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2024-07-25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精选12篇)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篇1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思想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课外阅读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历年的中考试卷“阅读理解”是一块非常重要的板块,同时又是最容易失分的一块,所以狠抓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分析能力是很重要的。

目前的课外阅读大多没有固定模式。因此,探讨一种实用性强的课外阅读方法,实现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迁移、链接,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关心的问题。

一、课外阅读的范围及目标的指导

古人云:“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陪。”现在一些中学生读书往往没有目标,只是盲目地读书,使阅读流于形式化,泛滥无为,劳而无功。有的学生甚至会偏激地认为课外阅读没有用,学好课本就行了,这样的学生往往眼界狭窄,积累太少,书面语言极度匮乏。因此,语文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切记“课内得法,课外收益”的原则。

语文课外阅读的范围可分为“主食”、“辅食”、“零食”等。

“主食”即以传统的经典书籍为主,“四书五经”,先秦诸子散文,历代经典小说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现代小说如《繁星》、《春水》、《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等。“辅食”:流行的文化书刊,如《读者》、《意林》、《散文》、《晚报》、等,“零食”:《幽默故事》、《漫画派对》、武侠小说等。

课外阅读的目标应分远期和近期两种。远期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实思想,增加知识,丰富语言为主。近期目标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某个方面为主,如:写人状物,积累素材,获得感悟,解题技巧等。

二、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1.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授之以‘渔’”,应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让学生建立基本的目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除注重阅读中的速读、择读、精读、朗读、默读等外,还可以采用专题阅读、筛选信息、比较阅读、定向阅读、置疑阅读等。这里选讲三种阅读方法。

(1)筛选信息法。中考阅读题第一小题一般都要用到此法,筛选信息进行概括。可从标题的题眼获得信息,再用提问回答的方式,如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教师在训练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学会抓住文章中关键的动词、形容词、中心句、点睛句等,以此进行突破。

(2)定向阅读法。即为达到某种目的,确定一定方向的阅读。如现代文阅读中,心有初悟,对文章中出现的自然美景、科学认知、至爱亲情等进行专门阅读或小说阅读中,对于人物的塑造:依托于情节、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等进行专门阅读。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荐一些好文章给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做摘录或写读书笔记。这样无论从思想上,还是精神上都会使学生得到很大的益处。

(3)置疑阅读法。

古人言:“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挑战,勇于质疑,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探究的精神。凡读书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可作线索的事物有哪些?通过探究归纳为物线、事线、人线、情线、时线、地线。线索在语言上往往是有标志的。有的题目本身就是线索;有的采用某个词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方法来显示;有的是通过议论抒情等方式来显示。置疑阅读法极易帮助学生解决“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

2. 教给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就是一棵花,它是渐渐地积累生命的汁液的,只要我们用这种汁液浇灌它的根,让他受到阳光的照射,它的花朵就会绽放。”

我们常苦于周围的现象纷繁复杂,其中的道理却隐而不见,个人受思想的局限,冥思苦想也没有什么益处。究其原因是向前人学习的太少,向书中学到的东西太少。所以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虚心向前人学习,吸收前人的思想见解,比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等,从中学习古代先贤旷达的胸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是推陈出新,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鼓励学生在观察事物中“横看成岭侧成峰”,多角度、多层次地表达交流,勇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感受做旁批,写读书笔记,随时留下思考的踪迹。并专门安排阅读赏析课,定时让学生将阅读的内容、感想等与大家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许多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却因语言贫乏而失色,有了新颖的思想,却因语言的干瘪而平庸。原因有两种:一是阅读没有被消化和吸收,读是读,写是写,不会转换。二是不善于运用。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可有: (1) 比较斟酌法,如列夫·托尔斯基泰所说的找到最合适的“那一个动词”一样,也如贾岛“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推敲斟酌一番,讲究遣词炼字。 (2) 仿写法,模仿名家名句的句式或修辞,旧瓶装新酒,思路导流别有韵味。 (3) 摘录引用法,当你的思路“山穷水复疑无路”时,不妨引用、化用别人的警句、名句,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既开启了思路,又丰富了语言,这样就使思维有了辐射性、多向性,完成了主题思想和语言的选择过程。

4. 教给学生赏析、解读文章的方法。

一篇美文佳作,当然会有很多优秀的值得赏析和鉴赏之处,如要有条不紊地说出其妙处来,首先要学习赏析文章的方法。赏析文章的方法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在诵读中感悟,进行针对性赏析。对于文章除了赏析外,还可以解读,或是通过分析它的内容和形象,揭示其深刻的意义;或是通过分析它的表现手法,了解它的写作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文章作出适当的评价。

语文的教学和学习应该考虑到现实生活的需要,必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他们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并自觉运用到语文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尊严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价值,并通过与文本、同学的相互交流、影响,接受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经过自我组织,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促进自我发展。因此,课外阅读的指导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写作。阅读的目的明确了,方法会用了,学生慢慢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水平就会大幅度地提高。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篇2

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001年7月,颁布并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学生阅读的要求以及课外阅读量,并给出了“新课标推荐书目”。因此,学生课外阅读已越来越被学校、家庭、社会所重视。尤其是各级各类学校,将语文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实施大语文教学观的重要渠道。很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

本课题虽然有很多人在研究,但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的阅读问题,课外阅读没有系统,效果不明显。课外阅览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课外阅读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村中学生,由于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尤其是教学硬件设施的严重不足,造成了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贫乏。同学们课外书籍读得少,写起作文来,个性化严重缺失。这种缺失,表现为缺乏真实、缺乏思想、缺乏创新、缺乏理念。这些个性化的缺失,最主要原因是课外书籍读得少,达不到知识的积累,达不到厚积薄发的境界。在有效的条件下初中生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如何创建初中生有效的课外阅读。因此,本课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国内外的阅读理论来看,较多地注重了阅读过程、阅读心理和阅读能力构成的研究,而较少关注阅读教学,特别是课外阅读现状和课外阅读的管理研究。就国内语文教学现状而言,山东烟台的“大量读写、双轨运行”虽然已取得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成果,但对深层次的课外阅读仍缺乏深层的研究。开展课外阅读在绝大多数地方尤其是农村初中只是停驻在口号呼吁的层面,尚未落实。为了深入了解我市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有效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对我市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试图提出相应的对策。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

(三)课题研究的特色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南宫市区和市区周边农村的初中学生,这是我市的一群特殊学生群体,他们的知识面和阅读渠道与一般的农村中学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与一些先进城市的学生相比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项任务对承前启后能力尚未完全定型、有着很大可塑性的初中学生来说尤为突出。因此,课题研究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应为155万字。他们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调查表明,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写作水平与他们的课外阅读密切相关,因为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备了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好、学得快。由于学生把广泛阅读中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容易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因此,因而选择这样的问题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界定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是指教师准确把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原因和动机的前提下,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处理好教师外部强化和学生自主性需求的关系。灵活地拓宽阅读书源;有目的地强化学生阅读意识;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实践中合理运用。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读书能力,使得他们去读更多的书,吸收更多的语言精华,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进入良性循环。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南宫市区和市区周边农村的初中学生。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题的目标设定极具可行性、操作性,主要内容围绕着目标的达成而设,每一个内容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课题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题研究成功的有力保证。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心理趋向研究;如何通过活动培养从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教师阅读习惯与学生阅读兴趣的关系。

1.《语文课程标准》相关论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并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

2.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

学生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效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否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否阅读。因此,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还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认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3.心理学观点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的心灵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向质变的发展过程。而大量阅读、语言的积累则是促进质变的有效渠道。因为大量阅读扩大了信息的输入和积累,这些信息的广泛性、层次性和新颖性,促进学生人格与才华向高层次发展。再者,根据人的发展关键期论点,十三岁以前,也就是小学阶段是人的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让学生多读多记,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词汇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准备。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目标

1、从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入手,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探索小学课外阅读内容、阅读形式指导以及课外阅读课堂指导的方法研究,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2、通过让教师介入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教师的指导同步发展,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使学生真正读起来,真正欣赏起来,真正走进阅读。

3、通过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喜欢上书,喜欢上阅读,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启迪生活,学会做人。

4、在实践研究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5.提高课题组及实验学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指导研究。2.学生课外阅读形式的研究 3.学生课外阅读过程的指导研究。4.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研究。

5.探索、研究符合各个学段学生课外阅读特点的有效指导方法。

6.探索和创新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构建有效的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阅读指导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调查法: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客观分析,找准问题所在,确定研究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便“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展开课题研究。

文献法:通过多种途径搜索其他省市在相关课题研究方面好的经验做法,结合学校实际,借鉴使用。同时从《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通讯》中选择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相关文章推荐给课题实验教师。购买有关语文素养和阅读教学方面的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相互交流、研讨,搜集前沿理论信息,指导教师有效进行课题研究。

行动研究法: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立足所教班级,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并针对实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的、较为完善、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模式。同时积极撰写阶段科研成果,从而转变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科研水平。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案例研究法法:对个别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观察、分析,课题研究提供素材资料。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11--2012.2)

(1)成立课题小组。

(2)做好实验前测。

(3)加强学习,掌握理论,学习研究方案,让课题组成员都了解该实验的内涵,并组织专题学习或讲座交流活动。

本阶段成果为:《初中学生阅读心理趋向调查研究报告》

(二)实施阶段(2011.06—2013.11)

主要任务:围绕课题开展各类专题研究。

(1)制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目的和内容,制定出每学期的实验步骤和措施。

(2)开展各类专题研究。

——开始启动实验,动员所有任课教师的力量,并取得家长支持。

——紧紧围绕实验确定的研究内容,开展相关的研究。

——特别关注读书积极学生的变化,及时总结,或请他们自述成文,以给他人借鉴、学习。

本阶段成果为:论文《初中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活动论》和《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与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3.12—2014.03)

(1)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情况。完成各项课题的研究任务,撰写实验结题报告,确定今后进一步研究实验的方向和重点。

(2)对整个实验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验收,形成研究成果,实施推广。

本阶段成果为:论文《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与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和《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分工 本课题的负责人伏蓉经常参加各种研究活动。“十一五”课题的参与者,省骨干教师,邢台市第二届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我们还将与高等院校、省市教科所教科研有关专家(如:王克勤所长)保持联系,请他们对课题研究进行把关,并从理论上给予具体指导。

温少宁、许英姿、杨建生、侯海燕、侯洪义、等其他成员老师均是一线的语文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较高的研究能力、总结推广能力。在各项教研赛事中,分获过教学反思、评课比赛、教案评比、说课比赛等一二等奖。多次参与研讨课及比赛课,获得各校好评。曾获得“优秀老师”、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等光荣称号。利用闲遐时间博览群书,坚持笔耕不辍,已有不少文章发表在学校及市创办的各项报刊中;撰写的论文也获得了国家级教育刊物的认可。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探索出在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指导、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课外阅读过程的指导、各类型阅读指导课的开展方面的有效策略,并在实践工作中运用、推广。

2.收集、整理学生读书笔记、阅读卡,并归集成册。3.撰写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报告。4.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有所提高。

九、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组织保证:学校行政部门承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最好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课题组由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课题组成员中,有能够较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研的参与者,在科研手段上,能够整合传统研究手段与现代化研究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2.时间保证:为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们将建立课题运作管理制度,课题组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课题组活动与业务学习相结合,每周一次。

3.经费保证:课题启动后,经费自行筹备。

参考文献

浅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篇3

一、正确引导学生阅读,以趣择书

面对浩如烟海的报刊图书,有的学生良莠不分,有的不知从何读起,有的沉溺于音像作品。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和教育教学需要进行科学分析,认真引导选择。引导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阅读兴趣侧重点有所不同,初中学生的兴趣在于革命故事、科幻童话或小说、文字优美的散文、科普读物等,教师要把趣味性放在首位,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氛围,提倡“无为”读书,快乐读书。2、思想性。初中处于思想道德形成期,可推荐《雷锋》、《可爱的中国》、《极限人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闪耀着高尚人物思想节操光辉的读物;在重大纪念日期间,也可推荐相关的一些读物,如清明节推荐《先烈的足迹》,国庆节推荐《光辉五十年》等。3、关联性。应该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在内容上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如学了《故乡》,推荐读《朝花夕拾》;学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推荐读《水浒》等。4、时代性。教师要踏着时代的脚步,及时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如中国载人飞船“神舟九号”胜利上天,向学生推荐读《爱科学》等科普报刊,引导学生接近科学,走进科学。

二、讲究策略,以法导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同时,要学会作批注,还要作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批注可以抓住某些转瞬即逝的东西,以此来提高阅读效率。还可以用写读后感的方式来加强对文章的印象和理解。为了提高速度,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注意力集中、头手不动眼珠动;根据文体的特点来快速整体文意,如记叙文可从六要素入手,说明文可从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入手,小说可以从情节、人物、环境入手。伏尔泰曾说过:“大部分人不会读书。对学生来讲更是如此,对他们的读书指导与读书本身一样重要。”教师有效的阅读指导是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根本保证,是使学生课外阅读形成习惯并不断提高层次的一个重要条件。促使学生获得阅读成功的方法很多,我认为首选以下几种:

1、教师引领。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在教学中,教师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之间要努力形成“共生”效应。首先是共同阅读。推荐给学生的必读书目,教师要先读。其次是共同感悟。师生在阅读中都有“个性化”的体验和感悟,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差别,他们进行心灵对话,不仅有利于情感的沟通,而且有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实。第三是共同打造班级“阅读文化”。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文化”,对阅读活动的推进能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与学生结成书友,定期交流阅读情况,对师生双方的阅读都能产生激励和督促作用。这种浓郁的书香将引领学生踏上与书为伴的人生之路。

2、储备内化读。也就是强化语言积累。一个人的语言积累不仅反映他的语文水平,还深刻影响其文化积淀、内在气质和品德修养。因此,在课内外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合适的优美词句、名言警句、格言歇后语、诗文佳作等,有意识地熟读成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感觉语言的魅力。

3、探究问题读。孩子们大多好奇,凡事喜欢问个为什么,对很多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类自我现象都心存疑问,如“针鼹是怎样的?”“骆驼为什么要去寻宝?它寻的是什么宝?寻到宝了吗?”“花儿为什么这么红?”等等。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收集有关资料,解决问题,并把这些相关资料进行整合,撰写成一篇篇小论文。这就是探究性课外阅读。它旨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能力”。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是推动学生广泛深入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增强自己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1、故事会、佳作欣赏会是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好方法。

学生最爱读故事、听故事,也爱讲故事,通过举行故事会,故事大王的评比活动,让学生把在课外阅读到的精彩内容向大家作介绍,进行交流汇报。

佳作欣赏会就是通过优秀诗文朗诵、竞背、内容分析等形式,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中搜集的优美文章和精彩片断进行赏析交流,这样可以深化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

2、编辑手抄小报。编辑手抄小报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知识的归理,梳理。进行手抄小报的评比,可以激发阅读的热情,锻炼学生编辑、选材能力,促进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3、读书笔记的展览评比

4、读物的介绍推荐

5、读书知识竞赛

四、优化课外阅读环境

和谐宽松的阅读环境,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课外阅读效果的重要保证。为使学生课外阅读富有成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必须注意营造并优化学生课外阅读的环境氛围。

1、订计划,定时间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加强平时的课外阅读。

2、多比赛,勤交流。

3、取得家长支持。要想读书活动很好地开展,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教师要使家长们懂得多读书、读好书的益处,让他们督促调控好孩子课外的闲暇时间,关注孩子的读书情况,并注重孩子课外阅读方面的经济投入,在家长的督导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益。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之浅见 篇4

那么如何指导课外阅读, 提高阅读质量呢?下面谈一点个人肤浅的认识。

一、确定阅读目标

阅读目标, 要切实可行。首先让学生明确《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 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其次由教师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 让学生自主选择确定。学生确定了阅读书目以后, 必须制订一份阅读计划, 保证每天的阅读时间。这样既可以降低学生阅读的心理压力, 又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日本知名的“作家医师”志贺贡博士曾提出过一个0.8理论。他认为, 从健康方面而言, 心脏每0.8秒跳动一下, 是人体循环的最佳状态。烹饪时原本加一匙盐, 改为0.8匙, 不仅最能够引出生鲜食材的原味, 对肾脏也不会形成太大的负担。他进而指出, 人生需要一些舒缓的空间与余地, 而不是让身心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因此, 阅读名著也需要“0.8”, 要拥有一份平常心。如果总想在阅读中不留任何遗憾, 这只能给学生莫大的压力。对待阅读内容要用欣赏的眼光、用期待的眼光等待奇迹的发生。

二、打造阅读文化

“阅读文化”的打造可以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等各个层面进行。如师生共同在班级建立“小书屋”;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上墙;设立集体的阅读记录单, 及时将学生的集体阅读内容、阅读成果反映出来。人的最高层需要都是成就需要。因此, 教师应尽量围绕课外阅读活动设置各种各样的评比、展示、交流。如制定课外阅读月评表, 对学生当月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等级评定, 并送上一句鼓励性的、谈心式的话;可定期举行“阅读之星”的评选, 并给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可组织阅读成果展示活动, 让学生自由选择展示形式, 体现自己的阅读成果;可以进行知识性的编小报比赛、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比赛等, 增强阅读动力。这些比赛, 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好胜心、表现欲、成就感, 创设课外阅读的氛围, 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掌握阅读方法

1、学会精读泛读相结合

泛读是以快速阅读的方法浏览, 随意获取一定的信息。对作品中的非重要情节, 不固执一点, 不咬文嚼字, 只要前后贯通, 了解大意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对于开阔思路、博采众家之长是大有裨益的。精读就是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对于名著作品的重要环节等进行细读, 并且慢慢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就要从部分到整体, 由整体到部分, 反复研读, 进而把握名著的内容、艺术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从而获得知识, 受到情感的熏陶。精读重在质量, 汲取知识的精髓。泛读与精读并不是对立的。浏览的目的是为了选择和捕捉信息, 而要运用选择和捕捉到的信息, 就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这就需要精读。

2、学会做读书笔记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到“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阶段目标中提到“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做读书笔记是搜集和积累信息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可分组摘录专题内容。读书笔记可以分为: (1) 作者篇目索引式; (2) 观点内容提要式; (3) 优美句段摘录式; (4) 问题思考感想式。学生在学有所得、学有所悟的情况下, 应强化学生写读书笔记和随笔的意识。

3、学会制作资料卡片

制作资料卡片也是搜集、积累信息资料的基本方法。这不仅是将来做学问、干事业的基础工作, 也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能力。制作卡片要不断地交流, 还要善于总结。

4、学会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就是“从课内文章出发, 从某个角度出发, 进行扩展比较式阅读, 为课文找到有关比读的其他文章;就是由此及彼, 触类旁通, 找到主题上、题材上、写法上、内容上、语言表达上具有相同相异特点的课外材料, 在课堂或课外与课文联系在一起读,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大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在有规律的语言现象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如何指导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篇5

一、培养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家庭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立足课内,带动课外。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为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的因素。首先,启发学生爱书,与书交朋友。小学生入学初识字不久,第一册语文教材就安排了有关读句子的练习,这也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会读书,并且,使小学生在看图学词学句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有关太阳、地球、月亮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激发其热爱科学。其它各册教材也同样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内容,以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使书逐步成为小学生的亲密伙伴。其次,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课本从第一册开始就安排了阅读课文,为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做过渡准备。各册的“基础训练”都适当安排了句子、一段话、短文等阅

读练习,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不要包办代替。再次,课内与课外阅读活动应有计划地全面安排。如从第二册开始,“基础训练”都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参加朗读比赛或故事会,教师应认真组织这些活动,用课内训练促进课外阅读。

二、推荐读物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小学生过早地阅读内容繁杂、语言艰深的书籍,不仅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有损健康,而且因为无法理解,会养成看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坏习惯。因此,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读物时,要注意适合学生实际水平。

2.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符合教育方针和时代的需要。小学生识别能力差,我们一定要让他们阅读思想正确、健康的作品。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清是非的能力,让学生从思想上、感情上对一些低级庸俗的黄色书刊产生反感,坚决抛弃。另外,过多地揭露社会阴暗面的作品也不宜给小学生阅读。

3.推荐的书籍语言要生活活泼、规范。读物的语言文字应明白流畅、生动活泼,要规范,使小学生从小学会用普通话,减少方言、土语和不规范语言的影响。

4.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小学生一般最喜爱阅读故事性强的战斗故事书,教师除了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应介绍和鼓励学生读历

史、地理故事、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科学文艺读物,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5.选择读物要配合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各科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结合教材,指导课外阅读。比如结合记叙刘胡兰、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课文,阅读有关革命回忆录、故事和小说;结合《将相和》、《火烧赤壁》等课文阅读有关的历史故事书;结合常识性课文和自然教材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等。

此外,学生的课外阅读条件不同,教师要配合学生家长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成立班级图书角、图书箱,把学生个人零散的图书集中起来,供班级集体轮流阅读;还可以剪辑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文章,解决书籍不足的困难。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图书的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关心集体的品德。

三、指导课外阅读,开展有关辅导性活动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不能只停留在书目的选择上,我们还要开展辅导性活动,进一步帮助他们解决怎样读的问题。通常可开展以下几种辅导性活动。

1.朗读比赛、故事会。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开展朗读比赛或故事会,是常用的辅导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可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机会;以班级为单位,应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

2.作文、出墙报。这种作文命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评述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如《我喜欢的一本书》等;一种是介绍一本书的部分内容,如《介绍“蜥蜴捕食”》等。教师选择写得比较好的作文出墙报,交流阅读成果。

3.开展读报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报刊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因为报刊等于百科全书,各种知识无所不包,人们从报刊上得到的知识,比在学校里学到的多得多;二是因为报刊主要反映当前的情报和信息,能让读者了解到最新的社会动态。因此,我们应使读报刊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内容。

同时,还可以结合教材开展其它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幻灯,收听广播,根据读物内容排练文艺节目等。

开展以上各项辅导性活动,必须体现这样的精神:既不放任自流,又不包办代替;既要指导帮助,又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为指导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增长知识,而且还要通过阅读书报来发展智力。同时,还要避免把课外阅读局限在课堂上。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阅主要情节,不能只问谁是好人或坏人。对高年级学生还要提倡动笔,随时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

2.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反复观察的好习惯。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中各种事物,做有心人。通过反复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在头脑中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

3.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思考,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要注意分析。

4.要培养学生爱护书报,注意用眼卫生。对公共的或别人的书报,更要注意做到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折乱卷。要注意阅读姿势,不要躺着或歪着头读书;不要在吃饭、走路、乘车、光线太强或太暗时看书。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心得体会 篇6

一、课外阅读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始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书籍充满兴趣,他们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古今中外的风俗人情。但也有不少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喜欢看书。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让这一部分学生与喜欢读书的学生搭配在一起,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切不可用强制、武断的方法。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综合采用多种方法。

1.故事梗概法。由老师先用生动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述故事的大概内容,从而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名著的欲望。

2.观看视频法。让学生观看一些名著的影视作品,从而激发学生详细了解名著的欲望。

3.资料交流法。可让学生在看名著之前,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名著的资料,然后在班级交流所搜集到的材料,从而主动对名著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良好的开始是阅读课成功的一半

第一节阅读课的成功开展往往会决定今后阅读课的质量,因而需要充分准备,以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氛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如:在教室看书,可以事先写一些关于读书的标语,可由学生自己动手写;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配一些轻音乐;还可以摆放一些盆景,用以装点教室。

2.准备好必备的阅读工具。如:笔记本、工具书等。

3.做好小组的搭配。阅读能力好、中、差的学生搭配在一起有助于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4.阅读后及时交流阅读的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成就。方式很多,如:写读后感、开展演讲比赛、名著知识竞猜,等等。

三、让方法贯穿阅读课的全过程

开展阅读课,一方面,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性情;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为其终身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阅读方法的教学一定要贯穿阅读课的全部,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批注,对一些优美的词、句、段可以进行摘抄,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2.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对于一些中、长篇小说,应教给学生“跳读”的一些技巧,在一些精彩的部分可适当作些停留,仔细研读,作深一层次的思考。

3.将课内阅读分析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教师在指导阅读的时候,可以将课内一些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运用到课外的作品中,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总之,阅读课的教学应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方法,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海阳市行村镇第一初级中学)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篇7

一、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兴趣,阅读量不够

农村学校的部分学生,并不太爱看课外书,他们是因为老师或父母的规定而不得不看,只要离开老师或父母的视线范围,宁愿发呆、看电视、打游戏也不愿拿起书本;即使捧起书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阅读兴趣的丧失,造成了农村中学生阅读量少、语感不灵敏、材料积累不够和阅读质量不高的局面。

(二)方法不恰当,阅读效果不佳

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很多学生还不能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阅读课外书时,他们不会因为阅读对象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有些甚至不知道何时该精读,何时该略读。需要精读的,却只是匆匆浏览,不求甚解,不做笔记;只需略读的却细细研读不肯放手,浪费了不少时间。如此一来,阅读效果大打折扣。

(三)盲目选书,阅读内容不够丰富

目前,图书市场中各种读物琳琅满目,但较多以盈利为目的。有些学生或家长因为没有经验,在选择书籍上难免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对学习无助的书籍出现在学生的书桌上。

(四)不注意积累,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很多农村学生阅读课外书时纯粹是“读”,没有使用背诵、标记、摘抄等帮助记忆、积累的手段;即使有摘录,所记内容也是少而杂乱,有的甚至断章取义,读来令人啼笑皆非。因而,虽然有了阅读量,但是仍然没有培养良好的语感,词汇量也不丰富,作文词不达意或没有文采。

二、指导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意义

(一)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如果把学生比做欲展翅高飞的鸟儿,那么课内外阅读则是它的双翼,只有双翼并举,才能飞得更高更远。课内学习固然重要,但所得毕竟有限,它们主要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而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来自大量有效的课外阅读。

(二)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戴汝潜先生说:“阅读升华人格情操,触及心灵自省,是最有效的教育———自我教育的益友;对儿童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陶冶来说,阅读是最重要的。”可见大量有益的课外阅读可让学生的情感、品质、情操得到陶冶,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三)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确实,要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就要不断地去阅读,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修养和财富的储备,从而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提高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对策

(一)激发兴趣,扩大阅读量

当前,由于受到以猎奇和消遣为目的的阅读心理的影响,中学生的阅读热点停留在武侠、言情、警匪等小说上,对其他书趣味索然。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1.晓之以理,明确阅读的意义

笔者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强调广泛、健康的课外阅读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丰富情感等,对学习及以后的工作、生活等都将有深远的影响。学生明白了其中的意义,就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动力。

2.榜样激励,用生动而有力的例子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

笔者以毛主席为例,告诉学生毛主席青年时代即博览群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四书五经、《史记》《红楼梦》《孙子兵法》《资本论》……即使在战争年代、政务缠身的情况下,也手不释卷。在他居住的菊香书屋里,堆满了各类书籍,真可谓是“汗牛充栋”。此外,还讲述了与阅读结下了不解之缘的中外名人的故事,如鲁迅、马克思等。还让平时特别喜欢读课外书且语文成绩好的学生现身说法,介绍读书经验和意义。有了这些榜样做例子,学生阅读的兴趣大增。

3.示范阅读,勾起阅读的欲望

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在教学之余,笔者经常阅读课外书籍以充实自己,常与学生分享阅读的喜悦,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或把一些好文章拿到班上朗读;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自己读过的文章或书籍……这种方式,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勾起阅读的欲望。

4.开展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心理不够成熟、情绪不够稳定,只有不断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才能使他们积极而持久地投身到阅读活动中。为此,笔者经常组织讲故事比赛、佳作欣赏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

(二)介绍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首先,提醒学生在开始看一本书之前,先注意看书的“内容提要”“序言”等,以便帮助了解书的内容。其次,提醒学生根据书刊特点及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比如,配合课内学习需要的辅助书和为积累知识的必读书,建议学生采用精读法,要求学生一字一句认真阅读,边读边圈、点、画、评、注,边思考,做到熟读深思,把有关的内容、知识、技巧等掌握好,以便课内学习运用。与学习无关的一般读物,建议学生采用泛读法,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书刊。学生掌握了得当的读书方法,阅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要求学生勤做读书笔记。徐特立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确,好脑子总比不上烂笔头,读书时应该把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因此,在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把重要的、精髓的记下来,摘录一些精彩的语句、名言等;或写摘要、体会等。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积累了阅读材料。

(三)明确目的,正确选择课外读物,丰富阅读内容

1.明确目的,选好课外读物

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常要结合语文课内学习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推荐一些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等都较强的书刊,例如童话、寓言故事、名著等。

2.根据学生情况,推荐课外读物

(1)结合课堂教学推荐。例如学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推荐《朝花夕拾》。

(2)让学生推荐自己读过的好书。在指导学生购买图书时还动员他们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在同学之间互相借阅,或让学生把他们看到的好书介绍给其他同学。

(3)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推荐读物。要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藏书,让他们自由去借阅。为了保证阅读空间和时间,还可设立课外阅读课。

(四)检查情况,巩固效果,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建立阅读卡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把本组成员的阅读情况登记在卡片上,笔者定时检查。阅读卡上的内容可包括学生姓名、书名、作者、主要内容、阅读日期等。

2.检查阅读笔记

通过检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收获等。

3.开展评比、竞赛等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期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可组织手抄报评比、讲故事评比、知识竞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阅读成效的机会。

4.给学生适当的阅读任务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篇8

一、规范内容与尊重个性

(一) 统筹安排原则

教师要对整个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进行梳理, 针对各阶段对阅读能力的要求, 统筹安排好课外阅读内容, 并分解到各个学期。注意阅读内容的多样性, 初一学生以中短篇经典美文为主, 鼓励阅读长篇小说。在内容上强调文学修养、宗教情怀、哲学精神和科学意识。初二、初三学生可进一步拓展古今中外名著, 读长篇小说, 多接触有一定深度的作品。

(二) 共同参与原则

对课外阅读书目, 教师应广泛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 综合考虑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及语文课程要求, 兼顾人文性与科学性、知识性与可读性。采取教师推荐与学生自荐相结合的方式, 由家长、教师、专家、学生共同参与, 精选出适合中学生阅读兴趣和审美水平的书目范围, 让学生最后从中自主选择。

(三) 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选择读物要由易而难。在保证作品品位的同时, 首先, 选一些有较强故事性、趣味性, 语言生动, 情节动人的作品, 如《西游记》、《格列佛游记》等, 降低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其次, 鼓励学生从生活出发, 选择适应时代、贴近生活的读物, 如《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等, 满足学生合理的时尚需求, 把握时代发展脉搏, 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阅读唐诗宋词、古典名著、经典作品及寓言神话等, 诱发学生的文化向往。

(四) 因材施教原则

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不同, 学生在阅读理解上会产生个体差异。对此,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选择适合的课外读物。比如介绍男生读一些歌颂正义、勇敢、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作品, 女生则读一些情感比较细腻的作品;阅读能力强的读一些名著, 能力稍弱的则可以读一些浅显的作品, 慢慢再去尝试有深度的经典作品。

二、课外阅读与课内指导

(一) 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当转变角色, 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单纯阅读指导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后继性学习。教师要在抓好阅读指导的同时, 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拓宽知识面, 拉近与学生的阅读距离, 掌握相应的指导方法, 做教学的有心人。

(二) 课外阅读指导方向

中学生课外阅读, 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解性阅读上, 更要逐渐提高阅读能力层次, 向鉴赏性阅读、批判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教师应注意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自主阅读, 让学生独立思考、揣摩、品味、欣赏, 接受人文熏陶。对于低年级学生, 教师应重在培养阅读兴趣和积累阅读量, 在指导上应采用“例文式”和“介绍方法式”。高年级学生重在培养阅读品位和习惯, 在指导上以“介绍作品”、“讨论交流”和“专题式阅读”为主。

(三) 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初中生阅读速度约为每分钟200字, 生涩一点的作品也可以达到每分钟150字, 平均1小时阅读1万字左右。学生每天抽出1小时时间, 分散到早、中、晚各个时段, 一次读书不超过半小时, 不会对课业造成压力。一学年下来, 就超过了大纲规定的第四学段阅读总量。若再去掉精读和背诵花费的时间, 还可以剩余大量时间进行自由阅读, 拓宽知识面。课内指导可以集中若干节课安排阅读活动, 也可以按内容、分阶段集中指导。

三、阅读方法与运用方法

(一) 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

1. 不求甚解法。

据《五柳先生传》记载:陶渊明“好读书, 不求甚解”, 即博览群书, 不求强解, 感兴趣的就读, 不感兴趣的一带而过。这种方法有利于抓住主题, 增加对作品的感悟, 提高阅读兴趣和速读、跳读能力。

2. 兴趣延伸法。

可以是对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延伸, 可以对喜爱的作家作品进行延伸, 也可以延伸到作品的背景材料、评论性文章, 还可以如同观看同名影视作品, 编排作品片段进行表演等,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拓宽视野。

3. 美文诵读法。

利用汉语言独特的语调和音乐美, 指导学生朗诵课外读物中的精美语段。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 需要用心钻研原作的风格和感情, 不断加深对作品的认识,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 成果激励法。

结合学生阅读材料, 布置写作话题, 可以是随笔、读后感, 也可以是感悟, 或批评性文章, 促使学生仔细深入地研读作品。同时利用墙报、推荐发表等形式展现出来, 使学生在尝到初步成功的乐趣之后, 提高阅读兴趣。

5. 生活情境法。

指导学生阅读与生活相关的内容, 如地方文化、生活常识、同龄人的作品等。注意掌握学生的思想情绪, 在他们遭遇挫折、困难而迷惘彷徨时, 或是取得成绩而骄傲自满时, 适时推荐名人传记等作品, 感悟名人的心路历程, 为学生解惑。

6. 学科交叉法。

广泛阅读一些科学的、文化学的、美学的、历史的、哲学的著作, 增加阅读的积累;同时把其它学科的方法运用到阅读当中, 比如数学的逻辑思维方法、物理学分析综合的方法、化学的实验方法、哲学实验性定量方法和思辨性定性方法、美学的演绎和归纳方法等, 以深入思考, 融会贯通。

(二) 养成阅读习惯的方法

1. 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读书时精力要集中, 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边读书边思考, 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敷衍马虎, 想办法把问题弄懂。

2. 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阅读中应常备工具书, 遇到生字新词随时向工具书请教。在阅读专业书籍时, 还应专门准备相关参考资料备查。

3.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边读书连圈点勾划, 作批注, 把疑点、难点、重点及心得体会记下来。随着阅读的深入, 学生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因而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

(三) 培养思维品质的方法

1. 比较阅读法。

在阅读中, 学生可根据文章题材、写法、语言风格、描写对象、取材角度、文章立意的异同, 迅速感知文章内容, 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语言特色, 对文中的问题快速作出反应, 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2. 探索释疑法。

教师应指导学生大胆地独立探索知识, 有意识地抓住矛盾, 质疑问难。通过阅读, 从无疑到有疑, 再独立思考, 形成自己的观点而解疑, 培养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品质。

3. 综合分析法。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篇9

一、激发兴趣

我组织学生成立班级读书会, 引导学生读教师推荐的书, 并积极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以及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促使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寻求无限的乐趣。

二、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我精心挑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 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经典儿童读物, 如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 促进学生完美发展, 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 敞亮孩子的心扉, 激发其一生的文化向往。此外, 我还适当推荐给小学生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 如《绿山墙的安妮》《窗边的小豆豆》《狼王梦》等。我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 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

三、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 随意性大, 受控因素小。因此,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 养成正确的用脑和用眼习惯。

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眼睛距离书一尺, 这样才不会近视。读书时间长了要休息一会儿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经常做眼睛保健操, 会减轻眼睛疲劳。

2. 养成勤与所学知识相联系的习惯。

文章大体分为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这三种文章各有不同的阅读步骤, 如阅读说明文要注意文章的说明方法。文章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读一篇说明文, 只要能从中看出说明方法, 便知道其对于说明对象的作用, 便读懂了文章。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你课外阅读的这些东西里, 有千万个接触点是跟课堂上所学的教材相通的, 这些接触点我们可以称之为‘记忆的抛锚处’。”因此, 教师应根据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要求从各类报刊杂志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与课文有一定关联的文章或读给学生听, 或打印成页给学生看;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收集、寻找与这单元类似的文章, 然后再到班上或朗读给其他学生听, 或相互交换看, 把这类文章与单元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这样有助于学生巩固学到的各方面知识, 积累多方面的素材。

3.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在指导阅读时, 教师应要求学生圈出不懂的地方, 点出关键词句, 画出好词佳句, 养成摘记的习惯, 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 丰富自己的词汇, 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 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

4. 养成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

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 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为了保证阅读时间, 我们开设大阅读课。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 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 阅读时有老师及时的点拨、引导, 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5. 重视技能训练, 培养阅读方法。

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步骤与方法的指导。我们应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粗读, 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 并能简要复述。第二步细读, 理解主要内容,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第三步熟读, 要求写读书笔记。

6. 每周开设一节课外自由阅读课,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我从自身做起, 经常选取一些学生刊物和各种类型文学刊物中文质兼美的、短小精悍的文章读给学生听。我认为读学生刊物, 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秀习作, 而读这些作品给学生听, 学生更容易接受。因为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来看, 这些作品内容往往与他们的心灵有相通之处。因此, 他们能够静下心来领悟, 从而体会到美文的魅力、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这节课中只能起导读的作用, 也就是说教师只读一小篇美文, 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而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

7. 利用“说”课发挥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 教师要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锻炼阅读能力的机会。“万事开头难”, 教师在刚开设时, 要大力做鼓动工作, 让学生认识到这节“说”课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 从而积极参与。为了“说”好, 学生会积极地、广泛地涉猎课外读物, 筛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最精彩的篇章或片段。这样, 学生的阅读面就多了, 知识面也就广了, 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8. 利用假期拓展阅读面。

暑假、寒假的时间较长, 我鼓励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看合适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 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并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 或读后感, 或鉴赏文章, 让学生初步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发展审美能力, 提高思想认识, 陶冶情操。

9. 鼓励学生订阅或借阅质量高的文学刊物,

或是浏览报纸、收听广播中有欣赏价值的好文章、好演讲稿和辩论稿, 甚至好解说词等等。这些文章语言鲜活, 表现手法多样, 能切合现代学生、现代社会的特点。

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课外阅读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发现, 凡是读书多的学生知识面较广, 思维较敏捷, 遣词造句等写作能力也较强。课外阅读是小学生积淀人生智慧, 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开卷有益”, 只要学生读, 就一定会有收获。我们要创造条件, 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使他们振奋并终生难忘的书。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 让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已被摆在了教学目标的首位。替学生甩掉沉重的学习包袱, “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是大势所趋, 让我们都来重视课外阅读。

摘要:小学生做好课外阅读, 能够拓宽学生视野, 提高语文能力, 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 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因此, 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 篇10

一.必须明确目标, 端正态度。

首先要端正学生的阅读动机, 促使学生树立“专注”﹑“善疑”﹑“深究”﹑“虚心”﹑“耐心”﹑“持之以恒”等学习态度和学风, 这是读有所得﹑读有所成的要诀。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中学生每学年课外要阅读大量的书, “课外阅读指导”具体包括:人物传记的阅读、思想修养读物的阅读和文学名著的阅读等。以阅读小说为例, 具体指导要求如下: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和能力, 了解作品的有关背景, 把握节选部分的情节及主要人物的性格, 理解主旨, 认识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比如说读《西游记》, 应当指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 力图走入《西游记》所创造的那个神奇、美妙的世界;学习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 应当指导学生学习其中的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以消遣为目的的, 导致学生阅读欣赏层次的低下。如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可以对一些明星﹑偶像的生肖爱好倒背如流, 却不知道托尔斯泰﹑泰戈尔等文学巨匠是哪国人, 不知道《战争与和平》﹑《红与黑》等文学名著写的是什么。因此明确课外现代文阅读的目的﹑端正课外阅读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必须有所选择, 学会阅读。

要给学生提供课外现代文阅读的参考书目, 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现代文读物。能否正确选择读物, 是课外现代文阅读成败的关键。对于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 应该让学生精读, 对于一般性的书籍和文章, 可以让学生略读, 或选读其中部分章节或片段进行阅读。在阅读中遇到问题要学生运用字典、辞典等工具书自己解决。要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来增强对课外阅读内容的记忆能力。如对于经典性的书籍要经常读, 温故而知新;对于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找各种不同的书对照读, 博采众长, 取其精华。对《名人传》, 应当阅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 这对于理解《名人传》会有很大的帮助。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等设施和现代技术, 要鼓励学生到图书馆阅读。

三.必须指导积累, 检测考查。

正确指导学生注意对课外现代文阅读的积累。要求学生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的方法积累阅读的材料, 要写读书笔记。教师应教授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不拘一格, 可以是分门别类的, 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节本式的。有时摘取书中一二个句子或部分章节, 有时概括其大意, 然后用自己的文句记下。读书笔记或长片段多了, 可以分类再综合比照。老师在平时的检测活动中, 应有意识地对课外阅读, 特别是“名著”进行考查,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真正的重视。

四.必须组织活动, 联系生活。

要组织各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外现代文阅读活动。课外现代文阅读活动必须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又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如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等。还可以组织各种语文小组和语文社团, 丰富学生语文活动的内容。这些活动的开展, 自然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课外阅读。

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 篇11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阅读习惯 阅读资源

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双翼,让学生展开双翼,他们才能自由地翱翔于语文学习的广阔天空。怎样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呢?

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所有行为的原始动机,也是人产生活动行为的意识源。学生会不会去自动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接触一定量的课外有益读物,归根结底在于他们有没有一种原始的阅读动机,是否具有这方面的意识。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

二、要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可以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一)给学生指明阅读的基本途径

依照《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从课文的教学实际出发,在课外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扩大阅读的活动。具体操作如下:由学习节选的课文,拓展到整部著作;由学习短篇课文,拓展到阅读文集;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其他文章;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的传记;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评论、鉴赏课文的文章;由学习课文,拓展到阅读与课文题材、写法同类的其他文章。

(二)告诉学生在阅读中要遵循一些原则

做任何事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阅读同样也不例外。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告诉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从整体上说,中学语文拓展阅读对课标推荐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都应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找到相应的拓展点,并加以落实。从层次上说,开展拓展阅读,还必须注意初高中阶段、每学年每学期课外阅读的不同内容和要求,把握阶段总体目标、学年阶段目标和学期具体目标的层次性、联系性,形成一个层层推进、逐步到位的完整体系。

2.循序渐进的原则。课外拓展阅读必须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阅读。

3.课内外相互促进的原则。开展课内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也反映了语文课内与课外的辩证关系。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和深化。课内打好基础,带动课外;课外积累和发展,促进课内提高。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4.读写结合的原则。读与写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从吸收与表达的角度看,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吸收为表达奠基、引路,表达对吸收起着加深、拓展的作用。因此,课外阅读必须坚持读写结合。

(三)对拓展阅读的管理

1.制订计划。教师和学生都要制订拓展阅读的计划,教师先把指导计划拿出来,学生才好根据教师的计划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

2.介绍阅读材料。根据阅读需要,教师对选定的拓展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 介绍,或介绍全书内容,或介绍有关章节,或介绍写作特点。

3.检查督促。每次专题阅读后,都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摘抄卡等,并作好统计,在班上公布,以促使学生更认真地进行阅读。

4.总结表彰。每学期或每次拓展阅读后,对学生阅读中的经验、体会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表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阅读的目的、意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巩固阅读成果。

三、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指导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所以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四、要解决好阅读资源问题

(一)利用好学校藏书

据我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除在父母的帮助下购买外,其他来源并不很充足。而学生自行购买图书毕竟有限,如果不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读物,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也就无从谈起。现在学校基本都有图书阅览室,但未必都开放。如果能够要求学校定期开放阅览室、定期配购课外读物,让学生能随时查阅解读各种图书,这就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一个储粮丰富的“仓库”。

(二)建立班级图书角

我的经验是可以采取让家里有藏书的同学自愿捐书的形式来共建图书角。图书角藏书由专人管理。一段时间后,图书由捐书者领回,再组织学生捐书,这样既保证了图书的新颖性,也使学生的个人藏书得到了流通。

(三)鼓励学生多订报纸杂志

今年,我鼓励我的学生及家长征订了《语文报》《作文评点报》《少年文摘报》《读者》《学习方法报》等报刊杂志。这样,学生能从这些“窗口”了解到学校外面的大千世界,能进一步去贴近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汲取语文素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还有许多改进的方法,但只要我们能很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加以正确及时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肯定有一个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王贵玉.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甘南教育,2004(06).

[2]李晓红.如何引导初中语文课外阅读[J].甘南教育,2002(03).

[3]牛少贵.浅谈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J].甘肃教育,2001(02).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篇1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实际上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 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具体来说, 老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图书角”, 实现课外资源的共享, 又或者在教室的墙壁、黑板报上展出名言名句、经典诗句等, 让学生在无形的阅读环境熏陶下, 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

二、传授阅读方法

1.扩展性阅读

老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 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 同时也逐渐掌握了阅读的方法, 也就是扩展性地阅读。例如, 老师在讲授一篇文章之前, 可以先简单介绍作者的背景、当时写作的环境, 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这样一来, 学生便懂得在课外阅读时, 可以先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写作的目的等内容, 然后再了解文章的内容, 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2.积累性阅读

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 因此老师在教授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时, 也要强调学生的阅读积累。具体来说, 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结束后, 写一篇读后感;又或者让学生定期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向其他同学推荐不错的读物等, 这样一来, 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获得了充分的利用, 学生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 无形地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水平。

总的来说,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是多种多样的, 这就需要语文老师从自身教学的实际出发, 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方法,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 在阅读的过程中相互分享和学习, 不断进步;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 让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从而更加高效地阅读。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量, 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质量, 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教学。

参考文献

上一篇:连锁物流体系下一篇:C臂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