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供应室安全隐患分析及事故防范

2024-07-10

医院供应室安全隐患分析及事故防范(通用10篇)

医院供应室安全隐患分析及事故防范 篇1

医院供应室安全隐患分析及事故防范

扎兰屯市中蒙医院(162650)张哲英

【摘要】:目的 为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避免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方法 全面分析医院供应室工作存在的隐患。结果 供应室人员责任心强,人员进行全面素质培养,完善各项监测管理制度。科室管理逐步走向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医疗安全。结论 供应室工作及时发现各环节存在安全隐供患并及时防范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关键词】:医院供应室;安全隐患;防范

医院供应室是全院回收清洗集中的地方,容易发生工作人员意外暴露事故,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供应室也是提供临床科室无菌器械的核心科室。它的每一项工作都和院感,医疗护理 质量密切相关。因医院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供应室质量方面存在一些隐患,笔者通过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总结并在近一年的科室管理中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使我院全年未发生无菌物品可疑灭菌不达标现象。1.、医院供应室常见安全隐患分析 1、1大部分医院供应室还没具备信息化无菌物品管理系统以至于在无菌物品生产流通方面存在着不足。如供应室与临床科室配合缺乏可追溯性无法有效的约束出现物品质量问题很难追求其责任。1、2 工作主要靠手工完成也容易出现质量问题。1、3复杂多样的器械种类储存环境不恒定使物品的质量无法得到控制。1、4 受传统观念影响院领导将老弱病残不能胜任一线工作的人员安置在供应室养老使人员素质偏差,培训难度大,难以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 1、5医院提供给劳保用具简单加上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差极易导致意外暴露。1、6灭菌器带病工作报告不及时或维修不得当导致蒸汽烫伤或高压爆炸损害隐患。

2、医院供应室防范事故对策 2、1 护士长作为供应室直接管理者应建议并配合院办要求改建供应室若条件不允许至少应保证三分开供应室人、物、流分开;三区严格划分污染、清洁、无菌及洁污物的线路分开;洁车污车分开并分区存放及无菌储藏室合格。2、2 人员管理 2、2、1 定期组织科内人员学习《供应商规章制度》《医院感染管理》《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供应室专业性知识护士长每月考核一次提高理论水平。2、2、2 转变服务观念一切为临床着想一切为临床服务,做到工作积极主动服务热情周到。2、3 业务管理方面 2、3、1加强操作流程监控管理 2、3、1 回收的医疗器械其性能是否达标是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键。因此回收时必须当面查对物品器械的名称、数量、规格、初步清洗处理情况有无破损并与临床护士核对签名。2、3、1、2 清洗质量 器械清洗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清洁可以不灭菌,但灭菌绝对不能不清洁充分体现洗涤的重要性首先根据器械回收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消毒-冲洗-含酶洗涤剂寖泡-常水冲洗-纯化水精洗-烘干-上油保养-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2、3、1、3 为确保包装质量各类物品在打包前认真检查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用3M胶带贴封并注明品名、灭菌日期、灭菌有效期、责任人、质检者等使包装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2、3、1、4 灭菌方法 灭菌是供应室工作重点灭菌物品的质量与医疗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因此灭菌器应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灭菌过程中坚守工作岗位,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程及检测手段,注重灭菌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每日灭菌前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检查和卫生清洁管道内的冷凝水排完后方可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手感干燥水分小于等于3%灭菌合格率达到100%。2、3、1、5 加强灭菌后的质量管理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有效期、合格标志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按流水号登记在册,记录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灭菌日期与操作者等并归档备查。灭菌后物品应放入无菌间的柜内,并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固定放置。本着先进先出后进后出的原则对发出去的物品无论是否使用均视为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不应再进入无菌间存放。2、3、2 灭菌器检测和日常检测根据工作人员个人特长安排责任心强的护士专门负责各组日常指控工作。指控护士每日常规检测消毒液有效浓度,检查物品的清洗,包装灭菌质量不合格者从新处理。每日灭菌器生物学监测无菌包细菌培养工作人员的手、无菌间空气物表细菌培养1次。每锅次灭菌器有工艺监测。详细介绍灭菌日期压力、时间、温度、操作者姓名每个无菌包内有化学指示卡每日灭菌器B-D实验1次,紫外线灯管每半年检测一次强度,小于70微瓦/平方厘米给予更换。

护士长定期抽查监控日常指控情况以确保各环节工作质量。2、3、3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了解科室使用无菌物品的情况,有问题及时解决。每月到科室征求意见一次听取科室的建议与意见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工作克服困难保证临床需求。2、4 供应室专业人员工作安全管理(1)消毒员持证上岗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及《压力容器操作规范》执行各项操作。灭菌前认真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维修不得“带病”运作严防蒸汽烫伤或爆炸性事故。(2)供应室人员必须正确掌握各级防护标准各种物品及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保证防护效果。应养成勤洗手、戴口罩、戴手套的良好习惯,把好接触途径观。3小结

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前提供应室质量的安全与临床科室安全问题相比其医疗安全性质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发生前不一定给人感官上的预兆,而且一旦发生多为群发影响面广,但只要我们在供应室工作中善于发现各环节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大部分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医院供应室安全隐患分析及事故防范 篇2

1 常见院前急救的安全隐患

1.1 急救反应慢

(1)急救通信方面急救呼叫电话接听不详,未问清楚对方病情、地址等就挂断电话,或对方因紧张未讲清病情、详细地址、电话号码等,只是一味地叫救护车快来就中断电话联系,导致派错专科医生,救护车空跑,延误患者抢救。(2)出诊时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对伤病员评估不足,未能更好地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携带药品及仪器,导致到达现场急救时由于药品及仪器不符合现场使用,而延误伤员的救治。(3)救护车前往救护事发点时或转运途中车辆出现故障。

1.2 现场急救隐患

(1)急救设施、设备、药品存在不安全因素。院前急救不仅现场卫生条件差,还受到携带急救药品、设备等限制,车载设备不齐全,急救仪器未处于备用状态如气囊漏气、氧气不足、缺监护用物,未根据病情准备所需药品、物品等,给急救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2)服务意识差,责任性不强。院前急救服务对象大多是急、危、重患者,患者及家属的心情都比较急躁,迫切希望患者马上可以得到处置,而医务人员在处置过程中可能急救不急,漫不经心,动作迟缓,甚至对痛苦漠不关心,导致患者及家属不满意。

1.3 转运途中安全隐患

转运途中路况不良,车内照明不佳,影响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或者医生、护士坐在副驾驶位置,未坐在患者旁边观察患者病情,导致病情变化不能及时抢救。医护人员经验不足,未执行诊疗常规,如未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凭感觉认为患者生命体征正常,病情发生变化时未引起注意,没有采取积极的方法及应对措施;对较重的危重患者,对病情把握不准,导致患者死在救护车上。

1.4 医患沟通解释不到位

医护人员忙于挽救生命,有些侵袭性操作,高价位的药品应用,没有征求患方家属意见;也有医生对病情的进展估计不足或只顾抢救,没有将病情及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医疗意外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未履行签字手续。在转送医院途中病情出现恶化或死亡时家属不能接受,出现纠纷。

1.5 院前急救病历书写不规范

忽视了院前急救病历的重要性,记录不及时、不详细;时间记录不准确,包括出诊时间、到达患者身边时间、回院时间;抢救记录不规范,语言描述不当,有主观推测,有时忙于抢救未及时记录。院前院内交接不清。

2 防范对策

2.1 把好环节质量关

2.1.1 严格把握医生、护士、司机准入关。

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有3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才能上岗[1]。

2.1.2 制订完善的出诊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合理排班,做到老少结合,专长结合,人员搭配合理,节假日弹性排班,领导保持通讯畅通,以便随时联系。严格执行车辆管理制度,院前急救人员值班制度,随车记录的交接班制度;使医疗服务体系集中领导、统一指挥、互相协调,为医疗急救开通生命绿色通道。

2.1.3 加强医护人员急诊专科理论知识学习和急救技能的培训。

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和技术的应用,需要急救医护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急救医学的发展水平。为了拓宽医护人员的知识面,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医院请上级教授专家讲授急救知识及危重患者的救治。科室派医护骨干参加省、市举办的急救知识的学习班,科内定期举办专科业务知识学习、急救技能培训、危重疑难病例讨论等。组织学习创伤、中毒、呼吸衰竭等专题救治知识及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心电除颤等急救技能培训,并训练应急随机事件的能力。及时组织大家对抢救的成功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不断提高急救水平。

2.2 加强院前急救流程的控制

2.2.1 加强救护车管理

救护车应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物品、仪器、药品准备齐全、充分、完好。每班认真交接,定人、定期检查,排除不安全隐患,确保急救正常使用。

2.2.2 接好急救电话

急救电话24 h保持通畅,专线专用。值班人员在接通急救电话后必须仔细询问患者人数、主要病情、联系电话、详细地址并准确记录接警时间、出诊时间。若遇重大伤害事件立即通知相关领导,启动应急预案。对呼救地点较远的危重患者,如附近有卫生院、卫生室,应通知附近医护人员先前往救治,急救人员尽快出车前往,以免延误救治。

2.2.3 加强出诊环节管理

各类出诊人员及急救车辆24 h待命,接到呼救电话后,白天在2 min内出诊,夜间在5 min内出诊。强调急救意识,上车前要奔跑,下车后也要奔跑。争取尽快到达现场,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无治疗期”。出诊途中与报警电话联系,确认详细地址,了解疾病发展情况,必要时指导患者及家属现场紧急自救。出诊途中遇到交通堵塞时应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以免引起纠纷发生。

2.2.4 现场急救要做到快速、准确的病情评估,及时有效抢救伤员

现场急救的目的是挽救生命和减少伤残,因此,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遵守“先救命后治病,先重伤后轻伤,先救治后转送”的原则[2]。果断处理威胁生命的伤情和症状,根据病情吸氧,及时止血,固定骨折等。急诊要突出一个“急”字,不要让患者家属感到医务人员漫不经心[3]。面对抢救场面要沉着、冷静、稳重、严肃,排除外界各种干扰,做到临危不乱,紧张而有序地开展抢救工作。

2.2.5 实行转运前风险评估,保障转动安全

转运前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用药情况以及途中可能出现的潜在性安全隐患等。医护人员根据这些问题初步评估转运的可行性,并将转运的必要性以及途中的风险与家属书面沟通。转运途中加强监护,做到“抢运结合”,避免因对患者观察不够、处理不及时造成医疗纠纷。

2.2.6 入院后的交接管理

患者入院后立即向接收人员进行交接,其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简要的病史、查体、诊断和情况,途中病情变化,伤口应用止血带情况等。逐项认真交接,做到交接迅速无遗漏,使接诊者尽快掌握病情,更有效连续地为患者实施抢救措施。

2.3 强化风险意识,履行告知义务

院前急救是一项高风险工作,提高风险意识和纠纷防范意识,依法规范急救服务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自身言行修养,加强法律意识,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尊重患者的隐私权,重视患者的知情权和同意权。抢救过程中将病情、抢救措施、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告知家属,与家属沟通并签字是必须的。一是减少医患纠纷,二是可争取家属积极配合,三是要家属有心理准备[4]。

2.4 加强医疗文件的书写

现场抢救结束后,医生应及时做好危重患者抢救记录[5]。详细记录患者当时的主要症状、意识情况、已采取的治疗抢救措施及目前的病情等;另外出诊医师负责做好出车时间、到达时间、抢救时间、回院时间的记录;对病情危重而又不愿到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病员或家属必须签署“拒绝入院”同意书,使医疗文件记录及时、真实、客观,做到有章可查[6]。

参考文献

[1]王一镗.努力加强和提高第一时段救治的质量.中国急救医学, 2003,23(2):947.

[2]黄小兰.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救的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06,22 (24):3818.

[3]王亚平.医患权益与保护.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0.

[4]徐科,张振新.危重患者院前急救规范程序讨论.现代医药卫生, 2007,23(2):234.

[5]范如刚,江小青.院前急救中颅脑损伤的处理体会.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88-189.

医院供应室安全隐患分析及事故防范 篇3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安全 隐患防范

基层医院护理安全存在的隐患

病人方面的因素:①病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病人的法律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媒体报道反面医疗案例的增多,使医患关系紧张,病人对护士的不信任感增加,致使护患配合不理想,增加了不安全因素。②病人对医疗水平期望值过高: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对自身健康的要求及护理服务的需要日趋增高,并已趋多样化。基层绝大多数病人由于缺乏预防保健和疾病基本知识,期望医院能够解决一切健康问题,如果与自身期望值有差距,患者对医生的诊治、用药、疗效等方面不满意,便会产生失望、恐惧、埋怨等心理现象,一部分不良情绪就会转嫁到护士身上来,不信任医护人员,出现不遵医行为,拒绝配合治疗,导致病人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③医疗费用和病人承受能力方面:基层医院面临的90%以上是农村病人,由于经济原因,医疗费用的支付超过了病人的承受能力,加之护士兼着催费的职能,这些极易引起病人对护士的不满情绪,甚至造成病人及家属的误解,而引发矛盾;还有部分病人病情稍有好转就急于或自动出院,不遵医嘱按时规范服药和及时复诊,导致病情再次发作甚至加重,在此过程会产生负面情绪,都会给医患配合带来不利因素。

护士方面:①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护士在学校和临床工作中所受法律知识教育很有限,受传统观念和习惯影响,护士工作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护士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例如在查房或交班时随意暴露患者的躯体,在某些操作如备皮、导尿时不注意遮挡或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忽视了人性化护理,甚至在不适宜的场合谈论患者的隐私,就侵犯了患者隐私权和保密权;工作中忽视有关安全告知,如防止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举证责任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通常表现为做的多而记的少,对护理文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护理记录单记录不全、不及时或重点不突出,重要的病情变化及治疗、用药后的观察没有记录或与医疗记录不相符等。这些问题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并导致在处理医疗纠纷中不能提供有利的证据而处于被动地位。②基层医院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不高:基层医院临床一线工作的大多是中专毕业的低学历护士,缺乏提高执业素质的意识和继续教育的机会,专科知识贫乏,住院患者往往存在疾病复杂,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护士很难准确实施护理;同时医院实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短时间聘用大量护校刚毕业护理人员,尽管有老师带教,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及沟通交流能力,满足不了患者的身心护理需求,个别年轻护士学习培训的时间较短,业务基本功不扎实,执行操作流程不够规范,有可能导致操作失误而发生护理缺陷和差错,这些都将成为护理安全隐患。③护理人力资源限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多数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床护比不能达到1:0.4,有些医院甚至不到1:0.3,而且护士职责划分不清,身兼多种护理工作以外的职能,护士只能机械性地完成当班治疗护理任务,无暇顾及患者的心理需要,甚至一些生活护理要靠患者家属来协助完成。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部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差,责任心不强,环节细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因素。④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体制不健全,科学管理理念相对滞后: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多数基层医院护理管理者都是从科室护士长提拔上来,主要是经验型管理,接受科学管理知识培训有限,对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持续改进重视不够,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预见性差。⑤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理念滞后:长期以来,由于护士的社会地位不高和琐碎工作,导致部分护理人员工作没有成就感,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和工作热情,难以保证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给患者带来不安全因素;尤其缺乏“慎独”精神,例如夜班单独值班不按规定程序洗手、加药不戴口罩、不按等级护理巡视病房、不认真床头交接班等,增加安全隐患。⑥缺乏有效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效果不佳:在实施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缺乏丰富的业务知识、社会经验和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在做解释工作时,不能做到有效正确指导病人饮食、起居、情志等注意事项,健康教育照本宣科,流于形式,未达到预期效果,病人对基本疾病知识未掌握,不能很好配合治疗护理。

防范措施

医院方面: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必须达到床护比为1:0.4,严把进人质量关,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

护理部方面:①培训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护理部制定可行的安全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教育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医院安全管理和职业道德等;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利用各种会议、交接班、展会、查房等时机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对科室工作中发生的差错或病人反映不满意的方面,要随时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分析造成差错或不满意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到持续改进。②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护理质控组织,强化质控力度。护理管理者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科学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为确保护理人员严格依法执业,必须建立健全各项护理监控机制,实行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科室质控小组三级管理责任制,加强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做到各尽其职,防患未然。建立考评机制,请经验丰富、操作规范的高年资护士或医师对基础业务知识和技能进行讲解示范,护理部和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考核,多途径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业务水平。建立检查机制,护理部和科室护士长要经常检查各种制度、规范的落实情况,认真督查重点部门管理、各种护理记录是否规范,质量监控采取随机抽查和定期、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检查的情况进行通报,分析护理缺陷及其原因,纠正偏差,保证安全。③强化细节做好安全告知和全院统一标

识化管理,相关安全告知和醒目规范的标识提示是防止不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途径。护理人员在接待新病人做人院须知介绍时要做详细的安全告知并签字,如未经医师允许不得私自离开病区,老年和特殊病人如厕必须有人协助,幼儿必须留陪人监护等;全院统一标识化管理,如卫生间张贴“地面湿滑、防止摔倒”,开水房热水器上注明“开水、凉水”、“防止烫伤”,特殊用药悬挂“特殊用药,禁止调节滴速”,存放氧气地点张贴“易燃易爆品,禁止吸烟”等标识,从细节上防范不安全因素。

护士长方面:①护理制度管理:护士长要有计划地、及时地、全面认真地组织学习医疗护理工作中的规章制度,如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疾病护理常规等。②护理技术管理:护士长必须把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作为重点来抓,强化“三基”培训,根据科室不同人员层次分级分类针对性进行培训,不仅要具备常规操作能力,还要专科技术、专科护理等基本技能,因为护理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的高低。③提高护理文件书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护士长每天检查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和出科病历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改,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存在共性问题要在业务学习会上讨论、规范并指导正确书写。在发现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相符时要及时和医师沟通予以核实,避免医护记录相冲突。④医嘱安全意识管理:护士长应时刻谨记在医嘱缺陷防范管理中的角色身份和医疗纠纷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认真做好检查指导工作,每天检查医嘱的执行情况,每周大查对,要求护士严把原则,除抢救和手术外,坚决不执行口头医嘱,对可疑医嘱及时和医师沟通核准,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⑤护理人员管理:定期和护理人员谈心,随时了解护理人员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护士情绪低落,心情不畅,护士长作为基层管理者,应及时提醒对方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同时还应尽可能帮助护士解决实际困难。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 篇4

【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安全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原因进行总结,针对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 通过对95件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可知,医护人员责任心不足是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一大因素,监管执行力度不够是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二大因素,与其他两项原因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结论 定期对手术室安全隐患进行分析,针对原因不断完善防范措施,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02-02

手术室安全问题是每个医院紧抓不懈的首要问题。作为医院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操作专业性、复杂性,参与科室的广泛性,促使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在对患者造成身心伤害的同时,也给医院造成严重负面影响。通过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分析,提出了针对性防范措施,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共发生95件安全事件。其中一般安全事件75件,中度安全事件20件。安全事件主要有器械、药材、血液等物品准备不足或保管失误,操作人员安排失误,患者交接不清或淑红管道折叠、脱落等。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事件及处理对策进行分析,并按照制度缺失、监管执行力度不够、医护人员责任心不足以及其他因素等四项内容进行分类登记。对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进行总结与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95件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可知,医护人员责任心不足是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一大因素,监管执行力度不够是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二大因素,与其他两项原因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手术室安全事件发生原因统计

因素分类 一般安全事件 中度安全事件 比例

制度缺失 9 1 10.5%

监管执行力度不够 22 6 29.5%

医护人员责任心不足 29 12 43.2%

其他因素 15 1 16.8%

合计 75 20 95

3讨论

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存在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可知,医护人员责任心不足、监管执行力度不够、制度缺失等,诊断以上相关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相关措施:

3.1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医护人员是否具有责任心是保证手术顺利与否的关键因素,为更好的提高医护人员责任心,可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增强医护人员对各项管理制度的敬畏,加强相关护理人员对日常工作中各项管理制度的敬畏。具体内容包括:①加强对原始记录的考核。在诸多安全事件管理中,护理人员操作步骤的遗漏占据着最主要的因素,比如手术过程中没有对患者各项管道进行特定观察与护理,导致患者引流管道出现脱落、折叠等。手术结束后在进行患者交接过程中没有进行必要的签字,导致交接失误。因此加强对原始记录的考核可有效增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保证手术室护理各个环节均有据可查。②统筹管理医护人员工资收入、奖金、个人先进性评选以及晋升机会等,通过将其与绩效充分结合,保证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的制度均完善、健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以此达到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的目的。

3.2定期修订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也是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更是医护人员责任心不足的根本原因所在。科学、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可以促使医护人员在实际护理工作汇总遵章行事,避免其存在侥幸心理或惰性。同时应针对手术室护理中发生的安全事件或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定期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使其与时俱进,具有实效性。一般来说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六点:(1)病人信息核对制度。术前对病人所在病室、床位、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按照手术通知单进行详细核实,并对需要带进手术室的X片、药品等进行认真核实。麻醉师、巡回护士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再次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进行认真核实。实施手术的医生术前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进行认真核实。(2)器械清点制度。术前器械护士对应准备的器械进行检查,避免生锈、破损的器械进入手术室。对备用的器械、消毒器械盒、敷料小单包等进行检查,避免影响手术进程。(3)原始记录管理制度。手术过程中对相关护理措施进行详细记录与管理,以便术后对手术质量进行必要的检查。(4)手术标本管理制度。术后相关医护人员对手术标本进行共同签字、确认,并及时送往管理可使进行妥善管理。(5)安全事故处理制度。安全事故发生时,应严格执行相关处理原则,对安全事件进行详细调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必要的教育措施,对相关措施进行改进并落实,有效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6)监管执行考查制度。建立完善的监管执行考查制度,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监督,促使各项制度充分落实,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安全。

3.3其他防范措施

除了针对以上相关问题实施特定制度外后,还需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注意以下三点:(1)在接送病人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头部、四肢等进行合理保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时,应协助患者保持最舒适的体位,并时刻对患者进行观察,避免出现意外事件。对于处于急躁状态的患者,可实施一定的必要措施对患者进行固定。(2)手术过程中对药物进行再三确认后方可应用,对用过的药品、药瓶、器械等进行集中放置,术后对其进行统计核对,避免出现用错药的现象。(3)手术时对物品进行必要的清点,避免出现药品遗留患者腹内的现象。

为了更好的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和质量,还需定时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与学习,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丰富专业知识体系,强化法律意识。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投入应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之一,刻不容缓。

总之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定期对手术室安全隐患进行必要的核查及清理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落实,不断改进,从而促进手术室护理水平的显著提高,有效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医院供应室安全隐患分析及事故防范 篇5

摘要:目的 分析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采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8月本院产房86例产妇,对这8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生产房护理安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部分助产士专业能力欠缺、管理制度落实不扎实、产妇心理因素。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后,产房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结论 在产房护理工作中,针对高度重视护理安全隐患,根据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能有效地降低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母婴的健康提供保障。

关键词:产房护理;安全隐患;原因;防范措施

产房是产妇分娩的重要场所,是现代医院的一个重要技术部门[1]。然而在产房护理工作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增加护理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护理安全隐患,就会对母婴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不利于现代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现代医疗事业发展的重点,高质量的护理对疾病的治疗有着重大作用[2-3]。为此,在产房护理工作中,为了确保产妇顺利分娩,就必须重视护理工作,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本文就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对象为2013年10月~2014年8月本院产房自然分娩的86例产妇,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采用的是2013年10月~2014年8月本院产房自然分娩的86例产妇,在这86例产妇中,初产妇49例,经产妇37例,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为(28±1.5)岁。

1.2方法 对这8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2.1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

1.2.1.1产科制度的落实 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产科各项操作常规与指南相对较为完善,但是由于产房工作的特殊性,助产士从心理及操作技术上压力很大,易产生不耐烦及急躁情绪,以至于在产房工作中各项工作制度的执行力减弱;其次,医院没有建立有效奖惩制度以至于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缺乏积极性和责任性,进而增加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

1.2.1.2产妇心理因素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人们面对的各种压力不断增加。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心理压力会急剧增加,面对剧烈的分娩疼痛,不仅担心产后自身健康的问题,更担心婴儿能否顺利分娩,另外就是家族观念中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增加了产妇的心理负担,不利于产程中的母婴安全。

1.2.1.3部分年轻助产士专业能力欠缺 在产房护理工作中,助产士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护理质量,就产房目前的助产士整体水平而言,老助产士较少,部分助产士产房护龄比较低,缺乏产房急诊、抢救经验,面对急产、危重症抢救容易慌乱,影响产房护理工作质量。

1.2.2防范措施

1.2.2.1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在产房护理工作中,助产士责任意识会直接影响到产妇是否可以顺利分娩、婴儿是否安全。为此,助产士在接产工作的时候,必须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首先,需要对助产士进行专业的培训,加助产士的安全护理意识,强调安全护理的重要性,将待产、接产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重点教育,进而为风险护理质量提供保障,降低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1.2.2.2加强心理护理 待产过程中,面对产妇的疼痛要对于产妇的各种行为表示理解,以解除产妇初到待产室这个陌生环境的紧张感,对产妇的需求要有耐心,待产工作要细心,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取得分娩过程中产妇的配合;产妇经历分娩后,心理处于一度的紧张状态,许多初产妇由于缺乏经验,对于母亲的这个角色不知如何担当。为此助产士要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与产妇多交流,教会她们一些基本的婴儿护理知识和技能,积极为产妇讲解相关的知识,做好母乳喂养的宣传,使得产妇尽早进入到母亲角色当中去,从而增强产妇的自信心;同时为产妇讲解分娩后应注意的事项,并积极的与产妇家属取得合作,劝导家属给产妇多关心、帮助,从而从心理上减轻产妇的压力。

1.2.2.3健全产房管理制度 针对产房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将产房相关护理要点进行明确,同时要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在护理工作人员中形成必要的竞争,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障护理工作质量,其次要落实责任制,产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对医院的发展、母婴生命健康都会产生危害,为此在护理工作中,落实责任制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在护理工作中保障护理质量,从而促进母婴健康。

2结果

产生产房护理安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部分助产士专业能力欠缺、管理制度落实不扎实、产妇的心理因素。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后,产房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见表1。

3讨论

产房作为医院一个重要技术部门,产房护理质量不仅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母婴的生命健康。在产房护理工作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发生安全隐患,为了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本文从产妇心里因素、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及制度执行力3个方面入手,并针对这3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在防范措施实施后,安全隐患发生率得到了明显的降低。

在产房护理工作中,为了降低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产房护理质量[4-5]。在产房护理工作中,对产妇进行心理教育,对助产士进行专业培养,同时加强相关制度执行力,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产房护理质量,为母婴的健康提供了保障[6]。

参考文献:

我区农机安全事故隐患及对策 篇6

我区现有拖拉机1191台、收割机382台以及其他各类农业机械,担负全区10万余亩农田耕作,收获、脱粒作业和运输任务,在农业生产环节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据统计,我区从1970年至今,35年来农机事故死亡人数已有30多人,近几年来农机事故虽不多,但事故的隐患严重,事故的苗子屡屡出现,究其原因:农机从业人员变化,使综合素质在下降;农机设备老化,技术状态在降低;农机配件市场三无伪劣农机配件在流通;有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难于落实到实处,如不对这些不安全因素控制和疏导,一旦诱发则将可能发生重大事故。

《道路交通安全法》与《行政许可法》出台后,农机监理的内容、方式、方法将发生变化,用老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笔者是个多年从事农机安全管理的同志,对目前我区农机安全监理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1、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机从业人员发生很大的变化,上世纪70—80年代从事农机驾驶的人员是从农村中挑选出来的文化程度较高、素质好,比较灵敏的年轻人,能较快地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技能的培养,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些人逐渐改行,从事其他行业去,到目前仍在从事农机作业的人员是一批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年纪较大或从外地来宁波承包土地的农民和外省来甬搞运输的人员,他们中往往是生活条件、劳动条件较差、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行业中安全生产检查,往往是敷衍了事,对事故苗子不以为然,一旦酿成事故,又难以承担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一些未经专业培训和考核的无证无牌作业和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的冒死作业。

2、农机设备老化,技术状态在下降。江北区是宁波市农业机械发展较早的区,80年代初到现在拖拉机拥有量一直徘徊在1200台左右,现农业机械都属个体所有,因从业人员经济条件的限制,缺少对农机具资金投入和我们在管理上未实施强制报废的措施,使现有的农机具设备老化、技术状态下降,如按大中型拖拉机报废年限15年,小型拖拉机报废年限8年,我们对1200台拖拉机使用年限估算大约超期服役的有30(大型15年以上,小型8年以上)。使用年限过半的有50(大型9年—15年,小型5年—8年)。

3、农机配件市场“三无”伪劣配件在流通,低劣的质量危及农机安全生产。90年代前农业机械配件是由县级农机公司经销,进货渠道是向制造厂进货,售出的配件不管是制造厂生产的或是外加工的都由制造厂检验,由该厂对该产品负责,所以配件质量基本有保证。而现在农机配件由个体商店(规模不大)经销,进货渠道随意,那里进货价低就到那里进货,有的向制造厂委托加工企业进货,有的在商店之间调剂,有的甚至测绘样品送企业加工,质量得不到保证。笔者在处理农机事故中发现“因另配件质量原因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也曾同技术监督部门一起查处和跟踪调查,发现农机另配件销售环节存在着事故的隐患。

4、有些农机安全管理难于落实到实处,农业机械作业分散,线长面广,操作人员素质相对来说较差,驾驶行业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安全管理难度大,而安全生产管理大量的在基层农机管理站,而镇农机站系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工资和奖金靠自己挣,而农机安全管理只有支出,没有收入,所以有些乡镇农机站在落实安全生产措施上不能真正到位,尤其是农忙季节,安全管理精力不够集中,而目前又面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单位的类型划分管理人员去留,人员与管理经费来源问题都没有着落,在现有人员中出现思想波动。

针对上述提出的几个问题,我们切不能因为近阶段事故不多而放松对事故隐患的警惕,因为人的不安全因素、设备不安全因素、环境不安全因素,管理不安全因素互相诱发,一旦同时同地出现则将酿成事故。为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应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投入,安全与管理关系,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确定农机监理执法主体地位;强化上岗前培训、考核,严格驾驶证的核发;制订实施农机更新报废计划;提高机车技术状况;规范农机市场和维修行业;探索农机操作者协会的路子。

1、确立农机监理执法主体地位。《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由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行使本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三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职权。”确定了农业机械主管部门是《道路交通法》的执法主体之一,确定具有行政职能。过去二十年来,农机监理一直承担上述行政职能,在这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农机监理机构应该参照公务员管理,农机监理机构经费由政府财政来保证,使农机监理机构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所赋予的拖拉机牌证管理职能与《行政许可法》相关的规定不相违背。

2、强化上岗前培训

考核,搞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机驾人员的素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系特种作业操作人员。根据《劳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必须进行专门安全技术培训,进行考试,考试合格,核发驾驶证方准上机驾驶。我区现有1800台拖拉机或收割机,还有20—25人员未经培训。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应采取有力措施:对未经培训考核的无证人员酿成事故的、触犯刑律的要受法律制裁,造成人员受伤或财产损失的,无证操作者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其次要减轻农民负担,政府要增加培训教育方面投入,相对减低培训费和农机监理规费;再则农机管理部门要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宣传党的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宣传法律、法规的强制性,遵守《安全生产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

3、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四条“国家实行机动车强制报废制度”的规定,着手制订农机具报废、更新计划,逐步实施强制报废制度,提高机车的技术状况,首先搞好调查统计,把拖拉机出厂年月、使用情况、技术状况列成表,摸清情况,对照有关规定制订报废更新计划,在年检年审中严格把关,逐年报废使用年限长,技术状况差的机车,在检审验前做好法规宣传,宣传法规中强制机车报废制度的报废标准。阐明拖拉机技术状况与安全生产关系,与经济效益关系,另外积极争取在农业发展资金中列出一部分资金,对更新农机具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对报废的机车应及时办理注销登记,报废的机车要解体,不能仍流转在农村。

4、规范农机市场和维修网点,整顿经济秩序,依法打击违法经营,保护消费者利益,保证另配件质量和维修质量,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与工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配合对经营农机具及配件商店进行检查,发现销售“三无”伪劣另配件,维修网点中组装、拼装主要部件,改变拖拉机技术参数,按装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对因另配件质量问题而酿成的事故要一追到底,不仅要追究经济赔偿,触犯刑律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5、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要建立农机操作者协会,探索农机安全村、农机协会和注册安全主任制度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因农机作业分散,人员又难于集中,建议筹建行业协会,成立一个既能维护农机操作者合法权益,又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约束,遵守国家法令和行业公约,同时聘请安全注册主任(或由原乡镇农机专管员向市安委会申报考试,获得执业资格)为本协会农机操作手在安全生产方面提供社会化服务。

《我区农机安全事故隐患及对策》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我区农机安全事故隐患及对策。mfk

考核,搞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机驾人员的素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系特种作业操作人员。根据《劳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必须进行专门安全技术培训,进行考试,考试合格,核发驾驶证方准上机驾驶。我区现有1800台拖拉机或收割机,还有20—25人员未经培训。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应采取有力措施:对未经培训考核的无证人员酿成事故的、触犯刑律的要受法律制裁,造成人员受伤或财产损失的,无证操作者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其次要减轻农民负担,政府要增加培训教育方面投入,相对减低培训费和农机监理规费;再则农机管理部门要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宣传党的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宣传法律、法规的强制性,遵守《安全生产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

3、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四条“国家实行机动车强制报废制度”的规定,着手制订农机具报废、更新计划,逐步实施强制报废制度,提高机车的技术状况,首先搞好调查统计,把拖拉机出厂年月、使用情况、技术状况列成表,摸清情况,对照有关规定制订报废更新计划,在年检年审中严格把关,逐年报废使用年限长,技术状况差的机车,在检审验前做好法规宣传,宣传法规中强制机车报废制度的报废标准。阐明拖拉机技术状况与安全生产关系,与经济效益关系,另外积极争取在农业发展资金中列出一部分资金,对更新农机具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对报废的机车应及时办理注销登记,报废的机车要解体,不能仍流转在农村。

4、规范农机市场和维修网点,整顿经济秩序,依法打击违法经营,保护消费者利益,保证另配件质量和维修质量,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与工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配合对经营农机具及配件商店进行检查,发现销售“三无”伪劣另配件,维修网点中组装、拼装主要部件,改变拖拉机技术参数,按装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对因另配件质量问题而酿成的事故要一追到底,不仅要追究经济赔偿,触犯刑律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5、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要建立农机操作者协会,探索农机安全村、农机协会和注册安全主任制度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因农机作业分散,人员又难于集中,建议筹建行业协会,成立一个既能维护农机操作者合法权益,又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约束,遵守国家法令和行业公约,同时聘请安全注册主任(或由原乡镇农机专管员向市安委会申报考试,获得执业资格)为本协会农机操作手在安全生产方面提供社会化服务。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 篇7

1 安全隐患分析

1.1 接送患者时的安全隐患

由于患者紧张或应用镇静剂后, 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易发生接错患者或放错手术间。在运送患者途中因固定不当或运送床功能问题易发生患者碰伤、摔伤或坠床。

1.2 手术部位或体位错误

术前未标识, 安置体位前未核对, 体位安置错误, 约束带过紧或肢体过度外展, 衬垫不当造成患者压疮、神经损伤等。

1.3 手术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器械物品准备不足, 器械性能不佳、陈旧, 吸引管道不通, 各种仪器临时故障或使用不当等。患者皮肤与金属物直接接触造成电灼伤。输血输液时查对有误, 执行口头医嘱复述有误, 输液针头脱出或慢渗。无菌物品消毒不合格、超过有效期或无菌操作不严格引发感染隐患。外来器械或手术植入物的管理不严格造成的隐患。手术中患者体温过低造成的隐患。术中切下的标本保管不当或未及时标识引起标本丢失或混淆。

1.4 手术结束期的安全隐患

麻醉清醒期患者躁动发生引流管、输液针头及各管道脱落, 移动患者时发生患者肢体撞伤、扭伤、拉伤等。随患者带入手术室内的物品遗漏。

1.5 其他安全隐患

医护人员语言、行为不当。手术护理记录、抢救记录与麻醉医生, 手术医生的记录有出入等。

2 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2.1术前一日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 熟悉并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术日接患者时仔细核对患者基本信息、手术部位等。运送患者途中有针对性的使用保护运输工具。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的患者应使用约束带并与手术医生、麻醉医师共同运送。

2.2严格执行三方查对制度, 手术体位摆放时, 本着安全、舒适、术野充分暴露、呼吸顺畅的原则, 正确摆放体位。肢体不可过于外展, 固定带不可过紧, 以免损伤神经。骨隆突部位要垫软枕, 双下肢用棉垫衬垫, 小腿与地面保持平行。术中密切观察肢体末梢血运。术中如发现体位移位要及时调整。

2.3术前认真检查手术用物是否齐全, 器械、敷料、一次性物品有效期、消毒是否合格, 对疑似污染的物品应立即更换, 对各种仪器进行术前试机, 程序正常方可使用。加强手术室护士慎独精神教育及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2]。各种抢救物品、药品、器械要准确放置。患者肢体禁止与金属物接触, 电刀笔应始终放置于器械护士视野中, 不用时放于专门布袋中。输血应两人以上核对, 血袋保留24 h, 如有输血反应进行登记。术中用药通常是执行口头医嘱, 要重复一次口头医嘱, 药瓶核对并保留。手术间的温度应保持22~25℃, 湿度控制在50%~60%, 如用保温毯应防止患者烫伤。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应认真清点器械、纱布、敷料及缝针并及时记录, 任何人不得将纱布、器械拿入或拿出该手术间, 以免相互混淆。如有疑问, 术者必须认真检查切口, 必要时X光机协助查找, 并记录备案。术中切下的标本应妥善保管, 贴上标签并登记保存。

2.4手术结束, 移动患者前要检查各种管道是否固定牢靠, 是否从挂钩上取下。搬动时动作要统一, 防止拖拽, 防止各管道滑脱、扭曲。要将术前随患者带入的未用尽物品全部随患者带出手术室。与病房护士床头交接, 提示应注意之处。

2.5手术室护士应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 尊重患者隐私, 维护患者尊严, 不随便议论病情, 尽量满足患者心理需要, 给与合理的解释和安慰。仔细填写手术护理记录, 如遇特殊情况应在备注栏中加以说明并由手术医生签名, 明确责任。

3 讨论

安全问题的发生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增加患者痛苦, 甚至会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 而且会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 给医院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因此手术室护士应加强职业道德责任感, 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断更新新观念, 提高综合业务水平, 最大限度的控制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

摘要:探讨在手术室护理中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通过分析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归纳其防范措施, 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通过对各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及早发现及防范, 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从护理方面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

参考文献

[1]黄琼, 吴国胜, 罗秀琴, 等.手术室对手术患者施行有意识安全护理管理探讨.华西医学, 2009, 24 (7) :1759-1760.

医院供应室安全隐患分析及事故防范 篇8

【关键词】 基层综合医院;患儿高峰期;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1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95-02

冬春季节是小儿发病的高峰期。每年的2、3、4、5月份各家医院都会出现住院患儿爆满,居高不下的状况,而我国一些基层综合医院的发展状况与患儿高峰期所需不相匹配,存在一定的护理安全隐患。笔者就其护理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1 基层综合医院患儿高峰期护理安全隐患因素

1.1 患儿及家属方面因素

1.1.1 患儿因素 现今患儿都是独生子女,即娇又宠,在静脉或肌注时,家长心疼孩子不肯用力固定孩子的身体,当孩子乱蹬时极易造成静脉穿刺失败,或者是针刺到其他部位甚至造成折针。其次,患儿高峰期本来50至60张床位最多却加床到120张.第一个静脉给药和最后一个静脉给药要有一个时间差距,很多患儿家长却总是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先用上药,不想最后一个用药,常常出现抢吊瓶、抢位置、抢护士的现象,并因此出现争吵、言辞过激等意外情况发生。给病区的医疗安全秩序造成威胁。再次,由于孩子的特殊地位,起名字基本都是电脑起名,所以在某一区域内,在某一时间段内,孩子的名字都十分相似,重名现象十分严重。这容易造成打错针、发错药发生差错事故,造成不良后果。

1.1.2 患儿家属方面因素 首先,随着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某些医疗方面在社会上产生的负面影响使患儿家属对医疗不信任感增加,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其次,患儿家属期望值過高,总是希望尽早诊断,药到病除,静脉穿刺一针见血,否则,一切不满情绪都转嫁到护士身上,出现不遵医行为,动手打人现象也时有发生,导致人为地不安全因素。

1.2 护士方面

1.2.1 法律意识淡漠,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护士在工作中忽视有关安全告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举证责任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和管理,通常表现为做得多而记得少。重要的病情变化、治疗、用药后的观察没有及时记录或与医生记录不相符,这些问题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并导致在处理医疗纠纷中不能提供有力证据而处于被动地位。

1.2.2 基层医院儿科疗区往往只有一个,是一个综合的儿内科,在患儿的高峰期它几乎同时收治了儿内科的所有疾病,涉及到多方面的医疗护理问题,要求从业的护理人员知识面要广,技术水平要高。但由于基层综合医院的儿科往往是低收入科室,不被院里重视,所以儿科护士离职现象十分严重。工作不了几年都纷纷设法调离儿科。而新调入或聘用过来的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很难全面掌握综合儿科的专科理论和专科技术。这又将成为护理安全隐患之一[1-2]。

1.2.3 护士超负荷工作 基层综合医院儿科护理人力资源匮乏,不能满足患儿高峰期的临床要求。调查中发现,床护比例普遍低于1:0.4.一家基层综合医院儿科住院床位59张,护士14人,休产假1人,休病假1人,而患儿最多时收治住院患儿121人。尽管院里管理者也会从其他科室调配过来支援人员,可儿科专业性极强,支援人员既不能独立完成儿科专科治疗也不能独立完成儿科专科护理,只能协助换换吊瓶,抜一抜针。所以,每年患儿高峰期儿科护理人员几乎没有休息,不能按时用餐,不能按时上下班。长时间的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精神高度紧张,应激能力下降。成为护理又一安全隐患。

1.2.4 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健康教育不到位、效果不佳 患儿高峰期由于护理工作量成倍的增加极易忽略健康教育这一面,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宣教不到位;由于儿科护理队伍的不稳定和大量的借用人员缺乏丰富的专科业务知识、社会经验,缺乏与不同年龄段患儿、不同层次、不同角色的患儿家属的沟通技巧,很难达到有效正确指导患儿的饮食、体位、休息等注意事项。

1.3 环境因素 在患儿的高峰期,床位紧张到走廊都无处可加床的情况下,根本做不到不同病种分类、分病房安放,极易造成交叉感染[3]。

另一方面,走廊里孩子的哭闹声、家长不断的安抚声、各种玩具发出的滋滋声,这些外界的干扰会打乱护理人员正常的工作程序和思维。而且烦乱的环境又增加了护理人员的焦躁情绪,使护士不能保持平静的心情,耐心的解释、回答家长的问题,从而引起家长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护患之间有可能发生争吵,导致纠纷的发生。

2 防范措施

2.1 医院方面

2.1.1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儿科床护比例不能少于1:0.4。如果儿科疗区同时兼收新生儿患者护理人员还应增加。

2.1.2 注重儿科护理人员的培养。医院每年应该有计划地在儿科代培护理人员,以便在患儿高峰期调配有经验、有专科知识、专科技术的护士回儿科。

2.1.3 在奖金发放政策方面倾向儿科,给予儿科护理人员更多的人文关怀。由于儿科是低收入科室,如果政策不倾斜,会使儿科护理人员的收入与付出严重不成比例,心理不平衡,导致更多的儿科护理人员“跳槽”甚至离职。

2.1.4 合理规划儿科疗区适当增加床位,尽量满足患儿床位要求,做到病房按年龄、按病种编制,加强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3]。

2.2 护理部及护士长方面

2.2.1 培训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制定可行的安全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教育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医院安全管理和职业道德等;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在患儿的高峰期要经常下科室督促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到持续改进[4]。

2.2.2 提高护理文件书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做到护士自检和护士长必检,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改,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2.2.3 借调人员的管理 对在患儿高峰期调配来的护士,护理部及护士长要详细了解借调人员情况并根据她们对儿科专科理论、专科技术掌握情况分配工作,对危重患儿的抢救、治疗、护理及特殊的儿科专科护理,必须由本科室护士完成,借调人员不得独立值任何一个班次,以确保护理安全。

2.2.4 护理人员管理 在患儿的高峰期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护士长作为基层的管理者要尽可能地去关心体谅她们,随时了解护理人员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护士情绪低落,心情不畅时要主动和她们谈心,及时疏导,帮助她们调整好情绪,同时尽可能地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并及时调整工作量以保证她们的身心健康。

2.3 护士方面

2.3.1 护士要严格执行医院规章制度与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认真学习有关医疗的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和法律责任,这是保证护理工作不出差错和自我保护的前提。

2.3.2 努力专研业务,苦练技术。儿科护士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及比较系统、完整、全面的专科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做到操作准确、技术精湛、动作轻柔敏捷。

2.3.3 患儿高峰期窜床现象经常发生,对此,护士要严格查对,及时纠正床头交接。如遇重名或雷同姓名,向当班护士告知,并与下个班次严格交接,以确保用药过程中准确无误。

2.3.4 加强护患沟通交流,消除纠纷隐患。作为儿科的护理人员更要讲究沟通的技巧与方法,用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技巧与不同年龄段的患儿交流,满足其生理、心理、社会需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在工作中主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做到语言文明,通俗易懂。对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特别说明注意事项。对患儿家属的过激行为应换位思考,心平气和的解释、安慰、体谅。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有效的沟通可增进护患双方的理解和支持,化解矛盾,保證安全。

综上所述,基层综合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儿科建设,要针对患儿这一特殊群体及医院自身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将护理安全贯穿始终。树立以人为本,以患儿为中心,全方位为患儿服务的护理理念,将安全隐患最大程度地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每年2-5月份患儿高峰期的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连芬.护理差错发生原因分析与防范[J]广西医学,2005,27(4):595-597.

[2] 张洁,张峰.医疗风险形成的原因与防范[J].医药导报,2006,25(16):110-111.

[3] 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S].2002.

校园安全隐患问题及防范措施 篇9

一、校园中常见的安全事故

1、学生在课间时间到操场自由活动,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不掌握分寸,使用石子、树枝、玩具、小刀等器械造成伤害。

2、体育活动事故。学生在体育活动或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或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涣散,体育器械使用不当而造成伤害。

3、校园暴力事故。学校安全保卫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不得力,学生受到校外不法之徒的侵害;因为学生之间有摩擦使用武力;盲目消费导致偷盗;不良朋友引诱;少数教师有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群殴,学生自身心理疾病伤人或自伤。

4、学校设施造成事故。学校有楼道、门口黑暗和狭窄等不安全因素,学生放学和下课时由于互相争先而造成的挤压、践踏等事故。学校楼房走廊栏杆的高度不符合要求,发生碰撞事故;校园窗户有未拆除的坏玻璃,造成划伤事故;教学器械设备配备不达标、课桌椅不达标、黑板不达标、不合乎标准的照明与采光,还有由于文具与教材印刷装订粗劣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6、劳动或实践事故。在劳动或实践中安全意识差,操作不熟练或不按要求操作而造成的伤害。如:在除草、擦玻璃或做实验时发生事故。

7、消防事故。学校的疏散通道不畅通。许多学校为防盗,把一楼甚至到顶层的窗户全部用铁栏杆封死,还有的学校在每层中安装上铁栅栏,只留一个出口,一旦发生火灾,学生们无法逃身自救,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事故。同时,建筑物内配备的消防设施、器材不少因检修、保养不及时,而难以发挥其有效作用。再有学校对学生的消防知识宣传仅仅停留在广播、黑板报等宣传手段,并存在宣传不规范、不科学、不具体等因素,追求表面文章,缺乏行动落实,没有真正的把消防安全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

8、卫生事故。学校卫生管理重视不够,工作机制不健全,学校食堂或饮用水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未经检验合格擅自使用,造成师生中毒、拉肚。

9、交通事故。上学路途中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城市交通越来越拥挤,加上复杂的社会治安等因素,孩子或早或晚或单身一人在路途中就有可能发生安全问题。各种报道显示的有学生死伤的交通事故,大多数发生在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交通状况对学生也存在着较大的伤害隐患,如公共交通能否到达、道路是否畅通、校门前是否设交通缓冲地带、道路设计是否有人行道、校门前车辆管理是否得力等,都不仅可能对孩子权利有所侵犯,同时也构成了隐性伤害,使不少孩子为此而焦虑不安;还有学校交通安全意识差,对学生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薄弱,造成不安全隐患。

二、措施

(一)明确责任

(二)加强检查,消除隐患

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如电路、门窗、消火栓等),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整改制度 篇10

发布日期:20年月日

为了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时发现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迅速消除事故隐患、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制定以下安全检查及事故隐患整改制度:

1.公司安全检查包括:定期安全检查、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检查和经常性安全检查。公司每半组织一次定期安全检查。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检查由公司安全生产机构负责组织进行检查。经常性安全检查由车间、班组负责组织进行。

2.检查内容:

(1)安全生产责任是否落实;

(2)检查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危险因素;

(3)安全防火制度是否落实,安全防火设施是否保养;

(4)危险化学品生产管理制度是否落实,是否符合要求;危险化学品仓储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落实。

3.安全生产检查准备:

(1)组织本次安全检查参加人员;

(2)确定本次安全检查的主要对象、任务;

(3)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

4.分析安全检查获得的信息和数据,找出事故隐患,即设备、人、环境、管理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5.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由检查小组组长明确专人负责整改,整改过程中要确保项目的安全,整改结果由安全领导小组认可,并对整改过程和整改结果作详细纪录。

6.每年年底总结安全工作,表扬好人好事,提出改进目标。

安全检查制度内容

1、检查方式(人员、时间、事项、范围)

2、检查记录

3、整改制度

4、复查制度

上一篇:医疗废物临床管理制度下一篇:带路人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