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总结(精选11篇)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总结 篇1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总结
府谷二小 张晓琴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开展以来,我校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学校和教师大胆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减少讲授时间,增加学生独立阅读时间,将课堂变为学生喜欢的乐园,在教学实验活动中也总结出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现总结如下:
一、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大力改革课堂教学,为主题学习提供可操作的办法;以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来实现语文学习大突破。依据新课程理念,深入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质量。
二、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知识来源于学生广泛的阅读涉猎,因此提高阅读兴趣和培养好阅读习惯是很重要的。我们借着“主题学习”的东风,充分利用主题学习丛书教材,增加了学生的语文阅读量,丰富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丰富了学生对人、事、物的感受和体验,使之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感悟人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自助互助合作型课堂
在语文课堂“主题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为最主要的学习方式,阅读和交流成为课堂最主要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任务和要求阅读课文,有目的有针对性收集资料、筛选信息,力争在有限时间阅读更多的与主题相关、相似、相近甚至相对、相反文章,及时发现疑难问题,作为小组内互相的依据,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体验、发现,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支撑,达到对文本的真切解读与感悟。学生针对各组在主题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可以进行一下探究,力争在顾及全篇、单元、课文主题的基础上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学生可结合重点语句品读、赏析进行,可对文章的整体赏析进行展示,让学生说感悟、谈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加强研究,总结经验。
探索出语文课堂“主题学习”的新模式。我们在主题学习的基础上,要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总结出我们自己的经验,并把它们加以整理、总结,扩大规模,使这项成果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同时,我们更加关注其它学校的一些好经验,以实验通讯为平台,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使这项成果真正惠及更多学生,使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获得成功地喜悦。
(一)、积极倡导“经典诵读,营造书香校园”
一直以来,学校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为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学校开展了“倡导经典诵读,营造书香校园”和书香进家庭活动。学生诵读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三百篇》、《弟子规》、各年级主题学习丛书等。
(二)、积极开展班级读书会活动。首先,推荐读物。
阅读内容的选定遵循“指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趣味性”、“广泛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另外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和学生自主选择等形式,拟定和推荐了《小学各年级课外阅读书目》,这些书目分为必读和选读2种,必读书目除主题学习丛书《幸福的种子》以外,还选择了一些著名的优秀诗歌、散文、童话、小说,开学初将书目印发给学生。
其次,广开渠道,解决书源。
我们尽可能创造条件,结合少年儿童的特点,不断增加书刊,供学生自由选择;还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方便学生阅读:
1、在各班建立“班级图书角”。每学期初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书,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资源共享。
2、读书节增设了图书跳蚤市场,互相购置喜欢的书,使学生闲置在家的书能够流通起来。
再次,师生携手,将学习进行到底。为使学生的主题学习阅读成效更显著,在阅读指导课上,我们的语文老师都能认真上好“篇目推荐课、读书方法指导课、交流评论课、读书笔记辅导课”等。在阅读方式上,我们开展了“涉猎性阅读”:在阅读的数量上“多多益善”;在阅读的质量上“不求甚解”——总体感悟,大局把握;在阅读方法上“一目十行”——跳读为主,理解为辅。有时又进行“积累性阅读”,“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为了更好地达到“积累”之旨,阅读时我们要求学生辅之以列提纲、摘录、作卡片等手段。
3、开展主题阅读专题性活动。这一活动的有效开展更能激发学生阅读丛书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课上,我们教研组开展了童话故事会、人物评论会、佳作欣赏会、精彩片段诵读交流会等活动。
最后,多种活动推动学习。
老师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交流主题学习读书“成果”,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平台,让学生畅谈读书收获,享受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创新。这一阶段的操作方式有:
1、健全评价机制。我们设立了“读书笔记优秀奖”“读书笔记进步奖”“谈天说地能手”“优秀手抄报员”“小书迷”“小博士”“小科学家”等奖项,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变得异常高涨。
2、积极开展竞赛活动。如: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等。开展一次主题学习丛书和古诗诵读竞赛活动,达到以赛促练的效果。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总结 篇2
一、主题阅读概述
主题阅读就是通过明确的阅读主题, 围绕学生的阅读特点、教学内容等因素开展的阅读活动。 主题阅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最初通过对文章关键词进行提取的静态形式开展, 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为根据课堂具体内容开展的动态形式。 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书本、同学及教师的沟通自主选择阅读的主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选取合适的主题阅读, 在进行主题选择的过程中要充分遵循开放性的基础原则, 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提高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具体方法
1.整合课堂教学主要内容, 提高学生的主题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把教材作为基础的内容, 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把教材作为基础材料, 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发展学生的文章阅读能力, 通过特定主题的设定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 如教师在教授《称象》一文的时候, 可以把曹冲作为阅读的主题, 通过对其相关资料的阅读, 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引导,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开阔学生的视野,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 结合教学单元主题, 开展主题阅读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可以把单元主题作为阅读主题, 通过对相同类别的文章进行总结, 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一定的思路。 如在进行《汤姆·索亚历险记》 (小学生人教版六年级的第四单元) 的课程教授过程中, 可以以单元主题为单位, 开展课外名著的主题阅读活动。 例如通过“名著世界”的主题阅读活动, 组织学生通过校园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及同学之间的互相借阅等形式进行名著阅读。 学生在阅读之后可以对自己阅读的名著进行总结, 表达自己阅读名著之后的感受, 自己最喜欢哪本名著、哪个作者等, 通过学生的交流沟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3.创设情境, 加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实际教学过中,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效的情景, 加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 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及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关的音频资料等方法, 点明主题, 提高学生的感染能力。 例如在教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时, 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比萨斜塔的具体状况、倾斜角度等实际状况, 通过将其图片悬挂在教室中, 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后, 教师通过视频播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视频, 让学生真切地了解这一物理现象。 这种情景带入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题阅读兴趣。
4.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 提高学生对主题阅读内涵的理解能力。 主题阅读主要是通过对文章进行阅读, 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与内涵。 教师在实际阅读课堂中, 要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实践能力。 在实际阅读过程中, 要根据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阅读模式, 通过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认知能力。 如在进行《触摸春天》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在朗读课文的同时, 让学生闭着眼睛感受文章中要传达的思想与感受, 通过朗读的抑扬顿挫让学生深切地感觉到盲童的内心情感。
5.根据生活情景, 设置阅读主题。 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教学资源与生活案例进行总结,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教师可以根据我国传统民俗、假日等生活元素开展主题阅读。 以端午节为例, 教师可以开展“端午”主题阅读, 让学生通过对端午节追根溯源, 了解其历史知识、关键人物、相关诗词及端午民俗等, 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 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可以得出端午节的关键人物是屈原, 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屈原著有《离骚》等经典诗词等相关知识。 这样具有民族性质的主题阅读间接地起到文化传承的教育意义, 为培养学生的精神面貌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主题阅读活动, 可以通过特定的主体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 提高学生的知识累积程度,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主题阅读模式可以通过优美的文字、浓重的民族精神、高质量的文学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手写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主题阅读模式将课内外阅读充分结合,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主题阅读模式, 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知识存储能力。
关键词:主题阅读,小学语文,阅读学习
参考文献
[1]朱琳.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想[J].教师博览 (科研版) , 2011 (10) :12.13.
[2]陈霞.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研穴[J].小学教学参考, 2011 (36) :45.46.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总结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题学习 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147-01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倡导阅读教育,让名著走进学生的生活,让经典伴随学生成长。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参与“语文主题学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语文教学注入生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经验:
一、给学生一份快乐,引导学生成长
“语文主题学习”就是在语文课程学习中,让学生把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习,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以阅读文章为主,尽可能地增加读书的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的情境,保证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好语文。做好“语文主题学习”要努力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阅读指导
对学生進行切实可行的阅读指导,既完成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小学阶段最基本的阅读数量,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把学生引入到阅读的自由王国之中。因此,“语文主题学习”深受学生的喜欢,用阅读的方式,给学生一份快乐,给学生一条自我成长的路径。“语文主题学习”所选书目都是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古今的精美篇章,能使学生从小就接受到高雅文化的熏陶。
(二)“语文主题学习”
开展班级“语文主题学习”读书会、校园读书会、亲子读书活动、师生读书会等多种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亲近文字、亲近文学、亲近文化,营造了一个自由阅读的空间,使学生在快乐、自由阅读的同时提高了文学素养。
(三)以阅读为主要方式
以阅读为主要方式,打造书香校园,倡导书香家庭,建设书香社会。学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积极策划和举办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学到最优秀的人类文化精品,让学生与最杰出的人物对话,使学生通过“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二、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在“语文主题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地提高阅读的效率。“语文主题学习”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和前瞻性,有力地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使学生得到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每篇文章都具有汉语言文学的典型性,富有民族特点和时代气息,有利于学生在朗读、诵读和默读中学会学习。选取的文章彰显了经典文化和人类精神的魅力,蕴涵着生命与心灵的智慧。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后,引导学生去阅读《经典故事屋》丛书,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逐步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主题学习”承载着重要的教育责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学生可以在“语文主题学习”中深深地感知世界、认识人生、感悟生活和提高审美情趣。如在五年级下学期,可结合课本内容,教学生学习《真爱无声》一书中的文章,这些文章彰显的是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诚实守信的中华传统美德。通过学习指导,教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孝心,使学生从文中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也为学生成长为一名品德高尚、道德优秀的好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师生共同参与学习,重建语文课堂文化
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悟性就在你脚下。”“语文主题学习”就是让师生共同参与语文课堂教学,重建语文课堂文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在平等对话中学习语文,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中自主参与、共同学习、相互创新。我们在“语文主题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在阅读中注重搞好多重对话关系;强调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为学生的个性阅读提供良好的条件,让学生直接地去接触文本;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特性,充分阅读、潜心阅读、体验感悟,通过阅读汲取智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功之处。
“语文主题学习”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是智慧人生的引路人。我们语文教师要想提高文化素养,首先要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学习毛泽东的读书方法,博览群书,笔不离手,圈划批注。如学了《三顾茅庐》这个历史故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充分利用“语文主题学习”时间,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三国演义》。在课内与课外的阅读中,我设计了部分有趣的思考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答案,以此把学生带进《三国演义》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些题比较简单,只要学生能细心一些,就很容易找到答案,通过简单的回答,给学生带来了兴趣。其次是教师让学生在“语文主题学习”中自读自悟,把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阅字典、资料解决,把读懂的文章、段落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和收获,读不懂的句子标上问号,进行集体讨论。再次是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语文主题学习总结 篇4
“主题学习”让广大语文教师教学轻松,得心应手;让每一个学生喜爱语文,喜欢语文课,爱读书,语文能力不断提高。达到了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追求的目标。针对我校实际情况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主题学习实验的开展,学校专门成立了语文主题学习领导小组,校长亲自任组长,对主题学习实验情况进行全面调度,及时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和各种实验材料,保证实验工作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进行。
二、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主题学习实验的过程中,校领导积极鼓励支持实验教师参加市、县教研室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研讨活动,学习借鉴按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并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促进了学校实验的顺利实施。
三、学校多次邀请青州市教研室领导和潍坊名师到校指导教学,现场解疑答惑,促进了学校主题学习实验的快速发展。学校注重听课、评课。除常规的听课自报、领导推门听课外,教导处经常组织教师上汇报课、展示课、研究课,在反复地听、评课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锤炼教师的课堂授课艺术。定期开展教师的语文主题学习论坛。
四、语文主题学习要求我们不仅要学完课本的知识,还要读完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我们首先要培养的学习的阅读习惯,于是我们提出了“先放后收,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的实施
策略。
1、让学带自己喜欢的书籍来学校,并把带来的书推荐给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换阅读,即使是最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培养起那个学生的阅读习惯。
2、在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后,教师开始指导规范学生的阅读,先将主题阅读材料放给学生,仍然让他们自由阅读,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或段落,把学生的阅读兴趣转移到主题学习材料上来,最后达到“爱不释手”的程度。有“要我读”变为“我要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
3、学生已经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也明白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建立读书笔记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开始建立读书笔记,仍然是自由式记录,不必提出太多的要求和规定。过一段时间后,教师可对那些书写认真、较实用的读书笔记进行展示,并对其提出表扬,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慢慢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习惯后再进行规范指导。
二、开展多种活动,巩固主题学习效果。要求学生每月做一次语文主题学习手抄报、定期开展读书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小学语文素养展示活动,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授予“读书之星”“小小演讲家”“小博士”等称号。
一、“主题学习”实现大量阅读,语文素养普遍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主题学习”真正实现高效率的语文教学
三、“主题学习”将学生的“学”落到实处。
四、“主题学习”使语文教学变得简简单单。
语文主题学习阶段总结 篇5
绥师附小
任盼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对于人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引导孩子走进真正的阅读世界,教给他们有效阅读方法,让阅读像呼吸一样成为一种需要,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重要使命。“语文主题学习”正是用海量的阅读实践、开放的语文课堂、多元的阅读评价等组成合成一个整体,在一个又一个主题单元教学过程中,实现小学语文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文化之基、思维发展之基、学会学习之基的总体目标。
我们学校于2014年派我们语文老师去米脂学习“语文主题学习”,后来又多次观摩高新区学校的课堂教学,并在实践中摸索和前进,现结合我在带高段时的“语文主题学习”的实践,谈一下我对它的思考和探索:
一、明确指导思想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依据语文学习大量阅读的规律,以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为前提,实现课堂上的拓展阅读,从而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目的在于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课堂上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事件。2006年的《中国教育报》曾经报道了这么一件事:病假条换来的课外阅读。又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开始由于偶然的生病请假,结果在家里读书让她感到比学校里上语文课更加快乐。这种愉快的阅读体验带来的是她以不断请假、旷课的方式来换取课外阅读。结果,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她写了100张病假条,换来的是400多部名著的阅读,她的成绩也特别突出。
李希贵认为,凡是在课内进行大量阅读的语文教改实验,都叫做语文主题学习。因为说得简单,做法也简单,就是让学生在用一半甚至更少的课堂时间学完教材的基础上,其余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自由地阅读。语文这个学科跟理科不一样,它不是一一对应的,靠一个系列、一个阶级、一个台阶去给学生提高成绩,它必须通过大量的积累,然后才能有一个提升。
语文主题学习是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习语文。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学校不惜花费大量资金,为每位学生配备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一年级和二年级都是两本,而三年级至六年级7个单元7本书,每个学期课内阅读就可以完成100万字,一个学年课内阅读200万字。
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运用的策略
1、调整课时安排。
每周五节课,具体时间分配是:精读课文2个课时,略读课文1个课时,主题学习2个课时。
沟通课堂内外,创立宽松、自主的听说读写的大语文环境,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通过满足学生喜读物激趣、介绍喜读物激趣、开展活动激趣、谈感受激趣、实行竞争激趣等等,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提供有效阵地。
2、立足于课堂的课内阅读文本。
主要以课文为中心,向课外的阅读材料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因此要找到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的结合点、切入点才是有效实施主题学习的关键。
主题学习实验要求我们在一学期中,不仅要学完课本知识,还要读完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这就势必要求我们加快课本学习步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改革课堂教学,学会取舍,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点突破。可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课堂中老师要准确把握重点,设计最合理的问题。
3、调整教与学的关系,提高教师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学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使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新习惯,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三、“语文主题学习”课型探索
在学习和实践中,我也开始尝试各种“语文主题学习”课型实践,主要有:
1、预习过关课。
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本单元主题。认准字音、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提炼本单元主题。(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要求学生正确认读。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这一环节主要在小组内实施完成,教师辅以抽查形式落实。(4)交流有关资料。
2、字词读写课。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把本单元字词及课文里的重点词语读会读好,初步感知意思并试着运用,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回顾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2)出示本单元重点词语。
(3)在正确认读的基础上指导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4)从出示的词语中认选几个写一段话,要求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写完后用两三分钟修改完善,然后展示朗读,教师做总结性评价。
3、课文品读课。
改变过去一节课讲一篇甚至是两节课讲一课的传统教学方式,整合一个单元的课文,可以一节课学习一到三篇,一个单元安排一至两课时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引导,课文教学的过程可以是学完一课习得方法后,学生自学第二课,可以是每篇课文提出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让学生自学后集体交流。
4、“1+X”精读课。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进入精品阅读,以文代文、反三归一。人教版每个单元都有2~3篇精读课文,比如四年级上学期“魅力童话”单元中,《巨人的花园》是精读的一篇文章,教该文时,先让学生小组交流汇报自学情况,并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讨论:
1、有感情地朗读,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和心理上有什么变化?
2、你最喜欢的地方是什么?
3、蕴含的道理是什么?精品童话的阅读,可以一篇带出一篇或两篇,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学习完《巨人的花园》后,我们可以进行略读课文《幸福是什么》的学习。
5、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主要借用《丛书》中与教材配套的阅读材料。“魅力童话”单元中,《丛书》补充了《小狐狸买手套》、《灰姑娘》、《小海鸥的第一次起飞》、《偶奇遇记》、《宝葫芦的秘密》5篇童话。让学生在课前先自主阅读,同时老师提出主干问题:你发现多篇童话的相似之处了吗?他们又有什么不同呢?利用这些问题把学生带入到阅读中,将“群文”横向联系起来读,通过比较、猜测、推论、反思,引导孩子与文本和作者进行阅读对话。接着以“读书汇报会”的形式在课堂上交流。在交流展示环节最重要的是分享、质疑,让单元主题一次一次地重复出现、深化。
群文阅读之后,练习前面所学的4篇童话,进行整体回顾,交流各自阅读的感悟和收获,在此基础上发现规律,深化收获,并相机向课外拓展。
一年级语文主题学习总结 篇6
田家寨小学 李文莉
小学语文一年级关键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识字、朗读、写字、诵读经典等语文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及语文素养。开学一个月来,我认真研读新课标,学习语文主题学习与自主互助课堂的相关材料,并初步实验,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主题阅读学习”的实施不仅要求老师的思想要跟上课改的要求和时代的发展,而且要求学生的思想也要与课改同步。所以我平时的教育教学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意识的教育。让他们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激发自主学习兴趣,鼓励合作探究,提高自主阅读质量,激发想象,培养自主延伸的能力。拼音教学中有很多插图极富人文性,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他们编成一个个的小故事或一段话说出来。并鼓励学生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同时,对知识丰富,阅读能力强的同学及时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鼓励,还要经常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比,让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在老师的检查评比中化为自己自觉的实际行动。通过内在的、外在的激励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主人意识”,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地阅读学习,健康地成长。
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鼓励学生生活中识字。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识字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这也需要老师根据识字教学的内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切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
1、在生活中识字。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这样只靠课本的识字量是不够的。在开家长会时,我就对家长讲明了识字的重要性,明确告诉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识字。如:电视上、食品包装上、报纸上或自己查字典认识的,也可以从广告牌上认识……另外当孩子学了拼音之后,让孩子试着去自己读书,去广泛的接触汉字。家长并且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到识字的乐趣。
2、经典诵读。一年级学生的记忆力特别强,我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让学生背诵古诗及《弟子规》,每周把要背诵的内容抄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在背诵的同时
对字也有了一定的印象,长时间相信孩子会认识很多字的。通过这些资源的开发,学生们的识字量一定会大大增加。
3、课堂延伸。在学习生字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想出了许多形象、巧妙、有趣、甚至于是创造性的识记方法,如:学生认识了“门”时,接着让学生知道门里有木就是闲,门里有马就是闯,门里有日就是间……背诵完了《咏鹅》这首诗后,认识了“鹅”,接着我就把带“鸟”子边的生字全教给学生。如:鸭 鸦 鸡等。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本课的字,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识字面。
三、鼓励学生读书,讲故事。
本学期期中以后,我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故事之精彩一定会吸引孩子的兴趣,提起学生的胃口。然后明确告诉学生每天回家拿出15——20分钟读书,把看到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同学们听,凡是讲的好的让家长在家及时评价,到校后利用各种机会讲给同学听。最后参与班级评比。好多孩子尤其对成语故事情有独钟,表现好的有“严进潭,宋有志,陈家辉、杨德龙”等同学。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总结 篇7
一、主题确定忌“画地为牢”,宜海阔天空
学生的综合素养并非是通过一个完美无缺的主题活动一次形成的,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各具特点、相互补足的活动逐步形成的。从这个角度考虑,主题的设计应该灵活多样而非教条刻板;应该追求实效而非刻意求全,主题可大可小,学习时间可长可短,学习形式可独立可合作,操作过程可完整可简化。由此一来,我们的思路就打开了,可以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设计学习主题。
1. 与课内学习联系生发活动主题
综合性学习的开展仅仅依靠教材中已经明确点出、设计好的活动是不够的,大量的活动主题还需要教师以语文教材为依托,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确立探究主题,使学生掌握的“点状”知识得以向外发散。主题的创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其一,可以从文章的时代背景入手进行拓展;其二,可以从文章的作者入手进行拓展;其三,可以从课文主要内容入手进行拓展;其四,可以从文章的主题思想入手进行拓展。人教版教材采用的是主题组元的课文编排方式,这为教师们设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创造了一些便利条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有疑惑、有争议的问题,据此进行整合、补充、延伸,在课外的广阔空间中让学生的问题得以解决,丰富学生对主题的全面认识。
2. 与科际内容整合诱发活动主题
以语文学科为轴心,从学科之间的联系中找到链接点,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综合,设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可以把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激发兴趣,发挥特长,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发展能力。从学科内容联系的角度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也是多样的。一种比较常用的方式是依托某一篇课文进行。比如,学生编排上演《半截蜡烛》《晏子使楚》等课本剧时,要制作道具、设计布景、选用配乐,这样平时在社会、劳技、音乐、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就都有了用武之地。另一种学科统整的方法是开展主题综合性学习,比如与音乐、美术欣赏相链接的“名曲名画中的故事”;与数学学习相链接的“我眼中的数字奥运”;与自然、社会知识链接的“异域风情游”、“诗行画语——祖国山河诗歌颂”等,这些综合性学习主题都是综合运用学科知识,选择学科之间的知识连接点而生成的。
3. 与校园活动接轨形成活动主题
学生可参与的、突显语文能力培养的校园主题活动不胜枚举。有些活动依靠学生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比如,设计保护校园环境警示牌,编写校园新童谣,元旦联欢会上书写春联赠送给同学、老师,六一儿童节互赠亲手制作的节日贺卡等。有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起来。比如,调查校园里的不文明现象,形成调查报告或是倡议书,为学校的大型活动写策划书等。总而言之,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范围广,形式多样,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无一不体现了学语文、用语文的特点,同时通过这样的活动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教育价值,“热爱校园生活,做学校小主人”也不再是一句空话了。
4. 与社会生活沟通拓展活动主题
大千世界,天宽地广,社会生活是综合性学习主题生成的又一个重要来源,可供学生开展的学习主题异彩纷呈。对教师来说,现实生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源头活水;对学生来讲,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为此,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思考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更广泛的时空维度中发掘探究问题,确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主题确定不可“信马由缰”,须有规矩方圆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选择的确是取材丰富、途径多样。当然,一个真正好的活动主题并不在于它听上去有多么吸引人,而在于当它付诸实施时,是否能让学习的主体即每一个学生乐学、会学且学有所得。所以,策划综合性学习主题时,还需从学生视角加以推敲,才能最终确定,以下几点即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1. 添动力,从学生兴趣出发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设计,不是取决于教师能够做什么,而是要研究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什么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引导学生从这些疑问中发现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使主题设计能反映学生认为有意义的生活、自然或社会现象,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另外,教师对于学习主题深度和广度的把握要做到心中有数,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认知水平为基础进行设计。如果内容过难,远远超出了学生当前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极限,即使经过努力仍无法达到,学生必然望而生畏;反之,如果内容过易,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要求没有任何挑战,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
2. 定目标,以语文素养为根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完全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它更应该突出“语文味”,学习活动实施的目标是为了学生语文能力的运用、语文素养的提升。在设计主题时,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充分运用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比如围绕主题展开调查、访谈、讨论等活动,与人交际,获取信息,发表看法,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报刊阅读相关资料。学习的成果也主要以手抄报、课本剧、解说词、采访稿、研究报告、活动总结等言语形式呈现,并以言语形式为主进行交流。
3. 能操作,学习资源可获得
确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时要考虑到下一步学习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是学生经过个人努力能够得到的。考虑到学生家庭背景和实际条件的限制,获得学习资源的渠道应该是多样的,可以上网搜集,可以实地观察,也可以查阅书籍,还可以请教他人。当然,有时也不必人人都去搜集资料,可以由教师或者是部分学生完成原始材料的收集工作,这些材料应该有足够的数量,是未经整理的,涉及面广的,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研究所需从中加以选择、整理或者是再加工。
4. 能选择,学习主题可拓展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够有所收获,选择的主题要有一定伸缩延展的空间,学生可以从中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比如在以“身边会馆知多少”为主题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参观一个会馆,介绍它现在的样子;可以查阅曾经在某一个会馆居住过的文化名人,把他的故事、文章介绍给同学们;可以研究某一个会馆的历史变迁;可以研究会馆的由来和历史发展,等等。总之,选题有大有小,涉及面有宽有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做选择。
5. 展特长,学习方式多样化
综合性学习不仅重结果,更重过程。学生是在多种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砥砺学习能力;学生自身的特长在学习过程中的发挥和表现更会使学生充满成就感,获得自信心。因此,在设计主题时就要考虑到它是否能以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展开。比如,在“走近老舍”的主题学习之下,乐于参观的同学可以走进老舍故居丹柿小院,了解老舍生平和他的社会影响;擅长与人交际的同学,可以到丰富胡同寻访曾经与老舍有过交往的老人,聆听他们讲述老舍当年的故事;热衷表演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小组,排演《茶馆》片段……凡此种种,虽方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都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 篇8
主题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083-02
相较于其他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框架体例及编排方式特点突出。从内容上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分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练习”与“学和做”五个板块;在编排方式上,选用主题单元组合教材内容的方式,即以某一主题为中心组织3-4篇课文形成一个教学单元。此种编排方式与主题学习教学模式契合度较高,便于主题学习的开展和深入。现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主题和内容的确定、材料的搜集整合及后续学习平台的搭建三方面对主题学习的实施提出建议。
一、确定学习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主题学习应当与教材内容有较强的关联性。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以主题为单元组合课文的编排方式,这给教师实施主题学习教学模式面带来了极大便利,教师可按照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分类提炼学习主题。由于从单元导学中归纳、总结学习主题的方法能减轻教师归类、整合主题的工作量,因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当然,学习主题和内容的选择需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学习主题要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主题要符合新课标规定,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深入探究的价值。二是学习内容要以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为准,需符合新课标规定,不能完全脱离教材。三是学习主题下辖的各知识点需具有知识结构上的内在关联,以多个知识点建构起完整的主题学习网络,帮助学生巩固旧知、拓展新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以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收入《负荆请罪》《船长》和《爱之链》三篇课文,从爱国、爱岗和爱社会等多角度地赞扬人性美、歌颂主人公精神境界的崇高,后续的习作训练主题则为“回家做一件事,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练习中的“诵读和感悟”收入当代诗歌《我不期望回报》。由此分析,本单元的主题可归为感受“人间真情”,希望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理解付出的意义,能树立关爱他人与社会的理念,并在生活中真正践行。
二、搜集、整合主题下辖的课外文本
一般而言,学习单元的主题确定之后,需要教师围绕这一主题搜集、整理相关的语文课外材料,以帮助学生丰富、积累知识。从教材中提炼教学主题只是实施主题学习的第一步,接下来就需要教师在充分考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搜集整合与新旧知相关的课外材料,从而为学生建构一个更大的语文学习平台,引导学生主动深入探究,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的引导占比较重。教师在进行主题教学之前,需要与家长做好沟通,通过告知学习主题、开列阅读书单和发放学习材料等形式,督促家长帮助学生做好开展主题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也参与到材料搜集的工作中,提前告知学生学习单元的主题、材料的搜集要求和阅读书目,让学生据此做好准备工作。
以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以“壮丽山河”为主题,选编了《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和《记金华的双龙洞》,四篇课文主题相同、写法各异,《长江之歌》以诗歌形式赞美奔腾江河,《三亚落日》运用拟人手法呈现壮美日落,《烟台的海》是一篇时间顺序分明的写景散文,《记金华的双龙洞》通过游览者的眼睛展现了金华洞各部分的奇特景观。根据本单元选文特点,教师可建立导学系统,师生协作,搜集如《望天门山》《江南春》《雾里天池》《水墨春韵醉江南》等阅读材料,按照教学知识点的分类和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将教材内容与相关的教学材料进行归纳、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这些围绕主题的学习材料,和课文一起形成了经过重构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主题切入—探究文本—比较拓展—升华自我”的操作顺序开展教学。
三、搭建平台,保证后续深入学习
语文学科主题学习模式倡导的是一种扩大阅读的大语文观。大量优质的语文教学资源引入课堂,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对开阔视野和兴趣培养非常有益。然而,课堂教学总是有限度的,在课堂学习结束后,需要我们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搭建平台,从而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人文素养。在网络教育相当普及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搭建主题学习平台。
以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包括《爱如茉莉》《月光启蒙》《我和祖父的园子》和《谈礼貌》四篇课文,主题为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可以创建主题学习网页,为学生提供导学系统,具体可设置“经典赏析、名家感悟、材料链接、师生互动和习作评价”等板块,为学生提供和本单元“爱”主题契合的同类材料,并通过这些扩充的经典佳作点燃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除此之外,互动讨论和习作点评也对保证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动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互动活动。如可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上传,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评价。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学习成果的展示会产生极大的激励效应,能很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目前来看,采用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途径,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多尝试运用主题教学法,并根据教学效果进一步优化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 篇9
林州市第一实验小学
马中青
我校自开展主题学习实验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课堂上更注重学生长期积累,关注学生人文精神发展,注重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思想正在形成,并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和综合素养的提升,逐步形成了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初见成效
1、主题阅读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学生带着主题来阅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主题阅读的基础是学生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广泛地去阅读。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的主题,才能深入地去研究,才能通过阅读找到其中的快乐。
2、主题阅读有力地开发了教材,让学生有书可读,读得全面。
“海量阅读”的课堂教学艺术以及“1+X”单元阅读教学模式,使读书已经不再成为需要,而那些必读篇目也不再是学生心上的一笔笔债务。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成了当今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主题阅读丛书”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借助一本书了解一个主题的,借助一本书读很多篇书,借助一本书丰富阅读积累。
3、语文主题学习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并且让个人的兴趣完成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的蜕变,同时又充分利用学生相互间的影响、学习作用,通过交流,达到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体会目的,另外,它不只是停留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层面上,读可以促进写。
二、具体措施
1、主题阅读
操作方式是每教学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就补充与单元或课文相关的文章或背景资料、补注等等,让学生充分阅读,通过这种补充和拓展阅读,促进学生对本单元本篇课文的理解学习,使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丰富思想情感和语言积累。教学一篇课文至少要另外补充三篇左右的相关的文章让学生课内阅读。
每周设立两节阅读课,隔周到学校阅览室阅读,另一周在教室阅读。阅读内容分:与单元、课文有关的补充资料、班级图书角的图书阅读、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心得交流、美文欣赏等。
2、主题背诵
每教学一单元或一篇课文,即补充与之相关的名言谚语、古典诗文等至少两篇,让学生熟读成诵。以此体现语文教学的古今结合、雅俗结合、读背结合,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另外,单元课文中的优美段落、句子背诵,可采取多种形式背诵,如:上课前背一首小诗,讲解诗意,„„除规定的课外诗词,可另外根据文章内容补充诗词。
3、主题写作
主题写作的实质是加强作文、阅读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每教完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并诵读了相关的文章,学生有所体验感悟之后,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形式多种多样,如缩写、扩写、续写、改写、补写、仿写、改编、日记、读后感等,教材每单元安排的专题作文训练也在内。再加上随笔练习,每周两篇,强调内容是反思和哲理性文章为主。这种感而后发,积而后发的过程,并不是写完就结束,而是紧跟着相互交流评改、欣赏等活动,是一个交流、激发、提升的无限开放的过程。
每两周一次大作文,随笔一周两次,各种小写作讲授过程中和写作课中随时穿插写作。尽量缩短作文周期,增加写作训练次数,探索“自批、互批、小组批阅、教师面批、集体批阅”等多样化的作文批阅方式。
4、主题实践活动
每教学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即围绕主题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如:画春天、“感恩父母”演讲比赛、童话故事会等多种形式的语文主题实践活动。
主题搜索,包括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诗词、名言、资料等主要放在课外进行。
5、主题训练
主要采取专题式的训练达到对基本语言材料和技能的掌握。如:拼音训练、字词训练、课文内容训练、句式训练、语法修辞训练、文学常识训练等多个专题 2 进行训练。可以单元为单位,也可以课文为单位。
6、主题过关
主题过关类似于达标过关考试,以提高效率,达到反馈矫正,巩固基础,训练能力为目的。一般按单元进行。
三、《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使用
我们学校从一年级已经开始配备了《语文主题学习从书》,每册书以教科书编写的单元主题为大主题也就是本册书的书名,然后又围绕大主题编排成几个单元,每个单元又是一个小主题,而且语言优美,字字珠玑,篇篇经典。
1、把阅读《丛书》的时间完全安排在课内进行,绝不能像过去对待其他课外书一样,让孩子随意去读,放任自流。
2、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大量压缩学习教科书的事间,大约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完成,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从书》。
3、还可以采用课文加《丛书》的方法。
每单元确定一篇精读篇目,老师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1)经课文读通读熟,整体把握全文主要内容;(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的句段,批注一下自己的感悟心语;(3)感情朗读体会最深的语段;(4)背诵积累自己喜欢的段落;(5)发现写作特色 并模仿练笔。然后运用精读课文上学到的方法阅读《丛书》中的其他文章。对《丛书》中其他文章的学习,我们同样要求学得扎实有效。我们和学生一起选择统和篇目放在课中共同阅读,其余的放在精读课前或精读课后,这样,一文带多文,课本加《丛书》,互相补充,互为融合,互为依托,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施计划 篇10
为全面推进“语文主题学习”的深入开展,增加学生语文阅读量,丰富学生语言,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观,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结合本校学生特点,特制定本计划。
一、实施策略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加快课本学习步伐,加大课堂容量。依据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精讲精练,还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和空间,让课堂教学变得简单、真实,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扎扎实实得发展。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学校决定在主题学习实验中实施“一篇带多篇”的教学模式。
1.“一篇带多篇”,就是在学完一篇课文后,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利用拓展阅读的方式,插入一篇或多篇《主题学习》丛书文章。
2.课时安排(两周计):在每两周学习完一个单元之后,安排一节语文主题学习汇报课。
3.备课。在备课中穿插设计课本和丛书的教案或学案。
4.学习笔记。学生要做好学习笔记,将收获或体会、好词佳句全部记笔记。
5.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预习。1.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2.结合预习提示读课文,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可在空白处简要写出自己的体会,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自己的疑问。3.搜集跟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以及跟课文主题、体裁相同,思想内容相近或同作者的文章。
(2)强化积累。
(3)取舍有度。
三、学生主题学习学案设计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总结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68-01
主题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灵魂,没有主题,活动就会失去方向,活动的内容就会零散,缺乏内在的联系。因此,我们说一个好的主题是综合性学习成功的一半。课本每一册都安排了几次综合性学习,明确提出了活动的内容、活动要求和开展的途径,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范例,像一年级下册语文乐园二就有分小组活动,轮流当小记者,采访同学的年龄、生日、喜欢哪门功课、喜欢什么活动,有什么特长,再试着写一句话送给他。二年级有搜集春联说春联的意思、三年级有策划新年联欢会等等,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开展。除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主题外,《新课标》还明确要求我们要依托本地实际,自主开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主题,丰富语文课程资源。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开发主题。
一、借助教材材料,生发主题
语文教材集中体现了编者的意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材料。但是,教材只是教材,教材不能等同于教学内容,也不能自动的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对教材加工处理,进行教材的拓展与开发,使之适合教学的需要。语文教材的拓展与开发给综合性学习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例如:《春天来了》一课是以介绍春天景物为内容的口语交际课。教材配有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提示了交际内容、交际的对象和“当众进行”的口语交际要求。如何上这堂课,才能体现“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的教学要求呢?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教师将学生领到校园里找春天,让他们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闻,然后,孩子们用心寻找着,惊喜的说着自己的发现。最后,教师问学生:在这春意盎然的校园里,你最想干什么?孩子们的回答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背起了关于春天的古诗,一首接一首,从《春晓》《草》到《村居》,由单个背到齐背,到赛背;有的说起关于春天的成语:春暖花开、春光明媚;还有的唱起了关于春天的歌儿:《小燕子》《春雨沙沙》;有的干脆趴在地上,画起了春天……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没有受教材内容的限制和束缚,而是直接将学生带到了大自然的情境,并超越了口语交际的单一教学目标,不留痕迹地进行了一次生动活泼的“找春天”的综合性学习,把观察和表达结合了起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丰富的语言积累,既达到了教材预定的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才华得到了展示,个性得到了张扬。
二、融合学科,提炼主题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与其他学科总是息息相通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提倡跨领域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从音乐、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数学等学科与语文相通的内容入手,提炼活动主题。
如:数学课学习《分、秒、时的认识》,语文课上《和时间赛跑》一文,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安排一个主题为“我是时间的小主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再如:春天来临的时候,一年级语文课上《春风吹》一文,美术课上学生画春天,音乐课上学生唱歌曲《报春》……我们可以结合这些学科的内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提炼出以“畅想春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注意渗透其他学科的学习方式,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从学科融合中提炼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语文学习的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关注生活,挖掘主题
叶圣陶先生说过:“天地阅览室,外物皆书卷。”可见,“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提炼综合性学习主题,让学生学习鲜活的语文。
我们可以挖掘当地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俗民情、名贵特产、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等非常宝贵的地方资源,特别是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从中挖掘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如:在我们桃源县境内的风景名胜桃花源,就是很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宝库。桃花源素以“世外桃源”的美誉闻名中外,我们选定这一资源,可以围绕“桃花源”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父母一起游览桃花源,用相机拍摄下桃花源的美丽风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说给别人听,或用文字记录下来→唱赞美桃花源的歌等等,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总结12-25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心得体会08-21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总结12-24
小学语文低年级学习习惯培养总结08-29
云南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总结12-03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总结01-13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07-14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07-13
小学语文教研主题活动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