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2024-08-21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篇1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2016年4月28日至29日上午,本人有幸参加了由承德市教研室组织的赴承德市围场县关于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活动,在这短短的学习活动中,我聆听了几位教师的精彩课例,从他们所上的课例,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有识字课,阅读交流课,教学片断指导课,精读精讲课,绘本阅读课,群文阅读课等;课堂内容精彩纷呈,教师的语文教学功底深厚。他们的语文教学课改确实走在了我市教学的前沿,而且做得十分出色,我认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已经做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首先,对于阅读课的教学,他们注重抓住一个值得师生共同深入探究的主题来进行学习。过去,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们总是喜欢对课文内容进行深挖细掘,繁琐地分析、理解,以问题牵着孩子们学课文,问题问完了,课文就学完了。如此下来,教师花费的时间多,功力大,但收效并不高。这次围场县“语文主题学习”的课例,给我们展现的又是另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他们的每一节课,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来展开的。如围场回民小学杨志慧老师上的群文阅读《他们让我感动》一课,先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再见了,亲人》《桥》两篇文章中谁最让你感动?什么精神感动你?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感动的?然后组织交流汇报。根据方法自学,对阅读材料《丰碑》进行批注式阅读,组织交流学习收获;最后拓展提升《景金色的鱼钩》和《梦想的力量》全班交流,抓住句子领悟方法。整节课围绕“感动”找句子,学方法。又如围场四小马艳丽老师上的人物外貌描写片段指导课,她就紧紧抓住人物外貌的方法进行指导,进行写、改。郭静老师执教的《狼王梦》阅读交流课,又紧紧地围绕“思维导图”了解主要内容。赏析精彩情节,进行人物品评。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重在让学生一课一得,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学生学得轻松自然,简单而扎实。

其次,学习主题确定以后他们都能做到精讲多读。有很多学者说过:“书是孩子们读懂的,不是教师教懂的。”更有一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给我们说明了应该让孩子们多读书。因此,上语文课,最主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多读书,有感情地读书。这一点他们也是做得非常好。如暴金志老师执教的《桥》一课,她就让学生多次有感情地品读。一读描写大雨,洪水的句子;二读老汉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再让学生男女生分读;这样,学生通过有感情地品读,老汉那种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就涌现在孩子们的心里。因此,正确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最有效途径。

最后,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料,大大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大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好的教育是教会学生阅读”,“成功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围场县“语文主题学习”的课程实验,已经向新课改的目标迈进,他们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出发点,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篇2

一、主题阅读概述

主题阅读就是通过明确的阅读主题, 围绕学生的阅读特点、教学内容等因素开展的阅读活动。 主题阅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最初通过对文章关键词进行提取的静态形式开展, 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为根据课堂具体内容开展的动态形式。 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书本、同学及教师的沟通自主选择阅读的主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选取合适的主题阅读, 在进行主题选择的过程中要充分遵循开放性的基础原则, 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提高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具体方法

1.整合课堂教学主要内容, 提高学生的主题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把教材作为基础的内容, 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把教材作为基础材料, 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发展学生的文章阅读能力, 通过特定主题的设定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 如教师在教授《称象》一文的时候, 可以把曹冲作为阅读的主题, 通过对其相关资料的阅读, 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引导,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开阔学生的视野,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 结合教学单元主题, 开展主题阅读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可以把单元主题作为阅读主题, 通过对相同类别的文章进行总结, 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一定的思路。 如在进行《汤姆·索亚历险记》 (小学生人教版六年级的第四单元) 的课程教授过程中, 可以以单元主题为单位, 开展课外名著的主题阅读活动。 例如通过“名著世界”的主题阅读活动, 组织学生通过校园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及同学之间的互相借阅等形式进行名著阅读。 学生在阅读之后可以对自己阅读的名著进行总结, 表达自己阅读名著之后的感受, 自己最喜欢哪本名著、哪个作者等, 通过学生的交流沟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3.创设情境, 加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实际教学过中,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效的情景, 加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 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及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关的音频资料等方法, 点明主题, 提高学生的感染能力。 例如在教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时, 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比萨斜塔的具体状况、倾斜角度等实际状况, 通过将其图片悬挂在教室中, 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后, 教师通过视频播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视频, 让学生真切地了解这一物理现象。 这种情景带入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题阅读兴趣。

4.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 提高学生对主题阅读内涵的理解能力。 主题阅读主要是通过对文章进行阅读, 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与内涵。 教师在实际阅读课堂中, 要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实践能力。 在实际阅读过程中, 要根据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阅读模式, 通过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认知能力。 如在进行《触摸春天》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在朗读课文的同时, 让学生闭着眼睛感受文章中要传达的思想与感受, 通过朗读的抑扬顿挫让学生深切地感觉到盲童的内心情感。

5.根据生活情景, 设置阅读主题。 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教学资源与生活案例进行总结,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教师可以根据我国传统民俗、假日等生活元素开展主题阅读。 以端午节为例, 教师可以开展“端午”主题阅读, 让学生通过对端午节追根溯源, 了解其历史知识、关键人物、相关诗词及端午民俗等, 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 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可以得出端午节的关键人物是屈原, 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屈原著有《离骚》等经典诗词等相关知识。 这样具有民族性质的主题阅读间接地起到文化传承的教育意义, 为培养学生的精神面貌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主题阅读活动, 可以通过特定的主体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 提高学生的知识累积程度,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主题阅读模式可以通过优美的文字、浓重的民族精神、高质量的文学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手写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主题阅读模式将课内外阅读充分结合,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主题阅读模式, 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知识存储能力。

关键词:主题阅读,小学语文,阅读学习

参考文献

[1]朱琳.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想[J].教师博览 (科研版) , 2011 (10) :12.13.

[2]陈霞.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研穴[J].小学教学参考, 2011 (36) :45.46.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68-01

主题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灵魂,没有主题,活动就会失去方向,活动的内容就会零散,缺乏内在的联系。因此,我们说一个好的主题是综合性学习成功的一半。课本每一册都安排了几次综合性学习,明确提出了活动的内容、活动要求和开展的途径,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范例,像一年级下册语文乐园二就有分小组活动,轮流当小记者,采访同学的年龄、生日、喜欢哪门功课、喜欢什么活动,有什么特长,再试着写一句话送给他。二年级有搜集春联说春联的意思、三年级有策划新年联欢会等等,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开展。除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主题外,《新课标》还明确要求我们要依托本地实际,自主开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主题,丰富语文课程资源。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开发主题。

一、借助教材材料,生发主题

语文教材集中体现了编者的意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材料。但是,教材只是教材,教材不能等同于教学内容,也不能自动的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对教材加工处理,进行教材的拓展与开发,使之适合教学的需要。语文教材的拓展与开发给综合性学习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例如:《春天来了》一课是以介绍春天景物为内容的口语交际课。教材配有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提示了交际内容、交际的对象和“当众进行”的口语交际要求。如何上这堂课,才能体现“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的教学要求呢?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教师将学生领到校园里找春天,让他们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闻,然后,孩子们用心寻找着,惊喜的说着自己的发现。最后,教师问学生:在这春意盎然的校园里,你最想干什么?孩子们的回答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背起了关于春天的古诗,一首接一首,从《春晓》《草》到《村居》,由单个背到齐背,到赛背;有的说起关于春天的成语:春暖花开、春光明媚;还有的唱起了关于春天的歌儿:《小燕子》《春雨沙沙》;有的干脆趴在地上,画起了春天……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没有受教材内容的限制和束缚,而是直接将学生带到了大自然的情境,并超越了口语交际的单一教学目标,不留痕迹地进行了一次生动活泼的“找春天”的综合性学习,把观察和表达结合了起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丰富的语言积累,既达到了教材预定的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才华得到了展示,个性得到了张扬。

二、融合学科,提炼主题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与其他学科总是息息相通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提倡跨领域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从音乐、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数学等学科与语文相通的内容入手,提炼活动主题。

如:数学课学习《分、秒、时的认识》,语文课上《和时间赛跑》一文,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安排一个主题为“我是时间的小主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再如:春天来临的时候,一年级语文课上《春风吹》一文,美术课上学生画春天,音乐课上学生唱歌曲《报春》……我们可以结合这些学科的内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提炼出以“畅想春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注意渗透其他学科的学习方式,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从学科融合中提炼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语文学习的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关注生活,挖掘主题

叶圣陶先生说过:“天地阅览室,外物皆书卷。”可见,“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提炼综合性学习主题,让学生学习鲜活的语文。

我们可以挖掘当地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俗民情、名贵特产、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等非常宝贵的地方资源,特别是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从中挖掘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如:在我们桃源县境内的风景名胜桃花源,就是很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宝库。桃花源素以“世外桃源”的美誉闻名中外,我们选定这一资源,可以围绕“桃花源”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父母一起游览桃花源,用相机拍摄下桃花源的美丽风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说给别人听,或用文字记录下来→唱赞美桃花源的歌等等,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篇4

语文主题学习活动方案总结

青州市邵庄镇文登小学

2013.

1文登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活动总结

语文主题学习活动举行以来,进一步推进了我校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开展,在我校营造了“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书香氛围,根据市教研室决定,我校在各年级开展了一系列语文主题学习读书征文与演讲比赛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活动主题

这次语文主题系列活动的主题是“我与主题学习”,旨在搭建一个展示主题学习实验开展以来,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变化的平台。活动中,学生们交流阅读主题学习丛书的感悟与收获,分享读书给自己带来的欢乐与幸福,充分展示了自己语文素养发展的成果。

二、活动形式及参加对象 本次活动分为三种形式:

1.征文:参加对象为小学5-6年级学生。2.演讲:参加对象为小学5-6年级学生。3.讲故事:参加对象为小学1-4年级学生。

三、活动程序

1.班级活动:我校语文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在本班内全面开展相应年级的读书活动。并且把这一活动持续进行,取得了良好的读书效果,现在孩子们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大大提高。

2.校级比赛:各班级选出各项活动的优胜者参加校级评选。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的比赛方式评选出优秀征文5篇、演讲优胜者3人、讲故事优胜者3人。

3.参加镇级比赛:根据校级比赛选出各项活动的优胜者参加教

管办组织的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去参赛的四个学生,蔡浩田获得讲故事一等奖,窦凯欣获得演讲比赛一等奖,王丽婷获演讲比赛二等奖,王英琦获讲故事二等奖。

四、组织领导

1.确保全员参与。青州市教研室把语文主题学习读书活动作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语文学习进行督查和管理。我校坚决服从市教研室的指挥,在各个年级广泛开展语文主题学习读书活动,确保学生全员参与。要求全体学生参与,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征文展示、演讲、讲故事比赛中,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切实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素质的提高。

2.加强过程管理。加强活动过程管理,把比赛活动方案、征文、演讲稿、故事稿、获奖名单等过程性资料以及现场照片等资料存档,各班级的活动资料交学校统一保存。

3.开展活动奖励。本次活动,学校将为主题学习实验课获奖学生提供比赛的奖品,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坚持把语文主题学习活动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始终,努力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素养,把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做得更好。

附语文主题系列活动比赛情况:

语文主题学习系列活动比赛

评委名单

陈凤荣付正芹

潘景花

燕兴群王俊玲

曹玉军

文登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系列活动比赛参赛学生名单

文登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系列活动比赛

获奖名单

一等奖杨锦祯窦凯欣

二等奖蔡浩田王英琦窦守佐三等奖 优秀奖

王丽婷

曹畅马文清杨丽洁

蔡宗霖

窦雪瑜 曹仁越曹仁旭 蔡雨乐王亚楠 窦冰雁窦媛馨潘景芝

2010年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 篇5

收获一:主题单元教学必须吃透教材,整合教材,找出单元课文的相通点,找出学习方法的共性,制定出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学案。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引导学生摸索出学习方法,然后在略读课文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交流。

比如毕英春老师在《威尼斯的小艇》中,引导学生总结了学习写景状物文章的方法及写景状物的方法:(1)连接事物几个方面,概括内容;(2)扣住语言,多种方法,体会特点;(3)抓住特点,把握结构,学习表达。

在读《与象共舞》之前,回顾方法步骤,然后学生自学,自己主持交流,教师点拨。最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选自己喜欢的景或物加以描绘,练习表达。

收获二:一堂课的教学中无须面面俱到。

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可教学中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滴勿漏是不可能的,效果也未必好。其实正是这种“不全、不粹、不足”,才使得语文教学更精练,更精彩。尤其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里,我们无需“顾全大局”,而应抓住重点,需要侧重读的就突出读,需要侧重谈的就尽情说,需要侧重听的就要张开耳朵,需要侧重写的就不能放过写的契机。

在赵红与李翠云老师的课中,就注重了“谈”和“读”。通过“谈”,晓之以理;通过“读”,动之以情。学生在读中理解,谈中感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收获三: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评价在主体教单元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张云杰老师在学生朗读后,积极热情地肯定:“他读得多么动情,让我为之动容,让我好像看到了季羡林老先生对灾区孩子的牵挂!”学生受到鼓舞,都情绪高涨地投入到朗读之中,很快与文本融为一体,自然有了深刻的体会与理解。其实评价更应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终极目标。

我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我校小学语文主题单元学习该如何进行?学生所需阅读的大量材料该如何搜集?现在有的倡导“简单语文”,有的倡导“深度语文”,我们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简约高效又内涵深刻?

思考二:单元主题学习的课堂教学如何精细化?从课型的确定到课时的安排再到教学流程的设计以及各教学环节的用时,对这些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小组合作、自主互助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趋势,也是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一个难点。如何使小组合作规范高效?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组际间的交流如何进行?教师如何指导小组学习?

思考三:在赵红、毕英春等老师展示的课中,学生的预习大部分都在课外,学生查阅书籍,搜集资料,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那么,我们的学生能做的到吗?有那么好的条件吗?会得到家长的支持吗?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篇6

学习心得体会

神木第七小学学校:张玉芬

上周六我校派了我们十名教师去山东---潍坊学习。我们怀着热情的心情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议,听取了李虹霞、韩兴娥、毕英春、王增艳、代吉娥、李海梅、于永正、尹宜梅八位名师的展示课,现场观摩了李振村校长报告的《全课程教育实验的语文走向》先进做法,还听取了陈耀方的 报告《语文主题学习的10件事》,还有很多老师的精彩表演,让我感受颇深,我的心也热血澎湃。研讨会上,我认真听讲,认真作笔记,从而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使我从根本上认识到了自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现在我将本次学习研讨的心得体会作如下阐述,与大家一起分享,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本次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如何让学生轻松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是当前我们要狠抓的重点。

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学习,我才知道,什么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以前我总做一个固步自封、不求上进的人,然而,通过学习以后,我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所谓学无止境,作为教师,应该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就像韩兴娥老师说的那样,要不断地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要与学生一起进步,其实,老师的进步是通过学生的进步来体现的,学生可以完全成就一个老师,可以帮助一个老师在专业成长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因此,不仅要学生进步,而且要伴随学生一起成长;

韩兴娥老师的课,平凡却最有实效。她的课是平常积累的一种展示,但是成就的仅仅只有韩老师自己。我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韩老师的评论,印象最深的却是平凡扎实两个字。在她的课堂上,我感触最深得就是语文就是生活,尤其是韩老师将我们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最为日常所习,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这种文化底蕴,其妙处不仅仅在于多认字,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生的沉淀。这种尝试有时候是胆量的问题,当然,也需要老师不断的积累、学习、反思、坚持,韩兴娥老师做到了平常老师所不能做的,所以她成功了。

其次,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备优良的师德修养,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因为只有热爱自己职业的老 师,才会从心底里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时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不断地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在学习方面,我们要成为学生的领路人,要用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去影响学生.第三,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以一种锐意改革的精神去对待我们的教学,要把以前的陈旧观念通通去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并把它们有机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执教,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借鉴他人的方法,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在扩充知识结构的同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第四,要结合当前的形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如何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研讨会,我认识到真正有效的方法是要热爱学生,要关心爱护后进生,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真正成为学生的学科带头人,要让学生尊敬我们,喜欢的我们,才会从心底里喜欢我们的课,在教学中,我们要肯定学生的成绩,不要随便动不动就批评学生,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把他们的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把他们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老师教学的工具,我们要考虑学生的思绪方式,站在学生的立场,帮助他们,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一道克服困难;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篇7

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也是学校各科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回归母语教育的本真,回归语文教学的轨道,尊重语言学习的规律,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5月18日下午,“钟楼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怀德教育集团香江校区如约开展,旨在通过研讨活动让老师更清晰海量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语文主题学习”这个实验有更正确的理解和认识。钟楼区教文局薛丽君局长和教师发展中心徐彤书记以及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核心组成员、八所实验学校全体实验教师、各校语文教研组长及低中段语文骨干老师全程参与了研讨活动。活动由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研员陈玉琴老师主持。

正确得当的实践引领,能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简单绿色的教育生态能奠定课改的良好基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以“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内大量阅读”为特征的,以《丛书》为载体。强调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好语文,以“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为指导思想,要求我们实验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把学生的“学”落到实处;转变教学方式,切实保障学生的“学”,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相信我们钟楼小语人一定能走出自己行之有效的课改之路。

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活动初探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探索

主题单元教学由于其主题的引领性,使得其课文内涵具有一定的统一性,所以主题教学比单课教学更能营造出一种学习的情境感。这有利于教师建立起结构性的教学思维模式,也更能唤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一、课前整体预习,构建单元主题

由于每个单元学习的整体性,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时要十分注意对于整体内容的把握,以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在进入单元学习之前,先让学生把整个单元的课文都浏览一遍,了解本单元的学习主题,选择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进行精读,标记重点内容,写读书笔记。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网上搜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文章或其他形式的资料,对单元主题内容有更全面的认识。

而教师则要以单元主题为依托,对课堂教学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其要义是围绕单元主题,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经验,根据单元主题的特点,充分挖掘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源与信息,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而主题单元建构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着眼于单元内各篇课文间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在联系,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和课堂活动设计;第二,营造主题氛围下学生的交流,引导思维碰撞;第三,高效整合各方信息资源,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深度开掘单元主题内容,完成教学目标。

但要注意即使是在同一个主题之下,每篇课文都有它自身分别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所以语文教师要仔细分析课文之间的不同点,明确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为起点,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语文主题式学习活动,有序地展开教学活动,实现主题目标的教学。

二、科学安排教学活动,深化主题内涵

(一)生动的主题导入

要想提高对一个主题单元的学习效果,教师首先应在主题导入环节花心思,想办法吸引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这个话题的兴趣,从而调动起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按照小学生的认知特色,教师可以多利用多媒体进行主题导入。如六年级上册的“战争”这一主题单元,在导入时教师就可以挑选一些战争片的片段给学生观看,让他们先真实地见识战争的场面,将自己置身到“战争”这个主题当中去,再进入课文学习,引发更强烈的共鸣,深刻理解文章内涵。

(二)讨论式的教学过程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对主题内涵进行自主探究。如“战争”这一单元主题下牵涉到古诗、中外小说、文言文等多种文学体裁,因而教师也要针对不同的文学体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时,古诗方面,主要还是理解和背诵,让学生思考应该用怎样的情感和语气去读边塞诗。这可以通过配乐诗朗诵的形式来实现,以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进而感悟“战争”这个主题思想,并扩大到对边塞诗这一诗群的了解与分析。而像《夜莺之歌》和《雨来没有死》等小说文本,教师应重点帮助学生去分析人物形象和文章语言。比如要求学生对自己最有感触或印象最深的语句进行分析共享;根据教材中的插图比照文章中的人物描写和场面描写,谈一谈自己认为最为精彩的地方;分析文章中最能体现单元主题情感的地方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总动员的方式来完成。至于像《螳螂捕蝉》这样的文言文,教师首先还是要把翻译工作做到位,但是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其中寓言故事的理解上。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是把《螳螂捕蝉》的故事以白话的形式重写一遍再讲给大家听,亦或是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组织一场辩论赛,辩论其所讲述的道理在今天的战争背景下是不是仍然适用,等等。

三、课后总结整理,拓宽主题范围

完成了课程教学以后的总结与整理也同样不容忽视。主题单元教学综合统整,各位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回顾课文内容与思想、鼓励学生谈谈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填写单元主题教学评价表等形式来实现。但笔者认为其中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就利用主题单元中典型信息与资源,进行拓展、延伸和再创造,即对课文的仿写。

由于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来进行编排的,而每个单元的习作也都是前面阅读课文的拓展与运用,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教材资源进行对学生写作的训练。教师可以以单元主题作为学生的写作背景,让学生自己选择课文中他认为最值得借鉴的地方进行仿写和再创作,这是一种快速内化吸收主题感悟的写作方法,能引导学生在感知、提炼、初步操练等拓展学习的过程逐渐中形成知识的迁移和发散。所以教师在上好前面的阅读课之后就相当于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和作文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后面的作文训练又可以再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前面几篇范文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其所形成的一个完美的整体主题单元教学系统对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主题阅读,即阅读更多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自己去发现这些作品的内在联系、总结其写作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升华对单元主题的理解,拓展主题范围。这才可以使我们的主题学习最终落实到对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上来,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深沉意义。

四、结语

主题单元教学的全过程渗透着“学会学习”的教育理念,不管是内容的设置还是单元目标的要求都要比单篇课文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调整教学手段,适应主题单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参 考 文 献]

[1]徐建灵.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初探[J].课外语文(教师适用),2012(08).

[2]金淑文.主题单元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2(09).

语文主题学习活动总结 篇9

本学期,我们积极开展了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取得了可喜了成绩,也有不足之处,为扬长避短,现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参与“主题语文”学习的自觉性。

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加强学习和研究,在落实“主题引领、学用结合、综合学习”的主题语文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有机融合到“主题语文”的改革中,积极探索自主高效的模式和方法,努力推动“主题语文”工程的深入实施。

二、积极探索阅读量增加前提下的“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当作主题阅读的主阵地。

特别在如何保障阅读的时间、如何保障足量的阅读内容、如何开展课堂讨论交流、如何写读书笔记、如何反馈矫正等方面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师以“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为基本模式,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进行大胆的创新。“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大致包括如下五个环节:认定目标,独立自学——小组交流,互助落实——课堂讨论,质疑释疑——回扣目标,训练巩固——反馈矫正,反思升华。

三、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并慢慢规范。

出示预习要完成的大问题后,即将课文放给学生充分的自学。自学的质量,是开展好语文主题学习的保证。我经常和学生们一起总结方法,比如对问题的解答我们就归结为一句话:划句,圈词,作批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所有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这个方法,而且有一部分学生抓关键词、关键句已经相当准确和敏锐,在此基础上的见解也很深刻和到位了。

掌握了科学的自学方法后,小组汇报时也规范了很多。各小组自然而然地就能在汇报时,先读一读画下的关键句,然后抓住圈下的关键词,畅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了。

四、及时提炼总结学法、写法,并能举一反三。

每一个学习单元,我们在精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应及时总结这一类文章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用此方法自主、高效地学习本单元内的略读课文,同时进行相关主题下的拓展阅读。

另外,学生在理解课文后,教师还应及时引导提升到总结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上。如写人的文章,一般可以总结人物的描写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描写等,然后还可以紧跟上一个小练笔进行有针对的应用练习;叙事的文章,一般可以总结事件发展的过程,理清记叙的顺序;写景的文章,一般要总结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学生掌握了各类文章的写法之后,就能够较好地运用于以后的习作当中,提高写的水平。扎实开展“主题语文”系列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在总结以前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语文”的要求进行整合,周密计划。

五、扎实有序地进行“主题语文”的课外系列活动,提高活动效益。

一是要把课本主题与学校的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掘课本主题的思想道德价值,适时开展作文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评选“我的座右铭”等课外主题语文活动。

二是要把课本主题和重大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充分挖掘重大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适时开展课外主题语文活动,如:利用清明节、中秋节时机开展有关这些节日的古诗文背诵活动,利用国庆节时机开展“向国庆献礼”的诗歌朗诵比赛,利用春节时机开展春联撰写及征集的评选活动,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等等。

三是要把课本主题与家庭生活结合起来,适时开展撰写家书、“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等以“感恩”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总之,本学期我们举行了“推广普通话”手抄报比赛、“歌颂教师”手抄报比赛、教师节演讲比赛、庆国庆征文比赛、庆国庆手抄报比赛、“英雄报”手抄报比赛、“格言报”手抄报比赛、“可爱的祖国”征文比赛、“英雄在我心中”征文比赛、“迎国庆”手抄报比赛、感悟亲情、写读书心得、集锦本展评、日记本展等多种主题活动。

语文主题学习活动总结

六年级二班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篇10

沂南县双堠镇南石门中心小学 谢升红

2012年4月23日-27日,我们一行16人在朱老师的带领下,在泰安进行为期五天的听课观摩活动。这几天我们一共听取了全省各地32位优秀教师的课,各位老师用各自不同的姿态诠释了自己心目中的高效课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课堂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他们的课堂教学,给我们传递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于我们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让我们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具体谈谈我对这次学习活动的几点体会。

一、沟通联系,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课始,师生聊天创设了愉快的环境,融洽的气氛,老师的亲切随和一下子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对新老师没有紧张。聊天过后,就非常轻松,师生之间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如习作课《自我介绍》课前师生进行简单的交流,让几位学生介绍自己,既奠定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又为本课内容的开展拉开了序幕。

二、以读激情,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重要特点是“情”,情感十分丰富。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动情,心灵受到震撼,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首先让学生在不理解诗的意思的前提下,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然后在一遍遍、分层次的读中感悟诗情,体味诗意,反过来再去读出诗情和诗意。这种方法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动情。

三、读写结合,在课堂中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时间充足,几乎每一堂课都有一个小练笔的环节。这样让学

生的情感有处可发,更得到了升华,还提高了习作能力。如《彭德怀和它的大黑骡子》一课,当大黑骡子被杀的时候,让生换位成彭德怀,写一段给大黑骡子的告白,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主人公情感的基础上,适时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的到了释放,无形中也提高了他们的习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阅读教学中教授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新颖多样。

这些课堂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教学方法的教授。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学到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由诗题入手,读诗题、明诗意,品字词、解诗句,知背景、悟诗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这些课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很多学习方法,也让我们这些看课的教师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给我们很大启发。如口语交际课《学会鼓励》,运用电话连线、心灵漂流瓶等方式,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在课堂中解决实际问题,做到了学以致用。又如《发现汉字的结构之美》一课,师生共舞,让学生受到启发,发现了汉字的伸展之美。《黄河的主人》一课,教师哼唱艄公的调子,让学生从中体会出了艄公的沉稳、冷静、乐观等品质。

五、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次评比活动的评分标准中也指出,教学理念要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生长需要,这些都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以及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就要时刻关注学生,以生为本,以教促学,教师只起指导和辅助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研究能力,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如《难忘童年》,让学生带来自己的照片,说说照片中的童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然后让学生找找生活中、脑海里等地方的童年,想想这些难忘的记忆,一位同学讲述,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向这位讲述者通过提问问题的方式帮助其不中遗漏的细节,完善习作。该生听取伙伴合理建议的情况下再次复述难忘的童年,这样该生的习作能力得到了一步步提升。自始至终,教师只起到了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六、鼓励评价,保持学生积极心态。

纵观每堂课,没有一个学生不是积极参与。每位老师都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以激励的话语和学生交流。我们不时听到这样的话语:“读得多好啊!”“不错!”“读得真流利!”“真好!”“好啊!”“大家很会读书!”“这个同学读得非常好,很认真!”还不时看到有的教师亲切地摸学生的头、拍学生的肩,微笑着与学生耳语,孩子们在这样老师的面前,启动了心智,敞开了心扉,他们畅所欲言,欲罢不能。这次优质课评选活动还告诉我们,教学效率的高低不是取决于教师讲得多么细致,而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有效程度。学生参与越充分,学习的主动性越强,教学效率就越高。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篇11

一、丛书让低段学生入学“软着陆”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行为习惯还停留在幼儿园阶段。怎样让他们尽早进入一年级学生的状态,此时,丛书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假如我是雪花》一书前面1到22页的儿歌浅显易懂,朗朗上口,不但能帮助学生尽早进入状态,还能激发他们上学的乐趣。如儿歌《上学歌》《上学多么好》,让学生感受到上学是多么高兴的一件事情;《上学歌》《好学习》告诉学生校园的行为规范;《坐得正》《上课守纪律》告诉学生上课应该怎么做;《课间安全牢记心》《广播操》《做早操》等告诉学生课间要文明活动,安全活动;《学习歌》《值日歌》告诉学生要有担当,会为班集体服务。同学们在诵读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的同时,渐渐地学会了“站如松,坐如钟”,上课要认真听,下课要文明玩。他们的行为习惯在儿歌的熏陶下日渐规范。这些儿歌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了衔接作用,让他们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愉快而顺利地进入一年级的学习,实现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二、丛书是拼音学习、识字的小助手

怎样让一年级的学生扎实有效地掌握汉语拼音,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儿歌。《假如我是雪花》一书里正好有非常全面的拼音儿歌,包括《标调规则》和《四声》,学生可以在诵读儿歌中识记这些枯燥的拼音,既提高了效果又激发了兴趣。如“牙齿对齐(iii),妈妈给我织毛衣;火车到站(uuu),运来钢材造新屋”等,既读准了拼音,还提高了效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一学段识字、写字的要求,笔者视情况有时通过教材来完成,有时通过丛书来完成或补充。如课标上要求的会写700个生字,会认400个生字,笔者就是带领学生通过教材学习,通过丛书进行巩固的。这些生字通过教材学习后,及时在课堂上使用丛书阅读儿歌,当堂巩固所学的生字,这样既扩大了课堂容量,也达到了很好的识字、认字效果。如学习了《操场上》后,及时阅读儿歌《太阳公公起得早》《广播操》《做早操》等,巩固了生字“操、跳、排、蹦、腰、身体、腿”等字。

三、通过丛书初涉经典

丛书《假如我是雪花》一书还安排了大量经典内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中国经典文化的向往。如“趣味成语妙妙妙”,让学生在儿歌中学习了“惊弓之鸟、夜不闭户、百里挑一、百发百中、高枕无忧、趁火打劫、放虎归山”等大量成语;还有“走进古诗王国”中,学习了《敕勒歌》《江雪》《寻隐者不遇》《相思》《宿建德江》《风》《池上》《登鹳雀楼》《塞下曲》等古诗,不但让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时间大量积累古典文化精髓,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教材《丑小鸭》带领学生走进了童话的大门,《拔苗助长》和《守株待兔》带领同学们走进寓言世界,丛书里还配置了大量优秀的童话和寓言,帮助学生认识童话与寓言、阅读童话与寓言:《樵夫与赫尔墨斯》《狐狸和鹤》《驴子和夜莺》《第一百棵大树下》《小花鹿迷路》等优秀的文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童话与寓言体验,点燃了他们阅读童话与寓言的兴趣,进而激发了他们阅读整本童话和寓言书的兴趣。很多学生通过阅读丛书,激发起阅读兴趣,开始阅读整本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经典书籍。

如何让小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篇12

一、教师要发挥民主的教学作风

传统的同步教学使教师处于绝对权威地位, 独霸课堂, 一讲到底, 禁止学生在教师讲课时提问打岔, 教师的观点、教参的答案, 就是权威性的唯一结论。教师的千启百引, 都是为了把学生引入早就设好的问题中, 评价标准只求相同, 不许有异, 只重结果, 不求思维过程。可以说这种教育只是将一个个活泼好动的“小老虎”从小就引入“牢笼” (现成答案) , “驯养”为温顺、驯良的“小猫”。当这种“猫式虎”长大成人回归自然 (社会) 时, 已经失去“百兽之王”的天性而无法求生, 更不用说创造、创新了。民主的教学法则是学生自主下的自我探究, 求知教育, 在课堂中的主要活动是学生自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师生完全平等的,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敞开思想, 民主讨论, 共同切磋, 研讨争论, 互相交流, 相互启发、点拨, 这就构成了一种教学信息的立体交叉, 相互辐射式的信息交流网络, 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这种课堂氛围中, 我一直坚持运用“一题多解, 一事多写”等方法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 鼓励学生解放思想, 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尤其是那些“顽皮”“淘气”“性格固执”的学生, 这些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体精神与创造能力,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活动外在的表现是知识层面的传授, 内在的表现是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有的教师很注重这方面, 和学生相处友好, 大家彼此就像朋友。师生之间融洽关系促使了两者产生思想的共鸣, 统一在学习的共同体中, 教师的教学能被学生接受, 学生愿意接受教育, 听得进去教师的话, 教学活动处在良性互动过程中, 教和学能达到最优化的教学境界。反之, 如果教师忽视了和学生的人际交往, 只是单纯为了教知识而教学生, 这种教育是冷冰冰的, 表现在教师身上就是, 一张权威、严肃的面孔, 动辄对学生进行批评呵责, 对学生没有耐心、爱心, 甚至用体罚和变相的体罚对待学生。学生面对这样的教师是敬而远之、望而生畏, 心理上没有安全感, 看见教师就紧张, 不能用放松、愉悦的心态投入学习, 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 学不进去, 学习效果差, 教师辛苦的教没有从根本上找到教育的根源, 教学效果也不会好。因此, 我们要按照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去了解学生, 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二、给予学生激励评价

激励是一种教学评价方式, 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奖励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实物的奖励, 如在期末考试时, 如果学生考试提前了十名就奖励文具盒, 第一名奖励书包;平时表现好的同学奖励小红花等。精神奖励是让学生有被认可的的感受,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调整心态, 有精神上的满足, 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 这是最高层次的激励。

语言激励属于精神奖励, 但怎么能激励到点子上呢?怎样提高教师评价语言的水准和品位呢?我认为一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二是要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由衷赞美;三是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评价语言, 以便在课堂上灵活、恰当地运用。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激励, 教师要用激励的语言, 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 比如, 你回答的声音很响亮、真聪明、写的字很漂亮等。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的信心, 即便遇到困难, 也不会退缩, 因为教师是信任自己的。教师在激励学生时, 一定要发自内心, 不能敷衍学生, 那样学生会感到“意犹未尽”, 感到失望, 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在语言激励的同时, 可以辅以体态语言, 竖起大拇指来表扬学生, 拍拍学生的肩膀等, 这些不经意的小动作瞬间增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心田涌进一股暖流。例如, 学生提出了别人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我就会走上前去, 称赞说:“你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 真了不起呀!”。激励尤其是对促进后进生的学习有明显的效果。后进生在学习上往往有自卑感, 因为自己总是学不好比较怯懦, 课堂上不愿回答教师的提问, 不积极参与讨论, 生怕自己说错了会被取笑。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让学生感觉自己也是好样的。

激励学生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时, 将该生对其他活动的积极性迁移到学习活动中。有的学生有时候看起来似乎什么长处都没有, 但教师只要用极大的爱心去关心他们, 就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并将其发扬广大, 迁移到学习上。当然, 这里要确保教师所发现的闪光点是准确的, 对该类学生提供的帮助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 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学生如何学, 学得是否与效取决于教师的教。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 教学过程的具体环节互相作用和促进, 如果有一个环节的设计不合理, 就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障碍, 影响下一步的学习, 因此, 教师要能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在课堂上感染学生, 提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教师根据小学生的感性认知规律, 把抽象的文字和说教变得感性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语言要有个性特征, 生动、形象、幽默, 语调抑扬顿挫, 不能直白的讲解, 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 如同一杯白开水。巧妙的设计教学方法, 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教师还要选择不同的教学工具, 弥补课堂板书教学的单一性, 比如挂图、多媒体、事物等, 给予学生新鲜感, 促进探究活力。

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付青亮

王坟初中 “语文主题”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语文主题学习培训,听了董董等2位老师的课和潍坊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李宏绯科长的讲话,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新理念,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把握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规律性特点,创立一种自主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尝试、发现、探究、评价和提高,形成知识的自主建构,并不断探索新的学习领域和研究内容,不断尝试使用新的方法、新的工具,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发展,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我们进行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一、“语文主题”学习使学习内容更广博,但它同样需要体现教师的指导过程。

1.优选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量增大吸收范围。

“语文主题”学习的阅读内容不仅面广量多,而且贴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水平。除生活气息浓的普通文外,更多地选择文学作品,与学生的内心世界相合,以便更大范围的理解和吸收。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在大范围、丰富的信息量中提取于自己有用的东西。董老师大量补充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2.“语文主题”学习在阅读中不必要求学生全部的掌握和精通。

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这里的“好读书”,是有兴趣,喜欢读。“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课标重点提出的要求。“不求甚解”,不是不求“解”,而是不过于“解”,因为过于精到的解,会给学生带来理解的难度,而疏于读书和思考。“语文主题”学习在阅读中不必要求学生全部的掌握和精通。只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知识水平上有所收获就行。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强化积累,大量地记背经典的语言词句是教学的要旨。它不是传统教学的简单回归,更不能产生新的死读硬背的教学模式,把书读死。

所以我们提倡在阅读中思考,并产生自行扩展阅读的愿望和兴趣,这是“语文主题”学习所体现的着力点,这也是学生由学习阅读走向独立阅读的开始。

3.“语文主题”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法,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语文素养,实现个性话发展的过程。

总之,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自主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语文主题”学习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1.通过“语文主题”的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大的提高了。..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主题”学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默读课文还学会了快速阅读文章。同时也让一些平时不喜欢读书的同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不但读了大量的文章,还做了很多的读书笔记,写出了自己的收获与感受,真正做到了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主题”学习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语文主题”学习还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文主题”学习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搜集了大量的佳句美片,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因此,写作时他们的兴致很高,写的文章的水平也比较高。更可喜的是原来那些上作文课头痛的学生,也对作文有了兴趣,并且写作水平越来越高了。

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新理念,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把握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规律性特点,创立一种自主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尝试、发现、探究、评价和提高,形成知识的自主建构,并不断探索新的学习领域和研究内容,不断尝试使用新的方法、新的工具,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发展,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我们进行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一、“语文主题”学习使学习内容更广博,但它同样需要体现教师的指导过程。

1、优选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量增大吸收范围。

“语文主题”学习的阅读内容不仅面广量多,而且贴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水平。除生活气息浓的普通文外,更多地选择文学作品,与学生的内心世界相合,以便更大范围的理解和吸收。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在大范围、丰富的信息量中提取于自己有用的东西。董老师大量补充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2、“语文主题”学习在阅读中不必要求学生全部的掌握和精通。

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这里的“好读书”,是有兴趣,喜欢读。“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课标重点提出的要求。“不求甚解”,不是不求“解”,而是不过于“解”,因为过于精到的解,会给学生带来理解的难度,而疏于读书和思考。“语文主题”学习在阅读中不必要求学生全部的掌握和精通。只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知识水平上有所收获就行。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强化积累,大量地记背经典的语言词句是教学的要旨。它不是传统教学的简单回归,更不能产生新的死读硬背的教学模式,把书读死。

所以我们提倡在阅读中思考,并产生自行扩展阅读的愿望和兴趣,这是“语文主题”学习所体现的着力点,这也是学生由学习阅读走向独立阅读的开始。

3、“语文主题”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法,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语文素养,实现个性话发展的过程。

总之,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自主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语文主题”学习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1、通过“语文主题”的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大的提高了。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主题”学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默读课文还学会了快速阅读文章。同时也让一些平时不喜欢读书的同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不但读了大量的文章,还做了很多的读书笔记,写出了自己的收获与感受,真正做到了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主题”学习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语文主题”学习还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文主题”学习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搜集了大量的佳句美片,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因此,写作时他们的兴致很高,写的文章的水平也比较高。更可喜的是原来那些上作文课头痛的学生,也对作文有了兴趣,并且写作水平越来越高了。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篇15

一、从多方面寻找活动主题

人教版的教材为我们安排了许多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我们在教学时除了要紧扣课本中的这些活动,应该结合学生们的特点和兴趣,来对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主题进行选择,所选的主题最好是能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有联系,且主题不易过大,使活动还没正式开始,就把学生兴趣给激发出来,由此带动整个课堂的活力。

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异想天开,有时候会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这时候我们要善于抓住他们稍纵即逝的灵感。要精心呵护他们在选题中的突发奇想,并加以恰当的引导。如在学习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孩子们一个个兴致盎然,有的想读读安徒生的童话;有的想了解一下作者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还有的想写一篇童话……于是我立刻提议来一次“走进安徒生”的综合性学习。一周后看到孩子们写出的作品,调查到的资料,我知道他们已经真正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注重与各学科的整合联系

新《课程标准》曾经提出:应把学生对语文进行学习和运用的范围进一步拓宽,把跨学科进行学习以及高科技方法都充分的利用起来。它提倡的其实是把课堂文化共同的构建起来,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上有自己的新思路,充分研究分析教材及学生的情况,按照实际需求来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打破语文学科原有的封闭状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把书法、绘画、音乐等融入学习中。例如在《轻叩诗歌大门》这一综合性学习时,当孩子们上台去把自己收集的那些诗歌作品呈现给大家的时候,并不是空洞的文字,而是配有图片的富有活力的画面,这些生动的画面反映的不但是孩子们对诗歌的理解,而且也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和审美能力;有的在朗诵时配上了动听的音乐,把我们带入了诗歌的情境中去;还有的带来了自己的书法作品,让我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了汉字的魅力……

综上可知,语文综合性学习跟别的学科进行有效的结合,根据切实的语文学科有关的主体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得到充分的利用,学生们在这种活跃的气氛当中,能够使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重视实践活动的探究过程

大部分老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早就日益形成了自己固有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下让老师进行综合性学习课程方面的教学,老师会感到很不适应,加之综合性学习在课外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准备,因而使得部分老师在进行综合性课程教学过程当中采取了一种在形式上走捷径的方式,就是比较注重结果,而把过程给忽略掉了,将结果形成的过程转变为了死板空洞的死记硬背,剥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是学生的亲身经历,它所注重的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行为过程的本身。所以综合性学习这一课程的实施,必须以学生自主参与探究与解决问题时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来衡量。

例如在《我爱你,汉字》的综合性学习中,为了解决问题,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多方调查:像放学时在街上寻找店家招牌、路旁广告牌中是否有错别字,利用双休日通过对街上行人进行随机调查,了解用字情况;收集报刊、电视屏幕上的错别字等多个方面去了解社会用字情况,不仅增长了许多课外知识,也认识了不少汉字。

又如在《走进信息世界》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深入网吧进行调查;采访身边的同学了解信息技术给他们带来了哪些改变;搜集受到信息技术危害的案例……通过资料的整理与汇报,同学们一下子议论开了,不同的观点油然而生,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究竟是利还是弊呢?这时我顺水推舟召开了一次辩论会,同学们都开始了热切的讨论。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富而真切的情感体验,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也让他们学会了探究,学会了合作。

四、把作文、语言交流教学充分地融合到综合性学习中

所谓综合性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其不但为听、说、读、写设计了比较具体且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而且还明确了学生阅读方面的具体方向。

所以,我们不应该单纯地把综合性学习单独割裂开来,独立开展。在每一个单元进行讲解之前,我都会把本单元涉及的内容过一遍,对内容做有效的课时安排。尤为注意的是要了解一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进行合理的衔接,从而使教学的有效率得以提升。根据对课本内容进行充分了解,很容易看出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以及课文等内容总是有联系的,把握好联系,我们可以在单元学习之前就让学生搜集准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并进一步将综合性活动与口语交际的训练和写作的训练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三年级的“传统文化”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时,我就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分别从绘画、戏曲、民间工艺、风俗习惯等方面去搜集整理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与课文的学习紧密联系。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就能够将作文、语言交流很好的融合到综合性学习当中,由此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开展活动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对于语文来说,它其实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语文的有关的学习资源跟具体的实践其实跟学生的生活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充分把学生的具体的生活空间给利用起来,对语文进行合理的学习和运用,由此使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当中,注意与课堂外进行有效的沟通,把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得以拓展开来,使得学生们有充分的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学校 , 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演讲、讲故事、办手抄报、征文、绘画、书法、诗歌诵读等比赛活动。每逢节假日,建议学生家长带自己的孩子出去走走,让学生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在课余的时间里,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单位做一些相关的调查报告。通过以上活动,不但让学生接触到了社会和大自然,而且还使学生有了责任感以及使命感,使语文课堂得到了有效地拓展。如在《只有一个地球》的综合性学习中 , 我让学生充分调查我们周围的环境污染情况,并且采访同学了解他们的环保意识,然后开展给同学们写倡议书 , 给有关部门写建议书,设计公益广告词等一系列活动。又如,在六年级最后一组的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中,为了让孩子们给他们的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这一组结束时我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在活动中孩子们纷纷展示了他们这六年来的学习成果,倾诉了他们对老师与母校的感激之情,更互诉了难以割舍的同学情,让小学生活成为他们美好的回忆并永久的珍藏。更激励孩子们树立美好的志向继续前进。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充分把语文学习跟具体的社会实践进行有效结合给体现了出来,此外使我们的语文课有了“语文生活化 , 生活语文化”的特点。

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来说,其实就是把活动当成有效的载体,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对语言进行有效学习,使语言能力得以提高,进而提升语文素养的一个过程。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促进了语文学科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促进了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作为语文老师应合理而又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由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们在自由广阔的领域里,对语文进行学习和运用,在具有活跃气氛的活动中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绽放异彩。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亮点更是一大难点,要想把综合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使孩子们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需要我们留心生活,寻找合适的活动主题,更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上一篇:放风筝日记作文600字下一篇:生活需要宽容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