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效果

2024-08-10

引导效果(精选10篇)

引导效果 篇1

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强调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课的学习,具体做法有:

一、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

1. 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水平

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特长,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要求,尽量安排一些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健身体育。在贯彻教材内容时(大纲要求的内容),要灵活掌握,把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规则或场地器材,降低动作难度或场地器材规格,增加故事情节或附加游戏规则,使学生在体验体育乐趣的过程中进行自主的学习,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既要遵从教学大纲的要求,不脱离大纲,又要灵活运用,根据所教年级学生特点灵活掌握,为了保证学生能真正参与到教学之中,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使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练一练、议一议、评一评、帮一帮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与相互协作的课堂氛围。为此,体育教学也应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小组讨论、竞争、合作,让学生在互帮、互学、互练中共同提高,让学生在获得成功愉悦中得到发展。

2. 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没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实施“自主学习”就是一句空话。学生是有情感、有性格的人,同时又是处于发展中的主体,体育教师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

———尊重全体学生,分层施教。开展自主学习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能视部分学生为“陪学”,甚至歧视他们。课堂上要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并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江泽民同志指出:“学校和教师在精心培养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责任,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平等待人,更要善于发展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创造品质,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切磋,互相启发,相互激励。”所以教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真心做到教学相长。

———形成宽松的学习氛围。一是教师的期待;二是教师的宽容。课堂上,尽量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我能行”。即使学生理解有误,学中有错,教师也应诚心、热心、耐心地帮助他们,鼓励他们,而不是厌烦他们,指责他们。

3. 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

学生的学习心理、情绪总是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作为围绕在学生周围的客观存在,它是学生主体性学习和体验的重要物质和精神空间,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能唤醒和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使之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并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如布置一个整洁、优美的教学环境能给人以一种安全舒适感,愉悦学生的情绪;将体育器械放成富有情趣的艺术图案,能给学生严谨感、秩序感、优化学生的“心境”,这样学生主体参与体育教学的意识效果便会大幅度地提高。

4. 教学方法要活泼有趣

教学方法变成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追求体育锻炼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通过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运用体育特有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竞赛法、互助法、自由结合法等,使学生各部分器官都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加体育学习的热情,转化为“我要学”的力度。例如:初中教材中的耐久长跑,这是一项比较枯燥的运动,以往学生不太爱好,特别是女生。我在教学中,利用初三年级5班、6班女生进行教学实验,改变教学方法。首先,更新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完全了解锻炼的目的和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影响,创造兴趣空间,教师采取分层教学,即学生自由组合,水平近似的为一组,她们跑起来都不甘心落后。通过这样的分组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调动了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其次,课上课下形成良性循环。在课上,教师要善于启发,要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一些自我锻炼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如间歇跑、变速跑等等。让学生把课上所学所练内容,结合自己的情况,运用到课外的体育活动中去,并能指导其他人进行体育锻炼。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教法要突出优势互补,在教学中的个体教学、分组教学、集体教学各有所长,要保证教学质量,就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体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要让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感知和领悟体育的魅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应在“引”字上下工夫,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上。40分钟的体育课要始终保持学生处于自觉积极的状态之中,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手、口、眼、脑并用,知、情、意、行并行,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活动、自我发展的目的,把教师要成绩变成学生自主要提高成绩。

1. 准备活动优化自主学习的意识

准备活动在一节体育课中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了解重视起来,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把“指导者”变成“引导者”,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一起喊口令,要让学生手、口、脑并用。教师要创造一个人人参与的热烈民主的氛围,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这节课的主人翁,让课堂活起来。每节体育课选一名学生直接参与带准备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意识。

2. 提高自觉学习的环境

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表现的机会,真正让学生有主动权和主动性。教师在课上应适当设置一些有探索性的问题,让给学生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解决问题的途径要多样化,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让所有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探究、合作活动中学习锻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去实践,可采用多分组的方式。

3.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锻炼能力

以前体育教学是“教”的成分多,“学”的成分少;机械性的操作多,自主实践少。新大纲的出台,彻底地改变了这种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配合、和谐统一的教学氛围,使其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打破旧的教育观念,要给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学习机会,就要努力创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注意因材施教,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成功愉悦中焕发旺盛的学习热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进步,让他们在掌握自学锻炼方法的基础上提高体育成绩,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终身受益。

引导效果 篇2

接待员应在访客二三步之前,配合步调,二人同行时以右为尊;三人同行时以中为尊;四人同行时不能并行,应分成两排,前排为尊。

2.在楼梯的引导方法

当引导访客上楼时,应该让访客走在前面,接待员走在后面;若是下楼时,接待员应该走在前面,访客在后面,上下楼梯时,接待员应该注意访客的安全。

3.在电梯的引导方法

当电梯内无他人时,接待员应先进入电梯,一手按住开门键,另一手五指并拢请访客进入电梯后关闭门;当电梯内有客人时,接待员应先请访客进入电梯然后再进入。到达时,一手按住开门键,另一手五指并拢请访客先出电梯。

4.在会客室的引导方法

引导效果 篇3

一、提升课堂互动效果的必要性

课堂互动包括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

当前教学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师生关系不和谐。很多学生叛逆心理强,脾气暴躁,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上课散漫,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在管教时稍微严厉苛刻一点,学生就感觉自尊心受挫,学习积极性自然下降,同时对老师有很强的抵触心理,不愿和老师沟通。提升课堂互动效果有利于缓解师生关系,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主动交流。老师和学生共同探究历史问题,可以强化记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对学生讲解《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解古希腊故事的方式,提问学生对古希腊的认识和看法,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2. 有利于融洽学生关系

提升课堂互动效果,加强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将合作理念落实到实处,提升学生善于沟通合作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升历史学习能力,提升自身历史文化修养。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太平天国运动》这篇课文时,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提问而另一组进行知识回答的方式,比如“太平天国的兴起的因素有哪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等问题,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问题引导式教学运用策略

问题引导式教学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提升历史课堂互动效果,提升全体同学的历史文化素养。

1.注意问题的针对性

历史教学一般以理论性知识为主,老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效果,必须将问题引导式教学落到实处,注意提问的针对性。在学生阅读历史课文之前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例如在历史教材中学到鸦片战争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导致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对当中国的发展有什么作用?鸦片战争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强调问题的针对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系统性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尽可能找到答案。阅读结束后,让学生积极发言,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对其存在的漏洞进行补充,老师和学生互动沟通。同时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理解历史知识,加深印象,提升自身历史文化修养。

2.注意问题的合理性

问题引导式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注意问题的合理性。问题要与时代背景结合,同时结合学生的当前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在历史教材中学到九一八事变时,老师要结合教材资料有针对性地设计历史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阅读完毕后让学生自主描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之间的联系,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时间、地点、人物进行系统的论述,强调自我学习能力。老师的问题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将所有知识有效联系起来,设计有针对性的历史问题,形成严谨系统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老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人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保证以后的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3.促进小组合作交流

要想提升历史课堂互动教学效果,必须进行适当的合作交流,老师要注意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学生当前学习能力,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了保证历史教学的高效性,可以组建小组,通过互相合作,解决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历史教材中学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二战爆发的导火线、二战爆发带来的影响、二战带给我们哪些思考。老师有效地设计问题,让每个小组自行探索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和自身历史水平,有效地分析问题,促进组员间的交流合作,将任务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历史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提升每个学生的历史了解能力。

总之,随着课改深入,将问题引导式教学有效落实到历史教学中,能够提升互动意识,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针对学情设计具有启发性、合理性、科学性的问题和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探讨,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引导效果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择该院收治的4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6例, 女14例, 年龄39~81岁, 平均 (47.2±5.6) 岁。12例患者患有小细胞肺癌, 11例患者患有低分化鳞癌, 9例患者患有中高分化鳞癌, 另外8例患者患有低分化腺癌。原发灶采用全程适形放疗, 放疗机型为Primus H, 6MVX射线;日照射量2.0 Gy, 4~6次/周。

1.2 方法

先对所有患者行CT胸部扫描, 将其数据用于三维治疗设计, 采集X线正侧位动态影像数据, 分析和确定肿瘤的大致活动区域, 再使用CT来勾画GTV靶区范围, 设计CTV。进行放疗后, 对患者进行1次/周的CT胸部扫描以及X线正侧位透视。最终将所获得的全部CT数据和图像汇总上传至医学影像分析和处理系统中, 进行精确定位、配准和重建三维体数据, 实现病灶勾画以及优化[3]。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基于图像引导技术的肺癌自适应放疗使患者肿瘤GTV体积缩小20%~45%, 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降低。放疗前, 患者肿瘤GTV体积在68.3~1544.2 cm3之间, 放疗后GTV体积在5.1~425.3 cm3之间。见表1。

患者肿瘤运动幅度在1.1~3.2 cm, 放疗期间, 肿瘤的运动幅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放疗前数据相比, 肿瘤运动幅度变化在0%~20.3%之间, 下肺肿瘤运动幅度变化最为明显。

3 讨论

图像引导放疗结合了锥形术CT (CBCT) 、四维放疗技术、SBRT、呼吸门控技术以及自适应放疗, 明显提高了治疗的增益比, 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目前近1/2肺癌患者采用放疗技术预后, 但是普通放射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 正常肺组织对受照剂量的耐受能力等因素影响了放疗效果, 有研究从肺癌的本身特点方向上做深入调查和研究以期最大限度降低正常肺组织的受照剂量, 但是由于影像数据较为复杂, 不可能单凭简单测量技术或人体视觉就能定量分析, 必须通过开发应用专门的医学影像分析和处理软件来对影像资料做科学处理[4]。该研究主要探讨了基于图像引导技术的肺癌自适应放射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 放疗使肿瘤GTV体积缩小20%~45%, 同时使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达到理想剂量, 扩大肿瘤GTV体积变化范围, 放疗后GTV体积在均<500 cm3, 说明自适应放疗效果显著, 弥补了单纯利用放疗前影响数据的定位错误造成正常组织受照体积变大的危险。此外, 还可以通过在放疗期间及时修改治疗靶区的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但是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和身心负担。因此, 积极控制患者的经济成本并有效控制治疗靶区是研究的重点, 通过利用模拟定位影响和动态透视数据, 再使用医学影像分析和处理软件, 精确配准、定位GTV和重建三维体数据, 实现GTV全过程调整。该研究结果显示, 肿瘤运动幅度在放疗前、后有一定差异, 这受到个体不同和部位不同的影响, 使得GTV向CTV扩展[5]。

IGRT技术放疗治疗肺癌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应用: (1) 图像引导下SBRT。SBRT技术同于治疗早期不能手术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手段, 其具有单次剂量大和分割次数少的特点, 所以容易造成较小误差引起较大影响, 通过利用IGRT技术来提高SBRT的精确性, 避免靶区漏照, 尽可能降低对正常肺组织的损害。 (2) 图像引导IMRT。IMRT技术在肺癌中的应用受到肿瘤运动的影响, 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 但是由于IGRT技术的进步和推广, 有效解决了肿瘤靶区运动问题, 将IMRT技术的优势显现出来, 摆正误差得到纠正, 外放边界得以缩小, 正常组织受照射体积减小, 大大提高了放射治疗的精确性和治疗效果[6]。 (3) 肺癌的自适应放疗。自疗程开始, 分期分次收集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测量每次的摆位误差, 并预测整个疗程的摆位误差, 调整GTV到CTV之间的间距, 及时调整治疗计划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患者正常肺组织的受照剂量。发展趋势: (1) 剂量引导放疗; (2) 动态跟踪治疗系统; (3) 多为图像引导放疗。

综上所述, 肺癌的自适应放疗能精确定位和确定GTV, 有利于在不同放疗阶段实施对应的放疗计划, 既保证了肺癌的治疗效果又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艳阳, 傅小龙, 夏冰.不同标记点对肺癌图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结果的影响[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0 (6) :517-519.

[2]王艳阳, 傅小龙, 夏冰, 等.肺癌锥形束CT图像引导放疗最优图像配准方法的筛选与评价[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9, 18 (1) :61-64.

[3]刘斌, 张洪珍, 段昕波, 等.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图像引导放疗加紫杉醇脂质体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1, 18 (2) :132-133.

[4]季艳霞, 康振桥, 杨志勇.图像引导放疗同步N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 2011, 31 (7) :24-25.

[5]季艳霞, 康振桥, 杨志勇, 等.图像引导放疗同步T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 (23) :4564-4565.

引导效果 篇5

【关键词】牙种植;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13-01

牙缺失作为一种口腔常见病,因能导致患者咀嚼困难,牙齿磨损,时间较长时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等,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有效的牙种植不仅可以克服牙缺失带来的不便易生活,而且还可以改善患者美观,增强患者自信心。

牙种植术中,骨再生效果对于手术的效果具有关键性影响。近年来医务人员采用屏障膜引导骨再生。而屏障膜只有具备适当的硬度来确保骨再生所需,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固定性时才会对骨再生产生较好的引导作用[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受的需接受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治疗的患者80例,依据使用口腔修复膜的种类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中男22例,女18例;患者年龄在30~55岁,平均 43.79±1.03岁;其中5例前牙,26例磨牙,9例前磨牙;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28~56岁,平均年龄为42.83±1.46岁;前牙5例,磨牙27例,前磨牙8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指标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80例患者手术时采用的基本材料相同,为瑞士的ITI非埋植型两段式种植体和Bio-Oss小牛骨粉。医护人员采用常规手术方法将先将种植体置入患者缺损区,接着根据患者需求,将骨材料植入。骨粉需用生理盐水进行浸湿,之后将其置于种植体侧骨缺损区内。观察患者牙缺失创面大小和形态后,将修复膜放置好,边缘处覆盖约2~3 mm,最后采用间断缝合法缝合创口。手术结束后进行常规抗生素治疗,避免患者出现感染[2]。

1.3临床效果判定标准

依据我国卫生部牙种植治疗成功评定标准判断成功例数,临床种植修复成功率=成功患者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1.4考察指标

医护人员记录患者的修复成功例,不良反应例及使用游标尺测量患者治疗1周后的骨厚度和植骨厚度,并记录[3]。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双侧t检验,依据P<0.05 判断有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修复效果的比较

接受临床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种植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详见表1。

表1修复膜对患者牙种植修复成功率的影响 例(%)

组别例数成功例失败例

研究组4037(92.5)3(7.5)

对照组4010(25.0)30(75.0)

注:x2=9.05,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修复膜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例(%)

组别患者总例数伤口裂开例急性肿胀例合计

研究组401(2.5)2(5.0)3(7.5)

对照组405(12.5)7(17.5)12(30)

注:x2=16.37,P<0.05

2.3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骨厚度和植骨厚度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接受临床治疗1周后,骨生长状态良好,其骨厚度、植骨厚度与比对照组相比,均具取得较大程度的提高。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修复膜对患者骨生长的影响

组别总患者数骨厚度(mm)植骨厚度(mm)

研究组402.701±0.422*2.405±0.430*

对照组402.304±0.3192.131±0.379

注:*P<0.05

3.讨论

修復膜引导骨再生的原理是是利用屏障膜特性,创造出来一个相对封闭的局部环境,限制迁移速度较快的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使迁移速度较慢的成骨细胞优先进入骨缺损区,有利于骨组织的生长[4]。

本次研究为80例患者进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种植修复成功率92.5%、不良反应发生率7.5%、治疗1周后骨厚度为 2.701±0.422mm、植骨厚度为2.405±0.430,而对照组的修复成功率25.0%、不良反应发生率30%、治疗1周后骨厚度为2.304±0.319、植骨厚度为2.131±0.379,研究组患者种植修复成功率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幅度降低、治疗一周后引导骨生长的效果显著,两组之间此三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研究一致[5]。所以天然双层胶原膜 BioGide 对牙缺失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牙种植手术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艽,李纲,杨颖等.牙种植修复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与牙周健康者的疗效对比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1):1245-1247.

[2]谢苗苗,赵保东,王维英等.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16):2911-2915.

[3]吴喆,王涛.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24(2):22-24.

[4]张树立,刘炳才,周东生等.膜引导性骨再生(MGBR)技术的研究进展[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8,5(19):31-32.

引导效果 篇6

一、课前:以学案导学, 引导学生有效自主预习

按“预习、上课、复习”的教学常规来说, 我们教师都在上新课之前要求学生预习。但由于学生作业比较多, 而预习作业因没有书面载体往往难以落实, 这对我们高中政治教师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在他所倡导的发现学习法中指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 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规律, 去获取知识, 成为一个“发现者”。针对此情况, 我精心编制学案导学方案引导学生有效自主预习。学案导学方案一般有四种形式。

1. 热点启动。

热点启动要紧扣课标和大纲要求, 围绕重点难点选取新近发生的与国家、人民和社会相关的热点作为背景材料, 设计多层次、多角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起深入思考, 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预习。

2. 填空和问题导读。

设计填空题只要用框题中的重要概念、原理和观点作材料即可, 方法是将其中的关键词作为填空内容, 用作答案。从而促使学生较准确地掌握每课重点和知识要点。问题导读是针对每一框的学习目标设计成具有层次性、启发性、趣味性、时代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自主、高效地阅读教材, 主动探究、拓展思维。

3. 主干知识导学。

主干知识包括重要概念、重要原理、主要观点及重点、难点与疑点、易混点剖解等。实施主干知识导学, 要尽可能围绕主干知识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生活化的情境材料, 以事说理, 以理析事。这样, 就可引导学生既能够理解把握主干知识, 抓住学习重点, 弄清疑难点和易混点, 又能够化难为易, 提高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4. 精品导练。

进行精品导练, 要以自主预习内容并依据课标和大纲, 选取并围绕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精品材料, 精心设计适量的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高质量题目,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训练, 帮助他们在自练中做到心中有数, 明白自己在预习中学会了哪些, 还有哪些没弄明白。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 历练能力。设计思维训练题, 要力求生活化、社会化, 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欲望。

总之, 通过课前学案导学能有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上:创新课堂结构,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当今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 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其内容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关注社会、科技的发展, 重视体现师生、学生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 使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那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一挑战呢?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 把课堂教学变成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是落实新课标的关键。因为学生能否真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就要看老师能否更新理念, 彻底抛弃过去的精备细讲、烦琐分析的一言堂、满堂灌的陈旧教法, 把课堂交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舞台上施展才能的主角。具体做法有五项。

1. 自主预习汇报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要引导学生把在课前自主预习中发现的、自己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由教师、同学合作解决。学生经过了自主预习, 必然带着问题学习, 目标明确地在课堂学习。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求知者, 他们会抓住教师“在线”的机会, 但自己又并非依赖于教师“教什么”来“学什么”, 而是带着自主预习中的一个一个疑问、一个一个谜团, 求助教师一起破解。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在老师手下学会做学问的平台。学生除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外, 他们还会主动与教师合作, 尤其是在教师以平等民主态度与学生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后, 学生必将多疑多问, 他们还将与同伴合作, 讨论、探究、解决问题。他们每个人都是班内的学习伙伴, 更需要在自主学习中求得合作, 这就能营造一个互助、共赢的学习氛围, 扬长避短, 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

2. 问题讨论阶段。

讨论是进一步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或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组织学生各抒己见, 通过激烈的争论使学生在自主预习阶段的认识得到深化、巩固、矫正。开展讨论,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关键所在。开展讨论可按下列步骤进行:第一步, 选择议题, 议题的选择应符合课题的需要, 学生的实际;第二步, 进行讨论, 应形式多样, 例如分组讨论、全班讨论或师生对话讨论等;第三步, 归纳总结, 交流成果。

3. 指点迷津阶段。

在指点迷津阶段, 教师要根据讨论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 对学生未解决的重点问题进行必要讲解, 帮助学生解惑, 使之准确掌握知识。这一学习环节必须建立在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的知识脉络及重点、难点的前提下, 用最短的时间, 借助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手段进行必要讲解, 突破重点, 化解难点, “对症下药”, 切中要害, 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为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巩固提高阶段。

在这个阶段, 要让学生全部解决疑难问题, 理清知识主线和知识网络, 之后, 才进入训练阶段。教师要设计一定量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带有启发性的、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题, 让学生当堂训练, 限时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后, 教师应在巡视中搜集答题信息, 展示学生的答案及答题思路, 师生共同点评, 其中, 要重点点评学生答题思路。要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矫正, 并当即补充思维训练题, 引导学生反复进行巩固性训练, 给学生内化整理知识的机会。要面向全体学生, 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 逐层剖析, 以开放的思路, 巩固、迁移和拓展知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习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获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益。

5. 评价小结阶段。

结束上述环节后,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和规律;进一步梳理知识体系, 加深印象, 形成知识网络;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对学习过程和成败得失, 自我反思、评价, 寻求筛选最优化的学习方法, 以利自己下一段的自主学习。

引导效果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80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5]中的相关诊断及分型标准,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8岁,平均4.46±1.25岁;痉挛型28例,肌张力低下型1例,手足徐动型8例,混合型3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7岁,平均4.52±1.22岁;痉挛型30例,肌张力低下型1例,手足徐动型6例,混合型3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包括药物治疗、神经发育治疗、物理疗法、理疗和运动疗法等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则采用包含引导式教育理念的康复护理干预:按照健康儿童的发育规律及运动能力上升规律,训练内容上由简单至复杂、运动训练上从低级至高级、身体上从上端至下端,对患儿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及病情变化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干预,并融入引导式教育,首先安排患儿进行作业训练、抬头训练及平衡训练等小训练,同时进行手部的相关功能锻炼;在引导式教育的帮助下开始康复训练,医护人员需要对引导式教育进行合理运用,安排患儿进行规律训练,尽量使患儿在引导下完成每个动作后自行主动再次完成该动作,在患儿成功完成后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以提高患儿的积极性,使其养成主动训练的习惯。

1.3 疗效标准[6]

显效:四肢活动及智力发育均好转,反应能力明显改善;有效:四肢活动及智力发育得到有效改善,智力反应有一定提高;无效:肢体运动功能、智力发育及反应能力均变化不明显。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15.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小儿脑瘫发病率约为1.92%。小儿脑瘫是造成儿童残疾的主要因素,除了导致儿童运动障碍之外,还可能导致程度不一的学习、智力、听觉、语言及行为等障碍,从而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在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时施行包含引导式教育理念的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治疗及康复效果[7]。虽然小儿脑瘫的发病因素较多,但包含引导式教育理念的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儿康复;同时,可给予患儿及时输入良好的感觉信息[8],促进患儿脑组织发育,从而使患儿产生习惯性动作,又因为身体某些部位的主动及被动运动,使得患儿大脑皮质的活动效率明显提高[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

综上所述,引导式教育可以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智力发育及反应能力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巧娥,王雪芳,芦静.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11(5):235-236.

[2]龙亚君,丁玉莲,王跑球,等.踝关节被动运动仪配合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3):272-273.

[3]王澄.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儿脑瘫智力康复中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3):8-10.

[4]王军,朱登纳,王宝珍,等.河南省小儿脑瘫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及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2):142-145.

[5]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37-438.

[6]李文军.综合性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7):1122.

[7]李振华.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0,31(15):2002-2003.

[8]张丽.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62-364.

引导效果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1日-2015年2月28日收治不愿意手术治疗的巢囊肿患者80例, 作为治疗组, 年龄23~45岁, 平均34岁, 体检发现无症状者52例, 巧克力囊肿28例, 病程2个月~4年, 平均 (2±0.8) 年, 已婚70例, 未婚10例。其中单纯性囊肿45个, 巧克力囊肿20个, 测量囊肿大小4.0 cm×3.3 cm×3.2 cm~15.1cm×10.5 cm×9.1 cm。将同时间段来我院妇科就诊的30例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经超声及和实验室检查已确诊。排除恶性。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及囊肿大小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且治疗组患者调查均无乙醇过敏史。

治疗方法: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 我院自己制作的简易腰穿针。穿刺时间定为月经干净后3~7 d, 嘱患者术前少量流质,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完善术前心电图、血常规、血凝四项、肝肾功能检查。肿瘤相关抗原, 排除恶性肿瘤。与患者充分进行沟通保守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或者随访观察, 术前密切关注患者囊肿的大小、方向、活动度、内部回声及周围毗邻关系等, 在进行穿刺时决定穿刺进针方向。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排空膀胱, 常规消毒彩超定位下穿刺点周围约10 cm, 铺无菌洞巾, 于穿刺点处以5%利多卡因5 m L局部注射, 用9号穿刺针沿穿刺点垂直进针, 避开肠管及血管, 快速刺人囊肿内, 在彩超引导下准确刺入囊中央, 固定不动。用20 m L注射器缓慢抽出囊内液体后, 缓慢抽出囊液, 留取20 m L送病理学检查。无须抽净, 留少量囊液, 注意操作手不要晃动以免针穿透囊壁另一端。用无水乙醇1/3囊液容量注入囊腔内, 保留5~10min后全部抽尽;再用无水乙醇1/3囊液容量注入囊腔内, 保留5~10 min后全部抽尽。最后注入囊腔总量1/3的无水乙醇于囊内, 无须抽出酒精, 缓慢退针, 退针时患者会有疼痛感, 无菌纱布覆盖, 固定。待10~15 min后再下床, 术后在门诊观察4 h, 各项生命指标平稳可离院, 回家口服抗生素2~3 d。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并随访记录。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 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 常规穿刺3个孔, 脐上1 cm、麦氏点及反麦氏点各0.5 cm。置入腹腔镜器械, 完整剥除囊肿, 术后预防感染治疗3 d, 5 d拆线。

治疗效果评价:两组患者均采取术后随访, 随访时间为0.5年, 进行复查超声或相关检查与术前对比。 (1) 治愈:患者无明显体征及临床症状, 复查超声显示囊肿完全消失; (2) 好转: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较术前明显减轻, 囊肿减小>2/3; (3) 无效:患者体征、临床症状无改善, 囊肿减小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组7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 均穿刺成功, 随访6个月示好转2例, 治愈68例, 有效率100%, 复发2例,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 (0.23±0.5) h, 医疗平均费用 (980.72±111.34) 元,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卵巢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发生率高达80%左右。发病原因还不是很清楚, 可能跟遗传、内分泌、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关, 卵巢囊肿是卵巢肿瘤的一种, 可能是良性, 也可能是恶性, 所以发现卵巢囊肿后首先确定是良性还是恶性[2]。有些囊肿为生理性, 如妊娠黄体囊肿、滤泡囊肿、卵巢黄素囊肿、卵巢单纯性囊肿、卵巢内膜异位囊肿等, 若直径<5 cm, 一般予以短时间内观察随访, 可口服避孕药, 2~3个月多数可自然消失, 若囊肿较大, 且持续存在, 传统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 但由于手术治疗创伤大, 易影响女性内分泌功能, 导致月经紊乱、不孕、腹腔粘连等症状。囊肿较大时易发生扭转导致卵巢缺血坏死而不得不切除, 造成受孕率下降等严重后果。虽然腹腔镜手术没有大的切口, 手术视野清晰, 但囊肿剥离过程中, 囊肿易破裂, 囊液外溢污染腹腔, 且费用昂贵, 在手术过程中, 使用电器械造成一些并发症等, 适用于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较多基层医院由于技术力量及经济等原因尚未开展。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治疗易复发, 反复手术给患者带来生理及心理的痛苦。近几年有各种卵巢囊肿穿刺术的报道, 治愈率各有不同。对卵巢囊肿穿刺术及介如性卵巢囊肿穿刺术进行对比, 目的是比较出简单、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的穿刺治疗方法, 尤其适用于妊娠、哺乳、未婚、未育及一侧发现囊肿、一侧卵巢切除的患者。

目前超声介入治疗为卵巢囊肿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专用超声仪配置有阴道腹部双探头及穿刺引导线, 可直视穿刺针的走向, 极其细微的穿刺管, 选用最短的穿刺路线, 避免损伤其他器官[3]。超声介入治疗卵巢囊肿不损伤内脏器官, 尤其不影响卵巢正常功能。无水乙醇具有蛋白固化作用, 一种硬化剂, 有较强的脱水作用, 使囊肿内壁分泌细胞变性, 以其作为介质, 能使囊肿内壁的细胞脱水、凝固、坏死, 促使囊壁硬化、坏死、脱落后吸收, 使囊肿缩小, 直至吸收, 充分破坏了囊肿壁上皮细胞, 治疗过程中采取反复抽吸和停留, 因此再次复发几率低, 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而且治疗后因没有损伤卵巢, 不会造成渗透, 因此不影响正常卵巢组织, 同时在超声引导下穿刺, 定位精确, 穿刺针道短, 不影响卵巢功能, 保护卵巢的正常功能。

卵巢穿刺术的注意事项:穿刺到囊腔时穿刺针必须固定不动, 酒精遇到囊液会产生变化, 回抽时发现液体变浑浊确定在囊腔内再注入无水乙醇, 以免酒精进入腹腔内被腹膜吸收发生醉酒样反应, 即恶心、呕吐、嗜睡、昏迷等及腹膜炎症状。

综上所述, 卵巢囊肿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比较具有痛苦小、微创、费用低、不伤卵巢、随治随走等优点, 无需昂贵的医疗器械及药品, 易于掌握, 无伤口, 恢复快, 基本上为零损伤, 而且操作过程简单。囊肿复发后可再行穿刺术, 患者易接受。如果能把握临床适应证和禁忌证, 可得到与手术相似甚至强于手术的效果, 对于不愿手术患者, 惧怕手术患者无疑是非常好的选择, 治疗上它明显优于传统手术及腹腔镜手术, 可反复操作。因此更适用于基层临床。

参考文献

[1]齐春凤, 毕超.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卵巢囊肿8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3) :99-102.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99.

引导效果 篇9

关键词: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临床上常用麻醉方法之一, 在上肢手术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但该种操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失败率, 且无法准确躲避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1]。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超声定位技术的准确、安全、无创、直观等优势逐渐引起麻醉医师的注意, 并逐渐应用于临床手术治疗中[2]。现就两院应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工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间于广州南方医院和我院行上肢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 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 (38例) 和观察组 (26例) , 其中对照组38例, 男24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 (34.82±3.02) 岁, 体质量 (60.42±8.23) kg, 身高 (166.23±9.20) cm, Ⅰ级23例, Ⅱ级15例, 手术部位:上臂16例, 前臂桡侧9例, 前臂尺侧8例, 手掌5例;观察组26例, 男17例, 女9例, 平均年龄 (36.63±3.18) 岁, 体质量 (62.06±7.05) kg, 身高 (168.93±8.42) cm, Ⅰ级16例, Ⅱ级10例, 手术部位:上臂12例, 前臂桡侧7例, 前臂尺侧4例, 手掌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解剖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观察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传统解剖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在确定斜角肌肌间沟间隙之后寻找异感或突破感, 寻找到后注射20m L利罗合剂局麻药 (1.0%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 ;观察组:常规消毒、铺巾, 便携式超声仪 (Micro Maxx HFL386, 探头频率:6~13MHz) 探头涂抹耦合剂后覆以无菌手套, 然后将其置于锁骨中点依次观察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及臂丛神经, 并注意选取肌间沟臂丛神经最佳图像, 确定最佳穿刺点作定位标记, 采用细长的静脉穿刺针 (22号) 在超声引导下进针至臂丛神经处及臂丛神经周围分次推注利罗合剂局麻药 (1.0%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 , 共20m L。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效果、麻醉药用量、并发症。

1.4 评价标准

优:手术过程中无疼痛感, 无需额外追加麻醉药物;良:手术过程中尤其是切皮时偶感轻微疼痛, 需追加少许麻醉药物;差:手术过程中尤其是切皮时疼痛明显, 需改行全身麻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表示统计学上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操作时间、起效时间、阻滞时间与维持时间比较

观察组操作时间、起效时间、阻滞时间与维持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详情见表1。

2.2 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20例、良6例, 优良率为100%, 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优20例、良13例、差5例, 优良率为86.84%, 观察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2.3 并发症

对照组并发症3例, 观察组并发症为0,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是临床上上肢手术常用麻醉方法之一, 穿刺点可分为肌间沟、腋路、锁骨上、锁骨下等几个主要部位, 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临床上最常用方法, 具有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组织效果好等优点, 在上肢手术治疗中应用广泛。然而, 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具有一定的盲穿性, 不仅不能够保证穿刺部位的准确性, 而且麻醉起效慢, 易误入血管, 造成麻醉药中毒等并发症。随着超声定位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 超声逐渐应用于麻醉领域。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可清楚观察到肌间沟及其周围解剖结构, 穿刺麻醉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避免了传统解剖定位的盲穿性, 进而减少了神经支配区域阻滞不全情况, 提高了麻醉成功率及麻醉效果。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操作时间、起效时间、阻滞时间与维持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说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并发症发生少, 结果与相关研究报道一致[3]。

综上所述,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安全、有效, 在临床手术中麻醉效果佳、并发症少, 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学兰, 谢红, 傅志海, 等.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J].江苏医药, 2009, 35 (7) :750-751.

[2]兰飞, 王天龙.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经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 (5) :666-668.

引导效果 篇10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6-2009年共治疗72例肾囊肿患者, 男性40例, 女性32例, 最大年龄68岁, 最小年龄36岁, 平均年龄52岁, 其中单侧60例, 双侧12例, 症状较明显者可触及包块, 伴有腰痛、腹痛等症状, 活动加重。女性月经期间症状较明显者彩超查出5例。肾囊肿直径为3~12.5cm, 术前经CT或彩超检查确诊为肾囊肿, 查血常规、血凝、肾功能正常, 患者均无乙醇过敏史, 女性待停经后3d进行治疗。

1.2 术前准备

对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情况及其会出现的风险, 介绍穿刺时会出现的症状, 比如疼痛或麻木, 穿刺过程中不能随意乱动, 必要时要屏气;做好穿刺包、无水酒精及急救药品的准备。

1.3 操作方法

根据患者肾囊肿的部位, 选取适合患者的侧位或俯卧位。彩超常规选取穿刺点, 确定穿刺途径并标记, 然后常规消毒皮肤、铺巾, 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然后用消好毒的连有穿刺槽的探头再次精确确定穿刺位置, 避免损伤到肾盂、肾盏及大血管。在彩超监测下沿穿刺槽进针, 穿刺针达到囊肿的1/3~1/2处拔出针芯, 尾部连接三通, 然后连接注射器, 抽取囊液, 根据抽取囊液是否通畅情况适当调节进针深度, 抽吸后拔掉注射器前关闭三通, 计算总量, 然后缓慢注入抽出囊液量的1/4的无水酒精, 注射时观察患者是否有过敏及剧烈疼痛, 若存在过敏及剧烈疼痛, 立即停止注射, 抽出囊内酒精。首次注入后保留2min后抽出, 观察囊液颜色, 反复进行, 直至囊液变清, 然后保持注射器负压, 使针尖部离开囊肿位置, 关闭三通, 为防止穿刺通道的疼痛, 抽取2%利多卡因, 通过注射器一边拔针一边缓慢注射少量利多卡因, 拔针后按压2min可用创可贴覆盖穿刺点。注射酒精前, 取2ml囊液加入磺硫酸0.2ml中, 若出现白色絮状物, 证明可以注射酒精;若无絮状物或与患者尿液反应一致, 说明囊肿与肾盂有交通, 不适合做硬化疗法[1]。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对于患者术前要减轻心理压力、恐惧感, 一般4h以前禁食, 术前排尿, 术中防止咳嗽。穿刺间紫外线消毒30min以上, 注意心电、血压监测, 备好抢救药品。

2.2 术中护理

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单, 可与患者谈话转移注意力, 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神志等, 询问每个过程中的感觉情况, 对于过度紧张患者可肌注安定5~10mg。

2.3 术后护理

手术穿刺治疗后,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1h以上, 是否有剧烈腹痛、恶心、嗜睡等状况。指导患者卧床休息24h后方可下床适当活动, 避免剧烈运动, 多饮水, 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及新鲜水果, 提高机体抵抗力;术后半个月内禁止重体力劳动[2], 注意观察尿量, 保持穿刺点清洁, 术后可口服3~5d消炎药物。

3讨论

肾囊肿介入硬化治疗, 可在彩超下进行, 此方法较以往的外科手术治疗具有简便、有效、创伤小、精度高、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等优点[3], 随着介入医学技术的发展, 是一种简单、安全、值得推广的可靠方法, 其机理是使组织细胞变性, 使囊肿内壁上皮细胞破坏而失去分泌功能, 以致囊肿缩小消失[4]。术前查凝血时间、 血小板计数及肾功能。凡有出血倾向、 血友病、 酒精过敏、心肌梗死、 严重的恶病质、乙醇过敏等不宜做此治疗[3]。对于较大肾囊肿尽量不采取一次性治疗, 曾报道过1例12.9cm×21.4cm×28cm肾囊肿抽出囊液4 800ml, 注入无水酒精400ml而出现乙醇中毒现象[5], 所以在治疗时不但按照囊液总量的比例缓慢注入无水酒精, 而且要注意无水酒精的累积注入量, 为了防止出现无水酒精过敏、中毒、疼痛, 首次注入无水酒精停留时间应稍短些, 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本组 72例患者, 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彩超, 有效率100%。由于术前准备充分, 术中配合得当, 术后重点护理, 无 1例出现出血、感染等术后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蒋喜平.B超引导穿刺硬化剂治疗肾囊肿性病变的护理 (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 (1B) :51-52.

[2]于艳.无水乙醇介入治疗囊肿的护理体会 (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5) :484-486.

[3]李荣.B超引导下无水乙醇治疗肾囊肿38例的护理体会 (J) .医学信息, 2008, 21 (8) :1418-1420.

[4]王云辉, 蔡月桃, 陈念嫦.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肾囊肿的护理及疗效观察 (J) .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5) :447-448.

【引导效果】推荐阅读:

产业引导07-21

引导措施10-18

引导实施05-09

引导途径05-18

激光引导05-21

评价引导05-26

规划引导05-28

引导模式06-06

理解引导06-09

引导06-10

上一篇:追求诗意设计下一篇:控制流程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