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式教学设计课题研讨会

2024-08-17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式教学设计课题研讨会(精选11篇)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式教学设计课题研讨会 篇1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式教学设计

课题研讨会

时间:

10、9

地点:书记办公室

主持:郭吉芳

出席:曾永智(区教科所教研员)、叶洪林、喻霞、吴建玲、胡丽蓉、刘红、刘小英

内容:评喻霞执教《我爱我家》成果展示课

刘小英《我爱我家》方案设计课

一、曾永智

1、方案设计课是农村教师迫切需要的,把设计课与展示课连在一起上很好。

2、方案设计课要注意围绕“家”这个主题,给学生相应的提示,使他们知道找哪些内容,怎么去获得有关资料。

3、成果展示课非语文的东西似乎多了些,要让一线的教师可学可仿。

二、叶洪林

1、主题式教学设计有四种:方案设计课、过程指导课、成果展示课、反思评价课。目前我们做得较多的是成果展示课。现在开始尝试做方案设计课,还没有涉猎过程指导课与反思评价课,但并不能说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因为安全因素,过程的活动往往是在家长指导下或几个学生的共同合作下完成的。这一阶段一般涉及到搜集资料与处理资料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在方案设计课中注意这方面的指导提示,在成果展示课中将这方面的能力作为一个教学要求提出来。

2、关于如何理解和处理“语文”味的问题?很多教师认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课,甚至于班会课的要求、方法是没有多大区别的,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首先是立足的对象不同: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立足于语言文字,而综合实践立足于实践,班会课立足于“道德纪律”等;其次是学习的要求不同,综合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如观察、听、说、读、写、思等,而班会课是明理明道而已,综合实践则重在培养实践能力;三是综合性学习不管综合到什么,总是要抽取出语文的内容,训练语文的能力。

三、郭吉芳

1、刘小英的方案设计课可以从“家”这个字的演变导入,以体现强烈的语文味。

2、喻霞的成果展示课讲评时应突出语文味,如介绍家时可从观察方面来讲评,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介绍甜蜜的全家福时着重围绕故事来讲评,要讲清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注意表情、动作。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式教学设计课题研讨会 篇2

【协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研究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编辑部

【承办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教育局

【时间】2012年7月16日至7月18日 (15日报到, 16、17、18日三天会议)

【研讨主题】“主题阅读”实验研究论坛

“主题阅读大单元教学法”———读写联动课型的研究

【研讨特色】

名校风采:赤峰市红山区第十六小学, 将通过简单高效的主题阅读课堂、千人主题诗会, 展示主题阅读实验的成果。祖国民校长将现场为大家解读“薄弱学校改造的历程”。

名家报告:主题阅读课题研究核心成员刘俊祥现场为大家做专题报告:《大单元教学法中14课时读写联动的操作策略》, 并现场做课。

直击课堂:来自全国各地近20节“主题阅读”6个年级的读写联动课例。

专家引领:刘宪华、陆恕等专家现场说课。

【参加对象】各市区教育局领导教研室主任语文教研员各学校校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收费标准】会议费600元/人。食宿、交通、考察统一安排, 费用自理。

【在线报名】 (0755) 29640257传真: (0755) 27759133 E-mail:ztyd@ztyd.net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式教学设计课题研讨会 篇3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综合性学习已渐渐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话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主题的开发与设计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和关键,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灵魂。没有主题,活动就会失去方向,就会影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那么如何发掘和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呢?

一、依托文本,生发主题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既要依据语文教材,又要跳出语文教材去教学生学语文。要以课文为“经”,以相近主题的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网络,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学生在学语文中用语文,在用语文中学语文,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现行的人教版实验教材基本上是每单元一个专题。除了教材本身结合单元专题安排的两次综合性学习外,我们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兴趣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从中生发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如:学习《月球之谜》一文后,学生对月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依托文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良好契机。何况,月球的文化色彩浓厚,古往今来,留下了许多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于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以“神秘的月球,多彩的文化”为主题,设计了这样的综合性学习:

1、了解月球。让学生先搜集月球的资料,再向同学们介绍月球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与热情。

2、感受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1)说一说“月之神话”。(2)吟一吟“月之诗文”。(3)对一对“月之对联”。(4)猜一猜“月之谜语”。(5)听一听“月之名曲”。

3、写一写“月之畅想”。引导学生放飞想象,写一写未来人类将如何改造和利用月球,对未来的月球进行展望。

这样的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同学们感受到博大多彩的中华文化,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

二、关注生活,挖掘主题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书本学习应与生活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倡导学生关注生活,能提出生活中的问题;提倡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对传统课程的审视与反思中,众多专家、学者提出语文学习要“回归生活”。回归生活世界是我国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之一。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提炼综合性学习主题,让学生学习鲜活的语文。

1、触摸时代脉搏,学习鲜活语文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鲜活的生活语文的学习中,要让学生倾听到时代的声音,触摸到时代的脉搏,感受到时代的气息。例如:现今社会,手机越来越普及,短信也随之走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流手段。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那些创意新颖、构思巧妙、语言生动、特点鲜明的短信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一条好的短信息往往就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则隽永的散文,或一篇情真意切的小品文。我们可以紧扣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时代特征,以“享受短信文化”为主题开展生动活泼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设计如下:

(1)话说短信。让学生初步了解短信的特点、作用及类型。

(2)搜集短信。在充分搜集短信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将其分门别类整理、打印成短信小册子,或制作成短信书签、短信手抄报等进行展示。

(3)欣赏短信。让每个小组推荐最佳短信并说说理由,从中发现短信短小精悍、主题突出、语言精练、构思独特、富有文采等特点。

(4)创编短信。让学生根据短信的语言特点创编短信,学以致用。

(5)赠送短信。把自己创编的短信赠送给亲朋好友,既可增进情谊,又能体验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

通过以上各环节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异彩纷呈的短信文化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品味、鉴赏短信语言中体味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再如:而今铺天盖地的广告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创意新颖、语言生动的广告语也深受学生喜爱。为此,我们还可设计以“走进广告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生活是语文应用的天地,鲜活的语言总是植根于鲜活的生活中。以上两个主题都源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扣住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兴奋点,并与时代特征有机融合,有利于学生从中习得鲜活的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2、留心地方资源,享受精彩语文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当地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俗民情、名贵特产、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等都是非常宝贵的地方资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从中挖掘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三、融合学科,提炼主题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与其他学科总是息息相通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提倡跨领域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从音乐、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数学等学科与语文相通的内容入手,提炼活动主题。如:数学课学习《分、秒、时的认识》,语文课上《和时间赛跑》一文,我们可以此为契机,安排一个主题为“我是时间的小主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科学课中有“新的生命”专题,语文课上《生命、生命》一文,我们可就此开展以“生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题总结 篇4

开学初,结合学生的阅读现状及课标为中年段学生提供的阅读推荐,我们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制定学期阅读计划,推荐课外读物。

对这些文章,我们平时是采用“读-记-说-写”的模式进行引导。升华读书,亦可尝试进行创作。具体为:

精选诵读语段,在阅读时间上,坚持做到时间落实。每天安排20分钟语文课读书,每月一次集中盘点大诵读。在选择兴趣阅读中,我们精心选择了多部儿童文学名著推荐给学生。使每个孩子每天读半小时以上的书报,此项工作积极寻求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每个假期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假期前举行假期大量阅读总动员,也通过各种途径取得家长们的支持,使学生在假期里能与书好好交往。

课外阅读指导课不能上成课内阅读课,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习得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让学生做好四个结合:

1、读与思结合。开卷有益,但并非多多益善。只有边读边思,读思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读与写结合。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写作范例,从读到写,由仿到创,是指导写作的有效途径。

3、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全。扫清阅读障碍,培养自读能力,养成良好习贯。

4、读书与卫生习贯的培养相结合。教育学生要保持书本清洁,注意翻书和用眼卫生。

课外阅读指导要与学生写读书笔记有机结合,积极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及时进行阅读信息反溃

小学语文阅读课题研讨 篇5

我们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小学语文阅读课模式及样板教案格式研讨”,我主要谈谈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的构建。说起教学模式,很多老师应该还记得2000年的时候,我们曾经进行过一次教学模式的大研讨,青岛市最终形成了一本书,涉及到了4个课型的模式,分别是:“看图说写话课”教学模式、低年级讲读课文“情趣”教学模式、阅读课“活动教学”模式、“三步三环”作文教学模式却独独缺少中高年级的阅读课教学模式,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实践,特别是国老师带领我们一次次的探索研究,中高年级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其实大家内心都比较成型的了,接下来,就结合具体的课例,咱们大家一起来梳理一下:

阅读课课堂教学大体分为五大环节:导入揭题;检查预习;精读感悟;拓展升华;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导入揭题

本环节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就像唱戏的开头锣鼓,未开场先叫座,这样才能抓住孩子们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迅速达到最佳状态。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课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这是一种最普通,最常见的导课方法。开门见山具有简洁明快、省时高效的特点。

2.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看,教材中单元与单元之间,课文与课文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运用旧知识为新授知识引路,设计出既能联系旧知,又能提示新知的导语。(例如:四年级下册《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首次以剧本的形式出现在课本中,到了六年级上册学习《负荆请罪》一课时,就可以用学生已经知道的剧本知识导入。)这样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进入了新知识,真可谓“一举两得”。

3.分析课题,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可见理解了题目,就能理解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教师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分析课题,抓住文章的主旨,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种释题导入法不仅让学生了解了题目的意思,同时对课文内容也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4.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可以利用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心里特点,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的知识领域,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5.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这是老师们平常用的最多的形式,可以采用讲故事、猜谜语、看图片、听音乐、看视频、交流资料等多种方法,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为之动情,产生共鸣为新课的展开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诺贝尔》一课的导课采用的是交流资料的方法。)

二、我们在平常的导课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导课要有针对性

导课设计必须针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目进行,要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将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等。

2.导课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基本动力,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

3.导课要有简洁性

导课要设计短小精悍、简洁明了,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当然,教有法而无定法。导课是一门艺术,它没有固定的模式,除了上述几种以外,还可以列举出很多种。但是无论那种方法,都应该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做到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导课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教学重难点,以灵活机动的形式导入新课,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

本环节的目的在于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些学生对课前预习认识不够,认为预习课文只是老师布置作业的一种形式,只要把课文读两遍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学生若能做好课前预习,那么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教师不再重复讲述,将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提高学习效率。而且长期坚持,还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1.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就要借助预习卡。(出示预习卡,讲解预习卡的使用办法)

可能有的老师要说了,我们学校没有这个条件让全校的学生每篇课文都用预习卡,这也是一个现实性的问题,但咱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庭作业本上按照这样的步骤一步一步完成,效果也是一样的。关键看老师们的检查能否落到实处,如果老师们每课都能认真检查,及时反馈的话,学生的预习也会卓有成效。

2.课堂上检查预习的方式共有两种:

第一种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目的是将字词的认识、课文的朗读和内容的概括等简单知识点在组内解决,然后集中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到老师处,以便老师抓住重点和难点,直接展开教学。

第二种是老师课前收齐统一批改。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或出现的闪光点,以便课堂上及时纠正和表扬。(举例:济南教学能手验收中一位教师的做法)

第三环节,精读感悟

本环节主要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多层次的读,用心研读课文,品词析句,深入感悟作者情感。

一般步骤是:

1.教师从全文入手精心选择切入点,找准主线问题。2.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主线问题,默读全文或重点段落。3.圈划相关语句,并将感悟和体会做批注。4.小组或同桌讨论,达到合作探究的目的 5.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在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时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引导学生重视多读,注意每次读的目的性,方法的科学性、多样性(如默读、朗读、指读、练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引导学生把读书和思考相结合,摒弃表面形式上的热热闹闹。

第二,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重点词、句或难理解的词、句,方法有: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要避免烦琐分析。

第三,三年级开始要求逐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表达方法。学生的认识一般由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逐步深入;三者之间又互相联系,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统一体,因此设计问题时可以考虑合理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四,适当挖掘课文创新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其中切入点的选择和主线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

切入点:亦称“突破口”,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入手处.好的切入点,应当是课文思想内容、人物特点、故事情节和篇章结构的聚散点.由这一点可以向课文各部分发散、辐射,课文各部分也可以向这一点聚拢、集中。切入点找准了,主线问题就自然而生,因为二者是密不可分、互相依托的。

切入点的选择和主线问题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从课文的题目入手

高明的作家总是精心设计题目,用来揭示中心,交待写作对象,提出论点问题,提示行文线索以至结构思路等。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学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例如:《黄山奇松》)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

二是从课文的重点词切入

几乎每篇课文都有一到两个重点词,而课文内容也大多围绕重点词展开,(例如:《青海高原一株柳》)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直接切入课文的重点段,指导学生潜心阅读、层层深入地探究,高效地理解课文重点。

三是从课文的重点句切入

大多数文章都有中心句,不仅概括主要内容,还能体现课文结构,反映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们往往是理解一篇文章的捷径,因此,以中心句为切入点来展开课文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例如:《黄果树瀑布》)在课堂上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四是从课文的重点段切入(同重点句一起讲)

五是从课后问题入手(例如:《詹天佑》课后题: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云雀的心愿》课后题: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选择教学切入点也需注意:

一、切口要小巧,视野要宏大,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往往切点越小,越能体现作者别具机杼的匠心,越能激发学生研讨交流的兴趣,越便于师生集中有限的时间突破重点难点。

二、要透辟深刻,切点中肯。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应是师生研读全文的一个突破口,这个切入点必须有较强的辐射性,有一定的深度。否则切而不入,事倍功半,甚至把学生引入思维的歧路,弄巧成拙。

同一篇文章,可以选择不用的切入点,可以设计不同的主线。但不论是从哪一个角度设计的,都应该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四、拓展升华

教师根据课文特点,根据训练的需要,可以设置以下练习: 1.让学生交流自己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诺贝尔》 2.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 ;(续写、仿写、编写)3.进行一篇带多篇的拓展阅读; 4.课文重点段落的背诵和积累;

不管哪种练习都要保证必要的运用时间,以便让全班学生都参与活动。还要注意年龄特点,逐步提高要求。

五、作业布置

对本课所学进行复习巩固,并进行拓展阅读和积累

第一,要保证合理的作业时间,以便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更多的课外阅读。第二,注意年龄特点和学生水平不同,可以分层设置。

第三,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以及口语表达作业等,穿插进行,形式应更加多样。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式教学设计课题研讨会 篇6

各小学:

为加强对低年段主题教学的研究,根据发展中心小语学科工作安排,近期将举行低年段主题教学研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地点:3月29日(周三)下午1:10开始

@小学阶梯教室(5号楼四楼最西侧)

二、参加对象:各校一至三年级教师代表

工作五年内小语新教师

三、活动安排:

时间

班级

内容

执教

1︰10~1︰50

一(9)班

《水滴的旅行》

2︰05~2︰45

三(2)班

《昙花》)

2︰55~3︰35

互动点评

与会代表

3︰40~4︰20

低年段语文阅读教学建议

三年级期末抽测质量分析

研训员

四、注意事项:

1.请各校见通知后尽早确定与会人员,并要求低中年段教师在教研组内结合上课内容开展研讨。

2.请参会教师提前10分钟到达指定地点,带好“继续教育学分卡”,本次活动计高级研修4课时。

3.因为参会教师人数较多,请大家尽量拼车前往,车子可以停放在围墙外东侧或北侧的临时车位上。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研究 篇7

一、小学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的特征

通过“主题”整合阅读教学内容,零散的语言形式因为主题获得内在意义上的链接,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得对主题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小学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是对阅读教学语言形式孤立、学习内容零散的交际阅读教学法的改进。主题及其相关内容作为发展语言能力的媒介被重点呈现,学在情景中,使通过关注语言 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将语言学习置于丰富而有意义的仿真情景中。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地方,也成为学生获得整体素养良好发展的地方。

二、小学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语言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语言所承载的内涵,提倡内容学习与语言学习相结合。语文语言的意义和语文语言交际功能始终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学生始终关注丰富有序的语言内容而不是关注没有意义的语言形式,学习始终发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一个反复刺激、不断加深印象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与输出机会。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以主题为中心组织繁琐零乱的语言材料,从听、读的角度为学生集中提供了可观的目的语输入。主题资料库最能集中散乱的语言形式,配合学生记忆和运用。以主题为中心的语言阅读教学在孤立零散的语文知识间建立起一系列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获得全面的、整体的、具有一定深度的认识。

三、小学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

1.主题的选择与导入

语言学习要有内容性和真实性。没有内容的语言学习必然是机械的,脱离了现实生活的语言学习也是没有多大实际价值的。主题式阅读教学主张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阅读教学所选择的主题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主题主要来源于校园及社会生活,这些主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学生能够有话可说。选择主题时还应特别关注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的教育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些话题,学生缺乏起码的生存与反思能力。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期,思维表现出较大的批判性和独立性,往往表现出偏激和不成熟的一面,需要老师的智慧引导,让学生在观念的交锋中选择与反思。我国现行使用的几套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都丰富多彩,能够较好地满足小学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

2.主题呈现

学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接下来就是全方位主题信息阅读。“没有思维素养,就不可能有对学习的渴求和不断掌握新知识的愿望”。相对来说如果文章段落较多,信息隐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学生必须细细体味方可得到合理答案。

阅读时引导学生对背景、对材料进行追根问底,多来几个为什么,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些事实性信息的问答,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来源的警觉,提高辨别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

3.合理利用阅读教学资源

阅读教学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阅读教学的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教材是语文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它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教材不过是服务于阅读教学的材料和工具,教师才是课程理念的实施者。教材每一单元的主题,图片或阅读材料,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也符合年轻人的心理特点。另外与各单元配套的拓展阅读材料明显不够,教师还要能够突破教材,广泛利用各种信息渠道获得学习资源,为主题学习服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语文课程资源远远超出了教科书、阅读教学挂图和工具书范畴,浩瀚如大海的报纸杂志、广播影视节目、网络资料等都成为我们搜寻的目标,在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掘学习资源,还应该能够鼓励和指导学生获取主题信息,吸取语言材料,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提升了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只要我们坚持根据小学主题式语文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以主题为中心,协作会话与个体自治高度统一的原则,通过主题的选择与导入、信息阅读、主题呈现等,坚持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坚持小学主题式语文,就一定能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习惯。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式教学设计课题研讨会 篇8

————小学科学子课题实验方案

上饶市一小课题组 董敏勤、周淑梅

一、子课题的提出:

科学课实验教材是由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组成的,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科学实验课教学的过程中,几乎每一节课都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不能合作,教师宣布合作开始,但是小组成员,或者无所适从,或者争抢材料,乱哄哄,乱告状;不会合作,没有明确分工,不能取长补短,缺少互相帮助,小组长指挥不动,汇报员缺乏整体意识;不愿合作,好学生独霸一方,差学生无事可做,小组内互相批判,小组间互相攻击,甚至故意找茬,经常弄得课堂上乱糟糟的,因乱受批,因吵闹伤和气。

这样,表面看一节课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的有效探究不够,深度思考不足。而且,由于合作效益差,常常使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教师累,嗓子喊破,身心疲惫,学生却争吵一节少有收获。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将小学科学实验研究课型的研究与实施作为重点研究的课题,把这种课型研究透彻,找出这种课型的教学规律,设计出适合这种课型的教学行为,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动参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科学课堂实验教学

二、课题的界定: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授课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它 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或者说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础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价值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实验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改的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实践意义

1、分析目前在小学科学课堂实验课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实验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科学实验课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实验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研究的目标:

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有效的合作学习,使某方面处于优势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弱的学生,从而形成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良好效果。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四种意识,即责任意识,自主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发展学生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通过建立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固定小组,建立评价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教学策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直到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使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五、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在我校三年级至五年级部分学生中进行研究。

六、研究思路:

1、研究假设 由于合作效益差,常常使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教师累,嗓子喊破,身心疲惫,学生却争吵一节少有收获。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本无错,关键看教师如何组织,如何引导,如何训练。如果我们解决了过去实验合作学习中出现的目标不明、分工不清、训练不够的问题,用具体的案例来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逐步学会团结协作,互助交流,耐心倾听,反思纠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当运用评价的导向作用,制度的约束作用,组织方法只要得当,那么科学实验课合作学习就一定会有“趣”,有“序”。

2、具体方法

(1)、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对小组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小组的成功也只有所有成员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时才能获得,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使学生形成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思想。使每个学生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 ,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

(2)、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不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学习可以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要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达到发展目标,这就学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各小组的奋勇争光的积极性,形成组与组之间明争暗赛的局面。

(3)、设计生动的合作性活动。科学实验课教学是探究活动的过程,设计出新颖有趣的合作性活动,使学生真正能动起来,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把课堂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学生乐于合作。

(4)、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并利用多种方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进行。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研究活动,将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持久得探究兴趣及能力。

七、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对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确地认识,确立课题的理论支撑,加强理论指导。

2、调查法:通过对实验过程中的调查,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及时施加变量,控制无关变量。

3、个案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5、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八、课题的实施:

1、研究准备阶段(2007年6月-----2007年9月)

这一阶段完成理论学习、课题酝酿,课题规划。

(1)调查了解现状,确定研究课题。

(2)成立课题研究机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书籍,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4)实验教师确立子课题,制定子课题方案,结实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2、研究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8年3月)

这一阶段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改变策略。

(1)实验教师依照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并及时调整研究方案。(2)收集相关信息,研究材料。(3)聘请专家指导实验工作。

(4)积极撰写实验心得和以难论文,做好阶段小结,定时交流研讨。

3、实验总结阶段(2008年3月——2008年9月)

这一阶段,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撰写实验报告,完成课题。(1)收集,整理实验信息和材料。(2)开展实验结果的评价、分析。(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申报结题,做好实验推广工作。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式教学设计课题研讨会 篇9

参加《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有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有幸在2011年9月16日—18日赴都匀参加了由黔南州教育学会和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在都匀市举办的“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会”,聆听了江苏省吴江市的张学青老师,北京市的王文丽老师和江苏省南京市的周益民老师的展示课和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很深。现将其展示课和讲座中的思想、观念和做法与大家一起分享,并将我个人的体会与感触与大家共同研讨。

三位老师分别给大家带来一节精彩的课堂教学和一个发人深省的讲座。首先是张学青老师教学了《生命桥》这篇课文,其课堂教学的特点有两个方面:其一,扎扎实实的进行语文基础训练,从字、词、句着手,培养学生理解、概括、归纳等方面的能力。她在课后的说课中谈到,语文教学的面很广,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比较多,所以每节课你不可能面面俱到,每节课你得有一个聚焦点,有一个重拳出击的地方,让学生在这节课上有所收获。其二,善于挖掘文本,培养学生读书的精细,让学生从个别词语来感悟、联想文本展现的场景。

张老师不光课上得精彩,其讲座也很感人,她的讲座讲述了她的专业成长路径,告诉了大家她的人生经历,大屏幕上展示的内容充满文学气息,显示了她浓厚的文学功底。所谓一分耘一分收获,闪耀在张老师身上的光环正是她不停学习的回报,她推荐的语文学科专业阅读书籍就有50多本。

其次王文丽老师讲授了《迎接绿色》这篇课文,教学中我的体会就是她不是为了分析、讲解课文而上课,而是将课文教学扩展开来,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训练。其中有一个环节让我记忆犹新,教学中她

1问学生:文中有哪些人关心这株丝瓜?孩子们的回答是七拼八凑的,王老师不厌其烦地训练学生将这个问题说完整,并且还对学生说,回答问题时思路要清晰,还可以变换不同的语言,只要能将问题回答清楚就行。当时我就非常纳闷,认为这个问题不值得反复讲。后来听了她的讲座后才明白,她这是在对学生进行锤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应试能力。

王老师的讲座标题是:深入钻研教材,提高教学实效。讲座中提到:教学设计要跟这个年级的教学目标联系起来,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能力培养,重视训练,让学生有收获。你的课堂可以不用很精彩,可以不让学生对答如流,但一定要解决学生自学无法学会的难点。语文课要完成的内容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字:字词句段篇;听说读与思。一节语文课要教给学生有用的东西,让学生考试评价时有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用。对于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不是机械的说教、灌输,而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才有效,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锤炼。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东西,良好的读书习惯,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都可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渗透,要完成以上这些,我们的语文课就应该有点快乐,有点情趣,有点生活才行。

最后周益民老师带来的是一节别开生面的图像诗,教材有一个特别的名字《“诗与图画”的婚礼》,呈现给学生的是诗与图画结合的精美画面,很形象,读后让人的联想很多,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很积极,其联想和对诗的理解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图像诗,我想,此次课以后,孩子们恐怕又要成为诗的忠实粉丝了。周老师的讲座名为《做一只琴鸟,歌唱读书的幸福》,他说教师应该成为永远的读者,读书是语文教师的行走方式,为了自我,为了孩子都必须要多阅读,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多给孩子留下有用的,有影响的回味。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学海无涯,教无定法。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怎样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怎样让学生在教学中受益,2是每个老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而学习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向书本学,向网络资源学,向身边的老师学,纵然不会立竿见影,但你终究会厚积而发,只有你自己积累沉湎的东西多了,你才会有展现的基础。

记得在一次教研活动上,一位领导作了这样的总结发言:老师们听到要开展教研活动了,非常心动;观摩课堂教学,听了讲座后非常激动;回去以后就不见行动。希望今天以后,我们能将这句话改写,将所有的心动、激动都变成行动,让自己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式教学设计课题研讨会 篇10

关键词:主题式阅读;小学语文;阅读

一、提炼主题,把握中心思想,归纳分析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的最大阻碍莫过于“阅读时不知所云,压根不知道文章在讲什么”。其原因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文章的措辞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但重要的原因还是学生没有抓住文章的主题,即中心思想。试想,如若你是一个正在分析案情的警察,最重要的就是发现嫌疑犯的作案动机,有了作案动机便能圈定嫌疑人范围,再根据相关证据锁定犯人;如果无法确定作案动机,案件证据搜寻就会漫无目的。学生若未能抓住文章核心,阅读便会陷入盲目,毫无目的,这对于文章的分析与理解大大不利。因此,文章的中心指引着作者的行文布局以及细节描写,读者只有掌握了这个主题,才能进一步解决其他阅读相关问题,否则,阅读理解难度将增大。所以在探索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中,我倡议学生自主总结分析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课文《我们爱祖国》可以提炼出“爱国”这一中心思想。重点研究这些课文的中心内容,提炼相应主题,有益于之后学生快速提炼相似主题文章的主旨,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文章主题的深刻认识,是学生拨开文章神秘面纱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辅助学生掌握主题提炼的方法是关键。

二、融合情景,充分挖掘文章情感主题

大多时候,学生并非没有掌握文章的阅读分析方法,而是文章的某些表达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太抽象而难以理解。比如课文中常用的比喻手法,有些词语脱离本意后而具有更为抽象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主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阅读文章的有效途径。可以营造多种多样特定情景的方式,以朗读为主题阅读教学的起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选取特定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当然,所有这些主题教学皆以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为基础,这便强调了预习的重要性。而这些方式不但更易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形象地展现了课文所要传递的主题,化抽象为具体,更为学生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教与学的氛围。如果再辅之以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课外活动,效果应该会更佳。所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文章中心思想,可以深化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为更进一步分析文章夯实了基础。同时,其为情创景,鲜活生动地展现文章主题,有益于学生吸收和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一课,文中写了大量与草原有关的比喻,这虽然增加了文字的优美性,但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难度,相对于成人,学生更青睐直接真实的表达方式。针对于这篇文章中的理解难题,不妨通过多媒体,展现草原的图片,播放有关草原的纪录片,以此向學生描绘一幅生机勃勃的草原之景,在抓住学生眼球之余,教授学生如何理解文章主题的方法。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一课,教师在课堂以多媒体方式展现春之美好的同时,若是恰逢春季,可组织学生一起郊游野外,感受春天的生机,感受春天的脉搏,让他们对春天保有鲜活的记忆,更加深刻地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同时还可以针对这篇文章进行角色扮演,这对小学生来说更是新鲜,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不仅能增加课堂趣味性,也对提炼文章主旨大有益处。总之,从实际经验的结果来看,主题式教学方法便利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且促进学生更好地分析阅读理解问题。

三、精选阅读材料,强调阅读技巧

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而主题式阅读教学法则能十分有效地教授学生一种非常好的阅读习惯,利用文章主旨为中心把握全文。所以在小学高年级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经典文章为素材,精选阅读材料,教授总结归纳文章主旨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至于如何精选阅读材料,则应分类择优择典,总结归纳不同主题的典型特点。通过一定数量精选素材的阅读训练的积累后,学生就能更加容易分类掌握各种阅读技巧,为处理后续阅读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其实语文阅读教学是有法可依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通过一篇文章的阅读训练,教授一类回答阅读问题的技巧,使学生以文章中心思想为阅读导向,更有效地应答阅读理解的题目,使其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但只局限于一道题、一篇文章的讲解,不懂延伸,依然不是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因此,要以经典文章为教学落脚点,从主题出发,然后延伸至这类主题的相关文章。这样学生在以后的阅读学习过程中,便可以利用这类文章的阅读技巧进行文章的分析,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总结出小学语文教材中最典型的几类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挑选课外优秀范文作为主题式教学的扩展教材,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增强学生对各类主题阅读技巧的掌握。如叶圣陶《藕与莼菜》一文来说,此篇文章字里行间弥漫着思乡气息,同时作者还多次运用了关于乡愁的古诗词,这充分彰显了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以此篇文章作为教授“乡愁”这个主题的典型文章再合适不过。教师可以围绕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总结这一课文的主题,学习这类主题的阅读技巧,再从课外选取与这主题相关的各类素供学生学习,加强他们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再布置一些总结性的阅读作业,学生对于这种主题式的阅读方式理解也会随之加深。相信经过这样的主题式阅读训练后,如果再遇到类似文章,学生做起来便会得心应手。

迪斯尼乐园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以迪斯尼经典卡通形象为主题的主题公园,主题乐园大受孩子们的欢迎。因此,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也可采用这种模式———主题式阅读。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教授了学生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且主题式的阅读教学巧妙地融合了学习与乐趣,引导学生在探究文章主题的过程中,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导式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式教学设计课题研讨会 篇11

2004—2005年度

课题研究已进入第三阶段,前二个阶段我们开展了“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两个专题研究,这两个专题研究都开展了理论讲座,进行了理论导向,举办了全校性的课题研究观摩课7节,特别是2004年4月下旬,我们还承办了由区教研室主持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为主题的全区性观摩教学研讨活动提供了4节观摩研讨课,这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课研水平进行了一次总体测评,观摩研讨课是成功的,得到了一致的好评,有的课获得了交口称赞,课后还由区教研室教研员进行了评课,与会者反映受益匪浅。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

1总结第二阶段的经验和教训。

2、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及“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教学形式的类型与实施”。

3、筛选课堂教学新模式,推广优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基本定型。

4、组织开展优质课、示范课活动,推广成功经验。

5、力争课题研究通过市级鉴定验收,汇集课研资料,写出工作总结,研究报告,编选课研论文,写出市级鉴定验收申请。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1、继续开展示范性观摩研讨课与理论性评课相结合的专题研讨活动。每月围绕1个专题开展研讨,安排2—3 次研讨活动。

2、展教研优质课和教研论文评比活动,在搞好示范性先行课的基础上,进行优质课评选活动。

3、开展学生参试成果展示活动。

4、组建迎检、鉴定验收筹备机构。筹备组负责落实结题相关工作,如;收集课研资料,写出课研工作总结,课题研究报告,鉴定验收申请等。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安排:

1、总结第二阶段的经验和教训。(9月份)

①实验教师上交工作总结。

②课题组长总结经验和教训。

2、部署本学年度的工作任务,并向全体参试人员召开“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指导组成员会议。宣讲本学年的工作计划。(10月份)

3、“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及“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教学形式的类型与实施”的研究。(11月份、12月份、1月份)

①相关理论的学习。

②确定实验班,进行实验。

③实验教师上交一篇有水准的研究文章。

4、开展教研优质课,教研论文评比活动。(2月份,3月份)

5、学生参试成果展示活动。(4月份)、组建迎检、鉴定验收筹备机构,做好结题相关工作。(5月份)①组建课题鉴定验收筹备小组。

②汇集课题相关资料。

③写出课题工作总结、课题研究报告。

④申请鉴定验收。

上一篇:祝福的优美句子下一篇: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实习心得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