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沟通

2024-10-08

心灵沟通(精选12篇)

心灵沟通 篇1

真成:

我真的非常高兴,高兴之余却是感动。从李根朋友的信中我感受到编辑肩头担负起的那份社会责任。其实我做得很不够,读者朋友们给我的却是信任、李根小弟,说实话吧,回想起来我也很后怕,你在高考前一个月出现的心理问题的确很要命,那样的时刻你能够首先想到我并向我求助,你知道我的第一个感受是什么吗?那就是你对我的信任,你把我当成了大哥哥:现在,我成功了,你也成功了,我们终于可以庆贺了,你喜欢大哥的声音,我也回赠你一个礼物吧,那就是我在直播间的照片,让我陪伴你完成学业,让你“枕着我的名字入眠”。记住,无论你走到哪里,《拳击与格斗》和真成大哥永远是你的朋友。

真成:

聊了武术,我们再来说说拳击。职业拳击在西方创造的价值和人气指数自不必说了,后奥运时代,中国的拳击该走什么路?中国职业拳手如何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并能够像职业足球那样富裕起来?拳迷“黑人的骄傲”写来了他的看法。“热线”是一个专门为读者开办的各抒己见的窗口,朋友们可以探讨,可以争辩,因为我们都爱着拳击,爱着武术。不过,我个人对我国知名职业拳王改打业余持支持态度,道理非常简单,他们是国家培养的运动员,为国争光,多拿金牌是他们的责任,我非常尊重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他们有实力夺得奥运金牌,一个真正的拳手必须把国家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否则,他不会得到人们的拥戴。欢迎其他朋友也写来你的观点,就职业拳击的发展献计献策。

真成:

前段时间,我就“青歌赛”引出了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拳种的话题,这个话题得到了朋友们的关注,江苏的周胜朋友写来了他的观点——

心灵沟通 篇2

父亲是学生心中的一棵大树,却常常被遗忘在大千世界。为增进父子间的情感,关注学生身心健康,5月23日,??小学对开展的“和父亲说说心里话”活动做了全面总结。

此次活动以“亲情作业”的形式展开,引导学生同父亲一起感悟、体会和享受亲情。通过学生和家长的真情对话,拉近父子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会父亲的辛苦,让父亲更深入的了解孩子,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沟通从心灵开始 篇3

感恩教育终身推广第一人彭成老师全国巡回演讲,今天下午来到我们学校了。“非常感谢这些到场的家长们!同学们,今天你一个电话,一个要求,你爸爸妈妈就放下手头的工作,到学校来了,等你爸爸妈妈老了,生病了,你是不是会放下手头的工作,第一时间赶到你爸爸妈妈床前呢……”“教育的教,大家看看,左边一个孝,右边一个文,其实中国古代的夫子真的很聪明,很智慧。教育,不懂得感恩,即使培养得再优秀,也是培养高级犯罪分子——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感恩,把他培养得越出色,对社会的破坏就越大……”

“接下来,请对你亲爱的、敬爱的、无私奉献的老师大声说出我爱你……”“老师,我爱你!老师,我爱你!……”在《烛光里的妈妈》的渲染下,大部分同学都这么做了,越是大声喊,越是激动。瞧,眼泪似掉了线的珍珠……甚至在盛飞扬那淘气的小脸蛋上我也看到泪水划过的痕迹,平时这小家伙有事没事就和爸妈怄气,还要我做他们的和事佬,今天他终于还有那么点感恩之心,我不禁感到很欣慰。歌声更响亮了,同学们越喊越激动,是那么地整齐,泪如雨下,泣不成声了……感觉脸上湿湿的,我眼睛一眨,滚烫的泪水潸然而下,心中一股暖流——好久没有这种感动的感觉了,我,真的心动了……

“好的,同学们,老师们都听到了你们的心声,现在就来点实际行动,给班主任老师一个拥抱,表示你会一直努力!”我已是一个泪人,但也许是教师的权威作怪,我不敢面对同学们,站在队伍的最前面,我背对着学生,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隐约看到隔壁班,有好些同学拥抱着班主任赵老师,突然我感觉有个瘦弱的身体张开双臂,拥抱了我。哦,是盛绍丹,我们的班长!本期待着有更多的同学会上来,可是,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没有同学上来……

思考一:

此刻,我感到很尴尬:我一向认为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这场景第一次让我觉得做班主任很失败。是我做班主任工作做得不够吗?不,我觉得我为班级尽心尽力,全力以赴,严格地、公平地执行着班级公约,细心地、周全地为学生考虑着。班级设有百宝箱:冷了有校服可以借穿,下雨了有雨伞、雨披可以借用,发烧了有体温表可以量体温,感冒了有药可以领用;班级设有小小图书馆,大家可以资源共享,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如果我给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打分,我很自信地说“优秀”。可是明明学生有感动(连盛飞扬这个小家伙都能感动),为什么他们却不愿意施舍他们的拥抱给我呢?其实坚强的潘老师也很需要你们对我的工作的支持鼓励和肯定啊!

回想我的班主任工作,在各项工作上,我考虑细致周到,在执行工作上,我严格、公平、公正,到底哪里出问题了呢?来不及细想,继续着一天的流程工作。

镜头二:

放学后,教室里还有几个同学在做值日,还有几个是有问题留下来问老师的。我习惯性地、仔细地看看地面有没有垃圾,桌子有没有对齐,抽屉里有没有杂物,不自觉地走到潘凯桌子旁边。

只见这个1米75高的男生慢慢地站起来,一本正经地对我说:“潘老师,我知道,刚才我们班没有同学上来拥抱你,你心里一定很难受。虽然你表情总是冷冰冰的,可是我们都知道……我想现在拥抱你一下!”我还没有回过神来,潘凯用力地拥抱着我;盛丹菁也过来,一起拥抱着;盛华萍也过来了……

心中的情愫肆意流淌,好似一个久违的悸动,在我心中那条冰冷的河上漾起层层涟漪。心中那冷漠的坚冰彻底消融。原来,感动是心灵的奠基,是永远也不能丢失的。

思考二:

感动不是单纯地落泪,不是肤浅地伤怀,而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当你在感动别人的时候也会让自己感动。

我找到答案了,就是这潘凯口中的“冷冰冰”,就是这“冰河”,就是这“坚冰”,这就是为什么学生有感动,但是不愿亲近我的原因所在。

在8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认识了一个职业,爱与艺术播撒在生命的周围,平凡、琐碎却又与无私奉献同行。这8年,我融人了一个集体,将责任放在肩头,将大爱握在手中,用辛勤的汗水和泪水书写人生。但是,行色匆匆中,我被生活磨砺得开始变得粗糙,开始渐渐冷漠,不愿停下脚步去倾听学生心灵的声音,更不愿去回味学生给我的感动带给我心灵的慰藉。有段时间,我似乎也忘记了感动的滋味,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也渐渐丢失了感动的能力。

在工作中,每个流程感觉都是游刃有余,但是缺少的,却是那最重要的:用心沟通,心与心的交流。

我也曾经用心与学生沟通过,往事历历在目:当运动会上学生积极踊跃报名的时候;当潘佳口带伤参加县中小学运动会,拼下两个冠军的时候;当班会课上学生发自肺腑的话语,在一张我生气的照片上涂鸦着“潘老师生气了,我们期中考試一定要拿下第一,看看潘老师久违的笑脸”的时候;当我偶尔忘记换位置时盛绍丹来提醒我,“潘老师,这星期应该换位置了,待会第一节下课换吧”的时候;当春游分小组野炊,同学们纷纷邀请我“潘老师,到我们组吧!”“潘老师,还是到我们组吧!”的时候;当元旦红歌比赛即将来临,参加伴舞的几个同学主动要求傍晚留下来,多练习练习的时候;当学校英语小报比赛时,盛丹菁拿着自己多次修改的小报给我看,说“潘老师你帮我看看,给我一些建议,我希望博采众长,向一等奖冲刺”的时候……我都从心底有种无言的感动,感到无比的喜悦。

人们常常赞美蔚蓝的天空,赞美它的广袤和辽阔。然而我要说,比天空更广阔的是学生的心灵世界。当你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你会发现这里既有日月星辰,也有江河山川;既有风霜雨雪,又有花鸟草虫;既有真善美,也有假丑恶。你会发现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魏书生老师有句至理名言:“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育无痕,润物无声。让学生在心与心的碰撞中,体验到独立人格的尊贵和老师的拳拳之心,他们的思想升华了,灵魂净化了,成绩自然提高了。

当我们向同学们敞开心扉,倾注师爱和关怀的同时,也会感受到来自学生对我们的爱。师爱绝不止是奉献,也有回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不曾被学生感动过吗?

心灵沟通共建和谐 篇4

“顺心”是人的一种需求

1. 增强自身魅力, 让教职工喜欢你

作为一名园长, 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保持乐观情绪, 从外在到内涵都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品味, 保持平和的心态, 客观的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宠辱不惊。面对不利因素, 我会积极的面对, 用我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去感染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让老师们感受到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 但努力地工作, 人生才会更完美!

2. 发现教职工的优点, 让教职工知道你喜欢她

赏识每一位教职工, 让她们感到自信和满足。我的电脑里有一个文件夹, 叫“最美的教师”, 里边记录的是我在活动中偷拍的每一个教师精彩的瞬间, 休闲时我会与她们一同分享;全体会上我会经常提几个名字在老师们面前表扬一下, 给她们一点点鼓励, 让老师们知道你的心里有她们。

3.创设一切途径, 满足教职工的各种欲望和需求

工作的目的一是实现自身的专业价值, 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我们会根据园所的实际情况, 创设机会和条件, 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组织教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娱乐身心;适时提高教职工福利和待遇, 让教职工生活的更精彩一些;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教职工, 制定相应的制度, 一视同仁。

“沟通”是人的一种需求

1.文化引领, 达成理念上的沟通

共同的价值观驱动着人们会朝着共同的方向去迈进, 实现意识上的高层次沟通。因此, 每学期我们都很重视文化的培育活动、理念的再学习。如何将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从而形成了园内积极主动的工作氛围。

2. 任务前的动员, 形成思想上的认同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形成这样一种工作方式, 即任何任务开始之前一定召开全体会, 进行思想上的引领和统一, 明确工作意义、任务, 方法, 将提前可能预见的问题进行解读和疏导, 解除教职工的疑问, 思想上达成共识, 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各层级人员分工负责, 教职工通力合作的良好工作局面。

3. 随时随地的沟通, 疏导问题和情绪

我们会随时观察教师的情绪动态, 在教职工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 责成相关人员及时找到她们, 利用谈心、聊天等形式, 与她们沟通, 帮助她们正确对待一些事物和现象, 调整心态, 积极面对。

“学习”是人的一种需求

寻求心灵沟通作文 篇5

②掌握故事的语言特点。故事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其最大的特点是口语性强、个性化强。所以当我们拿到一个材料的时候,不要马上就开始练习讲,而要先把材料改造一下,改成适合我们讲的故事。 ③反复练讲。对材料做了以上的分析、加工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练讲。通过反复练讲达到对内容的熟悉。最后能使自己的感情与故事中人物的感情相隔合,做到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性格,语言生动形象。

另外,边练讲,还要边注意设计自己的表情、动作。看看你讲故事时的表情、动作是不是与你讲的内容相一致。

人与植物心灵沟通 篇6

美国加利福尼亚洛斯托斯国际通用机器公司的化学师马塞尔·沃格尔,从树上摘下3片榆树叶,放到床边的一个碟子里。每天早饭后,他都要集中1分钟思想,注视碟子中的2片叶子,劝勉它们继续活下去,而对中间那片叶子不予理睬。1周后,中间的那片叶子已经枯萎,另外2片仍然青绿,样子健康。使沃格尔更感兴趣的是,活着的2片叶子的小茎,由于摘自树上而留的伤痕已经愈合。

不同植物的反应不同

这件事给沃格尔很大的鼓舞,他想,人的精神力量可以使一片叶子超过它的生命时间保持绿色,那么这种力量会不会影响到液晶呢?所以他用显微镜将液晶活动放大300倍,并制成幻灯片。他在制作幻灯片时,用心灵寻找人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结果他发现有某种更高的灵在指引着它,这说明植物可以获知人的意图。但不同的植物对人意识的反应也不同。拿海芋属的植物来说吧,有的反应较快,有的反应较慢,有的很清楚,有的则模糊不清。整株植物是这样,就其叶子来说,也是各自具有特性和个性。电阴大的叶子特别难与合作,水分多的新鲜叶子特别难与合作。

一年后沃格尔开始了新的实验,看能否获得海芋属植物进入与人沟通联系的准确时刻。他将氢电流计连在一株海芋属植物上,然后他站在植物前面,深呼吸,手指伸开几乎够到植物。同时,他开始向植物倾注一种像对待友人一样的亲密感情。他每次做这样的实验时,图表上的笔录都发生一丝的向上波动,他能感到在他手心里,某种能量从植物身上发出来。

过了3~5分钟,沃格尔再进一步表示这种感情却未引起植物的进一步行动,好像对他的热情反应它已放出全部能量。沃格尔认为,他和海芋属植物之间的反应似乎与他和爱人或挚友间的感情反应有同样的规律,即互相反应的热烈情绪引起一阵阵能量的释放,直到最后耗尽,必须重新得到补充。

人可以化入植物吗

既然人可以同植物进行心灵的沟通,那么可不可能化入植物之中呢?早在16世纪,德国有位名叫雅可布·贝姆的方士就声称他有种功能。当他看一株植物时,可以突然感觉意念与植物融成一体,成为植物的一部分,觉得生命在“奋力向着光明”。他说此时他同植物的单纯意愿相同,并且与愉快生长的叶子共享水分。有一位名叫戴比·萨普来的姑娘,在沃格尔的帮助下,曾化入一种海芋属植物。戴比描述当时情景时说:“我是从植物的底部进入杆子的。进入之后,我看到运动着的细胞和水分在主干中上行,我也随着它们上行。当我抵达伸开的树木时,感到自己进入一个不能自控的领域。没有思虑,只感到自己已涨满,成为植物表面的一部分。我感到我已被植物接纳和保护,没有时间感,只有一种存在和空间结合在一起的感觉。”

千万不能伤害植物的感情

在同植物进行感情交流时,千万不能伤害植物的感情。沃格尔请一心理学家在15英尺外对一株海芋属植物表示强烈的感情。试验时,植物作出了不断的强烈反应,然后突然停止了。沃格尔问他心中是否出现了什么别样的想法,他说他拿自己家里的海芋属植物和沃格尔的作比较,认为沃格尔的远比不上自己的。显然这想法刺伤了沃格尔的海芋植物的“感情”。在这一天里,它再也没有反应,事实上两周内都没有反应。这说明,它对那位心理学家是反感的。

沟通要从心灵开始 篇7

案例:

第一周星期四下午第三节, 是学校的政治学习时间, 我安排学生自习, 并宣布了纪律:保持安静, 不随意走动。由于不放心学生, 学习的中途我偷偷溜到教室后门观察。不看还好, 一看气得我七窍生烟, 整个教室堪比自由市场, 闹闹囔囔, 一个叫张某的男生正拿着一张纸到处走动, 还对其他学生气势汹汹, 我一掌推开教室门, 对着张某一阵河东狮吼:“张某, 你在干什么!”全班顿时鸦雀无声, 每个同学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低着头, 我正想对全班大发雷霆, 不料张某却站起来, 手里拿着一张写满密密麻麻字体的纸, 带着非常得意的神情说:“你给我们当不了几天班主任了。”智商还不算低的我马上反应过来:张某在组织学生造我的反, 联名向学校领导写信, 要我“下课”。我马上说:“要我下课, 是吧?那好呀, 我真得感谢你们让我脱离苦海, 拿上来让我也把名签上!”张某和全班学生都被我“怔”住了, 我又催促“快拿上来我签字”, 张某这时也不知怎么办好。这时, 一个周姓同学走上去, 从张某手中接过了那张“联名信”, 并顺手撕掉了。我也气匆匆的把全班吵了一通。下来后, 部分同学向我反映, 张某写好信硬要他们签名, 目的就是认为我管得太严, 要换掉我, 希望原班主任能回来。后来, 我了解到, 张某父母都不在了, 缺少管教, 就在开学前, 他还因为触犯法律而被强制管教, 后被亲属保释回校学习。缺少父母关爱的他, 也得到了原班主任的特殊关怀, 所以他很留恋原班主任, 千方百计要想让原班主任回来。了解到这些, 我也试图象原班主任一样去关心他, 学习上关注他, 生活上关怀他, 但这似乎都无法打动他, 半学期都过去了, 他还是处处与我作对, 经常在班上制造事端。记得半期考试期间, 一趟考试以后, 全班学生都在专心复习下一堂考试内容, 他却在教室里扭住一个同学疯闹, 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对着他骂道“没有教养”。他听到后, 提了一根凳子就朝我冲来。有同学马上去拦住他。我仍然气愤地说:“别拦他!让他来!”也许我的反应出乎他的意料, 也许, 他被我的气势给镇住了。他没有了先前的凶气, 但他又觉得就此罢休很没面子。于是, 慢腾腾的提着凳子来到讲台上对我说道:“你赌我!”我说:“我不赌你, 但也不怕你!”说完, 我让全班学生回家吃饭, 转身向办公室走去, 不再理他。他紧跟在我的后面对我说:“你不管我。”我气愤地说道:“你摸着自己的良心想想, 在班上我是不是对你关照最多?”听到这话, 张某沉默了。见时机成熟, 我决定和他进行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通过谈话, 我终于明白了他老是与我做对的原因所在。张某从小失去母爱, 初一时又失去父亲, 他从心灵深处渴望母爱父爱, 上一位班主任正是在他失去父亲时给了他关怀。所以, 他对上一位班主任也有深深的依恋, 而我的到来又让他再一次从心理上失去了依靠, 他要千方百计赶我下台。在与他的交谈中, 我还感觉到这是他渴望得到老师更多关爱的外部表现。了解到这些, 我更加主动的关心他, 不仅仅是学习, 还积极解决他生活上的问题, 帮助他和他的监护人之间进行沟通 (张某父母去世后他由他的二姑管理, 但经常惹他二姑及家人生气) 。同时, 我还经常找他谈心, 关注他的心理健康, 让他的思想更加阳光, 性格更加豁达。同时, 我也积极的利用张某思维活跃、头脑聪慧, 在同学中有较大影响力的长处, 让他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为班级服务。通过不懈努力, 张某自己也感受到了我对他的特殊厚爱, 逐渐改变了对我的态度, 变得善于接受意见, 对自己, 对班级, 对他人都有了一个崭新的负责任的态度。最后, 顺利毕业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

反思:

沟通是架起心灵的桥梁 篇8

一、用爱去架起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

爱究竟是什么?爱是千里冰川上的一团火种;爱是茫茫黑夜里指航的灯塔;爱是历练风雨亘古不变的话题;爱是冥冥中,心灵殷殷的守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自尊,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希望,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灯,我们必须用爱点亮每个学生的心灯,用心灯照亮每个学生的前程。

(一)用“母爱”去温暖学生的心

作为班主任,只有经常深入班级,深入每个学生的家庭中去,才能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以及爱好和习惯,才能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准确地、恰当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问题。关心是建立师生感情的桥梁,了解是为了有的放矢。例如,我班有一位男同学在前一段时间精神萎靡不振,神情恍惚,上课总爱睡觉,并且经常迟到。通过调查,我了解到这位学生痴迷于上网,经常晚上玩到很晚才回家,而他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爷爷、奶奶又管不住。对于这位学生,我首先是主动多次找他谈话,缩短师生感情上的距离,然后给他讲人生的价值,列举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引导他正确利用网络,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并让一些成绩好的同学辅导他的学习。这位学生很受感动,振作精神,平时作业质量也高多了。看到这位同学学习上的进步,我心里暗暗兴奋。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只要老师用真诚的爱去关心、了解学生的心扉,学生就会“心有灵犀一点通”。

(二)用“关爱”去信任学困生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信心的老师。的确,有了信心,就容易看到后进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其次,我让学生自己树立信心,自信心是后进生转化的奠基石。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后进生转化工作才有坚实的基础。后进生并不是什么都落后,他们也有长处和优点。因此,在教学中我细心观察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细微的思想变化,抓住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恢复其自信,使其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奋起直追、迎头赶上的决心和力量。

(三)用“博爱”去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

热爱、尊重学生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体现,严格要求学生是师爱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教师责任感的体现。没有严格要求的爱不是真爱,只有在思想上,学习上,行为规范上严格要求学生,不迁就不放纵,才能把学生培育成“四有”新人。当然严格要求不能刁难、苛求学生,更不能简单粗暴地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对我们班的学生一向要求严格,学生在我的教导下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我们班班风正,学习气氛浓在全校都是有名的,每当从外校转来的学生,他们都说:“听说这个班老师管得严,纪律好,所以我们要进这个班。”

二、用无声的语言去实现心有灵犀

(一)用批语化解矛盾,激励学生

这还得从一件事说起,我们班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不错,所以我平时对他的关心也就多一点,但让我不能理解的是,有一次考试他作弊,这让我大发雷霆,把他好一顿批,他不但不认错反而跟我顶嘴。我真是又气又委屈,回想起以前我对他那么好,却换来这样的结果,心寒啊!事后,我发现他上课不再认真听讲了,有时还和周围同学说话。看到这些,我心里急啊,怎么和他沟通呢?用什么方法可以扭转这种局面呢?正好这时课代表搬来了作业本,我灵机一动,在这位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话:“你聪明灵活,只要努力会有好的结果的。对于以前发生的事情,我不怪你,因为那毕竟是你真情的流露。我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希望你把自己聪明的才智发挥出来,踏踏实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作业本发下去,等我再上课时,他好像变了个人,上课积极发言,情绪饱满,再过几天主动问问题了。虽然我们彼此之间都没正面谈起那件事,但我觉得我们之间已从内心真正理解了对方。从中我也体会到老师尊重学生就会换来学生一颗崇敬平静之心。

(二)用细微的教育感化、改变学生

班里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又差又爱捣乱,教师都不喜欢他,他当然也就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对象,上课老师从不提问他,他也懒得去学习。一个偶然机会,我讲完课布置下作业让同学们做,当我走到他跟前时,看到他一个题做错了,就停下来重新给他讲解,帮他纠正,我发现他脸红红的,还有点兴奋。从那以后,我奇迹般地发现他上课开始认真听讲了,作业也认真了,捣乱也少多了。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原来差生也希望得到老师多一点的关注。我为我以前的失职感到自责,为什么只关心学习好的学生,而对差生不理不问呢?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在老师的心目中有一定的位置,都希望老师多关注他们一点,尤其是差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怀,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决定他们的一生。所以,沟通不一定非用语言,心有灵犀,心领神会就够了。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一定非得轰轰烈烈,我们更要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让每一个微小的动作都能成为教育学生的无声语言,只有这样才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篇9

一、教师要在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中得以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 靠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实现。

(1) 教师要置身于学生之中, 增加与学生沟通的机会和时间。在课堂教学中, 在日常生活中, 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直接接触,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 了解学生的好恶, 情感意识等各方面情况。尤其作为班主任, 接触学生的条件优越, 更应做到置身于学生之中, 课间休息时, 一日三餐中, 校内外活动时, 要完全与学生“同处一室”, 尽可能地与学生多接触, 多了解学生。

(2) 要敢于向学生暴露自己, 让学生了解教师的优缺点, 了解教师的工作方法, 性格特征等。当教师的言行出现错误时, 教师要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 这样才能使教师与学生更好的进行心灵沟通。

2009年8月, 我开始担任电子09-1班班主任, 我认识到, 新生刚刚入校, 有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在校住宿, 远离了父母、亲人, 这时候, 学生最需要的是教师的理解和关怀, 同时, 这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良好契机。在学生军训时, 我时刻不离学生左右, 用爱关心他们, 帮助他们, 让他们意识到, 虽然远离家乡, 可他们并不孤独无助, 班主任老师会时刻跟他们一起, 分担风雨, 共享彩虹。个别学生训练怕苦、怕累, 但当他们看到作为班主任的我, 跟他们一样被晒黑的时候, 也都坚定了信心, 坚持到最后。9月末, 校运会如期而至, 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布置班级、一起为同学呐喊助威, 当大家迈着整齐的步伐, 喊着响亮的口号走过主席台时, 我感受到了这个班集体空前的强大, 无论是老师, 还是学生, 我们已然融为一个整体。

二、教师要以对学生的爱心实现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中职学校的学生自制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还都处于逐渐形成时期, 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帮助。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学生, 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是他们的“良师益友”。首先, 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这是教师对学生关心和爱护的具体体现, 教师在处理班级各种问题时, 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 充分信任他们。在教育中因材施教, 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班级组建之初, 对于新物色的班干部, 我总是鼓励他们大胆工作, 当他们出现错误时, 我都是想方设法在同学中予以弥补, 暗中指出班干部的不足和改进方法, 树立班干部在同学中的威信, 班干部对教师的良苦用心非常感激, 更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有的学生军训时表现不佳, 受到了教官的批评, 总觉得教官老师瞧不起他。在学校开运动会时, 我就把借锣鼓、彩旗、钉子鞋等任务分别交给他们完成。这几个学生觉得老师信任他们, 很高兴地完成了任务, 趁此机会, 我再对他们予以表扬, 他们的自信心马上得到很大程度提高, 师生间的隔阂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其次, 教师要关心帮助学生。学生远离父母, 需要教师的关心、帮助,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及时主动地帮助学生解决, 这是与学生心灵沟通最好的方式。学生开学一段时间后, 正逢中秋佳节, 自然是思乡心切, 我就自费为学生买来中秋月饼, 和同学们一起唱歌, 谈心, 同学们在愉快而轻松的氛围中度过了离家后的第一个中秋佳节, 通过这次活动, 同学们对我的信任与依赖又进一步的加深。

三、对学生言而有度, 宽而有量, 在谈话中达到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1) 要理解学生。学生刚刚入校时, 对学习的规章制度还一时把握不准, 难免会出现错误或做的不到位等情况, 对此, 教师必须对学生严加管理, 对学生的错误及时作出批评指正。批评的时候, 态度要严厉, 但不能过于尖刻, 不能挖苦学生, 可以推心置腹的与其进行交谈, 使其在内心认识到错误所在, 找到错误的症结, 进而及时改正。

(2) 以理服人。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 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 因势利导, 坚持正面教育, 不能主观臆断, 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处理,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弄清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和心理活动, 有的放矢地加以批评指正, 防止学生“顶牛”。

家访: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篇10

一、将心比心,以理服人

学生磊磊,因为家长的溺爱,学习习惯很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三年级时父亲因犯罪入狱两年,四年级结束时,父亲回到家中。为了让其父亲了解孩子两年里各方面的情况,我进行了一次家访。交谈中,我首先感受到了当父亲看到孩子变化后的欣慰,他非常感谢每一位热心帮助自己孩子的人,特别是教师。但在欣慰的同时他又有些焦虑,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够理想,不知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面对这样一位曾经只会用暴力来管教孩子的家长,我认为,将心比心,以理服人或许他更能接受。于是,我首先肯定了孩子在两年里的巨大变化及自己了解到的孩子的真实想法,旁敲侧击地提醒他教育孩子时千万不可再使用暴力,因为那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叛逆,甚至会影响到他在学校里与其他同学交往时的表现。当然,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更是不可取,作为家长,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一定要静下心来与他共同面对,帮他一起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一番沟通后,磊磊父亲坦诚地承认了以往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过激行为,还第一次与我共同商讨起“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看到他有了如此大的变化,我也当场表明今后自己一定会尽全力帮助孩子。家访后不久,从孩子身上,我感受到了其父亲正竭尽全力用自己的行动信守诺言,而孩子也正渐渐地开始接受父亲给予他的全新的爱。

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学生小龙,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同住子女,他的父亲一心希望孩子能够早日成才,自认为“高分”即是成龙的标准,所以他立下家规:每次考试一定要得到高分,其他皆可忽略。一次语文测验后,这名一直在班中名列前茅的孩子却因为字迹潦草和粗心大意排到了班级倒数几名,父亲知道后大发雷霆,竟当着众多学生的面将孩子暴打了一顿,还对孩子说如果今后再出现这种情况就不要回家。从那以后,每次测验完毕,孩子便特别关心自己的分数,生怕得不到高分回家后挨打挨骂。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关心自己的“名”“利”,而将班级荣誉感、责任感统统抛在脑后。在一年一度的大队干部评选中,胸有成竹的他却因为无视班级纪律、自私自利、毫无班级荣誉感落选了。看到他满脸沮丧的样子,我与其父亲进行了一次长谈,希望家长不要过于强迫他肩负“班级第一”“年级第一”的担子,要正确看待孩子每一次的考试成绩。当他取得高分时,教育他不要自满,鼓励他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当他考试失误时,更要给予他鼓励,耐心地引导他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不足,一起研究问题所在,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他才会经受住各种风吹雨打,才会更好地磨炼自己。再者,衡量一名学生是否优秀不能只看他的分数,还要看他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在当今这个时代,更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意识,有集体荣誉感。

巧架飞桥 沟通心灵 篇11

怎样帮助学生顺利走过文本这座桥,走进作者心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就必须熟悉学生,吃透文本,根据学情及文本的特点,在学生和文本中间再建起一座座桥。

一、教会学生阅读不同文体的方法,架学法之桥

中学语文课本中,所选文本都是典范之作。按照文体大致就分记叙类、说明类和议论类。文体不同,阅读侧重点不同,阅读方法则各异。记叙文重在陶冶情操,透过文字体味作者思想感情则为教学的重难点;说明文重在给人以知识,通过文字掌握介绍的相关知识则是重难点;议论文重在给人以道理,通过阅读明白事理则是学习的重难点。所以在阅读记叙文时,就应让学生从理清文章记什么事、写什么景,抒什么情入手,再去细细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情怀,学生就会披文入情,达到读懂的目的。阅读说明文时让学生从文章标题及首尾段入手,先找到说明的对象,然后进入文本去找说明对象的特点等。阅读议论文也可以从题目和首尾段入手弄清楚作者针对什么现象或问题阐述什么观点,当然有时需要分析文中所用的论据来弄清楚作者的观点,只要能准确把握文章的观点并认同这一观点,也就达到了读懂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查阅背景资料,架资源之桥

课本中所节选的文章,有的离学生的生活甚远,单从文本入手,也难以弄清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情感,这就需要借助资料,开发资源辅助学生理解文章。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的思想内涵深邃,从文本上看是写一个人的悲剧,实际是抨击封建的科举制度,是在揭示一个社会层面的悲剧。要想让学生理解到这一深层内涵,就必须教会学生运用互联网查阅资料,开发利用资源,广泛深入地了解科举制度下封建文人的生活现状,联系本文才能深刻理解作者通过此文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架情感之桥

课本中也节选了一些和学生生活很接近的文章,在阅读这些文章时,我们就应当寻找文本与生活的契合点,用文本中的文字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用生活体验中的感受来阐释文本中的思想情感,学生阅读起来自然有兴趣,也容易理解。比如《幼时记趣》讲到“鞭打蛤蟆”的情节时,引导学生体会此时作者的思想情感,就可以让学生先谈谈自己做某件极为感兴趣的事时被突然打断的经历及感受,再回过头来读课文,学生很快就能从文字中体会出这种情感了,这样也有助于学生体会文本中所表现的童真童趣了。

四、教会学生寻找留白,架想象之桥

经典美文,作者总不会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文中全部表达出来,他们会在文中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进入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意境里去思考、想象。比如《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和老翁别,老妇哪去了?真的被官兵捉走了?她的遭遇又会如何?我们多提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体会。这些问题的提出,便于学生更深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善于在文本与学生中架桥,并巧妙地架不同的桥,那么,我们的学生虽身无彩凤双飞翼,却也能和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

增强心灵沟通提升育人效果 篇12

关键词:教育资源,心灵沟通,育人效果,效仿

在远离城市的边远山区, 孩子的教育问题尤为突出。教育资源缺乏, 信息封闭, 生活条件低下, 这里的孩子起点低, 成长的道路比起城市的孩子要更加艰苦, 人生的路途比起城市的孩子要更为曲折、艰辛。现实条件决定了这里的孩子必须更加努力地学习, 通过掌握更多的知识, 来改变穷苦的生活状况, 争取美好幸福的生活。

我扎根山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将近十年。在这漫长的一线教学工作中, 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探索、创新, 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套教育教学方法, 也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理论体系。以下是我日常工作中积累的对增强师生之间心灵沟通, 提高育人效果的一些见解。

一、心灵沟通, 是提高育人效果的必要前提

心灵沟通所花费的工夫不耽误教育工作的时间, 就好比磨刀不误砍柴工。与学生进行交流, 建立起彼此的友谊与信任, 令学生接受了你这个老师, 随后才能接受你的教诲。

为人师者, 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 更不能忽视德育, 要清楚地意识到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个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而不是仅仅塑造高智力的缺少优良品德的畸形个体。只有同时具备德与才的人, 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影响学生品德、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 要使学生接受你的教育, 就必须使学生打从心里面认同你这个人。只有他认同了你, 才会从一言一行中效仿听从你, 你的教育工作才能收到实效。而要使学生认同接受你这个人, 就要求你与学生先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多接触、多谈话、多了解, 使他们认识到你是真真正正在关心他、教育他、爱他, 使他们认识到你这个老师很好, 直到使他们慢慢喜欢上你。至此, 你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就完成大半了。

有了心灵的沟通, 有了他们喜欢你的前提条件, 后面的教育教学工作才会顺畅自如、成效卓越。要是没有这个前提条件的保障, 你往后的苦口婆心、循循善诱、言传身教可能都要大打折扣了, 有时候甚至课堂纪律都难以控制。师生心灵沟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可见非同一般。师生之间要实现心与心的碰撞、心灵的沟通, 对教师有不少的要求, 不但要有爱心, 更要有耐心、宽容心, 同时也少不了责任心。

二、心灵沟通, 必须有亲人般的爱心

爱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与学生进行交流, 就需用爱去感化他们, 用心去爱他们, 像爱自己的亲人, 爱自己的子女一样。要做到爱每一位学生可不容易。“好学生”成绩好, 表现良好, 有礼貌, 守纪律, 不给你添麻烦, 所以爱“好学生”自然容易。可是对于“差等生”, 上课爱讲话捣乱、考试不及格、打架斗殴、逃课上网、迟到早退等, 给班主任或课任教师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对于这类学生, 要求教师不能戴“有色眼镜”待他们, 必须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观察到他们优良的方面, 从他们好的方面着手, 去关心他们, 去爱护他们, 而后才对他们不良的行为、厌学的心态给予纠正。给予亲人般的爱心胜过任何的批评教育。联想到中国移动的广告语“沟通从心开始”, 这句话我觉得还不够准确, 应该改为“沟通从爱心开始”, 加了一个“爱”, 这才真正诠释了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是一颗充满爱的心灵。只有用爱心去传情达意, 才能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顺畅;只有用爱心去培育英才, 才能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 为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诲作好铺垫;只有用爱心去谆谆教导, 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才会慢慢高大起来, 学生才会从一言一行中仿效你, 才能起到“不教自教”的效果。

三、心灵沟通, 必须有足够的耐心

教师大量的德育工作都会消耗在对“差等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上。对“差等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件非常繁杂且持久的事情, 往往一次两次的教育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成效。教师往往在一个“差等生”身上花费大量的精力, 结果却事与愿违, 会感觉很烦躁, 失去耐心。了解心理状况, 了解家庭因素, 谈话、家访等, 反反复复地引导、说教是很普遍的事情。当学生经常不交作业或随便应付写字潦草时, 当学生经常迟到早退时, 当学生经常打架斗殴时, 当学生早恋无心学业时, 当学生沉迷网游小偷小摸时……出现种种不良行为屡教不改的时候, 我们对学生的态度依然要友好, 依然要热情关怀, 依然要保持耐心。教育是一种慢活、细活, 不是一种立竿见影的工程, 所以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才能雕琢出精美的“玉器”来。

四、心灵沟通, 必须有海量的宽容心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犯错误、不断地改正, 循环往复, 跌跌撞撞中过来的。每个人都会不停地犯错, 每个人都需要改过自新的机会。犯了错, 不能施以暴雨般的批评, 不能不给予改正的机会马上施以严厉的惩罚。人都是有廉耻心的, 学生犯了错误, 其实在他的内心里, 很清楚这样的行为是对是错, 不用别人批评, 或多或少都会有内疚的心理, 有负罪感。在学生犯了错后, 教师尤其需要有宽容心, 即使学生错了, 也要在不伤害对方自尊情况下, 以商量的口气提出看法,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不但可以保全对方的自尊, 还可以减少对抗意识、逆反心理的产生, 使学生能够接受你的善意的劝导。

五、心灵沟通, 必须有基本的责任心

责任心, 是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 也是教师能力提升和业务水平发展的原始驱动力。责任心体现在工作上往往比知识、技能更为重要。有了责任心, 才会对繁重的工作负责, 对万千家长负责, 对社会负责, 对自己负责。

在教学工作中, 我随时注意与各个学生开展沟通工作。一方面, 在课间十分钟, 早些到教室里, 找一些学生交谈, 了解他们的生活、家庭状况, 聊聊他们的爱好, 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等。试着与他们交朋友, 但同时又保持一定的距离, 即亦师亦友的关系。这种关系使得他们既喜欢你又敬重你, 保证了在课堂上不会因为觉得你好说话而没上没下乱吵乱闹不听从口令。另一方面, 在下午活动课时, 时常到教室逛逛, 看看学生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有什么问题不懂需要解答的, 利用这空余时间给他们说说人生小故事, 增加他们的生活常识, 提高他们的生活阅历。在日常生活中, 多关心他们的生活需要。以上这些都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心的体现。

拥有责任心, 在感到工作枯燥无味之时, 才能保持同样负责的态度进行工作;拥有责任心, 在反复教导学生受挫时, 才能迎难而上愈挫愈勇;拥有责任心, 在累到精神疲乏之时, 才能一如既往地对学生、对工作保持热情。

上一篇:高瓦斯掘进工作面下一篇:庄子的生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