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实施

2024-05-09

引导实施(共12篇)

引导实施 篇1

差异化管理是“面向对象”的管理模式,主张对被管理方采用分类或分能力的方式,进行不同的责任分配。差异化管理是建立在多元思维基础上的精致管理,是对“整齐划一”的无差别普通化管理的“挑战”。学校抓住这一核心,在关注差异中让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及教育管理文化呈现出最有效的信息,使每个学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一、尊重个体,实施差异化校本课程

差异化课程开发催化了课程功能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丰富发展了差异教育,使课程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在课程开发与设计层面上,我们立足于现实中的教育资源,立足于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切实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通过拓展空间、配置资源,统筹架构了促进学生志、趣、能合一的“成功智力培养”校本课程。学校坚持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相结合,校本课设置与学科课相结合,校本课设置与个性发展需求相结合,校本课设置与可利用资源相结合。我们尝试开发了主题研究课、品德修养课、个性需求课等课型,在课程中活化知识,使学生在课程中培养能力,在课程中养成品质。

1.开发思维创想课。

科技教育作为我校的传统性的教育特色,经过几代人的创新发展,逐渐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要素中, 成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在深化科技教育发展中,开发了思维创想课。该课帮助学生围绕工具、概念、模型,在协作交流、实验探究与观察学习中建构知识。课程实施一方面完善了课程的整体架构,低年级重点开展科技知识普及、思维创新及探究兴趣的培养,高年级重点开展分析智力和创造智力的培养。学校在1、2年级每周增设1课时的“做中学”探究课, 引导学生动手参与趣味科学实验,培养他们对基础科学的认知和了解。国家课程中所缺失或强调不够的元素,利用每周五1课时科技校本课,完成启智游戏必修课 (包括国际数棋、围棋、牛象棋、七巧板、华容道、孔明锁及九连环等);同时为高年段学生设计了有关环境保护、新型材料等社会热点、生活焦点方面的选修课程 (包括生态水循环课、流星雨天文课、科普影视鉴赏课、新能源研发课、电子制作课、无土栽培课及机器课等),这类课程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 让学生把自己的一些奇思妙想,转化成为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激发学生对于科技的热爱。另一方面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探究能力,针对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以项目推广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引进了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戴尔“互联创未来”数字化课堂项目,在基于信息通讯技术的移动学习环境中,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利用课题组提供的项目研究模版,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年多的项目推进中,几百个学生在数学、英语、科学学科开展了 “我的影子为什么变了”“小车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等主题综合研究。另外通过“让我们一起玩科学” 的雅培家庭科教项目,培养他们对基础科学的了解和认知。在启蒙式互动、鼓励式参与、亲子式合作中, 家长和孩子拉近了与科学的距离,帮助学生了解课堂以外的科普奥妙,拓宽思维创想空间。

2.开发个性发展课。

学校根据学生特点、校舍条件、经费投入,尝试开设了以学科课程拓展为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的个性发展课。课程类别分为艺术类、素养类、体育类,如体育课,1~2年级开设1门空竹课,3~4年级开设1门羽毛球课程,5~6年级1门篮球课;音乐课, 1~3年级每学期开设10节葫芦丝课,4~6年级每学期开设10节吉他弹奏课;美术课,1~3年级每周开设2节“写字微课程”,4~6年级开设动漫、创想挂饰课。 另外,通过开设合唱队、舞蹈队、田径队、足球队、 书法组、美术组、科技探究组、小主持社团等途径拓展3~6年级有特长学生的发展空间。目前,学校已开发了近40个左右课程项目,让全校1400多名学生自主选择参与,为多维度人才培养奠基。

3.开发品格修养课。

每一个好习惯的背后都是一种好的品格,“培养好习惯,塑造好品格”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围绕“修身、修心、修道、修行”四个方面,以“仁、义、礼、智、信、勤、俭、奋、勇、 恒”和公民意识为核心,开展行为规范、传统美德、 社会公德及心理健康等教育内容。通过品格修养课, 将修性教育中一级目标和二级目标通俗化成“三字经”和“四字诀”,并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特点,设置行为训练点,同时围绕重点内容进行班主任专题培训。通过“明确教育目标,细化教育内容,强化训练过程,优化监督与指导”的实施策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展开适龄学段行为训练, 促进每位学生健全人格。

二、普惠生本,实施差异化教学

差异化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差异化教学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成功智力,使学生逐渐养成爱学、会学的习惯和知识构建能力。差异化教学核心要素是: 资源求整合,备课求实用,上课求精讲,作业有弹性,辅导有针对,评价重多元。我们必须强化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调试课程结构,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进行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革,让生命、生活、生态课堂教学普惠学生。

优化教学过程的差异化教学管理要采取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备课求实用,坚持与课程标准相结合、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与学情相结合、与个体需求相结合原则。教师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能力的实际需求。二是上课求精讲,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问答、交流。三是作业讲高效,按照基础知识、综合能力、创造能力分层次设计。四是辅导层次化,可分为整体辅导、个别辅导、利用现代技术辅导。五是检测多元化,本着评价目的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诊断性原则、定性与完善相结合的原则、单项与综合相结合原则,进行教师评价、学生学力评价、班级发展性评价的构想与实践。

三、提炼品格,实施差异化教育

我们坚持从最有利于学生成长这个角度入手,积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准确把握好教育方向。 学校通过教育途径整体化、教育方法多样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评价科学化,满足不同年龄、学段需要,确保道德教育更完整、更丰富、更有利于人的发展与成功。

在时间上,坚持差异化德育覆盖从入校门到毕业典礼的全过程,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合理设计教育活动,采取递进的方式,逐步增加教育难度,提高学段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最佳的效益循环。

为了让孩子及早适应学校教育,学校在开学前组织召开新生家长会,将编写的 《盛夏的约定———新生入学手册》 下发给家长,手册中印发了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十条》 《中小学学生守则》 等国家常规文件和 《中心小学一年级小学生十条好习惯》 《家长须知》 等成长谏言,同时将学生作息时间、接送时间、 课程表等展开介绍,为家长和新生提供教育服务。学校利用两周的时间,开设共计20节常规训练课,让孩子们在就餐、如厕、列队、听课、文明等多个方面树立规则意识,建立良好的秩序观念,完成做人、做事、学习三个方面的学前教育。开学后两个半月,学校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到校观摩课堂、听专家讲座,使家校在面对面的教育对接中完成幼小衔接教育过渡。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设计不同学段的教育要求,凸现各学段教育特色。每学期组织全体学生参与校园的游戏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素质教育活动,本着寓教育于学段、寓自信于体验原则,在教育活动中全力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空间上,尊重差异要寻求全方位的教育路径, 为每个孩子的成功提供尽可能教育。对于父母而言, 他们离孩子更近,更善于去发现孩子的兴趣、专长。 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我们鼓励家长坚守对孩子的尊重,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学校利用家庭实践岗位、家长学校、家校联谊亲子教育活动等形式,在家校互助中引导家长明确阶段任务,跟进教育行为,与学校教育同频共振,最终形成教育的合力。如在实施品格修养教育中,我们把“修性德育”内容细化成 “三字经”和“四字诀”,以家长问卷的形式诚邀家长对修性德育的整体实施框架提出意见和建议,关注家长对养成教育的诉求,收集整理家长问卷,及时调整学校德育教育的工作策略。为了帮助家长最大限度去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我们全力设计教育服务内容, 为不同学段的家长提供靶心式教育指导。每学期积极创办不同年级的家长报,根据学段成长特点及家长对教育关注点不同,举办适合该学段的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教育。

差异化教育契合社会与个体的发展需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和生长点,也是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创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更是呈现学校鲜明个性、拓展办学境界的立足点。通过“差异化管理”,学校丰富和拓展差异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让家长和社会从学生健康成长中看到实实在在的教育进步,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利益。

引导实施 篇2

调兵山市一中

“问题引导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师中,教师依据课标和教材,核心设计问题,学生学习教材,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通过学生用自主、合作和教师点拨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五环三步一中心”。“五环”是指学习新知识的五个环节,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巩固应用”、“拓展创新”。“三步”是指在“解决问题”时分三个步骤,即“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教师点拨解决问题”。“一中心”是指“以问题为中心”。

在这个基本操作模式中,五个环节强调的是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要经历五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但学科不同,学习新知识的内容不同,环节可增可减。亦可在一节课中重复运用;三个步骤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原则,不能跳跃,强调能自己解决绝不合作,能合作解决教师不能点拨;一个中心是强调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精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核心要义是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为了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信和挖掘学生潜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调兵山市教育局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 “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实验方案。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加强领导,保证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我校成立“问题引导教学法”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组长:黄永生 副组长:张守江

成员:宋宝英 郑纯民 钱丽萍 王辉 张艳梅 郝丽红

二、确立目标、明确思路

工作目标:构建“快乐、自信、高效、轻负”的课堂,实施 “问题引导教学法”

基本思路: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学习、实践、交流、合作、反思、改进、提高”的实践策略,提高教师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教学的能力。努力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勇气,张扬学生的个性,奠定学生的自信,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和策略。

三、学习宣传、统一认识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为活动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组织全体教师进行 “问题引导教学法”的相关培训,深入学习,正确理解和把握问题引导教学法。另一方面,采取专家培训,局主管领导培训和学校教学领导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具体操作层面的讲座。

四、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我校“问题引导教学法” 教学活动按照如下四个层面:

第一层面:领导层面

1、合理分工。黄永生校长:整体负责、调控;张守江教学副校长:实施工作中的制度建设、协调管理;郑纯民教学副校长:课堂上如何具体操作;宋宝英教学副校长:合作学习小组如何打造、班集体建设、师生评价问题等等。

2、外出学习。领导小组成员分别到兄弟学校,调研学习,结合事先分工,各人重点学习相关内容。

3、个人反思。在认真学习他们的经验基础上,结合事先分工和自身工作,逐步摸索制定出一套适合我校的 “五环三步一中心”教学模式。

第二层面:教师层面

1、全校动员。利用全体教职工大会,分析目前我校存在现状、目前教育改革大的背景等客观事实,对比传统课堂与问题引导教学法利弊,认真学习、宣传“问题引导教学法”,认真实践“五环三步一中心”教学模式。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听专题讲座、开展培训等方式,让所有一线教师倾听、观看和亲身感受、体会“问题引导教学法”,切实领悟“五环三步一中心”的实质。

3、课堂实践。每位教师根据外出学习、自我反思、课堂中实践,逐步摸索出符合我们学校的 “五环三步一中心”教学模式,并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摸索、改进、提高。

第三层面:班主任和教研组长层面

1、班主任会。各班级的小组如何合理分配、评价制度如何建立、组长如何确定、还有学生培训、小组长培训和指导等。

2、教研组长会,强调教研集备组长的主要作用。

3、组内交流。通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课堂实践,以教研组长为主,让每位教师上一节自我感觉蛮好的课,并且学校领导、本组所有成员都要参加听课、评课、探讨、修订,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课堂亮点。

第四层面:建立“问题引导教学法”实施的骨干团队。充分发挥名师、骨干、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利用组内公开课和校内示范课的辐射作用,认真实践,形成模式。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专题研究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制定出学科的新的、高效的“五环三步一中心”教学模式,并重新进入课堂实践、修订,最后形成学科高效“五环三步一中心”的教学模式。

五、实施保障:

1、期初说教材——整体把握教材

每学期期初,即在每年的2月27日和8月28日正式上课前,我校以学科为单位,进行“说课标、说教材”比赛,每个上课的教师都要说。通常以本学期要教的教材为说的对象,而且将知识点进行归纳,以知识树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在没上课之前,教师已经对本学期的教材有了全方位的把握,而且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师们都是脱稿来说,印象深刻,掌握教材较为扎实,为提高课堂质量奠定了基础。

2、教研四备制——强化集体备课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我校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研四备制”,即在集备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学初将本学年备课任务根据教师特点分配给每一位教师,进行第一次备课,这样由原来的

二十多节的备课任务一下子缩小为四五节,然后精备这四五节,集备前发给每一位同学科组成员,每周进行第二次集备。第二次集备由主备人讲解且形成提纲,并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本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知识点;二是本课采用的教法及采用的原因;三是联系本课内容,要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或要培养学生的习惯及如何贯穿以上内容;四是教学过程,在哪一个环节或哪几个环节上怎么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五是最后标明集体备课意见。在集备中重点解决教学中能够遇到的实际问题,同学科成员提问由主备人答辩,取得一致意见,形成共识,在深入学习课标,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实行备课的“五统一”,为教师授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进行第三次备课,主要是研究本班学情,形成自已的风格。学校每个月举行备课组长例会一次,这是第四次备课,总结布置工作。这样很好地发挥了群体优势,集体智慧,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目前我们的集体备课已经形成模式,并收到很好教学效果。

3、上课听课评课——多形式保质量

为保证“问题引导教学法”的有效推进,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我校的任课教师每学期都要做一节示范课,本学科教师都要去听课,课后以年组为单位进行评课。学校领导,特别是教学领导要亲临一线,指挥一线教学。他们除坚持上课、听评课以外,还包干到教研组,随组参加教研组的一切教研活动,发挥骨干和核心作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我们要加强对“问题引导教学法”学习和研究,加强对“五环三步一中心”模式的研究,注重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强化教师的业务技能培训,实施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走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 “问题引导教学法”课堂改革之路。

“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实验方案

实施趣味教学 引导快乐学习 篇3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课堂趣味

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创设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趣味课堂。基于小学生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实施科学的情境创设,挖掘学生潜力,鼓励学生循序渐进掌握音乐知识,提升艺术修养。可以创设实物情境、多媒体情境、游戏情境、竞赛情境等,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交流合作、互助提升,在愉快、充满趣味的教学情境下,快乐学习。

例如:学习“四季放歌”这一单元相关知识,借助多媒体营造不同季节的情境。在《西风的话》歌曲学习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打造萧瑟的秋叶、秋风情境,各种食物、瓜果成熟的场景,将教室布置成秋天的感觉。通过视频、实物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提升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深化了对于“秋天”的音乐的认识。

二、融入多种艺术,活跃课堂气氛

音乐是一门艺术,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多种艺术形式,实施综合教学,可以构建趣味的学习课堂,让学生全面发展。采用综合性艺术教学形式,将美术、舞蹈、写作、体育等艺术形式融合起来,让学生在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形式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兴趣,强化了学生审美素养与艺术修养培养。

例如:学习《月亮出来了》等相关歌曲,教师鼓励学生结合美术艺术,将歌曲内容借助色彩与线条描绘出来,使得音乐变得立体而生动,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同时将舞蹈融入到音乐欣赏教学中,配合体育舞蹈、音乐舞蹈等形式,在优美的舞蹈创作中,强化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另外,还可以配合音乐的听后感,鼓励学生将音乐用朗诵描绘出来,配合故事情节,激发学生想象。教师可以鼓励高年级学生谱曲、填词,创作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

三、丰富教学手段,鼓励自主学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辅助设备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设备极大地提升了小学音乐教学的便利性、丰富性。在教学条件逐渐改善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性特点,借助音频、视频设备来打破传统的学习模式,推动多样化的小学音乐课程顺利开展。借助技术的辅助作用,丰富教学手段,从教师准备与学生自主准备、创作两个方面,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互助交流与创新表现。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第二单元“溯流探源”,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欣赏歌剧、钢琴独奏、小提琴协奏曲、越剧、河北民歌、苏北民歌等不同的音乐风格。根据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师充分收集相关的图片、音乐、舞蹈视频等,在课堂上展示。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设定一个主题,选取该主题的音乐风格、舞蹈动作来进行图片、音频、视频展示,小组内还可以进行舞蹈的自主编排。通过实施游戏竞赛的形式,激趣课堂,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深学生对不同风格音乐的认识与掌握。

四、教师声情并茂,启发学生思维

小学生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非常重要。课堂上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会对学生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注意自身言行,在课堂上以饱满的教学热情来激励学生;以生动的话语和体态来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思想态度来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和起到示范作用,这些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教师是艺术的指导者、价值观的引导者、言行的示范者,所以教师需要重视自身言行、态度和思想,实施声情并茂的音乐课堂教学,鼓励和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例如:“愉快的劳动”音乐学习主题教学,教师为了实施趣味教学,营造宽松和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以身作则,配合轻快的歌曲《小鞋匠》、《拾稻穗的小姑娘》、《太阳出来喜洋洋》等,利用生动的语言丰富教学课堂,同时结合歌曲的舞蹈动作和意境做出示范,通过得体而优美的舞姿、神态与表情,让学生获得声情并茂的学习体验。

趣味教学的小学音乐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修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在宽松、趣味的学习环境下,快乐学习,自主收获。

(作者单位:江苏东台市头灶镇六灶学校)

引导实施 篇4

1990年代以来,中国很多城市先后开展总体城市设计的编制研究工作,取得较丰富的成果,但从实施效果来看,很多工作却又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具体表现包括:无法融入城市总体发展目标、特色提炼不突出、编制成果泛化、设计不足与设计过度、控制力不足、可操作性不强等[1,2,3,4,1,2,3,4]。

从相关的实践及研究工作来看,总体城市设计的实施路径以总体层面的城市设计导则为主,一般也包括行动计划。其中,设计导则可分为引导为主的绩效性导则和管控为主的规定性导则[5,6,7,5,6,7]。因此,可以大致将总体城市设计的实施路径分为“引导型要素”(绩效性)主导、“管控型要素”(规定性)主导和“行动型要素”主导的三类实施路径。

“任何政策、导则或设计,如果不能被明确地看作是对一个或更多的城市设计目标的回应,都不会为好的城市设计带来任何贡献1)。”作为一种新兴的项目类型,总体城市设计依然处在探索阶段。对于总体目标的哪一部分需求需要引导型导则来指导设计,什么样的目标需求需要管控型导则来约束建设,引导型要素和管控型要素与设计目标是什么关系,依然需要通过研究进一步解答。

2 总体城市设计目标需求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

总体城市设计工作往往被赋予了较多的期望,打造城市特色的目标需求就如同人生中存在满足基本生存的需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一样2),如果将城市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城市的总体设计目标同样存在复杂和多层次的特征:既包含改善城市风貌景观的普遍意愿,同时也含有寻找城市特色核心价值的理想追求(图1)。

2.1 总体城市设计目标的基本需求层面

所谓的基本需求可以理解为总体城市设计的基础工作或一般性任务,是“对总体空间布局所做的整体构思和安排[8,8]”。或者说,总体城市设计的基本需求就是“保障不使最坏的设计产生”[6,6]。

比如:波特兰的城市设计导则的设计目标包括“强化波特兰的中心城市各地区的特征”以及“在中心城市营造一种愉快、丰富和多样化的步行体验”等内容[9,9]。此类城市设计导则提出的目标,往往不如国内总体城市设计目标那样响亮、吸引人,而主要是将目标设定在保障城市基本的空间品质层面。

2.2 总体城市设计的理想需求层面

总体城市设计工作之所以受到重视,除了因为其能保证城市整体空间品质以外,更在于能够在基本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着眼于城市的核心空间特质,并结合城市的发展诉求,来提炼和总结总体层面理想的空间特色定位,甚至是构建“独一无二”的空间景观核心价值,并依托这一特色或价值体系,提出塑造城市品牌或城市名片的意向。

比如:苏州市总体城市设计以“青山清水、新天堂”为导向;伊春市提出“中国林都”、盐城市提出“湿地之都、晶彩盐城”、东营市提出“黄河水城”、安吉县提出“美丽乡村、优雅竹城”目标等等。

作者绘制;

3 总体城市设计的实施路径的分类

总体城市设计的实施路径大致包括“引导型要素”主导的实施路径、“管控型要素”主导的实施路径和“行动型要素”主导的实施路径三类。

3.1 引导型要素发挥主导作用的实施路径

引导型要素指的是实施过程中,通过相对宽松的引导方式,为实现总体城市设计的特色目标提供思路和方向的要素。

引导型要素发挥主导作用的实施路径更多地是对应目标的理想需求层面,虽然不直接形成管控条文和行动实施步骤,但是却是一种积极的干预。引导型要素需要设计人员、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来介入和支撑,同时需要为设计留足发挥的空间和余地。

如:建筑风貌方面,打造现代风格为主、地域特色鲜明的黄河水城。鼓励批判、创新地运用具有东营地域文化特色的、具有周边地区文化特色的、具有东营历史移民文化背景的、代表东营时代精神的、具有水文化内涵的设计理念、符号及元素[10,10]。

3.2 管控型要素发挥主导作用的实施路径

管控型要素指的是实施过程中,以相对客观的形式,通过明确、具体、量化的条文进行管控的要素。管控型要素发挥主导作用的实施路径对应目标的基本需求层面,对于基本目标允许和限制的建设行为进行清晰的界定和规范。管控型要素发挥的作用较为客观,易于遵循与评价,一般排斥下层次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往往表现为一种消极的控制和管理,对于城市设计导则确保“不使最坏的设计产生”,作用重大。

如:生态通廊的宽度不宜小于100m。建筑不得采用给行人及司机带来不适或威胁其安全的光反射的外墙材料[10,10]。

3.3 行动型要素发挥主导作用的实施路径

行动型要素指的是通过提出建设行动计划、时序,或提供具体方案的要素。行动型要素发挥主导作用的实施路径能够有效地将设计意图转化为实施步骤,直接推动设计目标实现。

如:2010年完成水城新区规划设计,开展南展区、揽翠湖周边旅游项目、地产项目策划研究[10,10]。

4 总体城市设计目标与实施路径的错位与落差

引导、管控、行动三类要素的特点较为清晰,但是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何种要素来落实设计目标的哪一部分需求,却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引导、管控的关系就如同道德、法律的关系一样,虽然二者关系密切,但如果用法律去约束道德范畴内的行为,或者用道德约束法律范畴内的行为,就会难以达到预期。而行动型要素对于近期城市面貌的改善意义重大,如果缺失,就会影响设计效果(图2、3)。

4.1 引导不足,导致设计目标的方向不清晰,理想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无法突出城市特色

总体城市设计是一件创造性的工作,在追求理想化的特色目标过程中,很难完全用具象、量化的方式来管控和实施。特别是总体城市设计目标往往包含打造“人间仙境”、“山城水城”等非常高的期望,追求城市特色的与众不同。如果想要片面地通过管控手段来塑造城市特色的理想目标,就如同抛开道德,而单纯追求用法律来塑造高尚的人一样,难以达到预想效果。因此,指向总体城市设计理想目标的实施路径,一定也是主要由更注重策略性、政策性的引导型要素构成。

以著名的波特兰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为例[11,11]。其中26条导则大部分均是引导性内容,并配以实施行动的建议。与国内一些总体城市设计成果片面追求设计要素全覆盖的系统性、完整性的思路不同,波特兰的成功,并不在于对所有的设计系统的内容均作出明确的管理规定,而是在于导则编制人员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的经验,在众多的设计要素中,找到了适合波特兰发展的最重要的三大方面、26条内容,进行重点引导,为波特兰空间特色的塑造指明了方向,构建了空间特色的价值体系。

4.2 管控不足,导致设计目标的基本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各种设想容易突破基本框架而失控

总体城市设计的基本需求主要是要对城市的总体风貌进行控制和优化调整,防止城市空间形象建设的失控。通过在城市的总体层面制定完善的设计导则来对城市的风貌进行有效地管控,是国内外很多城市的城市设计管理所采用的普遍办法3)。

基本目标需求层面需要建立明确、操作性强的管控体系形成约束框架与之对应,保障各种建设不偏离基本的目标轨道。一旦缺少了管控型要素的支撑,引导内容就会显得过于空洞、含混,而行动计划就有可能功利地沦为迎合任务委托方私利要求的工具,甚至与最初的目标设想相背。

考虑到这一部分工作的重要性和难度,一些城市,比如深圳,将这部分内容从总体城市设计工作中剥离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全市层面的城市设计导则的拟定工作4),并制定《深圳市城市设计标准与准则》,其重点在于“实现城市设计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12,12]。通过对如何建立城市设计管控体系进行专门的研究,来探索总体层面城市设计的管理实施路径。

4.3 行动不足,导致设计目标难以落实,空间品质改善不明显

很多命题特色鲜明的总体城市设计工作的初衷,并不仅仅基于对保存城市文化、控制城市风貌的单纯目的,而是迫于城市竞争的现实压力,为了打破千城一面的格局,在总体空间特色的塑造和城市品牌的推广方面寻找突破口。因此,总体城市设计目标又暗含与城市近期建设目标想吻合的意图与作用,希望城市特色的提炼对城市的近期建设有所带动,甚至也会部分地包含希望短期内取得立竿见影、焕然一新效果的功利思想。

作者绘制;

作者绘制;

目前一些实践工作所采用的着眼于远期、理想目标的构建,以管理和引导为主要实施路径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其导则成果见效较为缓慢,与城市近期建设目标存在落差。导则毕竟是一种相对消极的管理方式,设计目标与行动计划的结合薄弱,对行动型要素作用重视严重不足等问题,也直接导致总体城市设计工作对城市面貌的改善不明显。

国内外也有一些总体层面的设计实践较为重视行动内容,其工作方式可以总结为“构建特色框架+明确的行动计划”的模式。在以导则为重点的导控体系外,城市设计目标通过这种模式,在近期得到落实。

例如,1988年波特兰中心城区设计[13,13]的经典案例中,其成功不仅仅在于导则的制定,同时也表现在总图方案的清晰的行动计划表述上。2010年的评估认为,通过20余年的努力,1988年提出的行动计划,已完成了总目标的88%[14,14],也说明了当时制定的行动计划的成功有效。另外,2008年和2009年于波特兰中心城区和华盛顿中心城区分别开展的框架性城市设计工作同样采用了直接由目标和策略指向行动计划的工作方式,将城市设计的目标迅速转化为建设项目,对城市空间优化调整的意图进行了明确的落实(图4、5)[15,16,15,16]。

5 构建引导、管控、行动结合的总体城市设计实施方法体系建议——东营黄河水城的实践探索

东营开展的黄河水城总体城市设计工作中,对构建引导、管控、行动相结合的实施方法体系方面进行了探索。城市设计重点提升了水城理想,提炼了生态、结构、空间、活动、文化等水城设计五要素,并针对五要素形成设计目标和五大策略。在系统设计和导则管理方面,针对黄河水城的特色理想,重点在水城空间、水城生活、水城文化三个部分,加强引导,鼓励创造性工作的开展;针对建设水城的基本需求,重点在水城生态、水城结构、水城空间三个部分,加强管控,通过具体量化的条文,明确建设水城的基础要求。5)另外,在总体导控体系框架下,加强行动计划的针对性,形成图表结合的近期行动计划项目库,对重点示范地区开展详细设计实践,对总体设计的意图进行落实(图6)。

5.1 提炼水城理想,起草《黄河水城宣言》,重视引导型要素,鼓励创造性工作的开展

东营的总体设计工作,起草了《黄河水城宣言》,提炼黄河水城特色,将“黄河水城”作为“城市理想”明确下来,为水城建设指明方向、奠定基调,努力使建设目标在市民中形成共识,确保东营建设黄河水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在总体层面,基于五大策略,提出开展水城生态循环体系设计工作、引导城市公共功能向滨水区集聚、打造特色水街、策划水城活动以及建立文化体验区域和游线等引导要求。

黄河水城总体城市设计的引导性工作,主要围绕城市空间设计、亲水特色活动策划以及水城特色文化培育等几个主要方面,不强调以量化或强制性导则来进行硬约束,而是通过案例借鉴、示意图片、说明引导的方式来鼓励创造性工作的开展,并且重视引导要素对文化活动策划、规划建设实践的直接指导作用,并为城市管理和市民自发的活动提供发展方向。

具体的引导性条文重点针对文化特色片区和重要空间节点、具有地域特征的建筑风貌景观、水街特色设计以及重要景观水系等公共资源和空间要素提出控制要求,并开展市民亲水休闲活动策划,引导构建不同区域的代表性文化类型及体验游线(图7~10)。

5.2 构建水城设计基本框架,建立完善的管控体系

总体城市设计确定以水生态安全为前提,对生态本底进行挖掘,梳理水循环体系,明确水体功能,提出“不过度设计”理念,指引滨水岸线的设计利用;以“水”为核,建立总体层面水城设计工作的基本框架。通过与国内外知名水城的对比,结合东营的地域条件和特点,重点在水城生态、水城结构、水城空间三个部分,对水体功能、水面率、水系宽度、岸线特征、亲水界面的尺度比例等要素提出明确甚至量化的要求,满足水城建设的基本条件。

图4:参考文献[15];

图5:参考文献[16];

作者绘制;

出自参考文献[10];

主要工作包括:分别针对不同区位、不同功能的地区,提出5-8分钟、10~15分钟的步行范围内,亲水空间覆盖率的要求;参考著名水城的不同水面率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空间特色以及东营的水系资源条件,针对核心区、新区、产业区等不同地区,提出主干水系和毛细水系的最少水面率的控制要求,并提出绿地率与水面率的比例关系;提出公共空间的等级、面积、功能等(表1、图11)。

5.3 采用“图表结合的行动计划+重点示范地区设计”相结合的模式,使设计目标在近期建设中得到落实

针对以往总体城市设计的实施计划中,往往只确定项目计划,而与空间布局结合不紧密的问题,本次设计提出了强化“策略——设计——行动”的整体性,在引导型和管控型要素形成的导控框架下,强化行动计划与空间落实的对应关系,形成图表结合的近期行动计划项目库,为水城建设提供明确的指引。并通过对重点示范地区开展详细设计实践、策划相关活动,有效落实总体城市设计要求。

从设计管理的角度来看,在空间设计阶段,通过明确“一路一河一心”的设计结构来落实“黄河水城”建设目标的空间结构特色和重点打造区域(见图12a);在设计管理阶段;通过城市设计索引图,对重要的设计要素进行分类,并提出引导意向和管控要求,在具体的空间要素上深化设计要求,明确五大设计策略的指导意义,提炼设计要点,对应导则控制要求(见图12b6));在行动计划阶段,通过行动计划图表提出不同时间具体的建设计划,落实设计意图,引导规划设计的顺利实施(见图12c7))。

出自参考文献[10];

出自参考文献[10];

出自参考文献[10];

表1:出自参考文献[10]。

出自参考文献[10];

图1 2:由作者根据参考文献[10]相关图纸改绘;

出自参考文献[10];

6 小结

在总体城市设计工作中,对城市设计目标与实施路径关系分析不足,就会影响实施效果:如果过于依赖管控手段,而引导不足,就会导致难以达成城市特色目标的构建要求;如果制定了空泛的引导条文,而缺少明确的管理依据,就难以保障城市空间品质;如果仅仅制定了导则管理的框架,而缺少操作的载体,就难以在近期建设中,迅速改善城市面貌。

总体城市设计如何发挥效用,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探索的课题。东营总体城市设计工作是一次契机和尝试,在面临实施的难题时,努力构建“引导——管控——行动”相结合的实施方法体系,努力推动总体城市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摘要:中国总体层面城市设计的目标较为复杂,由于对总体城市设计的需求与实施路径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不足,总体城市设计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总体城市设计通常存在如下问题:轻视引导性内容,不重视行动计划,而过多地希望强化导则的可操作性,尤其希望通过量化的方式来加强其实施性,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分析总体城市设计的实施路径及其与设计目标的关系,构建“引导——管控——行动”相结合的实施方法体系,可以有效地推动总体城市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引导实施 篇5

实施性规划策略探析

哈思杰

文章摘要:本文对高铁枢纽引导的城市新区存在的一般特征以及目前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土地规划管理、规划编制、相关政策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对其实施性规划对策进行了适当的探索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规划建议。

关键词:高铁枢纽、新区、实施、规划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建设,大量城市也开启了高铁枢纽站点为引导的城市新区建设热潮。由于高铁站点大多远离市中心位于城市的近郊,其周边区域现状用地多为村庄、农田、林地等,从土地征收至土地出让开发有个相对漫长的时间过程,同时对于城市规划管理来说也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服务体系过程。本文针对该类城市新区的普遍特征以及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土地规划管理、规划编制、相关政策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对相应的实施性规划对策进行了适当的探索研究,希望能对其他相类似地区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帮助。

1.建设用地现状特征

1.1多为城中村用地,土地权属情况较为复杂

一方面由于高铁站点大多选址于远离现状的城市中心区,其周边区域现状用地多为村庄、农田、林地等,土地权属方面也大多为村庄的集体用地,同时还包括部分小型工业企业等国有用地;另一方面由于街道、村级土地信息资料管控不严,不全或是其他历史原因,土地权属方面也会经常出现纠纷。

1.2实施建设较为迫切的同时建设周期较长

由于高铁枢纽引导的城市新区往往定位于所属城市的新的城市中心,因此地方政府往往对于该地区的开发建设期待较高。同时,从政府收储拿地到规划编制审批完成提供出让地块的规划条件、直至三通一平工程完成具备供地条件之间又存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过程,其中各个环节因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容易复杂多变,往往导致新区开发的时间周期进一步延长。

1.3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普遍较低,前期投入资本较大

由于大多高铁站点选址位于城市郊区,其周边区域现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普遍较为滞后,因此在满足供地条件之前需完成包括道路、场平、管线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收储土地前期阶段涉另及还建、拆迁以及城中村改造等各方面的补偿,因此前期阶段总的投资需求成本较大。

2.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被征主体社会多元,缺乏有效沟通平台

在新区建设过程中首要环节就是政府拿地,按照2007年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发布实施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土地储备工作的具体实施,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隶属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承担本行政辖区内土地储备工作的事业单位—土地储备机构承担。在土地征收过程中,被征主体既有城中村、区街道办、企业单位以及其他国有用地,储备机构作为市一级的事业单位,一方面目前大多数均无权采取强制性的收储方式,另一方面又无法像企业市场行为方式灵活掌握谈判条件自主决策,因此往往在实施过程中更易成为政府与各方利益主体博弈的中间人,导致各方谈判过程冗繁,项目周期延长,加剧了资金以及其他方面的压力。

2.2补偿标准缺乏足够的法律规范与社会监督,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土地收储过程中的核心矛盾是补偿标准问题,其中既有国有土地的收储

也有村集体用地的征储。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以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补偿条例》)等法律法规均对上述两种用地作出了相关规定,但多为原则性、指导性的规范说明,各个地方城市多以自行制定的管理办法为准。在实际征收土地过程中,由于被征主体不同、征收时间不同(或因高铁设施建设时间紧迫),补偿机制也不尽相同(如城中村的补偿标准同一般旧城国有土地征地补偿标准),补偿标准往往成为难以有效控制的谈判筹码,导致征收单位与各方主体矛盾日益突出,征地拆迁周期也随之延长。

2.3资金成本较大,收益率难以保障

由于新区建设征地范围较广,土地储备机构需要通过花费巨额成本用于前期的土地收储以及补偿。按照《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目前土地储备机构的资金来源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主要三个方面:一是政府财政拨款;二是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贷款;三是土地出让收益资金以及相关的利息收入。在目前各个地方城市均在大力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土地收储所需资金多主要依赖于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使得土地收购储备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收益风险。另外,土地储备机构资金的运行也存在一定问题,一般须有土地储备机构先将土地出让所得出让金上缴财政,再由财政核算后返还给土地储备机构,其中行政审批过程无形中又增加了资金财务成本,降低整体收益。

2.4不确定因素较多,规划难以落地

从各个地方政府对于高铁枢纽地区的期望定位来看,其规划编制大多经历了多轮国际招标以及专家评审阶段,其规划成果体现了高标准、高定位、高质量。从城市规划角度来看,政府储备机构统一收储供地对于规划的实施也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新区建设涉及相关城中村还建选址以及其他相关补偿等不确定的因素,一张蓝图似的规划成果已不能完全适应其建设发展需求。同时,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机构集规划编制审批、储备、出让于一身,其中既有征储盈利的任务,又兼有保障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责任,两者之间的矛盾再加上储备机构资金方面的巨大压力难免导致有损社会公益的事情发生。

4.实施策略

4.1构建市级协调统筹专班,开通绿色通道,提升行政效率

由于收储工作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需得到地方政府建委、房产、城管、民政、区政府等相关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建议通过成立市级统筹协调单位,定期召开协调会督办进展,提升行政效率。同时,建议国土规划管理部门开通绿色服务通道以进一步加快行政审批程序,节省时间乃至资金成本,如对于相关还建用地的规划审批手续等。

4.2加强补偿标准的透明化、公开化,加强社会及行政监督

在目前国内关于补偿标准相关法律法规不尽完善的情况下,建议一方面由各地政府进一步规范管理办法,完善补偿机制,做到补偿标准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标准统一;另一方面则通过加强土地储备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积极推行土地储备工作的信息公开制度, 赋予土地关系人应有的权利, 使之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建立公开、公正的征地程序,以此来减少收储双方相互之间的矛盾。同时,建议借重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 使土地储备行为始终置于全社会的关注之下,保障公共利益不受损害。

4.3独立储备机构,规避利益矛盾

由于储备机构隶属于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在当前两规合一、三规合一的背景下,其上级管理部门集规划编制、审批、土地储备、出让于一身,既有为政府财政盈利的任务又需保障公众利益不受侵扰,而在当前地方政府财政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国土规划管理部门的利益主导难免不受干扰。因此,建议成立独立的储备机构与市级平级或直管储备机构,同时禁止土地储备部门参与任何经营性项目开发建设活动,使其与国土规划管理部门的责任分离,储备机构更多的按照政府发展计划以及城市规划目标有针对性的收储土地用于城市更新以及开发,而国土规划管理部门则更多地依从法律法规实施监管,由此更有效的发挥土地储备制度最根本的作用。

4.4加强规划弹性控制,创新编制审批程序

首先是建立长期的服务机制及责任部门,一张蓝图似的成果管理已不适应当前发展需求,规划需要随时对于实施过程中新的矛盾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建议可通过定期成果维护的方式分阶段清理积累的规划调整意见,并通过地方相关审查制度对其逐一论证研究,同时通过成果公示保障公众知情权。再者,为维护规划成果的法律效应,避免频繁调整规划内容,建议规划成果加强弹性与刚性内容研究,如划分弹性控制区与核心控制区,对新区作为核心功能的区域提出刚性控制要求,一般情况下不予调整更改,甚至可要求带方案出规划条件以严格管控落实该区域的建设目标;而弹性控制区则需加强用地性质的兼容性,以及相关公用设施的虚线控制等,以便于未来地块开发建设的灵活性。

5.结语

城市规划作为土地价值的再分配工具面对的是各种利益之间的博弈,如何减少矛盾实现理想目标,往往并非决定于规划作为技术手段是否科学,而是更多以及更深层次的取决于上层建筑。契合我国相关政策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城市规划也需更多的从根源寻求转变方向,以适应我国新的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李强,崔健.关于《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的政策解读,厦门大学出版社,《厦门大学法律评论》第十六辑,2008(12):074—096.

张玉阳.从“新拆迁条例解读”我国征地制度的改革趋势》.商业时代,2011(35).

顾秀莉.“两规合一”背景下的土地储备规划编制初探——以上海浦东新区近期土地储备规划为例.上海城市规划,2004(4):5—8.

黄海.我国土地储备机构的角色分析.国土资源导刊,2006(2):26—27.

引导实施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问题引导;方法策略;问题分析

语文教学的历史悠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积累了许多有效地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就是众多有效教学法中的一个。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内涵是教师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对语文知识有更深的认识,相应的,他们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升。问题引导法提出者为教师,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来进行自主思考,学生思考完之后教师再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掌握复杂的理论知识。

一、问题引导法的实施技巧

1.根据具体的时机提出问题

问题引导法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形制定问题计划,第一要制定合理的课堂问题,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思考并取得提升。比如,在学习《麦琪的礼物》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就组织学生讨论这篇文章中一段非常精彩的情节,笔者提问学生为什么文章中互赠的两个礼物没有价值但是主人公依然很喜欢,并且因为这没有价值的礼物他们的感情变得更加深厚。这个问题是笔者上完课之后再提问学生的,此时他们对学习内容已经有了足够的理解。因此笔者提出的与课文主题相切合的问题成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认真思考笔者提出的问题并寻找答案,每个人的学习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2.教师尽可能确保提出问题的多样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拥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在课堂上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确保提问的多样性,用多样性的问题给学生带来学习语文的激情,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初中时期是学生性格多变的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内学生的学习激情不是特别高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缓解教学的压力,使学生保持自己头脑的清醒。多样化的问题教学法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对待语文学习,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为了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笔者觉得教师可以以一个问题为中心,围绕它展开提问,这样不仅可以进行问题教学,也可以使问题变得多样、随机,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新意。

二、教师实施问题引导法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需要认真对待、积极引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心态。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就变为课堂教学的客体,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让问题引导教学流畅进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许多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就迅速的进行作答,这样的教学方式减少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教师在开展问题引导教学时需要延长告诉学生答案的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得到加长,他们就可以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从众多答案中选出最合理的答案。比如说在学习羚羊木雕的时候,笔者就以羚羊木雕为中心提问学生,让学生阅读文章之后告诉笔者羚羊木雕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要这么详细的描述羚羊木雕?笔者布置完任务之后留给学生很长的时间,让他们能够充分的阅读吸收文章,了解文章的主旨。实践证明,笔者的教学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成功获得答案,学习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2.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问题引导法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语文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实际语文课堂上,许多教师都频繁的使用问题引导法进行教学,但是他们都只是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提出的问题去寻找答案,却很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他们必须发挥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进行课堂思考,这样他们才能够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觉得教师在进行问题引导教学时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反问能力,让学生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引导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培养学习的自主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打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教师必须注重实施问题引导的技巧,注意实施过程中需要避免的问题。只有做到这两个方面,教师才能够在恰当时机提出正确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问题引导法的教学作用,帮助学生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1] 王筱霞.初中语文活动课与英语活动课比较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03.

引导实施 篇7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 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任务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 高技术司组织起草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全文共十条。其中, 前三条是有关平等对待的内容, 第四至第九条是有关引导、鼓励和支持的内容, 最后一条是有关服务和引导的内容。

突出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职能和意见的操作性。重点从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化、发行企业债券、利用外资、参与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等角度, 提出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与民间资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操作性意见。

其指导思想为:突出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职能和意见的操作性;重点从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化、发行企业债券、利用外资、参与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等角度, 提出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与民间资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操作性意见。

平等对待

第一, 清理规范现有针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准入条件。民营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定程度上存在“玻璃门”现象, 也就是存在一些隐性障碍, 主要是地方政府或园区在投资强度、产能规模等方面设置门槛, 一些民营企业因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 达不到相应要求, 项目无法落地。

针对这种情况, 《意见》提出,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及时清理不利于民营企业与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准入条件, 不得在注册资本、投资金额、投资强度、产能规模、土地供应等方面针对民营企业与民间资本设置新的门槛。

与此同时,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要严格把关, 民营企业与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也必须达到节能环保要求;进入特殊行业的, 必须按规定取得相关资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业态的, 必须符合规范和标准。

第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资金等公共资源对民营企业同等对待。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 尤其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民营企业, 由于研发任务较重、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较大, 所以资金更显短缺。但对于把支持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资金给民营企业, 地方政府普遍觉得有风险, 民营企业很难获得政府性资金支持。

针对这个情况, 《意见》提出, 各级政府和发展改革部门在协调调度及安排各类政府性资金时, 对民营企业与民间资本投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要与政府及国有企业投资项目无差别对待。

第三, 保障民营企业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制定。起点公平、过程公平是实现结果公平的前提。政策过程的民主化有利于创造平等的政策条件。因此, 《意见》提出, 各级政府和发展改革部门在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配套政策、发展规划时, 吸收相关民营企业全程、深入、广泛参与, 充分听取民营企业的意见。

引导、鼓励和支持

第一, 支持民营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研发机构缺失、研发力量薄弱的情况, 由此导致民营企业难以吸引高端人才、难以争取政府支持的技术开发项目、难以参与标准制定和前沿技术研发。针对这种情况, 《意见》提出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建立和完善专业化的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开发中心等研究机构;对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 支持其申报国家和省级技术中心, 承担或参与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建设任务。

第二, 扶持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示范应用。抓住市场需求, 加快产品创新, 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 产品创新也是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型企业创新活跃度高, 创新动力强, 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创新、产业化的重要方面军。因此, 《意见》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开展重大技术开发和工程化, 积极参与标准制定。此外, 鉴于民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新产品比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障碍更多更大, 因此《意见》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开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实施市场示范应用。

第三, 鼓励发展新型业态。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具有较强的市场敏感性和经营灵活性, 特别适合发展投资相对较少、风险相对较小、见效较快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业态。为此, 《意见》提出, 鼓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积极发展电动汽车电池快换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服务业, 加快发展研发服务、创业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

第四, 引导民间资本设立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助推器。民间资本蕴藏量巨大, 有望逐步发展成为创业投资的主力。因此, 《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 提出各级政府设立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重点鼓励和引导民营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 既促进民营创业投资企业加快发展, 也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第五, 持民营企业充分利用新型金融工具融资。民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 发行企业债券有助于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优化资金结构、提高企业价值,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因此, 《意见》提出, 在支持、帮助民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强化信用基础建设的前提下, 积极引导和支持其中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第六, 鼓励开展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然选择。在外国日益强化对华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屏障的情况下, 我国要通过开展对外技术合作和投资来获取相关技术, 民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比国有企业更有条件、更具优势。因此, 《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对外技术合作;通过设立境外高新技术合作发展基金拓宽合作渠道;抓紧研究国家外汇支持有条件的民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政策措施。

服务引导

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由于相关信息不对称、不掌握, 容易在技术、市场、政策上走偏, 不仅可能导致自身遭受损失, 而且可能损害整个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引导实施 篇8

教学工作单和学习手册的任务载体功能

教学工作单 (以下简称工作单或学习单) 是实施课程教学的学习性任务载体, 是组织实施教学的抓手。教学工作单来源于工程项目, 由企业工程师提取工程任务, 教师整合为教学任务并进行教学设计。每个学习情境建构的学习任务目标明确, 结果可知, 完全与工程实际对接, 有过程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结果评价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一致, 符合岗位资格的能力和素质考核要求。

工作单提供基本的学习情境、项目、工作任务, 以项目为载体 (如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 以任务驱动 (如综合任务和任务) , 给出完成项目、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知识、态度等;教学实施就是去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基于工程背景的典型任务和问题, 能调动学生有目的地学习, 知道学什么知识和掌握哪些本领。每一个学习情境给出2~5个综合任务, 每一个综合任务分解为2~6个任务;一个任务作为一次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性强, 学习结果与工程实际对接, 学生能知道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岗位任务之间的对比关系;学习标准与岗位能力吻合, 学习结果可知, 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对学习的结果采取过程考核为主和结果考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即重点考核任务的完成情况, 允许考核不良或不满意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 通过完成任务来修正成绩, 目标就是学生习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工作单围绕项目给出学习情境、任务和问题, 而引导学生去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习得知识, 需要开发配套的学习资源, 即学习手册。《混凝土结构施工———学习手册》 (以下简称学习手册) 根据学习情境中的任务设置, 给出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的理论知识支撑和指导, 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知识困惑与行动疑惑;知识的排序、建构与完成项目、任务的实际过程是一致的, 符合工程的建设实际。两本书配套学习, 结合软硬件配套环境, 能很好地实现工学结合, 体现建筑工程施工工作本位的思想, 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迁移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由表1可以看出工作单围绕6个学习情境, 设置了21个综合任务和63个任务, 学习手册中提供对应的6个学习情境, 知识的排序与完成任务的顺序一致。

基于工作单和学习手册任务引导课程的实施

开发的教学工作单和学习手册为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提供了资源条件, 具体组织实施教学过程, 需要结合校内师资、实践条件等来综合确定。具体的教学实施, 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课程学习任务引导结合工作单, 教师给出工程实际背景、案例、依托项目等载体, 说明完成项目的综合任务和任务, 说明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和能力要求, 即通过教师给出任务, 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则通过工作单熟悉任务,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对解决该问题需要的知识, 学生查询学习手册中对应学习情境中的知识。采取的教学方法为传统教学方法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相结合, 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该阶段教师要利用丰富的工程背景知识, 激发学生去认识项目, 熟悉任务, 主动参与, 完成任务。

教学讲解和任务示范教师给出一个案例、事例或问题, 说明解决典型任务、问题的方法、途径, 所需的背景知识, 扩充的新知识、技能如何获得, 需要哪些学习资源, 通过工作单去引导。给出相似任务、问题的解决办法和途径, 通过教学示范, 教给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和途径和为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而新增加的知识;通过集中讲解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 但不要脱离知识的传授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背景。该阶段, 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非常重要, 注重知识的传授和问题的解决, 最后要有一个结果的支撑材料, 让学生明白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模拟练习结合工作单, 要求学生完成工作单的学习任务。根据教师的教学示范, 学生进行模拟练习, 教师进行过程指导和走动答疑。这个过程,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然后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交流。这个阶段, 学生能否完成, 完成程度是否达标, 对工作单中任务的设置提出很高的要求。根据我们的经验, 一般布置的任务应为教学时间的1.5~2倍, 即上课2个学时, 课后任务为3~4个小时来完成。任务的设置应体现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一问题到综合问题的过渡, 任务还应有层级递进关系, 比如, 在混凝土梁平法施工图学习部分, 给出任务为:单跨楼层框架梁任务→多跨楼层框架梁任务→两边带悬挑的多跨楼层框架梁任务→变截面多跨楼层框架梁任务→多跨屋面框架梁任务。任务的难度和知识点在不断扩充, 有利于学生习得知识, 在知识积累过程中完成较为综合的任务。该阶段教师应做好过程检查和控制, 掌握学生知识的习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梳理和讲解。

实施任务结合教学工作单布置任务, 提出完成任务的内容、要求、格式, 必要时提供案例或范例参考模式, 供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任务的设置应有充足的资源供学生选择, 保证任务的多样性, 有利于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如混凝土框架结构, 可以多选几个案例工程, 知识点都是框架结构, 但因功能、布局、层高等不同,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就具有多样性, 都是训练平法结构识图和钢筋构造做法, 要能结合具体任务解决问题。该阶段, 明确任务, 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并及时反馈存在问题很重要。

评价反馈教学工作单中, 每一个学习情境提供一个评价表, 包括学生自己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部分;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 采取量化记分, 允许学生对自己不满意的任务进行再次重做 (更换同类任务) , 修正提高自己的过程成绩。该阶段, 师生互动, 做好结果的评价, 主要是总结习得知识。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采取过程考核和结果考评。过程考核依托项目任务, 采取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相互结合;过程评价权重加大, 允许不合格的和对成绩不满意的学生通过重新完成任务来修正提高, 目标是主题单元职业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积累。结果考评采取项目评价表, 操作简单, 公正合理, 突出职业能力和知识点的综合考核, 结果能反映学生能力和知识的习得水平。企业用人单位和工程师认为此种评价模式科学、高效、合理, 值得推广。表2给出各个学习情境评价的等级划分和所占分值, 其中过程考核占70%, 结果考评占30%, 分类记分评定。2007年作者结合开发了一套试点教材, 在校内进行了4个循环的试验。新颖的教学和评价模式,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课后主动完成任务的时间达到课堂时间的1.5~2倍, 不合格或成绩不理想学生自觉重新实施任务, 自我提高的比例大大提高。

课程特色与创新

校企合作开发教学工作单依托江苏省建筑职教集团, 课程团队与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龙鼎公司、中南集团等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 在技术教育、培训、技术方案论证、课程研讨、人员互派、实践教学指导等方面有深入的合作背景。课程任务来源于企业一线, 由教师和企业兼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设计论证和更新。教学内容完全基于企业岗位需求实际, 知识和能力培养体系符合建筑业的资格标准。教学方法采取做学融合, 目标和结果具有实操性和很好的应用性。教学工作单以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 由企业工程师提取工程任务, 教师整合为教学任务并进行教学设计, 设计的综合任务具有工程实施过程的典型性、代表性和普适性特点。

特色鲜明的工程案例与任务建构课程学习情境设计基于工作过程, 以混凝土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作为项目载体, 奖工程、优质结构工程、白玉兰工程等;采取来源于实际并高于实际的想法进行二次教学整合设计;项目的典型性为知识的传授、职业能力的培养营造了很好的职业情境。依托与企业良好的工程合作关系, 建立了丰富多样的工程项目资源库, 这些为教学任务实施提供了优秀的案例, 为任务单的完成提供了范例参考, 便于教学的组织与学生的对比学习, 也利于教学评价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采取工作单和学习手册配套学习, 教材形式新颖, 突破了传统的教材模式。工作单提供任务, 学习手册提供知识资源。两本书配套学习, 能很好地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以项目为载体, 企业工程师参与任务提炼、设计和教学过程考评。教师进行任务细化、设计、实施与评价。设计的任务具有很好的职业针对性, 能与职业能力标准对接。实施任务结果和岗位任务工作有相似性, 能较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我们通过试点和改进, 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 学生习得知识的效果和能力受到实习顶岗企业的好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对教师的背景知识、任务设计能力、教学与职教理论、企业实践经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学校实践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安排、教学考核等方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军强.混凝土结构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王军强.混凝土结构施工——工作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引导实施 篇9

1《铁路货运组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长期以来, 《铁路货运组织》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1 教材问题

由于铁路迅速的发展, 铁路货物运输的种类和数量也有所增加, 与之相对应的各种规章规则也随之进行了修改、删减和补充完善, 但是教学用的教材却没有及时的订正修改, 这就对日后的教材使用和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1.2 知识结构问题

铁路货运组织涵盖的内容非常多, 知识点也很分散, 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难理出头绪, 感觉学了很多东西, 却又说不出具体学了什么知识。

1.3 教学方法问题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 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让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知识点, 但是目前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数都是以老师讲解为主, 学生以听为主, 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 造成现在的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学习被动不积极, 没有主动性。

1.4 考核方面问题

目前采用的都是传统的闭卷考核形式, 这种考核形式虽然可以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考查, 但是存在一定的缺陷, 不能完全实际的反应出学生的理解、应用知识方面的情况。

1.5 实际应用问题

高职教育重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但是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很少有机会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运用, 就造成了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孤立存在的, 当遇到实际问题时, 就会觉得无从下手。

2《铁路货运组织》课程改革

2.1 改革的思想

根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方针, 紧扣“职业教育为铁道交通运营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服务”的宗旨, 本着学生带问题和任务参与学习的教学思路, 对《铁路货运组织》课程进行改革, 实现培养目标与单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2 教材改革

由于改革之前的教材内容设计繁杂, 知识点分散, 就将原《铁路货运组织》教材划分为《铁路普通货物运输》、《铁路特殊条件货物运输》和《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三大部分, 这样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掌握不同条件货物运输的相关知识。

2.3 知识结构改革

改变了以往知识点繁杂和分散的情况, 通过设置典型工作任务, 让学生在模拟工作情景中学习掌握相应的知识。例如, 《铁路普通货物运输》中设计了散装货物运输组织、裸装货物运输组织和包装货物运输组织三部分内容, 通过这样细致的划分, 学生就可以依照不同的货物选择相应的知识点来解决问题。

2.4 教学方法的改革

打破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典型工作任务,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学生划分以小组为单位, 分不同的工种角色, 采用案例模拟工作情景的方法组织一体化教学, 完成货物运输的全过程,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提问, 并以小组来讨论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只起到辅助性的作用, 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每次课前, 老师可以提前给出工作任务, 并提示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点有哪些, 学生就根据工作任务先自学相应的知识点, 在自学过程中, 遇到问题可以小组讨论, 也可以利用图书馆查阅相应的书籍, 还可以通过网络, 如“互动空间”来解决, 这样不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还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利用“互动空间”可以访问教师的主页, 找出与之相关的知识点, 并不受时间和地点可以自主的学习和查阅。学习完相关的知识点, 就可以以组为单位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

2.5 考核方式的改革

不再使用传统的闭卷考核形式, 而是以一个工作任务为一次考核, 不仅可以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检验, 还可以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做一个检查。如《铁路普通货物运输》中散装货物运输组织里面有4个典型工作任务, 裸装货物运输组织中有3个典型工作任务, 包装货物运输组织中有3个典型任务, 整本书相当于分成3个部分, 就每一个部分占30%, 即90%, 剩下的10%作为平时作业、考勤的考核。在典型工作任务的模拟演示中, 教师对学生进行打分, 没演示的学生也要进行打分, 最后综合两部分的分数才是一个小组典型工作任务的得分, 通过观看模拟演示, 教师可以发现哪些知识点还要注重讲解, 为日后的教学工作进行积累, 学生也可以找出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优点, 形成相互学习的氛围。

3 结论

引导实施 篇10

1 加强机构建设是前提

1.1 要明确机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 由农业 (农业机械) 主管部门行使本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三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职权”。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是农机化主管部门所属的承担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农业机械牌证核发审验、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农机事故处理等公共安全管理职责的执法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中央组织部《关于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 (组通字[2006]27号) 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 要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二) 使用事业编制, 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目前,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虽然符合参加公务员管理条件, 但全国各地已经批准实施的还主要集中在省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 更多的市、县级机构尚未明确到位,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安全监理事业的发展。两“规范”的出台则, 为明确机构性质提供了有利时机, 农机化主管部门和农机监理机构应争取尽快明确农机监理机构性质, 理顺管理关系, 为农机安全生产提供基本保障。

1.2 规范农机监管行为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 农机监理机构主要的职责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负责农业机械的登记和备案;负责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负责驾驶操作人员的考试证件核发和审验;负责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负责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违法违规行为查处;负责农机事故统计、报告、调查处理以及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授权的其它事项。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必须在上述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 核发牌证要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 办理业务必须要符合法定程序和要求, 既不能失职不作为, 也不能越权乱作为。

1.3 完善岗位管理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名称应规范统一, 岗位设置要科学合理、分工明确, 既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又高效运转、方便群众。具体承担农业机械登记和驾驶证核发业务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必须按要求, 设置业务领导、登记审核、安全技术检验、驾驶人考试、牌证管理、档案管理以及安全检查、事故处理、统计分析、安全宣传教育等岗位。农业机械登记和驾驶证核发工作流程的相邻岗位不能兼任。安全技术检验、驾驶人考试、安全检查、行政处罚、事故现场勘察、事故责任认定、损害赔偿调解等工作至少由2人共同完成。

2 设施装备精良是基础

农机监理机构是农机化主管部门对外服务的窗口单位, 是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具体执行部门, 拥有过硬的基础设施和精良的装备, 有助于树立农机部门良好形象, 有助于提高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水平, 同时, 也是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规范建设的基础。

2.1 加强服务窗口建设

农机监理机构必须有满足工作需要办公场所, 配备宣传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仪器设备, 并按照农机安全监理行业标识规范设置相关标识标志。承担牌证核发业务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设有方便群众、满足业务工作需要的办证大厅和服务窗口, 并配置桌椅、饮用水、笔墨、胶水等用品。

2.2 提高科学检测水平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配备固定式或移动式安全技术检测设备, 针对管理对象的特殊性, 根据不同的环境, 采取不同的检测手段, 方便群众, 保证安全。

2.3 强化考试装备

要有与监理业务工作相适应的驾驶人理论考试室及计算机, 并全面实现网上无纸化考试;有能满足术科考试要求的考试场地、考试机具及配套设施, 逐步实现电子桩考;有在公安部门备案的满足道路考试用的道路。

2.4 加强车辆配置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要配备安全检查、事故处理、应急救援、移动检测等专用车辆并统一行业标识, 安全检查、应急救援车辆应装备扩音、通信等设备, 事故处理车辆应装备事故勘察仪器。

3 规范执法行为是准则

3.1 规范人员管理

要强化人员配备。农机安全监理机构配备的人员数要与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 要满足岗位设置要求。一是要求持证上岗。农机监理机构配备的检验员、考试员、事故处理员和其他管理人员必须满足岗位设置要求, 符合规定的岗位条件, 经省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培训考试合格, 领取农机安全监理证后, 再上岗从事相关监理业务工作。二是要求执法行为规范。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在执行公务时, 要做到纪律严明、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行为规范。严格规范自由裁量权, 加强纪律约束和制度规范, 完善岗位监督机制, 做到按制度办事, 靠制度管人。

3.2 规范牌证发放

农机监理机构办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业务, 要严格按照《拖拉机登记规定》、《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及其工作规范执行, 对不符合标准要求、检验不合格、不按规定检验的不得办理登记业务;严禁跨行政区域发牌发证。办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申领业务, 严格执行《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及其工作规范, 对未提供身份证明原件、医院体检证明和申请人情况与所提供资料不一致的不予受理。

3.3 规范业务档案管理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业务档案应按规定立卷归档, 符合档案管理标准和要求, 严格执行档案保管期限和借阅制度。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的档案应专库存放, 且具备防潮、防火、防盗、防蛀等功能, 各类档案做到排列有序, 完整规范, 便于查找。重要电子档案还要做好备份。

3.4 规范执法行为

农机监理机构要依法开展行政处罚、事故处理和安全检查等工作, 做到主体明确, 依据合法, 程序规范。

4 优质服务是宗旨

4.1 增强服务理念

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困、助民增收、保民平安”的观念, 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有谋, 努力为农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4.2 要规范服务行为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必须公开行政审批事项及办事依据、办事程序、收费项目及标准、办事人员及监督投诉电话, 接受社会监督。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在岗工作和执行公务时, 要着装整洁, 佩带统一标识标志;开展农机安全检查等执法活动, 应主动出示执法证件, 严格按照执法程序, 规范执法, 文明执法。积极推行“一站式”办公、进村入户、预约服务, 简化审批程序, 减少办事环节, 缩短办事周期, 提高效率, 方便群众。

4.3 要开展承诺服务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要开展服务承诺, 推行“首问负责制”, 严格执行限时办结的规定。对符合法律规定、手续齐全的, 应当场办结;材料不全的, 应一次告知需要补齐的材料;对依法不能办理的, 应向申请人说明原因。

5 制度建设是保障

5.1 加强制度建设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要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建立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救援和农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要与公安、安监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良好的信息互通、联席会议等制度, 形成联合检查、动态执法等机制。

5.2 强化责任制度落实

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硬任务、硬指标,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重视和相关部门支持, 将农机安全生产纳入政府安全生产目标、平安创建目标、乡镇安全生产达标和农机化工作目标。建立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部门、到具体责任人。

5.3 形成监督检查制度

引导实施 篇11

关键词:新课改;物理实验;自主探究;家庭实验;多媒体教学

在传统教育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多倾向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落后形式,很显然这一落后的实验教学模式既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物理实验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切实发展与提升,根本就无法收获教师原本预期中以实验促进学生物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获得显著发展的良好效果。鉴于此,物理新课改大力提倡“教师应当积极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创造性发展”。以下,笔者仅以物理教研员的身份,尝试就物理教师进行实验创新的方式方法展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以期借此切实促进物理实验、物理教学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历史发展趋势、能更好地促进所教学生物理相关综合素质的能动性发展。

一、改进演示实验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实验学习的自主探究性

所谓物理演示实验,是指教师事无巨细地向学生讲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并辅以具体操作过程的一种实验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从教师的讲解活动以及实验的最终呈现结果中尽快掌握一些基础的物理学科相关知识。

演示实验是一种传统色彩比较浓厚的实验教学模式,其最本质的特征在于教师在整个实验教学活动中牢牢占据着绝对的地位,是实验的主体,学生则处于一种弱势的附属地位,只能仅仅追随教师的思维与脚步,始终以一个学习客体的角色存在。在此影响下,学生只是从教师最终呈现出来的实验结果中观察、了解到某一特定物理知识点,其学习效果也仅仅停留在一个非常肤浅、非常浅显的层次上,根本就谈不上从该实验中发展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实验操作技能等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对此,笔者认为,物理教师要想切实改善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应当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增强学生实验学习的自主探究性。这既是顺应新课改运动所提倡的“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理论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从根本上优化物理实验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素质的重要渠道。例如,在“滑动摩擦力大小”的物理实验中,教师完全可以采取如下步骤:

1.将班内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及学科知识积累,大胆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教师须在教室内来回巡视,在督促学生小组真正做到积极思考、认真讨论的同时,侧重于引导学生的猜想方向,避免学生毫无逻辑地盲目猜想内容)。

2.学生小组应当根据各自的猜想结果制定出符合本小组实际猜想情况的验证性实验(包括实验思路、实验方案、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验证性实验预期想要达到的结果等)。

3.学生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内容,自主进行探究性实验。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进行合作与交流,沟通彼此的实验结果或者感想。

5.教师依据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实验进行实验总结。

如此,借助上述步骤,既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在实验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大大调动了其进行实验的兴趣与积极性;此外,更是使学生充分经历了一个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得出规律的能动性实验学习过程,而这无疑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创造性思维精神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物理实验学习过程中学会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上述积极影响来看,学生自主探究性质的实验学习形式确实存在诸多显而易见的教学优势。

二、丰富物理实验教学形式,增添简单易操作的家庭实验

所谓家庭小实验,是指学生依据各自的社会生活及相关知识积累,以家庭环境中随处可见的资源作为实验器械及材料,能动性地进行特定实验并取得良好实验效果的一种实验形式。

家庭小实验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实验形式。其最主要的优势为简单易操作,相较于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模式来讲,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进行动手与实践的宝贵机会,更能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发挥自身的无限想象力与创造力。可以这么说,物理家庭小实验能利用极简单的实验条件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实验实践操作能力,并帮助他们从中掌握一定的物理相关知识点。因此,物理家庭小实验作为有效弥补课堂物理实验教学缺陷与不足的一种新型实验形式,应当在教师的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最大的教育优势。

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充分认识到家庭小实验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灵活、科学地组织学生多开展此种形式的实验学习方式。如,教师可以指点学生进行如下家庭小实验操作:找一张废弃的纸,将其折成小锅的大致模样,用四根结实的线或者绳子将这个小纸锅吊起来,并向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同时,在该纸锅的下方点燃一根蜡烛。最终学生会发现:原本极容易被点燃的纸锅并没有被点燃,可是,锅内盛有的少量水却被烧沸腾了。

如此,借助上述趣味性十足的家庭小实验,学生可从中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实验操作技能,同时,还可有效帮助他们端正自身的科学创新态度以及面对困难问题不轻易退缩、敢于直面应对的顽强意志与坚强品质。而这显然要比以往课堂实验教学模式中单纯发展学生物理学科基础知识积累的教育目标要更具长远意义。

三、创造性地扩展物理实验的教学手段,切实提升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

前文提到,传统背景下,物理教师多依靠演示性质的实验模式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其实,演示实验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系统、集中地学习到该演示实验背后蕴含的具体物理学科知识点。却不知,此种枯燥无味、死板单调的实验教学模式很容易激发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使其产生“太没意思了”“物理实验学习起来非常没劲”等错误的学习观念。试想,如此状态下,如何确保切实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效果呢?

对此,物理新课改在教师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物理教师应当优化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促进物理实验教学手段的创造性更新与发展。”这其中,笔者认为,合理、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辅设备不失为更好地满足新课改上述基本要求的有效手段。

如,托里拆利实验的目的在于检测1标准大气压的实际大小,可是,由于实验中所用的汞是一种剧毒物质,实验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严重的实验事故。对此,笔者认为,物理教师在该实验的教学中完全可以摒弃自身或者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原本出发点,改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前在网络上进行相关资料或者视频的搜集,等到课堂教学中再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的视频播放功能将其充分展示给学生。这样一来,既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充分满足中学阶段学生特有的追求视觉、听觉等感官冲击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其对该实验相关内容的探究学习兴趣;更是有效避免了实验过程中直接接触汞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这些无疑都为切实取得高效率与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效果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总之,物理教师应当积极顺应新课改的历史发展趋势,能动地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这既是提高自身科学教研水平、教学技能的必然要求,同时,更是显著优化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其物理学科知识素养与技能得到协调、均衡发展的有效突破途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基层教研者,笔者愿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持续进行物理实验创新的教育探索,旨在引领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环境,进而切实提升其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吕宏献.实验教学不容忽视的几个环节[J].中学物理,1999(11).

引导实施 篇12

1、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分析

大学生阅读兴趣是其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反映,分析了解其阅读倾向,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并进行科学的引导。国内外各大学校每年都对读者阅读需求情况和本校图书馆运行情况进行调查以评估图书馆的工作业绩,通过调查以数据直观地反映读者的各种需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情况以及对图书馆的需求与利用情况,我们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举办了一次读者调查活动,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采取问卷法收集资料,就大学生阅读兴趣、图书馆服务等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根据调查情况,我们将大学生的阅读倾向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类:

1.1 满足专业学习的阅读

学习是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生活,阅读与所学专业有关的书籍,是大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完善专业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这类读者是高校图书馆最普遍也最多的。他们具有很明确的学习目的,根据专业学习的要求借阅所需的参考书,学习自觉性较高,有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但阅读本专业的参考资料,还阅读与本专业相关或相近的文献资料,巩固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扩充知识面。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很多大学生还选择了继续深造。调查表明,约有90%的大学生对各种基础教材、专业理论教材、教学辅导书、考试用书、工具书等学习用书的需求大于一般图书,学生对专业书籍的借阅体现出种类集中、复借率高的特点,主要是一些题集、图谱、学科研究等教学参考书。

1.2 为适应未来市场需要的阅读

当代大学生普遍意识到,市场经济已经把他们的命运与社会需求紧紧联系在一起,能力和素质将影响他们的就业与择业,决定着他们的未来。因此,其阅读呈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特征。计算机、经济、商贸、现代管理、金融类书成为大学生阅读需求的热点之一。为了多拿几个资格证书,增加将来求职时的竞争力,各类考试书籍也成为热门,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与考试有关的图书资料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借阅的重点。

1.3 为解决心理或精神方面问题的阅读

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达到真正成熟的特殊时期,是心理断乳的关键期,而他们又面临着求学、求职、求偶三大人生课题。自我的认同、学业的成败、职业生涯的规划、社会交往的拓展、与异性之间的关系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他们一般会表现出独立性与依赖性、理想性与现实性、心理闭锁与寻求理想、求知欲强与鉴别力弱的冲突。为解决这些冲突,面对成长中的“烦恼”,大学生喜欢到图书馆中寻求解决办法,在书本中和网络上寻找帮助。统计表明,有70%以上的学生借阅过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文学类、传记类图书也深受当代大学生欢迎。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学阶段学生们忙于应考,没有时间看文学类图书,而他们内心深处对文学名著还是充满着渴望,大学阶段最好可以补上;另一方面是因为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浓缩“社会”的特征,对心理渴望迅速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既是其社会化的速成教材,又可以从中汲取精神上的食粮,启迪自己的人生。

1.4 为跟随潮流、紧追时尚的阅读

当代大学生是最为敏感的社会群体,他们对流行的回应是十分强烈的。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实现自身价值,追求知识更新,他们的求知阅读呈融入时代潮流的倾向。当图书有了“畅销”的热度时,跟随潮流、时尚的阅读也就随之有了热度。如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系列等等。大学生的这种从众心理和现象的存在既有积极的一面,它能够使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潮流的文献利用率明显提高,其社会教育职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但是也有消极的一面,导致有的大学生读者“盲从”地借阅,而不管这种文献是否适合自己。

阅读不仅是一种认知行为,更是一种心理活动。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反映了大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关系认识的现实和实用的态度,反映了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即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具有综合知识结构人才的迫切需要。大多数大学生的阅读心理是积极健康的,但也有不少学生的阅读心理存在着一定问题。据国内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大学生的阅读中各类不良阅读心理发生率达到46.8%,不良阅读心理的大学生中心理问题发生率接近40%,心理不健康大学生中不良阅读心理发生率超过60%。[1]

2. 阅读疗法在高校图书馆的实施

高校图书馆是搜集和传播信息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它是大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美国精神病专家高尔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图书馆是一座心智药房,存储着为各类情绪失常者治疗的药物”。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为大学生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和空间,还要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和服务职能,在关注学生阅读倾向,开展各种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导”和“读”科学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大学生调适和化解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其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接纳的程度,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读书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扰的理想方式之一,阅读疗法由于其经济、方便、及时;保密性强,无压力、无顾虑、无强制,不伤自尊而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非常喜欢到图书馆,借助图书来排解心理障碍,振奋精神,拓宽视野,获取知识,解决困惑。近半个世纪以来,这种心理疗法在西方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阅读教学及医学领域,每年都有专著和许多论文发表[2]。在我国也早就有“读书治病、读书养身”之说。虽然阅读疗法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有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阅读疗法的干预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解决恋爱和性烦恼、社会适应问题时。[3]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加强阅读宣传与指导,加强阅读疗法的宣传与指导,不仅要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同时也要给心理正常的学生以正确引导,通过预防以促进其心理发展和人格完善。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推广阅读疗法服务。

2.1 加强阅读疗法的宣传

阅读疗法是一种集预防、治疗和发展健康心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心理治疗方法。阅读疗法服务是调适和化解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式。阅读疗法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因此,图书馆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阅读疗法的宣传,如举办有关“阅读治疗”的知识讲座。主动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求职指南等方面的知识讲座,把“阅读治疗”的相关知识融合进去;在图书馆网站上开设专栏,宣传阅读疗法,使学生知道当自己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通过阅读什么书刊资料,能为自己指点迷津,化解危机。

2.2 开辟阅读辅导室,开列推荐书目

有条件的图书馆应积极开辟阅读辅导室或休闲区域,陈设沙发、茶几,营造幽雅、温馨、轻松、悠闲的读书环境,让读者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为自己的心灵减压。同时,要注意收藏有益心理健康,富有人生哲理和知识性的图书、报刊和电子读物,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如大学生喜欢的报刊《心理辅导》、《心理世界》、《心理与健康》、《中国青年报》、《读者》、《青年文摘》等;图书《怎样解除焦虑与烦恼》、《自卑挑战》、《如何排遣你的烦恼》、《卡耐基交际大全》、《走出情绪低谷》、《如何排除你的烦恼》、《自卑挑战》、《浪漫爱情的心理奥秘》、《奇妙的自我心理暗示》、《健康心理学》等等。

图书馆还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学者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学习、择业、交际、恋爱、性心理等,编写专题书目或推荐书目,帮助学生有选择、有针对性地阅读图书。

2.3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阅读宣传,加强阅疗辅导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喜欢利用网络阅读、学习、交流,图书馆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开展阅读宣传,并利用网络对有阅读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阅读疗法辅导。可以在图书馆主页上开辟专栏,将有关交际、恋爱、性教育、心理健康、就业等专题的知识、文章、报刊书目等荟萃在一起,方便读者阅读,还可以通过导航连接到全国权威的心理网站,为读者的进一步阅读指引门径。

2.4 成立读者协会,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的人才资源,邀请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定期举办讲座,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成立读者协会或其他社团性组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读者协会的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状况,组织“你我同行——共同成长小组”、“你我他——人际交往技能训练”、等团体活动,开展集体阅读与个人阅读相结合,读者体会相互交流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坚忍的意志和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勇于开拓创新的良好心理素质。

2.5 培训和提高图书馆馆员素质

阅读指导和阅读疗法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图书馆员对学生阅读行为的正确引导。因此,图书馆咨询馆员必须具备哲学、心理学、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从知识结构上具备操作实施阅读及阅读疗法指导的能力。咨询馆员还要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读者亲切交谈,建立心灵沟通的桥梁,取得读者的情感认同,推荐读物,引导、帮助学生确立良好的阅读动机,激发强烈的内心需求。咨询馆员在开展“阅读治疗”服务时,还要注意收集整理服务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原始资料和数据,找出更科学、更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更有针对性的“阅读治疗”服务规律,以便更好地开展服务。可以采取选派人员外出进修,鼓励馆员自学,请有关专家来馆指导等多种方式,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

当然,在宣传和实施阅读疗法的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认识到阅读疗法的不足之处。不能盲目地夸大阅读疗法的作用;在具体实施时,要根据读者的不同情况“对症施书”——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推荐图书,引导阅读。

3、结语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规定:“高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同时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健全服务体系,做好服务工作。”高校图书馆要关注大学生的阅读倾向,进行阅读指导,鼓励青年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与书交朋友;同时,要积极开展集预防、辅助治疗多功能于一身的阅读疗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满足当今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需求,促进其人格完善。这既是大学生们的阅读需要,也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需要,也是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拓展的需要。

摘要: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为大学生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和空间,还要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和服务职能,在关注学生阅读倾向,开展各种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时,积极开展推广集预防、治疗和发展健康心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阅读疗法服务,调适和化解大学生心理障碍。本文以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对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倾向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校图书馆实施阅读疗法服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倾向,阅读心理,阅读疗法

参考文献

[1]王文兵.不良阅读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9).847.

[2]杨兵,邱有生“.阅读治疗”在美国[J].图书馆论坛.1995.4.75-76.

[3]孔繁胜,付婉秋.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活动之实证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8(4).43-45.

[4]王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上一篇:适应能力VS教育能力下一篇:加强医院票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