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架起心灵间的桥梁(精选13篇)
沟通——架起心灵间的桥梁 篇1
沟通——架起心灵间的桥梁
本学期接任02综合(2)班,这个班级的原任班主任是他们的语文老师,年轻的小姑娘与学生感情极好,班级工作学科教育也不错,一夜之间换了学生们一点都不熟悉的我,学生们接受不了,我的工作也很难开展。这样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接受我便成了我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一段时间的真诚沟通,我与学生们的关系已经相当融洽。
实践中我与学生的沟通有以下几种渠道:
一、周记沟通
周记交流是师生沟通的最好方法。但不少学生往往只言片语,不肯流露心声。因此班主任要注意评语,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切关心。我班一开始的时候许多学生只写三言两语,对此我的评语则洋洋洒洒一大篇,两三次下来学生觉得老师是真关心,老师的评语比自己的周记长,怪不好意思,于是学生的周记也越来越长,师生间重要的沟通渠道就畅通了。
二、个别交流
个别交流是我教常用的方法。之所以是个别交流,那当然只能是师生两人,得找个僻静的地方坐下来心平气和的交流,而且这时候老师最好把角色转换成学生的朋友或亲人,生活学习为人各方面都交流。
周记交流和个别交流是互补的,有些话口头表达不出则可借助于书面,相反亦然。
三、召开座谈会
座谈会有多种形式,有同类学生座谈会,有同层次学生座谈会,有错层次学生座谈会等等,因人因事而异。召开座谈会可以把某件共同的事或问题拿出来一起交流看法,探讨解决问题,这非常有利于师生间的互相了解。
四、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互相沟通
活动是最会展现一个人的才华,最会暴露一个人的真实面貌,也最会显露人际关系,要全方位了解学生,并让学生了解我,必须要利用好“活动”这个平台,除了积极鼓励、带动、指导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外,必须认真组织好各项班级活动,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尽显风采,同时也不妨展示展示自己的才华。
五、加强与家长、任课教师联系
人与人的沟通仅靠双方有时侯是不够的,第三方的协助可以事半功倍,家长和任课教师则是最理想的人选。一般说来班主任是家校师生间沟通的桥梁,我则同时也让家长和任课教师作为我与学生间沟通的桥梁。我非常注重与任课教师及家长的交流,互通学生的有关信息,交流对学生的沟通。
以上是我多年来做接任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主要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须注意:教师要主动;要真切关怀学生,公平对待学生;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少说教多倾听;要多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要掌握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
沟通——架起心灵间的桥梁 篇2
一、将心比心,以理服人
学生磊磊,因为家长的溺爱,学习习惯很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三年级时父亲因犯罪入狱两年,四年级结束时,父亲回到家中。为了让其父亲了解孩子两年里各方面的情况,我进行了一次家访。交谈中,我首先感受到了当父亲看到孩子变化后的欣慰,他非常感谢每一位热心帮助自己孩子的人,特别是教师。但在欣慰的同时他又有些焦虑,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够理想,不知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面对这样一位曾经只会用暴力来管教孩子的家长,我认为,将心比心,以理服人或许他更能接受。于是,我首先肯定了孩子在两年里的巨大变化及自己了解到的孩子的真实想法,旁敲侧击地提醒他教育孩子时千万不可再使用暴力,因为那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叛逆,甚至会影响到他在学校里与其他同学交往时的表现。当然,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更是不可取,作为家长,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一定要静下心来与他共同面对,帮他一起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一番沟通后,磊磊父亲坦诚地承认了以往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过激行为,还第一次与我共同商讨起“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看到他有了如此大的变化,我也当场表明今后自己一定会尽全力帮助孩子。家访后不久,从孩子身上,我感受到了其父亲正竭尽全力用自己的行动信守诺言,而孩子也正渐渐地开始接受父亲给予他的全新的爱。
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学生小龙,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同住子女,他的父亲一心希望孩子能够早日成才,自认为“高分”即是成龙的标准,所以他立下家规:每次考试一定要得到高分,其他皆可忽略。一次语文测验后,这名一直在班中名列前茅的孩子却因为字迹潦草和粗心大意排到了班级倒数几名,父亲知道后大发雷霆,竟当着众多学生的面将孩子暴打了一顿,还对孩子说如果今后再出现这种情况就不要回家。从那以后,每次测验完毕,孩子便特别关心自己的分数,生怕得不到高分回家后挨打挨骂。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关心自己的“名”“利”,而将班级荣誉感、责任感统统抛在脑后。在一年一度的大队干部评选中,胸有成竹的他却因为无视班级纪律、自私自利、毫无班级荣誉感落选了。看到他满脸沮丧的样子,我与其父亲进行了一次长谈,希望家长不要过于强迫他肩负“班级第一”“年级第一”的担子,要正确看待孩子每一次的考试成绩。当他取得高分时,教育他不要自满,鼓励他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当他考试失误时,更要给予他鼓励,耐心地引导他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不足,一起研究问题所在,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他才会经受住各种风吹雨打,才会更好地磨炼自己。再者,衡量一名学生是否优秀不能只看他的分数,还要看他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在当今这个时代,更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意识,有集体荣誉感。
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篇3
一、随时鼓励,走近学生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了解了扬的情况,我便悄悄关注起他。我发现扬在课堂上但凡认真听,总能把手举得高高的,对问题独到的见解常常能引来同学啧啧地称赞;其余时间要么也在听,但对课文中的一些文字,或老师的教学语言做出肢体上的动作,耳边飘过“一群小鱼在河里嬉戏打闹”,他就成了那条小鱼,由座位的左边穿梭到右边,飘过“燕子‘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他又成了燕子,张开手臂,上下翻飞,手舞足蹈;要么摆弄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细细分析,虽然课堂上他的表现令每位老师都感到反感,但也证明他在听,只是扬用了异于常人的举动。扬长的比较高,被安排坐在最后一排,是否想引起同学、老师更多的关注,才会有许多异常的举动。为了方便对他督促和指导,也为了更多的关注他,我把扬安排在第一排,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我特意让他一个人坐。平时经常对他进行提醒,从每一件事做起,如听课不做小动作、坐姿要端正、作业及时做、字迹要美观、不干扰他人等等,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渐渐地,我发现扬虽然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但同样也有许多积极、可贵的地方,如好问、好探索、有主见等,课堂上更是有较强的表现欲,只是不善于控制自己,对此我常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同时对他提出要求:“你很聪明,反应快,老师很喜欢你,如果你能遵守课堂纪律,老师就更喜欢你了。”
“如果你征得小伙伴的同意,再跟他们一起玩耍、游戏,相信小伙伴会非常欢迎你的加入!”一段时间过后,同学、任课老师的告状越来越少。
如果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上闪闪发光的星星,那扬是那颗最不起眼的,最黯淡的小星星,不是他不亮,是因为我们离他太远,有时带着有色眼镜的我们被蒙蔽了双眼,看不到他发出的万丈光芒。对于扬这样的孩子,作为班主任,我们应真正时刻关注他,走近他,挖掘他的长处和优点,给予机会和鼓励,让其得到更为有效的发展。
二、关注细节,走进学生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一个坏习惯的改观也同样需要时间的。虽然他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坏习惯都改掉,但我明显看到了他的进步。
那是一次公开课上的事情。课前本想找他谈谈,等到上课铃声想起,才意识到把这事给忘了,不知……跟往常一样我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最后把目光定在扬的身上,我朝他笑了笑,没想到他也朝我笑了笑,并马上把身子做得端端正正。一开始的十几分钟,他跟其他同学一样总是把手举得高高的,之后,便有点坐不住了,开始玩弄铅笔,装笔芯。因为坐第一排,我伸出手朝他竖了一下大拇指。没想到,他好象领悟到了什么,停止了手中的活儿,马上坐好了。几分钟过去了,又坐不住了,我又朝他做了那个手势,果真很灵。课临近结束,在让学生谈收获这一环节,我有点担心学生怕说不好而不敢说,稍作思考后,果然只有班长举起了手,答案自然令我非常满意,一番表扬后准备我的总结。这时,还有一只手高高地举着,我一看正是扬,一副不让其回答誓不罢休的样子,我迟疑了片刻,便让他谈谈,他分析了文中的人物形象并谈了自己的感受与收获,没想到他听得那么仔细,我心中暗暗地叫好。最后他说道:“我觉得九色鹿非常善良!”我情不自禁地走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说:“老师相信,那颗善良的种子已深深地埋在你的心间,也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堂课上得很成功,我想离不开跟学生的默契配合,当然包括扬。一下课,扬就走过来跟我说:“老师,我今天表现怎么样?”我又竖起大拇指,“棒!一级棒!以后上课也要跟今天一样,能做到吗?”点点头,他就兴高采烈地跑开了。
有位教育专家曾经这样说:“成功的教学案例和教育奇迹的发生竟然总是源于那些不经意间的小事,甚或是师生之间一次简短而平和的会话、一个举动、一个眼神、一个期望、一个微笑,其间饱含着教师浓浓的真情,传递出师生间短距离心灵交流的火花,而经由这些细节,真正的教育才开始进入孩子的心灵,并持续地影响其一生的成长”。我发现扬的心灵是敏感而细腻的,公开课上我的一些细微的行为和表现,如示意他坐端正的一个微笑,示意他认真听讲的一个手势,都在扬的心湖中激起一圈圈涟漪。现在对于扬,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语言和表情,时时处处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关注他的。正是拉近了彼此的心灵距离,渐渐地,我发现与孩子已形成一种默契,有时无需任何语言,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引起孩子的思想共鸣。
让沟通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 篇4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即师生间的互相容纳,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试着多了解学生,和他们做朋友,不要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多和他们接触,多一些平等的交流沟通,学生自然就会接受你,你也会自然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深处。那么,如何让沟通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呢?
一、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俗话说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学生“对症下药”,才能深刻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当然,理解是双向的,只有互相理解才能引起心理上的共鸣。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谈话的要求,教育的目的。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多问、多观察学生,特别是一个新的集体形成之时,多与学生接触,与他们交流,问问新学年的打算,目标,与其他同学的相处情况等。与学生交谈时要注意谈话的场合,时间;可以正式交谈,也可以在宿舍,操场等地方,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从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说起,“投其所好”,解除他们的戒备心理。
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沟通需要真正的平等,现代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往往比较脆弱,情感的依赖性比较强。不少学生过于娇惯,很多家长不敢说不敢管,都依赖于老师教育。其实孩子也渴望着自己的老师既是师长,又是朋友,期望与心目中尊敬的老师有朋友式的感情交流。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用爱心去培育心灵;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逐步增长教学技能;在播撒爱心的同时,我们也收获着一份份爱的回报;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把他们的心思告诉你。
不同的班级体,学生的成绩和素质是不同的,有优等生、有差生、有中等生;作为教师,爱优生很容易,难得的是用一颗平等的心去爱差生。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当学生毕业后,最记得你的是那些曾经被你用公平的心对待过的差生,虽谈不上滴水之恩,但很可能是你当年的一句不经意的语言,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确打动了这些学生,让他们终生难忘,使他们永远记得你。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用一颗平等公正的心去对待你遇到的每一个差生和优等生,那么,你付出的点滴的关怀,他们将会用十倍乃至百倍的理解来回报你。我在发现学生的问题时,一般不会粗暴地乱批评一顿,而是找学生耐心谈话,以心交心,如我班的朱**、关**同学,在一段时期成绩明显下降,我了解情况后发现,都是由于心理、家庭与情感引起。我一面与家长交流,一面与他们多次沟通,使他们从感情的旋涡、家庭的复杂关系和众多的心理问题中很快得摆脱出来,他们的学习成绩上升了,思想更进步了。
三、用真挚的爱感化学生
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始终要保持一颗爱心,用真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结合,才能使学生为之感动,达到教育的目的。可想而知,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充分体现爱心和宽容。以前我班的一位同学,总是不爱上学,有逃学行为。我就耐心的教育,走近他,和他主动交谈,以真心打动他,让他感觉此时的我不是老师而是特殊的朋友。经过多次交流我终于找到了事情的原因,由于父母的溺爱和娇宠,到学校住宿吃不了苦,针对这种情况我就采取一系列的办法,从而转变了他的观念,后来这个学生再也不逃学了,学习成绩也赶上来了。教师的关爱,换取了学生的认同,师生关系的融洽,相对地也树立了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学生喜欢你,自然就会喜欢你的课,这是我多年来总结的经验
每一位学生在尊敬的基础上都渴望教师能放下尊贵的身架,坦诚、平等地走进自己的心灵,成为可以倾诉的朋友。也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们更自觉地认同你,并接受你的教导。要想赢得学生的尊重,也要学会尊重学生,让学生做什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班级的事让学生自己干,例如我班的班会、黑板报等。要充分信任学生,并能宽容学生,我经常给学生说:我允许你们犯错,你们毕竟是孩子,但同样的错误不能犯第二遍,如果一不小心犯了但决不允许犯第三遍,因为事不过三,到那时,你们一定觉得没有尊重我,因为尊重是相互的。我班有一个A同学由于众多因素,导致与家长、同学关系紧张,成绩直线下滑,后来我了解情况后找他的家长和同学面谈多次,并帮助他分析他所面临的状况和回出现的后果后,现在A的变化真的很大,对家人,对同学,对老师,对朋友,她都能以礼相待,学习态度也更好啦。因为我经常会参加学生的一些活动,因此他们也把我当成了最好的朋友,有什么心里话总会对我说。身上长痘痘,今天遇到了一件什么高兴或烦恼的事,某某说话不文明,谁进了网吧,大事小事,不要我去问,我都会了如指掌。从中我也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老师只有放下姿态,平等地对待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也只有平等对待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四、微笑面对学生
人与人之间,微笑是最好的通行证。她的魅力是无穷的。笑对学生,就会得到他们的好感,学生不喜欢整日面对一个板着面孔的老师,那会使他们觉得压抑。在我平时与学生交谈时,学生说:“老师,我们最喜欢你微笑的样子,那会使我们觉得安心,最怕你生气,因为你生气,面无表情,怒目圆睁,我们就会很害怕。”仔细想想,也真对!作为老师,我们不能把生活中的不愉快转到学生身上,面对学生,无论你受了多大的委屈,我们都应隐藏起来,笑对学生。如此一个细小的动作却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因此面对学生,不要吝惜你的笑容,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感到你对他的好,显然就会很乐意接受你的教育。
五、学会倾听
作一个耐心的听客,特别是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是师生间进行沟通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不管你面对怎样一个冲动或愤怒的场合,只要你耐心的倾听,听学生讲完他要说的话。学生在说完后心理压力会有一定的缓解,紧张或愤怒的心情也会松懈下来,同时由于你的耐心倾听,学生会认为他的问题已经引起你的重视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事都可以有一个园满的结局。总之,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才能使学生从心理上,情感上,接受你并认可你,这样的教育才真正达到了效果。
架起学生与科任老师间的桥梁 篇5
中国教师报-04-10李晓燕
在琐碎繁杂的中学班主任工作中,有一种工作特别不容忽视,那就是协调科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搞得好坏与科任老师休戚相关.因此,协调好科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架起学生与科任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使教育教学工作稳步顺畅地进行,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谈一些具体做法。
一.扬长避短,树立科任老师的威信
一般来说,每到新学期,总有新老师加入本班的教学队伍.这时候,班主任往往应该将他们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教学成果以及人品修养等,先向学生一一介绍,使学生对其产生敬仰、敬佩之情。因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敬其师才会信其道”。比如,对于刚分配来的新老师,学生往往会因其年轻而缺乏信任甚至不够恭敬,在介绍他们的时候,可以突出其毕业的学校是如何著名,其在校时成绩是如何优秀,其个人又如何擅长诸如运动、音乐、书法、写作、网络等等。这样扬其长而避其短,学生对他们的敬佩之情就会油然而生,而且还会由此产生神秘之感和亲近之感。
有这么一位老师,因为其个性柔弱,平常对学生的要求失之以宽。久之,便有部分学生对他不够恭敬,在他课上的表现过于随便,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但是这位老师确实很有才华,也很敬业,每年都在各地报刊发表大量文章,然而这些情况,学生并不知道。有一次,我就在班上读了几篇文章,博得学生一片掌声,在关键时候,我告诉他们,文章就是我们的那位老师所写。此后,这位老师威信大增,亲和力甚至超过了班主任。
二.化解矛盾,维护师生的良好关系
由于学生正处于青春敏感期,加之功课太紧,学业较重,在学习中容易与科任老师产生一些矛盾。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矛盾,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科任老师过于严厉,说话不留情面,学生难以接受;有的却是因为上课时老师管理太松,有不负责任之嫌;也有的是因为讲课深浅适中不够或方法角度欠佳。无论哪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当,都有可能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有位数学老师,讲课时方言太重,学生感到晦涩难懂,更难以忍受他不太礼貌的口头语,尤其是训起人来没完没了,把上课也忘了。学生满肚子意见,课堂上常起硝烟。我便找学生谈心,告诉他们这位老师的故事,他来自南方大城市,曾是高校才子,但学业未就即遭受不公平的命运,青春葬送在异地他乡。他知识渊博,阅历丰富,但最看不惯谁不尊重知识。他年纪大了,已是乡音难改,但他很想教好学生。同时,我又找到那位老师,对他说学生确实一直很尊重他,他们也想好好听课,有时听不懂就不免着急,看到他那么大年纪生气也于心不忍。就这样,师生之间很快达成了谅解,都表示会尽快调整和改进自己。不久,课堂气氛就渐渐和谐起来。
三.细节关怀,密切师生之间的感情
在人的一生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关怀,然而最能打动人心、让人永远铭记的却是一些细节。班主任通过向科任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在适当场合反馈给学生。当然,这种反馈通常应该是以鼓励为主,先是恰当地表扬某些同学,哪怕就是学业有了一点点进步,或是做出了一件小小的好事,都不妨当众讲给大家听。接着,就故意于不经意间说出这是从某位老师那里听到的。虽是简单几句话,学生听了却备受鼓舞,也会充满感激。
对于老师也是如此。某位老师生病了,腰部痛的厉害,但仍坚持上课。班主任在感动之余,就应当把实情告诉学生们,学生同样很感动。于是就在这位老师走进教室前,同学们早就全体起立等候,而那讲桌后也早已摆好了一把藤椅。
同样是小事,点点滴滴,日子久了,师生的感情就会像润物无声的春雨一样融进大家的血液里,使这个集体充满了爱心和温暖。
四.换位思考,在理解中增强感情
将心比心,这是中国的一句传统格言,能做到将心比心,任何人之间都能够相互理解,达成共识。班主任一方面自己身体力行与学生角色互换,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另外也可以动员其他科任老师多作此举。班主任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备课、讲课、批改作业,一方面给了学生锻炼胆量和能力的实践机会,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亲身参与,使他们加深了对教师职业的了解,体验到了老师教学之辛苦,真正做到与老师心与心的沟通。
英语老师多次说到一位女生从不开口讲英语,经了解情况后,我便告诉他,这学生目前是一家三口同住一间房,每晚父母睡在地板上,她便缩在床上温习功课,从不出声,怕影响了她的父母。英语老师此后便不再埋怨,反而暗暗地心疼她,并想方设法帮助她。
在教学工作中,班主任要肩负起协调各种教育力量的责任,这其中主要包括处理好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要能够在学生与科任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双方的桥梁。
家访——架起沟通的桥梁 篇6
60多年前,乌克兰著名的巴甫雷什中学来了一位叫高里亚的差生,懒惰、说谎、违纪,全校闻名。他的老师来到他家,才发现这孩子很不幸,父亲早逝,母亲入狱,他只好寄居在姨母家,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根据家访了解的情况,这位老师对症下药,循循善诱,悉心温暖高里亚的心灵。
在老师的教育感化下,高里亚表现积极了,学习进步了,加入了少先队,好像变了个人。
这位老师就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一生中教育转化过178名“难教育的学生”。他的秘诀是,每周都要走访这些孩子的家,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跟孩子的家长、邻居交谈,有的放矢,使教育更有针对性。苏霍姆林斯基家访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受教育者,而家访正是全面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
摘自:人民网-人民日报《呼唤家访“回归”(教育论坛)》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每天看到的都是孩子表面的东西,他们的成绩好坏、为人处事都是表面的。你要是真正的想转变孩子,就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特别是走进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家庭的教育环境,去真正了解孩子成长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几个学生家庭,在家访的过程中,我被几个鲜活的学生的家庭情况惊呆了……
刘雷家的客厅很小,客厅的正前面的旧家具上摆着佛像神龛,墙上挂着的神像上积了厚厚的尘土,地面上很随意的摆放着杂物,很脏、很乱,柜子底下塞满了杂七杂八的物品,从尘土厚积的中堂画像的寿 1 星的脸上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曾经喜悦过的神情。我们走进去,却不知道该把脚放到哪里。
我们一时难以进入家访的话题,我的视线始终被他家的环境所吸引,家长招呼着我们看他们的卧室。他家的卧室很小,床上的单子很脏,上面胡乱地摆放着几床被子,床单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有洗过了,看起来好像油乎乎的,床的旁边有个立柜,立柜的门把已经没有了,就用绳子把两个门栓在一起,防止立柜里的东西散落出来。立柜和床底下都塞满了鞋子等东西,一个电风扇在旁边的写字台上,这个季节早已用不着电风扇了。
刘雷的父亲在外打工,刘雷还有个哥哥,是个聋哑人,母亲智力不如常人,没有工作,主要收入是母亲的低保,他是老二,每天都要去学校,但是什么也学不会,到学校就是睡觉。
看到刘雷的家庭情况,我惊呆了,我真的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现在还有这样的家庭!我心里想:就是在贫困、落后的山区也不会有这样的家庭呀,现代都市里有这样的家庭真是不可思议!
我走访的第二个学生家庭是高欢雷的家。高华雷的智力水平有点低下,她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是因为她的妈妈生了她这个半懵半傻的孩子。然后她就跟她的姥姥姥爷在一起生活。她的姥姥姥爷不让她和她妈在一起,害怕她妈把她带坏、教坏。她的姥姥姥爷是正常人,但就是这样,谁能顾上她的学习呢?
宋同洲是我们家访的第三个学生。她妈妈的年龄非常大,她妈妈有两个孩子,老大是个女孩,已经结婚了;他是老二,是个男孩,他 和姐姐年龄相差很大。因为他是个男孩,爸爸妈妈对他特别的娇惯,又从农村来到城市,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爸爸妈妈对这个孩子又不知道该怎么管教,就把他送到了一个辅导班,结果孩子养成了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也特别差。
当我走访了这三个学生家庭之后,思想真的是一种震撼,家访的情景有点触目惊心!这个时候我想起了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所有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每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每天面对全班50多个学生,每节课都教给他们同样的知识,但是他们的接受能力却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孩子“人人都好、个个不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但是每一个家庭的情况却又是千差万别。
教育专家陶西平说:“重提家访,使我们听到了素质教育推进的脚步声。研究好这个既有时代精神又有优秀传统的教育课题,一定会给我们的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这次家访我了解到这三个学生的家庭条件和家庭教育环境,我在他们的教育问题上就更加具有针对性。特别是这两天他们的表现,他们逢人就说“我们老师去我家了”,稚嫩的脸上时常洋溢着自信、骄傲的神情,这虽然在我的意料之中,但是没有想到对这些孩子有这么大的触动!
掩卷而思:
一、家访是一种可贵的教育传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我们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备课不仅要备书,还要备学生,力求了解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家庭背景。
二、面对面的交流,才有心与心的呼应。只有走进学生的家庭,才能了解他的成长背景,才能更好的与学生心灵沟通、交流,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三、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渠道越来越多,要真正做到“家访到家”。
架起乡土资源与习作教学间的桥梁 篇7
一、描田园风光美, 绘家乡风景名胜图
在农村, 虽然没有环境幽雅的小区, 没有独具匠心、景色迷人的公园, 也没有高楼大厦, 更没有举行航模、机器人大赛等科技实践活动的青少年宫, 却拥有大自然所赐予的丰富的自然景观。教师要努力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 像赞可夫、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大自然, 去游芳草地, 去赏荷花池, 去唱秋收歌, 去吟白雪诗……让孩子们欢欣鼓舞, 感受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促成其“情动而辞发”。农村的广阔天地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多好素材。
1. 描田园风光美。
一望无际的麦田、金黄的油菜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满塘荷叶、成片的葡萄园、西瓜地……各具风韵。春天播种图, 夏秋丰收图, 冬日雪景图……随着时节的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古代诗人的名句:“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教师要带领学生去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 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引导学生学习就地取材, 从平平常常的事物中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 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激发起学生心中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 绘家乡风景名胜图。
“谁不说俺家乡美”, 家乡的山山水水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对孩子们来说无疑是值得欣赏和引以为豪的。六合有堪称“江北第一景”、“素有天然氧吧”之美誉的金牛湖风景区, 景区内古树名木、奇花异草、姿态万千、色彩缤纷。大量的野兔、野鸡、白鹭等野生动物栖息景区、安营扎寨、繁衍子孙, 自成天趣, 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人工喂养的孔雀、天鹅等珍稀鸟类逗人喜爱。在这里山、水、禽同生共存, 构成一幅奇特的大自然谐趣图。还有石柱林、大泉水库度假区……教师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带领学生走进家乡的风景名胜, 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接受美的熏陶。让学生在习作中赞美家乡的风景名胜。这是学生从感知美到表达美的过程, 也是内心情感起伏发展的过程。
二、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叙崇敬之情
革命先辈们的感人事迹与艰苦朴素、不屈不挠、一心为人民的精神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笔宝贵资源。在革命战争年代, 无数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建立了丰功伟绩, 他们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幅斗志昂扬、宁死不屈的精神画卷。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 又是德育的好教材。我们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参观羊山头战斗纪念碑, 到桂子山烈士陵园去扫幕, 踏寻烈士的足迹, 聆听先辈的英雄事迹,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种种感人的精神, 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继而产生了强烈的倾吐欲;组织学生开展以“追寻烈士足迹”、“听羊山头的枪声”、“我心中的民族英雄”……为主题的大讨论, 学生语言慷慨激昂, 话语中充满了感情, 讨论异常激烈, 再让学生把自己心中想说的话写出来, 这样在习作的过程中即升华了感情, 净化了心灵。
三、看家乡今昔变化, 抒振奋之情
与城市孩子相比, 农村孩子有时会产生自卑感, 总以为家乡贫穷、落后。怎样转变孩子的思想、激发他们热爱农村的感情、树立建设农村的理想?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养殖基地、葡萄园、西瓜地, 还有地方的特色经济, 如程桥的南京服装工业园、新建的小城镇街道、市民休闲锻炼广场……并让学生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 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差异中感受家乡的飞速发展。接着, 在班上开展讨论会, 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巨变”, 同学们有的从家用电器的变化说起, 有的从门前的柏油马路谈起, 有的从雄伟壮观的高速立交说起, 有的从自己的穿衣吃饭的变化说开……大家此时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一颗颗童心伴随着家乡的巨变飞向了未来……这时提出作文的要求, 就会促使学生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同时, 也教育了学生要热爱家乡, 激励他们从小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树立长大后把家乡和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远大理想。
四、体验乡情之浓, 感受乡俗之趣
1. 体验乡情之浓。
城市里因种种因素, 还较多地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现象, 有的人同住一幢楼一单元好几年都不认识。而农家人纯朴, 他们勤劳、善良, 与邻里和睦相处的故事比比皆是, 在农村广为流传着:“邻里好, 赛金宝”、“远亲不如近邻”———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 其实这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 尊老爱幼之德, 勤俭节约之风, 等等, 这些方面的生动事例层出不穷, 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让学生在观察、采访中收集这些素材, 并通过班内、校内信息交流, 写些农家事, 歌颂农家人, 比较出村与村、户与户间的大同小异, 感受农家人的纯情美。如:《夸夸我的好邻居》、《农忙时》、《王大爷过寿》……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 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2. 感受乡俗之趣。
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 有着它独特的风格, 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如今逢年过节节俭了一时的农民杀猪宰羊、捕鱼捞虾, 走亲串友, 喝上两盅, 其乐无穷。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 (灯节) 等节日在农村别有一番风情, 有农家特色。春节放鞭炮、拜年;元宵节吃元宵, 晚上小伙伴拧着亲手做的小纸灯, 真是乐在其中;端午节打粽叶、包粽子、吃粽子;中秋节家人围坐院内的小桌旁吃月饼, 品尝亲手制作的茶叶, 欣赏着一轮明月, 孩子们听老人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还联想到了《西游记》里的猪八戒……这些都是城区孩子不能体验到的。我们可以抓住这些节日, 让学生写些有风俗气息的文章, 如:《清明扫墓记》、《我和妈妈打粽叶》、《做纸灯》、《放鞭炮》、《拜年》……孩子们有了亲身体验, 写出来的文章是那样充满童趣, 读起来更是让人羡慕不已, 还不时勾起我儿时的回忆。因此可见, 学生们在习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独特的乡俗之趣。
五、体验劳动的艰辛, 学优秀品质
1. 走进劳动实践。
“农活”是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 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应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 经常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提供机会, 让学生身体力行, 体验劳动的滋味, 增长个人阅历。这不仅储备了习作的素材, 而且健全了他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勇于生活的性格, 收到了教孩子们习作与做人的双重效果。如, 有一位同学在《今天我做饭》的一篇习作中写道:今天爸爸、妈妈下地割稻子去了, 我要学着妈妈的样子为他们做一顿饭, 让他们在辛苦劳作之后, 回到家里不用动手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淘米、烧水、煮饭、洗菜、切菜、做菜……爸爸妈妈回来了, 咦, 是什么香味?……虽然饭有点糊了, 菜有点咸了, 但他们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吃的是那样香, 仿佛是在品尝从未吃过的人间美味……试想, 没有自己劳动所得来的深刻体验, 哪有如此“饱满”的语言。
2. 写劳动辛苦, 学农民品质。
现在不少的农家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 年轻的父母, 往往本着让孩子跳出“农门”的宿愿, 常常制止孩子到田里地头东跑西摸。因此, 许多学生写劳动时, 只言片语, 写不实在, 没有真情实感。
翻地、浇水、施肥、种菜、摘葡萄等都是农村常见的农活, 我们动员学生主动参与这些劳动, 认认真真干一番, 哪怕是汗流浃背, 让他们亲自体察劳动的辛苦。在农忙季节里, 组织学生参观就近的农田, 并让学生拜农民为师, 亲自下田试一试。后来同学们在作文中写道:“总以为麦子撒进田里, 秧苗插进地里, 是那样简单, 以后不用管它, 到收成时用机器去收割就成, 通过亲身体验, 才知道种田人需要付出那么多心血。那些粮食真是来之不易啊, 我们以后不能再浪费粮食了。”学生们真正领悟了“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的内涵, 同时也获取了丰富的素材, 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
3. 写家乡特产, 赞农民智慧。
作文要善于选材, 取有特色的材料, 写有特色的作文。四年级《槐乡五月》一文学完以后, 学生对槐乡充满了向往之情, 他们告诉我, 那里的槐花好美, 自己要是槐乡的孩子有多好。有句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身边有太多可以赞美的事物, 只是学生没有细心观察, 老师的细心引导与点拨往往能激起学生习作的热情。我对学生说:“其实, 我们的家乡也有很多值得别人羡慕的物产, 如果你们能把它写得像书上那么美, 那别人也肯定希望到我们的家乡来看看!如外表不好看却很有用的花生, 味道鲜美的龙池大鲫鱼, 口感纯正、品质高的雨花茶, 具有保健功效的“活珠子”, 六合牛脯, 大圣水芹, 程桥盐水鸭……引导学生观察, 然后选择一种从色、香、味、形、价值等方面加以介绍, 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拓展了习作空间, 寻找到了习作的素材, 同时又赞美了家乡的特产, 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敬佩之情寓于笔端, 文章读来情真意切。
当然, 农村学生的习作素材远不止这些, 乡土资源十分丰富, 只要我们“放飞”学生, 授之以渔, 孩子们的习作素材会“厚积”起来, 习作能力会得到提高, 习作的潜能也会被充分激发。让我们携手共进, 一同架起乡土资源与习作教学间的桥梁。
摘要: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 农村教师要善于开发乡土资源, 在乡土资源与习作教学间架起连接的桥梁。本文作者结合个人实践, 从描田园风光美, 绘家乡风景名胜图;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叙崇敬之情;看家乡今昔变化, 抒振奋之情;体验乡情之浓, 感受乡俗之趣等几面就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阐发了见解。
关键词:农村,乡土资源,习作教学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第1版) .
[2]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 2009, (325) .
沟通——架起心灵间的桥梁 篇8
那天是学校的“五四”歌咏会,早上我批改到她的班级周记:“老师您知道吗?现在寝室的纪律大不如从前了,我知道是由于我的原因。有时候我怕得罪别人,所以管理的尺度有所放松,结果造成了某些同学更加肆意。上周居然有同学晚上不按时回寝室,在我知道情况后她们主动认识到错误,保证不再违反,但是就在当天晚上她们又出去了。老师请原谅我现在才给你讲,也请原谅我没能说她们的名字,因为我怕……”这是何等严重的安全问题!她居然现在才向我反映!但是我仔细一思索原因,可能她是怕与同学处不好关系。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她终于在事态向严重发展之前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在青春期,来自同龄人评价的无形压力,通常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这件事情我必须得慎重处理。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到底哪些学生违纪,她们在外面都干了些什么。但是歌咏赛就要开始了,我强忍着焦急,思考着解决的办法,我知道一定要让自己先冷静下来。
比赛结束,我们班获得了第一名,同学们都很兴奋,可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大家都回到教室后,我终于爆发了:“同学们,我听其他老师说,近段时间班上有人违反寝室纪律,而且是特别严重的安全问题!请有关者立刻到办公室!”还是如以往违纪的同学一样,她们都自己站了出来。于是我布置每人写一份大概经过,接着心平气和地询问了解事实的真相,当得知没有发生我担心的事情后,终于松了口气。然后,当着她们的面,我叫上了张丽。
“你知道她们晚上不按时回寝室,外出吗?”我一脸严肃地问道。
“知道。”她的声音很小,怯怯地看着我。
“那作为室长,你为什么没有向老师反映?!”我盯着她,声调一下子提高了好多,很气愤的样子。就在那一刹那我分明看到了她眼里晶莹的泪花,我一阵心痛,差点就想放弃原有的计划,但我知道事已至此,不能前功尽弃。她没有回答,当然以她那周记中折射出的性格,她也不可能当着那些违纪同学的面做出回答。“知不知道老师有多担心!她们的家长有多担心!作为同学、朋友,难道你没有想过,万一她们在外面遇到危险怎么办?想想你作为一个室长,是怎么关心和照顾你的室员的?如果真的有什么意外发生,难道你就不惭愧不自责吗?你怎么对得起老师对你的期望、同学对你的信任!”我继续说着,不忍看她的双眼,怕会因为心软说不下去,但听到那声声的啜泣,我感到揪心的疼痛。
“老师,是我们的错。”“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是觉得好玩儿才出去的,当时没有想过有很多人为我们担心……”那几个犯错的同学难过地流下了泪水,她们一个个哽咽地说道。趁她们感情阀门的打开,我引导她们意识到自己行为的自私与危险,希望她们以后三思而后行,并对于此次事件,写一份800字左右的认识。对于张丽,我则重申了作为室长的职责。看着她离开办公室时那委屈悲伤的背影,我突然觉得我自己是多么残忍的苦肉计导演!我对她那脆弱的心灵造成了多么深的伤害!让她从沉浸在成功主持、朗诵和获第一名的大喜中,突然跌到心情的低谷,经历了瞬间的大起大落!这,都是我始料未及的。
整个下午我都在反省着,思考着,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既能教育违纪的孩子又能让张丽同学免除后顾之忧?可是我总无法集中思绪,本来打算在班级周记上留言解释,但是我怕时间越久对她的影响越大。晚自习我召开了一次室长会,强调了寝室管理的重要性和注意问题后,我把她单独留了下来。
“知道吗?我是看过你的周记,才了解到的这些情况,谢谢你的反映。今天中午对你说那些话既是为了教育那几个同学,也是为了解决你提出的怕因为这件事而影响到你与同学关系的问题,所以我故意让你受委屈了。在这里,老师向你说声:‘对不起!。你能理解老师的做法吗?”
“恩!”她点点头,我终于看到了她的笑容,是那么真实,虽然仍有点矜持,但我已经满足了,尤其是她眼神中掩饰不住的欣喜,让我如释重负,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第二周批改到她的周记:“老师,我理解您,更重要的是——谢谢您能够理解我!我一定会尽职尽责,做好室长工作,您放心吧!”我欣慰地笑了,还有什么比理解更珍贵呢?于是我给她批上:“是啊!理解——你我心灵的桥梁!”
我在得知学生的违纪后首先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其中的“苦肉计”,看似对室长的责问,实则会使那些违纪学生从中悟出自己行为的自私,从而更好地引导她们自我反省和自我战胜。
用书信架起沟通的桥梁 篇9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心智相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已成熟很多,他们有了自己的观点以及强烈的个人喜好,考虑问题也有了一定的深度。于是,伴随而来的烦恼也就增添了不少。作为班主任,要时时刻刻与学生沟通,交流感情,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让他们以一个更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
一年以来,我与学生一直用书信传递情感,了解沟通。这种笔聊的方式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使整个班级充满着朝气与活力。在这一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对这种交流方式进行了探索。
一、创造新颖的传递方式
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他们往往在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时,就会紧闭心扉,严守自己的“秘密”,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内心天地曝光于他人面前时,却得不到他人的理解。有时他们需要帮助,有时只需要发泄,而并不想让他人知道自己的秘密。所以对于他们隐私的尊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考虑到以上各种情况,我特别创设了一个自由的倾诉空间――烦恼清理站。这其实是我在学校的个人信箱。我告诉学生们,如果有什么烦恼、建议,或者想要获取什么帮助,都可以写信塞进这个清理站。然后,你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如果需要我帮助的话可以写上自己的姓名,如果不想透露姓名的话,可以匿名。这样的信箱给孩子带来无比的神秘感与安全感,他们可以放心地倾诉心声。
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我与学生们对信纸的折叠作了一个约定:如果只是倾诉,那么就折成心的形状,心形代表着信任和理解;如果需要回信,就折成纸鹤的形状,希望这只小纸鹤能架起我们的心灵之桥,成为我们之间交流的使者。这样的约定,学生们觉得特别新鲜有趣,更加乐于和我交流。
二、怀抱真诚的答复态度
1.善分析,理解学生的欲望与需求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欲望与需求有时会直截了当地写出来,明了简单;有时说得比较隐晦,可能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标点。这些可能是学生对上进的渴望,对尊重的希望,对友谊的理解与渴望,心理压力释放的需求等。对学生所表达欲望的理解与应答就成了班主任的重要任务。班主任应以专注和警觉的态度对待信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而不是心不在焉地浏览。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学生的每一个变化要保持敏感,以便捕捉学生的言外之意,洞察他的细微变化。
例如有一次学生在信中提及“我人缘不好”这句话时,我立刻想到:他虽然热情大方,学习成绩优秀,但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太过霸道,一贯坚持己见,所以时间一长,其他孩子就对他敬而远之,慢慢把他孤立丌来。现在他意识到这一点的话,内心肯定产生了强烈的与他人和睦交往的渴望。如果让这样活泼的孩子继续苦恼下去,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所以我抓住了这个时机想办法去帮助他,让他学着与他人交往、合作。
2.慎把握,尊重学生的情感与诉求
孩子的情感发展往往具有模仿性、复杂性、隐蔽性等特点,这就要求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动态和状态做细致入微的把握,并加以协调和引导。
有学生因与他人交往出现障碍,内心产生了焦躁的情绪。例如一个学生这样写着:“我的同桌非常难相处,她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我们俩几乎没有共同的语言,很难沟通。我对她很好,可她对我更多的是冷漠。张老师请您帮助我,好吗?”从这封信中,我看到了一个渴望交流、呼唤着友谊的女孩。她是一个性格外向的孩子,但是不懂得和内向的孩子交往,内心产生了极大的焦虑与不安。所以,我首先要肯定并鼓励她的热情,请她继续保持,并指导她如何与内向的孩子做朋友。
有学生因学习成绩的暂时下降而恐慌不安。例如:“张老师,不知怎么了,我最近数学考试成绩一直在下降,我很努力了,但还是没用。该怎么办呢?”这孩子其实成绩一直都不错,但因为一次的失误,影响了考试的状态,甚至信心逐步丧失。所以,我先肯定地告诉她:你是一个优秀的孩子,然后帮他具体分析了出错的原因,并鼓励他继续努力。
有学生因犯错后想改正,但又极度在意我的看法,渴望我的支持与肯定,内心情感复杂,后悔而忧心。一个孩子在考试中遇到难题,意图寻求他人帮助时,被我发现并制止了。这件事之后不久我就收到了一张字条:“张老师,对不起!我让你失望了。我当时被名誉冲昏了头,没有想到事情的严重后果。以后绝对不会犯这种错误了,请相信我,好吗?希望我还是你心目中的好学生!”我原谅了他,并坚定地告诉他我会继续信任他,然后教育他怎样用正确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成绩。他读到我的回信后,如释重负,露出舒心的笑容。我觉得好欣慰。
由于每个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思想深度不同,语句会呈现多样性:或表情达意流畅通顺;或??里??唆,前言不搭后语;或语句不通;或用词偏激。因此,班主任要抱着宽容的心态,执著冷静地探索学生的心声,善于从信件中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慎重把握他们焦虑、自卑、自大、愤怒、抑郁、孤独、恐惧等情感,及时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阴影。
三、追求完美的沟通实效
1.回信之前,多调查
熟悉了学生在信中讲述的内容后还有必要走到学生中去调查。多调查就是多观察,多了解,多倾听,做到“视其所以,观其所为,察其所安”。可以通过找其他同学谈话,或者用问卷等方式调查。只有亲自调查之后才能从学生所说的现象看到本质,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给学生的回信中才能切中肯綮,说到“点上”,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动笔之时,多推敲
动笔给学生回信时,一定要多推敲,深入思考。只有深入思考,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
首先注意用词准确。孔子说过:过犹不及。过头偏激的话容易伤害学生,误导学生对有些问题的认识。用词恰当,才有大的成效。过头偏激的话容易伤害学生,误导学生。
其次尽量动之以情。发自真情的话才能感动人。语言真诚,即使是批评性的文字,也会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是在关心他,帮助他,爱护他。不摆师长的架子,学生能意会的就不要用教条式的文字来教训他们。与学生交流时说大话、空话、假话,注定劳而无功。尽量用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语言风格来交流。学生读得舒服,听得顺耳,内心觉得亲切,才会坚信其道。例如一个学生抱怨:“自习课上,我和他都说了话的,为什么班级长只批评我,而不说他,太不公平!”我回的是:“我们在埋怨他人的时候首先应该反省自己:我做得对吗?这样你心里的不平感就会减少很多。其实有些事情很难做到真正公平的,你帮别人多考虑一些,就会体谅他的难处了。”她后来回道:“你的话我会永远记住,以后有解不开的结就来访问你哦。我会做一个豁达的女孩儿,不轻易哭鼻子了!”
再次要及时传达思想。班主任要用恰如其分的评价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当学生被班主任重视并得到指导时,就会主动地敞开心灵的大门和班主任建立更深一步的交往关系――思想上的交往。这时班主任就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两者之间更容易沟通。一个学生的信上写着:“我很努力了,可还有人不听我的劝告,仍然喜欢在自习课上随便讨论。怎么办呢?”这是班级长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不能做到完美时而产生的苦恼。我告诉他:“记住,没有哪件事情是十全十美的。请学着宽容,学着理解,给他人一点空间才能给自己更多的快乐!”然后,他在回信中写道:“谢谢你没有责怪我的斤斤计较,谢谢你教我学着去掌握做事的尺度。”
3.回信之后,多接触
一次的沟通或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班主任要多和学生接触,据具体情况增加书信往来的次数,了解他们的情感动态,以便及时提供帮助,用加倍的耐心和信心传达自己的爱心和诚心,在学生的心中撑起一片晴天。
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信件,唤起了两者之间一次又一次的心灵上的感动。它有的放矢,使教育工作富有成效,事半功倍;它润物细无声,使整个班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蓬勃的生机。
家访体会 架起心灵的桥梁 篇10
——记七(3)班家访心得体会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自“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开展以来,我校为把活动落到实处,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要求每位教师走到学生家里,与学生家长面对面交谈。可是当我踏入本次家访之路时,我才体会到了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用电话沟通的不一样的。
家访给我的最深体会是,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教师和学生的感情。
通过家访,我发现有些留守学生的真实情况,虽然由于家长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孩子,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导致了孩子学习得不到督促和指导而学习能力下降,但是他们不全是被宠坏了,有些学生很懂礼貌,老师家访时,他们很热情给老师倒茶、拿水果,甚至挽留我们吃饭。有些学生虽然在学校表现很好,但在家却不愿帮家里做家务。
家访后学生到学校和其他同学谈论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师到我家去了!”那神情是多么骄傲呀!有的学生悄悄对老师说:“老师,下周我妈妈从广州回来,你再我家家访,好吗?”还有一个平时很调皮的学生很慎重告诉我:“老师,你下次到我家去,我一定表现好!”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对学生是一种激励。有的家长表示今后应该多和老师们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通过家访和学生家长相互了解情况,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沟通感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并且同学生家长共同研究,在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我觉得家访要做到真诚,要真正地为了学生,教师要多和家长进行交流,应该是与家长共同想办法,一起教育好孩子,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架起家庭学校的教育心灵桥梁。
架起沟通的桥梁 篇11
关键词 沟通;学生;老师;桥梁
笔者深刻感悟到我们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时要把学生看作大人,要求学生时则把他们视作孩子。即让学生觉得你和他是平等的,多满足他们的心意。记得一位专家说过,我们教师要弯下腰跟孩子说话,其实就是要放下架子和学生沟通。这三年的班主任实践,我尤其感觉到跟学生良好的沟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开展班级管理的非常重要的条件之一。
怎样才能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呢?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想,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就要倾注真诚,奉献爱心。用共情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共情(empathy),又被翻译作共感、同感、移情、同理心等等。按照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的看法,共情就是体认(体会并且认同)他人内心世界的态度和能力:“感受来访者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这就是共情。”
在谈心中贯穿共情,就是要班主任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学生的内心感受,达到对学生境况的心领神会。共情包含有同情的成分,但又有别于同情,同情不一定含有对对方的感受的理解和体会。共情包含着“换位”的意思,是班主任用学生的心情去感受,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班主任不但要有能力正确地了解学生的感受和那些感受的意义,同时还要将这种对感受的理解和体会准确地传达给学生。由于共情,学生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纳,这样有助于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使班主任了解学生更多的情况,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我记得有这么一位女生,高三的时候刚转到我的班级,她到校时间晚,拖沓,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很快我发现她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位男生的身上,我们谈了一次心。我告诉自己,少些冲动,学会倾听。我问她你跟男某某为什么在招呼。她说:“看他不认真读书,我在提醒他。”我明白她的意思,她在鼓励督促他。我说:“这很好,说明你很关心他,但要注意时间。”她默认点头。我告诉她,我很欣赏那种相互鼓励,积极上进又能把书读好的学生,倒无所谓男女同学的区别。她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老师,你有没发现他最近认真了不少。”经她一提醒,我从细枝末节里搜寻,发现似乎有那么回事。我很高兴的说“是”。我们的谈话进行得挺顺利,她答应我,会注意分寸的。我意味深长地拍拍她的肩膀,我从心里既恨又有点疼这个女生。她告诉我高三来这个班级,认识的朋友不多,话没多说,就“哗哗哗”地哭起来了。“我爸爸妈妈不在乎我学习了,从来就不问我。这次分班回去,我跟他们说,他们没答理,像没听见一样……”她哽咽地在哭诉。“你家还有个弟弟?”我试探地问她。她开始抹掉眼泪:“是的,从小放学回家就要我带弟弟,学习的事情从来不问,我开始还可以的,后来越来越差,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差了。”我带着她在凉亭的大树下坐了下来:“你现在是高中生,可能你父母还没念过高中吧?他们的文化水平可能还不如你高呢。你的这种想法我能理解,可父母是这样,你也没办法啊。无法改变他们,那该怎么办啊?”她在沉思,微风吹过来,掀起了她的刘海。“老师,我觉得他们还是挺关心我的,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然后她生怕我不懂她父母怎么爱她一样,举了很多个例子。我笑笑说:“你终于想通了?”她腼腆地笑了。是啊,天下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啊,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罢了。
我想,在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是能用共情来走进学生的心灵,说是师生间沟通的最高境界也并不为过吧。只是要准确地表达共情,应注意:第一,要转换角度,真正“设身处地”地使自己“变成”学生。第二,要以准确的言语或非言语行为如目光、表情、姿势、动作变化、与学生的身体接触等表达对学生内心体验的理解。第三,表达共情应适时,适度,因人而异。第四,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必要时可直接询问对方是否感到被理解了。
共情,还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也很喜欢和学生分享自己的心情,记得高三快要毕业的时候我给学生念了一封我写给他们的信:要毕业了,让我们将甜美与苦涩的故事,都编织为热泪盈眶的欣悦;亲爱的同学们,你们都要毕业了,都将搭上去往前方的另一列车了,而我怎么也忘不了了你们,你们是否还记得三年前我说“我也是早可以做妈妈的女人了,我虽然不知道一个母亲是怎样爱自己的孩子,但我会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你们,你们都笑我太小,我忙改口说你们是我的第一部作品,我会像一个作家爱自己的作品一样的爱着你们,”作品写到尾声了,我忘不了你们的一颦一笑,忘不了你们勤奋读书的背影,忘不了你们在运动场上顽强拼搏的样子,忘不了你为班级作出的贡献,忘不了你们的真情流露,忘不了我们在一起努力奋斗的日子,忘不了2010年9月10日你们给我写的那一首小诗,诗歌的最后一句是“无论你身在何处,我们的祝福如影随形。”今天,大家都要毕业了,我也想说“无论你们身在何处,我的祝福永远都在,这里有一种味道叫做家。”大家常回家看看。最后,祝愿我的学生和朋友们,带着正直与善良做人,带着严谨与勤奋求学,带着温暖和爱心生活!心想事成,前途似锦!
这封信读罢,教室里静悄悄,离别前的眼泪像决堤的河坝,止也止不住。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师生情,这情真,这情烈。
用真诚架起沟通的桥梁 篇12
一.以自己的真诚赢得家长们的信任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班主任, 我几乎每周甚至每天都跟家长见面。有时家长会主动跟我就孩子的表现做交流。这种情况下我总是把自己当作他们的朋友。面带微笑, 我认为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 它就像巨大的磁场吸引磁铁一样让人无法拒绝。在交谈中, 我会诚心地就孩子最近的表现说出自己的看法。谈成绩不溢美, 不盲目地赞扬学生的优点, 也不会一见面就告状, 埋怨数落家长, 板起面孔去“教育”家长或“指示”家长怎样怎样。因为我知道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 使他们主动愉快地与你合作。在与家长交流之前, 我会有针对性的总结每个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 哪怕只是单纯的出现了一个粗心的小错误, 今天没说普通话, 忘带书本子……等等, 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情, 在我们家长的眼中那就是说明老师一直在关注他的孩子。
我班一单亲学生的爸爸原是一个非常挑剔的家长。有一次, 孩子得了感冒, 有点发烧, 他觉得问题不大, 可以坚持上课, 可孩子来学校不久就表现出烦躁来, 别的同学读书声音大了, 他竟然当着全班学生的面, 双手捂着耳朵大声叫起来。看到这种情况, 我马上把他叫出教室, 轻声问他为什么会那样做, 他默不作声。下课后我就打电话给他父亲了解情况, 原来孩子除了小感冒外, 头天晚上因为孩子作业完成不好父亲劈头盖脸的批了他一顿, 使得他短时厌学烦躁。我知道后, 到办公室打了开水给他冲了茶水, 还嘱咐他以后父亲再批评他就让他给我打电话, 我与他父亲好好交流一下。没想到这次小小的关心竟然感动了他的父亲, 最终换来的是他对班级各项工作的大力支持。事实证明, 老师的诚意比讲一万个道理更能感动学生家长。
二.与家长沟通, 从点滴小事入手
作为一名父亲, 我更能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在班级中我把“父爱”倾注到每一名学生的身上, 使他们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从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的点滴小事做起。从孩子入学开始, 我就很注意每个孩子的不同表现, 在接班一个周的时间里就把孩子们的名字对号入座了, 用了两个周时间把孩子和家长对上了号, 在刚入学时家长们会很在意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 也会很害怕孩子不适用学校生活, 所以一到下班时间我总有接不完的电话和短信, 可我从没感觉到厌烦, 我总会准确无误的把每个孩子在校的表现通过网校和QQ群说给家长们听, 所以从那时起家长们就已经对孩子在校生活很放心了。刚开学时孩子还不能完全适用学习生活, 也不懂得什么常规, 我一上课就在黑板左右两侧各画了一棵大树, 一棵直的大树, 一棵歪的大树, 我问学生们, 哪棵大树漂亮呀?学生们毫不犹豫地说直的大树漂亮, 于是我就说那你要当哪棵大树呀?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说当直的大树。于是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当孩子们把这种意识带回家, 并高兴地将我的原话告诉给家长听时, 家长们都及时给了我反馈, 孩子们太喜欢老师了, 把老师说的每句话都回家告诉了他们, 我不但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 更重要的是我已经为今后与家长们的顺利沟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关爱学生, 积累情感
多年的班主任经历让我深知: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打开这个班学生的心灵窗口, 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所以在接班前, 我就调整好了自已的心态, 告诉自己:不埋怨, 不浮躁, 以平和的心态勇敢面对现实, 做好应对一切的准备。对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包容, 把忍耐力放到最大限度, 相信自己有提高他们的能力, 哪怕他们的进步缓慢而微弱。
架起沟通的桥梁话题作文高三 篇13
祖国,我要为你的壮丽河山点赞。三山五岳,是你精致的五官;五湖四海,是你最美的眼睛;黄河、长江是你不屈的脊梁。你抖擞着挺拔的身躯,挨过最狂暴的飓风,守护着14亿生命;你流动着汩汩的血脉,输送不绝的生命之水,哺育你的孩子;你徜徉着宽广的胸怀,播种着希望的稻谷,丰收华夏文明的食粮。你广阔的平原,你一望无垠的湖海,都是你哺育后代的方式,都是你繁衍文明的精神,都是你播撒希望的火焰。祖国,我为你点赞。
祖国,我要为你灿烂的文化点赞。诗经楚辞,是你开化文明的教科书;史记春秋,是你繁衍生息的晴雨表;唐诗宋词,是你修身养性的源泉。儒家文明,法家思想,道家文化,教导善良守正的品德。你用汉字教人知书达礼;你用水墨画教人陶冶情操;你用书法教人修身养性。你用陶瓷,你用戏曲,你用剪纸,丰富精神的食粮,传播文化的价值,勾勒出不朽的文明。祖国,我为你点赞。
祖国,我要为你的先进的科技点赞。造纸术架起人类沟通的桥梁;指南针拉近世界的距离;活字印刷术播撒知识的种子;火药点燃发展的希望。冶铁铸铜,是改革生产的推进器;中医针灸,是保健养生的瑰宝。中国,你有灿烂的古代文化。同样,你也有先进的现代文明。你用高铁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你用移动支付方便日常生活;你用网络,把地球变成地球村。神舟飞船,划出中国航天梦的曲线;量子通信,创出中国信息安全的保护锁;超级计算机,引领着世界运算的超速度。祖国,我为你点赞。
黑头发、黄皮肤是你给我最美的标记;华夏儿女,是你给我最好的称呼;勤劳自强,是你给我最坚强的烙印。我爱我的祖国,你是我成长的摇篮;我爱我的祖国,你是我自信的源泉;我爱我的祖国,你是我最美的归宿。祖国,我为你点赞。
【沟通——架起心灵间的桥梁】推荐阅读:
用爱架起心灵的桥梁06-11
用爱架起的桥梁10-07
架起通往成功的桥梁07-13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散文10-21
国旗下演讲---用勤奋架起成功的桥梁07-14
师生间的沟通09-11
亲子间的有效沟通09-29
心灵沟通10-08
沟通桥梁06-08
做好沟通桥梁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