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区医院

2024-07-15

基层社区医院(共12篇)

基层社区医院 篇1

在我国呼吸系统疾病占相当大的比例[1]。相关研究资料证实, 呼吸系统疾病占农村病死率的第1位、城市病死率的第4位[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环境污染加剧, 这一情况将会持续恶化。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尤其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其大部分时间都处在病情稳定期, 加强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社区护理, 对于降低疾病复发率、全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3]。为进一步探究基层社区医院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对策与效果, 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集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00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 现将研究报告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00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50例, 男30例, 女20例, 年龄60~83岁, 平均 (69.5±6.4) 岁, 病程3~15年, 平均 (5.3±2.1) 年, 呼吸道感染18例, 支气管哮喘18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14例;研究组50例, 男28例, 女22例, 年龄60~85岁, 平均 (70.3±6.0) 岁, 病程4~28年, 平均 (7.5±2.4) 年, 呼吸道感染15例, 支气管哮喘16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1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病程等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方法:对照组接受呼吸系统疾病常规治疗与健康教育指导, 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全面的社区护理干预, 具体对策: (1)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指导:通过定期随访以及上门就医等方式, 加强与患者的联系。通过全面的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态, 处理好人际关系, 避免患者情绪出现大幅度波动。指导患者积极调整心理状态, 积极主动配合社区护理。及时排解患者不良心理障碍, 缓解其情绪压力。使患者正确面对呼吸系统疾病, 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心理, 提高护理依从性。每周开展1次社区会诊或通过上门访视途径, 对患者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等健康知识宣教。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讲解, 告知患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注意事项, 反复叮嘱患者养成良好作息习惯, 提高患者对呼吸系统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合理药物指导: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给予患者积极对症治疗, 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在应用抗生素治疗中, 需要加强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对于肾衰、药物过敏、口腔炎症、腹泻等老年人常见的不良反应, 必须加强临床观察与对症预防[4]。 (3) 吸氧护理: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病情发作时, 缺氧现象比较明显, 积极的氧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状态。给予患者合理的低流量吸氧, 选择一次性吸氧管, 将氧浓度设置为25%~28%, 吸入1~2 L/min, 积极纠正患者缺氧状态。 (4) 咳痰护理:由于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自身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 自身免疫力下降, 进而容易出现排痰困难、呼吸道阻塞等问题。对于该类患者可加强雾化吸入治疗, 有效帮助患者咳痰, 进而达到解痉、抗炎等目的。与此同时, 加强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正确叩背, 由胸至背、由下到上帮助患者叩击背部, 促使痰液排出[5]。 (5) 饮食护理:结合患者营养状况及体重指数编制合理饮食方案。叮嘱患者有效控制钠盐摄入, 多摄入低脂、低胆固醇、清淡类饮食, 多食用新鲜果蔬、五谷杂粮等食物。多饮水, 及时湿化痰液。戒烟、戒酒, 杜绝不健康生活方式。 (6) 运动护理:指导患者养成规律生活习惯, 劳逸结合, 适当加强体育锻炼。结合患者身体状况, 积极进行慢跑、太极、气功等有氧运动。与此同时, 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保健操等呼吸训练, 增强患者肺泡张力与肺活量, 促进胸腔气体排出, 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患者肺通气功能。 (2) 选择COPD生活质量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分数越高, 生活质量越差[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综合处理, 计数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肺通气功能比较:研究组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往往存在病程长、发病率高、反复性发作等特点, 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7]。加强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社区护理, 对全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全面的社区护理干预, 综合运用护理学知识、公共卫生学知识, 充分利用社会力量, 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 并向家庭、个人提供全面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指导, 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护理人员必须向患者全面地介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预防原则、持续护理的重要性。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或召开讲座等方式, 全面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加强患者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平和心态与愉悦的心情, 避免情绪过度紧张。加强患者饮食控制,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有效缓解患者临床体征, 全面提高患者免疫力。合理用药指导、吸氧护理、咳痰护理、运动护理等, 在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基础上, 通过早期及时锻炼, 促进患者肠胃蠕动, 增加肺活量, 全面改善机体免疫力, 全面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多方面护理措施的应用, 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通过本文研究证实, 研究组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 提示全面社区护理对于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 全面性的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社区护理, 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 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降低各种并发症发作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肖群芳, 蔡莉, 阳春桂, 等.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 2010, 14 (6) :1009-1011.

[2]祖敏.我院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266例治疗情况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28) :85-87.

[3]张兵, 郑玉龙, 闵晓红, 等.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35) :1674-1676.

[4]宋秋香, 周旭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护理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7) :656-657.

[5]刘敏.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10) :886-889.

[6]李佳梅, 成守珍, 张朝晖, 等.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7) :603-606.

[7]吴学敏, 侯来勇, 白伟, 等.呼吸训练对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患者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 21 (4) :307-310.

基层社区医院 篇2

友谊社区组建于1997年3月,总面积24、3万平方米。社区有居民住宅楼72幢。1954户,常住居民6000余人,流动人口313人,社区内集贸市场1个,封闭式的地下车库1个,商业网点104个,辖区单位4个。社区共有工作人员10名。友谊社区党支部于2010年10月18日成功改选为友谊社区党总支,党员总数86名,分为2个党支部。其中妇女党员24名、占30%、流动党员6名、离退休党员36名、占党员总数的40%、少数民族党员2人。大学生党员10名,失业党员28名,占党员总数的35%。生活困难党员数量8名。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动,全力做好社区工作。

领导重视,高位推动,为不断增强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实基层工作,打牢执政基础,友谊社区党总支认真贯彻落实街道党委各项工作方针和政策,以不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居民文体活动为契机,以努力把社区打造成服务居民的第一平台为己任,不畏艰苦,不怕困难,脚踏实地,勇于挑战,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得到了辖区居民的普遍认可和大力支持。

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在街道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我社区积极与结对联建单位嘉峪关市文物管理局沟通交流。为方便辖区居民更便捷的办理各项事宜,文物局领导在充分调查了解了我社区实际情况后,决定为我社区打造市级一流党政服务大厅。

此次党政服务大厅的建造,文物管理局共投资了3万余元,新建成的政务大厅具体划分为:工作服务区、政务公开区、LED电子屏展示区、触摸屏查询区四个区域。全新细致的工作区域划分,适应居民需求多样化要求,积极整合辖区服务资源,使社区居民不出家门或社区就可以享受到方便、优质、高效的社区服务,享受社区发展带来的实惠。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也将大大极高社区工作者的服务热情与办事效率。

社区图书馆是为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服务的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它的功能有培育社区文化、传递实用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开发闲暇时间。社区图书室服务于最基层的群众,要真正实现它的价值,就必须贴近群众,建立充满人性化的社区图书室。因此,如何盘活家中闲臵的图书资源,为社区居民共享是友谊社区居委会工作考虑的主要问题。受银行经营运作模式的启发,友谊社区在征求了社区居民的意见后开办了“社区图书银行”,动员广大居民把心爱的藏书“存入”图书馆,互相借阅,互通有无。倡议一提出,居民们纷纷响应,扩充了社区现有图数量,内容包括文学类、历史类、生活类、法律类、科技类等12类图书,共计图书册2400余册,极大的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社区图书银行”的开办,是友谊社区打造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一个载体。我们将创先争优活动和构建学习型社区结合在一起,在活动中,实现建设社区、服务民生、服务党员、服务驻区单位、构

建和谐社区的目标,让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为了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激发社区居民文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内建立居民活动室,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社区还成立了由辖区内离、退休人员组织的秦腔自乐班,于每周三、六晚,在社区活动室内进行演出,他们不光可以吹拉弹唱大家耳熟能唱的曲目,自乐班成员们自创的一些曲目也使人耳目一新。在社区的空地上,总是能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热情洋溢,他们构成了我们社区的又一文化特色——夕阳红健身队。为了支持健身队的文体活动,社区党总支利用社区创收的经费,购买了音响设备,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使得社区内处处有歌声,处处有笑声,为社区内居民文化生活的开展搭建了便利的平台,深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为了营造社区清廉氛围,设立固定的宣传栏、墙报并定期更换板报内容,在33#楼2口设立了楼道廉洁文化宣传点,充分利用楼道宣传橱窗、小黑板、信箱等,定期发放廉洁文化宣传资料。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不断增强对社区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

社区党总支始终从解决社区居民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入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坚持群众利

益无小事的原则,真心实意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友谊社区将“服务民生、取信于民、服务党员、凝聚当心;服务社会、共铸和谐”作为争创先进党组织的主题,以“双岗奉献、创先争优”作为辖区内党员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载体,把建设“阳光之家、爱心之家、康乐之家、学习之家、和谐之家”社区作为争创目标,围绕社区建设,服务民生、服务党员、服务驻区单位,构建和谐社区为中心开展工作,着力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年来积极为辖区弱势群体扶贫帮困,切实使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社区党总支建立了相关社会保障制度,为92户居民办理了社保补贴,为1150人办理了医疗保险,为支持辖区内下岗失业及无人员自主创业,社区为26人办理了小额贷款。为辖区内73户、159人无生活能力的困难居民申请办理了低保,并及时张榜公布,接受民监督。例如:我社区居民陶进民,本人患股骨头坏死,儿子上大学,妻子无业,为了治病,在经济上以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社区了解情况后,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医疗救助2万3千元,临时救助3千元,共计2万6千元。为社区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单亲家庭及时申请低保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玉树,舟曲特大灾难来临时,广大党员纷纷捐款献爱心,社区党员,居民共捐款4400元。七一前夕组织党员参观嘉峪关关城、历史博物馆历等地。

友谊社区党总支在节庆假日都会看望社区低保户、困难党员

及孤儿等,使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社区党总支注意关心社区弱势群体,在全国助残日等特殊节日开展送温暖送关怀等。杜玉珍是一名老党员,社区党总支长期关心帮扶她,点滴的帮助深深感动温暖着困难老党员,做为一名社区共产党员,杜玉珍积极发挥模范作用,带领身边的群众积极为社区做事。八一建军节到来时,75岁的老党员杜玉珍将自己亲手缝制的60多双鞋垫送到住军部队官兵手中,充分体现了军民一家亲的革命传统。

友谊社区居民以失业人员和高龄老人居多,考虑到社区老人生活不便等原因,社区居委会在街道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空巢老人服务站,定期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谈心等,使老人感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关怀。友谊社区80岁老党员芦萍英,儿子不在身边,长期独居,身体状况不是很好,腿脚也不灵便,日常的生活起居也是由女儿抽空过来照料。社区空巢老人服务站在充分了解了芦萍英的生活状况后,主动邀请辖区内金典发艺的理发师小赵上门为老人理发。不出家门就享受到了理发店的专业打理,老人的女儿高兴的说:“真的比我给她理的要精神多了!”

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破难题。

集思广益,在工作中,友谊社区干部立足当前,着眼长 远,在认真做好现阶段维稳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与社区民警们一道积极探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社区长治久安的长效机制。一方面,根据市委、政府部署积极开展宣传教育群众、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

屋摸排清查工作;另一方面深入到每一户居民家中,积极思考和探索流动人员管理、社区群众的就业、出租房屋的管控,以及如何建立维稳工作长效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从更高更远的层面上,为社区居民做好服务。

20011年4月 至6月,我社区党总支积极配合社保站的体检工作,在市人民医院为社区居民免费体检肝、胆、脾、肾、等项目,有400多位居民享受了此次体检。正是由于社区干部们及时掌握和了解居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解决居民、群众存在的困难,努力为居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让最基 层的居民群众得到实惠,为全市政治稳定、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友谊社区党总支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市委和街道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社区全体工作人员抱着对本职工作的那份热爱和执着,扎实勤恳,兢兢业业,倾力付出,我们坚信,我社区工作必将推陈出新、亮点频闪、特色鲜明,必将会早日打造成为 “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示范社区。

友谊社区党总支

基层社区护理管理探讨 篇3

资 料

我县位于新疆中部,天山中段南麓,全县辖2区、4镇、8乡、5个国有牧场、1个良种场、1个平原林场。境内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个团场,和静县也是新疆重要的矿产资源大县,有开采价值的矿区117个,规模较大的矿产地17处。全县现有总人口18.6万人(少数民族7.7万人),蒙古族约3万人,是巴音格勒蒙古族主要聚集区。农业人口11.95万人。建立了32个社区居委会,成立了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县城4个社区服务站,各乡镇团场9个社区服务站,矿区4个社区服务站。近几年对我县18余万人口进行健康调查,发现社区的主要慢性病为脑、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其中高血压、糖尿病、结石病、包虫病、肝炎病等多发,社区43.6%的居民自己承担门诊医疗费用,愿意接受社区护理57.8%。社区服务中心现有职工68人,其中聘用16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44人,护理人员32人。服务中心与和静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门诊患者免各项治疗费,主要以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为主,为辖区居民提供较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

社区护理的特點

护士的区别:我国目前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护士称为社区护士,在其他医疗机构从事公共卫生护理的护士,如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治所、慢性病防治院工作的护士称为公共卫生护士。但无论是公共卫生护士和社区护士都与临床护士有很大的区别和不同。

服务对象:社区护理对象是健康人群,部分高危人群和少部分患者,是个体与群体的结合,相对较固定。服务范围:除个人、家庭外,还包括各种群体,如社区内的幼儿园的儿童、学生、工人等。护理时间:对护理对象的照顾是长期的,服务是全程的、连续的。护理的目标:鼓励患者及家属进行自我管理,可针对社区、人群、家庭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主动地开展护理工作。服务方式:社区护士走进社区,迈进家庭,将服务送进患者家里。

工作中心:社区护理和公共卫生护理都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强调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

社区护理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加强社区护理管理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社区护理管理是基层医院护理部的重要工作职能,重视社区护理管理,规范社区护理管理,将为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及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坚实的保证和基础。我县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质控工作在我县医院护理部的监督管理下执行,成立了专门的监督组,制定量化表格和考核标准,每个月在经管部门监督下进行核算;制定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和同事监督卡,了解服务质量;将质控结果与科室效益、个人奖金结合起来,目前我院社区护士工作积极性高,各岗位人员均能认真负责,充分发挥了个人价值。

监督、指导社区护理服务功能到位:我院成立了专门的监督管理组织,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奖惩分明。每周组织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社区主任、护士长、财务科等进行督导,每个月进行1次全面盘点、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专业技术操作和理论考试,并结合服务对象满意度,综合评价护士,对于工作优秀的护士给予物质奖励;实行末位淘汰制,对服务质量差的护士给予一定处罚,必要时将其返还原科室。

注重抓好康复和健康教育工作:争取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投入,为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经济保障。

转变观念:社区护士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才能使社区护理达到最佳效果。因此从社区护理的特点来进行人员教育。

对社区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加强社区护士培训是社区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一方面,一名合格的社区护士可能同时负责内、外、妇、儿等几个专业的护理工作,必须全面、熟练地掌握全部护理知识和技术。要加强对社区护士进行临床心理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社会学、伦理学、现代电子技术及有关仪器使用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就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继续教育。

加大对社区护理的宣传力度

社区护理人员可在给患者治疗护理的同时,要耐心仔细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经济的康复途径,使广大居民从心理接受和欢迎社区护士的护理服务,设立定点定时的免费医疗咨询站,解决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小知识,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宣传,让群众充分了解社区护理机构的性质与功能,从而自愿接受卫生服务站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

讨论

社区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社区护士工作范围广,要求综合素质高,常需对个人或家庭进行访问和护理工作,除了要应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关系学等学科知识去护理患者外,还需运用流行病学的知识去发现社区中存在的健康问题,并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社区护理活动实践分析探讨后,认为应加强规范化管理,扩大社区护士角色及技能,强化护理的安全管理,做好适合社区需要的护理培训。结果显示,规范化的社区护理管理为社区的健康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提高社区护士的综合能力及社区护理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红.社区护理管理面对的困境及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06,6(9):2426.

2 黄素芳,方鹏骞.我国社区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理学杂志,2007,22(17):7577.

3 李春玉,金胜姬.国内外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75.

基层社区医院 篇4

2014年7-12月收治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 男57 例, 女33 例, 年龄9~82岁, 平均 (51.3±11.6) 岁;2015 年1-6 月收治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 男54例, 女36 例, 年龄6~79 岁, 平均 (52.6±13.3) 岁。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 经检查, 均无院前感染病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对我中心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总结, 然后制定细节管理措施, 主要内容包括: (1) 人员的管理:定期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加强对其进行感染防控的知识教育, 提高其对感染控制的预防意识和责任心, 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对保洁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教育和专业培训, 制定卫生规范, 提高其工作责任心;定期开展社区健康教育, 强化针对患者的抗感染能力的管理, 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 加强相应的心理护理和用药护理, 避免滥用抗生素。规范器材的清洗和消毒流程, 组织医护人员参与消毒设备的操作培训, 从而能够准确操作仪器;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禁止使用规格型号不全、超过消毒杀菌时限、产品包装破损的产品, 定期检测消毒液浓度以防止失效。 (2) 病区环境的管理:加强病区日常消毒工作, 按时进行空气净化和消毒处理, 保持病房干净、整洁, 保证病室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仔细检查医护人员手的带菌检查, 防止患者受到病原菌感染;病室内配备消毒液, 方便患者手的消毒。 (3) 无菌用品和医疗用具的管理:固定排班对无菌用品进行检查, 对无菌用品充分进行紫外消毒;对常用的医疗用具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和灭菌, 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仪器清洗严格按照规范清洗流程进行;敷料缸、镊子、弯盘等使用前和使用完毕后均要严格消毒并保持干燥;每天更换无菌水, 以2%戊二醛浸泡常用的软管和医用钳;所有清洗器皿使用后应保持干燥。 (4) 医护人员的操作管理:制定完善的医护人员操作规范, 操作前戴口罩、手套;液体药品做到现配现用, 对静脉留置针需记录使用时间并定期更换穿刺位置;指导患者做好皮肤、口腔、脐部以及创口处的护理, 防止感染。 (5) 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国家政策的落实:明确各人员的责任和分工, 提高管理水平, 强化预防人才的管理, 实行责任追究制度;遵循国家卫生政策, 重视医院感染的主动预防和控制, 积极服务广大患者。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感染率和抗生素使用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疗效判断标准: (1) 显效:病情明显好转, 对治疗效果满意; (2) 有效:病情基本好转, 对治疗效果大体满意; (3) 无效: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 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感染情况和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观察组感染率和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3.33%和2.22%, 对照组感染率和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12.22%和10.00%, 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显效49例、有效40 例、无效1 例, 总有效率98.89%;对照组治疗显效37例、有效45例、无效8 例, 总有效率91.1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279, P<0.05) 。

讨论

引起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研究表明, 管理不当、消毒灭菌不彻底、医疗操作不规范以及抗生素滥用等均是感染发生重要原因[1]。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以往的临床工作中, 我们仅注重于诊疗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却忽略了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诊疗程序, 使得医源性感染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随着基层社区医院诊疗技术的提高, 医院的工作量增多, 院内事物复杂且繁琐, 每天出入医院的患者和家属也逐渐增多, 人口的频繁流动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预防范围和控制难度, 加之医疗政策的不完善和基层医院工作人员医源性感染防控意识差, 导致近几年医院感染率出现不降反增的趋势, 也为更加严重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2]。

加强基层医院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对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康复效果也具有积极意义。尚秀娟等报道[3], 其所在医院自2006年实施循环感染管理以来, 医院感染发生率从实施管理前的2.37% 降低至1.36%, 感染控制得到显著提升。在本研究中, 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5 年1 月开始有针对性地对我院感染控制现状进行细节管理, 主要从加强人员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检验室和病室的卫生管理、医疗用品的卫生管理和完善管理体系、政策体系等方面着手开展医院感染的防控。本文结果提示细节管理有助于提升医院感染的控制效率, 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 细节管理应用于基层医院感染控制, 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促进患者康复, 这对提高基层医院的医源性感染防治水平和临床诊疗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屈文东.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3) :2767-2769.

[2]张淑敏, 朱熠, 娜依兰, 等.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现患率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2, 29 (1) :49-50.

申论:基层社区建设 篇5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程加快,原有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被打破,新的管理体制尚未形成。以“单位”为基本元素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逐向城乡社区汇集,城乡社区日益成为居民生产生活需求的聚焦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符合城镇化的发展需求,更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路径。因此,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势在必行。

创新管理服务模式,畅通服务渠道便捷化。群众的需求日益多样促使社区服务内容越来越丰富,而提供服务的渠道也越来越便捷。一方面,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开设,将综合问询、物业、证件办理等多项职能汇聚在一起,在极大程度上缩短了群众办理相关业务所需的时间和精力,保证了服务工作的高效快捷。另一方面,社区还可以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和社区周边的超市、餐厅、卫生所等达成合作协议,建立“一键通”系统,居民只需轻按呼叫终端,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便会及时了解居民需求,并安排相应人员上门提供医疗、饮食、纠纷调解等近便民服务。

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传统基层社区的管理中一直坚持以居委会为主导核心,社区居民一直处在被动接受服务的位置,难以形成有效互动。创新服务模式离不开居民的积极参与,关键是搭建好平台和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吸引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大大增强居民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对社区的认同感。此外,还可以通过扶持奖励资金等激励制度,鼓励社区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参与到社区服务当中。居委会、社区居民和民间组织三方形成合力,逐步建立参与主体多元化的社区服务模式。

创新管理服务模式,严格服务标准制度化。推进社区服务质量的提升,仅有服务热情和奉献精神是不够的,服务内容的细节要求和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才是王道。各社区需要根据本社区具体情况和特殊需求制定相关工作手册,使其成为每名社区干部精进业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的“红宝书”。并且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要求,一旦发现违规情况,根据工作手册的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将量化的服务标准作为严格规范社区干部行为的保障,成为激发社区工作人员敬业、精业、勤业的正能量。

强化基层基础 加强社区建设 篇6

关键词:城乡社区 社区自治 公共资源

1 我市城乡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1.1 社区建设领导体系和运行机制日趋完善。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社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社区基本建设作为考核社区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驻区单位和结对共建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予以进一步强化,有力保证了党的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管理等工作 “一揽子”共建的常态化、实效化。

1.2 基本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创新思路,主动作为,不断丰富社区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层次需求,积极开展医疗、救助、养老、计生、就业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共建成社区养站服务站7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社区卫生服务室14家、残疾人康复中心15家。

1.3 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初步建立了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辖区单位资助、社会捐助和自我“造血”相结合的多元化社区建设投入机制。

1.4 居民自治功能显著增强。一是规范了社区管理。二是发挥了联系居民群众作用。社区灵活运用协商议事会、听证会、民情恳谈会等方式,通过社区工作人员走街串户,居民小组长、楼栋长登门收集,建立社区“民情日记”等形式开辟民意绿色通道,了解社情民意,畅通居民诉求。三是配合做好行政事务。初步建立了社区工作准入制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工作负担较重的问题。

2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对社区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干部、社区干部、居民群众和辖区单位对社区、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等概念陌生,对属地管理、社区共建的社区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不了解。

2.2 社区功能定位有偏差。社区作为城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履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职能不充分,而承担的行政性事务却很多。

2.3 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办公活动用房按规定必须达到250平方米,并建有“五站一室”,但高邮镇14个社区中仅有7家达标,西塔社区仅18平方米、南海社区仅50平方米。

2.4 社区经费缺口较大。工作经费保障不够充分,市、镇区两级财政资金仅能保吃饭,难以保运转。社区正常的办公经费、活动经费必须依靠共建部门、单位的资助,但由于挂钩共建部门单位财力各异、认识不一,执行共建政策的差异也很大。

2.5 社区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人员偏多、待遇低,部分社区存在干部文化素质低、工作责任心不强、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人员过多、待遇不高,考核不严、上班松散。

3 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3.1 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推进社区政事分离。一要理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和社区服务中心关系。二要严格执行 “准入制”。三是实行有偿服务。

3.2 以创新机制为动力,强化社区队伍建设。一要创新社区用人机制。加大社区干部兼职力度,大力推进社区“两委会”交叉任职,尽可能减少社区工作人员职数。二要提高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积极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从事社区工作,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加快推进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

3.3 以化解瓶颈为重点,切实保障社区正常运转。一要逐步加大财政对社区工作经费的支持。按照城区社区正职待遇不低于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的1.5倍、其他干部不低于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水平的标准测算,全市17个城区社区共需210万元左右。按照每个城区社区每年5万元标准,城区社区共需85万元。以上两项合计295万元,建议将此项经费逐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由市、镇区财政各承担50%,在三年内市财政每年安排每个城区社区经费从5万元逐步增加至10万元,市财政每年增加支出72万元。二要逐步解决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大力盘活社区内企事业单位闲置房,实行资源共享;加大小区预留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政策执行力度。

3.4 以共驻共建为抓手,着力提升社区服务水平。重点开展好四个方面的社区服务,即面向老、弱、病、残、困、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驻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要深化社区共驻共建共享机制,完善社区、驻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资源共享、社区共建事项,强化共建责任,严格考核督查,推进社区服务性、公益性资源共建共享。

3.5 以统筹发展为目标,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一要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工作站建设。农村社区居委会主要承担居民自治和服务职能,要严格控制职数,实行无偿志愿服务,各乡镇应将社区工作经费列入预算。城区和中心镇社区工作站建设启动后,要迅速向农村社区推广,实行政事分离。二要加强农村社区配套建设。按照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要以菱塘、三垛、临泽3个中心镇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或“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三要加强城乡互动。加快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和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社区化管理步伐,条件成熟的可“撤村设居”或设立社区居委会。

参考文献:

[1]郭桂周,于海波.植根于社区:美国农村科学教育改革的新路向[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1).

[2]熊全宇.完善社区内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2).

基层社区医院 篇7

关键词: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联合用药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是指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 需要指出的是其为肺实质或间质炎症, 入院时处于肺炎潜伏期, 而且是原本健康的儿童。在不同类型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 以细菌性肺炎为主, 支原体肺炎和衣原体肺炎也有相当的比例。它是儿童期尤其是婴幼儿常见感染性疾病, 是儿童住院的最常见原因, 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病因[1]。在感染性肺炎的治疗中, 抗菌药物治疗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用药能够有针对性的杀伤感染病原体, 缓解肺实质炎症状况并改善预后。有资料表明诊断肺炎者100%使用过抗生素[2], 当前, 抗生素使用频率高、品种多是普遍问题, 使用不规范、不合理状况频频出现, 如何科学规范地应用抗生素是每个儿科医师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我院作为基层社区医院, 儿科住院每年均诊治一批CAP患儿, 本文对我院儿科住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CAP住院的12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了解我院CAP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120例确诊为CAP的单一病种患儿, 其中男64例, 女56例, 年龄3个月~13岁, 平均 (3.4±2.6) 岁。所有患儿均符合CAP诊断标准[1]。

1.2 研究方法:

所有入选患儿均记录性别、年龄、体质量、就诊时体温、病原学检查结果, 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数量、剂型、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日期、联合用药及治疗效果等信息。

2 结果

2.1 病原学检查情况:

本院属于社区医院, 因条件所限, 不能完成痰细菌培养及血培养检查。留取血标本作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 (颗粒凝集法) 的患儿共有77例 (64.17%) , 结果呈阳性者 (滴度≥1∶80) 10例 (12.99%) 。

2.2 抗菌药物使用的时机:

患儿入院后根据病情均给予了止咳、祛痰、氧疗等对症治疗, 入院4 h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有116例 (96.67%) , 4 h后才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4例 (3.45%) 。

2.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20例患儿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 共使用抗菌药物10种, 因治疗过程中更换药品或联合用药, 抗菌药使用频次达239次, 人均每例应用1.99种, 抗菌药大部分为头孢菌素类, 共136例 (56.90%) , 植物类抗菌药39例 (16.32%) , 大环内酯类38例 (15.90%) , 青霉素类26例 (10.88%) , 其中, 头孢菌素中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最高, 达95例 (69.85%) , 其次为第二代, 36例 (26.47%) , 第一代4例 (2.94%) 、第四代1例 (0.74%) 。使用频次前6位的抗菌药物见表1。采用联合用药方式的有41例 (17.15%) , 均为二联用药, 无三联用药者, 见表2。抗菌药物通过静脉途径给药的196例 (82.01%) , 通过口服给药的43例 (17.99%) 。

2.4 治疗疗程及治疗效果:

120例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6.6 d, 抗菌药物疗程平均为7.9 d, 治愈98例 (81.67%) , 好转15例 (12.5%) , 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我院作为基层医院, 每年接诊一批CAP患儿, 其常见病原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 准确检测出病原, 能为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WHO要求50%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在用药前必须进行病原学检查[3], 然而痰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并不高, 有报道称即使行纤维支气管镜采集标本做细菌培养, 痰培养阳性率仍只有31.8%[4]。病原菌阳性率低, 可能受微生物室检验技术条件限制影响, 也可能因为部分患儿入院前已在门诊使用过抗菌药物, 亦可能与标本是否科学规范采集, 是否及时运送等因素有关。本院因条件所限, 未能作痰细菌培养及血细菌培养检查。然而, 对于CAP的治疗, 不能因等待病原学而延误治疗, Battleman等[5]的研究显示, 及时应用首剂抗菌药物的患者与首剂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延迟的患者相比, 前者可较快达到临床症状稳定, 也可较早出院, 因此, 一旦确诊为CAP, 应尽早应用抗菌药物, 故初始治疗是经验性的, 经验选用抗生素依据是CAP细菌病原学构成谱, 应据患儿肺炎严重程度、年龄、胸部X线特征以及当地细菌流行病学监测资料等选用, 至少应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病情严重者还应覆盖金黄色葡萄球菌。本组资料显示, CAP患儿入院后116例 (96.67%) 在4 h内即开始抗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 使用较多的6种抗菌药物为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热毒宁、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可见头孢类和大环内酯类是我院儿童CAP常用的药物, 究其原因, 头孢菌素类药物品种多、抗菌谱广、耐受性好、毒性低、过敏反应较少, 可安全地用于小儿;阿奇霉素血药浓度和组织浓度高、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抗菌活性强, 所以在儿科得到广泛使用。值得注意的是, <6个月CAP儿童, 阿奇霉素疗效和安全性尚未确立, 应慎用[6]。采用联合用药方式的有41例 (17.15%) , 均为二联用药, 无三联用药者, 联合用药比例较部分文献报道低[7,8], 这一方面缘于我院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 另一方面可能与作为社区医院接诊的危重肺炎病例较少有关。总体而言, 我院抗菌治疗的时机选择及抗菌药物选择是合理的。在抗菌药物联用方面, 近年来, 有新的研究称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可以联用, 认为两种药物作用部位不同, 且联用可扩大抗菌谱, 提高临床疗效[9,10], 向传统药理学理论提出了挑战。本资料显示我院尚未进行这一尝试, 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总结。

我院在治疗CAP时, 基本都采用静脉途径给予抗菌药物, 口服治疗所占比例较小, 这一方面与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有关, 另一方面也与来自患儿家长的压力有关。根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 (2013修订) 》[1], CAP患儿口服抗菌药物是有效而安全的, 重症肺炎或因呕吐等致口服难以吸收者, 可考虑静脉途径给予抗菌药物, 部分患儿使用静脉途径给予3~4 d抗菌药物, 待临床感染征象明显改善后可改为口服抗菌药序贯治疗。口服抗菌药物治疗既可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治疗费用, 又可减轻患儿痛苦, 预防长期静脉输液引起的感染及其他危险[7], 值得深入研究积累经验并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 (2013修订) (上) [J].中华儿科杂志, 2013, 51 (10) :745-752.

[2]杨永弘, 陆权.合理使用抗生素, 控制耐药细菌[J].中华儿科杂志, 1999, 37 (12) :719.

[3]孟兆珂, 乔致芬.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分析[J].齐鲁药事, 2005, 24 (9) :550.

[4]谭星宇, 何权瀛, 王月珠, 等.36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住院费用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2, 18 (7) :413.

[5]Battleman DS, Callahan M, Thaler HT.Rapid antibiotic delivery and appropriate antibiotic selection reduc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of patien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link between quality of care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J].Arch Intern Med, 2002, 162 (6) :682.

[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M].20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729-731.

[7]曹梅馨, 周宁, 何玉英.等.我院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菌药物治疗64例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 2011, 19 (7) :109.

[8]黄坚彤.儿科病区支气管肺炎患儿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 13 (3) :241-243.

[9]欧阳山丹, 朱诗塔, 潘浩.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0, 7 (5) :312-313.

基层社区医院 篇8

关键词:基层社区医院,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临床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质疾病, 主要表现为患者脂肪代谢异常、 机体糖蛋白代谢紊乱及慢性高血糖等,主要治疗手段为运动疗法、饮食控制等[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人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发生概率在全球范围内明显提高,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9.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5.6%,我国这一数据已证实我国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稳居第一位,因此,有效控制糖尿病患病人数继续上升,同时提升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成为我国一项严峻课题[2]。 从有关实验结果来看, 社区糖尿病规范管理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病人数继续上升,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避免盲目攀比,同时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基层社区医院规范管理已成为首选方案。 该实验选取该院2014 年3月—2016 年3 月收治患有糖尿病患者共100 例, 分析基层社区医院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 年3 月—2016 年3 月收治患有糖尿病患者共100 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7 例,女性23 例,患者年龄38~71 岁,平均年龄(51.2±1.5)岁,体质指数22~30 kg/m2,平均体质指数25.7 kg/m2,病程0.5~11 年,平均病程(5.4±1.2)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0 例,女性20 例,患者年龄37~72 岁,平均年龄(53.2±1.9)岁,体质指数21~30 kg/m2,平均体质指数26.1 kg/m2,病程0.5~12 年,平均病程(5.8±1.9)年,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肺疾病及脑血管疾病, 比较两组患者中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建立个人档案,不进行一对一治疗及健康教育表调查,以患者血糖达到《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标准为准。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增加规范化管理措施,其中包括:建立糖尿病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家族史、生育史、各项体检指标、生活习惯等一般情况, 特别重视患者用药情况、 并发症及血糖情况等数据。 将上述记录信息详细录入电脑进行管理;通知糖尿病患者定期体检,包括血压、血糖、体重等基本检查,并由专业医师每月定期上门检查,解答关于运动、饮食及患者用药等相关问题;对患者实行梯度用药法,根据不同治疗阶段使用不同剂量药物; 详细观察患者用药产生不良情况,并记入患者档案内,为后期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每月在社区内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向患者及时传输糖尿病相关预防及治疗知识, 并督促患者相互交流治疗心得体会;建立糖尿病健康教育表,其中包括患者饮食规律、运动指标、并发症治疗、血糖控制、疾病诊断及自检等基本内容,责任医生定期上门随访,并实施一对一治疗方案;详细记录患者内心变化,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及时进行疏导, 督促患者按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规律服药、定期体检复诊,随时与医务人员沟通, 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目标与治疗措施;避免患者产生盲目攀比用药思想,一味追求使用高档药而忽略临床治疗效果。

1.3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值、 早餐前后两小时血糖值、 身体指数、 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平均治疗费用、服药依从性及患者服药规律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管理后各项指标比较

经过为期1 年管理工作, 实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早餐前后两小时血糖值、身体指数、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患者服药规律性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费用对比

实验组人均治疗费用为(3 640±550)元,对照组人均治疗费用(5 800±430)元,两组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盲目追求新药比较

实验组患者遵照医嘱规律服药,且注重临床效果,不盲目攀比追求新药、昂贵药物,对照组患者仅注重使用新型药物,服药依从性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 冠心病及高血压为我国多发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临床控制效果极为不容乐观,存在控制率较低、患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特点,糖尿病并发症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失明甚至截肢等并发症,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经试验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9.6%,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5.6%,我国这一数据已证实我国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稳居第一位[3]。 糖尿病患者因其反复发作、难以治疗,因此患者经常出现盲目攀比、追求高新药物而忽略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 因此,预防并控制糖尿病已成为我国首要难题, 社区糖尿病规范管理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4]。基层社区医院实施糖尿病规范化管理是一种新型医学临床管理模式,主要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干预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自我监测、药物辅助治疗等, 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服药依从性及患者攀比思想,纠正患者对糖尿病治疗错误认知。 因此,该组实验选取100 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 分别采用规范化管理及非规范化管理措施,经过为期一年管理工作,实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早餐前后两小时血糖值、身体指数、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患者服药规律性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基层医院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 不但能够使患者转变不良生活方式, 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继续恶化,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同时能够使患者收获糖尿病保健知识与自我防治观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基层社区医院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且费用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虹丽,张帆,戴亚丽,等.糖尿病患者社区医院规范化管理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0):253-255.

[2]杨嘉慧,王琦.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411.

[3]宋晓敏,金其林,王新巧.糖尿病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模式的初探[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5)241-243.

基层社区矫正工作的浅析 篇9

(一) 管理模式。

经过长时间的磨合, 司法行政部门已建立健全了社区矫正工作组织网络, 构建旗、苏木镇工作框架, 全面承担起社区矫正的各项管理工作。我旗对矫正对象实行的管理模式是以户籍地管理为主, 对本旗内人户分离的矫正对象没有实行委托管理。

(二) 管理手段。

旗、苏木镇帮教组织按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在日常管理中严格落实自治区、市关于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劳动、考核的各项要求, 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规范完成规定动作。社区矫正工作比较繁琐, 程序复杂, 各司法所能够尽量发挥社区和志愿者 (多数为司法所人员) 的作用, 保证矫正对象按时入矫, 督促矫正对象, 确保了各项规定动作规范完成。二是抓带头作用。由于矫正对象多, 工作人员少, 各司法所在管理中采取了抓带头的方法, 即树立表现好的典型, 鼓励矫正对象进步;加强对表现较差或有重新犯罪倾向对象的管理, 采取司法所、派出所联合谈话的方式进行训示, 对其他矫正对象也起到警示作用。三是帮教方法多样化。

(三) 管理效果。

通过各界的努力, 我旗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实践, 我旗司法所和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也增强了信心, 社会群众认知程度也有所提高。

二、社区矫正工作职能薄弱, 问题依然突出

虽然矫正工作已初步取得成效, 但由于工作职能薄弱, 工作中的问题依然突出, 需及时加以解决。

(一) 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

基层司法所对其是社区矫正工作的执法主体缺乏高度重视, 对其历史使命感、重要职责以及紧迫感、风险度了解及认识不到位。在社区矫正实践中, 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一般化。

(二) 工作队伍数量少, 素质不高, 阻碍了社区矫正的发展。

从我旗情况看, 社区矫正工作者主要由旗司法局司法助理员和极少数志愿者组成, 缺乏专门机构和队伍。而且, 现有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普遍缺实践经验, 这些因素限制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

(三) 相关执法部门间配合不力, 工作中存在推诿和脱节现象。

根据我国现行刑事法律的规定, 对于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 它的刑罚执行的主体是公安机关。但是, 实践中公安机关对于社区矫正对象的人员控制、教育转化和监督管理等重要工作内容就出现脱节、落空状态。

(四) 人户分离问题。

实行的户籍地管理模式, 这一做法本来是想避免管理上的脱节, 但实际操作中, 确实存在不便管理的情况, 由于实际居住地与户籍地分离, 户籍地矫正组织对其在实际居住地的表现难以全面掌握, 管理难度较大, 成本也较高。

(五) 经费严重不足。

我旗从事司法助理员工作绝大多数是苏木镇兼职人员, 没有任何经费, 办公耗材、工作人员交通经费都无从落实, 这已严重影响了矫正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立足现实, 寻求突破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个新生事物, 目前确实存在立法滞后, 机制不配套, 工作人员不专业等问题, 但一味强调客观困难不仅对工作不利, 也会使自身无所适从, 因此, 我们应该实事求是, 寻求工作上的突破。

(一) 畅通渠道, 加强各界协作。

一是强化法院告知意识。二是协调法院设立社区矫正工作联络员。三是推行联合谈话模式。对不服从管理的矫正对象, 由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社区等共同对其进行训诫。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公安派出所, 将社区矫正工作列入对干警的记分考核中, 从而督促民警主动配合做好矫正工作。

(二) 改进矫正方法, 树立矫正权威。

一是加大表扬和处罚力度。应充分用活现行的行政奖罚措施, 加大对表现较好矫正对象的表扬以及不服管理对象的处罚力度, 通过公开表扬和处罚的方式, 对矫正对象进行教育和警示, 树立矫正的权威。二是分类管理方法。在实际工作当中, 要根据市局文件要求, 把矫正对象分为宽管、普管、严管三类, 落实分类管理措施, 对宽管对象实行按季度考核。三是本旗内可执行委托管理。为便于人户分离矫正对象的管理, 及时掌握他们的日常动态, 建议在本旗内落实委托管理, 这样有利于矫正措施的落实, 也降低了管理成本。

(三) 加强人员培训, 全面提高专业素质。

对现有的工作人员, 应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另招聘法律专业的大学毕业生, 为各苏木镇专门的司法社区工作者, 由政府购买服务, 让他们负责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及台帐记录工作。

(四) 落实经费。

现在由于经费不落实, 不到位, 已严重影响了该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也极大的挫伤了司法所和社区的工作积极性。

(五) 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积极性。

基层社区医院 篇10

关键词:三级综合医院,城乡基层医院,对口支援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是江苏省基本现代化医院, 也是位于城中心具有百年历史的唯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近年来, 医院一直高度重视对城乡基层医院的支援工作, 尤其2009年以来, 医院与所在区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省卫生厅指定帮扶医院靖江市人民医院建立对口帮扶机制, 以帮促建, 有效促进了帮扶单位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1 做法与效果

1.1 职责明确、责任到位

医院高度重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对口帮扶单位的扶持工作, 专门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 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 其他院领导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对一负责制, 同时医院主要职能科室如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等部门负责人作为联系人;实行以科室为单位, 1~2个科室负责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科建设帮助工作;医院还专门成立了对外联络办公室, 专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对口帮扶单位的协调, 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2 深入调研, 全面沟通

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对口单位的设备、人员结构、专科建设、周边人群、社区需求等情况进行详细调研, 同时与其进行多次沟通, 确切了解病人所需、社区所需, 因地制宜, 因科制宜, 有的放矢。

1.3 形式多样, 注重实效

1.3.1 双向转诊

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磋商, 专门制定了《双向转诊管理规定》, 明确了上转病人、下转病人的条件, 制定了双向转诊流程;医院还与所在区卫生局、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等沟通, 优化了新农合病人的报销流程。

1.3.2 会诊

医院实行整体合作, 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帮扶单位的对口科室参照科内会诊规范, 即对口科室专门排设对外会诊班, 随叫随到;其他科室会诊参照院内会诊要求, 实行会诊绿色通道, 先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帮扶单位解决问题再补办有关手续。

1.3.3 专家门诊

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帮扶单位的对口科室在其设置专家门诊, 排设专家门诊表, 每周2~3次, 由副主任医师职称2年以上的医师进行专家门诊;医院还实行专家门诊电话、网络预约制度, 确保病人及时、有效得到服务。

1.3.4 晋升职称人员支农

医院将卫生支农作为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聘用必备条件, 对即将晋升主治或副主任医师的医务人员按照“专业划分、对口帮扶”的原则, 在对口支援单位开设专科门诊, 并明确了相关制度及具体工作职责。

1.3.5 业务查房

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室每周1~2次参与对口单位的业务查房, 对病人尤其是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断、治疗提出方案, 确保医疗质量、医疗安全。针对对口社区卫生服务特点, 选择1~2项适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技术项目进行重点带教, 确保效果。

1.3.6 免费进修、学习

从2004年开始, 我院即开设主要针对初职称医务人员的“晚读”课和针对中级以上的“早读”课, 每季度开展一次主要针对死亡病例讨论的“季读”课, 我们事先发放通知, 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他单位参加我院举办的继续教育项目;同时对到我院进修学习的对口单位医务人员实行一对一“导师带徒”制度, 免收进修费用, 并管理严格, 确保学有所成, 学有所长。

通过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有力带动了对口支援单位医务人员处理常见疾病和诊断疑难病例的技术水平, 也带动了支援单位的科室发展, 病人双向转诊率超过同期30%;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本院部分科室平均住院天数, 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提升了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会满意度和美誉度。

2 体会

2.1 互助共赢是顺利推进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医院工作的基础

病人得到实惠, 病人在家门口即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就诊待遇, 病情重转到大医院实行绿色通道, 确保抢救成功率, 病人进入康复期转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降低了医疗费用, 同时我院专家也定期到社区查房, 保证了医疗的连续性和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技术得到了发展, 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明显得到了提升, 大医院的帮扶, 使更多的病人选择了就近治疗;大医院也得到了发展, 一定程度缓解了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 康复病人的流转, 缩短了平均住院日, 使医院有更多的精力、物力进行重危、疑难病人的诊疗, 做“三级医院该做的事”[1], 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方便快捷是顺利推进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医院工作的必备条件

医院高度重视支援工作中的方便快捷, 对于社区来本院就诊的病人, 凭社区卫生机构开设的检查单即可直接检查, 检查科室调整作息时间, 设置专窗为其服务;转诊手续方便, 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 减少中间环节, 避免了社区病人的后顾之忧;会诊服务均实行简易程序, 确保快捷、方便。

2.3 因地制宜、因院制宜是顺利推进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医院工作的关键

医院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科建设及社区需要与对口单位确定了支援科室及适宜推广项目, 如其中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老城区, 老年人较多, 就以心血管科、呼吸内科与其结成帮扶对子;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治疗发展较全面, 就以骨科、神经内科与其结成对子;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希望五官科形成特色专科, 就以五官科与其结成对子;靖江市人民医院因区域内民营医院眼科发展较好, 为提升其竞争能力, 医院就以眼科为主与其结成对子, 定期派人指导。

2.4 适应市场是顺利推进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医院工作的立足点

对口支援是一项公益活动, 但如全面脱离市场也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 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也难以维继[2]。以前卫生支农由于实际就诊病人较少, 支农医生得不到锻炼提高, 不愿下去, 针对这一情况, 医院一方面通过专家坐诊, 同时与对口单位一起加强宣传, 通过团队力量扩大影响, 提高了周边居民的就诊率;坚持差异化策略,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在提高基础专业能力、提高其解决一般疾病和常规疾病的能力, 而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理存在困难的病人则转至大医院进行治疗, 病人康复后再转回治疗, 各司其职, 避免内部恶性竞争。

2.5 制度建设是顺利推进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医院工作的重要保证

对口支援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有效的工作, 符合中央文件精神, 但实施过程由于人员、技术、设备等因素而容易导致“虎头蛇尾”。医院专门制定了文件, 对支援科室的具体目标、任务、及责任人进行了明确, 并与年度考核挂钩;明确晋升职称前必须完成卫生支农任务;建立了双向转诊台帐, 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一系列制度建立和实施, 有力推进了城乡基层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积极稳妥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朝阳.我国乡镇卫生院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 21 (6) :364-365.

社区医疗强基层建设样本调查 篇11

转变思路

“别看医院级别大小,有好医生才最重要!”家住沈阳和平区66岁的于文斌,看到脑血栓的老伴在社区卫生院治疗2个月后,身体状况趋于平稳、有所好转,感动地竖起大拇指:“社区小衙门,也能解决百姓大问题!”

和平区是沈阳市中心城区之一,常住居民近70万,设有20个社区卫生院和服务中心。2014年以来,和平区通过组建医联体、专家巡诊、加强培训教育等方式,回流医疗资源,有效提升了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

“过去关注‘人得的病’,现在更关注‘得病的人’。”沈阳市和平区卫生计生局范俪娟表示,转变思路、加强自身建设后,居民对社区医疗的认可度也逐年提高。

曾经“门可罗雀”的社區卫生院,如今门诊量明显增加。和平区卫生院2015年门诊人次超过68万,同比增长达30%,住院病人增加17.8%,平均住院天数减少1.47天。全区成立了64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开展签约服务,力争让医改成果惠及每一位居民。

1名医生管5000名居民

31岁的赫曙光,在沈阳市和平区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全科医生,每周出5天门诊,平均每天看20多例患者,为30多位居民预约体检,跟踪监测社区1000多名高血压患者、 200多名糖尿病患者,还要定期准备健康讲座内容。高强度、快节奏下,赫曙光常一天喝不上一口水,深夜接到急救电话也时有发生。

和平区约70万居民,全区仅188名在编医生、197名护士,“赫曙光们”需陀螺般不停转,方能维持服务质量。医改“强基层”建设中,社区医疗不断“加码”,人手紧缺已成“突出矛盾”:辽宁全省近3000万城镇人口,城市社区卫生院2051个,在编职业医师和助理医师仅5400人,平均一名社区医生管近5000名居民,相当于一个大中型社区只能分到一名医生。

“缺血”之下,“造血”却不及时。因政策所限,除了2015年全市统一安排招考了40名在编全科医生,和平区2006年以来就没招录过在编人员。为解燃眉之急,区里招录外聘和派遣制人员,加强培训、完善考核,以求快速提高能力。“但他们没有编制,流动性大,这两年招聘179人,其中29人辞职。”范俪娟说。

除了缺医,还有少药。不少卫生院院长表示,社区卫生院没有高压氧舱等高级康复设备,在基础药物平台采购时,也时常买不到常见药,不少廉价药更是一药难求。和平区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陆还记得,一位糖尿病患者满头大汗地跑来,血糖值20多,情况紧急,“患者想马上住院,药房居然连一支胰岛素都没有”。

和平区卫生计生局副局长付文丽说,社区医保报销不按病种,是按人头结算,额度只有2160元,扣除床位费、护理费等,分到治疗项目的就1000多元,10多天就花没了。“像脑卒中、外伤导致的肢体障碍这类患者,康复至少要两到三个月,相当于在社区住院越久,花钱越多,挡住了不少患者。”

盘活下沉闲置医疗资源

2013年以来,和平区建成区域临床检验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远程视频培训、会诊中心和远程心电监测中心,聘请三级定点医院专家指导,强化技术支撑,减少设备投入和运行成本。

远程就诊、多点执业等方式,重组资源,使临床医生使用率更大化。太原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莹介绍,中心近年聘请了4名市级医院影像科医生多点执业,肺炎透视检查等过去不能开展的项目,如今也成为常态科目,拓展了社区卫生院业务范围,还降低了人员培养成本。

基于医联体模式的联合诊疗,也让基层医疗尝到了“甜头”。目前和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盛京医院、辽宁省金秋医院等三甲医院组成区域医疗联合体,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配备一名来自大型三甲医院的指导专家,签约居民可以预约“三甲”专家,享受“社区”收费。“去年我们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联合推出贴敷,有上千人来贴,卫生院比一些二级医院还热闹。”范俪娟说。

基层社区医院 篇12

1 临床资料

(1) 规章制度不健全, 无内镜室消毒灭菌制度、消毒灭菌监测制度、内镜操作规范、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等, 内镜清洗消毒质控检查制度等, 以致从业人员无章可循。

(2) 布局、流程不合理, 清洗消毒、诊疗、贮镜室同在一室, 房屋有限或管理层院感意识淡薄, 布局流程不符合院感控制要求, 造成人为的污染。

(3) 人员及基本的清洗、消毒、灭菌设备欠缺, 基层医院大都规模小、设施简陋、工作量不饱和, 无专职人员、单独的胃、肠镜清洗槽、专用内镜涮、高压水枪、酶洗剂、干燥机、超声清洗器、消毒、灭菌液监测试纸[1], 没有基本的设备, 更谈不上清洗消毒、灭菌效果, 基本的洗消程序:酶洗、清洗、消毒、清洗、干燥更无从保证。

(4) 清洗、消毒不彻底, 因内镜管道狭长, 结构复杂, 有活动的旋钮, 闭塞的盲端、尖锐的钳辩、清洗、消毒存在一定的难度[2], 洗刷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 若没有慎独精神和一套严格的质控体系、相应设施的保障, 清洗、消毒质量就成为空话。

(5) 胃肠镜及附件数量少, 就诊病人多, 接台操作频繁, 为达到减少病人等候时间, 只有人为地缩短清洗、消毒、灭菌时间[3], 如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 胃肠镜浸泡达不到10min, 支气管镜浸泡达不到20min, 清洗、消毒灭菌效果大打折扣, 如活检钳无周转基数或数量少, 若浸泡灭菌, 要达到浸泡10小时灭菌就是空话。

(6) 忽视对相关胃肠镜之外的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如引流管、内镜四槽, 泠光源机器表面, 贮水槽, 治疗车表面。若不及时清洁、消毒导致环境贮源潜藏病原菌机会增多。

(7) 参加内镜规范培训少, 知识老化, 内镜从业人员对卫生部已出台《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不了解, 未参加专业的培训, 未及时更新医院感染新知识、新观念, 对消毒剂知识掌握不全、浸泡消毒时间不够、消毒液浓度监测未有落实等。

(8) 职业安全防护不到位, 对内镜室职业安全危害性认识不足, 标准预防落实不到位, 无相应的防护设施, 如防水围裙、袖套等, 诊疗室通风效果欠佳, 密闭、阴暗潮湿, 戊二醛消毒液浓度>0.05ppm, (国外最新规定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05ppm, ) 使用浓度的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轻度刺激性, 少数人可产生皮炎和过敏[5]。气味浓度大, 消毒液未及时加盖等。

2 对策

(1) 建章立制, 健立健全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各级医院, 不论规模大小, 均要以卫生部出台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为基础, 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落实本院制定的内镜操作规程。

(2) 强化三级管理网络, 院感管理委员会、院感科、科控感小组三级管理职责明确, 科室自查、院感科督查、院感管理委员会落实质量控制奖罚。建立科学质量管理评价体系, 发现问题及时实施干预措施。

(3) 强化院领导院感控制意识, 利用院周会、院务会向院长及相关管理人员讲解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及案例, 结合国内当前形势, 生动形象上好领导的思想课, 提高院领导对院感工作的认识, 增加对胃肠镜室人员、设备、场地的投入与政策上的扶持。

(4) 加强培训, 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让全院工作人员认识院感工作的重要性, 对内镜室从业人员重在解读卫生部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的构造、保养、各种消毒液的使用方法, 物体表面的消毒, 手卫生规范的落实, 各种监测方法等。

(5) 完善布局及流程, 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应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原则, 根据医院条件应满足基本的院感控制要求, 对不合理的布局及流程应及时改建及调整, 做到功能流程合理, 洁污分开, 通风良好。

(6) 合理安排诊疗人次, 根据每个医院内镜的基数, 有计划的安排内镜诊疗人次。

(7) 建立科学的院感监测体系, 常规做好消毒液、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内镜室物体表面消毒每天1次, 消毒液浓度监测每天1次, 内镜消毒效果监测每季1次。灭菌内镜每月1次, 掌握消毒、灭菌标准, 消毒后内镜每季进行微生物学监测, 细菌数应<20CFU/件, 灭菌后内镜及活检钳每月生物学检测, 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对不合格项目要查找原因, 提出整改意见并在实施后再监测, 直到合格为止。

(8)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 管理层要大力改善内镜室工作条件, 从业人员操作时要作好标准预防, 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 房间应注意开窗、通风、安装换气设备、戊二醛消毒液要及时加盖、尽量选用替代戊二醛的其它高效消毒剂, 医院建立完善的职工安全保障体系[4]。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 (4) .

[2]黄靖雄.软式内镜的再处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 (7) :653~655.

[3]李六亿.内镜医院感染现状、存在问题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4) :423~425.

[4]许慧琼, 潘晓平.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 (1) :31.

上一篇:双平台策略下一篇:作坊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