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论文(共12篇)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论文 篇1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思想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课外阅读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历年的中考试卷“阅读理解”是一块非常重要的板块,同时又是最容易失分的一块,所以狠抓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分析能力是很重要的。
目前的课外阅读大多没有固定模式。因此,探讨一种实用性强的课外阅读方法,实现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迁移、链接,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关心的问题。
一、课外阅读的范围及目标的指导
古人云:“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陪。”现在一些中学生读书往往没有目标,只是盲目地读书,使阅读流于形式化,泛滥无为,劳而无功。有的学生甚至会偏激地认为课外阅读没有用,学好课本就行了,这样的学生往往眼界狭窄,积累太少,书面语言极度匮乏。因此,语文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切记“课内得法,课外收益”的原则。
语文课外阅读的范围可分为“主食”、“辅食”、“零食”等。
“主食”即以传统的经典书籍为主,“四书五经”,先秦诸子散文,历代经典小说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现代小说如《繁星》、《春水》、《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等。“辅食”:流行的文化书刊,如《读者》、《意林》、《散文》、《晚报》、等,“零食”:《幽默故事》、《漫画派对》、武侠小说等。
课外阅读的目标应分远期和近期两种。远期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实思想,增加知识,丰富语言为主。近期目标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某个方面为主,如:写人状物,积累素材,获得感悟,解题技巧等。
二、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1.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授之以‘渔’”,应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让学生建立基本的目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除注重阅读中的速读、择读、精读、朗读、默读等外,还可以采用专题阅读、筛选信息、比较阅读、定向阅读、置疑阅读等。这里选讲三种阅读方法。
(1)筛选信息法。中考阅读题第一小题一般都要用到此法,筛选信息进行概括。可从标题的题眼获得信息,再用提问回答的方式,如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教师在训练中一定要教会学生学会抓住文章中关键的动词、形容词、中心句、点睛句等,以此进行突破。
(2)定向阅读法。即为达到某种目的,确定一定方向的阅读。如现代文阅读中,心有初悟,对文章中出现的自然美景、科学认知、至爱亲情等进行专门阅读或小说阅读中,对于人物的塑造:依托于情节、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等进行专门阅读。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荐一些好文章给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做摘录或写读书笔记。这样无论从思想上,还是精神上都会使学生得到很大的益处。
(3)置疑阅读法。
古人言:“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挑战,勇于质疑,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探究的精神。凡读书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可作线索的事物有哪些?通过探究归纳为物线、事线、人线、情线、时线、地线。线索在语言上往往是有标志的。有的题目本身就是线索;有的采用某个词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方法来显示;有的是通过议论抒情等方式来显示。置疑阅读法极易帮助学生解决“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
2. 教给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就是一棵花,它是渐渐地积累生命的汁液的,只要我们用这种汁液浇灌它的根,让他受到阳光的照射,它的花朵就会绽放。”
我们常苦于周围的现象纷繁复杂,其中的道理却隐而不见,个人受思想的局限,冥思苦想也没有什么益处。究其原因是向前人学习的太少,向书中学到的东西太少。所以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虚心向前人学习,吸收前人的思想见解,比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等,从中学习古代先贤旷达的胸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是推陈出新,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鼓励学生在观察事物中“横看成岭侧成峰”,多角度、多层次地表达交流,勇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感受做旁批,写读书笔记,随时留下思考的踪迹。并专门安排阅读赏析课,定时让学生将阅读的内容、感想等与大家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许多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却因语言贫乏而失色,有了新颖的思想,却因语言的干瘪而平庸。原因有两种:一是阅读没有被消化和吸收,读是读,写是写,不会转换。二是不善于运用。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可有: (1) 比较斟酌法,如列夫·托尔斯基泰所说的找到最合适的“那一个动词”一样,也如贾岛“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推敲斟酌一番,讲究遣词炼字。 (2) 仿写法,模仿名家名句的句式或修辞,旧瓶装新酒,思路导流别有韵味。 (3) 摘录引用法,当你的思路“山穷水复疑无路”时,不妨引用、化用别人的警句、名句,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既开启了思路,又丰富了语言,这样就使思维有了辐射性、多向性,完成了主题思想和语言的选择过程。
4. 教给学生赏析、解读文章的方法。
一篇美文佳作,当然会有很多优秀的值得赏析和鉴赏之处,如要有条不紊地说出其妙处来,首先要学习赏析文章的方法。赏析文章的方法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在诵读中感悟,进行针对性赏析。对于文章除了赏析外,还可以解读,或是通过分析它的内容和形象,揭示其深刻的意义;或是通过分析它的表现手法,了解它的写作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文章作出适当的评价。
语文的教学和学习应该考虑到现实生活的需要,必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他们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并自觉运用到语文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尊严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价值,并通过与文本、同学的相互交流、影响,接受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经过自我组织,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促进自我发展。因此,课外阅读的指导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写作。阅读的目的明确了,方法会用了,学生慢慢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水平就会大幅度地提高。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论文 篇2
一、培养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稳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家庭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立足课内,带动课外。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为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的因素。首先,启发学生爱书,与书交朋友。小学生入学初识字不久,第一册语文教材就安排了有关读句子的练习,这也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会读书,并且,使小学生在看图学词学句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有关太阳、地球、月亮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激发其热爱科学。其它各册教材也同样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内容,以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使书逐步成为小学生的亲密伙伴。其次,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课本从第一册开始就安排了阅读课文,为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做过渡准备。各册的“基础训练”都适当安排了句子、一段话、短文等阅
读练习,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不要包办代替。再次,课内与课外阅读活动应有计划地全面安排。如从第二册开始,“基础训练”都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参加朗读比赛或故事会,教师应认真组织这些活动,用课内训练促进课外阅读。
二、推荐读物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小学生过早地阅读内容繁杂、语言艰深的书籍,不仅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有损健康,而且因为无法理解,会养成看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坏习惯。因此,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读物时,要注意适合学生实际水平。
2.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符合教育方针和时代的需要。小学生识别能力差,我们一定要让他们阅读思想正确、健康的作品。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清是非的能力,让学生从思想上、感情上对一些低级庸俗的黄色书刊产生反感,坚决抛弃。另外,过多地揭露社会阴暗面的作品也不宜给小学生阅读。
3.推荐的书籍语言要生活活泼、规范。读物的语言文字应明白流畅、生动活泼,要规范,使小学生从小学会用普通话,减少方言、土语和不规范语言的影响。
4.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小学生一般最喜爱阅读故事性强的战斗故事书,教师除了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应介绍和鼓励学生读历
史、地理故事、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科学文艺读物,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5.选择读物要配合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各科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结合教材,指导课外阅读。比如结合记叙刘胡兰、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课文,阅读有关革命回忆录、故事和小说;结合《将相和》、《火烧赤壁》等课文阅读有关的历史故事书;结合常识性课文和自然教材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等。
此外,学生的课外阅读条件不同,教师要配合学生家长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成立班级图书角、图书箱,把学生个人零散的图书集中起来,供班级集体轮流阅读;还可以剪辑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文章,解决书籍不足的困难。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图书的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关心集体的品德。
三、指导课外阅读,开展有关辅导性活动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不能只停留在书目的选择上,我们还要开展辅导性活动,进一步帮助他们解决怎样读的问题。通常可开展以下几种辅导性活动。
1.朗读比赛、故事会。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开展朗读比赛或故事会,是常用的辅导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可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机会;以班级为单位,应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
2.作文、出墙报。这种作文命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评述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如《我喜欢的一本书》等;一种是介绍一本书的部分内容,如《介绍“蜥蜴捕食”》等。教师选择写得比较好的作文出墙报,交流阅读成果。
3.开展读报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报刊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因为报刊等于百科全书,各种知识无所不包,人们从报刊上得到的知识,比在学校里学到的多得多;二是因为报刊主要反映当前的情报和信息,能让读者了解到最新的社会动态。因此,我们应使读报刊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内容。
同时,还可以结合教材开展其它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幻灯,收听广播,根据读物内容排练文艺节目等。
开展以上各项辅导性活动,必须体现这样的精神:既不放任自流,又不包办代替;既要指导帮助,又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为指导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增长知识,而且还要通过阅读书报来发展智力。同时,还要避免把课外阅读局限在课堂上。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阅主要情节,不能只问谁是好人或坏人。对高年级学生还要提倡动笔,随时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
2.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反复观察的好习惯。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中各种事物,做有心人。通过反复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在头脑中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
3.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思考,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要注意分析。
4.要培养学生爱护书报,注意用眼卫生。对公共的或别人的书报,更要注意做到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折乱卷。要注意阅读姿势,不要躺着或歪着头读书;不要在吃饭、走路、乘车、光线太强或太暗时看书。
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篇3
推荐优秀读物
一本好书,犹如一份精神食粮,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理所当然,选择书籍成了指导高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步。
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书 从小学生的阅读心理看,求趣、求乐是儿童阅读的共同追求。通常来说,要想融入孩子的精神世界,走近孩子的心扉,成为伴随孩子成长的良师益友,那么,所选的书籍必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并能促进其拔节向上。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就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其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高年级小学生知识面逐渐开阔,生活阅历不断积累,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游记、传记、惊险和科幻小说甚至古典名著等他们感兴趣的课外读物,以求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如《雾都孤儿》《三个火枪手》《世界五千年》《趣味自然科学百科》《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外科学家发明故事》等。
名著推荐 一个人要想进入语文课外阅读的高境界,要想走向成熟阅读,离不开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对高年级小学生而言,除了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唐诗三百首》等古典名著,也应多读国外的《约翰·克利斯多夫》《唐·吉珂德》等,更应对《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童话等有所涉猎。
指导阅读方法
有道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考虑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观以及适合学生的读书方法,包括如何做读书摘录、写读书心得等。既要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又要善读书、乐读书。
借助故事悬念激发兴趣 教师声情并茂、侃侃而谈时,孩子们早已被渲染了的故事情境带进了一个或奇特、或惊险、或有趣、或令人感动的情感空间。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期待结局之际,教师戛然而止,并告诉孩子:欲知后事如何,请看原文分解。此时,教师即可伺机向学生推介相关书籍。
环境熏陶 环境可以影响学生的兴趣。可以营造班级读书氛围,陶冶学生情感。引导家长创造家庭阅读氛围,在班级中树立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全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注重良好阅读用眼习惯的养成,积极训练,尽力减少回视、动眼次数,缩短字词注视的时间,逐渐拓宽读书视野,以提高的阅读准确性和阅读速度,默读习惯的养成也就水到渠成。
重视定时、限时阅读习惯的培养 一天的某一时间内进行的阅读活动称作定时阅读。一天限定一定的阅读时间即称为限时阅读。为了阅读时间能够得到保证,可以尝试每周开设一节大阅读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全班学生在一起进行阅读。在这阅读的大氛围下,阅读效率可显著提高。另可布置家庭阅读作业。抛弃机械、重复的阅读练习,取而代之的是自主生趣的读背活动。关注摘抄、做笔记习惯的养成。适当地做一些摘抄、笔记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加深阅读的印象,而且能够促使学生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能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维的启迪,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重视动笔圈点习惯的养成 在指导高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要积极提倡学生写读后感、摘抄,但要以自愿为原则。让孩子的阅读热情得到充分的爱护,教师不施加任何的压力,确保孩子在积极主动的快乐阅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要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激励性评价。如每个阶段评选“语文课外阅读小小博士生”“语文课外阅读小小硕士生”“语文课外阅读小小学士生”等,让学生有阅读的成功体验,享受阅读的审美乐趣。
在每节语文课开始,可安排一位学生到讲台上讲演,把课外阅读收集的名人名言、小故事、谚语、谜语、歇后语或新人新事与全班同学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言胆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又促使学生更好地去读课外书刊。
教师要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逐日检查,并及时反馈学生的读书情况。对于好的摘抄、笔记等,教师要进行全班投影展示,引导学生分享阅读中每一点滴的成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同学的关注和肯定,激发学生更强烈的课外阅读积极性和创作热情,逐渐培养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能常态化开展,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不可少长效的阅读管理制度,要做到量化考核指标,定时、定量阅读,定期检查,及时反馈。可以举办课外阅读心得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摘抄展评会,既能检查了阅读效果,又能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情况,激发、保持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为了使学生都拥有一对强壮的翅膀,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引领他们到书海中畅游,让学生“厚积而薄发”,成为一个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的会读书,会思考,会创新的人。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篇4
一、激发兴趣
我组织学生成立班级读书会, 引导学生读教师推荐的书, 并积极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以及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促使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寻求无限的乐趣。
二、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我精心挑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 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经典儿童读物, 如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 促进学生完美发展, 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 敞亮孩子的心扉, 激发其一生的文化向往。此外, 我还适当推荐给小学生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 如《绿山墙的安妮》《窗边的小豆豆》《狼王梦》等。我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 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
三、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 随意性大, 受控因素小。因此,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 养成正确的用脑和用眼习惯。
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眼睛距离书一尺, 这样才不会近视。读书时间长了要休息一会儿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经常做眼睛保健操, 会减轻眼睛疲劳。
2. 养成勤与所学知识相联系的习惯。
文章大体分为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这三种文章各有不同的阅读步骤, 如阅读说明文要注意文章的说明方法。文章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读一篇说明文, 只要能从中看出说明方法, 便知道其对于说明对象的作用, 便读懂了文章。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你课外阅读的这些东西里, 有千万个接触点是跟课堂上所学的教材相通的, 这些接触点我们可以称之为‘记忆的抛锚处’。”因此, 教师应根据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要求从各类报刊杂志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与课文有一定关联的文章或读给学生听, 或打印成页给学生看;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收集、寻找与这单元类似的文章, 然后再到班上或朗读给其他学生听, 或相互交换看, 把这类文章与单元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这样有助于学生巩固学到的各方面知识, 积累多方面的素材。
3.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在指导阅读时, 教师应要求学生圈出不懂的地方, 点出关键词句, 画出好词佳句, 养成摘记的习惯, 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 丰富自己的词汇, 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 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
4. 养成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
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 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为了保证阅读时间, 我们开设大阅读课。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 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 阅读时有老师及时的点拨、引导, 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5. 重视技能训练, 培养阅读方法。
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步骤与方法的指导。我们应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粗读, 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 并能简要复述。第二步细读, 理解主要内容,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第三步熟读, 要求写读书笔记。
6. 每周开设一节课外自由阅读课,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我从自身做起, 经常选取一些学生刊物和各种类型文学刊物中文质兼美的、短小精悍的文章读给学生听。我认为读学生刊物, 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秀习作, 而读这些作品给学生听, 学生更容易接受。因为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来看, 这些作品内容往往与他们的心灵有相通之处。因此, 他们能够静下心来领悟, 从而体会到美文的魅力、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这节课中只能起导读的作用, 也就是说教师只读一小篇美文, 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而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
7. 利用“说”课发挥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 教师要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锻炼阅读能力的机会。“万事开头难”, 教师在刚开设时, 要大力做鼓动工作, 让学生认识到这节“说”课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 从而积极参与。为了“说”好, 学生会积极地、广泛地涉猎课外读物, 筛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最精彩的篇章或片段。这样, 学生的阅读面就多了, 知识面也就广了, 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8. 利用假期拓展阅读面。
暑假、寒假的时间较长, 我鼓励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看合适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 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并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 或读后感, 或鉴赏文章, 让学生初步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发展审美能力, 提高思想认识, 陶冶情操。
9. 鼓励学生订阅或借阅质量高的文学刊物,
或是浏览报纸、收听广播中有欣赏价值的好文章、好演讲稿和辩论稿, 甚至好解说词等等。这些文章语言鲜活, 表现手法多样, 能切合现代学生、现代社会的特点。
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课外阅读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发现, 凡是读书多的学生知识面较广, 思维较敏捷, 遣词造句等写作能力也较强。课外阅读是小学生积淀人生智慧, 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开卷有益”, 只要学生读, 就一定会有收获。我们要创造条件, 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使他们振奋并终生难忘的书。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 让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已被摆在了教学目标的首位。替学生甩掉沉重的学习包袱, “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是大势所趋, 让我们都来重视课外阅读。
摘要:小学生做好课外阅读, 能够拓宽学生视野, 提高语文能力, 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 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因此, 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篇5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要促进阅读效果的产生以及质量的提升就需要有良好的阅读氛围作为前提和基础,包括良好的学校阅读环境、家庭阅读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的方式,让家长参与到阅读环境建设中,提高其积极性。对于学校阅读环境的构建,可以通过学校的宣传栏,节日活动等举办阅读活动,开展各种主题的读书节,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阅读学习中。
2.帮助小学生选阅读内容
此外,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科学进行阅读书籍的选择,保证课外阅读的效果。课外阅读书籍的选取需要与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知识能力等相适应,在阅读任务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对学生每星期的阅读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
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书籍、相关的作家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课外阅读的基础和前提。书籍的推荐可以是课堂上的延伸,例如学习完《七律?长征》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毛泽东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
此外,还可以通过文学题材的形式进行推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或作品,比如学习完《草原》这节课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山雨》《桂林山水》《西湖中的“绿”》等教材内容,还可以推荐课外阅读,如《朱自清散文集》等。
3.举行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活动
要使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得到提升,需要先让学生感兴趣,给予学生课外阅读的平台,让学生发展自我,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书评,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要使读书成为习惯,并促进效果的实现就需要定期进行书评,可以通过读后感的形式让读书活动走进学生们的生活中,进行读书体会的展示,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同时进行阅读交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阅读心得,介绍读书的方法,在交流活动中各抒己见,通过演讲、手抄报、故事会等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们参与到其中。还可以组织各种竞赛,产生阅读刺激,通过知识竞赛、朗诵比赛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4.科学进行课外阅读评价
为了更好地使小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外活动中应进行阅读评价,评判学生阅读的数量是否达标,根据事先为学生制定的阅读计划,明确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可以通过抽查的方式进行了解。然后需要对阅读的效果进行评价。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初探 篇6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且对于各学段的课外阅读作了量化要求。因此,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扩大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感、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小学的六年时间里,让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呢?在多年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积累中,我认为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应着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唤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老师可选择一些益智、有趣、充满幻想等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等特征的故事作生动形象地讲述,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看。也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挤出一节语文课,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让学生谈读书收获或者进行阅读展示,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寓言、童话、成语,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把故事内容用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乐于读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往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老师可以在口头上大力鼓吹读书的好处,并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在课堂上,我能旁征博引各类经典名著,好词佳句能随口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学生从老师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学生会因为老师的博学多才而发自内心敬佩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此而爱上读书的。因此,我特别注意与学生共同阅读,凡是我要推荐给学生的书,我必先自读,每天中午,我必到教室,与学生各捧一本书入神阅读,在这样的氛围中,在爱读书的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爱上读书是理所当然的。
二、做好读物提高阅读效率
鲁迅先生曾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因此我们只有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理化、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宗旨。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好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优秀文学作品。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例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周恩来》;学习《草船借箭》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鲸》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在学习《鹬蚌相争》时,让学生去看寓言故事书籍等。同时在阅读中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黄色书刊。
三、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而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无论从提高读书效率,还是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来看,都应该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益。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精读与略读。要想查找资料、快速获取信息,最为直接的办法便是略读,这是课外阅读最常用的,但不作为唯一的方法。有时,遇到需要揣摩、玩味的精妙之处,也需要精读。
2.读、写、批、划、注。课外阅读极具个性化,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既因人的习惯而定,也因阅读内容、因目的指向而定。有的课外阅读只限于读,有的要写读书笔记、填写周(月)读书卡,有的需要在上面批一批、划一划,遇到疑难词句,还要在查字典或请教别人后加上注释。
3.读与背。在课外阅读中获得语言材料,这是语文课标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尤其,当遇到一些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时,又需要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将它们吟咏、甚至背诵下来。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奥维德说过:“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每天利用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并养成习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的行为,一个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将会长期影响其行为。因此在阅读指导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受益终生。所以老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总之,语文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有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创造条件,注重培养方法,注重养成习惯,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喜爱阅读、快乐阅读。指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从小语文学习走向大语文阅读。让我们的学生像爱生活那样爱语文,像爱语文那样爱阅读。
【参考文献】
[1]张辉,杨礼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初探》.《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10期
[2]张津.《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析》.《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第04期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初探 篇7
要使课外阅读真正发挥作用, 决不能任由学生愿意读什么就读什么, 愿意怎么读就怎么读, 必须有教师的精心指导。
一、因势利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取决于课内阅读的任务。但是, 一些阅读习惯是否真正形成, 能否得到巩固与发展, 还要靠课外阅读实践。
优良的阅读习惯包括:认真读书的习惯, 即能够坚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认真阅读。这种坚持读书的习惯从小学就要认真培养。开始时可以要求读的时间短一些, 然后逐步增加阅读时间;到了初中可以读半小时以上。这个要求看起来不高, 但若能在要求的时间内认真、仔细阅读, 不走神, 能基本上理解和记忆阅读内容, 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阅读习惯除了能在一定时间内坚持阅读之外, 还有定时读书习惯, 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爱护书籍的习惯以及阅读卫生习惯等等。对于阅读卫生的问题, 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现在有相当多的学生阅读都不合乎卫生, 不能做到“眼离书一尺”的要求, 读书时的姿态也不讲究, 对环境、光线也不太注重, 如此长久下去, 对学生的视力必会有不良影响。
二、要有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也是人性的角斗场, 开卷有益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我们要说的是开卷并非都有益。对学生来说, 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 应该做必要的引导。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 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 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去尝试、去体验、去思考、去实践, 主动与文本的思维碰撞, 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 课外阅读的优势才会渐渐凸显出来, 知识与思想的萌芽才会越加粗壮。
我们对学生读书方法指导的忽视, 使得想读书的孩子也不知道该如何入手。更为可怕的是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 由于初中生心理特点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很多初中生的阅读兴趣集中在通俗文学和流行小说上。网络文学、口袋书、漫画书这种“痞俗”读物占据了他们阅读的阵地。如果这种现象长期存在, 我们的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将受到难以弥补的损伤。因此, 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第一, 指导学生选择书籍。读书是好事, 但如果一个人对所有见到的书都来者不拒照单全读的话, 也并非什么好事。别林斯基就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 比不读还坏。”我曾经给学生列出过具体的书单, 当然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图书, 例如喜欢探索的可读自然类书籍, 喜欢军事的可读有关军事的书籍, 写作语言平淡的可多看些优美的散文……这样也可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也就各有所获。
第二, 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对于提高阅读效益, 培养学生用心专注、刻苦钻研、顽强学习的心理品质,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在阅读欣赏课上, 逐步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方法, 让学生学会速读、细读、精读、略读等方法。
第三, 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步骤。阅读文章是一个思想认识过程。对于一篇文章的认识, 一般地说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 再从部分到整体, 反复领会, 逐步深入的过程。那么, 按照怎样的步骤阅读一篇文章比较适宜呢?我认为采用“粗读、细品、摘抄”的阅读步骤, 就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做法。
这种做法可以概括为:粗读全文, 了解大意;细读重点, 品味赏析;经典语句, 做好摘抄。粗读全文, 了解大意, 这是阅读的第一步。阅读一篇文章, 首先要从头至尾完整地读一遍, 目的是获得一个粗略的总体印象。对于文章的体裁、作者、内容、写法等, 心中有数就行了;至于那些不认识的字, 不懂得的词, 不理解的句子, 不明白的段落等, 可以暂时放一放, 先不去管它。细读重点, 品味赏析, 这是阅读的第二步。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读:一个是查阅字典、词典等有关的工具书, 弄懂词句的表面意思;另一个是搞清重点段落的内容和文章的主旨。为什么叫“细读”呢?因为这不是大概地了解文章了, 而是逐字逐句地细品, 一段一段地领会;遇到不懂的地方, 要通过查阅、思考, 尽量把它搞清楚。最后, 是精读重要语句, 反复揣摩, 尽力理解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做好摘抄, 重要的是这些内容可以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实际上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 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具体来说, 老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图书角”, 实现课外资源的共享, 又或者在教室的墙壁、黑板报上展出名言名句、经典诗句等, 让学生在无形的阅读环境熏陶下, 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
二、传授阅读方法
1.扩展性阅读
老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 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 同时也逐渐掌握了阅读的方法, 也就是扩展性地阅读。例如, 老师在讲授一篇文章之前, 可以先简单介绍作者的背景、当时写作的环境, 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这样一来, 学生便懂得在课外阅读时, 可以先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写作的目的等内容, 然后再了解文章的内容, 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2.积累性阅读
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 因此老师在教授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时, 也要强调学生的阅读积累。具体来说, 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结束后, 写一篇读后感;又或者让学生定期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向其他同学推荐不错的读物等, 这样一来, 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获得了充分的利用, 学生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 无形地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水平。
总的来说,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是多种多样的, 这就需要语文老师从自身教学的实际出发, 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方法,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 在阅读的过程中相互分享和学习, 不断进步;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 让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从而更加高效地阅读。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量, 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质量, 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教学。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 篇9
一明确目标,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有了明确的目标, 学生的学习就有动力。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工作和关键环节, 它决定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评估, 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因此, 课外阅读的指导要注重目标的设定, 必须灵活性强, 层次性明显。当然, 仅有目标还不够, 还必须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可通过推荐学生感兴趣的读物等方式,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推荐读物, 充实学生的阅读资源
1. 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外读物
现行使用的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适合学生阅读和开展教学的文章。因此, 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 由课内带动课外, 以课外丰富课内。同时,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的介绍, 会使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趣味性, 而要获取的最好方式就是读与课文相关的书。这些书可以进一步充实课文的内容, 丰富学生的知识,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
2. 选择叙事作品和合适的诗歌
新课标指出, 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事件梗概, 简单描述自己的感受。阅读诗歌, 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诗人的情感。多阅读这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 开启学生的智慧,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文素养, 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传授方法, 确保学生的阅读效果
课外阅读是教学的课外延伸。要提高课外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在于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1. 做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因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后记等, 读报先看标题、栏目, 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 借此选择图书, 寻找资料。同时,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 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 做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2. 做到摘录与写作相结合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 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的词句和片段摘录下来, 以备所需。新课标指出, 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要求学生具有探究性阅读和创新性阅读的能力。特别是阅读完名著之后, 要思收获, 谈体会, 发表见解, 写出读后感, 做到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四正面引导,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 指导学生养成利用时间阅读的习惯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所花费的时间较多, 特别是小学生, 并不能或不懂利用零碎的时间阅读。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和随时翻阅书籍的习惯, 坚持每天挤一点时间, 读一篇或半篇文章。
2. 指导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 要求学生在文中进行圈点勾画, 做批注。好的句子、段落、篇章, 要求学生摘抄, 感受较深的要求写成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定期让学生们交流, 养成读书动笔的良好习惯。每周上好课外阅读的指导课,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做笔记,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这样,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鉴赏力, 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不断激励, 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如何, 需要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激励和评价体系。通过观察法、调查法等方法可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概况, 根据学生的积累情况、写作水平, 可进行评价。
1. 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评价体系中应考虑到学生个性和基础的差异, 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也要突出评价学生某方面的良好表现, 做到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2. 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他人的评价相对比较公平。他人评价包括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 通过同学互评, 使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又提高了各自的能力, 教师评价则有比较性, 他人评价可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效果。
重视自我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突出特点。学生通过自我评价, 可以不断反思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学到了什么, 方法是否科学等。当然, 自我评价主观性较强, 是其不利的一面。因此, 要做到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课外阅读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力的补充。作为教师, 应重视这一教学过程, 从目标、资源、方法、习惯、评价这几方面着手,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素养, 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分析 篇10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误区
(一) 课外阅读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课程目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但是目前小学生可以接触到的书籍种类丰富多样, 而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书籍选择时又有很大的自主性, 如果缺乏正确的指导, 学生就很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要阅读的书籍, 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 有些书籍学生读了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阅读缺乏目的, 导致课外阅读效果严重降低, 不仅浪费了时间, 也没用达到想要的效果。
(二) 课外阅读存在一定的功利性
现阶段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家长都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因此在课余时间加强了对小学生阅读的督促。他们认为单纯的课外阅读能够起到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因而在实际阅读当中家长和教师会将课外阅读当作任务或课后作业布置给小学生来完成, 这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 使得课外阅读带上了一定的功利色彩, 严重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也就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 阅读效果也得不到提升。
(三) 将作文书看作课外阅读的主要对象
由于存在课外阅读能够提升小学生作文水平的误区,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家长将作文书作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定书籍, 并要求小学生对作文书中优秀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摘抄背诵, 将课外阅读作为提升学生语文考试成绩的辅助工具, 严重忽视了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个性发展, 因而也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难以通过课外阅读获取知识和感悟。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策略
(一) 为小学生构建语文课外阅读环境
为了从根本上通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要为课外阅读构建良好的环境, 这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首先, 教师要为学生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课外读物,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其次, 学生家长也要积极配合语文教师的工作,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课外阅读时间和空间, 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环境基础。另外, 小学语文教师还要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 在活动中注重学生之间阅读经验的交流和分享, 帮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掌握阅读技巧, 进而在课外阅读中有所收获, 使课外阅读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 提高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外阅读当中去, 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需要教师明确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 不以考试为目的, 消除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功利色彩, 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比如组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开展课外阅读作品演讲活动, 帮助小学生在阅读方面树立自信心, 以轻松愉悦的心态面对课外阅读, 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感受阅读的快乐。另外, 通过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再加以教师的有效指导, 可以使得小学生在自主的课外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效果。比如指导学生在阅读构成中做好阅读笔记, 在阅读后写思想感悟, 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等, 这样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丰富课外知识, 还能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三) 科学的选择课外阅读内容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 既不能功利的指定阅读材料, 也不能放任学生自主的选择阅读的书籍, 而要帮助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科学的选择。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对图书馆的建设力度, 统一购买有益于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外阅读书籍, 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其推荐合适的读物, 使小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 进而提高阅读效果。
三、小结
综上, 课外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对于提升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根据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 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帮助学生科学的选择阅读内容, 明确阅读目的,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进而提升阅读效果。
摘要:语文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是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 导致阅读的效果不明显。要想切实提高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效率, 教师有必要加强指导, 消除小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贾长勇.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读书文摘, 2015 (4) .
[2]孟凡霞, 袁汝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20) .
浅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提高;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课时比例更大。教师应该首先热爱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为人师表,身先士卒,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学生才受到感染和鼓舞,从而产生阅读兴趣。但事实上,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压力过大,课外阅读很难推广,可以说从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上已经陷入了阅读危机。另外,小学语文新教材上虽然增加了一些优秀的阅读篇目,但面对信息社会的大环境,仅仅是书本上的信息量,远远达不到将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强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量的积累,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喜欢上阅读,爱上阅读,学会阅读。
那么,如何让学生自觉畅游在书的海洋里,让阅读成为小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逐步实现师生共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说,我们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底蕴,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能把自己的阅读经验转化为学生的阅读渴望。如教师在学期初教师先阅读《名人传》《骆驼祥子》《宽容》《昆虫记》《这样学习最有效》等作品,并向学生讲解推荐这些书目的理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阅读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学生通过对这些书籍的阅读,除了提高字词积累量之外,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素养,对文章的理解感悟能力都大有提高。
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小学生的阅读素养的培养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效的。因此,对小学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是至关重要,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如何去理解感悟文本,对学生今后的阅读大有帮助,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上教师必须讲课文和授方法并重,必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享受发现与探究的乐趣。
1.帮助学生确定切实可行的读书目标,实现阅读递进。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对小学生的阅读要求必须做到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这样可以使学生读有所获、读有所感。如低年级学生可以阅读图文并茂版的《海底两万里》《奇妙的沙漠》等,高年级学生可以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等。让不同的学生读不同的书籍,获得不同的收获,实现递进阅读。
2.发挥工具书的作用,增加课外阅读积淀。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字、生词要及时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理解掌握其读音和含义,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另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查询,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延伸,有效增加课外阅读积淀。
3.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课外阅读效率。要处理好精读和略读的关系。对于一般的文章主要是采用略读,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大概意思,明确文章的文体、写作手法、用词技巧等。但对经典的文章必须进行多次精读,指导好学生精读方法,根据需要可以对全文精读,也可以对部分段落精读,或者对经典的句子进行赏读。要做到读有所获、读有所感,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或者思想,能理解文章的结构,深化文章的主题,延伸文章的思路。也就是做到精选美文要细嚼慢咽,同时,还要做读书笔记。如在进行《形形色色的植物》的教学时,精读重点段落,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4.读思结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三思而后行”说的就是思考的重要性。阅读也一样,必须勤于思考,要及时对所读文章进行消化理解,把书本知识转移成自己的技能和素养。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让学生思考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这本书要表达的思想,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通过活动载体,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深度和实践能力
有了明确的阅读目的和科学的阅读方法,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搭建阅读交流的平台,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实践技巧。
1.定期开展好书推荐活动。要求学生在好书推荐时,客观介绍所推荐书目的具体内容和主要思想;介绍本书的作者和出版此书的目的;介绍本书的题材和写作特点等,尤其是要介绍本书对读者的影响、历史意义等。
2.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活动,提高学生的读书应用能力。每次读书交流会确定主题,有主持人,有具体时间和地点,每人交流时间有限,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时间观念,提高写作质量,在有限时间内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定期举办课外阅读成果展、阅读比赛、书评影评等活动,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各种课外阅读活动的积极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课外阅读教学质量。
总之,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课外阅读会成为一个习惯,学生的阅读素养定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马元忠,《架起师生阅读的桥梁》,《才智》,2009年第09期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实践谈 篇12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
兴趣的培养是最关键的。由于小学生刚接触文字, 还没在脑海中形成对阅读的概念, 因此教师应该先从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起, 介绍知识, 使其向往。可设置阅读课, 结合不同年级, 选择童话故事或者一些经典的寓言等, 进行形象生动的介绍, 提高学生兴趣。如经常在晨会课上阅读一些经典文章, 促使他们形成阅读期待, 这样一来, 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同时对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采取鼓励的方式, 提高阅读信心。教师要以身作则, 和学生在同样的环境中感受阅读的魅力, 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小学生定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
二、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
有人说, 中国的父母自己不读书, 但异常重视孩子的读书。很多家长见书就买, 却不懂得如何指导孩子读好书、读懂书, 孩子的成长与读书是分不开的, 那么怎样读书才是真正的会读书呢?我认为, 要让学生选择性阅读。开卷有益, 选择性、计划性地阅读往往会事半功倍, 反之不仅事倍功半, 还极有可能养成错误的阅读习惯与思维习惯, 事实上, 心理学上也提倡散漫式的、没有选择的阅读, 使人形成散漫式的思维方式。社会上的一些课外读物内容不健康, 没有教育意义, 而小学生生活阅历少, 缺乏辨别力, 往往被花里胡哨的封面吸引, 容易受到影响。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和家长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1. 有思想教育意义的书籍 , 让学生在阅读中认识到真、善、美, 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近年来, 中小学掀起了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 像《三字经》、《弟子规》、《二十四孝》。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 给予了人们思想道德的启示。学习传统文化是一件大好事, 国学的振兴说明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要向民族的根基回归。哲学上强调“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的基本命题, 一个民族要文化复兴、大国崛起, 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才晓得自己要往哪里去。因为不失方向, 这样的发展才有价值, 才有意义。在作为人才培养起步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普及国学教育就显得更有意义。据媒体 报道, 国内外很多地方都为小学生专门办起了国学学习班, 这足以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不能忽视。
2.教师在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时 , 还要从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差异出发。如小学低年级阅读以童话、神话、故事为主, 而高年级阅读以小说、传记、传奇为主, 女生对有故事情节的书感兴趣, 而男生对体育、科学、地理等方面感兴趣。教师了解了学生的情况, 可以有的放矢地推荐科普类、童话类、人物传记、小说、散文、四大名著、寓言、诗歌等读物, 如《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西游记》、《唐诗三百首》、《伊索寓言》等, 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
三、适时指导, 养成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适时地指导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促使语文课外阅读获得成果。 (1) 摘抄佳句阅读。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摘录出文章中的佳句。引导学生边读边画, 通过对文章欣赏和体会, 摘录出知识哲理、名言警句、妙词佳言、问题答案等。在对摘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问难质疑阅读。对文章内容进行质疑问难是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收获的体现。因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开动脑筋, 进行分析和思考, 学会对阅读材料处处提问, 在探索研究中解决疑问, 强化阅读能力。 (3) 对比反复阅读。在阅读过程中, 要求学生对材料的重点段落和章节进行反复阅读, 对相关材料进行对比阅读, 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和文章的深刻含义, 做到真正从阅读中学习。比如:对《魔法学校》和《嘻哈农场》, 就可以进行对比阅读, 对《明朝那些事》的《霸业的开始》章节, 就可以进行反复阅读。 (4) 读写结合阅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写阅读提要 , 对文章的基本情节、主要内容及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写阅读感言, 在阅读完材料时叙写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收获。
四、通过活动载体,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深度和实践能力
有了明确的阅读目的和科学的阅读方法, 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搭建阅读交流的平台,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应用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实践技巧。 (1) 定期开展好书推荐活动。要求学生在推荐好书时, 客观介绍所推荐书目的具体内容和主要思想;介绍本书的作者和推荐此书的目的;介绍本书的题材和写作特点等, 尤其要介绍本书对读者的影响、历史意义等。 (2) 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活动, 提高学生的读书应用能力。每次读书交流会确定主题, 有主持人, 有具体时间和地点, 每人交流时间有限, 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时间观念, 提高写作质量, 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定期举办课外阅读成果展、阅读比赛、书评影评等活动, 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各种课外阅读活动的积极开展,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全面提高了课外阅读质量。
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课外阅读是化解学生过重负担的重要手段。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发现, 凡是读书多的学生, 知识面较广, 思维较敏捷, 遣词造句等写作能力较强。课外阅读是小学生积淀人生智慧, 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我们要创造条件, 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振奋并终生难忘的书, 帮助学生甩掉沉重的学习包袱, “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是大势所趋, 要充分重视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1]张秀丽.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现代阅读, 2012.12.
[2]王秀英.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之我见.学周刊, 2012.5.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论文】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07-25
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09-18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工作总结10-07
语文阅读题解题指导论文07-19
论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01-04
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论文10-27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06-12
语文课外阅读教学10-31
语文课外阅读方法11-18
语文高中课外阅读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