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引导

2024-06-13

心灵引导(共3篇)

心灵引导 篇1

因材施教, 是以学生为本教育观的最充分体现。它强调教育要因学生的不同情形而定。在一个班级中, 学生虽然都是生活中的同龄人, 但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家庭, 生活背景不同, 所受教育的环境也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形正像在同一棵树找不到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他们的情商、智商存在差异, 个性不同, 对道德行为的认知, 对人与事的感受, 对价值观的体验都不一样。“一个儿童, 一个心灵世界。”因此,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要做到因人而异, 亲近学生, 用心感受学生, 了解学生, 与学生建立起心灵的绿色通道。笔者认为这是班主任管理班级、教育引导学生的着力点。从杠杆理论思考, 是班级管理、因材施教撬动的支点。把握了这个支点, 教育的策略才有可能达到正确性, 方式才有可能达到有效性。教育引导才有可能沁入学生的心灵。

笔者近几年担任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工作, 亲身所经历的教育案例也不少。有人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太懂事, 天真简单, 好哄也好唬, 其实不然。他们是生活中的人, 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作为班主任, 需要以一颗平静的心, 去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故事。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多, 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就更多了, 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 学生身上一点点的进步, 教师都会高兴好几天, 会更加鼓励、表扬他, 而且还会更加特别地去留意他们身上其他的“闪光点”。这就是教师与学生, 他们身上的共通之处很多, 他们一样地可爱……我和学生就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汪海洋是我班上的学生, 懂事晚, 傻得可爱, 这就是我对他的评价。他不知道什么叫学习, 一直以为上学就是来玩的。因此, 毫无疑问, 成绩也是相当的差。说他, 傻愣愣地朝你看看, 一脸无辜的表情, 家里也没人管他。说真的, 当时我有放弃他的念头, 反正他家人都不管他, 要我拼死拼活为了什么?但我发现我错了, 我真为自己一时的冲动而自责, 我真觉得我不该随随便便地就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有一次, 我把汪海洋“请”到了办公室, 看到他进来, 我们便笑了起来, 走路像企鹅, 一摇一摆的, 不跟你讲话, 死盯着你看, 会看得你毛骨悚然。我跟他讲, 他还是朝你看, 除了点头之外没有任何语言或肢体活动。我迫切地想要让他知道大概意思, 大声朝他吼去。我气急了, 推着他出去了, 这时, 他的脸上已多了两行泪珠,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 我的心哽咽了一下, 突然我明白些什么?对待孩子能这样没耐心吗?能这样狠心吗?能这样苛刻吗?几个对待, 我发现自己做错了, 我几乎在追求完美, 但这可能吗?对待一年级的孩子, 这样真的可以吗?第二天, 我又把他“请”到了办公室, 他仍是那种反应, 怯生生地看着我。我和蔼地对他说:“汪海洋, 不要怕, 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果然, 他没有那么拘束了, 愿意跟老师交谈。以后的每一天, 我都会把他“请”到办公室, 就让他自个儿读读、写写, 虽然进步不大, 但我还是很开心, 我们之间的隔膜渐渐淡化了。虽然他有时还跟小朋友们一起吵吵闹闹, 但他现在能主动来老师办公室写字;甚至遇到不懂的问题会来问老师;最重要的是他现在能跟老师主动问好。自己一次小小的自责, 让我重新认识了他。也许他也想极力地去改变自己, 我们何不换另一种眼光去看待学生, 也许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在等着我们呢!

这一教育案例作为我对学生教育引导的一个美好经历, 给我以点点滴滴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我自信它在给以我做好教育的享用的同时, 也会带给我的同行以教育的启迪。通过教育实践的反思, 笔者形成了对学生教育引导的一些见解。

一、班主任的教育引导是用爱组成的

关爱每位学生, 让班级中每位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是班主任教育引导学生的着眼点与归宿点。班主任不能以冷若冰霜的面孔去面对一个稚气未脱的低年级学生。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 班主任要让孩子感受到爱的饱满情感, 以亲切的语气, 温柔的眼神, 动情的微笑, 形成一种亲和力, 温暖孩子的心灵。

二、多方式接触学生心灵

班主任要想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奏效, 就得走到学生中去, 通过不同途径与方式了解学生, 与学生玩游戏, 与学生谈笑, 说说有趣的见闻, 讲讲故事, 交流想法, 感受等, 创造与学生交往、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接触学生心灵的空间。细致地接触心灵, 有利于教育方式选择的合适性与有效性, 能使教育震撼学生的心灵。

三、教育引导在过程中需要调整

有时候, 班主任在教育引导学生过程按制度的策略, 选择的方式进行起来, 收不到预想的效果。这就需要调整改变教育的思维, 换一个角度, 另选一种方式。比如, 对待学生出错, 尤其是心理的问题, 有的直面不行, 可从侧面突破;有的一对一不见效, 可选择第三者参与 (家长、同学、或课任老师) 。

四、教育引导要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

虽说是低年级学生, 但他们的内心深处有被尊重, 得到他人的肯定、赏识的强烈愿望。因而, 班主任在对一个学生跟踪教育引导的过程中, 要善于发现其身上的闪亮点, 给以赏识;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 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可给以孩子自信的力量, 改变自我, 不断进步的信心。

总之, 要想当好小学低年级班主任, 就需要扮演好“孩子王”的角色, 细致入微地感受学生, 小心翼翼地接触学生的心灵, 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就不再简单, 才能滋润学生的心田, 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幸福。

心灵引导 篇2

阅读,可以震颤生命的琴弦;阅读,可以丰满生命的张力;阅读,可以愉悦生命的快乐;阅读,可以灵动生命的精致.自学校大阅读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师生们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份书香的浸润,收获累累硕果。现就活动开展的情况由各班主任作了总结,汇总如下:

一、读书习惯常抓不懈

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周六、周日不得少于两个小时。老师结合本年级学生特为学生列出了“必读书目”、“必背书目”、“荐读书目”。认真实施细则,保障阅读的顺利进行。

二、诵读活动扎实有效

每天早上10分钟的诵读,低年级老师带领学生背三字经,古诗、第子规;中高年级老师领着读诗经,诗词歌赋,同学们沉浸在诗情画意中,或浅吟低诵,或慷慨高歌、或手舞足蹈,书声响彻校园。

三、课内外相结合,加强阅读指导

每周一节阅读指导课,指导读书方法:进行略读、精读、浏览的指导,进行一本书的读法指导等。一切围绕“如何更有效地阅读”去为学生服务,让学生逐步灵活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学校与家庭相结合,使读书成为大家的共识

家长为自己孩子回到家拿着书就读,感到非常的欣慰,家长也愿意同读,还有家长反映孩子读书以后懂事了,家长的反馈和激励更增加了我们教师抓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

五、以活动为平台,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对读书有一种向往,一种期盼,一种渴望。各年级各个班级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1)一次好书推荐会。(2)一次好书交换活动。(3)一次书签制作活动。(4)一次手抄报展评活动。(5)一次诗歌朗诵、故事演讲活动。(6)一次“我和父母共读书”活动。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体验,不断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让他们在成长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心灵引导 篇3

一、示范引路,榜样树人

柯瓦利曾说:“儿童从小就把自己的老师看做他们要努力学习的道德模范。”孔子也曾曰:“其身正,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古往今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教师的品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所起的榜样作用是无法估量的。的确,学校中的一切教育活动, 都是在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交往活动中实现。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老师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榜样,老师的一举一动,自然就成了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就特别留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例如,在教学《保护森林,节约用纸》这节课时,由于我平时注重以身传教,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教学伊始,我请学生说一说:关于节约用纸这个提议,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一个学生马上发言:“我要像老师那样,在班上放个‘废纸回收箱’,把废纸、废纸盒收集起来再利用。回家后,我还要在家里放个‘废纸回收箱’,让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节约用纸。”他的提议马上得到大家的认可,同学们纷纷表示也要行动起来, 并号召身边的人一起行动。另一个学生说:“上次,我看到老师在用废纸、废纸盒做了好几个漂亮的笔筒送给学习、纪律上有进步的同学,还用废纸做成风车让我们课间的时候可以进行有趣的风车接力赛。我也要像老 师一样,循环使用纸张,变废为宝。”由于我平时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也受到了良好的熏陶与感染。

二、 实践探究,知行结合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现代社会竞争太激烈,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大家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部分家长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德、体、美、劳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对他人的关心与付出毫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逐步养成了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心理倾向,出现了“高分低能”“智高德低”的不良现象。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动脑动手, 积极参加各种探究实践活动。在教学《我爱做家务劳动》一课时, 我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让他们比一比谁在家做的家务劳动多,并对“劳动小能手”加以真诚的表扬,授予“小蜜蜂”的光荣称号。通过对比,他们马上树立起“劳动光荣, 懒惰可耻”的观念。

三、 有效结合,齐头并进

新《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社会)应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有效结合,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 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在教学中,我注重思想品德学科与其他活动、学科的有效结合。在教学《我爱做家务劳动》这一课之前,我特意和学生一起设计了一版生动有趣的关于做家务劳动的黑板报,通过黑板报上简单易懂的儿歌、劝人热爱劳动的童谣、介绍劳动模范的小故事……学生不知 不觉中已初步感受到劳动最光荣的观念,为今后上《我爱做家务劳动》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上完《我爱做家务劳动》这一课后,我让学生继续帮父母做家务劳动,并向父母或其他人请教一些关于做家务劳动的技巧。随后我举行了“我是劳动小能手”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 学生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 有的扫地,有的擦玻璃,有的拖地,有的洗碗, 有的洗菜……学生不仅有了一次展现自己特长的机会,而且学到了其他同学的劳动技巧,还发现了做家务劳动时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为以后学生安全高效地做家务劳动埋下伏笔。在随后的语文课教学中,我充分结合《马莎长大了》这篇课文,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议一议:“为什么全家人都说马莎长大了?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深刻明白了:帮助大人做家务劳动是小孩子应该做的事情,能够主动为长辈服务是自己长大的标志之一。通过语文课程与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效结合, 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有效升华。

上一篇:化学二轮复习下一篇:考核通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