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灵照亮心灵(精选7篇)
以心灵照亮心灵 篇1
低年级教材中儿歌、古诗所占的比例比中高年级高, 但低段学生年龄小、阅历浅, 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限, 在感受诗歌的美、理解诗歌内容方面有一定的难度。那么, 如何有效开展低年级诗歌教学呢?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首先, 我们应尽可能地每天都让学生接触到诗歌, 安排学生在语文课前背诵一两首诗。这样日积月累,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还会促使他们慢慢对诗歌产生兴趣。
其次, 在教学时, 教师要适度拓展, 激发学生的兴趣。诗歌的语言凝练, 具有形象性和跳跃性, 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我们必须适时地点拨和适度地拓展, 去填补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如, 可以讲讲诗人的故事、诗歌的背景, 播放相关的歌曲、动画, 猜猜相关的谜语, 等等。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而且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
另外, 我们还可以利用自习课或课外活动时间举办赛诗会、诗歌擂台赛、诗词朗诵会;可以做一些诗歌方面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办诗歌园地、制作诗歌小报等。
二、创设情境
1援用语言创设情境。
教师以具体、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 或假设一种情况, 将学生带入情境。如, 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以这样说:同学们, 假如你和朋友们去野外游玩, 你不小心与其他人走散了, 而你没有带手机, 不能和任何人联系, 你应该怎么办?
2援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教师以图画、音乐、录像资料等将学生带入诗的情境中。如, 教学《村居》, 运用多媒体先播放杨柳依依、绿草茵茵、黄鹂自由飞翔的画面, 再播放儿童在风中放风筝的画面, 并配以音乐, 让学生在优美的视听感觉中, 去领略这优美的景色。
三、反复诵读
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是提高诗歌教学效率的一个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 诗歌语言凝练, 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唯有反复诵读, 才能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增强语感。其次, 诗无达诂, 有很多诗是“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 同样一个意思如果用大白话说出来就索然无味了。诗歌教学重要的不是教师的讲解如何精辟、教学技巧如何高超, 而是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配上一定的肢体语言、表情、动作去读, 去赏。当然, 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朗读指导, 如注意语调的变化、速度的适中、停顿的时机、重音的分辨等等。
多读, 并不是机械地重复, 每次读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有层次性, 逐步深化认识, 使课堂上高潮迭起。如, 初读诗歌,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再读诗歌, 想象画面, 理解诗意;三读诗歌, 感悟情境, 读出情感;四读诗歌, 了解作者, 明白诗志;五读诗歌, 欣赏画面, 背诵积累。
四、合理想象
诗歌的语言灵活跳跃, 含蓄精辟, 意趣无穷。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时, 往往难以把握诗歌词语的含义, 不善于进行积极的想象。教师要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 可以借助图像、音乐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挖掘诗歌中的“留白”处, 调动学生原有的记忆,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与诗歌相应的意象, 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变抽象为具体, 变平面为立体, 由静止到动态, 感受古诗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
五、用好插图
插图可以帮助儿童提取阅读需要的知识, 整合阅读内容, 提高阅读兴趣。低年级教材中的每一篇诗歌都配有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插图, 学生很喜欢。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 引领学生较快地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了解诗歌的内容。如, 学习《小池》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看图, 并想一想:图上都有哪些景物?你能从这些景物中猜测出诗人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你能说说看到这幅画的感受吗?
六、表演诗意
低年级学生对表演充满了兴趣, 所以, 角色扮演是低段诗歌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如果古诗有较具体的内容和情节, 就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本剧, 以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如杜牧的《山行》、李白的《赠汪伦》等都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导, 在具体情境中欣赏和体验古诗词的意境美。
表演可以适度拓展诗歌的内容。例如,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回乡偶书》中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叹, 对重回家乡已物是人非的感慨, 在理解诗意后, 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 演一演贺知章见到家乡孩子们的情景, 想一想小孩子会对贺知章说些什么, 贺知章又会怎么回答。在学生表演之前, 教师可以介绍诗人贺知章的生平经历、写作这首诗前后的故事, 这样学生在表演时才能言之有物;在演完诗人与孩童间的对话后, 要追问诗人的心情、感受。这样的表演才是有效的, 才是为深化内容的理解服务的。
表演首先要立足文本, 理解诗意, 揣摩形象, 把握语言。其次要采用“台上作表演, 台下是导演”的方法, 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另外还要着力突出目标, 把握动态生成, 恰当点拨指导。需要注意的是, 表演比较耗费时间, 容易造成表面热闹实际效果不佳的结果。因此, 角色扮演要讲究效益、指向明确, 要逐步引导学生把兴趣点从学习形式转向学习内容本身。
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 诗歌是开启语言之门、培养文字感悟能力和丰富情感的最好媒介。让我们潜心研究, 使诗歌教学成为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照亮学生心灵的天空。
以心灵照亮心灵 篇2
来农场的第一天,这个冬天的第一场冷空气长驱南下,太阳也好像怕冷似的,早早就躲到山下去了,还没到七点,农场俨然进入“月黑风高”的深夜了。同学们带着地理书打着手电筒来到课室等待老师的到来。
“你说老师会来吗?”“不会吧,这里离学校那么远,又荒僻……”“嗯,而且天这么黑,路又难走,老师应该没这么无聊吧?”……教室里同学们议论纷纷。不久,外面传来了一阵咳嗽声,教室顿时安静下来,接着一个微胖的中年男子从窗边走过,走进了教室DD是地理老师,他真的来了!同学们无不为老师的到来而感动!教室里顿时响起了欢呼声,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断。老师示意我们安静下来,就开启了这节特殊的地理课。同学们从来没有这么专注地听课,就连平时爱捣蛋的同学也特别认真,教室安静极了,只有老师讲课的声音响在这荒山野岭的上空。
正当我们听得如醉如痴的时候,教室里突然一片漆黑DD停电了!这可怎么办?地理老师千辛万苦来为我们上课,上天却不领他的情,我们深深为地理老师惋惜。“快打手电!”不知谁叫了一声,黑板上出现了第一束光线,接着是第二束、第三束……五十道光束射到黑板,老师如释重负,我们清楚地看到了黑板的板书和老师的表情。那一束束光线,又从老师亲切无比的脸庞折射回来,点亮了同学们求知的欲望,更照亮同学们因感动而明净起来心。在这样的光束之下,那节课的内容仿佛特别简单,而手电光下的老师,身影是那么高大!农场主任关切地说:“天冷又停电,还是别上了,回宿舍玩一下吧。”老师和同学们仿佛没有听到,一直到下自修。
用人文精神照亮学生心灵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人文素养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物质文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如享乐利己思想滋长,人际关系疏离淡漠和不信任,价值观错位混乱或颠倒,许多人开始迷失了方向,找不到生活的目标。更为严重的是部分青少年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狭隘、信仰缺乏、精神空虚、人文精神严重匮乏。用人文精神照亮学生心灵,是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所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的需要,是当务之急。
1.充分利用每篇课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中学语文课本几百篇文章,大多蕴含着人文的内涵,如:爱国、诚信、奉献、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恪尽职守。课文中写人记事的文章最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善于将人文教育渗入到课堂,减少正面“大道理”的说教,将人文素养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其实,每一篇课文蕴含着的人文内涵,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有限,对此感悟浮浅甚至欠缺,作为教师,务必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课文的“动情点”,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千古绝唱的美文,更是一篇培养人文精神的好文章。文中古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正是我们所倡导的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品质。作为语文教师应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要有责任感,对民族对国家肩负起应负的责任。其实,还有许多篇目均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好材料,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孙犁的《荷花淀》都很好地体现了人文素养,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机会,就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灵活运用授课方式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语文课绝非只是几篇课文的讲授,应具备大语文思想,完全可根据学生特点找些其感兴趣的话题来开展朗诵、演讲、辩论、讨论等活动。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诵、热烈地辩论、情绪高昂地演讲、广泛地讨论,去感染在座的其他同学,让他们由此受到很好的人文熏陶。在讲解《项脊轩志》时,我让学生闭上双眼五分钟,在头脑中搜寻亲情的镜头,感受亲情。然后,让他们广泛搜集古往今来表述亲情的感人语句开展朗诵比赛。当同学念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有人感动得泪流满面。我深信,这样的教育学生终生难忘。在讲授屈原的《离骚》时,我在讲解完课文后给学生提出“如何看待屈原投江自尽”这一讨论性话题。课后,大家广泛搜集材料、充分思考,做好精心准备后,用一节课开展讨论。结果,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提出屈原应为楚国人民而忍辱负重生存下来,带领楚国人民去抗争;有的提出屈原可继续文学创作,进一步成就其伟大诗人的地位;有的提出他为国为民而死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爱国”,意义深远……我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一次讨论:既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又对其进行了一次很好的人文精神教育。
让自信之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篇4
第一节课是一年级音乐课,迎接我的是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学生才离开幼儿园,对小学的生活和学习充满了好奇,看我的眼神也充满了期待。 自我介绍后,我邀请学生唱歌,班上举起了好多小手,只有一个小朋友坐在那儿,低着头,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我轻轻地走到他跟前,用手摸摸他的头,示意他加入我们的话题,但是他只是抬头看了我一眼,继续把头低了下去,还是不像其他学生那样积极。
开学一周了,许多孩子都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在音乐课堂上,大家都很积极地表现,唯有牛XX,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那个孩子。别的小朋友学会了歌曲以后,总是想表现自己,单独起来唱给老师听。可是他,总是低着他的小脑袋,也从来不举手单独起来唱歌。开始我以为他不喜欢音乐,不喜欢唱歌。直到有一次,我在教《大鹿》这首歌时,我发现他在跟着唱,尽管他没有抬头,但是我确实看到了他的小嘴巴在跟着唱。于是,到了小朋友单独表演的环节时,我点了他的名字,希望他能够上台给同学们唱歌。但是他怎么都不愿意上台。下课后我把他带到了办公室。
我轻轻地问他:“你愿意告诉邱老师,你为什么不愿意上台来唱歌吗?” 他仍旧低着头,一言不发。“你是不喜欢唱歌吗?”我继续问。他抬起眼角, 偷偷看了我一眼,摇摇头。“那你会唱这首歌吗?”他的头略微抬起,微微点点头。“牛XX,那你愿意唱给邱老师听吗?”他摇摇头。我好奇地问:“为什么呢?”
他咬着嘴唇,过了几秒钟,仿佛鼓起了很大的勇气说:“我唱歌不好听。”
我用手轻轻摸了摸他的头,说: “你不愿意唱,怎么知道自己唱歌不好听呢?这样吧,你唱给邱老师听,让邱老师来判断下,看看你唱歌是不是真的不好听,好不好?”他抬起头,看看我, 眼神告诉我,他有点害怕。我鼓励他: “那邱老师跟你一起唱,好吗?”
他点点头。
然后,我带着他把《大鹿》唱了一遍,唱的时候,我仔细听了他的声音。 他的音准和节奏都不错,只是声音很小。 看得出来,他只是对自己没有自信心。 于是,我对他说:“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你唱歌真的很好听,只是呀,声音小了一点。你愿意声音大一点,再给邱老师唱一次吗?”我微笑地看着他,期盼着他的答案,他好像也感觉到了我的期盼, 再次点点头。于是,他自己唱了一遍, 这遍声音比之前只大了一点点,但是我知道,对他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
经过了这次沟通,他在音乐课堂上,已经开始愿意抬起头,跟着其他小朋友一起唱歌了。不过还是不愿意单独起来唱歌。有一次,我偶然碰到了他的妈妈,了解了一下他的情况。他妈妈告诉我:他从小就内向,胆子小,对自己不够自信,不敢去尝试。但是他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喜欢做的事情,还是可以做得很好的。于是,我根据牛XX这样的特殊情况,上网找了一些有关培养孩子自信心的资料,并且针对他这样对唱歌不自信的孩子制订了一些方案。
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多地创设情境,采用故事或者游戏导入,激发牛XX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分组进行小组比赛,看看哪一组小朋友唱得好,表演得好,慢慢地让他融入集体表演的氛围中。有时候还会邀请他跟我一起合唱。 下课时,我还会多跟他说说话,问问他这节课开不开心,歌会唱了吗?经过一个学期的引导,牛XX有了很大的进步, 比以前开朗活泼多了,偶尔也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台表演唱歌了。在他表演完的时候,我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 告诉他:“牛XX,你真棒!”
在期末考试的那天,我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一张贺卡。我当时心里想:今天也不是什么节日啊,怎么会有卡片呢?我带着好奇心,打开了它,上面写道:“邱老师,谢谢你对我的关心, 我的进步和你是分不开的,我会继续努力!谢谢!”署名是牛XX。虽然他的字迹歪歪倒倒的,很多字还是用拼音代替的,但是看得出他是写了又写,擦了又擦,才写成的。当我看到这行字的时候,眼眶顿时湿润了。我真的觉得很欣慰,因为我的努力付出得到了回报。同时我也为这个孩子的改变而感到开心。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其自身能力、 自我发展的肯定。在小学唱歌教学中, 有很多学生像牛XX一样,不敢当众唱歌,对当众唱歌表现出紧张,甚至害怕。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如何能让学生们热爱音乐、自信地歌唱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唱歌时的自信心。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
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与信心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对唱歌产生了兴趣,才能够有自信地歌唱。兴趣不一定是与生俱来的,可以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我总结了三种方法:
1. 创设情境,引导参与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结合音乐课自身的特点以及每首歌的特点,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乐此不疲地唱歌。
2. 借助游戏,寓教于乐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 他们常在游戏中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音乐课如果只停留在让学生被动地听、唱歌曲的层面,那必然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在游戏中学唱歌曲,如边唱边做开火车游戏、边唱边玩拍球游戏等,不仅能减轻学生唱歌时的心理压力,而且能使学生体验唱歌的乐趣。
3. 开展竞赛,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表现欲特强,他们特别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竞赛活动既可以是学生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挑战。这些竞赛可以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展现,也可以用创编表演的形式表达。总之,教师要根据具体歌曲特点设计符合学生特征、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从心底喜爱音乐,喜爱唱歌。
二、用情感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教学活动中,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可以说情感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它具有引发、 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教学过程是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
1. 营造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氛围
课堂上,教师面带微笑、娓娓道来, 学生如沐春风、心情舒畅。这样可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惧怕感,增强其信心。也可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老师更容易走进学生心中,令学生更喜欢音乐和喜欢唱歌。少年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与自信心是和师生情感密切联系的。
2. 加强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际交往、 情感沟通的过程,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教学是不可分割的。在唱歌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细心留意每个学生的眼神、表情,及时发现问题,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或热情的语言、真挚的爱心帮助学生,使学生认识自我。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情感,及时捕捉学生的情感信号,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唱歌的自信。
3. 在集体活动中寻找自信的支点
照亮心灵的目光 篇5
结束了小学生涯,迎来了初中,我来到了立才中英文学校上学,在这里最让我高兴的不是课程有电脑课,也不是老师上课用多媒体教学……而是我认识了一位善解人意,德才兼备的老师。
这位老师是我的班主任,他姓闫,不高的个子,脸上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下面长一个不高不扁的鼻子,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长得很英俊,可他那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心灵,却比他的外表还要美丽。
起初,我还不了解闫老师,从一节课上,我便认识了这位老师。那天,我们第一次上班主任老师的课。由于刚到新学校,我不认识老师,又没有朋友,生怕被老师让我回答问题,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老师偏偏提问了我,我紧张地站了起来,手里捏了一把汗,心里惶恐不安,就像揣了一只兔子,怦怦直跳。闫老师微笑着说:“你来回答这道题。”我像黄牛吃草――吞吞吐吐,说了一句又收了回去,生怕回答不正确,被同学们取笑。这时,闫老师向我投来了鼓励的目光,似乎在说:“别怕,相信自己一定行。”顿时,我心中好像擂起了战鼓,信心百倍。我鼓足了勇气,用响亮而有力的声音,勇敢地读出了我的答案。闫老师高兴地笑着说:“回答正确。”并示意同学们掌声鼓励,顿时,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而持久的.掌声。闫老师那照亮心灵的眼光,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勇气,给了我智慧。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难题,遇到了困难,我都会想起闫老师那传递正能量的眼光,使我信心百倍,知难而上,进而战胜困难。
让七彩阳光照亮孩子的心灵 篇6
如何拨动学生心中的爱之弦,让学生在自由观察时有关爱之心,在自由行动中有关爱之意,在作文表达时充溢着关爱之情,让积极的情感体验之花盛开在学生“自由表达”的天空呢?
一、抓住机会,渗透关爱生命的教育
在一节一年级的识字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午”字。有个学生说:“‘午’是牛砍去头。”作为记生字的方法,这样说没有错,但教师却对学生们说:“将牛的头砍去多残忍呀!大家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于是大家纷纷举手。有的说:“小牛口渴了,将头伸进水桶喝水,看不见头了。”有的说:“小牛肚子饿了,将头伸进槽里吃草,挡住头了。”
这是教学生字吗?是,但绝不仅仅是识字。新课程改革让我们创新,但它更要我们关注学生形成知识技能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美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做人的前提。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像上例中提到的那位老师一样抓住任何一次哪怕微不足道的教育机会,让学生懂得爱,懂得珍惜生命,我们的学生就不会以摧残动物为乐、就不会以刮树皮为荣了。
二、丰富生活情趣,化解心灵冲突
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因此他们的生活情趣也迥异。少数学生流露出暴力倾向,大多与他们的心理品质有关,而这种心理品质又有一定的形成背景:要么性格内向孤僻,要么家庭暴力事件频繁,要么热衷于暴力影视。对于这些,教师应从培养儿童的生活情趣入手,因为情趣是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把养蚕、种植花草、守护鸡蛋等内容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有计划的布置和交流,以此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趣。在孩子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些都能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情趣。
三、坦然面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表达
提倡“自由表达”,但是不能绝对化。新《课程标准》不提“思想健康”,不等于不要“思想健康”,不代表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情感、价值观的偏差可以视而不见,因为教作文的本身也是育人的过程。怎样处理这个矛盾?我的做法是坦然面对,正确引导。就是进行讨论,让学生从讨论中达成共识,进而提高其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
有一次,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家里的小狗很讨厌,常常把他的书包咬下来,还把作业本弄得满地都是,害得他经常挨老师的批评。每次遇到这样的事,他总是忍着,希望小狗慢慢长大,也会慢慢懂事。可是,事与愿违,小狗不但不改过自新,反而变本加厉。于是,一个对付小狗的恶毒的计划产生了。他把小狗带到外面,用手把它按进水沟里,让它喝了很多水,还用力踢了好几脚。可能是这次处罚让小狗知道了厉害,后来,小狗见了他就躲开,再也不去搞破坏了。在作文的结尾,他这样写道:“现在,小狗见了我就跑。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待这样的坏蛋,只有让它尝到厉害它才会老实。”
看了这篇作文,特别是结尾的那句话,我的心沉甸甸的。我不动声色地请他来办公室,拿出他的作文与他一起修改。我肯定了他能从生活中获取材料,并且能把自己的心理活动以及所见所闻写得很具体,他当然很高兴。在改到后面时,我放下了笔,故意说:“你这个结尾我不欣赏,你知道原因吗?”他立刻明白我的意思了——在平时的教学中,关爱生命、与人为善等都是讲过了的,这次自然又被提了出来。他说:“老师,我知道问题在哪里了。谁都会犯错,一只小狗更免不了。它也不是坏蛋。我要试着改变做法,然后重新修改作文。”
几天后,他的作文又交上来了,结尾改为:“看到小狗这样躲着我,我心里也不是滋味。老师平时教育我们要关爱每一个小生命,我怎么能这样粗暴地对待这只还不懂事的小狗呢?如果我也像小狗这样淘气,妈妈会怎样对待我呢?于是,我跑上前去,抱起小狗,抚摸着它。小狗似乎明白我的心思,居然不怕我了。做作业时,我把小狗带到我的书房里,让它快乐地玩耍,只是把书包放在它够不着的地方。我们又成了好朋友,我有说不出的高兴。”
以心灵照亮心灵 篇7
王茜冉在辅导员岗位上已走过了8个年头,自参加工作的那一日起,她便以满腔的热情融入“辅导员”这个光荣的角色中,爱和责任贯穿她的工作,心中始终牢记一个信念“以学生为本”,用真心去关爱学生,用真爱去温暖学生,用真诚去感动学生。
在王茜冉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个性差异之别”。她曾带过的学生中,有一名女生经常逃课到网吧玩游戏,导致多门课程挂科,失望的家长甚至产生了让其退学的想法。她一次次将学生从网吧里拉回来,一遍遍与她谈话的同时,还和家长加强交流,引导父母注意教育方式方法,终于使她远离了网吧,从网瘾中解脱出来,顺利毕业。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王茜冉认为,教师爱学生,要做到既有情感中的教育,更有教育中的情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她结合学生实际,积极开拓思路,引导新生进行“超前式”规划,利用“握手礼仪”开始新生入学第一课。她和学生一起在教室墙上种下“许愿树”来为学生的梦想插上翅膀,同时也使爱心在学生间得到传递,学风班风越来越好。对困难学生实施“互动式”帮扶,实施“红色1+1+1”爱心帮扶工程,即“一名辅导员+一名学生党员+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结对帮扶活动,拉近了辅导员与学生的距离,又发挥了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王茜冉在平凡的辅导员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了8年。8年的工作历练中,她和学生共成长、共快乐、共同追逐幸福梦,共同唱响青春曲,她用爱心和真诚感化着身边的同学,她用奉献和责任践行着辅导员誓言。她已经把做好辅导员工作当成一种自觉自愿的担当,一种放心不下的惦记。就像她常说的:“看着学生成长,我很幸福,这就足够了!”
对话王茜冉:
《河南教育》(高教):如何理解辅导员工作?您的工作理念是什么?
王茜冉: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是学生思想上的“指路人”、学业上的“引导者”、心理上的“守护神”和生活上的“勤务兵”。我认为,在工作方式上,辅导员=老师+朋友,用好友的方式和学生交流,做到用心沟通,用老师的职责为学生服务,做到尽心工作。我的工作理念是“以学生为本”,用我的真心去关爱学生、用我的真爱去温暖学生、用我的真诚去感动学生。
《河南教育》(高教):您是如何看待当前大学生的?
王茜冉:当前大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独立自信,勇于表现自我;敢于竞争,勇于奋斗;心理承受力弱,辨别力不强;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能力存在欠缺。
《河南教育》(高教):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王茜冉:第一,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过硬的政治素质是其职业素质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决定了辅导员工作的方向和态度;第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辅导员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三,夯实自身业务素质;第四,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第五,保持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
《河南教育》(高教):谈谈您参加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心得。
王茜冉:此次经历对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这样的平台,开阔了眼界,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也了解了更多的资讯。通过比赛,我的基本功得到了提高;对辅导员工作的思路更为清晰,流程更为规范;也让我对团队协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将对我以后的学生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
《河南教育》(高教):对下届参赛的辅导员有什么建议?
王茜冉:辅导员的素养来自于平时的积淀。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心态是获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
《河南教育》(高教):您幸福吗?对未来的工作有什么期许?
王茜冉:我很幸福。作为一名辅导员,就是辅助学生成长、导引学生成才、圆学生梦想。辅中有导,导中有辅,与学生共进步,我付出的是爱心,收获的是幸福。每逢路上不时碰到亲切的“老师好”问候,每到节日手机里满满的祝福,内心深处不免会有快乐感、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这种精神上的回报和慰藉是无价的。难道这样的工作不值得我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快乐付出吗?我期许我们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更加职业化、专业化。
【以心灵照亮心灵】推荐阅读:
让美的心灵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09-06
以触动心灵为话题初中作文11-06
以真诚打动心灵用信任铸就美好10-26
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进之路10-02
以无声的父爱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目的作文11-13
教育是心灵感应心灵08-04
人民日报任仲平--以信仰之光照亮奋进之路07-14
心灵的沟通心灵的对话08-09
感悟心灵的随笔:心灵宁静路悠悠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