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臂引导

2024-07-25

C臂引导(精选8篇)

C臂引导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0例共312个椎体, 男102例, 女118例, 年龄54~86岁, 平均68.2 岁。均为跌倒致伤。入院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表现确诊为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后壁完整, 无合并脊髓损伤。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 不能久坐, 活动后疼痛加重, 卧床不能缓解;相应棘突压痛和叩击痛, 椎体高度减少25%~75%;症状持续时间2~48个月, 平均29个月。骨折椎体:T9 5个, T10 25个, T11 49个, T12 82个, L1 79个, L2 26个, L3 27个, L4 19个。单椎体骨折198例, 两个椎体骨折22例。椎体形态:楔形压缩234个, 双凹形78个。

1.2 治疗方法

1.2.1 入路及穿刺

局部麻醉, 经椎弓根入路。在“C”型臂引导下确定椎弓根位置, 确定穿刺点和穿刺角度, 将穿刺针穿入骨皮质, 经椎弓根, 抵达椎体前中部, 注入5~10 ml 碘海醇造影剂进行造影, 了解椎体静脉引流情况。结果大部分病例造影剂从椎旁或椎管静脉回流, 少部分病例在椎体内分布 (5~10 s内吸收消失) 。

1.2.2 骨水泥调制

将符合医用标准的低粘滞度骨水泥粉20 g, 加入10 g 经高压消毒过滤未加调味剂的医用钡剂粉末充分混合, 取15~20 g 混合粉末加入10 ml 单体 (甲基丙烯酸甲脂) 快速搅拌, 有光泽后即可注射。工作时间6~8 min, 如果调制前将骨水泥置入4 ℃的冰箱中冷藏24 h可适当延长工作时间。

1.2.3 注射骨水泥

将稀薄糊状骨水泥吸入1 ml 注射器中, 通过穿刺针缓慢注射, 同时“C”型臂X 线机下观察骨水泥扩散情况, 如果骨水泥随静脉扩散, 立即停止注射, 改变针尖位置或待骨水泥粘稠度增加后再注射。一旦发现骨水泥向椎体外, 尤其是椎体后缘渗漏则立即停止。注射时可根据注射针斜面来改变骨水泥扩散方向。在透视下椎体前后位像中骨水泥越过中线, 侧位达椎体上下边缘后即结束注射。本组注射量最少2 ml, 最多7 ml, 平均5 ml 左右。

1.3 疗效评估

分别于术前、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时进行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止痛药使用评分[2]:0分, 不使用药物;1分, 使用非类固醇消炎药;2分, 不定时口服麻醉类镇痛药;3分, 定时口服麻醉类镇痛药;4分, 静脉或肌肉注射麻醉类镇静药物。活动能力评分[2]:1分行动无明显困难;2分, 行走困难;3分, 需使用轮椅或只能坐立;4分, 被迫卧床。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 SPSS 12.0 统计软件处理, 术前、术后及最终随访时行配对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24~72 h内腰背痛完全缓解168例, 显著缓解46例, 3例伴肋间神经痛, 术后腰背痛缓解, 而肋间神经痛未减轻, 1例 (骨水泥注射量2 ml) 无效, 2 例椎体穿刺不成功, 症状同术前。术后及随访时VAS评分、止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P<0.01) , 而术后及随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 (表1) 。

注:与术前比较*P<0.01

3讨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疼痛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主要采用姑息性方法, 如卧床休息、服止痛药、矫形器具等, 但长期卧床加速骨丢失, 引起肌萎缩, 又会加剧疼痛[2], 其他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如激素替代、服用钙剂, 长期有一定效果, 短期镇痛却效果不好。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 是近几年发展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 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止痛效果显著、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 为单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术技术。该技术在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总有效率90%~95%[3]。本组研究220例中术后24~72 h内腰背痛完全缓解168例, 显著缓解46例, 3例伴肋间神经痛, 2 例椎体穿刺不成功和1例注射无效, 并通过术后及随访时VAS评分、止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P<0.01) 。

PVP主要并发症是骨水泥渗漏, 多由椎体内压力过高、骨水泥较为稀薄或注入时机及量不当、病椎后缘缺损等原因所致。骨水泥的渗漏主要与椎体后壁的完整性、骨水泥填充量、手术操作技巧有很大的关系。椎体后壁不完整应视为手术禁忌, 骨水泥填充剂量应根据球囊在椎体内撑开所形成的空腔大小而定。根据我们的经验, 一般注入骨水泥量在胸椎约4.5 ml, 腰椎约6 ml。手术操作时首先要掌握好椎弓根穿刺技术, 椎弓根穿刺一定要在X 线透视严格监测下进行, 因脊髓和椎旁静脉丛的缘故, 穿刺针在椎弓根宁外勿内、宁上勿下。还要把握好骨水泥注射时机, 太早注射骨水泥偏稀, 容易出现漏入椎管, 应在骨水泥成牙膏状时方可往椎体内注入。整个过程要在X 线密切监测下, 如果发现有骨水泥进入椎管或静脉, 均应立即停止推注, 稍待其固化, 再继续推注, 保持动态监测。本组2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由于是在“C”型臂X 线机的引导下, 以有效恢复椎体高度为前提的。

总之, PVP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有较好地止痛效果, 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 减少了长期卧床产生的各种并发症,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C”型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2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 分别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对患者疼痛、止痛药使用情况、活动能力进行分析。结果220例中术后24~72h内腰背痛完全缓解168例, 显著缓解46例, 3例伴肋间神经痛, 2例椎体穿刺不成功和1例注射无效;术后及随访时VAS评分、止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P<0.01) , 而术后及随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C”型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其疗效明显, 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骨折

参考文献

[1]唐海, 戴贺, 陈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7, 17 (11) :833-837.

[2]Cortet B, Cotten A, Boutry N, et al.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an open prospective study.J Rheumatol, 1999, 26 (10) :2222-2228.

[3]颜登鲁, 李健, 高梁斌, 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5, 15 (3) :189-190.

C臂引导 篇2

【关键词】腕舟骨;骨折;内固定;C型臂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369-02

随着我国交通工业的迅速发展,腕舟状骨骨折患者日益增多,其治疗越来越受到广大骨科医生的关注。自2009年8月到2011年9月,我科采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移位不稳定型腕舟状骨折28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25例,女3例,年龄23~5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d~1个月,平均15天。右手23例,左手5例,损伤机制多为跌倒时手掌张开着地导致腕关节过度伸展并轻度桡偏所致。所有患者均行腕关节正位侧位舟状骨为摄片及腕关节CT检查,均为有移位不稳定型骨折。其中近端骨折5例,远端骨折5例,腰部骨折18例。Eddeland提出,把X线片上骨折端错位大于1mm的骨折称为移位骨折,反之则为非移位骨折。所有病例均为移位骨折[1]。

1.2手术方法

①闭合复位经皮舟骨骨折固定(25例):臂丛麻醉成功后,准备好Herbert螺釘器械,C形臂透视机,克氏针,在腕桡背侧位置做1cm手术切口,在C形臂透视下整复舟骨骨折,在透视下轻度旋前并屈曲腕关节直至舟骨骨折远近两端对线复位,以舟骨的中轴线为最佳的螺钉置入点,在C形臂下透视下见舟骨骨折对位良好,导针位置合适,测量导针深度,攻丝,拧入大小合适Herbert螺钉,断端可通过螺钉加压。②背侧入路(1例):C形臂透视机下闭合复位失败,在腕关节背侧做6cm横行切口,保护桡神经和尺神经感觉支,切开伸肌支持带,牵开伸肌腱,显露腕关节背侧关机囊,显露骨折部位,一枚细克氏针钻入近端骨折块,撬拨复位骨折,整复骨折至对位良好后,钻入导针拧入空心钉至近极和远极的中心,在C形臂下确认位置合适,修复关节囊及伸肌支持带,关闭切口。③掌侧入路(2例):C形臂透视机下闭合复位失败,在腕关节的掌面做纵行皮肤切口,起自腕掌侧横纹近侧3~4cm,相当于桡侧腕屈肌表面,向远侧延长至腕掌横纹,然后转向桡侧,保护正中神经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切开桡侧腕屈肌腱鞘,显露桡舟关节掌侧关节囊,暴露骨折,直视下复位骨折,用克氏针临时固定,使用Herbert螺钉器械,确保Herbert螺钉位于近极和远极的中心,术中透视确定螺钉位置、长度合适,断端给予加压,缝合关节囊,关闭切口。术后14天拆线,石膏托固定6~8周。

1.3结果

术后即刻X线示28例骨折端解剖复位。随访3~40个月,平均14.5个月。28例患者均受随访,未发生术后感染,无内固定断裂。其中27例骨折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12个月,1例骨不连。26例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握拳力量恢复正常。2例日常生活中腕部略有疼痛不适。

2 讨论

由于腕舟骨与桡骨远端及7块腕骨中的4块相关节,舟骨骨折后,其断端易受其它骨的影响而产生异常活动,所以腕舟骨骨折易于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以及导致腕关节的功能障碍。手舟骨血供丰富,桡动脉的腕背侧支分出2~4支细小动脉由背侧部进入手舟骨,鱼际部肌支的细小动脉支由手舟骨结节部进入骨内。但如骨折发生在手舟骨腰部或近侧三分之一部,因骨内营养血管断裂,则易造成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2]。伴有腕关节脱位者骨不连、骨坏死发生率更高。新鲜移位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应用Herbert螺钉固定,应尽量选择闭合复位,少干扰骨折的血供,在闭合复位失败的情况下,可行切开复位。Herbert[3]于1984年研制一种端尾均带螺纹的加压螺钉,由于其端尾有不同的螺纹,因而能对舟骨骨折产生加压作用,应用这种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能达到骨折线之间的紧密接触和坚强内固定,并且还使石膏外固定的时间明显缩短,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目前已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选用Herbert螺钉C型臂透视下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优点包括:①缩短外固定时间。②提供相对有力的内固定。③重量轻、硬度强,在骨折处加压。④不影响腕关节的韧带解剖结构,手术易于操作。在X线透视下进行导针定位,便于骨折复位更加准确。该方法能使骨折达到正确的解剖复位,恢复骨的基本形状,更有利于早期的功能锻炼,有效地阻止了腕关节的粘连及创伤性腕关节炎发生。

参考文献:

[1] 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顾玉东,王树寰,侍德,手外科手术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 Gelberman RH,Wolock BS,Siegel DB.Fraturens and non-unios of the carpal.Jone Joint Surg,1989,71(10):1560.

国产小C臂X线机的临床验证 篇3

关键词:小C臂X线机,安全性,临床验证

随着我国高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国产X线机的图像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得到临床的认可。我们受南京普爱射线影像设备有限公司的委托,依照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对该公司生产的PLX112C型高频移动式手术X线机进行了临床验证。本次临床验证的目的是进一步确认该型国产小C臂X线机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与正在使用的同类产品在结构、性能等要素上是否实质性等同,是否具有同样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1]。

1 材料和方法

1.1 验证机型

南京普爱射线影像设备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研制的PLX112C型高频移动式手术X线机。该产品主要由X射线源组件、限束器、监视器、控制器和机架组成。

1.2 对照机型

瑞士惠尔公司生产的DigiArc-100型高频移动式手术X线机。

1.3 验证方案

1.3.1 一般资料

因为该产品可用于骨科对四肢的整固、复位、打钉,外科的取体内异物、部分造影术时的透视及局部摄影,对临床验证对象没有特殊要求,所以受试者应尽可能体现广泛性和代表性即各年龄层次的人(注意:孕妇不宜)。我们选择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知情志愿者120例进行透视和摄片检查。男82例,女38例,年龄18~70岁,平均41岁。随机分为验证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每组30例透视,30例摄片)。2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受试者均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风险预测及应当采取的措施

风险预测应考虑X射线辐射对人体的生物效应,注意设备安装不牢固会造成受试者被砸伤、压伤,X线机接地不良会产生漏电。所以,验证设备需经过国家医疗器械安全检测,完全符合射线安全标准,无射线安全隐患。机架及辅助设备由厂家安装牢固后方可使用,确保X线机接地良好,无漏电。

1.3.3 临床评价标准

以对比度适中,层次分明,组织结构清晰的图像或胶片为优;以对比度尚可,层次可辨,组织结构清晰的图像或胶片为良;以对比度尚可,层次可辨,组织结构可辨的图像或胶片为中;以无法进行临床诊断的图像或胶片为差。

1.3.4 临床验证时间

2009-05-07—2009-08-31。

1.3.5 统计学方法

以图像或胶片的优良率为评价的主要指标,采用配对2项数据的非劣效性统计方法。样本含量估计的参数设定为:(1)验证机和对照机的图像或胶片优良率均为90%,2种方法均评价为优良的受试者占85%,均评价为中和差的占5%,则P01=0.05;(2)非劣效性单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见表1)

表1采用基于RMLE检验方法得检验统计结果,P=0.0031<0.05,可以推断PLX112C型移动式手术X线机的图像或胶片优良率非劣于现用的瑞士DigiArc-100型移动式手术X线机[2]。

2.2 验证产品性能

(1)该产品操作简单、移动方便,实现了电源高频化、透视电视化。(2)该产品机组运行稳定,未出现明显故障,接地良好,无漏电。(3)验证产品透视图像能显示清楚正常结构和病变,动态显示人体器官的生理活动;摄片图像能清晰显示人体正常结构和病变,满足临床需求。

2.3 验证产品的临床验证情况

验证组有5例胶片图像不佳,主要是摆位不好和曝光条件选择不准确所致,并非产品问题。在使用中发现该机X线有效射野面积较小,但考虑到该产品主要用于骨科手术透视所用,不常用于日常拍片,在厂家适当修改限束器后,验证组专家经过认真分析讨论,认为该情况对临床应用不构成影响。在整个临床验证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和其他副作用[3,4]。

3 讨论

国际上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非常重视,ISO专门制定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标准(ISO14155.1和2),我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行业标准为YY/T0297。我们依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局令第5号)的规定和要求,根据我科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规范,选派有多年经验的主任医生和技师组成验证组,认真实施了对PLX112C型高频移动式手术X线机的临床验证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3.1 X线机临床验证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X线机临床验证作为一项以人为受试对象的实验研究,必须面对医学伦理学问题。在验证开始前,申请者需将临床验证方案、受试者知情同意书及验证产品的相关资料,如安全性资料、生产企业资质证明呈送给独立的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在伦理委员会对其科学性和伦理可行性审查通过后,方可开始临床验证计划[5]。

3.2 X线机临床验证指标

根据国家临床医疗器械临床验证的原则,安全、有效是临床验证的主要指标。对影像设备而言,除机器本身性能外,要根据其临床应用范围,验证产品的操作、运行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图像的客观性和可比性。最直接的方法是将需作临床验证的设备与成熟产品进行比较。瑞士惠尔公司的DigiArc-100型移动式手术X线机是一台图像清晰、质量可靠的设备,所以我们选它作为国产PLX112C型高频移动式手术X线机的对照机,以便为临床验证、评价提供客观条件和参照。

3.3 临床验证的获益

临床验证对患者提供了免费检查的机会,适当降低了受试者的部分检查费用。为研究者提供了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机遇,带动了大型设备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对厂家来说,通过临床验证检验了产品的优缺点,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企业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汪秀琴,熊宁宁,刘沈林,等.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医疗器械[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10(12):1437-1440.

[2]刘玉秀,徐晓莉,郑均.配对二项数据等效性/非劣效性评价的样本含量估计和假设检验[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8,13(3):299-302.

[3]刘自来,田嘉禾,姚树林,等.国产BHP6601型SPECT临床验证方案[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2(2):135-138.

[4]余雪涛,李智博,林朝仙,等.国产中心静脉导管包的临床验证[J].医疗器械,2009,6(19):163-164.

C臂引导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患者中, 男36例, 女22例, 年龄18~62岁, 平均年龄34.5岁, 交通事故导致伤37例, 高空坠落伤12例, 摔伤5例, 其他伤4例, 12例伴有腹腔器官损伤, 4例伴有尿道破损, 2例伴有神经损伤。C1型26例, C2型18例, C3型14例。

1.2 治疗方法

所以患者在进行手术前, 早期在外固定下进行股骨髁上大重量牵引、骨盆正位、出口位及入口位拍片检查, CT检查及X线检查, 待患者身体生命体征平稳, 环移位基本纠正后再进行手术。

患者才有硬外膜麻醉, 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 于髂后上棘外侧3cm处做一小切口, 在C形臂引导下, 将导针垂直进入, 以达到髂骨为止, 后经髂骨、骶髂关键轻柔的置入S1椎体, 在X线透视下辅助下, 将骨盆正位导针置于S1椎体中线附近, 侧位导针置入骶管前方S1椎体内, 出口位导针在第1骶骨上方、L5~S1椎间盘下方, 入口位导针置入骶岬的前后缘间。在做小切口的基础上, 分离至髂骨, 对于周围软组织, 采用套筒保护, 以免损伤组织。此后, 用空心钻扩孔, 沿导针置入空心骶髂螺钉, 并根据患者骨折程度及S1的宽度, 选择单侧2枚螺钉固定或双侧1枚螺丝钉固定。

1.3 术后功能锻炼

所有的患者在手术完成1d后, 进行床上翻身、髋关节及膝关节活动, 4周后坐轮椅, 8周后扶拐仗行走锻炼, 15周后进行负重锻炼。

1.4 疗效评定

反射性效果评定以Matta标准[2]为依据, 将效果分为满意:骨盆后环位移<4mm;良好:骨盆后环位移≥4mm而≤10mm;一般≥11mm而≤20mm。临床效果评定以Majeed标准[3]为蓝本, 以疼痛、站立、性生活和工作恢复情况评为为根据, 将治疗效果分为满意:>85分;良好:≤85分而≥70分;一般≤69分而≥55分;差<55分。优良率=满意率+良好率。

2 结果

2.1 骶髂螺钉选择

本组所有的患者均采用7.0mm直径的空心骶髂螺钉, 其中16例采用双侧1枚螺丝钉固定, 42例采用单纯2枚螺钉固定。

2.2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情况

本组手术平均时间为35.5min, 住院平均时间为15.5d, 术中平均出血56.5mL, 有3例伴有腹腔器官损伤的患者, 出血量多于100mL, 其余均为大量出血。

2.3 治疗效果

放射线满意48例, 良好8例, 一般2例, 优良率为96.55%;疗效满意45例, 良好10例, 一般3例, 优良率为94.83%, 如表1所示。

2.4 随访情况

5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5例因更换联系方式或住所而未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平均为17.5个月, 有3例出现骶髂螺钉有轻微松动, 检查发现其中2例骶髂螺钉进入了L5~S1椎间间隙, 1例骶髂螺钉偏离中线, 其余55例患者骶髂螺钉位置良好。

2.5 功能恢复情况

通过手术和功能锻炼后, 0.5年后患者基本恢复功能, 有56例重新踏上工作岗位, 另2例还有轻微的疼痛, 继续修养。

3 讨论

骨盆作为脊柱与下肢间的桥梁, 发挥了将躯干重力和下肢震荡在脊柱与下肢间相互传递的作用, 而C形骨盆骨折是骨盆骨折中高能损伤所致负复杂性骨折, 多伴有多种复合伤, 若不及时处理治疗, 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3.1 C形骨盆骨折特点

骨盆骨折有A、B、C3种类型, 其中C型骨折主要为一侧或多侧的趾骨上下支骨折, 并产生旋转或垂直方向的不稳定性[4], 其中C1型为髂骨骨折, 骶髂关节无损失;C2型多为双侧不稳定, 并有挤压损伤, 髋骨内旋;C3型变性为双侧损伤, 有时合并髋臼骨折。

3.2 术前处理和评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由于C形骨盆骨折藏带有复合伤, 而且隐藏性强, 因此在进行手术前, 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处理。休克和器脏的损伤会增加骨折的致死率, 所以早期要加强对其进行救治, 比如纠正休克, 保持呼吸畅通, 并及时给予腹带、骨盆固定带进行固定, 建立静脉通路行抗休克治疗,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通过相关检查, 如CT、X线检查, 掌握患者骨折性质和类型, 并对症进行牵引等相关纠正措施, 待患者身体生命体征平稳, 环移位基本纠正后再进行手术。

3.3 C形臂提高手术质量

虽然骶髂螺钉固定术降低了传统治疗方法并发症的发生率, 减轻了创伤和痛苦, 提高了治疗效果, 但此手术的质量的高低有赖于良好的影像学引导, 而使用C形臂X线机引导, 能够全面对骨盆进行检查, 并能够比较准确的进行导针放置, 在此基础上能够清楚的观察到螺钉的定位, 并及时进行纠正, 避免出现螺钉的偏移和错位, 从而影响治疗质量。本组应用C形臂做引导, 放射线优良率为96.55%, 临床效果优良率为94.83%, 疗效确切。

3.4 严格按照C形臂使用要求, 是螺钉位置优质的基础

在C形臂使用的使用中, 明确要求骨盆入口位上螺钉应安放在骶髂的前后缘之间, 这样有利于观察骶骨翼前方螺钉是否进入;骨盆出口位上螺钉安放于第1骶孔上方S1椎体下方简, 便于观察安置位置不当;骨盆侧位上螺钉骶管前方S1椎体中, 以便观察螺钉错位进入其他部位等[5], 在本组手术中, 我们严格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手术, 在随访中, 发现大多数患者随访检查中骶髂螺钉位置均良好, 功能恢复满意

参考文献

[1]Chong KH, Ddcoster T, Osler T, et al.Pdlvic fractures and mortality[J].lowa Orthop J, 1997, 17:110.

[2]Matta JM, Saucedo T.Internal fixation of pelvic ring fractures[J].Clin Orthop Relat Res, 1989, 242:83.

[3]Majeed SA.Grading the outcome of pelvic fractures[J].J Bone Joint Surg Br, 1989, 71 (2) :304.

[4]高伟强, 王关林.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评价[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8 (3) :321-322.

C臂引导 篇5

图像处理系统的维修是所有数字化移动式C型臂维修中最难的, 因为图像处理系统是影像系统的关键部件, 并且图像质量取决于软件处理功能和处理的精度以及采集图像时最原始的数据精确度。影像系统故障主要表现为无图像、图像有噪波、图像模糊或图像扭曲等。因此在分析与维修故障时, 应清楚地判断故障是图像处理系统本身损坏导致, 还是由于控制系统或电源造成的, 这就需要维修人员具有系统的、整体的维修思想。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讨论其方法与技巧。

1 故障维修方法

1.1 直观法

直观法也称感触法, 即利用人的感官, 通过看、听、嗅及触摸等手段来确定故障的所在, 这种方法适用于表面故障的检查。即观察图像处理系统有无开路和断路等, 元件及连接线有无损坏或脱落等;听系统工作有无异常声响, 旋转阳极启动运转是否正常, 高频发生器或球管内是否有异常等;闻有无烧焦的糊味;在系统断电后, 用手触摸某些元件, 如电阻、继电器等从其温度可以判断出电路是否正常。事实表明, 绝大部分故障可以通过直观法, 并运用一般知识初步分析确定[1]。

1.2 短接法

当断定某些控制回路应导通而未通时, 可以用导线 (或视频线) 短接某段线路或某些控制接点, 借以判断故障所在。此法简单易行, 只需用导线通过逐点短路的方法查出故障, 是检查图像部件开路极为有效的手段。该方法适用于对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非常熟悉并具有经验的工程人员, 否则, 可能会导致故障的扩大。

1.3 隔离法

隔离法即是将电路分段, 分成几部分逐个进行检查, 以排除相互的影响。该法适用于短路故障的检查, 也是对一些疑难故障进行定位的有效方法。目前, 诸多数字化X射线系统故障的显示及解决可从维修程序中获取, 因此可完全采用隔离法迅速判断和维修。

1.4 替代法

替代法又称为置换法, 指的是用型号相同或数值相近的元器件及电路板替代可疑部件进行检查的方法。进行替代之前必须对电路中的电路参数进行测定, 只有在电路参数正常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替代, 以免损坏替代件, 甚至扩大故障。

替代法是工程人员维修最有效的方法, 由于系统集成化程序的提高, 许多功能由控制部件完成, 而某些部件由于技术原因, 生产商不提供技术只提供配件进行置换和维修。

1.5 测量法

测量法也称仪器仪表法, 其是借用测试仪器仪表, 如万用表、示波器、在线测试仪等进行故障的检查, 在较复杂的图像系统中通过仪器测量进行检测, 测试中准确测出数据, 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判定故障。

2 故障维修案例

2.1 故障一

2.1.1 故障现象

开机, 自检正常, 透视时显示器上出现扭曲的图像。

2.1.2 故障原理

从故障现象可以判断为软故障, 问题可能出在图像系统各个部分:采集系统或图像处理系统部分。

2.1.3 检修过程

先用短路法, 用视频信号线, 将采集信号直接连接到图像处理系统输出端CV2上, 无扭曲影像, 因此断定故障出在连接线路上。然后用数字示波器对图像信号进行测量, 发现在CCDB1板上的测试信号基本正常, 但当测CCDB2板TP20时, 有一个异常的突波, 因此断定该突波为故障源, 如图1所示。但在测量时发现所有的连接线又是导通的, 最后经测量发现是由于控制台连接件的内侧视频线的地线开路, 导致了上述故障。

2.1.4 小结

由于视频线地线开路导致图像出现扭曲。

2.2 故障二

2.2.1 故障现象

开机, 自检正常, 透视时, 监视器出现白方框并抖动。

2.2.2 故障分析

开机, 自检正常, 故障主要可能发生在CCD系统或图像处理系统, 也可能是显示器故障。

2.2.3 检修过程

用数字示波器测试其波形, CCDB1和CCDB2输出端波形无异常。故障集中在图像处理系统上, 采用替换法将电路板依次更换, 当将FRM-01更换后, 设备恢复正常。对换下的电路板进行检查时, 发现存贮器芯片损坏。

2.2.4 小结

该故障由FRM-01电路异常造成的。应当注意的是:当FRM-01存贮芯片插反后, 会显示帧的数字变化;当FRM-01损坏严重时, 工作监视器会出现黑屏。

2.3 故障三

2.3.1 故障现象

开机, 自检正常, 透视时, 显示器无任何显示。

2.3.2 故障分析

开机, 自检正常, 透视时无图像, 故障可能在控制电路, 也可能在图像处理系统。故障可能是无X射线产生、影像增强器故障、图像处理系统异常、监视器异常等几种情况。

2.3.3 检修过程

先用剂量表 (如果没有, 可用暗盒代替) 放于影像增强器的前面, 按下透视脚闸, 检查是否有射线产生, 如果没有射线, 则故障在控制电中路, 应检查高压和电流是否产生;如有射线, 则为图像采集和处理方面的故障。用数字示波器测CCDB1输出信号是否正常, 如波形正常, 则对影像增强器和摄像机进行检查;如波形异常, 故障则出现在图像处理部分。

采用替换法对图像处理部件进行检查, 当替换到CPU-04板时, 系统工作正常。

2.3.4 小结

该故障是由CPU-04损坏造成的。应注意的是, CPU-04是图像处理的核心, 所有的功能在它的协调下进行, 因此其异常会导致整个图像处理系统的异常。

3 结论

数字化C型臂图像处理维修是C型臂系统中最复杂的维修, 本文所描述的5种故障检查法是维修方法的一部分。维修方法并非是孤立的, 一个故障的检修, 可能用到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甚至全部方法, 只有在实际中灵活运用, 理论结合实际, 才能准确、快捷地排除故障。

参考文献

C臂引导 篇6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 目前基层医院在手术中应用可移动式C型臂较为普遍, 尤其是在骨科手术中。在对术中应用可移动式C型臂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考核和评估时需要一个标准, 既要使考核更加公平、合理化, 又要能提高操作者的学习兴趣和操作水平。所以制定可移动式C型臂操作流程考核标准时, 要考虑以下几点。

1 人员要求

可移动式C型臂的操作人员主要为骨科医师和手术室护士, 目前也有医院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但是不管是医生、护士还是技师, 这些人员都需由当地省级卫生监督部门进行专门培训和考核, 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放射工作;同时还要进行骨科专业知识培训, 尤其要掌握骨骼的解剖和各种手术体位等专业知识, 这样在骨科手术中才能配合默契, 进而减少放射次数和手术时间, 提高手术质量。

2 考核标准

2.1 术前准备质量标准

(1) 环境:手术间是否能够容纳可移动式C型臂仪器和配套的工作站, 是否有利于操作可移动式C型臂, 其他仪器 (如监护仪器、麻醉仪器、电刀和吸引器、手术器械台等) 的摆放是否合理, 是否阻碍可移动式C型臂在术中的操作; (2) 操作者:着装整洁, 戴口罩和帽子, 修剪指甲, 操作前洗手; (3) 仪器:检查可移动式C型臂和配套工作站、遥控器运行情况, 是否具备铅衣和铅屏障等防辐射措施, 手术床是否具有可透视性, 术中需要标记物的准备情况; (4) 患者:患者体位摆放是否既有利于手术又有利于透视, 身上是否有阻碍透视的物品, 以及是否做好术中需要保护的重要部位的防辐射措施。

2.2 术中操作流程质量标准

术中操作时, (1) 将可移动式C型臂推至手术床 (可透视) 旁, 工作站放于易观看的位置, 将工作站电缆对准连接器上的标志 (红点) 插入位于可移动式C型臂机右侧盖子上的连接器, 锁定到位; (2) 将脚踏开关和 (或) 手动开关连接到可移动式C型臂机接口面板上, 确定每个连接器锁定到位; (3) 将工作站电源插头插入电源插座, 顺时针转动可移动式C型臂机接口面板上的钥匙开关, 启动X线机, 按下工作站的电源开关, 开关内的指示灯亮, 提示工作站及可移动式C型臂可开始工作; (4) 术中要求无菌操作, 避免对手术区域造成污染, 必要时以可移动式C型臂无菌套和手术切口部位无菌单覆盖保护, 避免体液、血制品污染可移动式C型臂, 如有污染及时清除, 防止交叉感染; (5) 操作结束后依序关闭电源, 从插座上拔出工作站电源插头。如需打印图片, 先在工作台显示屏幕上选出需要打印的图片, 进行打印。每次使用后需将可移动式C型臂支持杆降到最低位, 使用完毕后推回原位并锁定轮脚。

2.3 术后终末质量标准

对操作的准确性、熟练度、可移动式C型臂的归位情况, 以及消毒和相关理论进行考核 (见表1) 。

3 评分比例和操作熟练程度评估

注:优秀>90分, 良好81~90分, 一般71~80分, 差≤70分。

我们从对可移动式C型臂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处理3方面进行考核, 分值分别为:10分、70分、20分, 其中术中操作主要针对可移动式C型臂的安装、操作, 术中无菌观念进行考核, 因可移动式C型臂主要在术中应用, 操作者既要对仪器熟练操作, 又要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无菌操作, 还要减少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辐射。另外, 骨科手术中, 有的患者需要在牵引床牵引下进行复位手术, 有的患者需要在俯卧位头架下进行手术, 还有的患者要处于沙滩位等特殊手术体位进行手术, 平时一般的放射投照需要患者的配合, 手术患者由于处于全麻或半麻状态, 体位不能随时改变, 也不能影响手术者手术。因此, 操作者需对特殊体位的解剖结构有一定的了解。我们要求由3位副高或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 (其中至少两名骨科和一名影像专业) , 对操作过程进行评定。但是具体考核应当根据投照后所显示的图片质量、术中投照部位操作的难易度、是否符合术中医师要求和影像诊断要求等来进行。在骨科微创术、经皮椎体成形、经皮脊柱内固定等手术中[1,2], 需要操作者具有较高的可移动式C型臂操作水平。

4 体会

骨科手术中可移动式C型臂应用较为广泛, 故需要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以提高操作者的学习兴趣和业务能力。国内对可移动式C型臂相关培训和考核的报道较少, 赵岭等[3]对X线摄影技术操作考核进行相关评分, 以提高影像专业人员技能。所以通过考核能够提高操作者移动式C型臂的操作水平, 有利于其判断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医护人员协调配合能力的提高, 减少对患者和整个空间的辐射, 减少患者的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对骨折或骨骼病变部位进行有效透视, 使骨科医师得到及时的影像图像, 并在脊柱和长骨需要完整图像时, 对图像进行拼接处理得到完整的图像[4], 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手术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由于可移动式C型臂设备较昂贵, 通过培训和考核操作者, 使其达到一定的要求再进行操作, 可减少对仪器的损害, 从而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谢加兵, 丁国正, 徐祝军, 等.C型臂图像拼接技术在下肢复杂骨折微创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 6 (1) :11-15.

[2]谢加兵, 聂虎, 李全辉, 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附127例报告) [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2, 9 (2) :50-52.

[3]赵岭, 于国清, 冯雪飞.X线摄影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03, 21 (12) :51.

C臂引导 篇7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镜,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 常同时伴有韧带、半月板、软骨等结构损伤。 传统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存在手术创伤大且难以处理关节腔内合并损伤等缺陷, 治疗不当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和关节僵硬等不良后果[1]。我院自2008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关节镜和C臂X线机监视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 男13例, 女3例;年龄26~45岁, 平均年龄36.7岁。胫骨平台骨折9例, 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6例, 胫骨后侧平台骨折伴胫骨髁间棘骨折1例。手术时间为外伤后3~20d, 平均12.8d。并发症:半月板损伤5例, 涉及交叉韧带3例, 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术前常规X线摄片检查、CT扫描或MRI检查了解骨折情况, 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情况。

1.2 治疗方法

手术采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首先施行膝关节镜检查, 经膝关节前外侧或前内侧入路置镜, 灌洗关节腔, 清除关节腔积血, 清理关节内游离骨块、骨折间隙血凝块, 镜检明确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骨折部位、范围、形态和半月板及韧带损伤情况。 胫骨平台骨折常合并关节内半月板、交叉韧带、侧副韧带等结构损伤。Lysholm报告胫骨平台骨折, 3.8%~10%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 5.4%伴有交叉韧带损伤, 33%伴半月板损伤。国内侯筱魁等[2]报告41 例胫骨平台骨折中, 伴半月板损伤21 例, 占51%;前交叉韧带损伤7 例, 占17%;内侧副韧带损伤7 例, 占17%。本组16例, 常规关节镜检, 重点检查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的位置及范围、前后交叉韧带及半月板有否合并损伤。关节内有骨或软骨游离体可镜下摘除, 有骨剥落时应行软骨缺损区修整, 较大的软骨游离片给予复位。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损伤一般是周围性撕裂或桶柄样裂或瓣状裂。 损伤处理的原则是:红区损伤同时予以修复, 白区和红-白区损伤行镜下切除术。本组2例半月板周围性撕裂, 用可吸收缝线将破裂部分间断修补缝合, 1例半月板桶柄样裂、瓣状裂者给予半月板成形, 1例半月板完全破裂者予以切除 (尽量保留其基底部) , 1例裂口小, 未予处理。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本组1例均先行平台骨折复位固定再在关节镜下行髁间棘钢丝固定。前交叉韧带损伤 :本组1例前交叉韧带损伤, 1例完全断裂, 留待二期镜下重建;1例部分断裂给予其损伤纤维刨削清理, 探针探查其韧带张力正常, 未予处理。内侧副韧带损伤:本组3例内侧副韧带损伤, 完全断裂1例及部分断裂2例, 皆于骨折固定后行小切口缝合。 (1) Schatzker I型骨折:通过手法复位或斯氏针、骨膜剥离器等器械撬拨复位。关节镜和C臂X线机观察复位情况满意后, 以2~3枚6.5mm皮质骨螺丝钉经皮固定;镜下监视防止螺丝钉侵及关节面。 (2) SchatzkerⅡ~Ⅲ型骨折:平台凹陷骨折可在胫骨平台的前下方3cm 处穿入直径2mm 的克氏针, 在关节镜和C臂X线机监视下, 利用交叉韧带重建定位器辅助使克氏针从塌陷骨块中央穿出, 再用一直径8mm 穿心钻顺导针在胫前扩一骨窗, 然后用一直径8mm 的空心铳击棒沿导针向近侧铳击, 抬起塌陷关节面, 使其与周围未损伤关节面持平。C型臂X线机透视下复查证实骨折复位良好后抽出导针, 取髂骨填充塌陷骨块抬起后所遗留空腔, 可再用一枚松质骨螺钉固定骨块。复位成功后, 取自体髂骨植入骨缺损区, 并以支撑钢板固定。对于合并的损伤, 根据情况酌情处理。 (3) SchatzkerigⅣ型骨折:先在拟放置支持钢板侧作有限纵行切口, 显露关节外骨折线, 不切开关节囊而行关节外复位, 用支持钢板固定, 靠近关节面的2枚螺钉暂不固定;关节镜下通过关节面下方骨窗向上冲顶关节面, 复位满意后植入自体骨并将2枚螺钉完全固定。 (4) V型 (双髁骨折) :于关节镜和C臂X线机监视下先整复一侧骨块, 以克氏针临时固定后再整复另一侧骨块, 以松质骨螺钉 (应通过对侧骨皮质) 固定两侧骨块, 如骨块大且不稳定, 可分别于内外髁部各做一有限切口 (两切口相距7cm) , 各置一块钢板固定。

1.3 术后处理

术后遵循“早期活动, 后期负重”的原则, 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 48~72 h拔除负压引流后即开始CPM下关节功能训练至出院;可调角度的下肢支具固定4~6周, 术后6~8周患肢避免负重, 10~12周后完全负重。

2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创口或关节感染、皮肤坏死、创口不愈合或骨筋膜室综合征出现。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2~20个月, 均获得骨性愈合, 未出现关节僵硬、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表现。全部屈膝达110°以上, 3~4周即见骨痂形成, 3~4个月即达骨性愈合, 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20°以上。采用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 优14例, 良2例。

3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负重关节的关节内骨折, 约占各种骨折的4%, 50%患者合并有韧带或半月板损伤[3], 处理比较困难。治疗不当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随着现代骨科的发展,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概念不断更新, 目前骨折治疗的原则从AO演变为BO, BO即生物接骨术 (biological osteosythess) 原则, 即利用合理的复位技术, 尽量保护骨折部位的血运, 强调有效的固定而非坚强固定, 以达到骨折合理的生理固定。在此基础上, 1997年Krettek等提出微创外科技术及桥接接骨板技术的概念, 即MIPPO[4]。MIPPO利用骨折间接复位技术, 经骨折端两侧小切口, 采用皮下或肌肉下插入接骨板, 横跨骨折端予以桥接, 螺钉固定骨折远近两端以获得有效固定[5]。田云等采用T型L型钢板或GOLF钢板经皮微创植入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疗效好[6]。微创处理, 通过关节镜和C臂X线机监视下达到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和内固定, 是一种关节内骨折处理的理想方法, 其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关节镜检不切开关节囊, 术中软组织剥离少、创伤小; (2) 镜下视野宽敞, 可整体了解关节面塌陷、移位的具体位置及范围, 并为手术小切口的准确定位提供依据; (3) 关节镜下可以发现关节内其他结构损伤, 并可在镜下做处理; (4) 切口小、感染机会少; (5) 能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以上优势, 主要体现在对SchatzkerⅠ~Ⅲ型骨折的治疗上, 对于Ⅳ~Ⅵ型骨折仍有争议。赵金忠等[7]认为对于高能量损伤所致的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该技术应用价值不大, 因为此类骨折复位内固定操作常需广泛切开, 对骨折部位观察已经很直接, 再用关节镜就体现不出优势。虽然侯筱魁等[8]应用关节镜技术在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如SchatzkerⅤ、Ⅵ型的治疗上做了一些探索, 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笔者认为由于关节镜只能观察胫骨平台一个平面, 虽然结合C臂X线机监视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已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但对复杂骨折难以了解骨折全貌, 骨折复位固定时, 仍需切开关节囊, 这样就失去了使用关节镜的价值。故本组笔者均选择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 对于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仍选择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

本组患者采用关节镜结合C臂X线机监视下能使胫骨平台骨折精确复位和内固定, 同时应用微创手术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创伤小、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理想。符合BO要求, 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有条件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Weigel DP, Marsh JL.Highenergy fractures of the tibial plat-eau.Knee function after longer followup (J) .J Bone Joint Surg (Am) , 2002, 84:1541-1551.

[2]侯筱魁, 王友, 史定伟, 等.关节镜监护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J) .中华骨科杂志, 1997, 17 (1) :26-28.

[3]陈峥嵘, 译.O’Connor关节镜外科学 (M) .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544-547.

[4]Krettek C, Gerich T, Miclau T.A minimally invasive medial ap-proach for proximal tibial fractures (J) .Injury, 2001, 32 (1) :4-13.

[5]Perren SM.The technology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osteosynthesis (MIPO) (J) .Injury, 2002, 33 (1) :6-8.

[6]田云, 周方, 姬洪全.微创植入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4, 4 (2) :142-143.

[7]赵金忠, 盛家根.关节镜技术在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作用 (J) .实用骨科杂志, 2000, 6:154-156.

C臂引导 篇8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肿瘤治疗已进入精确放射治疗时代,即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1]。但在技术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治疗过程中的运动和分次治疗间的位移、日常的摆位误差、靶区缩小引起的计划剂量分布的变化等。为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 radiation therapy,IGRT)系统[2,3,4],它将放射治疗设备与影像设备结合在一起,在治疗时采集有关影像信息与治疗计划影像信息进行比对,确定靶区和重要器官的位置运动,根据靶区和器官位置的变化调整治疗条件,使射野紧紧“跟随”靶区,真正意义上做到精确放疗。我院应用瓦里安公司所生产的IX型号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OBI系统),能获得k V级、MV级和三维影像图像来纠正患者在放疗运动和肿瘤摆位的位置误差[5]。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对治疗的准确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会出现一些常见故障困扰放射治疗工作者。常因设备故障或操作人员的非规范操作,造成OBI机械臂位置数据丢失,因此如何简单有效地将其恢复是工程师和物理师必须掌握的技能。

1 影像臂数据丢失的现象

当设备故障、急停或人为操作失误造成影像引导系统各影像臂位置数据丢失时,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操作系统控制计算机故障指示灯显示红色;联锁提示框出现运动联锁及操作臂需要校准的提示联锁,不能正常清除;操作面板位置数据为空白。

2 故障分析

查看联锁提示框,根据联锁提示检查相关的机械装置,排除可能的机械硬件故障。是否对设备进行过急停或在OBI操作计算机关闭情况下进行了OBI主控计算机重启,这是造成位置数据丢失的主要原因。如果未进行上述操作,在操作计算机进行OBI软件重启,重启后联锁不能消除。此时建议OBI控制系统进行重新启动,启动后联锁未清除,控制计算机故障指示灯显示红色,联锁对话框出现运动联锁及操作臂需要校准的提示联锁,操作面板位置数据为空白。

根据联锁提示框对相关的机械装置进行一一排除,确定不是因为机械方面的原因。若经OBI系统软重启和OBI主机控制计算机重启后现象仍然出现,可确定为机械臂数据丢失,应迅速恢复及检测。

3 OBI系统各机械臂位置数据的恢复

3.1 k VS的数据恢复

k VS是k V级的X线球管臂,是k V级影像采集和锥形束CT影像采集的放射源,决定影像信息采集是否能顺利进行,当数据丢失时可将手动运动控制盒连接于直线加速器上方OBI控制计算机k VS接口。打开手动运动控制盒,将机械臂完全打开,分别选择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按住使能开关,调节运动速度开关将其慢慢展开,打开过程中注意不要碰到机器设备,利用水平仪使k VS肩关节打开到180°,肘关节打开到90°,腕关节打开到180°,如图1所示。

当每个关节臂打开到对应的角度时,紧急手控盒上对应的关节指示灯就会闪亮,证明k VS已进入数据自动找回位置。按直线加速器上方OBI控制计算机k VS的复位开关按钮,利用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无线手控盒,选择k VS,在“MODE”菜单下,选择P3进入物理模式,在P1轴的校准模式下,分别推动垂直方向键(vertical,VRT)、纵向方向键(longitudinal,LNG)、横向方向键(lateral,LAT)滑轮,依次进行自动校准。

3.2 k VD的数据恢复

k VD是k V级的非晶硅影像探测器面板,是k V级影像采集和锥形束CT影像采集的探测面板,决定了图像的位置信息和影像质量,当数据丢失时可将手动运动控制盒连接于直线加速器上方OBI控制计算机k VD。打开手动运动控制盒,打开方向选到展开的方向,分别选择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按住使能开关,调节速度开关将其慢慢展开,打开过程中注意不要碰到机器设备,使k VD肩关节打开到180°、肘关节打开到90°、腕关节打开到270°,如图2所示。

使k V级影像面板左右调整,使其下方参考标记对齐。当每个关节臂打开到对应的角度时,紧急手控盒上对应的关节指示灯就会闪亮,证明k VD臂已进入数据自动找回位置。按直线加速器上方OBI控制计算机k VD的复位开关按钮,利用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无线手控盒,选择k VD臂,在“MODE”菜单下,选择P3进入物理模式,在P1轴的校准模式下,分别推动VRT、LNG、LAT滑轮,依次进行自动校准。

3.3 MVD的数据恢复

MVD是MV级的非晶硅影像探测器面板,是接收来自高能直线加速器MV级能量的影像采集面板,分辨力低于k V级探测面板,主要用于骨性位置的摄影和位置验证。当其影像臂数据丢失时应将手动运动控制盒连接于直线加速器上方OBI控制计算机MVD。打开手动运动控制盒,打开方向选到展开的方向,分别选择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按住使能开关,调节速度开关将其慢慢展开,打开过程中注意不要碰到机器设备,使MVD肩关节打开到180°,肘关节打到90°,腕关节打开到270°,如图3所示。

使MV级影像面板,使其下方参考标记对齐。当每个关节臂打开到对应的角度时,紧急手控盒上对应的关节指示灯就会闪亮,证明MVD臂已进入数据自动找回位置。利用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无线手控盒,选择MVD臂,再按直线加速器上方OBI控制计算机MVD的复位开关按钮,利用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无线手控盒,选择MVD臂,在“MODE”菜单下,选择P3进入物理模式,在P1轴的校准模式下,分别推动VRT、LNG、LAT滑轮,依次进行自动校准。

4 小结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的应用大大减少了位置误差,有效地提高了肿瘤的治疗精度。影像引导系统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极为重要[6]。目前影像引导系统的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并没有规定,各单位只能根据厂家的验收报告和同类设备的QA来执行。虽然使用前对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但是也常因操作不当,不熟悉而造成设备不能正常运行。不同原因造成的各影像臂数据丢失是常见的故障之一,利用上述方法完成数据恢复自动校准后,禁止做位置走位检测,防止运动臂移动速度不一致造成影像臂与治疗床发生碰撞、过度拉伸造成设备损害。首先用无线手控盒将各臂收回,再将臂伸开看是否正常。正常后要对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进行QA检测校准[7],将k VD、MVD影像面板常用的位置坐标进行存储。当检测的各项参数均在允许范围内时,方可进行使用操作,本方法简单有效,工程师或物理师就可以完成,缩短了停机时间。

关键词:机载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影像引导系统,机械臂,数据恢复

参考文献

[1]谢志原,吴君心.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应用和展望[J].肿瘤学杂志,2013,19(4):241-244.

[2]MOORE C J,AMER A,MARCHANT T,et al.Developments in and experience of kilovoltage X-ray cone beam imageguided radiotherapy[J].Br J Radiol,2006,79(SP1):S66-S78.

[3]FONTENOT J D,AIKHATIB H,GARRETT J A,et al.AAPM medical physics practice guideline 2.a:commissioning and quality assurance of X-ray-based image-guided radiotherapy systems[J].J Appl Clin Med Phys,2014,15(1):4 528.

[4]沈亚丽,许峰.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33(9):707-710.

[5]郑祖安,付秀根,钟伟伟,等.面颈部肿瘤影像引导精确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19(20):1 554-1 556.

[6]HOBSON M A,SOISSON E T,DAVIS S D,et al.Using the ACR CT accreditation phantom for routine image quality assurance on both CT and CBCT imaging systems in a radiotherapy environment[J].J Appl Clin Med Phys,2014,15(4):5 228.

【C臂引导】推荐阅读:

产业引导07-21

引导实施05-09

引导途径05-18

激光引导05-21

评价引导05-26

规划引导05-28

引导模式06-06

理解引导06-09

引导06-10

心灵引导06-13

上一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下一篇:执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