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策略(精选12篇)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策略 篇1
前言:
阅读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读、理解、表达、总结等环节。要让注意力不够集中、以形象记忆为主的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阅读是一项较为艰苦的任务。但老师不应坐视不理,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来减少小学生们学习阅读的兴趣,也不宜将答案标准化使学生们的阅读理解受到束缚和限制。这些做法不但会让小学生们缺乏自主学习阅读的兴趣,更会使他们丧失自主学习阅读的动力。
1.目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阅读的状况
1.1自主学习语文阅读的主体被忽略
因为小学生们还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所以他们经常会出现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现象,而且抽象记忆能力差。因此大多数的学校采取老师满堂灌的方式,即通过老师在课堂上一人进行全部的讲解,小学生们则因此只能被动接受阅读的知识根本得不到思考的机会,更不用提阅读之后的理解和感受了。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小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被剥夺,老师的指导权力被放大。因而会导致虽然语文阅读占据了小学课程的大部分课时,小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却不见提高的情况。
1.2 自主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被扼杀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小学生们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才能驱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来,才能发挥出他们的创造力。然而,对于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却被怠慢了。老师在教授语文阅读时从来没考虑过怎样才能让这些小学生们的兴趣问题,而是过于注重课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小学生们对于这种毫无乐趣的课堂更加厌烦,严重的还可能是学生们放弃语文阅读,偏废语文阅读的能力。
1.3 自主学习语文阅读的评价被统一
在这个速度领先的时代,社会对创造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突出强调创造力的重要性,要求创造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小学生的课程设置要渗透创造力的培养内容。然而,这种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压制着小学生们的创造力,小学生的个性根本得不到凸显,每个人都处于统一的标准之下,创造力的积极性被打消,创造力也根本发挥不出来,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可能因此而提高。
2.加强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阅读的策略
2.1 还原主体,加以引导
既然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就应该充分尊重主体的自主学习的地位。老师要注重小学生们的对于文章的朗读,而学生在朗读文章中的主体性就表现为老师的朗读作为范本,同时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自己想象和感受文章中包含的情感,老师只需发挥引导的作用。老师更要关注学生自己对于篇章的理解,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阅读之后的看法和观点,这样才能注重于学生的想法,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主体性也显现了出来。由此,学生们在语文阅读课上的主体性就充分展示出来,学生们也会觉得此事关己,会认真地对待,才会自主地参与到语文阅读课堂中。
2.2 培养兴趣,主动学习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是很多教育机构忽略的问题,而以母语为基础的阅读课普遍让小学生觉得过于容易,根本提不起学生们自主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更不会关注老师讲课的内容,对此老师应该采取相应手段,增加课堂的乐趣。例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选择性的教学,征求学生们的意见,再加上自己的挑选的内容进行教授,让学生们更加关注教学内容。更好的办法就是情境教学,例如在教授故事性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分组进行表演或者直接让每个同学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总之语文阅读老师应尽力而为,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利用各种现代科技让孩子们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产生自主学习语文阅读的愿望。
2.3 标准多元,发展个性
圆是最完美的图形,然而在当今这个个性突出的时代里,圆形需要被改造成棱角鲜明的形状。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教师经常会做出明确的教学评价,用“错”和“对”这样的标准,让小学们的思路受到限制,他们的发散思维得不到发展,而标准答案的概念深深植根于他们的心目中。对此,老师们应该意识到要增加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并积极鼓励学生们多角度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们的创造力,小学生才会自主地投入到思考中来。
总结
小学生的学习愿望还是很强的,但是多年来,语文阅读一直没能让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可以说这是教育业的一个顽疾。从现在开始,语文阅读课以后要更加注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这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所在,而且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收获丰富,老师也会收到意外的惊喜,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相长的和谐画面。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策略 篇2
(一).自主学习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其内容可分为几个方面?一般流程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对自主学习内涵的定位、确立学生自我的意识。也就是说,在我们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尊重学生,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等方式,明确他们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确立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通过相应的方式启发他们,只有自己在学习,自己努力学习,这才是自己份内的事情。、确立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意识。如果学习不好,老师要担当一定的责任,但主要不是老师的问题,自己也要努力去解决学习上的问题。、确立学生自己主动与同学协调发展的意识。要告诉同学们,学习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情,他应该在和同学们的共同学习之中得到进步。
三、自主学习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一)当前的问题:
一般教师不研究学习的理论,不理解学习的规律;不注重学习的方法,不激发学生的内在意识;也不注意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教学态度与行为都偏向于保守;未将教学真正结合起来,达到相长的效果。
(二)解决的方法:
我们对自主学习的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有以下一些定位:、基于广义与狭义之间的自主能力培养: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学习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如果老师指导过多,效果也不好,最好的状态是老师的指导精要到位。、兼顾整体、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概念:应该说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只能一步步来、一步步摸索。、自主并非放任、自主亦非严管。自主的本意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意识与能力,一方面要注意激发同学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教给他们方法,启发他们自己想方法去解决问题。、自主要注意取精用宏,宽取窄用。宁愿多些能力,少些应试。也就是说,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出来了,考试是不用担心的。
在定位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实施自主学习的几个教学策略:、把握好课前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预习习惯培养、读书习惯培养、作业按时及规范的习惯培养、自学方法的培养,等等。事实证明,顺利地完成了这些过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把握好课堂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的核心在于学生会学不会学。因此,要注意从这个方面培养学生。而其内容,我们思考的有以下几点:参与课堂学习的情绪、参与课堂活动的自觉意识、参与课堂讨论的比例与质量、自我的检测与提高、合作与探究的状况,等等。而在实施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2)充分的启发诱导与活动组织。
(3)面向全体,关注差异的教学策略。
(4)高质量的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
(5)课后学习的监督与检查。
(6)有效的活动设计。
(7)教学艺术化的讲解策略。、课后作业的巩固与自我检测、知识的拓展与眼界的开阔、思维素质的训练、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上都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关键要素。
(二).结合一个单元设计一个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
《走进红岩》,个人的阅读计划,包括什么时候读完,每天读多少,什么时间读,怎么读等,要引导每个学生做好计划;而小组活动计划,就是建立在个人阅读的基础上,小组研究确定汇报什么,怎么汇报,谁来汇报,汇报之前都要做什么等等。做计划,一般通过表格的方式呈现。表格的制定一定要合理、适用,易操作。
综合学习活动课程目标中多次提到关于合作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要特别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整个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能安排的尽量安排,能合作的尽量合作。那么怎么分
组呢?首先要根据选择的活动内容分组,即选择同一内容的同学组成小组;其次,老师有计划地分组,比如异质分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准备阶段是综合性学习的重中之重,是前提,也是保障。做不好,就如同有的老师说道:课上的活动组织不能有序进行,本应是孩子们的自主探索课,常常变成了被动的“听课”。准备阶段,根据主题的不同需要,有的活动可能提前一周,可能提前一个月,甚至有的活动在开学几天就要布置落实,比如一年级《语文学习趣味多》,要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方便交流和展示,开学起我们就要开展一些积累的活动,比如成语袋,字谜卡等等。再如阅读整本书,从开学初就可以提出要求开展阅读活动,将综合性学习贯穿在整个学期中,以提高效率。
(三).对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性有什么好的做法和心得体会在网上交流。
引领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策略 篇3
【关键词】氛围;自主意识;学法指导;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重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简言之,即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因素,更是发展各门学科自学能力的基础。因此,正确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综合素养的提高。本人认为,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应尊重学生的学习本能,着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可实践“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倡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置于平等和谐、宽松、民主的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实践也证明,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理想的学习氛围,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对话的机会,通过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理解、信任、尊重和鼓励;对于学生的见解,哪怕十分肤浅,教师也要对学生循循善诱,进行引导、点拨、激励,让学生在没有顾忌、没有压力的宽松心态中表现自己的所思所见,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从而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自觉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鼓励质疑解难,培养自主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质疑解难,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如学习《一夜的工作》时,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这篇文章描写周总理工作后吃夜宵的情况时写到‘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花生米的分量到底有没有增加呢?”我立刻表扬了这位学生:“你读书真细心!能抓住文字的细微地方提出疑问!”紧接着把问题抛给学生:“是呀,到底有没有增加分量呢?大家是怎么看?怎么想的?”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发表看法。我提示学生结合前文及有关周总理的资料介绍,从周总理的为人方面进行思考。学生联系前文及相关资料之后,很快解决了先前的疑问。由此可见,教师注重鼓励学生质疑解难,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还能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探索者,提高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三、注重学法指导,学会自主学习
作为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学生观,相信每个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个体,都有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讲究教学方法,还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结尾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于句中第一个“幸福”的意思,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女孩临死时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这时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思考第二个“幸福”的含义。学生终于悟出第二个“幸福”指的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于是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并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要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教师这样有意识渗透学法指导,就会让学生有了“捕鱼”之法。他们就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将所学方法在自主探究中举一反三地实践运用。
四、提供学习时空,感受自主学习
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上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索和和实践。例如教学《琥珀》一课,我积极创设情境,在展示琥珀的图片后,让学生讨论琥珀形成的条件,学生积极思考,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老师在必要时予以帮助引导、启发思维,补充设问和反问,为学生提供探讨的时间和空间。而学生为了阐明自己小组的观点正确,在听取或反驳他组意见后,进行了激烈的探讨,不断地总结、归纳和筛选,得出了琥珀形成的条件和本文这个奇异的琥珀形成的条件有所异同。在此过程中,每个成员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没有顾虑,只有学习上的竞争、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他们充分开拓了自己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自主学习空间,获得了自主学习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引入评价机制,促进自主学习
小学生大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他们的内心深处强烈渴望成功,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和有效的激励评价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通过采用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形式,给予每一位学生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要以委婉的方式指出,鼓励学生朝着更高的要求迈进。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后,就会自觉主动地强化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断地在自主学习中追寻这种体验。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并非能够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不断地实践与探索,不断地研究与创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体验和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做到“善学”“会学”,让自主学习成为语文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指导策略 篇4
一、指导自主预习,打好探究基础
学生初读课文预习时,应把“读(正确、流利、有感情)、查(查字典、资料)、思(思考课文内容、脉络等)、圈(圈画重点词句)、问(提出问题)作为基本的预习要求,培养学生在预习中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
朗读法。读是预习中感知文意、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初始。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要鼓励学生以自读为主,适当采取其他形式,使学生在课前就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对课文内容初步领会。
小组讨论法。学生自主预习后,小组再进行集体交流,检查生字词的掌握,解决不懂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整理不懂的问题等。
查找资料法。如教《人类的“老师”》、《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等课文时,学生对仿生学的定义及应用,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都不是很熟悉,所以我设计了导读目标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相关内容,收集整理后自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的习惯。
圈画法。教师教给学生读书记号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要有所发现,以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向,为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养成了在书上圈点勾画,凭借工具书给生字词注音释义,画出疑难词句的习惯,就达到了自主学习的良好状态。
质疑法。要求学生预习时认真寻找有疑惑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天鹅的故事》时,课前准备时就要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展开质疑: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破冰的过程是怎样的?“破冰勇士”指谁?从它的身上你能体会到什么?你能把天鹅的叫声翻译出来吗?课上通过引导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围绕学习目标,引导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只要学生能够做到独立思考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小组合作能解决的问题,就通过小组交流取得共识。教师只要适时引导、点拨,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
1. 问题驱动,激发探究热情
使学生主动阅读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问题驱动,在悬念中产生阅读期待。例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学生提出“为什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单凭课文内容是难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所以,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搜集的资料解决疑难。学生满怀探求的欲望,开始了主动而积极的阅读实践活动,在小组内踊跃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大家各抒己见,获得了比教师讲授要丰富和深刻的知识,而这正是来自于精彩的自主学习活动。
2. 丰富探究形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方向、目标,自己发现和选择学习材料,并合作探究,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利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多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来感受草原的美丽。学生们兴趣盎然,有的采用绘画的方式将草原美景呈现出来,有的用饱含深情的朗读将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有的做起了小导游,轻车熟路地带领我们游览起了草原。在理解“蒙汉情深”的中心时,学生们充分展现了个性特点,载歌载舞,生动活泼地将草原牧民的热情好客,蒙汉人民的同胞深情表现了出来。
3. 营造竞争氛围,提高合作意识
遇到疑难,让学生自主辨析解决,能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激活思维,拓展思路,锻炼能力。教学中,我们要敢于赏识,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一种你追我赶、相互竞争的课堂氛围。
如《九色鹿》的教学中,关于“国王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学生观点不一。我顺势将学生分成了正反两方,让双方进行辩论。课堂成了“唇枪舌战”的战场,为了获胜,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妙语连珠,不仅能够将自己的观点鲜明地论证,而且能发现对手论据的不足发起反攻,效果非常好。如此设计突破疑难,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自主实践,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学以致用,把握好教学的方向,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不忘将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融入教学。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策略 篇5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就培养能力而言,自主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从教育实践来说,自主学习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是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想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其次,精心设计好导语。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一席好的导语尤为关键。据说魏书生上课前,先让学生猜一猜今天上哪篇课文,为的是激发一下兴趣。我在上《太阳》时,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中最最喜欢的太阳。由学生想怎么画都行,让学生在画太阳中经历一番独特的体验。通过绘画导入新课,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开启了想象,学生学习课文自主性更强了。
二、引探导学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学习中往往存在“你一说我就明白,可一做题就糊涂”的状况,问题在于教师没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导学---开辟自主的空间。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时导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讲究教学方法。以《太阳》为例,教师可以这样有步骤、分环节引导学习:(1)让学生自由的读,并把读懂的内容大胆的说出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2)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认识(学生自主学习有选择的空间,并有合作学习的时间)。(3)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后,设计了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写“中去(知识迁移,读写结合,训练能力)。一改过去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方法,学生在教学中不是消极的受教,而是主动地探求,探求的兴趣引发了,探求能力得到培养,基本学习能力与积极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
2、启思----激发积极的思维。
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善于从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策略 篇6
关键词:自主学习 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就是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由主动学习
《新课标》指出:课堂的舞台上,主角将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教师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设计教学,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预先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里到处贴着五颜六色的鸟,有的展翅飞翔,有的玩耍嬉戏,有的在跳着优美的舞蹈……课一开始,我出示自制的课件,播放出清脆的鸟叫声和课文画面。悦耳的鸟鸣声,色彩鲜艳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趁热打铁,我说:“同学们你们想和这些美丽可爱的小鸟做好朋友吗?让我们一起到鸟的天堂去看看吧!”然后,我接着让学生观看课件,感受鸟的天堂的神奇。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兴趣非常浓厚。
二、充分调动,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培养自主学习技能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真正“动”起来,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最佳学习状态中。积极为学生展示才华搭设舞台:包括听、看、说、读、思、写、唱、跳、演,画、做、玩。既可以搞同类词语联想,也可以对对子、猜谜语;既可以搞书法比赛、朗诵比赛,也可以搞演讲比赛、辩论赛;既可以点评推荐佳作、概要介绍名家,也可以进行作文竞赛、改编课本剧、模拟表演,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应有不同的“动”法。如在教学《小猫钓鱼》时,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我就让他们自由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并画出小猫三心二意的句子,不懂的地方可以用小记号标出,课后,我设计了课本剧的表演。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训练学生,促使学生真正“动”起来。通过这样训练学生,能促使学生尽量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感受中内化升华自主学习的情感
由情感入手,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使学生进入酿情、入情、动情的情感验活动中尽情地去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教师要进入课文角色,创设情境,带着学生一起去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如在教学《虹》一文时,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有这么个环节:让学生仔细观察彩虹,感受彩虹的美,我让学生说:“你想对彩虹说些什么?”当学生看到那么美的画面,都说得滔滔不绝。这时我就播放一段很美的音乐,又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有这么多的话对彩虹说,彩虹肯定很美,是吧,那让我们合着优美的乐曲,闭上眼睛一起来感受彩虹的美吧!”此外在学习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山啊、树啊、稻子、玉米,通过自己神情、动作、语言,由此体会大自然欢快、喜悦的心情。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四、启思质疑,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
心理学告诉我们:“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新课标》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教学时,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纵深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轻易苟同他人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如《司马光》一课,让学生想一想除了“砸缸救人”,还能有哪些办法?这个问题新颖,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对篇章中的详略安排,叙述顺序的变化,标点符号运用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質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学生质疑提问:“为什么敌人不把铁链也炸掉,让红军过不来,而只抽掉木板呢?”由此,我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思索,热烈讨论,在分析敌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后,学生们明白了当时敌人认为抽掉了木板,只剩十三根铁链,再加上山高水急,重兵防守,红军是“飞”不过来的,哪里还用炸铁链。从而说明夺桥的困难,突出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学生们就在不断思考和寻求答案的过程里,慢慢地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起深入探索的兴趣。
五、创设活动,让学生参与综合实践中自主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在读写过程中加进说和演,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如我看到有位老师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采用了“辩论赛”,很有效果。先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把全班分成“桂林山队”和“桂林水队”两大阵营。然后告诉学生:两个队就是两支导游队伍,哪个队能把自己的景点介绍得绘声绘色、吸引人,那么,游客们就跟着他们去旅游。这样一来,学生各尽所能,各展所长,通过各种方式来宣传自己的景点的特色。学生有的说,有的读,有的介绍图片,有的展示录像材料……课堂氛围十分热烈,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出来。又如让学生当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这种形式的活动放在课文教玩后进行有助于巩固学习所得,学生也喜欢。如《草船借箭》学习完后,选一位同学扮演记者角色,向扮演“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的同学问几个问题。当记者的同学只有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所提的问题才深刻,被问的同学也只有熟悉课文中的人物,说话才机灵、流畅,颇具哲理性。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策略 篇7
人的发展主要分为生理与心理的发展, 普遍要经过婴儿期、青少年时期、成年时期等不同阶段, 其中青少年时期由于生理机制与心理机制的不成熟, 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同时处于这一时期的人也更容易接受教育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由此可见, 搞好小学教育对于整个教育阶段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小学语文教育又属其中最为重要的科目, 因此, 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成为了热议话题。
二、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概述
(一) 激发兴趣
目前, 许多小学教育活动采取的都是“填鸭式”“灌输式”等传统的教学方式, 殊不知,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源泉,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猎奇好奇等心理, 因此, 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 应该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 只有当学生对某一新知识产生了兴趣, 才有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 教师应当发挥其主导作用, 积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教师的主导下, 积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以达到培养学习自主学习的目的。同时, 教师要把语文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只有把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之中, 才能引起学生共鸣, 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从根本上认同知识的学习, 从而达到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 注重情境设置
这里说的情境设置主要是指问题情境设置,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通过激发学生对知识的问题意识, 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以课文《孔融让梨》为例, 在文中孔融选了一个最小的梨, 众人问其原因时, 他的回答让众人满意, 从而纷纷赞叹其有孝心懂得谦让。在教学这篇文章时, 有一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教师, 在现代社会中, 过于谦让是虚伪的表现, 我不太赞成孔融的做法, 明明自己很想吃梨非得让来让去的。”这个时候, 我并没有立刻责备这位学生, 而是由此提出了“孔融让梨是否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以现代人的眼光大家该如何评价孔融?”等一系列问题, 由此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 结果那堂课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这样一种情境下更容易掌握知识, 更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 问题情境设置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符合语文新课标中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标准, 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要注重问题情境的设置, 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实现学习效果与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双赢。
(三) 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养成并不是靠单纯地激发学习兴趣与问题情境设置就能实现的, 自主学习是一种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学习方法, 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这一时期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与看法还未成熟, 往往会出现对事物认识的偏差, 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 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事物, 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 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与任务。这主要是对于学生而言的, 自主学习是指在明确的学习任务与目的的基础上,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从而达成对知识的认识与看法的学习过程, 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 学生应该形成自己的学习目的与任务, 围绕着学习目的与任务出发, 来进行知识的探究, 从而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再次, 具备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使学习效果事半功陪,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 注重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使学生能够较容易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最后, 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 这些习惯包括上课用普通话回答问题、积极举手发言、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一般在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与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些平时看起来不是很重要的小习惯, 殊不知, 语文的学习是靠积累来实现的, 这些习惯的养成将为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 注重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作为学生而言, 要在明确的学习目的与任务下,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感受学习的喜悦。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 往往不参与到全过程当中去, 利用网络等新型技术快速完成学习目的与任务, 只注重自主学习的结果, 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自主学习的过程, 从而导致不能准确掌握知识。对于新课标而言, 在自主学习活动当中, 注重自主学习过程, 有利于达到课程改革下新课标的目的与要求, 从而不断推进新课改的实行。在自主学习过程当中, 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更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创新思维, 从而达到新课标关于教育者的培养目标。对于教师而言,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 主体不再是教师, 而变成了学生, 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完全脱离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 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 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至于出现认知上的偏差。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要使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从激发学习的兴趣入手, 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能力的目的。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叶陈苗.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5) .
[2]陈咏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0 (10) .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策略 篇8
一、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生态课堂的基本特点
1.对教师的要求。 (1) 在教学观念上, 坚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以“学”定“教”, 让学生探索学习的全过程。 (2) 在教学目标上, 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生活实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体现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应用。 (3) 在教学过程中, 坚持教学始终是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 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欲望是调节教学进程的依据, 要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参与实践的兴趣。 (4) 在教学关系上, 营造主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建立师生平等互助的关系, 尊重和肯定学生独特的思想和见解。 (5) 在教学评价上, 坚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评价重点放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不能把是否探究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或最重要的目标。
2.对学生的要求。 (1) 愿学, 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2) 乐学, 能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生活, 学得轻松、愉快。 (3) 会学,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能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进行阅读、分析、理解和实践, 能广泛收集各种资料, 从各种信息源中获取知识信息。 (4) 善学, 能初步认识自身学习的基础及特点, 制订学习计划, 选择合理的学习方法, 并进行自我检查评价。 (5) 求新, 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课堂的特点。
(1) 自主探究。课前学生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将课文的生字读写、词句理解、句子感悟、情感体验及自学中产生的疑问等批注在书上, 或完成老师的导学案。扎实推进课前自主学习, 给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 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 合作交流。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生态课堂, 力求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 共同商讨自学中的问题, 即在有组织的合作学习中, 完善自学中的知识建构, 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形成新的建构, 提出新的问题, 在合作中分享学习的快乐。
(3) 互动生成。小学语文自主性生态课堂力求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 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间的交往, 做到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从而产生互助, 达到互惠, 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生态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 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生态课堂教学在于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深度与效度。 这就要求教师在预设教学时, 必须留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空, 这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生成状态, 必须极力营造民主和谐乐学的教学氛围, 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旧课堂的教学模式, 实现新理念倡导的生命化的课堂。由此, 我们构建了语文学科的“一三四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一三四”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就是指一个理念、三分时间、四个环节。
1.一个理念:生态教学理念。就是以生态的思想、态度与方法来观察、思考、分析课堂, 以尊重生命的价值为前提, 以追求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为目标, 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
2.三分时间:课堂时间分配三分法则。教师的讲述时间不能超过三分之一;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间不能少于三分之一;学生当堂训练或完成作业的时间不能少于三分之一。
3.四个环节。
(1) 自主预习。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定位, 帮助学生拟订预习提纲, 明确提出预习的内容、任务, 布置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等。
(2) 合作交流。通过小组伙伴互助、启发、借鉴, 初步解决疑难, 理解主要知识, 找出关键问题。
(3) 展示提升。进一步讨论、探究、交流、展示、分享, 共同提高。着重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对于学习重点、难点及学生中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
(4) 检测反馈。根据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学习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训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课内训练可以分 “同步训练”和“达标训练”。同步训练是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以达到精选、精练的目的;达标训练部分是针对学习目标和学习对象的不同设计测试题, 以供学生课堂上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生态课堂教学策略
策略之一:拥有“主权”。在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前提下,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善于留有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 体验到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三不讲”, 即学生自主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 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课堂生成的问题在学生未讲之前教师不讲。教师要走下讲台和学生平等对话, 在课堂上用语言、语气、眼神来期待、激励和调动学生, 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引导、点拨、激励作用。
策略之二:注重“实践”。实践性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 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 提高自学能力。在语文教学中, 实践活动既可以直接引入课堂教学中, 也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学习。我们倡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学资源, 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老师们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经常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生活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例如, 在校内举办手抄报展, 表演课本剧, 组织语文知识竞赛、辩论赛, 进行成语擂台赛, 开故事会等, 或到校外参观、访问等, 扩展活动的空间, 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往往兴趣盎然, 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 出现了自主学习、互相竞争的新局面。
策略之三:学会“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合作学习, 学生可以取长补短, 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和个体经验的交流。同时, 有利于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 将传统的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实验班级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性特点组建4~6人的学习小组, 选定组长, 编定序号, 给小组命名。组织小组讨论交流, 开展小组学习竞赛, 引导学生参与小组活动,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发展自己, 在别人的帮助下提高自己, 享受到合作的快乐,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重要的是也塑造了学生的健全人格, 大家能彼此尊重、理解, 能以良好的心态与他人交流, 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建议, 能共同分析与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等。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研究, 更学会了做人。
小学语文自主性生态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一, 有效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其二,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更新了学生的内在品质。课堂中老师尊重学生生命价值, 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高, 合作意识、表达能力、自学能力更强了,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个性得到了发展。其三, 提升了校本教研的档次, 促进了学校的发展。生态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开拓理论学习、实践活动、制度建设三位一体的校本研修新途径, 增强校本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 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生态化教育, 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探索中关注的新视角。研究和探索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生态课堂教学的策略, 揭示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 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推进课程改革,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策略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的愉快, 老师教的轻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也是学生学习语文重要方式之一。下面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一学习方法展开了讨论。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
长期以来, 课堂上教师一直摆出一副严厉的表情, 要求课堂必须安静, 在这样的环境下, 小组合作学习很难开展下去。而环境作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故此, 在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 营造有助于教学的环境, 进而更好地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在学习古诗《游山西村》时, 我布置任务, 由小组进行古诗讲解, 然后由小组对小组的讲解内容进行点评。我事先给学生10 分钟的讨论时间, 在讨论时间结束后, 由学生进行古诗讲解。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学生事先展开了激烈讨论, 充分活跃了课堂氛围, 拉开了学生的思维, 在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对这首古诗的见解, 然后将学生的综合意见进行统一,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精读课文的讲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积累语文素养陶冶思想情操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中的精读课文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讲读课文占有首要的位置, 所选课文都具有典型的文学价值、知识价值和思想价值。因此, 教师在进行精读课文的讲解时, 应该灵活的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在基础知识的积累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在情感的陶冶中引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例如, 笔者在对《鸟的天堂》这一篇文章进行讲读时, 遵循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 进行了符合这一教学方式的教学流程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摘取。笔者将教学设计成四个步骤:
第一步, 整体感悟。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简单的通读, 理清课文线索, 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情感, 初步勾起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兴趣和热情。第二步, 自主学习。《鸟与天堂》这篇文章语言质朴, 情感动人, 意境耐人寻味, 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教师如何更为深层次的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赏析与体会, 是这篇文章教学的关键所在。对于学生而言, 文章的精华所在不是教师的一言一语的解读就可以心生领会的, 而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引起情感的共鸣才能最终实现语文素养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因此, 教师应该留出足够的时间,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让学生畅所欲言, 大胆地说出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充分彰显自主学习的优越性。第三步, 合作探究。每个人的思想都是独立而存在的, 因此, 对于同样的一篇文章, 不同的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也存在着差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谈论和交流之后, 应该组织学生们进一步的分组合作总结归纳。不同思想的交流碰撞能够产生出更为激烈的火花, 学生们在自主思考中成长, 在合作探究中寻得真理。
三、有效捕捉合作契机
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合作学习”的契机很容易捕捉,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和课程内容的需要, 让学生的独立学习适时适宜、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合作形式的学习. 如:在学习生字词时, 我们可以将学生的独立自学改为两人一组的监督练习, 这样对于学生在初学的时出现的错误, 可以随时发现和改正。又如在理解课文时, 当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时, 学生可针对一些问题自己独立思考, 自己寻找答案, 当遇到困难时再去请教别人。当自己全部完成这些任务后, 再去与同学交流, 表达自己的看法, 吸纳同学的见解, 与同学展开争论。这样, 既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进行自主学习;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
四、科学组织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小组学习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特别是在小组讨论中,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组内成员相互合作, 小组成员之间交流、竞争, 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 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教师作为引导者, 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为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 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如教学《三只白鹤》时, 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 (1) 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可自由读, 也可小组合作读; (2) 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 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 (3) 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 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地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 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参考文献
[1]陈雪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J].成功 (教育) , 2012 (2) .
[2]陈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4) .
[3]哈斯巴根, 王发.探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J].赤子 (上中旬) , 2015 (17) .
[4]吴林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7) .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策略 篇10
一、培养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决定能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就是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从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基本要求。
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新课标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以被动接受为特点的传统学习方式不仅会使学生厌恶学习,还会磨灭其主观能动性,最终成为知识的奴隶。为此,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与别人合作探讨信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首先,成绩好的学生也是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其次,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功;再次,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体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自主学习是个体走出学校后采取的主要学习方式。
二、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做的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 预习策略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为了让学生更快地主动融入新课,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课前预习的几点策略。
(1)利用课堂教学,教授预习方法
①儿歌引路
一标小节号;二圈生字宝;
三画好词语;四把好句找;
五打小问号;动笔预习好。
②分步骤教学
针对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我们将每个步骤再细化,让学生有方法。例如,在二年级培养预习、质疑习惯方面,我们就有题目质疑、联系生活实际质疑、抓住关键句质疑等几个方面的培训。
③微课辅助
为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写字的能力,我们制作了多节写字微课,让写字教学走进家庭,让孩子感到自主识字不那么难了,家长感到评价孩子的作业言之有物了。
(2)美拍展示,教学相长
为了保护低年级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激发其自主预习的动机,体味自主预习的乐趣,检查其自主预习的效果,教师组织家长利用美拍APP将预习过程记录下来,并在班级微信群展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教学策略
课堂学习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过程。因此在这个阶段更要注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让每个主问题集中体现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能够科学有序地推进课堂教学进程,全面高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以阅读课《月光启蒙》教学设计为例,具体介绍本学习模式。
环节一:创设情境
教师选择一些有意义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解决问题技能的真实问题,创造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在第一课时,教师开展学习活动:(1)回顾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你还有哪些问题?
环节二:确定问题
选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中心问题。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归纳提升,最后集中到两个问题:(1)母亲不识字,如何启蒙我?(2)为什么用“月光启蒙”做题目。
环节三:自主学习
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设计学习活动:默读课文1~5自然段,思考母亲吟唱的歌谣有什么样的魅力,给作者带来什么样的启蒙;圈画出关键的句子和词语,在旁边简单写下感受。
环节四:协作学习
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环节五:效果评价
要求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结果、策略、学习的主动性等做出自我评价。这其实是激励学生、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教师要提供具体标准,根据标准检查成果情况;同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现实评价,当自评和师评相吻合时应该进行强化。此外,建议教师延迟反馈,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自我评价。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不断与国际接轨,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断显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我校本项研究发现,教育目的可以将传授知识转变成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形成了一套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不断完善理论体系和实践策略,促进教学工作顺利高效进行。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愈加受到重视。传统教学模式不再适应现在需要,因此老师有必要采用全新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并提高其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分析提高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同时,对如何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一些策略,旨在促进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进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96-198.
[2]虞小梅.捕捉机遇,追求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实效性[J].文教资料,2008(2).
[3]倪广林.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文教资料,2007(33).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策略 篇11
【关键词】 多媒体 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2-054-01
众所周知,“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学习的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是学习自主性的三个方面的体现,是自主学习的三个基本特征。所谓“大屏幕”,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核心设备,并配以各种信息展示与交互设备的多媒体教室类型,是目前“班班通”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由于该多媒体类型具备一个替代传统黑板的用于交流和对话的大大的屏幕,我们姑且称之为“大屏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基于“大屏幕”这一特定的信息化环境,促进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就成了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无法回避和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要想让“大屏幕”真正成为促进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技术手段,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的机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经过近一年多的实践,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策略,以飨读者。
一、创设情境,激发和强化学生“自立”的策略
“自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习主体内在的本质特性,是每个学习主体普遍具有的。”在“大屏幕”环境下,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唤醒学生的独立欲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强化学生的自立意识。
(一)再现生活情境。小学生生活面窄,经验不足,认知水平低,在学习语文新知时,受到上述诸多因素的局限。而“大屏幕”环境下,共享了互联网资源,可以毫不费力地集动、静、音、像于一体,营造出真实的生活情境。
(二)创设问题情境。“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要利用“大屏幕”环境的优势,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制造悬念,产生认识冲突,引起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人机互动,引导和促成学生“自为”的策略
“自为学习本质就是学习主体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知识的过程。”在“大屏幕”环境下,我们通过人机互动,引导学生自为学习,促成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设计信息资源。在“大屏幕”环境下,必须重视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建设。而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由于时间、精力和技术所限,无法进行更多更好的原创,面对大量现成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就应该本着有利于促进自主学习的原则,下载、打包、归类、整理、修改,根据特定教学内容和目标,对这些资源加以设计,为我所用,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二)掌握学习工具。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熟练使用“大屏幕”,发挥这一特定教学设备的最大功效,教师和学生都应事先掌握好课堂教学活动中可能涉及到的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聚焦重点难点。教师利用“大屏幕”,将学习主题重难点所涉及到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材料,以鲜活的多媒体形式,再现于课堂,聚焦于学习重难点,易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彻底克服“填鸭式”教学。这种“聚焦”,绝不是用文字简单地将重难点一一列出,展示在大屏幕上,而是将传统的静态文本转变成绘声绘色的动态教材,将重点突显于多媒体课件中,将难点分解,化难为易,通过多媒体课件轻而易举地突破难点。
(四)创建交互平台。“大屏幕”环境下的互动平台不外乎“人机互动”以及课件本身的交互性。“大屏幕”白板自身的朗读对比、诗词对答等功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拓宽了渠道。课件本身多一些交互,就多了一份选择和自主,否则,自主学习的时空就会被阻隔。
三、分享评价,促使和保持学生“自律”的策略
“自律性即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的自我约束性或规范性。它在认识域中表现为自觉地学习。它在行为域中则表现为主动和积极。”在“大屏幕”环境下,如何促使并保持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自律呢?
(一)明确目标。近期的、具体的、有一定难度又能够实现的学习目标,对自主学习具有更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位置和进度,从而自我控制学习的进度。在“大屏幕”教学环境下,学习目标的呈现,应尽量避免以文字的方式逐条列出,而是将学习目标机智地隐含在课件所体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之中。
(二)分享成果。在“大屏幕”的环境下,分享学习的成果,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成就感,以便唤起和保持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展示学生学习成果:①拍照。将学习成果拍成照片,展示给学习同伴。②实物展示台。以实物的形式,直接呈现学习成果。③现身说法。通过多媒体功放系统,学生拿着话筒,陈述自己的学习成果,还可以配上PPT演示文稿或直接在白板上书写。
(三)评价交流。“大屏幕”环境下的评价交流显然不同于以往的评价交流方式,我们不能简单地从评价主体加以分类,分成所谓的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这种分类几乎与多媒体环境无关,不属于本文要探讨的范畴。那么,在“大屏幕”环境下促进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评价交流,有什么特点呢?我们认为,评价交流应成为多媒体课件不可剥离的一部分。首先,评价紧随学习内容,在课件中应包含“你真聪明”“你真是太棒了”等夸赞用语,达到及时评价的效果。没有评价,学生很容易放弃学习。这属于终结性评价。其次,课件中还应包含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的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也就是过程性评价和交流。再者,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制造内在的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也应包含于其中。
[ 参 考 文 献 ]
[1] 吴康宁.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的四种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2(2).
[2] 刘达冬.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教育技术研究,2010 (6)
[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4年版.
语文自主学习的策略分析 篇12
一. 高中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自身特性, 语文课堂主要是对教材的精读和分析, 帮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 培养对语言、文学的美的鉴赏和领悟能力。这一过程是教师无法包办替代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领悟和大量的课外阅读, 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意义。因此, 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自主学习的策略
1. 创设适当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情感
古语有言:“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由此可知, 教师要想传道授业解惑, 必须先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 将学习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如此一来,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才能落到实处, 成为学生奋进的动力。
教师在导入时应当引入学生的生活, 让他们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教人教必修4《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时, 让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之间难忘的经历, 体会父子、母子之间深挚的感情。学生大都在十六七岁, 正处于未成年和成年的分界年龄, 他们稚气未消却又充满了独立的意识, 迫切希望以成年人的姿态面向家长和社会, 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这时, 让他们回忆过去的美好, 有利于消除两代人之间的代沟, 更好的交流。
2. 走上讲台演讲,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叶圣陶先生指出:“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环节。为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 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 笔者在早读课上让学生花十分钟的时间讲解一篇古文或一首古诗。这样, 学生不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又能学到文言文的知识。这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 还激发了他们阅读兴趣。有的同学为了收集所要讲授的古文, 不爱看书的也变得要看书了。学生的阅读面广, 眼界开阔, 积累的知识多了, 学课文时, 针对问题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了。
3. 帮助学生尝试多种学习方法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实践证明,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 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 变“学会”为“会学”。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高一必修的诗歌单元, 《雨巷》的学习应当给学生更多机会, 使他们置身于情境中, 教学语言应当富于诗意, 多采用朗读法;而教学文言文应采用精讲导读法, 先帮助学生扫除障碍, 化难为易;自读课文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分析、讨论、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 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自身定位
“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中, 教师的价值何在?教师究竟应该充当怎样的角色呢?
1. 教师是“参与”者。
老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与学生互相交流, 互相体验, 增加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 让教师真切地体验到教学的乐趣, 让学生迸发出学习的热情。
2. 教师是“指导”者。
一节课完整的教学进程, 需要老师推波助澜。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至关重要。一方面, 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进而探究问题, 解决问题。另一方面, 老师要指导学生将规律性的知识点进行及时地总结归纳。
3. 教师是“评价”者。
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要进行评价, 教师在评价中要注意准确、公平, 学生的闪光点要给予肯定, 不足之处要及时指出、纠正, 保护好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总之, 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使自己在一种活跃、舒畅、欢快的环境下, 使思想进入最佳状态, 变学习的压力为动力, 自己想学、乐学, 不再对语文有枯燥、畏惧之感, 发自内心的喜爱上语文。
摘要:文章从高中语文学习中自主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出发, 结合教学案例探讨了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最后分析了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策略】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的自主学习09-09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方法06-15
如何激发小学生对语文阅读识字的自主学习07-20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08-11
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与策略10-14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11-15
自主教学中小学语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