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内科病区(共6篇)
基层医院内科病区 篇1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 护理质量的最终结果直接影响到治疗甚至患者的生命[1]。护理质量在整体护理业务理水平中居于核心地位, 也是评价医院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基于我国国情以及“以人为本”重要思想的实行, 基层医院及时调整护理模式, 从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迅速转变成“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人性化护理办法。我院病区根据医院护理部制订的护理质量管控标准结合病区患者的具体要求, 采取了各项提高护理质量的办法。
1 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在我院院长及护理部主任直接控制下, 成立护理部——护士长——质控护士质控网络, 坚决执行护理治疗控制, 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 以便实现预期目标和计划的管理活动。并配置各层次护理管理岗位和人员, 明确岗位职责, 保证护理管理体系达到有效运行。由院长或副院长指导下制订护理工作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与医院总体规划和护理发展方向一致;保障规划, 计划的落实;有对规划和计划落实情况的追踪分析, 持续改进护理工作。并规定一定的时间段定期检查, 对重点护理科室、病区, 重点护理人员实行突击检查办法, 帮助护理人员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进行指导与监督, 保证护理质量服务按照规定的政策及操作方法进行。
2 加强对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与人性化护理
因危重患者几乎全部卧床, 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保证危重患者的皮肤的清洁、干燥, 定期擦拭, 并对耳后、耳廓、颈部及会阴、下肢关节等处的皮肤仔细擦拭, 动作需轻柔。并且对危重患者的口腔、眼部、切口、伤口等部位重点清洁, 防止感染或细菌滋生。护理人员需要高度重视基础护理, 做到自觉到位, 严格遵循基础护理工作中的各项要求, 保持病房的整洁、卫生, 定期消毒走廊等公共卫生地带。并对危重患者体贴、关怀,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 及时疏导医治过程中患者出现的抑郁、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 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做好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3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监控药物安全
3.1 规范护理文书
科室组织学习护理文书的书写, 严格遵循书写的原则并灵活运用。加强查对及质控的力度, 加强巡视。质控员积极发挥作用, 护士长及时质控。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 提高自我安全意识。护士对新下达的医嘱要及时打印、签字, 在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护士写完记录后应及时检查有无漏记错记, 并及时修改。增进医护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合作, 尤其是危重患者的抢救记录, 应与医生保持一致,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2 加强临床安全用药的监控
在医院设置专门的药品安全管理专员, 对每个科室的用药安全直接监督管理, 对重点药品如麻醉药物、毒性药物等的用药剂量等定期检查, 并要求各个科室及时上报用药记录及时核对检查。保证药品在使用过程中, 安全有效。
4 加强护士整体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的培养
加强护士责任心及慎独精神, 做好法律相关知识的学习, 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加强护士技能培训, 护理操作严格按操作流程、指引进行, 提高护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护士长要加强平时的质控及反馈整改, 同时充分发挥二级岗护士的作用, 加强质控的力度。提高入院宣教的质量, 宣教要彻底, 让患者能复述, 并配合护士的工作。基础护理的工作每天都要进行, 每个班次都要认真落实, 不能规定在某一天。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 教会家属护理患者的方法, 协助护士做好生活护理。对高危患者认真做好床头交接班。
5 设立奖惩措施, 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
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不当或护理失误可能会导致医院感染的流行, 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诸多严重后果, 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非常重要。医院可定期组织有经验的护士长或长期护理的一线人员对护理全员进行护理安全知识讲座, 培养护理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 避免因护理工作带来的医疗事故。由院长或副院长及各级护士长制订护理工作中的各项奖惩措施, 并由病患作为评审者, 帮助护理人员更好的工作。对工作优秀的人员实行奖励或升职的举措, 对护理不当的人员实行警告, 如多次警告无改善的人员则直接辞退。
6 总结
在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下, 我院与时俱进将护理核心调整为达到患者满意, 并且重视基础护理, 加强医护人员的基础素养、专业知识的培养, 在院长、副院长以及各级护士长的带领下, 定期审查护理工作质量。坚决落实各项护理工作指标, 促进基础护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摘要: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体现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 是展现医院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水平与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 护理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护理人员也是医院形象的直观体现。因此基层医院病区护理质量的提高刻不容缓, 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养, 制订以人为本的护理质量管理标准, 达到预期的质控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基层医院,病区,护理质量控制,实践
参考文献
[1]梁杏波.基层医院病区护理质量的控制[J].现代护理, 2004, 10 (8) :743-744.
[2]王香, 刘玲.基层医院病区药品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22) :87-88.
[3]方月霞.基层医院病区备用药品效期管理方法改进与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9) :1391-1392.
[4]张基灵, 刘迪, 鲁晓芬, 等.基层医院护理人文关怀的实践与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0, 18 (2) :159-161.
基层医院内科病区 篇2
强神经内科病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对病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对病区的空气、医疗和非医疗用品、医务人员的手、医疗废物等加强消毒管理,同时做好职业防护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结论:医院感染伴随医疗护理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我们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引起重视,人人有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做好基础预防工作。
一、神经内科病区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
1、病房内空气的污染
由于患者怕着凉,门窗密闭,病房内空气不流通,冬季尤为明显,空气质量严重超标,易受人流或治疗车来回运动的影响;未进行空气消毒;陪护、探视人员多,带来更多的细菌污染空气;特别是病区内的监护病房,由于其医护人员多、各种操作多、人员走动多、患者的治疗管道也多等特点,再加上通风不良,造成人多菌株杂的严重空气污染。
2、医院感染意识淡薄
医护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认识不足,无菌观念不强,少数医务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时不戴帽子、口罩和手套,忽视了无菌操作,或在进行无菌操作时污染了用于患者的药品及器械,造成感染。如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感染、输液反应都与护理操作不当有关。护理操作所用的一些器械被污染,也可引起伤口及穿刺部位的感染。
3、护理操作用品消毒不严格
浸泡用消毒液有的是临床护士自己配制,浓度达不到稳定标准;或在进行消毒时,消毒的物品未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未达到消毒效果,就使用于临床;护理用品消毒后没有按规定进行检测,反复使用造成的污染机会也多,如床单元的床单、被子、褥子、枕头芯等在临床上反复使用,又做不到一用一消毒,很容易造成医院感染。
4、医务人员的手污染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以接触传播最为常见,其中手是最容易被污染,也是最容易被忽视,是医院感染最重要的传播媒介。由于医护人员没有重视手也是污染的重要环节,故在做各种治疗及护理中,清洗、消毒不彻底,特别是在大查房时不进行手的消毒,手上的致病微生物也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一个方面。
5、医疗废物的污染
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意识差,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放置、有效的初步消毒,防止污染物的扩散以及安全防护等知识的掌握不够,管理不到位。
6、医护人员的针刺伤
多数情况下是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差。
7、滥用广谱抗生素
抗生素用量大、疗程长、种类繁多,抗生素联用时多以二联为主,甚至达到三联。使用抗菌药物起点高,一开始就选用抗菌谱较广的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等。
二、神经内科医院感染防控对策
1、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利用网络规范作用,保证各项操作与规范标准同步及时落实。加强学习,健全各项制度,并及时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使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更加得力,持续处于良好的惯性运行状态,控制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2、提高思想认识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各种侵入性诊疗手段的增多,使医院感染明显增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时刻提高护士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长期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抓好医院感染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安排各类人员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开展医疗安全警示教育,认真组织各项常规、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专(兼)职感染监控人员素质;加强诊疗护理行为中法律知识的应用,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常规化、管理科学化。同时,对非医护人员如病房内的清洁员、护工也要进行教育,都要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真正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3、病房的空气消毒
做好病房空气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临床监护室、抢救室一般用三氧消毒机定时消毒,而普通病房应不定时的进行消毒;在夏、冬季要注意开窗通风,2次/d,0.5 h/次;物体表面、桌椅、门窗、墙壁及地面用0.5%有效氯消毒液擦试,1次/周;平时每日用清水擦试;病区拖布实行分区使用,有分区标记;减少或控制陪侍、陪护人员。另外,病室内禁止吸烟以改善空气污浊的状况,防止病区环境的污染。
4、严格掌握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技术,做到凡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医疗器械一用一消毒。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
5、非医疗用品的消毒
其主要是床单元的消毒。病床单位晨间护理采取湿式清扫,一人一巾,定期更换床单,出现污染的时候要及时更换,更换下来的床上用物如床单、被罩、枕套等用0.5%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 min,床头桌、床、地面等用0.5%有效氯溶液擦试,彻底清除感染源,通风换气使空气新鲜,然后进行空气消毒。
6、保证物品的灭菌效果
对消毒液进行严格检测,坚持更换前,配置后均检测有效浓度,如所有的含氯消毒液做到每天更换1次,并保持容器的清洁,消毒液浓度配置准确,碘酒、乙醇消毒瓶保持密闭,每周更换灭菌2次;坚持无菌物品能高压消毒的尽量高压消毒灭菌。还有一些医疗护理用具也必须严格消毒,如氧气湿化瓶、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的消毒要落实到位。湿化瓶用0.5%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 min,1次/d,清洗凉干备用。血压计、听诊器在每个患者使用后用乙醇擦试;体温表应每人专用,用0.5%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 min,清洗后擦干备用。
7、医务人员手的消毒
手消毒的目的是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避免污染无菌物品或清洁物品。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前后都要彻底洗手,用流动水清洗,双手充分浸湿,将消毒肥皂液或洗手消毒液均匀涂抹手掌、手背、手指、指缝,按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安装感应水龙头,并配备干手机避免或减少再次污染的情况发生,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从而避免因洗手不彻底而造成的医源性感染。
8、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由供应室统一管理发放,护士长和总务领取保管;在使用时严格检查包装、生产日期及有效日,如有包装破损、受潮、不配套、字迹模糊不清及过期的一律不准使用;分类处理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注射器,应将针头取下放人防刺、防漏的容器中,其余均分别装入黄色垃圾带内,由专职人员收集后进行处理;使用后的污物分类收集、集中消毒和焚烧处理,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分开处置,防止污染扩大。
9、加强职业防护,防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
护士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和在处理患者用后物品器械的清洁、消毒过程中极容易遭受感染。据统计,护理人员医院感染发生率占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发生率的1/2以上。被锐器刺伤发生频率较高,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个人职业防护,发生锐器刺伤时应紧急处理,预防发生医院感染,减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发生率。
10、合理使用抗生素
基层医院内科病区 篇3
关键词 内科综合ICU 危重患者 监护 管理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基层医院条件所限,没有专职ICU医生和护士,在治疗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给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1],也加大了医疗纠纷和事故发生几率。
人力资源紧缺,护理技术和操作技能偏低:基层医院十分紧缺,有的护理人员没有经过ICU专业知识的培训,护理技术和操作技能普遍偏低,只能在工作实践中边学边用,形成一种较大的工作和心理上的压力,存在护理安全隐患。
设备设施不符合标准:基层医院ICU布局多数不符合标准要求,基本都安排在一个大房间内,人员密集,增加了院内感染危险。
护士法律意识薄弱:平时较少学习法律法规知识,记录病情变化不够及时、准确,给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
管理对策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要制定ICU抢救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及仪器维修保养制度等,规范并做好各种危重疾病的护理操作规程和ICU应急程序,做到各项护理操作有章可循,保证护理工作安全进行。
加强ICU护理人员配置,提高护理人员素质:①由于综合ICU病房没有独立,护士长要做到对ICU灵活合理排班,注意新老护士搭配。根据患者收治情况,注意安排好足够人力,保证完成ICU护理工作。②根据综合ICU特点安排好二线班,尽量由护师以上职称人员负责,一旦需要加班能立即补充当班护士力量,并加强指导、督促,防范差错事故。③设置ICU专职助理护士,协助护士做好患者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负责管理病室内环境卫生,从而减轻护士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以确保ICU护理质量。④加强护士责任感,加强知识学习,提高服务素质。
加强设备仪器和设施的管理:利用有限资源规范ICU病房的布局、流程,如在ICU患者出入通道口放置含氯消毒液地毯,每天更换;床帘尽量不要过长,每月清洗1次,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对ICU仪器种类、数量、定点放置,每天要有专人负责检查,做好各种仪器的登记和保养维修等情况。必须配备2套常用仪器,以便仪器检修时保证抢救工作正常运行。
加强护士技术和法律知识培训:对新来ICU工作的护士应严格培训,经护士长组织的考核合格后才能独立上岗。在每天早上交接班查房时,组织护士作简要病情讨论,查找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在医院及科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选派人员外出学习进修,不断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技术水平。
加强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护士必须实事求是、认真准确、全面记录护理过程和病情变化,确保护理记录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具有法律意义。
加强陪护探视制度管理:让患者及家属了解ICU消毒隔离制度对患者的重要意义,以便得到家属的配合。查房时间内严禁患者家属探视,保持病室安静及不必要人员干扰,有利于查房质量。其余时间采取限制式探视制度,每张床位(危重患者除外)每次只准1名陪护,对特殊患者,尽量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要。家属在进入ICU室前,必须更衣、换鞋。
讨 论
在基层医院内科综合ICU的有效管理中,护士长作为管理者,必须采取措施,调动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护士长-科室质控员-护士三级管理,层层把关,及时查找护理风险隐患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后要逐级上报,不断完善防范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内科综合ICU护理工作正常有序地运行。
参考文献
人性化护理在基层医院病区的运用 篇4
1 人性化的服务设施营造了温馨的环境
我院病区环境整洁明亮, 布局合理, 护士站为开放式的吧台。每个病房都有壁橱, 可以存放物品和挂衣。窗外有小阳台, 可供晾晒衣被。病床设有床挡、双侧输液架和床上小桌, 可根据病人需要及病情调节床的高度, 可采取半卧位或伏桌吃饭, 同时可保障病人的安全。床头设有呼叫器, 便于病人随时呼叫医护人员。病室设有床头灯, 用于夜间输液时, 避免影响其他病人休息。每个病室都有1个卫生间, 墙上设有输液挂钩和紧急呼叫开关, 地面安放防滑地垫。并有淋浴, 对于体弱者提供坐椅, 便于洗澡。每个病室都有空调和电视机, 可随时调节病室温度, 丰富病人生活。
2 人性化的工作制度体现对病人的尊重和理解
以往在护理工作中, 总强调“床头一瓶一杯”, 现在在整理病房时, 力求使病房环境整洁美观, 也会充分尊重病人意愿, 允许病人将一些物品摆放在桌面, 如纸巾等。在护理病人时, 以往总要求病人做到头发短、胡须短、指甲短。现在力求使病人清洁、舒适, 但也会尊重病人意愿和习惯, 在病情允许、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 允许留胡须、指甲等。以往在做常规治疗护理时, 护士掌握着时间的主动性, 现在在病人休息时护士不会再去惊扰他们。每周召开公休座谈会, 让病人对护理工作提意见和建议, 并聘请部分病人做护理质量的监督员。
3 人性化的护理措施让病人感悟护士的真情
在病区开展“假如我是病人, 我想得到怎样的护理”的讨论, 使每位护士都能发自内心地关爱、尊重病人。对待病人态度和蔼, 工作认真, 一丝不苟。对于长期卧床、不能自行翻身的病人, 建立翻身卡, 定时给病人翻身, 观察皮肤受压情况, 协助病人梳发、洗脸, 保持皮肤清洁完整。对于输液过程中容易发生肿胀和血管条件不好的病人, 取得病人同意后, 安置一个浅静脉留置针。对于手脚不方便的病人进行注射和操作时, 主动协助病人解衣扣和裤带。年老病人下床时在床旁搀扶。在进行有些护理操作时, 拉上遮挡屏风, 保护其隐私。
4 人性化的语言沟通给病人带来信心和勇气
护士的职责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充满同情心, 珍爱生命。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对新入院病人做好自我介绍, 并详细介绍病区环境、病房设施和使用方法。住院期间进行健康宣教,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和需要。在输液给药时, 介绍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不良反应。巡视病房时向病人介绍疾病的特点、饮食、活动的注意事项, 并适时察言观色, 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 主动掌握反馈信息。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在与病人交谈或进行评估时, 目光要与病人处于同一水平线, 面带微笑, 要“您好”为先, “请”字开头, “谢”字结尾, 不直接称呼病人床号, 进行各项操作要先说明, 让病人有心理准备, 操作不成功时要道歉。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指导出院带药的服用方法及休息、活动、饮食的注意事项, 并留给病人科室的电话号码, 随时可电话沟通, 对于个别病人进行出院后访视。
参考文献
基层医院内科病区 篇5
关键词:护理质量,控制,评价,基层综合医院
为了探讨更加规范、科学合理以及有效的病区护理治疗控制措施, 本研究对我国病区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首先, 将整个病区的护理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分为三项较为具体的护理评价内容, 即常规、综合、院内感染三个项目的护理质量, 患者的满意度以及百分制考核方式, 然后对这三项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
2 实施
2.1 开展质量控制管理培训工作
开展培训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病区内的所有管理人员均能够基本了解治疗控制和评价的基本知识, 从而更好地配合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提高质量水平。由于护理质量控制的对象和实施者均为护理人员, 所以, 为了使质量控制工作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必须首先对病区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培训, 并不断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 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注重科室质量控制与评价
护士长必须要做好急救用品的填写、护理操作合格监督以及消毒隔离处理等常规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评估工作, 确保消毒隔离质量、护理操作水平以及急救用品准备合格率等均符合护理控制要求。除此之外, 护士长还需做好护理核心制度管理和监督等多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 操作流程随时监督检查, 出现工作环节质量问题时, 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杜绝差错事故[1]。
2.3采取多种方法推动护理质量控制和评价工作顺利进行
近年来, 为了适应现代化医学发展的特点, 病区的护理质量控制和评价的标准逐渐被提升, 患者满意度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在整个护理质量控制和评价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使患者满意度在护理质量评价工作中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护士长还需在护士仪表、护理操作技能、服务态度、工作积极性以及沟通能力等多方面设定满意和不满意选项供患者选择, 使患者满意度更加直观和可信。除此之外, 护士长每周还需对护理人员进行一次工作作风、责任心以及遵守纪律等内容的质量评价工作, 使护理质量评价工作真正融入日常工作中。
2.4 制订信息反馈制度
护士长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质量问题, 则立即向负责人反馈, 然后共同分析出现根本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为保障反馈效率, 每月均要将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在科室三级质控缺陷分析讲评会上反馈, 对情节较重的问题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反馈, 从实际上增强重视度。由于患者满意度是护理质量管理和评价的最重要指标, 所以在进行信息反馈时应以患者的不满意信息为最主要的反馈内容。另外, 为了使控制工作能够真正落实, 所有的工作缺陷管理均要实行责任连带制, 也就是一个科室员工出现失误, 需要惩罚失误人员和在科室负责人。因此才能让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均认识到护理质量的重要性, 从而主动避免失职行为和自觉提高自身服务质量,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质量控制时, 对工作出色且能保证零缺陷的人人应给予一定的奖励, 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 效果
有效提高了整个医院护理治疗, 所有人员均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对于出现的任何问题能够及时纠正和改善, 很大幅度上提高了护理安全系数, 加强了病区质控时效性, 护士和患者之间也建立了一种较好的关系, 整个病区护理质量相比于过去有明显提高, 推动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基层医院内科病区 篇6
关键词:集束化管理策略,病区药房,麻醉药品,管理
集束化干预 (Bundle of care) 是近年来ICU专业的新名词, 中文翻译为集束化治疗或捆绑式治疗。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的方法[1]。它是由美国健康研究所首先提出, 目的在于帮助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尽可能医疗护理服务[2]。集束化管理策略是汲取“集束化干预策略”的理念, 应用一系列管理措施, 其中每项措施都经临床证实能提高管理效果。近年来, 集束化管理策略在临床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3]。麻醉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品, 具有双重性。如果管理不善, 使用不当, 不但会危害人民健康, 而且会影响社会治安[4]。随着我国禁毒力度的加大, 许多不法分子把黑手转向基层医院, 如何做到既要保证临床合理使用, 又要防止麻醉药品流入非法渠道, 对基层医院麻醉药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从2011年采用集束化管理策略进行麻醉药品管理,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集束化管理策略
1.1 建立病房麻醉药品管理质量控制小组
由病区药房组长担任麻醉药品管理质量控制小组组长, 成员包括病区药房主管药师1名, 病房麻醉药品管理护士1名。
1.2 制定麻醉药品管理质量标准, 完善管理流程
根据《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内容制定管理质量标准, 组织各级药学人员和护理人员学习, 使大家在工作中有标准可循。
1.3 加强入库管理, 保证库存药品数量准确, 质量安全
病区药房对麻醉药品的领入、发放、调配、使用, 实行批号管理和追踪, 以方便及时查找。结合医院实际和前3年的平均用量确立合理的库存基数。定期检查药品数量、质量、有效期, 及时补充基数, 与药库的工作人员双人核对后签字领药。领药后认真填写入库登记单, 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入库时间、数量、批号、有效期、入库人、和复核人等。
1.4 严格执行“五专”管理[5]
(1) 专人负责:安排业务熟练、工作责任心强的主管药师负责麻醉药品的管理, 定期参加麻醉药品管理学习班培训, 提高理论水平。 (2) 专柜储存:药房安装了防盗门, 配置了保险柜、实行双人双锁、安装报警装置和摄像头, 并且联入医院的安全警报系统, 确保麻醉药品安全, 防止被盗事件发生。 (3) 专用账册:建立麻醉药品专用账册, 药品入库双人验收、出库双人复核。每日填写消耗记录, 每周总盘点1次, 做到账物相符。将专用帐册防置在专柜中, 确保安全, 方便记录。 (4) 专用处方:开具麻醉药品必须使用专用处方, 电子医嘱时医生必须补写纸质处方。麻醉处方为淡红色, 右上角标注“麻, 精一”, 只限于具有麻醉处方权的医生使用[6]。将全院具有麻醉处方权的医生姓名签字备案留样。专管人员在调配麻醉药品处方时认真查看处方前记、正文、和医师签字, 审查合格后予以调配, 调配处方后由药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核对后双签字发出药品, 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5) 专册登记:专册和专用处方一样, 是麻醉药品使用的重要文书, 是判断是否发生麻醉药品的滥用和成瘾的重要参考资料。我们专门设计了病区药房麻醉药品账册, 内容包括日期、用药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疾病名称、规格、数量、开处方医生、处方日期、发药人、核对人、取药人或代取人身份证。并且建立了药品目录, 方便查找。专册保存期限在药品有效期后不少于3年。定期将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问题及时查找。
1.5 落实空安瓿回收和定期销毁制度
患者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剂和贴剂时, 再次使用必须回收使用过的空安瓿和贴剂, 并且在回收登记本上记录姓名、回收日期、药品名称、数量及批号, 对回收的空安培定期集中销毁一次, 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剂科、医院分管院长等人员组成的监督小组监督下执行。
1.6 规范麻醉药品的使用
(1) 严格执行麻醉药品处方限量规定, 处方超量一律拒绝调配, 每病区限量领用空白麻醉处方, 并做好编号登记, 由病区麻醉药品专管人员管理, 医生使用麻醉药品时从病区麻醉药品专管人员处领取, 接受专管人员的监督核查。 (2) 对肿瘤患者实行癌症镇痛的“三阶梯”用药和“个体化”用药:a.治疗原则:按阶段给药:指镇痛药物的选择应依据疼痛程度, 由轻到重选择不同程度的镇痛药物。能有效提高疼痛的治疗水平, 减少疼痛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b.轻度疼痛:不选用阿片类药物。首选第一阶段非甾体类抗炎药, 以阿司匹林为代表。也可选用去痛片、罗痛定等。c.中度疼痛:选弱阿片类药物, 以可待因为代表。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扑热息痛、曲马多等。d.重度疼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物, 以吗啡为代表, 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也可以合用高乌甲素等。两类药合用可增加阿片药物的止痛效果, 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对吗啡尽量使用控释片、缓释片制剂。
1.7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管理水平
药剂科、医务科、护理部定期对医生、护士和药师进行麻醉药品管理知识培训, 内容包括:《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内容和医院制定的各项检查标准, 肿瘤患者实行癌症镇痛的“三阶梯”用药知识、麻醉处方量、如何规范书写麻醉处方等, 培训结束考试成绩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作为考核医生取得麻醉处方权依据, 药师调配麻醉药品调剂资格依据。
1.8 定期督查,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药剂科、护理部每月对麻醉药品的保管、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把麻醉药品管理质量纳入各病区和病区药房质量管理考核内容。病区药房每月对各病区麻醉药品的使用、麻醉药品处方进行点评, 将结果在医院内网公示, 医院根据督查结果和科室绩效挂钩, 以规范麻醉药品管理。
2 效果
通过以上的集束化管理策略, 大大提高了我院麻醉药品管理质量, 2011年以来, 麻醉处方合格率达到100%, 大大提高了疼痛患者的满意度, 未发生任何麻醉药品流弊事件。
3 讨论
集束化管理策略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更是一种质量管理的理念。它将分散的管理措施归纳起来, 使其系统化, 并结合了单位自身的特点, 具有独特性。同时促进了相关部门的合作, 增强了管理的实效, 在其他专业应用都得到很好的管理效果[7]。麻醉药品管理是一项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工作, 必须做到制度化, 程序化, 法制化, 科学化, 常态化。利用集束化管理策略, 使药学人员规范了麻醉药品的购置、储存、调配行为, 使医务人员掌握了麻醉药品的使用知识, 真正做到安全、合理、合法使用麻醉药品, 使癌症患者缓解疼痛, 提高生存质量, 杜绝麻醉药品的滥用和流失, 确保人民健康。
参考文献
[1]陈永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10) :889-891.
[2]Haraden C.What is a bundle 2006[EB/OL].http://www.ihi.org/IHI/Topics/Critical-care/Intensive Care./Improvement Stories/What is a Bundle.htm.
[3]黄琴红, 王芳.集束化管理策略在呼吸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2) :165.
[4]刘兴才, 邵柏, 尹洪波.医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管理商榷[J].中国药师, 2007, 10 (11) :1145-1146.
[5]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S].国务院令第442号, 2005.
[6]处方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第53号, 2007.