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住宅系统安全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2024-05-17

居民住宅系统安全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通用6篇)

居民住宅系统安全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篇1

居民住宅系统安全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本指导书用于指导第八综合服务处居民住宅系统安全工作,全处员工从公司领导到普通员工均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并在内部加强风险信息的沟通贯输给每一位员工,使其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提高抵御风险和应对危机的能力。了解居民住宅区域维修、矿建的生产安全,结合处安全管理实际情况而制定,从而可以对危害因素带来的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岗位条件

1.1具有中技以上文化程度,一年以上本岗位工作经验,持专业技术证书上岗作业。

1.2熟练掌握维修、矿建本岗位的操作规程。1.3符合操作岗身体要求。

1.4热爱本职工作,具有从事本岗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忠于职守,认真工作,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任劳任怨,乐于奉献,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1.5人员配备

a.同工种维修人员不低于2人。b.按小区面积核定人员配备。

2.岗位职责

2.1工作时要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并严格按本岗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定期维护和保养好本岗位工具。

2.2工作中有疑问或情况不明时要进行询问,严禁自揣妄动。发现事故隐患或发生事故要及时报告。

2.3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六条禁令”及华北石油油田公司的“十条规定”,广大员工必须认识到安全是生命,是幸福,是效益。

2.4遵章守纪,执行处HSE方针,参加处HSE活动,接受处HSE培训,完成好本岗位的工作。

2.5在班组长的指挥下,认真履行本岗位HSE职责。

2.6工作时佩带好劳保用品,并严格按本岗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定期维护和保养好本岗位设备、工具。

2.7工作中有疑问或情况不明时要进行询问,严禁自揣妄动。发现事故隐患或发生事故要及时报告。

2.8熟悉本岗位存在的风险和应急保护知识,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保护自己和他人。

2.9对HSE管理提出合理建议。管理制度

3.1、安全机构制度建立:设立HSE委员会、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健全并形成网络

3.2、安全制度及措施: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机制、领导干部安全要害部位挂点联系制度、八防措施制定及落实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岗操作规程、3.3、HSE体系管理:对员工HSE作业指导卡内容的考试、全员经过HSE培训、HSE信息记录准确

3.4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内外部信息联系方式畅通、应急设备设施工

况良好,实行专管、专用、并定期检查并定期演练。岗位风险

4.1楼房外皮本身曾受外力已造成裂痕的墙皮,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天到春季天气转暖,紧绷的墙皮受热易膨胀脱落

4.2有些楼房钢窗使用年限多达十年以上,本身质量较差,防腐措施跟不上,有的锈蚀已经十分严重,随时都有坠落的危险

4.3楼房楼道及居民家玻璃由于破裂与结构件之间部分脱落,随时有可能坠落危及路面行人。

4.4居民家里的日光灯安装很不规范,存在坠落危险。

4.5部分居民楼、公寓耧、平房厦檐出现瓷板脱落、墙皮起鼓、瓦片脱落等现象,且楼房周围没有任何防范措施 4.6居民家使用石膏板吊顶,存在坠落危险。4.7居民家里的电线老化,引发火灾。

4.8居民住宅有改商业用途的,消防灭火器材配备不到位,有的学校公寓楼灭火器材严重不足,多次提出整改意见但至今没有落实

4.9老楼房居住的大多是老人,由于设施陈旧消防隐患复杂,建筑之间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建筑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防火分区距离不够。4.10在居民家管线更换施工,由于居民家里易燃物工作时要用到气焊所以火灾危险性尤其突出。

4.11楼顶防水作业,由于楼房顶没有护栏装置,容易引发高空坠落隐患。4.12在居民楼维修使用电焊时,周围常常伴随着水,暖气,容易引发触电事故。

4.13在居民楼维修时常常使用大的用电设备,容易引起电路过载,或烧损。

4.14维修居民家卫生间设施时由于空间狭窄,容易发生碰伤,割伤危险隐患。

4.15楼房避雷设施不符合安全规定,给建筑物带来雷击隐患。并给居民的财产和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

4.16楼房的饮水管线破损,污染了居民的生活用水,容易引发大面积食物中毒及卫生事故。

4.17居民家安装的防盗窗,防盗网给很大的家庭消防隐患,当发生火灾时人员的逃生窗口被堵死。

4.18楼道内堆放杂物,阻碍了楼房消防通道的畅通。

4.19随着居民物质水平的提高,家里的用电器越来越多,功率也越来越大,而家里的电线却没有随之升级,使家庭容易引发电器火灾。4.20在楼顶使用电气焊作业时,火花四溅熔渣掉落易燃区域引发火灾。5.21雨天在楼顶电焊作业时时,容易引发触电事故。

4.22居民楼梯间施工,交叉作业时没带安全帽容易发生砸伤事故。4.23在居民楼前管线维修,在管线上行走时未佩戴安全带。

4.24在楼顶作业时,工具和材料不用绳子系住缓慢放下,容易引发砸伤事故。

4.25电焊作业时,管工及相关人员未穿戴保护护具,引起弧光伤害。4.26在居民楼维修套扣时,不戴手套进行作业,引发割伤。4.27楼前有积水,积雪使道路湿滑引发摔伤。避免风险应对措施

5.1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

5.2操作人员工作前穿戴好劳保用品,如工作服、工帽、工鞋、手套、护目镜等。

5.3小区物业应在此时对楼体进行一次及时彻查与修复,建议居民最好不要从旧时的老楼下经过,私家车也不要长时间放在楼下。

5.4多数住户因资金筹措困难,及风险意识淡薄,短期内无法解决。针对这种情况,在以往的检查中,多次要求居民在锈蚀钢窗的楼房下面设置隔离线、警示牌。

5.5要求居民请专业电工按技术规范安装日光灯架。

5.6适用手锤前,检查锤柄要牢固结实,头与柄的结合须牢固,操作时要经常注意锤头与锤柄不得有松动现象,以免锤头滑落伤人。

5.7施工使用的脚手架、梯子、活动工作台等,均应保证牢固,使用前应进行详细检查,发现缺陷应当修理。

5.8高空作业应配戴安全带及必要的防护用具,多层高空作业必须戴安全帽。

5.8不得在未固定的管线上行走,或在未固定的管线上绕结绳扣

5.9高空作业时,所有的工具、材料等均应以绳索或滑轨送到地面,不得从高空扔下。

5.10钢管焊接时,配合工作的管工应戴深色防护眼镜和手套,面部不要朝向电弧,在潮湿地面工作时,应穿胶底工作鞋。

5.11钢管套丝时,应用刷子涂沫润滑油,不得直接用手接触丝扣以防割伤。操作指南

6.1氧气瓶应配齐防震胶圈和瓶嘴帽,搬运时防止撞击和剧烈震动。在氧气瓶上装卸氧气表应使用板手,不准用其它工具敲击,瓶内氧气不宜全部用完,应留有0.3-0.5兆帕。

6.2工作前对所使用的工具要进行详细检查,损坏的要及时进行修整。6.3特殊场所作业时,应有专人看护。

6.4钻孔时不可用嘴吹工作台上的铁屑,以防铁屑飞入眼睛内;不可用手抹工作台,以防尖锐的铁屑刺伤手指。

6.5氧气、乙炔瓶间距不得小于5米,二者距明火均不应小于10米。氧气管为红色,乙炔管为黑色或绿色,不得混用。电焊机内各线应拧紧,起动前,指针应在零位上。6.6乙炔瓶必须设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并严禁倒置。

6.7关火时,焊割炬口不准对火,焊割炬嘴堵塞时,不许同时开启氧气及乙炔阀门,防止氧气、乙炔气互流。

6.8工作完毕应将氧气、乙炔瓶阀关好,拧上瓶嘴帽。6.9保管好电工维修工具,仪器、仪表完整无缺、灵敏准确。

6.10所有绝缘安全用具、检验工具,应妥善保管,禁止他用,并定期检查、检验。

6.11乙炔瓶不得放在高压电线下方和建筑物内。

6.12三米以上的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交叉作业时要戴好安全帽。6.13机械运转时不得加油、擦试和修理;当皮带轮转动时,不准挂皮带,以防手被卷入。

6.14使用氧气切割或焊接,周围10米内不得有易燃物,否则应有安全标记;在动火地点5米以内的下水井、管沟、漏斗等应密封。

6.15电焊机起动前,擦试干净,检查电源、接线是否牢固、绝缘是否良好,开关位置是否符合规定位置。

6.16每台电焊机工作两个小时检查一次,机温不得超过60 度。

6.17一般绝缘导线禁止在地面、钢结构框架、脚手架及其它工作面上拖拉,移动式电气设备应使用橡胶绝缘、橡胶护套的电缆。

6.18在推上开关后或通电时,不得用手触摸电焊机上未经绝缘或已绝缘的导电部分。在焊接过程中,6.19如发现电焊机非导电部分有漏电现象,应立即拉下开关,通知电工检修。

6.20焊接工作中,必须穿戴工作服、面罩、手套等,不得手持玻璃,身穿湿衣服、鞋子、手套等进行工作。禁止将上衣束在裤腰里,裤腿塞在靴子里。

6.21高空作业时,应防止高空落下的火花落在乙炔瓶附近。6.22各种机械在未停稳前,不许用手脚或其它物件强制停止。

6.23在维修任何电气设备、线路时,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急救,电气着火,应立即将有关电源切断,用泡沫灭火或干砂灭火

6.24在未查明无电之前,一律视为有电,经验证无电后,方可作业,不许带电作业。

6.25特殊工种作业必须持有《特殊工种操作证》方可上岗。

6.26停电检修时,操作开关部位必须悬挂“有人作业、禁止合闸”的警示牌。

6.27确保楼梯栏杆扶手无灰尘,无灰网,台阶无积土;墙上无乱贴、乱画现象,并做到楼前自行车摆放整齐有序。

6.28尽量避免上下交叉作业,必要时,上、下层中间要设置隔离设施;工作人员要戴安全帽,无隔离设施时,不许在下方操作或逗留。6.29确保路面、场坪干净清洁,全天保洁。确保雨、雪天,路面无积水,无积雪。

6.30高空作业不宜穿硬底鞋、易滑的鞋,不要站在不坚固的结构上进行操作。

6.31马路两边排水设施有效,排水口内无杂物,雨后无大面积积水,雪后及时清理马路,保障道路畅通。

居民住宅系统安全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篇2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日益发展, 人们对电力系统运行调度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保障电网可靠、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电力调度是及时应对电网故障、降低事故发生几率的有效手段。切实有效地提高现代电网运行调度的安全性, 对于确保电力调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电力生产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1]。

1现代电力系统运行调度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

现代电力系统运行调度安全风险管理, 以电力系统日常运行过程中产生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为管理目标, 通过对电网各风险、故障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的科学研究, 对相关隐患、故障的不良影响及原因、机理进行辨识, 并通过风险预测及管控, 将隐患及故障及时地消除, 确保电网各环节的安全可靠运行。其中, 电力系统相关风险管理通常涉及对风险的判断和管控, 对引发损失的降低、转移以及处理等方面, 其根本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减小系统安全风险带来的损失。

影响电网运行调度安全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如表1所示。

2现代电力系统运行调度安全风险分析

2.1电力调度系统自身的安全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和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 电网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这就促进了现代电网电力调度系统的不断发展。但是, 在电力调度系统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同时, 其复杂性日益增加 (电力调度相关的系统、操作以及通信设备及技术的复杂性不断提高) , 相关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风险也日益加剧, 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不断加强, 例如, 当相关通信网络被众多不相关的未知信号数据占据和干扰时, 就对电力调度人员确定相关电网故障及正常信息构成了隐患, 从而降低了监控系统的有效性。以基于同一媒介的单通道、双通道运行模式为例,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 此方式存在易引发通道故障且难以及时恢复等不足。

2.2电力调度相关操作人员个人素质存在不足

电力调度实践中, 调度人员除了应当具备专业的操作技能和对各种特殊情况的处理能力外, 还应当高度重视心理素质和责任意识的提高。这是因为当前调度人员在个人素质方面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 心理素质存在不足。在具体的调度工作中, 相关调度人员容易存在对自身工作重要性、安全性认识不足的情况, 长此以往, 容易造成其从业意识淡薄, 最终导致系统送电延迟等情况的发生。同时, 部分调度人员由于对新调度技术与系统的不熟悉, 容易出现误操作现象。

(2) 责任意识存在不足。鉴于实际电力调度工作的复杂性和较大的工作量, 不断强化调度人员的责任意识十分必要。而实践中, 人为地不按规范、流程进行正确操作等造成误操作的现象也应当引起电力企业的关注。

2.3相关调度检修工作不到位

对现代电力系统各电力设备的检修是确保电网可靠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电力系统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 检修工程的数量也不断增大, 临时检修的情况经常出现。实践中,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 临时检修工作可能需要在电力系统相对较脆弱的时间段完成, 这就对系统的安全运行和调度构成了威胁。此外, 相关检修过程的不规范也增加了系统调度的安全风险。

3风险防范措施

3.1构建科学、高效的现代电力系统运行调度监管体制

在实际的电力系统运行调度过程中, 健全、高效、切合实际的电力调度监管体制的建立对于保障系统调度工作的正常、规范进行, 对于有效地约束相关调度人员的不专业操作行为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此, 为不断降低以及防控现代电力系统运行调度中的安全风险, 电力企业应积极结合企业实际和现代调度技术的发展, 对电力调度相关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 不断提升电力调度管理的质量。对此, 一方面, 电力企业应当实现电力调度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明确化、标准化、细致化, 促进相关电力调度人员安全风险意识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 电力企业应当积极把握先进的现代电力系统调度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增强企业员工的紧迫感和岗位意识, 不断提高调度人员的业务能力, 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 电力企业应当通过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及奖惩机制的构建, 切实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努力实现电力调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和检修工作的动态化。积极引进先进的 (下转第169页) 故障检修技术, 及时发现并排除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强化安全监督系统的职能。

3.2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不断提高电力企业对电网事故的应对能力, 对于增强电力系统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此,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 做好电力调度事故的预防工作。实践中, 电力调度人员应当及时了解电网负荷、气候条件、现场电力设备检修维护状态等信息, 据此对系统故障和危险点进行分析和预判, 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

(2) 做好事故的初期分析。对此, 一方面, 相关调度人员应当及时全面地对系统故障信息进行收集, 掌握故障发生时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相关保护装置的动作、气候条件等情况, 确定各级调度的管辖范围, 做好事故处理过程中的配合协调工作。

(3) 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当电网故障发生后, 相关调度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 避免故障不良影响的蔓延。这就要求相关调度人员从确保系统稳定和连续供电的角度出发, 科学及时地对电网运行方式进行调整。

(4) 推动电力调度自动化。借助先进的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电力企业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同时方便调度人员的日常管理[2]。

4结语

现代电力系统运行调度安全管理旨在不断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降低各种潜在风险的出现几率。在各种影响电力调度安全的因素中, 电力企业应当高度重视人为因素的作用, 切实有效地提高相关调度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及安全防范意识。同时, 电力企业应当强化现代电力设备的安全检查, 尽可能降低设备故障率, 从而提高电力系统整体的安全系数。

机电信息2014年第24期总第414期169

摘要:根据我国电力系统运行调度的实际情况, 阐述了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 并对现代电力系统运行调度安全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黎嘉乐.关于电力调度运行中的调度安全风险及防护措施[J].科技与企业, 2013 (12)

渔港环境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篇3

关键词:渔港;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渔港作为渔业生产服务基地,一般依河流入海口而建。在春节生产、伏季休渔,台风季节和冬季停港期间,港内少则几十几百、多则几千条渔船停靠。大量渔船密密麻麻拥挤在一起,一般多为木质渔船,船上带有大量燃油、煤气罐、网具等易燃易爆物品。一旦发生事故,造成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1 环境风险事故识别

1.1 自然风险

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地震、上游泄洪等自然灾害所产生。给工程施工期及营运期带来溃堤、风损、浪损、船舶被泄洪水冲走失踪等不可抗拒的风险。

1.2 火灾风险

渔船上船员生活经常用火,维修改造使用电焊,加之船上有大量易燃易爆物品,空间狭小,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火灾,大量渔船拥挤不堪,首尾相连,造成火烧连营,危害极大。

1.3 溢油风险

渔港施工和营运期间,存在因管理、操作失误或者船只碰撞,船只沉没,维修拆解打捞等造成油品泄露的可能。油污难以清除,对港区水域造成油污染,波及周围海边休闲度假旅游区,水产养殖区,造成水产品食用安全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极大,后果极其严重。

2 环境风险事故分析

2.1 自然灾害分析

自然灾害属于不可抗力,毁灭性后果巨大。但自然灾害各具征兆。现代卫星遥感科学技术,已经能提前观测预报,给出了预防减灾的宝贵时间。

2.2 火灾风险分析

总结失火原因归纳为:

船员消防知识、安全意识淡薄,消防设备不会使用;

柴油品质低劣,油气挥发严重,遇火花引爆;

电气焊违章操作,未留值班看护人员,死灰复燃;

私拉滥接电线、机舱电线老化短路,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转产生火花引爆油气;

主辅机高压油管破裂,喷到高温排气管引燃;

厨房煤气罐燃烧无人看管,小火引发火灾;

加油过程中违规操作引起的静电或遇到明火引燃油气;

船东、港区消防资金投入不足,消防设备配备不齐全,不能消灭初起火灾。

火灾影响最直接后果是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经济损失,其次是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火灾的发生会对海洋水域环境带来较大影响,大量的焚烧灰飞及灰烬漂浮在海面,对海洋沉积物环境、海洋生物环境及渔业资源都有影响。

2.3 溢油风险分析

渔港工程在项目建设施工期间如有管理疏忽或操作失误会造成油品大量泄露事故。未来渔港营运期间会增加港池、航道区船舶通航密度,包括船舶航行过程、到港靠泊、锚地停泊等,存在潜在的通航交通安全隐患,船只相撞、船与码头碰撞等风险。其风险环节产生在水上运输过程、水上水下施工、渔船维修拆解、渔船加油、卸油过程中。由于事故导致油品大量泄漏会给海洋造成环境灾害风险。

2.4 溢油的中长期影响

进入海中的燃料油将严重影响工程所在海域的海洋环境,直接影响的是水质,进而是生态及底质环境。溢油事故如未得到及时处理,对渔业资源的中、长期影响主要是造成渔业资源种类、数量及组成的改变,从而使渔业资源长期逐渐减产,油品残留不但会影响周边水产养殖场和海水浴场等旅游度假区,还会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的水产品食用安全。这种影响在水域环境中可持续数年至十几年。渔船用油的跑、冒、滴、漏事故的积少成多则也会造成环境风险。

3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3.1 气象灾害预防措施

加强值班人员,密切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提早防范;

施工期间尽量避开台风季节,在台风到达之前施工船舶全部进入锚地避风;

工程完工后,应加强对岸堤稳定性和岸堤附近海底冲淤状况监测,及时掌握防浪堤工程海域稳定状况,及时维护修补加固;

台风和泄洪期间,加强防范措施,渔船首尾带好缆绳,并与码头牢固系缆;

密切与当地政府防灾抗灾指挥部建立联系,制定抢险救灾应急预案,大力争取人力物力支援,将损失减至最小。

3.2 火灾事故防范措施

鉴于火灾的破坏后果严重,为防范渔港内发生火灾,工程施工期与营运期应采取以下措施:

经常向广大渔民群众宣传防火安全知识,增强防火意识,普及培训防火知识和救火技能;

督导渔船及码头经营者备齐消防设备;

杜绝渔港内运载易燃易爆危险品和进行电焊、气割以及其他形式的明火修船的现象;

经常检查电器、线路,严禁私自以铁丝铜丝替代保险丝,及时更换老化线路;

渔港内及渔船上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加注燃油期间,严禁烟火。机舱内严禁吸烟;

严禁在排气管高温区烘烤衣物;

生活用火严加看管。

3.3 溢油风险防范措施

在渔港项目施工过程及营运中,为了防止船舶相互碰撞发生溢油污染风险事故。对船舶管理应采取以下措施:

建设单位必须根据港区船舶动态,合理安排工程船施工作业面;

施工船在施工期间应加强值班和了望,尤其是能见度不良时,加强值班。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施工船舶按国际信号灯正确显示施工信号,警告来船避让;

发生船舶交通事故时,应立即停泵、关闭所有油仓管系统的阀门、堵塞油舱通气孔,中断作业,防止溢油事故发生;

施工水域设置日夜警告标志,严禁其他无关船只进入。并提前、定时发布禁航公告;

营运期间加强渔港水域交通管理,杜绝交通违章,防止撞船造成溢油;

如发生溢油,派船实行警戒或实行交通管制,监视溢油的扩散;

采取措施防止溢油发生火灾,如堵漏、驳油,驳船、拖浅、防火、灭火等措施;

对溢油的及时清除包括溢油的围控、回收、分散、固化、沉降、焚烧和生物降解等处理;

针对溢油的污染程度,决定是否向有关部门提出封闭海域、禁止捕捞和销售水产品的建议,防止误食造成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居民住宅系统安全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篇4

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

(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3)专业技术、护理操作不熟练。

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1.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学习

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坚持不断学习法律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观念。做到有预见性,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重点防范,如成立护理风险小组,对与护理相关的各种风险种类进行了分析与评估,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种类,制定各种护理紧急风险预案。

2.制定完善医疗护理规章制度

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及纠纷的良好基础,制定各种护理质量关键流程及护理缺陷管理措施,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

(1)护理等级制度

必须落实护理等级要求,危重患者15min-30min巡视1次,对病情进展做到心中有数。

(2)急救室工作制度

成立专人管理小组,包括急救物品管理、使用、保养、供应等,使急救室设备及药品完好率达100%,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加强护理操作训练,掌握多科业务知识及选进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应急能力及思考能力,成立专科技术操作培训组,危重抢救质量管理组、检查、督促与护患纠纷、投诉处理组,每周定期检查,对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要晨会上提醒,每月进行点评。抢救时做到紧张有序,认真做好抢救记录,做到忙而不乱,快而不慌,准确无误。

(3)“三查八对”制度

必须准确及时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对药物的性质、用法、剂量以及配伍禁忌要熟悉并掌握。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应复述一遍给医生听,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过后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并签上准确执行的时间及全名。

(4)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侵入性操作必须坚持无菌操作原则,要事先向患者或家属讲清楚,让患者或家属理解并签知情同意书,免疫机能低下及传染患者按隔离种类落实隔离措施。

3.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

必须从法律角度严肃对待,真实、客观地书写各种护理文书。观察巡视过程发现病情变化及药物反应及时全面记录;执行完毕的医嘱及时签时间及全名;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制要完善,并写入护理病历;护理记录单上各项数据要准确无误,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应保持一致,以免贻误病情造成医疗纠纷。

4.加强护患沟通,强调服务态度

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抢救多,工作人员紧张忙乱,家属焦虑、担心。合理满足患者及家属感情、心理等多方面的需要,从而减少纠纷发生。

三、安全护理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严格落实值班、交接班、分级护理、病区管理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学习药品管理法,增强消毒隔离意识,减少院内感染,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质控小组不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根据病人的不同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倡导在急救的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2.避免坠床

对意识障碍、躁动不安的病人使用床栏,并检查床栏是否处于完好状态。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向家属解释使用的目的、必要性。肢体功能障碍者协助其翻身,采取安全舒适的卧位。病人搬运时应有护理人员在场进行指导,加强对护工的安全培训和管理,在使用平车时使用安全带,重危病人在转运过程中有护理人员陪同并备好抢救用物。

3.避免误吸、窒息病人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床边备好吸引器及吸引用物。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病人要充分湿化气道,防止痰液结痂,翻身时给予叩背,使痰液松动易吸出。避免痰液稀释后病人无力咳出发生窒息。及早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如无禁忌协助病人尽早进食。留置胃管病人进食前先抽取胃内容物防止胃潴留呕吐引起误吸。

4.避免意外拔管

对于躁动、意识不清病人妥善固定插管及各引流管,增加保护性约束,适当地给予镇静,及时进行镇静评分,严密观察病人的躁动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5.防止压疮

病人入院时进行皮肤状况评估和压疮评估,对于长时间卧床的病人或易发生压疮的病人,定时进行翻身,给予卧气垫床,保持床铺及衣物的清洁、平整,大小便失禁者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爽,病人和陪护人员修剪指甲,使用约束带者注意局部皮肤情况。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和足够热量的饮食,保证机体的需要。

6.强化危重病人的细节管理

居民住宅系统安全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篇5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风险…………………………………………………1

(一)会计电算化软件购买中存在的风险…………………………………1

(二)实际使用软件过程中存在的风险……………………………………1

(三)数据共享和系统维护中存在的风险……………………………………2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安全风险的防范对策…………………………………………3

(一)从技术上加强电算化系统的安全管理…………………………………3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4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使用人员的安全教育与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5

三、参考文献…………………………………………………………………………5

内容摘要

会计电算化影响了会计实践的方方面面,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竞争能力。会计电算化越来越被各个单位所重视,普及率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会计传统的核算环境、信息载体、管理模式、安全控制体系均发生了变化,而且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电算化将面临众多新的挑战,电算化安全是面临的挑战之一。就在会计电算化实现其强大功能的同时,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来突出。本文提出了强化技术安全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和提高人员素质三个方面的措施,以防范电算化会计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充分提高会计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确保会计电算化的安全。

【关键词】 电算化系统 安全风险 防范措施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风险

防范风险首先要认识风险,只有知道本身业务的安全隐患所在,才能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在电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会计帐目、货币现金、会计信息存储、文件传递等都变成了电子文件存入计算机内,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传输。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在手工操作阶段,人们已经找到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安全保障和防范措施,而会计电算化后,由于存贮载体的变化、处理方式的变更、文件传递方式的变革,使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其安全隐患具体表现在:

(一)会计电算化软件购买中存在的风险

市场经济使会计软件市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目前市场上的会计软件如网络财务软件、会计信息化软件、在线财务软件、会计决策软件等多达十几种。许多单位在购买软件时,往往喜欢购买最新的、最先进的产品而忽视单位自身情况和需要,对软件的适用性、通用性缺乏必要的市场调查、试用及人员培训,结果带来软件适应性差、初始参数设置难度大、软件运行环境要求高、操作复杂、对会计人员技术要求高、运行成本昂贵等问题,软件配置不符合基本要求,缺乏最佳效益原则,导致资源浪费。不良软件配置使电算化工作一开始就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另一种情况则是单位为节约经费“舍贵求廉”,购买和使用盗版会计软件,致使非但不会使会计核算及时、快捷,反而问题频出,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加大了会计电算化的风险。

(二)实际使用软件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目前,市场上开发出售的会计软件都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授权、审批、用户身份识别、操作权限控制等功能,以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中岗位互相牵制、监督,有效保护会计系统的作用。一旦该单位会计信息网络化公开,不但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系统用户无限制地浏览会计信息、控制会计网络系统,更严重的会破坏账务参数设置及科目体系、修改数据库,使系统陷入瘫痪;更有甚者,某些单位违犯规定,或受人员限制,一人兼多个不相容岗位,既授权、作账,又复核、结账。当然,除了操作制度不完善、内部岗位分工不科学、管理权限不严格外,工作人员的不当操作和玩忽职守也是电算化会计实际使用中面临风险的重要原因。

(三)数据共享和系统维护中存在的风险

1、硬件环境存在的风险 计算机系统中硬件配置不当或硬件故障,会影响会计信息的流通,严重时会导致系统瘫痪,威胁传输的信息的完整性,甚至使信息丢失,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硬件内部环境如计算机硬件的损坏或或运行不稳定而又没有数据备份的情况下造成数据丢失,外部环境如操作时停电或处于磁场环境磁盘被磁化造成数据丢失。

2、软件开发和设计存在的风险

在应用软件的研制过程中,由于研制人员所考虑的问题不是十分的全面、科学,致使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情况与之不能吻合,容易出现差错。当操作人员将原始资料输入计算机后,在软件的控制下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形成各种结果。因此,会计软件本身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数据的真实、安全、完整、可靠。

3、人为的误操作和有意破坏,造成数据存在被篡改或丢失的风险 由于电算化系统内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或责任心不强等原因造成的数据录入错误、操作步骤失误、监控力度不够等,使会计数据录入或处理出现错误,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不可靠、不完整。

在实际业务操作不规范,具体控制措施不严的情况下,电算化系统的内部工作人员为了达到窃取或泄露商业秘密、非法转移资金、掩盖各种舞弊行为等非法目的,有意协助竞争对手获取和破坏会计数据,从而对会计软件、数据等进行非法篡改、删除,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

4、电脑黑客的攻击

电脑黑客是指非法侵入电算化系统的用户或程序(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更为严重)。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电脑黑客指专门进行窃取商业秘密的机构或组织以及商业上的竞争对手,利用网络的漏洞,采用线路监听、信息截获、口令试探、身份仿冒和插入假信息等手段,对信息安全的各个层面进行攻击,使得会计信息面临被盗用、仿冒和破坏的风险。

5、计算机病毒的破坏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呈现多样化、传播速度快、破坏力强、传播途径多和难以防范等特点,它通过破坏计算机系统程序、数据,甚至破坏硬件,严重威胁计算机系统信息的安全。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使合法的用户不能正常访问网络资源,有严格要求的系统服务不能得到正常的响应,甚至篡改和毁坏数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6、计算机系统维护不当酿成的风险

由于系统维护人员缺乏计算机专业技术,对系统缺乏科学的管理,以及在出现问题时处理不当或处理方式错误等,会直接导致数据的损坏。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安全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从技术上加强电算化系统的安全管理

电算化会计系统信息的安全防护,包括两个内容:静态数据安全和动态安全。前者指系统中集中存储在中央数据库和各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后者指数据在通信过程中对完整性、保密性、有效性和真实性的保证。因此技术上安全防范涉及到三个内容:系统的防护技术,将安全和系统管理进行有机结合;系统保护技术,包括数据备份、异地存储和远程控制等;数据加密算法和数字签名技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建立系统实体安全与硬件安全的防范措施。实体安全涉及到计算机主机房的环境和各种技术安全要求、光和磁介质等数据存贮体的存放和保护。计算机机房建设应符合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应充分满足防电磁干扰、防火、防水、防潮、防盗、恒温等技术条件,机房内用于动力、照明的供电线路应与计算机系统的供电线路分开,应配有空调和消防设置、UPS(不间断电源)、防辐射和防电磁波干扰等设备。对用于数据备份的磁介质存贮媒体进行保护时应注意防潮、防尘和防磁,尽量定期对业务数据备多份,作好文字记载并异地存放,长期保存的磁介质存贮媒介应定期转贮。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主要依赖于硬件设备,因此硬件设备的质量必须有充分保证。因此对硬件建设必须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并把安全问题作为重要问题给予评估,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在正常运行后有一个稳定可靠的硬件平台。

2、拥有一批技术过硬素质优良的系统管理和软件操作人员。再先进的设备和系统软件归根到底是要靠人来使用和操作的,因此培养一批既懂电脑知识,又精通财会业务的复合型系统管理人才和软件使用、操作人员对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降低电算化会计的风险有着直接的作用。

使用安全的财务软件平台等先进技术,从软件技术上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在财务软件中应根据特点电算化系统具体特点增加相应的安全功能,会计电算化软件数据处理应层层设防,在软件功能上增加必要的提示功能、检查功能和限制功能,要防止操作失误数据破坏,操作人员进入系统要设置口令,并对系统操作人员进行授权,防止无权人员的操作。在系统中应建立起“系统日志”,记录所有人员对系统所做的操作,包括操作的时间、操作人员信息、操作内容等,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可以依据“系统日志”所提供的线索,对有关人员的操作进行检查。

3、建立预防病毒的安全措施。为了防止病毒的侵袭,要建立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范体系。要坚持使用正版软件,不能使用盗版或来路不明的软件,对外来的软盘要先进行病毒检测,方可在计算机系统中使用;在系统中装入防病毒软件,并在系统进行时实监控,对系统数据文件进行病毒检测,及时发现并杀死病毒;定期备份数据和文件;不打开和阅读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等。

4、加强技术防护措施,建立网络漏洞监测和攻击防范系统。为了防止非法用户和黑客的侵入,可以通过设置放火墙、安全的数据通信协议、身份识别系统等技术防护措施,将非法用户拒之网络之外,面对重要商业秘密泄露的问题,可以将软件的重要信息采用安全性强的数据加密算法、利用过程密钥、使用一次一密、安全锁定等技术手段,以防止重要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泄露。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防范和化解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要求每一项技术应用都有相应的安全防范制度出台,做到技术开展和制度建设并举、技术应用和制度保障同步;做到制度建设为业务开展保驾护航、制度建设和业务创新相适应,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不断补充和完善各项制度,使制度更加科学和规范化。重点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建立以安全审计为核心的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理机制上下功夫。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组织控制制度,主要是通过内部分工,实现互相牵制;开发和维护控制制度,主要是体现全程控制的思想,从电算化系统组建伊始,开始实施安全控制,确保给定控制功能的实现;数据访问权限控制和重要数据备份制度,在对数据划分重要性前提下,确定各类人员对不同数据的访问权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保密性;应用控制制度,包括输入、输出和处理控制制度,以便检测、预防和更正错误;日常管理制度,包括机房管理、并发控制和安全锁定等制度。

定期安排专业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相关活动或行为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安全审计,并对系统的安全状况作出相应的评价。它包括安全控制目标审核、安全漏洞评估、安全控制措施检验和安全性测试等四个方面。通过安全测试可以全面评估系统的安全状况,预测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完善相应的安全措施,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使用人员的安全教育与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的素质显得特别重要。一方面要通过教育,提高财会人员特别是系统操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准,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防止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另一方面要加强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理论等专业知识的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系统操作人员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防范手段应用水平。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的高级技术人才,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中小企业应积极支持和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

三、【参考文献】

居民住宅系统安全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篇6

关键词:金融行业,背景,计算机,网络安全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 金融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而在如今的网络时代, 网络信息安全直接关系到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家的利益。就目前而言, 我国金融领域的安全管理绝大部分都是停留在数据应用的层面, 对整体网络安全的考虑不够全面, 金融管理方法并没有与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 因此, 无法体现整个金融领域进行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的思想。

1 金融领域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安全的现状

1.1 金融行业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是指金融行业在计算机网络

上的信息安全, 要保证金融行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软件以及金融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能够受到保护。目前, 金融行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 一个是技术方面的问题, 另一个是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的保护信息的安全性、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了目前金融行业主要考虑的问题。

1.2 目前, 我国金融行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从宏观上分析受到

两种威胁, 一个是人为的威胁, 另一个是自然的威胁, 所谓的人为威胁指的是人为的恶意攻击或者是有目的的破坏, 从事安全破坏人员大多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 往往这些恶意的攻击不仅仅造成资金的损失, 同时也是金融机构和金融企业遭受到巨大的损失, 人为的恶意攻击具有很强的隐蔽型, 一般情况下, 犯罪人员的犯罪证据存在于软件的数据和信息资料中, 其侦破的难度也很大。

1.3 目前的金融行业中普遍存在着对网络安全系统不够重视

的现象, 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技术人员的自我制约, 安全管理制度还比较落后, 计算机的安全监督功能还比较的薄弱。

1.4 目前计算机网络的最大威胁就是病毒及黑客的攻击, 目前

世界上有上万中病毒都在威胁着计算机网络, 而且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速度快, 危害程度也再进一步的加深。

2 金融行业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主要内容

2.1 运行系统的安全

指的是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的安全性, 主要是保证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 避免信息的泄露。

2.2 保证网络系统上的信息安全

主要包括鉴别用户的口令, 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 采用有效的方式对安全问题加以控制以及对安全问题进行跟踪等。

2.3 保证网上信息传播的安全性

主要侧重防止和对非法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 从而避免网络上的自由传输上的信息失控。

3 金融行业防范计算机网络系统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在我国的金融行业中, 应该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的重视, 几下是几点应该实施的措施:

首先, 要成立专门的网络安全小组。要重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对金融行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应该要有个专门的部门进行负责, 并且成立安全管理监督小组, 从而加强对网络安全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并且督促其他各个部门对网络用户进行安全教育, 对网络按图案管理制度进行监督, 对一些违法行为要严格处理, 严重的, 造成犯罪的行为要交给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其次, 要制定出一套合理完整的安全方案。一套合理完整的安全方案是整个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的有力保障, 因此, 要结合实际的网络状况, 进行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这样才能够保障金融行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能够有效的运行。

最后, 要用安全的管理软件和先进的技术巩固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就目前的情况而言, 只有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进行一些列的处理, 才能够达到网络系统安全的目的。

4 金融行业防范计算机风险的措施

计算机安全问题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需要兼顾技术问题、管理问题、法律问题, 还要研究犯罪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 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多部门、多学科共同配合, 通力协作,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建议。金融行业必须及早将计算机安全问题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依法办事、以人为本、综合治理"的原则, 从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技术防范等方面建立健全金融行业的计算机安全管理体系。

4.1 完善金融电子化的相关法律基础建设

金融电子化必须建立在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之中, 因此, 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能适应金融电子化发展、保障金融业计算机安全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 并保证严格执行, 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加大对计算机犯罪的处罚力度, 使法律真正起到威慑犯罪分子, 防止犯罪、维护社会安全、保障社会秩序、防治犯罪的作用;改革传统的司法制度中的取证、举证、质证等司法过程以适应金融交易的瞬息万变;同时要通过提高广大司法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来提高他们的办案水平, 以便准确打击计算机犯罪。

4.2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和考核制度

领导要高度重视,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安全一票否决制", 将计算机安全工作列人重要项目来抓;规范内部人员行为, 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 实行要害岗位管理制度, 实行运行、维护、开发严格分离的岗位责任制度;严格机房管理制度;严格密码管理制度, 禁止共用密码和公开密码, 对于重要密码和改帐程序要专人分管、定期更换、授权使用、并作好使用记录;加大计算机稽核的范围和力度;定期进行计算机安全检查, 防患于未然;定期模拟突发性事故处理, 完善各项应急措施;建立健全备份制度, 备份介质要异地存放, 有条件的单位要建立灾难备份中心, 实时备份数据;建立设备保养和软件统一管理制度;银行核心程序和数据结构要严格保密, 防止外流和泄密;废弃报表和存储介质要及时销毁;金融行业科技、保卫、稽核、监察、纪检等部门要齐抓共管, 中央银行要成立专门的计算机安全工作委员会, 各金融机构也应成立相应的计算机安全工作机构。

5 结束语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 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以及加人WTO后竞争更加激烈, 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杠杆"作用越来越明显, 金融秩序的稳定和正常发展不仅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而且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化、社会生活和政治局面的稳定, 所以, 防止和化解金融风险, 特别是由于金融日益电子化而带来的计算机风险, 已成为当前金融工作中非常迫切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周炎涛, 胡均华.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 (第2版) [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1]周炎涛, 胡均华.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 (第2版) [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2]李艇.网络安全与认证[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5.[2]李艇.网络安全与认证[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枫叶描写作文600字下一篇:亚纯函数的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