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自主学习

2024-09-09

小学语文的自主学习(精选12篇)

小学语文的自主学习 篇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方式。这一要求的提出,需要我们教师将权威的课堂主体地位转交给学生,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当好组织者,将学生换位成课堂的主人翁,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那么,怎样才能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有效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呢?

一、通过预习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在教授每一篇课文前都会有相应的预习任务。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在预习过程中首先是通读课文,学生遇到的生字词会做记号,并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读音及字义。接着,整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在通读整篇文章的基础上就文章内容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尽可能解决。这样一来,既训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成就感,继而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是促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的催化剂。因此在教学《三打白骨精》时,学生通过全面的预习,在读通顺文章的基础之上解决了文章中的生字词,并整理出课文所讲的主要内容:一是,孙悟空是如何三打白骨精的?二是,孙悟空为何要三打白骨精?部分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在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之上质疑:孙悟空这三打有什么不同之处?另外,学生们结合了大量的资料自己了解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不论是从作者还是到写作背景,大量的知识充溢在课堂中,就像闪现的一朵朵智慧之花,学生充满学习热情。课后也时常看到班级中的同学津津有味的阅读《西游记》。自主学习延伸到了书本课文学习之外,预习对于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学生从一开始的质疑问难到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到课外的延伸阅读一步步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解决问题,预习这个有效的自主学习的环节必不可少,因为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挖掘机,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前提。

二、制定目标达成有效学习

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是实现自主学习的保障,是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适当的制定有效的学习目标可以帮扶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最终目的。例如,在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三个名人事例的过程中,笔者设计了一系列自主学习的目标提供给学生: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遇到不懂的字词做上记号通过查字典解决生字读音及字义。

2.不光是自然界的水滴是这样,如果谁拥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他也将取得不凡的成就,文章向我们列举了3位名人的事例,你最佩服哪一位,就学习哪一位,看看这“滴水穿石”的精神在他身上是如何体现的?在旁边写下你的阅读感受。

3.完成表格,生交流体会。

这样的三个学习目标既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自主学习,又能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整个课堂在安静思考中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思考、讨论、领悟活跃了自主学习的气氛。

三、巧妙引导自主学习

要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高效,我们教师不能任其发展,让他们随心所欲。应当让学生寻求自主学习的章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针对性的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真正的学有所得。

例如在学习《自相矛盾》这篇文章的时候,在学习完整篇文章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这卖矛盾的人一定非常后悔,他回家左思右想,硬是要想出一条既能卖出矛又能卖出盾的方法来,你也来试着推销一下吧。经过一番独立思考,奇思妙想的答案充溢这课堂,有的说捆绑销售,有的说减价打折,有的说买一送一等等。其实这个问题道出了文章的中心:我们做事不前后抵触要互相统一。换句话说只要避免了矛盾互拼就能成功销售。学生通过独立思考领悟到了《自相矛盾》的寓意所在。

四、语文实践拓展自主学习

人是社会的人,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是社会大的一部分。通过进入情境,接触社会现象,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使学生融入生活,获得感受,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小学生充满着朝气活力,活泼可爱,我们应该顺应这一特点不断创新,大胆改革我们的语文课堂,开展多方面的语文实践活动,使死板枯燥变的活泼有趣起来,同时也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正所谓“生活处处即语文,生活处处有教材”。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灵活、多样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参观、访问、调查、游览,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的体会。如《负荆请罪》,本来就是一篇课本剧,就更有利于高年级孩子们的想象发挥。这一切都建立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我们也要尝试将语文课堂融入社会中去,融入大自然中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总之,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多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乐从中来,知从中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自主学习也需要好的方法。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我们要扮演好我们课堂主导的角色,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性。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有效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预习、制定学习目标、课堂上的巧妙引导以及课外实践来初步达成。

小学语文的自主学习 篇2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探析

朱红珍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学生在学习上主动建构,自己作主;也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学生只有自主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感悟、反思、积累、创新,才能把获得的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只有让学习者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才能使学生在探究结论的过程中“习得方法”“习得规律”和“习得创新”。正如教育学家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

一、教师转变观念与行为,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真正的教育始终是教师与学生合奏的华章,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摒弃“知识超人”的观念、“唯我独尊”的观念、“闭门自守”的观念,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积极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和空间,启迪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激活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唤醒学生超常发挥的潜能,与学生平等地参加教学,做“平等中的首席”,形成师生和生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学习共同体”,开创个个都是学生,人人都是老师的新局面。

二、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条件

罗伯逊指出:“限制和顺从不能养成创造性,权威主义的教育,只能造就驯服的,而不是创造性的学生。”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自主学习意识是创新的心理基础,自主学习的权利是创新的物质保证,自主学习活动是创新的载体。因此,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是造就21世纪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应把自主学习的权利毫无保留地交给孩子们,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学习主人”。

例如在教《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篇课文时,一位老师就让学生把护士长叶欣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词句找出来,并让学生比赛,看谁能读出白衣战士临危不惧、身先士卒、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奉献精神。同时又问学生,为什么我们的白衣天使能有这样救死扶伤的高尚品德?这样,把问题设计在“要处”,就能让学生思维在“深处”,真正处理好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的关系。

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是面向新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自主,彰显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选择,如“内容”的选择、“理解”的选择、“学法”的选择、“伙伴”的选择、“作业”的选择等等。

在一堂语文公开课上,有位教师在上《台湾的蝴蝶谷》时,指名6个小朋友戴上头饰一边听音乐,一边朗读,一边进行表演。在这之前,让全班学生当“导演”,先让“导演”说说怎么演,演了之后再来评,谈感悟。表演的过程变成了不仅仅是演出的几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而是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变成了群体自主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孩子呢?孩子是幼稚的、不成熟的,是容易犯“错误”的,更是容易受到伤害的。教师应以宽容之心倍加呵护,去化解他们的矛盾,感动他们的心灵。

在一堂语文公开课上,学生正在完成课堂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发现一个学生“惋惜”一词不会写,空着两格,便轻轻地说:“你一定会写这两个字,有时想不起来是常有的事,你不如查查字典,用自己的能力来解决,不要空出两格让老师填,你一定能行的!”过了一会儿,当老师第二次有意巡回到这个学生时,发现学生填上了两个字形相近的错字。显然学生怕麻烦没有查字典,只凭脑子里造出了两个字。于是老师又说:“你查字典了吗?字典上是这样写吗?学习可来不得半点马虎,老师想你一定能从字典E查出来,你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不一会老师再次来到这名学生身边,发现他已从字典上查出来了,写对了,便高兴地说:“你终于自己解决了问题,真行!你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使你一错再错?”学生不好意思,但确实有感悟地说:“这两个字都是竖心旁,说明‘惋惜’是不肯用心的缘故,我也是因为不用心,懒于查字典才一再写错的。”这时,老师欣喜地说:“你真聪明,能这样准确地找出原因,说明你已经用心了。”

虽然这只是一词之错,但教师处理得那样细心、认真,始终坚持了正面引导,努力保护学生的自尊、自信,真正把改正错误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这样艺术的调控无疑会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三、创设教学环境,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转化为学习动机,而且也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可学生若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件快乐之事,而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开启学生科学思维的金钥匙,教师要努力创设出能引发学生探究热情、锻炼学生思维的情境。

1.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向上的课堂氛围。实践证明,只有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向上的课堂氛围,才能支撑及推动自主学习的展开,才能让学生感到课堂的心理时空是那样的广阔和丰富,才能让他们感到思考的乐趣和想象的神奇,才能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幸福的人生体验,使他们满怀无穷的探究欲望和信心。

在新课程中,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蹲下来”看学生,师生平等对话,学生可以向老师、同学提出问题、要求,老师允许学生从事有意义的独立学习活动,老师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和不同见解,为学生学习服务。师生互相尊重,教师尊重每名学生,特别关爱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少批评多鼓励,针对学生的错误和失败,耐心点拨,不嘲笑讽刺;学生尊重老师,师生交往互动,师生双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理解。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努力创设最佳学习情境。电教设备的使用,能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接近生活现实的情境,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同时,能将学生引入其中,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小苹果树请医生》这节课上,老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果园里绿树浓阴,果实累累,鸟语阵阵,在这一片美丽的果园里,快乐地生活着一棵老苹果树和一棵小苹果树。可是,有一天老苹果树却愁眉苦脸,叫喊着说自己的肚子疼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美丽的景象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没置了一个美好的情境,唤醒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3.通过故事引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进入生动故事营造的情境中。故事不但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能将学生带入自主学习的氛围中。

如在《两步计算应用题》一课的导人中,我通过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白雪公主的故事情境开始,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大森林,观看运动会的开幕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通过引导问题探究,促进自主学习深入。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孩子永远是好奇的,问题情境是启迪思维的重要手段。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激起探究的欲望,产生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教师可以通过有现实价值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

5.激发学生学后反思,培养自主反思意识。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来信息,建构其意义。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进行感悟、反思,求得发展,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四、合作学习,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补充

如今是交流、开放、竞争的时代,任何一个社会成员要想完成自己的任何目标,都要具备社会交往能力与参与竞争能力。不仅要与自己有共同利益的人进行沟通和交往,也要善于与自己利益不一致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善于与别人合作、共事。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倡导合作学习,使学习者成为有效的合作者和内在的自我激励者,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进行合作学习,能逐步形成一个关系融洽、学习氛围浓厚、互帮互助的优秀班集体,同时也会有助于培养你追我赶、互相竞争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班级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在教学《一株紫丁香》这课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朗读,想一想,说一说,非常必要,这就是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也为下一步合作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对学习中形成的看法、遇到的问题,立刻就会产生一种急于告诉别人的欲望,此时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就会激起朵朵浪花。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合作方法,要提供充裕的合作时间,要精选讨论内容,要防止讨论简单化、形式化。例如教学《鸬鹚》这篇课文,对为什么用“一抹”“又抹去些什么”,学生首先百思不得其解,然后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广泛交流讨论。学生想象丰富,个性飞扬。学生答案多种多样,生活阅历精彩纷呈,使课堂充满了美的情趣、美的享受、美的畅想。这样就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学会自主探究,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必然要求

“未来的文盲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市场经济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更新自己,发展自己,建立终身学习理念,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会学习的人。

学生的会学习,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他们在学习活动的实践中获得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繁琐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观察、实践、讨论、练习、查阅资料等,调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理解教材,应用材料中的知识来分析研究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来“自我构建”知识的意义;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做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如在欣赏乐曲《春》的时候,教师边放映《春光美景》的录像,边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春风》:“春天,冰雪消融,万物苏醒,到处充满生机,孕育着新生命……”此时的学生个个翘首凝视,赞美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如沐春风。在想象和创造思维的空间,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学生学会了这种在欣赏中读书的方法后,感到读书是快乐的,从而更加愿意去主动读书。

在教学《四季》这首儿歌时,根据学生对春、夏、秋、冬四季的喜爱,分成“春、夏、秋、冬”四个组,每组选出组长,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交流,气氛热烈,生动活泼。通过“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对这个季节你了解多少”等交流环节,大家对不同季节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既发展了合作精神,又锻炼了表现能力。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自己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使自身素质得到优化和提升,它不能等同于“自学”。也不能把自主学习理解为“自己学”,自主学习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必须在“同伴”的帮助下,动用探究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最终实现“自主创新”。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自主学习;语文;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39-01

新课程改革提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自主学习的模式,使学生自主学习。具体该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成功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都有不少的论述。我国两千年前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学生学习语文也必须以兴趣作基础,有了这样的心理条件,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就语文学习兴趣与语文学习的关系,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这样的概括:当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使大脑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语文学习中的高度注意,使感官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深刻、想象更加活跃、记忆更加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够最佳接受教学信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便会得到弘扬。因而,语文教学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应做到: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语文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借助灵活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及时评价,以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学习。

二、注重指导,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1、目标指导。小学生自主意识差、学习目标不明确,所以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学会依据学习目标进行学习。学习时紧盯学习目标,边读边想、边听边记,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和参加讨论。优化教学环节,发挥训练主渠道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参与教学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2、学法指导。在语文学习中小学生往往分不清各阶段,也更不知道每个阶段应该怎么学怎么记。所以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几个阶段进行学法指导:预习阶段—学新阶段—消化阶段—应用阶段—复习阶段。但是学法指导不能采取一次性处理,应当分点、分层、分阶段地指点。学法指导,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问题指导

(1)存疑。存疑包括字词的音形义;存疑于句子的表达形式;存疑于文章的内容;结合课后思考题存疑。

(2)质疑。在语文学习中要指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教师的作用则主要表现在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其内在的动力。作为教师,千万不要毁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要恰当地把握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充分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做到相机诱导,有的放矢,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从解题、抓关键词句,或从文章结构、写作等方面质疑。我经常对学生说,老师最喜欢爱提问题的同学和敢于回答问题的同学,甚至喜欢问题提得不好或问题回答得不全面的同学,这样一来就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敢问;当学生提的问题离题了,我就教给学生问的方法,并热情鼓励,让学生会问、爱问。

(3)释疑。对于质疑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区别对待,分类解决。对于较简单易懂的问题,可以通过思考自行解决。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疑问,可以采用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互学互教,互助解疑。当学生的疑问很有价值时,也正是引导大家深读课文的难得时机。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相机释疑,深化认识。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情意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和老师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这种关系就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和谐的合作关系。良好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创造实践机会,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更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我认为更为重要。因为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在今后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带来无限的好处,可谓是终身受益。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方法,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认真,就是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要看清楚,读准确,不漏不添;要边读书边思考字、词、句、段的意思,为什么这样写;要边读边画,在文中圈、点、勾、画、批、注,用不同的符号将自己认为主要的或不懂的记下来,将自己感兴趣的,最有感受的记下来,并将感受三言两语简记在旁边;还要训练学生在别人汇报时做些记录,快速把握对方说话要领,判断对方发言的正误之处,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听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主动的、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融合的认知与感悟的活动。习惯是一种自然的力量,它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形成并发展的,所以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对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思考 篇4

一、融洽关系, 激发积极性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 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的态度,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如果不喜欢这个任课教师, 对所学的课程就没有兴趣, 每当上这个教师的课时, 情感就处于一种抑制状态, 就不可能有积极的、高效率的思维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 能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 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会迁移到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因此, 在教学中要善于创造平等、宽松的民主教学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师生关系融洽, 营造一种教也愉快、学也愉快的教学情境。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课, 上课的时候, 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教师的活动应压缩到最低限度。”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参与显得尤为重要。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该注意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 不仅要讲究其规范、科学、形象、生动, 更要体现出尊重、信任、温暖、体谅和鼓励。例如, 当学生回答问题说了一部分就说不下去时, 我就说:“你刚才说得很好, 再想一想, 继续往下说。”学生得到鼓励后, 增强了自信, 于是调整了思路又顺利地说了下去;当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说错时, 我就说:“没关系, 坐下再想一想。”这样, 说错了的学生待一会儿还会积极举手发言;有时, 学生会在课堂上对某个问题提出疑问, 如果学生的质疑有道理, 我就表扬他说:“这位同学很有自己的见解, 我们大家应向他学习。”于是, 提出疑问的学生上课更加专心, 希望自己还有发表见解的机会。教师这样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以鼓励, 充分肯定学生的长处,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尊、自强等独立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 会更加密切师生关系, 学生便会以主人翁的态度活跃在课堂上。

二、放手自学, 培养独立性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 语文课中的字词知识基本上能够自学掌握, 作为教师应该大胆放手, 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主人。那么, 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这些基础知识的积极性, 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

我的具体做法是:班内学生每四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课桌相对而坐。每一篇课文开始学时, 小组内四个学生利用工具书独立查找生字、生词, 做好笔记, 然后进行分工交流。交流的主要内容有字音、字形、字义、部首、组词、词义等。交流中学生互对答案, 肯定所学内容。交流中遇到分歧时, 可以讨论解决, 或者请求教师帮助。每学完一课在全班进行检测展示, 让学生评价哪些小组学得好, 哪些个人学得好, 给予表扬和鼓励。我还常常让学得好的学生介绍学习方法, 他们有时比教师想得还多、还周全。有一位学生告诉大家:“学到‘或’字时, 就应联想到‘戒、载、栽’等一类‘戈’部的字, 归类记忆。”还有一位学生说:“学生字用心记住字的意思, 就不会写错别字了。”这样做, 学生的兴趣很高, 自信心很强, 而且检测结果表明, 他们对字词掌握得程度和效果, 都比原来教师教的时候好, 这激发了他们极大的学习热情, 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充分读文, 发挥能动性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 自己领悟。”因此,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读书思考, 并适时地点拨、引导, 努力做到读书中理解课文内容, 在读书中体会思想感情, 提高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

例如, 在《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的教学中, 我让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课文, 完成填空: () 的周总理。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填, 也可以自己想, 可以填一点, 当然更欢迎填几点, 此时学生有的大声朗读, 有的轻声连读, 有的默读……都在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这样, 开放的填空, 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 开放的要求, 激起了学生读的兴趣和自信。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 大大丰富了读的内涵和方式, 提高了读的质量, 从而对周总理的崇高品质有了更深的感悟。在此基础上, 再让学生动情地放声朗读, 把他们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充分地表露出来。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还必须做到朗读形式多、层面广, 使学生百读不厌, 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通过长期的阅读训练, 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 不但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而且在自读自悟的沃土上, 培植了创新意识的芽, 孕育了创新意识的花。

四、大胆尝试, 发挥创造性

德国心理学家恩斯特认为:“创新是人的本性。”创造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较高境界,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尝试, 发挥创造性。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 我放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大胆进行尝试, 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如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能够熟读成诵的, 可以背一背;擅长画画的学生可以画一画, 有什么别的方法也可以试一试, 既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 又使他们主动去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保证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 学生自主的精神、创造力, 都淋漓尽致地得以表现。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策略 篇5

摘 要:语文教学教者致力于大语文知识从小的方面学,教师要讲的知识用自己的方法学,课堂内的知识放在课堂外学,分散的语文知识整体学,没教的知识自己先学等方面采取教学策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生 自主学习语文学科 教学策略

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实现自主发展。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老师不做;学生自己不能做的事情,老师指导做;学生不愿做的事情,老师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乐意去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地位明确的指出了语文课和语文老师的任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因此,让学生走进生活,让语文走进学生是达到这个目标的主要途径。教者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采取了以下策略:[1]

一、大语文知识从小的方面学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一样宽阔。与其让学生生硬的去消化一些枯燥的语文知识,到不如从小的方面让学生感受语文的丰富:让学生知道,语文原来是一幅漂亮的书法,是生日送给友人的温暖问候,是商场竞争的一句充满智慧的广告词。语文是影视作品中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情节,是一句家喻户晓得经典台词。[2]

二、教师要讲的知识用自己的方法学

毫无疑问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但是对于久居校园,远离生活和历史的学生,总会有一种陌生感的产生。老师的讲解总会有带上老师自己的个人体会和感情。那么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教材的内容。可能要比听老师的讲解容易的很。让学生给自己创造一个和作品内容相似的心境或氛围,这样可能会让学生的感情很快贴近作者或融入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查阅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和作品相关评论,不仅能够使学生从更深的层面去理解作品的内涵和外延,而且更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勇于对同学或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看法,则更能够使学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总之,调动学生的一切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课堂内的知识放在课堂外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即生活。不仅是说语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更主要的是让这些知识再回到生活。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学生才能理解生活的内涵,才会热爱人生,珍惜生活。让学生去观察一下自己喜爱的景物,然后结合自己所学过的文章写一篇散文,这可能要比让他们背诵一篇散文好得很。让学生自己去做一回商人,并建议他们把合法得来的钱捐给希望工程。不仅会让学生体会到“钱来之不易”,更主要让学生知道把用自己汗水换来的钱交给那些需帮助的人才是真正精神上的富翁。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去创作一幅自己满意的艺术品,发明一样哪怕只有自己才用的上的东西。使学生领略到什么是艺术创作的冲动和发明灵感的火花。让学生把课内的语文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让他们知道语文学习不只是继承,更主要是为了创新。

四、分散的语文知识整体学

不论是一个学段还是一个学期或者是一篇课文。他们都包含有许多散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会更有利于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的问题设计也要善于从大的方面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抓根本,抓关键的学习。新的学期开始,拿到新的课本要让学生看一下课文的封面、编者、出版社,课本的目录及教材内容的安排体系。这也学会更有利于学生对本学期学习内容的把握。一本书是这样,一个教学单元也可以这样:让学生看看本单元有几篇讲读课文,几篇自读课文,哪几个作者以前见过等等。教师的问题设计也要在整体上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譬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不妨先问:为什么要打?在什么地方打的?作者是怎样描写被打者的感受的?打的结果如何?几个简单的问题一下子就抓住了?W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让学生一下子就能够抓住课文重点。我以为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把整个学段的课本都拿来读读。这样学才叫真正的“大语文”

五、没教的知识自己先学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指导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都是一个聪明之举。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预习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便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对于学生来说,则是占据了课堂的主动权。从而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语文是语文教师的语文更是每个学生的语文。语文教师应该是一把打开学生智慧的钥匙,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投入感情,驾驭课堂,引导学生,让心与心交流,最终让学生迸发出人文的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师》

作者简介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073-02

小学语文课堂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围绕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进行创新型改革。语文课还需要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生做出不同的判断,尊重个性、理解差异,保护学生的求知精神,完全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解读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积极性、系统性,需要在教师的有效引领下,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通过自己预习课本、发现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且勇敢提出来、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自由发言。

(二)自主学习需要学生的主动性

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养成主动要学的思想意识,将语文学习当做自己的爱好,了解学习语文的优势,不要把语文学习当成一种包袱,不是仅仅为了考试成绩,而是把学习语文视为一种享受。比如小学生刚进入课堂的时候、初生牛犊,凭借学生对识字的乐趣,勾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起学习的欲望。

(三)自主学习需要学生的独立意识

独立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指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讨论,积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语文的乐趣。

(四)自主学习需要元认知监护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不能过度自主导致丧失了对学习主要任务的认知。教师在这一方面更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正确引领,不要让学生走入歧途,要让学生养成适度自主的习惯,增强学生的敏感程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

二、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状况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学习

小学是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第一个关键阶段,是由量变转化为质变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候的学习状况更容易为今后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埋下伏笔。不过当前的小学生还没有明确学习的方向,不知道该怎么学习。在小学生的心中,教师说的话就是圣旨,教师说什么学生肯定会照做。小学生缺少课前预习的习惯普遍存在,例如学生发自内心的没有预习的意;没有制定明确的方案计划;学生没有足够的自觉性,无人监督;学习缺乏主动性,过于被动。

(二)小学生拓展阅读能力欠缺

在培养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拓展阅读的训练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是,大部分学生对拓展阅读有一种排斥感。语文学习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想法和建议,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公,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老师主导整个教学,拓展阅读死板教条的按照教科书上讲解,整节课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流畅的进行下去,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和意见,制约了学生思维的扩展。

三、加强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有人说,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入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才是成功的教学。这就要求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热烈讨论,互相交换意见,营造和谐、轻松、融合的课堂氛围。比如:学习《四季风光》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拍一些风景或之前拍过的风景,上课的时候通过幻灯片放给学生观看。有了好的课堂氛围,就会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更近一步,学生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民主讨论,从中尝到成功的美妙滋味,对未来的语文学习生活充满自信。由此可见,好的课堂氛围对培养学生自主创造力的重要性。

(二)交流展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必然要进行小组讨论,但在这之前,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的任务,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解决,避免学生讲废话、发呆、不知所措的现象产生。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想法,都无法解决的较复杂的问题,主动请教教师,教师要细心、详细的进行讲解。比如:讲解《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老师可以先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小组自由读,最后毛遂自荐,自己上讲台朗诵。对于积极、准确、勇敢表达自己小组讨论出来结果的学生进行表扬,从而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如此,学生讨论结合教师帮助,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自主能力。

(三)质疑问难,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问,是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源泉。学生首先要学会问问题,其次要学会自己通过查阅书籍解决问题,对于实在无法解决的主动去询问老师。在此过程中,要懂得质疑书本,这样有利于开拓自己的脑筋,从简单的地方着手。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把教和学完美结合,认真备课,努力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完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日积月累,结合教师的耐心指导,相信学生能更快更好的提高自主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黄卫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N].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2007,(6):20.

小学语文的自主学习 篇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 下面结合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和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两个团队设计的任务单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认真研读教材, 制定合理的达成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达成目标应准确、明确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孙友田以清新活泼而又充满激情的笔调, 描绘了大自然绚丽多姿的美景, 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于这样一首现代诗歌, 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呢?《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高年级诗歌教学有着这样的要求:“阅读诗歌, 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作品的情感。”两个团队均能根据新课标精神及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学生的达成目标。例如, ①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②通过观看自学指导视频, 品读感悟重点词句, 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③通过观看自学指导视频, 学习诗歌回环反复、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领悟诗歌中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精妙。目标中既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也重视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

2.达成目标应切实可行, 具有可操作性

达成目标不仅使学生明确学习应达到的目标, 更应该立足学生学的角度, 具有可操作性。例如, 目标中提到“通过观看自学指导视频, 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里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指的是什么形式?学生明白吗?像类似这种朗读目标后面一定要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有了明确的方向,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才能逐步增强。

另外, 达成目标应明确集中。在制定时需要提炼, 不需面面俱到。设计时应摒弃空洞的类似“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这种空头大道理。

●精心设计问题, 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任务驱动, 问题导向

“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的核心是问题的设计。把教学重难点或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提出来,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把握教学重难点或其他知识点, 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首诗歌首尾呼应, 构思精巧, 浑然一体。本课的学习重点是感悟题目丰富的内涵、领悟诗歌表达特点。两个团队在突破重难点上设计的学习任务都存在着明显 的不足。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团队的设计:

这样的任务很空泛, 难以让学生下手。

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团队的设计:

上述任务实际上是作业题, 与任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为作业可以作为作业题, 但作业题未必就是任务。上述任务以作业题取代任务, 必然难以让学生达成学生目标。

2.分类设计, 引导自主

所谓“翻转课堂”是把传授知识这个环节由放在课堂转变为放在课前, 而把作业练习、协作学习、展示质疑等环节放在课堂。所以任务单中问题的设计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在课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自行解决 (或掌握) 。例如,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团队的设计:

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团队的设计:

◇一类是课前需要思考的问题:可以是老师提出的问题——任务单上设计问题, 让学生课前思考, 准备在课上回答。也可以是学生看完课文后产生的疑问。例如,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团队的设计:

“任务单”是以问题导向, 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达成学习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课前的题目应注重基础性, 简洁明了一些,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问题或者接近达成目标。这样学生有成就感, 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在设计任务单的时候还需注意:内容要适当、时间要恰当、题目要精当。设计的时候防止把所有的学习目标全体现在任务单上的现象。倘若将本课所有的知 识点一股脑儿全布置到课前学习上, 学习任务繁重, 会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而课堂就可能会变成了单一的讲评试卷而已。

●关注学生差异, 渗透有效的学习方法, 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1.明确要求, 渗透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对象是学生, 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中除了有“达成目标”、“学习任务”, 还有相应的学习方法的渗透。这种学法指导, 可以在“问题设计”中阐述, 也可以在学习提示中标注。对于不了解自主学习方法的学生, 可以通过阅读这些“学习方法提示”, 尝试自主学习, 并在实践中反思与修正方法, 逐步形成个性化学习习惯。

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团队的设计: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团队的设计:

每个人对大自然体会的角度不同, 眼中的大自然固然也不一样。两个团队能打通课堂内外, 引领学生运用各种资源, 拓宽了学习的空间。此时诗中的声音、色彩, 自然演变成了学生感受得到的声音、色彩;诗人满怀的豪情、宽广的胸襟, 成了学生正在扬起的理想风帆。

2.关注个性, 发展思维能力

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 (或某方面) 是有差异的, 学习任务的设计应关注到学生的差异性。任务单上可以有选择的内容,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兴趣和特长而设。通过不同的学习要求, 激励不同基础的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初探 篇8

一、范例展示法

西德教育家根舍提倡“范例教育”, 认为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隐含着基础因素和本质因素的典型范例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可以使学生掌握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其做法是以典型带一般, 由特殊见普遍。我们在阅读教学时, 教师先具体地指导学生学习一个重点语段, 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把它作为范例, 然后要求学生在学习大体相同的语境时去运用。如低年级《小猴子下山》一文, 课文是由结构相似的几部分内容组成, 叙述的形式也基本一样: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扔下了什么?摘了什么往前走?教师应抓住这一教材特点, 先精心地教学第一、二段, 从中总结出学习方法。第三、四段就可放手让学生用这一方法自己去学, 教师只需适当的指导、点拨。在中年级的作文教学上, 我们可遵循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由教师先行“下水”, 然后用自己切身体会作范例来指导学生写作文, 学生有了借鉴, 容易学到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二、归类演绎法

归纳是学生在接触了一定的语言材料, 在教师引导下认识、理解这些材料而获得的可应用的某种学习方法。演绎, 就是要求学生把归纳中刚学到的学习方法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 重构自己的认知体系, 形成新的技能, 然后独立地运用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到新的语言情境去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如第十一册课文《学弈》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古文, 不仅读起来拗口, 词语的古今意思也相差甚远, 学生学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学中, 我在学生基本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 重点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学习古文的方法。第二天学习《两小儿辩日》前, 再一起复习学习古文的方法, 在这个基础上, 学生运用刚学到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二篇古文就得心应手了。整个渗透过程沿着“发现———内化———运用”这一程序进行, 不断反复, 不断拓展, 不断应用, 学生新的学习方法不断积累, 能力也 (下转第91页) (上接第90页) 就不断提高。

三、相机点拨法

叶老说过:“方法的指导不全盘给予, 而在相机诱导。”所谓相机是指这种方式不是事先设计的, 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偶然出现的、需要点拨的即时给予点拨, 因为它不是事先安排好的, 所以需要教师很高的机智, 善于发现、把握并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例如, 当学生学习一时陷入困境时, 教师“雪中送炭”指点迷津, 学生可能会茅塞顿开, 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一旦获解还会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愉悦感。这样的相机点拨, 既把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浓厚兴趣激发出来, 还能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勇气。

而在学生学习“一帆风顺”时, 教师宜“引而不发”。如学生在阅读诸如《苦柚》、《小音乐家杨科》一类“可以一目了然”的“浅课文”时, 会学得很顺利, 似乎没遇到什么障碍。教师则不应该满足于这种表面现象, 而应有针对性的提出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 在坦途中设置一点奇险, 引而不发, 留有充分余地给学生思考探索, 会收到掌握知识与学法双重效益。当学生“学有所得”时, 宜采用“寻根溯源”, 让做得最好最快的学生谈谈他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然后师生共同研讨、整理、删除枝节, 用尽量准确的几个词语概括解决问题的程序, 得出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 才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样, 由教师的教到用不着教师的教的教学过程, 对他们今后在学习相类似的语言情境中, 能够自我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 教都是为了不需要教。”为此,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的。我们进一步认识到, 让学生“会学”比只要学生“学会”重要得多。因为知识如汪洋大海, 一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 所以应在小学阶段就重视培养学生学海泛舟的能力, 使他们能驾驭知识的风帆, 在浩翰无边的大海中航行。学生有了这种本领, 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 掌握探索的主动权。

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 渗透学法指导, 确实大大的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当然, 在“自主学习”,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上, 还有许许多多新新问问题题、、好好方方法法需需要要进进一一步步探探索索、、研研究和实践。

小学语文的自主学习 篇9

(一) 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在自主学习下, 学生能够发挥主体的作用,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当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后, 他们就会在意志的支撑下, 产生一种无形的精神动力, 即使没有人监督, 他们也会能动地、快速地、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除此之外, 学生还能形成时间观念, 自己管理和支配课余时间,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后, 学生还能自己进行总结复习和自我评估。

(二) 自主学习的价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觉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 还应该包括在具体情境中形成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在一定的情境中, 学习者借助于他人的帮助, 合理利用手头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知识, 并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实现认识结构的优化和完善, 使自身的知识获得增加与发展。在教学中,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能够独立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 能够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

对于老师而言, 如果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就可以大大减少自己的工作量, 因为, 没有老师的监督, 学生也会很出色的实现学习目标。如此一来, 老师就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知识, 提高教学能力, 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而言,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可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能够更好地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能打破课堂学习的局限性。因此, 老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资源,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实现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的结合, 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引导和实现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从小学阶段就应该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语文老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牢牢把握好以下几点,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教学环节里的重要一环, 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 可以大致地了解教学内容, 形成一个初步的知识体系, 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小学阶段的学生, 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 老师要把握好这一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做到教学内容、学生性格、学生兴趣和学生认知程度的有机结合, 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为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 兴趣是促使他们不断努力的动力源泉。小学语文老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表现欲很强, 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老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一些兴趣活动, 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思考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给他们提供一定的参与空间, 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无论是课堂学习, 还是自主学习, 都应讲究一定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这样才能在语文的学习中事半功倍, 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老师要抛弃传统“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理念, 做到精讲多练、启发引导, 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教会学生怎样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外时间, 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鼓励学生多阅读语文课外读物, 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老师还要做到因材施教, 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 最终实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 重视合作学习, 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

虽然我所阐述的是自主学习,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 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 这就要求学生要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学会在合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竞争, 在竞争中成长。合作学习也有利于思想的碰撞, 产生新的思想火花, 新的见解。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为教学任务的完成, 教学目标的实现,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旦师生关系, 生生关系融洽, 教师和学生都会心情爽朗, 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综上所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不但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 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摘要:在应试教育框架的影响下, 学生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 这种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会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 使他们严重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素质教育的实践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以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就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引导和实现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希望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引导,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喜燕, 罗石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课外语文, 2013 (09) .

[2]张文丽.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7 (06) .

小学语文的自主学习 篇10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要求,必须以高度责任感和自觉性主动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堂。所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近几年来,我对这一课题展开了深入研究,下面结合我这几年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希望对教育教学有所助益。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对一些新奇有趣的现象充满好奇,强烈兴趣下的好奇心, 驱使学生对未知现象和知识开展探究性学习,可见,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只有学生对小学语文感兴趣,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才会表现出非常好的学习品质,哪怕遇到学习困难也能积极克服困难和阻力,实现学习突破。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教学理念。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1.创 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好奇心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必须从教学引入着手,教学引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起始。好的引入能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定好基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学生一节课的表现。所以,实现有效的教学引入对一节课来说至关重要,决定一节课的成败。教学实践证明,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之中,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有效的教学情境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动机 。

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学习动力, 教师创设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动力,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学习品质。相反,如果教师采用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课堂气氛得不到营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被调动,自主学习也就无从谈起。可见,传统教学理念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只是教师虚无缥缈的美好愿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实现。

二、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开端。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保持下去,必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的引导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前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是教师有效引导的目的。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合理编排,在恰当的地方进行有效引导和指点,能够及时为学生指明探究方向,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将成为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力。在这种源源不断的动力驱使下,学生能够克服困难开展主动的探究性学习。

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和主动学习过程,小学生会不自觉地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甚至在学生短暂失去学习动力的前提下,也能排除困难突破自己。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小组学习的策略:在新课程改革阶段,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手段。通过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有效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尝试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解决问题。学生分组要注意实现组内异质、组外同质,这样可以实现小组内部的互相帮扶和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

因此,竞争合作不仅实现了知识学习,还培养了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竞争合作的能力,更培养了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品质。

摘要: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环境下,如果教师不能与时俱进,仍然墨守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就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坚持,将扼杀课程改革鲜活的生命力,导致培养目标不能实现,国家的人才战略成为空谈。所以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要求,必须以高度责任感和自觉性主动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篇11

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选择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一方自主学习的栖息地。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而应在学生自学前,教给学生自学步骤与方法:“一读”,即通读课文,了解其脉络,知其主要内容;“二思”,即看“预习提示”,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本课要学什么;“三写”,即认真品读课文,深入思考,适当圈画,找出疑难,写下感受;“四用”,即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问题。通过四个步骤与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个体学会自主学习,还要利用小组合作促进自主学习。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搭配组建学习合作小组。由小组长带领,在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充分的基础上,小组内互相探究,让学生不断地自读自悟、相互切磋,在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敢于质疑问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这样既能培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又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贯穿教学过程始终,通过预习“自疑”、课始“激疑”、课中“辩疑”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质疑的习惯。比如,在执教《月光曲》一文时,笔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其中有学生就提出:“贝多芬为何没有回答盲姑娘的问话?”笔者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相互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经过一番激烈争论,有的学生说:“贝多芬无须回答,他要用琴声来作最好的回答。”有的学生说:“贝多芬为在乡村小镇遇知音激动不已,澎湃之情已难以控制。”还有的学生说:“盲姑娘虽然是问话,但已流露出对自己判断的充分肯定,无需回答……”学生们的想象丰富,答案异彩纷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预习“自疑”、课始“激疑”、课中“辩疑”等形式,促进了学生学、思、疑、问、悟的有机结合,活跃了学生思维,为更深入地自主解读文本铺平道路。

在活动展示中彰显个性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努力探索开展实践活动途径,优化活动措施。

比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由关于动物的三篇课文组成,这三篇课文分别是《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学习这三篇课文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关于人与动物”的社会调查。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大自然,切身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存问题,从而强化热爱动物生命的意识。通过调查报告、倡议书、书法绘画、朗读比赛等形式,再把活动成果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耳闻目睹,多元感知,激发了他们尊重卑微生命的情感。有的学生倡议:“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没有地球就没有我们人类。可是,有些人为了谋一时利益、图一时之快,却在残酷无情地践踏生命,破坏生态平衡,只不过是玩火自焚了……”实践证明,引导学生从语文“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中自主“探索”,就会开垦出一片“新天地”。

科學评价中点燃激情

要长期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其最佳手段是科学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与结果及时作出反馈与评价。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可以坚定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生生互评 鼓励学生间互相反馈和评价。在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完成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由小组长牵头,让组员自我展示自主学习成果,让其他组员进行评点。评点时,必须说出自己的理由,不得采用贬低他人的语言。有不同的见解时,组内成员可以相互争辩。最后归纳总结评价本次学习状态。

组间互评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习任务可以分解给不同的学习小组。在教师的组织下,让各个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由其他小组派代表进行评点。通常让学生代表站起来就评价,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在争辩中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师生互评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不懂的问题大胆提问,甚至给教师提意见、挑刺儿,激活学生思维,发表独到见解。当学生想法与教师有差异时,教师应耐心倾听,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对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注意谆谆善诱,环环相扣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教师评价要有激励性,同时可以每周、每月评选“学习之星”“优秀合作学习小组”“优秀合作学习小组长”来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真正让“自主”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语文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

小学语文自主预习学习刍议 篇12

一、自主学习的模式

教师在自主学习的作用, 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收集资料。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情创设情境引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并对学生的学习进程予以补充拓展, 并及时总结自学方法的学习效果。

(一) 自我认知

首先要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技能和自控力进行评价。由于在学龄前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同, 每个小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自主性程度都大不相同。所以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事先调研。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自制力的心理小测验, 帮助学生认清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给自己设计出较好的学习效能的自主预习的方法。

(二) 目标设置

把预习目标予以细化, 按照预习的八字诀“标、圈、画、读、问、查、写、记”进行任务细分。如在学习《郑成功》一文, 学生在预习时, 读的同时要对一些重点词条标、圈、画。标出生字, 圈出你认为需要重点诠释的词条, 画出文中的经典语句。台湾本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为什么说是收复呢, 被谁侵占了, 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去问去想的问题, 收集各种历史资料进行整理, 最后得出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所作出的历史功绩, 激发全体华夏儿女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 预习反馈

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的, 设计出预习测试标准, 对照标准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如在《船长》一课里, 文中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来揭示船长的人物品质。那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小作文, 想想哪些时候会用到对比的写作手法。然后就用对比的手法作一个小作文。最后让学生总结出运用对比写法有什么作用。这里可以提示学生运用对比手法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让读者更快速更直接的掌握作者的意图, 以此吸引读者阅读。

二、自主预习策略

如果学生能将自主预习作为自觉性的习惯坚持, 就能使得以后的课堂教学告别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模式。建立在熟悉课本表象的基础上, 教师在进行探究性的深入教学就显得游刃有余了。所以说这样的课堂是富有生机、灵动的课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 了解学情

教师课前就要对每一小组的组长和成员状况有深入的了解, 在引导学习进行下节课的预习时就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组长就很容易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如在学习《黄山奇松》这一课时, 对于黄山松的奇特究竟奇在哪里呢?在学生中进行了解, 对去过黄山的学生, 可以先让他们说说他们眼里的黄山之松, 通过他们的描述激起其他同学对黄山松的探秘心理。这里要把握的是,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黄山奇松的描写赞美我们国家的壮丽风景, 激发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于没有去过黄山的同学, 现在就要认真学习学好本领, 将来靠自己游览黄山。

(二) 精心进行课前预设

教师在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时候, 就要拓展课堂空间, 丰富课堂内涵, 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地解读教材, 了解各种文本对知识内容的设定, 进一步内化课标要求, 为设定教材目标奠定基础, 为学生学习制定恰当、具体、可测的学习目标。比如, 在学习《麋鹿》一课, 教师就要抓住麋鹿的外形、习性、经历三个内容进行预设学习目标, 让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再结合多媒体呈现的图片和文字, 学生就对麋鹿会有深刻具体的理解, 进而对课文表达的中心会有深刻的感悟。

(三) 科学设计预习教学设计

新课改要求课堂的学习, 主体不再只是教师还有学生。此时的教师角色要有改变, 要甘心做课堂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也可以说是课堂的不在编的学生。所以说如何设计自主预习学习的流程, 必将是教师理念转变的重要体现指标。是否我们应从教中心转向学中心, 关注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学习, 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 更多的在于知识内化、素养的提升, 而不是知识本位的课堂。比如, 在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对哪些问题适宜合作学习就要做好充分的预设, 学习流程要遵循学讲计划的新步骤, 并依据文本内容和单元主题恰当确定, 这样就会更加科学了。

三、自主预习的细节处理

虽然自主预习更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特殊情况, 特别是在身心发育不成熟的现实情况下, 要对一些细节进行审慎处理。在布置预习任务时, 一定要善于引导, 切忌硬性强制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 根据不同的学习能力, 在预习的程度可以适当划分几个档次。也可以组织住在附近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 共同完成预习学习。

上一篇:服装设计基础训练下一篇:生态安全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