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空间

2024-10-13

心灵空间(精选7篇)

心灵空间 篇1

从作业的角度说,最具语文学科特点的作业就是随笔了。

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到相当多的学生作文水平较低,生活观察体验能力弱,语言组织能力差,其主要原因是缺少兴趣。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害怕,平时练笔少,笔下无物,写起文章来自然空空洞洞、苍白无力。我在学生们平时完成常规作业的基础上,尝试布置了一个“软作业”——写随笔。

案例:随笔作业

开学第一节课,我就让学生每个人买一本硬面抄,学生问:“老师买这做什么用?”“是用来摘抄的吧”“写周记”,学生议论纷纷。我笑笑说:“买来再告诉你们吧。”

第一周周末布置随笔作业:给自己的随笔本起个名字,要求是:简洁、隽永、个性,适当加以美化。周一收上来,发现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点,发挥想象力,有些学生还发挥了绘画才能,72位学生,有72个集子名,令我兴奋不已。上课了,我让学生交流他们取名的用意,大家兴致勃勃,一会儿恍然大悟,一会儿若有所思,一会儿又开怀大笑,课堂中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第二周周末布置随笔作业:给自己的随笔本写一个序言,要求是:说明你取这名字的用意,你学习语文的经历和对自己学习语文的希望。周一收上来,发现学生都很充分地说明了自己为何给自己的随笔集取名的原因,还有对自己学习语文的要求和期望。上课了,我有选择地让一些学生读了他们的序言,大家专心致志,一会儿颔首微笑,一会儿侧耳聆听,课堂中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第三周周末布置随笔作业:摘抄本单元课文中你喜欢的语句,积累成语和名言各两个,并且要做一个目录。要求是:自由选择,目录清楚,版面整洁,书写端正。周一收上来,发现学生的作业内容充实,富有个性。上课了,我随手展示学生的随笔作品,大家伸长脖子,一会儿瞪大眼睛,一会儿啧啧称赞,一会儿惊叹不已,课堂中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接下去的每一个星期,学生们或带着积累的古诗文,或带着节日的感受篇,或带着自己的心情写作。到了周一,每当我批阅学生的随笔时,总感觉是在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四年的积累,每位学生都带着两三本厚厚的随笔毕业了。四年的随笔写作尝试,给了学生一个心灵自由的空间。

我在这里所谈的随笔,是一种广义上的概念,指的是学生在平常的阅读和日常的生活中,针对自己所接触的事物,抒发出的感想,表达出的观点,渗透出的理念,由此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小文章。应该说,几年来的实践,我深刻认识到,随笔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有利教学形式。

凡学生写作,都要有文题,这是练习的第一要求,也是考察的重要方式。而通常情况下,这种“有限制”的写作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有时,在学生对此内容不很熟悉、不很了解的情况下,学生的写作就会处于不知所云的尴尬境地。强行写出的文章,自然也就会乏于内容、流于形式了。于是,为了教会学生作文,一种固定结构形式的作文产生了。导致的后果就是使得学生作文陷于格式化,千文一面千篇一律,逐渐地,学生对写作也就失去了兴趣。而随笔的写作克服了这一弱点。随笔主要是捕捉了文学艺术上、思想感悟上出现的短暂但明亮的火花。这种感觉,不拘于形式,在写作中,也不必为了达到某种要求任意扩大,因而也就显得真实。不难看出,这种所谓的“感觉”十分具体,表达在文章中自然也就内容充实。另一方面,这种片断性的、随机性的感悟也可以视为写作训练的积累,奠定了学生写作的基石,而且使学生在写作中,自觉感悟到了写作的思路。

随笔是一种好的教学形式。肖川教授言:随笔是在随和、随性、随心中产生的。心有所感,用手说话,字数不限,自然就没有压力,写作自然也成了一件快乐的事,其中最重要的关键就是要坚持。

心灵空间 篇2

泰戈尔写过一段话,意思是说:一个富翁的富并不表现在他的堆满货物的仓库和一本万利的经营上,而是表现在他能够买下广大空间来布置庭院和花园,能够给自己留下大量时间来休闲。同样,心灵中拥有开阔的空间也是最重要的,如此才会有思想的自由。接着,泰戈尔举例说,穷人和悲惨的人的心灵空间完全被日常生活的忧虑和身体的痛苦占据了,所以不可能有思想的自由。我想补充指出的是,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类例证,就是忙人。

凡心灵空间的被占据,往往是出于逼迫。如果说穷人和悲惨的人是受了贫穷和苦难的逼迫,那么,忙人则是受了名利和责任的逼迫。名利也是一种贫穷,欲壑难填的痛苦同样具有匮乏的特征,而名利场上的角逐同样充满生存斗争式的焦虑。至于说到责任,可分三种情形:一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另当别论;二是为了名利而承担的,可以归结为名利;三是既非内心自觉,又非贪图名利,完全是职务或客观情势所强加的,那就与苦难相差无几了。所以,一个忙人很可能是一个心灵上的穷人和悲惨的人。

这里我还要说一说那种出自内在责任的忙碌,因为我常常认为我的忙碌属于这一种。一个人真正喜欢一种事业,他的身心完全被这种事业占据了,能不能说他也没有了心灵的自由空间呢?这首先要看在从事这种事业的时候,他是否真正感觉到了创造的快乐。譬如说写作,写作诚然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但必定伴随着创造的快乐,如果没有,就有理由怀疑它是否蜕变成了一种强迫性的事务,乃至一种功利性的劳作。当一个人以写作为职业的时候,这样的蜕变是很容易发生的。心灵的自由空间是一个快乐的领域,其中包括创造的快乐、阅读的快乐、欣赏大自然和艺术的快乐、情感体验的快乐、无所事事地闲适和遐想的`快乐,等等。所有这些快乐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共生互通的。所以,如果一个人永远只是埋头于写作,不再有工夫和心思享受别的快乐,他的创造的快乐和心灵的自由也是大可怀疑的。

我的这番思考是对我自己的一个警告,同时也是对所有自愿的忙人的一个提醒。我想说的是,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唯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如果没有这个空间,你永远忙碌,你的心灵永远被与事业相关的各种事务所充塞,那么,不管你在事业上取得了怎样的外在成功,你都只是损耗了你的生命而没有品尝到它的果实。

(选自《周国平散文精选》)

【问题】

9、通读全文,思考“心灵的空间”指的是什么?(2分)

10、“穷人”“悲惨的人”和“忙人”心灵空间被占据,各自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哪一个词能揭示这一点?(3分)

11、短文第3段作者提及“写作”的作用是什么?(2分)

12、作者在文中希望所有的忙人“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2分)

【参考答案】

9、是一个快乐的领域,其中包括创造的快乐,阅读的快乐,欣赏大自然和艺术的快乐,情感体验的快乐,无所事事地休闲和遐想的快乐(答对一点的1分,得满2分为止)

10、“穷人”和“悲惨的人”:贫穷和苦难。(1分)“忙人”:名利和责任。(1分)逼迫(1分)共3分

11、摆事实,通过举例子,证明一个人真正喜欢一种事业,他的身心完全被这种事业占据了。(方法1分,观点1分,共2分)

心灵的空间 篇3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好好地在镜子里看过自己,他对自己是非常陌生的,而这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

1998年的林口弑亲案,一个19岁的孩子和同伴联手杀害熟睡中的双亲,后来母亲醒来,向他们求饶,他的同伴不敢下手,因为同伴常常去他家,妈妈对他们很好,最后是这个孩子动手。

我想,他从来没有在镜子里面对过自己吧!他自己的美或丑、残酷或温柔,他都不了解。所以当他做出这样的事时,可以无动于衷。

人真的应该常常在镜子中面对自己,思考自己的可能性。

当我在课堂上,请学生做这个作业的时候,几乎有一半的学生最后都哭了。我才发现他们内在有一个这么寂寞的自己,是他们不敢面对的。

原本限定两分钟的自我介绍,最后我们都停不下来。过程中有人跑上台,拿卫生纸给说到伤心处的同学,我问他:“你觉得你的同学,这时候只需要卫生纸吗?”他懂了我的意思,就坐在朋友旁边,听他把话讲完。

还有一些学生完全不肯讲,上台以后,只看到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一句话也不说。我当时也没有强迫他们讲。到了第三个礼拜,我私下和这一批学生吃饭,因为我不能让他们的话不讲出来,最后他们说了,我才知道这些不说话的孩子有这么多的问题。他们的父母听过这些话吗?没有。老师听过这些话吗?没有。在升学体制中,没有人给他们这样的渠道。

学校的辅导室是空设的。你说这些学生,会无端地跑到辅导室去做心灵的告解吗?挂一个辅导的牌子有什么用?要真正去发现他们,用艺术的方法引导他们,把他们内心的东西引出来才有意义。因为这些说不出口的话,积压到一定的程度,会出事情的,这令我非常担忧。

所以我们提到价值观,重点不在于年轻人的价值观,而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

当社会的整体价值观是“唯利是图”,年轻人的价值观也只会有一个字:利。

以电视节目来说,媒体关心的是有没有广告,会不会卖?这就会让孩子模仿到一切东西都是可以用“买卖”作为价值判断。社会在制造商品,人也变成商品,在商品化、消费化的鼓励中,就会产生对于戕害生命无动于衷的结局。

如果要检讨的话,就应该是做整体的、全盘的检讨,而不是在个体行为上。因为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一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

当我让孩子画了自画像,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而痛哭流涕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这是一份救人的工作。你没有办法想象他们内心里会有这么多的事情,这么的严重,因为他们讲出来了,因为他们哭了,他不会走错路。

很多父母与教师真的忽略了一件事,他们所教育的对象不是一个物品,是一个人。你的任何举动,都可能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你的一点点关心,也会改变孩子的一生。就像那次自画像的活动结束后,学生们抱头痛哭,我走过去揉揉他们的肩膀,我相信他们会感受到。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会忙成这样子,没有时间停下来倾听孩子的心事,没有时间揉揉孩子的肩膀。 我们冲得太快,没有办法一下子煞车,但可以慢慢地、一点一滴地去做,让物质的东西少一点,让心灵的空间大一点。

心灵空间 篇4

人文在空间设计这一环节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而人文思想又是设计生活的条件之一。最早形式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 使人产生共鸣的隐士哲学至今对当今的人文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隐者的田园生活自陶潜开先河以来, 可谓形成了一个流派。它不仅影响了代代诗风, 同时也影响了中国人的实际生活。隐之大道又是怎样获得, 又是怎样为自己的精神构造场所服务。欧阳修说: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间。”其引申之意不是生活的具体形态而是构筑了自己精神的山水, 即个人的情感场所。又如, 丘为作《寻西山隐者不遇》丘为并没有真正拜访到自己欣赏的隐者, 一路辛苦上山而不得相见, 似乎只有空敬仰一番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丘为别开了另一个境界。他开始独自留连起周遭的幽景, 雨后青青的草木, 松涛声在黄昏的窗边响起, 诗人在这幽静的晚景里感到自足而神怡, 即便没有与隐者把酒闲话。诗人这一日也开悟了清静的道理, 最后诗人乘兴而来, 又尽兴而归, 的确得到了“隐之大道”, 他也完成了构筑自己内心的情感场所, 可见情感空间是有人文基础的。此诗字字寓禅, 细读下来也参悟到一点禅机。这就和我们参观安藤的作品, 不用他本人叙述, 通过他构筑的空间, 你已经得到了他要表达的某种信息。

中国园林尤其是江南园林在体现隐士哲学方面是情感营造的典型, 自得其乐式文人自己的情感抒发空间。这些园林无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 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并不是凭主观的臆想, 而是对地段特点及周围环境深入考察顺自然之势, 经过对自然山水美景的高度提炼和艺术概括的“再创造”再加上自己的思想, 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效果。其实最重要的是造园无不是园主自己的人生态度, 精神的升华, 形成的寄情于山水, 即精神的建筑自己心中的禅宗哲学, 来达到“位在俗, 却能隐于林”的效果。可见隐文化也是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望。郑板桥:“十笏茅斋, 一方天井, 修竹数竿, 石笋数尺, 其地无多, 其费亦无多也。”寥寥数语就刻画出来一个精神需求空间, 这个空间是有人情味的不是空洞的。例如, 扬州个园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 是当时大盐商的私人园林, 园主爱竹, 园内遍植竹子, 由于竹叶形象“个”字, 故取名“个园”。竹是古代文人喜爱的植物, 是清高有节的象征。苏东坡曾有“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之语。园内有四季假山, 春景——竹丛中石笋插于其间, 取雨后春笋之意;夏景——荷花池畔叠以湖石, “夏山苍翠如雨滴”;秋景——为坐西朝东的黄石, 登山四望, 有秋高气爽之感;冬景——用白色的雪石堆砌, 象征隆冬白雪, 游园一周, 似历一年, 符合中国传统画理。春山宜游, 夏山宜看, 秋山宜登, 冬山宜居。个园以山胜引人入胜, 整座园林体现了园主的独具匠心, 这和园主的文化素养是分不开的, 寄情于山水, 寓理于世间。充分表达了“以小空间看大空间才知道空间大”, 这一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以及中国古老的哲学的精髓。

贝多芬说过, 大自然是他唯一的知己, 他爱一棵树甚至于爱一个人。现代设计师也喜爱“雨淋墙头月移壁”的自然景观在设计中运用。对现实空间保持距离又有对生活的渴望, 这也是隐文化的矛盾之处。正是这一矛盾思想, 使这些园主造出了流芳后世的不朽之作。为情而造景, 情能升文, 亦能升景。而现代版的日本人安藤, 常以石板、水泥、木头、钢材、玻璃为材料, 妙不可言地把雾雨风和阳光设计要素运用其中, 从安藤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日本农舍与大自然的和谐性和日本数寄屋的禅宗美学意识。 也正是以其抽象的素然的静寂的几何学空间创造, 以及对光的捕捉, 寻求空灵与神秘, 让人类精神找到了憩栖之所。在现存符号化设计横行的今天, 这种情感流露更难的可贵, 在每个不同时期流派盛起, 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观念, 但每个流派的背后, 其实是脱离不了整个生活大环境的依托物的, 相互影响, 相互存在, 每个时期的流行有每个时期的时代特征, 如果你现在盖一座个园或拙政园, 我想这种情感还是不要得了, 因为他没有情感流露的基础, 这也是时代随着进步, 我们也要有新的情感寄托, 受其影响但不受其支配, 这一条是不变的流行。不管在陶渊明隐士哲学流行的年代, 还是黑格尔哲学流行的今天, 不同时代的思想造就不同的情感空间。

二、无相亦有象——情感构造的写意空间

地域主义认为空间构筑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物质表象和功利性工具, 而是强调其文化意义, 试图创造给人以归属感的环境, 应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和地区文化的关系, 环境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情感产生的源泉。把抽象的“情”转变为具象的“物”, 把抽象的图式转变为具象的空间形式。由空间形象而触发感情, 这是情感的物化过程。将情感凝聚于建筑实体之上。通过空间与实体的塑造, 可以达到空间构筑是以物质结构构成的使用空间。建筑本体是以材料通过结构的围护空间达到功能的需要。然而建筑在成为人的情感的载体时, 就渗入艺术领域, 即建筑艺术。建筑艺术的本质体现在建筑的移情作用, 建筑是寄托人类情感的物资结构, 它包含着人的思维的表达需求, 而需求本身的演变又是靠物质为媒体传达着人的不同感情, 人的情感是空间构造真正要表达的内容。空间的情感认知被人近距离的活动所接受, 对空间的认知不只是通过眼睛, 盲人步行者对空间的感受是在时间的展现中认知的, 因此情感空间的认知, 表现人在建筑中的活动时间过程是时空形成的概念。事物的各个方面不可能在瞬间同时表现各个特征, 而是在过程中一一展现出来, 只有过程才能把握认知的本质与规律。人对空间的认知是建立在思维基础之上的, 思维本身也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认知过程。

设计情感空间要有情感的效应, 这些效应主要有情绪, 情调, 移情效应, 情绪的情景性强持续时间短, 容易因环境的变换而变化, 例如在进入中国的庙宇之前, 应有一种超脱之意, 使人的情绪为之一变。情调效应提供与某种生活方式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例如上海外滩的建筑及景观有异国的欧陆情调, 明孝陵之破败有艺术情调, 罗马的广场有历史情调等。移情效应虽然有片面性与主观性, 但可解释某些微妙的情景交融现象。人的情感、情绪、心境可以使环境“染色”, 环境又可以改变影响人的情绪, 情感心境。设计师把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 才能创造富有情感和表情的空间。才能感染别人影响他人, 情感的交流是跨越时代与国界的。

设计家要尊重自然, 研究自然, 模仿自然, 同时建筑处理必然要对自然做必要的选择和加工。建筑对自然要忠实, 不能背离自然, 也不可能改变大自然的整体把空间与自然完全沟通起来, 建筑设计要充满对自然与生活的感受与理解, 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象都是人们观察与思考的对象。建筑大师赖特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全心的扑进大自然之中。“有机建筑”即要求在自然环境中探索情感空间的妙缔, 从古典主义的以建筑主宰环境, 发展到现代主义把建筑寓于大自然之中, 或把建筑从属于大自然环境, 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进步, 自然是建筑环境的文脉, 建筑的情感在自然环境中的充分表达是建筑的内在属性, 因此自然是情感也是建筑空间设计的基础。例如, 赖特善于用材料的自然特点来创造出感人的气氛, 坐落在水边乡野的流水别墅靠各种材料的充分表现, 将建筑物的生机融入了丛林流水瀑布之中, 这栋住宅是为彼兹堡百货公司经理建筑的, 是赖特最有诗意的作品, 也是表现罗曼蒂克之作, 他崇尚大自然和古老的返祖意念。而郎香教堂是柯布席耶艺术设计当中的一颗明珠。粗旷的朗香教堂把人们带进了可塑性的艺术般的形式和雄伟的材料质感的情感世界之中, 柯布说“这种取悦于人眼的光的变化是与数学物理控制所不能相容的形式美, 和谐, 重复, 相互依存, 创造一种柔和与稀薄之感的精神再现, 并和室内的声学效果融合在一起, “郎香”教堂的艺术特征是一座雕塑艺术品的表现力, 他完成的建在山顶上波浪般的混凝土郎香教堂, 是创造了“有角的空间诗歌”。而丹尼尔·李别斯金 (Daniel Libskind) 设计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充分运用黑暗空间及灰空间和坡地走道的隐像诱导式的平面曲折布局, 令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凡尔赛宫、卢浮宫以及故宫也都是一种情感的空间。萧何为汉高主刘邦营建未央宫时认为:“天子以四海为家, 非壮丽无以重威。”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外历代的统治者都懂的怎样利用建筑艺术来巩固他们的政治统治。但问题是公众需要的是亲切的释然的有人情味的平民化的空间, 自得其乐。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初阿房宫会被项羽烧掉, 因为那代表统治者的情感空间是压迫民众的场所。它不能承载大多数人的最求和梦想, 只是特权阶层情感宣泄, 所以情感空间应该是博爱的, 他给大多数人带来的内心深处的愉悦, 不要符号化的生活, 不要没有生活基础的空间。

空间中的光是丰富情感空间的使者, 著名建筑大师勒·柯布席耶在《走向新建筑》一书中提到:“建筑是对阳光下各种体量做精炼的、正确的和卓越的处理, 我们的眼睛天生就是观看关照中光与影烘托构成的形象, 立方体、园锥体、球体、圆柱体、 金字塔等都是光所突出表现的主要形体。”例如, 法国著名建筑师让·努唯尔无疑是此中高手, 他对光的运用和理解让他自己有非常独到的地方, 对此他解释说, 传统建筑是建立在坚固的实体和静态的空间之上的。他们忽略了在我看来是最为重要的建筑要素之一——光的作用。忽略了光影的表现性及其各种可能性。对于我来说光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一个事件、一种材料、一种最基本的材料。如果你理解和洞察了光的各种变法, 那么你的建筑词汇就会得到极大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光和使用光来达到多变表情的可能性, 同时也不仅仅是通过日光的种种变化而且还通过室内空间的光线变化, 通过透明性和不透明性的, 有效控制来达到这种变化。有效的使用光是我的作品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而且我会考虑五种、六种, 甚至是七种不同使用光的方法。这同那些仅仅是引入日光的建筑是很不同的。由此可以看出努唯尔对光的理解已并不是简单的柯布西埃式的“阳光下的精确的表现”努唯尔用光的层次可能更为丰富和多样, 他的光已不是简单的日光, 更多的是通过人工光源及色彩的控制, 对透明不透明之间的把握来构成空间各种绮丽的视幻效果, 努唯尔的建筑通过对透明与非透明性的把握对构件元素传媒信息化的研究, 竭力表现我们这个时代各种变幻不定的影象世界和幻化的感觉, 他打破那种固定的, 静态的, 传统的透视建筑造型效果, 为我们创造了某种非物质化的注重建筑物内在品质的电影般的变化和漂移不定的景象, 并将“虚无”表现到极至。

三、结语

当今这样的信息社会, 人们将自身投入信息的海洋, 电脑和网络成了诸多媒体中的主角, 在制造虚拟情感空间方面功不可没, 在虚拟的空间中有邮局、商店、书亭、茶馆、酒吧、聊天室等, 喜欢逛街购物的, 喜欢看新闻的, 喜欢看书的等等, 各种爱好的人都可以乐在其中, 虚拟情感空间在人们的生活中或真或假, 或虚或室丰富了人们的情感生活和精神世界。这一课题是时代发展所给与情感空间的新的内容, 空间就是为情感交流提供的场所。它可以是实体也可以是虚拟的空间, 因为情感本身就是人要表达的精神需求, 无论是精神的物化, 还是物化的精神都是一种情感表达的一种途径。情感的境界是独立于一切物质之外, 它是一个设在人类心灵深处永不更易的美地。

摘要:空间形式是人的情感抒发的方式之一, 人构筑了空间, 空间是人交流情感的场所。空间形式的形成不是一个人脱离生活基础凭空臆想的结果, 事实上其形成是因人们不断的学习、吸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在总结思想的基础上, 作为其情感形式的表现而造就出来的。是源于对外界的反应自然交流的结果。原始人类为了避风雨、御寒暑和防止其他自然现象或野兽的侵袭, 需要有一个赖以栖身的场所——洞穴, 这是最早的空间, 一个构筑在大自然中的安身空间, 而这个时期的所产生的洞壁内的岩画是最早的情感表达, 也是最初的情感空间雏形。老子在《道德经》中记载:“直以为器, 当其无, 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 有室之用……”其用意就在于强调建筑对于人来说, 具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围成空间的实体的壳, 而是空间本身。

关键词:隐逸,无相亦有象

参考文献

[1]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2]彭一钢.《建筑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扩展心灵空间平和人生心态美文 篇5

每个人年轻求学的时候理想远大,总是立志当专家、成权威。步入社会以后,整天做着白日梦,什么都想干,但是又觉得什么都艰难,都不是一帆风顺。稍不留神,为了某个追求,将很多宝贵时间、精力付诸东流。随着时间推移,追求慢慢变得现实。往往还以小小地进步,点滴地成绩,而感到欣慰、自豪。而当青春渐渐远去,我们才慢慢发觉,人生属于自己的时光越来越短,愿望越来越小,小到满足于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一台连接网络的电脑,一套能够居住的房子,一辆远行代步的汽车等等生存生活的条件,追求的目标也就越来越低了。。

其实,人生过程,从某种角度讲也就是个心理调整的`过程。一个人的心理应该不断的调整,才能适应复杂纷纭、变幻莫测的世界。要调整心理,就要有个心灵空间,即心灵暗室。人生应该有个不为人知的心灵暗室,就像一间地下室,没有灯光,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摸不着,全是思想,只有自己的灵魂才能出入,任何人都无从知晓。

心灵暗室是审视世界、变换人生的平台,心灵暗室是提炼学识、升华自我的场所。在这心灵暗室里,心,或休闲睡眠,或活跃思想,无拘无束,自由奔驰,甚至放荡不羁。在这心灵暗室里,心,或回味欢悦,或反省修正,或刷新思绪,或重振未来……

人总会有寂寞、不顺、喜悦的时候,这是必然的自然规律,任何人都不可能回避。当人生不顺时、寂寞时,不妨进入自己的心灵暗室,回眸人生,审视环境,冷静思索,展望未来,定位自己……

面对喧嚣的世界、激烈纷争的环境,我们应该经常深入自己灵魂的暗室,让自己心灵在寂寞中洗涤,洗去浮躁和污垢,填充生命地新鲜血液,让生命之树,不断开放生命之花,结出生命之果。

给心灵一个定居的空间 篇6

孩子在四川出生

我却在澳大利亚

和魏伟聊天,是在电子科技大学某技术培训中心的教室办公室,他是客座教师,主讲“高级摄影”课程。也许曾经是记者的职业习惯,还没等我发问,魏伟首先开启了话题。

实际上当初魏伟并不想要孩子的,要小孩主要还是来源于父母的压力。母亲年纪大了,她内心一直想抱孙子,嘴上不说,那是因为她不想给魏伟的工作造成太大影响。那时,魏伟在《中国旅游报》当记者,需要驻站。第一年在意大利呆了8个月,第二年在美国又是1年。后来魏伟告诉报社领导,说想要孩子了,就申请不再出国,妻子也回到四川南充老家静养。在家准备了3个月,魏伟突然接到通知又去了澳大利亚。在到达澳大利亚的第15天,魏伟得到妻子成功怀孕的消息。“我以为在澳大利亚也是像惯例一样8个月就返回中国,没想到临产期1个月前,当地的一些具体工作还需要协调,一拖再拖。2008年4月10日妻子在四川南充老家生下了贝贝,我却在澳大利亚,不在妻子的身边。”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魏伟回到中国,这个时候才看到妻子和已经满月的孩子。一切似乎都是那么顺利,地震也没有对较远的南充造成太大的影响,这时魏伟选择休假,在家专心照看妻子和女儿。

给孩子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

也许是在西方国家驻站的原因,魏伟在教育孩子方面,更多的是西方的思维与教育。

给孩子讲故事时,魏伟不会主动给孩子灌输故事里的内容,而是让孩子自己在书上找,哪怕一幅插图也行。“以后等时机成熟了,会培养孩子自己上图书馆的习惯,所有的资讯都自己去查询,而不是老师教你什么就接受什么。”但魏伟也表示,会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教育思想中找到一个最适合的平衡点,而不能单纯地走极端。

魏伟觉得培养孩子的兴趣尤为看重,但面对琳琅满目的兴趣班,选择权却在孩子自己的手上。想去哪个班,就去哪个班;如果不想去,那么就诚实地说出来。魏伟一直在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试图让孩子学会自由思维。

自从2010年来到成都,魏伟和他的家人在成都已经生活了3年。按照报社的规定,到了40岁左右就可以选择不再驻站。如今36岁的魏伟还有大约4年时间,他也充分征求妻子和女儿的意见,或许会留在成都,或许会去海边定居。总之,魏伟的生活因为工作的道路上有了女儿而精彩。

Q:当你知道自己当爸爸时,心情怎样?

A:实际上谈不上心情吧,就是为了自己的父母。得知妻子怀孕的时候我在澳大利亚,但是澳洲的工作迟迟不能收尾,还是很着急。

Q:妻子在生小孩的时候,你也远在澳大利亚?

A:对,我好不容易解决了澳大利亚的事情,回到中国见到妻子的时候孩子都已经满月了。生贝贝的时候除了等待还是等待,没有那种在产房外的焦灼感。

Q:你妻子是做舞台化妆的,你们二人都在外面为事业奔波,有没有想过谁来照顾孩子呢?

A: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初才选择不要孩子。就算是要孩子,也是随性的、随遇而安的,并不强求。如果说有了孩子,也只能让父母帮助照看一下,这个别无选择。

Q:你对父母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A:有一年春节,我发现我母亲偷偷在流眼泪。我问她原因,她也不回答,说没事没事。后来我父亲告诉我,母亲看着别人家小孩挺乖的,但是又不敢给你压力,内心很矛盾。所以我才说服我自己和我妻子,准备要个小孩。

Q:你现在还经常换驻站地,四处奔波吗?

A:我是安徽人,妻子老家在四川南充。一般驻站是8个月,特殊情况会多一些。其实四川的8个月驻站期已经满了,但是小孩在成都念书,不能换地方,于是我只能和云南的驻站记者交换,按理说我现在应该在云南的。下一个驻站地是广州,但我也只能通过交换来留在成都。一般到了40岁才会定居,我现在36岁,还有4年驻站时间。

Q:你长期在外驻站,小孩对你会不会有生疏的感觉?

A:不会。只要是在中国内地,通常是我到一个地方,我们一家三口就都会迁到这个地方,小孩会跟着我。

Q:你平时已经很忙了,如何照顾孩子呢?

A:我对孩子的照顾确实不够,主要是妈妈在照顾她。但是我会坚持每天至少陪孩子聊天半小时,坚持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幼儿园。路上就交流,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Q:你在国外呆的时间比较长,对孩子的教育会受西方思维的影响吗?

A:肯定会。我的教育很宽松,给她很多自主选择的余地。比如,早上起床,这么多件衣服,你自己挑,自己配色,只要你自己满意就行。再比如,我们去超市买东西,让贝贝只能买一样,在规定的价格内你随便挑,但是只能1件,多的不行。从幼儿园回家,我会问:你过得高兴吗?她回答高兴就行了,至于如何高兴我就不关心了。

Q:你的孩子现在比较听谁的话?

A:听我的话多一些。女儿嘛,喜欢爸爸多一点很正常。

心灵空间 篇7

四年前,我就利用业余时间创建了同志社交网站飞赞。早前的同志网站多是以新闻、聊天室或交友为主,而飞赞则鼓励大家贡献内容,不局限于填写个人资料。于是,很多同志开始分享生活中的情感故事,上传照片。当时我也组织了很多线下活动,正是因为飞赞,我认识了很多好朋友,积累了许多人脉和行业经验,为我做Zank奠定了基础。

2013年,我和几个朋友决定全职创业做同性恋社交。我之所以全职做同志领域,有几个重要的原因:第一,我本身就是同志,对同志群体很了解,也觉得有义务“为同志服务”;第二,我在网易和新浪微博工作过,虽然互联网公司有不少同志,但一直没人出来创业做同志这个领域,我愿意做个榜样;第三,国内几乎没有品质优秀的同志应用,已有的产品无论在功能设计还是用户体验方面,都有很多改进空间。

无论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的社交应用,都没有固定的产品形式或风格特色,所以并不能简单地比较这两者的共性或差异。我觉得更有参考意义的是看同性恋和异性恋这两个群体的共性和差异,用户群影响了软件本身的一些属性。

国家对同性恋和异性恋网络的监管标准是一样的——禁止涉及黄赌毒和其他违反国家法律的内容。也就是说,政府不会因为你做同性恋服务就给你禁令,一些同性恋社交产品之所以被运营商禁止,其实和“歧视同性恋”没有关系,更多是因为他们涉及了色情内容。

不像异性恋男女们可以任意表达,同性恋是很多人的隐私,同志一般不希望公开暴露自己的性取向。因此,同志们在现实中有太多压抑情绪需要释放,他们不仅想交往到一些朋友,还想找到一种有归属感的网络空间。正因如此,我们把Zank定位为“同志社交和服务平台”。

Zank在线上和线下两方面都强化了社交功能。在做第一个版本时,我们就发现50%以上的用户路径会到达“图片”这个功能,所以我们干脆强化了图片功能,把图片独立成一个频道,大家不光只看附近的人,还可以浏览同城的图片。这个功能在Zank第二个版本上线后,用户反馈非常好,每日上传的图片量是原来的三倍,用户停留时间也翻了一番。从2013年5月上线至今,Zank已经拥有200万用户。

实际上,Zank做的就是同志生活圈子,把现实生活中同志的需求挪到了网上,而且网上比现实生活中要丰富很多。Zank上有你附近的同志朋友,你可以在网上交流彼此对一部电视剧的看法。当你想找同志租房、旅游和“出柜”的时候,这里也有你需要的服务。一些同性恋公益机构在Zank也有账号,例如北京同志中心、广州同性恋亲友会、上海爱白等,他们都直接服务于同志。

线下我们的特色是做活动,比如北京知名的同志酒吧Funky通过Zank发布活动,这吸引了很多用户。当然,除了强烈的交友需求以外,同志还有其他需求。他们是一个高消费和高黏性的群体,其消费能力可能是异性恋的三倍。比如男士奢侈品消费群体中很多都是同志,他们买Gucci这些奢侈品牌非常干脆,不会讨价还价。我们调查发现,63%的同志用户都接受整形或微整形,于是我们就和国内最大的美容整形第三方平台美尔贝一起做了免费去韩国的活动,很多用户参与,非常成功。截至目前,我们和护肤品公司、音乐剧、电影、移民机构和旅行社都进行过合作。

我们实际上就是希望把一些服务对接过来,让同志们不仅知道可以做哪些事情,还知道去哪儿做。比如面部整形,我可以告诉你鼻子和眼睛怎么去整形,我还可以告诉你哪些医院比较好。当然,我们很在乎与Zank合作的第三方品牌的品质,因为这也决定了市场对Zank的看法,更决定了用户对Zank的信任。

上一篇:法律多元化下一篇:运动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