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全预警

2024-09-09

生态安全预警(通用12篇)

生态安全预警 篇1

众所周知, 人类得以生存, 离不开粮食的供给, 而粮食的供给, 更是依赖于耕地的安全。 但是随着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耕地, 导致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受到严重的破坏, 这必然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生产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 从而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 为有效遏制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 对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耕地生态安全预警是相当有必要的。

本文基于系统科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预警理论,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 对连云港市的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预警进行研究。 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PSR) 框架下基于能值理论的耕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 并采用径向基函数 (RBF) 人工神经网络对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预警警情进行预测分析。 本文研究内容不但有利于耕地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维护, 而且在耕地生态安全制度和社会经济战略实施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 区域概况

连云港市位于我国中部沿海地区, 处于北纬约34°~35°, 东经约118°~119°之间。 作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 对我国资源以及消费市场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但是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 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张, 人口压力也在日益激增, 这不仅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也给该市区域耕地生态安全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连云港市耕地生态安全总体发展状况如何、各子系统的稳定性如何, 或是否存在影响其稳定性的潜在威胁以及如何减小甚至消除这一系列威胁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因此, 本文将以连云港市耕地生态安全情况为例, 对其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建立、警度划分、警情预测分析以及制定排警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2 连云港市耕地生态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2.1 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本研究指标体系确立将已有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作为依据, 结合现实情况, 包括资料收集情况、自然社会经济情况等多方面因素, 采用PSR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 构建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 该体系致力于在比较法和专家法的筛选下, 选择科学、合理的指标, 构建能够有效评价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现状、预测趋势、评价分析结果的指标体系 (见表1) 。

2.2 数据来源

连云港市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基础数据, 主要来源于统计年鉴并根据年鉴所得进行必要计算整理。 具体数据来源包括:《江苏省统计年鉴》、《江苏农村统计年鉴》、《连云港市统计年鉴》、连云港国土局等职能部门 (农业局、环保局等) 收集的统计资料, 时间序列区间为2000~2012 年。

2.3 评价指标标准化

为统一数量级, 便于各指标计算, 应对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警限标准化处理。 本研究采用直线无量纲化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标准化公式如下:

正指标:

逆指标:

式中:Mbij为标准化后的结果;Mij为第年第j个指标实际值;Mmax, Mmin分别为第j个指标中最大值和最小值。

2.4 指标权重计算

由于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权重计算侧重客观评价, 因此本研究采用熵值法通过判断矩阵, 根据指标变化作用于系统整体的程度来确定权重的, 具备较强的客观性。 使用熵权法确定权重步骤如下:

(1) 计算第j个指标的信息熵ej:

其中:k=1/ln m, 且k>0;ln为自然对数; (若Pij=0, 则Pij*lnPij=0) ;qij为原始指标标准化值。

(2) 计算第j项指标的效应值gj:gj=1-ej

(3) 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

2.5 综合指标值的测算

本文采取线性方式对指标进行加权, 测算综合指标值:

式中, T为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 wj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 0≤T≤1, 越接近1, 表明耕地生态环境越安全。

2.6 警度划分

在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预警中, 警度的确定是尤为重要的。 其划分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结论。 本文拟采用基于多数原则、 中数原则和均数原则, 确定2000~2012 年间的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标值的警情范围阀值, 从而有效划分连云港市耕地生态安全警度。 警度划分结果见表2。

3 连云港市耕地生态安全警情预测

鉴于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预警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的工作, 因此需要一个与之相配合的预测方法来进行警情预测。 然而具备结构自适应确认、 输出和高效的逼近能力及快速的学习能力、结构简单等优点的RBF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便成为了最佳选择之一。 该模型可适用于任意逼近且任意精度的非线性函数中, 有利于提高对未来数据的预测精度。 因此, 本文拟尝试使用RBF模型对区域耕地生态进行安全预警研究, 并采用Matlab2010b软件中newrb、sim函数来设计预警指标预测程序, 对2013~2017 年连云港市耕地生态安全压力、 状态、响应各子系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3.1 预测结果

Matlab2010b软件对2013 ~2017 年连云港市耕地生态安全各子系统发展趋势预测结果如图1、图2、图3 所示。

3.2 预测结果分析

3.2.1 压力系统。 由图1 可知, 2000~2012年间连云港市耕地生态安全压力指数在0.04 至0.3 之间波动, 从2000 年的0.1191增至2012 年的0.2881, 整个压力系统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 但也存在个别年份的不稳定现象:2000~2002 年、2003~2006年、2007~2009 年为压力指数下降恶化期, 区域耕地生态系统巨大压力, 处于“巨警”状态;2002~2003 年、2006~2007 年、2009~2010 年为压力指数上升期, 但依旧处于 “巨警”状态;2010~2012年相对前几个阶段来说, 耕地面临的生态负荷有所减轻使得区域耕地生态安全指数呈急速上升趋势。 因此在2010~2012 年间, 区域耕地生态安全处于“中警”状态。

根据图1 的预测结果可知, 2013~2017 年连云港市压力子系统预测指数将在0.09~0.1 之间波动, 依旧呈现出较大压力, 处于“巨警”状态。 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是:由于连云港市本身正处在一个过渡阶段, 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的过渡、城镇化快速发展关键期。 在这一阶段, 城市的环境资源承载力将达到上限, 然而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高效用地模式和先进的基础设施, 这样的尴尬将会导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连云港市将受到区域耕地生态安全压力子系统的威胁。 因此面对这样的现象, 应积极采取措施对压力子系统进行有效的调节。

3.2.2 状态系统。 由图2 可知, 2000~2012 年连云港市耕地生态安全状态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由2000 年的0.0955 上升到2012 年的0.2716, 上升了0.1761。 其中:2000~2003 年、2005~2007 年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状态指数分别从0.0955 下降到0.0461, 0.0872 下降至0.0788。 这两个阶段, 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自然灾害承载指数、单位耕地产出量、人均耕地净收益、单位耕地投产比以及耕地环境负载率都呈现一定幅度的上下波动, 尤其是2003 年, 状态子系统各指标大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导致该年状态子系统指数呈现研究期期间最低值。 此后除2005~2007 年间有小幅的下滑以外, 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预测2013~2017年, 在响应系统的积极作用下, 连云港市耕地生态安全状态指数将在0.3567~0.7824内呈现上升趋势。

3.2.3响应系统。由图3可知, 2000~2012年连云港市耕地生态安全响应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由2000年的0.0096增长到2012年的0.3159, 增长了0.3063。响应子系统整体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2000~2005年, 响应指数呈现缓慢增长, 从0.0096增长至0.0659;2005~2010年响应指数快速增长, 从2005年的0.0659增长到2010年的0.2643, 2005年是前两个阶段变化的转折点;2010~2012年响应指数变化趋于稳定。导致响应指数在研究期内呈现快速增长的很大部分原因与连云港市农民人均收入、人均GDP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变化密切相关。

预测2013~2017 年, 连云港市耕地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将在0.3530~0.4654 内呈现上升趋势, 且增长速度较快, 预测将从2012 年的0.3159 增长至2017 年0.4654。

3.2.4 总体警情变化趋势分析。 从整体上来说, 连云港市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变化幅度是比较大的, 13 年间增长了0.6513。 从表4 可知, 2013~2017 年未来五年连云港市耕地生态处于“无警”状态, 但从三个子系统看, 警患仍然存在, 特别是压力子系统。

采用STATA, 求取连云港市耕地生态安全压力指数、状态指数、 响应指数分别与综合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得到在0.01 水平上, 综合指数与状态指数呈现显著相关, 相关性达到0.9642。 这一数据说明了:2000~2012 年这十三年期间, 连云港市耕地生态安全状态系统指数的增加是促进其综合指数上升的主导因素。 在此期间, 连云港市虽然压力指数呈现明显波动现象, 但是通过在响应和状态系统的共同作用下, 该阶段连云港市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依旧呈现出稳中有升的状态, 并且与状态指数、响应指数波动趋势大致相似。 这充分说明在当压力系统对全市区域耕地生态安全产生严重威胁或是影响时, 连云港市政府部门针对警患采用各类高效有力的调控措施来维护区域耕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4 连云港市排警调控对策

通过上述对连云港市耕地生态安全研究可知, 在未来五年内, 连云港市耕地生态安全系统整体处于“无警”状态, 但从每个子系统来看, 其中压力系统依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处于“巨警”状态。 因此, 为了维护连云港市耕地生态系统的有序稳定, 以土地管理部门为主, 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的调控主体在相关文件基础上, 结合连云港市耕地生态安全警情变化趋势分析成果, 提出解决连云港市耕地生态安全警患、防止未来可能出现的区域耕地生态安全警情的调控措施, 从而使得连云港市耕地生态安全系统在一个平衡的状态有序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是控制人口数量增长, 减缓人地之间的矛盾。 连云港市人口密度的激增, 不仅造成人均耕地面积的缩减, 更是增加了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的压力, 进而构成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瓶颈。 因此, 要有效控制好人口增长规模, 尤其是农村人口, 从而实现人口与区域耕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 二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保护耕地生态安全环境。 一方面要尽量减少使用或是不使用毒性较高且易残留的农药、杀虫剂以及除草剂, 减少氨肥的使用量, 避免农药、化肥对耕地土壤、水分以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另一方面要着力开发新型有机肥、生物钾等有机肥料, 提高其使用效率, 同时采用毒性低、残留少、效率高的生物农药, 既增加了耕地的产量又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也有效降低了耕地污染, 提高耕地生态安全环境水平。 三是防治结合整治工业“三废”, 改善耕地生态安全环境。 从源头抓起, 在环保方针指导下实现对“三废”的治理, 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提高环保市场准入门槛;制定并贯彻落实污染行业的政策;积极开展高污染行业整顿治理工作, 抓牢污染源头;遵循自然发展规律, 合理实现工厂布局;发展循环经济, 形成合理生态安全链, 控制“三废”排放量, 实现耕地生态安全环境的改善。 四是提升耕地利用效率, 提高节约集约水平。 在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之下, 提升耕地利用效率, 增强其集约利用水平。 首先要在思想层面上有所提高, 加强集约节约用地的意识;其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连云港市城市规划下, 改变原有粗放用地模式;再次建立耕地集约利用激励机制, 采用宏观调控的方式调动耕地使用者高效用地的积极性。 此外, 合理的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机制对于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生态安全也有着不小的作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 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耕地的行为愈演愈烈, 使得区域耕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受到破坏, 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以连云港市20002012年耕地生态安全系统数据作为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的重点研究目标, 开展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 以此分析区域耕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 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框架下基于能值理论的耕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 采用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分析和预测指标体系下系统出现的警患, 并为连云港市耕地生态安全提供高效可行的调控措施。通过研究表明:连云港市20132017年, 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将处于“无警”的良好状态, 并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趋势, 但从压力子系统分析仍旧存在威胁。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 连云港市应在人口密度、农药及化肥使用量、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加强控制力度, 实现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的保护。

关键词: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预警,连云港市

参考文献

[1]罗毅.湖北省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时空演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杨曙辉, 宋天庆, 陈怀军, 等.中国耕地生态安全危机的影响及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 2012 (03) :5-9.

[3]孙丕苓, 杨海娟, 刘庆果.南水北调重要水源地的土地生态安全动态研究—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 2012 (04) :15-17.

[4]姚慧敏, 张凤荣, 张锡金, 等.济南市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07 (08) :448-452.

[5]杨晓蕾.毕节市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 2008.

[6]任玉魂, 刘焕, 望玉丽, 等.基于熵权法和支持向量机的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J].统计与决策, 2009 (14) :4648.

[7]张小虎, 雷国平, 袁春.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1) :88-93.

[8]黎枫, 陈亚宁, 李卫红.基于熵权的集对分析法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以塔里木河三源流地区为例[J].冰川冻土, 2010, 32 (4) :723-730.

[9]汤江龙.土地利用规划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06.

[10]王秋香, 于德介.设备状态的多项式神经网络迭代多步预测法[J].计算机仿真, 2010, 27 (3) :179-181.

生态安全预警 篇2

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创造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为此,制定本安全工作预警和检查制度。

一、安全工作预警

1、健全学校安全组织,完善安全网络。制订切实可行的各类安全管理员职责,督促其认真履行;

2、做好学生的安全常规教育。如不喝生水、不购买“三无”食品、不乘无安全保障的车辆、课间活动注意安全等,使学生及时了解学校的安全制度。

3、、饮水和饮食卫生安全:认真落实《学校内食堂和副食品店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对水池(储水器具)、水井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对水源周边环境进行检查,确保水质安全;饮用水和非饮用水要分开供应;要为师生提供充足卫生的饮用水,教育学生不共用饮水茶具,开水桶要及时加锁;对学校食堂卫生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检查,实行食品准入制度,进货索票、索证率达100%;严把进货关、操作关、存放关、销售关,规范学校食堂管理及食品采购、加工、销售的过程管理;逐一落实责任,严格细化管理。检查校内商店是否存在霉变、超保质期、无产址、产名、生产日期的“三无“食品。

4、学习和生活场地的安全:对学生教室、食堂、图书馆、厕所、会议室等人群集中等场所做好清洁、通风,进行必要的消毒。对安全通道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通道无阻,通道照明正常,通道出口处要安装应急灯。

5、消防安全:对消防设备、消防器材进行全面排查,按照消防法规的要求,配齐配足消防器材,过期失效的要及时更新,确保消防设施完好和消防通道畅通,确保消防设施能用、够用、会用;检查线路、开关、用电设施是否安全,禁止学生携带易燃物品、引火器材进入校园。

6、交通安全:禁止未满12周岁学生骑车,禁止学生驾驶机动车。

7、安全防范:做好有关安全预警、隐患排查、目击报告,尤其是灾害性天气(雷击、台风、暴风雨等)及地质灾害的防范;禁止学生携带凶器、有毒物品;建立安全危险源跟踪制度,落实安全监控管理措施,建立特殊学生的档案,落实安全结对教育措施。

二、安全工作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形式,也是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特制定本制度:

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广泛进行安全工作法律法规的教育,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氛围。

2、班级和学校安全领导小组有责任和义务对所辖区的安全进行有组织地经常性地全面检查,为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3、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检查清理。对发生交通安全隐患可能性大的路口,报请交警部门协助管理,确保学生的上学、放学安全。

4、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定期检查开展安全教育的情况,定期检查安全教育落实情况。

5、凡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或不安全因素,要及时组织进行整改,并做好安全记录,该上报的要及时上报。

6、检查中发现重大隐患的,负责检查的人应详实记录在案,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

水车前能预警生态环境的神草 篇3

这一发现让参与调查的师生兴奋不已,因为受生存环境破坏等的影响,这种珍稀水生植物近年来在很多地方已难觅踪影,没想到却在鄱阳湖保护区发现了如此大面积的水车前,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

生态环境一哨兵

水车前,又称龙爪草、水带菜、瓢羹菜,为水鳖科水车前属一年生沉水草本植物,喜生于淡水静水中,多在水质较好的池塘、溪涧或水田水沟中生长。其根部呈纤维状;茎无或极短;叶聚生于根基部,具长柄,紫褐绿色,叶形多变,根据水深状况不同,有卵状椭圆形、披针形或心形,先端钝圆至急尖,基部楔形、钝圆至心形,多全缘;花葶自叶丛中抽出,佛焰苞卵状矩圆形,先端2浅裂,有波状翅5~6条;花两性,花瓣和萼片各3枚,白色、淡紫色或浅蓝色,花期7~9月;果实长圆形,果期8~10月;种子多数,纺锤形,细小。

水车前喜强光,喜净水,是一种很容易受伤的水草,受损部位极易因真菌感染而腐烂。它只适应弱酸性软水,对水质的要求特别高,很难在高硬度及碱性水质中生存,因而是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这一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种同样已被列为珍稀水生植物的指示物种——海菜花。没错,水车前和海菜花其实是同科、同属、不同种的近缘植物。在一些地方,确实有人将水车前称为“海菜花”,因为这两种水草不仅外形特征非常相近,而且生存习性,尤其是对水质环境的要求也都一样苛刻,特别容易让人搞混。

不过,想要区分水车前和海菜花,也并非难事。首先,仔细观察两者的花朵便可发现,水车前的花是两性的,花色通常白中带蓝,而海菜花的花是单性的,花色白中带黄;其次,可以观察两者的习性,水车前大多是一年生的,而海菜花基本上是多年生的;另外,还可以考量两者的产地,水车前的分布较广,在长江及以南地区均有分布,而海菜花的产地则狭窄得多,只在云南、贵州、广西和海南部分地区有分布。

美味营养全兼备

水车前是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水生植物,其每千克干重植株的蛋白质含量高达310余克,属优质的植物蛋白源。同时,其脂肪、糖和氮的含量也较高,分别占干重的8%、6%和3.7%左右。因此,无论是对于人类,还是对于禽畜虾虫等生物来说,水车前都是一种珍贵的美食。

在我国南方很多地区,数十年前水车前野生资源还比较丰富的时候,人们经常会采摘其嫩叶来做菜食用,不仅味道鲜,口感好,还能清凉润肺,滋补身体。其加工食用的方法也很多,既可凉拌,又可清炒,还特别适宜煮汤喝,各具特色,别有风味。凉拌的水车前口感爽脆,非常开胃;清炒的水车前绵糯可口,清香四溢;煮汤的水车前清鲜顺滑,清火润喉……因此,水车前便又有了水白菜、水芥菜、水莴苣、塘底菜等诸多与蔬菜相关的别名。

水车前味道之所以如此鲜美,奥秘在于其氨基酸含量极高。通常,每千克水车前的总氨基酸含量可达125克,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到一半以上,而甘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等5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又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4%。因此,水车前浑身充满了“鲜味”基因,是开发风味食品和制造天然鲜味添加剂的优质原材料。

这么美味又营养的食物,当然不可能仅仅为人类独享,很多野生或人工饲养的动物也十分钟爱这种藏在水中的小小植物。对于很多为了觅食而不得不长途奔波的候鸟来说,水车前的果实不仅味道可口,而且营养丰富,是珍贵的食物。在勤劳的农夫眼中,水车前则是理想的饲料,无论是喂养生猪,还是饲养龙虾,水车前全株都是很好的饲料,利用价值特别高,一点儿也不浪费。

此外,将水车前全草打捞起来,沤在农田里,还可作绿肥使用。

摇身一变龙舌草

除了直接食用,水车前全草均可入药。每逢春夏时节,将水车前草采来洗净、晒干,即成了一味功效独特的中药材。摇身一变,水车前拥有了一个专属的草药名称——龙舌草。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之《草八·龙舌草》记载:“龙舌生南方池泽湖泊中。叶如大叶松菜及不苡状。根生水底,抽茎出水,开白花。根似胡萝卜根而香,杵汁能软鹅鸭卵。方家用煮丹砂,煅白矾,制三黄。”书中还注明,其性味“甘、咸,寒,无毒”,若“治痈疽,汤火灼伤,捣涂之”。

除《本草纲目》外,在《多能鄙事》《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贵阳民间药草》《贵州民间方药集》等古今医药典籍中,也均论及了龙舌草在清热解毒方面的诸多功效,如止咳、化痰、清热、利尿等,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肺结核、咳血、哮喘、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取其鲜品茎叶捣烂,还可敷治痈疽和汤火灼伤。

另据现代药理分析,龙舌草的水煎浸膏对人体病灶分离培养的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因此,龙舌草不仅有化痰止咳的特殊功效,临床外用龙舌草浸膏,还可有效治疗颈淋巴结结核。

水车前不仅可食可药,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叶片婀娜多姿,花朵美丽清新,既可用于水族箱培育观赏,又可用于庭园水池中的点缀栽培。

水车前曾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华中、华东和华南等地,许多省份均有野生资源。

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多种原因的影响,水车前草在很多地方已经消失,原生群落变得十分稀少,如今已被列渐危种,并被收录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中,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责任编辑】赵 菲

生态安全预警 篇4

岩溶旅游资源是重要旅游资源之一, 以山景、水景和洞景3种景观为主。广西岩溶旅游资源丰富, 已发现的旅游资源达500多处, 分属26种不同的旅游资源类型, 主要分布在桂中和桂西地区。桂中地区以山景、水景和洞景的组合景观为主, 比如桂林山水。桂西地区以山景和洞景的组合景观为主, 如天坑群和乐业大石围。岩溶旅游景观以其独特的地表、地下岩溶形态, 或岩溶水文现象而吸引大批游客, 以岩溶峰林地貌为景观的桂林漓江已经成为享誉全球的旅游目的地。岩溶景观具有独特性与垄断性, 但由于岩溶地区地质结构特殊, 地质灾害频繁, 生态环境敏感, 因此旅游资源又具有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 对广西岩溶地区的旅游生态安全进行预警研究, 探索适合岩溶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对广西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预警方法

2.1 评价模型

本文选择PSR评价模型, 因为PSR模型是评估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之一, 它通过“原因-现状-响应”这一思维逻辑反映了人地系统内部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向人们隐含一种思考:自然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人类对此应如何行动。

2.2 指标选取

指标的选择是指标体系搭建合理与否的关键, 因此在选取指标时遵循科学性、完整性和可获得性的原则。从生态风险、生态健康和生态足迹3个方面构建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预警的指标体系, 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能反映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预警指标, 最后选定25个指标 (见表1) 。

2.3 评价方法

旅游地生态安全预警是分析不同区域旅游生态安全变动情况, 然后对不同区域进行划分, 确定不同地区的旅游生态安全预警级别。本文首先使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W= (w1, w2, wn) , 然后使用综合评价方法得到旅游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 计算方法为:

其中wi表示第i个指标值的权重, 表示第yij个地区的第j个指标值。ESII取值在[0, 1]之间, 其值越大, 表明旅游地生态安全度越高, 旅游地生态安全等级标准如表2所示, 当ESII=1时为理想安全。

旅游地生态安全预警根据旅游地生态安全变化情况确定, 分为3类: (1) 安全, 旅游地生态安全持续为安全等级以及逐步演化为安全等级; (2) 持续危险, 旅游地生态安全等级长期保持不安全等级且无等级跃升;3退化, 旅游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下降且为不安全等级。

2.4 数据来源

本文对广西14个地级市作为评价对象, 数据来自于14个市2012年经济社会统计年鉴、《广西通志·岩溶志》和《广西统计年鉴2012》、各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以及相关政府门户网站公布的统计信息。

3 评估结果分析

为了分析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状态变动情况, 选择了2005年和2010年进行分析, 结果如表3所示。

从旅游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变化情况来看, 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状态在逐渐好转, 仅有梧州出现退化, 说明总体而言, 广西区的生态环境、旅游经济、社会治理等各方面有一定进步。

3.1 区域分析

从空间分布看, 安全区域包括南宁、柳州、桂林和防城港, 位于广西中部;持续危险区域包括钦州、贵港、玉林、百色、贺州、河池、来宾、崇左, 紧靠广西中部几大城市;退化区域为梧州, 靠近广东。

从旅游生态安全预警和岩溶分布的数据来看, 两者并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其中安全区域的防城港是岩溶分布最小的区域, 南宁、柳州、桂林地区岩溶分布比例为39%~50%。随着岩溶分布比例增加, 旅游生态安全水平并没有明显上升或下降, 总体上而言有轻微的下降趋势, 但是并不显著。

3.2 影响因子分析

影响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变动水平的因素很多, 本文选取了30个指标, 为了更直观地分析影响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预警的因素, 需要寻找主要影响因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按因子贡献率大小进行遴选, 照累计贡献率大于80%计算, 共得到5个主成分因子, 代表全部因子对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继续得到各主成分的载荷矩阵, 它表示主成分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 根据系数的大小、符号对主成分的代表性变量进行分析。系数绝对值较大, 则表明该主成分主要综合了绝对值大的变量。正号表示变量与主成分作用同方向, 负号表示变量与主成分作用反方向。

第1主成分主要与城市化率 (C6) 、游客密度指数 (C24) 和人均旅游收入 (C29) 相关, 可以将其称为旅游经济因子, 是主控因子, 占据了27.595%的贡献率。广西区城市化率为8.34%~32.23%, 远远低于全国50%的水平, 城市化率低将会影响环境治理, 经济增长后继乏力, 社会文明难以持续, 因此需要在推进城市化上下大功夫。虽然广西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风情, 但是开发程度远远不够, 旅游配套设施也不完善, 除桂林和南宁外, 其他地区的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都较低, 而且广西各地市的人均旅游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因此集约化开发旅游资源, 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 将有利于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2主成分主要与人口密度 (C3) 和km2客运量 (C17) 相关, 可以称其为人口因子, 占据了20.689%的贡献度。广西人口密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但是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旅游接待能力, 在全国其他地区享受人口红利的同时, 广西的居民数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相对较小, 如对旅游交通的贡献相对较小, 桂林作为我国第一批旅游城市, 拥有冠绝天下的山水风光, 但是交通严重阻碍了旅游发展, 铁路和公路不发达, 民航资费则一直居高不下, 因此需要在交通设施上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 促进旅游交通发展, 提高旅游交通水平。

第3主成分主要与人均耕地面积 (C7) 有关, 可以称其为环境因子, 占据了13.403%的贡献度。广西多山少地, 大部分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少于全国平均水平, 土地承载力较大, 在发展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耕地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积极开采未利用地, 提高土地的利用水平, 将有利于经济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广西的废物处理率也较低, 应科学处理好各种废弃物, 以免破坏生态环境。

第4和第5主成分主要与年平均气温 (C20) 和年平均降雨量 (C21) 有关, 可以称其为气候因子, 分别占据9.568%和8.309%的贡献度。岩溶地貌的地质条件脆弱、生态环境敏感, 当气候条件异常时, 很容易引发石漠化、滑坡、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 因此需要保护好岩溶地区的地质环境, 如封山育林、在合适的地区修建水库, 既可以调节区域小气候, 又可以美化景观。

4 结语

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预警结果为广西中部地区处于安全状态, 其他地区为持续危险和退化状态。旅游生态安全预警安全的地市为南宁、柳州、桂林、防城港, 预警退化的为梧州, 其他地市均为持续危险。

影响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预警的因素主要为旅游经济、人口、环境、气候等。利用主成分分析, 得到城市化率、人均旅游收入、人口密度、耕地和境指标5个主成分因子是影响广西岩溶地区旅游生态安全水平的最主要因素, 需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调控。

参考文献

[1]张鹏, 郑捶勇, 田泽.我国主要旅游城市生态安全评级及差异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7) 141~145.

[2]姚长宏, 陈田, 刘家明.西南岩溶区生态旅游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岩溶, 2008 (3) 80~83.

学校安全预警通知 篇5

各教育中心校,局直管各学校:

据报道,2月21日中午西安市一家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共造成136名儿童亚硝酸盐中毒。目前警方已控制了该园的负责人和食品加工人员。这一事件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预防学校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现就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出要求如下:

一、完善制度,明确责任

各中小学、幼儿园要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要建立健全以校长、园长为组长的食品安全工作机构,明确校长、园长为本校、本园食品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格局。明确各岗位的食品安全职责,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责任追究制。

二、严把三关,措施到位

各中小学、幼儿园要依据《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切实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把好以下三个关口:

1.严把从业人员健康关。学校必须对涉及食品安全的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都必须持有健康证。从业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统一着装,操作规范。从业人员在出现咳嗽、发热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治愈后才能上岗。

2.严把采购关。切实把好食品采购、验收质量关,在食品采购、验收过程中,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坚持通过正规渠道进货,严禁采购假冒伪劣或无检验合格证明的食品及原料;二是根据规定需要索证的食品,必须向供货商索取检验报告或购物凭证;三是采购的食品在入库前和使用前要检查所购食品与凭证,物单相符后方可入库或使用;四是妥善登记、验收、保管好索证资料,不得涂改和仿造。五是按时上报食堂食品采购日报表,区局每月要公示一次食品采购上报情况。

3.严把食品贮存制售关。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必须贴有标志,生食品、半成品和熟食品应分类分柜存放。中小学(幼儿园)的食堂不得制售冷荤冷菜。食品在烹任后至出售前一般不超过2小时。每餐样菜应各取不少于100克留置于冷藏设备中保存48小时以上,以备查验。

三、建立预警,有效防范

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根据《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食物中毒或者其它食源性疾患的报告制度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按有关规定及时防范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应立即报告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处置。

四、广泛宣传,加强教育

各中小学、幼儿园要经常举办食品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充分利用班队会、国旗下演讲、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结合校内外实际进行深入浅出的宣传,积极营造人人关注、全员参与的校园氛围,加强学校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学校食品安全水平。

五、加强督查,确保落实

各中小学、幼儿园要经常对本校、本园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全面自查,教育局也将联合卫生监督部门不定期对学校、幼儿园的食堂、小餐桌、生活饮用水等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抽查,重点检查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并将督查结果预以通报。

贾汪区教育局法制安全科

电梯安全预警解决方案 篇6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电梯在我国城市建筑物里也越来越普及,伴随电梯产生的各类事故也越来越多。本文对“电梯安全预警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阐述了该项目的实际作用及意义。

关键词:电梯安全;动态预警;实时监管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大量崛起,电梯作为建筑物内的垂直运输工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电梯数量的急剧膨胀,使电梯的维保工作量越来越大;而电梯维保市场的恶性竞争,又出现了以牺牲维保质量来换取低维护费用的情况;由此出现了定期维护不到位、故障维修不及时、维保人员不专业等问题。而对于频繁运行的特种设备而言,定期维护、及时维修、持证上岗是保证电梯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事实上一个合格的电梯,在专业人士正常维护的情况下,故障率可以下降60%以上。另外一方面,维保单位对内部维保人员的工作情况也很难管理,有没有到现场去、什么时候去的等等根本无法把握,使得维保单位对其内部维保人员的维保工作无法监管,从而影响了公司的声誉和利益。当电梯出现故障时,如何及时并有效的呼叫维保人员,也是一个问题。事实上,由于维保管理的问题而导致的电梯事故也是屡见不鲜。

电梯安全预警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电梯监管职能部门的参与指导下,依托运营商基础网络,从实际需求出发,为本地量身设计的电梯监管物联专网示范项目。系统研究包括电梯运行维护信息系统研究,电梯运行节能指标监测及评估,电梯运行安全指标分析及预警,电梯运行紧急情况记录及再现等内容。

系统将为电梯管理部门、电梯维护单位、电梯使用单位以及电梯生产单位等相关单位和企业提供多功能的公共服务,如:电梯管理(包括:电梯档案、电梯维保记录、电梯故障报警与处理监控、电梯维护专家库、电梯故障统计与分析、电梯年审管理、电梯实时监控等)、单位管理(包括:维保公司管理、维保人员管理、在线培训和使用单位管理等)、信息管理(包括;收发公文、电子邮件、电话语音和短信报警等)。

(1)统一的电梯服务平台:电梯安全预警系统作为市级区域的服务平台,将为电梯管理部门、电梯维护单位、电梯使用单位以及电梯生产单位等相关单位和企业提供统一标准的电梯管理、单位管理、信息管理等多功能的公共服务。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电梯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监管、保障民生。

(2)规范电梯维保市场:所有进入电梯维保市场的正规公司,其资料信息和维保信息均录入“电梯安全预警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分析出优质维保单位和不合格的维保单位,从而净化电梯维保市场,规范维保行为,加強公众监督,提高维保单位的服务质量。

(3)规范维保人员管理:由质监部门对维保人员颁发“上岗卡”,对维保人员的身份进行统一管理,对维保人员的维保工作进行有效监管。

(4)电梯故障和维保人员工作情况全面掌控,便于层层监管:“电梯安全预警系统”可以对区域内的电梯故障状况和维保状况以及维保人员的工作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对区域内的电梯和维保进行有效的监管。比建立其分层管理机制,“质检部门监管维保单位,维保单位监管维保人员”,层层监管、责任到人,通过有效、及时的维保工作,保障电梯稳定的运行。

(5)电梯维保预警:“电梯安全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对没有定期维保的情况、故障未能及时处理的情况等进行报警,便于质检部门及时提醒维保单位,提高维保质量。

(6)统一故障受理与调度中心服务平台:“电梯安全预警系统”为维保单位提供统一故障受理与调度平台,包括报警电话录音、录音转发、短信转发、调度呼叫等。系统同时提供故障维修监控,包括何时报修、什么人在什么时间抵达、何时离开等。系统为维保单位建立一个故障处理数据库,便于统计和分析故障状况,提高公司的信誉和服务质量。

(7)平台的可延伸服务性:公共服务平台,根据使用单位(如物业)、维保单位的个性化需求,只需有偿配置必要的前端设备,即可提供电梯运行状况实时监控、电梯运行数据统计、故障报警、故障数据查询、故障专家分析、处理等服务;为电梯生产厂家了解本企业的电梯的运行情况、历史数据、故障状况、维护情况等提供数据等服务。

根据目前国内各地区城市进行的电梯监控监管项目试点运行情况分析,结合国家、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管理条例的规定,针对质监部门对特种设备监管的职责,尤其是对电梯质量和电梯维保工作的监管要求,电梯安全预警系统投入成本低,运营成本低,完成部署实施后可以满足质监管理部门、维保单位和物业的基本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温健.电梯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案.技术与市场.2012.06

[2]陶思憬.电梯安全管理研究.硕士论文.2012

[3]刘松国.电梯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远程报警系统研究.2010

生态安全预警 篇7

关键词:自然景区,生态旅游,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因子分析法

一、引言

环境保护是景区发展与管理中的重要工作, 但是景区发展中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直是一对矛盾。现阶段,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的迅速增长, 经济效益高于环境效益成为环境生态退化的主要矛盾, 景区的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比较突出。本文以旅游景区为对象, 分析旅游景区的环境影响因素极其成因, 认为许多影响因素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处理以提高环境管理效率, 为此提出景区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研究的设想。

自然景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优质生态资源, 具有良好的生态和地理环境, 并经旅游开发开展经营的天然风景区。近年来, 随着旅游的发展, 自然景区成为人们工作之余所向往的地方, 是现代人旅游、休闲、度假, 甚至商务的首选之地, 尤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某些地区, 旅游经济发展迅猛。但是, 旅游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自然景区的生态系统, 甚至影响到景区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 自然景区开发旅游后的生态退化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对自然景区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进行检测, 评价景区环境的安全情况, 以便及时发现自然景区的生态问题, 并采用有效的预警应对措施, 已成为旅游发展中需要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 生态安全预警已经在森林资源、水环境流域、黄河三角洲等全面展开, 借用这些生态安全预警原理, 对自然景区的环境和旅游活动开展生态安全评价, 尤其是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在一定时期内所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 以确定自然景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生态系统状态的变化趋势。

二、相关研究回顾

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指的是影响生态安全的众多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子构成的生态、经济、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这个体系是对区域经济开发利用的生态后果、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评价、预测和报警。

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最早称为生态预报, 始于俄罗斯。它以俄罗斯科学院编制的全苏尖锐生态状况分布图作为国家生态预报的基础, 图中将前苏联分成灾难性、危机性和临界性3个生态状况大区, 共200余个生态状况尖锐区。据此图预报结果, 告诫人们, 如不及时采取措施, 10~20年后生态重建费用将比现在高得多, 难度也将比现在大得多。在引言中我们已经提到, 目前, 我国生态安全预警指标已经利用到城市、流域、区域农业、水环境、森林资源、绿洲等方面, 国内外很多学者也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建立了很多领域的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李俊红等人 (2003) 着重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 以及建立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并根据环境问题的特点, 构建了环境预警指标体系。宁昭玉等人 (2008) 依据农村生态环境的内涵和特征、农村环境保护理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理论构建了福建农村生态环境指标体系。但据笔者所了解, 到目前生态安全预警理论在我国运用到旅游景区的环境监测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上还不多见, 国内相关文献也很少, 只有曹新向 (2006) 建立了一个旅游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 并以开封市为例对开封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实证分析。

三、自然景区的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

(一) 自然景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

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景区的现场调研发现, 景区环境质量的变化并不仅仅因为景区内的游客活动产生, 它还与景区内旅游接待设施运行 (如饭店、餐馆) 、景区周边的经济活动 (如农家乐) 、旅游行为等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 也与景区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关。

1、景区内外游客活动对景区环境的影响

由于对景区内接待设施或者游客量的控制, 引发了景区外围的游客活动。景区外围, 尤其是景区的主要入口处, 往往聚集大量的接待设施, 这些接待设施的建设、接待服务人员的活动以及游客的活动都对景区外围环境造成影响, 由于环境的不可分割性, 外围环境变差对景区整个环境质量也会产生影响。要消除这些影响, 除了有效控制游客以外, 还需要景区内和景区外实施统一的旅游规划, 避免景区内外的游客积聚现象。

2、接待设施运行对景区环境的影响

接待设施在景区内的运行 (包括景区外的农家乐设施) 对景区的环境影响是直接的, 从施工建设到日常的运营都存在影响问题。已有学者关注到了接待设施的排污和垃圾处理成为环境的焦点问题, 主要是排污水对景区水体的污染, 但这只是环境影响的一个方面, 接待设施的排污还涉及了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噪声等的排放。目前, 景区外围的接待设施建设问题比较严重, 监管和审批规划存在很大问题。

3、景区所在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影响

景区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到景区所在区域的整体环境质量, 这种影响是由区域的经济布局、管理思路、文化背景决定的。当然, 其中也有为了经济产生的直接环境损害, 这也是在景区环境管理中必须考虑的, 但前提必须是区域政府对旅游资源有保护的意识。

(二) 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与分析

根据景区环境影响的成因分析, 并对典型景区的访谈和实地调查, 构思了景区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

1、指标选取方法

基于以上选取原则的分析, 结合旅游景区存在不同的类型, 本文采用了层次分析法 (AHP, Anay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的理念构建了景区生态安全的预警指标模型。由于旅游景区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存在层次性, 并可以分解成多个影响指标层, 如旅游景区环境安全、旅游活动生态安全以及旅游景区生态保护与恢复等项目, 都包含有多个指标层, 并对每个项目中的变量指标进行具体分析。在研究大量的历史文献后, 同时结合相关旅游专家的权威主观意见, 本研究从可能影响景区环境因素中提出了26个主要因素, Q1客流量增长率, Q2设计承载游客量, Q3设计承载留宿游客量, Q4饭店数量, Q5接待车辆数量, Q6大气环境质量, Q7土壤环境质量, Q8噪声环境质量, Q 9水质量等级, Q 1 0游客留宿景区附近饭店, Q11游客留宿非景区周边饭店, Q12动植物多样性, Q13绿地覆盖率, Q14森林覆盖率, Q15废气处理率, Q16废水处理率, Q17废物处理率, Q18景区生态安全规划, Q19景区接待设施规划, Q 2 0游客景点平均停留时间, Q21游客自带垃圾袋比例, Q22设置生态恢复部门, Q23构建生态安全预警, Q24污染治理投资, Q25严控游客数量, Q26景区车辆控制。

2、指标体系有效性分析

针对此次自然景区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分析, 设计了自然景区生态预警系统指标体系构建的调查问卷, 问卷的方法对象主要是旅游管理人, 景区管理人和旅游研究人。此次共发放问卷100份, 收回88份, 其中有效问卷80份。问卷设计了26个测试题, 采用5级打分制完成, 正向计分。“5”表示非常重要/非常赞同, “1”表示非常不重要/非常不赞同。

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最大方差旋转法来确定预警指标体系的结构, 原来26个影响因素被归为3个维度的25个因素, 其中“Q15, 废气处理率”在每个主成分上的因子负荷量均未达到0.5以上, 所以将其剔除, 并再次进行因子分析, 第二次分析的25个影响因素的负荷量都在0.5上, 说明指标体系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根据公共因子碎石图和总方差解释表, 我们在这25因素中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 前3个因子所解释的累积方差百分比为73.873%, 基本上反映了原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在信度方面采用α系数来衡量其一致性程度, 3个维度的因子的α系数都在0.7以上, 这说明该指标体系结构良好。

因子分析后的影响因素命名如表1所示。

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发现“Q 1 5, 废气处理率”影响因素被剔除, 这是因为在访谈和问卷调查中发现, 很多自然景区的废气排放量在自然的自净的能力之内, 因此对自然景区的生态环境构不成很大的影响。最后我们提出了自然景区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 (由于采用了AHP方法的理念, 因此本文在构建指标体系的时候在项目层和指标层之间加入了因素层, 是为了指标体系变的更加清晰, 同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指标体系能够更好的建立预警指标系统)

3、景区生态安全预警指标说明

旅游景区生态安全预警指标反映了景区资源的安全, 我们将对这些预警指标作简要分析与说明, 以便对这些指标的作用开展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1) 旅游活动生态安全。旅游活动是影响景区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其中包括旅游活动因素、游客旅游行为因素、游客住宿选择因素以及旅游开发建设等因素。过度的旅游开发、无规划的接待设施建设、无控制的游客容量接待以及游客旅游不良生态行为等都会影响景区的生态安全。 (2) 旅游景区环境安全。景区生态环境安全是指旅游景区内生态、环境都处于一种没有受到污染、胁迫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能够大大提高游客的满意程度, 对环境生态的维持将非常重要。景区环境安全应包括景区环境的变化跟踪、景区动植物变化跟踪、景区接待设施对环境的影响等。通过这些跟踪和影响的分析, 可以预测景区环境生态是否安全。 (3) 景区生态保护与恢复。旅游活动对景区生态的负面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需要景区管理者提前防范, 以防景区生态退化的后患。因此为了维持整个景区的生态安全, 就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例如适度开发、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等, 从而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本文为旅游景区环境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 为景区管理者掌握景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从而保证旅游景区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得以真正的实现。从指标体系可以看出, 为了促进旅游景区的健康发展必须做到: (1) 要增强旅游管理者和全民的生态意识; (2) 重视旅游功能分区, 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确定最佳旅游容量; (3) 进一步做好环境监测和预警制度等。

参考文献

[1]、何焰, 由文辉.水环境生态安全预警评价与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4, 21, 1-4.

[2]、许学工.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评估和预警研究[J].生态学报, 1996, 16 (5) 461-468.

[3]、颜卫忠.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J], 2002, (8) .

[4]、曹新向。旅游地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以开封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 31 (3) :39-43

生态安全预警 篇8

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部分学者就展开了生态安全预警研究。如在理论方面,傅伯杰[11,12,13]提出了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指标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讨论生态环境预警方法; 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中国各省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排序和预警。陈治谏、陈国阶等[14,15,16]对环境影响预警评价、环境预警和生态环境预警做了初步研究,解释了生态环境预警的涵义特点和相关概念,提出了预警评价的原则标准,预警类型和环境预警数学模式。郭中伟[17]指出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特点,提出尽快建立国家生态安全维护体系。Brent Tegler等[18]将25 个含有陆地和水生生态环境的指标作为核心监测指标应用于生态环境变化早期预警。Parr等[19]将人为因素作为预警环境的重要指标,补充完善了预警监测中的警源监测指标。王韩民[20]构建了生态安全复合系统,建立了压力—状态—响应指标体系,利用微区分分析方法( MDA) 进行了生态安全预警分析。马书明[21]利用灰色预测模型与生态足迹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区域生态安全预警设计。在专题应用方面,大量研究主要是针对生态脆弱类型区的研究,如关于山地、土地、森林、水环境、流域、湖泊、干旱区等生态系统安全预警[22,23,24,25,26,27,28,29,30,31,32],除此之外还有针对特定省、市的生态安全预警研究[33,34]。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生态安全预警研究的直接文献不多,相关文献主要是针对黄河三角洲和胶州湾地区的研究。许学工[35]利用生态环境交错带理论分析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提出了 “环境潜在指数”,对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估和预警研究。徐成龙等[36]用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并对黄河三角洲生态安全预警进行时空格局分析。梁中等[37]构建了胶州湾主要营养盐硅、磷、氮的分析预警系统,对胶州湾海洋生物生态环境预警进行了研究。李京梅等[38]利用可拓物元模型对胶州湾产业结构生态安全预警进行了研究。

可以看出大多数的生态安全预警研究较多停留在静态分析,对时空格局的动态研究还有待继续开展。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安全的研究较多在黄河三角洲生态安全[39]以及胶州湾的海岸带和海洋生态安全方面[40,41],而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整体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安全预警文献不多见,因此有必要结合综合预警理论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生态安全预警时空格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根据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包括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六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两个沿海县所属陆域以及山东省全部海域。海域面积15. 95 万平方千米,陆域面积6. 4 万平方千米。2013 年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5 725. 83 亿元,占山东省的47. 1% ,人均GDP达到76 253 元,高出全省平均值19 930元; 人口为3 374. 13 万,占全省34. 7% 。这一地区是山东省经济最为发达的部分,但也是生态环境压力较大的地区。多年来,赤潮、绿潮、海冰、风暴潮、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生态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2011 年蓬莱19—3 油田溢油事故和2013 年青岛市黄岛输油管道爆炸事故都给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影响。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成为未来这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本文结合PSR理论模型,从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综合选取预警指标,为指导该地区的生态安全预警提供相应依据,在实践中和理论上具有一定意义。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 1 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由联合国经济合作开发署所完善和建立的 “压力—状态—相应” ( PSR) 框架模型具有较多的优点,得到广泛认可和使用[23 - 24,30,36,42 -43]( 见图2) 。

生态安全预警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相互作用复杂,一方面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会产生一系列生态安全问题,给环境带来生态压力; 另一方面人类的科技活动又可以进行生态修复,减轻生态压力。PSR框架模型能够较好反映因果关系,即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施加了压力导致环境状态发生变化; 同时人类社会又对环境状态的变化作出响应,以修复生态环境或防止资源退化[24]。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生态安全受相互联系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分析和评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生态安全需要综合反映人类活动与自然干扰等影响因素对本地区的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复合作用程度。因此,本文选择PSR模型,借鉴以往文献研究成果,坚持完备性、科学性、独立性、可操作性和区域性的原则,针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陆复合特征,兼顾山东沿海各县、市数据的可获得性,分别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等方面筛选了24 个项指标,构建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指标层4 个层次的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36,43]( 见表1) 。其中,准则层的 “压力”指人类活动对本地区的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造成的直接压力, “状态”即本地区的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在以上压力下所处的状态, “响应” 是人类在促进本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和反应等; 因素层是对准则层的细分和具体化,有助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等多角度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生态安全因素进行分析; 指标层是由可直接统计的数据构成,是整个指标体系的基本组成层面,也是对因素层的进一步的说明。

注: 指标方向 “ + ”代表正向影响,“ - ”代表负向影响

1. 2 预警模型及判别标准

1.2.1预警模型构建。

本文预警方法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具体步骤如下[36,43]:

( 1) 数据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利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不同类型指标进行量化统一处理。公式如下:

对于正向生态安全指标:

对于负向生态安全指标:

公式中Yij是数据标准化后的指标值。Xij是i个地区的第j个指标值; Xjmax是所有地区中j指标的最大值,Xjmin是所有地区中j指标的最小值。

( 2) 确定指标信息熵值e和信息效用值d

定义Pij为第j项指标下的第i个被评价指标的比重,则

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值为:

其中K = 1 /lnm,m为地区个数。若Pij= 0 或1,则Pijln Pij= 0;

定义某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d为信息熵值e与1之间的差值:

( 3) 确定各指标熵权

令Wj为第j项指标的熵权,则

(4)预警值计算

令Fij作为指标Xij的评价值,则有

其中Wj是第j项指标权重,Yij是第i个地区第j项评价指标标准值。

第i个地区的预警值为

n为指标层的指标个数,Fij值越大,说明生态安全度越高,反之越低。

1.2.2预警判别标准。

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际并借鉴以往研究文献,本研究设定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安全预警评判标准[36]( 见表2) 。

1. 3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各项指标数据来自2006 年、2014 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和 《滨州市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自2005 年、2013 年山东省海洋环境公报和滨州市海洋环境公报。

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安全预警分析

2. 1 生态安全预警的时间趋势分析

根据表3,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地区的生态安全预警等级基本上与2005年持平或升级,说明总体上生态环境安全状态是在维持现状或有部分改善。但从预警值变化看,东营的综合生态安全预警值出现了下降,说明其生态环境有所恶化。2005年,无棣县生态安全等级还处于Ⅰ级,说明其生态环境处于极差状态,生态环境系统结构不合理,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抗干扰能力极差,生态恢复困难。潍坊、日照和沾化生态安全等级都处于Ⅱ级,说明此类地区生态环境处于较差状态,生态功能退化,生态服务功能破坏较明显。东营、烟台和威海生态安全等级处于第Ⅲ级,说明此类地区生态功能开始有所退化,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破坏,生态环境系统虽有变化,但还能维持基本功能。青岛生态安全等级处于Ⅳ级,其生态环境处于较好状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对完善,生态灾害影响不大。到了2013年无棣县出现了明显好转,生态安全等级达到Ⅱ级,生态安全预警值从0.18上升为0.22,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恢复和改善。日照市和沾化县生态安全等级还在维持Ⅱ级,说明其生态安全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应加强生态安全的监督力度,以防生态安全环境继续恶化。东营、潍坊、威海处于第Ⅲ级,生态环境处于一般状态,其中潍坊生态安全预警值从0.39上升到0.46,从原来的第Ⅱ级上升为第Ⅲ级,说明该市生态环境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烟台和青岛处于第Ⅳ级,生态环境为良好状态,其中烟台生态安全预警值从0.57上升到0.65,与青岛市相同,说明近年来其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协调,生态环境改善较快。从生态安全等级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地区生态环境在维持并改善当中,但是还没有出现位于V级理想状态的地区,生态环境预警状况仍不容乐观。从预警值变化看,部分地区综合生态安全预警值还有微弱的下降趋势,需要各类监管部门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继续重视与警惕。

利用PSR模型中的压力、状态和响应因素等指标进行详细分析。从压力方面看,人均GDP不断得到提高,说明经济压力得到减轻; 单位GDP农村用电量和农用柴油量不断减少,说明能源对生态安全的压力也在减小;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不断增加,说明土地对生态安全的压力在减弱; 除日照、无棣、沾化外,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保持下降趋势,说明人口对生态安全的压力得到部分控制。从全年供水量看,除东营和沾化外,其他城市都有大幅增加; 海水产品产量方面,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说明部分城市的水资源和海洋生态安全压力在增加。在状态方面,所有城市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烟尘排放量以及海水养殖面积方面都有所改善,但部分城市在单位工业增加值固体废物产生量、旱涝保收面积、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方面有所恶化,特别是农药施用量除青岛、潍坊和威海外,其他县、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说明该地区虽然在经济生活、污染排放和海洋生态方面继续维持原有生态安全状态,但在土地生态安全方面还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在响应方面,除青岛市在人工造林面积上有所下降外,其他指标均出现了改善的趋势。这说明从2005 年到2013年,全社会都开始重视生态环境安全的保护,采取了多种措施改良土地和减轻环境污染,提高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

2. 2 生态安全预警的空间分析

2013 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整体上呈现 “东优西劣”的局面。青岛、烟台等东部城市生态环境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日照、无棣、沾化生态环境较差,需要继续关注和监测( 见图3) 。

伴随经济发展,日照市的河道取砂、海水养殖以及抽取地下水等活动已经引发这一地区的海水入侵现象,生产和生活产生的污水排放导致地表水的水质下降,城市政府东迁和修建港口码头引发了海岸带的过度开发,特别是防波堤改变了原有潮间带和海滩的地貌,使得海岸带的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44]。无棣县水资源供应相对紧张,地下水可利用量较少,地表水受汛期影响,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伴随黄河三角洲开发,传统引黄供水面临供求矛盾。过境客水和近海海域污染加重,县境内的马颊河、漳卫新河、德惠新河3 条主要河流水质都为超Ⅴ类水质,成为入海纳污河。渔业生产扩大和海上石油开采导致海洋污染加重,海水养殖交换水、港口生产污水、携带农药化肥的农田灌溉水也都不同程度地加重了近岸海域污染。无棣县长期存在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问题,2013 年滨海地区海水入侵区距海岸线距离约13. 05 千米,土壤盐渍化近岸距离约14. 39 千米,县境内滨海潮盐土大多为盐碱荒地,只有零星耕地分布,土地贫瘠,耕地多年停留在低产水平。此外,在陆地石油勘探与开发中,渗漏、溢流或散落原油造成的盐场、农田、养殖池油污染事件常有发生,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沾化县境内潮河因承担滨州市区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长期为超Ⅴ类水质,不能用于灌溉,彻底丧失水的基本生态功能[45]。套尔河海岸带侵蚀严重,部分岸段损毁严重,海岸线后退,沿岸植被破坏殆尽,海洋生态环境失衡。沾化县也存在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问题,2013 年滨海地区海水入侵区距海岸线距离约22. 48 千米,土壤盐渍化近岸距离约22. 58千米。胜利油田沾化采油区也对县境内的土壤造成一定污染,根据2007 年一项针对沾化县境内0 ~ 30厘米深度内土壤的石油类调查,最大石油类含量为2. 68 毫克/100 克土,主要分布于该县下河油田区域[46]。位于无棣和沾化两县海岸的贝壳堤岛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系统出现严重退化[47]。受风暴潮及海冰等自然灾害影响,2012 年在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监测到的裸露贝壳堤面积比2011 年又减少2. 85 万平方米,给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影响。从上述情况看,日照市、无棣县、沾化县的自然条件和各种经济、社会活动都对当地的生态安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从生态安全压力看( 见图4) ,位于中、南部的烟台、青岛、潍坊、日照和西北无棣、沾化的生态安全压力等级比位于东部的威海和西北的东营低了一级,说明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影响更为严重。从具体指标来看,烟台市的单位GDP农业用电量,青岛市的全年供水总量,潍坊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拥有道路面积,日照、无棣、沾化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指标都比东营、威海要差很多,这也反映出该类地区在这些方面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较重。

从生态安全状态看( 见图5) ,威海、潍坊、日照、无棣、沾化属于生态安全状态等级较低的地区,此类地区分散分布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东部、中南部和西北部,说明这些地区的生态安全状态处于相对落后位置。从具体指标看,这些地区在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和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量等指标上比青岛、烟台和东营要差得多,这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安全状态情况相对较差。

从生态安全响应看( 见图6) ,生态安全响应区域分布格局呈现 “中间优,东西劣”的格局。属于生态安全响应等级较低的地区除威海位于东部外,无棣、沾化、潍坊、日照连片位于西部。这说明此类地区在针对生态安全压力和状态问题等方面所采取的治理措施和制度创新不够完善。就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这一指标看,2013 年的这一地区最多的是威海6 841 公顷,距离烟台的11 920 公顷差距还是较大,位于西部的其他地区则差距更大。这表明该地区在土地生态恢复等方面采取措施力度不足。

综合生态安全的压力、状态、响应情况看,生态预警级别较低的地区基本上以西部地区为主,特别是日照、无棣、沾化3 个地区应该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点。

3 结论和对策

3. 1 结论

综上所述,从时间维度看,2013 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生态安全预警等级基本与2005 年持平或升级,说明在2005—2013 年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这主要通过两方面做到的: 一是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经济社会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二是对生态环境安全采取积极响应的各类措施,如采取各种措施治理污染,恢复生态环境,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等。但从2013 年的生态安全预警整体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还没有出现进入V级理想状态的地区,生态安全还不容乐观,未来还应继续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环境保护力度和采取污染治理措施,统筹经济社会活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从空间格局看,到2013 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生态环境为 “东优西劣”,特别是西北的无棣、沾化和西南的日照是值得持续关注的地区。未来应针对该地区处于不同生态安全等级的现状,采取不同的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措施。

3. 2 对策

对于生态安全处于第Ⅳ级的青岛和烟台地区,应加强科技创新,积极促进高耗能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节约型产业的集群发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提高用水效率,促进工业用水循环利用、节约农业用水和增加生态用水的供应。继续完善生态环境的安全监管服务措施,防止近岸海域的石油开采、石油储运及渔业生产等活动造成生态灾害。

对于生态安全处于第Ⅲ级的东营、潍坊和威海地区,应积极完善各项公共基础设施,提高人均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积极促进工业技术改造,减少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加大农业环境保护力度,减少农药与化肥的施用。加强对海岸地区的海洋化工、海水养殖及入海河流的污染排放监管和治理,减轻近岸海域的海水污染。

对于生态安全处于第Ⅱ等级的日照、无棣、沾化地区,应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降低人口自然生长率,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继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积极实施人工造林和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此外,还应实施差别化的对策措施。在日照地区,应限制在河道采砂和农田挖塘进行海水养殖等活动,减少地下水的开采以减轻海水入侵; 集中处理生产、生活污水,实现达标排放; 严禁在生态脆弱的海滩地区修建改变地貌的工程建筑项目,加强保护海岸防护林,对生态平衡被打破的海岸地区实施生态修复[44]。在无棣、沾化地区,应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利用芦苇湿地的生态功能处理污水,既减少工业废水排放,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又改良当地的盐碱地土壤。积极建设海水利用工程和节水灌溉工程,进一步完善统一水源集中供水制度,减轻超采地下水所导致的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问题[45]。加强对油田开采的环境保护监管工作,在开采、运输和储藏等过程中采用新技术和设备减少石油污染物的泄漏,采用土壤置换、翻土和生物改良等措施对已造成的土壤污染进行修复[46]。对现有的贝壳堤岛等海岸带损毁地区进行生态环境修复与改造,恢复原有海岸地貌,栽种适应环境生长的草类、灌类等植被和优化生物群落结构。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实施贝类增殖工程,保护贝类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47]。

摘要: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用熵权法进行研究,从时间看,2005—2013年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还没有出现V级理想状态的地区;从空间看,到2013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生态环境为“东优西劣”,特别是西北的无棣、沾化和西南的日照值得关注。最后针对处于不同生态安全等级的地区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对策。

生态安全预警 篇9

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生态分析

(一)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外部生态分析

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企业进行改革, 而企业改革又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这就是社会发展与企业改革的生态关系。企业改革的核心从价值运动看又体现在财务目标的制定上, 而作为财务目标达成手段之一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又将影响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这就是企业改革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生态关系。社会变革中, 政策、制度机制等将会发生变化, 作为社会生态群落中的企业, 只有主动适应生态环境, 才能生存和发展。同时,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生态链的完善又能创造性地改变社会生态环境, 最终形成社会和企业的良性发展, 创造出“双赢生态”。

(二)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内部生态分析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中, 包括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活动,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组织结构,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人员,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纠偏制度、措施和相关财力、物力的投入等, 这些涉及企业行政、财务、计划、信息、人力资源、后勤等部门, 它们之间形成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内部的生态群落, 或互相依存、相互促进, 或互相抵抗、相互影响, 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既不能混同于一般工作, 也不能与其他工作割裂或游离, 而应该将它们组合成一个整体, 引导他们走向“共赢生态”。

(三)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生态平衡分析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发展总是在内外部需求的推动下由失衡开始达到新的平衡。每一次失衡与平衡的过程就是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因此, 不失时机地提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目标, 追求“平衡生态”, 就是建立生态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动因, 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生态化培育的策略

(一) 目标导向策略

企业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建立本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目标, 目标要具体、明确, 要有侧重点, 要能使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 使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工作成为“恒常性管理”, 从而使之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管理决策, 服务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

(二) 主体生成策略

作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主体的人 (或特定群体) , 在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中, 自身行为、反思和体验与企业传统发生持续的冲突、碰撞, 进而主动取舍, 走向共融, 形成新的个体 (或特定群体) 的行为方式。主体生成主要经历认知、选择、融合、内生几个过程。主体生成是建立在科学的财务危机预警规划、和谐的氛围和人的发展需求基础之上, 不然, 不可能组建一个具有坚强凝聚力、战斗力, 充满热情、激情和智慧的团队。

(三) 互动融合策略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完善过程中, 要接受财务危机预警专家的理论指导和专业引导, 请他们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人员一起共同找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与“瓶颈”问题, 并研究解决, 实现多元互动。同时, 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理念、要求等融入其他相关部门的日常工作中, 让他们理解、支持财务危机预警工作。

(四) 动态发展策略

企业发展规划始终基于推进社会发展与企业发展的思考, 因此, 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的目标是阶段性的, 也是有时效性的。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角度看, 一定时期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目标是与企业发展目标的要求相匹配的。因此, 在企业规划目标体现时效性的背景下,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目标也必然呈现动态发展的特征。同时,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涉及的部门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这种不平衡导致在处理财务危机时形成差异。随着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会发生变化并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状态中。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生态化培育的途径

(一) 优化管理思维模式

生态管理旨在倡导一种将决策方式从线性思维转向系统思维, 生产方式从链式产业转向生态产业, 思维方式从个体人转向生态人的方法论转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考验企业的管理思维,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需要主导性与多样性、开放性与自主性、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结合, 改变以前危机预警工作路径依赖, 研究相关因素的共生、再生和自生原理, 通过相互信任、默契工作, 聚集财务危机预警的根本目标。要特别优化企业领导者的管理思维, 提高企业的财务危机意识, 每个部门、每一位员工都要明确企业财务危机的可能危害性和财务危机预警的主攻方向、战略方式, 做到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工作有的放矢, 形成“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 齐抓共管”和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防危机意识的氛围。同时, 建立财务危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完善预防机制, 定期开展危机意识渗透专题研讨、交流、讲座等活动, 提高企业员工对财务危机意识的认识, 提高企业整体财务危机处理水平。

(二) 培育关键“物种”

在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中, 关键性“物种”通常是指具有丰富业务经验, 并且理解和掌握技术的人, 以及那些具有特定权力, 处于关键位置的管理或中介人员。倡导从生态学的视角培育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实际上就是以系统的思维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的观点, 强调人的主体性, 企业领导要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 让他们在心情舒畅和不断超越自我的氛围中努力实践、研究和生活, 这样才能使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工作逐渐成为关键“物种”自觉的行动, 从而不断提高员工参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工作的热情。同时, 要运用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 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来吸纳优秀或适宜的人才, 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 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提倡团队协作、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另外, 要关注主管企业运行的人群、相关媒体等另一类“物种”, 因为他们的渠道或信息可能是企业财务危机判别的重要依据, 所以, 企业要处理好社会系统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来实现人们在意见、力量、质量以及思想等方面的有效合作。

(三) 再造企业文化

每一个优秀的企业, 内部都具有浓厚的危机氛围, 这就需要一种企业文化的塑造,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要树立“预防为主”意识, 以人为本, 融于全员, 融于全过程的意识, 来提升思想认识水平, 提升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建设水平, 提升团队合作水平, 要形成良好的价值理念, 用价值观来引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工作的导向行为, 凝聚力量, 调适心态;要重视并加大财务危机预警管理的硬件和软件投入, 并保证投入的计划性、时效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为财务危机预警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要抓好财务危机预警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实行从严管理、依规管理、依法管理, 使财务危机预警工作步入法治化、人本化和科学化的轨道;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财务危机预警活动, 丰富职工的财务危机知识, 增加财务危机素质, 实现财务危机教育的人本化、制度化、系列化、多样化和行为化, 巩固财务危机预警建设成果。

(四) 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生态链

组成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几个重要因素包括:人、企业财务资源、企业信息技术、企业财务战略等。保持相关生态平衡的方法是对财务信息管理的几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工作应该更多地注意企业与财务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构建相应的“生态链”。“生态链”的构造应结合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 建立完善的学习型组织, 调整组织机构, 对外界反应灵敏, 能根据外部的变化迅速作出决策。企业要主动适应外部生态环境, 求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达到社会生态法则的要求。

(五) 实行项目化管理

财务危机预警的项目化管理就是针对企业存在的可能问题和风险, 迅速组织资源, 协同各方优势, 组织跨部门、跨专业的专门团队进行深入分析, 拟定应对方案。项目化管理可以检验各方协同工作效率, 找出存在问题, 完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生态链”。对于财务危机预警主管来说, 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 由项目建设所组建的团队不再那么层次分明, 以“指挥与控制”为基调的传统管理, 不再具有效率, 要增强团队的战斗力, 需要更多地“激发与引导”, 进而可以大大提升企业财务预警能力。项目化管理可以遵循如下的思路:先由财务危机预警主管提出年度项目实施预案, 由决策层批准项目立项, 并协调相关人员、技术、资源规划等, 由决策层委托的专门机构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和协调, 必要时协助财务危机预警主管进行管理, 财务危机预警主管按项目管理的程序和文件, 运用技术工具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并随时与决策层保持联系以获得支持, 不定期举行协调会, 随时对财务危机预警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纠偏, 并对财务危机预警工作与企业日常管理的冲突进行调解, 优化管理配置。

(六) 重建企业财务危机机制

为了确保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生态化, 应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机制。一是目标导向机制。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目标是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活动产生的诱因。它既是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运行和驱动的导向, 也是评价和分析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活动合理与否的基本标准。因此,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目标以保证企业财务危机正常化开展为基本目标,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永恒的导向目标。二是理念渗透机制。建立完善的渗透保证体系, 在将各种财务危机理念编制成册的基础上, 进行学习讲解, 自觉指导并运用于企业日常管理中, 并定期开展理念渗透专题研讨、讲座、交流活动, 提高企业员工对财务危机理念的认识。三是激励约束机制。企业应构建以制度约束为保障, 以责、权、利相互制衡为基础的内外结合、“刚柔并济”的财务危机预警的约束机制, 同时, 实行信任激励、参与激励、竞争激励、成就激励, 使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相关人员既感到柔性的压力, 又有渴望发展、渴望超越的推动力, 保证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工作持久有效。四是财务跟踪机制。要从筹资、投资、利润分配、资本运营、成本费用管理, 以及财务预测、财务计划等方面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地进行跟踪, 从而及时发现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纠偏, 使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工作高效、有序、健康地开展。

生态安全预警 篇10

大鹏半岛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东南部, 包括大鹏、葵涌、南澳三镇[1]。该半岛介于大鹏湾和大亚湾之间, 包括北半岛、南半岛及其间的颈部连接地带, 形似哑铃。2011年8月, 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市举行, 大鹏半岛海域就是主要赛场之一。为了保障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顺利进行, 确保作为大运会主要海上赛场之一的大鹏半岛海域海洋生态环境健康、安全, 国家海洋局南海海洋工程勘察与环境研究院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于2010年7月和2010年11月对该海域的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 本研究将采用这2次调查结果对大鹏半岛海域进行海洋生态环境预警评价。

2 调查概况

两次调查分别于2010年7月和2010年11月进行, 在大鹏半岛海域共布设水质 (含叶绿素a) 20个站位, 沉积物15个 (7月) 和13个 (11月) 站位。调查范围包括大鹏湾东部、大亚湾西部和大鹏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调查采样站位见图1。现场调查采样和分析按照《海洋调查规范》 (GB/T12763-2007) 和《海洋监测规范》 (GB17378-2007) 规定的方法进行。

3 生态环境预警研究进展

预警思想古已有之, 但预警一词却是在20世纪50年代冷战时期提出的[2]。“预警”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警告的意思, 事先警告、提醒被告知人注意和警惕。应用较早、较为成熟的是在军事领域中的战略预警概念, 之后预警的概念开始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

近几十年, 国内外对生态环境预警研究十分重视, 已成为生态环境科学研究的热门领域。20世纪70年代德国最早提出了处理一系列大尺度的环境问题 (如酸雨、欧洲北海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等) 的预警原则———即使没有科学的证据, 只要假设某些人为活动有可能对生命资源产生某些危险或危害的效应, 就应采取适用的技术或措施减缓或取消这些影响[3]。

自1975年国际上建立全球环境监测系统 (GEMS) [4], 开始全球范围的环境质量监测、比较、排序和预警以来, 许多学者对环境与生态预警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例如, 英国科学家齐舒姆为首的区域学派通过出版《区域预测》一书, 较好地总结了英国的人口、资源、城市、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成果, 为预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以美国学者怀特为首的灾害学派, 在洪水风险决策中, 发展了新单项预警体系,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未来学派, 对全球发展进行预测和综合研究, 试图以综合预警方式, 达到整体识别的目的。Ken于1999年提出水生生态系统早期预警系统概念, 并利用微生物作为污染早期预警指示物。Brent等2001年选择生物监测中的核心变量来对环境变化进行早期预警。近10年来, 国外生态环境预警的理论不断完善, 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 从单项预警发展到综合预警, 从专题预警到区域预警。

S1、S3、S5、S7、S9、S11~S20为7月沉积物调查站位;S1~S4、S7、S9、S11、S14~S20为11月沉积物调查站位.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有部分学者开展生态环境预警研究[5], 例如, 傅伯杰[6]于1993年提出区域生态环境预警的概念, 即区域生态环境预警是对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后果、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以及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预测和警报。陈国阶[7]于1996年提出了环境预警的概念, 1999年正式提出生态环境预警的概念, 即生态环境预警是对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退化与环境质量恶化进行预测, 并提出及时的警告。认为生态环境预警应集中研究生态系统和环境质量逆化变化 (退化、恶化) 的过程和规律, 作为及时的警告和对策 (正向演化不需要预警而只需要研究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 。在其研究中, 对一般环境评价、预测和预警进行了比较, 讨论了与环境预警相关的基本概念, 如环境影响强度、环境影响累积量、环境质量现状、环境标准、环境容量、环境影响响应、环境影响后果等。提出了环境预警数学模式, 包括不良状态预警、恶化趋势预警、临界点预警以及灾害预警等。邵东国等[8]1999年开展了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预警方法研究, 建立了预警评价综合指标体系, 并运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警。郭怀成等[9]于2004年提出了湖泊生态系统预警。

从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来看, 生态环境预警还有许多方面尚待深入探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 特别是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2) 缺乏完善的定量计算方法。因此, 从理论和实践2个方面深入探讨生态环境预警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趋势。

4 海洋生态环境预警概念

生态环境预警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 但对于不同的预警对象, 其实质要求是一致的, 即“对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退化和环境质量恶化问题进行评价、预测, 发出及时的警告, 并提出防范措施”。因此, 海洋生态环境预警就是对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以及海洋生态系统是否满足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程度的警告。它主要是对一定范围内的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进行测度, 分析预报不正常状态的时空范围和危害程度, 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防范措施的报警。

施冬菊等[10]进行了具体的解释, 所谓海洋生态环境预警机制, 是指通过在海上设立固定的监测站、监测点, 定期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常规监测, 同时对突发性海洋污染事故、海洋赤潮、海洋灾害等进行应急检测;然后由专家依据监测数据, 综合分析生态环境变化趋势以及可能对海洋生产带来的影响;最后把专家意见和建议及时向社会发布, 为预防和处置突发性、灾害性事故的发生, 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和技术服务, 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5 大鹏半岛海域海洋生态环境预警评价

将一般性的区域生态环境预警基本程序 (明确警义—分析警兆—预报警度—排除警情) 应用到深圳市大鹏半岛海域海洋生态环境预警评价中, 其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

5.1 明确警义

明确警义是预警的起点, 它包括警素和警度2个方面。警素即指构成警情的指标, 也就是出现了什么样的警情。警度是指警情处于什么状态, 也就是它的严重程度。根据多年来对深圳市大鹏半岛海域生态环境连续监测及有关文献[11,12,13,14,15], 经分析, 大鹏半岛海域生态环境安全主要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警情。

(1) 海水养殖区经常发生“反水”死鱼事件, 即在养殖区出现海水缺氧和底泥硫化氢释放导致海水发臭的现象, 多发生在夏、秋季。

(2) 赤潮灾害频繁爆发, 多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发生。由于海水的富营养化, 赤潮暴发风险增加, 不仅会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还会导致养殖鱼类、贝类和甲壳类的大量死亡, 一些有毒赤潮产生毒辣素在海产品中蓄积甚至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此外, 赤潮发生期间, 海水变色影响旅游景观, 部分赤潮还能产生泡沫、异味等, 影响海水浴场的休闲娱乐功能, 对滨海旅游业产生较大冲击。

(3) 溢油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从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角度, 可分为良好、中等和较差3个层次, 对应于安全、轻警和重警三级警度。

5.2 分析警兆

警兆指标即预警的指标体系。海洋生态系统是一种类型和结构多样化很高、地域性特别强的复杂系统, 其影响变化包括内在本质 (生态结构功能) 和外在表征 (环境) 的变化。根据大鹏半岛海域生态环境安全的主要警情, 结合多年来对该海域生态环境的监测结果分析, 提出了8项海洋水环境、沉积环境和生态功能因子相结合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因子。其中海水溶解氧 (DO) 和沉积物硫化物作为海水养殖的主要警情因子, 海水无机氮 (DIN) 、活性磷酸盐 (PO4-P) 、海水透明度和叶绿素a作为海水富营养化和赤潮暴发的主要警情因子, 海水石油类则作为船舶石油类排放或溢油风险的警情因子。进而依据多年积累的调查监测数据, 将各指标因子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作为确定相对标准的主要依据, 采用累积频率法, 并参照相关标准和研究资料确定各指标因子的警戒线 (表1) 。

5.3 评价方法

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和等级划分方法有2个步骤 (表2) : (1) 根据单个站位各项指标的状况确定单个站位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 (2) 根据区域内各站位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来确定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等级。

5.4 评价结果

采用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和等级划分方法对大鹏半岛海域各调查站位和全海域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状态预警评价。

2010年7月的评价结果显示 (表3) , 大鹏湾西北部大梅沙海域的S1号站生态环境质量等级较差, 对应出现了重警, 这主要是因为该海域当时正暴发赤潮, 浮游植物丰度为1.69×107cells/L, 其中主要赤潮生物是锥状斯氏藻 (Scrippsiella trochoidea) , 其丰度达1.64×107cells/L, 占总生物量的97.2%, 海水水温为30.17℃, 溶解氧高达14.14 mg/L, 透明度为0.6m。此外, 大亚湾海域的杨梅坑 (S11) 、东山湾 (S13~S15) 和哑铃湾海域 (S17~S20) 各站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中等, 对应出现轻警, 主要表现在沉积环境中有机碳以及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含量浓度较高。

注:“-”为没有做沉积物调查的站位, 下同.

从全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来看 (表4) , 大鹏半岛海域总体生态环境综合质量等级为良好, 说明夏季该海域生态环境处于较安全状态。

2010年11月的评价结果显示 (表5) , 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中等的站位主要出现在大鹏湾北部溪涌海域 (S3) , 以及大亚湾海域的东山湾 (S15) 和哑铃湾海域 (S18~S20) , 对应出现了轻警, 主要表现在沉积环境中有机碳以及海水中活性磷酸盐含量浓度较高。

从全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来看 (表6) , 大鹏半岛海域总体生态环境综合质量等级为良好, 说明秋季该海域生态环境仍处于较安全状态。

6 结论与讨论

(1) 两个季节的评价结果均表明, 大鹏半岛海域总体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良好, 该海域生态环境处于较安全状态。但是, 大亚湾海域的东山湾和哑铃湾海域两次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等级均为中等, 这主要与该两处海域为海水综合养殖区有关, 海水养殖自身污染和养殖生产作业船舶石油类污染物的排放等已对大鹏半岛海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需要引起注意。

生态安全预警 篇11

关键词:营销安全预警系统预警管理

0引言

这次金融危机中,有许多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由于长期不注重营销安全而产生了营销风险和营销危机,从而因债务问题和产品积压问题而陷入破产境地。但也有部分企业在一直注重营销安全问题而使其并未受到影响,相反他们还在危机中增强了自己的实力,销售仍然蓬勃发展。这次金融危机使企业界重新认识到营销安全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高速的发展,但我国企业对营销安全问题认识不足,他们的成功往往是建立在高风险和盲目行动基础上的。在我国市场上这些不规范的,同时伴随着高风险和高危机的营销行为告诉我们,加强对企业的营销安全研究,强化企业的营销安全意识,建立企业自己的营销安全管理体系,全面实施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1营销安全的含义及必要性分析

1.1营销安全从营销工程的角度来看,营销安全是指营销线上的营销流不会因为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某些因素的冲击而使流量减少、流速减慢。从普通营销学角度来看,是指在企业营销过程中,企业不会因为受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营销风险或营销威胁的影响,引发严重的营销事故或营销危机,造成企业的营销损失或营销失败,从而保持的可持续营销状态。

企业营销活动,实质上是营销流在营销线上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并由一系列要素支撑着。当这些要素保持稳定时,营销流就能正常地运行,而当这些要素发生变化时,企业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以适应新的形势,保持营销活动的正常运行。若这些要素发生变化时,企业并未明显的意识到,或曾意识到了,却未果断采取措施,就会形成营销危机。因此,企业必须加强营销安全管理。

1.2加强营销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加强营销安全管理,可以降低营销危机和营销事故的产生。营销危机是来自企业内部或外部的某些要素对营销流正常运行过程中的一种威胁状态。这种状态一旦产生作用,营销流的正常运动就会受到影响,就会演变成营销事故。营销事故是营销流运动过程中出现的破坏性事件。

仅08年上半年,我国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破产企业数量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可见我国企业面对危机时在营销过程中的不足。与我国类似的,全球破产企业数量也呈持续上涨趋势,这就告诉我们在企业营销过程中推行营销安全管理已成必然趋势。系统分析影响营销安全的基本因素,全面建立企业营销安全的预警系统和防护系统,从而即可防止营销危机和营销事故的发生。

2营销安全的基本内容

营销安全涉及到企業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它不仅与企业的营销活动息息相关,还涉及到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其内容非常广泛,单从营销工程的角度来看,有三个基本内容。

2.1品牌安全品牌是一个企业的象征,是企业营销活动中最基本的环节。要创立一个品牌并不容易,不仅需要大量的、长期的投资去做广告,促销和产品包装,而且长期维持一个好的品牌则更不容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拥有品牌就等于拥有了市场,丢掉了品牌就等于丧失了市场。一个企业一旦品牌倒了,那它的整个营销过程就很难继续进行下去。因此,品牌安全是营销安全的基本内容。

2.2营销线安全营销线是企业营销活动的生命线,是企业与市场之间相互交流的通道。企业的产品通过这条线源源不断地进入市场,而产品在市场中销售所获得的货币通过这条线又源源不断的进入企业。保持这条线的稳定与通畅,是营销安全的重要任务。

2.3营销流安全营销流安全是营销流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不会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危机,导致其整个营销流流速和流量大幅度减小。营销流是在营销线上运动着的载体,企业营销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营销流流量、流速的最大化,衰减的最小化。只有当流量、流速最大化,衰减最小化时才可能实现投入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因此,营销流的安全,是营销安全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推进营销安全管理必须控制的因素。

3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系统的框架

预警管理,是企业营销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做好预警管理,是做好营销安全管理的关键。根据预警管理理论,企业营销安全预警模型,这是企业建立一个以营销安全管理制度为基础的早期预警体系,企业的整个营销安全预警体系,都是在这一模型中进行的。

3.1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监测系统企业营销安全预警活动的前提,是确定企业营销活动的各个重要环节都作为被监测对象,即可能出现营销危机和营销事故的活动环节和领域。这有两个任务:一是对企业营销活动,以监测其过程,并对监测的对象同其它活动环节的关系状态进行监视:二是对大量的监测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建立信息档案。

3.2确认预警对象的指标和原则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找出影响企业营销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安全因素,然后分析这些因素,可得到分层次的因素集合,这就是要建立的企业营销安全预警指标体系。

3.3确定临界区域临界区域是指确定企业营销安全层次的值域,每个层次都相对应对一个值域。要确定企业营销安全的状态,就必须先确定企业营销安全层次的临界值域。

3.4识别、诊断和评价通过监测分析营销信息,可确立企业营销活动中已经存在的营销风险和将可能发生的营销危机趋势。识别的任务就是要选出“适宜”的预警指标来判断企业的哪个营销环节即将或已经发生营销危机。诊断是对各种已经被识别到的营销风险和营销危机,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对发展趋势的预测。诊断的工具就是从识别的过程中所确定的企业特有的和社会相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是对已经确认的营销风险和营销危机进行风险评估,以明确企业在这些营销危机和营销风险的冲击下会继续遭受怎样的打击,包括企业损失评价和社会损失评价。

3.5输出企业营销安全值在识别、诊断和评价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处理各环节的企业营销安全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得出企业总体营销安全状况。并立即制定企业营销安全状况报告,上报给企业营销管理决策者进行决策。

3.6企业营销安全管理决策企业决策者根据其报告的企业营销安全状况,做出营销管理决策。如果企业营销处于安全状态,则应继续监测:如果不安全则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企业实施营销安全预警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在构建了营销安全预警系统之后,要在企业营销活动过程中积极实施营销安全预警管理,它是对整个营销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并对可能出现的营销风险和营销危机进行预警。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避免营销危机和营销事故的发生,就要积极推进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管理系统。

4.1树立企业营销安全的观念企业缺乏营销安全观念是最大

的营销危机。一个知名的“百年老店”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科学的管理,更需要代代人精心呵护。企业,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首先必须要有企业营销安全的理念,才有可能塑造出一个知名的“百年老店”。通用汽车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正是由于近年来不注重营销安全,才使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巨人也倒在了这次经济危机的洪潮之中,在6月1日正式宣布了申请破产保护。

4.1.1认识企业营销安全的意义。企业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营销安全对企业发展的意义,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让企业的发展能走在安全的轨道上,而不是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片面强调发展又忽视安全的行为,这只能加速企业走向灭亡。

4.1 12了解企业营销安全知识。要树立企业营销安全观念,必须学习营销安全知识,掌握营销安全管理的基本技术。如果对企业营销安全一无所知,就谈不上企业营销安全管理,当然也更谈不上采取相应措施去保障企业营销安全。

4.1.3健全企业营销安全理念。在一些企业里,其主要领导人的经营理念都是有很大风险的,而企业要推行安全营销,就必须有一套正确的企业营销安全理念,作为指导企业一切营销活动的理论基础。只有当企业营销安全理念深化到企业营销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企业营销活动才能真正安全。

4.2加强营销安全审计就象巨轮在大海中航行需要定期检查一样,企业营销也需要定期审计。全面、及时的营销安全审计,是加强营销安全、防止营销危机的重要措施。

4.2.1建立营销安全审计机构。在市场部设立安全营销审计人员或设审计机构,无法设立专门人员或专门机构的企业,至少应设专门职能,负责对企业的营销安全进行全面审计。

4.2.2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营销安全审计。企业营销安全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应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局部或全面的企業营销安全审计活动。从实证研究看,对企业进行局部性的营销安全审计,至少一月审计一次;全局性的企业营销安全审计,至少应一季度审计一次:而对高危营销环节的营销活动,每周、甚至每天都应有营销安全审计活动。

4.2.3编制审计报表。企业营销安全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应根据企业营销安全审计的结果,及时给出企业营销安全审计报告,提交企业管理决策部门。在审计报告中,必须划分出企业营销安全的等级,并对各等级的状况进行详细地描述和分析,找到其影响因素、预测其危机的发展趋势,并指明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让公司决策层十分清楚企业营销的安全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企业营销的正常运行。

4.2.4提出解决危机保证安全的措施。企业营销安全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应根据企业营销安全审计结果,提出保障企业营销安全的基本措施。这些措施必须包括其所针对的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法和期限、执行措施的具体部门等等,使这些措施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4.2.5效果跟踪。企业营销安全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应对其提出的营销安全解决方案和管理措施的实施状况进行全程追踪,核查其执行情况。如果未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及时调整更新措施,直至圆满解决所有问题。

4.3建立企业营销安全预带管理制度要推进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管理,企业必须建立起统一、完善的营销安全预警管理制度。只有建起企业营销安全预警管理制度,企业才能把营销安全预警管理纳入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从制度上来保证企业营销活动的安全性。①营销危机管理制度。包括营销危机的预防、识别、处理,以及营销危机的总结等基本内容。②营销事故管理制度。包括营销事故的预防、发现、鉴定、处理、总结等基本内容。③营销安全审计制度。包括审计的对象、内容、时间、方式、结果等基本内容。④营销安全奖惩制度。对营销安全贡献大的个人和部门给予奖励,对造成营销危机和营销事故的个人和部门给予惩罚的具体措施。⑤营销安全教育培训1制度。对企业全体员工的营销安全知识和营销安全理念的教育培训,以及对造成企业营销危机和营销事故的责任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提高等制度。

5结束语

生态安全预警 篇12

1 主要研究综述

目前学者将系统预警理论主要应用在企业财务安全预警和城市交通方面,研究方法包括神经网络、PSO、logit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可拓决策、模糊综合评判和集成学习等。对人才聚集的研究主要有:( 1) 对人才聚集概念的界定。国外学者在研究聚集经济[3]和人口迁移[4]时发现了人才聚集现象,但并没有给出人才聚集的明确概念。国内学者牛冲槐等[1]指出,人才聚集是指大量同类型或相关的人才在一定时间内随着人才的流动,在某一地区或行业形成的聚类现象; 罗永泰等[5]对人力资本聚集效应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 ( 2)对人才聚集效应的探究。国内学者更多侧重于对人才聚集效应的研究,如: 牛冲槐等[6]提出了人才聚集效应的概念并做了详细论述; 汪华林[7]认为人才聚集可以低成本地实现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保障; 张敏等[8]等强调人才聚集效应即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与竞争力。 ( 3) 对人才聚集效应影响因素的探究。Jackson等[9]从经济、政治、职业、文化、家庭5 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影响人才聚集效应发挥的因素; Taylor[10]等得出人才集聚效应对人才集聚的良性循环具有推动作用; 查奇芬等[11]通过分析人才指数得出人才状况的改善可以通过优化人才环境来实现。 ( 4) 人才聚集模式的研究。国外学者对人才聚集模式的研究较多,如:Paul Krugmanl[12]通过对知识共享和外部经济进行分析提出了横向人才聚集模式,Scott[13]和Storper等[14]分别研究知识的外部经济性和共享性、人才集聚辐射力的来源,均得出了纵向的人才聚集模式,然而文献中对人才聚集预警的研究不多。张樨樨[15]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北京人才聚集预警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分流的政策; 查成伟等[16]从社会燃烧理论的视角对江苏的人才聚集预警模型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江苏省提出了相应的人才聚集调控策略。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的科学[17]。赫克尔( E. Haeckel)等于1986 年首次提出了生态学的生物概念[18],现代生态学已经升华为一门方法论学科,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领域。本文从生态学的新视角出发,构建生态学视角下的人才聚集预警评价指标,建立人才聚集预警的熵权可拓决策模型,对人才聚集预警度进行度量,并以山西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山西省人才聚集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2 生态学视角下的人才聚集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环境因子,影响生物行为的环境因子则称生态因子[19]。本文在遵循客观性、统计性、操作性和可得性原则的基础上,参考胡春蕾等[20]对影响高层次人才聚集的生态因子的分析,将人才聚集环境生态因子分为制度生态因子、文化生态因子、教育生态因子、经济生态因子和社会生态因子,分别从社会制度、山西省文化、山西省教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生活环境方面对山西省人才聚集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山西统计信息网和国家统计信息局获取相应的数据,从生态学角度构建人才聚集预警的指标体系( 见表1) 。

3 山西省人才聚集预警模型的构建

3. 1 人才聚集预警物元、经典域和节域

3. 1. 1 确定物元

山西省人才聚集预警的测度为N,基于生态视角的人才预警指标体系为c,其对应的特征量值为v,由三者构成山西省人才聚集预警的物元。假设人才聚集预警具有N个特征,可以采用n个特征指标c1,c2,…,cn和相应的特征量值v1,v2,…,vn进行描述,表示如下:

式( 1) 中,R - n维物元可记作R = ( N c v) 。

3. 1. 2 确定经典域

经典域,是指由事物的特征及其标准量值范围组成的物元矩阵。本文将人才聚集预警程度分为安全、轻警、中警、重警4 个等级,并将4 个等级标准的取值范围作为经典域,记为Rj:

其中,Nj表示对人才预警进行划分的几个等级;cj表示第j个评价指标; X0ji表示经典域,即第i个评价指标对应的第j个等级的取值范围。

3. 1. 3 确定节域

节域物元表示为:

物元关于特征值ci的取值范围; vpi为p关于特征值ci的取值范围,即p的节域,显然存在v0ji∈vpi。

3. 2 确定关联函数和关联度

有界区间v0= [a,b] 的模定义为:

则人才聚集预警程度的关联函数K ( x) 可以表示为:

其中:

式( 6) 中,bji,aji分别为评价等级j关于p的特征ci所取量值v0ji的上下限; bpi,api分别为评价等级全体关于待评价对象p的特征ci所取的量值vpi的上下限。

3. 3 熵权法确定权重系数

学者经常采用的定权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和专家评分法等,由于主观性的存在,计算结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尽量消除主观因素对计算结果干扰,本文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系数。熵是一个在不同决策过程中进行评价的理想尺度[21]。熵反映了信息的无序化程度,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其值越大,表示无序化程度越高、不确定越大。具体步骤如下:

( 1) 指标归一化处理。由于各项指标的计量单位不同和性质的差异,在计算综合指标之前要将指标的绝对值化为相对值,得到归一化判断矩阵B =( bij)mn,则:

其中,xmax、xmin分别表示不同事物在相同的指标下的最满意值和最不满意值。

( 2) 计算熵值。在信息论中,信息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度量[22]。信息熵一般用H表示,对于某一指标值xi,信息熵形式可以表示为H ( xi) 。依据传统的熵概念计算各个评价指标的熵值,公式如下:

故对传统的fij进行修正如下:

( 3) 计算评价指标的熵权W:

n - i =∑ 1Hii = 1

3. 4 人才聚集预警可拓评价

根据公式( 6) 可知,待评物元v0关于人才聚集预警的N的综合关联度为:

Kj( v0) 为待评物元v0关于等级j的综合关联度;wi表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Kj( vi) 表示待评物元各个指标关于各等级的关联度。

3. 5 评价等级

综合关联度Kj0( v0) 的值越大,其与相应等级的吻合度越好,故若Kj0( v0) =j∈{ 1m,2a,…x,m}j0K( v) ,则评定v0的人才聚集预警等级为。

4 实证分析

根据生态学视角下的人才聚集预警指标体系和相关统计年鉴确定历年山西省人才聚集预警安全程度。

4. 1 熵值和熵权

根据公式( 7)~ ( 11) 计算人才聚集预警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熵值和熵权,如表2 所示。

摘要:基于生态学的理论视角,结合熵权和物元可拓模型的相关理论,以山西省为例,从生态学的角度构建人才聚集预警的指标体系,建立人才聚集预警熵权可拓模型对山西省2006—2013年的人才预警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人才聚集处于中度预警状态,制度生态因子、社会生态因子、经济生态因子的推动作用促进山西省人才聚集预警度呈现转好的局面,文化生态因子和教育生态因子阻碍了人才聚集的平衡性发展,出现了向低等级转移的趋势。为防止山西人才聚集的非经济现象更加突出提供理论依据,为山西省人才聚集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上一篇:小学语文的自主学习下一篇:知识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