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制度及预警措施(精选13篇)
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制度及预警措施 篇1
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制度及预警措施
为了有效避免道路运输安全事故,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高效、有序的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我公司的实际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响应机制。
一、道路运输安全应急与响应领导机构
总指挥:郭建荣 副总指挥:丁健
成员:哈西巴根 陈奕材
责任单位:安全质量环保部、车队安全室、调度室
二、应急响应
(一)先期响应
突发道路安全生产事件或事故发生后,涉及发现事件或发生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应当迅速组织人员开展自救,要对事故进行先期应急处置,并根据需要及时报警。
突发一般性道路安全生产事件或事故,由公司应急小组启动相关预案,并报请公司或事发地道路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调度,进行应急处置,控制事态。
(二)分级响应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按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轻微(Ⅴ)五级。与之对应,应急响应也分为Ⅰ级响应、Ⅱ级响应、Ⅲ级响应、Ⅳ级响应、Ⅴ级响应。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Ⅰ级响应:
① 一次事故造成30人(含)以上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的事故;
② 道路运输车辆发生的重大火灾(车毁人亡)事故; ③ 涉及旅客集体中毒事件;
④ 涉及外籍人员(包括港、澳、台)死亡的运输事故; ⑤ 与拉运危险化学品(包括剧毒、放射、爆炸品等)运输车辆发生擦挂、追尾和相撞,导致翻车或泄漏,需对事发地周边人员进行紧急疏散的事故;
⑥ 各类险情、事故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已造成较大影响或易引发其他事端的;
⑦ 其他性质恶劣、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Ⅱ级响应:
① 一次事故造成3人(含)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下100万元以上的事故;
② 道路运输车辆发生的火灾事故; ③ 涉及个别旅客中毒事件;
④ 途遇危险化学品(包括剧毒、放射、爆炸品等)运输翻车或泄漏,需紧急疏散人员的事故; ⑤ 重大以上危险源失控或有可能失控的; ⑥ 其他性质严重、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故。(3)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Ⅲ级响应:
① 一次事故造成3人(含)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含)以下50万元以上的事故;
② 各类险情、事故未达到标准,但已造成影响或易引发其他事端的;
③ 已发生的事故有可能导致其他事故发生的; ④ 其他性质严重、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故。(4)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Ⅳ级响应:
① 一次事故造成1人(含)以下死亡或者3人以下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含)以下的事故;
②事故发生后,事故影响在扩大或有可能扩大的; ③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力量不足的。(5)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Ⅴ级响应:
① 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和人员滞留等方面的突发事件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
② 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险情或者其他灾害、灾难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
③ 各类险情、事故未达到标准,但会造成影响或引发其他事端的。
三、应急启动 公司应急预案的启动分:政府指令性、上级命令性、事态失控性和公司负责人主动启动四种方式,并且根据事态的发展分为:预测、预警、告诫、报警、通告五级,公司将根据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事件或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逐级启动应急预案。
(一)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公司主动启动应急预案:
① 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和人员滞留等方面的突发事件可能引发道路安全生产事故的;
② 一般性安全事件或事故的险情或者其他灾害、灾难可能引发道路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
③ 各类险情、事故未达到标准,但会造成影响或引发道路安全事端的;
④ 发生轻微(Ⅴ)性道路安全生产事故的。
(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公司先期启动应急预案,并报请上一级交通主管部门或公司道路运输安全应急领导机构启动应急预案。
① 发生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性道路安全生产事故的;
② 政府指令性或上级命令性,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和人员滞留等事态失控,可能引发一般(Ⅳ级)性以上道路安全生产事故的。
四、各机构应急响应联动
(一)应急领导小组响应:根据发生的道路安全生产事件或事故的类别,公司道路安全生产应急领导小组按照其职责和预案进行响应,也根据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和人员滞留等事态发展,相应地启动预测、预警、告诫响应;
(二)公司应急指挥部的响应:及时报告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基本情况、事故发展和救援的进展情况;及时组建现场指挥部,随时掌握事态发展情况,对可能或已经导致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和人员滞留突发事件的及时上报,需要应急力量支援时,向上级提出请求。
(三)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响应:具体负责指挥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指挥所有参与应急救援人员,确定应急救援的实施方案、警戒区域、安全措施,全面掌握事故发展态势,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及救援情况,为应急指挥部决策提出建议;负责对事态的监测与评估。
七、事故发生后迅速到达现场的保证手段
为了能迅速到达现场,公司的小车及救急车辆随时待命,发生事故准确无误与应急小组人员到达现场,抢救伤员,维护秩序,疏散人员,保护现场。
八、公司准备了专用物资,发生事故有效地保护现场,抢救伤员,防止二级事故发生。
九、公司制定了安全措施整改方案,颁发到每个驾驶员手中,将各地交警队、医院联系电话及公司安全质量环保部的电话通知到每一位驾驶员。
十、发生事故保护好现场,积极抢救伤员,及时向当地交警部门及公司安全质量环保部报告,配合各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制度及预警措施 篇2
1开采方式
炮采炮掘方式出现事故偏多, 综采综掘方式出现事故较少。
(1) 炮采炮掘方式。
手工方式作业, 原始落后;支护条件差, 采面一般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钢丝网支护, 锚网工字钢支护;容易冒顶塌方;放炮容易引起明火, 诱发瓦斯、煤尘爆炸。
(2) 综采综掘方式。
机械化程度高, 科技含量高, 大幅减少手工劳动;支护条件良好, 液压支架密实地支撑起了顶板, 几乎无冒顶伤人的可能;综采综掘机械不会引起明火。
防范措施:改进采煤方法和工艺, 增加科技含量。如果条件允许、采面煤层稳定、坡度小、厚度适宜、断层少, 尽量采用综采综掘, 实行机械化、自动化采煤, 摒弃落后的炮采炮掘工艺。
2开采时段
(1) 午夜时段。
午夜到8:00这一时段发生事故偏多, 其他时间发生事故相对偏少。原因:这一时段一些工作人员刚倒过班, 不适应, 精力不集中, 生物钟被扰乱, 头脑昏昏沉沉, 疲劳干活, 容易出事故。而其他时段, 一般来说, 与一个人正常的生活起居习惯相一致, 精力相对集中, 不容易出事故。
防范措施:避免设备和人员“连轴转”, 避免设备疲劳和人员疲劳。所以尽量把0:00班改成检修班, 搞设备检修、人员休整, 下井人员少, 不生产。
(2) 交接班时。
交接班时出事故偏多。原因:交接班时, 容易出现放松警惕、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 易出现管理空当和管理盲区, 事故就会乘虚而入。
防范措施:制定详细的交接班制度并严格执行, 杜绝推诿扯皮现象。
3开采人员
(1) 年轻人。
年轻人易出事故, 老职工出事故偏少。原因:年轻人相比而言缺乏经验, 不知道事故发生的前兆;因为无知而胆子大, 敢冒险;不会预防事故的发生;事故发生了不会控制事故的发展;控制不了的情况下, 不知道躲避, 不会避险逃生, 不会自救。而下井多年的老工人出事少, 是因长期从事井下作业, 工作经验丰富, 且时时准备制止事故、躲避事故, 逃生自救。
防范措施:对青工强化安全培训力度, 上岗前要培训, 工作中也要培训, 班前班后会上也要不断培训, 反复强调。
(2) 新职工。
新职工出事故较多, 下井时间长的职工出事故较少。原因:新工人无经验。这就需要基层管理者一定要安排专人带新人入井, 并进行指导工作。直到他对井下熟悉后, 才可允许其自己行动。
防范措施:对新入井人员最好实行师傅带徒制度, 做好“传帮带”, 做好知识和经验的传承。
(3) 农民工。
农民工出事故偏多, 正式工出事故偏少。原因:农民工一般文化素质较低。现在煤矿的井下生产设备、电气设备较多, 技术含量较高, 许多农民工对电气线路问题、井下电气设备一窍不通, 不会操作;有的不懂装懂, 乱操作;刚下井也没有井下实际经验, 不知道躲避事故, 较容易出事。而正式工一般知识水平较高, 受过较多培训, 会操作一般的井下生产设备, 对安全知识掌握较多;对各种事故了解也较多, 出事故的几率小得多。
防范措施:对农民工进行文化补课和操作技能培训, 提高其素质。
4事故类型
(1) 人为事故。
人为造成的事故较多, 自然事故偏少。原因:造成“三违”事故, 一个是态度问题, 一个是认识问题, 一个是知识问题。“三违”者总是怀着侥幸心理, 这一次没事, 只这一次, 下次就改。但往往没有下一次, 事故就像一个藏在暗处的野兽, 随时准备扑上来。
防范措施:煤矿大部分事故是人为事故, 是“三违”造成的。这主要是态度问题、觉悟问题, 所以要多进行教育, 加强杜绝“三违”的制度建设, 加大奖罚力度。
(2) 机电事故。
机电事故较多。原因:现在技术的不断进步, 生产力的发展, 煤矿生产已经离不了机电设备, 煤矿工人不得不与它打交道。机电事故频发的原因:①违章操作;②作业者不懂机电知识;③作业者有机电知识, 但没有实际操作技能, 操作不熟练。
防范措施:对井下工人多进行通用电气原理、电子线路、机械设备基本操作、简单机修等知识灌输。加强新工人专业技能培训, 如连线、漏电、“鸡爪子”、误操作等尽量避免, 要求他们学会现场处理简单事项。
(3) 冒顶事故。
煤矿五大灾害中, 冒顶事故较多, 其他事故出现的较少。原因:井下的顶板情况复杂, 三软煤层、不稳定煤层、破碎顶板等, 有的地方断层多, 险情难料, 防不胜防。
防范措施:对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对岩性有科学认识, 对支护方式进行改进, 对支护强度等要准确掌握。在出现顶板下沉、离层、出现裂隙时, 采用相应的科学手段, 进行及时、适当的支护;同时, 要根据实情调换选用最合适的支护方式, 如光面爆破、架棚支护、锚网、锚索、锚喷支护等, 以防止冒顶甚至大面积垮塌。
5结语
只有充分了解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和原因, 才能对症下药, 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摘要:煤矿生产和其他行业不同, 属于高危和高风险行业。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作业场所为地下几百米甚至上千米深处的巷道及工作面。从开采方式、开采时段、开采人员以及易发生事故的类型, 多方面分析了煤矿事故发生的特点和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制度及预警措施 篇3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61-02
摘 要 在煤矿作业中,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关系到企业发展、员工生命及财产安全的重要课题,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中事故的频发让这个问题重新被人们认识,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是矿井作业安全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煤矿安全;通风管理;措施
煤矿通风系统在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状态中占大量比重,是安全生产环节中的重要辅助系统,通风系统的安全状态及矿井中其他设备的波动息息相关。煤矿事故中,绝大多数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都涉及到矿井的通风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工业之一煤矿工业作为我国发展的重头,已经实践改革了多年,矿井的通风系统也经过不断改造与完善,但煤矿的通风安全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其中大多为人为管理不善、矿井设计缺陷及风力设备不够等原因所导致。切实有效的做好煤矿通风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煤矿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所以一定要做好通风事件的预防工作,加强管理,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这样才能使煤矿事业得以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1 通风设施设置
通风设施设置的不合理应主要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器材选用不合理,另一方面是在设计时放置位置的不合理,从而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通风器材选用的不合理的原因分为人为因素和财务开支预算因素。例如由于在通风系统改造时矿井位置已安装主要通风机,承建单位为了节省开支,不愿进行更换,虽然部分风机仍可勉强使用,但不在矿井运作最佳范围内,极易造成安全隐患,对矿井安全生产产生消极影响。规范化行业内的通风设施管理不仅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有积极作用,还能有效杜绝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问题的发生,所以健全通风设施的规范化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2 矿井通风的要求
2.1 通风系统安全性:
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的、非稳定的动态系统。通风系统安全性是指保证井下各用风地点风量充足風质良好,满足井下工作人员的呼吸,稀释并排除瓦斯、粉尘等各种有害物质,降低热害,给井下工人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当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使用,防止灾害的扩大,进而消灭事故。由于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在矿井的生产和预防灾害发生及发生后控制灾害的蔓延发挥关键作用,所以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分析具有: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和及时排查的特征。也就是说通风系统安全性一定要注重预防为主,及时发现问题,马上进行现场处理,以保证系统通风的稳定与可靠。
2.2 通风系统的稳定性:
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主要通风机的台数、主要通风机的相对位置以及其风压大小,通风网路的结构形式。局部地区和采区的风流的稳定性,取决于局部或采区的通风系统。(1)风路稳定性,风路稳定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风路风流大小变化,二是风流方向的改变。风路分为普通风路和角联风路。对于普通风路,只会发生风流大小的变化,在角联风路中有可能发生风路方向的改变。大量角联分支的存在,使得通风系统总风阻下降,但在灾变时期是十分有害的。(2)系统风流稳定性,①根据矿井通风网路中各风道风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可以确定出影响通风网络风流稳定性的主要风路。②在煤矿生产的实际过程中,保持矿井通风系统中风流稳定,要求主要通风机稳定。
2.3 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矿井通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其工作参数值的能力,以维持井巷中必需的满足要求的清洁风量的供应。所谓矿井通风系统的工作能力是指通风网络的风量分配符合规定要求。具体讲通风系统可靠性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在生产时期利用通风动力,以最经济的方式向井下各用风地点供给保质保量的新鲜风流;②保证作业空间有良好的气候条件;③冲淡或稀释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④在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防止灾害的扩大,进而消灭事故。可靠性因素可解释为影响通风系统风量分配的因素。从可靠性的角度来看,决定通风系统各部分通风阻力的原始数据是否符合实际特别重要。有些数据是指支护方式、巷道横断面、矿井漏风量等空气动力特性的数据。矿井通风系统各部分的空气动力阻力(即巷道、通风设施等的风流阻力)是决定井下总入风量的几个主要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同时也用于确定通风网络相对风量的分配。主要扇风机装置的工作保持稳定状态十分重要,在矿井的全部生产期间,必须使其变化不超过规定范围。
3 通风事件的预防措施
制订和实施有效地通风系统的管理的计划和方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制度落实到位,配齐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落实责任,做到权责分清。提高通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安全知识及通风管理知识的培训。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先进设备进行预测预报,使用可靠的预警系统。改进现有的通风管理系统,加快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速度,矿井通风可视化仿真系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要对日常通风管理的原始资料进行收集、处理,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处理技术,对矿井的通风安全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建立通风网络管理、瓦斯管理、火区管理、通风报表管理等子系统,做到资源共享,科学化管理。通风设施设置不合理会对矿井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所以要不断健全通风设施设置的规范化。通风设施设置主要包括器材和设计。为了节省开支承建单位可能会选用不合理的器材,这样就使得矿井的运作达不到最佳状态,成为安全隐患。所以在设置器材的时候,一定不要为了追求利润节省这些必要的开支。同时通风系统的设计也要做到合理,尤其是矿井通风管理的设计,要确保矿井有足够的风量,确保通风设施安全性,保证提高通风系统的安全可靠。在设计巷道的时候要做到设计的断面大小合理,巷道的布置要充分考虑到通风阻力等问题。
4 结语
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安全生产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煤矿通风安全工作是煤矿生产的重中之重。安全通风系统是安全生产系统环节中重要的辅助系统,很多瓦斯爆炸事故的引发大多是由于安全通风系统没有管理好,所以应该系统地、科学地做好通风安全工作,提高通风系统的管理,预防或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占青,郑宝,史卫明.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J].中国能源.2011(06)
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制度及预警措施 篇4
为强化安全工作,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发生安全事故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事态恶化,把损失或伤亡减少到最小程度,落实责任,强化责任,追究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处理指挥机构
1、领导小组成员及下设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1人
副组长:2人成员:5人
(2)抢险突击队:
队长:1人 成员:5人。
(3)救护小组:
组长:1人 成员:4人
(4)管理小组:
组长:1人,成员:2人
二、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一)、报告程序
1、实行首见责任报告制。凡发现有安全隐患、可预见、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安全事故第一目击人,必须及时报告上级领导。
2、应急处理指挥领导小组的成员以及事故涉及的直接责任人,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和善后处理工作。
3、对重、特大事故,应立即报告上层公司领导及政府政府部门,公安局110指挥中心,120救助中心。电话、口头报告在第一时间进行,书面报告在12小时内逐级上报。
4、报告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原因的初步判断、已采取的措施、控制情况、报告人、报告单位等。
(二)、对事故现场必须严格保护,阻止一切破坏现场的行为。因紧急情况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作出标记,详细记录。
(三)保持通讯联络
(四)、事故调查
事故发生后,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积极组织人员及时开展对事故原因彻底调查,做出初步结论。
三、事故处理与信息反馈
(一)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上层领导应组织相关人员,及时分析原因,总结教训,认真整改。
1、领导小组召开相关人员参加的会议,上层领导应组织相关人员,及时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坚持原则,提出整改措施。
2、对发生突发事故时不报、迟报、漏报、误报信息,造成重大损失的人员,在处理突发事故中玩忽职守,不听指挥,不认真负责,或临阵脱逃救灾工作者,通过调查核实后,按照有关规定提交上级部门,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3、对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和部门责任人,按照有关制度规定进行处理,对问题严重的,提交上级部门根据事故的性质,依据国家有关安全责任追究的规定进行处罚。
4、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将事故原因、经过和处理情况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5、召开总结、表彰会议。对在突发事故的抢救、指挥、信息报送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并向上级部门提出推荐表彰建议。
(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制,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管理目标,杜绝安全隐患和事故的发生。
四、具体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一)、发生火警、漏电、房屋、围墙倒塌等特大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
1、发生漏电情况后,第一目击人要迅速用电话与盛蔚同志联系,立即切断电源,或亲自关掉总电闸,有责任阻止任何人靠近漏电地点。
2、发生火警,第一目击人应大声呼喊报警,周围人员必须立即响应,自发地、果断地使用灭火器,水灭火。若有受困人员,要首先救出,同时,报告上级领导,离现场最近的领导,接到报告者,必须无条件组织力量扑救。确保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如果火势蔓延,可打“119”救援。
3、围墙、房屋出现倒塌迹象时,目击人应采取措施,禁止人员靠近,并与救援小组同志联系,出现围墙、房屋倒塌事故后,第一目击人迅速查看现场,若有人员受困、受伤应全力抢救并立即报告领导小组或救护小组负责人,救护小组必须最短时间内赴现场救护。轻伤速与县医院联系,严重的与120急救中心联系,做到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抢救伤员。
(二)、不法人员,精神病患者进入园区实施暴力、抢劫制造噪音,扰乱秩序事件应急预案。
1、发现陌生人进入园区无目标乱转,目击者要积极报告安保或离现场就近的任何领导。
2、接到报告者,要无条件地迅速组织人力,赶赴现场阻止事态发展。阻止无效时,应报告城关派出所或“110”,及时将其逐出园区。
3、阻止精神病人扰乱秩序或施暴的办法:首先进行耐心的劝阻,力争不激怒病人,在无效的情况下与其家人联系,联系不上时,可采取强硬措施拉出园区,关好大门。
4、对付不法人员的办法:(1)组织多人力量进行阻止制服;(2)封锁大门要道;(3)与派出所联系;(4)记准不法人员外貌特征、口音特征,保护好现场,以利于追查或追捕。
(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突发摔伤、患病、打架等情况,现场的值班领导、值班人员或安保人员要迅速控制事态,采取果断措施,把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2、根据事态发展情况,迅速报告突发事件领导小组。
3、如果伤情、病情紧急,迅速与医院联系,并由救护小组迅速送往医院治疗。
4、迅速与家人取得联系,如情况许可由家人陪同去医院。
5、记录有关与本事件相关过程及证人证言。
6、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并书面报告上级领导或安全负责人。严重事故由公司领导小组负责调查,并向上级报告。
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制度及预警措施 篇5
一、起重机械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1、塔吊司机和起重工必须经过培训,且有专机上岗证才能操作塔机,严禁擅离岗位或让非本机操作人员操作塔机。严禁酒后操作,严禁从高处向下投掷物件。
2、司机上机时巡视一遍,检查供电电压是否达到要求,检视各机械传动结果部分的完好及润滑情况,根据需要加润滑,排除发现的故障。
3、起吊重物的重量,必须严格控制在规定的回转半径的起重量内。严禁斜吊重物,禁止用吊钩挂重物。
4、司机必须在得到起重指挥的新华后,先鸣铃,然后在进行操作。安全操作塔机必须做到“五好”和“十不吊”。
5、操作控制器时,应从零位转动到第一级,然后逐级增速,严禁越级操作,在吊钩提升及小车走近限位开关时,应降速严禁起吊重物自由落下。
6、如遇大雨、大雾和六级以上的大风影响施工安全时,应暂停作业,必须锁紧夹钳。
7、钢丝绳扭成麻花现象时应整理后方可继续工作,若磨损、断股超过标准时,应更换。
8、收工时,吊钩下不得悬挂重物,将吊钩升上,小车驶回至塔身处。如遇大风,先将起重臂转向顺风方向,并锁紧大钳。
9、将每个控制器拨回零位,拉下配电箱总闸,关好操作室门窗,切断地面上电源开关。
10、塔机操作人员安置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11、在非工作状态时允许塔机回转支撑以上的部分随风转动,将吊钩起升至最高处,并将起重小车置于说明书规定的位置。
12、塔机在回转过程中不能未经塔机停稳就进行反向操作。
13、塔机使用时,如遇雷雨天气,操作人员应尽可能离开塔机,回到地面上。
二、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发生后首先应立即停机,保护现场,并马上报告有关负责人。
2各负责人要立即调查,如实做好记录,同时上报有关部门。
3、做以上工作的同时,应针对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及时请有关专业维修人员检修设备,如有人员的伤亡应尽快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力争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最少。
4、查清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对违章作业、玩忽职守的事故责任者,要严肃处理,根据情节轻重、赔偿部分经济损失。
5、对事故性质严重、恶劣的或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责任人除赔偿经济损失外,并应给予纪律处分甚至追究其法律责任。
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 篇6
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共发生各类工伤事故4起,安全生产的压力很大。为了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制定了安全事故防范的相应措施。
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安全管理缺陷
1、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人员安全责任制,落实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安全责任追究等形式,保证安全生产的即时可控,为安全生产提供各种保障。
2、根据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安全的工种、工艺、设施设备、材料和环节,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安全生产。通过严格的制度约束,认真落实到车间(部门)、落实到班组、落实到现场、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员,最终解决问题。
二、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1、加强各级安全教育,(1)引导员工“人人想安全”。坚持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以行为规范为核心,紧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正确引导员工的思想动态,不断增强安全意识;(2)帮助员工“人人能安全”。强化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技能,严格按照专业和岗位分工,重点抓好全员安全培训,保证技能培训效果,不断提高安全操作技能。
2、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的素质。对特种作业(电工作业,叉车作业,电、气焊作业等)人员,必须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上岗证,方可独立进行特种作业。
三、严格查处事故隐患,整改落实及时到位
1、组织多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按照定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期限的“三定”原则,狠抓隐患治理工作,把事故消灭在萌芽阶段。
2、加大生产环节中的日常监督检查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的力度,重点查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且导致事故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发现事故隐患依法采取监督措施或者处罚措施,并且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安全责任。
四、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抓好事故预防
认真贯彻实施事故预防的管理制度、措施,查隐患、找问题、堵漏洞,解危于未发,抓好事故预防,减少事故的发生。把握生产系统的每个环节,细心操作,严格落实,坚持落实责任不动摇,切实做好各类安全事故的预防。并通过严格执行制度,把问题的存在与解决衔接起来,推行严细管理,抓好安全事故预防工作,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
五、正确对待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制度及预警措施 篇7
1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现况
煤炭资源是国民耗能的主要来源之一, 煤炭产业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产业, 针对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国家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对煤炭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战略性调整, 响应建设生态文明号召, 自2005年以来, 国家有意将煤炭的开采速度放缓, 煤炭的开采量逐年下降, 煤炭产业的发展趋于生态化, 国家加大新能源研发的投入力度, 实现国家整体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 国家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数量进行全面的统计和管理, 具近年来各年煤炭消耗量有效数字统计显示:随着居民和工业耗能对煤炭资源需求量的增长, 煤炭资源每年的产出量逐年增长, 自2005年的22.1×108t增长至2015年的38×108t, 数字相当的庞大, 说明煤炭资源仍旧为居民和工业耗能的主要来源。年增长速率虽然在2008年出现涨伏, 但整体增长速度呈现的是下降的趋势, 增长速度自2006年的7.24%下降至2015年的1.33%, 开采的速度明显放缓, 此发展趋势符合国家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计划要求。
中国的经济持续向前发展, 对能源产业尤其是煤炭产业需求逐年增长, 促进了煤炭行业的发展壮大, 煤炭产业中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 其中矿井通风安全问题更是备受瞩目。随着国家对煤炭生产安全关注度的加大、煤矿安全措施的不断完善, 矿井中因安全事故导致矿工死亡的数量逐年减少。数字显示, 2005年全国矿井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达6300人, 至2006年矿井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仍保持较高人次, 直至“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加强煤矿资源保护力度, 制定并完善煤矿安全保护措施, 矿井安全问题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煤矿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才有了明显地减少, 截止至2013年, 全国因矿难死亡的矿工人数已经降低至1066人次, 说明煤矿安全意识得到了普及, 客观地反映出制定煤矿安全保护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煤矿安全尤其是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措施的加强, 矿井因通风安全事故死亡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减少, 说明良好的煤矿通风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措施能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也能够彰显出煤矿安全管理尤其是通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中国煤矿安全通风事故状况
近年来, 随着对煤矿产业施工作业安全意识的加强和矿井通风安全措施的完善, 每年因矿井安全通风事故死亡人数明显减少。数字统计显示:中国煤矿年产量是逐年增长的, 但每生产百万吨煤炭因安全事故导致作业人员死亡的数量是递减的, 从2005年的3.74%到2015年下降至0.288%, 说明随着对煤矿施工作业安全通风问题关注力度的加大, 降低了每年矿难死亡人数, 客观反映出煤矿安全通风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 煤矿安全通风事故发生的原因
3.1 对于煤矿安全通风的管理意识淡薄
伴随国家加强对煤矿安全防护措施及矿井通风安全防护工作关注力度加强, 煤矿生产施工的安全意识也逐渐成为矿井工作项目中的重要部分。现阶段国内大部分煤矿产业在安全防护方面已经取得相当大的进展, 但在煤矿产业企业中, 存在很大一部分老员工, 他们的施工经验丰富, 这本是这部分群体的优势, 但却成为制约企业进步与发展的羁绊, 他们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 对于新制定的安全管理措施和防护措施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矿井安全通风管理意识还比较薄弱, 造成制度落实困难的现象, 还有就是在少数规模较小的煤炭勘探作业工程项目中, 作业人员的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这都是矿井施工作业中的安全隐患来源。对于老员工, 应对其加强现代化科技及安全防护措施方面的培训, 增强对相关方面现代化知识的了解, 促使其配合现代安全防护制度的落实, 对于规模较小的煤矿产业, 加强矿井安全防护意识的教育, 使煤矿产业中的安全防护工作得到应有的重视, 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矿井安全通风监管不到位
对于矿井通风安全的监管工作, 现阶段煤炭产业中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 还是老观念, 认为安全人员的管理可有可无, 因此, 对于专业的通风安全监管人员的专业程度要求较低, 导致在出现安全事故的过程中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工作。对于监管人员应有较高的素质水平要求, 主要在通风安全操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快速准确临时应变能力两方面。
4 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可以分为环境因素的预防措施 (客观方面因素) 和人为因素的预防措施 (主观方面因素) 两个方面。
4.1 客观方面的预防措施
①矿井施工方案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 分项施工方案中包括矿井通风系统方案、瓦斯和煤尘的额控制计划和管理方案等, 将煤炭开采施工中涉及的各种分项工程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安排, 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的便利之处;②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 强化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管理, 保证通风系统正常运行, 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
4.2 主观方面的预防措施
①人员配备方面做到岗无虚设, 在各个岗位尤其是相对关键的岗位上, 必须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岗位责任管理工作;②强化矿井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 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 将通风安全知识划分成若干模块讲授, 并对典型的通风安全事故进行分析讲解, 让更多的施工作业人员对安全事故的严重后果有更多的了解;③加强矿井通风安全防护知识的宣传力度。
5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矿井通风技术有了较为显著的进步, 通风系统有了许多改进之处, 在煤矿生产施工过程中, 多数安全问题均与通风系统有着莫大的关系。矿井通风系统完善和发展的同时, 也暴露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许多设计缺少人性化和智能化的安排, 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需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增强矿井通风安全防护意识, 加强矿井通风监管力度, 从根本上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煤炭产业发展概况进行简单的介绍, 重点对煤矿安全防范情况进行了论述。从煤矿中安全防范的重要性角度对煤矿通风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现阶段的安全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煤矿产业,安全通风管理,通风事故,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占青, 等.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J].中国能源, 2011, 6:37-39.
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制度及预警措施 篇8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0引言
混凝土具有容易成型、输送能力大、速度快、缩短工期、降低费用及能连续作业的特点,尤其对于高层建筑和大体积基础混凝土的施工,更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1外加剂使用不当是最常见的一类事故
1.1此类事故表现在:
1.1.1混凝土浇筑后,局部或大部长时间不凝结硬化。
1.1.2已浇筑完的混凝土结构物表面起鼓包。
1.2要避免这类质量事故发生,必须重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2.1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外加剂进场后,必须进行试配,掌握其特性:坍落度的耗时损失、凝结时间、减水率等,以确定能否使用;对于硬石膏做调凝剂的水泥,这点尤其重要,以免混凝土搅拌成后,发生速凝或坍落度损失过快的问题。
1.2.2外加剂的每一次投料,都必须严格按照配合比计量。计量器具必须经常进行校验,保证其灵敏度和准确度。
1.2.3粉状外加剂要保持干燥状态,防止受潮结块。已经结块的粉状外加剂,应烘干、碾碎,过0.6毫米筛后使用,以免含未碾成粉状的颗粒遇水膨胀,造成混凝土表面鼓包。
1.3补救措施
1.3.1对大面积松散不凝结硬化的结构物必须拆掉重新浇筑。
1.3.2因缓凝型减水剂使用过量造成混凝土长时间不凝结硬化时,可延长其养护时间,推迟拆模,后期混凝土强度一般不受影响。在混凝土结构验收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现场检测。
2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而造成质量事故
这类事故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混凝土强度本身就没有达到设计要求,二是现场抽样的混凝土试块未达到设计要求。后者占比重较大。
杜绝这类事故,一是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水泥最好采用大厂或正规厂家的水泥,因其质量控制、管理水平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远高于小厂。二是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尤其是水混用量一定要足,不能扣水泥用量。影响混凝土强度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些在实验室能达到的指标,在现场施工中却难达到。因而,在水泥用量上,须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如使用袋装水泥,应核验袋装水泥的重量,以防水泥份量不足。三是混凝土搅拌要建立岗位责任制,要合理拌制,保证混凝土搅拌时间。四是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五是认真制作试块,加强对试块的管理,按标准要求对混凝土试块进行标准养护,用于结构验收的试块要和构件同条件养护。
现行国家规范,确定混凝土强度是否合格是立方试块抗压强度的代表值,系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边长为15c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天龄时,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按检验批进行验收,最小强度值的要求视混凝土强度的评定方法。规范在这里一共强调了“标准方法制作、标准方法养护、标准尺寸的试件和标准的试验方法”,其中有任何一项不规范所测得的混凝土强度值都是不准确的,都不能完全代表混凝土的强度。
在现实的施工中,不少项目混凝土的制作,养护不符合标准的规定,给混凝土强度的评定带来一定难度。
从取样方法上讲,规范规定混凝土试样从同一盘或同一车内抽取。在卸料过程中宜在卸料量的1/4-3/4范围之间抽取。
从养护上讲,作为混凝土强度的验收,必须实行标准养护。有的工地试模严重变形、搓角,有的螺栓残缺不全,有的侧板变形裂缝。据有关资料统计,由于试件不准确,可使混凝土试块实测强度降低20%以上。从实验方法上来分析,试块在压力机上摆放是否正确,加载是否等速均匀,都将影响到混凝土试块的强度值。总之,从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到试压,都需按标准进行。
3因混凝土出现裂缝而造成的质量事故
混凝土裂缝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由荷载(包括施工和使用阶段的静荷载、动荷载)引起的裂缝,一类是由变形(包括温度、湿度变形、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裂缝。另一类是由施工操作(如制作、脱模、养护、堆放、运输、吊装等)引起的裂缝。这里仅就混凝土工程变形引起的裂缝进行一些探讨。
3.1引起变形裂缝的主要原因
3.1.1温度变化。混凝土由于温度变化发生体积变形,膨胀或收缩,这是材料固有的物理特性。当这种体积变化受到约束时就会产生内应力,这种应力如果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引起开裂。例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很大,如果其内部与表面温差超过25℃时,就会产生裂缝;有的体积较大或者较长的混凝土结构,在施工后几天或几十天中出现大量裂缝;有的结构在屋面四角出现斜裂缝。这些都是因为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3.1.2收缩裂缝。混凝土的收縮分为自身收缩,即水泥水化作用引起的体积收缩与外界湿度无关;塑性收缩,即在初凝结过程中发生化学的收缩;炭化收缩,即二氧化碳与水泥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缩、干缩;湿度收缩,即混凝土中多余水分蒸发,随着温度降低体积减少而发生的收缩,其收缩量占整个收缩量的绝大部分。收缩使混凝土的体积变小,在其内部也会产生内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也会引起混凝土裂缝。例如,有的混凝土结构体积并不大,但混凝土终凝后,表面却出现了大量不规则裂缝,有的楼板拆模后,发现板和梁交界处出现水平裂缝,有的较长结构,在冬季忽然降温或夏季突然降暴雨后,这些大多是由于收缩引起的裂缝。
3.1.3不均匀沉降。如果结构物的基础不牢固,发生了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变形,也会在其内部引起拉应力而造成混凝土结构开裂。这种情况在日常工作中也会时有发生。
3.1.4化学反应也会引起混凝土开裂。例如碱骨料反应将引起混凝土体积膨胀而产生裂缝。氯离子的浸蚀引起钢筋锈蚀也会造成混凝土开裂。
3.2施工上的防治措施
3.2.1必须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特别是砂石的含量,对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及收缩变形影响很大。
3.2.2对大体积混凝土,尽可能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的用量,可以用优质粉煤灰、磨细矿渣、浮石粉等材料,取代一部分水泥,这既可降低成本,又能够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收缩,对防止裂缝是很有利的。
3.2.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其体积收缩也就越大,特别是在混凝土成型的头一、二天里,水灰比过大的混凝土,将出现大量的不规则裂缝。最好的混凝土初凝前,用砂板再进行一次搓压,防止混凝土早期的收缩裂缝。
3.2.4加强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状态,不断补充蒸发的水分。这样既可以防止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又可以加速混凝土的水化,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2.5对重要的混凝土工程应该控制水泥、外加剂及掺和料的含碱量,同时,对其骨料应进行碱活性测定,从而从根本上避免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篇9
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1.工作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遵守行为规范。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3.刻苦钻研,工作认真负责,技术精益求精,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4.建立差错事故登记制度。对所发生的差错事故定期讨论,总结经验教训。
5.发生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后,应立即组织抢救,并及时上报,做好善后工作。
服务差错及医疗事故防范制度 篇10
一、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组织保证
医务科为医院举办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社康部负责接受患者对社康中心医疗服务的投诉及向其提供咨询服务,负责社康中心医疗质量的日常管理和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做好医疗安全责任书签订工作;医院党委负责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承担防范医疗事故的工作。
二、加强培训,知法守法,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法律支持
医院为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医疗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医疗安全主题教育。并定期召开全院性安全教育会议,对全院职工进行医疗卫生管理知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使全体工作人员懂得在医疗活动中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有效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学习,规范服务,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制度保证
为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诊治技能。医院应定期举行三基训练及考核,并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医学继续教育及学历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医疗服务中,要做到规范服务,严格执行医院绿色通道制度、病历书写制度,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并按规定妥善保管病历资料,落实医疗安全制度和缺陷、事故、纠纷登记报告制度。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咨询,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发生医疗争议时应按规定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从而达到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
四、健全组织、督促检查,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科学决策
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制度及预警措施 篇11
关键词:电容器;合闸涌流;防范措施;串联电抗器
中图分类号:TM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5-0122-02
1 合闸涌流产生原因与危害
在电容器处于未充电状态合闸瞬间,流过电容器电流只受其回路阻抗的限制。由于,此时回路的阻抗极小(接近于短路状态),因此,所产生的合闸涌流理论上将会极大,涌流最大值发生在合闸瞬间。当在电容器切除后,未经充分放电再次合闸,则产生的涌流最大值为未充电状态时合闸的2倍。然而电容器两极仍存在充电电压,此时系统电压若刚好处于与充电电压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此时合闸涌流即为最大。为避免此类情况,当电容器切除后,必须经过充分放电(一般规定至少需要5 min时间)之后,才可重新投入。
虽然合闸涌流持续时间较短,约在几毫秒内就可降低到无害程度,但对某些特性较差,合闸速度较慢的开关,在合闸过程中,当触头尚未闭合就产生击穿电弧,使合闸电流急剧上升,严重时将产生很大电流,使开关内部产生较大机械应力和震动,导致损坏开关。加速其老化。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限制合闸涌流。
2 合闸涌流大小的计算
影响电容器合闸涌流大小的因素:与安装地点短路容量相关。当电容器在较大短路容量系统中,电感较小,则涌流幅值较大且频率较高;与电源电压有关;与投入电容器容量有关。容量越大,容抗越小,通过电流越大,同时电压的畸变也随之严重。
国标GB/T11024.1-2001“附录D”中的规定,电容器合闸涌流的计算方法为:投入单个电容器组。
IS=IN■
式中:IS为电容器涌流的峰值,单位为A;IN为电容器的额定电流,A;S为电容器安装处短路容量,MVA;Q为电容器的容量,Mvar。
将电容器组投入与已运行中的电容器并联。
IS≈■
式中:IS为电容器涌流的峰值,A;U为相对地电压,V;XC为每相串联的容抗,Ω;XL为电容器组间每相的感抗,Ω。
上面的计算方法是在没有串联电抗器的情况下,如补偿装置的接入处短路容量很大,而电容器组的容量又较小,那么电容器的合闸涌流可达十倍以上的额定电流都有可能。
电容器的合闸涌流问题,对于电力系统的保护整定、熔断器的选取以及对其它元件的影响都有重要的意义。综上考虑,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合闸涌流对系统的影响。
3 合闸涌流事故防范的措施
①为限制电容器合闸涌流,抑制电网中高次谐波,采取在电容器回路装设串联电抗器。装设串联电抗器后,增大了回路的感抗,电容器的放电电流减小。选择恰当的串联电抗器,便可将涌流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要注意限制合闸涌流串联电抗器的计算。
当电网中谐波含量较少,装设串联电抗器仅为限制合闸涌流的目的,则其容量可取得小些。电容器组的合闸涌流必须限制在额定电流的15倍以内。根据资料可以按下式计算:
?姿≈1+■
式中:λ为合闸涌流的倍数;XC为合闸回路中容抗,单位为Ω;XL为合闸回路中感抗,单位为Ω。
在这里引入一个概念:串联电抗器的感抗与电容器组的容抗之比,以百分数表示称为电抗率K,即K=XL/XC。
令λ≤15,解得K≥0.5%。即值K≥0.5%满足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电容、电抗的制造误差和设计裕量,在工程设计上一般取值K≥1%为宜,这时λ≤11,更是满足要求。串联电抗器电抗率越大,通常合闸涌流越小。
当K值确定后,电抗器容量QL=K×QC kVar(其中QC为电容器组容量,kVar)。
当电网存在的谐波不可忽视时,这时应考虑同时利用电抗器抑制谐波。这种电抗器的电抗率K都远大于1%,也都满足限制合闸涌流的要求。
例如:在回路中串联电抗率为6%的电抗器,计算得合闸涌流倍数:
?姿=1+■≈5
合闸涌流为额定电流的5倍,远远满足合闸涌流≤15倍的设计标准要求。
②选用电容器专用开关,并且选型要合理。针对电容器与普通线路开关所带负荷的不同特点,要选用电容器组专用开关,主要是:机构耐操作性强,适合频繁操作;灭弧性能好、合闸及分闸弹跳间隙小、防电弧重燃能力强。一般选用真空开关,且出厂前必须要进行高压大电流老炼处理。因此,切不可用普通线路开关代替电容器开关使用。
③合理选择过流保护定值。根据实测,电容器的合闸涌流为电容器额定电流的5~8倍,结合我公司运行实际经验,过流保护电流定值通常选择为额定电流的8~10倍。由于合闸涌流的持续时间一般约为1~2个周波(5 ms左右),在充分考虑裕量的情况下,过流保护动作的时间定值选择为0.1~0.3 s是合适的。
④投运前必须做电容器组开关投切试验。规程要求,电容器组投运前必须做开关投切试验,目的就是为了检验其灭弧性能及防电弧重燃能力。要求至少连续做10次,不发生重燃现象。若中间出现过一次重燃,则必须重新计数试验,直到满足连续10次的要求即为试验合格。
⑤进一步加强过零投切的研究与应用。过零投入,就是在电压为零时投入,因为此时电压为零,在投入瞬间充(放)电的过程不会发生,所以没有涌流。简单地说,理论上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在合闸时电源电压与电容两端电压相等时就没有暂态过程,所以采用零电压合闸。
过零切除时,电容两端瞬间电压为零,切除的电容内部没有存储电荷,下次接入时就不必进行放电处理。
相关单位及设备厂家都在积极研究通过某种控制可以做到过零投切,以达到保护电容器,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目的。
⑥做好电容器开关投切次数统计,做好状态检修基础工作。按照运行规程要求,电容器开关投切次数达5 000次的,要对开关进行大修。实行AVC后,有些电容器开关会发生频繁投切的情况,有的达到每天4~5次,计算下来不到3年时间累计动作次数便会达到5 000次。所以做好电容器开关投切次数统计显得格外重要。
另外,做好日常运行巡视及维护、定期做好状态评价并制定科学的状态检修策略、制定合理的AVC运行控制策略是电容器健康运行的基本要求,是防范电容器事故的有力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制度及预警措施 篇12
1 建筑幕墙的施工特点
1.1 地区流动性较大
由于建筑幕墙属于一项建筑工程, 这也就使的其具有很强的地区流动性。既然存在很强的地区流动性, 那么建筑幕墙的施工就要受着不同地区的环境制约。所以相关企业在制定安全规程及设计方案时就要考虑其工程的流动性及地区性。
1.2 露天作业多
由于建筑幕墙是建筑的外墙的围护, 这就决定其大多数都是露天作业。露天作业工程中大多都是脚手架作业。建筑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结构, 也是建筑外立面的最后一道工序。所以, 外墙的幕墙施工受着露天的日晒、雨林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脚手架松弛、锈蚀、外墙脱落等影响, 安全隐患大。
1.3 吊篮作业多
由于当前的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建筑幕墙的施工也多数使用吊篮作业。即使是幕墙的后期维护还是幕墙的施工都要使用吊篮作业。而吊篮作业危险性极大。所以, 相关企业必须科学管理吊篮作业, 制定相关规定制度及相关程序。并在日常进行吊篮等露天作业设备的定期维护。
2 安全管理内容
2.1 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由于一项工程各项施工工序复杂, 对相关人员的要求也很高。那么, 企业就要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设置合理的安全规程。必须分工明确, 谁管理, 谁负责的态度。让相关人员有标准可依、有标准监督。所以, 只有建立科学的管理规程和相关安全责任制, 可以倒逼相关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并与实际施工管理进行有效结合, 相辅相成。
2.2 设计图纸与设计资料
建筑施工设计方案是建筑施工的导向。那么, 建筑施工设计方案在高质量的建筑幕墙施工中也就十分重要。很多建筑企业在玻璃幕墙施工这一块出现很大的质量纰漏, 大多数都与建筑设计方案有联系。不合理的设计方案对于建筑的有效施工影响很大。例如, 在建筑玻璃幕墙设计时, 未考虑到避雷系统的设计。那么, 在施工的前期阶段, 相关企业就是对图纸进行有效了解。对建筑幕墙的施工技术及管理规程做到心中有度、灵活运用。在幕墙施工设计中, 应该根据实际施工效果与设计单位进行良好沟通, 最大程度的对设计方案进行完善, 并详细规划每一个施工细节。最大程度的降低设计方案的纰漏问题。并对可能存在的安全因素进行合理评估, 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风险因素。
2.3 仔细现场勘查
在建筑幕墙施工前, 相关人员必须严格勘察工程场地。并对当地的气候条件一一了解清楚, 对可能影响建筑幕墙安全施工的因素进行合理评估。并对施工材料、劳动力供应等进行严格抽查。同时相关部门要严格进行施工现场排查, 最大程度的设计科学合理的组织设计, 力求最完善的为安全规程编制提供依据。
3 安全防范目标
3.1 防火安全
我们知道, 一个建筑企业的顺利发展, 一个工程建设得以安全、高质量的进行必须要有着高素质的施工技术人员做引导。那么, 建筑企业就要做好相关技术人员的防火安全意识培训。首先, 要让相关技术人员了解建筑玻璃幕墙材料的特性及着火性质。再者, 要认真落实危险易着火的材料审批。电焊操作是要严格限制氧气与乙炔瓶混乱的放在一起, 并在操作过程中配备消防器材。并把周围的易燃物进行遮盖。强化电管理制度, 日常进行电路维修。裸露的电线周围有无易燃物、电线有无老化等等。同时, 要严格监督易燃易爆品的运输工作。要设立单独的储物空间进行存放, 还要派专人来负责收发登记工作。
3.2 高空作业安全
高空作业人员的身体素质要严格控制, 要定期进行体检。避免出现有心脏病和癫痫病等不宜攀高的疾病患者进行户外高空施工。加强户外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只有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有所树立, 才能在施工中起到带头的作用。安全设施要齐全, 并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安全设施佩带。
3.3 排栅安全
要定期对外露的脚手架及劳保设备进行检查、维修。避免出现外露脚手架送落, 造成事故隐患。
4 安全防护要点
4.1 预埋件处理与焊接阶段
预埋件及焊接阶段是此项工程的重点阶段。这就要求企业对此阶段进行严格监管。此阶段重点维护的是防火灾及触电、工具坠落等。由于预埋件大多是在幕墙结构的立面之上, 这就使得施工工序较为复杂, 施工面及操作点较为狭窄, 为安全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那么, 在施工中就要严格控制工具坠落及人员安全。可以让施工人员佩戴安全绳。为避免工具坠落造成的打砸事故。就要在每2到3层的建筑物外表铺设安全网。
4.2 主、次龙骨的安装阶段
在主、次龙骨的安装阶段要防止施工人员和材料的坠落。因为这个阶段施工空间较为狭窄, 人员操作难度大。很容易因为工作疏忽造成安全事故。那么, 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绳、且施工工具要随手放在工具包中, 避免工具坠落。同时, 还要注意安装材料的存放场所。切记不能存放在结构的边缘处, 否则在人员操作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撞掉造成打击事故。
4.3 玻璃板材及窗扇阶段
该阶段是安装玻璃的阶段, 工序操作是整个阶段最为困难的一步。我们知道, 建筑幕墙的玻璃安装方式大多采用紧压式、插挂式及单元式。而玻璃板材面积大、体积大。这就使得在安装过程中要很多人员共同负责。那么, 有效分工就十分重要。避免工序重叠, 导致施工过程疏忽, 安装工具及材料下坠, 后果十分严重。那么, 为防止玻璃在安装过程中没有及时的注胶, 可以采用插挂法进行将其插入槽内, 再用板材和胶条塞缝定位, 防止坠落、错位。无论采用挤压式, 还是单元式安装都要及时注胶。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必须保证腰线安全绳, 保证施工安全。
5 总结
当前, 建筑幕墙已是建筑外墙围护中的常用材料。介于其施工工序复杂, 安全隐患多。这就需要相关企业人员严格进行施工工序监管、安全规程制定和技术人员安全意识培训等工作。力求最大程度的将施工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沈木泉, 金永祥.建筑幕墙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经营管理者, 2011 (12) .
[2]张欣.浅析幕墙施工管理要点及注意事项[J].经营管理者, 2011 (12) .
[3]吉贵兵, 郑欣.浅析建筑幕墙施工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措施[J].科技风, 2011 (08) .
[4]易小军.浅析建筑工程中施工安全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0) .
[5]李树永.“代建制”条件下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思路刍议[J].中国工程咨询, 2009 (08) .
手术室常见差错事故及防范措施 篇13
1.接错病人,主刀医师开错手术病人或开错手术部位。采取防范措施有:
(1)接病人时带病历和手术科室护士一同到患者床头一同核对,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和手术名称。(2)巡回护士进入手术室后再次核对以上内容并签名。(3)手术医师在手术前再次核对并签字。
2.与药品有关的差错事故 最易发生差错的几个环节:(1)术中用抗生素。(2)麻醉用复合液未及时调整滴速,在短期内快速输入大量复合液。
(3)静脉复合全麻时,麻醉诱导用药由麻醉师准备而静脉推注由护士执行。(4)补液前不仔细检查,未及时发现液体中有杂质。采取的措施是:
(1)巡回护士在核对好病人后核对手术医嘱,检查有无术中用药,所带药品是否正确齐全。(2)检查药品的质量。
(3)麻醉师准备好麻醉诱导用药后,安瓿与注射器不分离以便执行时核对,在给病人使用时,护士再次核对一遍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
(4)开放复合液静脉通道后维持滴速,然后由麻醉师根据需要调节滴速。
3. 器械敷料遗留在病人体腔。防范措施:
(1)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尽量中途不换人,以免交接不清。(2)上台的所有物品均应清点记录(包括纱布条、剥离子或棉球)。
(3)在关体腔前后均要清点,无误后方可关体腔。(4)术中器械敷料不带出手术间。
(5)术前皮肤消毒与台上使用纱布要有区别,台上可使用带铅线的显影纱布,以免清点时混淆。(6)手术护理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4. 病人坠床。防范措施有:向病人解释说明床窄,不要在床上翻身侧卧。
5.电刀使用不当造成灼伤。防范措施:电刀要根据说明书使用。6.碘酒消毒脱碘不彻底灼伤皮肤。防范措施:使用碘酒消毒时不宜过湿,否则易将碘酒流到手术区以外的皮肤,脱碘要彻底或使用碘伏、安尔碘等含碘浓度较低的消毒液。手术后检查如有碘酒流到手术区以外的皮肤,脱碘后返回病房。
7.体位不正确造成神经损伤;病人体质差,时间长造成急性压疮。防范措施:摆放体位要得当,如截石位,骶尾部和膝关节处均应垫海绵垫,上肢外展不可超过90°,为了防止病人急性压疮,可在原手术床配套垫。
8.消毒隔离不严造成病人感染。防范措施:消毒隔离执行的好坏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因此,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无菌操作规程。各种器械敷料包要有消毒指示卡,外要有指示带,使用前检查,不符合变色要求或无指示卡不得使用,要定期采样监测消毒效果。消毒液要选用高效消毒剂,且测定浓度,定期更换。同时尽量采用高压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减少使用浸泡和薰蒸消毒。
9.病理标本遗失。手术后的标本关系到病人术后的治疗方案。因此,标本的保管至关重要。
(1)术中取出的较小标本如淋巴结清扫标本应由器械护士及时将标本交给巡回护士装入标本袋,以防标本太小丢失。(2)存放标本的袋上使用标签,粘贴于标本袋外。(3)标本要及时送检。
10.其它 在手术过程中还易造成差错事故的有:器械准备不全延长了手术时间;术中未用完的血液不及时带回病房; 防范措施有:
(1)术前一天探视病人查看病历,了解病情和手术范围、方式,对所需物品的准备做到心中有数。特殊器械最好请医师自己选择或于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另外准备好应付紧急情况的器械和处于备用状态下的快速高压灭菌器。
(2)术中未用完的血及药品要及时带回病房,在送走病人整理手术间时,要再次检查有无遗漏。
手术室一旦出现差错事故,不仅会给病人带来痛苦,还可由此引发医护、护患矛盾,造成护患、医护冲突,影响医院的经济和声誉,因此,要防患于未然。对易出现差错事故的问题经常提醒,警钟常鸣。发现不安全的因素查明原因,积极讨论,做到有效防范。
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应激措施
1.输液过程中一旦出现打错针换错药,瓶内有异物,应更换液体和输液器,若出现不良反应应采取补救措施,向病人赔礼道歉,按岗位职责追查个人并及时组织讨论,解释输液器有过滤网,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报告护士长及护理部。2.穿刺难度较大的病人,应事先给其说明血管不好看,让病人有心理准备,灵活运用穿刺技巧,注意保护血管,肢体制动。
3.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报告医生,即刻皮下注射副肾素,给予吸氧,保暖,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抢救记录。
4.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应立即通知大夫,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配合医生处理,工作中加强巡视,观察病情。5.急性中毒病人,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催吐或洗胃,尊嘱用药,如遇批量食物中毒病人,应立即通知各相关科室人员,较重者送抢救室,轻者观察室。
6.各种急诊急救病人,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尊嘱用药及对症处理,抢救物品药品处于备用应急状态,加强急诊急救培训。
7.发生输液反应,立即更换液体和输液器,报告医生并尊嘱给药,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必要时检验。
8.抢救病人时突然停电,应立即使用手电筒,同时报告值班院长。
9.化疗药物外渗应立即停药,抽吸外渗药液,利多卡因封闭,抬高患肢并冷敷,报告护士长及科主任。
10.遇到高血压危象病人应立即让病人平卧,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尊嘱用药,并消除其紧张情绪。
外科护理易发生的差错事故及预防措施
1、交接班草率,危重、手术或特殊病人没有做到床前交接班,心中无数,交班前接班后没有巡视病房,对危重、手术或特殊病人疏于管理。
防范措施: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危重、手术或特殊病人必须做到床头交接班,做到五不接(病人数、病情、治疗、物品、卫生不清洁不接)。
2、对行动不便,病情较重的病人做检查无人陪送(医、护、),发生意外处理不及时。
防范措施:对于特殊病人做检查时要有专人陪送,陪检人员应紧密察看病人病情,一旦发作病情变化,应暂停检查,立刻就地停止检查现场抢救,同时报告有关人员进行急救。
3、输入血液、药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造成血溶量迅速增加,加重心脏负担,造成不良后果。
防范措施:1)、小儿、老年人及心脏功能不好的病人要减慢输液速度。
2)输液拔针后要告诉病人不能立即起床,要卧床休息10—15分钟后才能起床,以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而摔伤。
4、错用药物,违反查对制度,错抄医嘱而错用药物、错用给药剂量。看错标签而盲目用药,未查对有效期而误用过期变质药。
防范措施:1)、严格各项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三查八对。
2)、加强质量检查,注重环节质量的检查,以保证终末质量,质量与效益工资挂勾,从而加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5、空气栓塞:输液操作时,空气未排尽,输液连接管不紧密,连续添加液体不及时,加压输液时无人监护。
防范措施:严格操作规程,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手术前后的健康指导不到位可严重影响病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防范措施:针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手术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并做到及时到位,使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病情及术前、术后(包括饮食、功能锻炼等)情况,让其减轻心理应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
7、不认真三查七对,配液时不认真检查液体和药物,用药剂量不够,配液时少配或未完全溶解后丢弃,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防范措施:严格三查八对制度,注重环节质量的检查,以保证终末质量,质量与效益工资挂勾,从而加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8、护士巡视病房没及时到位,患者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发现,造成不良后果。
防范措施:加强巡视病房,为病人执行各种治疗时及时与病人沟通交流,便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9、急救药品、物品没有认真交接班,应急差,造成不良后果。
防范措施:对急救室、监护室、治疗室的药品器械规定专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时检查,要求做到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10、使用各种治疗仪时未按操作常规或使用中未巡视、观察,造成不良后果(如神灯烫伤等)。
【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制度及预警措施】推荐阅读:
事故整改防范措施及安全事故调查报告05-28
安全生产及防范措施08-24
系列风电机组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四)——机组改造带来的问题和安全隐患09-29
谈石材生产、施工的安全细则与安全防范措施07-08
消防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05-12
生产安全事故上报制度08-22
医院供应室安全隐患分析及事故防范07-10
安全风险点及防范措施05-19
小学安全教育及防范措施计划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