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间的有效沟通

2024-09-29

亲子间的有效沟通(共11篇)

亲子间的有效沟通 篇1

增强亲子有效沟通,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家教知识培训材料

“情感是维系一切的桥梁”,孩子的心灵是柔软而稚嫩的,但同时又是倔强和深邃的,不但需要关爱与呵护,还得讲究关爱与呵护的方法,所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也需要讲究艺术,需要讲究沟通的“有效性”。

一、亲子有效沟通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1、亲子有效沟通的基本概念

“亲子有效沟通”是笔者在“亲子沟通”和“有效沟通”两个概念基础上整合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亲子沟通”指父母与子女通过信息、观点、情感或态度的交流,达到增强情感联系或解决问题等目的的过程。简单而言,“亲子沟通”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有效沟通”是指经过传递之后被接受者感知到的信息与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基本一致。也就是说,信息提供者通过恰当的方式,让信息接受者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得表达的信息,才是有效的沟通。可见,有效沟通强调的是沟通双方间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

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亲子有效沟通”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通过语言、文字、表情等,及时、准确、完整地传递信息,且信息被对方正确接收和解读,确保亲子之间交流有效的过程。

通俗地说,“亲子有效沟通”的实质就是首先听懂孩子的心声,然后平等地对话,最终达成双赢且和谐的共识。它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亲子间有明确的沟通目标、重视每个细节、适应主观和客观环境的突然变化、注重说听问等沟通方式的安排等。

2、亲子有效沟通的重要意义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环境,和谐的亲子关系和持续的亲子有效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有研究表明,良好的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自尊、同一性发展以及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等都密切相关;而不良的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的内隐问题行为和外显问题行为有很大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亲子有效沟通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习为人处世,其性格和个性在与父母的沟通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亲子有效沟通对于孩子的人格发育意义重大。有研究指出,青春期的青少年,正是其人格、气质、价值观、人生观养成、转变和成熟的阶段,而青少年人格气质等方面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氛围,亲子沟通在其中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实例表明,若是青少年与其父母沟通中出现各种问题或障碍,则会在他们正在成长的心理中留下阴影,这将对其后的社会适应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使青少年出现种种人格和行为方面的问题。

第二,亲子有效沟通能明显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亲子有效沟通强调的是“亲子之间的信息被对方正确接收和解读,并确保亲子之间交流有效”,这样的沟通对于孩子维持心理健康状态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一方面,和谐的父母关系及正常而有效的亲子 沟通会对父母的主观心理健康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父母与青少年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助于青少年与父母之间新的适应青少年心理发展需要的亲子互动模式的形成和建立,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别是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亲子有效沟通为巩固学校教育效果奠定了基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亲子有效沟通将进一步促进孩子所接受的学校教育成果的巩固和内化;同样,如果亲子间沟通不良,则会消弱甚至抑制学校教育的效果,在笔者的咨询案例中也发现,一些学业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往往在其亲子沟通中都存在一些问题。同时,有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孩子的意识控制、动机和亲子互动中的注意调节有显著性的相关;在与父母共同完成任务的时候,如果在沟通中有良好的注意调节,那么儿童单独完成作业时的成绩要明显优异。可见,亲子有效沟通将促进孩子学业的提高,对于巩固孩子学校教育的效果有积极意义。

第四,亲子有效沟通将及时化解孩子成长期冲突事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冲突事件,特别是与父母间的冲突在所难免,而这些时候如果能保持亲子有效沟通,则可以及时化解矛盾冲突。研究发现,青少年的亲子冲突呈倒U型发展,因为进入青少年期之后,亲子关系处于一种相互调整的过程,亲子之间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互动模式,因此,在亲子沟通和冲突方面都可能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亲子之间的互动模式逐渐成熟,也找到了解决相互之间问题的方法,亲子沟通问题和 冲突就可能呈现下降的趋势。可见,孩子成长中各类冲突事件的化解,离不开亲子有效沟通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亲子有效沟通的调查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近期在我校对3195名高中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现将主要结果简要分析。

1、亲子之间对心理的关注存在较大差异

调查显示,孩子认为父母最关心自己“学习成绩”的有1250人,占39.13%;而最关心自己“心理状况”的有123人,仅占3.91%。与此形成一定反差的是,在“你最关心父母哪一个方面”的选项中,除2427人(75.97%)的同学选择“身体”外,还有401人(占12.55%)的孩子选择最关心父母的“心情”,这一比例是父母对孩子心理状况关注比例的3倍多,足见孩子对父母情绪的关注程度明显大于父母对孩子情绪的关注程度,也反映出父母对孩子心理状况的关注还远远不够,这也是阻碍亲子有效沟通的一大现实原因。

2、父母间关系及孩子对家的评价不乐观

调查中孩子对“父母关系”的评价不容乐观,约三分之一(1076人,33.68%)的孩子对其父母关系的评价是“一般”,还有232人(7.27%)认为其父母关系“不太理想”。同时,孩子对于“家”这个概念的判断也令人担忧,有7.71%的学生仅仅把家看做一个“栖息的场所”,1.28%的学生形容家为“牢笼一样的地方”,还有25.26%的学生认家是“欢乐与烦恼并存的地方”。

3、父母对孩子高认可度与严格要求并存 调查表明,父母对孩子的道德品质评价整体较高,“不太满意”的仅占9.68%,且表现为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有所上升。对于“父母是否经常对你的言行举止提出具有指导性的意见或建议”这个问题,选择“很少会”的仅占5.42%,且这一比例同样表现为岁年级增高而上升。可见父母在给予孩子道德品质较高认可度的同时,也继续对孩子保持严格的要求,很想“管”好自己的孩子,但这种要求随着年级的增加而略有降低。

三、做好亲子有效沟通的策略

通过调查分析,结合近年来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粗浅经验,本人就如何做好亲子有效沟通,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1、换位思考,力求共情——奠定亲子有效沟通的思想基础 在亲子沟通中,父母和孩子都具有不同的性格、角色、阅历、知识背景等,往往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思维方式迥异,这都是做好亲子有效沟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父母和孩子双方在沟通中必须努力做到充分地换位思考,正所谓“好的沟通者通常清楚自己内在的过程,也留意他人的感受”。可以说,亲子间有效沟通的关键在于父母和孩子双方高度的自我觉察和对对方的敏感度,这就需要亲子双方积极进行换位思考,力求在沟通中达到共情的良好状态。

将“换位思考,力求共情”作为奠定亲子有效沟通的思想基础,在解决亲子沟通过的实际问题中给予高度重视。具体而言,可以探索建立父母与孩子间的“倾诉”机制,通过谈话、书信、网络留言等,经常交流双方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感受,从而相互理解对方的观点。特别是产生矛盾冲突时,父母与孩子一定要分别把自己所的观点以及这样思考的原因表达出来,求同存异,才能实现换位思考,达到有效沟通。此外,还可以在家庭中开展“今日我当家”活动,让孩子尝试家庭一天的购物、卫生等管理和操作,体验父母一日的辛苦;而家长也可以抽空到学校感受孩子的学习生活,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压力和成长的烦恼。

2、找准时机,突破瓶颈——把握亲子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 古人强调做事要“天时地利人和”,同样,要做好亲子沟通,也必须找准时机,选择合适的时间和阶段、场合和对象,才能减少沟通中的障碍,突破问题的瓶颈,这是亲子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根据沟通的内容,适当地选择该由父亲还是母亲为主来进行沟通,有时候要多发挥母亲在沟通方面的优势。例如,在矛盾冲突刚发生之时,最好由更善于亲子沟通的母亲来进行交流,了解子女的真实想法,待孩子情绪相对稳定时,再由角色上更加沉稳的父亲出面协商解决的对策,这样就更能提高亲子沟通的效果。

3、注重方式,潜移默化——开拓亲子有效沟通的多种渠道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亲子沟通中要十分注重沟通方式,采取恰当的方式,才能避免事倍功半。针对不同情况,面对不同问题,亲子间的沟通方式也需要有所调整,坐下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是最常用的一种直接沟通方式,但有些时候尤其亲子沟通出现矛盾和冲突时用这种方式可能就很难保证沟通的效果,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书信等 间接的方式与孩子沟通,通过书信的方式把你的想法、看法以及为什么是这样告诉孩子。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手机短信、语音留言、QQ、博客、电子邮件、开心网等网络交流方式在亲子沟通中也越来越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日渐兴起的“亲子活动”也是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的良好方式,例如,父母与孩子一起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活动,一起参加家庭合作比赛,一起外出远足,或者一起参与团队游戏等,都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

同时,亲子沟通中还要注重“潜移默化”,特别是家长,要身体力行,在很多事情上率先垂范,用良好的人格魅力,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4、主动学习,终身发展——做一名亲子沟通的“理想家长”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家长与孩子同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活到老、学到老”不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安身立命的现实需要。亲子间要想缩小“代沟”,保持有效沟通,必须建立“主动学习、终身发展”的理念。特别是父母,应该转变学习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可通过参加家长学校等途径,学习有关的家庭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正确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而获取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和方法。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促进亲子沟通的有关学习和培训方面可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而言,通过开设心理教育课,心理辅导讲座,指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适合的方式去面对父母,与家长沟通,特别要关注那些学业困难、行为异常等的学生,帮助他们与 家长建立有效沟通。对家长而言,为其开办家长学校,引导家长端正教育观念,了解亲子沟通策略和方法,改变自己在亲子沟通中不妥的做法,从而有效改善亲子沟通效果。

事实证明,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家长才能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才能掌握与孩子沟通的“话语体系”和“潜在背景”,也才能成为一名亲子有效沟通的“理想家长”。

综上所述,“亲子有效沟通”是家庭教育成败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切实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家长、孩子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合理运用策略,不断增强亲子有效沟通,促进所有孩子健康成长!

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篇2

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一直最重视沟通环节,因为只有通过沟通,才容易解决问题。而且,沟通,也是人性化管理的一个体现。关于“沟通”,我个人认为它包含了相当一部分的人的素质问题,有技巧的因素,但更多的应该是教师本身的品性因素在起作用。所以,提升个人素养是保证有效沟通的前提。关于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我以个人实践谈谈如下浅见:

一、把握沟通中的“尊重”

和学生沟通时对他们的尊重,我通常以“平等”来体现。即便是犯了错的同学,我也会让他们先感受到被尊重,所以,我与他们的交流,总是我坐就让他们坐,他们站我也站,这是平等沟通的第一步。平等沟通的第二步就是征求学生意见。我喜欢在个别沟通之后再及时开展集体沟通,这是达成集体共识、凝聚集体力量的关键一步。特别是对于错误的现象或行为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作用。但是,在由个人教育转为集体教育之前,都是拿沟通对象的错误公开教育的,所以,一定都要征求当事人的同意再实施。平等沟通的最后一步,是我们要给学生建议,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给学生建议,往往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被尊重,从而更容易接受我们的要求,而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记得一位曾经两次想辍学的男生在他的周记中这样写道:“班主任把我当成大人一样的对待……”虽然中间做了很多工作后才让他继续上学的,但起码他感受到了尊重,对于他后来的改善而言,就是一个好的开端。

二、有效沟通并非应付式说教

(一)沟通要全面

1.和每一个学生沟通。班主任的沟通对象应该是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和整个集体,决不是个别学生。和每个学生的沟通,我通常利用每周一节班会课或偶尔的早读课、午休时间,每学期最少每人一次的面对面交谈、家长会。首先,班会课是保证能和每个学生都交流的最佳时间,所以我从不应付了事,一定要每课都有计划、有安排的开展。通过每日一句读评奖、兴趣话题活动、美文欣赏、案例教育、心理短剧表演、朗读比赛、制定目标、评优评先、大型演讲“让世界充满爱”观后感言、我来发言等多项固定或不固定的活动,与全体学生展开沟通。当然,为了保证沟通的有效性,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班会课上不做其他事情的习惯。其次,家长会前,我总会让学生先写好想跟家长沟通又不敢当面沟通的话,在家长到来时给家长看,再让家长留言,或回去与孩子沟通。但在此之前,我总要先把每个学生的留言过目,这也会给今后我和孩子、我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带来进一步的了解和帮助。第三,除了个别沟通外,我每学期最少会有一轮针对每个学生的面对面交谈,做到全面性地和每个学生沟通。

2.和学生全面沟通。在针对学生个人沟通时,要有比较全面的沟通,包括家庭、兴趣爱好、理想,甚至也可以天南海北地聊。当然,我觉得要引导学生更多地谈家庭,因为了解家庭,往往能在教育学生和与家长沟通上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学生的全面沟通,看似无用的谈话内容,其实总在以后不经意间提醒你该如何更好地去对待和教育学生。

(二)沟通要彻底

这里的沟通,是特指那些带有明显教育目的的沟通,这样的沟通很忌讳虎头蛇尾或漫不经心,特别是针对已经出现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和现象。虽然更多时候的沟通我都尽量不占用上课时间,但有些情况我觉得属于应当及时解决的,哪怕占用了上课时间也要沟通到底。记得有一次,其它班两名女生打了我班一名女生,她们班主任利用下课时间叫了那两名女生到我班来教育,结果两名女生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然她们班主任也说了不少。结果,上课铃声一响,她们班主任便迫不及待地要她们回班级上课,担心误了成绩。然而我留下了她们,尽管非我班学生,但我一向认为品行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我希望她们得到更有用的东西。在我的沟通下,她们流下了懊悔的眼泪。她们班主任又一次着急地想把她们从我眼前赶回班级,理由还是担心误了课程。而这一次竟然是其中一名女生要求让她们留下的。确实,光流下眼泪还不够,重要的是知道现在和今后该怎么正确去面对和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后来我听说她们很诚恳地向被打的女生道歉并请求原谅。

三、耐心疏导促进有效沟通

对于青少年的早恋现象,其出现的必然总是与我们的拒绝相矛盾,这往往是一个不好教育的问题,因为我们也很清楚“禁果效应”的严重性。所以,堵不如疏,但疏之后一定要给他们建议,最重要的是要与他们达成共识。有个学生家长跟我反映他的孩子有过晚上与人通电话到很晚的现象,想让我了解一下。于是利用中午时间,我邀了那位男生,我们在走廊的尽头(中午时间那里很安静)轻松又不失严肃地聊了一个多小时。我从他们父子最近的关系聊开,因为半年前曾经出现一段父子两个关系很紧张的问题,后来做了不少工作才恢复融洽。谈这个当然还是为了再次巩固他“父亲为我付出很多,父亲爱我”的认识。我总觉得不应该就新问题而谈新问题,要利用任何一次的机会“温故知新”,而且也必须让他先肯定父亲,接下来他才能容易接受父亲给我反映这件事以及承认所反映的事情。对于他的承认,我没有一丝批评,我尽量不让他逆反,而是顺着我的思路走。了解清楚了他的内心之后,我给他两条建议,让他考虑并选择着去做,接下来刚好是“五一”放假,正好可以测试出效果,他也很乐意地接受了。当然,事情还没结束,我很明确地告诉他放假回来我们继续聊,一起来看看我的建议好不好。他欣然应允了。放假回来之后,他真自己来找我了,聊了之后,我发现,问题已经解决了。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 篇3

2.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通过参观或参与家禽养殖活动,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观察鸟的繁殖行为,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

设计探究活动,说出鸟卵适合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春末夏初,在池塘边我们会听到青蛙的叫声,它的叫声表示什么?

生:求偶

师:在这个季节,特别是早上,你走在路上的时候发现什么了?听到什么声音了?

生:看见小鸟了,听到鸟叫的声音了.师:你听到鸟叫的声音大不大?鸟的叫声说明了什么?

生:鸟叫的声音大,说明是求偶吧?.师:现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有的鸟就从南方飞回来进行繁殖,刚孵出的小鸡毛茸茸的,十分可爱,可是刚孵出的麻雀,粉红色的皮肤上一根羽毛都没有,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让我们走近——鸟的生殖和发育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出发,从鸟说起,一连串的问题提出,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导入新课。

二、探究学习新课

师:每只小鸟都是由鸟卵孵化出来的,为什么一个鸟卵就能孵化成一只小鸟呢?这说明与鸟卵的结构有关,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观察鸡卵的结构。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与思考。

师:请同学们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和步骤,利用实验台上提供的材料,解剖鸡卵,并分析、推测每一个结构的功能,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安全,同时还要注意不要破坏鸡卵内部的结构。

学生活动:小组分工合作,动手解剖鸡卵,边解剖边观察。

师:巡视指导,参与到个别小组的活动中。

师: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实验的结果怎么样。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说说它的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生:最外层是卵壳、紧贴着卵壳里面比较薄的膜是卵壳膜,小空腔是气室,白色的部分是卵白。

生:中间黄的部分是卵黄,卵黄外面的膜是卵黄膜,卵黄上的小白点为胚盘,卵黄两端的带状结构是系带。

师:胚盘是胚胎发育的地方。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起来称为卵细胞,它是一个细胞,那么它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在这里分别指的是……

生:细胞膜——卵黄膜,细胞质——卵黄,细胞核——胚盘。

师:鸡卵的结构名称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它们又有什么功能呢?我们来猜想一下。

生:卵壳、卵壳膜有保护作用,卵白给胚胎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卵黄膜起保护的作用,卵黄为胚胎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胚盘相当于细胞核

师:这说明胚盘与遗传有关,胚胎的发育就从这里开始,将来能发育成雏鸡。

师:系带有什么作用呢?

生:能固定卵黄,减小震动,有利于孵化

师:那么气室呢?

生:气室中贮存着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师:是不是所有的鸡蛋将来都能发育成雏鸡呢?

生:不是,应该是受精的卵才能发育成雏鸡。

师:对,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卵才是受精卵呢?同学们可以在书上找一下答案。

生: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

师:对,大家说的很好。这是我们打开鸡蛋以后才能看到,养鸡场想看看鸡蛋是不是受精,怎么办呢?一般通过照蛋灯来识别,如果蛋中有不透光的黑色斑点,则是受精的卵,不透光的斑点就是胚胎发育的部位。这就说明了鸟卵在雌鸟体内已经开始发育,当卵产出以后,由于外界的温度低于体温,所以暂时停止了发育.现在假如说,胚胎发育时,温度适宜,卵白和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气室能提供部分氧气,其它的氧气从哪里来呢?

生:氧气可能是通过卵壳进去的。

师:是不是这样呢?你有什么办法证明呢?

生: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蛋壳上有小孔

师:很好。还有没有其它办法呢?如果给你一个新鲜鸡蛋、一支空的注射器和针头,你能证明蛋壳上有许多气孔吗?

生:先用针在蛋壳上扎一个小眼,再用带针管的针头插入小眼,然后缓缓地向蛋壳内打气,过一会,我们发现蛋壳表面有小水珠出现,这表明蛋壳上有小孔,空气可以进出。

师:如果不用这个方法,你还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吗?

生:在家里煮鸡蛋时,当水温升高时,就会发现有小气泡冒出,这也能说明蛋壳上有小孔。

师:蛋壳很硬,能保护内部的结构,还透气,可以进行气体交换,为胚胎发育提供足够的的氧气,卵白和卵黄还能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等等,这些条件都满足了,鸡卵就一定能发育成雏鸡。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鸟卵的结构

从上面可以看出:卵白和卵黄是鸟卵的主要结构,“卵”中左右的两点代表的意义一个是卵白,另一个就是卵黄。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探究的问题——鸟卵的结构,在这个环节中,由鸟与鸟卵的关系,自然过渡到探究鸟卵的结构。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看书,自主实验,教师引导,师生互相交流,最后得到结论。

(二)、鸟的生殖与发育

师:青蛙是卵生,必须在水中发育;而鸟也是卵生,但适合的陆地上发育。那么鸟类是怎么进行生殖和发育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资料。

师:从刚才的视频资料中,你们知道了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般包括哪些过程吗?

生: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等过程。

师:是不是所有的鸟都是这样的呢?所有的阶段都有例外吗?

生: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杜鹃。杜鹃将卵产在其他鸟类(如画眉、鸦雀、寿带鸟和柳莺)的巢内,让这些鸟类为其孵卵、育雏。

师:无论各种鸟的生殖和发育有何特点,在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中,鸟必须有求偶、交配、产卵等行为。

师:(出示图片:早成鸟雏鸟、晚成鸟雏鸟)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种雏鸟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是刚孵出的小鸡,身体已经充分发育,身体被有密绒羽,眼睛也已睁开,腿脚有力,在绒羽干后就能行走,可随亲鸟觅食,是早成鸟雏鸟;而刚孵出的这只小鸟尚未发育充分,体表没有羽毛,眼睛还没有睁开,不能独立生活,必须依靠亲鸟喂食,是晚成鸟雏鸟。

师:哪种鸟更进化呢?

生:晚成鸟雏鸟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亲鸟能育雏,能保护小鸟,小鸟的成活率更高。

师:一般鸡类、雁类和鹤类是早成鸟雏鸟,而鸽类、鹰类和雀类是晚成鸟雏鸟。在育雏期间,亲鸟的捕食量大大增加,捕食的对象大多是农林害虫。因此,鸟被人们誉为“农林卫士”。但有人见到小鸟有时吃农作物,认为鸟是人类的敌人,就打鸟。这样做对不对呢?

生:虽然鸟有时危害农作物,但大多数的鸟吃害虫,保护我们的庄稼,鸟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当爱鸟、护鸟。

师:是的。我们应当学会辨证地看问题。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做到爱鸟、护鸟。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探究的第二个问题,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从而能说出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中一般包括哪些过程。再出示早成鸟雏鸟与晚成鸟雏鸟的图片,晚成鸟雏鸟更需要亲鸟的保护和喂养,在喂养时期,能捕食大量的农林害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关注鸟类。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做起。

三、总结提高

师:现在我们来做两个比较。先比较鸟卵的结构。鸟卵的结构很复杂,鸟类的繁殖伴随着复杂的行为,与青蛙的卵比较,鸟卵有什么特点适合在陆地上发育呢?

生:鸟卵个体大,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所以适合在陆地上发育。

师:鸟类的生殖和发育都脱离了水环境的限制,所以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都比两栖动物高等复杂,更适合在陆地上生活。

师生间的心理沟通 篇4

摘要:浅谈师生间的心理沟通所有的任课老师都知道师生之间心里沟通的重要,尤其是班主任,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期是不合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会经历七大混乱。即权威婚礼、时间混乱、两性混乱、自我混乱、学习混乱

关键词:心理沟通;奖惩分明;沟通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期是不合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会经历”七大混乱”。即权威混乱、时间混乱、两性混乱、自我混乱、学习混乱、角色混乱和观念混乱。因此他们在这段时间特别需要成人做他们的朋友,给他们心理上的具体辅导与精神的鼓励与支持。这就需要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南堡一小,南堡二小部分师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2000-2010年的关于师生间心理沟通的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对部分在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

1.2.3访谈法:走访部分师生

2结果与分析

心理沟通就是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它除了说明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糸,体现着心理上的相互沟通。老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否进行了成功的心理沟通。因此,可以肯定地认为,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秘诀之一。

3结论与建议

一个班主任,要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要做些什么呢?我认为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一、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

班主任要想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跨世纪人才,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我主要采用多问、巧谈、善观等方法。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多问,在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会不会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班主任、科任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为顺利地开展工作准备。

二、沟通需要从“心”开始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壑?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教师的爱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伟大力量”,他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还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的形成、职业的选择和人生道路的拓展。然而,作为一名老师,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三、奖惩分明

公平公正对学生除了倾注一片爱心之外,还必须时时约束他们,严格要求他们,才会收到良好效果。严师出高徒,在班级管理中,有三类学生要特别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一是班干部,二是差生,三是优秀生。对班干部要求要严格,要他们在搞好学习的同时积极为班级同学服务,要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做得好表扬,有违纪照样批评,决不姑息迁就,当然对他们的批评要讲究方法方式,肯定他们的成绩,维护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差生往往由于学习成绩,或者某方面不如人而显出悲观、苦闷、忧郁等消极情绪,所以对待差生特别要注意尊重、理解他们,千万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应肯定他们的长处,指明他们的努力方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而对优秀生应该更加严格要求,否则他们便自认为是“天之骄子”,以致萌发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甚至发展到瞧不起同学,直至无视老师的教育。因此,教育优秀生自尊、自爱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到教师是公正的,没有袒护谁,为师生心理沟通扫除了心里障碍。

四、注重沟通的方式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沟通的方式

当然,沟通的方式很多,我认为比较好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个别交谈。学生是由一个个独立鲜活的个体所组成,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共性问题需要在全班教育外,可采用与学生个别交谈的方式进行个别教育。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情理疏导第一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谈,以表扬为主,肯定比否定好,启发比强迫好,即使批评,可采用寓否定与肯定之中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品味弦外之音,做到思想启迪与行为约束并举,化解问题与有效防范并举,强调自律与强化纪律并举。

2、营造“聆听气氛”作为班主任,平日在班上习惯了以己为中心发言,一旦让自己坐下来细听别人诉说,尤其是别人还说不清楚之时,便成了件别扭的事。班主任必须设法让自己与班干部一起,尽力使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笼罩着一种“聆听气氛”,并致力让大家觉得那样做是很自然的事。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是要充分抓住班干部会的聚议机会,使大家都学会作到留心听人发言,使发言者充分感觉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聆听气氛”下的班干部能充分体验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并非完全受班主任控制,他们真正拥有一片独立自主的空间,这样一来,班干无论是遇事能否顺利解决还是不知所措,或是做事失败还是寻求帮助,都能在一个“聆听气氛”中轻松自如地向老师诉说。

3、尝试“平行交谈”

“平行交谈”一词来源于心理学家罗恩、塔菲尔《用心去教养子女》一书,意即父母与子女一面一起做些普通活动,一面交谈,重点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内容上,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对方。班主任与班干部沟通时,移用“平行交谈”发进行,往往能引起好的回应,这种非面对面的谈话,会让师生都感到轻松、舒畅。这种交谈的机会,能从几乎所有共同相处的活动中获得,如一起骑车行进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一起散步或坐下来闲聊,一起参与体育活动或野炊等课外活动,在不同的机会中,常会因活动进行中的某个细节或话题,转谈到某位同学、朋友或班级情况,以随意闲聊式的形式,不时严肃讨论。工作时间表明,“平行交谈”所涉及的内容常是班干部最真挚的心语,且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沟通效果十分明显。

4.结论与建议

总之,要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搞好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才能使学生从情感上体会到班主任是可亲可敬的。既是学业上的导师,又是生活的父母,更是个人成长中的朋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笔者认为在目前高度重视统考分数和升学率的形式下,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自己的学识能力,才能更多的、巧妙的将因材施教、素质教育融入应试教育中,推陈出新,不落俗套,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希望教育工作者能本着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精神,认认真真的总结出一些经验来,丰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导员与学生间的沟通 篇5

老师与学生间的沟通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是一门艺术。因为微笑是信任,只要老师张嘴微笑,学生就会感到你的亲切,就会喜欢你,听你说的话,就会想和你交谈,就会渐渐的接受你的观点,去反思,去自省,进而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沟通可以从自我批评开始老师批评学生难免有简单武断的时候,如果让学生受了委屈或者让学生一时想不开,而老师这时置之不理不及时沟通,就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而产生怨气和抵触情绪。老师如果发现自己有误,就应该尽早找学生作自我批评,师生之间就会冰释前嫌,感情递增。沟通可以从爱学生开始爱是互相的,没有爱就谈不上沟通。你对学生的关心是出于爱,学生是可以感觉的到的。如果你对学生充满了爱,那么无论你做什么,你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着想,你不可能做让学生伤心落泪的事,你不可能在伤害了学生后而不去安慰他,不去让他破涕为笑,老师不是神,师生之间的磨合能让学生更加的相信你,依赖你。只要老师与学生之间能以心换心,用真诚换真心,那么你的一切沟通行为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亲子间的有效沟通 篇6

任何冲突都涉及双方,亲子之间的冲突亦如此。在这起母女冲突事件中,妈妈当街扇女儿耳光的做法简单粗暴,极大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做只会让孩子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导致严重的逆反心理。

其实,类似乐乐与妈妈这样的亲子冲突,在中国的普通家庭很常见。究其原因,是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亲子沟通。2015年10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明确家庭教育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这也迫切要求家长了解孩子的特点,尊重孩子的需求,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

家长不能轻易否定孩子,要对其有同理心。要尊重孩子作为孩子的特点,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父母首先要分析这种行为是否与孩子的身心特点有关。在跟孩子沟通时,家长不要习惯于对孩子的行为直接做道理上、规范上的评价和纠正,更不能随意埋怨、批评、责骂孩子,这会让孩子不愿跟父母说话。要先理解、接纳孩子内心的真实情感,以同理的姿态跟孩子说话,只有这样,沟通才会顺畅轻松。报道中的十岁女孩已经有了对美的追求,家长应理解幼小心灵对美丽的向往,细心呵护与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

家长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如家长可以蹲下身来跟孩子说话。蹲下来,是对孩子的关心与理解,也是一种平等与尊重。这意味着家长放下权威的架子,把孩子当做朋友。蹲下来不仅仅是从身体上蹲下来,而且是从心理上蹲下来,了解孩子的独特,体会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思想。

家长要带着原则去进行沟通。尊重孩子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为所欲为。我们确实要将孩子看成一个个有权利的个体,但是,说他们有权利,并不等于他们就能做成人能做的事。因为,毕竟他们还处于身体发育、思想幼稚的成长期,没有成人所具有的经验和知识。所以家长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一定要有原则和底线。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务必要解决与孩子的沟通问题。父母在教育孩子,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应该尊重、理解、信任孩子,也要注意方法,维持底线。这样一来,孩子才能与父母保持有效的沟通,才能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完成真正有效的教育。

亲子沟通 篇7

临睡前,卓卓躺在床上,心思重重,好几次欲言又止。终于,还是开口了,却是眼里带着泪。

“妈妈,在你心里,我是个好孩子吗?”

“当然。”

“可我怎么觉得,你不喜欢我,甚至讨厌我。”

我轻轻搂住了她:“怎么会呢?”

她静静地任我抱着,看着我的眼睛:“那你为什么总是抱怨我?”

“我有吗?”

卓卓点了点头:“嗯,就拿今天来说。早上,你抱怨我起床太晚;我起床后,你又抱怨我动作磨磨蹭蹭;我还没吃完早饭,你就开始抱怨我做作业不主动;中午吃饭时,我没胃口,你又抱怨我连吃饭都要让你操心;好容易做完作业,我想玩会儿,你又说我只惦着玩儿;到了晚上该睡觉了,你又抱怨我太懒了,也不知道洗洗自己的脏袜子,不看会儿书,总之,你就是看我不顺眼…..”

我愣住了――没有人会喜欢被人抱怨。而我,竟然把抱怨经常挂在嘴边还浑然不觉。

看着孩子的眼睛,我无语.....

卓卓睡着了,而我翻来覆去毫无睡意。细细想来,抱怨的话我总是随口即出,诸如:怎么才考了这么几分,班里可是有人考100分的;这道题我讲了好几遍呢,你怎么还不懂?到底有没有在听;说你多少遍了,怎么不长记性,丢三拉四的毛病啥时能改;你真让我失望;计算题总是出错,真是的…..等等。如果没有她今晚的话点醒了我,我可能还会重蹈覆辙抱怨,抱怨,像个喋喋不休的老太婆……更可怕的是,我竟然习惯了用这种语气同孩子说话,哪里顾及到了她的感受?

其实,经常抱怨带给孩子的只有负面影响。比如:

(1)自卑感。因为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做什么事情都会畏缩不前,父母变本加厉地抱怨,形成恶性循环;

(2)逆反心理。因为对家长抱怨的不满,故意做出错误的事情报复;

(3)软抵抗。既然“我”在你眼里那么差劲儿,“我”就这个样子算了,你能拿“我”如何;

(4)亲子关系紧张。试想,父母总是抱怨孩子,孩子耳边抱怨声不断,心情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时间长了,对父母也就有了怨恨,甚至对家也有了怨恨;

(5)生活消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为经常生活在抱怨的环境中,遇点困难,不是寻求解决的方法,而是怨声载道,小小年纪就缺乏生活的热情。

亲子沟通体验课方案 篇8

整体目标:1.增进亲子沟通交流;2.激发父母孩子彼此心底的爱;3.学习新的沟通方法 阶段目标:

【团体对象及规模】初中学生以及家长6对(父或母来一位),共12人; 【团体领导者】三位,一位主带,两位辅助。【活动性质】发展性、结构式、封闭式、不同质;

【团体活动时间及其频率】一次性团体辅导,总长3小时;

【活动场地】 【活动准备】

1.道具:领导者胸牌×3,墙上的贴画,团队契约,句式范例(白纸),中性笔×24,题板×20,彩笔×5盒,实心球×6,绳子5米×2。

2.提前写好白板主题(设计)、领导者姓名。把团体契约和墙画贴好。2.所有成员着宽松的衣服,适合运动。【活动内容和过程】

1.开场介绍:介绍三位领导者的身份,简要介绍活动的氛围,和成员连接。(3分钟)2.介绍设置:团体契约。(5分钟)3.零用钱(热身活动)时间:10分钟。目的:热身,破冰。

规则:所有成员围成大圈,规定家长代表五毛钱,学生代表一块钱。领导者站在中间,大家手拉手围绕领导者转圈一问一答。“今天上街去买菜”“买什么”“买XX”“多少钱”“X块钱/X块五”,这时所有人要迅速找到相应的钱数,找错的人接受惩罚。

惩罚:请出错的人想一个最能代表自己个性特点的植物或者动物,并用动作表演给大家看。惩罚的意义:1.让大家更投入的进入热身,最大限度的打开内心;

2.为出错的人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也是一种另外意义上的彼此认识。

道具:无

4.微笑握手(破冰、彼此认识)时间:10分钟

目的:感受非语言信息的魅力。引导:平时我们和一个陌生人认识时会怎样呢?(示范),“你好,很高兴认识你”。这是用语言在传递我们的友好。心理学上的研究显示,我们人际交往过程中有3成是通过语言传递的,那剩下的7成呢?让我们来看看非语言(表情、动作、神态)的魅力。

规则:所有家长向前一步走,向后转,围成里圈,和外圈的孩子面对面。每一个人都同自己眼前的人微笑握手,握手时不能说话,完全用你的非语言表达出“你好,我很高兴认识你”。直到握到最后一个人,手不要松开。道具:无

5.“认识我是你三生有幸” 时间:15分钟

目的:破冰、彼此认识,同时让成员内心有一定的触动;

规则:手没松开的一对便是这一轮的搭档,搭档要用规定好的句式相互介绍。“你好,我是XXX,认识我是你三生有幸,我有成千上万个优点,但是今天我只告诉你三个:XXXXXX”。道具:准备好的句式(白纸),上个环节末尾,由鲁贴在墙上。6.家庭图 时间:30分钟

目的:观察、了解并感受每个家庭氛围,促进家庭成员间的互动。

规则:每人画一幅自己的家庭图,图中的家庭成员要用人以外的任何形象代替,之后向大家展示图画并说明寓意。咱们今天的画画有个要求,就是画里面不可以出现人的模样,要用人以外的其他事物来代表你的家庭成员,大家不必担心画得像不像,也可以用简单的图形表示。问孩子:你喜欢什么样的家庭氛围呢?问家长:你感觉什么样的家庭氛围更适合孩子健康成长?

准备:题板,A4白纸,水彩笔 7.地雷阵 时间:60分钟

目的:让学员和家长通过体验能够换位思考,互相体量。

规则:家长蒙眼扮演走雷区的小兵,学员在雷区外扮演探雷针。到底什么样的家庭氛围更适合孩子成长呢?做完下面这个任务,相信每个人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听说过“地雷”吗?知道探测地雷需要什么仪器吗?接下来我们要做的这个任务就叫做“地雷阵”,来,孩子们过来帮我摆一下!

现在地雷阵已经摆好了,我们这个任务的规则是这样的:家长们扮演蒙眼走雷阵的小兵,而我们的孩子扮演探雷针。走雷阵的小兵需要把眼睛蒙上,开始走之前再转三圈;我们的探雷针呢,要在雷区外给小兵作指导,让他安全地走出雷阵。有起点和终点,不可以从两侧出去。在通过雷阵的时候,碰倒一个雷,算轻伤,碰倒两个雷,算重伤,碰倒三个雷,很遗憾,就光荣牺牲了。都明白规则了吗?给点时间每个家庭商量一下。(发眼罩)

好了,哪个家庭愿意最先挑战一下?(到前面来,孩子带家长转三圈)

(当碰倒三个雷时,导训师及时作出鼓励“没关系,继续”;坐在一旁关注每个家庭的细节)

现在咱们每个家庭都已经通过了雷阵,特别是有的家庭一直“活着”坚持到最后。提问:

家长小兵:当你被蒙上眼睛,什么也看不到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

探雷针:你在指挥时,能感觉到小兵的感觉吗?你在指挥小兵走雷阵时什么心情? 家长小兵:你能感觉到探雷针的这种心情吗?

家长小兵:如果下次再走雷阵,怎样做才能更安全地完成任务? 探雷针:要怎么做才能指挥小兵更顺利地通过雷阵?

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扮演小兵的角色多,还是探雷针的角色多?作为指挥者和被指挥者,你们之间是怎么沟通的?

问问家长们:现在你能体会到孩子看不清前方的那种无助的感觉吗?

问问孩子们:现在你能体会到家长指导时那种紧张的感觉吗?

其实在每个家庭当中,一般家长更多地扮演探雷针,因为是过来人,很清楚地看到哪里有雷,哪里要小心,而孩子更像蒙眼走雷阵的小兵,需要有家长清晰得指导。只有两种角色互相信任,互相依赖,才能更顺利地走出这个雷阵。那我们的家长能像今天孩子一样始终这么耐心地指导孩子吗?而我们的孩子能像今天家长这样听从指挥,相信给你指导的家长吗? 准备:眼罩、保龄球 8.心有千千结 时间:10分钟

目的:体验到心结解开的快感,体会到齐心协力解决问题的感觉。

规则:所有人围圈拉好,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别拉的是谁。打乱走动,喊停时候原地不动,找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不松手将结打开。准备&道具:无。6.回顾和冥想(5分钟)所有人围圈,引导大家轻轻闭上眼睛回忆今天的所有活动。7.记录下今天的感受 时间:15分钟

亲子间的有效沟通 篇9

在图书编辑环节,编辑与作者之间,在某些时候是对立的——一个从出版发行的技术角度出发,另一个则是写作者惯有的对自己文字、个性表达的珍爱和坚持,所以,这对矛盾体的调和,成为一本新书能否顺利面世并获成功的关键。

作为《神仙一把抓》的责任编辑,从书稿第一稿到最后定稿,我与作者之间进行了多次反复的沟通,在平等、真诚的技术探讨和交流中,达到了某种平衡和共识,并较好地解决了书稿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在《神仙一把抓》书稿的编辑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作者与责任编辑的沟通和妥协艺术。

一、编辑与作者的角色定位、职责各不相同,需通力合作

如果把一部书稿作品比作一个孩子,那么作者的角色是母亲,历经十月艰难漫长的孕育,“诞下”作品;责任编辑则更像父亲,负责操劳各项繁杂事务,以便“孩子”顺利诞生、成长。孕育一部作品,母亲(作者)自身便能完成,但要养育这个“孩子”(作品),使它顺利健康成长,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则“父亲”(编辑)的角色不可缺位。

从技术层面来看,作者进行的是创造,从无到有;责任编辑进行加工,将有变好。如果把一部书稿的出版发行当作一个项目,那么责任编辑便是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全权负责大小事宜,既要从宏观处通盘考虑,又要从细微处具体着手,使书稿以最佳状态面世。在图书出版法则中,一般的情况是:作者做加法,充实自己的内容,尔后由书稿责任编辑做减法,梳理结构,节制篇幅。在作者和编辑做加减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商讨、磨合、修改,书稿慢慢成型。业界常有一个说法,一名优秀的编辑,如果和作者配合得当,能使一部作品锦上添花,大放光彩。

二、针对书稿从责编和读者的角度提出具体问题

《神仙一把抓》初稿拿到手上的时候,作为责编,我的内心是忐忑不安的。通读一遍后,总体感觉不太好读。作者虽然行文生动活泼,用富含人文色彩的笔触对三十多位中国民俗文化中的神仙人物进行个性化的描摹,其中穿插一些典故、逸闻、趣事,佐以一些时代新名词及英文单词,显现出时尚的味道。但具体到书稿行文,该稿语言表达比较个性化,一些语句的叙述、表达,词语的组合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独特的个性,对普通读者而言,读起来比较费力,不太好懂。通读初稿我得出的结论是:书稿的精彩度和吸引力是足够的,只是通俗易懂方面稍微欠缺。

考虑到这本书的题材老少咸宜,适读人群较广,对此书的读者群定位应该是通俗类的文化读物。既然是通俗类读物,就必须尽量非专业化,减少普通读者的阅读障碍,提高阅读的质感。

对书稿的读者群进行定位后,下一步便是结合初稿审阅发现的问题,以及心中的疑惑形成书面的修改意见,与作者进行沟通。

在给作者的信中,我提出修改的基本原则是:在保持原文个性和风格、追求精彩表达的同时,也尽量给读者减少阅读障碍,力求通俗易懂。本书应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轻松、有趣又有益的读物,故事可读性、精彩论断应成为本书两大亮点,本书不乏精辟论断,但在通俗易懂方面,还需再加工,有些词语典故要加注释。

具体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修改意见:

1.调整结构。将三十多篇文章的顺序做微调,尽量将精彩的篇章往前靠。此外,在序或者序之前辟一页图谱,简要介绍各路神仙图谱、各种民间传说,以及本书的依托和参考的书籍、资料出处。

2.修改序言。序是第一直接面对读者的内文,如果开篇都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那书稿的后续精彩已无从谈起。一本书,序言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读者对书的第一印象、整体判断和评价,特别是自序。原序读起来比较费力,建议作一番修改,并在其中简要交代一下道家和道教的关系。

3.既保持个性化,又适当通俗化。有些长句和引用的词句,没有双引号或者断句,读来费力,建议部分加标点。此外,书稿的生僻字、词偏多,建议部分替换为相对通俗易见的词语或加注。

4.锦上添花。具体包括三个建议:一是书稿目录,目前各文的标题起得很好,但偏抽象,可以破折号或其他形式,标注各文所涉及的神仙,使读者一目了然,便于查阅;二是每个篇章的标题下,以方框或其他形式,做导读或内容简要,或简要介绍本章神仙的背景资料;三是书稿用到一些英文单词和时尚新名词,有时尚元素,建议加注,还可评点,做内容上的延伸。注释可打造为本书另一亮点和特色。

三、与作者真诚、反复沟通,互相妥协后达成共识,修改稿可读性大大提高

书面意见反馈至作者后,作者同意采纳部分修改意见,但还是保留自己的意见:他对自己的叙述表达方式较为珍爱和自信,认为是自己的特色,除非是艰涩难懂的地方可以进行修改,其他可改可不改的地方保留原文。

在这过程中,我用邮件、电话与作者做了多次沟通,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探讨,达成了一些共识。

修订稿回到手上的时候,我有个惊喜的发现,文章的序,几乎是重新写过,也比较精彩。

在是否加注释的问题上,我们各自有自己的坚持,我坚持要加,我的观点是,不能人为地给读者制造阅读障碍。举书中一个简单的例子,书里谈及“小强”,在具体语境里,只有看过周星驰电影的读者,方能明白“小强”是指代蟑螂,但对于年龄偏大一些的读者,或许根本不知所云。

作者则觉得有添足之嫌,再者,阅读总是需要一定的张力,如果存在不懂之处,未必不可以增加阅读的兴趣。如果加注释,也有另一个难题,哪些加注,哪些不加,似乎缺乏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后来,我做了妥协,放弃了注释。作者也做了妥协,为了便于理解,在行文上做了一些诠释性的调整,使行文更通畅易懂,比如在“小强”后加注“蟑螂”。

在书稿的结构上,考虑到原排序尚有脉络可循,且各篇之间,许多地方还互有照应,一旦拆开,文气上也欠妥,所以还是维持原来的结构和排序;在引号和长句方面,在不引起歧义的前提下,一般不加,作者认为,“标点符号,除了在课本和官方文件等标准文本上需要严格外,在所谓文艺体裁上,也当允许有风格上的保留,我还是希望能有些自己的风格”;目录上,原稿并没有神仙的名号,而文章的题目又偏抽象,在我的建议下,增加了神仙名号,方便读者阅读;导读方面,双方协商后,一致统一增做各篇章的导读以及目录导读,此项由我完成,作者修订;内容方面,由本书的策划秦颖老师提议,增加了门神和财神这两个在民间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神仙,使得书稿更具通俗意义。

四、沟通与妥协的艺术

在与作者的沟通中,我深深体会到,在处理与作者的分歧中,编辑的姿态、意见和诚意更为重要。

1.姿态平等、态度诚恳

作者与编辑应是平等地位,之间的沟通、合作应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对方无绝对的指挥权。如果其中一方过于强势,强势者对弱势者,有高高在上的胁迫感,发言权和话语权都掌握在强势者手里,弱势者只有低头聆听的份,那样的合作很容易失衡。如果是作者过于强势,则书稿容易失控;反过来,如果编辑过于强势,则容易越俎代庖,本末倒置。

2. 提供专业的建设性意见

编辑的劳动能否得到作者的认可,主要体现在其业务水平上,而编辑业务的能力,主要就体现在对书稿的整体把握和具体细节处理上,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修炼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对书稿提出专业的建设性意见,编辑才能获得作者的信任和尊重。

3. 沟通中互相妥协,寻求共识

亲子沟通技巧心得体会 篇10

亲子沟通中的教育心得:放下身段

蹲下来是了解孩子的一个途径,因为只有蹲下来,我才能更清楚得听到他说的每一句话,才能更好地看到他的表情、做出准确的回应。而在和孩子平视的状态下,我觉得更能够了解他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也能感觉到我们之间是平等的。当我们和一个成年人对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很重要,因为能从眼睛中读到许多言语之外的东西。对孩子也是这个道理,了解是沟通的前提,蹲下来是了解孩子、进行良性亲子沟通的第一步。

亲子沟通中的教育心得:不要强迫孩子

我曾经碰到一位爸爸,他坚信儿子必须要靠爸爸来培养,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于是,他对儿子采取了军事化管理,比如晚上八点半就要去洗漱,不管儿子正在进行什么活动,都必须立刻停止。结果,只要每天晚上一到八点半,全家人都精神紧张,因为父子大战天天会上演。这位爸爸的儿子也够倔,对老爸的管理方式极不买帐,一定要进行抗争,即使在老爸的武力威胁下抽抽搭搭地刷牙洗脸,第二天还是要继续抗争,平日对老爸也没个好脸儿,好象真应了那句话:父子天生是敌人。

亲子沟通中的教育心得: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它的深层含义是2个非常重要的字——理解。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需要他自己的努力,有些时候并不是他们调皮捣蛋做错事,而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实在有限,真的还做不好。父母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这代价只是一个易碎的花瓶,那就少一些唠叨吧,或者把你的心疼、可惜之情暂存在心里。换了你,也不想打碎花瓶,但是把你的力气减到孩子那么小,你可能也拿不动它。

亲子沟通的策略与方法教案 篇11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亲子沟通,认识到亲子沟通与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解,组织教师和家长进行讨论,找出目前我校学生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并能自觉执行,促进亲子间的有效沟通。教学重点

1、认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2、指导亲子沟通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亲子沟通的方法指导 教学过程

引入主题:

总会有家长在抱怨,孩子到了高中阶段和自己沟通越来越少了。家长常常不了解孩子在想什么,有时更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到吃惊,感到束手无策。孩子往往不愿意对父母说出他们对待问题的真实感受,许多家长总认为原因在于孩子长大了,想独立了,所以听不进大人的话了,也不愿意同大人讲话了,问题真是这样吗?

如今的孩子往往与家长无话可讲,其实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的欠缺或失当造成孩子与家长的离心,因此家长需要学会做好亲子沟通工作。

一、亲子沟通的意义和内容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心理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他们的感情变得内隐,即内心世界活跃,但情感的外部表现却并不明显。这些特点常阻碍着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了解。亲子关系是个人一生中最早接触的人际关系,也可说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在与父母交往中学会了沟通(善于理解别人也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他与其他人的关系也很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家有高中生,亲子沟通的内容应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理想的强化

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通过亲子沟通,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指导孩子在高二阶段正确选科,因势利导地引导孩子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其次,要实事求是地帮助孩子树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千万不能硬逼着孩子去摘取永远无法摘到的果实。

再次,要科学的引导孩子把追求个人目标同报效祖国结合起来。

(二)学习能力的形成

高中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家长要善于利用亲子沟通的手段,帮助孩子全面提升学习能力。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家长应听取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压力。家长可以及时给孩子相应的关系与支持。

(三)懂得孩子的心理

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心理活动要复杂得多。作为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快乐与苦恼,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四)了解孩子的困难与需要

孩子逐渐长大了,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上也会产生一些苦难,会有各种要求,这些困难表现在各种各样的事情上。家长只有通过与孩子的沟通,才能了解孩子的这些困难与需要。

二、亲子沟通的偏见和误区

误区一:我的孩子我了解,无需沟通 误区二:孩子一定要听家长的

误区三:与孩子沟通就是听孩子对我说

误区四:沟通就是要了解孩子的所有思想和秘密 误区五:与孩子沟通就是要严肃认真

三、亲子沟通的策略和方法

(一)家长要提高家庭平等民主意识,营造家庭和谐氛围

在校学生有2/3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长应给孩子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提供孩子必需的文化学习用品,创造清新浓郁的文化气息和高雅优美的艺术氛围(如设置家庭图书角,张贴名人字画,收看内容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传播准确科学的资料信息等等),给孩子以健康的熏陶和影响。

父母应理解、尊重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对孩子积极有利的建议应该表示赞同并认真采纳实施,对于片面、消极的应分析引导,适度批评教育,做到既不偏爱、溺爱,又要给予合理、适度、及时的关爱。

家长应完善自身人格,对子女的教育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父母应做到乐观进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热爱生活、情趣高尚(如看书、旅游、帮助他人)。

(二)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宽容孩子,督促孩子,鼓励孩子

亲子沟通的前提是尊重孩子。欣赏孩子、鼓励孩子是亲子沟通的润滑剂,家长对孩子的欣赏会增加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在亲子交流中,宽容与督促也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及时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能让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还能让孩子对父母充满信任,成为知心朋友,同时能使孩子能更加珍惜一切,奋发向上。

(三)家长应主动放下架子与孩子交流想法,学会换位思考

家长要有与孩子的平等之心,设法与孩子做朋友相互沟通,开展谈心活动。自尊是一把双刃剑,孩子到了高中阶段,自尊心更强,自我意思也更强烈。家长要主动放下架子,与孩子交流想法,一旦沟通出了问题,也要学会换位思考。

(四)家长要当好孩子的榜样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位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要在学习、为人、习惯、道德、诚信、遵纪守法、文明等方面做孩子的榜样。

(五)家长要善于抓住亲子沟通的有利时机 关注以下几种有利的时机: 1.2.3.4.新的阶段目标开始确立时 孩子受到赞扬,获得成功时 孩子特别受感动时

孩子对某事物特别感兴趣时

5.孩子蒙受委屈时

6.当孩子遭遇重大挫折或犯有较大的过失时

上一篇:淘宝网店电商运营分析下一篇:阅兵式观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