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玲)基层医院治疗室安全隐患分析,2300

2024-09-20

(侯玉玲)基层医院治疗室安全隐患分析,2300(共3篇)

(侯玉玲)基层医院治疗室安全隐患分析,2300 篇1

基层医院治疗室安全隐患分析

新疆五家渠蔡家湖镇医院侯玉玲邮编:831304

摘要:随着当前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对基层医院治疗室的安全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医院感染作为当前医院安全管理中的关键问题,直接关系着整个基层医院的医疗质量。在现阶段,基层医院组织管理制度不完善,治疗室感染安全监测以及预防与控制不合理。针对这种形势,要想规避各种治疗室安全隐患,就必须要强化组织管理,执行标准监测,针对易感群体与治疗室进行重点监测与控制,不断规范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指证,将感染管理归入基层医院安全管理体系,从而有效控制基层医院感染。

关键词:基层医院;治疗室;安全隐患;分析

基层医院安全管理作为其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基层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阶段,基层医院治疗室的安全隐患问题尤为突出,布局不合理、物品放置不规范、消毒灭菌不科学等问题显著,严重影响着基层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提高[1]。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基层医院治疗室管理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提出可行性方案,旨在有效控制感染,提高治疗的安全与效率。基层医院治疗室安全隐患分析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基层医院治疗室管理过程中,发现治疗室布局、清洁状况、物品放置存在诸多问题,同时在消毒液、溶媒、无菌物品以及一次性用品与医疗垃圾收集等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弊端。笔者综合自身多年来实践经验,对11家基层医院治疗室管理展开了深入的调查,统计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如表一)。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表111家基层医院治疗室突出问题分布情况统计

评估溶媒清洁状

况医疗垃圾 8

8.16 无菌物品管理 2 2.04 消毒液管理 11 11.22 物品放置 13 13.27 一次性用品管理 6 6.12 治疗室布局 18 18.37 内容 管理 人数 百分27 27.55 13.27

1.1 基层医院治疗室溶媒管理不规范

溶媒类液体管理作为基层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在使用中,溶媒管理没有执行基层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溶媒的开启日期、用途、时间以及操作者等方面均没有详细注明;第二,就空针抽吸备用药液来看,多数情况下未标识;第三,没有一套完整的定班机制,未及时处理过期溶媒;第四,在相关护理人员标识认识水平低下。

1.2 基层医院治疗室清洁工作不完善

首先,诸多基层医院治疗室没有制定定期清扫管理机制,导致治疗室的墙角、桌边存在垃圾,甚至天花板上出现蜘蛛网。其次,墙面残留药液污渍突出,没有定期清理治疗桌抽屉,用物布置杂乱。再者,诸多基层医院在运用治疗盘后没有及时清洁,导致盘内残存血迹或者污垢,极其容易出现感染现象[2]。

1.3 基层医院治疗室物品放置欠规范

基层医院治疗室物品放置问题较为突出,诸多物品存放于无菌治疗室内,治疗室中的物品存放没有明确区域的划分,存在标示不明现象,甚至一些基层医院治疗室物品无标识。一部分无菌物品与一次性用品以及输液用品药品出现混放状况,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4 基层医院治疗室消毒液管理欠规范

每周没有定时更换使用的碘酒、容器以及酒精等物品,同时在更换后没有贴示标识,药液名称、浓度、更换日期以及更换人不清楚,某些含氯制剂在浓度上与标准要求相违背。

1.5 基层医院治疗室布局不合理

部分基层医院治疗室建造布局不合理,面积存在局限,治疗室与医、护办公

室相隔较远,护士管理难度大。其次,诸多基层医院治疗室同时还发挥着护士办公室、护士生活区以及处置室等功能作用,易出现交叉感染状况,在空气消毒中由于环境过于开放,导致消毒效果不理想,同时基于一些无菌治疗室内设置洗手池的情况下,地面过于潮湿,清洁难度大,细菌滋生迅速[3]。基层医院治疗室安全隐患控制措施

2.1 健全基层医院感染管理机制,提高感染知识水平

对于科室而言,必须要不断健全基层医院感染管理机制,制定区域保洁措施,完善消毒隔离制度,积极执行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范,遵循基层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流程。其次,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控制感染知识的学习,运用考试方式来进行强化认识,有计划性、有目的性地指导基层医院相关感染知识的培训,利用幻灯片等渠道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宣传,开展定期检查与督促工作,提高全员感染管理水平。

2.2 规范基层医院治疗室管理

相关的卫生主管部门要出台可行性治疗室感染管理规范,各个院感科以及护理部要严格执行该规范,依据其管理要求,进行治疗室物品、药品以及设备的摆放与分区工作。常组织、整顿、清洁、规范与自律,避免出现物资的损耗。其次,实行管理责任制,明确分工,推行专区专人管理办法。护士人员在使用物品后将物品及时进行清理与归位,防止积压、过期以及浪费现象的发生[4]。

2.3 重视基层医院治疗室细节管理

在基层医院治疗室的管理过程中,要简化其功能,合理布局与改造。在把握基层医院经济运行情况的前提下,及时更新治疗室的相关设施,提高仪器运作效率,处理垃圾,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医疗效果以及医疗质量,必须要不断强化治疗室的规范化管理, 预防与控制基层院治疗室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工作质量,进而促

进治疗安全,提高基层医院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佩娥.基层医院病房的感染管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5):1912-1913

[2]王鹏,李金波.关于基层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医生,2010(03): 81-81

[3]王锡伦.乡镇卫生院检验科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11(05): 5-5

[4]柳钰娟.加强基层医院产房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8): 2770-2770

(侯玉玲)基层医院治疗室安全隐患分析,2300 篇2

1 基层医院ICU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 体系管理安全隐患

因管理体系中存在规章制度以及操作流程不够健全、不够完善等系统风险, 或者因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与落实程度的检查力度不够所带来的监管风险, 此外还有因人员的能力与岗位不相符、岗位职责描述不明晰、人员培训存在缺失、仪器设备的维修记录及保养情况不够及时或不明确。

1.1.1 抢救用品准备不齐全, 急救药物用后未及时清点及补足, 急救设备未进行必要的定期保养, 所规定的专人管理是走过场, 直接影响抢救工作开展。

1.1.2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对护理管理监控的效果仅通过考核方式进行, 部分管理人员缺乏细节管理理念, 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 质量监控不得力, 没有很好地落实“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 管理层不重视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 约束力不够, 护士长未能健全有效的应急预案, 直接造成了护理隐患。

1.1.3 管理人员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不够到位, 导致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 遇事太过情绪化, 对患者态度生硬。

1.1.4 对护理文件的书写不够规范。因进入监护室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多变, 很多手术记录需要在完成之后补齐。但部分护理人员存在意识淡薄的问题, 往往在抢救完成后未能进行详实的记录, 使得完成后的护理文件存在记录不全、病情描述不准确、术语不规范乃至忽视了重要记录, 导致具备法律效力的佐证资料有所缺失。另外, 存在补抢救记录时, 抢救时间、用药时间等有偏差或是医护不符, CPR过程中对患者的评估有所缺失, 存在医患纠纷的风险[2]。

1.1.5 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因基层医院存在ICU病源不稳定, 导致绝对数量的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存在安全隐患。

1.2 护理人员隐患

1.2.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因护理人员在从业前所接受的往往是专业岗位或技能的职业教育, 对法律知识方面的教育有所缺失, 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

1.2.2 违反护理操作规程。

护理人员往往因任务太重而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例如未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直接违反消毒隔离以及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忘记对危重患者进行特殊处理等, 这都埋下了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

1.2.3 医嘱执行不规范。

在非紧急抢救情况下护士执行口头医嘱的现象较为严重, 往往存在护士将病情告知值班医生后, 由于某些原因医生不到床前查看患者就根据护士描述进行口头医嘱给药的情况。

1.2.4 患者的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

护理记录单中存在刮、涂和粘现象, 记录不及时、不准确和不全面, 甚至医护记录不相符, 为将来的医患纠纷留下法律隐患。

1.2.5 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技术操作不熟练, 抢救危重患者时应急能力差。

例如静脉通路建立困难, 使用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及简易呼吸器等抢救仪器时操作不熟练, 这些细节都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不安全和不信任感。

1.2.6 护理人员缺乏岗位必要责任心, 往往未能主动巡视病

房, 忽视了操作中的病情观察, 任意简化操作程序, 执行医嘱不够细致、准确, 导致患者增加痛苦而带来潜在的不安全感。

1.3 患者及家属隐患

由于ICU患者多数处于昏迷或是镇静状态、或是机械通气等都影响有效沟通。加之ICU护理工作量大, 护士的沟通意识不强, 且ICU患者集中, 很多操作都会给患者暴露于这种环境之中。操作前没有充分的解释, 则易因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 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和心烦意乱等情绪, 直接影响到医患之间的信任以及治疗效果[3]。

1.4 设备安全隐患

1.4.1 ICU大型医疗设备较多, 例如呼吸机、CRRT机等高精度设备, 对于此类设备严重缺少相应的专业人员的定期保养和维护, 仅仅由护士做好日常的清洁及简单的测试。

1.4.2 护理人员因未接受过专业训练或培训, 严重缺乏抢救设备工作原理、构造和维护等相关知识, 对于突发故障发生时, 无法进行有效应对。

2 基层医院护理安全隐患对策研究

2.1 制订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结合基层医院的实际状况, 必须由管理者制订完善相应的控制及纠正措施, 以便使护理工作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得以规范。健全ICU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质量检查与考核制度, 通过护理部、护士长和护士三级关系进行层层监控, 以确保基层护理工作的执行力度。每月定期进行安全护理讨论, 针对现存的及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并得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组织定期进行检查验证, 检查结果定期公开通报。

2.2 开展法律知识培训

为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避免因法律意识淡薄而导致的护理纠纷, 必须对基层护理人员开展必要法律知识的培训, 特别针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及《病历书写规范》等与护理人员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知识应重点教育并定期考核,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3 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

针对护理记录存在过于简单、且重点内容不突出以及记录不严谨的隐患, 护理部定期安排护士培训学习护理文书的正确书写方法及要求, 同时, 基层医院护理部可以视情况设立护理文书质量管理组, 通过护理部以及对应科室双负责制, 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质量进行不定时的检查及评估,

2.4 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

通过对护理人员等一线员工的定期专业培训及业务教育, 不断促进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职业素养的提升。通过临床实践发现, 护理人员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二者之间往往存在直接联系, 因此,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工作也是维护安全护理的重要基础。通过设立具体的岗前入职培训、岗位强化培训以及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每季度一次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 强制性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选送护士赴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训, 科内建立护士长—专科护士—护士三级管理。同时还可以通过鼓励护理人员参与各类学历教育或者继续教育, 以弥补专科业务技术的不足, 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并可以将此作为护理人员晋升的评估依据[4]。

2.5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关怀

考虑到目前的人员配比下基层医护人员往往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及身体压力, 医院管理层应充分考虑到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 并注意协助其减压调节。例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轮班人数, 减少加班时间, 增加补贴收入等方面, 根据季节性病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建立适合于科室的弹性工作制度。

2.6 把好设备质量关

为消除护理隐患, 提高护理安全, 医院加强对药品及医疗设备的管理, 详细制订各种仪器设备使用的操作规程并监督执行。对于贵重仪器必须安排专人进行管理, 对各类抢救器械定期检查并维修保养, 以保证其使用时性能良好, 处于备用状态。对于易燃、易爆、高腐蚀性或毒性的物品必须定点存放并做明确标示。

参考文献

[1]梁晓曼, 童德军, 李金凤, 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9 (21) :2489-2490.

[2]艾惠霞, 王志兰.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 2009, 18 (8) :713-714.

[3]赵新涛.人性化护理管理在防范护患纠纷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 17 (7) :649-650.

(侯玉玲)基层医院治疗室安全隐患分析,2300 篇3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安全 隐患防范

基层医院护理安全存在的隐患

病人方面的因素:①病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病人的法律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媒体报道反面医疗案例的增多,使医患关系紧张,病人对护士的不信任感增加,致使护患配合不理想,增加了不安全因素。②病人对医疗水平期望值过高: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对自身健康的要求及护理服务的需要日趋增高,并已趋多样化。基层绝大多数病人由于缺乏预防保健和疾病基本知识,期望医院能够解决一切健康问题,如果与自身期望值有差距,患者对医生的诊治、用药、疗效等方面不满意,便会产生失望、恐惧、埋怨等心理现象,一部分不良情绪就会转嫁到护士身上来,不信任医护人员,出现不遵医行为,拒绝配合治疗,导致病人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③医疗费用和病人承受能力方面:基层医院面临的90%以上是农村病人,由于经济原因,医疗费用的支付超过了病人的承受能力,加之护士兼着催费的职能,这些极易引起病人对护士的不满情绪,甚至造成病人及家属的误解,而引发矛盾;还有部分病人病情稍有好转就急于或自动出院,不遵医嘱按时规范服药和及时复诊,导致病情再次发作甚至加重,在此过程会产生负面情绪,都会给医患配合带来不利因素。

护士方面:①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护士在学校和临床工作中所受法律知识教育很有限,受传统观念和习惯影响,护士工作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护士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例如在查房或交班时随意暴露患者的躯体,在某些操作如备皮、导尿时不注意遮挡或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忽视了人性化护理,甚至在不适宜的场合谈论患者的隐私,就侵犯了患者隐私权和保密权;工作中忽视有关安全告知,如防止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举证责任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通常表现为做的多而记的少,对护理文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护理记录单记录不全、不及时或重点不突出,重要的病情变化及治疗、用药后的观察没有记录或与医疗记录不相符等。这些问题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并导致在处理医疗纠纷中不能提供有利的证据而处于被动地位。②基层医院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不高:基层医院临床一线工作的大多是中专毕业的低学历护士,缺乏提高执业素质的意识和继续教育的机会,专科知识贫乏,住院患者往往存在疾病复杂,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护士很难准确实施护理;同时医院实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短时间聘用大量护校刚毕业护理人员,尽管有老师带教,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及沟通交流能力,满足不了患者的身心护理需求,个别年轻护士学习培训的时间较短,业务基本功不扎实,执行操作流程不够规范,有可能导致操作失误而发生护理缺陷和差错,这些都将成为护理安全隐患。③护理人力资源限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多数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床护比不能达到1:0.4,有些医院甚至不到1:0.3,而且护士职责划分不清,身兼多种护理工作以外的职能,护士只能机械性地完成当班治疗护理任务,无暇顾及患者的心理需要,甚至一些生活护理要靠患者家属来协助完成。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部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差,责任心不强,环节细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因素。④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体制不健全,科学管理理念相对滞后: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多数基层医院护理管理者都是从科室护士长提拔上来,主要是经验型管理,接受科学管理知识培训有限,对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持续改进重视不够,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预见性差。⑤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理念滞后:长期以来,由于护士的社会地位不高和琐碎工作,导致部分护理人员工作没有成就感,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和工作热情,难以保证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给患者带来不安全因素;尤其缺乏“慎独”精神,例如夜班单独值班不按规定程序洗手、加药不戴口罩、不按等级护理巡视病房、不认真床头交接班等,增加安全隐患。⑥缺乏有效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效果不佳:在实施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缺乏丰富的业务知识、社会经验和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在做解释工作时,不能做到有效正确指导病人饮食、起居、情志等注意事项,健康教育照本宣科,流于形式,未达到预期效果,病人对基本疾病知识未掌握,不能很好配合治疗护理。

防范措施

医院方面: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必须达到床护比为1:0.4,严把进人质量关,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

护理部方面:①培训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护理部制定可行的安全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教育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医院安全管理和职业道德等;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利用各种会议、交接班、展会、查房等时机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对科室工作中发生的差错或病人反映不满意的方面,要随时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分析造成差错或不满意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到持续改进。②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护理质控组织,强化质控力度。护理管理者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科学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为确保护理人员严格依法执业,必须建立健全各项护理监控机制,实行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科室质控小组三级管理责任制,加强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做到各尽其职,防患未然。建立考评机制,请经验丰富、操作规范的高年资护士或医师对基础业务知识和技能进行讲解示范,护理部和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考核,多途径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业务水平。建立检查机制,护理部和科室护士长要经常检查各种制度、规范的落实情况,认真督查重点部门管理、各种护理记录是否规范,质量监控采取随机抽查和定期、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检查的情况进行通报,分析护理缺陷及其原因,纠正偏差,保证安全。③强化细节做好安全告知和全院统一标

识化管理,相关安全告知和醒目规范的标识提示是防止不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途径。护理人员在接待新病人做人院须知介绍时要做详细的安全告知并签字,如未经医师允许不得私自离开病区,老年和特殊病人如厕必须有人协助,幼儿必须留陪人监护等;全院统一标识化管理,如卫生间张贴“地面湿滑、防止摔倒”,开水房热水器上注明“开水、凉水”、“防止烫伤”,特殊用药悬挂“特殊用药,禁止调节滴速”,存放氧气地点张贴“易燃易爆品,禁止吸烟”等标识,从细节上防范不安全因素。

护士长方面:①护理制度管理:护士长要有计划地、及时地、全面认真地组织学习医疗护理工作中的规章制度,如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疾病护理常规等。②护理技术管理:护士长必须把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作为重点来抓,强化“三基”培训,根据科室不同人员层次分级分类针对性进行培训,不仅要具备常规操作能力,还要专科技术、专科护理等基本技能,因为护理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的高低。③提高护理文件书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护士长每天检查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和出科病历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改,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存在共性问题要在业务学习会上讨论、规范并指导正确书写。在发现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相符时要及时和医师沟通予以核实,避免医护记录相冲突。④医嘱安全意识管理:护士长应时刻谨记在医嘱缺陷防范管理中的角色身份和医疗纠纷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认真做好检查指导工作,每天检查医嘱的执行情况,每周大查对,要求护士严把原则,除抢救和手术外,坚决不执行口头医嘱,对可疑医嘱及时和医师沟通核准,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⑤护理人员管理:定期和护理人员谈心,随时了解护理人员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护士情绪低落,心情不畅,护士长作为基层管理者,应及时提醒对方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同时还应尽可能帮助护士解决实际困难。

上一篇:同济医院进修申请表下一篇:第三季度思想汇报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