入[J].现代语文 (教学研究版) , 2010 (1) .
[2]姚进.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 (学术教育) , 2010 (8) .
[3]袁洁.初中语文课前自主学习的调查和思考[J].新课程学习 (学术教育) , 2010 (11) .
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开题报告 篇8
关键词:初中生 课外阅读 问题 对策
审视当下的初中生课外阅读,不难发现,现在的初中生存在着阅读量不足、阅读水平低、阅读习惯不好等诸多不良状况,不喜欢读书、不会读书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这种状况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初中尤其明显。因此,加强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和效益尤显迫切。
一、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养成经常阅读的良好习惯。从客观方面看,到了初中,学生学习紧张、课业负担过重,學生学习生活变得紧凑,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下,他们整天围绕着教科书或辅导书打转,整天钻在作业、习题或试卷中,一天下来几乎没有时间看书。从主观方面看,不少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着诸多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认为课外阅读没有必要,只要按部就班地学习一下学校开设的课程就足够;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课外阅读是浪费时间。这导致了不少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老师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往往也是敷衍了事,这使得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自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阅读,甚至可以说是强迫性的,学生对阅读本身并没有多大兴趣。
2.学校、家庭、社会缺少文化氛围。受制于有限的办学经费,大多农村初级中学根本没有图书馆,即便有简陋的图书馆,但能提供给学生阅读的图书也是相当有限,根本不能满足学生读书的需要。在农村,许多学生家庭没有藏书,家庭缺少文化氛围,家长缺少引导孩子读书的意识。
3.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低下,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视不足。受应试之风影响,不少语文教师将课堂阅读的主要目的定位在训练应试技能上,优美的文章被肢解成一道道试题,学生面对它望而生畏,阅读兴趣自然大打折扣。课堂阅读教学以教材为本,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停留在“教教材”阶段,以讲解分析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自主阅读的机会。教师疲于应付教材,篇篇细讲,害怕遗漏要点。而真正具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根本意义的课外阅读,因为与应考无直接关系而不受重视。这直接导致了不少学生存在阅读障碍:在阅读过程中抓不住要点,阅读时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只去解决一些表面意思的问题,不会概括、归纳课文的深层含义;学生的阅读活动多依赖教师的讲解分析,没有了自己的见解,不善于思考质疑;没有掌握默读、朗读、速读、浏览、精读等方法,阅读效率低。
二、抓好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对策
面对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老师,必须坚信:知难而上,千方百计抓好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抓好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需要着力做好以下方面:
1.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爱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地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
2.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认为,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给予“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指导、问题指导”,要真正搞好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文阅读,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阅读方法上的指导,教给学生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尽可能选取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一定要注重读写结合,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把自己喜欢的名言、格言、俗语、片段、诗歌或摘抄,或做成卡片,把自己在阅读中深切的感悟写成日记或读书心得体会。又如,让学生收集自己崇拜的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事迹,并用一定的文字整理成文章。像这样在阅读中练笔,用练笔促进阅读,不但能积累很多写作素材,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3.努力筹集书籍,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使学生“有读”。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要切实搞好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必须想方设法筹集书籍,推荐有益的课外读物,引领学生健康、有效地进行阅读。首先,在农村初中现状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努力筹集书籍,改变农村初中学生无书读的现状。其次,老师和学生可以把自己家的现有书籍,带到班级和学校,进行交换阅读。这样做既省钱,又方便,更起到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功效。也可以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凑钱,买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课外读物,放在教室的图书角,供学生课外阅读。再次,要及时推荐那些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时代著作、流行佳作,以免学生茫然无从,不择而食,从而引领学生健康有效地去进行阅读。如童话、寓言、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等;诗歌散文作品:《最后一锹土》《寄小读者》《朝花夕拾》《泰戈尔诗选》等;中外文学名著: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马克·吐温《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海明威《老人与海》等;文化典籍作品:秦牧《艺海拾贝》《文化与人生》等;精彩刊物:《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思维与智慧》等。教师在向学生推荐推荐课外读物时,要尽量和讲读课相结合。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名家名篇,具有独特风格和艺术特色。教师在围绕重点设计课内教法、学法时,也应把课外阅读指导置于其中,可结合教材的内容,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如教《皇帝的新装》,就指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话》,让学生知道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温馨、欢乐、启迪,更多的是思考和悠远的人生体味。
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篇9
课题研究结项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外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根本,更是人发展的需要。吕淑湘先生所言:‚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不说得益于课外。大量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其他活动都不能代替的。学生课外阅读正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课外阅读能力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还特别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初中段(七—九年级)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进一步强化了课外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不可忽视的地位。但对于‚如何读‛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给师生开展课外阅读留下了自主的空间。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试验和探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也总结和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然而却忽视了学生课后的学习能力的指导,特别是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自主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效果很让人担忧。我们应该努力创造条件改变这种局面。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健康的课外阅读。我们应从培养人的高度关心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认真务实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茁壮成长。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课题组在南阳师院集中面授培训期间,提出了《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研究》这一课题并进行研究(整个过程均由南阳师院王振彦教授倾力指导),尝试以语文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与方法的指导为出发点,开发学生课外阅读潜能,培养学生切合自身实际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基础
1、研究工作依托于藏书丰富的南阳师院图书馆和知识渊博、理论系统、经验丰富、指导热情的南阳师院的专家教授。
2、研究小组成员曾撰写《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的问题探究》、《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应关注课外阅读》、《语文课外阅读方法初探》等相关论文,为本课题的研究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3、参与研究者均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并常年担任班主任,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和阅读习惯了解透彻,有着深刻的感受和想法;
4、研究工作者所在学校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学生: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调查造成学生阅读现状的各因素,培养课外阅读中学生阅读的自主意识。
2、主要思路与视角
(1)、构建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阅读教学指导模式 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课外阅读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培养搜集、筛选、积累信息的能力,联想、想象的能力,思考、评价的能力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研究目的与重要观点
本课题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出发点,以“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为目标,旨在调查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归纳影响其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因素;开展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的研究,侧重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研究并形成一定的课外阅读教学策略,使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重要观点有:
(1)、多种方法途径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是能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
(2)、关注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注重进行方法指导,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以强化课外阅读的效果。(4)、引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或者读后随感,以写促读,加强落实课外阅读的效果延伸。
4、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调查造成学生阅读现状的各因素,搜集资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培养课外阅读中学生阅读的自主意识。
(2)、行动研究法: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动态发展的、自然的、开放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研究,探索有效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方法途径。
(3)、经验总结法:归纳、分析、总结实验的得失,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过程的检测以实验法为主,辅以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搜集资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验证结果。
四、研究价值
1.创新程度
初步摸索一套提高初中生课外阅读效率的实施模式,以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积累语文课外知识,为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和展现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促使他们运用积累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切实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因此,本课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课题。
2.理论意义:
此课题的研究,将会丰富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
3.应用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将会改变带动我校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改变 我校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促使语文教师对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激发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有着很强的应用价值。
五、课题主要研究阶段:
1、理论学习准备阶段(2009年7月——8月):学习与课题有关的课内、外阅读方面的理论书籍,建立与课题有关的理论体系。
2、课题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10年5月):拟订课题实施方案;设计问卷并进行阅读现状调查;实践研究阶段: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活动,做好阶段性的调查分析,收集整理研究实践的过程性材料,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小结,调整研究方向、研究方式等
3、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总结课题研究过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六、最终成果形式: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
(一)、在课题研究开始时,我们通过问卷形式对白潭二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表一: 九年级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学生部分)
1、你平时的主要的读物是什么? A、名著(104人,占43.9%); B、言情(13人,占5.5﹪);C、武侠(25人,占10.5﹪); D、报刊杂志(86人,占36.6﹪); E、网游小说(96人,占40.5﹪); F、其它(14人,占7.6﹪)
2、你阅读课外书籍的目的是什么? A、拓展知识(107人,占45.1%); B、丰富生活(66人,占27.8%); C、为作文服务(59人占,24.9%); D、消遣(62人,占26.3%)
3、你平时的阅读情况如何? A、基本不读(10人占,4.2%); B、没时间读(11人占,4.6%); C、有时读(172人,占72.6%); D、经常读(54人占,22.8%)
4、你平均每天阅读时间有多少? A、1小时以上(20人占,8.4%); B、1小时以内(104人,占43.9%);C、1小时以下(112人,占47.3%)
5、你通常阅读那些书籍? A、中国古代作品(84人,占35.4%); B、现代作品(112人,占47.3%); C、当代作品(59人,占24.9%); D、外国作品(32人,占13.5%); E、作文(136人,占51.2﹪)
6、影响你阅读兴趣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A、老师(48人,占20.3%); B、父母(100人,占42.2%); C、同学(92人,占38.8%); D、媒体(30人,占12.7%)
7、你经常逛书店吗? A、经常(20人,占8.4%); B、有时(108人,占45.6%); C、很少(103人,占43.6%); D、从不(19人,占8%)
8、你选择课外书籍的因素是什么? A、按自己兴趣(144人,占60.8%); B、听父母教师指导(24人,占10.1%); C、提高学习成绩(66人,占27.8%)
9、你认为阅读课外书籍会影响学习吗? A、不会(46人,占19.4%); B、会(24人,占10.1%); C、不一定(185人,占78.1%)
10、父母对你阅读的态度是什么? A、进行指导(52人,占21.9%); B、赞同不指导(97人,占40.9%);
C、反对(6人,占2.5%); D、中立(93人,占39.2%)
11、你怎样进行阅读?
A、通读(137人,占57.8%); B、精读(67人,占28.3%); C、边读边玩(36人,占15.2%)
12、你阅读时首选哪类图书? A、情节引人(77人,占32.5%); B、语言优美(80人,占33.8%); C、充满哲理(60人,占25.3%); D、有益学习(81人,占34.2%); E、人物幽默(64人,占27%)13 你的阅读方法是什么? A、批注(15人,占6.3%); B、摘录(55人,占23.2%); C、写读书笔记(39人,占16.5%); D、口头交流(72人,占30.4%); E、偶尔写摘录(63人,占26.6%); F、读读而已(39人,占16.5%)
表二:九年级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家长部分)
1、您经常给孩子买课外书吗?
经常买(29人,占15.3%);买的不多(136人,占72%);不买(27人,占14.3%)。
2、您的孩子喜欢看哪一类的课外书?
现代题材(60人,占31.7%);古代题材(46人,占24.3%);?学习资料(57人,占30.2%);作文辅导(66人,占34.5%)。
3、您陪您的孩子看课外书吗?
经常(12人,占6.3%);偶尔(89人,占47.1%);不陪(47人,占24.9%);没时间陪(41人,占21.7%)。
4、您对子女课外阅读的态度?
赞同(152人,占80.4%);反对(4人,占2.1%);中立(42人,占22.2%)。
5、假如您为子女选择读物,首先考虑的是:
童话寓言(9人,占4.8%);名著(39人,占20.6%);历史故事(25人,占13.2%);作文书(63人,占33.3%);学习资料(106人,占56.1%)。
6、你推荐过您的孩子读过什么读物?
名著类(35人);作文类(17人);学习资料(8人);历史读物(5人);名言古诗(2人);科技类(1人);未推荐(9人);看新闻联播(1人)。
7、哪本对你的学生影响比较大? 作文类(7人);《水浒传》(3人);《西游记》(3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人);《中国上下五千年》(2人);《骆驼祥子》(1人);《鲁滨逊漂流记》(1人);学习资料(1人);名言古诗(1人);《唐诗三百首》(1人)。
8、你主要给孩子推荐的书藉是什么?
各类作文选(98人);《水浒传》(3人);《西游记》(3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人);《安徒生童话》(3人);《三国演义》(2人);《十万个为什么》(2人);《骆驼祥子》(1人);《鲁滨逊漂流记》(1人);《红楼梦》(1人);《战争与和平》(1人);《弟子规》(1人);《傅雷家书》(1人);《爱的教育》(1人)。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了解到:
1、从学生课外阅读的类型范围和选取的标准和理由来看
(1)大部分的同学选择的是名著和报刊杂志,而且阅读文学性不强的网游小说现象比较突出,明显地看出学生在选择读物时是漫无目的的,缺少必要的指导。
(2)大部分的同学选择看当代和现代的文学作品,对外国文学接触较少,这主要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要求。
(3)同学们在选取课外阅读书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是否有益于学习
(4)现在的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大部分凭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书籍,只有少部分听从父母老师的指导。象《春水 繁星》、《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童年》,看过的人寥寥无几。
2、从他们阅读的目的来看
课外阅读是为了增长见识的学生占45.1%。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丰富了课外生活,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语文素养。同时也有学生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随便看看的消遣方式;只有少数的学生把课外阅读与作文联系起来。
3、从他们阅读的时间来看
他们绝大多数同学都安排了课外阅读的时间,大部分的同学课外阅读时间在一小时以下。这和中考升学的压力太大,作业负担过重有直接关系。
4、从他们选择阅读书籍的角度来看
多数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读书。他们列出的最喜欢的读物中,前三位的是传奇故事、网游小说、笑话幽默、《中学生天地》,基本上属于消闲轻松一类。名著类占到43.9%,但这个数字与教师教学中的重点要求有直接的关系,初中生比较看重故事性较强的读物,而对那些需要思考、内涵丰富的作品不是很感兴趣。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九年级学生曾经阅读过网游小说的高达42%。
5、从他们对待书店的态度来看
超过半数的学生有时逛逛书店或很少逛书店,能经常逛书店的学生仅仅有8.4%。
6、从他们的阅读方法来看
绝大多数的学生采用的是通读的方法,课外阅读存在很大问题,如无计划、没有养成作读书笔记的绝大多数学生追求阅读的连贯性,学生的不喜欢在阅读中放下书本去查工具书,偶尔摘录和写读书笔记,坚持常写读书笔记寥寥无几,表层阅读、即时阅读居多。
7、从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支持角度看
(1)、大多数不赞同学生看课外书,认为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在孩子读书方面的投入也就少。
(2)、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读物时,主要选择学习资料或作文书。(3)、家长在推荐读物时,倾向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读物。
(二)、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如果说课堂教学要是指导‚精读‛的话,课外阅读则是‚博览‛。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了具体的阅读要求,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让语文教学走上一条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康庄大道。成了我们研究的主题,针对前面调查的情况,我们在具体的研究中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自主读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需求的动力,学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课外阅读全靠自觉,而兴趣就是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主动性、积极性的催化剂。只有唤起学生浓厚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
(1)、精心推荐读物,唤起读书兴致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欣赏性,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只有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读物,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读书欲望,唤起学生读书的兴致。我们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介绍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帮助挑选浅显有趣的故事、散文甚至优秀小说等,是自己爱看的自然有兴趣,学生也乐于进行阅读。同时,优化课内阅读。课内阅读是指导学生读书的一块主要阵地,提高课内阅读的效益直接影响着读书活动的质量和效能。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立足教材文本,立足课堂45分钟,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体验、交流活动中习得读书方法,提高读书能力,养成读书习惯,为课外阅读引发兴趣,提供有用的方法。我们还制定了《初中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有序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与引领。推荐书目如下:
初中生必读名著十八部:
1、《爱的教育》
2、《繁星》《春水》
3、《伊索寓言》
4、《童年》内等处写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言警句或激励性语言,如:‚课外书,你永远的朋友‛、‚你想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吗?‛、‚请参加课外阅读‛、‚从小爱读书,一生都幸福‛、‚知识海洋,让你幸福徜徉‛;在教室,走廊、楼梯处张贴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的画像,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班队课等。通过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学生热爱书籍.2、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正确地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培养阅读技能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因此,我们在平时注重指导学生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1)、精读法,既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指导学生精读,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2)、浏览法。主要针对一些长篇的书籍,例如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教材中节选了一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掩卷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
(3)、速读法。即不发音、不辩读、不转移视线,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其特点是快,要求读得快,理解得快。
(4)、选读法。要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来读。
(5)、批注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我指导学生阅读最常用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好词好句,读后把相关的内容抄到摘抄本上,早读时读读,真正的积累句子。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优化各课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将继续从学生具体情况入手,根据学生特点,建立一个品种多,内容丰富的书源库,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资源。
3、注重行为训练,养成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训练,必须讲究方法。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
(1)、训练读书用眼的习惯。减少眼动次数,逐步扩大阅读视野,缩短注视字词时间,减少回视,这样既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又能提高读速,形成默读习惯。
(2)、训练阅读时用脑的习惯。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这三种文章各有不同的阅读步骤,如:记叙文的阅读步骤:文章题目——文章体裁——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记叙文的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
(3)、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
(4)、训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会学生阅读时做好摘录,写好随感。许多学生课外阅读并不少,但读完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这与他们阅读时动口、动眼不动手、不做摘录有关系。因此,要求学生阅读时要做好读书笔记,包括圈画、摘抄、评注、仿写、加标题、写段意等。学生借助这些技术来控制自己阅读的注意力,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而且懂得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同时把精彩优美的语句和文章的片断摘录下来,博采读物的长处,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这样,使学生养成不动笔不阅读的习惯,积少成多,自然会丰富学生的内涵,打下坚实的文化积淀。
(5)、鼓励学生读写结合 读与写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写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续写,仿写,改写,扩写,评论等都可以采用,并积极向省市县各级刊物及校刊投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其他的阅读习惯,如爱护书籍的习惯,阅读卫生的习惯等。
4、创建家庭阅读氛围
为了促使家长和社会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我们在上期末家长会上,对家长提出了希望: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多陪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倡导亲子共读,在共同的学习中提高阅读兴趣。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每周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1小时,每周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做到经常性地与孩子交流沟通。这样,学校、家庭共同承担起责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我们的学生自觉阅读,乐于阅读。
5注重课外阅读评价
课外阅读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时,始终把评价贯穿于学生整个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实效.评价的内容及其方式都可以多种多样,如围绕课外阅读开展的各类活动读书笔记记录情况以及阅读成长卡都可以纳入评价机制,并注重教师,学生自我及相互间评价相结合,课内,课外评价相结合,分学段目标达成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当然我们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此外,我们可以在测试中融入课外阅读,如我们可以出题:‚你最喜欢的一本课外名著是什么‚你最喜欢里面哪一个人物? 说说理由,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提高阅读实效。
七、研究成果:
经过实践研究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一)、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调动了学生自主积累的积极性,改变了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和效率,学生由被动变成了主动。不少同学被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所吸引,而大量的知识积累又丰富了他们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内驱力,使他们在各类活动中能一显身手,获得成功的喜悦。如课题组成员辅导的学生多次在省、市组织的河南文化小论文、作文竞赛中获奖。
(二)、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及能力积累,由浅层向深层次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学生发现、搜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他们不仅学会从报刊和图书馆藏书中寻找资料,而且主动地去请教老师或当地的名人学者,信息渠道大大拓宽了。更难能可贵的是部分学生还上网查找现代信息资料。这样的实践使他们积累层次提高了,而且语文能力得以提升。
(三)、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语文课外积累的实践,为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和展现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促使他们运用积累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反过来又提高了语文能力。今年全县中招模拟考试中,我校的语文成绩平均95.2分,比往年有了很大的提升。
(四)、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也促进了我们课题组成员自身素质的提升。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行交流。课题组主持人马中华老师撰写的《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培养学生作文素养》、《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教学》等论文分获省一等奖;课题组成员中,谷祥福老师撰写的论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初探》、《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等论文均获省一等奖;刘现增老师撰写的论文《发挥网络阅读优势,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探索与实践》分获一、二等奖;张景玲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网络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新时期语文教师的素养》获省一等奖;刘俊华老师撰写的论文《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家乡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获教育学会二等奖;刘志华老师撰写的论文《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怎样创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在《中学生学生报》发表。
八、进一步开展课外阅读的打算: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使命。对我们课题组来说,这次实验研究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和锻炼。由于我们的理论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短暂仓促,留下了许多遗憾。比如:怎样处理课堂阅读教学、课外阅读和网络阅读的关系才是科学的?怎样通过语文阅读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独立思考的品质;课题中还有许多极具科研价值的内容未能进一步研究(如对课外阅读时间与中考压力下的紧张学习时间的矛盾的研究)。这些都是今后有待探索的领域。
【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开题报告】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07-25
初中学生语文阅读教学08-28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08-27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07-26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研究结题报告05-3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